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優秀教學范文
時間:2023-08-17 18:1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歷史優秀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現階段文言文教學存在問題
1. 教學目標不明確
時下,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普遍依賴于課本,教學內容泛泛,而并不具備一套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完全依賴于課本,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長期進行下去會迷失語文本身的特性。語文教學其實是思想與感情的熏陶。思想來源于文化,古典文集是文化的載體,它傳承中華的古老文化與思想。《出師表》中“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愛蓮說》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也是一種文化。所以明確利用文言文,傳承華夏文化應該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可是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文言文的實際教學目標與我們所期望的有所背離。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授課無側重點,所有教學內容以同樣的節奏平鋪直敘下來,致使課堂乏味無趣,從而間接地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摸不清學習內容的主次,無法進行有效的、循序漸進的學習。
2. 教師授課形式陳舊,對課文利用率較低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普遍由以下幾個環節循環而成。① 學生課前自行預習,具體內容為查找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學會讀音及基本意義;② 課上教師按課文內容逐句翻譯句義,講解課文大意,矯正部分難懂易錯的字形、字音、詞義;③ 課后學生自行背誦、默寫課文,教師定期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測試。
一套程序下來,學生雖然能夠學會課文中涉及的生字生詞,能夠背誦默寫課文,卻往往連文章的主旨都說不清楚,自然也就不能夠從前人的名篇當中學習到優秀的思想主張,這些好的思想,好的文化如同《馬說》中千里馬一樣,“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除此之外,初中學生普遍年紀尚小,還處于活潑好動、重興趣、輕內涵的性格階段,因此很難達到憑借自身能力對經史古籍產生熱愛之情,并自發地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一旦學生這一教學主體主觀上對所學知識內容產生冷淡,甚至排斥態度,無疑為這一教學內容帶來空前的阻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進方向
(1)明確教學重點,課堂教學主次分明。初中學生年紀尚小,性格多以活潑為主,因而很難達到在課堂45分鐘內全部聽懂、理解教師所教內容的學習效果。因而,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該首先將教學重點、難點為學生講解清楚。
例如,教師在講解《孟子二章》時,首先應將課文涉及到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介紹給學生。其次,對于生字、生詞這類利用各類工具書憑借學生自己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只需做簡略點拔、糾正即可。最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文化精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以及“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并讓學生針對這一主題,結合現實生活,各抒己見,探討對主題的認識。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提高課堂有效時間利用率,一方面也使學生分清學習內容的主次關系,從而能夠循序漸進地真正完成語文文言文部分的學習內容。
(2)改善教學風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初中學生普遍對文言文部分學習內容持排斥態度,學習興趣冷淡,教師可以通過改變自身教學風格的措施加以改善。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各種感官,將文言文以一種藝術性的形式呈現在其面前。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優秀名篇朗誦MP3文件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使其達到親聆先代文豪暢言博論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當代各種先進教學設備,將文言文更為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與投影儀,將課文所涉及到的相關史料、影響介紹給學生,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習熱情。
(3)拓展教學,提高課文利用率。這里所談到的拓展教學又要被分為文學性、語言學性與哲學思想性三個類別。首先,就文學性而言,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原文為學生講解文章的敘事脈絡、抒情手法,以及文章當中能夠被很好地化用到現代文寫作當中的一些美詞佳句,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從而間接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其次,在語言學方面,教師在指導學生將課文翻譯成白話文的過程中應擴展講解一些古文當中常用的語法規則,這樣一來,學生以后即使遇到陌生的文言文篇章,也能夠利用工具書自主進行準確的翻譯學習,是治標治本的語言學學習策略。最后,教師還可以借鑒課文中先賢的思想主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綜合三項拓展教學,一方面提高了課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更有利于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德智雙優的高素質人才。
篇2
歷史教師的人格修養不僅指人的文化水平還包括教師對相關文化的研究能力。歷史學科對人類的文明、社會的發展,起著特殊的作用,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歷史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它的文化資源是取之不盡的,所以歷史教師的人格修養,就應該首先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知識素養,再次是具有思考歷史的思維能力。一個具有優秀人格的初中歷史教師,本身要具有深厚的史學功底,而且更應懂得其他學科的知識;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應該有所研究;在政治思想上,要了解世界的形勢,把握各種政策及其走向,能以自己獨特的歷史思維來解釋和分析現代生活以及生活中的現象。因此,要想自己的歷史課堂有實效性,自己應該多儲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駕馭課堂,才能使歷史教學得到升華。一位具有優秀人格的歷史教師,他的知識水平是深厚的。底蘊深厚的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有著理想和抱負。有追求的歷史教師展現出來的人格和形象往往都是完整的。精神煥發的歷史教師,他的精力是充沛的,他的性格是堅毅的。遇到困難,他能夠樂觀向上;生活中處處給人以正能量。在這樣的歷史教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形成堅強的意志,因而更加善于思考,勤教師學苦練。
