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產評估范文
時間:2023-09-22 17:2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內資產評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產評估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C29文獻標識碼: A
資產評估是國有資產投資、交易和處置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其結果是國有資產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定價依據。近幾年,隨著國有企業的發展壯大、戰略轉型和合并重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領域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其特點是:主營業務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資產總量在不斷攀升,資產結構日趨多元,所屬國有資產類別涵蓋多個領域且各具特點。科學合理地反映國有資產的市場價值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也是國有企業,尤其是跨領域經營的國有企業在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內審程序優化方案的根本出發點。
一、國有資產評估基本概念
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其業務涉及企業間的產權轉讓、資產重組、破產清算、資產抵押及財產保險,是專業機構按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資產評估準則,根據特定目的,遵守評估原則,依照相關程序,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運用科學方法,對資產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資產評估具有市場性、公正性、專業性、咨詢性等特點。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是國有企業對國有資產進行投資、交易和處置的關鍵環節,評估結果是國有資產在市場交易過程中的重要定價依據。
二、國有企業資產評估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對資產評估項目審核難度在加大
跨領域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資產評估對象往往涵蓋多達幾十甚至上百種資產形態,由于所評估的資評估目的不同,每次評估又有其獨特性,導致對資產評估項目的審核出現較大難度。尤其體現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領域,由于其經營活動非常活躍,因此對其資產的“市場價值”的評估不僅須要具備相當的專業性,而且要能夠充分了解市場行情,把握市場趨勢。
(二)資產評估機構市場誠信度下降
針對國有資產評估,雖然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每年會對評估機構資質進行審核,但由于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低風險和高回報率,評估機構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這也導致部分評估機構為承攬項目散失其獨立性和客觀性原則,資產評估機構的市場誠信度也大打折扣。
(三)國有企業資產評估審核環節缺少專業評審機制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原則,國有企業對資產評估項目審核主要是合規性和合理性審核。在合規性審核方面,國資管理規定中有關資產評估的核準和備案較為明確,管理制度也較為規范。但在合理性審核方面,國有企業過去的做法是由公司主管部門相關人員初審、部門負責人復審后,報企業主管領導審批。這種審核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混淆了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批,導致職責和界面不清;二是由于企業資產類別較多且各具特性,依靠集團現有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很難對所有資產評估結果的合理性做出科學判斷,急需建立相應的審核機制予以完善。
三、優化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內審程序的主要措施
(一)出臺制度,規范流程,完善評估備案程序
企業應該在通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集團實際情況出臺相關制度,對資產評估項目審批程序從三個角度進行了優化:一是審核內容,將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批相分離;二是職責界定,不同階段的審核,不同的崗位職責,分別承擔與其相應的責任;三是承辦時間,初審、復審以及專家評審均有時限要求,以保證工作效率。以天津城投集團資產評估項目評審程序為例,具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二)建立體系,明確要素,試點推動專家評審
制度和流程出臺后,資產評估項目專家評審形式就已基本確立。企業可以結合國家及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有關制度要求,針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項目明確三個方面要素:一是什么情況下,資產評估項目須經專家組評審,如特殊類型資產、減值異常資產等;二是專家聘任的原則和專家構成;三是專家評審的主要內容;四是專家評審的程序。
四、優化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內審程序的重要意義
(一)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經營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資產評估結果是國有資產在市場中價值的一個衡量標準和重要參考,對企業管理者的決策和相關部門的審批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過往的實踐證明,國有資產流失往往就隱藏在資產評估環節中,因此加強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內審程序,科學合理的反映國有資產在市場中的真正價值,才能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經營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落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關于加強資產評估項目備案管理具體措施。
2013年,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企業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備案工作指引》的,就國有企業資產評估項目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國有企業理應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專家評審制度,不斷創新形式、規范流程,研究并提出改進管理的具體措施。
篇2
根據國務院91號令《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國發〔1992〕68號)的規定,促進統一、高效、公平、公開的證券市場的建立,對證券市場進行集中統一的規范化管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社會公眾的基本利益,我們制定了《關于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資格確認的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1:關于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資格確認的規定
第一條 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的管理,根據國務院第91號令《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及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國發〔1992〕68號)的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說的證券業務,是指對股票公開發行、上市交易的企業資產進行評估和開展與證券業務有關的資產評估業務。
第三條 申請從事證券業務資產評估的機構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必須是已取得省級以上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或受托的計劃單列市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授予正式資產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兼營評估業務的機構必須設有獨立的資產評估業務部門。
2.在具有正式資格的資產評估機構中,必須是業務水平高、職業道德好、社會信譽高并擁有豐富評估經驗的機構,以往沒有發生過明顯的工作失誤或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3.評估機構中的專職人員不得少于10人,其中職齡人員(非離退休人員)不得少于5人。專職人員超過17人的評估機構,其中職齡人員所占比例不少于1/3. 4.評估機構中的專職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資產評估水平、經驗和技能,并具有較豐富的證券業務及相關金融、法律、經濟方面的知識,其中骨干人員參加過股份制改造的資產評估工作。
5.評估機構的實有資本金不得少于30萬元人民幣,風險準備金不得少于5萬元人民幣,自取得從事證券業務資格之年起,每年從業務收入中計提不少于4%的風險準備金。
第四條 申請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需呈報以下資料:
1.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業務許可證申請表;
2.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業務專業人員持有股票情況呈報表;
3.能夠代表該機構水平的資產評估報告書2份;
4.實有資本金和風險準備金情況證明文件;
5.資產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業務遵守職業道德和工作紀律的保證書;
6.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認為需要了解的其他有關材料。
第五條 申請從事證券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持本辦法第四條所列資料一式2份;首先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受托的計劃單列市)的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并簽章后,上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進行審核。中央所屬欲從事證券業務資產評估的機構直接向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申請,并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進行審核。審核工作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進行。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審核同意后會同證監會對申請機構的證券評估資格進行聯合確認。并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證監會聯合頒發證券業務資產評估許可證,同時向社會公告。
第六條 境外及外國的資產評估機構,欲在中國境內從事證券業務資產評估或為協助境內企業到境外發行、交易證券而對境內企業進行資產評估的,需先向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提出申請,提交該評估機構主要情況的資料,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進行審核,同意后會同證監會確認。經確認后,方可接受委托,從事證券業項目的資產評估。
第七條 獲得證券業務資產評估許可證的國內資產評估機構(包括中外合資評估機構),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90日內,需向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證監會報送其上個年度從事證券業務情況、專業人員培訓情況、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年檢結論以及資產評估機構變化的其他有關資料,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會同證監會重新確認其證券業評估資格。
第八條 股票公開發行與上市交易的企業,有權自行選擇已取得證券業務資產評估許可證的機構進行評估,任何部門不得進行干預。
沒有取得證券業務資產評估許可證的專業資產評估機構和兼營資產評估業務的其他機構,不得從事證券業資產評估業務。
對同一股票公開發行、上市交易的企業,其財務審計與資產評估工作不得由同一機構承擔,以利于股票發行的公正性。
第九條 取得證券業務資產評估許可證的評估機構,必須嚴格執行有關證券和證券市場、資產評估方面的法律、法規、業務準則。在該機構執業的專業人員每年必須接受不少于一周的專業培訓。
第十條 資產評估機構在從事證券業務時,必須接受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證監會的監督。資產評估機構及其人員在執行上述業務時出現重大疏漏、嚴重誤導、弄虛作假及其他違反職業道德、工作紀律和證券市場有關法規的行為時,證監會可建議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予以處罰,情節嚴重的可由審定方吊銷其資產評估資格許可證,直至追究經濟和法律責任。
第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證監會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之日起執行。
