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學科總結范文
時間:2023-08-18 17:49: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學科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學科思想;初中歷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377(2016)07-0089-02
1初中歷史學科思想分析
初中歷史教學建立在深入分析中學生心理特征、知識結構以及中考要求等各方面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改革對學生的歷史素養的培養及歷史知識的積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從初中歷史的學科思想出發,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認識和了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理清重要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發展、歷史事件的基本脈絡,并在此基礎上堅持以能力意志為指導,以學習學科知識為主要載體,通過章節訓練和課堂教學使學生們能夠全面把握重大歷史的發展過程、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歷史發展規律,并清楚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歷史的學科思想還表現在教師要緊密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現實,用歷史學和現代意識的相關理念作為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深入挖掘和研究歷史發展的重點知識。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前言、思考問題、圖片、文字介紹等資料,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把握歷史主干知識的基本內涵和重要史實,以為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奠定扎實的基礎。總之,從歷史學科思想的角度出發促進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要求學生一方面掌握歷史主干知識外,還要學會用相關的歷史學理論去研究歷史發展的因果關系、歷史事件的本質,并最終促進自身歷史思維提高正確認識的能力。
2基于學科思想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2.1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初中歷史教學一定要在深入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積累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為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的教學問題,并讓學生通過自主查詢、整理和閱讀相關史料的方式找出相應的答案。此外,還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可以自主進行歷史敘述和論據的機會,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訓練和教學促進學生應試思維的有效培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知識結構,通過全面把握歷史教學主干知識、研究考綱,科學分析學生情況等多種途徑逐步培養起學生的歷史素養,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分析歷史事件,解決的問題。
2.2注重學生的歷史時間觀念的培養:歷史時間觀是歷史學科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樹立起了歷史時間觀,才能在著手處理歷史問題時,準確地解釋歷史因果關系、把握歷史事件之間的脈絡。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思考和動手實踐,逐步培養起按時間順序進行思維的能力,并引導他們站在歷史的層面上,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具體實際,來全面、深刻地把握具體歷史事件的現象及本質,從而促進歷史問題的剖析和解決。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培養學生將總結出來的歷史經驗應用于現代問題的評價和處理。
2.3注重學生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培養:所謂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就是指學生對歷史事件的領悟和認知能力,及學生對歷史材料的分析、歸納、整理的能力。如果學生缺乏足夠的歷史事件閱讀能力,則很容易導致他們在大量歷史資料面前困難重重。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圖像、視頻等多媒體資料,結合有效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歷史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學會比較不同歷史階段的人物、思想、制度和事件,并在形象認識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學會用歷史的觀點來探究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和激發,引導他們通過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學會分析事件中的現象和本質,歷史人物的意圖和動機。在學習和閱讀歷史資料時,一定要避免學生用現代的標準和觀點去評判歷史,要注意把握歷史事件的具體背景和前后關系。
2.4注重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激發與歷史學科思想的特征是一致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當對某一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看法出現不同觀點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歷史探究的方法去解決,鼓勵學生通過搜查各種史料的途徑,研究證明某種觀點的可靠證據,進而深入地認識歷史事件的現象、本質及背景。在對歷史材料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可以更加全面的分析和記述歷史,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更加客觀地認識力守、評價歷史,闡釋歷史。在培養學生歷史探究能力的過程中,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進入到歷史背景中,并向其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一定要從歷史發生時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進而實現一方面加深對歷史事實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促進自身認識歷史、評判歷史能力的提高??偠灾瑲v史學習并不單純的為了了解過去的歷史,而是要學生通過總結過去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在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上,對現代問題的解決提出具體思路和方案,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必須從歷史學科思想的角度出發,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以促進學生歷史時間觀的培養、歷史閱讀能力和歷史探究能力的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鄭立柱,淺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03).
篇2
人文價值即彰顯人的作用,強調人對改造社會、在歷史文明進程中發揮的主體作用。我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明,在其歷史文化的積淀下,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新時期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基于此,筆者立足工作實際,基于人文視角,對其在當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植入的重要性及其教學實踐的創新之策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旨在為創新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實踐及其教學嘗試。
【關鍵詞】
初中歷史 認為價值 課堂教學 歷史文化
歷史往往反映著過去時期的民族沉淀,展示著過去和現在、未來之間的某種聯系的一門學科。通過閱讀歷史知識,可以更好的指導人們的實踐,正所謂“讀史可以明智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所以對于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增進初中生對民族過去了解,筆者認為,導入人文價值對提升初中生歷史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對策,本論文將從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作用、教學任務極其實踐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述。
一、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中學歷史教學為學生更好的展示了人類社會科學文化發展的繼承性,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演變規律的認識,即歷史演變的批判繼承性。正如同志所說的,“學習民族的歷史遺產,并用的方法加以批判性的總結?!蔽覀兘裉斓陌l展只是中華民族長久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是我們信奉的唯物歷史觀,但也必須以繼承傳統歷史為前提。我們應正確面對歷史文化,繼承、總結珍貴的歷史遺產。這也正是中學歷史教學的精神理念。在歷史教學中,大力弘揚歷史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民族精神,培育學生養成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民族責任感等。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的同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從小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
