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籌劃及納稅籌劃范文

時間:2023-09-04 17:1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稅務籌劃及納稅籌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稅務籌劃及納稅籌劃

篇1

【關鍵詞】稅務風險納稅籌劃建筑業

一、建筑企業稅務風險

(一)稅負增加風險

營改增前,建筑企業成本盡量降低就能夠獲得較大的利潤。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建筑企業應交增值稅的增加,進而導致增值稅為基準的附加稅的增加,使企業稅負的上升。營改增后,公司進行采購時供應商的類型對企業的稅負有很大的影響,不能只關注材料價格,而應該有一定的納稅籌劃機制,保證企業的稅負在合理合法范圍內降低。

(二)資金籌集風險

建筑企業大多工程都是跨區經營,需要預繳增值稅。國家政策規定建安業取得的預收款及異地(非同一行政區劃)提供建筑服務取得收入時需要預繳稅款。例如公司工程合同簽訂的含稅金額為450萬元,那么當該項目采用一般計稅方法時,那么需要以百分之二的點在工程所在地預繳8.11萬元的稅款;如果采用簡易計稅方法,那么需以百分之三的點預繳13.11萬元。同時,還要按照規定繳納以增值稅為基準的附加稅等。項目金額越大,風險越高,企業需要墊付一定的資金,并且要準備一定的資金流。

(三)合同簽訂風險

建筑企業在和業主簽訂單一EPC合同時,如果沒有按照設計、施工、采購分別拆分簽訂核算,那么就需要從高適用稅率,引起企業的稅負上升。若合同簽訂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到稅改后的相關政策,沒有把握好相關增值稅的不同稅率,那么將會給企業造成盈利水平降低,因此一定要給相關人員普及相關的稅法知識,避免此類風險的產生,造成不必要的糾紛。

二、建筑企業的納稅籌劃

(一)依據供應商身份的不同進行籌劃

供應商主要類別有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經營者。當供應商含稅報價相同時,那么采購的時候應該去一般納稅人那去進行采購,因為這樣能夠得到稅率較高的專用的增值稅發票,而且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扣款。當供應商含稅報價不同時,那么采購應當綜合考慮最終的凈現金流量值,以選擇最佳的供應商,使企業獲利最大。以某建筑企業與某高校于2017年3月承建一項圖書館建筑工程為例。合同中注明該工程的含稅工程款是300萬元,建筑企業打算購買一批建材,其他相關成本不計。現有A、B、C三家供應商,一般納稅人的A供應商,可以提供稅率為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且含增值稅報價是93.6萬元;B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稅務機關可以為其開征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含增值稅報價是74.16萬元;C供應商也是小規模納稅人,但是只能開出增值稅普通發票,含增稅稅報價為73萬元。以下可依據供應商身份的不同,采用凈現金流量法來進行納稅籌劃方案的設計。籌劃思想主要是建筑公司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當含稅報價相同時,應選擇增值稅率較高的一般納稅人類型的供應商,有利于增加可抵扣稅額,減少企業稅負。當含稅報價不同時,需要用現金凈流量法計算出稅后的實際利益,從而選擇最利于建筑公司的供應商。當建筑公司從A供應商購買建材:應納增值稅=3000000/1.11*0.11-936000/1.17*0.07=161297(元),應納城建,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稅=161297*12%=19356(元),應納企業所得稅=(3000000/1.11-936000/1.17-19356)*25%=470837(元),現金凈流量=3000000-936000-161297-19356-470837=1412510(元);當建筑公司從B供應商購買建材時:應納增值稅=3000000/1.11*0.11-741600/1.03*0.03=275697(元)應納城建,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稅=275697*12%=33084(元),應納企業所得稅=(3000000/1.11-741600/1.03-33084)*25%=487405(元),現金凈流量=3000000-741600-275697-33084-487405=1462214(元);當建筑公司從C供應商購買建材:應納增值稅=3000000/1.11*0.11=297297(元),應納城建,教育附加和地方附加稅=297297*12%=35676(元),應納企業所得稅=(3000000/1.11-730000-35676)*25%=484257(元),現金凈流量=3000000-730000-297297-35676-484257=1452770(元)。因此建筑公司分別從上述三家供應商中購買建材現金凈流量依次是A供應商1412510元,B供應商1462214元,C供應商1452770元。以企業利潤最大化為標準,建筑公司應該從B供應商處購買建材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可以節約49704元。因此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并不能以報價和進項稅額的高低來判斷,除了比較價稅分離后的價格外,還要綜合考慮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和所得稅的因素,選擇最適宜的供應商。

(二)EPC合同的納稅籌劃

在簽訂單一EPC合同時,建筑公司可以將合同進行拆分,與業主分別簽訂設計合同,采購合同和施工合同。其中設計合同的稅率為6%,采購合同的稅率為17%,施工合同的稅率為11%。以某建筑公司于2017年1月承包EPC的合同的含稅總價款為240萬元為例。合同中分別包括設計價款40萬元、工程價款90萬元、設備價款110萬元??蓪υ擁椖窟M行籌劃方案的設計?;I劃前未拆分EPC合同時,建筑公司與某集團簽訂的是EPC總承包合同,未拆分EPC合同,稅率從高征收,應繳納增值稅銷項稅額=2400000/1.17*17%=348718元,應繳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費附加=348718*12%=41846元,共計納稅=348718+41846=390564元。籌劃后拆分EPC合同,該公司與某集團進行協商,分別簽訂設計、采購、施工三項合同,按提供建筑施工服務的增值稅稅率11%、提供設計服務的增值稅稅率6%、設備與材料費用的增值稅稅率17%分別核算,應繳納增值稅銷項稅額=900000/1.11*11%+400000/1.06*6%+1100000/1.17*17%=271660元,應繳納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及地方教育費附加=271660*12%=32599元,共計納稅=271660+32599=304259元。籌劃的結果是方案二拆分EPC合同比方案一不拆分EPC合同節約稅款=390564-304259=86305元。因此建議建筑公司在簽訂EPC合同時,將合同進行拆分,拆分為設計,采購和施工合同,由建筑公司與業主分別簽訂,以此降低稅負,達到很好的納稅籌劃效果。

三、結語

篇2

    [論文摘要]納稅籌劃是以企業合理納稅為前提,統籌規劃企業納稅行為,納稅籌劃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措施之一,經濟主體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在經濟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采取各種合法措施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納稅籌劃是在熟知相關稅收法規的基礎上,在不違反國家稅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的科學安排,運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達到規避或減輕稅負,同時納稅籌劃要樹立守法意識和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

    1 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及面臨的納稅籌劃問題 

    1.1 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 

    (1)納稅籌劃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措施之一。市場經濟是激烈競爭的經濟,經濟主體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在經濟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采取各種合法措施來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納稅籌劃就是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之一。隨著我國稅制的不斷完善,納稅支出已經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支出,如何優化納稅支出的納稅籌劃已成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2)納稅籌劃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提起納稅籌劃,不少人認為納稅籌劃就是犧牲國家利益謀取企業私利,這是一種錯誤觀點。納稅籌劃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有些企業為了減少本企業的負擔便打起了少繳稅的主意,但往往是事與愿違;有些企業又在不知不覺地多繳稅。這就使納稅籌劃逐漸獨立出來,并成為企業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活動。 

