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范文

時間:2023-04-26 08:1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篇1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規劃設計;效益

中圖分類號:S28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高標準基本農田是一定時期內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包括經過整治后達到標準的原有基本農田和新劃定的基本農田。本文以沈陽市法庫縣馮貝堡鎮為例,簡要分析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規劃設計的內容和要點。

1.項目概況

項目區位于法庫縣東南部的馮貝堡鎮,項目區涉及馮貝堡鎮周家溝村、富拉堡村、務名屯村和工夫屯村。項目區為平原區,基本農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例為93.33%,以農業生產為主。經過實地調查踏勘得知,制約項目區農業生產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灌排基礎設施不完善。項目區的田間灌排基礎設施缺失較為嚴重,耕地灌溉缺少水源井,現有設施長期無人維護,不能適應高標準基本農田規?;?、產業化的發展要求。

(2)田間道路通行條件較差。項目區現有田間道路多為土路,而且部分路面偏窄,農業機械作業很不方便,加之無人管護,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氣道路泥濘,出行困難,給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2.項目總體布局

根據《法庫縣馮貝堡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及項目區實際情況,本項目總體布局如下:對務名屯及工夫屯的兩處新增耕地地塊進行土地翻耕并加有機肥提高地力;對富拉堡、務名屯、工夫屯共8個區塊的旱地配套機井、水泵等農田灌溉設施,變為水澆地;對務名屯、工夫屯兩處排水溝進行清淤;在富拉堡修建農橋一座;在包括周家溝在內的4個村修建涵洞共71座;在務名屯的高效農業區配備高、低壓輸電線及變壓器;整修四個村的田間道和生產路,部分田間道改造為水泥混凝土路面。

3.建設內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項目區內總體地形變化不大,地勢比較平坦??紤]耕作的需要,需對項目區內0.65公頃新增耕地進行土地翻耕,翻耕厚度為0.30m。每畝地加有機肥100kg。主要采用機械翻耕,將一定深度的緊實土層變為疏松細碎的耕層,從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納和貯存雨水,促進土壤中潛在養分轉化為有效養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促進耕地形成良好的耕作層。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根據項目前期勘察取得的勘探成果及探水孔資料,本區為巖石裂隙水,含水量一般,單井出水量取10m3/h。

本次規劃對項目區內花生種植區進行灌溉,根據項目區以往實踐經驗及管護方便,均采用水泵從井中提水,由輸水軟管直接引到田間地頭進行灌溉。

管井井深決定于含水層埋深、水位變化幅度、設計水位降和施工條件等因素,確定井深基本到基巖不透水層。參考勘探成果資料,設計井深采用35m,施工時按實際地層情況,以進地層“中風化花崗巖”3m為準控制井深。

管井設計開口孔徑為φ600mm,井管采用鋼管,選配QJ型潛水泵,泵的最大外徑200mm,考慮安裝水泵方便,井管內徑應比泵體外徑大100mm~150mm,由機井設計手冊表8-45查選井管內徑采用350mm,管長最小900mm。終孔為600mm。

井管采用鋼管,外徑377mm,壁厚10mm。其中,0~5m為井壁管,采用不透水管。5m~32m為濾水鋼管,鋼管為條形孔,長150mm、寬10mm~15mm,表面積達到20%~25%,濾水管每眼井不得小于10m。濾水管外部纏繞8-10目鐵紗一層,20目尼龍紗布一層,下入不含土的混砂濾料。下部32m~35m為沉淀管,采用不透水鋼管,沉淀管的用途主要是為了在管井運行過程中,使隨水帶進井內的砂粒沉淀在管內,以備定期清理。井壁管及沉淀管回填黏土球厚111.5mm。

項目共新打管井113眼,井深35m,井臺為磚砌,均配備圓形鋼筋混凝土井蓋,輸水管道采用涂塑軟管,每眼井均配套潛水泵及柴油發電機組。

3.2.2 排水工程

項目區的排水體系比較完善,但部分排水溝由于多年未清淤,淤積嚴重,溝內淤泥、雜草等雜物較多,水流不暢;為了保證排水效果,對項目區淤積較嚴重的931m的排水溝進行清淤,清淤斷面為梯形斷面。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項目區規劃建設農橋1座,6m長、6m寬,下部結構為漿砌石墩臺,上部結構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矩形板式橋。

根據項目區地形情況,在排水溝與田間道交叉處需布置過路涵洞,以滿足農業生產需要。項目區共規劃71座涵洞,結構采用管徑內徑Φ=1000mm及Φ=800mm的涵管,管壁厚度為70mm,單節涵管長為2m,接管處設置伸縮沉降縫和止水。底部鋪設0.3m厚漿砌石基礎,0.1m厚砂石墊層。管身下設置漿砌石基礎。涵洞進出口布置200mm厚M7.5漿砌片石防護,寬度與基礎寬度相同,長度為1m~3m。

3.2.4 輸配電工程

項目區務名屯村中約有2000畝旱地,規劃種植綠色、無公害蔬菜。該區域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較強,交通便利。為促進馮貝堡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快速發展,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規劃在該區域架設高壓輸電線1.5km左右,低壓輸電線2km左右,配備250kVA變壓器1臺,以滿足該區域內作物灌溉用電的需要。

3.3 田間道路工程

3.3.1 田間道

項目區共整修田間道69條,共計35495.05m。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田間道12條,共7241.57m,寬度4.5m、5m;砂石路面田間道57條,共28253.48m,寬度3.5m。

3.3.2 生產路

項目區共整修生產路20條,共計14029.53m,均為砂石路面,石渣路基,寬度均為3m。

4.效益分析

4.1 社會效益

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農民熱切盼望解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黨的惠農政策得到落實,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區的農業生產條件獲得根本性的改變,農業生產將會有突猛進的發展。本項目的成功建設,將會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對其他鄉鎮甚至周邊縣區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4.2 生態效益

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減少了旱、澇災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改善了土壤質地。通過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水利、農業、林業等配套措施以及田間道路工程建設,在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同時,改善農田小氣候,實現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促進農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和型社會的形成,將收到良好的生態效益。

