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內容簡述范文

時間:2023-07-12 17:4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內容簡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勞動教育內容簡述

篇1

一、現代社會家庭教育的積極因素

1、家長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其成才的心理。現在的家長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強烈愿望。因此家長往往能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包括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購置充足的兒童玩具,提供廣闊的學習渠道和媒體。有的家庭還為子女布置了專門的小房間用于學習。

2、現代家長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內容。現在的學生家年齡都在30—40之間,他們本身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們能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視對兒童的教育工作,并講究教育的方法,經常幫助子女解決一些在學習上的困難,這對學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補兗作用。

二、現代家庭教育的消極因素

1、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從而使孩子形成了驕縱的心理。他們在言論、態度、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挑吃挑穿、愛耍脾氣、愛哭鬧、懶散等不良的行為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

2、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勞動等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學校教育孤掌難鳴,某些工作開展不開。

3、現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數,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長雖然將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爺爺奶奶不是寵愛有加,便是有心無力,管束不下,徒勞無益。這更助長了孩子的驕縱心理,他們變得越來越野,使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而學校與家長聯絡也往往是徒勞而返。

4、家庭成員內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難以與學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員缺乏對教育下一代的正確認識和協調意見。往往出現“爸爸動手打孩子,媽媽忙著護孩子,奶奶出來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員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責、爭吵,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如何改正,從而養成了說謊、見風使舵、投機取巧等不良品質,給學校教育增添了許多難處。

5、現代社會學習渠道和媒體的多樣性使學生有機會獲得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這是好事。可是諸多媒體如電視、vcd、書報雜志等中不乏黃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為得不到家長正確的監督和開導(有的家長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而不知隱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質。這是學校教育在新形勢下面臨的又一嚴峻的問題。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長要嚴格要求和撫愛相結合。

2、對子女的學習輔導和思想品德教育、勞動教育并重,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勞動條件。

篇2

關鍵詞:情感教育 健全人格

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學校里出現許多惡劣事件,自殺,暴力事件頻頻出現。誰之過?學校,家庭,社會,還是個人?有人說,這是社會的悲劇,這些現象頻頻出現的原因,是諸多原因結合的產物,不能歸咎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個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和反省。教育在一個人一生中占據主要位置,特別是在青少年時代,直接影響著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了我們教育過程中許多的問題。情感的缺失,是這些事件中學生的共同特點,凸顯了學校里一部分學生存在人格障礙問題,問題得不到解決和及時疏導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學校教育要從這些事件中得到啟迪,不能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這些事件中的學生都有人格障礙問題,這些孩子有的是嬌生慣養寵壞的,有的是缺乏父愛和母愛,性格孤僻,內向,自卑,敏感。青少年時期是關鍵期,家長和學校都要擔起責任。情感的交流和溝通至關重要,老師和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老師和家長不要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規定和限制孩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要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家長和老師都要應該營造一個溫馨的氛圍,讓孩子從小得到人情的溫暖,受到愛的滋潤。這有利于他們更有利于體諒別人,更會懂得寬容和尊重,從而會更加懂得對人性的尊重,珍惜寶貴的生命。以下簡單闡述一下情感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1、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德、智、體、美、勞都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這樣的人能夠保持愉快、開朗、樂觀的情緒和情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這樣的人與他人交往時能夠坦率真誠、不卑不亢;這樣的人對待工作能夠充滿熱情,敢于負責,勇于克服困難;這樣的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人類,對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非常向往,是真正獲得了人的內在規定性的真正的人。

2、情感教育是對現行教育的一種支持與補充。

德、智、體、美、勞這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主要途經。 “五育”之中都必不可少地存在著情感教育,有著發展不同領域情感品質的任務, 情感教育不是游離于全面發展的教育之外的,而是全面發展教育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失去道德感的道德教育只是空洞的說教,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對待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失去了理智感的智育只能是照本宣科與照葫蘆畫瓢,學習成了外在于學生的一種沉重的精神負擔;失去了美感的教育只能是枯燥的練習和麻木的表演,并無多少內心喜悅和靈性表達可言;失去了情感培養的體育也演化為技術訓練,學生們唯一關注的就是考試“達標”;失去了正確勞動態度的勞動教育也不能不變味,成為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庸和學校教育計劃中的“花瓶”,要培養出學生的敬業精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它們共同的東西就是在于都關注到了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狀況,并把尊重、培養學生的情感作為實驗的基本原則。個性教育是尊重個性,通過個性并培養健康個性的教育。個性這個概念本身就包括了個體情感世界的獨特性,而且是以后者為核心的。情感教育也是個性教育重要條件和基礎原則。情感教育也是良好個性形成和發展的教育基礎之一。

