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分析匯報范文

時間:2023-07-10 17:20: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營分析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經營分析匯報

篇1

目前,我縣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50余家,接要求完成農業部報表的有153家,其中:按行業劃分,種植業93家,畜牧業22家,漁業12家,林業6家,服務業10家,手工藝2家,其他8家,共有成員15812戶(登記成員5883戶),全年銷售總收入達50684.85萬元。省級示范合作社和示級示范社共有12家。全縣家庭農場、現代農場共有114家,其中:家庭農場69家,現代農場45家。興辦家庭農場和現代農場最多的鎮,主要有等鎮。

二、組織類型和發展特點

(一)組織類型

1是政府推動型。各級政府為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層層下目標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數量取勝,各級政府為完成上級下達的目標,由政府牽頭,基層農村經濟集體經濟組織配合興辦合作社,即“支部+合作社”,此類合作社年、年猶為突出,目前所占比例達52%。主要以提供咨詢、信息服務為主,成員和社員不分,其生命力和發展前景都不看好。

2是大戶牽頭型。就是由本地或本區域內的種、養、加、銷等相應的大戶或運銷大戶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有生產及加工技術、組織運銷、資金實力等優勢,由農業專業大戶或運銷大戶牽頭,聯合同類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戶組建合作社,即“能人+農民”,目前此類合作社所占比例達31.6%。由于人們對全作社認識不斷提高,此類合作社近兩年發展得比較多,并逐步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實現“四統一服務”,個別的真正按“章”辦社,真正發展成為了“利益共享、風險均擔”的經濟實體,此類合作社應作為今后合作社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

3是企業帶動型。從事農業的龍頭企業為確保有固定的基地、相對穩定的農產品供應,由加工或銷售龍頭企業發起,把相關產業規模內的農戶組合到一起成立相應的專業合作社,即“龍頭企業+農民”,所占比例為8%。此類合作社企業占主導地位,高附加值的利潤企業所有,還沒有較好地解決龍頭企業與農民之間的利益聯結,有效地實現企業和農民的“雙贏”。

4是科技興辦型。農技推廣部門、農村供銷社利用其科技、信息、流通渠道、倉儲場地服務體系等優勢興辦合作社,即“技術+基地+農民”,所占比例為5.2%。由于科技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明顯,今后要繼續積極鼓勵基層農技推廣部門、農村供銷社牽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

5是想政策跟風型:由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工作的主要方向,各級政府對合作社發展關注度越來越高,又有相應的政策扶持合作社的發展。有部分人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深入的了解,又有商業的投機心理和跟風思想,因為考慮到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又有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加之登記門檻低無費用,變作花樣成立合作社,所占比例3.2%。如沼氣物業專業合作社、觀光專業合作社等

(二)發展特點

1是發展迅速迅猛。從年的30多家到現在的250余家,只用了三年的時間,特別是年就發展成立了140多家。

2是合作領域覆蓋廣。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覆蓋農業、林業、水產、水利、畜牧、農機等各個方面,農業、水產、農機等特色產業合作社初具規模。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社已初步形成。

3是合作模式多樣化。實現了資本、土地、技術、信息、服務等生產要素的較好組合。

4是輻射帶動能力強。注重典型引路,推廣典型經驗,通過典型示范和引導,有效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三、主要存在的問題

1、組織規模偏小,帶動作用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大多規模偏小,沒有廣泛吸收成員,自身經濟實力不強,底子薄,成員與專業合作社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專業合作社之間缺乏必要的再聯合,參與市場競爭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其帶動作用發揮不充分。

2、專業合作社運行機制欠規范。一是組織機構不健全;二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運作和管理隨意性大;三是與社員的利益關系還不夠緊密。雖然服務受益不同程度上得到體現,但盈余受益總體上仍顯不足,合作社對成員的二次分配的比例較小,制約了合作社功能的發揮。

