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風險分析范文
時間:2023-08-25 17:2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金的風險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證券投資;基金;風險評估
[DOI]10.13939/ki.zgsc.2016.03.069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經濟環境也實現穩定進步,國內的證券投資基金也成為眾多投資者所關注的金融工具之一。但是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管理水平還有待提升,缺乏對風險的分析和評估,進而不能準確地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應對風險的對策,從而影響到證券行業的穩定發展。對此,筆者可觀分析了證券市場投資基金存在的風險,在對風險進行評估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應對風險的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對市場的影響。
1 證券投資基金的內涵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集合投資方式,可以實現投資者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在基金的運營過程中,主要是由發行方進行投資者資金的募集,之后由專業托管方(通常為商業銀行)進行托管,并由基金的管理方進行運用與管理,主要面對的是債券、股票和期貨等金融工具的投資。
2 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
2.1 宏觀環境風險
證券投資基金的宏觀環境風險主要來自于市場風險,即整個市場的波動不定使投資基金的不確定性增加而造成市場風險的原因大多來自于國家的政治政策和經濟政策的變化。具體來說,宏觀環境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國家在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辦法中對投資對象以及組合的有規定說:證券基金投資的對象必須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發型的股票和國債,而且投資的組合必須按照國家規定比例。這樣在遇到風險時,減持股票、國債的比例不能過大,這樣基金抗風險水平也會進一步降低。第二,我國的證券市場環境十分封閉,這使整個市場面臨的風險進一步擴大。與西方證券市場可以進行自由的證券基金投資相比,我國的證券投資市場則是封閉型的,投資人持有的基金種類較少而且也只能投資于本國市場,這時一旦市場發生較大變動或者是步入熊市,那么基金風險也難以規避。第三,在我國用于應對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的金融工具較少,進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較低。
2.2 微觀運作風險
除了宏觀市場環境會造成證券投資基金風險之外,微觀運作風險同樣不可忽視。一方面,進行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的投資人數量較多,在進行基金運作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委托給法人治理結構將基金資產進行運作,但是這些組織結構往往將對基金的保管和管理統一起來,缺乏獨立性,這樣的不規范結構會讓基金管理者在進行投資時按照大股東或者是主管的意見投資,那么投資人的風險也會變得更加不可控制;另一方面,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信息的質量和實效性差,不能讓投資者及時的接收到準確的基金資產凈值等信息,這樣投資人在運作基金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判斷失誤的情況,從而造成投資風險和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
2.3 管理人風險
證券投資基金風險中的管理人風險主要是由管理人管理水平不高、選用的投資策略不當以及管理人的職業道德素養不高等造成的。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較晚,也屬于新興市場,市場中的管理人員流動性較大,只是具備一定的從業經驗,但是卻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培訓,專業素質能力不高,不能準確的應用專業知識高效的管理基金,這就使投資者的風險大大增加;管理人在對基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運用良好的投資策略,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的特征合理選用投資策略,以便獲取更大的收益。例如,穩健型基金投資于藍籌股會降低風險,成長型基金投資于潛力股會確保投資回報等。但是目前管理人不能對基金類型有一個準確的判斷進而不能選測一個合適的投資策略,從而造成風險;由于管理人的擇業道德素質低,他們會利用違規操作的方式對投資人的基金收益進行侵害,為投資者帶來風險和巨額損失。
3 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評估與控制
3.1 風險評估
在明確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之后,為了更好地提出風險控制的策略,首先需要對不同的風險進行評估,明確其危害程度和特點,進而提出針對性對策。在風險評估工作中,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對證券投資基金的井陘縣進行評估后得出的只是一個參考值,雖然能夠測算到影響基金投資收益的程度和造成風險的不定因素但是不能夠評估出一個確定的數字。第二,證券投資基金風險評估獲得的結果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在開展風險評估工作時必須根據外部環境變化進行動態評估和校對,使得到的結果更為準確和穩定。第三,每一種股票基金都具有自身特點,因此采用的風險評估手段必須具有差異性,需要掌握風險變化的規律,避免經驗主義錯誤。對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進行評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特爾斐法,即采用信息調查的手段收集權威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對市場風險進行評估。第二,統計計量法,即運用計量學原理評估風險,并測算出基金的市場與非市場風險。第三,財務指標評估法,即從財務報表和市場價格情況的分析中獲取信息,制定出一定的指標體系,接下來再利用參考值的比較對風險進行確定。第四,價格指標評估法,即選用多樣性的技術分析指標進行組合分析,推斷基金投資的現實變動,但是這種方法是忽略市場風險的,只是會指示介入市場的時機選擇。
3.2 風險控制
3.2.1 完善投資組合
合理的投資組合和投資工具的選擇是控制證券基金風險的有效手段,因此為了更好的防控風險和保障投資收益的穩定獲得,必須完善投資組合,并根據實際需要選用恰當的投資工具,調控資產比例。我國目前有三類投資工具分別是期貨、債券和股票,基金管理者可以根據投資需要和期望收益選用恰當的投資工具,基金管理者為了獲取較為平穩的投資收益可以選擇股票以及債券,債券在二者的組合中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是比較恰當的,當然管理者可以從市場環境的變化情況分析調控債券持有的比例。就安全和流通情況而言,上市企業尤其是國有上市大型企業的債券以及國庫券沒有風險,可以在顧及債券流通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比例,這樣不僅能夠維護基金的安全,減少風險,還能夠讓投資者獲得穩定收益。在債券和股票的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持有比例控制在50%~80%較為恰當,按照投資策略來分析的話,投資選用上市股票能夠確保證券投資基金收益,還能夠防范和控制風險?;鸸芾碚邽榱吮WC投資組合的合理性需要選用恰當的投資策略和組合,那么在確定投資策略及組合的時候必須征求和考慮到投資者的需求。投資者對于證券基金風險更多考慮的是收益回報、通脹風險以及投資風險,因此基金管理人員需要對以上幾種風險進行考量,在確定投資組合的過程中務必考慮到投資的安全、穩定的收益回報、分散投資和投資套現。
3.2.2 加強利益協調
在控制證券投資基金風險過程中,基金監管需要承擔起重要責任,采用有效的投資基金監管手段對基金的運作管理過程進行全程監管和控制,加強利益協調工作,確?;鸬陌踩€定運行。證券投資基金監管需要提高對利益協調工作的重視程度,將投資者利益的獲得作為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集合投資方式,可以實現投資者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其優勢在于通過基金管理者對基金的合理投資與管理來獲得較大的投資收益。在這一過程中基金管理者具有運作資產的權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管理機構需要保證自身利益,再加上基金受益者和管理者是有利益上的沖突和碰撞的,因而利益協調和合理控制基金管理者的權利顯得十分重要。當投資者將基金委托給證券投資基金機構后對基金管理者的監控力度就會大大降低,那么當二者出現信息不對稱情況后,基金監管機構需要將保護投資者的收益作為工作原則,運用法律手段保證受托人能夠履行職責,使基金收益人的權益不受侵害。另外,證券投資基金在將大量的公眾儲蓄聚集起來后對其進行集中管理,這些巨額資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證券市場的發展,管子到整個金融秩序的穩定,那么更大程度的突出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顯得更加重要。因而,我國需要不遺余力的完善和優化基金監管體系,進一步確保利益協調,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
3.2.3 加強法制管理
證券投資基金的法制建設是控制風險的有力保障,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基金管理法律法規能夠對證券投資基金的行為進行約束,為相關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從而降低風險。加強法制管理控制投資基金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借鑒國外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控制和法律建設經驗,建立起一套完善帶有中國特色的基金法律系統,除了對原有的法律發揮進行補充和完善之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證券投資基金法。在對投資基金法律體系進行設計時要強調建立相互制約平衡的機制,將基金管理和托管分離開來,有效維護投資者的利益,進一步消除非法挪用基金的風險。第二,建立基金評估考核制度,對基金信息的披露進行監督,將風險和回報作為基金評估考核的標準,使基金風險評估更為準確。第三,完善和優化基金治理機制,合理地進行內部控制,解決利益沖突問題,進一步減少基金管理者的成本支出,使投資者的權益得到保護。第四,證監會通過現場檢查和實時資料分析的方式對基金的運作和管理進行有效把控,并且要嚴格執法,對違規行為進行嚴肅處理,確保基金運作的健康發展,有效防范政權投資基金風險。
4 結 論
證券投資基金是證券市場上投資人用來投資和獲取收益的金融產品,其收益會受到宏觀和微觀環境的影響,只有全面分析證券投資基金的風險,做出正確的風險評估和提出風險應對策略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資者的風險,確保證券市場的穩定發展,維護我國的經濟環境安全。本文通過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投資組合、加強利益協調和法治管理等措施能夠降低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確保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推進。
參考文獻:
[1]王力.淺談證券投資基金監管體系的構建措施[J].財貿研究,2012,23(11):92-95.
[2]王文全.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風險及其防范研究[J].證券市場研究,2013,5(18):20-24.
[3]田良輝.中國證券市場風險特征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J].證券投資實務,2014,44(9):54-58.
[4]魏楊.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風險的評價和規避策略[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3,25(36):82-86.