此外,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歷史教學中,從歷史發生的背景、對時代的價值意義、歷史成敗的原因等不同的角度展開發散性的邏輯思維,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歷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想象思維能力及邏輯判斷能力。
二、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任務
中學歷史教學任務的確認,首要解決的是中學歷史教育的歸屬范疇,是歷史研究的一種形式,還是歷史運用的一種形式,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區別。歷史研究是歷史學家在研究歷史演變的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對歷史現象的還原。而歷史運用則是歷史學家在系統整理人類歷史的基礎之上,針對歷史的本質及意義而做出的理論解釋和精神體驗過程。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已不單是有限的時代、國度,反而包含著更廣闊的歷史時空,在感受過去時代環境、與不同地域的人進行思維性的交流溝通,從而廣泛吸取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智慧及優秀經驗,在世界歷史的無線進程中,感受個人有限的生命體,實現自我生活、價值的超越、升華。
由此可見,歷史學家的工作,往往有著細致、繁雜、明確的目的性特征。而中學生在整個歷史課程的學習過程,還達不到歷史研究的層面,學習的目的也絕不是讓其去尋找人類社會歷史演變的規律,而僅僅停留在歷史的應用層面。在初中歷史教育中,加強對初中生的價值觀念及情感態度的培養,拓展其歷史閱歷積累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并尋求一些規律性研究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分析能力、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的提升。
三、人文價值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的教學思考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是人尋求社會化的一種途徑,是人實現自我發展與適應社會需求的同時性過程。由于人的社會生活有著復雜性、綜合性的特征,決定著實際問題往往不是單一的靠某一門學科專業知識而解決的。在社會對人才需求所呈現的綜合化特點,使得現代的教育及課程設計也日漸趨于綜合化。而歷史本身就與各種邊緣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學科自身的發展軌跡就是一種歷史形式。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需要深入的挖掘上述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為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創造條件。比如,在與歷史有著深刻聯系的哲學、政治、法律、經濟學時,而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哲學及法律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該時期歷史狀況。
除此之外,人力教育對國家的安定及社會的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歷史所描述的大多是人類社會的過去,然而,時間是連續不斷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都統一于時間的維度上,過去所形成的史學思維模式,對人類認識現實生活及預測未來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史學思維模式是人類社會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人類社會的發展倘若缺乏歷史教育這一基礎,便也就不存在可持續性的社會穩定及進步。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世界各民族只有相互尊重、了解彼此的歷史文化傳統,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和平、友好、合作關系。我國歷史學有著包含儒家文化在內的諸多文化內涵,對民眾個人的成長進步,以及民族的繁榮昌盛,都有著基礎性的地位。
總之,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對于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實踐,有著越來越高的地位,日漸成為社會文明的強大推動,它不僅可以培養社會成員的歷史意識,歷史學科以其厚重的內涵,還不同程度上吸引著更多的有識之士去拜讀它、專研它。
【參考文獻】
[1]鮑堅勇.中學歷史教育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J].考試周刊,2009(14)
篇3
關鍵詞:初中 歷史 農村 不足 對策
【中國分類號】G633.51
從城市和農村的角度進行分析,農村較城市比較而言隸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帶,其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和城市都有一定的差距性。因此,導致了其教學效果和城市的教學效果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性。就此,本論文著重從農村歷史教學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的建議,以期能從總體上改變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所存在的不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的特點
在一些較為偏遠地區的農村,因為經濟發展比城市經濟發展落后,導致了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呈現著不良的現象。甚至很多農村都沒有博物館以及圖書館等硬性的教學資源,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僅依附于書本上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知識面的擴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農村孩子在學習歷史學科的過程中,對歷史了解甚少并且在初中學習期間才開展歷史教學課堂,這一系列的不良因素造就了農村歷史教學的特點。就此,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論述。
(一)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農村的學生因為見到的地方和所能旅游的場所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很多家庭在孩子初中階段尚沒有去過任何地方旅游,也沒有走出過農村那個小城鎮,因此學生大多數的眼界都非常有限,對初中的新的歷史學科呈現出興趣濃厚的現象。并且,因為學生的這個年齡,好奇心非常強,思維非?;钴S,興趣較為廣泛,也促使了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能力和意識,導致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了非常濃厚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興趣。
(二)知識內容豐富
因為是在初中才開始的初中歷史教學內容,所以學生面對這一從未接觸過的內容,表現出更多新奇的態度和心情,課堂上老師說過的每句話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在每節課中,學生都能學到非常豐富的歷史知識。
(三)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要教學手段
很多初中歷史教學因為缺少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導致其都是以歷史教師的課堂講解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夠安靜的聽其教學內容,并且在腦海中不斷的回顧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通過查閱輔助書籍或者是收看有關報道達到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
(四)課堂為主要的學習場所
很多農村并沒有歷史博物館和歷史遺跡,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限的教學場所只能在學校課堂上進行。同時,因為經濟條件的約束導致了農村院校并沒有能力組織學生和教師去外地觀看歷史博物館和相關的歷史文物遺址。所以說,農村歷史教學始終停留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通過圖片和書本上的內容向學生表述歷史教學知識,從而達到完成教學的目的。
二、農村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以上內容的描述能看出農村歷史教學和城市歷史教學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的,其和城市歷史教學相比較而言具有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就此,本小節就從以下幾點分析了關于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不足的情況。
(一)教學理念過于陳舊
我國教學改革明確提出了,教學改革內容應體現出時代的特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并應以促進學生為本的思想和理念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基本素質,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目標,從而達到提升其科學發展的根本和意識。但是,從我國農村中學的教學現狀來看,依舊存在以教師講課為中心,以課本教學為中心的狀況,這嚴重性的忽略了學生的主置。