二、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基本因素是歷史教師的良好史德
歷史教師要抱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研究歷史和尊重歷史,所以他應該是一個為人正直、公正的教師。無論是誰都知道,過去的就是過去的,都已成為歷史,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是真實存在的,即使有人想改變也是無法改變的。如果說有人發揮想象力,虛構人物情節,那這絕對不是歷史,這是文學。歷史是就是歷史,不是任何人想象的,也不允許想象。我們都承認,實事求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歷史學界的傳統。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以求實的態度搜集史料,以公允的態度解釋和運用史料,這樣才無愧是一名真正的歷史教師。歷史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而且其可塑性強,那么初中歷史教師就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史德,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在評價歷史的時候要客觀公正,不能隨便下結論。不能捏造歷史,隨心所欲地想當然,更不能用虛假的“事實”給學生講解。另一方面,一個初中歷史教師在真實地講述歷史的同時,自己對歷史的感情也應該是真實的。歷史教師的情緒,他的喜怒哀樂完全是對歷史中人物和事件的真實流露。教師用自己的真實情感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這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品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因素是歷史教師的博大情懷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心,有責任心。初中歷史教師更應如此。在此基礎上,初中歷史教師還要有自己獨特的人格,平等對待學生。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這在孩子們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有自己的歷史眼光,還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跟大家團結協作。萬物不是獨立存在的,歷史學科也要與其他學科相整合,用自己遠大的眼光和博大情懷同其他學科相結合,這也是自己博大情懷的體現,這樣更有利于自己的教學。有愛心和責任心才有人格魅力,教師是這樣,歷史教師也不例外,我們要愛護學生,與學生關系融洽,愿意與學生經常溝通,更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以心交心。初中生不是大人,更需要朋友,教師把他們當朋友看待,這就是一種博大的情懷的體現。這樣的歷史教師學生怎能不喜歡不愛戴?這樣的教師的教學效果怎能不提高?一個博大情懷的歷史教師,會表現在方方面面,把他的愛心和責任心無形融入課堂。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產生了正能量,它會使整個歷史課堂生動起來。小而言之,提高了教學效果;大而言之,能讓學生終身受益。
四、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核心因素是歷史教師的教學藝術
篇3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教育;對策
歷史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國家及社會發展的狀況,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及歷史唯物思想。根據歷史新課標的要求,初中階段的課改已經勢在必行,應著重培養當代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人生目標,做對人民、社會、國家有用的人才。而對于初中歷史課堂的引導者,歷史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時解決教學中產生的諸多問題,發展多元化、立體式的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學習歷史、把握歷史。
一、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基本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基本文化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除了具備掌握文化常識以外,還必須全面豐富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真正在課堂上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發自內心的產生敬佩之意,從而在將來的學習當中以歷史教師作為自己的楷模。往往這種由內而外的情感,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來源。同時,歷史教師在保證本學科知識儲備量的同時,還要積極學習相關輔助學科的學習,例如人文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多方面攝取營養,才能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教師。
其次,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基本業務素質。第一,根據課改要求,每位教師要具備駕馭歷史教材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具體特點,適時調整歷史知識的講解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索知識。這樣做的重要好處是,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也達到對某些歷史問題的獨到見解。第二,歷史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課堂組織能力,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局面,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
最后,初中歷史教師應具備優秀的情感素質。一名專業的歷史教師,除了掌握基礎歷史知識,還必須具有優秀的情感素質。在日常的歷史教育中,通過自身對正確世界觀的闡述,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一名情感豐富、世界觀正確的歷史教師將更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要多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特點,他們會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從而使他們喜歡上這名教師所講解的歷史課程。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目前仍舊處在老式的歷史教學模式當中,單一乏味,知識不能及時消化吸收,這樣日積月累下去,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學生學習、鞏固知識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死記硬背或機械重復,這樣不僅浪費了大量時間,同時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歷史知識的深層含義,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再次,由于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他們聽課的持久性不夠,不能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因此,聽課效果自然不好。最后,初中生處于歷史知識學習的初級階段,無法自由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