4.3 經濟效益

本項目建設規模為1242.13公頃,總投資為2370.64萬元,畝均投資為1272.35元。經過測算,項目區耕地年新增凈產值可達202.42萬元。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本項目是經濟合理的,耕地經營管理的直接經濟效益是顯著的,另外,如果考慮到項目實施后,種植結構調整和升級所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本項目的經濟效益將更加可觀。

結論

通過對沈陽市法庫縣馮貝堡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進行分析,該項目實施后,對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將起到積極作用,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項目投入使用后,應加強對項目區各項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保障各項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

篇2

根據文件要求,現將XXX2020年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子項績效管理自評如下:

一、前期工作(8分,自評8分)。

1、任務分解(2分,自評2分)

根據省農業農村廳下達XXX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皖農建設〔2019〕154號),按照農田建設管理辦法,在專家評審基礎上,我區建立了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庫,并將年度建設任務具體落實到項目,并按時上報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共6個項目,任務4萬畝,計劃投資6110萬元,其中財政投資6070,自籌40萬元。

2、項目審批及備份(4分,自評4分)

市局在完成了項目評審和現場審批后,下達了各個項目的設計批復;按照批復內容,我區編報了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省農業農村廳下達了實施計劃批復(皖農建設〔2020〕104號);我區同步在國家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系統填報備份。

3、項目儲備(2分,自評2分)

根據項目規劃,我區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選項入庫工作的通知》(裕農〔2019〕143號)文件,建立了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區級項目庫,項目庫總規模7.05萬畝,計劃總投資10675萬元,滿足我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儲備需求。

二、建設進度與質量(35分,自評35分)。

1、建設面積及工程(20分,自評20分)

我區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4萬畝按計劃完成,于7月初完成市級驗收,通過第三方檢測,各項工程建設質量達到設計標準,質量合格,效益發揮明顯。2020年6個項目10月初全部進場開工,開工率100%,項目進展順利,施工進度較快,區組織了項目督促和第三方質量跟蹤檢測,工程質量較好。2019和2020年,市政府組織了全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分別觀摩了我區江家店鎮龍門、分路口鎮楊集和分路口鎮新河項目區,其中省廳孔少林局長親臨分路口新河項目區指導工作。

2、年度任務完成比例(10分,自評10分)

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包括江家店鎮龍門、永興,分路口鎮楊集、新溝以及徐集棠樹等8個項目,于7月初完成市級驗收。2020年,我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個,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任務0.35萬畝)。在省廳下達計劃批復后,我區開展項目招投標工作,于9月中下旬完成了6個項目,總計10個標段的招標,并在9月底全部進場施工,當年立項且當年開工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年度任務的100%,目前,各工程項目建設進度較快,12月底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3、耕地質量提升(5分,自評5分)

為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提高耕地質量,我區制定了《XXX2020年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提升與等級調查評價工作實施方案》,在高標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中針對性地采取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措施來加以改善和提升項目區耕地質量。通過土地平整措施改善了耕地土層厚度、和質地;通過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通過疏浚渠道和新修灌排渠系工程加快項目區排水,調節土壤酸堿度,提高了項目區耕地灌溉保證率。項目實施后,耕地質量穩步提升,根據第三方調查評價報告,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耕地質量等級由建設前的3.22提升至3.17,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平均提升了0.05。

三、資金投入(25分,自評25分)。

1、財政資金(23分,自評23分)

我區2020年農田建設區級配套資金為2439.1萬元(其中高標準農田575萬元,最后一公里1864.1萬元),實際到位4311.175萬元,占應配套資金176.8%萬元。在資金管理上,我區實行區級財政報賬,國庫支付中心支付,目前2019年項目審計后報賬進度在92%。

2、社會資本(2分,自評2分)

2020年XXX順河鎮華順牧草合作社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投資210萬元,其中華順牧草合作社自籌資金40萬元。通過項目扶持,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高標準農田1000畝,支持華好奶牛養殖飼料基地建設。目前,合作社自籌資金40萬元已足額匯繳到區財政賬戶。

四、竣工驗收和上圖入庫(12分,自評12分)。

1、竣工驗收(6分,自評6分)

根據省廳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驗收規程,我區按時對2019年度8個高標項目進行了區級自驗,綜合驗收評價合格。

2、上圖入庫(4分,自評4分)

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要求,我區在申報項目時主動與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聯系,做好項目申報前置把關,2019、2020年項目均符合上圖入庫條件。其次,2019和2020年項目在建設中和竣工驗收后也在全國農田建設監管平臺上圖入庫,建設面積符合要求。

3、新增耕地(2分,自評2分)

在項目規劃設計中,我區做好四個結合工作創新試點,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組印發了《XXX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在建設2019年高標項目完工后,根據區自然資源管理部門以及項目鎮村上報,其中江家店鎮龍門、永興,羅集鄉云水和分路口鎮楊集村通過填埋廢棄塘壩、溝堰及老莊基還耕,新增耕地新增耕地面積342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面積占項目區的比例0.86%,上述項目新增耕地正在按程序辦理。此外,我區在江家店龍門、永興和羅集云水3個項目中,整合實施了自然資源部門土地復墾項目,根據省自然資源廳備案文件,目前先期批復新增耕地面積約8.7公頃。

五、建設管護和制度建設(10分,自評10分)。

1、落實管護資金(7分,自評7分)

2019年高標準項目,我區在初步設計中落實工程管護經費60.43萬元。區財政預算每年安排190萬元,專項用于全區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

2、制定管護制度(3分,自評3分)

為加強建成工程的管護,長遠發揮工程效益,我區制定了農田建設管護辦法,工程管護制度和長效管護機制。在項目建成后,區主管部門將完工項目工程移交項目鄉鎮,由項目鄉鎮、項目村負責管理并訂立管護責任書。

六、日常工作(10分,自評10分)。

篇3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工程質量;丘陵山區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6-0158-04