(二)教學手段落后
雖然教學改革目標中反復提出了關于大力強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問題,強化信息和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但是,在農村真正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次數有限,教師自己制作課件的次數有限,導致了很多課件只是簡單的標題,很多課件的內容和課本所要講述的內容嚴重不符,這和新課標的要求存在著差異性。
(三)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
課程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導致了教學方法呈現著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枯燥化的現象。很少能讓學生真正的提出自身對歷史的認識,對歷史的認識呈現機械化、單調的情況,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呈現消極影響。
(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死記硬背為主缺乏學習靈活意識
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并沒有仔細的進行觀察,沒有以歷史教師課堂講解為主,造成了學生學習只能利用筆記進行知識點記錄的情況,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記住學生的歷史任務、歷史事件、歷史事件、歷史影響、歷史意義,缺乏對歷史知識的內容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了學生在進行歷史思考的過程中,缺乏分析能力,只能夠硬性的背誦歷史知識,呈現著缺失的情況。
三、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針對以上所提出來的不足提出了如下的建議,以期能從總體上強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策略。
(一)強化師資力量建設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合理的利用教學設備。強化師資力量建設,提高師資隊伍培訓,對提高教師辦學和教學能力有積極影響。尤其是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很多教師更是看不懂、弄不懂、用不動,導致教學和現代化教學理念呈現缺失的現象。因此,一定要加強新型設備的使用技能培訓,和強化教師的師資隊伍,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力量提高其整體教學效果有積極影響。定期的針對教師進行新型設備的培訓、對教師進行知識上的整理和培訓,達到解決問題的根本目的。并且,從農村的角度進行分析。農村沒有歷史博物館和歷史文物遺跡,但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歷史事件進行調查和互動,針對中國歷史抗戰時期針對其進行提問并且收集相關的信息,從而達到整理學生知識,提升學生感知意識的根本目的。并且,還可以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整理的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學生對歷史的探索和收集能力,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根本目的。
(二)提高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
對歷史學科的漠視是歷史教育教學的缺失,為了從整體上改變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強化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對歷史重視的意識。筆者認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過程,在不斷完善和實踐的過程中總結歷史知識,從而提高歷史知識的總體認識,強化對學生的培養和認識,從整體上強化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知精神,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凝聚力。
(三)構建有效的教學規章制度
構建合理有效的教學規章制度,通過規范的章程明確農村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各項指標,從根本上使其教學內容和按照有關教學章程進行,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培養學生教學目標的目的。并且,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分析,構建合理有效的的教學規章制度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并且樹立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觀念。達到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
(四)加強家長互動教學強化教學內容
完善歷史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教學課堂上,還應該調動家長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從根本上擴大教學資源,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教師應該定期開展家長會,宣揚歷史學科的重要性,幫助家長認識到歷史學科的重要性。通過教師和家長建立一定的聯系,從而達到讓學生開展活動教學,讓學生通過家長督促進行額外歷史內容的學習和補充,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歷史教學水平的目的。
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農村初中歷史學科的角度進行分析,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和不足。本論文著重針對歷史學科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議,以期能從總體上強化歷史教學效果,達到完善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提高 初中歷史 學習效率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教師應認識到: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境以及教師素質的不同,要求教學方法必須多樣化;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積極性;各種教學方法各有其適應性,又有其局限性,博采眾長,綜合運用才是成功教學之路。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歷史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出發點,面向全體學生,廣泛開展合作性學習。應新課改要求,歷史新教材較大幅度地精簡了歷史知識點,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這樣的教材就要求教師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學習,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
正如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所說:“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币虼私處熞m應新課改的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我國初中歷史學習現狀
我國從初中就開始學習歷史,歷史如果能夠學好,學生就可以很好地了解我國五千年以來的發展歷程,對學生的未來也有幫助。但現在絕大部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并不重視,上課也不認真聽,認為沒必要聽,覺得考試前背一下就可以了。歷史課上教師花費再多口舌也不管用,學生根本不聽,學習效率根本提高不了。而且很多家長也認為歷史屬于副科,覺得沒必要督促孩子好好學,認為孩子只要把主課語數英三科學習好就可以了,認為花太多時間在歷史上就會影響主課的學習,學生的初中歷史學習效率根本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歷史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1.教師不夠重視初中歷史,教學無目標
初中學習歷史不是主課,教師在教學時并不重視,甚至會減少歷史課,調成語數英主課,把重心放在主課上。選擇教師也不嚴格,許多教師只是盲目的按照歷史課本來教學,直接給出所謂的考試重點,讓學生應付考試,并不去深入探究歷史知識,學生的初中歷史效率得不到提高。
2.學生對初中歷史缺乏興趣,學習沒有主動性
學生在中考時歷史占的比重不高,學生也不花多少時間在歷史學習上,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也不高,就只按照老師布置的背誦要求去學,課后基本不會把歷史書拿出來看,一切都是應付考試。正確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師生互動,共同學習,而初中歷史學習別說互動了,學生能好好聽就很好了,有些學生人在課堂,心思已經不知道飛哪去了。在應試教育下,學生也發揮不了主體作用,沒有自主選擇權。
3.教師應付教學,過于依賴教材
有些教師不精心準備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了解教材,課上只是機械的重復課本知識,學生就不能感到學習的樂趣。
三、提高初中歷史學習效率的方法
1.教師做好備課工作,運用多媒體教學
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學生才能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歷史屬于文科類,都是文字,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枯燥無味,缺乏學習的興趣,而且歷史涉及的內容很多,僅僅靠教師的一張嘴很難解釋清楚初中歷史的前因后果,解釋不好學生會感到很迷糊,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找一些相關的歷史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對視頻比對文字感興趣多了,也會更集中,理解起來也更容易,還可以找一些歷史相關的文史資料來豐富課堂,活躍氣氛,這不但會加強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興趣,還會極大程度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2.采用興趣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歷史感興趣,就會對歷史的相關事物感到好奇,就會自發去研究學習,效率也會明顯提高。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去探尋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在課堂上加以演示,聯系初中歷史知識說明,學生就能更好地吸收歷史知識,增加對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3.小組合作,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