篇2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金融風險預警
一、 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概述
所謂互聯網金融是指借助于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融資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迅猛的發展,具體體現在用戶數量和資金規模上。央行數據顯示,電子支付業務增長較快,移動支付業務保持高位增長;2013年移動支付業務16.74億筆,金額9.6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2.86%和317.56%。新華網的報道顯示,互聯網理財產品在近一年的時間內,發展已經超出人們的想象,例如互聯網理財領域的“余額寶”,截止到2014年2月,其客戶數已超過6 000萬人,資金規模已超過2 500億元。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和管理弱等特點,并在國家支持互聯網創新的背景下,得到迅速的發展。
“高效共享”、“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互聯網精神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進而形成以點對點,網格化共享互聯,信息交互,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金融體系。雖然成熟可靠的互聯網技術為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但是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監管體系與傳統金融的監管體系相比,在合法性、規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尚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將會產生諸多不確定的金融風險,不僅會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會影響國家和社會的繁榮穩定。要控制金融風險,需有完善的金融預警機制作為保障。所謂金融預警機制主要是指各種反映金融風險警情、警兆、警源及變動趨勢的組織形式,指標體系和預警方法等所構成的有機整體,并且以經濟金融統計資料為依據,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是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判斷和識別金融風險,是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的核心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結合收集的歷史數據,結合數學指標、統計模型、數據挖掘等模型、算法判斷和識別金融風險,是當今金融風險預警機制中的研究熱點。傳統的金融風險預警方法主要有三大類:景氣指數法、指標體系評分法和模型法。景氣指數法,通過綜合許多經濟因素為一個或一組景氣指數來經濟動態走向;指標體系評分法,通過篩選指標、編制指標體系、給與指標賦分來給出金融安全狀態的較為完整的評價;模型法,通過將與金融危機發生的相關因素納入統計模型進行檢驗來預測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爆炸式增長的客戶數據是一個亟待開發的資源,數據中所蘊藏的無限信息金礦若以先進的分析技術加以利用,將之轉換為極其有價值的洞察力,能夠幫助金融企業執行實時風險管理,成為金融企業的強大保護盾,保證金融企業的正常運營。數據是下一個“Intel Inside”,未來屬于將數據轉換成產品的公司和人們?;ヂ摼W金融風險的預警體系的建立,應根植于互聯網中的大數據,結合傳統的金融風險分析方法,利用統計、計算機、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手段,從數據的海洋中甄別、判斷互聯網金融中潛在的風險;并且還能通過數據掌握客戶動態,企業經營環節中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效益。
二、 互聯網金融中的數據及特點
1. 互聯網金融的數據。與互聯網電子商務一樣,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信息化的形式,離不開參與互聯網金融活動的企業、客戶,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或產品。與傳統金融活動相比,互聯網金融活動更容易收集、整理、存儲用戶信息、用戶交易數據、服務或產品信息,甚至還能存儲用戶在交易過程中對互聯網平臺的使用情況、操作行為,以及溝通、留言等信息。從互聯網金融數據的構成形式來看,主要包括:用戶數據、交易數據、用戶操作及行為數據、金融服務或產品供給情況,以及文本數據(包括:電子郵件,即時聊天,以及留言等)。
(1)用戶數據。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開展,離不開用戶的參與。為保障用戶在交易過程中的金融安全,保證日常金融活動的順利進行,金融企業針對用戶信息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嚴格的。通常情況下,用戶的基本信息會被收錄和存儲到企業信息系統之中。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服務對象,用戶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用戶規模直接反映了企業的規模,還間接反映了企業的發展前景。
(2)交易數據?;ヂ摼W金融是傳統金融向電子信息化方向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活動離不開用戶交易?;ヂ摼W金融企業為用戶交易提供了互聯網平臺媒介及相關金融服務。為保證交易安全,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便于回溯和取證,系統會記錄用戶通過互聯網平臺交易的過程。長期積累的交易數據不僅可以用來分析用戶的交易偏好,也可用來偵測用戶的異常交易行為,為防止交易風險提供依據。
(3)用戶操作行為數據?;ヂ摼W金融平臺不僅是互聯網交易的媒介,也承載著傳遞信息,宣傳金融服務的作用。與傳統金融不同,互聯網金融平臺無法通過面對面的交談,感知客戶的感受,發現客戶的異常行為。因此,為了提升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服務質量,了解客戶的操作行為習慣,通常會記錄客戶的操作行為。
(4)文本數據。作為信息傳遞的平臺,互聯網中存在大量的評價,留言,溝通交流信息,這些信息體現了民眾的輿論動向。金融運行的基礎為信用與預期,這種特征使其更容易受社會信用與預期輿情的影響。金融輿情能夠通過一定的作用機理對互聯網金融運行產生現實的影響,如果不能及時關注和應對小的金融輿情,則有可能釀成大的金融危機事件。
(5)其他數據。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外部因素會影響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行,例如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物價水平,進出口、行業發展狀況等都會對互聯網金融產生影響。為保證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正常運行,應該全面,細致的整理和收集相關的數據。
2. 互聯網金融數據的特點。與大數據一樣,互聯網金融數據具有規模性(Volume)、多樣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等三大特點。三大特點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當今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新局面。
(1)規模性。所謂規模性指的是,互聯網金融數據的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無法通過當前主流的分析工具來及時處理?;ヂ摼W金融數據的規模體現在用戶規模增大、交易規模增大兩方面。一方面,由于互聯網金融的門檻較低,效率較高,互聯網金融的參與者更具有廣泛性、規模性,更加平民化導致互聯網金融用戶規模較大。另一方面,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加之互聯網企業的平臺、用戶、以及大數據優勢,互聯網金融的用戶規模、交易規模很容易迅速提升。
(2)多樣性。所謂多樣性指的是,互聯網金融數據的數據類型,除了有結構化的數據以外,還有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例如文本數據。此外,還體現為互聯網金融活動的多樣性,互聯網金融提供了在線支付、還貸借貸、理財、保險等服務,豐富了互聯網金融的形式。常見的互聯網金融活動包括:B2B電商金融、B2C電商金融、網銷基金(網絡理財)、網銷保險、銀行電商、P2P網貸、網絡支付、眾籌融資、虛擬貨幣等。
(3)高速性。所謂高速性指的是,互聯網金融數據的到達與處理必須及時高效,不允許較長的延遲,不及時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宣傳,互聯網用戶的響應速度提高,加之用戶規模較大,數據的增長速度呈指數增加。
可見,要從大數據中識別、發現互聯網金融中潛在的風險,需要有處理大數據規模性、多樣性、高速性的能力。要應對互聯網金融中的大數據問題,需要建立完備科學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體系。目前大數據主要的處理模式可以分為流處理和批處理兩種,其中批處理是先存儲后處理,而流處理則是直接處理。不論以哪種方式處理數據,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都要從數據出發,識別、發現、預警、監控、預測互聯網金融中潛在的風險。
三、 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1. 以數據為中心的體系設計原則。
(1)系統性原則?;ヂ摼W金融風險預警體系是針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測、預測、預警的系統,是一個大的體系,必須涵蓋互聯網金融活動的全過程。必須考慮到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的每個參與者,包括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的提供者,中介機構、用戶,以及政府、監管機構等;還須考慮各種交易行為,甚至民眾輿論動向。同時,還需兼顧國家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經濟指標、行業發展情況等。
(2)時效性原則。由于互聯網金融數據具有高速、變化的特點,說明實時處理分析的重要性,目的就是實時防范和減少金融風險,及時識別、判斷金融風險,及時對風險進行預測和響應,在時間上要連續,在內容上要連貫和可比。
(3)可操作性原則。在數據的收集、管理時,要有利于風險的識別、判斷、預測;在系統的構建時,要結合符合公司實際情況,簡單、可靠、易行;在數據分析過程中,選取的指標、統計方法、相關判別準則要易于分析、有利于操作,不僅能快速的識別、判斷、預測風險,做出預警,還能辨別風險的源頭。
(4)科學性。設計過程中應盡量考慮采用可量化的指標,同時也要設置一定的定性指標,以進一步系統地反映定量指標所不能表征的金融風險。對于定性指標也要給出準確的判斷標準,盡可能避免人為因素的誤導,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
(5)彈性原則。系統的設計應兼容既有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前提下,隨著時間的推移,對系統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保證系統中功能、模塊應能獨立運行,功能各異,相互補充,避免冗余。
2. 以數據為中心的系統的層級。
(1)數據管理層。數據作為系統中的核心部分,是整個體系中的關鍵環節。企業在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互聯網金融預警系統過程中,必須健全為企業服務的數據管理機制,建立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的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的職責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儲,提供方便、可靠的數據操縱接口,以便其他層級用戶的使用。數據中心管理數據時,應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安全性;并兼顧可靠性,保證數據中心正常運營,為風險的預警提供數據支持平臺。
(2)數據整合層。要從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海洋中實現金融風險的預警,必須對金融風險有透徹的定義和認識。從金融風險的定義出發,確定分析需求,對數據進行重新整合,提取與之對應的分析數據。數據整合是保證分析結果可靠性、準確性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說數據是預警體系的基礎,那么需求則是預警體系的靈魂。數據提取層的任務包括:風險的定義、分析需求的確定、數據的整合與提取。
(3)數據分析層。數據分析是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控制的實施手段。全面的數據分析系統,應包括現行的指標體系、統計模型,及人工智能方法;同時兼顧與企業相適應的相關指標體系、統計模型等方法。數據分析層的功能應包括:風險識別、判斷,風險預警,風險監控,自動上報、信號系統,風險預測,風險評級等功能。
(4)數據解釋層。來自數據分析層中的每一次預警、每一個報告,都須結合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以及企業外部經濟運行環境,行業背景來進行解讀。目的是更系統的評估風險,評價風險的可靠性,風險的危害程度,產生的根源,可采取的控制手段,彌補數據分析層的不足,為企業決策管理者提供更完整的決策依據,從而減少企業為規避風險所產生的損益。數據解釋層應健全風險響應機制,建立風險應急小組,為及時處理風險提供依據。
結合以“數據”為中心的體系設計原則,從系統性、時效性、可操作性、科學性和彈性來看,預警體系涵蓋了以數據為中心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的各個環節,即數據的收集、數據提取、數據分析和數據解釋;各層級緊緊相扣,又相互獨立,為企業風險控制管理提供有力支撐;通過數據中心的建設,有利于加快企業的信息化,提供企業管理水平,降低因企業管理缺陷導致的內部風險;統籌兼顧、持續改進,降低企業管理經驗成本。
四、 結論與機制實施建議
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體系的目的是,預防或降低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決策失誤,客觀情況變化或其他原因使資金、財產、信譽遭受損失。本文介紹了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況入手,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數據及特點,說明了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設計原則和系統層級。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降低和減少金融風險帶來的損失,也能幫助企業提高、完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诖髷祿慕鹑陲L險預警系統作為保障互聯網金融正常運行的工具,在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的時代背景下,將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在系統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建立科學、體系的考核評價機制。數據作為風險預警機制的核心,一旦離開操作數據的“人”,將毫無用處。因此在系統建設的過程中,應建立科學、體系的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參與者的主觀能動性,保證系統順利實施。考核機制應從數據的角度出發,以建立全面、可靠、彈性、實時、安全的數據體系為目標,對參與者在體系建設中的效能進行評估,量化參與者任務完成情況考核,獎勵為體系建設做出貢獻的參與者。
(2)要注意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由易到難,逐步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互聯網金融風險預警系統不是簡單地借用傳統金融風險系統,或者新系統的重新開發,而是在傳統金融風險系統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的特點,建立與大數據為中心的風險預警系統,本質是傳統金融行業向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轉變。實施的過程中,企業要做系統的評估,從簡到繁,從易到難,保證企業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穩步建設以數據為中心的金融風險體系。同時,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實踐,有條件的創新,建立符合企業自身發展要求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3)制定科學規范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實施、操作程序。為保證系統實施、操作的規范性,應制定科學、規范的程序。在預警系統實施的過程中,應以數據為中心,制定明確的系統實施計劃,包括確定系統實施的進度、參與者、目標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同時要制定系統使用的行為規范、操作流程,明確參與者的權責、業務范圍、數據權限等;制定風險分析、上報、反饋和監測機制,保證及時發現風險,且得到及時響應。
此外,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支持,以及投資者,參與者的監督。監管部門應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保護互聯網金融參與者的財產安全;加快相關政策的出臺,明確互聯網金融的業務范圍,建立有效的準入和退出機制,獎勵金融創新,加大金融投機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政府監管水平,保障互聯網金融市場有序健康的發展;加強輿論監督和輿論導向,彌補政府監管不足。企業應公開披露相關數據,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投資者、參與者的外部監管作用,避免金融風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萍.金融輿情監測分析運用及政府策略.中國國情國力,2012,(8):26-28.