    納稅籌劃是通過非違法的避稅行為和合法的節稅方案以及稅負轉嫁的方法達到盡可能減少納稅行為,從而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也就是說,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在熟知相關稅收法規的基礎上,在不違反國家稅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的科學安排,運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達到規避或減輕稅負、最大化企業利益的行為。 

    企業利益最大化了,同時也就給國家帶來了應有的利益,兩者并不矛盾,是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沒有企業的利益,國家利益也會受到影響;同樣,企業不保證國家的利益也就沒有了長久生存、發展的空間。 

    (3)納稅籌劃要樹立守法意識和維護自身權利意識。納稅籌劃是企業合理、合法地對企業的納稅行為進行統籌規劃,以減少稅費支付,在不違反國家稅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運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最大化企業利益,與偷稅、騙稅、抗稅和欠稅有著本質的區別。 

    使企業樹立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我國《稅收征管法》制定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稅收征收管理,規范稅收征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庇纱丝梢?企業的規劃在合法的情況下,是受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的正當權益。也就是說,無論從企業的角度講還是從國家、政府即征稅方的角度講進行納稅籌劃都有其必要性。稅法對不同地區的收受差異,使企業在減輕自身負擔的同時自動調節地區間的經濟結構,充分體現了國家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 

    1.2 目前納稅籌劃應關注的問題 

    納稅籌劃是在保證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的同時,保證企業的利益及企業的發展。在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時,目前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的納稅籌劃問題。 

    (1)企業改革面臨的納稅籌劃問題。企業隨著改制的發展,將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原來企業內部單位的有償結算收入將按政策繳納各項稅費,這無形中就會增加企業的納稅額。 

    (2)技術改造納稅籌劃。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文件規定,凡在我國境內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其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企業可以選擇有利于自身的技術改造方式和設備購置的順序來進行納稅籌劃。 

    (3)籌資方式的籌劃。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上講,企業的籌資方式從性質上劃分為負債籌資和權益籌資兩種方式。籌資方式的不同會形成納稅上的差異,我們要在不破壞資本結構的前提下,選擇適應于企業自身的籌資方式。 

    2 納稅籌劃方案 

    2.1 增值稅中運輸收入繳納稅款的籌劃 

    由于承擔著運送供暖用煤等運輸業務,核算中存在著是否單獨經營的情況,如果將其納入增值稅混合銷售行為,會為企業帶來了一個籌劃空間。 

    如公司各單位年提供的外部運輸收入按3500萬元計算,購買汽車配件及發生的燃料費3100萬元。

    (1)按非增值稅應稅項目計算繳納營業稅應發生稅費情況: 

    營業稅3500×3%=105萬元 

    城建稅105×7%=7.35萬元 

    教育費附加105×4%=4.2萬元 

    支付稅費合計 116.55萬元 

    (2)按增值稅兼營行為處理發生稅費情況: 

    增值稅銷項稅額3500×17%=595萬元 

    增值稅進項稅額3100×17%=527萬元 

    城建稅(595-527)×7%=4.76萬元 

    教育費附加(595-527)×4%=2.72萬元 

    支付稅費合計 75.48萬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按兼營行為處理,企業少支付稅費41.07萬元,并且可以多抵扣稅款527萬元。 

    2.2 所得稅的納稅籌劃空間 

    企業在年終預計年應納稅所得10.1萬元,年終決定向希望工程捐款0.1萬元。如不捐贈,企業所得稅率33%,稅后利潤6.77萬元;如果捐贈,企業所得稅率27%,稅后利潤7.3萬元;企業通過分析計算,這項捐贈給企業帶來0.5萬元的利潤。這里年終預計所得額就是經營中不確定的風險,企業在籌劃的同時要考慮化解各種風險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的利益。 

    2.3 利用銀行貸款的納稅籌劃空間 

    企業擬購買10000萬元的設備,以增加贏利,對投資企業內部有兩種不同意見,是利用10年積累的資金購買設備還是向銀行貸款。財務部門提供了兩種方案的納稅對比分析: 

    (1)用10年積累的10000萬元購買設備,投資收益期為10年,每年平均贏利為2000萬元。 

    該廠平均每年納所得稅2000×33%=660萬元,10年共納所得稅6600萬元。 

    (2)貸款10000萬元購買設備,年平均贏利仍為2000萬元,年利息支出150萬元,扣除利息后,企業每年贏利1850萬元。 

    這樣企業每年納所得稅1850×33%=610.5萬元,10年共納所得稅6105萬元。 

    顯然,企業以貸款方式進行投資有許多好處,可以提前進行所需要的投資活動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可以減少企業承擔的資金風險,減輕稅負。 

    (3)處置報廢固定資產的納稅籌劃。企業2007年已報廢固定資產凈殘值1500萬元,對這些固定資產是整體出售還是拆除后出售進行了分析。拆除后處置預計收入1200萬元,拆除費用55萬元。 

    按相關政策,企業不將固定資產拆除,直接銷售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增值稅問題解答(之一)的通知》(國稅函發[1995]288號)文件規定,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其他屬于貨物的固定資產,暫免繳納增值稅。 

    3 納稅籌劃的建議方案 

    3.1 技術改造納稅籌劃設計方案 

    (1)技術改造納稅籌劃的設計思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稅字(1999)290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審核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0)013號]文件規定,凡在我國境內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其項目所需國產設備投資的40%可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設備購置當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中抵免。按照規定,企業每一年度投資抵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不得超過該企業當年比設備購置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如果當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稅額不足抵免時,未抵免的投資額可用以后年度企業比設備購置前一年新增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延續抵免,但延續抵免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2)建議方案。①當年“新增稅款”大于后購置設備尚未抵免的金額時,則當同一技術改造項目分年度購置設備時,在同一抵免年度內,對以前年度分年度購置的設備應分別計算抵免額,即“先購置設備先抵免,后購置設備后抵免”,不影響抵免額。②當年“新增稅款”小后購置設備尚未抵免的金額時,則當計算后購置設備的抵免額時,因為本年度應納稅額已經抵免了先購置設備的抵免額,故“新增稅款”就有可能不足抵免后購置設備的應抵免額。這種情況下就要先比較先后購置設備抵免額的大小和可抵免剩余年限,再選擇是抵免先購置設備還是后購置設備抵免額。 

篇3

關鍵詞:新稅務體制 納稅籌劃方法 研究分析

近年來我國稅收體制為適應經濟發展而進行改良,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很多企業開展納稅籌劃活動。按照預定好的納稅籌劃方案,在適當時期以及位置進行經營活動,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帶給企業諸多好處。如果籌劃進行不當,就會給企業造成損失,即造成企業稅務負擔。企業稅務明細化的發展讓其稅負轉變成企業發展的活動空間,尤其是在有關財政部門進行緊收或者是稅務局發票催收的情況下。因此企業正確開展稅務籌劃活動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什么是新稅務體制的企業納稅籌劃