初中歷史涉及的問題很多,有些問題自己一個人想不如小組合作一起探討,課堂上教師可以對一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總結出答案再回答。這樣每個人都能參與問題的討論,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課堂氛圍就很活躍,學習起來也有精神。學生的答案如果新穎又貼切,教師要給予表揚,學生學習起來會更認真。教師要積極和學生互動,要肯定他們討論的結果,引導他們自己尋找答案,自己去深入學習。
4.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歷史知識
教師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條理的進行教學,不是盲目的按著課本教學,要能夠擴展歷史知識,結合當今歷史發展趨勢,生動的向學生展示,可以詢問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更多的參與歷史知識的學習。
5.梳理知識點,讓學生有條理的記憶
篇5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歷史細節;閱讀資源
歷史學科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歷史學科要“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正確地考察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逐步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痹谡n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如何優化教學策略,增強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定的反思,現謹將自己的一點做法及感受小結如下,以求教于諸位同仁。
一、彰顯細節魅力,點燃學習興趣
歷史細節或充滿情趣,或發人深省,或催人淚下……這樣的細節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而又不被遺忘。歷史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利用歷史細節,可以彌補教科書敘述中的不足,在學生心里留下波瀾。教學中,筆者喜歡篩選一些有教學價值的歷史細節,利用它們來設計問題,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其思維,撥動其情感之弦。
譬如,筆者執教《秦朝的統一》一課,課堂上筆者在立足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先后利用四個細節來“復活”人物:荊軻刺秦王、秦嬴政采納軍事家尉繚的建議以及尉繚對秦嬴政的評價、秦王奚落王翦并請再次請王翦出山、秦始皇在梁山宮怒殺隨從。通過這些細節的插入,使學生對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促進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又如講授《左宗棠和》一課,筆者引入鄧世昌壯烈犧牲的細節,向學生深情地講述著中的悲壯一幕:鄧世昌墜落海中后,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并說:“吾立志殺敵報國,今死于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辮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與愛犬一起沉沒于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一同壯烈殉國。這一細節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愛國志士的英雄氣概。
在教學中,教師篩選歷史事件的相關細節并恰當運用,可以突出人物的活動與精神風貌,讓歷史事件或人物形象深刻地定格在學生心中,讓學生感受到歷史人物曾經真實的存在;同時,這些細節在教學中的充分利用,還能大大調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多角度地思考歷史,使歷史學習不再停留在“讀、背、練、考”這一膚淺層面,而是引領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了解自己的民族,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注重情感教育,達成“三維”目標
《歷史課程標準》強調 :“注重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發掘課程內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內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熏陶。”“歷史是體驗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體驗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體驗實踐?!笨梢?,歷史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實踐的過程。這種歷史體驗實踐既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如在活動課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情景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進而激活想象世界,接受情感熏陶;同時完成對歷史的感悟和思維方法的訓練。
歷史教材中可以對學生行情感教育內容很多,如“中華民族的”這一學習主題,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軍民抗擊日軍的英雄事跡,而且還承載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任務。歷史課堂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不是割裂和獨立的,它需要融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在這學習主題的教學中,筆者見縫插針、自然而然地進行歷史情感教育,突出了中國軍民為抗戰勝利付出的巨大犧牲,如播放片斷,補充講述的戰績,課后結合主題活動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賽”的實施,滲透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筆者認為學生學習歷史,不僅僅是腦海中留下幾個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珍視閱讀資源,提升閱讀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在這一觀點的指導下,初中歷史教學務必要珍視閱讀資源,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是由初中歷史學科的地位作用、能力要求及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的需要決定的。當今的歷史教科書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內容豐富多彩,薈萃了寶貴的歷史資料。除了文本之外,就是相關的歷史插圖,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表達了文字難以表達的效果,是歷史教材的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圖片作為一種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歷史的深刻思考,較好地發展學生的智力。
關于如何利用歷史教科書中的閱讀資源,徐州市第十三中學楊琳老師作出了這樣的總結,可供我們思考與借鑒:①讀前言——作為歷史課本的開篇,前言有著不可替代的引領功能;②讀目錄——可以從宏觀上把握教材、構建知識框架,不至于發生史實混淆錯亂的現象,也有利于答題;③讀導言——或介紹本課史實的時代背景、或提綱挈領概括正文主旨、或設問激趣引人入勝、或拓展豐富學生視野,閱讀導言可以使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確定了基調、有了指向標;④讀正文——課本正文的編寫充分體現了歷史新課標的精神,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敘事簡潔明確、字斟句酌、分量適中;⑤讀史料——課文為筋骨,史料如血肉,正像梁啟超先生在《歷史研究法》中說:“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可言”;⑥讀圖片——從圖片中有什么到說明了什么,要充分挖掘圖片的內涵,讓圖片呈現一個真實鮮活的歷史人物或歷史場景;⑦讀練習——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檢測,練習讀題,正確答題,是提升解題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⑧課外閱讀:拓展知識面,以彌補歷史課本的不足;了解更新的史學動態,增強時代意識;融合學科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自主探究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歷史課件 多媒體教學 優勢問題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成熟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眾多教師不得不思考與重視的議題。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開始廣泛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求在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實踐教學表明,多媒體教學具有其值得肯定的優勢,但同時擁有一定的弊端。基于此,筆者談談歷史課件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及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與借鑒,使教師更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二、歷史課件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一)突出歷史學科的豐富內容
