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分析范文
時間:2023-07-18 17:36: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動畫電影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動畫電影有思想表達的使命。作為一種視覺性、技術性、娛樂性極強的藝術形態,動畫電影也需要對善惡、是非、榮辱有基本的判斷。由技術呈現帶來的沉浸感、夸張感和色彩語言讓動畫電影在創造力、想象力和造型力上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它的藝術風格也并非單一向度的視覺體系建構,而是由視覺體系與思想價值體系共同筑成的,是視覺虛構與思想真實的深度交融。
動畫電影的天賦在于想象力。技術的賦能給了動畫電影更多的創作空間與邏輯自由,讓它有了更多思想闡發的維度。因此,我們在銀幕上看到了神話、寓言、夢境、神鬼、動物擬人等超現實內容,技術支撐起的想象力讓它可以表現更寬泛的題材。但即使是純虛構的視覺創造也需要思想的灌注,這種灌注是對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哲學、宗教、語言、社會風俗和審美慣例的延續與繼承。我們知道動畫電影鏡頭內的一切都是虛構的,需要潛心設計、精密調度,尤其是角色表演,動畫角色的一舉一動都是被設計出來的,這是動畫創作的獨特語言。我們不能單純沿襲美國“依靠動畫電影輸出文化”的路數,因為以視覺文化為根本的美國動畫電影傾向于一種放大感、強調式的表演邏輯,而中國傳統審美則傾向于內斂、沉穩,喜怒不形于色的行為風格。只有掌握準確的思想動向才能完成視覺表意,若單純模仿另一種文化的肢體表演,就會產生內外不一致的審美混沌。美國動畫電影的價值觀表達有它特定的表演形態,這與美國精神的意涵是相對應的,如對種族、人權、自我實現、英雄主義等主題的映射都是美國特色;而中國文化的想象力在神話寓言中,并非單純用視覺體驗為驅動憑空創造概念。中國的傳統文化喜好對社會、理想、道德進行闡釋,勝負、輸贏、暴力、對抗等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極端的、不被提倡的,因此我們也要尋找與中國文化思維方式、精神內涵相對應的視覺與表演形態。
雖然動畫電影展現的是假定的世界,但從核心上講,它還是有一定的真實性,這種真實性集中表現在思想性上——思想性是動畫電影虛構與真實之間本質的聯結點。相比之下,美國動畫電影更關注視覺概念的創造,傾向于鋪展純粹的幻想世界,并以視覺建構為中心進行思想表達;而中國傳統文化的接受方式更趨向于以思想價值體系為原點,利用視覺造型力建構藝術作品,將思想真意與精神情志注入動畫電影這種兼具娛樂性與商業性的流行文化中,最終指向的是民族文化中的仁愛、和諧、自然、俠義等品質。動畫電影作為虛構的視覺藝術,事實上更需要清晰可辨的思想輪廓以滿足各個群體的精神需求。同時,它又是覆蓋全年齡段的藝術類型,精神內容取向不能低幼化,需要更加透徹、明晰的核心表述。因此動畫電影的敘事往往不復雜、糾結,無須對人性做深入探討,不必去探索社會的黑暗殘酷,可以不拘現實,單純地用想象力來講述人間最美好的事物,如夢想、希望、善良、純真,或只講述一個溫暖的故事。但我們不能把淺易與簡陋相提并論,也不能將貧乏與樸素相混淆,所以要對動畫電影思想表達的最終指向有準確的定位和判斷。
動畫電影藝術的成長源自技術的發展與人們對視覺體驗的需求。即使是作為技術本位的視覺文化,如果缺失了思想,也是沒有生命的,正如缺少人文的科學是空洞的。如今,國內動畫行業已經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技術團隊,相信在未來,我國動畫電影思想表達會在特定的價值高度和精神領域與中國民族文化保持延續與一致,與視覺創造共同肩負起動畫電影的文化使命。
篇2
一、動畫電影音樂的類別
動畫電影又被稱為“可視的音樂”,如同一支畫筆,清晰地描繪出主題,展現影片的意境,其作用不可小覷。動畫電影音樂分為三個主要類別:主題音樂、背景音樂以及影片中的歌曲即演唱唱段。
主題音樂是用來展示主題思想和主導情緒的音樂。動畫電影的主題音樂一般在電影的開頭、或是結尾處出現,既能體現影片的主旨,還能將主人公的性格和命運進行描述。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必定擁有好的主題音樂來展現電影的主題,并營造出所需氛圍,使觀眾產生共鳴。
背景音樂也被稱為電影配樂,在動畫電影中,如同電影的背景起到營造劇情及畫面氛圍的作用。背景音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時間和空間上的特點,對劇本的情節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善于通過背景音樂的起落表現影片的情節和變化的環境氛圍,從而提高劇情和人物的表現力。
演唱唱段是動畫電影音樂另一種重要類型,即電影音樂中的聲樂部分,其形式包括獨唱、對唱、重唱以及合唱等。要在短暫的時間內將較長的事件闡述出來,通過歌曲的演唱來展現劇情,不僅運用了歌曲陳述事件的功能,還能用歌曲來控制影片的節奏。
二、迪士尼動畫電影《冰雪奇緣》音樂分析
《冰雪奇緣》這部動畫電影在音樂方面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第71屆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等獎項。其音樂風格可以歸類為“音樂劇風格”或“戲劇化演唱風格”,其中歌曲唱段是影片音樂中的重頭戲,與主題音樂、背景音樂一起將影片的劇情和氛圍進行完美展現,以下將對歌曲片段進行具體分析。
(一)主題音樂的展現。開場曲《Frozen Heart》不僅是揭開故事序幕的曲子,更可稱之為整部影片的主題曲。這首合唱歌曲是北歐一支古老民族薩米族人民采冰時詠唱的號子,有著磅礴的氣勢,曲調神秘而充滿韻味。音樂中的采冰號子為四二拍,每小節持續而穩定的重拍與采冰工人劈開冰塊的動作相同步,旋律堅毅而樸實,回味悠長。
這是一首男低音合唱歌曲,男低音的演唱在持續不斷的采冰節奏中進行,沉穩而有力, 激昂而整齊的采冰畫面與號子的節奏完美結合,旋律神秘而鮮明,充分激發起觀眾對劇情的好奇心。開場雖然短暫,但歌曲和畫面都透漏出豐富的劇情信息,成功地吸引了觀眾的好奇心,也順利地起營造了整部影片的氛圍。
(二)背景音樂的渲染。在這部動畫電影中,背景音樂好比控制器操控著整部影片的氣氛。其中大部分背景音樂旋律來自于影片中演唱唱段,并與其相呼應,很好地營造了畫面氛圍,也似乎預示著劇情的發展。
如本片最早出現的背景音樂《Vuelie》,這首背景音樂由簡單的“嘿……呀……”的人聲完成。男聲聲部的節奏稍快,為該首背景音樂的主旋律。雖然主旋律始終為一句旋律的重復,但女聲聲部的變化讓整首背景音樂豐富起來。女聲聲部節奏平穩,速度較慢,與男聲聲部形成對比。空靈的女聲將不斷上行的旋律層層推進,傳遞出無窮的力量感和旺盛的生命力,如同在影片的開頭種下一顆希望種子慢慢發芽,影片的結尾主人公從重重災難中得到解救,觀眾的心情也從緊張變為舒緩。這時《Vuelie》沉穩平緩的音樂的再次出現與觀眾的心情完美地貼合,并烘托出萬物復蘇的氛圍。與片頭的呼應讓整部影片猶如神話一樣具有感召力,使觀眾仿佛受到了心靈洗禮。
(三)演唱唱段的闡述。在《冰雪奇緣》中的9首演唱唱段中,《Let it go》無疑是最完美的一首,不僅獲得了最佳原創獎,更是被多次翻唱,有著25個國家不同語言的版本。
Elsa逃出王國來到北部山脈,呼嘯的風聲逐漸減小時,鋼琴前奏響起,準確而有力。歌曲的前奏在f小調主和弦上開始,由兩個四個小節的平行樂句構成。前三小節的節奏以及旋律線條基本類似,一二小節同頭異尾,第三小節是第一小節降一度進行,而第四小節節奏慢了下來,情緒盡顯茫然。平行樂句構成的方整型樂段的前奏干凈而簡潔,情緒如小調般柔和而憂郁,這時畫面中的Elsa顯得渺小而卑微,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艱難地前行。
歌曲的開頭伴奏部分是前奏的鋼琴部分降八度進行,是前奏的延續。主旋律由此開始,較平緩帶有下行趨向的旋律線條體現了主角Elsa內心的猶豫。17小節開始,伴奏部分旋律有所改變,但節奏基本保持一致,主旋律的起伏稍有增大。Elsa唱到“swirling storm”一詞時加重的音調體現了她此時內心如狂風咆哮一般,隨即在最后一句的下行旋律中回到了無奈的心情,結束在主音上。第一部分是主角Elsa用略帶沙啞的聲音演唱自己的處境,有著自憐的意味。
