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航空服務專業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08-01 17:40: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航空服務專業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學生通向成功步入就業崗位的必備素質。隨著中國民航業的迅猛發展,中職學校航空服務專業成為了熱門專業,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很多企業普遍反映中職生的職業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90后”的中職生自我中心意識較強,自控能力差,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準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導致了中職航空服務專業職業素養的缺失。如何提升中職航空服務專業職業素養,使他們能更好的就業,已成為中職學校工作的重點。
一、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重要性
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所謂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是其兩個重要因素,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簡而言之,一個人職業素養的好壞,可以通過這個人平時的種種行為表現出來。
航空服務專業培養具有一定英語水平,有靈活的協調和應變能力,能熟練掌握民航服務理論和基本技能,適應民航企業發展需要的復合型、技能型、應用型航空人才。隨著中國民航業的迅猛發展,崗位的需求量增加,航空企業對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較好的身體及心理素質、優秀的服務意識、嫻熟的職業技能等,很多畢業生感嘆就業壓力大。
很多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專業技能突出,各方面成績都拔尖,但是進入實習或是工作崗位后倍感壓力,表現平平,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在放棄了本專業。不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技能不到位,而是自身的職業素養的缺失造成的。教育部在很多文件中都指出,中職教育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作為一名職教工作者深刻感受到,職業素養的養成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是其將來的就業之路更順暢。但我們不得不清楚的認識到一個問題:現在中職生畢業人數與普通高中畢業生數量基本持平,中職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線上,畢業生靠著豐富的實習經驗,其職業技能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重用,為學校取得了信譽,而職業行為、職業道德、職業意識等職業素養的缺乏,使得很多航空企業對中職生的職業素養產生質疑。很多企業到校招聘,首先關注的問題就是學生的職業素養。一名中職航空服務專業的畢業生能否順利進入民航企業并被企業所接受,與其職業素養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在重視專業技能培訓的基礎上,要強化職業素養的培養,是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
二、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與航空企業接觸、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的企業用人標準除了要求專業技能外,更多的是看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職業素養是首要必備條件。航空服務專業是個很富有特色的專業,隨著我國航空業的發展,企業對畢業生的職業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民航地勤服務工作人員的服務儀表儀容、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基礎、服務語言應用能力、應變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群體合作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等也體現了服務質量與展示企業形象的作用。
航空企業還表示,今后將不再聘用未接受專業院校系統學習與培訓的空乘人員和地勤人員。企業之指出,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大多數以自我為中心,自控能力差,眼高手低,自滿輕浮,缺乏團隊合作意識,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得很多企業不愿意在提供實習實訓的崗位,甚至不愿意招聘中職航空服務專業的畢業生。
案例一:某用人單位到學校招聘,為畢業生提供了票務、咨詢、值機、要客等地勤崗位,待遇和各項福利都不錯,學生踴躍投簡歷,被選中的學生進入3個月的實習期,可是實習期沒過,有些學生就堅持不下去,以太累太辛苦,客人態度不好、領導同事難相處等各種理由一再要求學校安置辦公室的教師給他們調換崗位,只有少數學生能堅持下來,最終被用人單位錄用。案例二:謀生在民航企業實習,該生在學校期間品學兼優,一次因為工作上事情,被主管領導誤會,發火批評了該生,該生一氣之下就辭掉了工作跑回了家里。
由此分析得出:中職生對自己實習目標不明確,個人期望值過高,不能正確評價自身能力,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缺少耐心和毅力;抗挫能力差,遇到事情不能理智處理。職業素養的缺失導致畢業生與許多就業機會失之交臂。要根本解決問題,中職學校需制定一系列措施,督促和提升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比如,熱愛本職工作、做好自我認知、有較強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意識、有明確的學習和工作目標、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快速適應環境、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等。
三、培養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養成的有效方法
(一)加強文化基礎教育
對于中職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應加強文化基礎課,特別是對語文、英語、計算機的學習有待加強,由于航空服務專業的特殊性,學生應該有更深的積累,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對此沒有足夠重視,出現了初中與中職基礎文化教育脫節的現象,中職學校在課程計劃與結構設置上需考慮銜接與連貫性,為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做鋪墊。
(二)改進課程體系
在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這個特定的群體中,從學生到職業人是一種社會角色的重要轉變,職業素養的培養要注重學生的心態調整與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與團隊協作、溝通表達能力等人文素養的提升。通過人文素養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內在的、隱性的職業素養。因此,中職學校在重視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的同時,也要重視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航空服務專業職業素養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作為服務行業的航空專業有著行業的特殊性,充滿著挑戰和機遇,航空服務工作是一項與人直接打交道的工作,每天在機場、飛機上要接觸上千名旅客,所以她隨時需要與旅客進行溝通,沒有一個開朗的性格就無法勝任此項工作。所以,需要航空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心態,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和委屈都要學會調整心態,以大局為重,永遠給客人的是微笑,提供的是最優質的服務。中職航空服務專業在開設職業指導課時,應多些自我約束、自我激勵、人際交往等相關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快速適應新環境,能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
參考文獻
[1]趙影、鐘小東:關于空乘專業發展的探討[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6.(6)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 航空專業 雙語教學
一、航空服務專業雙語教學是提高航空服務質量的必然要求
航空運輸以其快速、方便、安全和舒適的特點成為現代交通運輸中的重要方式。有研究表明,中國是未來最為有影響力的航空市場。隨著國際貿易日益增多,國際交流日漸頻繁,我國對航空服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服務要求。國家民用航空局前局長李家祥曾經明確指出,當下國內航空運輸慢于國際航空運輸,國際航空的旅客運輸量的增長幅度急劇上升。提高機場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就需要提高他們的英語應用能力。現在航空公司對空乘人員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外貌條件,也非常重視綜合素質。各大航空公司招聘簡章對應聘人員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都明確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英語是航空管制語言之一,在航空服務業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彌補航空公司人才缺口,高校的航空服務專業應該實行雙語教學,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滿足航空服務業的發展要求。
二、雙語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
航空服務專業是高職院校中的新興專業,專業歷史較短,還有有待完善的地方,缺乏足夠的經驗和理論體系。在當前的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訓中,經常出現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不協調,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達標的現象,不能滿足航空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具體表現為兩點:一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與課程內容和實際需要不匹配;二是航空服務專業加重的是與英語相關的課程比例,而非英語課程的比例。傳統教學中,英語課程設置向英語語言方面傾斜,缺乏航空專業需要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因此,在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中需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在遇到業務問題時能夠熟練運用英語解決問題。
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偏見,認為高職院校的發展前途不好,高職學生都是高考成績不理想的落榜生,他們對雙語教學無法適應。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因為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一定弱于普通高校學生,該專業學生的高考總分可能不高,但總是因為英語水平較高才被高職院校錄取。航空服務專業在錄取學生前都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語言測試,包括英語口試和筆試。然而一些英語基礎不錯的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英語水平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了。究其原因在于,高職院校沒有充分重視英語教學,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因此,高職院校的航空服務專業要注重實行雙語教學,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雙語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
雖然不少高職院校意識到雙語教學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諸實踐的院校較少。目前,國內僅有少數院校進行了雙語課程試點,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課改時,主動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和對口職業,幫助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職業技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雙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國際信息,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雙語教學可以營造真實的學習氛圍,激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請經驗豐富、專業知識過硬的航空公司工作人員為學生講解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手段。教師還可以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及條件,在課堂上模擬機場工作情景。學校的標語也可以采用雙語,帶動全校學生學習英語,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雙語教學對航空服務專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學生必須克服不會學以致用的問題,將“啞巴英語”轉換成熟練的口語,克服語言障礙;否則將會影響專業知識的學習,造成學習壓力。學生要想在課堂上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交流,必須在課余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下足夠的功夫,打牢英語基礎。課堂上的小組討論以及課后的交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戰勝高學歷對手,必須展現出專業性和高素質。開展雙語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方式。
四、結束語
目前,雙語教學在高職院校中的實施力度不大,試點院校也比較少。但航空服務專業的特殊性要求提高本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現在該專業的英語教學不能滿足學生提高英語能力和航空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實行雙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雙語教學是符合現實需要的,也是提升航空服務專業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需要清晰認識到航空公司對人才需求的現狀,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和滿足公司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譯.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開設雙語課程的必要性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122.