初中歷史學科以研究中國古今歷史為主要目標,其承載了我國璀璨的歷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歷史學科是一門內容極為豐富且有趣的學科,理應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但初中歷史實踐教學表明,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不高,沒有足夠的動力和激情參與歷史學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在教學資源的限制下,學生對歷史的了解僅僅是通過書本教材。因此,初中歷史學科豐富的豐富內容并不能被大量的文字描述展示出來,導致學生無法感受到歷史學科的趣味性。
教師在準備歷史課件中應用多媒體首先能夠突出歷史學科的豐富內容,靈活利用圖片、視頻等多種表現形式突出歷史學科的豐富內容,讓學生感受歷史的浩瀚,使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得到激發。
例如,青銅文明是我國古代歷史的代表,見證了我國古代先進的文化和科技。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真實的青銅器照片,讓學生不用進入博物館也能夠感受到我國璀璨的青銅文明,讓學生迷醉在精美的青銅器物中。
又如,在《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絲綢之路的路徑展示給學生,進而讓學生了解在漢代出使西域的困難并領悟漢朝時期我國的繁榮與昌盛。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相應史料,讓學生了解絲綢之路開通前后漢朝及西域社會的現狀,讓學生通過對比與參照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并對漢朝這一偉大的壯舉有所感悟。
在多媒體教學的支撐下,教師將單純的文字與圖片轉變為更加形象生動的視頻、動畫及其他多樣化的形式,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的雙重沖擊下感受歷史的偉大和魅力。
(二)提高學習效率
與此同時,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在更生動形象的教學中獲得真實的提升。
以我國近代史的教學為例,對于部分學生而言,中國近代史的學習較為困難,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學習的信心也不夠。在近代史的開端,學生需要面對、第二次、及。一連串重要的歷史事件都需要學生理解和記憶,最讓學生感到頭疼的是記憶不同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同時需要學生正確區分不同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及歷史影響。
在學習興趣并不濃厚的情況下,多數學生只會選擇死記硬背,導致學習質量并不高。此時,教師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對以上歷史事件進行系統歸類,通過對比形式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獲得的認知更深刻。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相應影視資料,也可以給學生展示珍貴的圖片。在直觀的觀察中,學生所獲得的認知比聆聽教師的講解和閱讀教材更加深刻,學生也能夠利用更加形象的圖片或視頻進行聯想記憶,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別以上歷史事件的時間、背景和歷史影響。
如在《社會生活的變化》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初中生的人生閱歷較淺,導致學生并不能將以往的生活與現在的生活相互比較。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舊社會人們生活、娛樂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舊時代生活的艱難。相反,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舊時代的生活與如今的生活相互比較,通過對比深刻認識到當今生活的幸福,通過巨大反差認識到歷史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讓學生對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掌握。
(三)有力支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雖然有意識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但由于教學資源和條件的限制,導致教學方法取得的成效并不高。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但能夠突出歷史學科的豐富性,而且能夠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供有力支撐。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以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因此,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應案例,如在的前夕,光緒帝與梁啟超進行會談,在守衛森嚴的皇宮中,兩人的神色堅定。此時,筆者要求學生以此為背景展開探究,要求學生分析光緒帝與梁啟超密探的內容,并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分析。
在多媒體的支撐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案例,能夠通過多媒體設備創設更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交流。
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支撐小組交流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法,對初中歷史教學起到支撐作用。
三、歷史課件中多媒體應用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避免學生的注意力分散
教師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多媒體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其巨大的優勢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要避免學生注意力的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因此使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歷史圖片或者播放相應的音像資料。在視覺與聽覺的沖擊下,歷史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學生的興趣也被激發。但是,由于教師對教學秩序的掌控力度不高,導致學生的注意力被分散,使學生不再專注于學習。
這就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發揮多媒體優勢,同時把握好尺度。換言之,教師需要明確的教學計劃,要在教學中掌握學生的心理,并活用課堂提問將學生引入教學中。
(二)多媒體教學資源需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
部分教師善于利用互聯網收集與整理多媒體教學資源。但在收集和整理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有的教師選擇直接使用其他教師上傳的教學課件,有的教師在選擇多媒體教學資源時也沒有考慮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
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雖然擁有豐富的內容及更強的表現形式,其質量相對較高,卻無法取得較高的教學質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利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并不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并不符合實際的教學現狀。
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制作與選擇多媒體教學課件時需要立足實踐,需要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現狀,以此為基礎優化和選擇教學資源,使多媒體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三)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最后,有的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并不透徹,單純地將多媒體當做傳統教學資源的替代品。在教學中,教師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多媒體將其表現出來。
此時,教師并沒有考慮如何突出學生主體性,而是讓學生從看黑板轉變為看多媒體設備。在此過程中,學生仍舊是在被動接受知識,并沒有主動思考與探究,進而導致多媒體教學的效力沒有發揮。
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開展歷史教學時必須注重突出學生主體性,將多媒體教學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
四、結語
多媒體為現代教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實踐教學中也驗證了其優勢。與此同時,教師需要辯證看待多媒體教學,需要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并不斷總結與反思,才能完善初中歷史多媒體教學,推動其發展與建設。
參考文獻:
[1]沈濤.對歷史課件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及應注意的問題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4(12).
