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范文
時間:2023-07-31 17:42: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課堂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對課堂教學的價值進行評估,旨在判斷課堂教學能否符合課標要求、能否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共同進步。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成長進步的生命軌跡,對雙方的終身發展有巨大影響[1]。本文基于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現狀分析,側重探討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的構建。
一、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現狀分析
1.我國地理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現狀
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組的研究表明,我國現行教學評價的基本特點如下[2]。
(1)定量評價占主導,過度注重甄別與選拔。這取決于我國采用的獎懲性人事制度,也映射出發展性教師評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2)評價指標有待商榷。評價要素過于簡單,如把學生的課業成績、升學率作為教師工作質量評定的主要因子,甚至有個別學校用“班級學生近視眼發病率”評價班主任工作。
(3)“以學評教”問題仍十分嚴重。參與問卷調查的校長、教學研究人員及教師中50%的人認為,新一輪教師評價改革應把改變“以學評教”作為工作重點。
(4)評價指標“本本主義”,評價標準“一刀切”。如硬性規定教師每學期至少去圖書館次數及寫讀書日記字數、每周聽課次數、參與評課節數等。
(5)評價體系模式化。多以教師互評為主,評價主體單一。很多學校按圖索驥,不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評教,使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工作止步不前。
2.新課改助力教學評價改革
新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傳統評價過分利用硬性指標評定教師教學能力的弊端,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逐步建立發展性教育評價體系。地理課堂教學評價應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實施。
作為實施教育評價改革的主體和主力軍,教師同樣是課堂評價的主體,新課改要求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新課程改革中教育評價的實現取決于對課堂教學體制的變更,因此應創新評價體系。
對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巧妙地學習利用學生評價成長記錄袋,借助Blackboard網絡教學管理平臺和Sakai網絡學習空間將教師的授課理念、專業發展、授課視頻、教學后記、教學敘事等相關信息收集整理,多角度記錄教師發展進步的全過程,使教師在評教與反思中得到進步和成長[3]。
信息技術發展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先進的設備支撐,不僅可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在課堂教學評價中也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運用網絡渠道、電視媒介等促進評教工作的進行,如MOOC、翻轉課堂,微格教學等。對中學地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可對相關評價因子及評價數據利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并將教師成長記錄用動態折線圖表示,以更有效激勵教師進步與成長,促進其專業終身發展。
二、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構建
新課程倡導建立一種發展性評價體系,采用多主體評價方式,遵循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原則,合理科學地制定評價體系。
1.評價指標體系初步構建
為更全面了解當前我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評價具體狀況,在大量閱讀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對河南大學相關教師和開封市多位中學地理教師訪談調查,收集相關評價因子。發現當前評價體系中,教師評價方面以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所占比例最多,而在學生方面則是學生活動、學習方式、學習效果被提及次數最多(見表1)。
通過調查訪談,發現目前評價主體越來越傾向于校長、專家、學生、家長和教師,中學教師較側重聽課教師、任課教師、聽課學生三者的評價,這與提倡評價多主體、多元化的發展方向相符(見表1)。訪談中70%的中學地理任課教師認為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技能、學生活動應作為新課堂評價體系的主要評價因子,其中以教學過程所占權重最大,在訪談后非常深入地了解到教學過程的開展在中學地理任課教師心目中極為重要。
新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實施中應注意:評價應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多主體主動參與,評價形式多樣;教師要有開放心態,主動接受課堂教學評價;教師自我反思及評價不應關乎其自身利益;多主體之間評價應有效協商;在實際工作中戒除本本主義、形式主義。
2.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確立
為科學合理地構建中學地理課堂評價新體系,在評價指標初步擬定后,將其設計成調查問卷,對河南大學地理教學論教師、地理課程論研究生和中學地理教師進行咨詢,主要探究初擬評價體系中評價因子和評價權重的科學性,并邀請相關人士對表1的內容及評價因子的權重進行修改,以便從多個角度制定評價體系。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共40份,回收33份,回收率82.5%,從回收率看本次調查結果信度較高。
通過調查了解到,80%的地理教師并未構建新的評價體系,而是在原有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進行修改。90%的地理教師認為,地理課堂評價新體系應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時作為評價內容,以體現新課程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理念。學生活動在評價中所占比重也有大幅提高,這充分表明廣大地理教師已逐步深化教學活動中“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教學技能在評價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這充分說明發展性評價理念在課堂教學評價中逐步滲透,更有利于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促進其專業成長。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是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直接關系到教育改革發展大局。教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價值觀形成有直接影響,因此,地理教師進行課堂評價時,應把教師語言納入評價表。通過訪談河南大學地理教學論教師和教育學教師,最終將教師語言權重確定為0.1。
3.結語
作為實施教學評價改革的主體和主力軍,地理教師的授課直接影響著基礎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通過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評價現狀的調查發現,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尚未完善,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需加強對課堂評價體系的完善和改進,提升地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堂授課質量,強化其教學技能,使其成為符合新課程發展需要的地理專業型教師,以實現新課改對課堂評價體系的時代性、科學性要求,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葉瀾.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16-17.