隨著情緒的發展,Elsa逐漸激動起來,歌曲轉到降E大調,聲音也開始充滿力量,旋律逐漸向高處前行,伴奏織體在第31小節開始密集起來。到“Well, Now! They Know!”一句干凈利落地實現了整首歌曲情緒的轉折,調性也回到了明亮的降A大調。這時的鋼琴伴奏力度層層遞進,讓整個樂曲情緒不斷膨脹,指引畫面故事同時進入。女主公Elsa拋開束縛,鋼琴伴奏突然進行了一拍半的休止,仿佛畫面凍結之后的釋放,整首歌曲進入,“let it go!”鋼琴伴奏重新響起,Elsa獲得了神奇的能量,在寒冷的背景仿佛涅??重生,伴奏同時轉為清脆緊湊均勻的音符與節奏,準備隨時推進。“Let the storm rage on. The cold never bothered me anyway”從激昂的到這里突然一收。伴奏音樂中加入激昂的弦樂,鋼琴重音對突然情緒變化的主旋律進行緊張的補充。隨后樂曲由f小調的副歌部分過渡到下一個。“let it go”所有配樂隨著一個有力的鼓聲同時響起,鋼琴與弦樂的力度不斷增加,比部分第一次出現時更加激昂,而畫面中else不停奔跑,面帶笑容與希望。
部分的第二次出現并未完全展現,而轉入了降D大調的間奏部分。接下來副歌部分在降D大調兩個重復的上行音階上進行,在第三次重復時又轉入了降E調上,讓整個音樂情緒不斷膨脹,主旋律在一拍休止后由降D和降E大調反轉回到了主調降A大調,讓聽眾為加劇緊張的心情終于得以舒坦,同時為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做準備。連接處的伴奏中鋼琴重音不斷重復,如同Elsa此時的心情充滿了無盡的力量和信心。在副歌最后一句中7拍的高音結束后,歌曲進入了的第三次重復,無論是節奏或是音量都達到了歌曲的最高值。歌曲也在中收尾,堅決而無畏,做到了真正的“Let it go”!
篇3
[關鍵詞]當代美國;真人動畫;審美特征
自從1900年美國動畫之父萊克頓創作了電影史上第一部真人動畫電影之后,真人動畫的發展之路也就此展開。真人動畫電影與普通電影的發展史近乎相同,但是前者卻經歷了更加戲劇性的變革過程。所謂真人動畫電影,就是運用特殊的攝影技術將真人演員與動畫形象結合在一起的電影表現形式。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原本是不相干的兩種電影類型,真人電影以寫實的故事情節和電影畫面為主,力求記錄或還原真實的世界;而動畫電影則側重虛幻的表現形式,虛擬的動畫形象在虛構的時空中演繹故事。看似矛盾的兩種電影形式相結合,碰撞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真人與動畫的結合,不僅能夠凸顯真情實感,而且還能表現動畫特有的夸張和趣味,而呈現的電影畫面也虛實結合、亦真亦幻。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對世界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前者的發展史也是世界真人動畫電影發展史的縮影,研究真人動畫電影,美國無疑是很好的范本。文章從童話性、喜劇性、奇觀性三方面出發,分析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審美特征。
一、童話性
真人動畫電影憑借著將真人演員和動畫形象相融合的特殊攝影技術,向觀眾展示了亦真亦幻的全新的電影世界。此類電影中所涉獵的豐富的動畫元素,自然使其被賦予了濃重的童話色彩。而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審美藝術中,童話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特征。
首先,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主題的選取具有童話傾向。真人動畫電影可以通過卡通動畫形象和虛擬的動畫空間場景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想象世界,而最具浪漫氣質和幻想氛圍的當屬其講述的童話故事。童話不僅塑造了想象和夸張的角色形象,而且充滿了曲折離奇的情節,使觀眾不知不覺便沉迷其中。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主題思想在進入當代后便發生了改變,20世紀40年代以前,電影中的卡通動畫形象僅僅是用來戲謔和取悅觀眾的,而40年代后,動畫角色在電影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并且不斷向童話性質方向轉變。以2010年上映的根據路易斯?卡羅的同名童話小說改編的真人動畫電影《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為例,電影版本完整地保留了原著中的童話特質,除了將文字轉換成視聽畫面外,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角色塑造,都依從童話美學的審美要求來進行電影制作。其實早在這部電影上映的幾十年以前,迪士尼便將其拍攝成真人動畫電影,只不過由于攝影技術的落后使得當時的影片是無聲的黑白短片。雖然兩個時代的電影拍攝技術相差甚遠,但是對這部電影的童話性審美追求卻是始終如一的,可見童話性的主題對于美國真人動畫電影來說,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是不可或缺的審美特征。
其次,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中塑造了眾多童話性角色。從童話美學的角度分析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審美,除了其電影主題的童話性這一顯著特征,另外值得提及的便是此類電影中所塑造的童話性角色形象。童話主題的電影必然離不開童話主人公,它們不僅要有夸張和充滿想象力的外形,還要有童話特性的行為語言。對于真人動畫電影來說,要想塑造成功的童話性角色,真人演員很難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卡通動畫就當仁不讓地成為最佳選擇,起用動畫形象的便捷之處就在于可以根據角色和劇情的需要進行任意大膽的高難度創造。同樣以《愛麗絲夢游仙境》為例,這部童話真人動畫電影中塑造了形形的童話形象,頭腦聰明卻又膽小怕事的兔子先生,非常淘氣但擁有超能力的妙妙貓以及身材矮小肚子圓圓的雙胞胎兄弟,這些形象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卻在童話性的真人動畫電影中成為討人喜歡的重要角色。另一部真人動畫電影《藍精靈》(The Smurfs,2011)中,則塑造了六個通體藍色,身材只有三個蘋果般大并且有著不同個性的藍精靈,他們不僅有智慧,而且善良勇敢。藍爸爸是藍精靈一族的大家長,他也是藍精靈中唯一身穿紅色褲子、頭戴紅色帽子的角色,他的形象與圣誕老人有幾分相似,而他擁有的魔法和智慧使他充滿了魅力。而藍妹妹則是藍精靈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她本是格格巫制造出來假藍精靈,在藍爸爸的魔法下,才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藍精靈。類似的,聰聰、笨笨、厭厭、勇勇等角色,也是性格鮮明,各具特色。雖然僅僅列舉了兩部電影,但是足以證明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對于塑造童話性的角色形象的情有獨鐘。
二、喜劇性
童話性的審美特征,不僅使得當代的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童話美景,而且能夠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地重溫童年的趣味。而真人動畫電影的另一種審美特征是喜劇性,其既可以愉悅觀眾,又可以傳達一定的現實意義。這種寓教于樂式的手法,也是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審美特征中值得研究的一項。
