課外閱讀的益處范文

時間:2023-10-07 17:24: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外閱讀的益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外閱讀的益處

篇1

關鍵詞: 課外閱讀 閱讀能力 閱讀興趣 激發興趣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因為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對于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具有其他任何活動都不可替代的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地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學能力。在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養成,對他們今后的繼續學習工作都有重要意義。事實上,許多人的成才往往都是和他們在青少年時代通過課外閱讀而較早地確立人生志趣分不開的。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所講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課外閱讀。所以教師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那么如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

一、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激趣

在學生對課外閱讀缺乏興趣的今天,由課內到課外的過渡顯得尤為重要。如在教完《草船借箭》,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三國的形成、對峙、消亡過程,介紹曹操、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組織學生談談對曹操、周瑜、諸葛亮的認識。結果班上有80%的學生都稱贊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其中有一個學生卻說:“老師,我很佩服曹操。”不少學生不服。對此,我說道:“你們有異議,能否通過閱讀有關書籍來說明理由?”學生一下子來勁了。課后,不少學生捧起了學生版的《三國演義》,全班掀起了一股“三國熱”。在教老舍的《草原》時,我引導學生回憶還學過老舍的哪些文章,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老舍爺爺很有才華。他還創作了許多話劇,如有《龍須溝》《茶館》等。”學生們一個個瞪大了眼睛,臉上充滿了敬佩之情。這時我又不失時機地說:“我家里就有一本《老舍作品集》。”不少學生要求我帶過來給他們看看,學生讀書的欲望一下子被激發了。

有時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課文的需要,課前或課后布置學生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文章。如在教學《梅花魂》一文時,我根據課文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兩句詩,課前介紹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中送別》給學生閱讀。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較輕松地理解了文中“外祖父落淚”是因為這些詩句觸動了他思鄉的感情,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二、借助聽故事激趣

對于少讀書或不愿讀書的孩子來說,聽故事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講者的聲情并茂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故事常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故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欲望。我曾捧著書給學生講過盲人海倫?凱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先給他們朗讀“海倫渴望在第一、二天得到光明時想見到什么”的段落。讀到“第三天”時嘎然而止,學生迫切想知道結果時,我卻把書合上,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否定了學生所有的答案后,我再告訴他們,誰想知道結果,就借這本書看。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紛紛要求借閱。這樣的閱讀并沒有強迫性的要求,由“聽”到“看”自然水到渠成。當然講故事的形式可以多變,除了教師講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課外,學生有廣泛的自,只要愛讀書,都會讀到自己喜愛的故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講者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讓聽者在游歷故事帶來的奇妙世界中感受到課外閱讀的誘惑。

三、巧用“超時心理”激趣

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些現象,教師布置完家庭作業不久,一些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悄悄地完成了家庭作業。暑假剛開始幾天,就有學生把大部分的暑假作業完成了……這是一種特殊的外部刺激型的學習心理:早一點完成作業,就可以早一點干自己喜歡的事,免得因完不成作業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責備。同時這種心理又包含著一種可貴的上進心,我們不妨把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稱作“超時心理”。巧妙地利用小學生的這種“超時心理”,對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要求學生每天自選兩篇好文章閱讀,并在每篇文章后寫上自己的體會或簡評并注明閱讀日期。不久,就發現有學生把以后幾天的閱讀任務也悄悄地完成了。于是,我不失時機地大加贊揚,夸他們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接著許多學生效而仿之,很快在班級里形成了一種課外閱讀人人趕超時間的良好氛圍。

四、樹立榜樣激趣

榜樣能使人產生向上的心理,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年齡一般為十二三歲。這個階段正是學生形成道德情感,開始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更廣泛但很膚淺,基本概念大致掌握,開始有了崇拜的偶像。教師可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一些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讓他們懂得那些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是他們平時愛讀書的結果,以此來激發他們讀書的欲望。

篇2

當代初中生的詞匯量相對于小學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可以讀懂課外讀物的思想內容,課余時間相對于高中也是十分充足的,完全具備課外拓展的條件,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本文筆者就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及問題提出采取的正確引導措施。

一、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一)初中生課外閱讀涉獵的種類少。筆者在不斷地走訪調查中發現,不少初中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包含的方面比較窄,女生對一些以情感發展為主線的著作感興趣,男生則對一些靈異類、科幻類的小說感興趣,學生對著名的經典名著、人物傳記、古典和現代詩歌了解并不多,另外,很多學生表示不喜歡讀名著及傳記。