[2]徐菡.高職院校航空服務類課程雙語教學模式探索――以“機場地勤服務”為例[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01):110-111,120.
篇3
(一)對學生有德育的作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品質音樂是人類最有感染力、影響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具有普遍性的特點。從古至今,音樂一直是人類思想與情感相互交流的一種重要媒介,與我們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向學生展示優秀的音樂作品、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良好情感品質,進行德育的過程,音樂藝術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修養和氣質,使學生受益終生。例如中國的紅色革命歌曲重溫了黨和國家的戰斗歷程,展現了革命先輩們的偉大情懷,是學生勵志、樹理想的好教材。讓學生欣賞優秀的作品,對學生的德育起著重大的作用。
(二)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種類繁多、數不勝數,學生的欣賞層次有著一定的局限性。社會上存在著一定負面情緒和陰暗面,如果單純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感受,難免會接收到不良的訊息。通過音樂藝術教學,就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到更多更好的優秀音樂作品。俗話說,音樂是無國界的,這可以證明音樂是傳承人類文化的重要媒介和載體,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人文、地理、社會生活等等,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開闊思維,認識不同文化形態下音樂的特色,這樣,在欣賞音樂藝術的同時,也學習了很多知識,幫助學生加強文化底蘊和擴大知識面。
二、航空服務專業開展音樂藝術教育的意義
(一)航空服務專業學生應具有的職業素養當今,我國民航業的迅猛發展主要表現在對航空服務人員數量的需求與素質的要求上。目前我國培養高素質航空服務人員的主要途徑是職業教育。航空業對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的主要要求有兩方面:一方面要求熟練掌握航空、運輸、服務禮儀等專業方面的知識和實際的使用能力,另一方面還需具備樂觀的人生態度、良好的親和力、廣博的知識與高雅的藝術修養等。
(二)航空服務專業學生應具有的音樂藝術修養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應具備多才多藝的特點,也需要較高層次的文藝素養,通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可以養成良好的氣質與內涵。音樂藝術可以培養美好及向善的情感,在音樂藝術教學中,教師要以情感作為音樂藝術的中心,將自身對于音樂的美好情感傳遞給學生。很多人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我們要把教師的魅力和良好的素養貫穿到課堂,達到讓學生提高素養、學習知識的目的,讓學生陶冶情操,獲得全面發展。音樂包含了內容美和形式美,其本質的特殊性使得音樂能夠塑造學生的人格。經過升華后的情感,飽含著人們的愿望及審美理想,所以說,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音樂素養,通過這種高雅的藝術美化凈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由內而外的展現良好的職業形象。
(三)培養學生審美方面的能力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音樂藝術恰恰對于促進人類思維的想象力起著關鍵的作用。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開啟欣賞者的頭腦和心靈,它在人類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學生在學習音樂作品的同時,還可以體驗到作品里包含的情感,能夠很好地推動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每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都能讓人們情不自禁地進入它的世界,這就起到了凈化心靈的作用。循序漸進的,學生喜愛的音樂遠遠不止當今流行的,他們會越來越了解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欣賞音樂藝術的審美能力,而當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學生自身的氣質和形象也自然得到提升。
(四)怎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藝術的興趣教師是傳遞知識的載體,所以要上好一門音樂藝術課,教師的自身音樂素養很關鍵。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很局限,他們不能很清楚的分辨出音樂作品的好與壞,這都需要教師去引導。在給學生上課時,不能以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作為教學模式,教師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欣賞去接納。在開課引導方面,教師就要做足功課,我們可以先通過視頻、游戲、故事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學生帶著目的性,自然而然地就跟著教師走進知識中。在學習之后,也一定要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環節,讓學生自己或分小組去評價作品,說一說自己的想象,或者根據作品展開創造力,進行另一番不同的演繹,這樣每個學生都會融入課堂。在這樣生動活潑的音樂課堂里,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論
篇4
關鍵詞:空乘專業 內蒙古師范大學 外語學習途徑
一、空中乘務專業學習外語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飛機上接待的旅客越來越國際化,這就使得英語學習對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其從業者是提供服務工作的,而溝通能力是提供服務工作的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掌握流利的英語,為旅客解決各種問題并處理在旅行途中發生的各種突發狀況。因此,空乘專業的學生的應該面向就業,努力學習和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能夠按照現代民航企業的需求來完善自身的條件及能力。
二、內蒙古師范大學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在外語學習方面的現狀的探索與研究
我校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外語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2.1學生自身的外語基礎較弱
我國的部分高校的空中乘務專業的招生方式采用的是自主面試的方式,這種面試方式對于學生的才藝過于重視,而對于學習成績的關注卻減少了,同時由于外語這門課程的學習難度也比較大,容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抵抗情緒,從而使得自己的外語學習保持在較低的水平。另外,面試空乘專業的學生覺得進入了空乘專業學習,那自己就是從事空中乘務的工作人員,也使得他們忽視了對于英語的學習,所以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最后在畢業時參加航空公司的面試的時候英語表達能力很差,僅僅因為這個條件而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空乘人員,至此后悔也明白了外語對空乘專業的學生的重要。
2.2學生自身對于學習英語缺乏興趣
空乘專業學生目前的外語學習效果不容樂觀,因為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在英語方面的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使得我們學生本身就缺乏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我們在學習英語時容易出現厭煩的情緒,甚至會出現部分學生逃課的現象,最終就會導致空乘專業的學生英語學習顯現整體水平較低。所以,如何去激發空中乘務專業的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去提高空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顯得極其重要。
2.3師資實踐不夠全面、教學體制不夠健全
大多數的空乘專業英語教師都是從普通的英語專業過渡來的,有的甚至不是從事英語專業的教師,目前來說既有民航乘務經驗的,并且又是精通英語的專業教師甚是缺乏。所以我們的教師也是有心無力,而且他們不太了解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以及專業技能的標準和要求,以至于我們的理論和實踐脫節,這樣更難適應企業實踐的要求。
三、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外語學習的有效途徑
3.1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習的積極動機
學習興趣是學生擁有學習動機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學生渴求知識,想要認識自身和參與學習進程的積極的趨向。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也就是學習動機產生于對學習的求知欲和學生自己對學習的積極態度, 英語學習效率的策略研究對于空乘學生來說,成就性的和交往性的需要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實踐教學之中深入了解學生為什么對教師來說是必要的。尤其是對空乘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必要的外語能力,掌握人際溝通的能力,對我們來說親是工作要求上的必要要求。因此,空乘專業院校對英語教學多方面進行探索,學習,力求早日鑄就具有我校特色的空乘專業的英語教學的體系。
3.2端正外語學習態度,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斷優化外語學習策略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外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除了要端正自身學習的態度以外。還要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之中,應該努力去做到: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情況來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并且努力去將完成這個計劃,時刻監督自己的執行情況。并且,不斷調整自己學習的策略,使自己順利完成外語的學習目標,也能幫助自己在外語方面的學習有效地進行。
3.3 著重建設師資隊伍
