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創新教育范文
時間:2023-09-20 17:55: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物理創新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不少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人為物理教學
內容深度淺,范圍廣,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靜態為主,動態討論為輔,無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
力;不少教師教學方法單純,教學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主要表現為"接
受-理解-鞏固-解題",熱衷于重復機械操練為主的題海戰術,以致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更不會提出問題
,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更是無從談起。物理教學的現狀與時
代所需求的創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顯的。教育是為未來培養新型人才的,作為初中物理學科教學必須改
革,特別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時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紀中國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注重創新啟蒙 ;
新課的導入是樹立創新意識的最佳良機。導入的創設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順著學生的認知規
律,講究知識的鋪墊、臺階或過渡,達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目的。初二年級是物理
的起始階段,新課的導入是否成功,直接影響學生愛不愛學物理、想不想學物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按照
課程標準傳授知識之余,必須進行教學創新。因為只有教師的創新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的創新。
二、培養創新意識 ;
創新思維是學生在最佳心態得以發展時出現的。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營造寬松、民主、愉悅、新奇的
氣氛,為學生形成"最佳心態"創造條件。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
創造教育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課程教學設計上,而不是在
課堂上控制學生。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要為人師表,有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僅要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還應使學生學會創造;要誠實正直、平等待人,
善于與學生溝通。
教師應保護學生理解的自由,容許學生對物理環境、物理認知結構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應將自己
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從而澆滅了那些剛剛燃起來的"創新的火花"。為此,需破除教學上的"師道尊嚴"觀
,正確對待學生在探索中片面、甚至是有些錯誤的意見和想法,避免扼殺他們的創新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增加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活動量,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們這一年齡階段
所特有的好動性、表現欲,從而有效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教師除了為學生
營造一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外,還要克服喜歡"循規蹈矩"
歧視"思維怪異"學生的傾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毫無顧忌地發表見解,發展創新精神。
三、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科技愈發展、愈顯示物理是人類自下而上發展的核心學科。中學物理教
育,不僅要為培養物理學家,造就物理學專門人才打基礎,更多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物理素質,提
高公民的科學素養。教師從一開始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為什么要學習物理"的教育,讓學生
從學習用的筆、墨、紙、文具盒及各種生活、生產用品中驚奇地發現:物理與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
能源資源、環境保護、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關;讓學生從認識到"幾乎處處是物理的世界"而
激發出"我要學好物理"的積極性。在學習物理知識同時也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使思維更敏捷
,更嚴密。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感悟到學習物理的必要性。
不少學生感到物理難學,缺乏持久的興趣,也有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缺乏頑強的求知欲。這就需
要教師去耐心地了解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學習方法、意志品質、學習困難及知識中的難點、薄弱環節
等。教師備課時應該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認真掌握學生情況。只有吃透學生情況才能提高教學的
針對性。只有教師講的學生都渴望學會,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只有教師引導得當,才能
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學生群體的學習主動性要靠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和鼓勵,同時也靠學生之間
的相互啟發和你追我趕。教學活動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愉快學習、
互相合作的濃厚氛圍,從而點燃創造思維的火花。
四、創設問題情景;
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思維是活動的核心,而思維一般都是從問題開始。在學習活動中,創設問題的
情景,有效地激發學生認知沖突和碰撞,就能使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發揮。如在浮力的教學中,教師可
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
,簡單的一句話,卻可以引起學生的疑問并進而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并進
而提出可能會影響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討論。可見,學生有了思維活動,學生就能更主動地
參與到學習中來。
再如學到重力時,向學生提問:物體不受重力作用時,下例現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會落到地
上。 B、水從碗中倒不出來。 C、人可以倒著行走。 D、中學生將200千克的石頭舉不起來。這樣一提問
,好比一塊石頭激起千層浪,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
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能做出偉大的發現。"但在創造性活動中,僅依靠直覺猜測是不夠的,
還必須經過邏輯思維的論證和檢驗,而直覺猜測是創造性活動的起點。
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要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而這種"新"僅僅是對學生個人來說
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這種創新就應是學生在學習概念規律形成的過程中,自己
發現問題、積極思維,并自己總結出物理概念、規律的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將以上一些策略運
用于教學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效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知識面寬,思考問題周密,學習主動
性強,積極性高,后勁足。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在全國初中物理應用知識
篇2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施;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新課程教學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將初中物理課程與創新教育相整合,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然而現階段,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施情景不容樂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層出不窮。受傳統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在考試指揮棒的制約下,部分老師仍存在以分數、成績論英雄的錯誤思想,對學生創新能力不加以重視,造成了大部分學生“高分低能”的現狀。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對創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巧設問題,實施創新教育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探索才會發現真理。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就需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難,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爭論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問題的教學價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比如說,對于初中物理“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教學,在使用尺子引導學生測量物理課本長度的實踐中,筆者要學生將尺子的零刻度與物理課本的一端對齊,則尺子另一端的數值就是物理課本的長度,讓學生自行進行測量。在測量活動結束之后,筆者并沒有急于總結實驗結論,而是引入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尺子沒有零刻度,應當怎樣測量書本的長度呢?借助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結合生活實際,實施創新教育