在新稅務體制下,為了自身更好地發展很多企業進行納稅籌劃工作。企業納稅籌劃是一種操作性強、綜合性也很強的企業納稅運作技巧。它只在企業的經濟活動業務中出現,拋開企業經濟活動業務討論納稅籌劃就是紙上談兵,涉及不到納稅籌劃的實際應用。由于納稅籌劃是一種預先行為,企業應在經濟活動業務出現之前就要根據企業正常運營的各個環節或者是經濟活動業務各個流程的有關納稅方面問題,通過總結并加以研究論證來設置納稅籌劃大體方案和詳細的設計思路。對企業整體納稅籌劃大體方案的設計是把熟知財務稅務等相關法律作為基礎,對財務、稅務和相關運作管理流程加以整合,加強稅務檢測,以免涉稅風險。企業把握好納稅籌劃是相當有必要的,需全方位考慮納稅籌劃的前期、中期、后期方面。

一要對國內納稅籌劃存有的局限性有所了解,從而能夠更好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提升納稅籌劃的效率和完成效果。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體現在以下方面:稅務法律法規與有關的會計法律法規在內容上有某些的差別;企業納稅籌劃過程中有不確定因素,以致影響籌劃方案;企業納稅相關籌劃人員的素質較低,并不能做出高水準的籌劃方案;征收稅務的一方與繳納稅務的一方二者所處的地位存在很大的差異等等。

二要在全面認識企業納稅籌劃的局限性的基礎上明白怎樣改進企業納稅策劃方案才能達到節約企業稅務成本有效企業納稅策劃。可通過以下方法對企業納稅策劃進行該進:充分研究并了解有關稅制變化的規律;掌管好企業納稅籌劃與企業避稅、偷稅的差別和界限;企業納稅籌劃要擁有超前的意識并且具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整個過程中體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理念。

三要明確企業納稅籌劃的目的,在進行企業納稅籌劃時要有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么企業要開展納稅籌劃活動。根據實踐效果,我們得出,良好的企業納稅籌劃可為企業帶來以下效果:直接對企業稅務負擔有所減緩;籌劃過程沒用相關稅務風險;得到企業資金合理應用的價值;完成企業的財務目標。

二、新稅務體制下的企業全過程納稅籌劃方法及有關分析

(一)企業在正常運行中的稅務籌劃

企業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高薪的認定要格外注意,因為近年來國家稅務部門越來約為嚴格。如果一個工廠要從某段時間啟用節水節電節氣,綠色環保、安全生產專用機器設備來抵免工廠所得稅的申報工作,就應該高度重視這一環節,把節稅重大項目當做工廠運營的重點來抓,對財務相關人員進行組織學習,仔細研究有關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根據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機械設備所得稅的優惠目錄,盡可能收集、整合、檢查符合條件的機械設備,并列出清單統計,相關設備購買合同及發票、設備型號以及以及相關機械設備質量性能數據等方面的資料,按照國家有關財政機關的要求,多次改進和完善所申報的材料,經過于當地稅務局反復的溝通了解,達到工廠稅收籌劃的最終目的。因此,廣大企業要提升自身創新能力與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積申報地面企業所得稅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而向企業良好的發展提供適當的稅務空間。

(二)在收益分配的企業稅務籌劃

作為一個企業分配自身利潤的最主要的方式,企業收益分配也是企業稅務的主要源頭。根據新稅務體制的有關規定,相關條款明確了納稅人與企業資產在重組時的營業稅問題。企業收益分配方面,在納稅人員與企業重新組合資產過程中,可按照進行出售、資產置換、合并、分立等有效方法。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把全部或是一部分實物的資產和與其有關的債務、勞動力、負債權轉讓給其他企業的行為過程中,涉及到不動產以及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就不在營業稅征收范圍內。這樣推動企業之間兼與重組,對體制機制進行深刻整改,可促使企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拋卻落后的生產技術,強化節能減排,提高企業在社會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企業在收益分配的活動當中,應該對資產重組進行合理的應用,達到降低整體的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三、結束語

基于以上論述,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競爭的不斷加劇,在新稅務體制下,企業通過有關措施進行全過程納稅籌劃,針對企業有關面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實際出發,解決企業稅負問題,減少企業經營的壓力,通過稅收籌劃控制支出的稅收,讓企業有余力進行發展壯大,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因此企業進行全過程稅收籌劃工作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翟云霞.新稅務體制下的企業全過程的納稅籌劃分析[J]. 財經界,2013

[2]蔣立君.新稅務體制下的房地產企業投資與銷售的納稅籌劃分析[J].財經界,2010

篇4

【關鍵詞】 延期納稅; 稅務籌劃; 計量

2011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報道,該報記者所調查的中小企業反映,有相當于一半左右的利潤繳了各種稅費。除了媒體實地的調查報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研究也表明:由于幾近一半以上的利潤都被稅費侵占,2011年江浙一帶的中小企業中,72.45%的小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沒有利潤或小幅虧損,對未來6個月經營信心較低;3.29%的小企業預計未來6個月可能大幅虧損或歇業。對于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局,有人認為是緊縮的政策所致,有人認為是中小企業放棄了實業所致,也有人認為是中小企業稅負過重。這些說法雖各有側重,但都從某個側面反映了中小企業面臨的諸多制度困局,過高的稅費負擔和微薄的利潤更是成為中小企業難以逾越的生死關口。因此,中小企業的發展既需要國家安排適當的制度,解決制度困局;又需要中小企業自身不斷提高發展和充分運用法律規定,選擇適合自己的做法,比如,在稅法允許的情況下少納稅或延期納稅,也就是進行稅務籌劃。企業稅務籌劃按照難易程度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規避額外稅負、優化涉稅方案和爭取有利政策。具體做法有:規避納稅義務、稅負轉嫁、縮小稅基、運用低稅率和延期納稅等。其他稅務籌劃方法所產生的稅務籌劃利益都是比較容易測算的,比如稅率從25%降低到15%,那就用應納稅所得×10%即可測算,但延期納稅籌劃方法,由于總的納稅額都一樣,只是納稅時間不同,這樣產生的稅務籌劃利益如何計量呢?本文擬通過貨幣時間價值觀念的運用來解決延期納稅的稅務籌劃利益計量問題,為中小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提供理論依據和分析思路。

企業需要繳納的稅費有多種,主要有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等,每一具體的稅種又分別規定了一些可以選擇的做法,不同做法有可能導致繳納稅收的時間不同,這樣就會產生延期納稅的利益,在此分別以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為例來進行分析。

一、企業所得稅延期納稅稅務籌劃利益計量

首先以企業所得稅為例,以下來分析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所產生的所得稅稅務籌劃利益的計量。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在會計準則和稅法中都有相應的規定。《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第十七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蛇x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但是,符合本準則第十九條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八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可以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舊的方法的固定資產,包括: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方法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于本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采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以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

假定某企業屬于正常納稅企業,稅法允許固定資產采用加速折舊方法計提折舊,該企業固定資產成本為C,計提折舊期限為n,無殘值,企業所得稅稅率為T1,企業投資報酬率為r,第t年折舊額為dt,t為時間序列。以下分別分析直線法各年計提折舊和年數總和法各年計提折舊。直線法各年計提折舊分別為:d1=d2=……=dn=■;年數總和法各年計提折舊分別為:d1=■,d2=■,……,dn=■。