從以上兩個方面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容不得我們去忽略和不去重視。傳統的教育固然也提到情感教育,但只是作為一種普通的教育方法,作為一般的教育內容提出來的,當今提出的情感教育,是在更深層次上作為教育的根本問題提出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使我們深深感到那種不把學生看作有情感,有自尊,有人格的人,那種在課堂上用孤立的知識獨占課堂的做法,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這種教育方式嚴重背離了教育的目的,也不會培養出真正的社會接班人,也培養不出創造性的人才。當代社會需要人的創造性和能力,但人的創造意識和能力不能憑空出現,只有在自主性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而自主性能力的培養又貫穿于邏輯、認知、情感、體驗共同統一構成的教育過程中。為此,如何看待情感教育的作用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忽視情感教育的根本原因是沒有把學生看成真正的主體,沒有把教育的根本任務定位在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上。所以當前教育一定把發展的學生的主體性放在重要位置。不承認主體性必然會忽視情感教育,沒有情感教育的教育培養不出健全的人格。怎樣使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有效的結合呢?怎樣使情感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發揮其作用呢?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和簡述一下。

二、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的有效結合

1、構建自信的情緒背景

對于中學生來說,學習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需要積極的情緒,勇敢的戰勝困難。自信情緒背景的形成一要靠他人準確的評價;二要靠自身實踐的成功體驗。

2、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動機

積極向上的動機是學生成長的內驅力,而情緒是強大驅動力的源泉。情緒的產生是外部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和認知過程這三種信息的組合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3、學會情感的理解和辨認

讓學生掌握對他人、對自己情感的理解和辨認是至關重要的,理解他人除了要靠自己的成活經驗還要學會從他人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環境去理解他。所以理解和辨認他人情感的過程,也是一次體驗自己人生的過程,發現自我、改善自我的過程。

4、發展學生自覺的主動體驗

教育不僅要關心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更要關心學生是否有體驗,要了解學生體驗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樣的體驗,幫助學生掌握主動體驗的方法。

5、培養學生調控自身行為態度的能力

通過情感教育,來調節學生的逆反心理,用情感激起他自尊自強的情感,通過情感的教育要教會學生即不要隨便發泄又不要長期壓制自己的情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6、培養學生追求崇高理想的愿望

人類現實的物質生活是有限的,追求理想信仰成為一種在自我肯定、自我完善中的精神享受。情感的發展將會達到既具有生理心理形式,也有超越時空界限的程度,反應了人類普遍進步的觀念。

7、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高認知高情感的產物,它不是外在強加的,而是出于自己內心的需要。對學生從小進行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應該從移情開始,從認知和情感兩個通道上不斷地提高層次,使道德成為他的內心需要,而不是外部強加的約束。

8、引發獨特的創造思維,培養完滿的主體人格

創造不僅需要博大精深的學識,也需要良好的心境和情感的沖動。良好的心境好象是把人的所有的儲備都激活了,一個個”整裝待發”;而情感沖動,則好象是聚集在一起的一股強大的電流,有力地連接起各個激活的閃光點,使其迸發出獨特的火花。情感教育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人對價值的感受和體驗,通過情動--感受,到體驗--理解,與理性的認知相結合,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塑造完滿的主體人格。

總之,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不容忽視,在21世紀的今天,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必須培養具有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對待生活積極主動、樂觀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強,不怕困難和挫折,敢于挑戰,具有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劉曉偉.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篇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強教師教育,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使農村和邊遠地區師生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字字句句都閃耀著信息時代的思想光輝,為我們的研究再次開啟了指路明燈。陽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從2006年開始承擔關于農村遠程教育方面的課題,有的已經結題,成果也已發表。“農遠工程的有效性應用”方面的課題的關鍵是“有效性”問題。什么是農遠工程的有效性?之前我們曾經多次到農村學校教學的第一線調查和了解,與一線教師座談交流,掌握了一些資料。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是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配置設備,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使用教學設備服務教學的意識和能力。隨后,國家推出了“國培計劃”,通過向農村學校派出實習頂崗教師、支教教師進行教學,再抽調農村教師到相應的大學進行培訓,既有利于城市教師了解農村教學現狀,給農村教育帶來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又有助于農村教師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運用先進教具的能力。說到底,農村遠程教育的根本問題還是教師問題。農村教師的主要來源是中高等師范教育,為此,重視師范教育,就是從根本上保障了農村教育師資。我們課題組的調查共發出問卷95份,收回67份,其中61份問卷有效。有效問卷中,高級講師、副教授56人,中層領導干部講師5人;男性40人,女性21人。