3、認識不足,目的不純,合作意識淡薄,偏離了創立合作社的目的。極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都不明白成立專業合作社的真正意義,扭曲了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解決一家一戶生產經營的實際困難,更好地發揮家庭承包的潛力的積極意義。一些農民創辦合作社的目的是為了套取國家補助資金,以村組干部或家庭成員湊人數成立合作社,這種合作社只具法律形式,成立后并沒有按合作社的章程進行運作,更沒有開展真正的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合而不作,成為“空殼合作社”。有的組建目的是為了享受國家對合作社的各項優惠扶持政策,如稅收、項目等。

4、經營人才缺乏,產品競爭力弱。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者80%以上都是農民,經營管理者都是農民成員本身,法人代表一般都村級負責人或當地的種養殖戶,文化程度低,因此文化知識、經營管理能力、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靠長久積累的經驗做事,難以適應規模化的經營管理需要。大部分合作社依據當地特色資源優勢發展經營,對如何搞好發展以及發展方向的定位大都模糊不清,對認證認定無公害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及地方名牌等方面的認識相當缺乏,產品品牌意識淡薄,最終導致產品競爭力相對較弱。

5、實力不雄,融資難。由于合作社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低子薄,資產不雄,實力不夠,在銀行融資困難。

四、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引導專業合作社按“章”辦社,規范運作。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對于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經營,增強農民成員抵御風險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保護農民成員的合法權益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為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農業部門和工商部門要密切配合,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條例》,讓廣大群眾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宗旨、作用、運作形式,公開政府和各級部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措施。

2、加強合作社的規范經營,提高“合作”意識。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要求,深入合作社,積極指導建立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規范其組織運行行為。縣財政應每年列專項扶持資金用于獎勵規范運作的合作社和培訓合作社理事、監事會成員和成員的合作知識培訓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生產經營能力和農民的合作意識,特別是應加大對合作社財務人員的培訓。

3、增強品牌意識,幫助合作社樹牌創牌。當今,市場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品牌的競爭。品牌是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特色化和市場化的集中表現,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用商標手段,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品牌戰略,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抓緊進行商標注冊,組織有一定基礎的合作社申報知名商標、著名商標和集體商標,引導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型興辦品牌合作社,運用商標開拓營銷市場,通過提高合作社的品牌意識,帶動產品質量的提高和市場占有率的擴大。

4、出臺融資政策,支持合作社的發展。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相關配套政策也出臺,只有融資政策還沒有出臺,建議上級盡快出融資政策,支持合作社的發展。

五、家庭農場和現代農莊

家庭農場和現代農莊在統計時的區分是按從事產業的經營范圍來區分的,還沒有完全嚴按照農戶和城市外來資歷本這一主體劃分作為統計。

篇2

關鍵詞:社會保險;經濟:意義

所謂的社會保險,其本身屬于社保體系的一個構成要素,是結合特定的法規內容,由個體以及企業結合設定的比例繳納的基金,它的用途是用來保證參保者離退之后的養老以及平時的傷病等等特殊情況的。它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要素,是帶動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為了社會保險的優化管理,完善社會保險體制。2010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這必將進一步促進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科學化發展,實現社會保險的全國統籌管理,使保險基金的規范性與計劃性得到更大的提高。實現社會保險全國統籌,是影響全國數億人的利益大事,任務艱巨且意義重大。

1 關于社保統籌的重要作用分析

1.1 有助于促進社會穩定

和諧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必要前提。和諧社會要求全體國民享受國家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益,和諧社會需要國家為人民的社會保險做出更加完善的措施。自從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之后,我們國家在發展和諧社會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發展機會,要想在這種背景下謀求有利的發展,就要適時的建設社保體系,確保群眾的生活得以顯著的提升。社保本身就是社會保障的一個關鍵構成要素,由于經濟高速發展,改革也要徹底的深化,在體系方面要更多的考慮到群眾的利益,這同樣是和諧發展的必然規定,是緩解當前不利現象的關鍵要素。