[2]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組.新課程實施中的教育評價改革調研報告.2003:18-21.
[3] 朱郁華.用評價促進教師發展[J].教學研究,2004:428-429.
篇2
【關鍵詞】初中地理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地理對提升初中生的素質、對正確認識世界和身邊環境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理不是主課,部分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等,對其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學質量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影響了學生地理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進行研究。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
從當前初中地理課程的開展情況來看,重視程度不足是最大的問題。初中生剛開始接觸地理時,往往都會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認為這門學科內容豐富、實踐性很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課業學習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語數外”學科事關升學更為重要,而地理卻對自己的未來幫助不大,導致實際課堂教學效果很差,學生們對地理課程學習興趣缺乏,認為只要及格就可以了,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致使不少班級地理課程學生成績優良率很低。不少學生直到地理課程學習結束時,仍未掌握諸如氣候類型和方向方位判定、實地距離計算、經緯度判讀等基礎實用技能,對地理這門學科仍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不利于將來對地理理論實踐形成正確的認知。
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發展方向
當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地理教師普遍認識到,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切實提升教學有效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研究發展方向上,從學生層面更加注重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主動性學習,學生對學習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學有所獲,教師則由過去那種單一授課者的地位演變為教學進程的引導者和輔導員,這同素質教學理念是契合的;從教學進程層面,對理論同實踐的相結合更為重視,即更加注重將課本中的知識同學生的現實生活相銜接,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對地理問題形成更為準確的認知,并觸類旁通,升華分析總結地理問題的能力,養成對地理這門課程的熱愛;從教學氛圍層面,逐u摒棄過去那種僵化死板枯燥的課堂氛圍,更加注重營造生動活潑的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們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師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大力倡導“走出去”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的范圍延伸至校外,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之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不再枯燥,學習效果自然也得以提升。
三、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措施
面對當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為根本目的,創造性地實施各種教學模式和策略,才能不斷推動初中地理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學科是同生活息息相關的,只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對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才能將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之內,始終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專注力,進而提升課堂整體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同學生們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例如,七年級上冊《天氣和氣候》一章教學時,可首先讓學生們談一談本地一年四季不同時期天氣的變化規律,總結氣溫、降水等在不同季節的特點,進而對天氣的變化規律形成更為準確的認識。更進一步,如果遭遇極端惡劣天氣,自己該如何應對,如何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規避風險。八年級下冊《認識省級區域》一章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們看一些介紹新疆的視頻,聽一下優美的維吾爾族歌曲,充分感受到異域風情和祖國的雄偉博大,欣賞完音視頻資料后,讓學生談談新疆地區的生活習俗、建筑風格、社會面貌、文化風情等同內地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關聯的地方,兩族是如何在新疆這片廣袤土地相親相愛的,這對培養學生們的國家自豪感是有很大益處的。
(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理念下,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探索地理學科中的深奧知識,打牢堅實的地理知識基礎,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這一過程中,教師更多扮演的是學習引導者和疑惑解答者的角色。
例如,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自然環境》一章教學時,有條件的學校教師可將學生們帶到山區,讓學生們近距離直觀看到山川走勢,通過仔細觀察,看到山谷、山頂、山脊、陡崖等不同地形的具體特點,將教材中的抽象理論知識同實地地形地物地貌緊密結合起來。進而,再為學生們介紹等高線的概念,使他們認識到如何利用等高線表示具體的地貌特征,如何通過觀看地圖判定具體的方向方位路線。八年級上冊《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章教學時,有很多學生來自農村地區,教師就可以首先讓學生說說平時在家中是如何幫助父母完成農活的,農田里在不同的季節種植有哪些農作物,如何更好地種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實現增產增收,為什么必須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才能取得好的收成等等。很多學生都認識到,正是由于受天氣氣候、水土水文、農業技術、種植區域等影響,只有選擇合適的農作物種植,才能獲得最好的收成。
(三)充分運用各種手段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果,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充分參與到教學之中,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
在七年級上冊《地圖》一節教學時,可采取探究式教學模式,為每名學生準備一張本地區的地圖,認真觀察整個城市是如何在一張圖中標繪出的,再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周圍的標記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接著,教師再向學生們介紹比例尺的概念,讓學生按照具體比例尺,學會將實際地形地貌標記在圖中。八年級下冊《中國的地理差異》一章教學時,可采取分組互助教學方式,談一談對祖國不同地區的具體認識。特別是有不少同學都在父母帶領下去過很多地方旅游,對其風土人情有著更為深刻生動的認識。有的學生談到,在海邊玩耍時,看到潮汐變化的規律,一天不同的時間,潮水的高低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談到,在山區時,必須認真辨認山川走勢,才能選擇正確的行進路線且能夠節省體力,還能夠通過陽光方向、林木疏密、星辰變化等自然規律,在山區準確找尋方向,這些都是對指導實際生活技巧非常有益的方面。
(四)加強學習督促檢查
素質教育能動式教學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等同于完全忽視教師的地位。恰恰相反,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利用好督促檢查這一手段,使教學方向不偏移、教學效果不降低。
例如,在采取分組教學時,學生在活動后期,教師可讓每名學生對本次學習效果和收獲進行自評,說說通過參與分組學習,收獲了哪些知識,發現了什么不足,后期還有什么地方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接著,再讓本組的其他同學為其提提意見,指出這名同學的學習過程有什么錯誤,認識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等。這種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把握更加準確。教學全程,教師應將課內和課外充分結合起來。課堂中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當堂課程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指出其存在的突出問題,有什么不足;課堂外教師要安排一定的課外輔助活動,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書本知識同實際生活緊密連接,并對活動效果進行及時評價。當然,二者做出的評價都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盡量以表揚鼓勵為主,防止學生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被挫傷。