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具有喜劇性的創作思維。由于真人動畫在創作之初主要面對低齡觀眾,所以內容呈現喜劇傾向是其必然的選擇。隨著真人動畫的不斷發展,對喜劇性的選擇,則不僅僅是面對低齡觀眾。電影作為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本身融入了創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傳達出更多層次的內涵和意義。喜劇性的電影有很多種類,但是,無論何種喜劇性質的影片都不僅僅是以博觀眾一笑為最終目的,喜劇創作是為了彰顯電影的藝術魅力以及對現實的反思,尤其是面對成人觀眾時。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在進入20世紀40年代后,也開始關注并逐漸形成深層次的審美意識,新穎創意加上喜劇性的現實意義是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發展的一種趨勢。《泰迪熊》(Ted,2011)作為一部經典的喜劇電影,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約翰和他心愛的玩具泰迪熊之間的一系列逗趣的故事。玩具泰迪熊陪伴約翰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但在成年后,約翰還是和泰迪熊混在一起,相依為命。他們抽煙、喝酒、吸大麻,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使得約翰成年后變得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約翰與泰迪在河邊的公園漫步時,泰迪甚至輕佻地捏了捏蹲在他身邊的紅衣女孩的胸部。雖然影片的內容讓觀眾笑聲連連,但是在搞笑的同時,這部電影也在傳遞著富有深意的信息,不僅通過各種情節影射著現實社會,而且在歡笑中讓觀眾進行自我反思。泰迪實際上代表著約翰不愿意長大的一面,他不愿面對成人社會的鉤心斗角,也不想承擔成人的社會責任。喜劇性的效果只不過是電影創作者表達自我情感思想的手段,在每一個笑料之中,都融入了其預設的創作思維。
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其喜劇性的審美特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40年代的繁榮、50年代的冷卻以及60年代的再度發展才在不斷地積累經驗和吸取教訓中逐漸成熟起來。即使電影創作前期已經設定好了喜劇性的思維,但是仍然需要相應的審美取向的配合才能實現最終的效果,而所謂的喜劇性審美取向在真人動畫電影中主要表現為互動性,獨角戲很難呈現出精彩的表演,只有連續不斷的互動過程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以《貓狗大戰》和《泰迪熊》這兩部真人動畫電影為例,《貓狗大戰》中既有真人實景、傀儡模型,還有立體動畫,雖然三者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互動,但是通過電影的科技制作它們被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全新的動作喜劇,這就是在創作思維的主導下向互動喜劇方向聚攏的審美取向。同樣,在《泰迪熊》中也是以約翰與動畫泰迪熊的互動為故事主線,人格化的泰迪熊和約翰一起抽煙、喝酒、吸大麻,他們之間的頻繁互動有時會讓觀眾忘卻其虛擬的身份。
三、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奇觀性審美特征
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審美特征不斷流變,但無論是哪個發展階段,其所表現出的審美風格都離不開奇觀性,即震撼的視覺效果這一最能夠體現它與其他類型電影區別的專屬特點。視覺奇觀是觀眾走進影院欣賞真人動畫的重要原因。現代社會的高節奏,使生活其中的人們一直面對著巨大的壓力,而看電影則是放松心情的手段之一。電影必須提供觀眾所需的娛樂性,才能吸引觀眾的觀看行為,而視覺奇觀是娛樂觀眾的不二法門。雖然奇觀也會帶來形式大于內容的詬病,但只要有市場,電影中的奇觀仍會持續下去。縱觀好萊塢的大片,無不是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真人動畫電影在這一點上也不能免俗。
以前文提到的《藍精靈》為例,在影片中,藍精靈居住在中世紀小山村的夢幻森林中。影片開頭就以騎在大鳥身上的藍精靈的飛翔場面帶給觀眾視覺沖擊,隨著鳥兒在叢林中穿梭,它們進入了森林中的秘境――蘑菇屋營地。營地與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村落完全不同,房子都是蘑菇的形狀。在這里,藍精靈齊聲歌唱,準備慶祝“藍月亮”節。片中,觀眾可以看到帕特里克?溫斯洛一家與可愛的藍精靈親密互動,而藍精靈則在大城市紐約上演冒險,再加上片中華麗的魔法元素,使觀眾在受到視覺沖擊的同時,感受輕松愉悅的心靈冒險。為了強化視覺奇觀,美國真人動畫電影還在著力由二維動畫向三維動畫轉變。如《加菲貓》(Garfield,2004)中的加菲貓,以及《鼠來寶》(Alvin and the Chipmunks,2007)中的花栗鼠們,都在技術處理后變身為3D立體動畫。三維動畫的發展是真人動畫視覺效果最突出的進步,虛擬性但是逼真的動畫形象是新時代的必然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三維動畫的過度使用也為真人動畫電影帶來了弊端。由于高逼真度的三維動畫使電影定位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變形金剛》和《阿凡達》等大量利用CG技術的電影已經被排除在真人動畫電影范疇之外。所以,當代真人動畫電影要想保留自己的視覺風格,CG技術的使用也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內。
真人演員虛擬化,則是真人動畫視覺奇觀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真人動畫電影由真人實景和動畫形象虛擬世界兩部分構成,其所展現的奇觀畫面也是同樣由兩者共同實現。因此,真人動畫電影令人稱奇和拍案叫絕的視覺效果,除了越來越逼真的動畫形象外,便是電影中偶爾被虛擬動畫化處理的真人形象。與動畫形象三維化的發展原因一樣,動畫版的真人形象也是為了滿足觀眾多元化的需求。在《空中大灌籃》(Space Jam,1996)中,作為真人形象出演的喬丹,在電影中其身材被進行了夸張的拉伸。為了配合影片中眾多的外星壯漢,喬丹在他們的面前變得矮小。而與自己的隊友相比,喬丹仍是頎長的身材。經過科技處理后的喬丹雖然仍被認定為真人形象,但是與原有的真人動畫電影中的真人概念已然不同。可見,無論是《加菲貓》和《鼠來寶》一類的高度逼真的三維動畫形象,還是《空中大灌籃》這樣鮮有的動畫化的真人形象,都為當代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形成獨具一格的奇觀性審美特征做出了貢獻。
綜上,真人動畫電影作為如今影壇重要的影片類型,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審美特征,童話性、喜劇性以及奇觀性只是其中幾個方面。美國真人動畫電影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其成功經驗值得我國電影工作者借鑒。我國在真人動畫方面起步較晚,《捉妖記》是這一類型中較為成功的影片,但真人與動畫角色之間的配合仍有略顯生硬之處。有鑒于此,文章研究美國真人動畫電影的審美特征,以期對中國真人動畫電影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基金項目] 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青年基金項目“文化傳承視域下的黑龍江地域中國畫創作研究”(項目編號:2015C049)。
[參考文獻]
[1] 曾耀農.美國動畫電影的審美內涵[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2] 魏愛民.后現代視域中的動畫審美特征[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9.
[3] 姚旭.理查德?林克萊特真人實驗動畫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3.