因為老師在教學的環節中擁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高質量的的教學隊伍是保證高質量教學的根本。空乘專業的英語教師要具備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大量的英語實踐教學經驗之外,還應當具有必要的在航空服務方面的知識,是一名綜合型的教師。要成為綜合型的教師,師資力量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選派擁有專業英語知識的教進入航空公司,融入企業的日常工作之中,這樣能較快的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還可以每年在航空公司選派擁有航空服務經驗的教師進修英語,從而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兩相結合,相得益彰。
四、結語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 航空專業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6-0086-02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航空運輸業逐漸成為國家戰略性先導產業。目前,我國航空市場蓬勃發展,整個航空業正在逐步演變成集民航管理、機場物流、機務維修、空中服務、流程派簽、票務銷售等業務在內的多元化綜合行業,對行業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快速增加[1],從而為高職院校建設航空類專業提供了人才需求動力,但同時也提出了如何培養適應航空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多層次、多技能復合型人才的挑戰。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南通空港產業園”、“南通航空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地方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延伸配套服務于長三角及華東地區航空產業對航空專業人才的需求,以航空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為載體,不斷探索校企合作開展民航商務、飛機維修、航空服務等航空類專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航空類專業人才培養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航空類專業具有安全防范嚴、技術含量高、規范操作強的特點,對人才培養的過程和質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相對于一般高職專業而言,航空類專業人才培養更需要通過校企合作重點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實質性問題。
(一)辦學定位遵循行業要求
民航業作為高標準、嚴要求、重安全的特殊行業,服務指向明確、崗位職責清晰、行業標準規范。這就需要高職院校針對行業的發展要求靈活調整專業,依據相應崗位(群)的技能要求確立培養目標,開設民航特有和優勢專業。
(二)素質教育體現職業特色
要達到高職航空類專業團結協作、安全規范、遵章守紀、敬業奉獻、優質服務的職業素質要求,就必須更好地突出以生為本,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航空專業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之中,并融入航空特色的專業文化和企業文化,滿足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
(三)人才培養突出工學結合
雖然高職航空類專業注重將民航相關職業的崗位需求及職業能力與航空專業教學及課程體系相融合,但基于校企雙主體共同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與改革尚未達到有效匹配和無縫連接的理想程度,相關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生產性實訓過程管理制度還需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四)教學內容反映工作實際
目前高職航空類專業雖然正在努力擺脫學科化的教學內容體系,逐步向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與課程體系轉變,并積極實施以工作項目和生產任務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改革[2][3],但教學內容脫離工作實際的現象仍較為嚴重,尤其是與航空企業的戰略發展及工作流程的融合度較少,與企業的實際工作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二、航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建的“五對接”原則
(一)教育對接航空產業
跟進國家航空產業規劃,以航空產業的發展和升級為依托,將航空類專業人才教育培養與航空制造、維修、服務等產業領域相結合,并進一步通過航空精神與高職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來深化具有航空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從而達到建立校企合作創新發展機制以及工學結合長效保障機制的目的。
(二)專業對接航空企業
航空類專業種類多、涉及面廣,需要與航空產業鏈上下延伸的相關航空企業密切合作,立足航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積極拓展合作空間和領域,充分發揮校企各自的傳統優勢,努力挖掘專業建設對接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認真探索校企共建航空類專業的合作機制,為航空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對接航空生產
基于航空產業鏈所形成的航空類專業體系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根據高職教育規律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增強專業教學與航空生產的關聯度,探索與航空企業生產管理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新機制,構建與航空企業工作崗位和生產過程要求相符的課程體系,通過航空實訓基地虛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建立,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改革目標。
(四)學業對接航空就業
以就業為導向,探索提高航空類專業學習與學生就業的契合度,通過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定制培養、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學習模式,在學習內容整體兼容并蓄的基礎上實現具有航空類專業特色的學業綜合規劃新格局,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貼近航空類企業職業崗位,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業水平的目的。
(五)學歷證書對接航空職業資格證書
從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融通的角度更好地實施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根據航空企業的人才需求目標及規格要求,將航空類相關職業資格標準的各項要求分解量化和細化,融入航空類專業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之中,使之充分符合行業企業的實際需要。
三、創新航空類專業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
針對高職航空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突出問題,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提出校企共建“五對接”原則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了實施航空類專業校企共建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基于“工學四段遞進”構建航空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根據航空產業及行業職業崗位在專業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對員工的共性要求,提出“1+0.5+1+0.5”的三年制“工學四段遞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第一階段是在一年的校內學習中完成專業基本知識的學習、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第二階段由學生選擇專業方向,學院和企業共同根據不同專業方向所針對的企業特定崗位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不同要求開設企業定制課程,主要依托相關企業的場地和設備,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實施,實現學生對航空類企業的深入了解以及對所選專業方向的進一步認知;第三階段是在第二階段以感性認識為主的基礎上,按照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念,根據專業方向所對應的航空類企業的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專業方向課程,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由校企合作共同實施,實現學生有效掌握航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目標;第四階段是最后一學期,學生在民航企業崗位實習,實現專業學習與崗位就業的無縫連接。
(二)基于“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融通”構建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民航行業“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決定其用人單位逐步從“重學歷”向“重能力”轉變,使得高職航空類專業教育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已不能僅僅停留于教育標準――學歷證書的獲得,而要將行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納入教育過程中。學院遵循民航標準,將航空類企業的企業文化和生產經營活動作為航空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根基,以航空職業技能崗位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為依據,確定專業課程種類與內容,構建體現航空職業技能崗位特征的專業課程體系,在堅持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相依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校企共建具有民航安全理念、反映民航生產流程、體現民航技術規范、具備工學結合特點的航空類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并建設集專業教材、網絡課件、案例分析等為一體的學、做合一的立體化教學資源。