(二)初中生課外閱讀的量比較少。初中生實際的課外閱讀量相對于新課標中要求的必讀名著數量相差甚遠,很多在新課標中要求的必讀物大多數初中生并沒有閱讀,比如四大名著翻拍的影視作品很多學生都看過,但是真正讀過原著的學生少之又少。筆者繼續調查,有一部分學生看過四大名著的一本或者是一小部分,但是超過兩本的幾乎沒有。

(三)初中生的課外閱讀以青年雜志、現代小說為多。現在的學生雖然對一些古典名著、中外經典的涉獵比較少,但是對現代雜志和現代小說的閱讀量卻十分大。

(四)初中生因為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很多時候將精力都放到了考試的試題上,忽視在語文考試中涉及很少的課外讀物。

這些都是現在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嚴重偏離正常學習中的要求。對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二、初中生課外閱讀的引導措施

就現在的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應該采取正確的引導措施,讓學生閱讀和學習經典的文學著作,讓初中新課標的改革得以落實。

(一)增加語文課堂中對課外讀物的互動。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太過于注重考試的要求,把考試作為學習的中心,忽略了學生對語文課外讀物的涉及。我們應該在語文的試題中將課外讀物的題量和分值提升,并且在語文課堂討論中增加對課外讀物的提問和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激勵方式可以讓學生為在課堂上進行自我表現,而在課下主動地去閱讀課堂上涉及的讀物,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也可以舉辦好書推薦活動,在班級里讓同學們依次介紹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并且說明喜歡的理由和其中的大致內容等。通過多元化教學來增加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和互動。

(二)減少學生對現代小說的閱讀和選擇性地閱讀雜志。現在的很多小說都充滿著黃色和暴力的內容,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應該遠離這些不健康的小說,這些小說不僅會分散學習精力,而且還會影響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為了減少學生對現代小說的閱讀,家長和老師需要共同努力,對初中生看現代言情小說進行嚴格控制,對于較好的雜志,比如《新青年》,還是有很多勵志、抒情的散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選擇性的閱讀。

(三)向學生介紹課外經典的優美所在。現在很多學生不喜歡閱讀經典名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們遠離現在的生活,語文老師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將部分經典名著翻拍的影視作品播放出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知道其實名著中的很多優秀思想、品質我們至今仍在沿用。此外,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比一下閱讀課外讀物多的同學和閱讀課外讀物少的同學所寫的作文在措辭用句中有什么差距,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自己可以發現差距所在。教師在對比之后適當點評和表揚,激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三、小結

總之,之所以如此重視初中生課外讀物的涉及不僅僅是因為初中生的課余時間比較多,而且大量課外讀物的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素質,使學生懂得做人的方法。推薦的課外讀物有很多都是作者一生的心血,做人的道理盡在其中。作為當代的青年不應該僅僅以應試為目的,更應該博學多才、知書達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文化水平是不能用試卷上的分數來衡量的,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初中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且要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參考文獻:

[1]鄭毓信.語言與數學教育[J].考試周刊,2014,(03).

篇3

【關鍵詞】冰心的《憶讀書》課外閱讀導向作用

89歲高齡的冰山老人在回憶自己幼時,少年時代的讀書經歷的時候,寫下了對少年兒童的諄諄教誨:“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九個字我想不單單是對少年兒童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其實對于成年人來說也是具有很好的指向性。特別是在當今社會,人們身處于快餐文化的包圍之中,更應該記住冰山老人的諄諄教誨,停下匆匆的腳步,靜下心來,捧起書本來好好讀一讀了。當然了,我們要探究的是冰山老人的這九個字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其實是更有直接的導向作用的。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進入初中學習的第一課《憶讀書》,對他們今后的課外閱讀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冰心老人的九字箴言對于初中學生有什么導向作用:

導向作用之一:引導學生明白讀書的好處,從而自覺地參與讀書活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一本新書象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美國物理學家凱勒)。閱讀的作用顯而易見,特別是對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引導他們在課余時間閱讀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見識,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冰心老人在文中認為讀書的好處歸納起來有四點:(1)書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種性格和感情,讓人獲得多種美的享受。(2)讀書能擴大知識面。(3)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4)讀書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養。這些讀書的好處對初中學生的學習來說是有直接的促進作用的。特別是讀書對寫作有很大的幫助,這一點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是最有直接效果的。很多學生苦于作文寫不好,或者是沒有好的素材運用于作文之中,而閱讀是最有利于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