篇7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
教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它學生的各方面才能全面發展。教育也是培養社會發展人才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技能,影響學生思想行為,能幫助他們積極主動的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教育存在已久,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n程標準后,中國教育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教育是我國重視的事業,只有讓國民的綜合素質提高,我國才會發展得更快更好,才能讓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從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注重基礎,這是讓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要充分重視這一階段的學習。初中是學生學習各個學科知識的重要綜合階段,這時候學生接觸的知識面廣,需要記憶的東西也很多。很多學生都覺得歷史知識的記憶比較難,是讓人頭疼的一個學科,因此有很多學生都怕歷史學科的學習。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他們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做好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本人總結反思出一些有助于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方式方法,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歷史學科主要講的是過去發生過的事。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可以讓學生認識世界、了解歷史,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歷史也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教師都采用授受模式進行教學。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勾畫重點難點易考點,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也記不住老師講的知識點,還經常記混記錯,在考試的時候喜歡答非所問,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不好。所以,在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式的把握,讓學生把歷史學科的知識點清楚的記在腦子里,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初中歷史是讓學生了解各國國情的重要途徑,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人文情懷,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發展史,開闊學生的眼界。學好初中歷史,可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廣,更加豐富。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才能讓學生把歷史知識學得更好。采用情景教學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教學中體驗學習,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習中來。而傳統的教學,學生一般的學習方法就是勾畫重點,背記課本上的知識點,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濃厚的,積極性是不高的。
一、情景教學的涵義及其作用
情景教學指的是教師利用一系列的情景,讓課本上的知識重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歷史當時發生的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可以讓學生準確快速的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景教學也有很多作用。
第一,情景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對任何事情,只要我們充滿活力、飽含熱情,我們就可以把事情辦得很好,學習也是如此。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對歷史這門學科充滿興趣、充滿好奇心。情景教學就可以很好的做到這一點,利用這樣的方式教學,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去了,自己邊做邊學,就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也讓他們認真聽講,扎實基礎知識,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景教學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出來,讓學生體會歷史學科的獨特魅力,可以讓學生對歷史產生好的印象,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來,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
第三,有利于學生的德育教學。從學生進入學校開始,不管是在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的學習,學校都一直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可以讓學生的品德品質都得到發展,讓他們對事物的發展有一個判斷的根據,對歷史事件的發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當代世界各國聯系日益密切,全球變成了“地球村”。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不斷強大,更需要各類人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全方面的人才,不僅是知識的教育,也要注意其他方面的教育,更要注意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二、情景教學的應用
找到了良好的教學方法,就要學會利用它,讓它來指導學生的學習。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作用是非常大的,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讓班級整體都融入到學習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知道他們的需求,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融洽。教師也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讓他們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篇8
導言課是整個中學歷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課,新一輪的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不僅打破了歷史學科體系,而且沒有顧及學科整體性的一般要求。教材的內容是以“模塊”專題的形式呈現的,與過去的“通史”體迥異,因此更有必要提升對導言課的重視度。精心設計一節歷史導言課,可以給學生以整體點化,對他們總體認識高中歷史、認識新教師、認識新教材、認識新方法、認識新要求,認識學習歷史的重要性、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等大有裨益.,學生是否熱愛歷史課,同教師對導言課的設計有直接關系。
如何設計歷史導言課呢?
一、導言課的課前分析
1.學情分析:通過對學生初中歷史學習情況的咨詢,雖然已學了三年歷史,但大部分同學對于歷史學習的功能還不清楚,對歷史學科不重視,使得學生認為歷史學科可有可無;初中的歷史學習已讓一些學生對歷史產生了一定的誤解,要么以為是背課本,要么以為是講故事,沒有把它當成一門科學來看待,更談不上對初中歷史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和方法,所以高一的第一節導言課至關重要。
2.教學資源分析:導言課沒有教材,但教學資源更為豐富,古今中外,教師可以信手拈來,教師的個人魅力和教學功底都可以通過導言課充分顯現。
二、教學目標的設計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明確“歷史”和“歷史學”的概念。明了高中歷史課程的構架及高考的考試模式。
2.過程與方法:利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圖片及信息讓學生從歷史的眼光去看開幕式,加深對歷史學科作用的認識;結合學生的生活及學習中所體現出與歷史學科有關的現象,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師生交流合作的過程,能夠體會到新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階段的自我調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加強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堂有效的歷史導言課,要求教師必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解決“什么是歷史和歷史學?”、“為什么要學歷史?”、“怎樣學好歷史?”等基本問題。
(一)什么是歷史和歷史學
《說文解字》里對歷和史的解釋(略)?“歷史”一詞的兩種含義(略)。
(二)為什么要學習歷史
中外圣賢關于歷史學習重要性的真知灼見不勝枚舉(略)。
1.對個人而言:點明歷史有陶冶情操的價值,歷史有訓練思維的價值,通過歷史學習,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等等。
2.對國家和民族而言: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了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3.從世界和人類而言: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
(三)怎樣學好歷史
1.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
(1)在生活中觀察、體會歷史知識。
(2)在課本中發現知識:①構建整體線索;②提出問;③圍繞主題開展學習;④以小見大:從中國看世界歷史進程。
(3)在課本和生活中拓展研究。
新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充分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同學可以進行探究活動:“你的家鄉在元朝時屬于哪個行政區?”在學習基層民主選舉中,可以讓學生回家調查本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是怎樣選舉產生的?在了解過程中你發現有何問題?你有何建議?