二、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教育對策
(一)積極推進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某次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衡量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使學生處在相對壓抑的境地。在課改新形勢下,歷史教師要積極發掘每位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討論中來,以此提高每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二)建立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長期落后教學模式的籠罩下,學生被動學習的情況一直是學習過程中的難題,教師不僅是課堂的教授者,同時也是問題的提出者和重要解決者。新課改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師要學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提高他們知識學習獨立性和創新性。建立新的課堂氣氛,師生互教互學,達到最好的專業知識吸收消化效果。
(三)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法
新形勢下,舊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學習效果不顯著。因此,我們應順應時代需要,發展創新初中歷史教學法,實現與時俱進。例如,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對重要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興趣濃厚,這時教師應該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歷史人物的特征及時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此時還可以配套使用多媒體資源,讓歷史畫面得到更好的重現。與此同時,歷史教師也要改善教學觀念,積極開展相關的歷史文化活動。例如,定期組織學生到博物館進行參觀,讓學生對歷史有更真實的認知。
在教育改革的大趨勢下,初中歷史教學越來越引起重視。在教育教學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諸多問題的出現,但是只要每位歷史教育工作者勤動腦,善于總結課堂的實際問題,最后一定會探索出一條真正符合師生共同進步的道路。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可能需要幾代人共同努力專研的藝術,如何將這種藝術讓學生感受到魅力,筆者認為關鍵要解決的是學生興趣問題,沒有興趣存在,一切行為都是空談,因此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應有意識的把教學重心轉移到如何提高學生興趣的問題上來。
參考文獻
篇4
自2001年國家啟動新課程改革以來,初中歷史教學也興起了一股改革熱潮,相關理論、教材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初中歷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課改本意在于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知識運用能力的人性化培養,然而一些初中歷史教師卻出現了認識上的偏差,一味追求教學的外在形式,卻忽視了對影響教學成敗最為根本的因素,即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許多學生紛紛反映初中歷史課堂難以學到有用知識,學習效率低下。初中歷史教學效率低下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學生課堂收獲的有限,初中生必須投入更多的課下精力學習歷史知識,這無疑增添了初中生本的學習壓力,不僅違背了新課改的初衷,更與素質教育的潮流相悖。
正是由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問題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使我們必須對初中歷史教學加以全面深入研究,以切實可行措施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使初中生在享受歷史教學的同時收獲更多知識。
二、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一)教師的科學化、精細化、藝術化課前教學設計
以往教師課前備課,更多的是從自身教學主體出發,進行知識準備,重難點分析。然而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輸,更是對學生進行的精神滋養,因此科學化的課前備課,要更加科學化、精細化和藝術化。具體來講,科學化的課前設計首先應突出鮮明的課堂主題,例如專題化學習、歷史人物評說、通史學習等等;其次教學設計不應僅僅站在教師的角度,還應充分考慮到學生,改變傳統課堂枯燥的灌輸模式,增加學生間知識交流討論環節,師生間交流互動環節,避免課堂的枯燥化;最后初中歷史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制定應考慮學生的合理化訴求和建議。
例如在講解宋元社會風俗內容時,組織學生以清明上河圖為課堂背景,進行歷史場景再現,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讓學生對歷史有了直觀性把握。再比如講解新航路開辟時,老師教學設計首先讓學生觀看新航路開辟的影片,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新航路開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討論后在全班匯報,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良好的課前準備
初中歷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講解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高效的歷史課堂教學要求初中歷史老師必須準確把握教學重點。以往初中歷史老師把握教學重點往往是根據教學經驗以及參考書籍所給出的教學重點,卻并沒有考慮自己學生的訴求, 學生由于缺乏有效的課前準備,上課時間只是跟著老師的思路在走,難以發現自己的困惑。因此高效的初中歷史教學離不開學生充足的課前準備,唯有學生在課前準備中掌握必要的知識儲備,課堂上才能有與老師互動的可能,才能提出自己的問題,發現自己掌握的不足,這也正是初中歷史老師課堂教學的重點。
但初中生由于經驗的缺乏以及課下時間的有限,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必須對學生的課下準備給予必要指導。具體來講,首先,老師應為學生精選適合的課前預習材料。預習材料不應僅僅局限于教科書,更應有老師優選的輔助材料,老師對輔助材料選擇必須貼合教學內容,貼合學生知識背景和接受能力。其次,初中歷史老師可以針對教學重點對學生的課前準備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課下先對重點進行思考,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過程,課堂才能發現自己理解的局限,知識領會才會更加深刻,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及歷史教學材料地合理整合與運用