篇4
2006年,在中國國際動漫影視作品的評比中,由深圳環球動漫公司制作的《桃花源記》力拔頭籌,獲得最高獎項――金猴獎。作品根據東晉詩人陶淵明的同名詩歌改編而成。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對曾經盛極一時的水墨元素的運用。作品中使用了大量中國水墨中的工筆、寫意、勾勒等手法,在風格上力求和經典作品《牧童短笛》《遠山情》等作品相一致。而且借助于作品本身,再現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生活觀,即對寧靜、悠然的追求。這部作品的出現,更像是一個號角,奏出了中國動畫回歸傳統的強音,試圖借助曾經在世界范圍內廣受認可的水墨元素,重新復制中國動畫的輝煌,不愧為新世紀以來中國動畫影片中的佳作。
二、《桃花源記》的電影分析
(一)劇本分析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部佳作,用寥寥幾百字將各種虛實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通過對一個寧靜、悠然的室外桃源的描繪,來寄托自己的社會理想。從主題上來說,是對原主題的照搬,以動畫的形式對情節發展予以展示,展現出批評黑暗,向往寧靜和美好的主題。從角色上看,除了原文中武陵漁人、太守和劉子冀之外,影片對人物角色進行了豐富,新增了若干婦女、孩童和嬰兒等角色,從而讓影片更加豐滿。從情節上看,影片對原作的情節進行了顛倒,采用了回憶倒敘的形式,將諸多情節一一展示出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特別是在影片的結尾之處,增加了一個桃樹花開的情節,體現出了作者對陶淵明追求的肯定,可謂是全片的點睛之筆。
(二)鏡頭分析
《桃花源記》利用三維技術,使得鏡頭變化豐富,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水墨動畫以平移鏡頭為主的面貌。從鏡頭長度來看,全片的短鏡頭運用較多,幾乎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利用短鏡頭之間的不斷切換,將觀眾的視線牢牢吸引在角色動作上,同時這種快節奏的變化也大大增強了可視性。長鏡頭的運用多出現于段落之間的銜接處。如打漁人被小魚推醒之后,桃花源展示在了自己的眼前,此處的長鏡頭長達31秒,將絢麗多彩的桃花源予以了全景的展示,充分滿足了觀眾的欣賞需要。
(三)景別分析
該片幾乎使用了全部的景別形式,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無所不包,且都有著恰如其分的運用。以全景為例,在一些特別的動作中,使用全景,能夠獲得別致的藝術效果。在太守拷問漁人的畫面中,就使用了全景,畫面中的太守將鞭子交給了身后的小卒,將太守那種趾高氣昂和小卒溜須拍馬的姿態予以了全景式展現,深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三維技術的成熟能夠讓影片將各個角度都予以淋漓盡致的展現。一個特色在于,影片刻意放大了人物轉身的痕跡,這就獲得了一種細節感,讓觀眾體會到了創作者嚴謹的態度。
(四)運動分析
借助于三維技術,影片突破了傳統水墨動畫中固定機頭的限制,而且是利用推、拉、搖、移等手段,實現了特殊的動態畫面效果。除了恰如其分的切換之外,影片較多使用了淡入淡出的方式,更多地和水墨風格相契合,當淡入或淡出的時候,能夠給人以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從而和中國傳統水墨畫的風格巧妙結合起來。所以從電影角度對影片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創作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既有對原著的充分尊重,也有個人的獨特創新;既有對傳統水墨動畫的充分繼承,又有對先進技術的有機運用。
三、《桃花源記》的美術分析
《桃花源記》號稱是對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回歸,從作品的實際效果來看,其并不是對傳統水墨畫的簡單復制,而是在充分繼承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打破了傳統水墨動畫單一的水墨表現形式,將工筆和寫意、中國畫以及民間美術有機的綜合在一起,特別是對3D技術的嫻熟運用,讓傳統水墨畫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代表著中國水墨動畫的發展新趨勢。
(一)中國畫形式的場景和造型
對于一部優秀的影片來說,場景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角色表演空間,而是潛移默化的引導著觀眾作品進行情感和主題方面的理解,并且交待出影片的時代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等,最終達到一種綜合性的境界。首先是在場景造型的繪制技法上。因為中國山水畫本身的創作手法多樣,所以在傳統的水墨動畫中,場景描繪并不是一致的。既有寫實,也有寫意。而《桃花源記》中,則主要采用了兼工帶寫的技法,這是一種融合性的技法,既能夠體現出水墨動畫的特征和意味,又能夠根據影片的實際需要對局部進行細致的刻畫。既有粗狂豪放的一面,也有文靜淡雅的一面。比如影片中,對山石、茅屋的描繪,主要采用了寫意的手法,但是房屋內部的家具、墻飾等,則采用了工筆重彩畫的表現手法。這無疑是一種技術上的巨大進步。傳統的水墨畫中,或受到原著的限制,或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難以做到兼工帶寫,全用寫意會讓影片的內容表達受到損失,而全用寫實則體現不出水墨動畫的本質風格,在三維技術支持下,兼工帶寫的繪制手法得以完美的運用。
其次是在構圖形式上。中國畫的構圖和西方繪畫的構圖形式截然不同,中國藝術創作追求感性,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采用了散點透視的方法,不受到視角、視向等方面的限制,可以將不同位置、不同時間的物象并置到一個畫面中來,《桃花源記》對此予以了充分的繼承。如影片的一開始對故事發生地點的描繪,就對畫面進行了全景式的展示,采用散點透視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采用從左到右的平移方式,完成了對畫面的展示。除了散點透視的構圖之外,片中還有對三遠法的綜合運用。影片意識到傳統水墨只有一層場景的弱點,對場景進行了多層的結合,從而讓畫面呈現出一種運動感。如開篇對桃花源內部展示的一個場景中,構圖十分深遠,近景、中景和遠景,全部包含其中,漁人從近景中走過,婦女們在中景中洗衣勞作,而孩子們則在遠景中玩耍。整個畫面的層次十分強烈,內容飽滿,縱深感強。
再次是畫面的風格上。從風格角度分析,整部影片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漁人現實生活的場景,一部分是桃花源中的場景。根據影片的表達需要,漁人現實生活的場景戰亂頻發,社會黑暗,所以在畫面風格上和北宋時期的“蕭疏山水”相類似,筆法較為簡單,意在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意境,多采用重色,給人以一種壓抑的感受。而桃花源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里面的一切自然都是美好的。這一部分的畫面構圖飽滿,色澤鮮艷,給人以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融合民間美術的角色造型
篇5
關鍵詞: 動畫電影 敘事方式 角色 中國風格
動畫電影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榮期,動畫形式已在社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較世界各國動漫的發展,中國動漫還存在一些差距。在歐美、日本和韓國,動漫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文化。但像動畫片《魔比斯環》這樣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萊克》,關鍵就要看其敘事策略了。動畫電影應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業動畫電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發揮動畫藝術的優勢。
一、從選材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動畫電影作為電影藝術的一種形式,在選材上應遵循電影藝術的一般原則,但動畫電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獨特性,而有別于其他電影藝術的選材。在選材上我們首先要確定產品的對象是誰,所要表達的意義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動畫題材最受歡迎,市場效益也最好,因為它受眾面廣,市場收益相應也會多。關于動畫的選材也有側重于兒童化的,有人認為動畫就是給小孩看的,不適合表現深層次的題材。有人則認為,動畫可以表現所有的題材,我們所謂的動畫全民娛樂的時代已經到來。其實,動畫隸屬于電影中一個分支,在題材表達上必須符合動畫本體特征。動畫電影區別于實拍電影,最明顯的特征是動畫具有高度虛擬性。這一特征決定了動畫不可能像實拍電影那樣接近真實。在一些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中,很少如實描寫日常生活,相反的是盡力拉開與現實的距離。動畫可以天馬行空地講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沒人會對動畫片中的老鼠為什么會打敗貓而吹毛求疵。其次,動畫電影的題材相對比較簡單。在動畫中,造型的線索簡單、矛盾簡單、人物關系簡單,例如在中國四大名著中,《西游記》就比較容易被改編成優秀的動畫作品,而《紅樓夢》就非常不適合動畫改編。在《紅樓夢》中光是人物關系就已經十分復雜了,再加上場景之類的更是繁復。
動畫表現的題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動畫片早已不僅僅是孩子的專利,以成人為目標觀眾的動畫片現在比比皆是。這樣從商業價值上講,單純考慮兒童觀眾對動畫產業的發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為兒童制作的動畫片僅僅能在電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時間放映,而國家經常出臺福利政策限制兒童電影的票價,這樣一來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動畫電影觀眾擴展至成人范疇,那么就可以進入晚場時段放映并因此有獲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這樣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發展價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動畫片《藍皮鼠和大臉貓》,其后續的商業價值還是比較高的。
二、從主題看動畫電影的敘事策略
動畫電影是一種用來表現其特有主題的藝術形式。在動畫片中不是說所有的都必須有嚴格意義上的敘事主題。許多藝術類的動畫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敘事主題,其動畫可以作為一種純視覺形象的一種表達方式。一部個性化的藝術動畫短片,可能只要有一個絕佳的創意或者奇妙的視覺展現,就能創造出很好的效果,觀眾樂在其中,得到純粹視覺感官體驗。但是作為動畫電影卻并不是這樣,動畫電影通常是以故事情節來傳達大眾共有的精神狀態。在動畫電影的學習中不應純粹追求視覺盛宴,而忽略了對藝術本質的探索和藝術修養的培養。如果把這類作品打回原形,不過是兒童玩具萬花筒罷了。因此動畫電影的主題選材尤其重要。
篇6
讓票房飛
——暑期檔國產動畫電影觀察
編者按 讓票房飛漲!讓票房飛去!做電影最終目標的是票房!