附件2:資產評估機構執行證券業務許可證申請表
_____省(自治區、直轄市)
資產評估
_____會計師 事務所(公司)
審 計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印制
年 月 日
--------------------------------------
| 機構名稱 | | 曾用名稱 | | 法人代表 | |
|------|-------|------|---|------|---|
| 批準機關 | | 批準文號 | | 批準時間 | |
|------|-------|------|---|------|---|
|工商登記機關| |工商登記證號| |工商登記日期| |
|------|-------|------|---|------|---|
| 掛靠單位 | | 注冊資金 | |當年純收入 | |
|------|-----------------------------|
|資產評估資格|批準機關| |批準文號| |批準時間| |
|------|-----------------------------|
| |姓 名| | 性 別 | | 出生年 | |
| | | | | | 月 日 | |
| |----|-------|------|---|------|---|
| |學 歷| | 專業技 | | 是 否 | |
| | | | 術職務 | | 離退休 | |
|首|----|-----------------------------|
|席| | |
|資| | |
|產| 履 | |
|評| 行 | |
|估| 職 | |
|人| 責 | |
|員| 情 | |
篇3
【關鍵詞】資產評估 會計計價 會計準則 評估標準
資產評估與會計是現代經濟賴以正常運行的基礎業,兩個行業在資產業務中因專業分工而產生內在的聯系,又因工作性質、專業知識和執業標準差異而有區別。本文試圖從我國資產評估業的產生歷史背景入手,更深層
次地認識資產評估學,以更好地利用會計信息為資產評估業服務,提升資產評估業的服務質量。
一、我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與管理歷史
我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史,也是資產評估業管理體制的演變歷史。資產評估業發展20多年來,管理的手段、方法多種多樣,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各有差異,但總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階段。
1、《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頒布標志著資產評估業產生
該辦法明確規定了全國資產評估管理的政府職能部門是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同時還規定了將審批評估機構納入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職權范圍內,規定了被評估資產的管理范圍、評估的程序和方法及法律責任等。由于國有資產在全社會資產中占有絕對優勢,國務院第91號令的頒布為發展統一的評估行業奠定了基礎,保證了資產評估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中國資產評估協會成立標志資產評估管理由政府管理向行業自律管理過渡
資產評估的行業特點決定了行業自律管理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種管理方式。根植于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中國資產評估業雖然在發展伊始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干預,但行業自律管理作為其發展方向應該得到逐步實現。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它既受政府的管理和監督,又協助政府貫徹執行有關資產評估的法規政策。作為獨立的社團組織,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具有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特點,使資產評估管理工作覆蓋整個行業。
之所以說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成立標著中國資產評估業管理由政府管理向自律管理過渡,是因為從其發展軌跡來看,首先獨立的資產評估協會與資產評估行政管理部門并存(1993年);然后資產評估協會與評估行政管理部門合二為一(1994年);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再次成為一個真正的行業自律組織。從理論上說,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從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職能角度分析,盡管其從構架上具有了行業自律管理的特征,但在中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尚未完成的條件下,其并沒有真正具備行業自律管理的本質特征。通過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實現行業自律管理,不僅需要形式上的變化,更需要實質內容的變化。
3、實行注冊資產評估師制度標志由重視機構管理、項目管理轉向注重資產評估人員管理
資產評估考試制度的建立,一是有利于促進資產評估人員的執業準入控制,規范資產評估行業管理,為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擺脫政府部門干預,獨立、客觀、公正地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有利于提高資產評估人員的素質和執業水平,從而促進中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三是強化了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尤其是從1998年6 月1日開始實行的注冊資產評估師簽字制度使評估師的責權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規范了評估師的行為。四是有利于與國際慣例接軌,通過與其他國家對評估師資格的對等管理來加強與國際評估市場的聯系。1999年10月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在北京舉行年會,2000年7 月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赴美國參加世界評估師大會等等,進一步加強了中外評估師之間的聯系。
4、《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使資產評估業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操作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統一的評估操作規程和操作標準,各個評估機構自行擬定評估操作方法和規程,對于同一類資產,各個評估機構的評估程序、規則各不相同。但是經過若干年的積累,資產評估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評估操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制定《資產評估操作規范意見(試行)》有利于提高評估業務水平,規范業務操作,也為以后制定行業統一評估準則奠定了基礎。
5、《中國評估準則》標志我國資產評估管理體制的創新
從1998年起,財政部開始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1999年下半年,國務院開始對資產評估行業進行清理整頓,將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和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合并到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實行“一個協會,一套班子,三種資格并存,三個行業統一管理”。
6、《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標志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初步形成
財政部2001年頒布了第一個《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2004年又頒布了《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和《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標志著中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初步形成。2007年11月28日,財政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了新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對于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才形成的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有人認為“中國資產評估準則嚴重滯后”,也有人將資產評估行業中存在問題歸結于資產評估準則的不完善。本文認為,對于資產評估準則作用的認識取決于資產評估準則的定位。
綜上所述,從資產評估產生的原因或服務手段來看,資產評估實質就是資產價值計量或價值判斷的過程,而資產價值計量或價值判斷本身就是會計核算的前提和基礎,在資產評估實踐中,資產評估工作也與會計工作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資產評估學與會計學的內在聯系
從資產評估學科與會計學科的發展史來看,資產評估學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與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而會計學科是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由于人們管理生產的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因此會計學科發展遠遠早于資產評估學科。資產評估學科與會計學科的歸屬問題一直是資產評估理論研究焦點與難題,目前主要有兩個學派。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資產評估學屬于經濟學科體系,因為它是市場經濟中產權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另一些專家學者認為資產評估是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學科的延伸學科,應歸屬管理學科。本文比較贊同資產評估與會計同屬管理學的觀點,主要原因是兩者存在著以下內在關系。
1、資產評估與會計核算的對象都是經濟主體的資產
從國家頒布的相關法規中可以看出,我國資產評估對象的分類簡單采取會計準則的資產分類設計,整體資產評估結果也是以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的呈報方式。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會計準則對于資產分類在總分類賬戶層次上主要考慮資產工程技術特點,把全部資產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等幾大類。這樣劃分對于資產評估中專業技術分工和搜集整理信息資料是基本適用的,因而總分類賬戶可以作為資產評估分類依據。二是資產評估產生的背景使得資產評估對象按會計要素分類成為必然。由于我國資產評估初期是在創辦中外合資企業中建立起來的,當時由于持續的物價上漲,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遠遠低于其市場價值,以歷史成本計價的會計體系不能反映資產現時價值,為維護國家權益就必須通過資產評估方法對中方資產價值按評估值進行調整,資產評估的結果是會計科目分別陳述。
2、會計數據和會計計價方法成為資產評估的主要依據
資產評估是對某一資產在某個時點的現實價值進行合理判斷、評估,評估的主要信息來源于會計資料和財務數據。對資產重置成本、各種貶值因素、資產預期收益和風險的測算都離不開會計數據的支持,沒有會計計價形成的會計資料,資產評估就會變成無源之水,因此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資產評估的準確性。另外,資產評估中還大量運用會計計價方法。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對于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該采取歷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應當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而資產評估方法中也包括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和重置成本法。由于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不夠發達,對于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測還存在條件限制,目前國內資產評估主要還是采取重置成本法,因此國內大部分資產評估都以會計數據為基礎性數據。
3、資產評估結論可以作為會計核算計價的重要依據
我國《資產評估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國有資產占有單位在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并、出售、聯營、股份制經營,與國外公司、企業和其他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經營企業,企業清算時應當進行資產評估。”資產評估結論可能是增值也可能是減值。根據《稅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企業應當按照資產評估確認的價值調整企業賬面價值,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也可以參考資產評估結果。另外,在企業聯營、兼并和重組等產權變動中,資產評估結果都可能是企業產權變動后重新建賬、調賬的主要依據。
4、資產評估理論、準則體系與會計理論、準則體系存在相互借鑒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投資、轉讓、捐贈、企業改制等涉及到企業產權變動的情況下資產會計計價,企業可以根據資產評估結果調賬或建賬”。這使得資產評估與會計之間關系更加緊密。另外,我國資產評估的許多理論與方法,如折舊理論、成本理論、價值理論和貨幣時間價值理論等,都借鑒了會計理論。另外,會計準則中承認的某種條件下的資產評估結果,可以作為會計賬務處理的依據;在資產評估準則中,也有許多會計的原始數據及計價標準可以作為資產評估的基礎。