(三)基于“三位一體”構建航空實訓教學基地
學院根據航空類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校企資源優化整合的建設目標,采取有效途徑,從系統集成的角度創新構建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以及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相輔相成的綜合實訓教學模式。首先,穩步建設校內航空實訓基地。依據民航企業標準和規范,圍繞民用航空器維修、航空服務、民航運輸、航空物流等專項技能訓練和職業習慣養成教育,營造真實航空文化環境和航空工程環境,滿足航空專業(仿真)實訓教學的需要。其次,大力拓展校外航空實訓基地。將航空類企業所能提供的生產場所與企業定制課程相結合,從而真正發揮校外航空實訓基地企業實作培訓的作用。再次,積極實施校企共建航空培訓基地。為了使實訓教學能夠更好地與民航職業培訓相結合,學院通過與政府和行業企業加強聯系,校企共同出資并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創新管理體制與機制,共建“南通航空培訓中心”,使之成為集教學、生產、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型綜合實訓基地。
(四)基于“內培外引、專兼結合”構建師資隊伍管理機制
基于南通市、江蘇省以及長三角地區航空產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航空領域專業人才較為集中的優勢,學院不斷強化與航空制造、維修、服務等民航企業的交流合作,以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為目標共建航空類專業師資隊伍。通過內培外引持有民航相關證照的教師和專家,著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的航空類專業師資團隊。一方面,以崗位技能與實踐能力的提高為目標、以專業教師到民航企業掛職鍛煉為途徑、以專業教師參加民航相關職業資格考證并取得資質為抓手,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另一方面,以專兼結合為引導,加強對民航企業兼職教師的聘用、培訓和管理,從民航企業聘請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實踐技能課程的講授,積極開拓專兼職教師(尤其是專業骨干教師)的培訓途徑,通過國內與國外相結合、高校與企業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師資培訓制度,努力形成規范的師資培養環境,構建校企齊抓共管的師資隊伍管理新機制。
(五)基于“真實工作任務及流程”構建人才培養過程管理模式
為了適應航空類專業對學生更高素質和技能的要求,學院在航空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將過程管理機制與企業真實工作流程相結合,進一步明確學院與企業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雙主體地位,明確校企雙方在航空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責、權、利,努力探索校企合作共同建設、管理和培育航空類專業的創新機制。一方面,通過教學管理流程再造,規范各項教學管理,完善校企共同管理學生實施專業課程教學的管理機制,使之真正符合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在校外實訓基地以及企業頂崗實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實習和實訓環節進行嚴格管理和規范要求,實施與企業員工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模式,與企業合作制定并不斷完善相關的質量考核標準和實踐監控體系,將其納入學院總體教學評估之中,突出過程管理與過程考核的重要性與可操作性。
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是高職航空類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根本所在。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只有通過深入調研與分析,充分明確雙方需求、合理體現雙方利益,才能在互動共贏的基礎上實現高職航空類專業與航空產業的真正結合,開拓航空類高端技能型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之路,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可持續發展。
[ 注 釋 ]
[1] 宋曉燕.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10):79-80.
篇6
【關鍵詞】形體訓練課程 航空服務專業 意義
隨著民航業的迅速發展,為適應人才的需要,我院新開設了“航空服務專業”。作為一門新專業,對其辦學思路、專業建設、課程設置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航空服務是一個涵蓋面比較寬泛的專業,它涉及旅游、酒店、商務、物流等專業領域知識,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廣泛的社會需求,使得對航空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提出了高的要求。形體訓練對于航空服務專業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優美的形體,優雅的儀態等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一、形體訓練的概念
形體訓練,指的是形體美的訓練。它是外環境對機體的一種刺激,以身體科學理論為基礎,以身體訓練為主要手段,通過各種方法來塑造健康優美的形體。不管是從事空乘、地勤工作還是旅游酒店等輻射領域的工作,富有朝氣的精神面貌、優雅的言行舉止,給人們帶來的是穩重、成熟的感覺。從形體教學的實踐表明,科學系統性的形體訓練對于增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的體魄,身體的柔韌性、靈活性、穩定性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還可提高學生的文明儀態及綜合能力水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二、形體訓練課程的內容
形體訓練是個循序漸進、合乎規律的練習過程,一般從地面形體訓練開始,再到扶把形體訓練,中間形體訓練、舞蹈形體訓練、瑜伽形體訓練、形體儀態訓練等。
(一)地面形體訓練
地面形體訓練主要是對身體各部分及關節的柔韌性和彈性的訓練,一般采用坐、躺、跪等姿態進行頭部、腹部、背肌以及呼吸等訓練,例如:盤坐上身伸展,勾繃腳,吸、伸、抬腿及環動練習,壓腿,踢腿等,其目的是為了能充分展示人體各種動作的幅度和線條,以及身體所具備的軟度、開度和力度,為進入把桿練習和中間練習做好準備。
(二)扶把形體訓練
扶把形體訓練是形體訓練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要求是“開、繃、直、立”,這四個基本元素始終貫穿融匯在整套訓練之中。這部分的訓練內容是借助把桿的支撐力量,單手或雙手扶把,完成身體部分機能的訓練。通過把桿上對頭、肩、胸、腰、腿等,身體各部分的分解訓練,使全身肌肉、關節、韌帶等得到全面的鍛煉,逐漸形成一種由靜止到運動中的向上提升、線條優美的完美形態。這部分訓練是過渡到中間形體訓練必不可少的環節。
(三)中間形體訓練
通過地面訓練和扶把訓練后,就可以進入到中間的組合訓練了。中間形體訓練主要是學生脫離把桿后在中間完成把上的動作和造型以及各種舞姿的訓練。在學習中,掌握手位、腳位、跳、轉和舞步組合的技能技巧,從而訓練出協調、優雅的站姿和舞姿,改善胸、腰、髖三個圍度的比例,提高人體在運動狀態中的穩定性。
(四)舞蹈形體訓練
舞蹈形體的訓練,是個全面的、綜合的練習。通過舞蹈組合的訓練,可以掌握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表現性,增強動作運行間的連接性和流暢感。這部分訓練可以是簡單、簡短的舞蹈小組合,也可加入較大的成品舞蹈,例如古典舞、民族舞、交誼舞等。在各具特色的音樂中,展示每個民族或者舞種的優美舞姿,體驗輕舞飛揚的感覺。舞蹈由淺至深、由易至難來展開,達到糾正學生的身體毛病、練就高雅氣質的目的。
三、形體訓練課程對航空服務專業學生的積極作用
(一)增強體質,凈化心靈
形體訓練具有強度低,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通過科學的訓練,身體的肌群、韌帶、關節等處于合理的運動負荷下,對增強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等產生良好的效果。形體訓練從表面上看是一般的健身運動,實質上是一種更為高級的藝術化運動。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伴奏下,充分感受到自我的形體之美,力量之美,既增強體質又凈化心靈。
(二)修正不良體態,塑造優美形體
人的形體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是社會生活中最豐富多彩、最怡心動人的美。通過地面形體訓練,扶把訓練,舞蹈訓練,瑜伽訓練,以及站、走、坐儀態訓練等,使學生的身體各部分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形成了正確的身體姿態。在大學階段,學生對自身美感的追求是越來越強烈,形體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彌補先天體形的缺陷,改善身體的不良體態。通過一系列科學的、系統的、有效的形體訓練,塑造出美的形體、好的形象。
(三)陶冶情操,培養優雅氣質
氣質是指一個人內在涵養或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一。通過形體訓練課程中的各種練習,塑造了優美的體形,練就了優雅的舉止,提高了學生高雅的氣質。優美動人的體態和舉止,讓人從外在的形態直至精神內涵都能得到愉悅和陶冶。
(四)提高職業素養,綜合發展
形體訓練既符合航空服務專業的職業要求,也使學生認識到美的道德情操和美的儀態對自己未來職業的影響。學生掌握形體訓練的技能并運用于工作實踐中,其端莊優雅的儀態,得體的表情和禮節,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通行證。形體訓練培養學生追求美、塑造美,對提高學生自身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等方面,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對于航空服務專業的學生來說,形體訓練課程越來越被大家喜歡和接受。高校應不斷探索和發展形體訓練課程,做到科學性、實效性和趣味性的統一,使學生的體魄更加健康,形態更加優美,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謝鯉芯.實施形體教育的基本價值初探[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8.24(I12):l39.141
[2]姚琳舞蹈形體課的訓練價值[J].西昌學院學報,2OO7.21(2):98-99.