師生間在課堂上的良性互動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學生理解老師講解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成敗。高效的初中歷史教學應改變傳統課堂老師單向度傳授的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以豐富多彩且貼合教學的形式增加學生間的交流討論以及師生間的知識互動。
其次,新課改背景下,歷史學習的素材是非常豐富的,在教科書之外,還有配套的輔助教材,更有課外的史料事實,實物圖像資料……因此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應注意對豐富的歷史教學素材的合理整合運用,例如教學過程中借助歷史地圖冊等輔助讀物綜合解讀知識背景,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能力;課外篩選高質量的史實史料,利用優秀紀錄片,例如《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等以及中外歷史經典原著讀物開拓學生歷史視野。
(四)課后任務應更注重體驗學習
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離不開學生課下的良好鞏固。但傳統上,初中歷史老師大都通過布置書面作業來讓學生鞏固知識,不僅內容枯燥而且效果并不明顯。科學研究發現,體驗式學習是高效的學習方式。在信息高度豐富的當今社會,學生歷史知識的來源更加豐富,例如某校即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不僅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能夠吸引學生興趣,更是對課堂知識的有效補充。因此學生課后的知識鞏固應更加注重課堂難以實現的體驗學習。另外在知識和信息快速更新的當今社會,作為基礎教育重要環節的初中歷史教學,應注重對學生歷史思維以及歷史學習方法地培養,例如學生運用多種史觀的能力,這樣才能從長遠上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篇5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興趣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初中歷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了解、認識我國社會發展的必要途徑。但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卻存在學生不愿學、教師不會教、歷史成績不盡人意的現象。曾經有一個初中畢業生說是被炸死的,讓人啼笑皆非。造成這種現象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很多學校都因為歷史課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較少,因此對歷史教學不重視,將精力用在語文、數學、外語上面,即使上歷史課也是走過場,將教材讀完就了事,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接受,是否形成了歷史的概念,像張飛殺岳飛的事屢屢發生。原因主要還是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尚存,教師、家長都希望學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績,以便讀重點高中,忽視了歷史對學生的人文修養作用。
(二)初中歷史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大多數初中歷史教師不是專業教師,而是由其他科目教師兼任的,這些教師對于歷史教學沒有時間做好充分準備。有些學校的歷史教師甚至是數學、物理老師兼任。其實,歷史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歷史知識,更要有深厚的文學知識,能夠在教學中引經據典,聯系當時的社會事件和歷史名人來加深學生對某一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印象。如果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然后讓學生記住重點,學生就不會產生興趣。
(三)學生學習歷史課情緒不高
如果學校不重視歷史教學,歷史教師又不能吸引學生學習,學生的學習情緒入會受到影響。他們不知道歷史作為人文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成長的影響有多大,只知道反正以后考試不考它,不學也不要緊。抱著這種態度,很多學生上歷史課要么看雜書,要么寫作業,有的甚至連課本都不帶。
我國古代的歷史一直和語文捆綁著學習,像學生啟蒙之后,就開始學習四書五經,這其中就包括了《春秋》、《左傳》這樣的歷史名篇,其中敘述歷史事件都是散文體,比現在的教材有趣得多,因此古代學子只要讀完儒家經典,基本對古代史有詳細了解。
二、初中歷史知識缺失的危險性
初中歷史如果沒有認真學習,不僅對于我國社會發展概況一無所知,還可能對以后的生活工作產生影響,更談不上愛國、愛人,做一個真正有情感的人。如果初中歷史沒有掌握,進入高中后學習歷史就會感到吃力,尤其是對于那些專門學習文科的學生,歷史作為高考科目,基礎沒打好學起來就吃力,而那些理科生或許從此后就沒有機會學習歷史知識了。
我國的古典文學和歷史發展息息相關,每一個朝代都有不同的文學流派,如果歷史知識不夠,在語文學習中也會吃力,而語文是提高人文素質、交際能力的重要課程。
因此,初中歷史知識的缺失不僅影響人的人文素質,還影響人的審美能力提高。
三、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歷史教學只要提高了學習的學習興趣,用不著死記硬背,我認為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學校要重視歷史教學
學習歷史主要是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如果一代人連自己的祖先都不清楚,怎么指望他們愛國家?只有熟悉歷史,知識我國歷史上曾經的輝煌和苦難,才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當前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人文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歷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決不能因為考試分值小就放棄學習,而是要將歷史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
(二)要配備專業的歷史教師
歷史教師必須要有較強的歷史知識和人文知識,還要有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像紀連海那樣善于誘導,把歷史課當作故事書來開講,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通過歷史人物事件、經驗、教訓和時間來反映歷史。有個教師在教學“文成公主入吐蕃”時,不是直接按照教科書,而是通過唐太宗考察求婚使者的傳說故事,聯系名畫《步輦圖》來上的,這就是備課下了功夫的結果。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在上歷史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一些優秀的歷史劇片段播放給學生看;也可以將一些具有明顯穿幫的影視劇拿來讓學生挑毛病,特別要讓學生談學習的感想,體現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這樣課堂氣氛更活躍。
(三)改進歷史教法