5、二者職業監管都是各級財政部門,執業機構和人員以行業協會管理為主
兩者主要從業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事務所)與人員(注冊會計師和注冊評估師)都以提供中介服務為主,都要遵循客觀、公平、公正的執業原則,以獨立第三者身份從事工作,對職業道德的要求都提升到最高層次,且要對自己的專業工作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三、資產評估學與會計學差異分析
分析資產評估學科與會計學科的發展史,本文認為兩者存在著理論差異、目標與職能差異、假設前提條件差異、計價方法差異、計價結果差異、法規與標準差異等。
1、兩者基本理論的差異
會計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為平衡公式,反映會計主體的資產、負債和權益在靜態狀態下的平衡關系,主要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和編制財務報告等主要核算方法為理論依據。而資產評估是融會計、統計、工程技術、法律、審計、市場調查及相關專業技術知識等于一體的適用現代市場經濟管理需要的邊緣學科,其特點主要體現在現實性、市場性、預測性、公允性和咨詢性。從學科理論來看,會計學科是一門學科理論比較成熟和系統管理學科,它的法規體系比較健全完整。而資產評估學科理論在許多領域還存在較大分歧,一些概念不清、法律空缺、準則不全、理論與實際認知差異較大,導致資產評估結論往往存在一定可操作區間,這也是國際評估準則不像國際會計準則那樣被普遍遵循和應用的原因。
2、兩者目標與職能差異分析
從目標來看,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認為:“會計的目標是為企業投資人、債權人、政府部門與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他們決策所需要的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從而為企業管理服務。”會計工作主要以會計理論和會計核算技術為基礎,運用會計準則,通過實時、準確計量、記錄、核算和報告對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進行完整公允的報告。而資產評估作為一種專業人員對特定時點及約束條件下資產價值的估計和判斷的社會中介服務,主要為委托方提供合理的資產價值咨詢意見。資產評估的目標是為資產產權變動和交易服務,主要以經濟分析理論和專項資產價值識別技術為理論基礎,運用資產評估準則對標的物進行價值判斷。因此,評估、咨詢是資產評估的基本職能;而會計主要是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方式,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與監督單位財務收支情況、生產經營情況以及財務成果情況的一種社會活動,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反映與監督。
3、兩者前提條件的差異分析
會計核算的前提(或假設)基礎是單位應當遵循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原則,這四項前提基礎是互為一體、缺一不可,其基本核算方法也是唯一的。但資產評估適用的前提基礎包括利益變動主體假設、資產持續經營假設、有效市場存在假設等,其假設組合具有多樣性特點,在不同假設前提條件下所選用的評估方法得出的評估結果具有差異性特點。會計的各項假設是會計計價的充分必要條件,而資產評估的各項假設是資產評估充分條件,并非必要條件。由于會計與資產評估所適用前提條件的差異,會計所引用的資產評估結論存在著限定性,一般比較適合引用持續經營前提條件下的資產評估結果。
4、兩者方法上的差異分析
在會計計價中就資產論資產,目的是使貨幣能夠客觀地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量。而資產評估計價是就資產論權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取得收入或確定組織、實體中權益的依據。兩者目標的不同,導致了兩者方法上的差異。會計計價方法包括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報告,它們相互配合應用,構成一個完整的會計方法體系;會計計價方法主要以歷史成本計價,以實際發生的業務事實為依據,采取上述方法如實記載。而資產評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采取不同評估方法反映不同計價方式。因此不難看出,會計計價反映的是過去發生的業務,而資產評估是以現在已經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客觀事實為依據,加上評估人員的職業判斷及推理而計算出結果。會計計價依據具有唯一性,而資產評估依據具有推理性和判斷性。
5、兩者結果的差異分析
會計計價強調的是資產原始歷史成本,并且只要符合客觀性原則,在查證相同數據之后基本會得出相同的計量結果和結論。資產評估強調的是特定資產評估時點的市場價值,對同一資產由于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采取不同方法進行評估會產生不同的評估結果。
6、兩者依據的差異分析
會計對資產確認和計價的依據是《會計準則》和相關具體核算辦法,這種依據比較全面科學,只有少數業務采取方法具有可選擇性。資產評估依據的是《資產評估準則》和相關資產評估法規,對于資產評估方法選擇方面評估機構具有可選擇權,受國家相關政策影響比較大,這些都給資產評估帶來很大影響,其理論依據和法規較少。
四、結論
本文以資產評估學的發展歷史作為研究資產評估與會計關系的基礎,其目的是幫助資產評估學在未來的市場經濟服務中找到其發展方向。資產評估學作為一門新型邊緣學科,它融管理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等多學科為一體。資產評估學的發展歷史較短,理論基礎薄弱,法規體系不健全,但市場前景廣闊;同時,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絕大多數人員是從會計人員轉變過來,對會計學科比較精通。因此,比較研究資產評估學與會計學的關系,有助于幫助資產評估從業人員提高對資產評估學科的認識,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執業質量和水平,有益于我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篇4
摘要:本文運用產業經濟學中的SCP范式,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與市場績效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改造后的資產評估行業SCP范式對資產評估行業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一、資產評估行業的SCP范式
SCP范式原理認為,決定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各變量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可將這些變量視為影響資產評估行業SCP范式的內生變量。同時由于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對稱性、交易費用等都會對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等變量造成影響,因此可將其視為影響這些變量的外生變量,包括對風險的偏好、委托關系等。資產評估行業委托關系的存在造成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間,由于行為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的不對稱性,對資產評估行業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都有重要的影響。資產評估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可以視為是對資產評估行業的規制。我國的資產評估業是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宏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一個年輕而充滿生機的中介服務行業。自20世紀80年代末發展至今,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己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在促進資產流動、產權交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保障各類產權主體利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仍處本論文出自于建立和不斷完善之中,存在市場化程度低、包含許多政策性因素的現象,無論是外生變量還是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都會受到制度因素的影響,進而對資產評估業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因此,考慮到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執業環境的特殊性,SCP范式中還應加入制度因素,這樣才能更好的解釋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現狀。經改造過的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SCP范式如(圖1)所示。
二、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結構分析
(一)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市場集中度是指某個特定產業或市場中賣方或買方的企業數目以及企業相對的市場規模。一般而言,市場集中度愈高,市場支配勢力愈大,競爭程度越低,少數大的評估事務所越易形成規模壟斷。衡量市場集中度的指標通常有CRn指數、HHI、KKI和EI指數,以及洛倫次曲線和基尼系數等。在理論界對于運用各指標對評估行業集中度進行衡量的優劣仍尚無定論,本文出于數據獲取及計算的簡便考慮,選用CRn指數來衡量市場集中度。為研究需要,提出以下假定,即前四位評估事務所的集中度系數是將前四位業務收入最大的評估事務所的業務收入相加得出的。以Xi表示第i家事務所的業務收入(i=1,2,…,n),則評估行業總業務收入即為X=!Xi。再令Si=Xi/X,表示市場中第i家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占整個評估行業的比重,即第i家資產評估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將Si從大到小排列,即S1≥S2≥S3≥S4,則前四位的集中度系數CR4=S1+S2+S3+S4。以北京市為例,根據北京資產評估協會提供的資產評估事務所的排名信息,求得2003至2005年的北京市評估市場集中度(表1):通常認為如果CR4達到或超過50%,則該行業為高度集中的行業。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資產評估行業被認為是典型的寡頭壟斷或完全壟斷市場,其CR4均超過了50%。而就我國而言,從上表中數據可得知,盡管以北京為例測算的評估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達到了30%以上,但與發達國家資產評估行業市場集中度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二)資產評估行業的產品差別化產品的差別化是指在同一產業內,不同企業或不同品牌生產的同類產品,由于質量、款式、性能、銷售服務或信息提供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導致產品間替代的不完全性。由于資產評估行業屬于中介服務業,其提供的產品是注冊資產評估師簽署的評估報告,資產評估市場的產品是評估結果,主要是以信息為載體因此有其特殊性。從形式上看,不同評估事務所出具的評估報告均是根據《資產評估報告基本內容與格式的暫行規定》等相關準則規定出具的,不存在區別。但在本質上由于資產評估事務所執業能力的差異、所付出的努力及資產評估從業人員個人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不同資產評估事務所出具的評估報告即最終產品的質量是有差異的。加之評估報告由于其價值和質量等難以衡量,使得資產評估結果的需求者處于信息劣勢地位,對服務的質量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就可能造成資產評估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三)資產評估行業的進入壁壘進入壁壘是指在特定產業中各種阻礙新企業進入的不利因素或障礙。這種障礙的存在,使得潛在的進人者與現存的企業相比存在各種不利的條件,承受在位企業不必承受的成本負擔,從而在競爭過程中處于不利地位,對市場結構有很大的影響。對于進入資產評估行業來講,評估機構的設立可以采用合伙制或有限責任公司兩種組織形式。根據《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規定:設立合伙制資產評估機構,除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外,還應具備符合本辦法規定。我國對于資產評估機構的審批設立,無論從注冊資產評估師人數還是注冊資本角度看要求都較低,資產評估機構的設立較為容易。此外,不僅資產評估機構設立壁壘較低,資產評估執業資格進入壁壘也較低。我國資產評估執業準入制度主要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考試制度。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考試制度包括報名條件、考試科目、考試方式等內容。考試門檻的高低直接影響評估師的基本素質;考試科目內容的難易程度、考試科目門數的多少和考試方式的設計直接影響注冊資產評估師的職業能力。與國外資產評估行業較為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資產評估師考試無論在報名條件的設置上還是在考試內容、考試科目、考試形式等方面本論文出自標準都較低。隨著我國評估范圍不斷擴展、評估業務種類不斷增加,客觀上就需要全方位、多層次、高素質的評估人員進入評估業,這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需具備更為廣博的相關知識。而我國現行的資產評估師考試只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考核,無論在考試內容的深度還是廣度上都不能適應評估行業的長遠發展。在考試形式上歐洲評估協會采取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有利于對應考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進行把關,進而保證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的公正性和嚴肅性。而我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僅采用筆試的形式,與之相比比較單一。可見,無論從資產評估機構設立還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業資格準入角度,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進入壁壘都相對較低。
