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數字化范文

時間:2023-08-27 15:1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標準農田數字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標準農田數字化

篇1

3月25日~26日,筆者從在鄭州召開的河南省農業工作會議上獲悉,各地因地制宜,在現代農業發展各個領域做出的有益探索,給人以啟迪。

“三大工程”推動農業升級

2014年,安陽市市縣兩級政府列出專項資金200多萬元對農用航空器補貼,全市購進農用直升機50架,高標準糧田逐步實現航空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全覆蓋。去年,安陽市高標準糧田建成區糧食平均單產達618.4公斤,較區域外平均增產20%。

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是帶動農業轉型增效、農民就業增收、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2014年,南陽市重點培育的20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實現銷售收入579.99億元,直接帶動種植基地234.7萬畝,畜禽養殖場(小區)175個,涉及62.58萬農戶,原料供給率70%以上,就地加工率90%以上。

大棗、石榴風情游,黃河鯉魚、雁鳴湖大閘蟹美食游,生態農業園區采摘休閑游,鄉村民俗度假游……2014年,鄭州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150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18.1億元。

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鼓起河南“糧袋子”,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富裕農民“錢袋子”,都市生態農業發展工程讓河南農業擺脫“土氣”更“帥氣”。河南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說:“做好農業農村經濟各項工作,既需要進一步謀篇布局,精準發力,落實好各項新要求,又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發力,保持工作的連續性。以‘三大工程’統領全省現代農業建設,就是要堅持的一項工作?!?/p>

“互聯網+農業”引領發展

“互聯網+”勁風之下,河南農業的傳統生態也在悄然生變。

大田生產用上了物聯系統。鶴壁市將“星陸雙基遙感農田信息協同反演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實現了糧食高產創建全區域農情監測信息化、數字化和可視化。農技人員在農技推廣區域站就能監測到大田的農情、墑情,及時指導農民田間管理。

鄭州市發展電商、微商等流通新業態,拓展農業發展空間,解決農產品“賣難”。河南萬莊化肥集團建立電子商務平臺,聯系國內大中型農資企業近100家,建立鄉鎮網商近3000家,年銷售收入10多億元。

“物聯網的全方位、多領域示范應用,為傳統農業的改造和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柄Q壁市農業局局長金志廣說,河南需要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聯網+農業”綜合管理平臺,全面推進農產品生產營銷和農業服務的現代化。

科技支撐實現農業綠色化

過去我們為了“吃飽飯”,過度開發農業資源,過量使用化肥農藥農膜,欠下了生態賬、環境賬,以后不僅要杜絕再欠新賬,還要逐步還上舊賬。這就要依靠科技支撐,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安陽市高標準糧田規劃區建成農技推廣區域綜合服務站14個,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全面推廣統一供種、精準施肥、統防統治等集成技術措施,高標準糧田建成區內良種覆蓋率達100%,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00%,秸稈還田率達100%。

篇2

一、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在對有關圖件和屬性數據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和縣域耕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對耕地地力進行評價,摸清耕地地力狀況,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體系,為科學施肥、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質量提供服務。

主要任務:建立縣級耕地資源數據庫和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完成耕地地力評價和各種專題評價;編繪耕地地力等級圖、土壤養分圖等數字化圖件;編寫耕地地力評價技術報告、工作報告和專題報告,編輯出版《縣級耕地地力評價》書籍,形成公共基礎資源,為廣大農民群眾和相關單位提供查閱服務。

二、重點工作

1、收集相關資料。主要包括圖件資料、屬性數據資料和其他資料。圖件資料包括:地形圖、行政區劃土、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圖、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圖件、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區定界圖等相關圖件。屬性數據資料包括:第二次土壤普查基礎資料、土地詳查資料、近三年農業生產統計年報,土壤監測、田間試驗、各鄉鎮歷年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用化學品銷售投入情況,主要污染源調查資料(地點、污染類型、方式、排污量等),農作物(含菜田)布局等。其他資料包括:土壤改良、生態建設、土壤典型剖面照片、當地典型景觀照片、特色農產品介紹(文字、圖片)、地方介紹資料(圖片、錄像、文字、錄音)等。

2、建立耕地資源基礎數據庫。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所取得的調查、測試、試驗數據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數據,建立規范的縣域耕地資源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

3、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利用農業部統一提供的系統平臺軟件,與先期建成的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建立連接,建立本縣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有效地管理、分析、利用包括測土配方施肥在內的數據資料,并為耕地地力評價提供數據來源。

4、確定耕地地力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重要性、易獲取性、差異性、穩定性、評價范圍等原則,確定我縣以下評價指標:質地、PH值、有機質、有效磷、有效鉀、有效鋅、有效硫、有效鐵、有效錳、水溶態硼、排澇模數、灌溉模數等12個評價指標。

5、確定評價單元并賦值。耕地評價單元是具有專門特征的耕地單元,在評價系統中是用于制圖的區域,在生產上用于實際的農事管理,是耕地地力評價的基礎。利用數字化的標準的縣級土壤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疊加產生的圖斑,作為評價單元,評價單元不宜過細過多,要進行綜合取舍和其他技術處理。一般一個土壤類型有1500個左右評價單元。

根據各評價指標的空間分布圖和屬性數據庫,將各評價指標數據賦值給評價單元,每個評價單元都必須有參與評價指標的屬性數據。對點位分布圖,采用插值的方法將其轉換為柵格圖,再與評價單元圖疊加,通過加權統計給評價單元賦值;對失量分布圖,將其直接與評價單元圖疊加,通過加權統計、屬性提取,給評價單元賦值;對線性圖,使用數字高程模型,形成坡度圖、坡向圖等,再與評價單元圖疊加,通過加權統計給評價單元賦值。

6、建立評價模型。主要包括4項關鍵技術:一是確定各評價指標的隸屬度。對定性數據采用特爾斐法直接給出相應的隸屬度;對定量數據采用特爾斐法與隸屬函數法結合的方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隸屬函數,將各評價指標的值代入隸屬函數,計算相應的隸屬度。二是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采用特爾斐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三是計算耕地地力綜合指數(IFI)。采用累加法計算每個評價單元的耕地地力綜合指數。四是劃分耕地地力等級。根據耕地地力綜合指數分布,采用等距法或累計頻率曲線法確定地力等級分級方案,劃分耕地地力等級。

7、評價結果歸入全省耕地地力等級體系。依據《全省耕地類型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歸納整理各級耕地地力要素主要指標,形成與糧食生產能力相對應的地力等級,并將各等級耕地歸入全省耕地地力等級體系。

8、評價結果的匯總。包括編繪規范的耕地地力等級圖、土壤適宜性評價圖、各種土壤養分圖等數字化圖件;編寫耕地地力評價技術報告、工作報告與耕地質量評價與改良利用、糧食生產能力與糧食安全、耕地質量評價與平衡施肥、耕地質量評價與種植業布局等專題報告,編輯出版《縣級耕地地力評價》等。

三、時間安排

1、培訓準備階段(2012年4-6月)。抽調技術人員,并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編制工作方案,確定評價指標,開展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完成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資料的收集工作,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

2、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階段(2012年6-7月)。完成空間數據、屬性數據及多媒體數據的錄入,建立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3、評價效果階段(2012年7-8月)。進行專題制圖、空間分析、耕地地力評價、耕地適宜性評價、土壤養分豐缺評價、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效果評價。

4、總結驗收階段(2012年9月)。對耕地地力評價結果以及全年項目實施工作進行總結,迎接省級驗收。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建立機構。耕地地力評價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量大,各鄉鎮及縣直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人員、設備、經費,確保按時完成任務。為加強對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領導和技術指導,在宕昌縣測土配方施肥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組指導下,成立宕昌縣耕地地力評價技術專家組,組長:成員:。技術專家組負責制定技術方案、研討技術問題、解決技術難題。

2、明確任務,分工協作。縣耕地地力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整理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等有關資料,建立統一規范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積極開展野外補充調查、撰寫耕地地力評價報告、組織成果應用、匯總整理資料等;農業、水務、國土、民政、統計、氣象等有關部門負責提供有關圖表、數據等;技術依托單位負責指標體系、隸屬函數、土壤分類系統整理、圖件數字化、空間數據庫的建立和成果編寫等工作。

篇3

“封丘模式”大幅提高糧食產量

作為中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的大平原,黃淮海平原地勢平坦,氣候生產潛力高,歷史上農耕發達,是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依靠自然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通過人工改造,構建新的生態系統提高生產力已成為迫切需求。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站長張佳寶介紹說,1954年,以熊毅和席成藩兩位院士為代表的一支600多人的隊伍奔赴黃淮海平原,對該地區土壤進行為期3年的全面調查,發現旱澇鹽堿瘠薄是該地區生產力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從1963年開始,熊毅和席成藩帶領大批科研人員在黃淮海平原中部腹地——河南省封丘縣建立基地,研究水分、養分、鹽堿運行規律,發明“井灌井排”控水控鹽堿增產技術,并于1965年取得大面積示范成功。

上世紀80年代初,開發黃淮海提上國家議事日程,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以長期研究積累為依據,以“井灌井排”技術為核心,集成配套農藝、生態等技術,完成農業區域綜合治理“封丘模式”開發,并在河南等地區大面積推廣,糧食產量大幅提高。該成果作為“黃淮海區域綜合治理”的一部分,上世紀90年代初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83年,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實驗站在該院封丘鹽堿良試驗基地基礎上正式建立,1992年成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重點站,2000年成為聯合國“全球陸地觀測系統”聯網站,2006年成為科技部“河南封丘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糧食持續生產須全面提升耕地地力

中國農田生態系統長期通過施用化肥維持糧食產量能否持續?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經過20多年的長期養分循環試驗,并與其他地區的長期試驗結果進行比較發現: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長期施用化肥不能持續,而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只要長期平衡施用化肥,能持續保持高產。

這不僅挑戰了“長期施用化肥不能持續生產”科學神話,也為中國北方地區至今保持穩定的糧食生產能力提供了依據,還解釋了中國由過去“南糧北調”轉變成“北糧南運”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時,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的研究指出:長期施用化肥對地力的貢獻不大,還導致高產對大量施用化肥的長期依賴。這就為中國糧食生產能力的持續提升提出一個必須要解決的重大課題,就是要全面提升中國農田(耕地)地力,提高農田土壤對產量的貢獻率。

張佳寶稱,經過研究和試驗示范,提升地力主要技術包括激發式秸稈還田培育地力技術、保護性耕作培育地力技術、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回田提升技術等三個方面,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正在制定這三個技術規范。