2. 董小君.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3. 胡輝.我國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研究.江蘇大學學位論文,2008.
4. 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1):146-169.
5. 李國杰.大數據研究的科學價值.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2,8(9):8-15.
6. 劉靜如.大數據:金融企業的盾與金――淺談風險管理與消費智能.中國金融電腦,2012,(9):83-83.
基金項目: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基于高維聯合模型的重復測量與生存時間資料聯合評價的擴展研究”(項目號:13XNH190)。
篇3
內部人控制表現為經營層決定金融機構的發展、經營、分配等重大決策,還會出現個人獨斷、短期化的經營行為、過分的在職消費以及工資、獎金收入過快、福利待遇改善幅度大等現象。又由于金融機構內部管理中存在許多薄弱環節,致使各種金融案件屢屢發生。如商業銀行經理人員和下級行員工事實上掌握著銀行資產的控制權和支配權,又無需承擔財產風險,所以,他們常利用職務之便,獨立作案、相互串通或內外勾結作案,為個人牟取利益。2007年銀監會對2006年的銀行業商業賄賂違法犯罪案件查處的情況通報結果是:2006年銀行業共發生商業賄賂案件113件,涉案金額2608萬元,涉案人員164人。
(二)信用風險
金融機構是巨額貨幣資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犯罪,如資金詐騙、貪污受賄等非法活動,存在著嚴重的犯罪風險和信用風險。而我國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過程中,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充分,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很陳舊,不能適應復雜的風險環境。表現為:金融機構對近期利益與長遠目標的協調不到位,信用風險管理的意識在全體職員中和銀行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貫徹得不充分等。在大量運用數理統計模型、金融工程等先進方法方面,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也遠遠落后于國際上先進銀行[3](P38)。
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是金融機構穩健經營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而我國的金融機構大都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使得合理的內控制度和嚴格的管理失效,進而加大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比如,由于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1999年四大行剝離不良資產1,4萬億元,2008年農行準備上市獲得政策剝離8000億元。經過剝離的不良貸款事實上的回收率很低,資產回收率一般在30%、現金回收率在20%左右。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549.1億元,雖然總數較年初減少424.2億元,但損失類不良貸款余額卻增加了21.2億元。如此持續下去,必定影響銀行的發展和金融的穩定。同樣,由于外部與內部的原因,非銀行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不善,會出現經營虧損、信用風險、支付危機等,雖然數量上并不大,但更為顯性化[4](P98-100)。
(三)非公允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管理是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提高關聯交易管理水平對保護利益相關者利益、促進金融機構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P26-27)。目前,絕大多數金融機構已按照有關規定建立了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擔任委員會主席,但仍然存在不規范的問題。由于關聯交易存在的這些問題,金融機構與其關聯方常常有不公允的關聯交易。這種不公允的關聯交易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的安全、穩健運行,因此迫切需要對金融機構的關聯交易行為進行嚴格規范。從近幾年銀行業監督管理的情況來看,不公允的關聯交易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信用風險,造成大量信貸資產損失。不公允關聯交易是形成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少數商業銀行、信用社倒閉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機構股本結構方面
1.股權集中度方面
聶堂波(2008)指出,我國證券公司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為25.11%,前五大股東持股平均比例為56.23%。而美國十大投資銀行最大股東持股平均比例為7.5%,前五大股東持股平均比例為16.7%,可見我國證券公司股權集中度水平遠遠高于美國(1720)。過分集中的股權給公司治理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中小股東難以在股東大會上通過“用手投票”來保護自身利益。又由于股份有限,也很難在董事會里安排自身的利益代表。而大股東則會濫用控制權,如為了執行政府的經濟政策,不惜損害金融機構以及中小股東的權益。
當然金融機構也有股權相對分散的情況,如民生銀行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為15.26%。股權分散本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礎,可以避免“一股獨大”的現象發生。但在我國的實際情況下,如果股權太過分散,所有的股東都不愿對公司的運營進行監督,都希望“搭便車”,導致股東大會行使權利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沒有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致使董事會出現越權行為,但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2.股權結構不合理,產權不明晰
以我國商業銀行為例,盡管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上市發行股票,但是與上市前相比,國有股比重變化并不大[7](P19—22)。如農業銀行上市前,匯金公司和財政部分別控股50%,上市后匯金公司仍然是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4.48%。名義
上國家是商業銀行的產權主體,但是實際上占有、使用、支配銀行財產權利的是政府的機關(中國人民銀行、國資委、財政部等),但是銀行的所有權無法在這些部門之間進行具體劃分,也無法清晰界定這些部門的權利與責任邊界[8](P118-119)。同時,銀行的經營者沒有辦法真正享有財產權力,實現自主經營。這使得商業銀行產權主體模糊,所有者缺位。如果金融機構產權主體不明晰,就難以實現有效的監督,經營過程中,管理者存在的道德風險就難以避免。
金融機構存在著股權結構不合理,產權不明晰。所有者缺位的情況,嚴重制約著金融機構的發展[9](P89)。例如,國家給國有控股銀行出資,政府卻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這就避免不了行政干預和行政照顧。這不僅影響銀行業市場的競爭性,也會淡化其他商業銀行、銀行經營者的競爭意識以及經營管理效率,造成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經營的政策化,銀行機構組織的行政化等問題的出現。另外,我國商業銀行目前 仍承擔的政策性業務使得銀行的經營目標變得多元化,弱化了股東利益最大化、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很難實現真正的自主經營。
(二)金融機構內部治理方面
1.股東大會形同虛設
我國金融機構的股權多由國有股和法人股集中控制,其他法人多是小股東。所以股東大會的參與者多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代表,小股東的參與程度很低。另外,金融機構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董事會,常常與政府和主管部門提名任選結果一致,所以股東大會根本不能反映小股東的意愿和要求。股東大會形同虛設,對金融機構公司的治理作用非常微弱。
2.董事會功能弱化,獨立董事不獨立
由于股權結構的失衡性和國有性,我國金融機構的董事會存在重大缺陷,董事會職能弱化,無法實現董事會的決策權和對經理人的監督。在我國大部分證券公司中,一年召開l~2次董事會,其主要內容只是聽取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使得董事會流于形式[10](P97)。并且,金融機構的董事應當具有金融、證券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但我國金融機構的董事基本上由其股東選任,而其股東多數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法人,作為生產性企業,他們缺乏管理金融機構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所以董事會成員不能經常、專業、深入地了解金融機構的狀況,不能發現金融機構運營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加大了銀行信用風險的發生。另外,我國金融機構的董事會由大股東控制,而獨立董事大多由關聯股東人員擔任。在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情況下,這些獨立董事很難真正獨立起來。并且獨立的外部董事中,與關聯股東有聯系的占多數,他們也難以真正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
3.監事會無法發揮監督作用
我國金融機構雖然在組織上大都擁有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管理層的完整設置,但由于對金融機構治理結構各個部分的權利、義務缺乏清晰的理解,對各個主體之間相互制約關系沒有給予嚴格、強制性的界定,更由于從國有企業演變而來的金融機構中的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我國相繼實行的銀證、信證分業造成金融機構復雜的產權結構,導致大部分金融機構的監事會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分權和制衡的作用。
4.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過程中,有效的激勵制度非常重要。我國的金融機構始于計劃經濟體制,由于歷史背景的影響,我國金融機構的激勵機制大多數都是短期激勵,并且以簡單的物質激勵手段為主。實際上,管理者過分地關注權力與地位的激勵。與國外銀行相比。金融機構的經濟激勵落后于行政激勵,而行政激勵標準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結果使很多經理人員不敢創新,不思進取,積極性不高。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理層而言,由上一級銀行來任命下一級銀行的行長以及領導。選拔考核的辦法基本上是按照選拔官員的方法。另外,國有銀行內部并沒有建立分部門考核制度,經理層的收入和銀行經營的業績沒有直接的聯系,對個人的考核也沒有量化,考核結果與個人的職位晉升和福利報酬相關性不大。對員工而言,收入基本上都是相對固定的,與職務、工齡有關,大家努力的目的就是為了升職,以獲得各種各樣的優惠和福利,卻不會去考慮銀行的長遠利益。
(三)金融機構外部治理方面
1.外部制度環境存在的問題
外部制度環境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所處的法律、政策環境。目前,國家對金融機構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產生沖突,造成了司法效率落后和公司治理的混亂。例如,我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業具有金融監管機關的角色與獨立經濟產業的角色,是兼具有宏觀調控責任的金融企業,這種定位的偏差使得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產生混亂。在法律監管環節上,我國的金融機構同時受到多重制約,并且法律法規體系還存在許多漏洞,即便是法律、法規、條例所規定的內容,在實施的時候也經常有落實不到位、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出現,對金融機構及其管理人員的制度約束還不夠明確、嚴厲。