固定資產的價值在使用期內通過分期計提折舊轉入本期成本費用,有著“稅收擋板”的效用。固定資產折舊額的大小將直接關系到企業成本的大小、利潤高低和納稅額多少。在固定資產入賬價值一定的條件下,各期計提折舊額取決于采取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盡管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許多種,折舊年限長短也不同,不同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折舊的額也不一樣,但是不管什么方法,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內計提折舊總額是一個固定值,它等于固定資產原值減殘值之差。這樣從納稅的角度來看,采取縮短折舊年限或加速折舊方法提取折舊,能夠使固定資產在投入使用的前期多計提折舊,在后期少提或沒有折舊額,相當于推遲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實現,從而推遲納稅,各年繳納所得稅就不一樣,因此可以獲得延期納稅利益。如果將貨幣時間價值考慮進來,將應納稅額折算成現值,運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少,年數總和法次之,而運用工作量法計算折舊時,稅額最多。那么延期納稅利益如何來計量呢,在此引入資產評估方法——收益法來計量稅務籌劃利益。

不同的折舊方法會導致折舊額不同,采取不同的折舊方法與直線法計提折舊進行比較,得出各年的凈收益差額作為各年的預期收益。折現率的測算方法有多種,主要有累加法: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折現率=現行無風險報酬率+(市場期望報酬率歷史平均值-歷史平均無風險報酬率)×企業所在行業權益系統風險系數×企業特定風險調整系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模型:折現率=權益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權益資本成本+債務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在此采用累加法來進行估算,以企業投資報酬率為折現率,運用資產評估方法收益法思路來估算年數總和法與直線法計提折舊產生的稅務籌劃利益。

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與直線法計提折舊相比,產生的稅務籌劃利益可以表示為:

篇5

巴拿馬按照屬地管轄權界定稅收的管轄權,通常情況下,注冊巴拿馬境內公司的離岸(Offshore)業務不用承擔相關的納稅義務。按照規定,巴拿馬境內的納稅義務主體可以分為兩類,即個人和公司。目前為止,中國尚未與巴拿馬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并且兩國之間沒有簽署稅收互惠條例。巴拿馬境內稅種主要有:

(一)所得稅(Income Tax for Corporation)

所得稅,按照稅法規定調整后的凈利潤繳納30%的所得稅;如果公司調整的凈利潤為負數,則需要按照CAIR傳統方法計算所得稅,即收入的1.4%計算繳納所得稅,也就是稅法規定按照總收入的30%基礎上征收4.67%的所得稅。

稅務機關要求公司按照兩者較大的金額繳納。但在理由充足并獲得稅務機構批準的情況下,公司可以提出申請繳納較低金額。

公司年度虧損可以遞延到以后5個納稅年度進行稅前抵扣,每年可以抵扣虧損年度的20%,但是每年抵扣的金額不能超過應納稅年度稅前利潤的50%。

(二)利息稅(Income Tax For Shareholders)

利息稅,按照稅法規定,公司歸于股東的凈利潤需要繳納10%的利息稅,通常是按照公歷年度或者會計年度計算的凈利潤作為繳稅基礎。

從稅務角度來看,國外公司的分支機構和當地注冊子公司之間差別不大,但分公司需要在次年3月31日之前繳納稅后利潤10%的利息稅;而對于注冊的子公司,如果當年度不分紅的話,則只繳納4%的利息稅(Complimentary Dividend Tax),如果董事會決定不分紅,將凈利潤轉為資本,則可以免除4%的利息稅,當公司宣布分配股息的時候,需要繳納其余的6%的利息稅。

(三)關稅(Customer Duty)

按照海關的商品代碼,設備根據CIF價格繳納10%~15%的關稅。

(四)增值稅(Valued Added Taxes orITBMS Tax)

所有產品或者勞務在巴拿馬境內銷售轉移行為都需要繳納增值稅,其中單純產品或者勞務的銷售行為涉及的增值稅為5%;含有酒精的產品涉及的增值稅稅率為10%;香煙產品涉及的增值稅稅率為15%。

增值稅的計稅基礎為產品或者勞務價格,包括運送到最終消費者手中發生的額外成本。實際上,可以將增值稅看成對最終消費行為的一種征稅行為。公司只對本身發生的增值行為向稅務機關繳納增值稅。

公司需要于次月15日內向稅務機關報送增值稅明細表。如果不能按時申報,除了進項稅不能抵扣之外,稅務機關可以罰款250美元。

(五)印花稅(Stamp Tax)

根據稅法規定,任何沒有繳納增值稅的行為都需要繳納印花稅,其中包括合同、賬單、票據和支票等都需要繳納印花稅,該稅的納稅基礎為合同或者賬單記錄的價格。

(六)特權經營稅或者牌照稅 (License Tax)

取得經營活動的許可公司,每年需要按照凈資產的2%預先繳納特許經營權稅,對外國分公司而言,同樣需要繳納。按照稅法規定,需要繳納上下限為$100~$40 000。

(七)不動產稅或者物業稅(Real Estate Tax)

按照稅法規定,所有巴拿馬境內的土地以及不動產都需要繳納不動產稅。但是根據特別的投資刺激法,某些不動產可以免稅,評估價值在3萬美元以下的不動產也可以免稅。

通常,該稅每年分3次繳納,繳稅日期分別為4月30日、8月31日和12月31日。

(八)注冊管理稅(Franchise Tax)

按照規定,每一個注冊于巴拿馬的公司,每年都需要繳納300美元的特權經營稅。

(九)固定資產交易稅

固定資產交易稅通常按照設備銷售價格的2%征收。

此外,巴拿馬境內設有投資吸引區,該區對某些投資行為設有部分的稅務減免。

二、稅務籌劃:案例解析

一家注冊于中國境內的生產型企業AC公司在巴拿馬政府的公共采購中中標,標的為提供一套大型設備,根據合同要求,AC企業需要負責設備的安裝調試和土建的業務,交貨條款為DDP(Deliver Duty Paid),即AC公司需要在收貨方口岸辦理設備進口,從而涉及到清關等問題,清關完成后交給最終客戶。

假設合同約定的設備總價款為2 000萬美元;同時,AC公司還必須提供交貨之后5年的有償維護,合同總價為500萬美元。按照要求,驗收合格后付款。

考慮到管理成本等相關問題,中國海外出口企業大都不愿意通過在進口國設立公司進行經營。但是從稅務的角度來看,我們比較分析設立和不設立公司兩種方案的具體稅負情況,得出適當的結論。本文未將國內的增值稅退稅問題納入考慮和比較的范圍之內。

(一)不設立分公司方案

不設立公司的相關情況如圖1:①表示AC公司提供設備給巴拿馬財政部,并且由AC公司承擔一切當地的安裝調試、土建和維護業務;②表示巴拿馬財政部設備驗收合格后,付款給AC公司。