篇7
他是一位持有美國FAA駕照的飛行員。早在1995年在美國某公司接受培訓期間,就體驗了私人飛行的魅力。每次談到飛行的話題,都能從他的眼睛里看到一種狂熱。
因為飛行,工作成了他醉心奮斗的事業。
8月26日那天是星期日,西銳飛機制造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蔣力在《私人飛機》雜志社接受了本刊專訪。之所以約蔣力先生在周末進行采訪,是因為他的行程實在太緊張了。蔣力從事通航工作多年,在兩個小時的采訪時間里, 他對本刊講了他的飛行理念及對中國私人飛機未來發展的看法。
蔣力2007年進入美國西銳飛機制造公司,不久被授予中國區首席代表頭銜,致力于西銳飛機在中國地區市場推廣及銷售,發展并建立西銳中國區銷售、維修、服務、培訓等四大中心。
對西銳公司“安全飛行”的企業理念的認同,以及自己多年的私人飛行經歷,蔣力極力主張飛行安全的重要性。他常對欲進行私人飛行的朋友或購買私人飛機的客戶強調“學習飛行必須到專業的航校,找專業的教員。學會飛行取得執照后,也必須經常練習”。
《私人飛機》:西銳生產的飛機,無論是用來教學的SR20還是私人飛行用的SR22,都受到了國內外的歡迎,究竟因為哪些原因?
蔣力:從西銳公司創立之初到現在,我們就一直主張“用技術讓飛行變得更安全”的企業理念。
如果飛機的發動機在空中出現事故,固定翼可以通過滑翔降落,直升機可以通過自旋降落,但前提是飛行員必須得有高超的駕駛技能和豐富的駕駛經驗,事故發生的地點也必須有適合降落的場地。而駕駛西銳飛機的人大多數持的是私照,不是職業飛行員,這就要求西銳飛機有更高的安全保障。西銳飛機帶有整機降落傘,這是世界上第一款經過美國FAA 23部認證的飛機,發動機一旦在空中停止運轉,降落傘可以保護飛機安全降落,保證人員安全。西銳飛機先進的航電操控系統可以避免飛行員因技術不熟練、視覺誤差而錯誤操縱飛機。
《私人飛機》:就中國通航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您認為國人在購買私人飛機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蔣力:我國通航的軟件和硬件才開始發展。國人購買私人飛機是為了快捷和舒適,追求更具品質的生活,而飛行要求“安全再安全”,所以選擇私人飛機時,應該以“性能穩定、操縱簡單、內飾豪華、行動快速”為標準。
現在有些不符合CAAC要求和規范,沒有取得適航許可的飛機也被引入到了國內,這不僅直接威脅到飛行員的安全,對我國私人飛機市場未來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私人飛機》:在您看來,中國的公務與通用航空如何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蔣力:空域的開放需要一個過程,法規的完善也需要一個過程。美國的公務與通用航空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才有了今天一套完整的服務保障體系。在美國有700多部雷達監視著它的空域,同時具有夜晚的飛行服務情報、氣象信息、遍布全國的FBO網絡,而中國還沒有建立這些飛行必需的服務網絡系統,私人飛機一旦飛上天,找不到,沒有地方落,不知道前方機場的氣象信息,飛行就會有安全隱患。
當下國內對私人飛行的需求巨大,這期間必會出現一個需求和供給相矛盾的問題。但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一個新的行業,管理還是必須有的,否則一旦出現事故,對行業的打擊會非常大。當然,現在國內的一些航空運營法規主要依據民航商用飛機的法規,其中的一些條款確實不符合私人購買飛機的實情,目前針對私人購買飛機的法規條例相關部門也在研究中。
在等待這些法規條例出臺期間,我們應該少一些抱怨,從理性、客觀的角度來看待當下所面臨的問題。
《私人飛機》:“國內的公務航空會先于通用航空發展起來”,這已經是航空業內的共識,請您給我們具體說一說其中原由。
蔣力:我認為這個過程具體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發展起來的是公務機運輸市場。隨著中國企業做強做大,企業老板的商旅次數愈來愈多,他們慢慢也認識到了公務機在節約時間成本上的重要性。公務航空比通用航空要求更嚴格,準入標準更高,使用者也更慎重。公務機使用民航航線,可以停靠在民航機場,享受民航飛機的維修、保養設施,能很快地融入到現有的民航運營體系中。
第二個發展起來的應該是直升機市場。直升機的應用在中國會有很廣闊的前景。目前在我國,直升機在空中救援、電力巡線、森林防火、醫療救護等方面的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而城市民用直升機的應用還基本處于空白階段。其實直升機與城市經濟建設息息相關,比如城市旅游、城市治安、城市工業、城市救援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認識到了直升機的這種功用,各方努力的效果也有所顯現。
第三個發展起來的應該是以渦槳單發或雙發為代表的通勤類飛機運輸市場,如我國的Y-12和皮拉圖斯的PC-6及PC-12等飛機。這個市場兼具公務航空和通用航空的特點,飛機可以進入民航的大機場,也可以進入一些通航的小機場。
從需求上講,通勤類飛機可以解決我國東部地區交通擁堵和中西部地區出行困難的問題。尤其是中西部人煙稀少的地區,那些地方人們散居,經常是幾百公里內沒有人煙。這種情況下修路就很不經濟,因為出行的人口少,公路在大多數時間里是空的,不像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大,修了公路會對沿途的經濟有拉動,這些地方發展通勤航空,投入小,卻能帶來比公路更大的回報和便捷。阿拉斯加的通勤航空較發達就是這個原因,在阿拉斯加沒有飛機哪里都去不了。
第四個發展起來就是以短途交通,娛樂,空中作業為主的通用航空市場。通用航空以私人飛行為主,比較難監管,也容易出事故,同時市場盈利性不如前三個,但在前三個市場發展的基礎上,伴隨著中國通用航空法規的建立、基礎設施的完善,以西銳飛機為代表的輕型私人飛機將在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私人飛機》:最后,請您談談自己多年來對飛行的認識和感悟。
蔣力:飛行秉承的一個原則是:飛行員負全責。飛行員如果不嚴謹,忽略一個小細節,可能就會埋下安全隱患。
篇8
國外知名院校的工業工程專業會根據當地市場和產業需求定位和設置課程,學校甚至會根據企業需求調整課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國內高校工業工程課程的開設較少考慮區域因素和當地及行業優勢,所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中國民航大學的工業工程專業應依托行業優勢———民航維修,培養既懂得工程技術,又熟悉維修管理的復合型專門人才。中國民航大學是我國目前唯一一所民航學科專業門類齊全、將航空宇航科學技術與交通運輸工程兩大學科叉融合的普通高等學校,被譽為中國民航人才的搖籃。工業工程專業作為我校的特色專業,是目前中國民航唯一一個依托于民航維修定位于航空維修管理的本科專業,其特色在于將工業工程的技術與民航維修管理緊密結合,為民航業培養復合型的中高級技術人才。借鑒歐美發達國家工業工程專業的經驗,結合行業背景,中國民航大學的工業工程專業定位為以航空維修工程為背景,以工業工程技術為主線,為民航業培養優秀的維修管理人才。其特點體現為:以航空維修工程為背景,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具備民航維修的相關知識以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為教學目的,掌握工業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及應用工業工程方法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和手段。重視專業實踐環節,增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思想。以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針對航空維修企業生產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應用工業工程方法實現維修管理、生產調度的優化,提高企業運行效率,降低成本。
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綜合美國知名高校工業工程專業,其課程體系有幾個特點:重視基礎理論方法的培養,專業基本課程主要是機械、制造、設計、力學等工程類基礎學科以及建模、數據處理、計算機知識等基本方法;選課體系廣泛,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設立多門限選課或任選課,使學生有充分的空間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興趣選擇合適的課程,能通過選擇某一系列的課程,確立不同的專業方向;管理和工程技術有機結合,每個學校均會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管理和工程技術結合的課程。較普遍的有人因工程、工程經濟、質量管理、物流工程等管理和工程制造技術的綜合課程。我校工業工程專業作為中國民航大學的特色專業,應以民航為背景,緊密結合行業特色,為行業培養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等培養方案的制訂應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和專業特點,重點是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理論教育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主干學科為機械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課程設置從縱向來說除公共基礎課以外,設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以及實踐性環節等,符合規定的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除主干公共基礎課程之外,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主要根據培養目標而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設置。從橫向課程分類和專業所需掌握知識點角度來看,所有專業課程包含的知識體系包含了5大類課程。