1 引言

高標準基本農田是指一定時期內,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2012年實施的《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提出“建設4億畝高標準基本農田”,2013年頒布的《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8億畝。由此可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已是我國當前重要的戰略舉措,對促進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全面管護,增強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農田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機械化水平、農業科技水平提升,促進了耕地保護,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也存在不少問題:包括建設標準模糊,各部門尚沒有統一的建設標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不夠,建設資金分散,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管理機制落后,專業人才缺失,前期工作滯后,規劃設計方案缺乏實用性,后期管護力度欠缺,綜合效益低等。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成敗,在現有文獻中,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質量的探討尚不多見,加強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是保證后期土地利用效率的關鍵,但目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的工程質量問題不容樂觀。重慶市位于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地形地貌復雜,高標準農田建設難度相對較大,本文以重慶市丘陵山區開展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為例,通過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工程質量問題進行探析,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期為丘陵山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供參考。

2 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進展

重慶市位于長江經濟帶上游,經濟發展迅速,土地開發程度高,土地資源稀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問題突出。因此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促進耕地保護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重慶市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是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過渡地帶,自然條件復雜,地貌類型多樣,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投入和要求也相對較高。自被確定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重慶市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耕地質量,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促進了生態環境保護,助推了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重慶市主要結合糧油基地、蔬菜基地、優勢農業產業基地、城鄉統籌示范村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2002~2011年,重慶市入庫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共2709個,實施規模974.77萬畝,總投資128.52億元。2009~2011年,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在南川、大足、合川、涪陵、梁平等5各區縣實施高標準農田23.31萬畝,總投資3.06億元。目前,重慶市基本完成“3、8、110”工程,即長壽、豐都、榮昌三個國家級和萬州、開縣、梁平、銅梁、石柱、酉陽、永川、合川8個市級,共7.33萬hm2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工程總投資34.98億元。到2020年,規劃新建24萬hm2高標準基本農田,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因地制宜將農田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能進、物能出、土肥沃、高產出”的適宜現代化農業的標準農田。

3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的工程質量問題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依據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投資結構(表1),田間道路工程通常在總的工程施工費中投資占比最大,其次為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投資占比較少,而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及其他工程在各個項目中投資都是最少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中,各項工程之間應合理規劃、協調配合,工程布局和建設模式應從當地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條件出發,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

3.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指為滿足農田耕作、灌溉的需要,以及一定的肥力條件而進行的田塊修筑和地力保持工程。田塊歸并可以使地塊平整規則,滿足規?;洜I、機械化作業、節水節能等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降坡和梯田化建設能夠有效防止土壤侵蝕,減少水土流失。但土地平整工程有可能造成土壤板結,引起土壤的面蝕和風蝕。重慶市坡耕地比重較大,分布在6°以上的坡地基本農田占總量的84.71%,因此土地平整工程是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

但重慶市土地平整工程難度大,工程質量問題比較嚴重,已建設的農田不能完全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首先,在田塊歸并中,普遍存在田塊平整程度差,田面相對高差較大,導致農田灌水不均、排水不暢,進而影響作物長勢,糧食產量反而下降。大型機械的使用造成土壤板結,表土剝離、回填過程中不合理的工程措施,導致土壤耕作層、犁底層的破壞,土壤厚度達不到耕作要求,新一輪耕作時甚至出現漏水漏肥的現象。在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鄉鎮,農民對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高,田塊歸并意義不大。因此,田塊歸并一是要充分考慮自然條件,二要充分尊重當地農民意愿。其次,在水土流失并不強烈的區域實施旱坡改梯、修筑條石坎,不但浪費投資,且對增產增收的意義不大,因此在坡體較大且水土流失的區域進行修筑石坎,坡體較小的淺丘坡耕地區域少進行坡改梯,實施降坡平整。另外,土地平整之后,提高農作物效益的根本問題(如土層厚度、土壤肥力等)仍沒有解決,土壤有機質含量沒有明顯改善。

3.2 灌溉與排水工程

灌溉與排水工程指為防治農田旱、澇、漬等災害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灌溉與排水工程直接關系著項目整體效益的發揮。灌溉與排水工程應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配套水利設施,形成“旱能灌、澇能排”的灌排體系。水利設施的建設應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微地形、建材特色以及土地利用方向等確定,以利于節約成本,改善基本農田示范區的自然人文景觀。

重慶市灌溉與排水工程的質量問題也比較多。部分項目水源工程的建設較少,蓄水池無蓄水,池壁、池底出現滲漏。提灌站不合理的設計使得使用壽命變短。排水溝無水排,但排水溝附近旱地被水沖刷;排水溝出水口設計在堡坎上,對耕地造成大面積沖刷。灌溉渠出水口的設計不合理,導致灌溉渠的利用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此外,由于沉沙凼、攔山堰及溝渠的管護嚴重不到位,有部分項目區的水利工程已被淤泥和雜物堵塞,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農田水利設施普遍存在有人使用、無人管理、損壞嚴重的現象,工程效益大打折扣。過度硬化的溝渠孤立和破壞了生物的生存環境,阻礙了農田物種的擴散,從而導致整理區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工程設計與實施中應融入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保護區域生態環境。灌溉與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工程實施應充分征求群眾意見,更多地考慮農民的建議,切實造福農民。

3.3 田間道路工程

田間道路工程指為滿足農作物物資運輸、農業耕作和其他農業生產活動而采取的各種措施。田間道路的布設應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在田、水、路、林、村規劃的基礎上,根據地塊連片單元的大小和走向等統籌兼顧,本著投資省、占地少、利用率高、路線合理的原則進行規劃設計。重慶市大部分屬丘陵山區,土地整治前田間道路普遍較差,耕作和出行十分不便,田間道路也成為農民最為關心的工程。

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中,部分田間道路的規劃設計不符合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造成生產路無人行走,斷頭路較多。田間道路的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現象,有的地方田間道路通達度過小,農產品運輸仍然不太方便;有的地方通達度達到要求,但道路寬度不夠,只適合小型農業機械。1.2m的生產路過窄,在平壩區或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需求,增加道路的寬度。部分地區田間道路采用泥結碎石路面,但由于重慶市降雨量較多,泥結碎石路面的實用性不強,常被沖刷,損壞嚴重。有些項目區混凝土路面的硬度和厚度達不到要求,承受荷載大于設計荷載,路面損毀嚴重,且缺乏維護和修復。田間道路全部采用硬化路面也會加劇斑塊破碎度,破壞生物的生境條件,影響生物的遷移,生態效應降低,所以田間道路的路面應注重生態化設計,增加生態涵洞和生態廊道的設計。