1.2 有助于實現公平競爭

我們國家目前處在發展的初始時期,并不是所有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是一樣的。此時就使得社保在不一樣的區域之間有著不一樣的特點。進而就導致了各個區域的繳費內容數值等不相同,進而使得地區間的單位所要負擔的社保存在差異,進而導致單位在成本方面出現了差距。很顯然這對于競爭來講是不公平的。對于那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區域,它們負擔的社保資金較低,進而使得單位更能夠節省費用,形成價格優勢,但是一些偏遠的區域由于其要負擔的費用過多,此時就導致了單位的生產成本變多了,在競爭中必然處在劣勢。就是因為這種現象的存在使得單位間的競爭變得不公平,對于總體的經濟發展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1.3 能夠帶動城鄉統籌發展

隨著經濟會球化的加速發展,我國的勞動力市場轉移已越來越深化,勞動者跨地區流動就業的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近年來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已達1.5億人。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統籌機制,有利于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有序轉移就業。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進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都具有深遠影響。

2 發展社保統籌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

2.1 它是能夠推動經濟前進

穩定的發展預期會帶來更加強大的發展動力,社會保險對于經濟活動的作用也是如此。社保能夠為單位打造一個非常穩固,而且和諧的外在氛圍,此類外在氛圍能夠帶動單位自身充分的體現出本身的水平,發揮出單位的潛力,進而帶動效率的提升。針對國家來說,綜合化的社保體系會帶給我們一個更為穩固的社會氛圍,能夠提升內需,帶動交流,對于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益處的。在當前時期,國家對社保的統籌管控還未具備較高的水平,無法實現整個國家范圍內的統籌,所有的活動都處在初級時期,而且本身我們國家的人數很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統籌的實現,此時就要切實的發揮出商業保險的意義。商業保險作為一只重要的補充力量應在政府的引導下對廣大人民進行保險覆蓋,最大限度的保證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目標。這樣,在政府與社會的共同協助下,才能更大限度的發揮社會保險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2.2 它是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要素

社保本身是金融領域的一個關鍵分支,能夠起到保障金融穩定的關鍵意義。由于社保體系在不斷的革新,此時社保體現在金融工作中的意義變得更為關鍵了。最近幾年,國家積極鼓勵保險企業發展,讓它們更加主動的參加到經濟活動里。將社會保險資金充分進行增值發展。這就逐漸凸顯出社會保險的經濟力量。同時,社保統籌作為一支穩定的經濟力量在金融活動中可以強力維護金融活動的安全。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2.3 能夠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要想保證社會和諧穩定就必須要頒布相關的政策條例。在當前的背景下,社保是不是健全的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群眾的生活品質。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之下,只有那些可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提升群眾生活能力的政府才會被人們認可。目前我們國家的社保就是這一關系人民切身利益、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社會保險完善與否將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與人民的生活。只有落統籌才可以確保社保穩定發展,才能夠保證社會和諧。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人都衣食無憂的話,誰還會心懷不安呢。假如無法做到衣食無憂的話,誰還有心思去做別的工作呢。

3 建立社會保險統籌的長效機制,促進經濟的發展

3.1 加強預防、監管風險的機制,保證經濟安全

運行社會保險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險的預防機制在整個管理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預防機制能夠降低風險的出現幾率。同時,要做好監管工作,在平時的工作中,社保的掌控權限歸國家所有,所以,社會的廣泛監督成為社會保險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大眾的監管過程中,要完善信息反饋渠道,使人民反應的問題能夠真正被重視,真正得到落實。要嚴格落實獎懲體系,在監管時不應留有私情,針對那些優秀的必然要予以鼓勵,針對那些落后的要懲治,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工作者的工作態度正確,帶動統籌工作的順暢實現。

3.2 進一步完善參保人的利益保護機制

在社保體系里,參加者受益,他們是社保的主要力量,因此就規定在統籌管控的時候要關注這些群體的真實權益,要站在他們的地位上來分析問題。要確保社保公開性高,確保參加者能夠了解社保費用的使用方向,要明確社保的條例內容,保證參加者對情況有所了解,而且,要完善責任體系,確保相關的工作者都能夠恪守己任。

3.3 進一步完善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堅持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現實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保險統籌的可持續發展既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保險行業長遠發展的落腳點。

4 結束語

近幾年來,我國社會保險業的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使社會保險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11年國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這大大加快了社會保險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使公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保證了經濟活動的安全,對我國經濟長足發展具有保障性作用。

參考文獻

[1]胡宏兵.中國保險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協調分析[J].山東經濟,2007(6).