1.工程技術基礎類課程:
工業工程專業應以基礎課程為重點,增強學生的基礎知識,應包括工程力學、電工學、電工學實驗、機械設計基礎、金屬工藝學、工程制圖、工程材料、可靠性理論、自動控制原理等相關課程。
2.航空維修相關知識:
我校的IE專業應緊密結合民航機務維修背景為行業服務,此類課程包括機務工程英語、飛機結構與系統、航空發動機原理與構造、飛機機型、航空安全管理等。
3.IE管理類:
此類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包括管理學原理、運籌學、數據庫技術與應用、航空維修系統工程、工業工程基礎、工程經濟學、維修生產運作理論等。
4.維修管理及技術專業課程:
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通過課程及課內實驗的學習,將機務維修以及現代管理方法相融合,此類課程應包括維修管理信息系統、飛機故障診斷技術、發動機故障診斷技術、航空器適航管理、航空維修質量管理、航材管理、航空維修工程與管理、飛機故障診斷技術、復合材料修理技術、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應用統計學等。
5.實踐環節:
通過實踐增強學生在航空維修方面的動手能力,接觸機務維修實際,包括認知實習、金屬工藝實習、飛機發動機維修實習、飛機系統實習、飛機維修基礎實習、發動機系統實習、維修管理工程課程設計等。這些課程體現了我校IE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航空維修的工程技術為基礎,以工業工程理論為核心,以航空維修管理為落腳點,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強化實踐性環節教學的辦學思路。使學生掌握較厚實的航空器維修的理論基礎,不僅能從事民用飛機維修相關工作、維修工程管理類等維修管理工作,還能從事工業工程資源優化方面的工作,拓寬了學生的就業面,能較好地適應民航業的用人要求。
三、專業教學模式的實現途徑
結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和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教學模式的實現可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1.設計內容豐富的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整體來說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在指導思想上以啟發式代替注入式;在功能上由教給學生知識轉向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種教學方法的研究與使用:啟發教學法、問題教學法以及討論教學法等。(2)使用緊密聯系實際的高水平教學資料。針對課程中的每一個知識模塊獨立編寫一個針對當前航空維修領域最新動態、緊密聯系實際、理論框架完整的講義,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參考資料。(3)基于民航實際的航空維修管理的聲像資料。針對課程知識點及討論的問題播放一些實際工作現場的聲像資料,使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的理解更直觀深入、接近實際。(4)推薦一系列國際上該領域暢銷的書籍,使學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該領域的應用情況。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規劃;自編與之配套的精品教材;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手段先進,內容豐富,形式呈現立體化。例如:實施精品教材工程,編制多媒體課件,將案例、應用軟件、雙語教學和實驗等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不僅能系統掌握書本知識,而且能了解到實際應用情況;同時培養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2.增強實踐教學環節。
(1)基礎IE技能的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掌握關鍵技術為核心,按照“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和實用性”四個層面構建實驗教學體系,既突出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和系統思維,更強調創新能力和實用性。鼓勵和提倡創新型實驗,實現從驗證模仿型實驗(動作研究、時間研究、工作測定等)向設計創新型實驗(裝配流水線設計、生產計劃的優化算法、生產與物流系統模擬仿真實驗、自主創新項目等)的轉變,從而培養學生的工程分析、規劃、設計和方案優化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2)航空維修專業實踐教學。中國民航大學的IE專業實踐環節可利用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及航空維修企業,如國航、南航、東航、AMECO等企業,作為學校IE教學實踐基地,使實踐環節全部結合企業生產和科研活動進行,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可以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將航空企業運作的關鍵環節在實驗室進行模擬,將民航維修企業運營中跟工業工程技術密切相關的幾個關鍵環節:工程文件管理、飛機排班計劃編排、維修質量管理等作為模擬實踐的主要內容,根據與航空公司合作項目的契機開發仿真實驗系統或與相關單位共建聯合模擬實驗室,把企業搬進課堂。這種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理解企業的經營運作。通過實踐使學生了解企業,認識專業,提高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由于我校作為國內唯一的民航綜合性高校,引進高水平具有民航背景的人才較為困難,所以師資的后期培養尤為重要。針對IE專業實踐應用性的專業特點,可積極引進具有高學歷并有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積極選派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進修和民航企業實務部門掛職鍛煉,提升教師隊伍,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鼓勵和推動與國內外專家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開闊學術視野,促進學術創新和科研發展。根據師資隊伍的學術背景、教學經歷和教學能力,探索教學科研團隊建設模式,建設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建成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專業素質過硬、知識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四、結論
篇9
015年起,湖南航空產業迎來飛速發展的黃金期,黃花國際機場第二條跑道即將完工,T3航站樓即將開始建設。而基于區域經濟和民航產業新的發展趨勢,按教育部最新的高職專業目錄,將原航空服務專業調整為空中乘務專業。其專業面向針對性會更強,對航空服務專業課程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一、航空服務專業課程開發及實施現狀分析
長沙航空職院自2007年開辦航空服務專業以來,一貫貫徹校企合作辦專業的思路,已有了與深航、川航等航空企業合作的基礎。校企全方位合作貫徹人才培養體系,校內外實習、實訓條件基本能滿足人才培養需要,課程開發與實施體系注重突出職業能力全面發展,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健全職業人格養成、職業精神提升和職業素養提高。
參照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提出“推動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與當地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工作要求展開分析,目前專業教學品質提升關注點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因素,進一步降低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的主觀性,轉變傳統專業課程按學科化課程設置的課程設置思路,不斷提升對接崗位能力開展教學實施的針對性。