三、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行為分析
(一)資產評估行業的價格競爭行為分析價格競爭行為是指企業為控制和影響市場價格而采取的各種價格競爭和控制價格的策略手段。對于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價格就是評估報告收費的高低。當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執行的資產評估收費標準是仍是1992年制定的《資產評估收費管理暫行辦法》。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力成本的增加及通貨膨脹等因素,原來制定資產評估收費標準所考慮的因素已發生變化,收費標準無法體現資產評估專業服務的合理報酬,原收費標準已經嚴重不適應評估行業執業的現實狀況,嚴重制約了評估行業的人才引進和行業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低價競爭仍越演越烈,幾乎每家會計師事務所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加入了低價競爭招攬客戶的游戲,嚴重損害了資產評估行業的社會形象。同時低廉的評估收費使得評估機構不得不減少評估程序,這將直接影響評估報告的質量。而根據價值規律,合理的價格體系主要是由市場供需雙方在競爭過程中形成的。在資產評估行業中企業是評估報告的主要需求者。同時應注意到企業是各種契約的結合點,其中最重要的契約是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契約。較“完全契約”而言,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普遍存在“不完全契約”。不完全契約是契約中包含缺口和遺漏,可能不會提及某些情況下各方的責任,而對另一些情況下的責任只做出粗略或模棱兩可的規定。在不完全契約下,占優勢的一方可以合法地侵占對方利益,輕易逃脫懲罰。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由于投資者的實體缺位,使所有權弱化,契約從訂立到執行,國家所有者的權責不能得到明確落實,契約不完全的現象尤為突出。在企業股份制改造過程中,不完全契約促使企業經營者誘導評估機構出具失實的評估報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由于供需鏈條脫節,正常市場需求扭曲,導致了需方沒有必要根據質量、信譽、規模等評估機構內在價值對供方進行挑選,價格不能作為價值的市場表現被反映出來,因而評估機構的價格戰也就愈演愈烈。(二)資產評估報告競爭行為分析注冊資產評估師的獨立性是聯系企業一系列委托契約關系不可或缺的環節。只有當注冊資產評估師能夠完全依據事實做出正確判斷和評估,并能夠不受其它任何影響地出具評估報告,注冊資產評估師出具的評估報告才是可信的,才能規范公司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關系,最大限度的得到社會認可和信任。在評估實踐中,資產評估在我國證券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國有資產管理領域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評估結果可能會對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如資產占有方等于有一定的影響,有關各方往往會通過各種方式對資產評估師施加一些影響,促使注冊資產評估師出具以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預先設定的價值量作為評估結果的評估報告。這使得評估程序形同虛設,評估結果失實。此外,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有意或惡意提供虛假資料,誤導資產評估師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資產評估機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在損失厭惡心理的作用下,評估機構會主動滿足客戶需求參與造假。作為資產評估虛假報告的出具者,評估人員在面臨薪酬減少及失業風險的情況下,由于厭惡損失而不得不出具虛假的評估報告。同時從眾心理也助長了這一行為,資產評估人員會對其他評估機構的違規行為進行效仿,進而增加了對出具虛假評估報的風險偏好。因此,在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不僅存在高度的市場價格競爭行為,不容忽視的是也存在評估報告的不當競爭行為。
四、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績效分析
(一)資產評估執業水平分析由于國內資產評估行業競爭的加劇,各大事務所都在執業水平與業務創新方面大做文章。由于電子化和網絡化的迅猛發展,使執業與后續教育方式、方法及效率等方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相關成本降低。在評估從業人員選拔方面有的大型資產評估機構不惜高薪聘請非會計人員。同時資產評估行業的執業范圍也逐漸擴大。我國資產評估業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是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而產生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規定國有資產占有單位在發生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并、出售、聯營、股份經營;與國外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人開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或者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企業清算;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其他情形需要進行資產評估。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資產評估執業范圍逐漸擴大,業務也本論文出自由已從對生產經營性企業資產評估擴展到金融、資源性資產、公共資產、文化資產等領域的評估;評估方法從單一的成本法,發展到以市場法、收益法為主的多種評估方法。資產評估業務向廣度(多元化)和深度(高附加值)擴展,這將導致執業組織規模兩極化,執業手段網絡化,并帶來資產評估行業乃至整個增值服務行業的規范化與高效化。(二)資產評估質量分析對于資產評估行業而言,產品質量就是評估報告質量的優劣。資產評估質量不僅取決于評估人員的職業能力還取決于評估人員的獨立性。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市場結構雖具有較高競爭性,但評估質量不高,出現了資產評估行業與產業組織理論相悖的現象。據2004年財政部對全國范圍內的資產評估行業數據表明,在全國不涉及證券業務的評估機構中,發現問題的就達55.8%。在這些問題中執業質量,所占比例最大,為80.41%。因此,僅以修正后的SCP范式來制定資產評估行業的產業組織政策,用以提高資產評估質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資產評估市場作為市場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需要政府和資產評估協會通過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等對資產評估行為進行約束,遏制評估舞弊和評估結果失實等現象,提高市場依據評估信息進行資源配置的效率。新晨
五、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策略
(一)完善資產評估行業監管體系,加強對資產評估行業的監管我國資產評估業發展的歷程較短,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都很薄弱。目前,我國對評估行業的管理是多個政府部門共同管理的格局,包括財政部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建設部門。這些部門對評估的管理都是以各自部門為基礎,其行政權力的相對獨立、分工明確的特點與評估行業的中介性、社會性、市場性的特點存在很大的差別。針對多頭管理的情況,應實行統一管理,制定管理制度,規范評估師不同執業資格的設立、市場準入、執業機構和行業組織的行為。應組建統一的中國注冊評估師協會,負責對資產評估行業實施統一自律監管,這樣才會有利于評估行業的長遠發展。資產評估協會要自覺接受監管機構的監管,通過各種途徑將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及評估師的意見及時反饋給監管機構,以便其更好的行使監管權。同時在省一級也設立相應的省級獨立監管機構和省級統一的資產評估協會,負責本地區的資產評估監管工作,中央對地方實行統一領導。盡快建立獨立的資產評估法律體,從使資產評估工作有法可依,促進評估行業的自律和規范化發展。應對資產評估行業管理的重點由評估項目和評估機構的管理轉向對資產評估人員的管理。對于資產評估人員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加強資產評估人員執業道德的管理。通過資產評估監管體系,將有利于遏制資產評估虛假信息泛濫、執業質量低下等問題,促進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健康發展。(二)資產評估機構的法定組織形式應規定為有限合伙制根據《資產評估機構審批管理辦法》規定,評估機構的設立可以采用合伙制或有限責任公司兩種組織形式。我國目前對資產評估機構的注冊資本要求較低,有限責任公司是全體股東對公司的債務僅以各自的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的公司,因此這促使評估機構選擇訴訟成本最小的有限責任制。而有限責任制的選擇會降低風險責任對執業行為的制約,弱化了評估人員的個人責任,有礙評估質量的提高。與之相比,有限合伙制各合伙人以個人財產對評估機構承擔法律責任,這增強了合伙人的風險意識,進而保證了評估質量。因此,對評估機構的組織形式應進行適時地吸修改,采用有限合伙制是提高評估風險意識和評估質量的有效途徑。(三)設立獨立的評估委員會,從根本上消除資產評估機構與委托者的合謀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委托關系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現代企業的基本特征,委托關系大量表現為股份公司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關系。委托理論中委托人和人雙方的目標函數不相同,相關信息在雙方之間分布不對稱,人有可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損害委托人的權益,這便產生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在我國國有企業中由于投資者的實體缺位,使所有權弱化,契約從訂立到執行,國家所有者的權責不能得到明確落實,契約的不完全性非常明顯。這使得契約從訂立到執行存在嚴重缺口和遺漏。在企業股份制改造過程中,不完全契約促使企業經營者誘導評估機構出具失實的評估報告,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獨立評估委員會的設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評估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獨立評估委員會直接代表股東利益,由股東選舉或聘用,對股東負責。同時,獨立評估委員會成員應具備相應的評估方面的專業知識并能獨立于經營管理層之外。由獨立評估委員會來監督資產評估機構。通過設立的獨立評估委員會來從根本上消除資產評估機構與委托者的合謀。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三版),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呂成才:《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產業組織研究》,《商業經濟》2005年第1期。
[3]劉明輝、徐正剛:《審計市場的有效結構:基于產業組織視角的分析》,《審計研究》2006年第4期。
篇5
關鍵詞:次貸危機 影響 金融業
一、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 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1)國內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國內一些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涉及次貸的金融產品。由于我國國內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從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較嚴格,這些銀行的投資規模并不大。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虧損數據,但這些銀行的管理層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貸的資金金額比重較小,帶來的損失對公司整體運營而言,影響輕微,少量的損失也在銀行可承受的范圍內。
(2)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隨著國內外金融市場聯動性的不斷增強,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持續動蕩,必將對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產生消極的傳導作用。一方面,會直接加劇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動蕩會從心理層面影響經濟主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預期。以2008年年初為例,部分國際知名大型金融機構不斷暴露的次貸巨虧引發了一輪全球性的股災。1月份,全球股市有5.2萬億美元市值被蒸發,其中,發達國家市場跌幅為7.83%,新興市場平均跌幅為12.44%,中國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續動蕩所導致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到市場的資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的互動關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場的持續動蕩很可能對內地市場形成實質性的壓力。在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很可能會引起國內資產價格的調整,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