導向作用之二:引導學生博覽群書,從而打開眼界以增長知識面。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無論從事什么職業,無論接觸什么樣的事物,我們都將面臨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知識,困住了我們大展宏圖的手腳。怎么辦?我們惟有向書本請教,惟有多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們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重要手段之一。讀書應成為我們人生的頭等大事,讀書也理應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當今是知識大爆炸時代,知識更新非常迅速,你一旦今日停止學習,明日你就可能停止工作。憑一時心血來潮,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讀書,終究是學無所成。現在的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看電視、上網上,為閱讀花的時間少之又少,怎樣才能把他們從電視電腦上把他們拉到書本上呢,這是老師和家長非常頭疼的。冰心老人的“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的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所得不到的。”這些基于個人經驗所得到的人生體驗或許對學生會有所觸動吧。

坡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對于一個人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不可缺少,我們可以從書中獲取無盡的精神食糧,來填飽我們饑餓的大腦。所以引導學生多讀書是培養他們個人氣質的最好的方法。

導向作用之三:引導學生讀什么書,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讀書的效用。

讀一本好書,可以使心靈充實,使之明辨是非,使人有愛心和文明行為、禮儀規范;而讀一本壞書,則使人心胸狹窄,使人不知羞恥,使人自私殘暴。所以在讀書時,要吸取精華,剔除糟粕,讀天下好書,養人間正氣。冰心老人則為我們把《水滸傳》和《蕩寇志》作一比較,得出了《水滸傳》里的描寫“有其自己極其生動的風格”,而《蕩寇志》則是“沒有人物個性”和“索然無味”。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伏爾泰更認為“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篇4

1 創設濃郁的閱讀氛圍

1.1 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我首先進行一次課外閱讀情況家長調查、召開家長會,扭轉部分家長的陳舊觀念,取得家長的配合,保證課外讀物有來源,課外閱讀有人監督。有條件的家庭,提倡家庭閱讀,這對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十分重要。

1.2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室內張貼讀書名言,布置班級讀書角,圖書的來源除到學校圖書室借以外,再就是通過學生揍。同學之間可交換閱讀書籍,提高讀物利用率,同時也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每周要求一個學生要推薦一本好,這樣就大大激發學生們讀書的興趣。

1.3 教師以身垂范,與學生共讀。教師通過閱讀可以使自身的文化底蘊日漸豐厚,思維逐漸地活躍起來。久而久之,教師的身上就會帶有某種特殊的精神氣韻和文化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與教師共同閱讀,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也便于教師進行及時引導。

2 幫助學生選擇健康、適合的課外讀物

2.1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數是以個體的形式來進行的,他們大多喜好不同。因此,我要求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

2.2 選擇健康、有價值的書。課外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老師要對學生讀物加以甑別,并引導他們讀健康、有價值的書籍。

3 有機整合、減輕課業負擔

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事實證明在社會上處處有語文。在語文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去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并結合一些特殊的課文, 特殊的節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紀念日等拓展閱讀。

篇5

關鍵詞:課外閱讀 觀念 方法 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6-0066-01

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要“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閱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然而,在學校里,盡管素質教育實施了多年,但由于考試分數仍然是衡量、評價一個教師的重磅指標,學生的考試成績好就什么都好,學生的考試成績差就什么都不是,導致我們農村中學的許多語文教師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為一種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而加以阻撓。這就要求學校、教師應該更新觀念,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像對待語文教科書那樣重視課外閱讀。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并不是這樣,很多阻礙學生進行閱讀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一是由于學生的考試成績成了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教師怕影響學生的期末考、升學考試成績禁止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二是多數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有名無實,從未向學生開放過,教師閱讀都不方便,學生更是無從談起了。三是學生家里的藏書太少,不能提供學生一定數量的課外讀物。四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沒有課外閱讀時間。

其實,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正確引導學生搞好課外閱讀呢?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從思想上更新教育觀念

現在的初中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烈,他們不滿足教科書里的內容,課外書正是他們學習社會知識、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等各類知識的“天窗”,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兩句話說得好:“好書點亮智慧,閱讀陪伴成長”。“閱讀是人類最優雅的行為,也是人類最優美的姿態”。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培養閱讀能力的黃金期,而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注重課內,輕視課外,總認為課內教學是硬性教學任務,課外閱讀活動是提高考試成績的累贅。所以我們語文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新語文課程標準,領會新課標精神,更新觀念,根據農村實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課外閱讀方法