2.外部市場環境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我國的發展情況看,影響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相關市場的發展很不完善。首先,股票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很不完善,股東投機的行為傾向大。我國還沒有形成通過股票價格對金融機構進行約束的機制。其次,由于金融產品比其他行業能更快地改變其資產的風險構成,投資者很難對其發出的信息判斷金融機構的真實價值和其風險程度。另外,政府的管制影響金融機構間的競爭程度。由于政府管制的存在,金融機構的產品市場很難達到規范和公平競爭,從而弱化了產品市場的公司治理功能,使金融機構外部市場治理機制的作用發揮減弱。最后,經理人市場。我國金融機構的高管幾乎都是政府任命的,且我國的經理人市場處于初級階段,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進行完善。外部市場的失靈使得銀行業的外部治理基本處于失靈狀態,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從行業特性來看,金融機構是高風險行業,需要通過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來實現對內部風險的有效監控。但從我國金融機構的管理實踐來看,除了上市的金融機構需要履行規范的信息披露義務外,其他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還十分欠缺,金融機構治理過程中的風險監督和風險控制的信息披露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同時,金融機構本身也缺乏進行充分信息披露的意識,在披露信息時存在年報內容、格式以及方式不規范,對會計報表附注不重視,對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披露較少等問題。大部分金融機構披露的都是正面信息,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權威性無法得到保障。另外,金融機構向社會披露信息的范圍也較窄。由于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內部與外部信息不對稱,嚴重削弱了外部關聯者的監督,加重了內部人控制現象。
三、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的對策選擇
在以上兩部分現狀及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探討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的對策選擇,這里我們主要從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風險預警方面談對策選擇。具體又可分解為兩個層面:
(一)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預警機制重構的總體思路
首先,要建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宏觀預警監管機制,完善早期報警功能。建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宏觀預警機制組織網絡,應本著“統一組織領導,統一管理,統一監督內容,統一監測指標,分級監控”原則,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建立宏觀預警組織系統。具體負責對全國性和區域金融機構的監測預警,對中觀和微觀預警機制實行管理和領導,并及時接收來自中觀預警機制和微觀預警機制的各種信 息,處理防范銀行風險的各種決策和措施的及時傳輸。
其次,建立金融機構治理中觀風險預警機制,發揮中期監測作用。金融機構治理中觀風險預警信息,是接收和反饋金融宏觀、微觀雙向預警信息,并是宏觀、微觀監測系統的結合部。金融中觀預警機制將各種手段、方式合理搭配與協調使用,為實現金融宏觀預警機制,通過中觀預警機制加以具體化,然后傳導金融微觀預警機制運行中去,從而發揮中期監測作用。
最后,要建立微觀金融機構治理風險預警機制,降低風險程度。金融機構治理微觀風險預警機制是宏觀、中觀風險預警機制的最終傳導系統,是對微觀風險的監管,把風險降到最低程度,是促進金融機構安全穩健經營的關鍵環節。
(二)中國金融機構治理風險預警機制重構的具體做法
1.股權結構方面
(1)優化股權結構
我國金融機構的股權過于集中,常出現大股東侵害小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現象。為了避免大股東操縱,金融機構可以建立分散的股權結構。但是,股權過于分散時,又會使股東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因成本高于收益過多而減弱。理論上,可以通過股權適度多元化來解決這一矛盾,從而提高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效率,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多元化投資主體主要包括:境外戰略投資者、國內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外部自然人、員工、經營者、基金等金融機構,要積極鼓勵這些主體參股。特別是,要吸引境外戰略投資金融機構,因為這些投資者除了能帶來大規模的資本金外,還能帶來先進的管理機制、風險控制能力、創新產品的機制。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和防范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股權轉讓價格問題、戰略投資者的套利變現和惡意收購問題等。充分考慮戰略投資的穩定性、獨立性以及實力和信譽,不能盲目引入戰略投資者。在股權多元化的基礎上,加強對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監管,報告金融機構的資金和業務往來情況,通過資格核準和監控,掌握其復雜股權結構中隱藏的風險。
(2)明晰產權
明晰的產權是金融機構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長期以來,我國金融機構缺乏真正的所有者對管理者進行監管,委托問題嚴重。采取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將使金融機構產權關系更加清晰,產權界定更加明確。產權明確不僅能解決所有者缺位問題,而且也可以解決金融機構對國有資產管理無效的問題,可防止因投資主體不明和無人負責引起的國有資產流失。
2.內部治理方面
(1)董事會
建立一個權責分明、有效的董事會是金融機構改進內部治理的關鍵。在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中,董事會的作用更加重要。金融機構在建立董事會事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董事必須具備相關的知識水平和素質特征,要嚴格按照獨立性、專業化的標準選任。其次,合理安排董事會中董事的構成比例,優化董事會結構,強化對大股東和高管的制衡能力,以維護中小股東和利益者相關者的權益。最后,健全專業委員會,合理確定各委員會的目標、職責、權限和成員結構,提高董事會決策的效率和科學性。
大力推行獨立董事制度,適當提高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比例,而不是象征性地設立1~2名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實現獨立性的前提是選拔機制,要選擇與控股股東無任何關系、誠信、盡責的專業人士作為獨立董事,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并擁有相應的權利。金融機構監管部門要出臺有關法規,詳細規定金融機構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和對專業知識水平的要求。
(2)監事會
明確金融機構監事會的職責,加強其監督權力的中心地位。增強監事的業務能力,確保知情權、禁止不善經營管理易位性、榮譽性任職、養老性任職。同時應制定規章制度確保監事會的知情權,金融機構的經營狀況、財務報表、統計報表、重大活動的法律文本等文件在報送董事會時,必須同時報送監事會。建立監事會風險控制制度,通過強化監督職能,有效控制金融機構的治理風險。
另外,在監事會中引人利益相關者,賦予監事會新的內容。在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體系中,缺少對利益相關者權益的保護,但他們的利益常常與公司的相關性最大,監事會應集中代表他們的利益。在引入利益相關者時,要考慮利益相關者以何種科學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形式參與監事會,在多大程度上參與,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
(3)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在建立明確的、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建立對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履職評價體系。根據他們不同的工作性質,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其薪酬應與金融機構的盈利情況、實力發展情況、為股東帶來的紅利掛鉤。適度增加與長期績效有關的薪酬比例,將激勵機制與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聯系起來。比如,建立高管股票期權和員工持股等長期激勵機制,將高管和員工的報酬與金融機構的長期發展目標聯系起來,解決所有者與經營者利益不一致的問題。
其次,建立問責制。在對金融機構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科學考評的基礎上,實行嚴格問責。界定董事、監事和高管的履職要求。明確規定其違反法律或不盡職的處罰措施。要徹底取消金融機構高管的行政級別,改變選拔的方式,將聘任高管的權力歸還董事會,使高管成為真正對董事會負責的管理人員。董事會要拓寬選擇高管的渠道,按照市場化原則選拔高管,理順董事會和高管層、董事長和高管之間的關系,便于董事會、監事會對高管實施有效監督。
(4)完善金融機構的內部監督
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力度,將內部審計作為金融機構內部監督的核心。內部審計要為金融機構提供獨立、客觀的評價和咨詢活動,從而增加其價值,改善經營狀況。
加快金融機構流程改革,優化業務操作過程,建立聯動的業務管理機制,全面改造內部業務流程。適當削弱金融機構基層負責人的權利,減輕管理信息嚴重減少的現象。強調集中控制,用制度手段提升執行力、提高經營戰略決策的執行力,防范各種風險,解決基層內部人控制的問題。
3.外部治理方面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應實行信息透明化,建立金融機構信息披露制度。這里所說的信息透明不僅要對外部透明,還要對內透明。通過建立定期的信息通報制度及時地將有關公司工作動態、市場動態、政策動態和風險狀況反饋給公司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實現公司經營的透明化。對于不向股東通報經營情況和風險情況的金融機構,監管部門有權進行督促。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準則,對
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盈利等進行詳細、準確、及時的信息披露,發揮市場的監督約束作用,提高金融機構經營管理的透明度。信息披露過程中,除了要強調金融機構的內部審計監督外,還要強調外部的獨立審計監督。通過“外人”的審計,披露的信息會比較客觀、公正,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共謀”問題。
(2)規范金融和金融產品市場
構建會融機構公司治理所需良好外部環境。首先,促進金融業的良性競爭,循序漸進地對外開放我國金融業。要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減少政府對國有金融機構具體業務的干預,強化政府出資人的身份,用市場化的手段管理金融機構。落實國有金融機構的經營自,鼓勵他們相互競爭。其次,進一步推動金融創新。鼓勵金融機構進行產品創新及機制創新,使合規經營得到及時的支持。最后,應該大力發展經理人市場,促進金融機構管理人員之間的競爭??傊?政府須從微觀方面退出金融市場,放棄對金融機構的干預,使金融機構以追求利潤為經營目標、規范其經營行為,并采用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通過競爭來選聘高管和通過商業化方式來進行資產管理等。
(3)加強外部監管
我國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外部環境相當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金融機構想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就需要外部的強制力量,需要外部監管、法律環境、金融市場等多種因素的配 合。監管部門要強化對金融機構的股東的監管,鼓勵資本實力強、誠信記錄良好的機構參股金融機構。同時加強對高管人員的監管,保護遵規守法、堅持原則的高管,淘汰不稱職、不合規的高管,處罰違法、違規的高管人員,培育合格的證券業職業經理群體。由于經營管理的特殊性,金融機構無法像一般企業一樣,依靠公司治理機制來確保正常的運營。在這種狀況下,金融機構需要監管部門加入公司治理,來彌補其治理機制的缺陷。有效的監管活動,有助于控制金融機構進行高風險的業務,可以減少股東和經理層對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損害。另外,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對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狀況進行評價,有利于督促金融機構規范運作、提升其公司治理水平。
四、結論
總之,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由于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完善,中國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體系必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我們尤其需要注意和防范公司治理風險,要通過不斷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不斷完善信息披露機制,逐步推進公司治理評價和治理風險預警機制建設。
參考文獻
[1]羅勝,邱艾超.基于公司治理系統論的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研究[J].保險研究,2008,(12).