4 主要原因分析

4.1 規劃設計注重理論,實用性欠缺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規劃設計是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基礎和依據,其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目前重慶市部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規劃原則、規劃目標、規劃思路不明確,綜合性和科學性欠缺。首先,基礎工作不扎實,實地踏勘不夠細致,對項目區的自然條件和土地利用條件分析不詳細,設計以書本理論為基礎,或一味追求圖件美觀,單純為了實現“田成方、樹成行、路成網、渠相連”,導致規劃設計脫離實際情況,急需解決的問題未得到解決。其次,規劃設計圖紙達不到施工要求,地形圖測繪的比例尺限定了測量精度,對工程設計造成阻礙,工程量誤差較大,直接影響工程預算投資。部分項目規劃設計圖件生搬硬套,制作不規范,制圖尺寸不切實際,部分參數未能提供,不能有效指導施工。

4.2 建設標準缺失,施工技術落后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是建設質量的重要保障,不同自然條件,不同農業生產活動,相應的建設要求也不同。在技術規范方面,重慶市僅出臺了《重慶市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和《重慶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技術要求》,對實踐工作的指導遠遠不夠。隨著城鄉統籌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要求和標準也隨之提高,整村推進、蔬菜基地建設、糧油基地建設等都缺乏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在前期測繪、規劃設計和工程驗收等環節缺乏具體標準規范進行指導,影響了工程質量和建設效益。在施工過程中,缺乏一套科學系統的技術體系和工藝流程,技術基礎薄弱,使得工程質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項目施工單位未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施工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欠缺,一些項目的工程建設只重數量,不重質量。此外,由于缺乏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在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環節,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造成土壤板結、生物多樣性減少、景觀破碎等問題,不利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4.3 項目監管不嚴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成立專門機構、專業人才進行管理才能達到效益最優。但目前重慶市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有限,部分管理人員追求政績,質量意識薄弱,對工程質量特別是隱蔽工程管理不到位,一味追求建設速度,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監管力度不夠,難以保證工程質量。目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中監理費用較少,且監理市場不規范,對監理單位的資質審查不夠嚴格。監理人員配置較少,且技術結構單一,專業知識欠缺,部分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現場監管不到位,導致工程監理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工程質量問題。

4.4 工程后期管護缺乏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除了“事前規劃設計”、“事中實施和監督外”、還有不可或缺的環節,即“事后評價和管理”。后期管護是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長久發揮效益的重要保障,只建設不維護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丘陵山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類型多,后期管護尤為重要,但目前重慶市的建設項目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工程損壞嚴重,部分設施缺乏有效利用甚至丟失等。首先,丘陵山區后期管護資金需求相對較大,但項目預算中沒有對后期管護列出專項資金,致使缺少工程管護資金保障,使得管護工作難以落實。其次,管護責任難以落實。項目竣工后移交村委會管護,但村委會不是真正的實施主體,也沒有指定專門的單位或部門開展管護工作,導致管護主體虛化、權責不明,缺少可以執行的管護方案。忽視后期管護嚴重影響工程的使用壽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效益大打折扣。

4.5 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

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真正建設好高標準基本農田,達到強農惠農的目標。但現階段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運作模式,整個過程都表現為政府行為、政府意志,公眾參與體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機制可操作差。一方面,管理部門和設計人員對公眾參與重視度不夠,公眾參與的方式主要為咨詢、走訪等,或是“走過場”式地與鄉鎮、村干部交流,公眾參與的渠道單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聽取農民的意見與建議、反映農民的利益訴求,導致公眾參與的有效性降低。另一方面,農民缺乏參與意識,對參與過程及概念認識不夠,且長期以來公眾參與僅限于個人參與,沒有形成組織機構,使得公眾參與力量薄弱,難以發揮實質性作用,導致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篇4

一是結合旱改水,優先支持水田。集中打造榆樹市、公主嶺市、永吉縣、前郭縣、德惠市、梅河口、九臺區8個10萬畝大片區。與旱改水結合,新增50萬畝水田要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二是結合農產品優勢區建設,優先支持高效特色種植基地。圍繞花生、大豆、馬鈴薯等特色產業優勢區規劃,今年重點支持建設前郭縣5.5萬畝花生、洮南市5.6158萬畝花生、敦化13萬畝大豆特色產業基地。

三是結合產業化、規?;洜I,優先支持龍頭企業基地建設。今年重點支持白城市燕麥產業園、九臺鮮食玉米和糧改飼基地、洮南紅干椒基地建設,利用龍頭企業資金和規模優勢,提高建設標準和建設規模。

四是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產業園建設,優先支持示范園區。支持前農示范區、長吉展示區、華僑農場示范園,集中連片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各地要根據本地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統籌建設計劃落實,打造高標準農田示范點和樣板田。

篇5

2017年,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主要傾向:一是保護耕地地力,向適度規模經營傾斜;二是向具體產業傾斜;三是向發揮帶動作用的經營主體傾斜。

2017農業惠農政策類型有:一是優惠類政策。

(1)稅收優惠:

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農業產品,視同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

一般納稅人從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進的免稅農產品,可按13 %的扣除率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向本社成員銷售的農膜、種子、種苗、化肥、農藥、農機,免征增值稅。

(2)用水用電優惠:

規?;i、蔬菜等生產的用水、用電與農業同r;

電力部門對糧食烘干機械用電按農業生產用電價格從低執行的政策。

二是補貼類政策。

國家給予農村合作社的補貼政策有土地流轉補貼、貸款補貼、購農機補貼、種糧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農業保險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退耕還林補貼、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等。具體項目的申報還要根據各省市的具體情況有些不同。全國很多地區對合作社土地流轉有補貼,比如浙江新昌縣對流轉土地種植水稻1.33 hm2(蔬菜2 hm2、其他3.33 hm2)以上給予經營業主和流出戶一次性獎勵每公頃2 250元。