農村中學的學生普遍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能力較差。課外閱讀其實就是課內閱讀的延伸,而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高底決定了學生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好壞。目前許多學生的閱讀主要集中在“熱言情小說”上,沒有課外閱讀意識,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教師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要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借助工具書、電腦,查字解詞。在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要能根據農村中學生的實際,傳授閱讀方法,讓學生有目的的閱讀,要看到農村中學生的未來生活,未來世界,突出實用性。

三、正確指導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籍

新課程標準規定、推薦了一批初中學生必讀、選讀的書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課外閱讀計劃,配合教材,認真審慎地選取高品位、高質量的讀物,重點推薦一些中外名著,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另外還要鼓勵他們閱讀一些報刊雜志。好的課外讀物,給予學生的熏陶作用是很大的。許多人把課外書稱為學生的“生活老師”。我們語文教師重視課外閱讀,給學生推薦一本好書,就是讓學生多讀一本語文教科書,推薦的好書越多,讀的教科書就越多,那么農村中學的語文教育質量就會有一個較大的突破。

四、積極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

在課外閱讀中組織好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它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成果得到展示和認可。因此,我經常召開讀書報告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開展讀書筆記展覽評比,舉行課外讀書知識比賽、演講會、故事會等。如在教學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后,許多學生都找名著《水滸傳》或其電視劇的碟片來看,我就專門組織了一場閱讀《水滸傳》的讀書交流會,會上,學生或聯系課文內容介紹自己閱讀原著的收獲,或對閱讀原著的中心思想、人物精神、表現手法等進行品評,交流活動可以說辦的很成功。

篇6

【關鍵詞】小學生 課外閱讀能力

一、選擇優秀的課外閱讀材料

從某種程度上講,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水平和質量如何,不僅體現著教師的水平和眼光,也對小學生視野的擴展、能力的提升、興趣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那如何判斷所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的質量優劣呢?筆者認為,以下這幾個方面的都是相對優秀的閱讀材料:一種是勵志類的,這對于砥礪小學生的品格、從小教育他們養成優秀的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一種是擴展和增長常識性的,生活、科普、文學等方面的常識,都可以作為課堂閱讀材料的延伸;一種是學習方法類的,比如教給小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閱讀。這對于小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對學習中困難的認知、克服等方面,都會有所助益。除此之外,還應該給小學生提供閱讀材料庫,這樣的閱讀材料庫可以是一系列的書目,也可以是教師自己匯編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可以借鑒他人有益經驗來加以排布。當然,我們在建立小學生的閱讀資料庫的時候,應該將以上三類都加以涵蓋。

二、創設情境,刺激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樣是從興趣開始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徜徉書海,甚至手不釋卷,沉醉在讀書的快樂之中。所以,老師要努力刺激引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

比如,巧用故事懸念誘發閱讀興趣。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松雞和烏龜》的故事,當我講到烏龜們為了讓松雞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們玩耍,便在松雞的同意下把松雞的羽毛全部拔光。這樣松雞沒法飛走了,它們的目的也都達到了。可是有一天正當它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突然,黃鼠狼竄進洞來,撲向松雞,一口咬住松雞的脖子……講到這我嘎然而止,學生迫切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結局。在一一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書告訴他們,想知道結果就借讀這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學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要求借書。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再比如,平時要多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競賽活動。如朗讀文章的精彩片段,看誰讀的正確流利,富有感情;背誦文章的某一部分,看誰背的快、背的好等,對此,學生興趣盎然。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學生自己多加以實踐、思考和總結,另一方面,教師的引導、教育也非常重要。按照學生的成長規律來講,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沒有具備,而此時教師的引導、教育就非常重要。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對于提升閱讀效率、提高語文成績有著重要作用,它還是一個令人終身受益的習慣。具體來說,在小學階段,要下大力氣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是邊讀邊想的習慣;一是閱讀的同時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一是善于利用工具、請教與交流的方式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一是勤奮閱讀、反復閱讀與不斷思考相結合的習慣。從哲學意義上講,伴隨著小學生閱讀量的增長,也會發生能力的從量變向質變的飛躍,只要堅持這些良好的閱讀習慣,久而久之,便會發揮出來它們的長久益處。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四、營造良好的集體閱讀氛圍