做這一專題的初衷并不是想為中國動畫電影下方抓藥,因為市場永無規律可言。
只是希望通過不同的視角、聲音,讓動畫人了解電影人,讓電影人了解動畫人。
因為,一旦攜手互信、分工互補的模式形成后,價值遠大于過億的票房。
感謝《魁拔》、《兔俠》、《賽爾號》、《摩爾莊園》甚至是《藏獒多吉》,因為你們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為大家去嘗試!去冒險!
2009年上映16部動畫電影,其中《喜羊羊》賣了8500萬人民幣的票房,中外合拍片《阿童木》買了4575萬人民幣的票房。2010年,國產動畫影片的排片場次是16萬,觀影人次是106萬,這兩個數據都低于2009年。2010年動畫電影有1.27億人民幣的票房來自《喜羊羊2》,也就是說去年高于09年的3000萬票房,是《喜羊羊》帶來的觀影人次和票房的增加。2011年,1—8月動畫片的總票房已經實現了12.2億,遠遠高于10年和09年。總共上映23部動畫電影,數量已超過2009年全年的兩倍,其中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3》、《熊貓總動動員》、《勞拉的星星在中國》等11部國產動畫片。《喜羊羊3》的票房達到了1.48億,再次刷新了國產電影的近年來最高票房。國產動畫電影的數量凈增,逐漸形成規模,日益展現了中國電影產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獨特價值,動畫電影在市場中的份額也快速增加。
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幾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節節高升,國產動畫片的數量是增加了,票房也增加了,但是它占的票房份額只有35%。上世紀90年代初,內地觀眾逐漸被好萊塢的動畫電影所吸引,外國動畫電影在這塊市場蛋糕中所的比例也逐漸增加,自2009年至今,連續三年國外動畫電影的票房都占市場份額的65%以上,僅靠一個《喜羊羊》是不會改變這種狀況的。但怎么擴大市場份額,不光是動畫電影人自己的事情,宣傳發行院線等各個環節都要有動作。《喜羊羊》適合市場機制,但是這種長線投資的系列能批量復制嗎?中國動畫電影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我想這兩個課題大家應該研討一下。
合拍片無疑是幫助中國動畫電影快速成長的一條道路。從2009年的《阿童木》到2010年的《熊貓動動員》、《老夫子》等合拍片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首先為中國動畫電影獲得了充足的資金,這就為下面的工作打造了堅定的基礎,通過合拍使中國電影人更理解國外的模式,包括制作、發行環節。中國動畫電影在未來三到五年將保持更快增長,中國元素、中國制作、中外投資、中外營銷將成為一種必然選擇。中國國產動畫電影海外市場將快速增長,合拍將是大勢所趨。與此同時,通過國際化的合作會不斷提升國產動畫電影的整體水平,合拍實際上用國際技術打造中國文化品牌,無論在題材、故事構架還是在電影語言、營銷策略上都將推動中國動畫電影的國際化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對電影市場也有很高的預期。前一段我也和很多公司進行接觸,我了解有三家公司,在明或后年準備籌備動畫合拍片,里面包括一些3d動畫片,投入成本也較高。未來幾年動畫電影市場增長力將有可能超過整體電影的增長力,成為最后有增長力的市場。用數據來說明一下:2010年,動畫影片占國內總票房的5.2%,2011年前8個月占國內總票房的15.4%。
中國動畫電影市場有望在三年內形成一個清晰的市場細分,成熟的觀眾群體,大幅度提高動畫電影的市場。目前國內約有8000多塊銀幕,統計學分析指出,銀幕數與票房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8,每增長一塊
轉貼于
熒幕,票房平均增長224萬元。市場到處是黃金,但沒有內容支撐無法把產業做大做強。國產動畫電影應從提升影片質量入手,改變發展觀念,發掘動漫電影題材才是市場增長的關鍵。還有另外一個現象值得我們思考,從今年上映的幾部動畫電影來看,有三部電影都是改編自知名網絡社區游戲。其中包括將在10月上映的《洛克王國!圣龍騎士》。據了解,優揚傳媒動用了相當于用三個億的廣告置換,以達到該片的宣傳效果,這部影片目前初步定的聯合發映方是新影聯、萬達和英石安納。我相信,在暑期檔后,這又是一部引爆動畫片市場的動畫片。同樣近期上映的《摩爾莊園》,首周1200萬的票房,也是同類的佼佼者,他們的成功為國產動畫指明了方向。明確定位,創意先行,注重營銷才是贏得票房的關鍵。這些影片都是針對5到12歲的兒童,其中大約有8960萬兒童在使用互聯網,主要是為了想訪問虛擬的世界,或者其他兒童娛樂社區,這是一個市場機遇。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還是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品牌,沒有培養起一批相對穩定的觀眾。
舉一個例子,我們與華誼兄弟一塊合作,在北京新聯華誼兄弟影院上映《賽爾號》,截止到2011年8月21日是32355元,另外一部影片《摩爾莊園》上映首周末19714元,截止到2011年8月21日是32089元,這家影院是全國目前銀幕數最多的,但兩部影片的最后產生的票房基本是一致的。而在一座縣城影院,即墨新時代影城上映當天的票房為13445元,截止到2011年8月21日他們票房是35000元。一個是縣級影院,一個是特大城市的特大影院,同一部動畫片的票房差異不大,這說明一個什么問題?不難看出,兒童動畫電影不僅在一線城市有市場,在二三線城市更為活躍。當時影院經理把這個票房數據發給我的時候,我都驚呆了,縣級能做到這個程度是了不起的。
篇7
【關鍵詞】供電企業;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1―0186-0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電氣工程技術以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供電企業規模進―步擴展,隨著電氣自動化技術在供電企業電力系統中應用,不僅極大的提高供電企業自動化的程度,并且也使傳統的供電企業電力系統的工作模式發生很大的變化,對提高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1、先進控制技術在供電企業中的應用
先進控制(APC)不同于常規的單回路控制,它具有比常規的PD更好的控制效果,由于技術含量更為豐富,一直沒有明確的定義,也就沒有得到普及應用。
1.1 先進控制的特點
先進控制可以對那些常規控制無法進行控制或控制效果不夠理想的工業自動化過程實施控制,電力生產過程相對較為復雜,在自動化實現中很難建立起數學模型,而且應用預估控制技術還大大降低了對數學模型在精度方面的標準、要求,因此采用先進控制可以彌補常規控制所滿足不了的要求。相較傳統的PD技術,先進控制可以進行模型的控制,對模型采取預測控制、推斷控制,并且正逐步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先進控制還能對多變量耦合、控制變量、被控變量及進行大時滯等進行約束,具有處理復雜的多變量控制的特點,它依靠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是先進控制得以發展的平臺。
1.2 先進控制的內容
供電企業采用過程辨別技術來確立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動態的數學模型來表征實際的過程,由多個輸入、輸出變量質檢相互制約的關系進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過程中對變量數據的采集、處理及軟件的測量等必須具備有效性、可靠性,因為現場的數據在采集的過程中會受到噪音的干擾,必須進行濾波處理。先進控制需要對不可測量的變量數值進行適時的計算。智能控制系統是先進控制的熱點,包括:專家系統、神經網路以及模糊控制等。生產過程的監督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故障診斷通過專家系統可以完成與人工操作同樣控制的效果。供電企業大多是進行滯后大、非線性的模糊控制,需要用神經網絡完成復雜且多變的模式、聯想的預測及記憶等。這種技術與模糊控制結合使用,可以替代儀表對分線性對象進行生產的疑難、復雜的控制。
2、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在供電企業的應用
現場總線的出現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供電企業的技術領域也具有重大變革。它是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應用。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具有全數字的多點通信、對現場的設備狀態可進行控制、開放性的相互操作,成為供電企業基礎自動化系統建設中主要的發展方向。由于DCS技術性能可靠、軟件豐富、功能完善,客戶通常會選擇使用,它擔負著電力生產過程控制的主要任務,FCS技術因存在網絡冗余性問題引發可靠性相對較弱,功能沒有DCS完善,市場上的應用沒有DCS廣泛。現場總線系統在供電企業中應用能夠將初期的投資及安裝費用減少,FCS的硬件投資額相比DCS系統的要低。FCS技術設置結構簡單,室內設備少,可以在一對雙絞線上掛接眾多的儀表、設備,減少了電纜、橋架及槽盒的用量,將基礎投資減少的同時還減輕了人員的工作量,減少了一些設計安裝的程序。在后期的投資方面也有益處,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可以在舊電纜上進行就近連接,無需增設新電纜,大大節約了電纜施工費用。FCS技術方便管理人員進行生產現場、自控設備運行狀態的及時查詢和控制,確保了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3、自動化技術系統的配置在供電企業的應用