激發式秸稈還田培育地力技術:針對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衍生出的一系列問題,研發配套包括改善播種質量的機械化精播勻播技術、病蟲害爆發防治技術、精制有機肥激發式秸稈還田技術和行間掩埋式秸稈還田技術,通過集成形成一體化機械秸稈還田技術。

保護性耕作培育地力技術:以免耕播種技術、秸稈處理技術、深松技術、雜草及病蟲害控制技術為核心,與先進機械及適宜模式集成,形成一體化的機械作業系統。試驗表明,農田需要3年耕翻一次,產量與常規耕作無差異,但地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節省大量人工和機械動力。

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回田提升技術:激發式秸稈還田需要大量的精制有機肥,而養殖廢棄物的有機肥化是最主要來源,但采用傳統堆腐技術耗時長勞動強度大,難以推廣。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研發出特制的催腐反應系統和環保型催腐組劑,可在短時間內完成畜禽糞便無害化和腐解,還研制出相關設備,并都已在工廠實現規?;a。

推廣新一代中低產田治理技術

到2020年,國家新增500億千克糧食生產能力的1/3有賴于黃淮海地區貢獻,因此,挖掘黃淮海平原大面積中低產田生產潛力,已成為中國提升糧食產能的最主要戰略之一。然而,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和農業生產方式向規?;?、現代化轉變,已有中低產田改造經驗和技術已難以滿足新形勢需求。

針對新形勢下中低產田改造所面臨的技術難題,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以河南封丘為基地,在多年研究積累的基礎上,又集成創新研發出新一代中低產田治理技術,即地力—產量雙跨越技術,其通過土壤屬因子消減和農田基礎地力提升兩方面技術突破,以及現代工程治理和以良種為中心的水肥高效技術配套,實現中低產田地力、產量雙跨越和生產方式向現代化、規?;霓D變,大幅提高中低產田的生產力、資源利用效率、經濟效益和可持續性,為黃淮海糧食生產再創新高做出貢獻。

2009年5月,中科院與河南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在河南省5個縣推廣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集成創新的新一代中低產田治理技術,進行大面積均衡增產試驗示范,經過3年推廣取得重大效益。2012年,中科院與河南省政府決定在河南23個縣市進行推廣,以帶動該省農業增產增效。

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科研人員將新一代中低產田治理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技術標準概括為“五化”,即工程治理的機械作業標準化;灌排系統的井—渠—管網化;農田電力供應的電網化;農田基本信息的數字化;農田墑、旱、漬情監控和灌排的智能化。這“五化”在封丘當地推廣應用效果顯著,不僅能實現旱澇漬害長效防控和生態條件改善,而且能適應生產方式向高技術集成和現代化、規?;洜I方式轉變。

在科技支撐“中原糧倉”持續穩產的同時,中科院封丘農業生態站還根據當地土壤與地理條件,因地制宜研發推廣經濟作物種植技術,幫助農民致富,助力當地經濟發展。該站聯合中國藥科大學,用10年時間開發藥用植物金銀花規范化種植技術,在封丘推廣達1億平方米,年增經濟效益4.2億;2007年,該站又聯合多家研究機構開展樹莓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目前已在封丘規范化種植樹莓667萬平方米,預計很快擴大到約3333~4000萬平方米。

篇4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極大的提升了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綜合國力和世界競爭力,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問題。不僅造成了沉重的社會經濟負擔,給公眾帶來了巨大健康風險,而且制約了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強制性推行COD減排,流域水環境問題整體上有所改善,局部有明顯改善,但污染現狀仍十分嚴峻。《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長江、珠江總體水質良好,松花江、淮河為輕度污染,黃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204條河流409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9.9%、23.7%和16.4%;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依然突出,在26個被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53.8%處于富營養化狀態。流域水環境仍面臨巨大壓力。

    目前我國流域污染主要呈現以下幾種特征:1)廣泛性從中東部、發達地區來看,幾乎所有的河流、湖泊都被嚴重污染,淺層地下水也普遍被污染。同時,水環境污染已從陸地水系蔓延到河口和海岸帶水域;2)多樣性流域水污染源既有工廠和城鎮等點源污染,也有生活、農業等面源污染,從而形成點、面源污染共存、生活、工業污染疊加的態勢;3)流動性流域水體具有流動性,一旦在上游地區發生了水污染事故,若不及時治理,幾乎整個流域都可能受到影響。

    2流域水污染與城市水環境的關系

    造成流域水污染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持續快速的城市化不僅推動了城市人口穩定增長,也推動工業化在全國范圍的擴展,從而帶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數量持續增長,造成入河污染物總量日趨增加、河道來水量減少,使得城市附近河道流域污染明顯嚴重于其他河段。第二,沒有以流域水環境承載力為依據布局流域發展,城市規劃布局與工業布局不合理。交通、市政建設極度擴張對水系的連通性造成很大影響,致使水體流動性差和水環境質量不斷惡化。第三,針對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污染治理中長期規劃缺乏綜合性和有效性設計,相關治理措施也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考慮,同時治理設備成套化與產業化程度比較低。

    通過上述原因分析可知,城市在創造工業產值的同時,也排放了大量的生活及工業廢水,使得城市水環境污染嚴重、質量下降,進而導致流域水環境受到污染。可以說城市水環境是流域水污染的重要來源。另一方面,流域的水污染同樣會影響城市的飲用水來源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流域上游的水污染必然會傳播到下游,下游城市的水環境,甚至會污染供水水源,造成水環境惡化、供水受威脅。

    3城市水環境規劃建設及對緩解流域污染的作用

    鑒于城市水環境保護對所在流域的重要影響,城市的水環境規劃對于改善城市周邊流域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水環境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優化水資源的配置,提升水環境的質量,促進水環境的良性循環和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其目標是通過控制、協調、引導,對內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對外協調區域水資源和維持流域水安全。城市水環境的規劃原則是按照生態網絡、水循環的原理,遵循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在嚴格核定水環境容量的基礎上,對城市水環境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從而實現規劃目標。

    在規劃層次上,城市水環境規劃要與城市規劃和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相協調,既要滿足城市高質量、保證供水的需要,又要根據區域水資源的條件,對城市的發展提出調整和制約的要求。要以水環境保護為目標,調整城市內現有及規劃的工業及產業集聚區,通過現有產業減排潛力估算與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產業的準入限制、工業園區化、污染集中治理與分流回用對工業污染加以控制;要重點關注城市生活點源的排放、收集、處理及尾水回用等環節;通過生態工程手段恢復城市水系的生態與景觀功能,在多水城市,要將改善城市水系網絡格局作為一個重要的手段。

    為了緩解城市周邊流域水污染狀況,城市水環境的規劃建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加強城市水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即將現有各種技術手段綜合運用于城市水環境污染的防治,以達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目的。主要措施有:1)、降低水資源的消耗。包括節約用水;規定用水定額、重復利用廢水、廢水處理后再利用、發展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藝、制定物料定額、提高物料的回收利用率、采用無廢少廢技術改革工藝等。在水資源整體上短缺的大背景下,降低城市水資源的消耗,就相當于減少對城市水環境尤其對地下水環境的干擾,相當于降低了污水排放的總量和降低了向城市周邊流域排放的污水量。2)、發展區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統。包括制定區域性水質管理規劃,合理利用自然凈化能力,實行排放污染物的總量控制,污水經處理后用于灌溉農田和回用于工業,建立污水庫,進行污水的有控制稀釋排放等;3)、綜合考慮水資源規劃、水體用途、經濟投資和自然凈化能力,運用系統工程,推行“結構-工程-管理”方式,對水環境污染控制進行系統優化。

    3.2提高城市水環境納污與自凈能力。主要措施有:1)、依據水環境功能區劃合理安排水體納污。即結合城市水環境不同區域水體的使用目標,確定區域水體的水質標準和環境容量,從而對城市水環境納污實施總量控制,這也體現了充分利用城市水環境承載能力對水中承納污染物總量的分區控制管理。2)、加強濕地保護,提高過濾功能。濕地一直是城市地表水體凈化的加工廠。據測定,在濕地植物組織內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中的濃度高出10萬倍以上。如此,人們常常利用濕地的這一生態功能來清除污水中的“毒素”,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3)、恢復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恢復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應根據城市河、湖床的形狀、水文特點,合理布局,總量控制,并加強管理。

    3.3推行數字化城市水環境管理。

    城市水環境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不但涉及眾多管理部門,而且涉及眾多關聯性數據。因此,可以借助數字化系統將分散的數據整合,使之系統化、綜合化,為政府提供最完善、最及時、最權威的水環境信息服務能力;而集成了城市水環境模擬模型的數字化系統,又可為政府提供模型化預測預警能力、科學調度與決策能力;此外,數字化系統還能打破流域城市群之間的信息傳輸壁壘,從而使政府能夠站在流域的層面上提高城市水環境的管理水平。

    3.4拓展和強化監測、分析能力

    城市水環境的監測、分析能力是保障城市水環境安全的重要技術支撐。主要措施有:(1)深化城市水源水質的自動監測能力,建立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以滿足對突發性城市水環境應急事件的時實監控實時監控要求,在時效性上達到政府快速響應、提前預警的高標準要求。(2)拓展深度分析能力,從常規分析拓展到水質有機污染物分析,從化學分析拓展到生物毒性分析。優先開展現行環境質量標準中尚缺的環境監測標準分析方法研究,例如研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持久性毒性物質(PTS)、痕量超痕量污染物和土壤有機污染物監測標準分析方法等。只有分析能力提高,數據準確可靠,才能有效地為管理和決策服務。

篇5

按照加快建設“五區”,努力提升“產城”品質的總體戰略部署,堅持以“優化規劃、強化建設、標化管理、量化考核”為工作主線,堅持以“真爬坡,敢破難”為工作原動力,堅持以“一年時間逐步提升,二年時間明顯改變,三年時間整體改觀”為工作目標,力爭從年起,采取“整體規劃,分步整治”方式,全面、科學、務實推進我區人居環境、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得到顯著提升。

二、工作內容

(一)加快街面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1.牽頭單位:區建交局。

2.工作思路:全面改造全區破損車行道、人行道、盲道,并結合特色街區打造工作,盡快提升全區市政道路基礎設施整體形象。

3.工作安排:投入1710.3萬元分別對為民路、五里墩支路、黃苑東路等427條道路進行瀝青路面修復,鋪筑彩色壓印砼人行道。投入1915萬元對天回鎮、金泉、沙河源、西華等4個涉農街道123條鄉村道路進行改建。