對于那些有閱讀愛好的學生來說,鼓勵他們多多閱讀的效果會比較明顯,但是對那些缺乏動力、興趣還沒有挖掘出來的小學生,如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除了創設情境,刺激其閱讀興趣之外,還要善于發揮集體的帶動與熏陶作用,比如每周安排固定的集體閱讀課,還要探索良好的閱讀分享機制,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從中培養大家的集體意識、榮譽意識以及你追我趕的競爭意識。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認真備課,將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升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來加以對待。具體來說,教師要善于精心地安排課堂閱讀的精品課,其中運用多種閱讀技巧,并善于將這些研究技巧傳授給學生,做到“授之以魚”的同時,也能夠“授之以漁”,讓他們學習到一些克服困難的辦法和技巧。

篇7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外閱讀;閱讀興趣;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0-048-1

在新理念的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起著關鍵作用,現在學生的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了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熱點問題。課外閱讀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對語文的課堂教學效果進行鞏固,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由此可見,語文教育中的課外閱讀在語文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課外閱讀要與學生的個人興趣結合起來

在老師指導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閱讀心理上的個性差異,每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不一樣的,它會受到個人能力、年齡、愛好、家庭背景、民族、知識結構等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個體間的差異。

另外,語文老師還可以通過給學生講故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不管是城市里的孩子還是農村里的孩子,他們最感興趣的就是聽別人講故事,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精力非常集中,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的這一共同特性,來激發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舉一個例子來說,《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格林童話》、《海爾兄弟》、《安徒生童話》、《鄭淵潔童話—舒克和貝塔歷險記》等故事都非常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口味。語文老師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節選出一部分有趣味、非常富有感染力的片段講給學生聽,在講的過程中要聲情并茂、抑揚頓挫。在故事精彩的地方故意制造一些懸念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向學生推薦這本書,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去閱讀來找到相關的答案。

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不應該采用統一的標準,而是應該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充分了解,弄清楚其興趣所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專門指導,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使其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的閱讀情感對于學生有著一種極為重要的熏陶作用。課堂中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對學生起著一種巨大的感染力,學生能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之令人陶醉,點燃起閱讀的情感之火。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以熏染為更重要。好學是傳染的,一人好學,可以染起許多人好學。”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閱讀的愛,這也與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相一致。

二、課外閱讀要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與各個學科聯系起來,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語文課程的編排要具有廣泛性、綜合性,所涉及到的題材也要多樣化,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語文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語文老師在利用好課堂教學資源的同時也要將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趁熱打鐵,向學生推薦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關作家的同類作品,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閱讀。比如說,在學習了《三顧茅廬》、《林沖棒打洪教頭》課文后,老師要向學生介紹《三國演義》、《水滸傳》中國的古典名著,讓學生去關心文本中主人公后來的命運,激起學生閱讀探知的興趣;學習了《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可向學生推薦《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學生去認識一位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魯濱遜;學習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負荊請罪》,可引進《史記》,讓學生了解“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組織學生舉行歷史故事比賽……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輕輕輕松松地接觸到不少名作,完成課內向課外的延伸閱讀。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向學生推薦一些相關讀物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三、必須把課外閱讀和說寫練習結合起來

課外閱讀并不是單純地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語文讀物,而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在課外閱讀的同時也要加強說和寫的能力,從而使得語文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比較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寫一定數量的讀書感悟,還可以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好的句子和成語記錄下來作為作文寫作時的素材,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實現課外閱讀的目的。有條件的話老師可以開展相關的活動,比如辦黑板報、文學知識競賽、課外閱讀交流會、閱讀之星選評等等,借這些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之間的競爭心理來促使他們主動課外閱讀,強化讀寫訓練。與此同時,老師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心得體會,結合課堂教學、開班會、戶外活動等環節來讓學生展示個人的閱讀情況,使學生增加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最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真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四、課外閱讀要與家庭教育結合,營造閱讀的氛圍

篇8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低段;策略

一、“課外閱讀評價”的現狀折射

長期以來,由于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不到位,我們小學語文老師在“習慣”使然下,往往將“課外閱讀”視為學完課文之后布置的作業內容,忽視了課外閱讀評價的作用,錯失學生課外閱讀評價的時機,影響了課外閱讀效果。早在一年前,我曾利用學校的“教研開放日”對本校語文教師課堂練習的安排和講評進行了一次調查。