智能化遠程控制、集中控制以及現場總線系統控制方式是電氣自動化系統配置的應用主體。智能化遠程控制利用硬接線電纜將采集柜和現場的信號進行連接,并利用光纖、雙絞線等將DCS主機和采集柜進行連接,這種方式將電纜材料極大的節省了,簡化了安裝環節,降低了操作成本,有效降低了控制面積,將整體系統的可靠性和智能型提升了一個較高的層次,實現了自檢、數據處理及自校正等功能。集中控制主要是通過利用現場的電氣饋線設置設備的接口,然后采用硬接線電纜合理連接集散控制系統的通道,實施對發電全場的監控。其具有良好的維護運行效果,較為快速的對應速度,針對監控站實施的防護水平適中,DCS的系統成本造價也相對合理等特點。同時存在不足之處,因為DCS監控著所有的電氣設備,一旦監控對象總量持續增加,將會造成DCS主機冗余下降,電纜引進的長距離性干擾同樣也會影響DCS系統的可靠性。現場總線技術控制方式是信息技術、網絡對現場、控制領域進行滲透的現實表現,排除了DCS系統控制站以及相應的輸入、輸出單元,實現了集散控制體系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與改變,它利用高度分散控制功能從根本上實現了分散控制。
4、總結
在供電企業中運用電氣自動化技術,不僅能夠促進電力企業的改革,而且對供電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提高供電企業的生產以及管理的水平,對成本進行了有效的降低與控制,有效的促進了供電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電氣自動化技術不斷的研究發展,電力體制的改革,將會進一步推動我國供電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塔峰,李媛.論電力系統中電氣自動化技術.民營科技,2011(11):47-48
[2]劉宗保.變電站電氣自動化技術[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21):94-95
篇8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電氣工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F470.6 文獻標識碼:A
引言:電氣自動化的專業全稱一般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其應用范圍廣泛,小到電氣開關的設計,大到科技航天的研究。電力的發展是促進生產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電力應用的不斷發展和深化,新時代背景下的電氣自動化進程成了人民生活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1.正大廣場實例概況
正大廣場位于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左靠金茂大廈,右鄰東方明珠,與外灘隔江相望,屬于上海市形象工程。作為智能型大廈,其變電站尤其需要一個完善的監控系統,以實現對整座大廈輸配電系統的科學管理和完全保護。
2.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概述
變電站是電力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運行情況直接影響到電力系統的可靠、經濟運行。而一個變電站運行情況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二次設備的工作性能。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就是將變電站的二次設備(包括控制、信號、測量、保護,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經過功能組合和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實現自動監視、測量、保護,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由于它可以收集較齊全的數據和信息,且有計算機高速計算能力和判斷功能,可以很方便地監測和控制變電站內各種設備的運行及操作,為變電站安全可靠經濟合理運行和提高變電站自動化水平提供了現代化手段和技術保證。
3.計算機監控系統的網絡結構
正大廣場變電站采用了多目標、多任務的分層分布式計算機監控與保護一體化綜合系統,具有靈活的通信結構和遠方執行功能。整個系統配置了符合開放標準的計算機軟硬件平臺,如標準的Client/Sever模式,即Client/Sever之間按照EthernetDDE格式和接口進行動態數據交換;系統的歷史數據庫具有相當的開放性,信息系統可以通過ODBC來訪問,也可以通過TCP/IP標準網絡通信協議傳送到其它系統中。
整個變電站監控系統的網絡結構分為二層(如圖1所示),第一層為服務器、工控機和PLC所組成的WindowsNT網,采用工業以太網總線。作為整個變電站的人機交換界面,它要完成對站內被控設備的監視、控制和操作,實現信息的集中和管理;第二層為現場綜合測量于微機保護裝置等,它們分別安裝在各高、低壓開關柜中,完成各自保護、開關柜內的信號及測量電量的采集功能。這些現場設備與各站點之間采用屏蔽雙絞線連接,由于正大廣場在地理位置上分為東、西、中三個區,且3個分區工作站之間的距離較長,所以為保證整個系統的信息傳輸效率和實時性要求,開發時采用了帶有光纖轉換器的通信光纖來實現各個分區之間的網絡連接。綜合裝置安裝在開關柜上,這就使得所有的測量、報警、跳閘等信號均在就地裝置內處理成數據信號后,通過屏蔽雙絞電纜送上來,再經過通信協議轉換送至變電站監控主機。其數據通信速率為19.2kbps。如果主機發生故障,各就地裝置仍可獨立地完成本柜的監測保護功能,其監測和保護的信息可反映在安裝柜的柜面上。
3.1硬件系統配置
正大廣場電力監控系統在硬件上采用了冗余技術,即雙服務器方案:兩臺服務器通過圖1上海正大廣場變電站監控系統網絡圖NT網互為熱備用,但在系統正常運行時,只有主服務器(稱為NT局域網的主域控制器)進行信息處理,備用服務器(稱為NT局域網的備用控制器)則監視主服務器的工作并自動保持自己的數據與主服務器同步。一旦主服務器出現故障,備用服務器將立即自動升級為主服務器,并向值班員發出報警以便檢查出現故障的服務器。當然,正常運行時可以手動進行主域、備用控制器之間的相互切換。對于雙服務器系統,選用以太網結構模式,更能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由于本系統所要采集的信息點數多達4萬多個,所以我們采用了HPE800網絡服務器,完全滿足了現場要求。
直接用屏蔽雙絞電纜連接3個分區可能會影響信息傳輸速率,所以我們配置了3臺D-LinkHUB,各區的工作站和PLC分別掛在各區的HUB上,且用帶有光纖轉換器的通信光纖將這3臺HUB連為一個整體。變電站的監控中心設在東區,所以連接在東區HUB上的還有上位機和變電站的抄表系統,兩臺網絡打印機(一臺供定時打印,另一臺供召喚和報警打印)則通過打印服務器也接在東區NT網上。由于西區信息量較少,所以只用一臺前置機作為信息交換站,而東、中區都采用兩臺前置機:一臺用于讀取遙測遙控繼電器(YCK)上的信息,另一臺則通過串行接口與現場設備通信,采集現場微機測量儀表、微機保護裝置、發電機以及直流屏等的所有遙測遙信量。在工作站的硬件配置上選用了ICPRACK300型,其芯片采用了PIII733處理器,內存128M,機內配有雙網卡,并配有兩塊CI—134型一轉四智能MOXA卡,這樣每臺機器就有8路串行通訊口,完全解決了信息量多使通訊速率降低的問題。另外,東、中、西3個區各配置一臺SEG公司的PLC,用于執行所有的遙控命令,它們不僅具有自診斷功能,而且能綜合來自數字模塊的狀態信息塊的參數信息,經由中央處理器處理,檢測出事故、故障和狀態的變化信號以通過RS485將相關的計算機送至上位機,實現PMCS(電能管理控制系統)的數據交換。可編程控制器的電源有限流裝置和過電壓保護裝置、RAM的容量以及中央控制單元的處理能力完全能適應監控站的要求,實現變電站測控系統的數據采集、處理和控制功能。
3.2軟件系統配置
正大廣場變電站監控系統上位機和前置機都以WindowsNT作為操作平臺,以力控組態軟件作為開發平臺來制作界面并實現其它功能。整個軟件系統主要由主控、人機界面、圖形系統、數據庫系統、報表系統、報表操作、設備參數管理、歷史趨勢等幾大塊組成。力控作為全球領先的硬件監督程序接口HMI,提供了一個查看控制和信息資源的集成視圖,且能生成在管理級別上的監控和數據采集程序,使用戶通過生產過程的圖形顯示來監視并對運行狀況作出反應。力控包含兩大部分:開發環境用來建立圖形顯示并定義與I/O系統和其它端口的各種連接;運行環境可動態顯示圖形畫面。力控的面向對象圖形易于配置應用程序。這意味著開發節奏更快,對象和對象組可以方便快捷地移動和改變大小。力控強大的面向對象設計工具使用戶可以自由地繪圖,并進行動畫鏈接,以提高復雜的尺寸、顏色和位置等改變,方便生成具有良好動畫效果的圖形界面。力控提供分布式報警功能,該功能可同時支持多個報警服務器或“提供者”,允許用戶在多個遠程位置查看報警信息。
4.電氣自動化技術的創新應用與管理
(1)實現了監控運行一體化模式的轉變,使DCS系統能夠分析、匯總整體機組的信息狀況和運行參數,最大限度的將機組潛力發掘出來,并激發系統自身的控制功能,將控制時進行合理的縮減,簡化控制系統。單元化統一火電機組方便信息的采集和提供,對電網的系統管理運行進行了強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實時的保護、控制,能夠盡早的發現安全隱患,并進行合理的調整、更新,轉變保護策略,實現防患于未然的管理目標,保障自動化電氣系統能夠安全、良好的持續運行。
(3)目前電氣自動化系統還沒有根本的滿足DCS系統進行全通信電氣控制的目標。電氣自動化系統和之間始終需要部分硬接線。我們首先應該解決連鎖熱工工藝問題,將后臺電氣系統的實際應用水平提高,并將電氣系統的控制水平、邏輯,自動化能力,管理運行績效等全面提升。
(4)優質通用型網絡結構更夠提供電氣系統良好服務運營的支撐。科學的運用創新型自動化電氣技術,能夠完善并保障電廠實現對現場控制設備的實時監控,同時營造了良好的信息數據傳輸、匯集環境,對電廠全集成性自動化運行目標的實現有積極的意義。
5.結語