知識源于生活,物理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結合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問題、現象,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學習實用性的認識,激發學生課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現實生活中許多方面都涉及物理知識和規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應當充分結合生活實際,引入生活元素,將課程教學中的物理知識、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碰撞出創新的思維火花,燃起學生的創新之火。比如說,對于電學部分的串并聯課程教學,筆者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電路圖,向學生展示串聯、并聯的區別和聯系。在課程結束之后,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操能力等,筆者還將全班學生分組,讓各小組自行設計出不同的電路圖。在實踐環節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學生興致勃勃、興致高昂,積極與小組成員討論交流,不斷嘗試著采用雙觸開關、單刀雙擲雙控等方式,完成電路圖的設計任務,滿足設計活動的要求。
三、開展探究式學習,實施創新教育
創新與探究兩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實施創新教育,打破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發揮探究式學習的魅力,開展探究式學習。比如說,對于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教學,為了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就應當摒棄傳統告知學生定律為何物的教學模式,而是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自行歸納總結牛頓定律。在教學中,教師以一定的歷史事件引出教學課題之后,讓學生探究是什么維持物體運動,及其原因?為什么力中止后,物體依然繼續運動?在光滑、粗糙等不同的表面上,物體運動的速度、距離為什么不等?按照這樣的探究環節,讓學生在不斷總結定理之后,又不斷地定理,避免學生思想的教條化,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理解,在積累物理知識學習規律和經驗的同時,培養了學生不斷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
四、使用多媒體技術,實施創新教育
多媒體教學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多媒體集聲音、圖片、文字和動畫于一體,能夠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多媒體作為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組織課程教學活動,對優化教學結構、創新教學方法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物理課程是初中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開展多媒體創新教育,帶給學生試聽感官享受的同時,還能夠將課堂試驗中無法演示的宏觀、微觀等物理現象具體化、形象化,創設鮮活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認“物”,便于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另外,多媒體能夠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能夠擴充課程量,豐富課程教學資源,滿足學生信息多樣化的需要。
五、拓展課外教學活動,實施創新教育
課外活動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開闊學生科學視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有效載體。初中物理教學做好課堂45分鐘創新教育的同時,還應當充分發揮和利用課余時間,拓展學生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將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活動中來。比如說,教師可以安排這樣一個富有創新色彩的課外小活動:讓學生想辦法解決如何讓一個從3樓掉下來的雞蛋不會碎裂的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勢必會絞盡腦汁,探索各種減緩沖擊力的方法。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科學內涵的了解,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另外,課外環境具有一定的開發性,打破了課堂與教材的束縛,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推動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總之,創新教育是新課程教學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也是我國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環節。在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應當從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出發,遵循教學活動規律,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環境,優化教學方法的同時,還應當正確認識到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需要老師將這一思想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循序漸進地開展創新教育,致力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工作上來。
參考文獻:
篇3
創新是事物發展過程中量的積累,是量變過程。同時創新又是創造,是事物的突變,是一個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質變。物理的實驗教學能夠很好的體現這一質變過程。我們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來探索創新教育的具體實施。
1 物理實驗的創新教學要體現趣味性
物理實驗具有動機功能,可以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這是物理教學界的共識,因此如何增加物理實驗的趣味性,成了中學物理教師必須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為此,本人創設了“趣味實驗”、“課后小實驗”等新的物理實驗形式。
“趣味實驗”系列:是指以生動、鮮明、新奇的實驗現象來引發學生興趣的一類實驗。如聲現象中的“木條聽診器聽心跳聲”,“土電話傳聲”,“自制水瓶琴”等;光現象中的“用水透鏡點燃火柴”,“自制簡易潛望鏡”,“自制三色陀螺演示光的合成”等;熱現象中的“燒不壞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電現象中的“怒發沖冠靜電實驗”,“用高壓感應圈模擬雷擊實驗”,“用一段漆包線和一個永磁體自制小電動機”等;力現象中的“水火箭實驗”,“吹不落的乒乓球”等。
“課后小實驗”系列:是指由學生按老師的布置在課余時間獨立完成的一類實驗,實驗器材多為日常生活用品或學生自制的器材。如“利用回聲測教學大樓與你的距離”,“用自制三棱鏡觀察太陽光的色散”,“自制水果電池”,“自制簡易滑動變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潛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過程”,“自制密度計測鹽水密度”等等。
為了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可以組織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評比,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他們的成果。這類實驗對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改進實驗教學,優化教學過程
2.1 強化演示實驗。
除了重視做好每一個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演示實驗外,增加了一些演示實驗。我們在強化實驗手段上,做了一些嘗試:用演示實驗創設情景,引入新課,理解、鞏固和深化知識。對于激發求知欲,提高興趣,啟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實驗解決抽象疑難問題,如布朗運動、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隨圓盤一起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靜摩擦力方向是指向國心的受力分析等等,生動直觀,言簡意賅。事實證明,具體形象要比語言文字更易記住,視覺刺激遠勝于聽覺刺激。另外,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所表現出良好的實驗素養也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為了提高物理教學的整體水平,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的特點,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功能。
2.2 增加隨堂實驗。
為了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識,我們還增加了許多隨堂實驗,即邊學邊實驗。它可以配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親自做實驗去探索和獲取知識。對于一些可見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點實驗和與課本知識密切相關的小實驗,如:高中教材中的肥皂膜干涉、三棱鏡色散現象和一些儀器刻度的觀察等等;或適合學生動手動腦探索規律的實驗,如:初三的歐姆定律,高二電學中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內電阻的關系以及路端電壓與外電阻的關系;或對于有些基本儀器的認識和使用,如:電表、秒表、溫度計、滑動變阻器等等。隨堂實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激發興趣、促進知識的掌握具有現實意義,值得提倡和推廣。
2.3 開展課外活動。