目前的初中歷史教法比較單調,而初中生正處在活潑好動的時期,讓他們學那些枯燥的歷史知識,和他們的心理發育不相符。在教學時,教師要重視整合教材,要抓緊學生心理,通過故事來反映一段歷史,像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對于曹操、袁紹、董卓這樣的歷史人物就有深刻印象;讀過《水滸》的人對于宋徽宗、高俅、蔡京這類歷史人物也印象深刻。如果通過李煜的詞來學習宋太祖建立宋朝,通過陶淵明的詩來學習東晉歷史,就比直接學習更加有效。
總之,我認為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教好歷史關鍵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再次就是絕不能與主課爭時間,加重了學生負擔,效果就會適得其反。
篇6
關鍵詞:初中歷史;人物;故事;應用;新目標
打造高效n堂是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素質的有力手段和途徑,也能夠體現教師的價值并促進教師的長遠發展,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人物及故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討歷史人物及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
一、初中歷史導學的方法
初中歷史導學策略主要包括三種:首先是文化情境導學策略。例如,在學習《春秋戰國》這部分歷史知識時,歷史老師通過引進一些與課本相關的歷史文化來引導學生進入所學知識,包括本課的歷史故事背景、相關歷史人物等。其次是娛樂情境教學策略。這是指初中歷史老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例如,學習《新航路的開辟》這部分內容,通過多媒體以娛樂情境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最后是問題情境的教學策略。這主要是指學生要根據教材的知識要點,以學生的生活背景當作教學的目標,這樣會更加貼近生活,學生也不會感到畏懼。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課《人類的形成》的學習過程中,初中社政老師可以利用已有的材料,安排學生模擬“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主要幾個階段”的歷史情境,激勵學生自愿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的模擬,能夠快速掌握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因為:①直立行走使雙手解放出來,用于制造工具、進行勞動等,使得人類與動物有了根本的區別。②直立行走開闊了眼界,促進了腦的發育,最終使人類完全從動物中脫離出來。這樣的歷史導學方法使學生快速掌握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初中歷史導學對于學生學習歷史非常有幫助。
二、初中歷史人物及故事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歷史導學過程中融入歷史人物及故事,初中歷史教師首先要做到提前進行備課,應當注意必須要協調好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有效時間,鍛煉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現在很多老師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探究這個問題的深層原因,主要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并沒有很好地思考自己到底要教給學生些什么知識,也就是說沒有搞清楚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而教師又應當為學生補充些什么。因此,初中歷史老師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及時找出教材中的重點問題,能夠將問題在上課前及時進行備課,融入相關的歷史人物及故事,保證在教學過程中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及時準確地教授給學生。在學習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史實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開辟新航路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對世界的影響:首先,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分離的狀態,各地的文明開始會合交融,日益連成一個整體(地理大發現);其次,貿易范圍空前擴大,地區性的貿易開始向世界性的貿易擴展。(2)對歐洲的影響:首先,引發了“商業革命”: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商品種類日益增多,商業經營方式也發生變化。其次,引發了“價格革命”,大量黃金白銀流入歐洲,歐洲市場上黃金白銀的價格下降,物價上漲;最后,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新航路開辟的含義為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國家探尋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歐史學界又稱之為“地理大發現”。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迪亞士、哥倫布那種敢于開拓、勇于冒險的精神,只有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國家才會走在世界的前列。再如,我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創建帝制,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其施政模式影響至今;漢武帝一道“推恩令”把他曾祖劉邦分封的諸侯國逐一消滅,改變對匈奴的和親政策,派衛青、霍去病等遠征大漠,奠定了中華國土,在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深遠;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推行漢服、漢話,全面推行漢文化,是歷代皇帝中學習漢文化的榜樣;隋煬帝發明了一個偉大的制度――科舉制度;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決了唐代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局面,廢除府兵制,建立了禁軍和以文官為主壓制武官的行政制度;朱元璋建立龐大的特務機構,廢丞相,提高了皇帝的權力,所以他的后代子孫如明世宗、神宗不理朝政,國家機器依然運轉正常。通過對這些歷史人物的學習,再去掌握相關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途徑。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本不斷轉變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教學課堂中來,積極發表個人想法,并借鑒歷史人物的優秀品質節操和偉大精神,鞭策學生在新時代更加努力地去面對生活,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斷在歷史學習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篇7