(二)加快特色街區風貌建設

1.牽頭單位:區建交局、區城管局。

2.工作思路:年對我區主街干道、出入城城通道、中小街道,以園林綠化、建筑立面和商招店招、夜景光彩為主要內容進行全面清理及規范打造,實現全區招牌規范、有序、整潔、美觀、完好,逐步達到一街一景、一樓一色的景觀效果。

3.工作安排:投入1.5億元完成大道(一環路至賓館)、解放路(一環路至北門大橋)整體風貌打造工作。投入2250萬元,完成蜀漢路、一環路西三段店招打造工作。投入4700萬元完成茶店子西、正、東街、九里堤南北路店招整治和綠化景觀打造工作。投入200萬元完成十二橋路店招打造工作,十二橋路建筑立面打造概算年3月份確定后實施。投入1200萬元完成蓉北商貿大道綠化景觀大道打造。

(三)加快菜市場提檔升級建設

1.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2.工作思路:加快推進規劃定點未建市場的開工建設。加強與市級相關部門聯系,力促北門片區、城郊結合部規劃未建市場盡快開工建設,解決好周邊居民買菜難的問題。并采取“爭取市級扶持資金,業主加大投入,區上補貼”方式,加快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推行物業管理和專項整治活動,全力為居民提供良好的購物環境。

3.工作安排:投入1202萬元對全區23個菜市場進行升級打造。

(四)加快純居民老院落環境打造建設

1.牽頭單位:區衛生局。

2.工作思路:持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質量,采取逐步整治、逐年打造的工作原則,使全區非物業管理社區院落達到“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要求,從根本上提升市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支持率和滿意度。

3.工作安排:采取政府補貼,群眾參與的辦法,按照星級院落標準對全區13個街道100個社區院落實施集中打造。

(五)加快出城通道環境治理

1.牽頭單位:區城管局。

2.工作思路:以治理“七亂”(攤點亂擺、垃圾亂扔、廣告亂貼、工地亂象、河道亂污、違建亂搭)為主要內容,按照“整合資源,綜合施治”的總體原則,加大對全區出入城通道的環境治理力度,確保出城通道清爽、有序、整潔、靚麗。

3.工作安排:結合特色街區打造,對羊西線、成彭路、北新干線實施環境治理。

(六)加快園林綠化景觀建設

1.牽頭單位:區城管局(區林業和園林管理局)。

2.工作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高效能管理,提高園林綠化建設和管理水平,以建設促形象,高標準、高質量實施綠化特色街區的打造,建成一批景觀效果好、有特色的街頭小景、屋頂綠化、墻體綠化以及街道綠化等綠化基礎建設精品,以管理促長效,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綠化創建活動,大大提高綠化日常養護管理水平,使我區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有顯著改善。

3.工作安排:投入1200萬元完成蓉北商貿大道(五塊市立交橋—三環路)綠化景觀打造,投入800萬元完成茶店子東、正、西街綠化景觀打造,投入1000萬元完成九里堤南北路綠化景觀打造。在全區新增綠地面積20公頃,新增小游園小廣場2公頃,新增墻體綠化2000米,新增屋頂綠化4000平方米。對電子科大九里堤校區對面綠地進行改造提升。

(七)加快河道容貌環境建設

1.牽頭單位:區建交局。

2.工作思路:加快推進舊城改造和城鄉一體化拆遷步伐,結合新區建設推進集中居住,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加快283區域的征后實施和117區域的報征進展,基本實現“水清、無味”的河道治理工作目標,河道容貌得到持續有效改善。

3.工作安排:完成南堰河等13條河道下河排污口整治及雨污分流工作。完成茅草堰華僑城段、國際商貿城渠系、六斗渠建設改造。

(八)加快環衛基礎設施建設

1.牽頭單位:區城管局。

2.工作思路:用3年的時間在全區范圍內合理布局小型垃圾壓縮站,增添環衛基礎設施,并通過數字化科技手段,提高大型站的處理能力,改變現有清運模式,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市場化運行模式。嘗試采用BOO市場化運作模式,減小財政一次性投入經費壓力。

3.工作安排:

(1)垃圾壓縮站方面工作

投入220萬元在西安路轄區規劃建設1套垂直式垃圾壓縮站。投入280萬元在金泉轄區規劃建設1套垂直式垃圾壓縮站。完成羅家、紅星垃圾站的擴能改造。完成高污染生活垃圾運輸車輛的淘汰更新工作。推行羅家、紅星站為試點的生活垃圾清運市場化運作。

(2)公共廁所建設及提檔升級方面

投入200萬元完成金榮巷、火車北站、順沙巷、一環路102號等9座公廁的升級改造工作。

(3)環衛基礎設施方面

投入160.2萬購置3000個普通果屑箱、1000個環保桶、600個高檔果屑箱、1000個垃圾桶用于提升我區環衛設施質量。全部拆除涉農街道具備通車能力道路兩側垃圾池,重點對天回鎮街道現存在垃圾池全部改建為景觀化垃圾桶收集點。

(九)揚塵污染治理“三大工程”

1.牽頭單位:區城管局

2.工作思路:大力推進揚塵污染治理工,實現全區繞城高速內無地塊(農田除外)、無未硬化道路接口、無綠化帶浮土,采取工程措施減少揚塵污染源,提升我區環境空氣質量,確保中心城區每年優良空氣天數達到315天目標。

3.工作安排:

(1)道路接口硬化:對川陜路、北新干道、成彭路、沙西線、大道、蜀西路、IT大道等出入城通道沿線未硬化道路接口進行排查,對新增的未硬化道路接口實施硬化,確保出入城通道支線道路接口全部硬化。

(2)綠化帶提檔降土、樹池覆蓋:對所有出入城通道、主干道綠化帶揚塵情況進行全面摸排,對存在浮土現象的綠化帶進行提檔降土或樹池覆蓋。

(3)露土覆蓋:采取“每天檢查、及時發現、督促覆蓋”的形式,對新增的拆遷、待建、在建工地露土進行及時覆蓋,確保我區繞城高速內無地塊(農田除外)。

(十)打通“斷頭路”

1.牽頭單位:區建交局。

2.工作思路:確保道路暢通,杜絕出現“斷頭路”環境臟亂差現象發生,為城市管理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3.工作安排:投入1003萬元打通長植路、長土路、踏金大道、量力一線沿線、長慶西一路沿線、長蘭支路等6條斷頭路。

(十一)再生資源回收點專項整治

1.牽頭單位:區商務局

2.工作思路:對再生資源回收點外部環境實施提檔升級打造,對內部強化管理整治,確保再生資源回收點規范、整潔、清爽。

3.工作安排:投入19.3萬元對12個街道26個再生資源回收點實施環境治理。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機制

牽頭單位作為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責任單位,要形成協調高效的工作網絡,建立成員單位聯系會議,研究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程中的具體問題,倒排工作進度,逐級落實整治責任。每半月定期向分管區領導匯報城鄉環境基礎設施推進情況,保障工程進度和質量。

(二)健全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激勵機制

堅持“政府主導、廣泛參與、多元投資”原則,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拓寬渠道,鼓勵和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采取措施激勵區級相關部門和各街辦加大對省、市部門的爭取力度。

(三)設立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攻堅破難”專項獎

在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中,對在推進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建設后得到省、市領導肯定表揚的,廣大社區居民真心擁護的,與激勵和約束干部真爬坡、敢破難的八條措施結合起來,由區委、區政府進行通報表彰。

篇6

近日,兵團召開殘疾人工作新聞會,介紹近5年來兵團殘疾人事業發展情況。據統計,兵團共有殘疾人13.65萬人,占兵團總人口的5.31%,涉及50萬人的家庭。近5年來,兵團通過出臺保障政策、增加殘疾人就業崗位、發放康復扶貧貸款等多種措施,幫助殘疾人康復、改善殘疾人生活,為殘疾人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同時,為提升殘疾人參與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兵團還通過組織開展各類助學項目,累計資助4729人次殘疾少年兒童就學,共對2109名殘疾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殘疾人整體素質普遍提高。(周小玲)

兵直黨工委召開兵團機關黨建工作目標管理推進會

7月30日,兵直黨工委召開兵團機關黨建工作目標管理推進會,通報兵團機關上半年黨建工作情況,組織學習新修訂的《兵團機關黨建工作目標管理考評實施辦法(試行)》。會議再一次學習了黨的十關于“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新部署新要求,對新修訂的考評實施辦法進行解讀,從高度重視、統籌安排、分工負責、務求實效這四個方面對抓好考評實施辦法提出要求,引導機關黨務工作者準確把握機關黨建工作著力點,推動兵團機關黨建工作“走前頭、作表率”。(邊 籍)

兵團舉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出征儀式

7月29日下午,2013年兵團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出征儀式在兵團機關大樓廣場舉行,第11批1104名大學生志愿者經過為期4天的培訓,將分赴兵團14個師的企事業單位開展為期1至3年的教育、醫療衛生、農業科技、農村遠程教育、基層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志愿服務工作。伴隨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響亮口號及列隊等候著的大巴車鳴笛聲,志愿者們滿懷青想,踏上了服務兵團的征程。

(張 新)

兵團2013年上半年對口援疆工作進展順利

7月24日上午,2013年兵團對口援疆工作情況新聞會召開。據會議介紹,2013年,兵團計劃實施對口援疆項目199個,總投資46.82億元,其中援助資金16.48億元。截至6月30日,共有196個援疆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為98.5%;累計完成投資額19.95億元,占年度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的42.6%。今年下半年,兵團對口援疆工作重點將集中在創新調整產業援疆工作思路;多措并舉,拓寬就業渠道;做好援疆規劃中期評估和修編,同時做好支援省市援疆干部輪換工作,實現平穩過渡。(胡瑞桐)

十三師創作采風實踐基地掛牌成立

日前,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藝術學院兵團十三師創作采風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十三師舉行。

近年來,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藝術學院匯聚、整合院內外資源,全力提升相關群體的藝術技能和素養。此次十三師創作采風實踐基地的掛牌成立,是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與兵團開展文化交流的一項有力舉措,旨在將創作采風實踐基地建設成汲取多方資源、積累創作素材、醞釀先進文化的源泉,促進十三師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李 瑞 劉 亮 勾軍海)

兵團行政服務中心揭牌成立

7月31日,兵團行政服務中心揭牌成立。建立行政服務中心是深入推進兵團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轉變行政職能的重要舉措,服務中心將堅持不斷完善服務機制,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兵團行政服務中心辦公地點設在兵團機關辦公大樓西大廳一樓(聯系電話詳見第50頁),是兵團轉變行政職能、簡化審批程序、推進政務公開、提高辦公效率、優化發展環境的重大舉措和改進機關工作作風的具體體現。(楊 波)