2 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加大
在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可能會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來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都可能加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方面,在美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同時,中國趨緊的貨幣政策會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近幾年,在國際收支不平衡和流動性偏多的情況下,為了緩解國際游資投機人民幣的壓力,我國央行傾向于把人民幣存款利率與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離。自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采取了減息等貨幣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經形成了倒掛。如果中美貨幣政策繼續反向而行,擴大的利差將增大熱錢流入的動力,人民幣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央行的對沖也將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弱勢美元政策在不斷向全球輸出流動性的同時,會直接影響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的貶值。
3 貨幣政策面臨兩難抉擇
全球經濟的復雜多變,嚴峻挑戰著我國的貨幣政策。一方面,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開始出現信貸萎縮、企業獲利下降等現象,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產、股票等價格震蕩加劇,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糧食、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所以,我國不但要面對美國降息的壓力,而且要應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些都使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的抉擇。目前,次貸危機還沒有結束,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有待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觀察。然而,可以明確的是,在現階段必須高度重視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影響,防止外部環境惡化作用于國內整體經濟運行。尤其是要重視觀察前期宏觀調控政策的累積效應,結合外圍和內部情況的變化適時做出靈活反應,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二、次貸危機中我國金融業的應對措施
1 金融機構應加強對風險控制的重視
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流動性較為寬裕的背景下,投資者對經濟發展的前景較為樂觀,往往會低估風險。但是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處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經濟主體基于盲目樂觀情緒購買的資產不一定就是優質資產。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價上漲使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氣氛迅速激發,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價持續走低后,次貸危機迅速暴露。因此,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永遠要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業銀行為例,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紛紛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銀行十分重視利潤的增長,紛紛加大了信貸投入。與此同時,在我國市場上也存在著低利率和局部地區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因而住房抵押信貸一直被認為是優質資產。雖然我國的情況與美國有所不同,但是我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有必要吸取美國、歐洲等國有商業銀行在此次危機中遭受損失的教訓,保持清醒的頭腦,從預防經濟周期波動和外部沖擊的角度出發充分估計風險,實現自身的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
(1)加強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提高征信體系數據質量
在抵押品持續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視貸款管理的基本原則,即收入所得是第一還款來源,而不是過度依賴第二還款來源。所以必須針對貸款者的所得情況進行征信,而不是僅憑貸款者自己提供的數據。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接受個人住房貸款申請后,應及時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對借款人信用狀況進行查詢;貸款申請批準后,應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詳細記載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證號碼、購房套數、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房屋抵押狀況以及違約信息等。
(2)關注貸款抵押物的價格風險
抵押物價格風險指隨著經濟環境、房地產市場狀況的變化而導致房屋價格下跌的風險。按揭貸款期間發生突然變故,貸款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不得不面對抵押物的處置問題,一旦房價下降,房屋處置變現后就不能補償銀行貸款的損失。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上升周期,房價上漲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不僅要對商品房實行價格,而且要對二手房交易價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價格進行監督與管理。通過建立科學的定價、估價管理制度使各類房屋成交價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實際價值,以達到規避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價格風險的作用。
篇6
展騰投資集團是一家集金融投資、境外上市、基金管理、資產運營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跨國金融服務集團,在境內外擁有豐富的項目、市場及人脈資源,并與國內外多家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行業投資機構、律師事務所及會計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致力于為中國的高增長企業及高凈值人士在大中華地區及海外的投資活動提供全方位的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及資本運營等服務,幫助企業客戶實現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完美結合,幫助高凈值群體實現投資銀行服務和私人銀行服務的有效融合。
展騰投資集團總部位于北京,公司目前在香港、臺灣、悉尼等地設有分公司,業務范圍主要包括為企業提供海外上市、項目并購、股權投資、產業鏈整合、基金管理等各類資本增值服務,以及為高凈值人群提供專業財富管理服務和全球資產配置解決方案。
展騰投資集團所投資的領域涉及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礦產資源、文化傳媒、消費行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并擁有一支國家化的專業投融資團隊。展騰投資集團的高級管理層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地,并在這些國家和地區擁有多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執行團隊由行業投資、法律及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等專業人才組成,90%以上的團隊管理成員擁有碩士以上學歷,70%以上的團隊成員擁有海外教育及從業經歷。
展騰投資集團有廣闊的人脈資源及政府合作關系,在海外擁有資本及項目資源優勢。展騰將立足國內的資本市場并著眼于國內資本與境外資本市場的對接,國內資本和境外項目資源的對接,幫助企業實現價值提升,并由此為投資者創造較高回報,實現企業和投資者的共贏。
展騰的業務范圍
投資銀行
海外上市
以澳大利亞資本市場為核心的海外上市業務是展騰投資集團投資銀行版塊的核心業務之一。展騰擁有大量的上市資源,并與境內外的行業投資機構、承銷商、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及行業研究機構擁有戰略合作關系,致力于幫助境內企業通過首次公開發行,即IPO的方式,或者通過借殼等更為靈活的方式在海外資本市場上市。
展騰投資集團對澳大利亞資本市場及其主要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背景、發展定位、上市條件、上市流程、審批政策和監管政策等具有深刻認識和理解,可以為擬上市企業提供最專業的全程上市財務顧問服務。在此過程中,展騰投資集團將依托專業、高效、國際化的精英團隊,強大的合作關系網絡,為企業提供完成IPO可行性分析和規劃、IPO一體化咨詢、上市前的資產及業務重組、財務及稅務整理、公司治理結構設計完善、指派并協調專業機構、出品投資研究報告等全程一站式的財務顧問服務。
并購業務
展騰投資集團投行業務版塊的另一個重點業務是并購投資顧問業務,集團發揮自身的國際化和專業化優勢,利用自身的國際網絡在全球范圍內根據客戶要求掃描標的物,并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將行業知識和投資經驗相結合,為企業進行最大化的和最有效的資源整合。展騰的并購團隊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并購投資、買方與賣方財務顧問服務。
基金管理
股權投資基金
展騰投資集團在房地產、礦業資源、消費、服務、農業、節能環保等領域均有專業的投資團隊進行長期研究及跟蹤,擁有大量的成長期和成熟期企業儲備。展騰投資集團擁有專業的投資及投后管理團隊,這些團隊擁有強大的政策、技術、經濟、金融運作和管理優勢。同時集團外聘了包括金融、法律、財務、資產評估等多領域領軍專家作為顧問,進一步提升了展騰投資集團的專業水平和行業研究優勢。
展騰投資集團的管理團隊和專家顧問通過整合集團、外部投資人及各類合作機構的資源和經驗,為所服務的企業針對性地提供戰略梳理、治理優化、人才引進、管理設計、融資支持、業務拓展等增值服務,幫助已投企業實現價值提升,為投資者創造較高回報,實現企業和投資人的雙贏。
房地產基金
展騰投資集團在房地產金融領域經驗豐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房地產開發商的需求,并以最合適的金融服務方案匹配其需求。與此同時,也能為高凈值個人群體推薦最合適的房地產投資產品或房地產投資項目,助其獲得最大的價值和收益。展騰投資集團在行業內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地產與金融專家、房地產開發商、各類金融機構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力求廣泛整合社會資源,為企業和高凈值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
展騰投資集團結合自身團隊的境外從業經驗,長期跟蹤研究房地產金融創新型產品,長期關注澳大利亞、新加坡及美國的房地產開發市場、房地產投資基金(REITS)及房地產信托市場,助力房地產企業打通境內外資本市場的通道,拓寬投資地域及領域,利用國際化多元化資金,將房地產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境內與境外投資、股權投資于債券投資相結合,利用國際經驗和創新思維最有效的滿足房地產企業的金融服務要求。
財富管理
全球資產配置
為高凈值客戶實現全球資產配置以及進行配置后的跟蹤服務是展騰投資集團財富管理業務的強項和重點。2013年《胡潤私人財富管理白皮書》明確揭示:中國的高凈值人士已超過105萬人,已配置離岸資產的比例已經達到33%,并且多是以房地產形式進行配置和儲備。
展騰投資集團是綜合性跨國金融服務集團,在香港、臺灣、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在境內外擁有豐富的產品、市場及人脈資源,并與國內外多家投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行業投資機構、律師事務所及會計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擁有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幫助高凈值群體進行資產的全球配置以及提供海外高端增值服務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致力于為高凈值客戶群體提供全球一體化資產配置理財規劃方案。
展騰能做什么
投資銀行團隊服務內容
展騰投資集團將在您上市過程中擔任上市總顧問角色,協助您進行從上市準備、過程執行以及上市后的一系列工作。內容包括:業務規劃、財務管理、法務規范、構架設計、澳大利亞境內的監管與合規、投資者關系、本土團隊搭建、承銷工作、路演活動及當地媒體關系等多方面。