[2]李逆.轉軌時期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如何解決“內部人控制”問題[J].開放論壇,2000,(1).
[3]高婧揚.試論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9,(26).
[4]周宏,李大偉,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風險分析方法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05,(8).
[5]常凌欣,商業銀行關聯交易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西部金融,2008,(3).
[6]聶堂波.我國證券公司治理現狀及存在問題[J].商業文化.2008,(10).
[7]俞雪華,沈小燕,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問題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06,(6).
[8]張杭鑫.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問題的探討——以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為例[J].消費導刊,2009,(2).
篇4
關鍵詞:金融業 科技風險 審計 必要性
一、前言
金融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金融業的管理質量不但關系到金融行業自身的健康發展,還關系到金融業能否對實體經濟實現有力支撐。在這一背景下,金融業如何提高管理效益,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成為了重要工作內容。隨著信息系統在金融業中的廣泛應用,隨之而來的科技風險也在逐漸累積。為了保證金融業能夠有效化解科技風險,積極開展科技風險審計是提高金融業發展質量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應明確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的意義和必要性,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積極推動科技風險審計全面開展。
二、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的背景
在金融業發展中,為了有效降低信息化系統應用帶來的科技風險,國家銀監會根據金融業的發展現狀,制定了《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管理指引》這一具體辦法,旨在規范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工作,為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保證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工作的整體質量滿足實際需要。
之所以制定這一管理辦法,主要是基于金融業的發展現狀而提出的。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金融業的運行方式已經從傳統的手工記賬向信息化系統應用轉變。雖然信息化系統相對傳統的手工記賬等會計管理方式具有明顯的優點,但是由于其系統相對復雜,管理節點多,系統本身的風險和管理風險同時存在,如不對這一科技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任其自由發展的話,不但會危害金融管理系統的有效性,同時也會影響金融業的健康發展。為此,在金融業中積極開展科技風險審計工作,成為了保證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必要措施,不但使金融業的信息系統能夠高效運行,同時也降低了科技風險,有效滿足了金融業發展需要。
三、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的意義
隨著商業銀行信息化建設工作不斷推進,計算機網絡規模和應用范圍逐步擴大,信息科技的作用已經從業務支持逐步走向與業務的融合。同時,信息化在給銀行業帶來發展和效益的同時,其所形成的風險與傳統金融操作風險的內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信息科技風險評價審計是防范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的有效措施。通過評價審計,可以發現信息系統中潛在的安全隱患,了解并認識當前所面臨的信息科技風險;可以了解現有安全措施與《管理指引》要求的差距;可以使管理層的信息安全建設決策有據可依。對審計發現的安全問題進行整改,并實施相應安全措施,達到提高信息系統安全性的目的。同時,銀行機構進行內部審計或參與外部審計,可以提高內部人員對信息安全的認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水平。由此可見,在金融業積極開展科技風險審計是符合金融業發展需求,對金融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降低金融業的科技風險也有較大的影響。為此,在金融業發展中,必須堅持科技風險審計工作,提高金融業發展質量。
四、金融業科技風險審計的必要性
從金融業的發展來看,科技風險審計工作是保障金融業系統有效運行的重要手段,是金融業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來看,在金融業中開展科技風險審計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科技風險審計是提高金融業整體管理效益的必要手段
對于金融業而言,積極開展科技風險審計,可以實現對經營管理過程的有效監督,能夠對金融業的整個管理體系形成強有力的控制,并為金融業整體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二)科技風險審計是降低金融業經營管理風險的必要方法
由于金融業信息化系統在運行中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漏洞,只有積極開展科技風險審計工作,才能保證金融業經營管理風險得到進一步降低,從而達到保障金融業有序運行的目的。
(三)科技風險審計是保證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
基于科技風險審計的重要作用,在金融業發展中積極開展科技風險審計,對金融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證了金融業發展的整體質量。所以,我們應將科技風險審計作為保證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五、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金融業發展過程中,科技風險審計是保證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為此,我們應認識到在金融業中開展科技風險審計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應在金融業工作中將科技風險審計工作作為基礎工作來開展,保證科技風險審計工作取得實效,滿足金融業發展需要,為金融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小紅,宋玉,晁軍寧.CPA審計意見視角的財務動機關注域研究――來自我國股票市場的經驗證據[N].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2]侯景波.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治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周代聰.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審計質量關系研究[D].安徽工業大學;2011年
[4]王胤宇.法律責任制度安排對審計質量影響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篇5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優勢;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3-059-01
一、供應鏈金融的基本概念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供應鏈概念的誕生,市場競爭己不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還包括了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中企業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因此供應鏈融資作為解決供應鏈中企業資金籌集難題的一種有效途徑也就應運而生。但是供應鏈融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對于供應鏈金融的探索還在繼續,供應鏈融資理念提供了一種新思維,它跳出了單個企業的傳統局限,站在產業供應鏈的全局維度,切合產業經濟,提供金融服務。供應鏈融資按照資金來源這個維度可以劃分為自嘗性貿易融資和商業信用融資。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市場繁榮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同時,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樣也面臨著許多的困難,例如融資困難,即中小企業所獲得的融資與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極不相稱。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制約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一直都備受關注。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是由其自身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1.資金需求數額少,要得急,頻率高,風險高;2.自有資本金偏少,抵押擔保落實難;3.融資方式單一,以借貸融資為主,先天不足,缺少直接融資途徑;4.融資成本過高,企業不堪重負;5.信息不對稱加劇了融資難度;6.以民間借貸為主,自我融資發展壯大。
三、供應鏈金融存在的問題及風險
供應鏈金融運作也存在一些潛在問題和風險:
(一)尚未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雖然各金融機構已不再局限于企業財務報表等硬信息。借助供應鏈中核心企業的力量和供應鏈的綜合實力,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有所緩和。但是,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仍然還未建立。雖然供應鏈融資能有效規避單一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卻不能消除信用風險。
(二)金融產品單一,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
雖然供應鏈融資在我國發展迅速,供應鏈融資服務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各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供應鏈融資產品大都是較為基礎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還未能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不斷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融資需求。
(三)供應鏈自身風險
供應鏈由于參與者眾多,受到諸多內外因素的影響,混亂和不確定成為市場的主要特征,需求波動加劇,產品與技術的生命周期明顯縮短,引入競爭性產品使生命周期更加難以預測,供應鏈產生大量的混亂。與此同時,企業不僅受到諸如自然災害、罷工和恐怖襲擊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樣也會遇到企業戰略調整的沖擊,這些改變都潛在地增加了供應鏈自身的風險。
四、加快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建議
(一)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國家要積極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推動供應鏈融資體系和平臺的建立。隨著供應鏈融資的發展,對相關法律法規也有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國內相關的法律還未能跟上供應鏈融資發展的步伐,阻礙了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因此,首先國家有責任在不斷進行市場建設的同時,加強對于供應鏈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以規范供應鏈融資中的行為,促進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其次鼓勵各金融機構、第三方物流企業都積極參與到供應鏈融資業務中去,推動供應鏈融資業務的發展。
(二)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創新供應鏈融資業務
一方面,各金融機構應當根據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征和需求特點,建立起適合中小企業的授信評級體系。另一方面,各金融機構應密切關注廣大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研發適應市場的供應鏈金融產品。這樣做,不僅滿足了廣大中小企業的需求,緩解了其的資金壓力,也促進了金融機構自身業務的拓展和實力的提高。
(三)中小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意識,更好地利用供應鏈融資緩解其資金壓力
國內多數中小企業習慣于從銀行獲取普通形式的長期貸款,對供應鏈融資這些金融工具缺乏認識,因而失去了許多融資機會。而且部分企業信用觀念淡薄,舉債意識強烈,償債意識不足。因此,各中小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意識和綜合素質,將供應鏈內相關的上下游企業與融資業務結合起來,針對自身情況及供應鏈的特點,合理利用供應鏈融資服務,以更有效地緩解其資金壓力。
參考文獻:
[1]黃麗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03-31.
[2]劉濤,李幫義,樂菲菲.供應鏈中的信用交易與中小企業融資解困[J].商業時代,2008,22:71-72.