一、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設立教學重點、難點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創新的歷史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創設出的歷史情境,能夠讓學生在歷史情境中接近歷史,感觸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初中歷史教學的創新讓教師更加注重人文知識的傳授,在幫助學生學到基本知識的同時,還會啟發學生產生獨到的感性認識與見解。另外,學生還會通過對優秀品質的傳承進行自我品德教育。面對生活中的各類困境,成長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質人才,最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更新不及時。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理探究的過程。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有許多教師仍未能擺脫傳統歷史教學的束縛和限制。因此,新課改下的歷史課堂教學,教師必須進行教學觀念上的更新。2.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習慣于單純地聽,將教師的思想全盤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課程改革推行以來,學生仍很難克服以往的學習習慣,對自身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方法墨守成規。難于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改要求發揮學生課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師充當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學生可以利用教師提供的素材自主編寫歷史劇,并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再現歷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中把握歷史,同時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通過優化課堂,開展教學辨析。在師生之間開展和諧的教學辨析,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素質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應對課堂形態進行優化處理。優化后的歷史課堂將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
篇8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原則;理念;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8-119-01
中學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教學的組成部分,它在我國偉大民族的復興以及人才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所謂的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十分令人堪憂。作為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要負重自強,開拓進取,身懷改革之大志。
一、改革歷史教學原則
歷史教學原則的內容具有多層次、多方位、聯系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它包括:歷史發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發展的因果聯系;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之間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等等。 這些聯系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并分析歷史。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實現多層次、多方位的歷史教學,就必須改革歷史教學原則,要采用多維教學法,即多角度、多系統地啟迪學生思維。并以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能力為原則,使初中歷史教學承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任務。
二、改革歷史教學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靈魂,是改革的先導,教學理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帥的作用。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陰影,應試教育沒有真正轉化為素質教育,而且,長期以來,歷史被視為“副科”,“歷史無味”。這就使得歷史遠離了現實,疏遠了學生。歷史本來應是活生生的和充滿趣味的,而實際情況是:幾乎每一個教師都為學生對于歷史課的興趣低下而苦惱。這就必須首先要求更新觀念,進行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封閉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歷史課的永恒魅力就在于提供學生廣博的思維空間,啟迪見識,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判斷,自我結論。堅信歷史教育肯定會是充滿活力生機的卓異風姿,將自己獨特的魅力展現給學生。
三、改革歷史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創新是整個歷史教學改革的重點。歷史教學手段是隨著時代和技術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現在的初中歷史教材和課程內容都發生了變化,相應地,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手段上也必須改變。我們提倡的教學指導思想是啟發式教學。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地去學,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并且要教會學生分析歷史人物、事件的立場、觀點,引導學生去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駕馭知識。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人文精神的弘揚搭建了廣闊的平臺。鼓勵學生依據史實,敢于懷疑教材的權威,懷疑“定論”的權威,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獨立看法,是目前常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方法之一。此刻,作為教師則應該不管學生的結論正確與否,首先給予熱情的鼓勵,然后才施以正確的引導,以呵護學生創新的幼苗茁壯成長。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疑點,提出不同觀點,要引導學生去大膽探索歷史教科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后,更要幫助、引導學生去盡可能地收集相關資料,提供不同的學術觀點及其論證的依據,組織他們論證、分析,以得出自己獨立的見解。
四、改革師生關系