2科研興教、科研興校與研究型教師成長

隨著我國師范院校由三級師范向二級師范過渡,山西省中等師范20余所學校都面臨著合并、升格或轉制。目前大部分是掛靠辦學,有的掛靠為師范院校分校,有的掛靠為當地高校的分校。這樣的現狀,是否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是否影響教師的心態。調查問卷中,“對教師聽課、評課,引導教師開展科學研究”這一項有37人選擇,占60.7%,表明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同意此觀點;選擇“教師上了課就行,其他人不能耽誤事情”這一項有20人,占32.8%。其他選項為個別。詳見表1。當問及“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立校”的問題時,認為“應該大力倡導”41人,占到67.2%;認為“可以的,應該是這樣”21人,占34.4%。詳見表2。在表2調查的前提下,筆者進行了進一步調查,在假設對“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科研立校”可以成立,您認為應該怎么做最好。有代表性的是“引導教師承擔各級課題研究,進行教改實驗”42人,占68.9%;“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師研究”28人,占45.9%。詳見表3。就山西省小學教師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的調查中,最為典型的問題是“提高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占63.9%;“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占57.4%;“提高教師的教育科學研究水平”占23.0%。從調查看,提高教師學歷,已經不再是提高教師教育的首要問題了。見表4。對山西省的教育改革的重點問題作分析,認為“小學、初中基礎教育”為重點問題的占57.4%;“教師教育”問題占50.8%;“大學招生就業”占28.0%;“高中高考”和“幼兒教育”問題,只是個別選擇。見表5。由表5不難看出基礎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基礎教育與師范教育的關系是什么呢?我們對“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基礎教育的期望就是對師范教育的期望”的正確性進行了分析,認為“說得很對,師范教育質量決定基礎教育的質量”的人占到絕大多數83.6%。其他只是個別選擇。見表6。

3創新是師范教育的靈魂

各行各業都在說“創新”,那么在教育教學領域能否創新,應該怎么樣創新,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從我們的調查問卷看,認為“教育教學是最需要創新的行業,創新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教學”的為80.3%,占被調查者的絕大多數。還有人認為“教育教學是很難創新,只是說說而已”、“教育教學創新說不準,不過應該倡導”和“教育教學本來就不能創新,就是繼承原有的知識就好”但為數不多。見表7。關于師范教育的“創新”,我們專門從師范教育教學的特點角度進行了思考。從調查看,認為“師范教育培養的教師是最需要創新的,師范教學是最需要創新的”有45人,占73.8%;認為“師范教育需要創新,但實際根本做不到”有15人選擇,占24.6%;極個別有選擇“讓未來的教師掌握大量的知識就行,無所謂創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就行,創新不創新無關緊要”。見表8。在創建研究型大學與專科學校辦學思考的調查中,認為“其實研究型大學就是要有大批的研究型教師,才能引導學生”有29人,占47.5%;認為專科學校“成為研究型大學不可能,但培養一些研究型教師是可以的”選擇有28人,占45.9%;選擇“可以倡導研究,促進學校發展,根本沒希望實現”、“研究型大學也是個說法,其實好多大學也沒什么研究成果”和“永遠不可能,因為起點太低,無法比擬”為數不多。見表9。

4課程改革是師范教育的創新之路

當前,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推廣之際,師范院校的課程應該怎樣應對呢?被調查者認為“師范課程要與基礎教育課程一起改革,才是教育改革的最好的選擇”有46人,占75.4%;“師范課程改革才能保證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進行”有29人,占47.5%。見表10。就當前師范專科學校的課程與教學現狀以及教師綜合素質的問題而言,選擇“大部分教師是教教材、考教材模式,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有26人,占42.6%;選擇“從學歷看有研究生進入師范教師行列,但是師能、師心很難把握”22人,占36.1%;選擇“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不適應師范教育的需求”19人,占31.1%;“應試素質挺好,適應各種比賽,但缺乏個性”為個別選擇。見表11。關于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問題,被調查者選擇“這類課程是很有必要開設,但學校和教師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和意識”有31人,占50.8%;其次,認為“只有這類課程的開設,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否則真是單面人了”有26人,占42.6%;還有認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很難,也沒時間考慮做”為19人,占31.1%;也有極個別選擇“只是說而已,沒有地位,也不需要地位,搞好國家課程的教育教學就好”。見表12。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三級管理調查,認為“國家課程的比例是大了些,但需要補充一些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才好”的超過半數,有33人,占54.1%;認為“只有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開設占有一定比例,才能真正體現學校的特色”有31人,占50.8%。認為“國家課程就涵蓋了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沒必要再開設了”是少數人;認為“現在課程都是國家課程,沒必要說什么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和“這些課程都是在地方和學校開設的,就是國家課程”只是個別人。見表13。