按照巴拿馬稅法的規定,如果國外供應商除了提供設備,還在當地進行安裝、土建和維護等業務,就會按照在巴拿馬境內提供勞務的方式,對國外供應商提供預提所得稅(Withholding Tax),預提所得稅比例為15%,符合國際稅法的慣例。因此,不設立公司方案下所涉稅費如下:

1.預提所得稅

工程驗收交付后,巴拿馬財政部在付款2 500萬美元(包括設備款和維護款)的時候,需要代扣375萬美元的預提所得稅,即2 500×15%=375萬美元。

2.關稅

按照規定,巴拿馬海關對該設備的關稅適用稅率為10%,那么AC公司需要繳納關稅200萬美元,即按照報關價款2 000×10%=200萬美元。

3.增值稅

該方案下,AC公司進口環節繳納增值稅則為110萬美元,通常是按照報關價款加上關稅之和的5%繳納,即(2 000+200)×5%=110萬美元。按照巴拿馬的規定,巴拿馬財政部應該承擔增值稅稅負,但是,按照規定,巴拿馬財政部只付應付增值稅110萬美元的50%給AC公司,剩余的55萬美元作為進項稅抵扣。

此外,AC公司當地土建外包發生5萬美元增值稅,即100×5%=5萬美元。

按照稅法規定,上述100萬美元加上55萬美元和5萬美元的增值稅,AC公司可以向巴拿馬稅務機關申請退稅,但是申請退稅會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這點會影響到增值稅的現金流占款問題。

因此,除增值稅外,不設立公司方案下所涉稅費總額預計為375+200=575萬美元。

(二)設立AC巴拿馬分公司方案

這種方案是AC公司在當地注冊成立分公司,以AC巴拿馬分公司作為中轉公司,全權處理巴拿馬當地發生的業務。具體情況如圖2:①表示AC公司提供設備給AC巴拿馬分公司,考慮當地的外包費用100萬美元,可將轉移價格設定為1 900萬美元。AC巴拿馬分公司承擔清關業務;②表示AC巴拿馬分公司提供設備給巴拿馬財政部,并且由AC巴拿馬分公司承擔一切當地的安裝調試、土建和維護業務;③表示AC巴拿馬分公司收到財政部貨款后將款直接付給AC公司;④表示巴拿馬財政部付款給AC巴拿馬分公司。

通常而言,巴拿馬境內商業組織分為合伙制、公司制以及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在巴拿馬注冊子公司時,法律沒有對股東國籍進行限制。法律要求子公司必須設立董事會,并且董事會至少有3名董事成員,其中只能有一位董事成員可以兼任公司多個職位。根據巴拿馬公司法規定,無論公司注冊商業組織屬性和形式,巴拿馬公司法沒有強制性最低注冊資本。設立分公司方案下所涉稅費如下:

1.預提所得稅和分公司所得稅

這種情況下,AC巴拿馬分公司不涉及預提所得稅,但是,需要考慮AC巴拿馬分公司的所得稅問題。

按照巴拿馬稅法規定,如果當地公司虧損,那么,需要根據公司當年銷售收入30%部分的4.67%計算和繳納所得稅,即銷售收入的1.4%的比例繳納所得稅。為此,假設AC巴拿馬分公司當地為虧損狀態,因此,至少需要繳納35萬美元的所得稅,即(2 000+500)×1.4%=35萬美元。

2.關稅

除此之外,按照規定,巴拿馬海關對該設備的關稅適用稅率為10%,那么AC公司需要繳納關稅190萬美元,即按照報關價款1 900×10%=190萬美元。

3.增值稅

該方案下,AC公司進口環節繳納增值稅則為104.5萬美元,通常是按照報關價款加上關稅之和的5%繳納,即(1 900+190)×5%=104.5萬美元。AC巴拿馬分公司則將此筆增值稅作為進項稅考慮。按照巴拿馬的規定,巴拿馬財政部同樣應該承擔增值稅稅負,按照規定,巴拿馬財政部只付應付增值稅110萬美元的50%給AC公司,剩余的55萬美元作為進項稅抵扣。

此外,AC公司當地土建外包發生5萬美元增值稅,即100×5%=5萬美元。

按照稅法規定,上述104.5 萬美元加上55萬美元和5萬美元的增值稅,AC巴拿馬分公司都可以作為進項稅抵扣,由于在當地成立公司,因此,這筆增值稅的進項稅抵扣不會存在不確定性的問題。因此,這種方案的增值稅涉及的現金流占款較第一種方案小。

4.其他費用

此外,由于分公司在當地需要繳納的印花稅和注冊管理費用都是不大的費用,兩者相加估計也就1萬美元。而其他費用,則需要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費,估計為1萬美元。

篇6

財務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方面具有著極其獨特作用,如企業經營管理、融資、投資、稅收成本和納稅籌劃等。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經濟貿易金額也在日益增加,作為影響財務管理的主要因素的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因此,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中納稅籌劃,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避稅、節稅、充分利用國家的各項優惠政策,減少企業的稅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是現今的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謀求發展的前提。

一、納稅籌劃的含義

納稅籌劃是企業一種直接的降低稅負的方法,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節約稅收成本、維護自身權益和實現企業發展目標,在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對日常經營管理中的籌資、經營、投資、理財、收益分配等活動進行事先籌劃,對其納稅情況進行優化選擇后,確定經濟活動方案的過程,實質就是企業通過合理的方式減少自身稅收成本來提高經營利潤,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過程。納稅籌劃是企業合理降低稅負的合法行為,同時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內容。企業的統籌規范包括節稅、避稅、轉嫁籌劃、規避“稅收陷阱”和涉稅風險等五個方面。

二、納稅籌劃與財務管理之間的關系

現今所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都是為了能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作為企業,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要考慮內部管理決策和外部經濟法律環境的綜合影響。在現今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得到更多的利益,實現優化財務管理的目標,就必須積極做好納稅籌劃工作,大力節約稅收成本。受國家法律法規的影響,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籌資、投資、生產經營和利益分配等活動都會受到相應的制約,此基礎上要想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管理者就要高度重視并扎實開展納稅籌劃工作。

三、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中納稅籌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對企業財務管理理論的影響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的納稅籌劃可以幫助企業確立和評估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納稅籌劃的目標和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都是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不僅要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還希望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業必須設法合理降低稅收成本。同時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要實現長期盈利,保證在市場中的地位,就必須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僅要考慮企業的長期利益,而且還需要符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主要包括籌資、投資、生產經營和利潤的分配等方面。納稅籌劃作為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其貫穿于企業整個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對企業進行財務決策的時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企業進行財務上的決策需要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優越的納稅籌劃能夠幫助企業合理的節約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讓企業有更多的資金滿足于經營活動,還為企業決策提供了更大的籌劃空間。

(二)對企業財務管理現實的影響

納稅籌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可以對企業的財務納稅狀況進行監管。目前企業的納稅意識都增強了,許多企業設立了專職人員或機構來負責納稅工作,其不僅對國家的相關稅收政策非常了解,能夠通過優越的納稅籌劃,提高經營活動的合理性,規避企業的一些經營風險,達到控制企業成本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檢查和督促企業按時繳納稅費,防止由于未及時納稅使企業受到處罰而導致企業納稅成本增加等現象的發生。