結合課本里的“小實驗”,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通過一些簡單器材和自制儀器獨立完成。如:初中學生學完“浮力”知識后學會制作潛水艇模型,學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簡易潛望鏡,學完“安全用電”后學會安裝照明電路,排除照明電路的故障;學完“照相機”后配合勞技課開設攝影講座和組織攝影實踐活動。配合學校科技節舉辦大型“扔雞蛋”比賽活動,靠學生自己找器材,自行設計和制作,踴躍參與,大顯身手。這次活動盛況還在省電視臺播出,同學們至今還記憶猶新,意猶未盡。我們還組織學生學會修理彈簧秤,自制溢水杯等簡單儀器和小家電的使用和維修。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觀馬尾造船廠、閩漁公司、華能電廠、省物構所等等。不受教學大綱限制,形式多樣,多渠道開設實踐活動課,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創造意識、競爭意識和實用意識,對于開發學生智力,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和學習興趣都是很有效的。
3 建立實驗教學評價中的意識創新
實驗做完了,結果出來了,我們的實驗是不是就結束了?沒有!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為制訂下一個目標做準備,這是一個學科目標的結束。如果說學生已經掌握了知識的重點、難點,形成了相應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學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誰做得最好?由教師和學生總結這個經驗,從而形成再創新能力,這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篇4
文章在分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作用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策略,包括:教學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實現創新教育活動;設計問題情境教學形式,完善創新教育活動;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趣味創新教育形式。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教育
隨著新課改在初中教學中的不斷深入,教師教學形式和理念也逐漸需要提升,教師必須對其整體的教學手段進行創新,進而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本文對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當中實施創新教育進行了探究。
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主要作用
傳統教學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教學活動也多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拿到最高的成績,但這樣的形式卻忽視了學生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識。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來記住知識,之后再讓學生通過解題來掌握知識點。雖然這樣的形式能讓學生在考試當中得到好的成績,但由于學生欠缺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因此并不能全面地將知識運用在實際中。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良好的教學形式,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出來,進而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提升自身的整體學習能力,進而運用豐富的知識拓寬視野,并更好地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發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教學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實現創新教育活動
物理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知識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所以在開展物理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有效地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到一起,讓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問題或現象來學習物理知識,進而有效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從而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激發出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物理知識,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通過創新性的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良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例如,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時,教師可以先在生活中找尋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道具,如激光筆、水槽、小孔成像器等,也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激光筆、果凍、軟橡皮管、裝水的玻璃杯等道具。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運用自己和學生帶來的道具進行光傳播過程的實驗,開展小組實驗活動,讓學生明確光是由直線傳播的,并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光是從哪里來的么?”之后,教師拿出一些生活當中的物品,讓學生分辨哪一個是光源。教師運用自己和學生帶來的道具來進行光傳播過程的實驗,并在實驗當中讓學生明確光是由直線傳播的。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情況下學習到物理知識,還能有效地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二)設計問題情境教學形式,完善創新教育活動
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關鍵部分,并且探究與創新也有緊密的關系,所以在開展創新教育時,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有效利用問題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能力,進而讓學生在探究物理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講授“杠桿”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引用“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整個地球”這句話,通過這句話來激發學生對杠桿知識學習的興趣,之后教師再不斷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什么是杠桿?在生活當中運用杠桿原理的物品有什么?杠桿有什么特點?”等。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進入到思考和探索當中,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創新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趣味創新教育活動
多媒體技術在現代教學中已經被廣泛的運用開來,它通過良好的聲音、圖片、文字和視頻播放能力,已被有效地運用在現代教學活動當中。未來有效實施創新教育,教師可以良好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提升學生整體能力[2]。例如,在講授“電流和電路”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視頻播放能力和課件播放能力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拍攝實驗內容,之后在課堂上向學生播放其重要內容,并讓學生在視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下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記憶。
三、結語
初中物理教學是初中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為了奠定學生良好的物理基礎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必須根據現今教學要求及學生特點制定創新型教育形式,進而通過良好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升,為學生未來健康穩定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邵澤玲,侯慶偉.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77.
篇5
創造性的實驗設計包括:增加和改進演示實驗,變演示為學生分組實驗,利用實驗解答物理習題.教師的這些創造性的思維和手段,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現象和規律,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使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最佳的創造性思維.
1.演示實驗的改進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知識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為此,書中幾乎節節都安排了演示實驗.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實驗效果不是很明顯,因此,我經常對這類實驗加以改進,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如:
(1)壓縮體積可以使氣體液化的實驗.該實驗可見度小,在教學中我把該實驗移到投影儀上方做.通過放大后顯示在屏幕上,這樣乙醚液化后的液滴附著在瓶壁上,全班同學都能觀察到,教學效果很好.
(2)組成串、并聯電路的演示實驗.由于燈泡很小,開關很小,平放在講臺上演示,學生在座位上根本看不清.雖然教科書中介紹該實驗在磁性黑板上進行,但普通中學很少有這么好的條件.在實際教學中,我利用雙面膠紙把燈泡、開關等器材粘到黑板上.這樣可見度增加了,接線過程學生可看得很清楚,大大提高了演示實驗效果.在新課結束后我讓學生針對元件位置不動的情況下改變開關的控制作用,讓S1控制L2,S2控制L1,重新到黑板上連接實物.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他們還自己相互設計出新的題目大家練習.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2.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實驗
(1)改進后的觀察平面鏡成像實驗.該實驗取材容易,教師只需給學生提供一張黑白各半的紙,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塊小玻璃板,兩只跳棋,兩個小夾子,就可方便地動手做實驗,比教師做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彈簧秤和鉤碼,做物重與質量的關系的研究實驗,操作簡單,效果也較好.