四、結語
初中地理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學科。各級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須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為己任,創新思維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更加喜愛這門學科,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也會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國棟.試論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新課程. 2015(05):221-223.
[2]李旭輝.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 新課程. 2016(6).
篇3
一、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地理專業的地理課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地理專業的地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過于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但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悅、興趣是他們的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老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老師,那么學生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是指師生之間在地理學習上的共鳴,是師生雙方的一種地理學習的愉悅。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由于年齡的差異導致的“代溝”,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師容易產生責怪學生不配合、不適應老師”的想法。其實應該更多的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齡年輕化、如何更好地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精湛的語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初中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
二、讓學生動起來
現在的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學校的課堂,也包括網絡、社區、野外的“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
三、創設新穎的情境
由于長期以來不少學校的初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著兩種引入新課方法。一種是“講”法,即“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現在老師講……”,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著實質的進步。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新方法有:地理新聞引入法,教師或學生評述國內外地理新聞;地理趣聞引入法,教師或學生評述地理趣聞,如世界之最等;頭腦沖浪引入法,教師提出地理興趣題激發學生討論;學生報告引入法,學生對學習專題提出個人或小組報告;一題多練引入法,教師針對學生作業錯誤編制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目標激勵引入法,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獎勵目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題:表揚批評引入法,對表現較好的個人或小組進行表揚,鼓勵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多表揚少批評:地理(電腦)游戲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軟件進行地理游戲或地理競賽。
四、充分利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次一級手段,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象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教師。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師不愿用、不會用地圖的情況是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而目前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地理教師還要注意學習電子地圖等新的地理教學手段。
篇4
1 創設新穎情境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一種原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無疑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1 巧引歌曲。如學習“季風”時,我引入了《黃土高坡》中的歌詞:“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問,歌詞中唱到的西北風,東南風,黃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在什么季節盛行?為什么會有這些風?用這樣的方法把問題提出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2 巧用古詩文。把古詩中與地理知識結合緊密的詩句巧妙引用到課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例如,講我國的地勢地形時用“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講梅雨時用“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講內蒙古高原時用“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來說明內蒙古高原的平坦開闊、一望無際的地形特點和景觀。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較強的地理故事,來增強初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講“中東”一節時,講了有關阿拉伯國家風俗習慣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愛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觀是白色的,在電視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著白色的纏頭巾和穿著寬大的白色長袍。講完后,我問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他們喜愛白色呢?當然,這與他們的風俗習慣有關,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氣候炎熱干燥,白色對強烈陽光有反射作用,這樣吸熱就少,人們穿著、風俗習慣等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
2 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也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教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會和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而在一次地理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了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有同學提出同樣的治理辦法。可見學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意料,但任課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設想的同時,老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你們是否同意他的意見,為什么?”由此,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