納稅籌劃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貫穿于在企業整個經營活動中,對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通過統籌規劃,規范了經營管理行為,節約了企業成本,增加了企業可利用資金,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納稅統籌要求企業必須提供真實、精確的會計信息,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管理打造了一個良好基礎。

(三)對企業財務管理對象的影響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納稅籌劃對于企業財務管理對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納稅籌劃對企業現金流量的影響之上。而對企業現金流量的影響主要依靠兩種方法來實現:遵照我國稅法的規定,企業可以通過調節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或者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減少無形資產的推銷年限等方法來減少企業當期的利潤,從而推遲納稅時間,使企業納稅延遲到具有優惠納稅政策年限中來;二是企業通過充分利用國家的免稅、退稅和低稅率等各項優惠政策,來直接降低企業稅收成本,從而減少現金的流出。除了這兩種方法以外,企業還可以通過選擇存貨期末計價方法、房地產、無形資產等計價方法來間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

(四)對企業財務管理內容的影響

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主要有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和日常經營管理等三方面。而納稅籌劃主要從籌資管理和投資管理兩方面來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產生影響。

篇7

【關鍵詞】 納稅籌劃;風險因素;風險管理

納稅籌劃是企業在國家稅收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企業內部與外部資源進行整合,使得企業能夠在處理納稅問題時,實現一定的節稅收益。盡管我國開始納稅籌劃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但相關的理論研究還有待深入。而且,面臨不斷變化的稅收環境和新稅法政策的出臺,企業稍有不慎就會被要求補繳稅款或被處罰,導致納稅籌劃失敗,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成本,還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因此,研究納稅籌劃的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稅籌劃風險概述

(一)納稅籌劃風險的概念

《國際稅收詞典》中將納稅籌劃表述為:“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通過經營和私人實務的安排以達到減輕納稅的活動”。納稅籌劃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零涉稅風險。

風險是事件出現損失的可能性,或者更廣義地認為是事件實現收益的不確定性。關于什么是納稅籌劃風險,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從邏輯上說,納稅籌劃風險首先是一種風險,然后是一種由納稅籌劃產生的風險。因此,可以借助風險的概念,結合納稅籌劃的目標,來對納稅籌劃風險的概念進行界定。本文認為納稅籌劃風險是指企業納稅籌劃因失敗而導致的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成因

形成納稅籌劃風險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業內部的因素,也有國家宏觀政策方面的因素。

1.企業內部因素。(1)對納稅籌劃的成本估計很難把握。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不僅要有資金流出的準備,還要花費精力和時間協調人際溝通,各種不確定因素很多,因此納稅籌劃的成本不好估計。(2)納稅籌劃方法在運用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風險性。納稅籌劃有一定的空間,違法與不違法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因此納稅人只有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納稅籌劃的方法,遵循科學的納稅籌劃原則,才能真正取得納稅籌劃的成功,否則將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2.國家宏觀政策因素。(1)國家反避稅措施不斷加強。稅收成本在企業成本中占據了一定比例,針對企業濫用納稅籌劃的狀況,稅務機關也在不斷加強對納稅籌劃的監控,通過減少稅法漏洞,增加反避稅措施,來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反避稅措施的加強,增加了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2)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沒有明確規定。納稅籌劃不是一成不變的,是處于動態中并與企業的涉稅情況及企業的總體策略密切相關的經濟行為。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涉及國家稅務機關與企業納稅人間的相互博弈、相互“斗爭”,因此很難明確規定,這也就不可避免地給企業的納稅籌劃帶來了更多風險。

(三)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因素分析

1.政策風險。納稅籌劃必須有嚴格的政策法律作為依托,必須在稅法或法令許可的范圍內根據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采用稅法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來進行,因此法律政策因素是引起納稅籌劃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納稅人對稅收相關政策不熟悉,把握不住政策的選擇,以及變化的政策,那企業將面臨納稅籌劃失敗的風險,最終影響到企業的切身利益。

2.經營風險。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為了達到納稅籌劃的條件,創造條件所付出的成本能否收回具有不確定性,同時,企業在籌劃過程中安排的一系列措施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是持續性的。為了進行納稅籌劃,企業各方面的配合都需要花費成本,培訓專業人員、設計籌劃方案、對執行方案的控制等方面都投入了人力、智力、時間和成本,而納稅籌劃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如果納稅籌劃不成功,企業就有可能出現財務風險,甚至出現被稅務機關處罰的風險,這種納稅籌劃后果的嚴重性,會使企業的聲譽、信用等受損。

3.道德風險。在納稅籌劃過程中,納稅人可能會因自身占有較多的信息而選擇過少的稅負,稅務人可能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出現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典型的道德風險有偷懶、搭便車等,是在契約雙方簽約以后,方利用其信息優勢投機,由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行為。在征納雙方的關系上,納稅人能否足額納稅還是要靠納稅人員的自覺性來完成,納稅人如果認同道德規范的約束,就會選擇合法的避稅行為,如果納稅人在道德上沒有很高的素養,就會觸及涉稅風險。如果納稅人在繳納多少稅款上下工夫,則納稅人傾向于利用納稅籌劃達到減少稅款的目的,此時納稅人更容易違反道德的約束,由納稅籌劃事項而引起的道德風險。

二、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大部分企業更多考慮的是稅務籌劃能給企業到來多少經濟利益,把節稅的數額作為納稅籌劃成敗的評價指標,而對納稅籌劃暗含的風險卻沒有警覺,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有的企業領導只重視每月報表內的各種數據,對企業內部會計人員、財務人員對各種稅的申報和處理方式缺乏監督。納稅籌劃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其可能導致的各種風險及其相關的風險管理,需要高層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否則可能導致納稅籌劃的失敗。

(二)納稅籌劃人員總體素質不高

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既要對會計、稅收等業務知識全面掌握,又要清楚國家的稅收制度、財政政策、法律知識等,同時還要有一套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法,這樣的人才是很少見的。納稅籌劃人員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著納稅籌劃的風險管理,制約著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發展。例如,有的企業連延遲納稅技巧也沒有掌握:該企業簽訂了一份1 000萬元的銷售合同,購買方資金有限,要求延遲付款,而根據規定當期需按已確認收入計算繳納稅金,給該企業帶來了一定的納稅壓力。如果該企業與購買方簽訂分期付款銷售合同,分期確認收入,便只需分期納稅。

(三)與稅務機關的關系處置不當

許多納稅籌劃活動是在法律的邊界運作,納稅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加上我國各地的稅務機關征管的特點、方式和具體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能否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是納稅籌劃方案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部分企業缺乏與稅務機關溝通,自行實施納稅籌劃,往往得不到認可,以偷稅漏稅被處罰;有的企業通過紅包、人情,企圖通過非正常途徑獲得稅收方面的優待,運氣好可以僥幸過關,但長遠來看隱患尤多。