[2]徐麗蓉.湖南保險業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灰色關聯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08(4).

篇3

論文關鍵詞:帕累托改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社會保障

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在保證土地承包經營權長久不變的基礎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政策允許農民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其目的在于引導農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農業效率,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1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帕累托改進效應及經營權流轉的前提條件

帕累托改進是建立在帕累托最優的基礎上的概念,帕累托最優是指在一個完全競爭的、一般均衡的市場體系中,資源配置的任何改變都不可能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好而不使別人的境況變壞,即在不損害一方福利的情況下,就不能增進其任何他人的福利。帕累托最優是現代福利經濟學判斷一個社會的資源配置是否達到最優狀態和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標準之一。

過多的勞動投入與過少的資本和技術投入的均衡是傳統農業資源配置的特點,這顯然是農業發展的低階均衡,農業的高階均衡應該是資本、技術的投入與農業產出的均衡。傳統的農業要發展起來必須打破低階均衡,使剩余勞動力流出農業部門,而資本與技術等要素流人農業部門。要想逐步改進我國農業的低階均衡的狀況,進行土地規模化經營是一個可行之路,規模化經營必然要求資本與技術的大力投人。

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涉及到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問題。美國和日本分別采取租用別人土地、出臺促進流轉土地的法律和政策及采取措施擴大農場規模。我國可以模仿美國和日本通過土地租賃實現規模經營擴大的經營模式,這對于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所需要的規模要求是適用的,這就需要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

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進行流轉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土地的產權是清晰的,在保證土地所有權歸農村集體所有外,土地的使用權、經營權是歸農民個人自由支配的(但不能改變土地的農用耕地用途)。

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本形式,任何有限經濟資源的利用,如果不通過市場機制進行配置將缺乏效率,土地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更不能例外。而清晰的產權是市場發揮作用的前提,產權的清晰界定和自由轉讓,以及制度的完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Coase,1937,1960;North,1990;張五常,2002),可見,制度約束對于農地市場的作用和經濟的效率具有顯著影響。只要產權是排他性的和可轉讓的,不同的合約安排就意味著不同的資源配置效率(張五常,1996)。我國目前的產權具有不完全的排他性,所以不同的合約安排(包括形式和時間)都影響著資源的配置效率。

2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其改進

以來,實現了我國農村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農村逐步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是對農村土地制度的重大創新,極大的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說是我國農業改革發展的第一次飛躍。

2.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出來,影響和制約著農民增收和農業、農村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土地制度需要進行新的改革,實現我國農業改革與發展的第二次飛躍,客觀上要求農村土地必須走規模經營、集約發展的道路。政策允許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無疑將有助于促進我國土地生產要素市場的發育和建立,加快農業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進程,為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即在保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變、不改變土地用途和不損害農民承包權益的前提下,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不同市場主體之間的轉移和流動。現階段土地流轉的主要方式是轉包式流轉,指土地承包方自愿將一定期限內的承包權轉包給他人,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轉包的期限和轉包金額及其支付方式由雙方自行約定。

這項制度尚處于初期的探索發展階段,存在一些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要正確的認識問題之所在,積極探索其解決之道。

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比較普遍的問題是流轉中的“五多”和“五少”。所謂“五多”,即農民自發流轉的多,零星流轉的多,口頭協議的多,債權不清的多,隱性問題的多;所謂“五少”,即有流轉服務的少,有秩序流轉的少,有操作規程的少,有規范合同的少,有檔案管理的少。

另外,流轉機制的不健全導致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混亂。多數地方沒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租賃的市場,有些地方客觀存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但市場往往具有隱蔽性、無序性、地域性強、市場狹小的特點。各地雖然均存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現象,但是沒有形成統一規范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影響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公平。因此,中國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仍然只是具有雛形,尚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且發育緩慢,需要政府的引導和相應的政策措施的支持。在我國農村非政府組織或者說是民間組織不是很發達的情況下,政府的官方認證、支持和引導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2.2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機制