3 地理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非地理專業的地理課任教師往往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地理專業的地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也往往過于嚴謹,過于強調地理思維,缺乏生動活潑。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老師,那么學生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由于年齡的差異導致的“代溝”,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師容易產生責怪學生不配合、不適應老師的想法。其實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齡年輕化,如何更好地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
4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地理教學中牽涉的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次一級手段,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5 合理地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
篇5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地理教學,改革
1.“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學中不可忽視
初中地理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拘泥于教材,強調地理事實的記憶和地理思維的嚴謹,缺乏生動活潑的地理情趣,也就是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但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悅、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一種驅動器,甚至對地理老師的好感也會成學習的驅動力。
如果學生不喜歡地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么,怎么會喜歡“地理”?怎么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更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作一個輕松、和諧、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共同處于無拘無束的“自由地呼吸”這種親切的地理教學氛圍中。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歡聲笑語進課堂,需要地理老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精湛、詼諧、幽默的語言,可親可敬的教態,機敏的教學機智,都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之一。
2.“互動教學”更應在地理教學中得到體現
時代進步了,學生的學習環境也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教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授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于參與教學過程。
3.“新情景”在地理新課引入時必少不可
由于長期以來,不少初中地理教師非專業科任或兼任現象普遍,所以,新課引入方法,不外乎有兩種:一是“講”法:“同學們,今天我們講……”,“同學們,老師現在講……”,這樣就將師生互動的課堂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另一種是“翻”法。“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書劃書的枯燥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教師應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翻“圖”來代替“翻書”。雖然一字之差,也代表著實質的進步。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經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課引入方法:地理新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國內地理新聞;地理趣聞引入法,師或生評述地理趣聞,如:世界之最;頭腦沖浪法,教師提出地理趣題激發學生討論;學生報告引入法,學生對學習專題提出個人或小組報告;一題多練法,教師針對學生作業錯誤編制開放性題目,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目標激勵法,教師提出教學目標和獎勵目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題;表揚批評引入法,對表現較好的個人或小組進行表揚,激勵學生盡早進入學習狀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多表揚少批評;地理游戲引入法,利用課件或制作進行地理游戲或地理競賽。
4.“地圖化”是地理教學過程的必然趨勢
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作能力、實踐能力”的主要路徑。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學科的基礎性特點,學習者無須死記地理知識,完全可以借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借助地圖來學習掌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對初中生而言,是幫助其樹立空間地域概念的基礎。也是培養其地理思維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圖在一定意義上既是教具,也是學具。地理教學中涉及各種各樣的原理圖、示意圖,綜合景觀圖,系統聯系框圖,統計圖表等,是培養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一種手段,應指導學生在平時讀書過程中加強對這些圖像的了解,掌握判讀方法。教師應讓學生從以往的題海中解放出來,把培養讀圖能力作為教學主要目標之一。
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體現。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學
科特點的能力。地圖教學能力是指地理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制作地圖,指導學生閱讀、分析地圖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地圖也將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對地理教師的地圖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就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老師,而目前,地理教師不愿、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并且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
5.“能力化”是地理教學評價改革的方向
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要與地理教學評價的改革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改革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近年來,中考政史學科采取開卷考試,受到了學校、教師、學生的歡迎,非畢業班的段期政史考試都這樣進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學評價也由原來的閉卷改為開卷,開卷的范圍從地圖、課本改為只“開”地圖,不“開”書,體現了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重在讀圖、用圖的分析能力,學生很重視,教師教學積極性也高,所以我認為,地理學科也要像政史學科一樣“全開卷”,不但可以減少學生“作弊”現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觀公平的環境,操作上也比“閉卷”方便的多。我認為這種考試方式可以考出學生真實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師注意地圖教學,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提高讀圖能力,這確實可以起到地理教學“減負增效”的作用。
地理學業評價試題的特點應具備:
5.1 框架性,即公民必具備的知識,如:我國的地理位置,中國地理之最,世界地理之最等。
5.2 地圖性,即所有試題都可以通過讀圖完成,包括為數不少的地名填圖題。
篇6
一、加強“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中,教師更要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形成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自由呼吸”地理教學課堂中沁人心脾的“空氣”。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與親和力,這樣才能迸發出愛好地理的歡聲笑語。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詼諧幽默、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原因之一,絕不能搞“一言堂式”的教學,要盡可能做到寓教于樂。
二、運用“互動教學”法
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將“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教學原則。