篇6
1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
全球金融危機通過外貿、金融等途徑對我國企業產生消極影響,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1出口依存高企業首當其沖
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為例,在金融危機集中爆發前,我國出口總值占GDP的比重高達30%~40%,其中機械、紡織、鋼鐵、化工、輕工、電子等行業的出口額名列前茅。但近年來,這些行業因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增幅急劇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此前被高速增長的出口銷售額所掩蓋的財務風險,開始浮出水面。
12資本密集型企業費用大漲
資本密集型企業費用大漲,意味著利潤空間被大大積壓,從而導致投資信心不足。資本密集型行業如鋼鐵、石化、汽車、施工及房地產,對信貸資金的依賴比較大,因此財務費用對其利潤的影響十分重大。
13房地產企業將面臨“寒冬”
經驗表明,當外部經濟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收入增長低于預期時,消費者一般會改變家庭支出決策,并首先考慮推遲住房等特定產品的購買計劃,這已導致房地產行業連續數月的銷售低迷。而近幾年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與火爆,導致各地城市的房價全面飆升,據統計85%以上城鎮家庭無能力購買當前房價高企的住房。因為,城市居民的房價收入比已達到831倍,農村居民的房價收入比更是高達2944倍。所以高房價對于需要購買住房的居民來說只能是“天方夜譚”了。消費者普遍認為近期的房價比較高,這樣就更加導致了消費者購買住房的信心下降。因此房地產行業在金融危機下面臨著高房價的壓力。
2金融危機中企業財務風險的特征與表現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無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計收益發生背離,從而給企業經營與管理帶來困難和損失的可能性。
21銷售額下降風險
外貿出口依存度較高的機械、紡織、鋼鐵等行業因國際市場需求萎縮,出口增幅急劇下降,訂單越來越少,甚至出現負增長。同時,企業為應對銷售萎縮的局面,采取降價促銷手段。由此導致企業盈利能力迅速降低,甚至出現破產。
金融危機發生時,外部經濟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收入增長低于預期,消費者一般會改變家庭支出決策,并首先考慮推遲甚至取消住房等特定產品的購買計劃。而房地產普遍被視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由于消費者消費信心下降,從而惡化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導致企業減少生產規模甚至出現庫存積壓,從而惡化存貨周轉率等經營效率指標。
22投資風險
中國不少企業尤其是金融機構持有境外大量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品等外幣金融資產。隨著金融危機日益惡化,上述投資資產大幅縮水,導致投資收益大幅降低,企業利潤極度下滑,企業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23壞賬風險
我國企業對外出口大都采用信用銷售形式,信用期限較長。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金融市場流動性不足,使我國企業出口形成的應收賬款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到企業的償債能力。
24匯率風險
人民幣持續升值,致使企業應收外匯賬款、對外投資等外幣資產相對貶值,大幅縮水,進而影響企業資產的盈利性。
25籌資風險
受前期緊縮貨幣政策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國內資本市場暴跌,金融機構惜貸,股票發行困難重重,導致企業尤其靠境外融資企業發生嚴重籌資風險,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
26現金流量風險
海外金融機構為“救火”需要抽走流動性,導致國內流動性緊縮,并且熱錢開始外流,使出口依存度較高的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周轉壓力。資金鏈一旦斷裂,企業難免陷入倒閉破產的境地。
3企業財務風險表現分析
2008年美國的 “次貸”危機,表面原因是泡沫經濟的破滅。泡沫起因于全球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背后的深層原因卻是全球總有效需求的不足和全球生產能力供給的過剩,總體表現形態為全球儲蓄過度。這次金融危機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如下。
31來自資本結構方面的財務風險
企業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以及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例關系。由于籌資決策和投資決策失誤等原因,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具體表現在負債在資金結構中比例過高;企業的流動資產太少,資金鏈斷裂。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會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之中。這種過高的負債比率不但使企業有利息負擔,而且到期要償還高額債務本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面臨破產清算的危險,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較差、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這些都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變成現實,從而使企業陷入資金鏈斷裂的財務危機,甚至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32來自外匯方面的財務風險
出口收匯風險上升,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經濟全球化及中國外向型經濟特征決定了外源金融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也是多重的,主要表現在直接影響、間接影響。直接影響如中國企業擁有的外匯資產縮水,境外投資虧損,出口額度下降;間接影響如資本市場下跌,海外金融機構為“救火”需要抽走流動性,導致國內流動性緊縮,并且熱錢開始外流,人民幣匯率急劇波動等。金融危機還導致民眾的心理變化,預期變化以及對未來宏觀經濟信心的喪失。
4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41強化財務規劃
擴張型企業產生財務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發展失當,發展速度脫離了企業財務能力的約束。因而,應該對企業財務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從財務的角度規劃控制企業的發展速度。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隨著增長速度的提高,企業的利潤和企業價值也必將增加,但增長并不是無止境的。許多企業擴張雖然將公司增長視為公司戰略管理的首要問題,卻忽視了增長的可持續性,從而造成高估自身財務可持續增長能力,在高速增長時,由于缺少內部資源的配套支持而陷入財務危機。
42建立權益資本為導向的資本結構
企業擴張過程中,在大量負債的情況下,一方面要考慮高財務杠桿帶來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高財務杠桿可能帶來的風險。考慮如何使企業在后續競爭中能夠占有競爭優勢,有力抵御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實現永續經營。擴張型企業面臨的高財務杠桿容易導致企業后續投資能力不足,從而使企業在產品價格戰或營銷競爭中的財務承受能力不足,被迫削減資本投資甚至退出。企業更需要優化資本結構,調節負債與權益的比重。擴張型企業在外部融資時要采用權益資本為主,從而降低財務風險。
43制定與經營戰略相匹配的財務戰略
首先,從資金籌集戰略看,企業應采取以權益籌資為主、負債籌資為輔的戰略方針。其次,從資金運營戰略看,企業應以投資報酬率大于或等于資本成本作為是否投資的依據,同時要分析投資成本能否在有效期收回。要保持合理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投資比率。若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不能按合理的比例配置,就會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固定資產閑置或是固定資產不足而流動資金浪費的問題。從收益分配戰略看,企業應采取低股利分配戰略。
44在合同中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
篇7
中圖分類號:C34文獻標識碼: A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risk basic on fuzzy AHP
YUAN yan-ming,ZHAO peng,LU qiao-pan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AS,215163,China)
Abstract: Starting with analyz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risk actors,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ed experiences on construction schedule, fuzzy math and the theory of AHP are combined to set a fuzzy AHP analysis model, Which i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risk analysis. Also the hierarchy structure evaluation pattern and overall evaluation method on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n it shows its briefness and feasibility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practical conclusion. The model is a method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risk control, in which simple、convenient and objective analysis are combined.Keywords: construction schedule risk;fuzzy overall analysis;AHP analysis
在工程進度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技術、政治、經濟、自然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因素大多具有模糊性,這些模糊因素不是人為的,而是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客觀存在的,所以,用模糊理論比常規分析方法更應接近實際。
風險管理中風險評價與決策中常采用層次分析法,它是一種多目標評價決策方法。建筑工程引入風險分析較晚,由于基礎工作不扎實,風險評價中缺乏歷史數據,對影響工程進度風險因素的分析,一般多采用主觀估計的方法,由于評判者的主觀評判差異,以及主觀判斷本身的模糊性而影響結果的客觀性,把模糊綜合評價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應用于工程進度風險評價,為工程進度風險控制提供一種更客觀、實際的分析方法。1工程進度風險的層次分析層次分析法是解決多目標評價決策時常使用的方法,它數學化了決策者對復雜系統的評價思維過程。其基本原理為:
遞階層次的構造;以上一級的要素為標準對同一層次的所有要素進行兩兩比較,依據評定尺度確定其各自重要性,從而建立相應的判斷矩陣;確定各影響要素的重要性;誤差和相容性分析;計算出系統重要度。以某項目的工程進度風險分析為例,第一層為目標層,第二層為風險源,其中技術要點、經濟形式、自然災害、政治穩定風險四個方面是可能影響工期的風險因素,可以用Y1,Y2,Y3,Y4表示,第三層為指標層,分別以X1~X12表示。圖1即為工程進度風險層次分析模型。依據層次分析法可分別得出各指標的權重為:X1,X2,X3,X4對指標Y1的權重為B1(a11,a12,a13,a14) ;X5,X6,X7對指標Y2的權重為B2(a21,a22,a23) ;X8,X9,X10對指標Y3的權重為B3(a31,a32,a33) ;X11,X12對指標Y4的權重為B4(a41,a42);Y1,Y2,Y3,Y4對指標U的權重為B(a1,a2,a3,a4)。
圖1風險層次結構圖(risk hierarchy structure graph)
2模糊權重的確定及模糊綜合評判模型通常采用專家調查法來確定各層次因素的權重,為了評判結果更接近實際,將模糊數學應用于專家調查意見的收集和整理。
2.1模糊集合的建立
(1)將項目的工程進度風險作為評價對象,完成評價對象集合的建立。
(2)建立評價因素集合,評審因素的集合為X={X1,X2,…,X12},如圖1所示。
(3)建立評價評語集合,V={V1,V2,V3,V4},所表示指標的評語分別為差、中、良、優,對應的房產項目進度風險的大小,分別為高、中、較低、低。
2.2評價隸屬矩陣的確定
在確定V的隸屬度時,按模糊專家調查法,請該方面專家若干作為評價組,對每一個因素進行專業化的評判,增強客觀性。從而得到Xj對V的隸屬向量Rk={rk1,rk2,rk3,rk4}, k=1,2,…12,rkn(n=1,2,3,4)的取值方法為:收集評價組成員的評分意見,得到對于指標Xk有V1個評語,Vk2個V2評語,Vk3個V3評語,Vk4個V4評語。
則:
其中:
則影響Y1,Y2,Y3,Y4的隸屬向量構成的4個隸屬矩陣分別為:
2.3 多因素模糊層次評判
U的指標分為兩個層次,應進行兩次模糊評判。
一級評判。在確定了第二層次指標對V的隸屬矩陣的基礎上,通過模糊矩陣合成的方法,進行第一層目標的單因素模糊評判,即確定。
二級評判。通過模糊矩陣合成,確定U對V的隸屬矩陣。從而確定出滿足連續性、遞增性、正則性的評判函數。
對進行歸一化處理即。
3工程實例
如圖1所示,對某項目進度風險進行評價和分析,按照第1部分層次分析法確定技術要點風險Y1四個指標因素的權重為B1=(0.4,0.15,0.35,0.1),同理得B2,B3,B4,再根據第二部分確定隸屬矩陣為:
同理可得出Ry2,Ry3,Ry4。
(1)一級模糊評判
歸一化處理。
(2)二級模糊評判
設,已得到
設A=[a1,a2,a3,a4]=[0.25,0.40,0.20,0.15]
得=[0.250,0.327,0.350,0.232]
歸一化得=[0.216,0.282,0.302,0.200]
假定V=(90,80,70,55)T ,可得出該項目的進度風險綜合評分為73.8分,該項目進度風險為“中”的水平,尚能基本接受。
4結束語
作為一種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法,模糊層次分析法對于提高項目進度風險管理能力、建立預警指標體系和風險防范提供了非常便利。
[參考文獻]
[1] 馮保成.模糊數學實用集粹[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2] 劉林.應用模糊數學[M].西安:陜西科技技術出版社,1996.