(3)利用可樂瓶制成的溢水杯,結合彈簧秤、石塊、易拉罐做阿基米得原理的實驗.其實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不怕麻煩,動腦筋,想辦法,提倡“瓶瓶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許多的演示實驗均可變為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索與研究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
3.通過實驗解答物理習題
物理中有些習題比較抽象,但通過實驗進行分析,不僅形象,且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實際做一下,結果小試管徐徐上升.學生在驚喜之余,對該題中的大氣壓的理解會更深刻.
二、創造性的問題設計
創造性的問題設計包括:將書中例題或習題通過不同方式進行加工、組合,由淺入深化解難題,對同類問題歸類復習.這些創造性的問題設計不僅會使學生思維開闊、思路靈活,而且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有助培養學生的發散、收斂思維能力,是訓練學生靈活多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途徑.巧妙地把同類問題歸結到一起,學生既感新鮮,不乏味,又培養了創造思維能力.
三、結語
篇6
一、問題提出
物理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達性,而且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不盡如人意。不少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人為物理教學內容深度淺,范圍廣,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靜態為主,動態討論為輔,無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少教師教學方法單純,教學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主要表現為“接受——理解——鞏固——解題”,熱衷于重復機械操練為主的題海戰術,以致學生發現不了問題,更不會提出問題,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
創造教育是一門培養創新精神,訓練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技能,奠定綜合性素質,為造就創造、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一門創造學分支學科。站在教育崗位上來說,就是創設問題情景與民主寬松的心理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創造性學力的教育活動。
⒉培養創造教育能力的幾點原則
⑴學生主體性原則 ;⑵首創性原則;⑶求異性原則;⑷多樣性原則。
⒊培養創造能力的策略—創設情景
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依據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并結合物理學科特定的教學內容,制訂有關的策略,從而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推進物理學科的素質教育步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如果能成功地創設問題的情景,引起學生有效的認知沖突與碰撞,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主動地提出疑問,進而想解決疑問,就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教師必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點,然后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學生好奇或懷疑,但用學生現有的知識又不能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操作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突出強調:觀察、實驗、思維、運用,這也是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所以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突出培養三種能力——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操作中,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僅僅依靠以上三種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在教學實踐中,依賴第二部分的研究分析中的原則和策略,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細化分解為以下八種能力:①觀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記憶能力;④實驗操作能力;⑤檢索能力;⑥積累資料能力;⑦發問能力;⑧討論能力。這樣,使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更表現為具體性、分層性和可操作性。
四、中小學開展創造教育應當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樹立創造教育的教育觀。
開展創造教育,應當有正確的教育觀作為指導。中小學開展創造教育,首先應當了解創造教育的四個方面的基本內涵:一是創造教育的本質就在于充分展示人類的創造力,并使之轉化為學生個人的創造力;二是創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人類認識的發展(而不是單純的穩定和延續);三是創造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使學生的個人認識成為一個活的有機體;四是創造教育的基本途徑在于實現個人認識的自然發展,這種個人認識自然發展過程的實質在于重演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過程。因此,自然發展的思想是整個創造教育觀的實質和靈魂所在。我們只有認識和掌握了這些基本思想,才能真正樹立起創造教育的教育觀,也才能以此指導創造教育的實踐。
2.構建創造教育的教學模式
教育教學及其改革實驗,總是按一定的模式進行的,實施素質教育也應當有一定的教學模式。創造教育應當通過什么樣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呢?近年來,國內的一些中小學曾做了有益的探索。例如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就構建了“自主創新學習”的教育模式。該教學模式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以師生關系和諧為基礎,以培養質疑品質為關鍵,以教師創新示范為前提,以小組交流為主要方法,以更新教學手段為有力保證,以及時反饋鼓勵為有力措施,進行教學。
3.探索創造教育的方法
進行創造教育,既要有一定的模式,也要有一定的方法。因為只有具體的方法才能實現模式所規定的目標。目前,國內外正在探索或運用的創造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國際上包括我們國家普遍推行的教育,即“科學——技術——社會”。第二種是美國使用最廣泛、我國正在推行的CPS教育,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教育和訓練,它運用創造學原理培訓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第三種是超前教育,超前學習(Over-step Learning)。第四種是右腦開發訓練。
對這些方法,要認真理解,消化掌握,靈活運用,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更切合實際、操作性更強的方法,以更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的本“創新”,而這種“新”僅僅是對學生個人來說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這種創造力就應是學生在學習概念規律形成的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積極思維,并自己總結出物理概念、規律的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將以上一些策略運用于教學過程,取得了較好的效體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知識面寬,思考問題周密,學習主動性強,后勁足。學生不僅在學科的學習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動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可見“創新”應從基礎教育抓起,并落實到各個學科教學上,要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創新精神,那么,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人才輩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張德銹編著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教學》.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好杰,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意識》.文化時報, 2007.09.04
3.楊興文,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貫穿思維培養》. 時代教育 , 2007年 第23期
篇7
一、改變教學模式,激活學生思維