(四)納稅籌劃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企業的納稅籌劃風險很多是暴露在業務流程中的,通過流程梳理與改造可以解決,這時的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則主要落實到內部控制上。而現實中很多企業或是根本就沒有建立納稅籌劃的內部控制制度,或是建立了但未實施,或是實施了但未有效實施,這些都不利于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管理。

三、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對策

(一)增強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

凡事預則立,企業要樹立稅收籌劃的風險意識,把風險防范放在首位。企業領導或高層高層管理人員,要加強對稅務籌劃人員的指導、監督和管理,要求他們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稅收政策,以合法性、合理性為基本原則來進行納稅籌劃和申報活動。

企業領導要徹底轉變“納稅籌劃就是為了千方百計地減少納稅額”的片面觀點,要全面考慮納稅籌劃的利弊,綜合分析納稅籌劃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各種風險,采取合法、積極的措施,盡量降低風險, 爭取最大的收益。

(二)引進或培養稅務籌劃人才,有效運用稅收籌劃方法

21世紀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無論在哪個領域、哪個行業,人才都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在稅收籌劃領域,人才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優秀的納稅籌劃人才,能大大提高企業納稅籌劃的成功率,降低納稅籌劃的風險,給企業真正帶來利益。因此,企業在招聘財務會計人員時,應把稅務籌劃能力的考核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同時適時淘汰不稱職的財務人員。

如果企業自身的會計人才很多,只是缺乏系統培訓或專項分工,那可以采取培訓和再教育的方式進行培養。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應該包含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信息、國家財經法規等,使會計人員在相應崗位上能應付自如。對已入職多年的納稅籌劃人員,企業應安排合理的時間組織進行統一的學習、繼續教育。如針對納稅籌劃的學習班、研討班,脫產到院校學習,推行學歷與職稱掛鉤等。

有效運用稅收籌劃方法是很重要的,能在遵守稅收法律的前提下做到給企業節稅。例如,某企業擬轉讓一項專利,價值500萬元,同時有兩家公司競爭購買,一家為外國公司(境外),一家為內地公司(境內)。根據稅法對征稅范圍的規定,轉讓專利技術在國外使用,免交營業稅,通過納稅籌劃,把專利賣給外國公司可以免交500×5%=25(萬元)的營業稅。

(三)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

企業要重視與當地稅務機關的聯系,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納稅籌劃和納稅申報。由于納稅籌劃的復雜性,納稅籌劃人員很難準確把握其確切的界限,有些問題在概念的界定上本來就很模糊,比如納稅籌劃與避稅的區別等,況且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收執法部門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

企業稅務籌劃人員要盡量爭取稅務機關的指導和認同,避免籌劃成果轉化上的風險。有的企業片面地認為只要是專業人員開展的納稅籌劃,就一定會得到稅務機關的承認,但在籌劃實踐中,往往會事與愿違。企業如果不及時爭取稅務機關的指導,依然我行我素,必一定要承擔納稅籌劃的風險。

(四)推行規范的制度管理

制度化的管理是現代企業的一個重要特征,納稅籌劃風險管理也離不開制度化管理這條路。推行稅務制度化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管理制度化。涉稅事項管理制度的內容包括業務流程、發票管理、稅務審閱制度等,這些制度是稅務事項恰當處理的保證,是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基礎。

2.事項處理程序化。稅務事項處理過程是稅務事項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項制度,也是一項最基本的涉稅制度。實現業務流程的程序化、標準化,是企業納稅籌劃的基礎保障,企業要充分重視。

3.內部控制制度化。通過對生產經營中各涉稅環節納稅活動的計劃、審核、分析和評價,使企業的納稅活動處于一種規范有序的監管控制之中,以便于及時發現和糾正偏差。

結語

納稅籌劃已成為企業理財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納稅籌劃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納稅籌劃所面臨的風險和困難也就越多。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管理以減少損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企業通過增強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意識,引進或培養稅務籌劃人才,有效運用稅收籌劃方法,加強與稅務機關的聯系,以及推行規范的制度管理等措施,能一定程度上推進納稅籌劃的合法性、有效性,更多地規避納稅籌劃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3C框架課題組.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

[2] 梁文濤.我國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的現存問題與改進措施[J].山東紡織經濟,2009(6).

[3] 李大明等.企業稅收籌劃原理與方法[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篇8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I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篇9

[關鍵詞]納稅籌劃風險

一、企業納稅籌劃人員應具備的素質

納稅籌劃是納稅人對稅法的能動性運用,是一項專業技術性很強的策劃活動。一個成功的籌劃方案可以為企業實現稅收負擔最小,這也要求企業納稅籌劃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能制訂成功的籌劃方案,而且應該是一個最有效的溝通者。溝通能力主要表現在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溝通上。

納稅籌劃人員如何將納稅籌劃方案通過自己的溝通技巧獲得稅務機關認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I劃人員應良好的具備職業道德,嚴格分清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合法與非法的界限,不得將違反稅收政策、法規的行為納入籌劃方案,從而避免將納稅籌劃引入偷稅的歧途,給企業和個人帶來涉稅風險。

二、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

在一般人看來,納稅籌劃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事實上,企業財務工作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有的甚至應該在業務發生之前,就要知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以上文瑞都國際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納稅籌劃實務操作為例,納稅籌劃方案整體設計(思路)在2006年初由公司財務部門完成,提交給公司管理層的專題研究通過后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由公司領導統一協調,工程、營銷、財務等部門密切配合。

因此,納稅籌劃不能僅僅依靠財務部門,而是決策、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的統一協調。企業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對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加強各部門的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對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滿意的籌劃效果。

三、納稅籌劃的風險及防范

納稅籌劃風險指企業納稅籌劃活動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失敗的可能性。納稅籌劃的風險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內容:一是不依法納稅的風險。即由于對有關稅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準,造成事實上的偷稅,從而受到稅務機關處罰;二是對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運用和執行不到位的風險;三是在納稅籌劃過程中對稅收政策的整體性把握不夠,形成稅收籌劃風險。例如在企業改制、兼并、分設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涉及多種稅收優惠,如果不能系統地理解,就很容易出現籌劃失敗的風險;四是籌劃成果與籌劃成本得不償失的風險。針對納稅籌劃可能的風險,企業主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風險防范:

1.加強稅收政策學習,提高納稅籌劃風險意識。企業納稅籌劃人員通過學習稅收政策,可以準確把握稅收法律政策。既然納稅籌劃方案主要來自稅收法律政策中對計稅依據、納稅人、稅率等的不同規定,那么對相關稅法全面了解就成為納稅籌劃的基礎環節。有了這種全面了解,才能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而作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稅收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通過稅收政策的學習,可以提高風險意識,密切關注稅收法律政策變動。綜合衡量稅務籌劃方案,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為企業增加效益。

2.提高納稅籌劃人員素質。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收、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納稅籌劃人員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經濟前景預測能力、項目統籌謀劃能力以及與各部門合作配合的l辦作能力等素質,否則就難以勝任該項工作。

3.企業管理層充分重視。作為企業管理層,應該高度重視納稅風險的管理,這不但要體現在制度上,更要體現在領導者管理意識中。由十納稅籌劃具有特殊目的,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面對風險,企業領導者應時刻保持警惕,針對風險產生的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和減少風險的發生。