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應在這幾方面著手:一是清理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手續,保證土地產權的界定清晰。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搞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二是完善法制體系,制定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細化原則性的條款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法》有許多是原則性的條款,應將其進一步的細化,以便在實際的操作中有可依的具體規定,減少在執行過程中自由裁量過大而帶來的不良影響。三是提高農民素質,加大對農民教育和培訓的投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農民,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于土地流轉市場的形成和完善,同時,也對資本技術投入增加后所實施的規模經營提供人力資源的支持。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

土地是傳統農業社會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當前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和健全,土地依然是大部分農民就業、生存保障和社會福利的唯一依靠,是農民的基本的社會保障,對于大多數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民來說,失去土地,投身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將面臨很大的風險。所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要建立在積極而穩定地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逐步將農村的社會保障由依靠土地轉為依靠社會和制度,包括養老、醫療、生育等保障。解決好農民自身的保障問題,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降低農民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土地的流轉自然就會加快。地方政府在開展土地流轉工作的過程中,應積極推進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可以采取地方政府、失地農民和土地受讓方各拿一點的方式,為失地農民建立起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既可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也可為我國社會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3.1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完善

3.1.1建立和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農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農村低保制度研究”課題組(2007)認為,在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背景下,構建新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農村低保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石”,健全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也必須是從這里起步。而且,建立農村低保制度,也是對傳統的社會救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建立規范化、科學化和法制化的農村低保制度來豐富和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是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迫切需要。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對公民生存權的保障。是“最后的安全網”。作為一種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它不是以前那種隨意性的臨時救濟,不是一種施舍性的行為,是人們保證自己生存權的一種應有的權利。基層政府應當重視農村低保工作,為農民的生存提供基本的保障,具體的低保政策由各地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的情況來制定,要保證其有可行性。目前,在我國農村,因病致貧、因教育致貧等現象是比較嚴重的,如果沒有低保來兜底農民的基本生存,后果不堪設想。貧困是動蕩的主要誘因,貧困特別是大面積人群的貧困具有明顯的負的外部效應,糾正這種負的外部效應,避免動蕩,維護社會穩定是政府的應盡職責。 轉貼于

3.1.2健全農民合作醫療體系,保證其病有所醫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自200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試點推廣以來,全國各地已經取得了較多制度建設和基金擴面成效。截至2007年9月底,全國已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有2448個,占全國總縣(市、區)的85.53%;參加新農合人口達到7‘26億,參合率達到了85.96%,已有9.2億人次享受到新農合補償,共補償資金591億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應進一步的完善,政府財政尤其是中央財政對這部分的投入支出要加大,保證這項制度的健康運行有穩定持續的資金支持。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61316.9億元,比2008年增加9995.12億元,增長19.5%,這說明,我國現在的財政收入是完全可以支撐新農合所需資金的。

3.1.3養老保障可借鑒日本的農民年金制度

在農民達到一定年齡后,規定他們必須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轉讓,政府給予這部分農民足以保障其生活的補貼,這種做法相當于給了農民退休金,采用農民年金制度會促進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的提高。這樣就使農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同時也極大減輕土地的社會保障負擔,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在農民養老方面,也要發揮原有的家庭養老的作用,多給老人們精神上的慰藉,讓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能很好的結合起來,讓農民也能安享幸福的晚年。