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一直是傳統實驗教學所固有的教學模式,實驗時,學生總是在教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具體指導下完成實驗學習,致使實驗教學總是以教師為主,學生思維得到束縛,創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教學中的“歐姆定律”:“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1)猜想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是什么?(2)采用什么樣的實驗方法,為什么要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學過的實驗還有哪些用此方法?(3)如何設計實驗方案:①實驗需要的器材?②如何設計實驗步驟?③如何設計表格記錄數據?④如何用圖像法分析數據并歸納得出實驗結論?老師要讓各組學生討論出每組的實驗方案并指出實驗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指出各個器材在實驗中的用途,最后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出最好的實驗方案,對于每組同學的方案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指出對方的不足或錯誤及如何改進.這樣的實驗課堂,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既可以打破傳統僵化的教學模式,用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奇妙關系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大大激活學生思維,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墊下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提高學生實驗能力
動手實驗是學生自主開展實驗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創新意識形成的基本過程,對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實驗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加強學生的動手練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為培養學生實驗創新能力打下基礎.例如,教學“伏安法測電阻”實驗中,教師要先從小處入手,讓學生討論電路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連接方法和使用特征,引導學生通過歐姆定律的估算法,確保實驗時選擇合適的量程,并讓學生對比歐姆定律的實驗電路圖找出兩實驗的異同點.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能力.這樣學生在學習和探索電學實驗時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拋開課本,不必完全按照課本所要求的實驗方法來動手操作,對促使學生進行實驗創新有一定的益處.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實驗原理,掌握電學方面的物理知識,又可以通過促使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學會觀察和思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繼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自主設計實驗步驟,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傳統實驗教學中,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給出的實驗步驟往往是固定和單一的,致使學生習慣在教材中尋找實驗方法,按照步驟一點點進行實驗,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為改變這種現象,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步驟,給學生提供更多思維發展的空間,在不違反實驗基本規律的前提下讓學生來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 “探究物體質量和其體積之間關系”的實驗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選擇哪些物質作為實驗的對象”、“實驗時我們需要哪些工具”、“為了更好地探究物體質量和其體積之間的關系,我們需要哪些實驗步驟”等.學生根據教師循序漸進的問題會逐步思考實驗所需的對象、工具以及步驟等,從而對實驗得出一個相對完整的認識,這樣,學生在實驗時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獨立思考添加一些步驟或工具等,完成探索物體質量和體積之間關系的實驗.通過這種方法,既可以深化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引導學生初步完成實驗設計,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落實創新教育有積極作用.
四、拓展課外實驗探究,延伸學生創新精神
篇8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證創新教學實施的重要條件。陶行知先生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就是民主。”教育實踐證明,民主的教育效果最佳,而權威的教育,則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和行為,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努力創造能誘發學生潛在的創造智能,自由釋放其創新靈氣的學習環境,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首先,教師要熱愛和信任學生,承認學生具有巨大的創新潛能,這是課堂上形成民主和寬松的學習氛圍的基礎。其次,教師要讓學生有較大的自由度,在課堂上允許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不應該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提問、問題討論、相互交流、回答提問等活動做過多過細的限制和要求,避免產生學生因害怕違反教師的有關規定而感到緊張、焦慮甚至壓抑的現象。再者,教師對學生要多肯定,少批評。對學生的獨創、而與教師思維不同的表現,不要輕易加以否定,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與眾不同的觀點、思維方法甚至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加以壓抑,不要諷刺與嘲笑,要給學生正面肯定,并指出需待改進的方面,給學生“創新”的安全感,提供創新的土壤。
二、精心設計教學情景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內在動力。一般來說,學生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就對物理知識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執著地探索。所以,為了使學生能從旁觀者、被動的接受者變成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主體者,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是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能激發濃厚探索興趣的問題。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問題通過教師的構建變成一個個能使學生睜大眼睛、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一節時,由于大氣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物理教師應該多做演示實驗。如:將卡片把水杯倒過來,問學生:當把手移開后會產生什么現象?松手后學生驚訝不已。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又如:可以選取空易拉罐兩只、鐵架臺、膠袋、酒精燈、水等器材,先取出一只空易拉罐,然后提問學生:如果我用手捏這個易拉罐,則會出現什么現象?接著,將另一只空易拉罐內裝入少量水,然后放在鐵架臺上,用酒精燈進行加熱,待易拉罐罐口出現白霧后立即用膠帶封住灌口,撤去酒精燈讓其冷卻后觀察現象,學生觀察到現象后感到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力量把易拉罐壓扁了?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從而激發學生學氣壓強的濃厚興趣。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創新能力的真正實現,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角,教師只能扮演參與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仍多重視結果,忽視過程及效率。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沒有自主空間,學生難以有發展創新思維的機會。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相應的創新思維不斷熏陶學生。鼓勵學生觀察、比較、實驗、總結、類比等,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做出猜想,逐步運用假設的方法處理問題。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再現法引導學生,即讓學生沿襲前人的方法推理,經歷失敗和成功,體會創造的趣味性和收獲感。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在某些情況下必須建立物理模型,并根據現象和事實進行歸納、假設、推理。這些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扎實基本功,更有助于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同時,不要忘記對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培養。創造性人格的事例比比皆是:伽利略敢于質疑,不盲從;牛頓善于動腦;布魯諾為真理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等等。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這些事例,可以激發學生敢于探索的熱情。