上市前,展騰團隊將幫您進行周密籌劃,包括評估您的公司是否具備上市的條件,結合中澳兩地監管機構的要求及市場上的案例,關注未來可能影響上市過程的潛在問題,包括擬上市主題的股權構架、資產所有權的明晰及獨立性、財務規范性、是否存在重大關聯交易問題以及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等問題。評估這些問題對上市過程的重要程度,與公司共同制定上市流程的可行策略,制作上市可行性方案和上市時間表。
在上市過程中,展騰團隊會在方提供全程顧問服務:
業務顧問
發現企業對投資人的價值
評估所處行業的成長性
評估公司在現有行業的市場地位
評估企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
結合企業的上市愿景出具企業未來的發展策略建議書
編制切實可行的當地市場的業務發展建議書
財務顧問
合乎準則的良好財務記錄
根據對企業財務報表和內控的審計編制一系列特別報告
合理的財務預測
合理的資產價值評估
評估現有的融資結構
經過充分論證的資金投向
指導招股說明書中的最終披露信息
審計顧問
境內賬目的審計及合規
通過審計過程發現并解決可能對上市過程產生潛在影響的問題
滿足監管部門對歷史財務報表的獨立審計要求
編制審計的獨立詳盡調研報告
評估財務預測的充分性和準確性
編制招股說明書中所需的審計報告
法律顧問
歷史沿革的合規性
重組及架構的合法性
評估業務重組對上市的影響
評估公司運作的法律環境及保護公司的合法權利
就交易所上市規則問題和公司要求提供建議
參與或負責盡職調查過程和招股說明書的擬定
擬定和審查公司章程、員工股份方案、紅利再投資計劃、承銷協議書等重大合同的擬定和評估等文件
交易所上市申請的管理
股票經紀顧問
籌劃發行(IPO)的結構、規模、時間點并結合市場狀況進行公司估值
完成IPO盡職調查流程
通過本地的網絡關系,從潛在的機構客戶和零售客戶群眾確定投資者
通過已建立的渠道進行IPO營銷
協助上市時有積極且穩定的市場環境
協助進行IPO首發的后續發行(再融資)
公司治理及其他專業顧問
評估企業公司治理現狀
根據相關的監管要求完善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根據對上市公司高管及獨立董事的配置及資格要求,協助企業建立上市公司的高管團隊
根據企業所處行業,協助推薦相關行業專家出任公司的獨立董事
協助公司通過謹慎的識別和計量進行風險管理
協助企業完成當地的稅務籌劃、薪酬籌劃
投資者關系顧問
組織投資者路演
潛在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關系的建立和維護
公司的流通股發行引起投資者的注意和吸引媒體的報道
當地媒體顧問
公司上市掛牌日的媒體新聞會
公司上市后后續市場活動的本地新聞,增加企業在本地市場的活躍性
展騰投資銀行團隊全程服務
全面統籌
根據公司的特定情況,全程指派及統籌專業第三方服務團隊,包括會計師、審計師、律師、資產評估師、股份過戶登記處、承銷商、印刷商及公關公司等
制定上市流程的可行策略,建議上市工作的方案及時間,包括籌劃放行的機構、規模、時間及公司估值建議
具體執行
協助制定上市重組方案
進行IPO盡職調查的流程
撰寫《上市商業計劃書》
在合適的時間點任命及統籌第三方專業機構進場
公司治理結構建議
證券交易所申請建議及擬定招股說明書
推廣和承銷
根據資本市場情況,建議及參與制定股份發行價格范圍
建立并維護投資者關系
制作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組織發行路演及新聞會等
展騰投資銀行團隊的核心價值
參與海外上市的決策、上市地點的論證與選擇,幫助企業設計上市方案,進行深層次改制與重組,幫助企業建立內控制度,進行財務調整,使企業全面符合上市條件。
按照當地監管政策,全面制作包括上市可行性計劃書、財務及審計盡職調查報告、法律盡職調查報告等,并以此為依據制作招股說明或信息披露書。
與上市企業在保持一致利益的原則下,統籌安排最適合企業行業規模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并在整個規程中協助企業協調與第三方機構、上市審核機構及證券交易所,以及當地機構與個體投資人的關系。
篇7
[關鍵詞]外資引進國民經濟安全影響
我國政府當局重視經濟安全問題,探索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所謂國家經濟安全,是指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夠保持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態勢。外資危及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主要源于國家經濟過度依賴外資,或受到外資的控制。具體表現在5個方面:(1)外資總體規模安全;(2)敏感部門安全;(3)產業安全;(4)技術安全;(5)金融安全。
一、外資的引進對我國產業安全的影響
產業安全是指一國擁有的對于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和戰略性產業的控制力,以及這些產業在國際比較意義下的發展力。隨著外商直接投資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強,特別是近幾年來“獨資化”趨勢的出現,對我國產業安全的影響日益突出。我國引進外商投資的方式有6種: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合作開發和其他方式。自1997年起,外商獨資企業數量超越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外資利用方式。單北京引進外資注冊的企業中,外商獨資企業的比例已超過一半,當中還不包括外商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組成的外方控股型企業。而這些企業在技術、規模等方面都是我國民族企業無法與其比擬的。因此外資憑借其自身的優勢擠占中國市場,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
從產業層面來看,外資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行業的控制和支配上。按三資企業工業總產值占該行業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看,排在前十位的行業分別為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73.36%)、儀器儀表文化辦公用機械業(61.84%)、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59.08%)、皮革毛皮羽絨及其制品業(53.23%)、家具制造業(47.33%)、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45.34%)、塑料制品業(41.90%)、食品制造業(39.57%)、橡膠制品業(36.58%)和金屬制品業(35.87%)。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食品制造業屬于國家重點行業。根據以上現象2003年的時候,商務部和其他幾部委制定了明確的外資并購管理辦法,所以對于并購,政府是嚴格控制的,一發現苗頭比如說重大裝備上,國務院馬上出臺相關管理規定,使得他在這個行業上的并購難以實現。
二、FDI與國有資產流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些理論和實踐工作者曾提出“以市場換技術”的引資策略,期望以讓出市場份額為代價,換取外國的先進技術。由于合資企業可以享受優惠政策待遇,一些陷入困境的企業希望通過合資,享受到優惠政策,以擺脫困境;一些發展前景好的企業也希望通過合資,壯大自己的力量,享受到優惠政策,獲得“體制外”的許多好處。結果,必然形成外資與內資在合資選擇中的不對等地位,大批等待合資的內資企業在相對較少的外商投資者的選擇面前處于被動地位,于是,紛紛降低合資條件,壓低資產評估數額,給予外商種種便利和便宜,吸引外商與自己合資。外商在合資談判時,往往在轉讓技術、商標和設備上漫天要價,賺取高額利潤,致使內資企業在吸引外商投資的過程中,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在獨資或控股的情況下,其公司內部交易占了公司交易總額的相當大一部分。跨國公司往往采用高進低出的方法轉移價格,從其母公司高價進口原料和設備,而對在華子公司的產品實行低價收購,從而將利潤轉移到其母公司或其他國家子公司,以至出現有的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賬上虧損、實際盈利,賬上利潤少、實際利潤多的情況,給我國的財政稅收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三、FDI與敏感行業安全
所謂關鍵部門是指國內一些敏感行業,如軍事、文化等。實際上,在敏感部門,外資不會對一個國家產生威脅。因為,幾乎所有國家,在關鍵部門都禁止外資進入。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允許外資進入所有行業,在國際投資協定和各國產業投資指導目錄中,每個國家都對外資的行業準入有明確規定。
我國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列舉了禁止外資企業進入的名單,因此,外資對我國關鍵部門的安全威脅是不存在的。
四、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目前,外資對我國的經濟安全是有所影響但并未構成威脅。雖然,外資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例如轉移價格、技術控制、濫用市場壟斷力量、降低環境保護標準等,雖然存在這些弊端,但這些問題與國家經濟安全本質不同,不能以國家經濟安全為理由,改變我國長期以來的外資政策和樹立起來的開放形象。因此,中長期內,積極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外資質量,仍應將作為我國外資政策的主要目標。
因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逐步取消對外資的種種優惠政策,對其實行國民待遇。
2.加強法制建設和政府監管。《反壟斷法》的出臺使得法律規范越來越完整,如何切實地落實下去,以法律手段規范外資對國內企業的并購行為,防止出現外資的市場壟斷;另一方面,完善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加強對外資并購中的國有資產評估與外資企業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的監督和管理。
3.加大外資的的引進的力度。一家外資企業控制了某一市場,那是壟斷,而眾多的大跨國公司進入同一行業,就形成了競爭。只有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這一市場,在各個大跨國公司之間造成激烈的競爭,那么,最終受益的,就將是中國政府和中國消費者。
參考文獻:
[1]葛順奇:外資與我國經濟安全問題探析[J].《國際貿易》2004年第9期
篇8
關鍵詞:次貸危機 影響 金融業
一、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 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1)國內金融機構損失有限
國內一些金融機構購買了部分涉及次貸的金融產品。由于我國國內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從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較嚴格,這些銀行的投資規模并不大。雖然還沒有明確的虧損數據,但這些銀行的管理層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貸的資金金額比重較小,帶來的損失對公司整體運營而言,影響輕微,少量的損失也在銀行可承受的范圍內。
(2)國內金融市場動蕩加劇
隨著國內外金融市場聯動性的不斷增強,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持續動蕩,必將對我國國內金融市場產生消極的傳導作用。一方面,會直接加劇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另一方面,外部市場的持續動蕩會從心理層面影響經濟主體對中國市場的長期預期。以2008年年初為例,部分國際知名大型金融機構不斷暴露的次貸巨虧引發了一輪全球性的股災。1月份,全球股市有5.2萬億美元市值被蒸發,其中,發達國家市場跌幅為7.83%,新興市場平均跌幅為12.44%,中國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續動蕩所導致的不確定性會影響到市場的資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場與內地市場的互動關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場的持續動蕩很可能對內地市場形成實質性的壓力。在直接融資比例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內金融市場的動蕩很可能會引起國內資產價格的調整,從而進一步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
2 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加大
在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可能會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來應對次貸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些都可能加劇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一方面,在美國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同時,中國趨緊的貨幣政策會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近幾年,在國際收支不平衡和流動性偏多的情況下,為了緩解國際游資投機人民幣的壓力,我國央行傾向于把人民幣存款利率與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離。自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為應對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采取了減息等貨幣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經形成了倒掛。如果中美貨幣政策繼續反向而行,擴大的利差將增大熱錢流入的動力,人民幣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央行的對沖也將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弱勢美元政策在不斷向全球輸出流動性的同時,會直接影響人民幣對非美元貨幣的貶值。
3 貨幣政策面臨兩難抉擇