4.保持籌劃方案適度靈活。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不是一成不變的,國家的稅制、稅法、相關政策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會不斷地調整或改變,這就要求企業的納稅籌劃方案必須保持適度的靈活性,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重新審查和評估稅務籌劃方案,適時更新籌劃內容,評價稅務籌劃的風險,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轉嫁風險,比較風險與收益,使納稅籌劃在動態調整中為企業帶來收益。

5.搞好稅企關系,加強稅企聯系。由于稅法規定往往有一定的彈性幅度區間,加之各地具體的稅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稅務機關和稅務干部在執法中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納稅籌劃人員對此很難準確把握。這就要求一方面,納稅籌劃人員正確地理解稅收政策的規定、正確應用財會知識,另一方面,隨時關注當地稅務機關稅收征管的特點和具體方法,經常與稅務機關保持友好聯系,使納稅籌劃活動適應主管稅務機關的管理特點,或者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當地主管稅務部門的認可,從而避免納稅籌劃風險,取得應有的收益。

隨著納稅籌劃活動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價值的體現,納稅籌劃風險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因為企業只要有納稅籌劃活動,就存在納稅籌劃的風險。因此,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一定要針對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針對企業的風險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風險防范措施,為納稅籌劃的成功實施做到未雨綢繆。

參考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篇10

摘 要 相對于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來說,納稅籌劃是當前企業為降低或減少企業稅務資金負擔的重要財務管理措施,當前經濟環境的多元化形勢下,企業納稅籌劃同樣具有不確定性,甚至造成一定的市場風險,本文針對當前企業納稅籌劃存在的風險形式及其防范措施進行了簡要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 企業管理 財務管理 納稅籌劃 風險防范

稅收是國家依法進行經濟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作為企業財務管理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納稅籌劃是基于企業資金流量最大化目標前提下針對企業稅款繳納所實施的科學策劃活動,其技術實踐性相對較強。受客觀因素制約,企業納稅籌劃往往會因其不確定性而面臨不同程度的市場風險,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及其防范措施探究,對于促進企業經濟健康發展極為關鍵。

一、企業納稅籌劃及其納稅籌劃風險的內涵特征

納稅籌劃,是指依法對相關納稅業務進行事先籌劃并制定合理的納稅操作方案來達到節稅目的的活動,通常具有合法性、前瞻性和目的性特征。企業納稅籌劃是指企業立足于稅法基礎上,在不違反稅法規定條件范圍下,利用現行稅法制度存在的相關差異或疏漏條款,通過對企業融資、投資及經營等涉稅事務活動進行合理規劃與統籌安排,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納稅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減輕或規避稅務負擔,以謀求最大程度納稅利益的合法行為。 納稅籌劃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因此企業納稅籌劃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各種風險。所謂企業納稅籌劃風險是指企業在具體的納稅籌劃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或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納稅企業出現納稅損失或付出的相關代價。相對來說,企業納稅籌劃風險具有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危害性較大。

二、當前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表現形式

企業納稅風險的成因相對復雜,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員的綜合能力素質、內外經濟環境條件,國家稅收法律政策導向、企業自身經濟活動效益、納稅籌劃成本大小程度以及稅務行政執法的偏差等內外因素都將會導致企業納稅籌劃面臨著多種形式的風險:

1.政策風險:企業納稅籌劃需要在國家相關政策范圍內進行策劃實施,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稅法政策的規范性和透明度還不盡完善,如果籌劃企業對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理解運用不到位,在政策選擇或政策時效性發生不確定性變化時,則會出現企業納稅籌劃失敗,甚至面臨被稅務機關查處的風險。

2.財務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應服務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納稅籌劃是針對企業稅金繳納所實施的策劃活動,企業資本結構對其影響較大,稅法規定企業在納稅時可享有所得稅收益,負債利息可在稅前扣除,股息則只能從稅后利潤中支付。當企業出現過多債務負擔時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應,最終導致財務風險增加。

3.經營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是對企業未來納稅活動的提前策劃,企業的經營活動影響著納稅籌劃方案的有效實施,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若企業納稅籌劃方法不符合生產經營的客觀要求,或自身經營活動發生變化甚至判斷失誤,可能會導致導致企業經營機制紊亂,造成稅負風險。

4.法律風險。企業納稅籌劃方案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需要符合稅法相關規定,并在稅務機關認可前提下才能進行實施,鑒于我國目前稅務機關對具體稅收事項的自由裁量權,如果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針對相關稅法理解和稅務機關的認定出現偏差或沖突,其納稅籌劃有可能蛻變成偷稅行為,出現納稅籌劃法律風險。

5.信譽風險。企業經濟活動中,信譽是決定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適應外部環境,拓展市場空間意義深遠。若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一旦出現違法行為,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市場信譽和品牌形象,從而形成納稅風險,增加了企業未來發展經營的難度

三、新時期防范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策略

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防范是優化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保障企業資金流量的有效途徑,具體策略如下:

1.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強化企業納稅籌劃風險意識

企業納稅籌劃技術綜合性較強,屬于融合稅收、會計、財務、法律等多種理論知識的財務管理活動。企業要防范納稅籌劃風險,首先要加強企業納稅籌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全面樹立企業納稅風險意識,強化其財務管理的服務職能和責任理念,針對企業納稅籌劃項目全面提高統籌策劃能力、加強與各部門的配合協作能力,提高財務風險分析預測能力。

2.規范納稅籌劃程序,優化企業納稅籌劃方案體系

企業納稅籌劃的過程實際上是據其生產經營活動針對稅收政策進行選擇應用的過程,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程,企業要根據納稅企業實際情況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為載體合理選擇法律依據制定并優化納稅籌劃方案,保障企業納稅籌劃方案及其實施程序的靈活性,加強籌劃方案的審查和評估,科學預測分析納稅方案的潛在風險,適時優化籌劃內容,保證納稅籌劃目標的實現。

3.關注政策導向變動,構建企業納稅風險預警機制

國家政策法律是企業納稅籌劃的依據,目前我國稅制建設還不完善,稅收政策變化較快,企業納稅籌劃時必須適時關注國家稅收法律政策的變動情況,全面了解企業財務經營狀況以及自身現金流量等各項納稅要素,規范和完善財務會計賬薄等基本依據,利用稅法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準確及時地制定納稅方案,構建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預警機制,盡量減小和規避風險產生。

4.注重企業成本效益,加強企業納稅籌劃成本控制

成本效益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原則,企業實施納稅籌劃必須在進一步優化企業內外發展環境的同時嚴格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綜合考慮納稅籌劃的直接成本以及納稅籌劃的機會成本,全面權衡納稅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加強成本控制,盡量將企業納稅籌劃的實施成本和損失控制在小于所得收益之內,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證實現納稅籌劃預期收益的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雙贏目標。

結束語:

總之,納稅籌劃是企業降低納稅成本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針對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納稅籌劃所面臨的諸多風險形式,優化選擇稅法政策及納稅方案,加強納稅籌劃風險的預警和防范,有益于企業節約財務資金,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增強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