根據財政部去年年中的《農業綜合開發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指導意見》規定,要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支持力度。要求在試點階段,主要選擇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項目區域范圍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扶持,對個別流轉耕地面積較大的,也可以在項目區域范圍以外單獨立項扶持。降低合作社等申報主體成立時間和單個項目治理面積等“門檻”,簡化項目申報程序;探索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多種扶持方式;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按照誰申報、誰實施、誰管護的原則,將項目建設和管護權一并移交;擴大資金使用范圍,財政資金除用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外,還可對育秧設施、糧食晾曬烘干設備、倉儲物流、農機具庫棚等配套設施進行適當補助。繼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財政補助,形成資產交由農民合作社特別是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有和管護試點,擴大試點范圍,跟蹤試點成效,及時總結經驗。建立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使用、管護一體化的新機制,保證農業綜合開發建設成果長期發揮效益。

鼓勵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貸款、融資擔保等方式獲取資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現代農業。對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貸款,中央財政予以貼息。拓寬融資渠道,除政策性銀行外,把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貸款也納入貼息范圍。允許采取銀行貸款、財政補助、自籌資金“三位一體”、貸補結合方式,吸引金融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進一步加快建設進度。

三是涉農項目扶持類政策。

另外,在專項扶持類方面,國家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有扶持。國家農發辦在《關于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試點的意見》規定,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單個項目申報實施面積,原則上農民合作社試點項目平原地區不低于33.33 hm2、丘陵山區不低于20 hm2,對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每公頃土地財政資金補助不超過22 500元。

在產業化項目的扶持方面,國家農發辦68號文件對項目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2016年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原則上要符合《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6-2018年)》,主要包括: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糧油、果蔬、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包括財政補助項目和貸款貼息項目。財政補助資金使用范圍依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60號)有關規定執行。鼓勵各地采取“先建后補”的管理方式。

但是,對申報項目的合作社也設立了相應門檻:要求具有法人資格,具有良好的誠信記錄,具備相應的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能力,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有關規定,產權明晰,章程規范,運行機制合理,持續經營一年以上,財務管理比較規范,示范帶動作用強。

農業部等7部委決定,對適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的涉農項目,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申報范圍。涉農項目扶持類政策的扶持資金力度大,覆蓋范圍相對較小,需要在項目通知后申報爭取。我國專項扶持里涉農項目比較多,比如:農業綜合開發貸款貼息項目,要求單筆貸款不低于100萬,不高于6 000萬。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土地治理項目,扶持資金80萬-160萬。規?;B殖場、養殖小區、集中供氣等沼氣工程項目,扶持資金20萬-80萬?!安嘶@子”產品生產扶持項目,扶持資金100萬左右。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財政補助項目、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扶持資金龍頭企業100萬-300萬,合作社50萬-150萬。

四是農產品流通政策。

篇6

一、切實做好2021年復工復產工作

加強聯系高標農田項目施工單位,確保2021年3月5日如期復工,提高工程進度。

二、全力抓好春耕備耕

1.為兩岸產業帶發展如期進行,深入各鄉鎮實地調研土豆種植情況。

2.收集各鄉鎮農資需求,準備農資采購工作。

3.加大農事用火宣傳力度。

三、全力做好常規工作。

1.加強州上各科室聯系,做好對接工作。

2.按時蔬菜周報(州產業科)

3.每日報送森林草原火災防患工作開展情況,每周報送農事用火防控調查表(州災情群)

篇7

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于1996年開始組建,于1997年7月正式成立,為全額撥款正科級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內設2個職能股室,編制數為8名,現實有人數8名,領導職數為:主任1名,副主任2名。

我辦的主要工作職責是:1、貫徹執行國家、省、市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制定項目管理辦法等制度;2、負責制定全縣農業綜合開發中長期規劃、項目實施計劃;3、負責全縣國家立項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項目安排、計劃審批;4、負責向國家申報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組織、審查、論證,統一部署、綜合協調、組織實施、督促檢查和驗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5、負責全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人員培訓工作;6、負責做好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的工作;7、承辦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縣農業開發辦公室自1996年成立以來,15年來為全縣共爭取到7946萬元財政資金用于扶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并且每年的資金增長幅度大多都在10%以上,2010年為全縣爭取的上級財政資金達到953萬元。通過15年中低產田改造、水利建設、產業化生產、科技推廣及培訓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為我縣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今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

1、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項目建設任務。2010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珠田鄉、鎮等鄉鎮實施,2010年10月開工,到2011年3月底完工。總投資1214萬元,其中財政投資953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改造中低產田1.08萬畝,其中建設高標準農田0.2萬畝;產業化經營財政補貼項目1個——縣鎮金桔產業化專業合作社的新建1000畝良種金桔示范基地;產業化經營中央財政貸款貼息項目2個——縣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的5000頭良種豬繁育基地項目,建材有限公司的竹膠合板加工項目。

2、嚴格進行工程縣級驗收與決算,并順利通過市級驗收。按照上級要求和項目規范化管理程序,4月份我辦牽頭組織了財政、設計、審計、監理、項目鄉鎮、施工單位等有關人員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所有竣工的農發項目進行了工程量驗收和質量評定,并搞好了項目工程決算和單項工程審計。

3、完成了2012年縣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根據市農發辦有關做好2012年前期工作的要求和“十二五”規劃”安排,召開了競爭立項會并通過調查摸底和實地查看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我縣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示范建設項目示范工程的建設鄉鎮為于田鎮,現已完成可研編制和縣級、省級評估,并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勘測設計單位,已完成勘測,正在規劃設計。

4、招商引資工作已取初步成效。已完成開發建設項目一個:與縣扶貧辦聯合引進紅土地油茶林場投資的500噸茶油加工與萬畝高產油茶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12600萬元,現已完成5000畝基地建設和加工項目入園區審批手續。完成簽約項目二個:一是投資8000萬元的縣興隆牧業開發有限公司二期10000頭良種肉牛繁育與推廣基地建設項目;二是投資6780萬元的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年飼養1萬頭低碳種豬及無抗商品豬擴建項目。

5、扎實做好新農村建設駐村幫扶和扶貧重點村幫扶工作。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積極幫助枚江邵溪村做好了新農村建設和草林鎮車源村扶貧重點村建設的宣傳動員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村莊整治、產業發展、文明建設等規劃,建立健全全民主管理機制。一是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駐村幫扶組和扶貧重點村幫扶組,分別派出一名副職和二名單位精兵強將駐村。二是認真協助村兩委做好新村建設和定點幫扶工作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結合實際分別確定了幫扶目標、任務和措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認真做好2010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迎接省、國家驗收的準備工作。