全球經濟的復雜多變,嚴峻挑戰著我國的貨幣政策。一方面,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開始出現信貸萎縮、企業獲利下降等現象,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產、股票等價格震蕩加劇,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糧食、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所以,我國不但要面對美國降息的壓力,而且要應對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這些都使貨幣政策面臨兩難的抉擇。目前,次貸危機還沒有結束,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有待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觀察。然而,可以明確的是,在現階段必須高度重視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進一步影響,防止外部環境惡化作用于國內整體經濟運行。尤其是要重視觀察前期宏觀調控政策的累積效應,結合外圍和內部情況的變化適時做出靈活反應,熨平經濟波動,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二、次貸危機中我國金融業的應對措施
1 金融機構應加強對風險控制的重視
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流動性較為寬裕的背景下,投資者對經濟發展的前景較為樂觀,往往會低估風險。但是經濟發展具有周期性,處在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的經濟主體基于盲目樂觀情緒購買的資產不一定就是優質資產。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價上漲使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氣氛迅速激發,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價持續走低后,次貸危機迅速暴露。因此,作為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永遠要將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業銀行為例,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紛紛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銀行十分重視利潤的增長,紛紛加大了信貸投入。與此同時,在我國市場上也存在著低利率和局部地區房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因而住房抵押信貸一直被認為是優質資產。雖然我國的情況與美國有所不同,但是我國的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有必要吸取美國、歐洲等國有商業銀行在此次危機中遭受損失的教訓,保持清醒的頭腦,從預防經濟周期波動和外部沖擊的角度出發充分估計風險,實現自身的穩健經營和持續發展。
轉貼于
(1)加強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提高征信體系數據質量
在抵押品持續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視貸款管理的基本原則,即收入所得是第一還款來源,而不是過度依賴第二還款來源。所以必須針對貸款者的所得情況進行征信,而不是僅憑貸款者自己提供的數據。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接受個人住房貸款申請后,應及時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對借款人信用狀況進行查詢;貸款申請批準后,應將相關信息及時錄入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詳細記載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證號碼、購房套數、貸款金額、貸款期限、房屋抵押狀況以及違約信息等。
(2)關注貸款抵押物的價格風險
抵押物價格風險指隨著經濟環境、房地產市場狀況的變化而導致房屋價格下跌的風險。按揭貸款期間發生突然變故,貸款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不得不面對抵押物的處置問題,一旦房價下降,房屋處置變現后就不能補償銀行貸款的損失。而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上升周期,房價上漲較快,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不僅要對商品房實行價格,而且要對二手房交易價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價格進行監督與管理。通過建立科學的定價、估價管理制度使各類房屋成交價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場實際價值,以達到規避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價格風險的作用。
(3)正確認識評級機構的評級風險,審慎調險標準
在美國這次危機中,評級機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眾多投資者由于盲目信任評級機構對次貸的評級,而對次貸證券進行了巨額的投資,因此遭受了巨額的虧損。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是重要的市場中介機構,商業銀行往往根據資產評估機構的報告確定抵押物的價值,進而確定發放貸款的金額、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譽好的評估機構不但能夠為銀行提供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有助于減少房貸風險,提高信貸資源分配效率,還能根據宏觀經濟的走勢,合理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和未來風險。同時,商業銀行還應建立規范的評估報告復核制度,該制度不但可以確定資產評估機構股價的準確性,還能有效防止資產評估機構評估的隨意性,從而達到降低信貸風險的目的。
2 金融機構應兼顧加強創新和完善監管
在美國的次貸危機中,金融創新一方面通過廣泛的證券化分散了美國房地產融資市場上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加劇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沖擊力,造成了難以計量的損失。因此,我國要在不斷加強金融創新的同時,完善對相關產品的監管。
(1)要加強金融創新
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場工具的創新正在不斷加快,如果不能跟上這一發展趨勢,就會在將來的全球化金融競爭中處于相對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對金融衍生產品以及一些復雜金融產品的定價能力是我國金融機構的薄弱環節,因此,要努力提高定價能力,確保對風險一收益進行較為準確的評估。
(2)要正確認識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其產品雖然可以對沖和分散風險,但不會消滅風險。層出不窮的金融衍生產品拉長了資金的鏈條,美國的次貸危機就是通過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風險的房地產資產以證券化方式進入投資市場。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初期階段,雖然規模較小,但是要從起步階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場風險,提高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審慎穩步地開展資產證券化。
篇9
關鍵詞:外資;股權轉讓;交割期限
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變更是一類復雜的變更審批事項。筆者在多年的外資審批實務中,對其復雜性深有感觸。下面這則案例,引起了筆者深入思考的興趣。
一、案例簡介
某外商投資企業A,由一內資企業B和外方個人股東C合資成立,注冊資本500萬美元,B出資375萬美元,C出資125萬美元,注冊資本均已繳清。現C與外地一家外商投資性公司D簽訂股權轉讓協議,雙方認可基準日的轉讓價格為200萬歐元,最終價格根據審批、變更登記后交割日的資產凈值調整。交割對價分兩期支付,首期支付80%,其余20%在交割日后2年支付(2年間產生的利息一并支付)。
二、案例疑點
該股權轉讓協議很復雜,長達80多頁,似乎很嚴禁、規范,但仔細審核,還存在幾個疑點:
1.交割期限過長
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轉讓程序性要求與內資企業相比更嚴格,可是現行三資企業法律法規、規章中并無明確規定股權交割的最長期限。雖然民商法的原則之一就是法無明文禁止即為合法,當事人意思自治達成的股權轉讓協議,只要雙方認可即合法有效,但筆者認為2年的交割期限過長。
2.轉讓價格不確定
外資審批實務中,股權轉讓價格總是明確的。要么是原值,要么根據資產評估報告中的的凈資產額與實收資本比例確定溢折價比例,還有一種是“一美元轉讓”。股權轉讓價格不確定的案例實屬罕見,其合理性值得懷疑。轉股批復中要描述其定價方案,需要花費大量的篇幅。
3.溢價轉讓未評估
中方轉股給外方或外方轉股給中方,如果是溢價轉讓,必須審計報告和資產評估報告。本案例由于受讓方的特殊雙重身份(既是中國法人,其對外投資在法律上又視同外資),實踐中沒有統一的審批標準,難以把握尺度。A企業2008年度審計報告顯示所有者權益為人民幣4766萬元,實收資本為人民幣3913萬元。
4.股權轉讓所得納稅
外方投資者個人股權轉讓所得,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須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其中外籍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個人所得稅。由于本案例中扣繳義務人D所在地與A企業所在地分屬不同的省份,怎樣合理納稅也是個問題。
三、案例分析與思考
1.過長交割期限不合理
交割期限是本案例的焦點所在。D公司法律顧問認為,A公司系外商投資企業,《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以下簡稱《并購規定》)所指境內企業界定為境內非外商投資企業,其股權轉讓適用《股權變更規定》,而不是《并購規定》,D公司作為股權受讓方,無需在變更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3個月(特殊情況經審批機關批準后,1年)內向轉讓股權的股東支付全部對價。
筆者認為,本案例中,長達2年的交割期限設定不合理,存在不確定因素和一定的風險性。審批實踐中,外商投資企業股權交割期限一般在6個月以內。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交割日支付對價的80%,股權轉讓就標志著全部完成,D公司就可以充分主張股東權利,享有25%的利潤分配權嗎?這對中方股東B顯失公平,也違反了等價原則。
《并購規定》第55條第2款:“外國投資者購買境內外商投資企業股東的股權或認購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增資的,適用現行外商投資企業法律、行政法規和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相關規定,其中沒有規定的,參照本規定辦理。”
關鍵是如何理解“參照本規定辦理”,《并購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股權變更作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首先,外國投資者收購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股東的股權,其后果等同于外資并購;其次,此前的實踐不能代表《并購規定》頒布后的具體要求。因此,《并購規定》中的“其中沒有規定的”不僅包括《股權變更若干規定》未予規范的情況,還應包括《股權變更若干規定》雖作規定但內容不如《并購規定》詳盡的相關條款。具體來說,“其中沒有規定的,參照本規定辦理”主要包括以下情形:一是《股權變更若干規定》未要求評估,但《并購規定》要求評估的相關條款。二是《股權變更若干規定》對受讓方支付對價的時限未作要求,但《并購規定》要求的相關內容。三是《股權變更若干規定》未涉及的反壟斷審查申報和審查的相關要求。四是《并購規定》防止當事人通過境內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規避返程投資審批的相關內容。
根據這一權威解釋,本案例交割期限有違法理,理應作出修改。
同理,溢價轉讓也應該提交資產評估報告,同時明確交易價格。
2.所得稅征管機關的確定
本案例屬“外方轉外方”,但受讓方系外商投資性公司,在國內還有相應的主管稅務機關。如果受讓方為境外企業,作為扣款義務人,它在我國沒有主管稅務機關,應該向哪級稅務機關申報代扣代繳的所得稅?這就容易形成所得稅征管的真空區。實際業務中,主管稅務機關對于“外方轉外方”的股權轉讓所得,不予出具完稅證明。
3.實到外資重復統計
設想本案例股權轉讓完成后,D公司繼續向B公司購買A公司26%的股權,從而控股A公司,轉讓價格是原值的2倍。那么,溢價部分的130萬美元能否列入實到外資的統計?對于并購內資企業股權溢價的,外資審批管理系統中已經可以列入實到外資的統計。對于假設的這個問題,D公司購買了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股東的股權,達到控股的目的,從理論上分析也符合并購的特征,所以也應該列入實到外資的統計。但這又產生了實到外資重復統計的問題,因為外商投資性公司注冊資本驗資后,其實到外資已經在注冊地商務部門統計過一次。外商投資性公司發生并購業務或類似并購的業務(類似本假設的情形),目標公司所在地商務部門又將并購對價(若是外商投資企業,則為溢價金額)列入實到外資,必然形成全國實到外資統計的重復。
四、政策建議
針對本案例存在和引發的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者股權變更的若干規定》
該規定1997年生效,迄今沿用,內容不夠全面,股權變更程序不盡合理,個別條款嚴重滯后。例如,2001年修訂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中,已經刪除了注冊資本轉讓需要參加董事會會議的董事一致通過的條款,而《股權變更規定》并沒有相應地進行修改,仍然要求股權變更需要經過企業董事會的同意。按上位法優先于下位法、新法優先于舊法的原則,應當適用《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審批業務中,決大部分審批人員都忽視了這個問題,簡單地適用《股權變更規定》,申報材料必須包括董事會同意股權轉讓的決議。
建議除并購項目最長交割期限1年外,其它股權轉讓項目明確交割期限最長6個月。程序上,明確對價支付完畢后的內部登記日為股權變動標志,再進行外部登記。允許外部登記日超過審批機關批準之日30天以上的,批準證書繼續有效,不必重新換發。
2.規范外商投資性公司的并購行為