[3] 汪應洛.系統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4] 高輝,李慧民.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工程質量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西安科技學院學報2002,22(1):21-23.
[5] 全國監理工程師培訓教材編寫委員會.工程建設進度控制[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篇8
摘 要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逐漸加快,企業競爭愈加激烈,金融管理難度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金融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核算進行全面監督,而且要保證其所反映的企業財務信息絕對真實,但現階段企業金融會計面臨著一定的風險,嚴重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所以本文力圖總結出風險產生的原因,并嘗試性的提出防范策略。
關鍵詞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 防范 原因
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對各國經濟的影響開始突顯,金融會計方面的危機更是直接威脅到大中型企業的發展,金融會計風險作為企業重要的風險表現方式開始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不論是表內會計處理風險還是表外會計處理風險都急需得到有效防范。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原因的分析
外部經濟環境構成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企業間的競爭愈加激烈,為了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以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發展目標的企業開始在會計方面尋找突破口,一些企業為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惜采取違背會計核算原則的手段,例如虛增或虛減企業利潤,這樣不僅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原則相違背,而且對于企業長期發展埋下了資金隱患。
內部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現階段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對金融會計管理模式并不重視,這就導致企業金融會計風險很難有效控制,在金融會計管理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信息失真的現象,這不僅會構成資金丟失、資金去向不明等問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由于沒有形成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監督管理系統必然不能夠真正的發揮作用,監督和制約手段成為形式化的擺設,這反而進一步加大了企業的金融風險,如此惡性循環企業在長時間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流失量巨大,所以完善金融會計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監督部門、積極應用會計電算化是現階段企業控制金融會計風險的最有效途徑[1]。
會計行為主體專業技能不完善
我國現階段金融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并不高,部分企業單純重視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或會計經驗,而真正將兩者緊密結合的企業只占企業整體的很小部分,特別是家族式企業,一般由企業負責人或其比較信任的人進行財務管理,其完全憑借主觀意識進行預算和結算,對于風險防控并沒有專業知識儲備,所以其金融會計風險防控意識更加薄弱,人為因素在金融會計業務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人為的失誤直接加大企業金融會計風險[2]。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策略
逐步完善金融會計信息的披露程序,提升風險預警系統
企業金融會計風險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企業金融會計信息失真,所以要有針對性的采取防控措施,例如在審批過程中增加對為企業出具審計報告會計報表的會計師事務所資質進行鑒定;在企業中設置專門負責會計報表的獨立部門等,從審批程序上杜絕失真信息的應用;除此之外,企業必須建立并逐步提升風險預警系統,滿足對金融會計風險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預防的需要,預警系統是風險管理模式的輔工具,沒有預警系統就不可能真正落實降低金融會計風險的措施。
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
內部會計控制機制需要建立在完善的會計相關規章制度的基礎之上,在會計人員明確崗位職責、熟悉準確的操作流程、樹立整體金融會計控制目標的情況下,形成符合企業未來發展需求的完整科學的會計控制制度體系,在風險預控的過程中不斷調整企業生產經營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獨立的財務體制,使兩者相互制約,杜絕傳統控制體系過程中會計人員盲目操作現象的發生。
加強會計從業隊伍建設
加強從業隊伍建設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針對企業中會計經驗豐富、能夠獨立完成會計操作的老員工,要建立科學全面的責任會計體系,改變傳統企業金融會計責任不明的現象,將責任落實到具體會計人員,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會計人員工作積極性,并有意識的控制風險;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新晉會計人員,要加大培訓力度,使其在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會計實際操作,提升其獨立完成金融會計業務的能力;在兩方面進程中都要注意對會計人員法律意識的培養,使其認識到哪些會計行為不備法律允許,而且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從根本上對企業金融會計風險進行防范[3]。
結論: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我國企業金融風險出現的原因比較復雜多樣,要想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范,需要企業以自身生產經營情況和市場發展趨勢以基準,建立完善的內部監督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金融核算制度,對企業金融會計實施全程的把控和防范,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金融會計風險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文俊.關于增強企業金融會計風險防范意識的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09(25):103-105.
篇9
關鍵詞:會計;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DF436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隨著金融危機給企業造成各種各樣的危機,人們逐漸將視線轉移到企業金融會計風險上面,由于企業的不同,每個企業對待問題的處理方法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的風險形式,采取相應的預防和處理方法。在企業金融組織體系發展過程中,金融系統頻繁的發生各類案件,企業金融會計的業務工作中,金融會計風險是風險在其業務領域的一種表現。由于每個企業金融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不同,金融會計風險也相應地分為表內會計處理風險、表外會計處理風險兩種形式。只有加強對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1金融會計風險的涵義
1.1金融會計風險的概念
不同的風險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通常情況下風險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任何有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金融會計風險通常指的就是由于公司安排不合理、人員素質不同,技術達不到要求或者是組織管理不善等等各種方面,造成經濟風險,使信譽損失,財產受損等等。由于制度安排以及組織管理、技術方法和人員素質等方面原因,導致金融會計業務有可能產生經濟損失方面的風險,也就可能造成資金、財產、信譽等方面損失等。
1.2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內容
1.2.1.會計核算風險
認真有效的檢查和核算賬目是銀行會計的職責所在。往往在實際中,由于各種會計核算的失誤,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具體表現在不能嚴格審查,不能及時對賬務進行處理,不認真復查,沒有完整的電腦程序機制和運用錯誤的計算方法造成資金流失。對銀行業務保質保量計算也是作為會計工作的必要內容,但是,在實際操作時對質量和真實度產生影響的要素很多,一些細小的問題將導致整個業務工作方向偏離,而后期的檢查確認又不到位,賬務出現核查失誤,核查方式不過關的現象,不能充分利用電腦,資金處理不恰當,轉移,詐騙,偷盜,甚至無意的損失經常發生。
1.2.2.會計結算風險
結算工作的主動方是銀行,它具備操作方法和操作工具等資源,并根據一定流程形成貨幣的計算和轉移,為顧客服務。而在會計業務中,因為結算管理步驟不科學,數據不準確,使得資金并未按照設定的走向轉移,而被私人渠道轉移,吞并,挪用等,這種工作開展的較為隱蔽,容易蒙混過關,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1.2.3.會計監督風險
一些經營不合法的企業,沒有有效的監督而產生的風險,對我們國家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風險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會計工作的監督和處罰機制不完全,對于落后的不嚴肅的企業并沒有實現合理監管,風險一直存在而無法消除,并進而給商業銀行的工作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2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2.1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有一些企業抵擋不住利益的誘惑,運用一些非法手段來惡意競爭打壓對手。通常有高息攬儲、低息放貸,或違背會計核算原則虛增虛減利潤等。這些手段不僅違背了“公平、公正、平等”的競爭基本原則,還使企業成本增加。
2.2內部管理模式的影響
影響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1)信息不真實。虛假的信息會導致資金丟失以及貪污盜竊等現象還有可能使企業無法實現科學化,制度化,影響企業的發展。2)企業內部控制的風險。由于領導不重視和不注意企業內部的控制,缺乏有效地監督手段和制約手段,這也是導致金融風險危機的因素。
2.3會計行為主體的影響
企業人員的素質不高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是產生金融會計風險的重要因素。企業的培訓不夠,人員配備的缺乏,人員知識結構和層次沒有及時更新,使人員素質停留在較低層次,這都是產生金融會計風險的因素。這都為金融會計風險埋下了伏筆。
3防范與化解企業金融會計風險的對策
3.1建立一個全面監督保障系統
這是一個能夠事前提前預警,事中能夠解決,事后能夠處理的系統。在企業中,要依據不同的風險種類對其預警指標的選取、實物經營的動態監控、原始票據的審核、經營績效的抽查和復查等方面的權重進行確定。這一系統不僅要監督保障對靜態目標,也要預警動態事件,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企業金融會計風險損失的發生。
3.2集中核算強化企業內控制度
各企業必須結合自身業務經營的特點和規模,科學地制定出自己的內控制度,要有針對性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制定出詳細的內控制度實施細則,并能夠在實踐中付諸實施。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崗位責任制管理,完善相應的約束機制,對不同崗位和不同人員要造成相互牽制和授權制約的格局。
3.3加強金融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加強人員的職業道德觀念,提高人員的業務水。一方面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人員的法律意識,遵法守法。建立完善的獎勵和處罰制度,使人員可以自覺有效的融入管理制度中,從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入手,采取多種手段和途徑,讓會計人員能夠愛崗敬業,提高守法意識,能夠依法辦事;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機制,舉辦各種培訓課程,會計的業務知識和精神素養都要從這里開始加強,另外,還需要一套完整的授課安排,加入處罰獎勵用來促進工作完成,使工作的安排規劃更加系統具有規劃性。
結語
企業應該能夠采取有效的經營戰略,提前預防危機和采取解決的手段同時,增強企業金融會計的幅度、深度和廣度。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風險的措施,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才能夠有效地降低風險產生的機率,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使用企業可持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趙雅婷,張洋.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探討[J].經濟視角(下),2010(12).