5轉制、升格、機遇、挑戰

中等師范學校或成人高校辦學模式和思想,轉制升格為承辦普通師范專科教師教育,其主要問題調查,被調查者認為主要問題為“引導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為大多數,有42人,占68.9%;認為“提高教師的待遇”和“選派教師到高一級學校進修”各有27人,占44.3%;認為“提升教師的思想意識”24人,占39.3%;認為“提升教師的學歷層次”的10人,占16.4%;還有認為“對教師嚴格管理”。見表14。關于中師或成人體制教師職稱與普通專科體制職稱要求的調查,積極思考方面選擇“要求更高了,條件更高了,好多人根本達不到要求”有30人,占49.2%;選擇“壓力大了些,需要認真對待”有26人,占42.6%;認為“很正常,該做什么還做什么,沒什么本質的變化”有14人,占23.0%;也有個別消極的選擇“要求、條件無所謂,好多人都超越了這些條件”和“這些也就是幾百元的差別,無所謂,該做什么還做什么”。見表15。應試教育的影響調查,被調查者選擇“是有很大影響,大部分老師開始自己反思這些問題,正在思考改進”超過半數以上,有37人,占60.7%;認為“有很大影響,大部分還在執行這樣的模式,這些教師就是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有20人,占32.8%;還有積極應對的選擇“沒有影響,大部分老師早已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已經走出一條新路”和“沒有影響,大部分老師都可以自己把握”;也有個別消極的選擇“影響一直會持續,大部分教師都執迷不悟”。見表16。

針對中師、成人轉制、升格為普通專科后,“探索大專辦學模式”的調查,超過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基本一致的選擇是“模式不是固定的,是需要探索和優化的,怎么引導學生學才是核心”有46人,占75.4%;其次選擇“其實不要說模式,關鍵是需要探索,探究怎么講、怎么講好”23人,37.7%;再次是選擇“模式都一樣,都是教師講,學生聽,但是還需要探索怎么講、怎么聽”14人,占23.0%;還有極個別的選擇“模式都一樣,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講了課本知識就可以了”和“沒什么可探索的,中師、成人和專科模式基本一樣”。見表17。關于教師特色調查,不論中師教育、成人教育和專科教育教師的個性和特色,在被調查者中有一半的人選擇“在教師的教學整體設計和實踐中”有31人,占50.8%;有將近一半的人選擇“在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育科研成果中”有30人,占49.2%;選擇“在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中”有19人,占31.1%;選擇“在課堂上教師言語和行為中”有14人,占23.0%;選擇“在教師的人際交往生活中”有11人,占18.0%。見表18。關于大學、大樓和大師的調查,被調查者比較一致的選擇“大樓是有了,也應該有我們自己的大師,哪怕是中師、小師”有46人,占75.4%;還有人選擇認為“大樓投入一定的資金可以建成,大師就是投入了巨資也很難成就”有13人,占21.3%;也有個別人選擇“我們只能有大樓了,大師估計永遠不會有”、“有大樓就是了,根本就沒想什么大師,太遙遠了,辦不到”和“大樓是硬指標,大師有幾個,不想那些”。見表19。教授是大學的重要指標的調查,比較一致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引導教師們奮斗,培養自己的教授”49人,占80%。見表20。

師范專科學校博士、教授問題的調查,超過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選擇“學校應該從制度,待遇上激勵教師奮斗”有36人,占63.9%;選擇“學校應該在特殊時期制定特殊的政策來引導”24人,占39.3%;選擇“學校應該建立博士、教授專項基金,專門引領教師們奮斗”22人,占36.1%;選擇“博士、教授應該作為我們這樣大學的追求目標,從現在做起,來奮斗”23人,占21.3%;也有選擇“博士、教授距離我們這樣的大學的還很遙遠,沒辦法考慮”。見表21。本問卷設計由于筆者的思想局限,還缺乏完備的科學性和思想性,欠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本調查項目有重復選擇。6調查的反思與期望