四、增強學生競爭意識
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知識,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物理現象和回答簡單的物理問題,可以形成應用知識的技能,探究新知的基石,對于他們進一步理解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講完后,可把學生分成幾組,教師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的練習題讓全班同學搶答,看哪組的同學搶得多,答得對,并表揚冠軍或冠軍組,對搶答不理想的組或個人提出希望,迎頭趕上,不要失去信心。這種形式既能抓住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增強競爭意識,又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五、充實課外科技活動
篇9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怎樣在物理教學中創新實踐,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不斷得到培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迫任務。二期課改的實施,改變以往的封閉式教學,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尊重和發揮。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迅速前進,教會學生應對大量的信息,教師更多的是一個向導和顧問。在創新教育體系中,師生關系將進一步朝著教學相長的方向轉化和深化。
二、研究目標和主要研究內容
(一)研究目標
通過初中物理學科課堂教學的研究,分析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探索物理學科中培養學生基礎性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二)主要研究內容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創新教育
(1)挖掘教學內容與創新的內在聯系,設計創新教學的活動。
(2)把課堂教學看作科學模擬,把學生帶入探究同步的情景中,成為“發現者”。
(3)發揮師生的互動思維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因素、多角度的思考分析。
2、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1)挖掘實驗教學中的新內容,設計探索性實驗研究,使學生進入科學探索的情景中。
(2)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不斷提高學生設計能力。
(3)將學生課外想到的實驗帶入課堂,推動學生不斷帶著疑問去思考。
3、在探究課、拓展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專題內容進行探究,動腦設計、觀察記錄、尋找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研究過程
1、學期課改的理論,轉變思想觀念,研究物理學科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
2、在實驗教學中探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基本模式。
3、通過師生互動,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四、研究結果
(一)建立物理學科課堂教學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
在物理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至關重要。我們構思了創新思維的教學環節,貫串在實驗教學之中,以期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提出矛盾
引導觀察思考
創新思維
解決矛盾
潛能開發認知實現
教師引導
學生提出
學生設計實驗
提出解決方案
運用實驗手段
尋求解決途徑
比較選擇
得出結論
提高能力
發展情感
1、創新思維的教學活動的模式
在傳統物理教學中,學生都是按照課本的規定進行實驗,器材都由實驗員準備好,實驗目的、步驟、研究內容等,都是課本中規定的,學生只是被動地模仿,抑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和主體精神的發揮,不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實驗和研究能力。
我們嘗試通過創新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建立正確的概念和掌握規律,培養解決矛盾的能力。既提高學生的素質,又形成學生的科學態度,培養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2、創新實驗活動的四種類型
根據物理實驗教學中創新活動的不同作用,我們把實驗活動分成四種類型:
(1)驗證型創新實驗活動
這類實驗是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運用實驗手段來驗證物理規律的正確性。例如在討論物體所受的重力問題時,一般認為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經過一番類似伽利略進行的推理,可以得出輕、重物體下落一樣快的結論。開始學生們很難相信這個結論,但是經過實驗驗證,學生都掌握了這樣一個重要的規律。
(2)探索型創新實驗活動
教師注重學生思維發展,運用邊講邊實驗方式,讓學生觀察各種物理現象、探索物理的本質,提高探索實驗的能力。例如在“阿基米德定律”教學中,教師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探索,從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又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出發,全班學生設計了許多實驗方案,從中得出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有關。充分顯示出探索實驗對學生智力和創造性思維開發的作用。
(3)能力型創新實驗活動
這是物理實驗教學中重視能力培養的一種重要課型活動,它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思維能力。例如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實驗活動后,再提出以下內容進行討論:A、在實驗中有意把電路元件、線路接錯,讓學生辯別錯誤所在,分析錯誤原因,糾正實驗方法。學生在討論中,找出實驗電路的錯誤之處,分析可能產生的現象及可能造成的危害。B、通過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如試觸電鍵;電壓表指針向沒有刻度方向偏轉電流表示數始終為零;電壓表示數始終不變等進行積極討論,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伏安法測電阻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逆向思維的能力。
(4) 設計型創新實驗活動
這是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由學生自行設計方案進行創造性研究,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一類活動。例如學生在學習電路連接后,設計了“病床控制電路”、“前后門信號電路”、“水位報警電路”等各種實驗方案。在學習測定物質密度的實驗中,學生設計出七種測量固體物質密度的方法,十種測量液體物質密度的方法,這些實驗設計由于是學生自行設計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探究實驗的熱情,形成調動學習自覺性的一種內在動力。
(二)物理學科創新教育的方法
1、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
(1)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培養創新思維的“學習主動性”
在學習中,學生認知的形式是有規律的,通過實驗教學培養學習的主動性更為重要。在“密度”研究課中,教師把演示實驗改作學生實驗,讓學生采用實驗對比,以兩種、三種物質相比較,從中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區別點的辦法,從形象到抽象的科學認知過程進行教學,使學生們從物質對比中弄清楚顏色、硬度、味道等鑒別因素,再使用天平、磁鐵等工具鑒別方法,最后得出通過對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兩種物質進行鑒別,引出密度的概念。由于教學中,突出對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比較等因素,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學習主動性。經測試,學生基本掌握了新授的知識,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2)改“測量、驗證”實驗為設計型實驗、探索型實驗,培養創新思維的“學習創造性”
培養創新思維的學習創造性,就是要讓學生在實驗中善于從不同角度想問題,揭示矛盾,要在原有的“測量、驗證”實驗上設計探索新的實驗,教師的作用是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例如學習“長度測量”中,引導學生設計多種方法測出鋼筆帽的外經周長;在電學實驗中,引導學生考慮用哪些方法可以判別標志不清的蓄電池的正負極;在“測小燈額定功率”實驗中,引導學生在沒有電壓表或沒有電流表的情況下,來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從實踐中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的成功中提高興趣,逐步掌握設計實驗的方法。
(3)突出探究實驗的思維方式,培養創新思維的“學習探索性”