篇10
一、金融危機對風險投資的影響機制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風險投資業賴以生存的金融環境受到破壞,其運作基礎和產業鏈條發生斷裂,整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受到直接沖擊。
我們知道,風險投資具體來說就是在一定的時間里,專門的投資機構在金融市場上通過一定的方式向各類機構和個人籌集資本,然后將資金投向具有高風險、高回報、高成長特點的高科技企業或項目中。同時,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輔導和咨詢,從而加速企業的發展以回避風險。最終通過一定的退出渠道撤出資金,獲得遠高于其他行業的高額回報的投資模式。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如圖1所示。
可以看出,風險投資的運作過程主要包括三個階段:風險資本的籌集階段、風險資本的投資階段、風險資本的退出階段。這些階段大部分都是在金融市場上進行的,也就是說,風險投資機制運作的基礎是完善的金融市場。金融危機的爆發使正常的金融秩序受到嚴重破壞,風險投資主要環節和整體上受到直接影響。具體的影響途徑表現在:
(一)金融危機影響風險資本的籌集
風險投資的前半段即風險資本的籌建是在資本市場完成的,沒有資本市場,風險投資就是無源之水。金融危機后全球股市重挫,資本市場信用鏈條斷裂,正常的籌資活動無法進行,風險投資的源頭受到阻滯。
(二)金融危機影響投資標的――風險企業的經營
金融危機引起實體經濟下滑,風險投資的重點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受到沖擊,風險加大,經營困難,預期收益難以實現,原有投資的收回被迫推遲。
(三)金融危機影響新的風險資本的進入
金融危機引起投資者心理恐慌,投資不確定性陡增,觀望氣氛濃厚,投資意愿降低,投資信心減弱,新的風險投資增量減少,整個風險投資產業規模萎縮。
(四)金融危機影響風險資本的退出
風險投資的后半段即風險資本的退出也是在資本市場,一般是利用創業板市場上市賣出套現來實現。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上市風險企業股票價跌量縮,出售困難,風險投資退出阻滯,而退出的阻滯又反過來影響了風險資本的循環投資。
因此,理論上看,金融危機從多個環節影響了風險投資的運轉,對風險投資業的影響是必然的,影響程度要視危機的深淺來確定。
二、金融危機對風險投資的實際影響及最新趨向
2008年以來,在金融危機沖擊下,經濟大環境不景氣,金融秩序惡化,風險投資受到了直接影響,同時金融危機也給風險投資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使風險投資業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一)風險投資總體規模下降
據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fion)和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oers)的最新《貨幣樹報告》(Money Tree Report)顯示,風險投資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度縮小了投資規模,全球風險投資總額僅為54億美元,同比下滑了33%。比第三季度減少26%。2008年全年風險投資總額為283億美元,較2007年減少了8%。
自2008年10月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風險投資市場也逐漸步入一個低潮期,投資規模以及案例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2008年中國風險投資金額為339.54億元人民幣,全年共投資了506個項目,投資金額和數量與2007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如圖2所示。
2009年以來,中國風險投資市場投資案例數量繼續下降,整體投資步伐亦明顯放緩。如圖3所示。例如,1月份共披露投資案例數量8起,投資金額為6626萬美元,投資案例數量環比下降61.9%,同比下降68.0%;投資金額環比下降47.0%。同比下降71.8%。其中,外資機構投資規模明顯下降,投資案例數量和投資金額環比下降幅度分別為66.7%和55.3%。平均單筆投資金額方面,本月為828萬美元,環比增長39.2%,但同比下降11.7%。
由于金融危機在2008年下半年集中爆發,雖然風險投資全年新募集資本總量顯著高于2007年,但各季度差異較大。2008年上半年新募集的資金總額達760.07億元,占全年新募集資本的76.24%,而下半年僅為236.88億元,占全年新募集資本的23.76%,尤其是第四季度,僅占了11.04%,如圖4所示。
(二)資本市場低迷,股權轉讓成風險資本退出的主渠道
受金融危機影響和對經濟前景的擔憂,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部分股市創下歷史最大年度跌幅,市值大幅縮水,投資者蒙受慘重損失。股市的持續低迷,使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大減,新股發行頻率降低直至停滯。
中國證券市場進入2008年以來,證券指數一直呈現不斷下挫的趨勢,不確定的宏觀經濟以及金融危機等負面因素影響,使得原本計劃上市的企業無法進行或將融資計劃延期。2008年全年有40家風險投資背景企業實現首次公開發行(IPO),且集中在危機爆發前的上半年。據統計,融資額為207.71億元,平均融資額為5.19億元,平均融資額與2007年相比大幅度降低。
受資本市場低迷的影響,風險資本的正常退出受到阻滯。據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調查統計,2008年我國共有146個風險投資項目實現退出,其中39個項目的退出金額為11.87億元,平均單個項目的退出金額為3044萬元,與2007年的6753萬元相比下降近55個百分點。在調查中列明退出方式的退出項目中,上市的有18個,占項目數量的23,28%:股權轉讓的有58個。占75.32%;清算的僅有1個,占1.30%。上市交易的項目數比例與2007年相比大幅降低,而股權轉讓方式退出的項目數比例與2007年的53.85%相比增長近22個百分點,股權轉讓反而變成退出的主渠道。
(三)創業板市場十年磨一劍,終將峰回路轉
我國有關創業板市場的設立最早是在1998年12月提出,當時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向國務院提出“盡早研究設立創業板塊股票市場問題”。到2001年11月,證券監管層認為中國股市尚未成熟,需先整頓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計劃由此擱置起來。
2008年3月2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創業板規則征求意見稿》和《征求意見稿起草說明》,創業板在經歷10年曲折之后終于如箭在弦上,蓄勢待發。盡管管理層起初預計創業板在上半年可推出,市場各方對創業板的推出也寄予無限希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加上金融危機的爆
發以及影響的不斷加深,直到2008年12月底,創業板規則的正式版仍未出臺,創業板何時推出的懸念又一次帶入2009年。
在2009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將創業板的推出作為2009年的重點工作之一。證監會于2009年7月1日正式了《創業板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暫行規定》,并于7月15日起實施。
創業板市場是風險投資的主要退出渠道,它的推出尤其為以高新技術為投資對象的風險投資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創業板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創業板市場推出在即,它為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擴張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融資空間,是資本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也為風險企業成功上市提供了場所。同時,應對創業板市場的推出,作為風險企業也面臨更嚴格的挑戰,風險企業要依照創業板市場的上市條件不斷改進,符合上市發行要求,真正發揮創業板市場的作用。
(四)人民幣基金崛起,外資機構紛紛設立人民幣風險基金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更加依賴于中國廣闊的市場。在這次危機中,中國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展現的實力也得到各國的認可,由此人民幣的地位也隨之上升,2008年人民幣募資和投資都增長迅速。據統計,在風險投資方面,2008年新成立88只人民幣基金,共募集23.41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加了59只基金和12.49億美元,且均有超過一倍的增長:2008年度共發生269筆人民幣風險投資案例,披露的投資金額達13.94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86%和247%??梢姡嗣駧呕鹪跀盗可弦呀涢_始占絕對優勢,雖然金額方面仍然以外資為主,但是隨著國內風險投資市場的逐漸成熟,外資機構開始設立人民幣基金已成氣候。
2008年1月,IDGVC人民幣創投基金獲得商務部批準,這只規模為5億元的基金成為首個完全外資的人民幣基金。繼IDGVC之后,德國資本也獲得成立人民幣基金的通行證。智基創投、軟銀賽富分別于2008年2月和3月與國內的有限合伙人成立合資基金:紅杉中國、鼎暉、弘毅及新天域資本等,也在2008年6月先后開始募集徹底的本土化的人民幣基金。
(五)風險投資方向發生轉變,傳統行業備受青睞,能源環保行業受寵
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之國家應對危機采取的擴大內需的政策引導,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者突破以往的投資理念,不再全方位關注高科技產業,而將目光逐步轉移到具有“反周期”性的傳統的關系民生的行業上來。據統計,2008年發生的投資案例數共501項,總投資金額為337.90億元。其中,傳統行業發生的投資項目數為119起,投資金額為99.38億元,項目數量和金額所占的比例均最高,分別是23.75%和29.4%。這在風險投資業的歷史上比較少見,應該說是金融危機特殊時期的反危機之舉。
值得注意的是,雖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但中國清潔技術市場仍保持逆勢增長的態勢,表現搶眼。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的《2008年中國清潔技術行業投資研究報告》,2006至2008年,中國的清潔技術市場投資年均增長率為67%。政府在政策上的推動也刺激了中國清潔技術行業發展的速度,新能源的投資成了風險投資關注的熱點。從投資案例數來看,2007年風險投資投資中國大陸清潔技術市場的案例為20筆,到2008年投資案例激增到55筆,比2007年增長了175%:從投資金額來看,自2006年以來,風險投資對中國大陸清潔技術市場的投資處于不斷上升狀態,2007年的投資額為5,9億美元,2008年的投資額為13億美元,同比增長120.3%,電是2006年投資額的178.7%,如圖5所示。其中,上海永宣創投、青云創投等5家機構對中盛光電集團有限公司的投資額達5000萬美元,用于光伏發電系統的研發;由艾威資本、捷鴻資本、智基創投、青云創投聯合投資的無錫橋聯風電科技有限公司,涉資金額達7000萬美元,主要用于風電技術的研發和設計等。
2009年1月披露的風險投資8起投資案例中,能源行業投資案例3起,投資金額為3370萬美元(見表1)。其中,新興能源行業本月受到投資機構關注,共發生投資案例2起,投資金額2370萬美元(見表2)。江蘇高投、名力等機構均參與對該行業的投資。
其中,江蘇高投等投資的愛康太陽能是一家專注于太陽能電池配件的企業。在新興能源中,太陽能電池行業一直是投資熱點,但是受到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以及經濟危機的影響,太陽能電池行業遭到一定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太陽能電池配件企業獲得投資,原因是這類企業通常在太陽能電池細分領域中有領先優勢。因此,雖然整個行業的投資風險較大,但預期太陽能電池配件生產企業的成長性依然較好。
(六)中國成為全球風險投資的風水寶地,但具體投資行為會更加謹慎
面對金融危機給高科技風險投資帶來的不良影響和一些新的變化。中國成為全球風險投資的避風港。據一項調查,全球有超過50%的風險投資機構看好中國的投資前景,認為中國投資的前景是“?!敝杏小皺C”,只有1.64%的機構持悲觀態度。
面對當前國際、國內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狀況,風險投資機構大都會比以往更謹慎,篩選項目時,會更加重視對行業的選擇,會更加重視為風險企業提供增值服務等,以此盡可能降低危機對高科技風險投資造成的負面影響。
- 上一篇:征收拆遷涉及的法律法規
- 下一篇:風險管理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