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地理課堂教學往往需要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
要注意有適當的“教學民主”。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可適時提問:“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酷現實,該如何治理?”學生會圍繞著問題,七嘴八舌展開議論。
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都有很大好處。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充分讓學生理解其價值。有的學生提出小島面積小,保衛成本大。其實不然,如在“南海諸島”的教學中,南海諸島絕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灘,島嶼不多,其共同點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島海拔不超過15米)、面積小(最大永興島僅1.85平方千米),南海諸島分布范圍南北縱長1800千米,東西橫寬800多千米,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占我國管轄的藍色國土的一半還多,其方面政治意義可想而知。同時從自然資源方面思考,島上長夏無冬,林木繁茂,海鳥眾多,鳥糞積藏量十分豐富,為農業發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機肥,具有相當的經濟開發價值。因而保衛南海在于它是捍衛國家的領土,保衛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豐富的石油及礦產資源。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廣闊的創造性思維。
四、思維地圖化
篇7
一、教學目標不合理,課堂教學效率低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不當行為,就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地理知識點,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們知道一些地理信息是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但把地理學習理解成死記硬背知識點就極為錯誤了。原因是教師對地理課程的性質把握不準,沒有樹立地理課程理念,造成教學目標不合理,教法單一,片面抓識記這一層面的教學,其結果是學生只背得幾個知識點,而理解、運用層面的能力沒有得到訓練,效率低下。
針對這樣的問題:(1)教師要吃透課標和教材,真正認識地理課程是素質教育這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地理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同時進行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面的訓練,這樣就從思想根源上矯正了片面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不當行為;(2)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上突出讀圖分析的引導,培養學生使用地圖的習慣,并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3)在教學評價中對學生識記、理解、應用的情況全面考查,尤其考查讀圖、用圖能力,摒棄死記硬背。
二、重傳授課本知識輕實踐活動,不利于學生能力發展
有部分地理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傳授課本上的知識,也善于總結知識,將知識系統歸納得很到位,并通過書面練習來促使學生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師很受歡迎,因為學生可以在考試中拿到高分,但往往忽視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地理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從地理視角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記住書本上的地理知識去應付中考。要想矯正這樣的課堂教學行為,就要開展好地理實踐活動。如指導學生動手制作、進行地理觀測活動等,確保學生有合理的課堂實踐時間,培養初中學生觀察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實踐能力。
三、教學語言不規范,造成學生思維混亂
篇8
一、轉變教學觀念,不斷適應新課改
初中地理教學長期以來主要是強調以知識傳播為主,識記材料多,試圖以此使學生獲得終身夠用的地理知識,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這是做不到的。時代在發展,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地理知識也在不斷更新。21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由于教學時間和教材的限制,教學內容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須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獨立汲取地理新知識的能力。新課標要求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關信息,運用有關知識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決問題的設想。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手段,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并與別人交流”。學生在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結論,在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機制中獲得發展。面對新的課程標準,再沿用老一套的灌輸式教學法,已完全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需要了。作為課程實施的主導者――教師,必須轉變觀念,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實現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二、靈活運用教法,教無定法,教學有法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在教法選擇上,還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教法選擇的好,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是在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各種情境中迸射的,新課改的實質就是創新教學。
三、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使評價成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為了實現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手段的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地理學科從下列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八年級為例):期末考試占70%,教師評價占10%,學生自評占10%,學生互評占5%,家長評價占5%。學期末,教師根據上述五項為每個學生打出具體分數,然后根據總分評出等級,并對特殊學生給予一定的評語。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變化。
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因此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提倡運用“鼓勵性”的評價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性評價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進而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如果教師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和促其奮進的目標,進而達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激勵、鞭策學生完成任務。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變死氣沉沉為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因此良好的評價氛圍,真正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鼓勵性的評價機制激活了地理的課堂教學。
四、構建新型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
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地理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建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那么,要如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呢?