在學習浮力知識時,對于“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能否大于液體本身所受的重力”這一問題,許多學生認為,不能產生比液體重力還要大的浮力,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物體受到浮力大于液體重力完全有可能,雙方都有道理,于是學生們紛紛設計實驗。有學生把木塊放入一只稍大于木塊的容器中,注入水后,發現木塊浮在水面上,事實讓學生們都清楚地看到液體產生的浮力可以大于液體的重力,這是學生用自己設計的實驗證明自己看法的正確性。 轉貼于
2、在課堂教學中,激發起學生實驗創新的求知欲望
(1)為學生提供各種動手實踐的條件,在實踐中學習、創新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根據實驗目的及原理,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去設想、探索多種方案,優化最佳方案,使問題圓滿解決。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可以避免教師、教材對學生思維的壓抑,避免無意識地將學生的思維納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處于主動思維的狀態,從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猜想,不輕易否定,就是對學生錯誤的猜想也不要簡單地給予批評,要培養學生廣泛的探究興趣、強烈的創新動機和自信心。
在物理實驗中,教師激勵學生不限于課本中的器材,將器材開放,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原理去設計實驗,鼓勵學生寫出有獨立見解的實驗報告,然后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在課堂上進行點評,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與步驟,這樣就把以往學生抄實驗報告改變為發散思維的過程。如在講到用天平和量筒測量液體密度時,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和原理去設計實驗,寫出實驗器材和步驟。對于器材,有些學生把課本中的玻璃杯換成了口杯等,在步驟上,有些學生把倒入部分鹽水改為全部倒入,還有些學生在步驟上先稱空杯的質量,再稱倒入鹽水后的總質量。教師表揚了學生肯動腦筋,肯定將鹽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對先稱空杯后再倒入鹽水稱總質量的做法進行了討論,分析后得出這種方法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在實際操作上會造成較大的誤差。這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成就的喜悅,師生探究的快樂,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
(2)調動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敢于思考、探索
物理實驗生動、鮮明,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帶著好奇心觀察實驗,這是大部分學生的心理,怎樣才能把學生的好奇引導到探究物理現象、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上來,這是值得研究的,演示實驗的創新,應主要突出實驗的過程教學,因為過程教學是物理現象和實驗結論之間的紐帶,只有搞清楚過程,才有得出正確結論的基礎。在實驗中,重視過程,留出一定空間讓學生進行思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實驗中首先應使學生明確觀察實驗的目的,實驗時要讓學生看清楚實驗現象,留出一定的時間追究為什么會出現此現象,并由學生綜述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讓學生積極設計方案改進實驗,通過把實驗過程突出給學生,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發揮師生的互動思維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多方位、多因素、多角度的思考分析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物理教學中,只要能讓學生動手的實驗,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做,讓學生在動手中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推理、判斷,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得出結論,使做實驗的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的創新過程。比如學習“光的全反射”時,可以讓學生每人手拿一個玻璃小試管,里面放一張小紙片浸在裝有水的燒杯中,對著玻璃燒杯看進去,玻璃小試管里面放的小紙片不見了!讓學生體會、研究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三)在物理拓展課、探究課中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
1. 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是創新教育的基礎
一個人的觀察能力的強弱將決定他認識、觀察事物現象的過程和準確程度。人們只有正確、廣泛地了解客觀世界,才有可能進行正確思維,才能創新。我們在八年級物理教學中,狠抓學生良好觀察能力的培養。教科書上的每幅圖、每幀照片,我們都引導學生仔細觀看。在指導學生觀看伽略觀察教堂中吊燈擺的那幅照片時,不放過照片上的每一細節,從照片上伽利略的眼神中,同學們深深地被伽利略觀察吊燈出神的眼光所感動。
2. 新的教學模式是創新教育的舞臺
二期課改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我們從八年級起,就加強了探究式學習,每學期探究的內容有五至六個專題。每個探究專題人人動手參與,使得探究課活潑而又熱烈,在科學探究中提高了學習物理的興趣,豐富了學習過程,增強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也養成了共同合作的團隊精神,更重要的是發展和增強了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設的能力。記得有次是學習變速運動后的專題研究——測螞蟻的平均速度。全班同學個個動手,在早春季節要抓螞蟻不僅很難,而且抓到的螞蟻都行動遲緩,較難做好實驗。可是學生們找來西瓜蟲,不僅比螞蟻靈活,而且在操作上也比用螞蟻來得方便。如何使西瓜蟲沿直線走,同學們提出了多種設想,拿出了不少的方案,也試驗過不少方法,有的使西瓜蟲在吸管中行走,有的用食物引誘西瓜蟲,有的使西瓜蟲在水渠中行走,也有的使西瓜蟲在細線上爬行,各種方式都有。學生處在一種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通過實驗、交流、合作,增強了群體合作的意識,發展交流合作的能力。
3.抓住創新的金點子
案例 冬季撥河比賽將進入決賽時刻。某物理教師任班主任的八年級(3)班將與同年級(5)班決一雌雄。比賽臨近,班級話語主題都是撥河比賽,講到上次差點輸給(5)班,大家更是情緒激動。個別女同學指責男同學不肯拼,都想方便而站在繩的左側。男同學們聽了,頓時怒氣沖天,說女同學們不知道,我們拉得手臂又酸又痛,拉完后又渴又餓,講我們不明拼,我們不去拉了,你們去拉。班級氣氛剎時變得沉悶而又擔憂。班級體育委員無法說服雙方,即向老師作了匯報。抓住此事,科學合理地分析這次比賽,培養每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絕對是個好機會。班主任決定在當天的物理課上與同學一起討論撥河比賽。
分析與評估 在講評會上,班主任老師首先表揚男同學取得的成績與女同學們宣傳鼓動的精神。接下來,提出了決定勝負,除了人的精神因素以外,還有什么?引導學生會科學地觀察、分析事物的本質,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多想些方案,這樣才會能創新,使創新變為行動。
教師首先引用了物理學上合力與分力的關系,使學生明白了“為了方便都想站在一側”的結果是減小了合力,使合力不在與繩子一條直線上,使的力越大,對合力的副作用更大。這樣一分析,使得原來都想方便站在繩子一側的同學都感到不安。接著又引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識,請大家一起分析撥河時的受力情況。頓時,教室里象一鍋沸水,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就連那些不太喜歡物理的同學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討論的行列。同學們通過觀察、分析,越辯越明,體育委員根據同學的分析歸納成三個條件,一是質量大,二是力氣大,三是鞋底凹凸明顯。還有學生提出應腳底下的沙子掃干凈,防止滑動摩擦;降低重心,防止左右搖擺等措施。全班同學在撥河的爭論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有所突破,發現了許多創新的閃光點。全班同學充滿信心,責怪和埋怨變為信任和鼓勵。在第二天的比賽中,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參賽同學不負眾望,輕取對手。在回教室路上,使用秘密武器(掃把)的同學,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啟示 學生中蘊藏著創新的萌芽,創設條件,啟發、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的萌發,是每個教師的職責。教師要時刻關心、留意學生的一行一言,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提高和發展。
(四)在物理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反思和認識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成為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中最重要、最廣泛的一門學科,更容易找到與創新教育的結合點。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怎樣把物理教學與創新更好地結合,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呢?