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可以促進電氣工程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從每個方面著手去提高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水平,使其能夠在電氣工程中充分發揮其優勢,使電氣工程能夠安全運行,從而提高電氣工程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電力系統;自動化;遠動技術;智能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電力系統自動化是指應用各種具有自動檢測、決策和控制功能的裝置、通過信號系統和數據傳輸系統對電力系統各元件、局部系統或全系統進行就地或遠方的自動監視、調節和控制,以保證電力系統安全經濟地運行和具有合格的電量質量。電力系統自動化已經成為電力系統最核心內容。而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是電力系統自動化的一部分,分為發電和輸電調度自動化(通常稱電網調度自動化)和配電網調度自動化(通常稱配網自動化)。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是當前電力系統中發展最快的技術領域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構成分為: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EMS(能量管理系統)、AGC(自動發電控制)、AVC(無功功率控制)、PAS(高級軟件應用)、DTS(調度仿真)等。
一、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主要功能
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采用成熟的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及通訊技術等,符合相關的國際和工業標準。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數據采集、信息處理、統計計算、遙控、報警處理、安全管理、實時數據庫管理、歷史庫管理、歷史趨勢、報表生成與打印、畫面編輯與顯示、Web瀏覽、多媒體語音報警、事件順序記錄、事故追憶、調度員培訓模擬、高級應用軟件分析等。前置、SCADA、歷史數據等重要節點采用雙機熱備用,主站系統還應配置災難備份系統,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當任一臺服務器出現問題時,所有運行在該服務器上的數據自動平滑地切換到另一臺服務器上,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系統有健全的權限管理功能。能快速、平穩地自動或人工切除系統本身的故障,切除故障時不會影響系統其他正常節點的運行。調度主站是整個調度自動化監控和管理系統的核心,從整體上實現調度自動化的監視和控制,分析電網的運行狀態,協調變電站內RTU之間的關系,對整個網絡進行有效的管理使整個系統處于最優的運行狀態。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是監控電網運行的實時系統,具有很高的實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現狀
一個大規模的自動化系統,必須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雖然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投入運行以后,取得了好評,但是由于缺乏運行和管理經驗,沒有及時制訂各種管理制度,系統的運行維護工作無制度可依,造成了影響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的重大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及時學習和制訂相應的各種管理制度。為適應安全風險體系要求,應制定各種故障情況下的應急預案,確保調度員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調度自動化系統監控電網。自動化作業應遵循作業指導書,具備程序操作卡。
目前我國投運的系統主要有DF-8003,OPEN-3000等。這些系統都采用RISC工作站和國際公認標準,操作系統接口用POSIX,數據庫接口用SQL結構化訪問語言;人機界面用OSF/MOYIF,X-WINDOWS;網絡通信用TCP/IP,X.25。應用表明這些系統基本功能均達到國內外同類系統的水平,且各有特點。下面主要闡述我局OPEN3000系統應用特點。
Open3000是“確立了“一個平臺、四個系統”的戰略指導方針,一個平臺是指設計一個適用于調度中心內各種實時應用功能的實時信息系統平臺,而四個系統是指能量管理系統、配網管理系統、廣域測量系統與公共信息平臺系統。首先設計一個實時信息系統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構架相關的各種應用從而構成不同的應用系統,比如在實時信息系統平臺上構架SCADA、AGC、PAS、DTS等應用組成一個網省級的EMS系統,在其上構架SCADA、DA、GIS、FM/AM等則構成一個DMS系統,類似地,實時信息系統平臺還支持廣域測量系統與公共信息平臺系統。
Open3000系統典型結構圖:
圖1
三、電力系統遠動
應用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采集電力系統實時數據和信息,對電力網和遠方發電廠、變電站等的運行狀態進行監視與控制。遠動系統包括控制站、被控站和遠動通道。狹義遠動系統只包括兩端遠動設備和遠動通道;而廣義的遠動系統包括控制站的人機設備和被控站的過程設備在內。
遠動技術作為調度自動化系統不可缺少部分,也是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基礎,關系到電網數據的實時性、準確性,同時也是實現遙控、遙調功能的關鍵,故廠站遠動通信機與通信通道的穩定性、準確性要求極高。日常工作中加強遠動通信機、通道的維護,做到有計劃的巡檢,備品備件庫存足夠!
四、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安全分析
電力系統安全分析主要內容是利用自動化系統的實時數據對電力系統某一條線路、或一臺發電機、變壓器跳閘的假想事故進行在線模擬計算,以便隨時發現每一種假想事故是否可以造成設備過負荷、以及頻率和電壓超出允許范圍等不安全情況,是一系列以單一設備故障為目標而進行的在線潮流計算。
安全可靠的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是電網輸電配電以及相關網路安全運行的保障,如何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安全運行,以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首先,要確保網絡操作系統的安全性,計算機操作系統是網絡操作系統的核心,在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的安裝過程中,對操作系統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要采用運行狀態穩定,訪問控制完善的系統。其次,重視防病毒工作,將單機防病毒工作和網絡防病毒工作都做到位,殺毒軟件的選擇應看重單機防病毒和網絡防病毒的綜合能力,及時有效的發現和殺死入侵系統內網的病毒。最后是設置防火墻,防火墻可以有效的阻斷非法數據包對內網系統的滲透,屏蔽網絡攻擊等。系統的服務器、工作站不能接入移動存儲設備。
對于調度自動化系統的調度數據網通道,應在廠站、主站兩端加裝二次安全防護設備,實現縱向加密、橫向隔離,安全配置策略設置專人妥善保管。按照功能的不同,自動化系統劃分為生產控制區、非生產控制區、信息管理區,各區間通過防火墻、隔離裝置互聯。
五、DTS仿真
電網調度員培訓仿真系統(DTS)是現代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電力系統分析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主要目的是對各級電網的調度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使調度員在與實際控制中心完全相同的調度環境中熟悉掌握能量管理系統的各項功能,以提高其在電網的正常、事故和恢復等情況下的調度決策能力,同時也可以培訓面向商業化運營的新型電力系統調度人員,從而完成調度員從“經驗型”向“分析型”的轉變。它可以培訓如下內容:電網調度員基本技能的培訓;操作票態操作培訓;緊急控制與事故處理的培訓;恢復操作的訓練;電力系統物理特性的學習;電網運行方式安排的研究培訓;校核電力系統的模型和軟件功能;DTS用于電網的規劃研究。
六、電力調度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不同調度機構之間,如總調、中調、地調、縣調,各調度機構可實現數據、模型相互共享,實現電網一體化智能調度運行。旨在采用先進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遵循“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的總體技術原則,建設滿足復雜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要求的各級電力系統運行駕駛艙(power system operation cockpit, POC)。系統以運行服務總線(operation service bus, OSB)和服務封裝為基礎,支持信息靈活互動和模塊即插即用,實現全網二次系統建設的“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采購、統一建設、統一運行和統一升級”。
結語
應用好調度自動化系統,可掌握實時信息,能根據電網的實際運行狀態和系統各元件的技術、經濟等指標要求,為調度人員做出準確的調節和控制決策提供依據;實現整個電力系統的綜合協調,使電力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地運行,并提供優質的電力,尤其是能避免整個電力系統的崩潰和大面積停電等連鎖性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 覃華東.電力系統安全調度的現狀與發展[J].科技傳播,2009(9).