2、認真做好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和計劃的申報。

篇8

關鍵詞:農田水利;安徽;江蘇;建設內容;編制報告

中國分類號:S27文獻標志碼:A

引言

安徽省地處華東腹地,總人口6500多萬人,其中鄉村人口占78%,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作者簡介:尚守榮(1986-),女,本科生,主要從事水利工程設計。E-mail: ]】,但該地區的農業基礎建設薄弱,導致了農業發展緩慢。因此安徽地區對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等具有強烈的要求。近幾年來,在國家十分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下,安徽省相關部門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來改善、增加農田基礎設施,提高灌溉保證率,其中主要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為主、加之一定量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及部分地區的小型水利重點縣建設。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為主,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2】主要是通過修建小型水利建筑物對農業水資源進行攔蓄、調控、分配和使用,擴大土地利用,提高灌溉保證率,以達到農業高產穩產的目的,進而增加農民收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對土地的利用要求低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同時在生態保護方面做的也沒有高標準農田項目好,但符合安徽地區農業基礎建設十分薄弱,灌溉保證率低下,不可能直接到達高標準農田的高產、穩產目標的現狀。安徽省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仍在起步階段,而江蘇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仍領先于其他地區農田建設。

本文將就安徽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進行分析,并與江蘇地區的相應項目進行比較,找出安徽與江蘇地區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的差別,并以江蘇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為榜樣,對安徽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進行優化和改善,提出更適合安徽的、考慮全面的、效果明顯的農田水利建設。

1、建設內容優化

安徽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中的建筑物主要包括機井、灌溉站、排澇站、防滲渠道、機耕橋、涵閘等,同時也包括一定量的河道疏浚工程。這些工程項目與江蘇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在于江蘇地區地下水位相對較高,較少的用到機井取水。

考慮安徽省本身的經濟條件,應盡可能的實現投入與產出最大化,得到相對較大的經濟效益費用比,這方面可以借鑒江蘇地區的工程建設。

以建設內容中的泵站工程為例,農田水利中的泵站主要包括灌溉泵站以及排澇泵站。江蘇地區的農田建設很多考慮到泵站工程上下游水位相差不大的實際情況,將灌溉、排澇功能設置于一個泵站,根據實際工程情況建造灌排結合的泵站,可以通過加入閘門控制實現泵站自引、自排、抽排等多種功能,將泵站的形式多樣化。建造一個泵站的成本必然小于建造兩個泵站的成本,更利于節省資金,若將該節約成本建設更多的工程項目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效益,同時更利于后期的工程管理。

安徽部分地區的地勢、水位與江蘇相近,可以有針對性的建設多功能泵站。該形式的農田水利項目也應實現農業生態化的要求,在資金投入允許的條件下,加大林網的布置,一方面改良土壤,另一方面涵蓄水源。同時應在相關科研單位的幫助下通過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的方法增加收入。

2、報告編制過程改進

編制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報告是實現基礎建設的重要環節,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報告以及施工方案報告等。編制報告是對擬建的項目進行分析,對項目合理性探討的一個過程,是專家評審過程中主要審查點,同時還是項目實施的重要依據,安徽省在編制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案時在下面幾個方面也值得改進:

(1)資金投入

安徽省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案通常包括多中形式,農田灌排工程、土地整治工程以及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各個不同形式項目的中央財政投資、地方財政投資以及農民自籌資金比例是不同的,編制該報告時應注意將各形式工程的投資比例、投資數額清楚的體現出來,為項目實施的資金落實提供依據,也為資金的到位給以保證。

(2)水資源供需分析

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水資源的供需分析是重要的環節,增加農業基礎建設的直接目標就在于增加灌溉保證率。安徽地區編制建設報告中并未對該問題細致深入的研究。江蘇省在該問題上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編制報告時應加入相應的水資源供需分析內容。

根據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水資源平衡分析資料選取所在灌區的水文資料,從而推求項目區水資源的平衡。區域水資源供需分析采用長系列法與代表年法相結合的方法,并根據不同保證率的供用水量選取代表年型。區域水資源供需分析采用長系列法與代表年法相結合的方法,并根據不同保證率的供用水量選取不同保證率的代表年型。計算項目區的可用水資源量——降水量、凈流量、過境引水量以及地下水資源量等,水資源需求量——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其他用水等。

設計中增加了引水涵洞工程、溝渠疏浚以及防滲渠道都會改變灌溉水利用系數,應對項目區設計水平年水資源進行供需分析,進而更好的優化擬建小型建筑物的類型及數量,使其在滿足要求的灌溉保證率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建筑物的數量,避免浪費,同時可以用減少的資金投入其他利于農民增收的方向。

(3)單項工程設計說明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案中基本上都會包括泵站、機耕橋等重要結構建筑物,雖然這些建筑物都比較小,但該類型建筑物的結構安全很重要,尤其是對于農田水利項目來說,若發生事故,造成的損失對于農民來說也是很大的。

編寫報告內容時應當更加注重泵站、機耕橋的安全性態,對于泵站工程來說,設計者應當根據需要達到的改善灌溉面積、排澇流量、灌溉流量以及工程實際等因素共同考慮泵站的型號,并計算泵站的防滲穩定以及抗滑穩定。機耕橋的建設也應注重結構的安全性的驗算,避免機耕橋坍塌,盡量增大機耕橋使用壽命。

當然安徽省在編制報告過程中會插入圖片給以說明,這是江蘇地區大多數報告不具備的優點,應當繼續發揚。

(4)投資估算

投資估算是編制報告的重要部分,對項目的估算可以更好的控制投資。江蘇地區的投資估算采用省相關主管部門與企業合作研發的估算軟件,更利于計算項目投資,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后期的管理;同時江蘇地區農田水利編制報告中投資估算部分闡述的更詳細。投資估算的編制依據很明確,編制過程中采用的定額、主要材料單價、主要設備單價、費用及相關費率、系數的說明都很清晰。一方面方便編寫者檢查錯誤、項目評審時方便評審專家的閱讀,同時也為招投標階段提供一定的依據。安徽地區投資估算編制主要依靠電子表格來實現,同時編制過程中的依據敘述并不充分,往往忽略了依據的重要性,從這一點來說,應向江蘇地區農田水利項目報告編制學習。