1.地理教師應當“吃透兩頭”
即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創設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心理上的認識沖突,使學生產生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心態。這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主要動力。
2.在課堂上地理教師要給學生放權
讓學生有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能圍繞某些問題進行質疑,交流合作,討論辯論,提供空間,讓學生有充分進行思考,表達思維的機會。
3.學生主動參與,教師重在引導
因為在學生參與地理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要教師不斷加以引導。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思維既要與學生融化在一起,又要始終起主導作用,因此只有教師有的放矢地不斷引導,學生才能不斷興奮,參與的積極性不斷得到調動,也只有在這樣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不斷得到發展。
篇9
關鍵詞 教學效果;新課程;有效性
一、初中地理課堂的有效性評價
1.教學有效性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注重學生心理的發展和師生之間的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內心動態,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授課方式和內容,通過有效的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體現,為學生長久發展奠定基礎。地理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其授課方式多種多樣,這就決定了其教學效果的提高可從各個方面進行。課堂教學理所當然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教師應該本著“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將課本知識貫徹到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培養實用型人才。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使教學任務及時有效地完成。
2.教學有效性要關注教學效益
教學的有效性并不單純地指教學任務的及時完成,而是教學任務及時并有效地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不違背基本教育體制的情況下,付出少量的時間、精力和物力進行教學,并使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獲取足量的知識,而且使學生能熟練掌握知識。由于學生的自身條件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使教學具有有效性只能在相對情況下完成。地理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建造一個有效的地理課堂。使接受知識能力同等的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課堂基本知識。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信心以及對學科的熱忱度,并能掌握學科的基本技能。
3.以實現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
新課程改革要求以人為本,既能提高學生知識量,又能促進教師自身發展。在高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高科技產品已經進入地理教學課堂,這就要求地理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熟練掌握高科技的使用方式。初中生處于萌動的青春期,心理極度敏感,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對心理學有所了解,在教學過程中,能及時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動態,使教學進程順利有效地完成。教育體制的改革同時也要求教師人性化教育,這就要求地理教師有很強的組織能力,使地理課堂生動有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綜上所述,地理教師要想提高地理教學效果,就必須從自身出發,發展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使學生在教師正確有效的指引下熟練掌握知識。
二、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
1.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有效課堂的前提
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地理課堂是枯燥乏味的,這就使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厭惡抵觸心理。要使地理教學目標有效完成,就應該從學生興趣入手,對教學模式等進行變革,使學生能積極主動投身到地理課堂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成為教學的主體,才能主動探索接納地理知識,才能保障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從課堂導入、課堂教學過程和課堂反饋三方面入手。
(1)課堂導入: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啟發地理認知。情境教學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心理特征,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并與教學內容相聯系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地理知識的貼切性。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所加深,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2)課堂教學過程:巧用多媒體手段提高信息傳輸有效性。高科技的發展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使知識變得具體化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易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季風形成時,教師以通過制作Flash,使學生很直觀地感受到季風的形成和走向,這樣就把一個較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易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也保障了教學效果。
(3)課堂反饋:滲透典型習題,鞏固重點難點,梳理錯誤。學生對知識能否熟練掌握和運用,主要還是要通過習題練習來實現。教師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習題,使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習題教學,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對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加以鞏固,提高了教學質量。
2.講課內容要精細化
初中地理內容涉及廣,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將每節課要講的知識提前進行梳理,找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基本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基本知識和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知識進行精細講解,確保學生掌握每堂課的基本知識,這樣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障。
3.注重讀圖析圖,培養地理技能
“地圖”作為地理教學的“第二語言”,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要求學生能將它運用到學習中。初中地理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能對地理數據和地理事實材料、圖表等熟練掌握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地圖思維,讓學生認知、感知地理事物和地理規律。學生通過對地理圖表的運用,既能夠掌握地理知識,又能培養自學地理的能力。
4.開展課堂活動,提高地理素質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處于重要地位。如何使學生積極主動投身到地理學習中才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初中地理教師可以開展各種課堂活動,建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地理課堂,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高,主動去探索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效果。