農藥市場需加強監管

■雨 虹 常 青

目前,正值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關鍵時期,職工需要大量購買農藥,對農作物進行病蟲害防治。筆者經過了解發現,近幾年來,雖然各農牧團場的農藥流通市場不斷完善,但仍有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藥劑得不到有序推廣、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等問題存在,直接影響了農業增產和職工增收。

因此,筆者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農藥流通市場專項巡查和清理,加大對農藥批發、零售各環節的監督檢查力度,規范農藥經營單位的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行為;采取印發資料、技術講座等形式,幫助職工提高識假辨假、合理選用與科學使用農藥水平。

綠洲短波

■今年上半年,一師八團實現工業總產值2.16億元,完成全年總任務的72%。(劉酉娟)

■近日,一師十團為引導職工更好地入住新房,向購房者發放《新建住宅使用說明書》。

(高 翔)

■近日,青松建化集團公司黨委開展了一本畫冊、一部專題片、一次“最美青松人”評選等系列活動。(劉 旭)

■近日,二師二十五團與新疆晨曦椒業公司簽訂2500噸干辣椒購銷合同。(張龍平)

■近日,二師三十六團對困難職工進行了摸底調查,共為100戶困難職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羅中偉)

■近日,三師電力公司對口扶貧五十三團項目首期工程開工。

(劉偉林)

■截至目前,四師六十七團共接洽招商引資項目9個,招商引資總金額為1.52億元。(姜紅蓮)

■7月28日至29日,四師七十五團開展了以“傳承兵團精神 爭做清廉干部”為主題的紅色教育活動。(劉小華)

■7月26日至31日,五師工會舉辦了第十五屆“感黨恩 頌輝煌”職工籃球比賽。

(侯月珍 趙衛星)

■今年,五師八十四團大力發展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全力打造組織優、品種優、技術優的現代畜牧業,促進職工增收。(裴慧玲)

■近日,五師八十八團召開領導干部家屬廉政座談會,廣泛征求干部家屬關于“筑牢家庭拒腐防線”的意見和建議。(盧家春)

■7月下旬,五師八十九團為全團畜牧人員及家屬免費檢查,積極控制包蟲病蔓延。

(權志峰 祝玉珍)

■7月27日,五師九十一團電管站對電力設備進行全面技術改造和檢修,確保夏忙用電高峰期電網安全運行。(王文麗)

■近日,六師新湖農場第二批72名干部赴對口援建單位山西臨汾市委黨校學習培訓。(張美華)

■7月30日,由山西省援建的六師奇臺農場晉美奇殘疾人康復中心正式建成。(陳天軍)

■7月27日,七師一二五團組織計生干部開展電腦操作業務知識培訓。(朱雪萍)

■7月28日,七師一三一團社區數字化管理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劉 英)

■7月26日,八師石總場泉水地社區組織政工員開展黑板報設計制作培訓。(彭躍萍)

■7月29日,八師一二一團社區組織中小學生和離退休人員開展了“老少共建”環保志愿服務活動。(熊 英)

■截至目前,八師一四八團農機裝備總動力達到4.4萬千瓦時,農業機械化水平達93%以上。(鄧春林)

■7月30日,八師一四九團舉辦了軍民共建慶“八一”文藝晚會。(湯 健 崔巨紅)

■今年,九師一六五團投資2887萬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設。(朱 琳)

■今年暑假,九師一六二團中學聯合社區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知團場、愛家鄉”系列教育活動。(王 偉)

■7月27日,十三師紅星一場對29個基層單位和企業的《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審通報。(陳 珍)

■7月30日,十四師皮山農場開展了建筑行業夏季質量安全“拉網式”檢查。(李 華)

標題新聞

阿拉爾市查處偽劣電線電纜貨值金額達60萬元(孫國權)

一團舉辦學習《》知識競賽活動(王冬梅)

四團成功培育150萬株脫毒馬鈴薯苗(宋小枝)

八團工會開展“金秋助學”摸底調查(姜 紅)

十一團免費為百余名殘疾人做健康體檢(鄭 當)

十三團投資3000萬元建設萬畝高標準農田(杜東貴 孫立夫)

十四團投資7500萬元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李江帆)

二師首次成功引種藍莓(熊春華)

二十二團緊抓藥品監督和供應網絡建設(譚軍女)

二十四團多措并舉促進職工多元增收(濮 旭 賈國奇)

二十七團舉辦家政服務人員技能“大比武”活動(何海英)

二十九團躋身“2012年度全國農墾系統百強農場”(劉萬樂)

二二三團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全面開工(趙 敏)

四十二團積極推行林業資源管理改革(劉 丹)

五十一團再建70座溫室大棚(魏博仁)

六十七團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馮 韜 聶軍浩)

七十一團扎實做好夏季衛生防疫工作(刁夢瑩)

七十八團舉辦黨員干部預防職務犯罪培訓班(劉 建 劉學松)

南崗化工公司組織開展為員工“酷暑送清涼”活動(管玉星)

九〇團全面推進“基層警務室”建設(董國偉)

九十一團開展走訪慰問軍屬家庭活動(王文麗 陳 奎)

芳草湖農場開展嚴厲打擊非法經營農藥專項行動(潘曉梅)

一二八團上半年投入農業開發資金380萬元(李瑞強)

一三〇團舉辦“放飛中國夢想 共建胡楊新城”紅歌賽(吳新奎)

一三七團組織老黨員開展清潔家園活動(丁建華)

一四四團2013年夏季征兵工作拉開序幕(張曉琦)

一五〇團開展“駝鈴杯”籃球比賽活動(魏芬珊 楊曉霞)

一團建“社區醫療服務站”方便群眾就醫(李建國)

篇7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龍頭,科學編制和調整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健康發展的關鍵。面對大橋經濟時代的到來,必須加緊做好**城市特色研究、市域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編制等工作。

(一)加強城市特色研究。城市特色是城市地域、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集中體現,是城市品牌形象的客觀展示與個性魅力之所在。當前,長三角各地都在積極營造城市特色,**也應依托自然和人文優勢,營造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現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塑造“海天佛國.漁都港城--中國**群島”品牌。一是凸顯**海島自然環境特色,營造“港、景、漁、島、橋、?!钡莫毺鼐坝^。二是凸顯城市布局特色,**群島總體形成“一主三副”的城鎮體系,**本島形成網絡狀的城鎮一體化發展格局,中心城區形成定海、新城、普陀三組團和老塘山、朱家尖二點濱海城市形態。三是凸顯**歷史文化特色,保護和發掘定海歷史文化名城和以普陀山為核心的佛教文化。四是凸顯城市輪廓線與街景特色,形成定海文化廣場、沈家門濱港路、新城中央商務區等城市核心區域景觀。五是凸顯標志性建筑及景觀特色,形成一批以新城大廈、定海港務大樓、綠城大酒店、中昌國際大廈、新城體育中心等為代表的高檔次建筑。六是凸顯**生態及園林綠化特色,保護本島中央山體“綠心”,營造連島工程及沿線景觀帶,提高城區綠化水平。七是凸顯城市建筑特色,合理規劃設計市區建筑形態和色彩,形成色彩明快、大氣、和諧,與現代化海島生態城市相符的建筑風格和城市風貌。

(二)編制市域空間規劃。市域總體規劃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將整個市的行政區域作為城市規劃區進行統籌規劃,實現城鄉規劃的全覆蓋。要從傳統的城市概念和模式跳出來,樹立城鄉一體的“大城市”理念。突出“全市一盤棋”的思路,抓緊修編市域總體規劃,統籌布局城鄉居民點、產業發展空間、生態保護空間、農田保護空間和區域基礎設施廊道,統籌布局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規劃期內,我市發展的目標總體定位是國際化港口大市,國家重要的臨港型產業基地、海洋開發基地、旅游基地、現代漁業基地。構建海洋經濟強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島花園城市、海島和諧社會。**本島及大橋相連島嶼是城市發展的主體區域,要根據“南生活、北生產”的格局,規劃建設人口、產業、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統籌發展的“大城市”。本島中部天然山體作為綠色生態隔離區,使本島保持良好的生態空間。要把北部工業集聚帶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實施釣浪、釣梁促淤圍墾工程,依托白泉、馬岙、小沙、干石覽、展茅等城鎮區,打造帶狀臨港工業帶?!澳仙睢毙纬伞叭M團二點”城市結構,即規劃期內城市建設按照定海、新城、普陀三個城區建設,形成**的中心城市,朱家尖、老塘山為二個發展點。定海城區加強城市的內涵發展和舊城改造,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海島港口城市;新城要加快建設步伐,增強集聚力,成為我市中遠期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務中心,現代化的海島生態新城;普陀城區繼續向東港開發區拓展,突出沈家門漁港特征,展現漁都風情,建成全國著名漁港、國家重要的海洋開發基地;老塘山大力發展臨港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糧油貯運加工基地;朱家尖為普陀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休閑度假基地。

(三)編制綜合交通規劃。從接軌大陸、覆蓋城鄉的要求出發,積極推進城鄉交通路網和公交一體化。規劃建設臨城至螺門公路、長峙至岙山公路、北向沿海大通道、定海至馬岙公路,在**本島形成一環四縱的快速通道及完善的城鄉道路網絡。按照公交優先的原則,研究制定城鄉公交發展戰略,切實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加快公交站場建設,增加公交運行班次,提高運行速度,緩解城鄉居民和外來旅游者乘車難的問題。新建綜合性公交車站3個、區域性公交車站11個、漁農村四級站23個。到2010年,基本形成結構合理的城鄉公交網絡系統。其中定海、新城、普陀城區之間基本形成以大運量快速交通為骨干、城鄉公共汽車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城市公交在城市總出行中的比重達到20%以上;農村公交實現中心城區至鄉鎮、鄉鎮至社區的兩級網絡,新型社區客運班線通達率達到100%,城鄉客運一體化覆蓋率達到80%。要把城市軌道交通作為**遠期城市公交發展的重要內容,規劃、控制好相關通道。

要科學預測連島大橋貫通后,對于外來車輛的接納能力。連島大橋設計車流量為每日2.4萬輛,按每萬輛30公頃停車場標準計算,**本島及周邊相連島嶼需要配套建設停車場地72公頃。其中朱家尖蜈蚣峙碼頭需建30公頃。同時,在朱家尖南沙、沈家門城北、新城、鹽倉、金塘、長峙、魯家峙等地規劃建設相應的停車場。鹽倉、沈家門城北等停車場與定海、沈家門老城區之間,宜采取公交短途接駁方式,保證高峰期人流能夠“進得來,出得去”。