從該調查表可以看出,我們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平時只布置課外閱讀,而因教師對課外閱讀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往往忽略了課外閱讀的有效評價。課外閱讀即使有評價,評價的效果也不高,還存在以下不足:

1.死板

很多老師都覺得課外閱讀是越多越好,越廣泛越好。這往往只重視了閱讀量,但是老師并不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讀書變得像囫圇吞棗,不解其意。

2.缺乏調控

在課外閱讀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評定往往流于形式。老師的評價并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這種表面的評價,沒有實際的意義。教師的評價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也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

針對當前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評價的現狀,筆者思考課外閱讀評價的優化、改進策略,研究如何讓“課外閱讀”在有效評價中不斷升值。

二、優化“課外閱讀評價”的思考與實踐

1.精設記錄卡――在持之以恒中不斷升值

小學生閱讀,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習慣。因此,老師適時的評價,可以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去閱讀。因為小學生還缺少自己去閱讀的習慣,因此只要能促使他們拿起書本,就是一個良好的開始。這是一個培養習慣、培養閱讀愛好的漫長過程。所以,即便讓學生每天能形成半小時的閱讀習慣,都是非常好的結果。因此,一定要培養學生固定的閱讀習慣,持之以恒的堅持,通過較長時間的堅持,就可以讓小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老師在評價系統中,應該注意鼓勵學生堅持閱讀。

有了時間的評價標準,學生自然而然地便有了約束,無形中就會使閱讀時間有了保證。在規定的閱讀時間中,他們可以與文學大師對話,對故事人物交流,實現的是精神的自由暢達。

(1)自我評價添動力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對“元認知”的研究表明:自我評價是元認知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能否了解閱讀的益處,并能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能夠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樣能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老師要不斷地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利用閱讀記錄卡,記錄學生的閱讀時間、書籍的名字以及好詞好句等。老師利用好的閱讀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然后,通過定期的檢查,發現孩子閱讀中的問題。對于認真記錄的學生,老師應該及時表揚,同時還應該提問學生一些閱讀體會。雖然有的學生是為了完成任務而被動閱讀,但是通過這種持續不斷的閱讀,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他們就會逐漸喜歡上閱讀。

(2)教師評價添信心

老師的評語,每個字都會成為學生的動力,也許只有寥寥數語,但是有效的評價可以為學生添加巨大的信心。老師在檢查學生的閱讀記錄卡的時候,適當的表揚鼓勵都能成為學生繼續閱讀的不絕動力。特別是對于那些平時不愛看書,或者看不進去書的同學。老師可以從學生容易感興趣的故事書或者適齡讀物下手,通過更加活潑的內容,吸引學生。然后要對于學生積極的評價,在課上表揚和鼓勵,使得他們愿意去閱讀,享受去閱讀。

2.開展小活動――在循序漸進中不斷升值

蘇霍姆林斯基自從事學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為精心選擇讀物而操心。因為書籍成千上萬,它們中有一些是平淡無奇之作,甚至還有一些是不適合學生閱讀的。

現在市面上的圖書作品豐富,選擇適合本年齡段學生的書籍就顯得尤為重要。閱讀不僅僅是數量,而是需要從閱讀中積累知識,但是如果接觸了一些不適宜兒童閱讀的書籍,對學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此,學生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在選擇圖書方面把好關。

(1)評價書目,延伸課文

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如何選擇圖書缺乏判斷力。因此,老師在這個推薦圖書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老師在推薦的過程中,一定要非常小心。首先,老師可以推薦與課文相關的名篇,或者跟本單元主題相契合的文章。所以,這樣有針對性的閱讀,學生在這一段時間內對此類文章有較為深刻的印象。而且這個過渡很自然,從課內到課外無縫連接。老師在推薦過程中,也可以和學生一起交流閱讀體會,對學生的理解做點評,從而引導學生閱讀。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慢慢學會自己挑選和評價課外讀本。如,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式圍繞著“要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這個專題選擇了幾篇不同體裁的課文,讓學生感到生活中的有些事是很有意思的,這個就是在教育孩子遇到問題,如何解決問題,鼓勵孩子能夠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這樣類似的故事有很多,老師可以多給學生推薦一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搜集類似的故事與大家分享。然后,老師根據學生搜集的故事給予相應的獎勵。在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下,孩子們很多都找來了故事書、童話書等,去尋找類似的故事,體會閱讀的快樂。