綜上所述,地理作為初中一門重要學科,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提高地理課堂效果。地理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提高自身能力,保障教學任務的及時完成,落實新課程理念下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問題的設計;解疑;創造性;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4-0142-02
一、問題教學的概念和地位
初中地理教學新課程改革把倡導學生提出問題、收集和敘述地理信息、處理分析資料、評價判斷并解決問題等能力定為能力培養目標。新課程重視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就是基于為祖國培養創新人才的使命而提出的。如何在地理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問題教學法是從課改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為解決實際問題而產生的,它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1]問題教學作為開啟學生思維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是體現教師教學藝術與教學機智的核心。[2]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為了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不斷發現和提出問題,使整個課堂教學達到好的效果,從而實現目標且能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選用好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本人認為問題教學法是多種教學方法中最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實用性最強的教學方法。“用問題引導學習”應當成為教學的一條基本準則。[3]所謂“問題教學”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4]在教學中,學生是主角,老師只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對知識提出自己的問題,獨立或合作思考、探究,最終獲得答案。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在教育教改不斷發展的今天,特別是在地理課教學中,問題教學法有著無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二、問題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方法
要成功地在課堂上實施該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問題的設計。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已成為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5]那么教師如何才能構筑出有效的問題,學生怎樣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問題的解決,繼而主動地生成問題?
1.問題應有目的性。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緊緊圍繞教學內容,通過關鍵性和標志性的問題來清晰地體現出課堂教學的結構,突出核心知識,明確重點和難點。教師的提問要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猜想學生回答中可能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可能出現的思維方法上的缺陷,據此設計解答的方案。
2.問題難度設計應有遞進性。問題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教師應對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搭置一個合適的臺階,讓學生循此臺階拾級而上,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
3.問題設計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學習和探究任何東西,必須從興趣開始。充滿趣味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圍繞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積極地探究,產生探究和求知的欲望,從而快速完成學習任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國家地理《巴西》的教授,可以展示巴西足球隊的隊員照片,引導學生發現照片中的人種有什么不同?通過提問,由學生感興趣的足球入手,引導學生能快速進入問題的探究。
4.問題要貼近生活。新課改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在生活中學習地理,這就要求課堂中提的問題,盡量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貼近生活的材料,這樣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的角色,利于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與好奇,從而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5.問題要有靈活性。課堂上提問內容的設計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時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還要根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或觀點加以引導,繼續深究,培養融會貫通的能力。
三、問題教學方法的實施
問題教學方法中的問題設計很關鍵,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方法,而如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則意味著學生能不能學會;如何評價學生的思維成果,則意味著教學是否成功。因此,問題的設計還應該考慮對學生的“引導”。“問題教學法”的支點是堅持以生為本,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問題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養成認真傾聽、主動思考、善于表達的良好品質和習慣。“問題教學法”的落腳點應要著眼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能力。解決問題、培養能力是學習的歸宿,也是“問題教學法”的目的。實施問題教學法,首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引導者要事先設計要探究的問題、明確每一節課的目標、制定科學的課堂推進與輔導方案。在課堂的推進和輔導中,改進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和方法,多開展小組活動和競賽活動等。在問題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有時會不全面、不深刻、不準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作為探究活動的引導者,對學生的觀點或結論要表示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不要妄加評論,以免影響學生的創造力的發揮。在課堂評價中,始終遵循多鼓勵、多表揚的原則,不用過分擔心學生提出的觀點的不正確甚至錯誤,只要有觀點都應鼓勵。在探究過程中,盡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不應反客為主。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教師的作用應重點放在為學生解惑上。
從以上可以看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使這種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更好地結合,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獲得和諧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是我們從教者的義務和責任。作為教師,要扮演好授課解惑的角色,就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為自己提出新的目標,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庫,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更好地將“問題教學法”運用到地理課堂中,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力求為祖國培養新型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蔡梓權.新課程問題教學法的實驗與推廣[J].廣西教育,2008,(14).
[2]楊雪春.淺談新課程課堂的問題教學法[J].學苑教育,2010,(12).
[3]張合遠.精心設計問題串?搖提高教學有效性[J].中國數學教育,2010,(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