二、高標準建設城市

圍繞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打造城市特色和品牌的要求,全面推進城市建設。重點是加快推進新城市政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定海舊城改造工程,加大環衛設施建設力度,精心打造連島大橋及本島主干道沿線景觀帶。

(一)加快新城市政設施建設。20**年至2009年,市城建委初步安排資金9.54億元,全面實施29項市政設施建設工程。完成??偷酪黄诙?、海華道二期三期、滄海道三期、海景道三期、高云路二期、島城路二期、寶島路、金島路四期五期、怡島路一期、星島路三期五期、綠島路二期三期、富麗島路一期、臨緯五路、臨經六路延伸段、高云水庫支路、CBD步行街一期工程和翁山公園二期、田螺峙公園及新城公交樞紐站建設。推進蒼海道四期五期、海涵道一期、怡島路二期、港島路三期、海涵道一期、島城路長峙段、海景公園等工程。

(二)加快新城配套設施建設。由建設單位投資28.67億元,實施高星級酒店、商務辦公樓、體育設施等14項配套工程建設。其中綠城大酒店、財富大酒店、花園大酒店、煙草辦公大樓、電力調度大樓、建設大廈、移動公司辦公大樓、新城體育館和市人才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推進香格里拉大酒店、中昌國際大廈、永邦商務大廈、中奧能源寫字樓、新城體育場等建設工程。

(三)實施定海舊城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老城區功能,提升城市品位。20**年至2008年,市城建委投資8900萬元,全面完成沿港東路景觀改造、東山路二期、氣象臺路二期、東河中路改造、鴻毛灣地塊道路配套等工程。逐年實施老城區背街小巷、破損路面、低洼地段改造、路燈維修、綠化補種、河道清淤等工程。

(四)推進環衛設施建設工程。20**年至2009年,投入資金8500萬元,全面完成團雞山垃圾填埋場擴容一期工程、新城3號垃圾中轉站和9號污水泵站、新城和鹽倉糞便處理廠、鹽倉(新城)餐廚垃圾處理廠、定海建筑垃圾堆放場、新城至小干污水管線、新城環衛管理用房、甬東垃圾滾裝船碼頭建設,新建和改造城區公廁56座,建設生活垃圾焚燒場,為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改善城市環境,奠定堅實的硬件基礎。

(五)打造連島大橋沿線景觀。大陸連島工程及接線、329國道和定沈線等本島主干道景觀,是反映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作為港口旅游城市特色和品位的重要載體。目前,這些道路沿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山體破損、建筑雜亂、綠化缺損、環境臟亂等問題,損害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要全面實施大陸連島工程及本島主干道景觀建設工程,力爭到2009年大陸連島工程貫通前,基本建成交通順暢、環境優美、整潔大氣、綠色生態的富有**特質海島風情和現代氣息的景觀交通線。一是強化規劃管治。精心編制《**大陸連島工程沿線景觀建設規劃》,作為工程實施的指導依據。道路兩側嚴格“綠線”控制管理,確保綠化美化建設用地。按照空間形態完整、色彩和諧的要求,加強沿線城鎮、村莊規劃管治。嚴格審查沿線新建建筑物、構筑物及其它設施,注重與周邊景觀相協調。景觀建設與沿線新漁農村建設相結合,切實加強村民建房的審批管理和指導服務工作。保護大鵬島、冊子等地的古村落、古民居。二是沿線綠化造林。道路兩側綠化造林按照《**市人民政府批轉市農林局關于綠色生態**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要求組織實施。突出“生態”和“景觀”兩大功能,使主干道沿線有路皆綠,樹木成線,林帶成網,綠化成片。三是重要節點整治。整治主干道15個重要節點。其中大陸連島工程及接線段包括瀝港、東堠、冊子、岑港、雙橋等;白沈線包括東皋嶺隧道、臨城鼓吹山及接平東線處等;329國道包括鴨蛋山碼頭、定海青嶺、臨城惠民橋、勾山浦西、東港、蜈蚣峙碼頭、朱家尖南沙等。四是山體宕口復綠。全部關閉并治理沿線可視范圍內的露天開采礦山,主要包括金塘、岑港、雙橋、白泉、臨城、勾山、沈家門等地采石場。積極推進“青山白化”治理工程,采取覆土綠化、易地遷埋等多種方式,限期整治沿線有礙觀瞻的墳墓。五是周邊環境整治。拆除主干道景觀建設工程范圍內有礙景觀及違法搭建的建筑物和構建物,進行綠化美化。清除沿線積存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粉刷美化可視范圍內影響景觀的建筑立面,清理和規范沿線戶外廣告,改變破亂現象。實施“夜景亮燈工程”,保障夜間交通安全,美化環境。

三、高效能管理城市

伴隨著大橋經濟時代來臨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推進,城市管理的事務日趨繁重,“多、雜、細、碎”的特點時刻考驗著城市政府的科學行政能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改革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強化綜合治理措施,實現城市和諧發展。

(一)改革城管執法體制。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城管執法部門集中行使城市規劃、市容環衛、市政管理、城市綠化、環境保護、工商行政、公安交通、城市河道管理等8大類的全部或部分行政處罰權,解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多頭執法、職能交叉等問題。設立市、區兩級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依照各自職責權限,相對集中行使城市管理行政處罰權。原由市城建監察支隊承擔的定海城區的行政處罰職能整體劃轉給定海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負責新城及**經濟開發區濱港(A)區的執法工作。定海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負責定海轄區內(除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管理區域外)的執法工作。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整編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監察隊伍。市、區公安機關派員進駐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構,保障城市管理執法工作。

篇8

農一師三團成立于年月,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與阿瓦提縣、柯坪縣、阿克蘇市毗鄰,全團總規劃面積萬畝,播種面積萬畝,其中棉花種植面積占以上全團總人口萬人,現有基層單位個。

近兩年,三團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兵、師黨委一系列會議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不斷加快改革發展的步伐,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年,被國家授予“全國科技管理系統先進集體”、“國家星火計劃——全國首批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首批全國科技試點縣”等稱號。全團達億元,較上年增長,實現利潤萬元,職均收入萬元。與年相比,籽棉總產增加萬公斤,增長;庭院經濟總產值達萬元,增長;標畜存欄增加萬頭(只),增長。全團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

一、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圍繞兵師黨委決策,理清發展思路

近幾年,我們按照兵師黨委要求,逐步理清了團場發展的總體思路,即: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素質為載體,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建章立制為保證,最終實現“職工管理規?;?、生產全程機械化、農業技術信息化、連隊組織協會化、團場經營產業化”。

在棉花生產上,加強萬畝優質棉基地建設,推廣和實施滴灌節水萬畝,機采棉萬畝,力爭皮棉平均單產達到公斤以上。畜牧業大力實施“千家萬戶養畜”工程,加快萬只肉用羊基地建設,扶持養殖大戶戶以上,畜牧業增加值年均遞增。林果業通過荒漠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和自用地種植三大措施,建設萬畝干果基地。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全國信息技術先進團場、兵團紅旗團場、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爭創全國先進,使“三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二)開拓創新,圍繞中心謀發展

⒈不斷深化改革,提供發展動力

圍繞擴大經營自,土地固定率達到%,上繳自理金萬元,自理率已達%以上;采取多種形式對基建公司、修造廠、甘草廠進行改革后,累計減虧萬元,為企業增加效益萬元;深化財務制度改革,實施物資比質、比價競標集體采購和大宗農副產品出售實行拍賣制度,推行項目工程公開招投標制度,實行財務聯簽,全面實行預算管理,會計實行委派制,各項管理進一步趨向規范化。

⒉推進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實力

一是依靠農業高新技術,腳踏實地狠抓棉花。在“棉花穩團”發展理念指引下,積極應用精準農業技術、擴大抗病品種面積、落實高產栽培模式和防蟲減災等多項措施,促使全團萬畝棉田,籽棉總產首次突破萬公斤大關?!痢聊?,實施膜下滴灌技術萬畝,平均增產,涌現皮棉單產公斤以上棉田萬畝;推廣新陸中⒋遼棉⒐等抗病品種萬畝,較上年增加萬畝,枯黃萎病發病面積下降;堅持以“水調”為主的生物、化學、肥水、耕作、人工整枝六大綜合調控措施,為棉花穩產、高產塑造了合理的群體結構。

二是立足致富職工群眾,穩步推進林果畜牧業。以萬只肉用羊基地建設為龍頭,以人均頭畜為目標,制定項優惠政策,積極鼓勵職工養畜。目前,全團累計建成以牛、羊、毛驢為主的養殖基地個,養殖區個,種羊場個,新建青貯池立方米。各類標畜存欄達萬頭只,增長,全年共產肉噸,增長?!痢聊?,造林建園畝,果品總產噸,完成林果業總產值萬元。

三是庭院經濟幫助職工多渠道致富。按照兵團黨委“五個必須”要求,劃分自用地畝,戶均畝;大力推進林果草畜一體化建設,把居住區、種植區、養殖區有機結合;實施危舊住房改造工程,創造性地建設了一批“二合一”、“三合一”的“別墅式”庭院,改造面積達到萬平方米;全團畝自用地爭取秋季種植薄皮核桃、桃、杏,間種玉米飼草,形成了“以畜肥田”的發展格局。去年,全團自營經濟總戶數達到了戶,從業人員人,自營經濟戶均收入元,職均收入元。

(三)抓好招商引資、項目引進,挖掘發展潛力

積極探索“團辦工業民營化、民辦工業規范化”道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近年完成項目總投資億元。××年,引進萬元新建年產萬噸棉籽加工油脂廠一座,年降低加工費萬元;引資萬元建設條滴灌帶回收再生生產線,年降低生產成本萬元;引資萬元建成廢膜回收再生管材生產線,年降低管材成本萬元。××年設計項目個,正在實施的個,儲備項目個,已上報項目個,累計完成項目總投資萬元,招商引資萬元。

(四)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團場

三團黨委堅持以人為本,近三年來,先后投入億元資金,改善職工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痢聊辏顿Y萬元,完成了萬畝滴灌工程,公里硬質塑膜雙重防滲渠道;投資萬元建設小學教學樓,投資余萬元改造完善醫院、幼兒園設施、設備。投資余萬元興建幢居民樓和文化廣場,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建設職工住房萬平方米,完成危舊住房改造戶、萬平方米,尤其在連、連、連等單位興建“別墅式”住宅套,實現種養結合、水電配套,極大改善了職工的居住條件,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市場經濟不斷改革的今天,三團黨委仍堅持福利于民,堅持平價糧油供應;重大節日給干部職工、離退休人員發放大肉噸、價值萬元,發月餅噸;人均財政支付轉移元,提供低保金近萬元。