二、航空服務專業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實施機制建設
1.依托專業建設委員會,開展專業調研和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學院通過開展企業調研、畢業生就業跟蹤及情況統計等,廣泛邀請合作企業共同論證專業定位,明確專業崗位面向。將原有空中乘務方向及地面服務方向按工作領域重新開展人才培養目標分析,進一步明確專業培養方向,將人才培養規格定位為涵蓋航空服務典型崗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參照行業企業及IATA等行業協會崗位標準調整職業面向,集中涵蓋空中乘務員、客運服務員、值機票務服務員等航空服務典型崗位。
2.廣泛邀請民航企業管理人員、一線技術能手,開展專業對口崗位(群)工作分析。進一步分解崗位要素,提煉能力培養要素,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開展理實一體化課程建設。依托專業建設委員會建設工作,深度分析專業面向崗位,按照航空服務產業崗位細化要求,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使群內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更適應服務產業價值增值及產業鏈的崗位需求。
對航空服務專業群涉及領域開展全面市場調研,通過對湖南機場集團、深圳航空等有代表性的行業企業的調研,進行崗位技能需求分析和職業能力分析,以明確專業群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分析民航企業共性崗位任務,明確崗位職責、操作流程、勞動對象及工具、工作與管理辦法、與其他工作任務的相關性等,提煉典型工作過程共性及特點,明確本專業人才培養的職業特性,為后續選擇學習載體,及確定學習內容提供指導。通過以上分析全面掌握民航服務典型崗位工作特性,只有從崗位特性入手來開展教學改革,后續教學內容、教學標準、教學方法與手段才能有針對性的有的放矢。
3.根據崗位能力要求,歸納職業能力體系,確定典型工作任務。(1)職業能力分析。通過教師一線崗位直接頂崗形式,體驗崗位能力組成要素,歸納提取在職業情境中相互關聯影響的職業能力,將其組合成具有完整過程的任務或項目集,這是教學實施、教學組織單元的原始素材。(2)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確定專業學習領域。確認典型工作任務的是專業學習領域開發的關鍵。典型工作任務的確定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項目作為工作過程載體。代表性指項目應具有典型性、綜合性、完整性的特點。學生學習完一個學習領域,就可完整掌握一種作業方法,或能完成一項工作任務。
比如航空服務專業課程,學會BSP自動出票軟件基本程序、打票操作、證件識別方法并不是一個項目,完成一次完整的旅客訂票環節才是一個項目。在航空服務專業領域我們要認識到,部分工作任務是獨立的工作過程環節,本身就具有典型性,但部分工作任務的甄選比較困難。這取決于任務環境復雜性、職業素養的綜合性、崗位知識域的復合性等。
4.開發系統專業學習領域,設計學習情境方案,系統構建課程體系基于工作內容(包括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包括操作標準和質量標準)、工作方法(包括工具和對象、組織形式)開發系統專業學習領域,學習領域必須具備下述特征。(1)典型性:學習領域是以職業能力要求為基礎的提升和深化,其教學內容依據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的職業能力。設計的教學與訓練項目必須能滿足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需要。
(2)層次性:課程體系的目標面向最終職業崗位。在學習領域開發過程中要注意始終遵循學習領域由簡單到復雜的職業成長規律。各層次或同層級學習領域的開發,均需明確學生前置知識要求、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對基于崗位能力形成課程的支持。(3)針對性:課程項目化或任務引領化是現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每個學習情境中的教學內容應該是一個基于工作過程的完整的任務環節。課程需具有真實情境的教學場景要求,并推動信息化課程建設工作,實施線下至線上的一體化教學訓練接口。
5.基于職業能力提升的航空服務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航空服務產業的相關性對專業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航空服務為核心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深度對接航空服務與管理產業群一線崗位,調整航空服務產業相關專業課程體系,解構、重構專業群課程結構。按照課程項目化的教學理念,圍繞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目標,全方位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真實模擬工作崗位,組織教學實施,構建的課程體系圖如下。
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為載體,引入優質行業企業共同開發項目課程和項目教材,建立合作共享型課程體系。按照“職業素養能力+職業基礎能力+崗位核心能力+職業拓展能力+崗位適應和創新能力”的形式,加強課程資源整合,實時引入行業企業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標準、新成果,動態更新教學內容。組建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團隊,堅持“教學做一體”,廣泛采用項目教學、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方式,重點加強核心課程建設。
6.校企共建“基礎能力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的專業群四層次實踐教學平臺。以企業真實工作流程和崗位操作規程為導向,構建“基礎能力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四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實習過程由企業一線能手兼職和學校專任實訓教師共同指導,按照企業用工標準進行考核,做到“真實企業環境”、“真實工作任務”、“真實職業要求”。
7.建設“能學、輔教”的情境式專業教學資源共享庫。以工作過程中的關鍵工作及知識點為單位,綜合運用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流媒體載體,建立專業群素材庫。校企共同確定專業群教學資源庫的框架及資源標準,建設集教學、培訓、自主學習、服務的一體化共享型資源庫,營造靈活、高效、逼真的技能訓練環境,使學生所學內容更好地在實踐中檢驗,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提升綜合能力。依據專業群課程體系,在專業素材庫的基礎上,以知識點、技能點為單位,將關聯的素材參照崗位工作流程結構化組合構建項目任務(或學習單元),形成自主學習與教學功能為一體的“情境式”網絡課程。并將建成的優質核心專業課程資源上傳至職教新干線等公共教學資源平臺。同時建設包括崗位信息庫、專業建設標準庫、課程資源庫、培訓資源庫、專業素材庫等一系列專業群共享資源并上傳至職教新干線等公共教學資源平臺,以業集群及同行共享。
三、體會與思考
1.航空服務課程體系建設應科學分析航空服務崗位能力要求,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充分與民航企業校企協同構建“專業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拓展能力—頂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體系。
2.將對應崗位核心能力要求作為專業特色課程,培養學生的崗位核心能力;根據相互支撐、優勢互補的原則,強化對學生拓展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更多選擇。
3.校企合作可以加強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階段的教學實施和共同管理,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篇10
扎根科研,為航空筑夢
據明萬歷十九年《武陟志》記載:“武陟縣,周武王牧野之師,興茲土,故名。”1977年,蔣建軍出生于河南武陟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然而,貧窮落后的鄉村卻沒有消磨掉他對知識的渴望。從鄉村小學到縣重點高中,再到本科、碩士、博士,蔣建軍一步步向著更高的階梯邁進。