在資源滿足的條件下,與企業的聯合,選取合理的定額,開發適于安徽省的估算軟件。其可以促進安徽省農田水利項目的相關投資估算規范化,大大提高投資估算編制效率。設計人員在編制農田水利項目報告時應當將投資估算依據充分說明,重視估算依據的重要性,將各建筑物的投資匯總,利于閱讀以及審查。

(5)效益分析

農田水利項目的主要目的在于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項目建成后,能有效地改善項目區的排灌等各類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單位經濟效益,據初步估算預計,通過該項目實施,項目建成后,能有效地改善項目區的排灌等各類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單位經濟效益。

效益分析主要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效益分析。安徽地區編制的農田水利報告中簡單的采用每畝增加一定數額確定,而實際影響其經濟效益的因素包括很多,例如每畝增產、成本節約、市場價格等一系列因素。應借鑒江蘇地區的做法,對一系列影響增收的因素進行分析,將經濟效益分析細化,得到令人信服的分析報告。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編制過程不僅依靠設計人員的經驗技術、同時與基層水利工程人員的素質有關【3】。設計人員對當地的水利現在不可能充分了解,對于建設內容仍然需要基層水利工作人員的建議,因而加強基層水利工作人員的素質很有必要,應該高度重視基層水利人員的培訓。

結論

安徽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仍然有較大的進步空間,應當堅持以安徽地區自身特點為基礎,借鑒江蘇地區農田水利建設經驗,在建設內容的確定以及農田水利報告的編制過程中有所改善,更好的實現農田水利的最終目的,促進農村水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肖. 安徽農田水利建設發展與科技支撐 [J]. 江淮水利科技,2012,1

篇9

一、科學編制規劃,合理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松原市分別于1999年、2001年完成了市、縣級和鄉鎮級規劃的修編工作。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廣泛征求意見,按照規劃指標,合理分配、科學布局和落位,遵循四個原則,做到三個一致。三個一致是;基本農田保護期限和數據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期限和數據一致;二是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基本農田保護率與上級規劃下達的控制指標相一致;三是基本農田在圖上的落位與實際地塊位置相一致。堅持四個原則是:一是在劃定建設預留地時,要實事求是,充分考慮城、鎮、村人口的發展及經濟建設用地的需要,合理確定建設預留地指標;二是正確處理好建設用地預留與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的關系,在充分預留建設用地,保證城鎮發展,能源、交通等重點項目的用地需求的前提下,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三是通過改良、整理可實現高產、穩產的中低產田,也要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四是對已列入實施生態退耕的耕地,不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在現有耕地106.53萬公頃,劃定出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88.69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率達到87%,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117個,保護地塊48902個,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122個,編匯了縣、鄉、村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圖。為鞏固松原市商品糧生產基地,鞏固糧食主要區的地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二、強化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

為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松原市建立和實施了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制度,納入全市國土資源目標責任管理體制,市政府、國土資源局、縣國土資源局分別與縣政府、各縣區國土資源局、鄉鎮村層層簽訂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書,將耕地保護指標、用地計劃指標、土地開發復墾指標任務分解落實,明確責任,實行了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全責,指定專人具體負責的層層包保管理體制。按照目標責任書的要求,定期安排調度,隨時監督檢查,每年年底進行考核驗收。

三、健全并完善基本農田保護各項基礎工作,加大基本農田保護宣傳力度

幾年來,松原局圍繞如何保護基本農田,拓寬思路,創新出新,探索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加強耕地保護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補充和完善了縣、鄉、村基本農田保護圖、表、卡、薄、冊;二是簽訂了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書,簽訂到村1234份,簽訂到農戶503036份;三是更新和增設了基本農田保護標志,全市達到374個,其中2004年投資近100萬元,統一制作新增設的永久性標志牌120塊,大型宣傳牌7塊,分別設立在國、省、縣、鄉級主要交通道兩側;四是加大基本農田保護的宣傳力度。通過采取報紙、電視、宣傳單、掛圖、手冊、標語、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各界、各階層,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宣傳基本農田劃定和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人們基本農田保護意識。借助“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傳日開展宣傳活動,不斷擴大基本農田保護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還設立了舉報電話、舉報信箱,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保護基本農田。五是完善了基本農田保護的各項規章制度,主要有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度、基本農田保護區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農田嚴格審批與占補平衡制度、基本農田質量保護制度、基本農田環境保護制度、基本農田保護監督檢查制度。六是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的規范性文件。七是開展全市基本農田保護情況大檢查。通過這些工作,促進了基本農田保護基礎性工作的芝,進一步強化了基本農田保護意識,促進了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全面開展。

四、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保護好基本農田的同時,保障經濟發展用地的需要

松原市局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在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正確處理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關系。在規劃下對占用的基本農田進行調整和補劃,支持我市的經濟發展,為我市城、鎮、村及經濟建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設預留地,滿足了我市經濟發展建設項目用地的需要。在自2003年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以來,在從嚴從緊的土地政策情況下,采取靈活的措施,批準了聚四氫呋喃、百萬噸玉米深加工等重點工業項目用地,為203公路、科鐵公路辦理了提前開工批復。在省國土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2004年一些重點項目用地都得到了批準,并開工建設,保證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

五、加大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力度,穩定基本農田面積,提全面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

篇10

關鍵詞:土地整治;高標準基本農田;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中圖分類號:S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04003602

1引言

隨著土地整治被正式寫入2009年中央1號文件,開展土地整治工作已經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茖W合理的編制好土地整治規劃是實施好土地整治工程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本文選取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區為研究對象,針對新一輪土地整治規劃編制中的重大問題及重點內容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以期對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2重點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

2.1擴大基本農田面積

第一,在堅決落實上級土地整治規劃確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結合本縣域自身的資源特點和資金能力,合理確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目標,包括建設規模及質量。第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內,通過實地調查、潛力分析,結合變更調查和農用地分等定級等成果,將零星分散的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布局,科學劃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區域,并確定各高標準基本農田區域內的主要建設任務。第三,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區域內應合理補充耕地,增加耕地有效面積。目前的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多有條田不平整、農村道路冗余占地、田坎系數過高等現象。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應優化耕地溝、渠、路、林網配置,通過農田整理、溝渠整理、農村道路及養殖用地復耕,田坎系數降至20%以下,調整零星地類,完善田間路和生產路的布局,道路盡量采用硬化路面和路肩,減少道路占地和橋涵閘等交叉工程占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