(五)依靠科技,實施“四大工程”促發展

第一,基地示范工程。圍繞建設萬畝優質棉基地,與中科院、遼棉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四個專家育種工作站,引進抗病品種試材多個,推廣種植新陸中⒋遼棉⒐等抗病品種萬畝次,枯黃萎病發病面積、發病率分別下降、。圍繞萬畝干果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果品,特別是荒漠涌泉灌定植核桃,為治理荒漠提供了成功范例。大力推廣凍精冷配、高頻繁殖技術,投資多萬元,引進薩??朔N羊只,計劃建設種羊繁殖基地個,以每年改良肉羊萬只的速度用—年時間把三團建成萬只肉用羊生產基地。

第二,信息化帶動工程。從××年起,先后投資萬元,引進推廣了地埋式自動化測水測肥滲灌系統、微機決策平衡施肥、農作物病蟲害自動監測、智能日光溫室、可視農業信息監測、采棉機測產系統等項農業信息技術,提升了我團科技強團競爭力。在科技連畝棉田內,對以上技術進行集成、應用,使每位職工的管理定額提高到畝,節水、節肥以上,職均產值萬元,職均收入可達萬元。

第三,人才開發工程。借智借腦,與個科研院所及大學進行廣泛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新技術合作項目達個;聘請專家,組建專家工作站,對棉花枯黃萎病進行重點攻關;引進本科生名,建立了“專家公寓”和“大學生公寓”,給每個人提供價值元的生活必需品,安排他們掛職鍛煉,重點對他們進行培養,目前已有人走上領導崗位?!痢聊暌M大學本科畢業生名,其中名充實基層領導班子,擔任連隊農業技術員、政工員。

第四,素質提升工程。以“××年基層干部全部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機關干部全部達到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為目標,大力實施各級干部素質提升工程,目前,各級干部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已占。積極開展職工全員思想教育和技術培訓,連續年對職工進行軍事訓練;組織“職工綠色證書”培訓,給全團職工發放《棉花苗期診斷圖譜》、《棉花高產栽培》等書籍余冊,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六)真抓實干,突出重點求發展

第一,堅持從實際出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近兩年,三團之所以打了翻身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把兵、師黨委的決策與三團實際緊密結合,在結合中抓創新,在結合中抓落實,取得了一些實效。特別是在貫徹落實兵、師黨委關于結構調整、土地長期固定、兩費自理、發展庭院經濟、危舊住房改造等方面決策中,始終注意與三團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照搬照抄,不唯上,不唯書,始終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以職工群眾的利益為最高標準,以確保發展為根本目標。

第二,堅持以制度促管理,確保決策的落實。我們以管理規范化為目標,各行各業自上而下建立了嚴格的考核制度,量化、細化標準,嚴格管理,嚴格考核,獎罰兌現。如:農業生產上,我們根據階段生產特點,對掛鉤科室、連隊和職工分別制定不同的考核辦法,做到有安排、有檢查、有考核、有落實,把管理措施貫穿到階段工作的始終,使決策得到很好的落實。特別是在結構調整方面,在林果畜牧業及庭院經濟發展上,從團領導到連隊干部以及每一位職工,人人身上都有任務、有指標,有考核,有力地促進了黨委重大決策的落實。

第三,堅持一個落腳點,致富職工不動搖。在××年起,

全團承包職工上繳指標平均下浮,團里每年少收萬元,職均增收元的基礎上;××年出臺項兌現政策,給職工讓利萬元,職均增收元,通過大力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強化管理,節本降耗,提高單總產水平,發展庭院經濟,使職均收入由年的萬元提高到××年的萬元、××年的萬元。目前,全團職工銀行存款達億元。全團職工生活富裕,上下形成了求發展、講穩定的大好局面。

縱觀××年的工作有以下六點成功經驗:一是腳踏實地抓棉花是團場的發展之本;二是千方百計抓項目是團場發展之策;三是一心為民辦實事是團場發展之重;四是敢為人先抓科技是團場發展之計;五是招商引資辦工業是團場發展之力;六是政通人和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年工作的思路

××年我們的奮斗目標是:“”,即:確保籽棉總產萬公斤,力爭實現萬公斤;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億元,財務利潤萬元,職均收入萬元。

(一)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

⒈做大棉花:

一是大力實施六項重點措施。大力實施精準農業技術,實施精準播種萬畝,出苗率達到左右;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好萬畝滴灌,加大培訓職工的力度,提高應用水平,降低用水量,提高單產;大力推廣抗病品種。今年主栽中——品種,大力推廣新陸中抗病品種萬畝,抗病品種畝,抗蟲棉、高產品種萬畝;大力推行機械采棉,計劃購置大型拖拉機臺,采棉機臺,機采棉——萬畝;大力改造低產田,清理排渠,挖排治堿,拉膠改沙,治理堿斑,油渣還田,培肥地力,實施低產田改造萬畝;大力推廣項農業信息技術,畝自動化滴灌技術、病蟲害自動化測報、微機決策平衡施肥、推廣視頻監測作物技術、自動化測水技術、棉花枯黃萎病變異監測技術、機載地理衛星產量模型信息系統、自動化氣象農業應用技術。

二是貫徹落實五條成功經驗。始終堅持“矮、密、早、勻、膜”技術路線不動搖;始終堅持以“水調”為中心的綜合調控技術不走樣;始終堅持以精耕細作為目標的管理措施不偏離;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達到蟲害最低水平;堅持在棉花生長與栽培上樹立“先搭豐產架子,后塑造合理株型”的栽培理念,重點抓好“四早、兩晚”,促早熟、防早衰。

⒉畜牧、林果業做強

第一,畜牧業。以實現萬只肉用羊為目標,今年計劃完成萬頭只,產肉噸,畜牧業增長以上,力爭實現人均頭畜目標,培植養殖大戶,以點帶面發展畜牧業;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通過人工受精、凍精冷配技術,實現良繁快繁,培養個專業化養殖戶,以每年萬只的速度全面推廣薩福克羊的雜交改良,力爭年實現萬只肉用羊發展規模;提高畜牧業的科技含量,推廣“三貯一化”技術,提高飼草利用率;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加大投入,健全動物疫病信息預警預防體系,免疫保護率要達到。

第二,林果業。今年計劃造林建園畝;完善林權改革制度,深化林權改革;加速果園標準化建設,加快老果園的更新改造,優化品種品質,全面推廣疏花、疏果和套袋技術,提高商品率;對新定植的果園,按照矮化密植要求逐一檢查,補栽嫁接到位,盡早見產見效;新建果園確保全部矮化密植。將科技連香梨園租賃給阿克蘇安利達公司,建立一個優質果品基地,帶動林果業發展;要結合退耕還林還草,開展“一園百畜”活動,以園養畜,以畜促林,林草間作,推進林果草畜一體化。

第三,庭院經濟。一是強化“五個引導”:引導職工自用地定植果樹;引導全團的單位建設養殖小區,養殖小區入畜率;引導職工“一畝園、十畝田”思想意識的養成,加大自用地果樹的管理,達到的成活率;引導庭院同類產品盡快形成規模,形成品牌,吸引龍頭;引導庭院大戶走名、優、特、新的發展路子。二是解決好三個突出問題:解決好眼前和長遠利益的兼顧問題,支持職工在自用地里自建“二、三合一”住房,加速“撤棟并戶”步伐;解決好分散經營問題,既要堅持自主經營,更要強化市場、信息、技術、訂單服務,使庭院經濟從自給自足向集約化經營轉變;解決好考核與考評問題,完善考核機制。依托組培室快速繁殖,智能日光溫室培育,大棚生產一條龍工廠化生產線,建立畝蔬菜大棚基地,種植特色苗木、反季節蔬菜、大棚西瓜等。

(二)以改革為動力,全面落實兵、師“”文件精神

第一,全面貫徹兵團“”文件精神。落實“兩擴大”和“字方針”,兩費自理率達到,土地固定,結合團場實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適度擴大職工承包面積,調整分配制度,縮小干群收入差距,減輕職工負擔;進一步發展完善“以豐補欠”資金的管理辦法和實施效果;擴大土地面積,力爭人均承包面積畝,機采畝,職均收入萬元,合理確定職工上繳指標;適當調減低收入和弱勢群體、虧損戶的上繳指標確保職工收入。

第二,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改革。按照兵團黨委的部署,穩步推進團場機構改革,積極按協會型組織方式推進改革,成立果業、農機個協會,畜牧、農業推廣個中心、園林、物資供應、水務、廣播電視文化個工作站,保安和防雹大隊以及個社區管委會等組織機構,剝離的機關部門以會員制與相關群體形成利益共同體。

第三,全面推行水權改革。嚴格執行“計劃用水、統一調度、定額配水、節約留用、超用加價”制度,積極推行水權證,穩步推進水票制。

(三)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促進小城鎮發展

爭取國家重點小城鎮建設項目?!痢聊隊幦№椖抠Y金萬元改善小城鎮基礎設施,用于集中供暖、供排水、城鎮環行公路建設。投資萬元積極實施公里干渠、公里支渠、公里斗渠硬質雙防項目,將極大提高水的利用率。積極落實農一師在三團的通團公路項目,月份將動工修建三團——阿瓦提——團——阿拉爾級公路;并為三團團部——二團——金銀川火車站道路做好準備。積極爭取抗震安居項目,實施戶“抗震安居”房建設。爭取二十八土地治理項目萬元。完成用電線路改造和滴灌泵站的電力設備安裝工作。

(四)以人為本,為職工群眾辦十件好事

一是加大連隊基本建設力度,把重心移向連隊和職工,××年基本拆除土建危房,基本拆除土建辦公室,新建連隊辦公室幢,徹底消滅危房、土塊房。

二是投資萬元,實施公里干支斗渠“雙防”,最大限度提高三團的水利用率。

三是繼續實施滴灌萬畝,全團的棉田實現滴灌。

四是爭取資金萬元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實現小城鎮的集中供水、供暖、排水,新建一條長約公里的環城道路;投資萬元建設胡楊公園;投資萬元鋪設商住樓街道彩磚路面。