3.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一體化建設

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不僅僅是農村社會保障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促進農業的集約化和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也為我國向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邁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國現階段的城鄉二元體制是由我國的二元經濟模式導致的,從西方發達國家來看,二元經濟模式并不是經濟發展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但是,現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存在著二元經濟結構,發展中國家的二元經濟結構與其所處的經濟大環境及采取的經濟政策是密切相關的。在和平發展的世界環境中,發展中國家要推動本國的經濟發展就要積極地進行工業化,而工業化所需的原始資本積累已顯然不能像西方發達圍家那樣通過殖民掠奪來實現,由此,發展中國家只能在本國范圍內進行,硬性的、人為的劃分農村和城市,通過政府的政治強制權力來保障城市工業發展所需的資源、資本等,在這其中最典型的應屬前蘇聯的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就是大規模的全國公有制與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全國公有制的本質,是國家掌控資源;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本質,是國家配置資源。其目標指向,是加速蘇聯的工業化進程,并傾斜于重工業化與軍工化。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掌控經濟的發展,為了給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行原始積累,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切斷農民與市場的自然、自發聯系,剝奪其自由進出市場并依據市場價格信號決定自己經濟行為的權利,人為壓低農產品的價格,以低價收購或強制征收的方式,通過“剪刀差”來獲取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政府以自己規定的遠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強制收購農副產品的途徑,來為國家進行工業化積累巨額資金。

篇4

【關鍵詞】信息;服務;國有企業

在2014年5月8日考察中央辦公廳時,提出要圍繞大局反映情況、報送信息,做“千里眼、順風耳”,要圍繞大局出謀劃策、貢獻智慧,“身在兵位,胸為帥謀”,多出大主意、好主意,這對新形勢下信息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筆者結合自己從事信息工作的實踐,就如何更好提升工作水平、發揮服務作用與大家探討交流。

一、拔高站位,深刻認識信息重要性,充分發揮信息在企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當前,國有企業處于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關鍵期,在決策和管理過程中,及時、全面、準確地報送信息,使上級部門和企業領導及時掌握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對于推動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它是匯報工作、反映情況的重要途徑,能有效推動業務進展。一方面,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迫切需要把自身整體狀況,尤其是重點工作進展和后續計劃,以及取得的成績和遇到的困難匯報給上級部門,以便讓領導掌握情況,獲取支持。另一方面,上級部門也需要準確掌握下級單位運營情況、對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存在的問題等,以便掌握全局、科學決策。這兩方面客觀需求可以通過信息工作得到及時有效對接。被采用一條信息,就相當于匯報一次工作,尤其是被采用的層級越高,得到領導的批示越多,就越能促進有關問題的解決,獲得上級支持的力度也越大。所以,報送信息的目的在于服務中心工作、促進企業發展,它直觀體現了企業的形象和狀態。

發揮好信息的作用首先要切實加強領導工作,領導重視是前提,信息的服務質量和層次也客觀反映了領導重視的程度。要將信息安排進重要議事日程中,杜絕“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在戰略決策、研究部署、檢查落實、重要會議時,要同部署、同研究、同編報。根據生產經營實際情況,領導要明確階段重點,指方向、提要求、出題目、交任務,定期分析并通報信息工作情況,加強信息制度建設和日常工作機制,為信息工作隊伍提供保障條件,為信息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全域覆蓋,不斷增強信息融入度,建立健全信息服務支撐工作的網絡體系

信息是國有企業各項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的全面反映,要服務好全局和中心就必須全面融入各項業務。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重要信息點報送晚、甚至沒有報送的現象,根本原因在于融入度不夠,企業內部信息報送存在“空白點”。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覆蓋所屬單位(部門)、所有業務的信息工作網絡。要明確各管理層級的信息主管領導、歸口管理部門和信息員,保證信息能第一時間快速收集、高效編撰、嚴格審核;對需要向上報送的重要信息,要建立網絡報送系統,分門別類一事一報;還要建立信息載體,將上報信息和內部信息分開,每周發文、定期通報。

另一方面,各單位各部門信息員作為具體編報人員,要有融入具體業務的主動意識,通過各方面渠道獲取廣泛的信息量,掌握企業的基本情況和核心業務、清楚年度中心工作、把握各個階段重點、掌握下屬企業實情。同時,信息工作不能孤立開展,收集信息不僅僅是信息隊伍這條戰線抑或信息員單點的事情,它要具有體系的概念。需要信息員多與基層單位、業務部門加強溝通,拓展信息來源。例如,像一些業務進展、貫徹落實、經驗總結、研究分析等工作相關職能部門都在有序開展,也會提煉總結,信息員要能充分溝通,報送信息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工作就是要讓全員懂得從信息報送渠道去解決問題、匯報工作,要樹立凡事都能報送信息的意識、信息工作是業務工作延伸和成果的觀念,將信息意識融入全員,變“要我報送”為“我要報送”。