1、教學中滲透科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識等創新品質
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的時候,同時再現知識產生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和物理學家們為獲取物理知識所作出的真實而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品質。物理學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含有靜態知識體系──科學規律、成果;動態知識體系──科學研究的過程。前者給人以知識,而后者給人以創新的智慧.
比如在講授重力時,千百年來,“蘋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們只看到“蘋果落地”就可以吃了,牛頓卻獨具慧眼看到了“重力”,并由此推廣到宇宙間的萬有引力,后來人們根據這一引力定律推導出了海王星的運行軌道,并導致海王星的發現。這樣,讓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及知識的力量所在,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的激情。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不怕艱辛、百折不撓的研究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知難而上,不怕挫折和失敗的堅強意志.
2、對學生“授之以漁”,使之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創新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把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創新思維相結合。早在伽俐略時代就已形成了把科學實驗、數學推理和邏輯思維有機而巧妙地相結合的物理學研究方法。這一方法是符合辯證唯物論和認識論原理的,因而也符合創新的一般原理。比如在學習測量時,先給大家講了一個例子:一個科學家走進工廠,拿起一個燈泡問身邊的大學生燈泡體積怎么算?大學生立即動手并運用復雜的數學知識開始計算燈泡的體積。科學家見狀說,不用這么復雜,給我一個盛水的容器就可以了。實際上燈泡排開水的體積就是燈泡的體積,這里科學家用的就是創造性思維。
用發散思維則可以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思等.如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后,可以思考:某容器中盛了一定量的水,水面上浮著一塊冰。(1)如果冰熔化后水面怎樣變化?(2)若冰塊中包有一實心鐵塊,冰熔化后水面如何變化?(3)若此冰塊較大,下部對容器底有壓力,則冰熔化后水面如何變化?(4)往水中加足夠多的食鹽,冰熔化后,液面如何變化?在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也加深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篇10
關鍵詞:物理教學 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 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為了適應現代新課程的改革,應當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初中物理學科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學生學好物理就要注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其實教學中常說的實踐能力就是動手能力,自我獲得知識的能力等。這就要求老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在融洽的師生環境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地位,教師要有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應改多讓學生自己解決出現的問題,只要是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應該放手讓他們去做;老師還要多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學習的樂趣,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參加討論,多提出自己的建議,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天堂,用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問題。
其次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教學,這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的關鍵,鼓勵學生把所有的精神都投入到學習和實踐中去,并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和小組討論,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分享給大家,實現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最后,老師應給學生更多自由學習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去完成學習任務。與同學合作,自己去體驗獲得知識的樂趣和成就感,達到發揮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學生能在其中體驗成功,更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一次的成功體驗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成功的欲望會讓學生更想去體驗成功的感覺,不斷地努力和發展。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欲望。
二、創設問題情境
(一)培養創新意識
1.問題來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讓人對外界的新鮮事物和新信息產生一種渴求知曉的欲望,努力去發現問題并追求答案,從而激發出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活動,開始創新活動。在很多客觀環境下,其實隱藏著一種精神和動力。
2.問題來源于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對現有情況的疑問,是提出問題的動力,懷疑精神會讓人提出質疑,為了發掘問題的所在,由質疑進而求異,并另辟蹊徑。在教學中,要摒棄傳統的觀念,為問題的解決而不斷的努力,展開主動思維,實踐并解決問題。創新源于提出問題,而問題則是由疑問而產生的,因此,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懷疑精神就是創新精神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1.加強物理實驗教學。物理教學和學習的重點是實踐,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部門。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演示實驗,主要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老師要有熟練的試驗能力和正確的試驗方式,便于學生在觀察分析后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觀察實驗的同時,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因為人的感官認識是很感性的,沒有深入到其中,是不會真正的掌握實驗的操作過程,要深入認識就要讓學生真正地去操作整個試驗過程。
2.開展實踐活動。除了老師和學生要努力進行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之外,學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獨立完成一些小實驗或者小發明,有的同學在學了奧斯特實驗后,就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掌握到的實驗能力去制作了一個“電流檢測儀”,用來檢驗電路中是否有電流。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總結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這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不斷努力,保持信心,實施創新教育,完成新課程下的教學任務,最后一定能培養出滿足新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彭新年.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2009,(01)
2.李應平.淺談初中物理設疑教學法[J].新課程,2009,(02)
3.戴志行.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09,(03)
- 上一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利弊
- 下一篇:鄉村振興的困境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