五是引資萬元實施全團公里的農電網改造,利用國家項目萬元建設信息化農場。

六是投資萬元對基層單位的自來水管道進行全面更新改造。

七是爭取月份完成小城鎮廣場建設,為職工提供一個休閑、健身場所。

八是投資萬元種樹種草,改造各單位的營區面貌。

九是啟動三團——阿拉爾的公路建設,促進對外交流。

十是投資萬元再購買臺采棉機,進一步擴大面積,減輕勞動強度。

(五)以實為本,落實好十項具體的工作

一是落實好棉花生產。隨著滴灌新技術的推廣轉變好“早播種、早促苗、早灌水、早打頂晚化調、晚施肥”的技術思路。

二是落實好全面推行滴灌工程具體任務,繼續組織實施萬畝滴灌工程,基本農田推行滴灌技術。

三是落實好機采棉推廣工作,再購置臺采棉機,機采面積努力達到萬畝以上,爭創全兵團機采棉大團。

四是落實好預算管理?!痢聊曦攧展芾碇饕怀鲎ヮA算管理,抓好連隊制造費的預算管理,強化開支范圍;抓好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嚴格定編、定員、定經費;抓好基本建設預算管理,嚴格預算審批程序;抓好項目預算管理,使用好國債資金。

五是落實好項目建設,積極組織攻關,確保已經立項的萬元的小城鎮建設項目,萬元干渠硬質防滲項目,公理硬質防滲項目,公理型斗渠防滲項目,萬元的土地治理項,萬元的農業信息化項目,萬元的科技試點縣項目,萬元的種苗基地項目,萬元的退耕還林補貼項目。

六是落實好園林業管理。加強果林地承包合同的落實,實現買斷經營,交足果樹款,加強“林隨地走”的農田林管理責任考核,防止農田林管理改革之后放任不管。

七是落實好設施農業高效產業。把科技連的日光溫室形象工程點亮見實效,帶動家家戶戶溫棚發展,繼續實施個溫棚,形成蔬菜業的大市場。

八是落實好奶牛場、種羊場、活畜交易為主體的畜牧業。

九是落實好水權證制度的改革。加強渠系自動化測水,計量到連,加強果林地地下水的打井利用,強化水權獎懲制度。

十是落實好團場機構改革。在春播后,逐步落實好機關科室合并整編,盡快落實社區建設,制定定編預算管理制度。

(六)以科技為本重點推廣應用六項科學技術

第一,充分加強與國家農業信息化農業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數字化農業推廣應用研究所,建設數字農業技術示范基地,開展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全球衛星定位差分基站,實現精準差分定位。二是建立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團精確的農田地塊、水利設施、滴灌系統、土壤養分等數字化管理。三是示范田間土壤樣品采集定位,實現土壤樣品采集標準化。四是改造噴霧器、施肥機,示范變量施肥,實現精準施肥。五是示范土壤硬度及電導率測試,監測土壤的鹽堿度,確定合理的灌溉壓堿方案,對不同地塊實行特殊管理。六是加強各單位信息網絡建設,給單位配備一臺電腦,推動自動化辦公和電算化。

第二,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實現棉花土地面積的遙感測繪,棉花苗情的分類遙感測繪、棉田土壤旱情遙感測繪,使信息技術真正為棉花生產服務。

第三,加大全程機械化和微機決策平衡施肥實施力度,利用信息技術加大智能化農業機械的改造,使信息技術和實現技術有效結合。

第四,在全面推廣膜下滴灌技術的基礎上,加大自動化灌溉的升級改造力度,解決職工傳統灌溉模式,對滴灌實施效果的影響。

第五,以建設“全國科技試點縣”、“國家農村信息化基地”為契機,利用三團引進人才的優勢,抓住機遇成立智能化農技推廣站,構建三團科技創新平臺。

第六,努力把科技連真正打造成兵團的現代化農業第一連。

三、春耕春播工作情況

三團××年的春耕春播工作,以精準種子、精準播種、精準滴灌、精準施肥為重點,大力引進新技術、新科學,推廣抗病品種萬畝,精準滴灌萬畝,超寬膜、高密度、機采棉播種方式萬畝,引進氣吸式精量播種機臺,改造半精量播種機臺,加強種子人工精選和包衣拌種,大力實施棉花行間兼種茴香等一系列措施。

篇9

1.構建現代綜合交通網絡。加快交通建設,構建核心城市連接組團、中心鎮、新型農村社區和產業集聚區、文化旅游區的大交通網絡。加快鄭焦城際鐵路建設和東站、火車站升級改造,推進鄭焦城際鐵路云臺山支線及新月鐵路增建第二雙線等項目,積極推進至濟源、洛陽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和月山車站更名西站工作,開通至北京始發車次,配合推進鄭州至太原快速鐵路通道建設。加快鄭云高速、焦桐高速溫縣至鞏義段建設。推動陵川至偃師、林州至新密、原陽至濟源三條省道段升級為國道。推進桃花峪黃河大橋、黃河大橋、孟州黃河大橋、焦桐高速黃河大橋建設。建設軌道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大環線、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異地候機樓、直升機場等項目,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立體化現代綜合交通網絡。

2.構建能源網絡。發揮“晉煤焦水”優勢,建設大型路口電源項目。加快城市電網建設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積極發展智能電網。推進骨干管網、配套支線管網建設,高效利用西氣東輸天然氣、山西煤層氣、煤層氣等氣源。優化用能結構,積極開發利用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

3.構建水利網絡。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引黃調蓄、西霞院灌區、小浪底北岸灌區、引黃入焦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進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防洪減災、生態保護和城市景觀功能,推進沁河、大沙河、新河等河道治理,高標準建設城市水網體系。完善水權制度,加強水資源監測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水循環利用率,創建節水型城市。

4.構建信息網絡。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全員人口統籌管理、社會保障一卡通、市政公用服務一卡通等信息系統,加強電子政務網絡、應急管理網絡平臺、新型防空防災預警報知系統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打造“數字”、“智慧”、“無線城市”。

(二)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撐。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生態網絡框架,推動經濟由資源能源依賴型向循環綠色低碳型轉變,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加強污染防控。加大區域內黃河、海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率先探索跨流域、跨區域污染聯防聯控、跨界防治機制,推動建立海河上游、沁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實施重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工程,推進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次級河流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重金屬污染治理和大氣污染防治。率先實現生活垃圾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中心鎮全部建有污水處理廠。優化配置環境容量資源,創建國家環境容量研究及應用試點城市。

2.發展壯大循環經濟。實施節能重點工程,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產能和設備,提高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能源利用水平。以煤炭深加工和綠色化利用為核心,構建“煤—電—建材”、“煤—電—鋁”、“煤—鹽化工”等循環產業鏈,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以孟州、博愛、武陟等產業集聚區為載體,培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再制造企業,打造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創建“再制造”示范基地和“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開展低碳發展試驗試點,優化用能結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構建低碳型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

3.構建良好生態網絡。推動林業生態向縱深發展,構建“一區”(南太行山地生態區)、“兩帶”(沿黃生態涵養帶、南水北調中線景觀帶)、“三網”(道路林網、河渠林網、農田林網)生態構架。推進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快礦區生態治理、農村土壤修復,打造城市水系生態走廊,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三)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增強經濟轉型智力支撐。強力實施人才戰略,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培育、引進人才,創新人才制度,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優化的人才隊伍。

1.著力培育經濟轉型人才。圍繞經濟轉型,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眼光的企業家群體,形成一批以知名學者和專家為核心、以優秀中青年學科和業務帶頭人為骨干的創新群體。加快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建設國家職業教育基地、勞動力技能培訓基地、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示范基地。加快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建設太極文化學院,推進高校專升本工作,支持理工大學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吸引國內外知名大學和教育機構在合作辦學或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民辦教育發展,鼓勵企業參股組建職業教育集團。

2.積極引進經濟轉型人才。加快實施引進海外優秀人才計劃、首席專家工程、首席技師工程,對引進人才在工作場所、生活條件、住宅公寓、創業啟動資金、風險投資和商業擔保方面給予專項支持,廣泛吸納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在創業發展。

3.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完善人才評價使用、激勵保障、配置流動等政策體系,加強人才培訓、交流、咨詢等配套服務,充分體現人才價值,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四)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經濟轉型動力支撐。圍繞人力資源、土地、投融資、社會管理關鍵環節,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破解體制機制難題。

1.推進土地管理體制創新。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步伐,在此基礎上探索推進集體建設用地有序流轉,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實現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地同價。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和信息平臺建設。探索實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定期評估和適時修改工作制度。開展資源枯竭城市礦業用地改革試點,整合開發利用閉坑礦山工業廣場、排矸場、煤礦塌陷區、棚戶區等工礦廢棄地和未利用地,開展廢棄礦山土地整理、復墾。實施節約集約高效用地工程,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節地技術,合理提高土地利用強度和用地投入產出率,綜合開發利用低丘緩坡,建設集生態、水利用、文化旅游為一體的黃河灘區土地開發復合功能帶。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探索開展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人地掛鉤政策試點。

2.推進投融資體制創新。充分發揮投資集團等投融資平臺作用,構建文化旅游業投融資平臺。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加快商業銀行戰略重組。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創新試點,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培育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積極利用資本市場,實施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和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工程,大力引入私募基金,擴大市場融資規模,推動企業轉型發展。促進風險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發展。推進信用擔保體系創新,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和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建立銀企保協同合作機制。建立社會與個人征信體系、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整合金融、工商、稅務、環保等信息資源,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懲戒的信用約束機制。

3.推進其他領域改革。建立健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制度,探索建立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創建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示范市。持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的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推動公共財政改革先行先試,促進預算科學化、民主化,創建全國地方公共財政改革示范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吸引國內外資本投資興建醫療衛生機構,支持民營醫院發展,創建全國縣域醫藥衛生綜合改革試點市、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市。加快文化旅游體制改革,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業和企業集團,打造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點市。

(五)構建大開放格局,增強經濟轉型活力支撐。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展開放領域和空間,促進區域聯動發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1.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發揮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優勢,積極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與港、澳、臺和海西經濟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沿海地區的合作力度,全方位、多層次承接產業轉移,重點承接發展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各具特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擴大農業開放力度,抓好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深化與央企、省企、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建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深化與天津港、日照港、連云港等港口的合作。抓好國家級皮草出口基地、省級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建設省級國際服務外包基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發國際資源,開拓國際市場。

2.深化區域合作。發揮支撐核心區、聯動豫西北、對接晉東南的區位優勢,促進區域聯動發展。推動鄭州、融合發展。加快鄭焦城際快速通道(迎賓路延伸)建設,形成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為骨架的快捷交通網,促進交通融合。推動城市向南延伸,沿城際骨干交通通道進行產業布局,促進產業對接。建立區域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合作機制,共同營造良好的區域生態環境。全方位擴大合作,實現公共資源、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豫西北板塊協作聯動發展。加強與洛陽等城市聯動發展,聯合建立區域協作機制,推動產業優勢互補,形成產業群體優勢,共同打造南太行山水旅游帶、黃河文化旅游帶、南水北調中線生態文化旅游帶,積極推進黃河、海河、沁河等流域環境同治、生態共建。推動與晉東南地區深度合作發展。打通物流大通道,充分利用晉東南地區煤炭、煤層氣等資源,建立能源長期穩定合作機制;合作開發云臺山、凈影、皇城相府、王莽嶺等文化旅游資源,共同培育南太行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加強多領域深度合作,形成中原經濟區與山西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攜手共進、合作雙贏的大格局。