6.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實現應該在首位

《綱要》指出:“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情感怎么培養,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同時聯系到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的三大目標:第一,知識與技能;第二,過程與方法;第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對實現三大目標的教學設計如何選擇,孰多孰少、孰難孰易,大家一致認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設計困難大、問題多。無論做什么都需要情感、激情、情趣。我們講情感,在這里首要的應該是教育的情感,教學的情感,對學生的情感,對學習的情感等。各級各類教育都要辦有情的教育,就要始終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實現放在首位。

6.2研究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是師范教育的永恒的主題

《綱要》指出:“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農村教育問題、教師教育問題、師范教育問題是我國重大現實問題,我們的教學和科研就要緊密結合這些重大現實問題。在當前綜合性、研究型和開放性的大背景下,師范教育要反思,我們且不說創一流院校、辦研究型院校,但是,我們可以向培養研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什么是研究型教師呢,簡言之,首先要研究教育、教學、教材、學術,更重要的是研究學生,成為專家型、通才型、智慧型教師,突破一般的學科或專業的局限,以提高信息化能力;其次,是使其成為學者型、反思型、開放型教師,特別要提高其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和啟發式教學的能力,鑄就師魂,展示師心;第三,是使其成為務實又務虛、探究創新型教師,提高其科學探究和組織實踐活動的能力。

6.3地方課程是師范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綱要》指出:“避免千校一面”。筆者認為這一概括擊中了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要害。我們分析一下“千校一面,萬人一面”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的千所學校都是“一張卷子、一本教材、一本習題練習冊”,教師按照同“一個標準”教,又按照同“一個標準”考,再加上一些特殊“死纏爛打”的“硬功夫”,造成了“千校一面,萬人一面”。如何改變這種狀況,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校本課程、地方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真正實現校本課程、地方課程和國家課程的三級管理,使得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真正在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真正發揮作用。特別是師范教育更要加大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開發力度,以此為師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推進全面改革。

6.4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師范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

《綱要》指出:“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師范教育如何應對,這是對師范教育的挑戰。師范教育是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教師的,要培養基礎教育真正有用、全面合格的教師,師范教育就要把基礎教育的改革當作師范教育自己的事情來做。推進基礎教育的課程與師范教育的課程同步改革,后者還要適度超前,這樣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才能有足夠的后勁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6.5師范教師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是教學的靈魂

《綱要》指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教學改革和創新是學校與教師的終身追求,師范教育,師范院校的教師顯得更為重要。如今“改革和創新”是最為高頻的詞匯,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被調查者基本一致認可“教育教學是最需要創新的行業,創新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教學”和“師范教師、師范培養教師是最需要創新的,師范教學是最需要講究創新的”,但是要真正實現創新也是最難的。其實這都很正常,要改革和創新,一定是有難度,如果很容易,就不需要我們進行這樣的課題研究了,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有勇氣面對這些改革和創新的難題,迎難而上。《綱要》為我們具體提出了一些方法,這些方法不只是讓我們來講其內容,更是讓我們身體力行地和學生一起做出來,從中感悟、體悟其真正的含義,“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

6.6師范教育的創新是整個教育創新的基石,國家整體創新的核心和關鍵

《綱要》指出:“加強教師教育,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師范教育培養教師的主體地位被《綱要》再次確認,它的特殊性就是它的基礎性。師范教育不只是師范教育本身的事情,它是關系到國家振興和民族興旺的大事。我們的調查也再次證明,師范教育是最需要創新的,其創新的主要內在因素就是教師教學的創新,以上已進行了論述,我們在這里簡述其創新的外在因素,師范院校的創新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綱要》指出:“強國必先強教”,這里講“強教”,就是要有強大的教育和強大的教師。要造就真正強大的教育和強大的教師,就要有強大的師范教育,因此,師范教育的創新是整個教育創新的基石,是國家整體創新的核心和關鍵。

6.7轉制、升格的真諦是教師教育思想的提升、教學水平的提高

《綱要》指出:“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就我國和我省的情況來看,有一部分中師學校已經轉制、升格為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其余的中等師范學校的轉制升格規劃都已經列入議事日程,正在積極推進中,但是,大多已經開始了專科層次的聯合辦學的嘗試。從歷史的發展來看,轉制或升格只是時間的問題,不是辦學的本質問題。不論是已經轉制升格的學校,還是正在籌劃轉制升格的學校,我們認為真正的轉制和升格是教師教育思想的提升、教學水平的提高,這才是轉制升格的教育真諦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