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服從。這種師生關系壓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師生關系緊張,有時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和學生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新型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是朋友,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師生關系。”其次,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尊重學生,樹立平等和民主意識,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協作。最后,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核心,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培養創新型教師隊伍
教學創新必須依賴創造型的教師。在教學創新中,教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就必須擁有一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對于一個優秀的教師而言,不僅是學生的榜樣和模范,更是影響學生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人生價值觀的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國家要通過嚴格教師審核以及加大對教師行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再有,還要對教師進行不斷再學習以及相關的培訓,提升教師自身專業技能和強化職業道德修養,培養更優秀的教師隊伍。總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勢在必行。進行創新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加強各方面的修養;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努力營造有利于歷史教師創新性勞動的環境,并給教師提供必要的進修機會,從而不斷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篇9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目前缺乏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深沉。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搞好課堂互動,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獲得階段性的進步。其實,在互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會被凸顯出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只要學生的學習動力十足,學習興趣高漲,就不怕學生在課堂生表現不夠積極,在學習上取得不了進步。以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文成公主入藏”為例,筆者在傳授這節知識點時,就在課堂上舉行了一次關于文成公主入藏的話劇表演。在這次話劇籌備過程中,筆者會注意引導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此次話劇活動當中來。有的學生喜歡話劇表演,筆者就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長處,去臺上表演;而有的學生對表演不敢興趣,筆者就讓他做些幕后工作,參與籌備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這部話劇圓滿地完成了演出,學生在話劇中一方面對歷史知識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則意識到了參與的重要性、集體的力量,在互動演出中也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學習精神。
二、發散學生思維,注入情感教學
學史能夠明智,初中歷史課程其實可以讓學生以史為鑒、以古鑒今,,并且讓學生做到古為今用、為我所用。要學習好初中歷史知識,則少不了跟實際聯系起來,也少不了將各種社會問題和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情感有機地融合起來。教師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把歷史給予我們的啟發能夠最大限度地輻射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然后在課堂教學上把書本上的歷史知識點跟當前現實中的時事等社會熱點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之內涵與本質,讓學生養成把歷史跟日常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思考的優秀習慣。教師只要做到了上述幾點,就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歷史的真諦、科學合理地分析每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比如,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揮之不去的西方歷史,而這些歷史都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生銘記在心的,并且要時刻牢記這條“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古訓,同時也要明白“發展是硬道理“之具有歷史意義的啟發。又如,在傳授文化史的過程中,教師則可加強情感教學,采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史料,將其作出精彩的PPT課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與講解,使得學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愛國主義的自豪感。同時也可以結合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歷史教育教學方面的內容,積極舉辦多種課內外活動,比如國情知識搶答賽、影視評論,歷史小報編輯、開展歷史報告會、舉辦演講賽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豐富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精設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
啟發式教學法筆者在初中歷史課程中運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提出一些富有啟迪性、啟發性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常常在初中歷史教材之關鍵處與轉折處,甚至引申處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在采用啟發式教學時,我們要主要問題的提問應該問到“點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問,而是要問的問題要問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如果問題太難了則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達到師生互動、師生共鳴的效果。比如,在傳授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最可愛的人》這個知識點時,筆者就這樣向學生提問到:文章中講述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原因和經過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國出兵的原因什么?從上甘嶺戰役,五次大規模戰役等能否歸納出抗美援朝的意義?戰斗英雄和的故事經過能否描述下嗎?這一連串、有遞進關系的提問讓學生明白到:、等中國人民志愿軍,人人敬愛他們,被稱為“最可愛的人”。這種環環相扣的啟發式提問,讓學生對誰是最可愛的人有了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篇10