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規制外商投資性公司的并購行為。外商投資性公司的并購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能夠提高我國資源配置的效率。1995年4月《關于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暫行規定》頒布以來,我國的政策賦予外商投資性公司的經營權利日益擴大,業務限制越來越少。但是,其并購行為也會帶來嚴重的問題,容易造成壟斷,損害境內企業的利益。現在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完善外商投資性公司的法律體系,減少并購行為帶來的不利影響。
上文已經分析過投資性公司并購引起的實到外資重復統計的問題。筆者認為,因投資性公司并購引起的實到外資(非注冊資本)不應該列入實到外資統計,否則就是重復統計。而且,投資性公司對外投資的出資方式,應限制在原注冊資本額度內,其在國內產生的人民幣利潤不應成為對外投資的出資。理由是,投資性公司實力雄厚,相比普通外商投資企業,更容易通過轉移定價等方式,產生高額壟斷利潤。
3.加強培訓,規范股權轉讓協議文本。
加強對審批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力度,完善審批流程,規范審批行為,切實依法履行好外資審批管理職責,在外資審批管理工作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筆者在其他審批案例中發現,股權交割期限長達2年4個月。為了防止此類案例的再次發生,建議研究出臺股權轉讓協議的指導性文本,由本領域資深專家、學者起草,充分考慮各種情況,出臺全國統一的文本。其中必須明確股權轉讓完成的標志。
4.明確主管稅務機關
建議將外資股權轉讓所得稅的主管稅務機關明確為外商投資企業的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在稅源形成地繳納所得稅,當地稅務機關可以獲得分成收入,更具合理性。可行性方面看,外商投資企業股權發生變化時,稅務主管部門要求在股權變化后一個月內做稅務變更登記,提交股權轉讓完稅證明。實行屬地化監管、征收可以有效地避免跨區域征收引起的征稅成本增加。
篇10
【關鍵詞】外資并購 國有企業 改制 影響
2005年10月,我國規模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產企業徐工集團與全球最大的基金投資機構美國凱雷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凱雷”)簽訂戰略投資協議,美國凱雷集團將注資3.75億美元(約30億元人民幣),獲得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85%的股份。徐工機械是徐工集團最優質資產組成的控股子公司,注冊資本12.53億元,年生產各類工程機械主機2萬余臺,其年銷售收入長期名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其規模和行業地位使得“徐工機械”的外資并購問題被更多人關注,被認為是事關我國改革開放的方向和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大事。
一、徐工選擇被外資并購的動因分析
1、國有企業改革的需要。江蘇省作為經濟強省,是一個在我國國有企業改制方面走在前列的省份。國有經濟戰線過長、數量過多、分布不合理嚴重影響了江蘇的經濟發展。加快國有大企業重組和調整步伐,將有規模優勢、競爭優勢和產品特色的骨干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將缺乏競爭能力或不必由國有資本控股的企業加快退出是江蘇省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正是在這種國企改制的背景下,作為江蘇省最好的國有企業之一,徐工集團在2003年兩次被江蘇省政府、徐州市政府作為引資改制的重點項目,當年10月,包括德隆、三一、美國凱雷、卡特彼勒等國內外30余家機構向政府和徐工集團提交了《項目建議書》,由此拉開了徐工改制、引入外部資本的序幕。
2、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徐工集團是一家由徐州重型機械廠、徐州工程機械廠等15個子公司組成的大型傳統國有企業,作為徐州第一個銷售收入過百億的重點支柱企業,除了為徐州的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外,還需要承擔許多社會責任,巨大的資金支出使徐工集團壓力沉重。徐工的行業優勢地位日漸下滑。
同時,徐工機械是徐工集團和國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通過債轉股方式于2002年7月28日成立的公司,是徐工集團最優質的資產所在,徐工集團占有其中51.32%股權,其余48.68%股份由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當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按照國家的改制要求處理所占有的徐工機械股份時,徐工集團作出了將這部分股權回購的戰略選擇,此筆貸款金額及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對于資金缺乏的徐工集團更是雪上加霜。資金缺乏、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徐工已經很難通過國內的融資渠道取得資金支持,加上同行業其他企業的快速發展、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和自身利潤率下降等原因都給徐工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引入外部資金,尋求合作者成為了徐工必然的選擇。
二、凱雷并購徐工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1、利用外資對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
(1)彌補國有企業發展的資金不足。長期以來,資金短缺一直是困擾著國有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的大型國有企業社會負擔尤其沉重,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其在國內的金融環境下融資很困難。外資的進入彌補了我國企業發展所需資金的不足。積極有效地利用國外資本,可以盤活國有企業的存量資產,解決國有企業需要資金的缺口。徐工對凱雷的選擇主要是基于這個目的。
(2)有利于明晰產權關系,促進國企的股權改革。目前,我國許多大型國有企業都存在產權關系不明晰、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的問題,但是改革時由于不能平衡各方利益,國有企業的改革進度一再受阻。通過外資并購,可以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達到相互制衡、監督,從而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作為一個地方大型國有企業,體制上的弊端給徐工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束縛,凱雷的進入帶來了多元化的股權結構,減少了國有資本的持有,便于建立產權明晰的現代企業制度。
(3)為我國積累跨國企業并購和管理的經驗。吸引外商來華并購投資,將為我國企業提供近距離的跨國投資具體操作過程的學習機會和實踐體驗,培養更多的具有跨國投資經驗的人才,為更多的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和采用更靈活多樣的投資方式提供幫助。凱雷并購徐工運用了國際通用的杠桿方法,但是其中具體的并購操作過程又有新的創新。同時外資對我國企業進行并購后,將帶來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及經營理念。
2、利用外資對我國國有企業發展的消極影響。
(1)容易形成行業壟斷。目前正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階段,跨國公司利用這一機遇,頻頻收購我國正在高速發展的并有一定市場競爭優勢或是行業龍頭企業的大批大型國有企業。徐工作為我國工程機械的領頭羊,凱雷作為國際私人投資基金,購買徐工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徐工以一個好的價格轉手賣出。凱雷包裝徐工的方式就是力求徐工機械能夠在海外上市,這樣通過證券市場,卡特彼勒等國際競爭對手想要實現控制徐工機械就比較容易,最終形成行業壟斷,影響我國這一產業的發展。
(2)國有名牌在并購后易消失。我國企業在被外資并購時,一般都是選擇用自有品牌和設備作為投入合資企業的資本,卻得不到控股權,結果外資企業利用自己對合資企業的經營控制權,常常會逐漸減少國有品牌的生產直至完全冷凍中國的合資品牌。正是擔心這樣的結果,徐工在引進外資時選擇了投資公司凱雷集團,但是南孚的結局卻讓我們同樣擔心徐工品牌的發展。南孚電池的外資引進導致南孚從一個國際品牌回到了國內市場的競爭中,從我國的“民族品牌”變成了跨國公司吉列整個經營王國的一分子。徐工作為2005年中國工程機械十大知名品牌榜首一旦被同行業跨國公司控制,很可能會使我國花了幾十年心血塑造的國有品牌消失。
(3)國有企業的價值在外資并購中易被低估,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在我國引進外資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思想錯誤就是把外資引入和政府官員的績效考核掛鉤,使得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引進外資的數量。在國有企業改制中,有的地方政府為了快速甩掉包袱,不惜低估、賤賣國有資產,嚴重造成了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根據徐工賬面的情況,凱雷所出的價格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徐工的品牌價值、研發力量以及市場影響力這些無形資產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評估
(4)影響國家經濟安全。我國現行的法律和政策對外資股權比例沒有明確限制,跨國公司在并購活動中掌握了許多合資企業的控股權。行業控制權被外商掌握,就易形成外商對相關行業的市場支配和壟斷,影響國家產業政策實施和國家經濟安全。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與我國宏觀調控的方向有密切關系,徐工作為我國工程機械制造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一旦被并購成功,外資將會采用相同的策略大規模收購我國其他正處于低谷期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從而影響到我國宏觀政策的實施。
三、凱雷并購徐工案帶給我們的幾點啟示
1、加強對跨國并購的宏觀調控。應該借鑒國際經驗,對外資并購國有企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行宏觀調控,國有企業被外資并購要先經專職機構評估和審批,以防止外資投資帶來的各種隱患,保護本國經濟的安全。同時,我國要進一步完善國家產業政策,明確規定跨國公司并購投資的產業導向,杜絕國內稀缺資源流失。應該鼓勵跨國公司尤其在農業、交通、能源、環保等產業開展并購投資,對于高污染、高耗能、低利潤的外資企業應予以限制。而對于外資并購應該有一套嚴格的法律體系和實施細則,企業該不該賣、該什么時候賣要有戰略考慮。
2、利用外資的觀念應該轉變。國家應該進一步推動引進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使利用外資的重點轉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上來,切實把利用外資同提升國內產業結構、技術水平、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不能再以引入外資的數量作為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指標,外資應該更被看重的是其“溢出效應”,也就是對于產業鏈條的刺激作用。要看合資企業的建立是否能夠拉動其上下游的相關產業,是否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否則單純的GDP增長并沒有實際意義。
3、加強國有資產的評估和管理工作,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確定改制企業的價格應該尋找公正權威的,與政府和企業沒有利益關系的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同時嚴格按照《國有資產評估辦法》的規定,完善資產評估程序,改進定價方法。
4、給民營企業并購國企與外資并購同樣的優惠政策。在并購國有企業時,外資的介入國家會給予很多超國民的優惠政策,而民營企業卻很難得到國家和銀行的支持,更沒有外企所享有的各種稅收和資源使用的優惠政策。因為跨國公司的財力、技術、品牌等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青睞,還可兼收“引進外資”的“政績”。但是拉美一些國家過度依賴外資最終導致本國經濟崩潰的教訓,應該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依靠內資,在國有企業改制時,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并購,才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
5、相關的法律政策應該跟上。對徐工被收購的爭論,實質被認為是爭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主導權。在這種氛圍下,2006年8月8日,商務部、國資委等六部委聯合了《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最為讓人關心的就是第五章的反壟斷條款,明確了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權。在《規定》中政府及時亮明了對外資并購的控制權,但是對哪些行業是重點行業,哪些行業或企業的并購會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等。因此應該建立完備的對外資并購行為的評價體系和標準,細化《規定》中的一些條款內容,尤其要盡快制定《反壟斷法》等。
徐工的行業地位使得徐工并購案引發了很多專家和同行業人士的關注和思考。其實外資并購我國國有企業并不可怕,并購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加以認識和對待,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少走彎路,以保護我國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曉松:對利用跨國并購改造國有企業的冷思考,《科技創業》2005年第1期。
[2] 茅仲文:引資改制徐工生存與發展理性選擇,《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