(2)好書互動,激發興趣

為了方便了解學生的閱讀書目,并且培養學生的分享精神,在閱讀課外書方面建立了分享機制。在每本書里,都放著一張借讀卡,這樣便于了解閱讀了這本書的學生,讓學生注意保護圖書,每個人在交接的時候,都要檢查書是否有損壞。閱讀過的學生,也可以用小卡片寫下自己的閱讀筆記或者閱讀評價。這個環節還可以進行互動,每個學生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分享。同學之間不僅能分享書,還能分享觀點與想法。在這個互相借閱的過程中,還能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喜歡同一本書的學生,還可以組成一個小分隊,進行更加深層次的討論和交流。這樣,通過興趣小組的成立,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動力。在這樣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中,學生學會了分享,懂得了傾聽,嘗試了交流……在這個活動中,閱讀的樂趣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個活動中,學生、家長與老師都能參與,共同塑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得益于課外看書。”因此,要讓學生在課外能廣泛地閱讀,不能只滿足于課內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閱讀內容,而課外閱讀要走出“高耗低能”“多能少得”的死胡同,大力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率,必須從“重布置輕評價”的誤區中解脫出來,實踐優化課外閱讀評價,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成為兒童生活中的一種人生體驗,成為他們一種新的自覺的生活方式。

篇9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2A-0045-01

閱讀是學生在日常生活獲取信息的一種主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拓寬視野,獲取信息,提高語文理解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然而,目前很多學生無法真正做到廣泛閱讀,難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此,教師必須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工作,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領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一、創設良好的外部閱讀環境

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閱讀意識,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學生的讀書欲望。例如,學校可以開展讀書活動周,鼓勵學生閱讀;可以在教室掛一些與閱讀有關的標語,讓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書香氣息;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閱讀筆記;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自由交流在閱讀中的心得,將閱讀中的經驗和喜歡的書與同學分享;等等。

二、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

外部的閱讀環境只能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不足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中。因此,老師必須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從被迫閱讀、跟風閱讀轉化為主動閱讀,從內心愛上閱讀。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體會到閱讀的諸多益處,才能對讀書持之以恒。

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制造懸念。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虎門硝煙》時,可以提問學生:林則徐的生平事跡都有哪些?這些事跡都反映了他什么樣的品質?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莫高窟》時,可以問學生:莫高窟的壁畫的制作過程是怎樣的?其文學價值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學生便會主動閱讀課外書籍,查找問題的答案。

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將學生的生活經歷融入閱讀教學之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產生共鳴,增強閱讀興趣。老師要鼓勵學生,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得成就感。老師要不吝表揚學生,肯定學生在閱讀上的成績,讓學生對自己的閱讀充滿信心,產生繼續閱讀的愿望。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主動閱讀,選擇一些有助身心健康的文章閱讀,能提高文學修養。在課外閱讀中,老師不僅起指導作用,還應該起到督促作用。老師提出閱讀要求,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切不可拖泥帶水。

三、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學界提倡百花齊放,書籍的內容也逐漸多元化。因此,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格外重要。蘇教版新課標語文大綱中明確要求老師要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的階段,給予相應的閱讀方法的指導。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為他們推薦一些內容淺顯的記敘類文章,將這一類文章的特點、閱讀技巧教給學生,以便學生理解;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推薦一些中心思想較為深刻的文章。

教師要教會學生不同的讀法。文章的整體閱讀大體可以分為四部分:初讀,了解文章框架;細讀,結合字典理解文章大意;略讀,體會作者的思想;跳讀,把握文章的精彩語句。教師可以在這些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學會瀏覽法、精讀法、泛讀法、跳讀法等閱讀方法,同時讓學生做好筆記,總結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老師要教會學生對于不同的文體要加以區分,讀傳記要注重人物形象,讀童話要注重寓意,讀說明文要注重物體本身的特點。

篇10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

總理曾經在接受媒體受訪時說過:“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伴隨著我的整個生活。”讀書可以知古通今,博聞強記,開闊視野,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質,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要提高學生的素質,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占有許多優勢,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都較強,想象力豐富,理解力強。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課外閱讀對高中學生來說更是營養品。