1996年,蔣建軍考入了西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因為表現優異,大學畢業后蔣建軍得以留校工作。“2000年畢業之后,我開始擔任學生輔導員的工作,后來發現自己還是比較喜歡搞研究,所以就繼續讀研究生了。”蔣建軍說道。2002年,他被保送到西工大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碩士專業。細心的人也許會發現,蔣建軍的本科所學專業是土木工程,但兩年之后報考的碩士方向卻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我們國家的航空是在2000年前后開始蓬勃發展,建筑技術要比航空技術成熟一些,從國家戰略需求來講的話,航空技術更需要研究型人才,所以我就選擇航空領域了。”蔣建軍淡淡地說道。盡管他說得簡單,但讀研初期,他不僅要克服管理和研究之間身份轉換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還要面臨專業方面零基礎帶來的挑戰,其間所要付出的努力即使不言也足以想見。
航空是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涉及制造、材料、管理、控制等眾多高新技術領域,在軍事和經濟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代表一個國家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在系統研究了航空制造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之后,蔣建軍將研究重點集中在先進復合材料的應用和制造工藝上。“一代材料、一代飛機,材料的變革推動了飛機制造技術的變革,在輕質高強材料蓬勃發展的今天,高性能復合材料的應用必須得到重視,尤其是結構性復合材料的深度應用,勢必會推動航空飛行器的結構輕量化。”蔣建軍說得輕松,但從冷工藝轉向熱工藝,從金屬成形轉向高分子成形,從金屬塑性轉向樹脂流變固化,其中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和付出的艱辛恐怕只有他自己體會最深刻。
從立志攻克結構性復合材料制造機理以來,蔣建軍系統地學習了高分子流變控制理論、熱變形分析與控制理論、微結構流控及控制理論、界面分析與改性理論等,系統提出了考慮壓剪綜合作用下的纖維結構形變控制模型、雙尺度競流關系下的樹脂流動分析模型、非勻質結構熱變形控制模型、多場耦合作用下的流變控制模型等,從西工大基礎研究基金、陜西省科技攻關計劃、航空基金、航天基金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蔣建軍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攀巖著結構型復材液態成型技術的科學研究高峰。
“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全額資助下,我到美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學,俄亥俄州是美國的航空基地,擁有美國國家的航空博物館和美國國家復合材料研究中心,系統地分析了美國復合材料在軍民機上的應用情況后發現,國外的結構型復合材料可以做到軍機重量比超過60%,民機也可以達到50%了。而到目前為止,我國航空飛機的復合用料用量很難突破10%,目前在研的新型飛機如C919仍在向20%的重量比努力,這仍是個不小的差距,需要航空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更何況汽車、船舶、風力發電、建筑等民用領域對結構型復合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升。”蔣建軍說道。他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在簡單的談話中一覽無余,對專業的熱愛和執著的追求也盡在言表。
結構性復材的應用是推進航空復材深度應用的根本。但由于結構復材的纖維結構集成度高、構型復雜、體積含量大、厚度大,同時較高的模腔壓力和樹脂沖刷效應會加劇纖維中架構宏微觀變形,使得樹脂在纖維架構中的滲流行為復雜,缺陷控制困難,制成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超過30%),成為了制約復材構件深度應用的瓶頸。“先進樹脂基的復合材料成型的一些具體特點跟傳統的金屬不一樣,每一道環節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對工藝、性能方面的控制及樹脂和纖維結合的機理等都有很多問題需要攻關。”蔣建軍說道。
“執著、堅韌、熱情和自信”是談話中蔣建軍傳遞給記者的最直觀感覺,科研的艱辛和連日的加班在他看來是那樣的輕松和愜意,“也許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吧,興趣使然、無怨無悔”。說這話的時候,青年學者的學術成就感自然流露出來。選擇研究結構性復合材料制造機理以來,從零基礎到20余篇高水平學術論文,8篇高影響因子的SCI文章,8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基礎研究項目,見證了他的付出和努力。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為地方經濟做出貢獻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蔣建軍在鉆研自身業務的同時,承擔了陜西省“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制造業信息化科技示范工作,作為陜西省制造業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以及制造業信息化專家組秘書,為陜西省成為全國制造業信息化科技示范的先進省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花香自苦寒來。多年來辛勤的付出終換來回報:2008年和2009年兩度獲陜西省國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0年陜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2年被評為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2年獲得航空科學基金優秀項目獎……這些獎項和榮譽不僅是對蔣建軍工作的肯定,也是鞭策他不斷進步的階梯。
以人為本,為學生筑夢
“作為高校的教師來講,我覺得研究和教學應該是兩不誤的。研究方面要不斷深入、不斷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國家分擔,同時還要聯合我們服務的行業和企業進行重大技術攻關。”蔣建軍說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培養,這是我們高校教師的重要職責,甚至是高于科學研究的。”
2012年起,蔣建軍擔任了西工大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的負責人。“認識到先進復合材料對飛機制造工藝的變革作用后,我組織了飛制專業的教師對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重點補充了先進復合材料制造技術方面的內容,并親自負責先進復合材料制造課程體系的建設工作。”蔣建軍談到。從選教材到編講義,從制定培養大綱到課程教案,從課內教學到課外實踐,從授課模式到授課效果,他系統研究,事必躬親,一點一點突破,一點一點建設。在他的努力下,先進復合材料制造技術已經成為了專業課之一,初步擁有了自己的實驗教學環境、自主教材、實踐教學基地。“不能讓飛制專業的學生不了解飛機制造的重要工藝――復合材料制造”,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的責任心和擔當可見一斑。
作為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學科的研究生導師,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是他終極目標。“培養研究生,最重要的一點是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包括創新能力、科研能力、協作能力、表達能力、為人處世等,塑造人格方面的品質也是導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樣才能為我們國家培養出真正的人才。”蔣建軍說道。在他看來,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研究環境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樹立一個非常好的研究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再用嚴謹的研究手段去踐行,研究過程不斷提示和修正,并以學生為主,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寬松的環境是因為,作為學生來講他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但如果束縛他們的思想的話,創造力肯定會打折扣。老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引導,比如對大方向的引導,再跟他們討論,而不是提出讓他們執行,我們很多研究成果就是這樣出來的。”談到學生的話題時,蔣建軍的語氣中流露出一絲自豪。“很多具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實驗方案都是我們的學生自己研究出來的,我還是覺得很欣慰的。”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