(六)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經濟轉型合力支撐。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社會管理科學化,進一步保障、改善和發展民生,保護、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支持經濟轉型的強大合力。

1.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全面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費范圍,實現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創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市。建設城市數字化醫院和醫療機構信息管理系統,推進實施縣級醫院倍增計劃,建設覆蓋城鄉的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等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加快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城鄉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和公共體育設施,推進全國體育先進社區創建工作。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到2013年,平原地區全部用上自來水,徹底解決山區丘陵區吃水難問題。

篇10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全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突出節能減排、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加強土地宏觀調控,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效顯著。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進展順利。全面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將污染減排指標納入全市科學發展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結構減排力度,關停小石子加工廠70余家,淘汰小淀粉加工企業10家,關停小石灰窯10家,取締小防水卷材業戶57家。加快推進項目減排,完成熱電企業18臺循環流化床鍋爐再提高改造工程,濟鋼燒結機脫硫工程進入調試階段,庚辰鋼鐵脫硫設施建成并實現連續穩定運行;光大水務(**)一廠、二廠升級改擴建及家重點企業污水處理回用等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西區、高新區中心區、濟陽污水處理廠、章丘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并實現穩定運行。**年二氧化硫、COD排放總量分別為8.81萬噸和5.33萬噸,比上年度分別削減2.33%和3.62%。二是污染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加大大氣環境整治力度,積極開展揚塵防治和機動車尾氣排放管理工作,強化火電、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污染治理。認真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各項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實施小清河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市區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強環境監管監測,完善在線監測體系建設,強化對重點企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集中供熱熱源等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三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以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為重點,扎實開展全市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章丘生態市、商河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列入生態省建設責任書,歷城區艾家村被授予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生態村。

(二)水資源管理和保護進展順利。嚴格執行取水許可證制度,建立取水單位一戶一檔管理制度,核發新版取水許可證195家。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保證了建設項目的合理用水。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全民節水意識明顯提高,節水技術和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年萬元GDP耗水量減少到58.10立方米。

(三)土地礦山管理更加規范。一是耕地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完善耕地保護的責任落實和動態監控,層層簽訂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加強耕地占補平衡和土地復墾工作,全年共驗收部、省、市、縣四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80個,總規模9萬畝,新增耕地2.9萬畝。二是土地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共上報國務院農轉用和土地征收7746畝,上報省政府21224畝(其中單獨選址項目用地1921畝),共落實征地方案實施征地23527畝。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民生項目、產業政策鼓勵項目和全運會項目用地需求。嚴格執行國家、省加強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的有關規定,加大項目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供應管理進一步加強??茖W制定供地計劃,建立協調決策機制,加快土地招拍掛供應進度,全年全市供應土地18568畝,其中出讓供地15591畝,收繳土地出讓金165億元,實現土地純收益64.5億元。修訂國有土地收購儲備辦法,創新了“二次公告”運作模式,加快土地熟化基礎工作,市本級收購各類土地266宗,面積3650畝。四是礦山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完成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善采礦權審批制度,設定禁采區、限采區和可采區,加強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加強礦山企業整合,全面推行采礦權有償出讓制度。加大破損山體治理力度,列入重點治理任務的58座破損山體已基本完成。

(四)防震減災能力不斷強化。加快推進地震臺站建設,**市地震監測中心暨歷城綜合地震臺項目開工,濟陽、長清地震臺站建設進度加快。全面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積極推進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建設。加快編制地震小區劃。積極開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震害防御能力明顯增強。成立市、縣兩級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進一步落實地震應急措施。加大防震減災宣傳力度,積極推動“五進”活動的開展。

(五)基礎測繪工作有序推進。編制完成并組織實施全市基礎測繪“**”規劃,測繪完成孫村東、臘山南、旅游路和東南外環路1:500比例尺地形圖70平方公里,修測西部片區1:2000地形圖290平方公里,實現中心城建設用地范圍內1:500地形圖全覆蓋。

二、**年工作思路和目標

**年是實施“**”規劃關鍵的一年,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動我市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一年。綜合考慮**年我市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工作面臨的有利調整鍵和不利因素,初步確定明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市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切實加強土地管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出抓好治污減排、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年主要預期目標:

1、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

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8.67萬噸之內,比**年削減1.59%,提前達到“**”確定目標;COD排放總量計劃控制在5.07萬噸之內,削減4.88%。

2、環境質量目標

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地下水水質達到地下水環境質量三類標準。

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的比例達到85%以上。

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低于70分貝(A);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低于60分貝(A)。

3、水資源綜合利用目標:萬元GDP水耗下降到55.20立方米。

4、土地利用目標:耕地占補基本平衡,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有較大提高。耕地保有量達到36.13萬公頃。

三、**年工作重點

(一)環境保護

1、認真實施“三大減排體系”方案,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目標。一是繼續實施產業結構減排方案。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工藝,關停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設備,實現結構減排。二是加快實施工程治理減排方案。完成水質凈化三廠等工程,完善城市河道截污整治配套管網,提高污水處理和再利用能力。完成**東新熱電等5家企業熱電機組脫硫工程和濟鋼等3家企業鍋爐煙氣脫硫工程建設。三是大力實施監督管理減排。加強自動監控系統建設,完善自動監測網絡,強化重點污染源監督管理,確保各類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率達到98%以上。

2、實施“四大工程”,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實施以節水保泉、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要內容的“碧水工程”。加強水源地保護區監督管理,強化飲用水源水質的污染監控,確保飲水安全。結合《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實施,加快實施小清河綜合整治、市區河道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二是實施以清潔能源行動、全面治理各類污染源、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藍天保護工程”。推廣清潔燃燒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完成年度重點大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加強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與監督管理,進一步改善大氣質量。三是實施以控制擾民噪聲源和創建噪聲達標區、安靜居住小區為重點的“安靜工程”。依法強化監督管理,繼續開展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工作。四是實施以固體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為重點的“固廢治理工程”。盡快開工建設第二生活垃圾處理廠,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醫療廢物處理,加強廢礦物油、廢顯影液等重點危險廢物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籌建廢物綜合利用中心和危險廢物交換中心。

3、全面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實施以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工程”。加強南部山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加快生態示范區建設,組織環境優美鄉鎮達標單位做好驗收準備工作。協調做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極推行秸稈還田、秸稈氣化,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做好“兩區一園”創建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環境管理。開展全市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研究,加快推進小清河源頭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

(二)水資源管理

1、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堅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全面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制定水質監測計劃和制度,嚴格水質監測管理,提升監測水平。完善全市地下水位自動監測系統,提升監測的準確性和連續性。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堅決有序地關停泉域內的自備井。

2、加大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力度。堅持生態修復與綜合治理相結合,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結合退耕還林和封禁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對重點水土流失區和生態脆弱流域進行綜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現有森林植被,加快退耕還林、禁牧還草、荒山綠化,促進生態修復。對土質較少的荒坡、山場,植樹成活困難的區域及便于植被恢復的山坡地,實行嚴格的封禁措施,依靠自然生態的修復功能恢復林草植被。

3、積極推進水利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實施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開工建設東湖水庫等骨干調蓄工程,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二是搞好東聯供水工程配套,加速東部工礦企業供水置換步伐;三是提高水源涵養補給功能。配合“南控”戰略實施,建設南部山區重要生態功能區,抓好泉域補給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和水源涵養工程建設,實施玉符河回灌保泉生態工程,有效補給地下水。

4、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與改善生活條件同步推進,加快實施邢家渡、胡家岸等引黃灌區續建與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先進節水技術,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加強城市節水管理,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和用水指標控制制度。

(三)土地礦產管理

1、強化土地調控管理,積極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進一步嚴格土地規劃計劃管理,強化對農用地轉用的控制和引導。嚴把用地審批關,優先保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繼續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征地統一補償、農民集中安置、土地集約利用、區域持續發展的補償安置綜合機制,切實維護好被征地農民的根本利益。高標準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開展好縣、鄉級規劃修編工作。按照國務院要求,積極開展好第二次土地調查。調整住房用地供應結構,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量。

2、嚴格耕地保護,加強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和土地管理問責制。大力推進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嚴格執行基本農田質量保護、用途管制、監督檢查和占用審批等制度,確保全市基本農田總量不減、質量不降、用途不變。嚴格落實耕地“占一補一”政策,確保全市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

3、深化土地市場建設,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繼續深化土地市場制度建設,全面引導各行各業依法規范合理用地。完善工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具體操作辦法,規范工業用地供地行為。圍繞重點片區綜合改造,加大城區土地前期熟化、收購儲備、策劃運作、市場配置的工作力度。加大對閑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置力度,切實盤活存量土地,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利用。研究制定更加嚴格的建設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和項目產出率標準,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4、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建立礦政管理新機制。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礦業秩序整頓規范的各項任務,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和省政府的檢查驗收。對礦業權按照風險程度實施分級分類管理,積極推進礦業權招拍掛出讓,逐步完善科學合理、競爭有序的礦業權市場。繼續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重點礦種和重點礦區的整合,提高規?;⒓s化開采利用水平。認真開展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審批工作。認真落實地質環境保護責任,積極推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和治理保證金制度,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補償的多元化機制。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預警體系,確保全市地質安全。

(四)防震減災

加快推進地震監測臺網站建設,完成歷城綜合地震臺、長清地震臺、濟陽地震臺等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市地震監測中心建設,完成前兆監測臺站的數字化改造。完善市、縣、鄉(鎮、辦)群測群防工作體系,推進“三網一員”建設。深入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保證全市重大建設項目檢查率達到100%。加快推廣應用地震小區劃項目,完成2-3個縣(市)區的城區地震小區劃工作。積極推動農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進一步增強地震防御能力。不斷健全地震應急救援工作體系。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繼續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強地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全力做好防震減災立法工作,認真組織開展前期研究,編制《**市防震減災條例》(草案)。繼續加大防震減災宣傳,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五進”活動。積極推進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制定示范標準。推進地震科普示范學校規范化、制度化,計劃新建示范學校11所。逐步開展地震安全示范企業、安全示范村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