高中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糾正認識上的誤區

高中學生課業負擔重,時間緊,很多學生讀書僅局限于課本及各種教輔材料,這對于中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健康的成長,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及今后投入社會中去生存與發展并成為有用的人才,顯然還遠遠不夠。這與許多家長和學生認識上存在的誤區有關,把小說當作閑書,把讀散文作為寫好作文的途徑,甚至有的學生只讀作文書。許多學生和家長認為做數學題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讀幾本課外書能馬上提高語文成績嗎?所以,做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糾正學生和家長認識上的誤區,讓他們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磨刀不誤砍柴功”比如,在語文考試中,閱讀題是分值比較高的,如果學生閱讀量大,體味文章的能力就會增強,語文閱讀的成績大幅度提高,就會帶來整體成績的突飛猛近。

課外閱讀不是消遣,課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心理素質,人的一生總要面對許多困難、挫折,所以,怎樣培養學生面對困難,面對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師只是一味說教是起不了多大作用,而許多課外書中就有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相信讀過書的人都被他頑強的毅力所感動,《西游記》中唐僧師徒歷盡千辛萬苦取經的故事,在讀者面前展示出“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光輝畫面。這些課外書的閱讀,學生能從作品人物身上吸取力量,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我相信這些優秀書籍對于培養一個學生堅強的心理素質是相當有益的。

2.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尋找一切機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當學到《失街亭》時,大談三國中英雄人物斗智斗勇的故事;當學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大談108條好漢梁山聚義的故事;當學到《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時,給學生介紹莎士比亞戲劇的魅力;當學到《夢游天姥吟留別》時,讓學生感受唐詩的博大;當學到《雨巷》時,讓學生學會欣賞現代詩的美妙……這樣慢慢培養就能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平時也可以多請語文成績好的同學在班上談自己有關課外閱讀的心得體會。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其中就有幾條是建議教師讓學生多閱讀,“我們力求使每一個少年每一個青年找到一本他自己的書,這本書應當在他的心靈里留下終身不可磨滅的痕跡。”如果一個人渴望讀書上,閱讀時刻給他帶來快樂,那么所讀的東西就會深刻地印在他的意識里。

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教師可以經常用中外學者勸人博說群書的警句來啟發學生,用古今名人酷愛書籍,通曉各種學問的生動事例激勵學生,推薦名家名篇并有意截取部分精彩段落,造成懸念來吸引學生及時鼓勵,利用閱讀的競爭心理來促進學生。

通過不斷的實踐,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知不覺地就培養起來了。

3.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十分重要,這樣就會讓他們讀有所得,比如:平時在讓學生閱讀新聞報道、小說、故事等體裁的文章時,一般采用略讀法,讀這類文章,只需對文章內容大體了解,不需要深入分析;在閱讀優美的散文或文章中精彩的段落時,一般采用精讀的方法,要邊讀邊想,邊分析邊思考,反復的讀,可以理清情節,評論人物,可以欣賞語言寫作方法等。久而久之,讓閱讀的方法上升為閱讀技能。又如每天要求學生看一點書,做一點摘抄,在一定的時候到班上互相交流。充分利用教室一角,每天寫一則名人名言,開始教師寫帶一個頭,后來讓學生寫,以學號為序每人負責一天,這就促進了全班同學的閱讀積極性,每個同學都想去找最有水平的東西展示在老師同學面前,同時這也是積累作文素材的好方法。

經常給學生介紹名人總結出來的讀書方法,比如主席的“四多”讀書法,“多讀、多寫、多想、多問”;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法;馬克思的“博覽讀書法”;高爾基的“早、晚、零”讀書法,前蘇聯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出身貧苦家庭,僅讀過兩年小學,從11歲起就到處流浪,當過童工、學徒等。盡管終日勞累,但高爾基學習的勁頭始終不減,抓住勞動之余發奮讀書,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早、晚、零”就是他抓緊早晨、晚上、零散的時間改改以求的讀書方法。

教給學生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讀書分析方法。

著名語文教師魏書生曾經說過:“學生在掌握方法之后再讀書,情形就大不一樣了,他們首先用演繹的思維過程,用方法去分析每篇文章,待分析幾篇文章之后又把實踐遇到的問題加以歸納綜合,然后補充訂正加深理解能力,既掌握了方法又訓練了思維能力。”

4.創造課外閱讀的機會

高中學生學習時間緊,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學會擠時間,學會巧安排,創造課外閱讀的機會,比如:在寒暑假充分利用時間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名人傳記等篇幅比較長的名篇佳作,開學時到班上交流讀書心得體會;要求學生在每隔一周擠出一節語文課或自習課,開設課外閱讀實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