[2] 杜紅衛,何勇,張瑞鵬,韓韜,徐希.地區電網調度智能輔助決策軟件設計[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02).
[3]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標準化平臺的電網調度自動化集成系統,2005(10).
篇10
【關鍵詞】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應用
前言:電力系統與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可以24小時連續工作,因而,所有可以推進電力系統持續向前發展的新技術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宣傳。自牛頓建立第一個實用型發電廠以來,歷經120多年的發展,直流電變成了交流電,電壓等級也越來越高。21世紀初,各發電廠互相之間結成網絡,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益復雜,人力根本無法正確判斷和指揮,也無法保障電力系統運行所需要的安全、可靠、質量和經濟性,因此直接促進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發展。
一、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
電力系統,即電能從生產之初,再經過傳遞,直到最終使用的整個過程,及其有關技術、設施和方案的總稱。電力系統主要是有關于電能的生產、運輸和運用。電力作為一種能源,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無法像別的能源那樣可以存儲起來,那么就需要電能在生產以后,馬上利用起來,否則就會白白浪費掉。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它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可以節省資源,保護環境。
自動化技術,即憑借計算機技術和控制論,以及系統工程等各個方面的科技知識,最后發展為一門綜合性極強的技術。這種技術是以計算機為核心,以各類智能性質的硬件為基礎,經過專業性質的計算機軟件的控制,指揮整個電力系統。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主要有兩個方面,即硬件和軟件。硬件主要是指自動化設施,軟件主要指在電力系統運行和管理過程中的自動化系統。而先進的自動化設施只有在結合智能性質的系統后,才能讓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獲得最為廣泛的應用。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必須有一定的保障,因此自動化技術一定要具備以下幾個功能:第一,可以及時而精確地采集電力系統相關元件的運行參數,并且在滿足安全要求和經濟要求的基礎上,把控制決策和調節決策的權利交給工作人員;第二,可以協調和控制系統各層次元件,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以實現安全、經濟和優質供電的目標;第三,電力系統自動化功能可以及時處理突發停電、安全事故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持續地完善和優化電力系統的性能。
自動化技術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綜合自動化的基本流程,是在與之相對應的中間地帶的控制中心配上一臺計算機,并用這臺計算機來向四周的網絡系統進行輻射,在中心變電站和發電廠中間,設置那些用來監視的控制裝置,這種監視要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最后實現一個立體化網絡的全面覆蓋,從而使得整個系統的指令和信息可以暢通無阻;第二,中心計算機負責全面控制,而有關監視設施則負責記載事故經過,以及各種報表的處理和意外事故的恢復等,完成這一點之后,就可以以控制部件為核心,在計算機互相之間進行連接之后,再控制計算機與終端的連接,采用各種軟件,讓可控制的范圍與日俱增,而自動化的程度也會日益加深;第三,綜合自動化利用分層控制的操作法,即在調度所、發電廠、控制所和變電站等各個不同組織的分層間,按照其控制的范圍,對其所控制的功能加以調度,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合理的安全的電力控制系統。電力系統自動化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很多設備加以配合,而中心計算機處于控制的核心位置,與此同時,以其為中心的網絡向四周輻射,而且還可以在變電站、發電廠反饋監視、信息服務裝置等的支撐下,保障信息及相關指令的準確傳達。中心計算機負責電力系統的全部調控,而監視設備的主要工作就在于常規的自動化、異常恢復狀況的操作,還有一些報表的處理等。從整體的意義上來看,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方是分層控制,即通過對變電站、發電站組織以及控制,并通過對調度所的分層,依據其自身的功能做好調節、綜合、分擔等工作,為電力系統的經濟而合理的運行提供優越的條件。
二、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應用
(一)智能保護技術與綜合自動化技術。我國的綜合自動化技術目前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且在國際上,我國的智能保護技術也達到了一個相當大的高度,綜合自動化分層設施已經可以在各個級別的電壓電站上進行運用。在智能自動化保護設備上,可以利用我國最新確立的人工智能、微機技術、綜合自動化、自適應和網絡通信等理論,同時也充實了自動化技術的理論依據,提高了智能保護技術的安全性。在配電網的管理和運行過程中,自動化技術一般是和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網絡技術和電力設施結合起來進行運用的,這樣可以極大地改善供電的質量,為電戶設計出合理的電價,對他們負責盡職,以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這樣還可以更有效地做好企業的電能管理工作。配電網的自動化管理過程包括負荷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配電分析、饋線自動管理、數據搜集及控制等,這樣可以強化供電的安全度和效率性,此外,還可以節約配電網管理過程中所使用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極大了節省了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成本。
(二)仿真技術。大量的實驗資料和數據都要通過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中的仿真系統來獲取,此外,仿真技術還能讓穩定的和暫時的電能實驗同時進行,研究人員可以在新設置的測驗中使用到仿真技術,實時仿真系統和各種監控設備共同組成了一個封閉的系統,因此營造了一種做實驗的環境。引進仿真技術,這就為仿真建模以及負荷動態監控等方面的研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從而可以建立一個運用仿真技術的混合實驗室。
(三)PCL技術。PCL技術是在繼電碰觸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以后產生的,在它們的存儲器中,可編程序順利地完成了記錄、控制和運算的指令。首先,這種技術是為了解決工業問題而產生的,之后又在電力系統自動控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與傳統的電力系統相比較,PCL技術看起來更為靈活,它的可靠性更高,接線也較為容易,還可以節約電能。
(四)計算機技術。計算機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計算機技術的運用范圍也越來越大,在整個電力系統中的配電、輸電、發電和變電等重要過程中,計算機技術的作用無疑是最為關鍵的,與此同時,計算技術的廣泛運用還可以加速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的發展進程。
(五)智能電網技術。信息管理技術在計算機技術中運用得較為廣泛,此外,在電力系統中,計算機技術還可以對整個系統全部進行智能化控制,換句話說,也就是智能電網技術,它對電力系統從配電、輸電和調度等整個過程進行了全面的覆蓋。在創建電網數字化的整個過程中,意義最為典型的就是通信技術,在通信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計算機技術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這就要求電力系統一定要具有雙向性、可靠性和實時性。
(六)變電站自動化技術。在自化技術中,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步驟,那就是變電站的自動化技術,當然,計算機技術在自動化技術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計算機技術在變電站自動化技術中的應用只會與日俱增,二次設備也順利地完成了網絡化、數字化和集成化,光纖和計算機電纜代替了電力信號電纜,二次設備在變電站自動化的整個過程中,在記錄和統計以及運行和管理過程都需要做到自動化處理,除此之外,還包括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的自動化處理,所有的這些共同組成了變電站的自動管理系統。
三、結束語
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是電力系統中的一個新舉措和新應用,它可以保證電力系統的可靠運行,從而實現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根本目的,即做到在供電過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供電能力,實現經濟、安全、可靠的運行,促進我國電力事業穩定、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