2.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
(1)了解歷史學科特點,提高學習效率
歷史學科的重要特點,一是時序性,二是整體性,三是實證性。正是這三大特點,使歷史取得其他學科無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只有根據學科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取得理想效果。最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就是:記憶是歷史之母,理解是歷史之父。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升華。
(2)從課程目標看學習方法
歷史思維的核心能力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貫穿于整個歷史學習當中的。
識記 ――作為學習高中歷史課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學生能記憶這類歷史內容。對這類歷史內容,課程標準在陳述中使用了“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等行為動詞。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對歷史學科的龐大知識體系“分割圍殲”,即: 1.人物;2.事件(事態);3.組織(機構);4.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5.文化成果(包括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
理解 ――要求學生在達到第一層次要求的基礎上,能對所學的歷史內容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對歷史問題的一定認識。對這類歷史內容,課程標在陳述中使用了“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認識”等行為動詞。歷史學科的理解,是要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對歷史現象、歷史規律和考察歷史的理論方法的基本內容的概括性、本質性、特征性認識,將對歷史表象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已有的結論性的理性認識轉化為自己的理性認識,并能掌握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比較關系的聯系性,達到能夠運用理解的知識觀點分析解決歷史實際問題的目的。
運用 ――要求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分析歷史問題的因果關系、利弊得失、作用影響,并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和判斷。對這類歷史內容,課程標準在陳述中使用了“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歷史學科的運用能力是指站在一定的思想政治立場上,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構建和闡釋歷史事實的能力。
(3)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自主、合作和探究為基本理念的學習方式下,同學們需掌握以下一些學習方法:
如閱讀必要的歷史材料,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習與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四、高中歷史構架
(1)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
篇9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150-01 DOI:10.16071/51-1650/g4.2016.01.118
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以及教學現狀靈活調整、優化和完善教學方法,充分保障教學行為落到實處。由于在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都是以考試內容為依據,刪減和選擇教學內容,對于非教材和非考試內容缺乏有效的導入和補充,導致學生的知識鏈不完整;同時教師對歷史知識多以點到為止的講解為主,缺乏深度的分析和探討,再加上一層不變的教學策略,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如何科學優化和有效構建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是所有教師一直思索的話題。有效課堂教學的構建需要融入更加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全面深入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層次,引導學生準確認識和深入探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1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學生為主體是有效實施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關鍵,是科學保障教學成果的重要步驟。由于初中歷史課程內容繁多,課時受限,再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受重視程度明顯低于語數外學科,所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被逐漸演變成教師一味講學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照本宣科,按照考試范疇勾畫重點,讓學生死記硬背,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探討過程,使歷史課堂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學生不能熟背教學內容,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科學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索的內在驅動力,因此,結合歷史學科性質,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保障課堂教學成果,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的轉變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讓教師以學生的習得情況適時調整和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以學生的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的發展需求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將傳統靜態的課堂講學模式轉變成為與學生共同探討和交流的動態教學模式,比如以學生都比較感興趣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話題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拓展教學資源,合理導入課本外的歷史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寬度,引導學生不斷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因此,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效實施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2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
課堂教學形式是教師知識傳遞的重要載體。初中歷史時間、事件和人物關系復雜,內容繁多,相較于一層不變的講學模式,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掌握范疇,并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達到學而深、學而精的地步。有效的課堂教學包括三個環節:課前設疑、課堂實施和課后總結,教師要科學設計這三個環節的導入形式。在課前充分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設置問題,挖掘學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學習欲望;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采用活動教學模式,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面評論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充分活化課堂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每堂課后,教師需要保留幾分鐘時間給學生梳理和總結學習內容,并設置課后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通過自主查閱相關資料論述自己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等等,全面深化學生的知識內涵。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故事、電影、熱門事件、紀念日等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既能有效激發學習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比如,國務院2015年9月3日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全國放假1天的通知,教師就可以以此為話題展開相關內容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歷史,了解中國發展進程中所經歷的困難與挫折,了解典型英雄人物與英雄事跡,不忘過去,展望未來;向學生講解中國與前來參加閱兵式國家之間的關系及原由等等;也可以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和拜訪自己身邊的抗戰老兵,聽他們講述當時的抗戰事跡等等,讓學生明確今日的幸福來之不易,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再比如,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公布,《檔案》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申遺成功意味著這段慘痛的歷史被世界認可,教師可以以此展開教學活動,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共同緬懷同胞、勿忘國恥,以及中日關系緊張的根本原因??傊?,以社會熱點話題和熱點事情為切入點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健全課堂評價機制,拓展學生的知識范疇
課堂評價機制和修正和完善學習情況的重要媒介。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考試成績是重要的評價標準,但是考試內容卻過于機械和單一,缺乏靈活性的、辯證性的問題,缺乏對學生知識系統的完整性考查。所以,教師要積極健全課堂評價機制,科學完善和優化評價方式,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積極拓展自身知識范疇。綜上所述,有效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不斷創新教學策略,積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科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馮東生.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教師,2007.S2.
[2]趙九鳳.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目標原則和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3]金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靈活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2.19.