關鍵詞:注意的問題;教材整合;初中歷史
隨著新課改進展的日漸深入,初中歷史教材的框架體系、內容、教學理念都發生了重大轉變。教材由原來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轉變成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這意味著教材不再是不可動搖的“圣經”,而是可以依據教學的實際和需求進行必要的取舍和重新編排體系。由于除了歷史課程標準外,歷史教科書是歷史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學資源,是歷史教學資源的核心,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基于狹義教材觀意義上的教材整合,即歷史教師從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目的出發,對初中階段所學習的歷史內容(單元、課等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以引領學習者實現有效學習。
一、初中歷史教材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歷史教材整合符合建構主義理論原則。建構主義是新課程理念的理論來源之一,認為知識的獲得不是通過傳遞,而是通過建構,即為了使學習者得到正確的體驗和解釋,學習者必須對學科知識進行“再創造”,或新知識必須與學習者自身已有認知基礎(包括價值觀、經驗、信念等)相結合。因此,歷史教師要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科方法的訓練,要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要對不同的知識內容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
初中歷史教材整合是因材施教的實踐要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再好的教學方式和教材也不會完全適用于所有的教師和學生。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歷史教師的備課和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教學智慧和專業素養來對教材的“再開發”的過程。在新課程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是課程的開發者,是用教材教歷史而非教教材,因此,結合學情的教材整合是落實“生本”課堂的重要內容。
二、初中歷史教材整合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初中歷史教材整合主要包括課內整合、單元內整合、單元間整合和學科間整合等類型。歷史教師如何整合教材顯示出歷史教師不同的專業素養。如何讓教材整合服務教學、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成就歷史課堂的魅力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對初中歷史教材進行整合要依據課程標準、依托教材
課程標準是編寫歷史教科書的依據,也是進行歷史教學和學生學業評價的依據,對歷史教學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新課標內容以平實敘述為主,不做性質上的劃分和歸類,這為歷史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教師自身的特點整合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材整合前首先要研讀和領會課程標準的內容,把握其核心思想。其次,歷史教材整合也不能漫無邊際,教師需要從歷史觀和文明觀角度對教材中的內容作出合理的遷移和必要的取舍。
2.對初中歷史教材進行整合要結合學情和教師自身特點
歷史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教材整合的目的就是服務于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材整合時必須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要結合具體學情和自身特點和優勢。
歷史教師在備課時應多考慮班級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態、認知水平和結構、學習風格、學習動機等因素,并能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預估,以生成一份結合學情特點的有實效的教學設計,采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由單項到綜合、由理解到應用等方式。必要時,調整子目順序,形成子目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課,形成知識體系;又或是整合子目內容,突破重難點提高學生比較、概括的能力;還可以人物、事件等為線索整合全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歷史課堂有了主線和靈魂。
另外,教材整合除了結合學情還要結合歷史教師自身的特點。完美的教學設計只是歷史課堂成功的一半,真正的魅力課堂還有賴于教師和學生的實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材整合時還應考慮自身的性格特點、語言習慣、知識結構組成等,切莫東施效顰。只有這樣,歷史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師生享受的殿堂。
3.初中歷史教材的整合需要歷史教師具備優秀的專業素養、勇于反思和創新的勇氣
“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體現了時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宗旨,也給廣大教師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歷史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史學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學科科研能力。
(1)教師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要具備一定的學科滲透能力,這樣才能對教材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綜合性有一個比較準確的認識,并對教材的取舍和增刪有一個較合理的判斷。(2)教師自身應具備科學的歷史觀,并能夠正確地運用歷史辯證唯物觀對歷史事件和趨勢作一宏觀體系的分析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對章節關系加以合理的把握與處理,并對縱向與橫向的知識體系進行聯系與比較,構建起相對完整的歷史教學體系。此外,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應該進行相應的反思。教學中,反思使教學少走彎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率;教學后的反思使教學更趨理論化。教師在反思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也在反思中不斷創新實踐,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關注自己各方面的成敗得失,拓展提升自己的空間。
參考文獻:
- 上一篇: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匯報
- 下一篇:審計實務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