2.2提高基本農田的質量

第一,提高基本農田區域內的設施水平。目前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設施老化嚴重,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因此應合理利用水資源,建設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增強農田防洪排澇能力,通過農業生物科技措施改良土壤,提高高標準基本農田區域內的耕地質量等級。第二,提高基本農田區域內的土壤肥力。高標準基本農田區域內應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改善管理條件及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安排種植制度,采用輪作、間作等耕作模式,改善耕作條件,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增加土壤厚度,耕作層厚度應達到30cm以上,有效土層厚度應達到60cm以上,改善土壤pH值,發揮耕地最優效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

2.3治理基本農田的生態環境

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 為原則,強化高標準農田生態環境建設。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區域內改善農田水土保持、加強農田林網空間配置,形成“田成方、樹成行、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逐步建成完善的農田生態防護體系,建設農田生態景觀;嚴格控制農田面源污染,推廣應用生物肥、有機肥,營養平衡施肥技術;杜絕對環境有污染的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施用,有效控制農藥及農用化肥污染,大力發展無公害農業、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采取措施防治工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對土地的污染,加快污染土地的治理,尤其是重金屬污染治理,逐步減少工農業生產對農田生態系統的影響。

3農業用地綜合整治

3.1提高農業生產基礎條件

農用地整理是指采取平整土地、歸并地塊,建設灌溉、排水、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措施,通過綜合整治農用地及其間的零星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質量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農田集中連片程度,促進農田適度規模經營,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活動。莊河農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70%以上,因此農用地整理是莊河土地整治的主要內容。農用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較大,園地所占比例最小,大面積連片的耕地分布在南部的沿海平原。充分利用莊河天然的水資源優勢,興修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耕地灌排能力,完善田間道路工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改造農田林網;加強農田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等保護性耕作,培肥地力,提高中低質量耕地等級,同時強化新增耕地質量建設;重點整理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耕地集中分布區域,建設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設施的、高產穩產的優質耕地,引導建設用地逐步退出,形成集中連片的、耕地質量優良的基本農田補給區域,保證基本農田總量有增不減;推進低效果園和低效林的整治,加強設施農業用地建設,促進農用地的綜合整治。

3.2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做好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力爭建設優質稻示范縣,依靠科技,改良品種,種植優質水稻、果蔬。引導農民采用先進農業技術,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向有機農產品基地發展,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產品質量,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生產,創建綠色品牌。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拓展農業功能,構建農村生態旅游,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扎實推進地區水果蔬菜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大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將水果的發展與旅游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特色種植業資源優勢,培植龍頭企業,建設集旅游、休閑、農業觀光、娛樂、飲食為一體的水果主題生態觀光園,不斷擴大基地種植面積,提高果品科技含量,加快水果產業化發展。

4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4.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逐步推行散亂的農村居民點適度集中,合理引導農村住宅建設,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的農村居民點體系。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進行村莊格局調整,鼓勵農民騰退宅基地,合村并點,改造空心村,改變農村居民點分散、無序發展模式,推動中心村建設,鼓勵和引導村莊遷移到中心村,并及時復墾騰退的農村建設用地;通過土地整治,優化村莊布局,改善村容村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實現農村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保護和傳承地方獨特的歷史文脈和民俗風情,保護自然人文景觀和特色村莊,建設特色魅力新農村。

4.2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指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將若干擬復墾為耕地的農村建設用地地塊(即拆舊地塊)和擬用于城鎮建設的地塊(即建新地塊),共同組成建新拆舊項目區,通過建新拆舊等措施,實現耕地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建設用地不增加、布局更合理、節約集約用地等目標的土地整治活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是本輪土地整治規劃的獨有特色,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項目建設對土地剛性需求愈來愈大情況下的解決土地供求矛盾的重要抓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有利于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證城市建設用地的指標,科學合理規劃用地結構,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逐步消除城鄉結構二元化。

按照“政府引導、公眾參與、先易后難,逐步實施”的原則,協調各部門規劃,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優先選擇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實施增減掛鉤,切實維護農民權益。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穩步推進對散亂、廢棄和低效利用的農村建設用地的整理復墾,合理確定的增減掛鉤試點拆舊區位置、范圍、規模和時序,工礦廢棄地、鹽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廢棄地也可以作為增減掛鉤拆舊區,增加建設用地的供給能力。加大對拆舊區土地復墾的資金投入,加快復墾項目實施進度,規范操作,確保新增耕地質量并按期歸還周轉指標。使用增減掛鉤指標的地塊所產生的土地收入應優先用于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5適度開發未利用地

莊河市擁有60多萬畝的未利用地,包括水域、灘涂沼澤和自然保留地,未利用地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應堅持因地制宜,以“宜農則農、宜建則建、宜林則林”為原則,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創新未利用地開發模式。對于低丘緩坡未利用地,可以采用臺地開發、緩坡式開發等土地開發模式,盡可能少破壞原始地形,以免發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在土壤條件好,有水源保障的未利用地區域,優先推進宜耕后備土地開發,增加耕地有效面積;將臨近城鎮的,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未利用地開發為建設用地,以解決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對于成片的草地、水源涵養地,可以發展林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對于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地區的未利用地,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6保障措施

科學嚴格的保障措施是土地整治規劃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土地整治規劃實施應成立土地整治領導小組,建立目標責任制度,動態巡查制度。同時擴大土地整治資金投入和融資渠道,發揮資金整體效益,嚴格把控土地整治資金??顚S茫WC土地整治資金健康、安全運行。建立土地整治規劃信息系統,做到“一張圖”管理,注重培訓與學習,全面提高土地開發整理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規劃公告和建設項目的公示制度,充分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隨時接受公眾查詢,讓廣大群眾參與規劃實施的監督,確保土地整治規劃的實施。參考文獻:

[1]張占錄,張正峰.土地利用規劃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高明秀,趙庚星.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耦合關系模型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2(5):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