篇10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價值觀一、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1.初中歷史教學的特點
我們現在初中使用的歷史課本,內容編寫和版式的編排大都沿用以前的版本,而過去的版本缺乏一定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初中生由于處于心理發育階段,死板的教學課本、教課內容、方式對初中生的吸引力小,激發其求知和探索欲不強。課本缺少可讀性,課本和課堂內容過于陳舊化,讓學生感受不到歷史的厚重,從而覺得歷史知識沒有實際的實用作用,從而從心理上輕視歷史,不愿意下苦功夫去學習。初中歷史的教學特點是內容知識較為繁雜,時間性、記憶性的東西較多,在理解記憶的同時,很容易忘記或是記混,增加了歷史學習的難度。
初中歷史教學的形式創新度不夠,學生仍舊處于被動地位,以講解、講述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不夠、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停留在說教范圍內,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同時歷史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和要求,要能夠形象生動的講述歷史知識,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課方式,使其與時俱進。
2.對初中歷史教學重視度不夠
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向來有重理輕文的觀念,而初中歷史屬于文科中的一大類。因此,初中歷史長期在人們的偏見中生存,傳統的觀念認為歷史學沒有太多實際的作用,歷史學科的深度和實用性行不如理科強。在這種情況下,歷史學難以受到重視。
3.時代科技產品與教學融入不深
當下初中的歷史教學采用的教學道具大都較為傳統,一般都是采用黑板、粉筆等傳統道具,而我們的社會卻在進步,隨著社會進步衍生發明的新型文明成果沒有運用到實際的歷史教學中來,歷史學有很多形象和生動的地方是傳統教學道具所表達不出來的,要想歷史更容易為學生接受和學習,就應大膽引入當下新型的科技產品,輔助歷史的教學,展現歷史教學的多樣性、形象性、生動性。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
歷史是人類社會活動的記錄者,初中歷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這些知識的背后通常都影射著一定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而初中生處在一個社會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其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很有意義,而初中歷史的背后就在教導學生要形成一個良好的道德觀。因此,初中歷史還擔負著一個教育初中學生德育的工作。
我們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哲學史,從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我們人類社會發展到不同階段,呈現出來的不同階級狀態,是有一定的哲學思想的,我們的國家從社會主義發展到奴隸社會,再發展到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再到現在的社會主義,這是可以總結出一定的規律來的,同時可以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們國家的制度和現狀,增加對我國情況的了解和認同,學習世界歷史,掌握不同國家的發展蛻變過程,可以了解到社會的豐富和多彩性。學習歷史對其他學科也是有一定的輔助意義的。
初中歷史中的突出優秀人物,可以對還在心理發育階段的學生產生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從而起到模范的作用,引導激勵學生向偉人學習。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接受道德價值觀教育。歷史是客觀發生的事情,以史為鑒,可以讓學生吸取先人的不足,加以改進,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或是人生道路的指引都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
三、增加初中歷史教學的元素
1.增加情景教學
每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發生的特定場景和前因后果,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當時特定的場景出發,把事件發生的因素都考慮進來,并客觀地進行分析,解釋所產生的歷史結果,同時作出假設和提問,如果當初沒有這樣,歷史會有什么改變?如果歷史中的人物是你,你會怎么選擇,怎么做?你的想法和心理狀態是什么樣的,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教師不必拘泥于細枝末葉的小節以及標準答案,發散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思考。
每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時事事件,想要全面地了解一件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就要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法律、社會發展情況有一個了解,把學生設定在這樣的一個情景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和了解,和其他學科達到一個相互支撐的良好局面。
2.增加教師員工的個人素質魅力
教師是初中生學習初中歷史知識的一個比較直觀和形象的渠道,由于初中生心理年齡不成熟,其很容易把對教師的個人主觀看法同初中歷史知識聯系在一起。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注意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教學魅力,教師在講授知識所體現的情感和態度,會給學生一個最直觀的沖擊力,教師要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氣氛,以情感渲染學習氣氛。
3.初中歷史教育中加強道德知識和道德情感的培養
歷史知識中蘊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和道德知識,我們在向初中學生教授知識同時,要潛移默化將這些蘊含的東西傳授給他們,我們的歷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讓學生理解他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思想、規范自己的言行和品德,讓學生對是非對錯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判斷和認識,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是符合道德觀念的;怎么做是錯的,是違背道德觀念的,將歷史中的人物具體化、形象化,是學生更好更深入理解他們,產生從心底真實的共鳴,從而踐行正確道德價值觀。
四、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之所以學習歷史,研究歷史,是因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可以使我們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可以指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初中歷史的教學,不是為了死記硬背,也不是僅僅為了取得較高分數,這樣做是背離初中歷史教學的初衷的,我們不僅要以史為鏡,還要用它所顯示的規律來探索未來發展道路,指引人生的前進方向,用更加具有深度的眼光和態度看待歷史、學習歷史,不僅符合我們大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初中生的一個要求。
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是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考歸納問題能力,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從歷史知識里影射到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各個學科的教授和學習打下基礎,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應在把握住大的方向下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發揮出其真實的作用。
綜上所述,是筆者對于初中歷史教育方法和意義的思考,希望能夠通過改進初中歷史的教學方法、增加初中歷史的教學途徑,來最終達到初中歷史的真實教育意義,幫助引導其樹立正確道德觀和人生價值觀,為初中生的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敏麗.試論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學生之友,2012,(2).
- 上一篇:經濟學核心問題
- 下一篇:人工智能在英語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