三、嚴慎細實,努力確保信息質量,重點把握信息全周期管理的關鍵環節

一條信息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它發揮作用的程度,也反映了信息員的綜合能力。作為信息員,不能只當“二傳手”,要在信息全周期管理上下功夫,重點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

一是信息選題。要培養敏銳意識和樹立開闊視野,不僅立足企業發展,還要關心政治政策和社會熱點,不僅研究領導關心的話題,還要關注領導聽不到的事,不僅要說成績更要說困難。同時,對將要發生的重要事件,不能“等靠要”,主動提醒業務部門,提前約稿。

二是信息編寫。信息不是新聞宣傳稿,注意反映事件的角度,要做到實事求是、主題鮮明、標題醒目、層次清晰、簡短凝練、莊重精確。多學習研究上級部門的信息載體,不斷提升綜合歸納和文字編寫能力,突出編寫信息的價值點,對規律性的事件,留存編寫模板。此外,切忌出現低級錯誤、專業錯誤,注意安全保密問題,否則所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

三是信息報送。首先要及時報送,突出時效性,尤其是緊急突發事件,報送不及時就會失去價值。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要關注重要報送節點,如經濟運行時間節點、重要事件節點、貫徹落實反饋節點等。報送信息還必須嚴格審批程序,要經過分管信息領導審核把關,專業信息需提前請業務部門會簽,有必要的重大信息還要請企業負責人簽發。

四是信息跟蹤。一條信息報送后并不是結束了,還要關注上級部門采用情況,如果被采用了,要研究采用的信息點在哪里,學習上級部門信息編寫的角度,這也是提升信息員能力的關鍵點;如果上級領導有批示,要及時溝通匯報,加強對批示內容的貫徹落實。此外,信息員還應建立信息數據庫,根據時間、單位、領域等維度將信息來稿、上報信息、上報后采用的信息分門別類,便于時時掌握報送情況,緊密跟蹤業務進展,不斷提高信息質量。

四、潛心研究,認清找準信息本質點,切實提升決策支持參謀助手的服務水平

篇5

一、考核對象及范圍

考核的對象及范圍為基層各分局、所在各自轄區內組織落實《關于在全縣開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的執行情況。

二、考核時間

7月25日至12月20日。

三、考核內容

(一)組織領導:15分

1、及時將市、縣專項集中整治的有關文件、精神及安排部署向當地政府匯報,并有匯報記錄。3分

2、成立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工商分局、所為主要成員單位的工作專班。4分

3、針對各自轄區無照經營的特點制定書面專項集中整治工作計劃,明確整治重點。4分

4、明確專項集中整治責任分工,實行地段到隊,責任到人,并層層簽訂整治責任狀。4分

(二)宣傳發動:15分

5、在城區主要街道、集貿市場、城鄉結合部和無照經營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懸掛橫幅、條幅等宣傳標語3-5條。5分

6、出動宣傳車,向轄區利用廣播宣傳不少于6天。2分

7、及時張貼、發放專項集中整治《公告》、《通告》。5分

8、利用當地電視媒體公益廣告、字幕廣告不少于1條,宣傳時間不少于10天。3分

(三)調查摸底:15分

9、組織專班突擊對各自轄區進行拉網式排查,并在《無證無照經營月報表》上予以登記,對有固定經營場所開業達10天以上未能辦理證照的無照經營戶摸底登記率達100%。8分

10、對調查摸底情況要有局面分析材料,明確本轄區的整治重點地段、行業和難點。7分

(四)集中整治規范:35分

11、對無照經營對象送達《限期辦理營業執照預警通知書》,督促其守法經營,送達率達100%。10分

12、經預警逾期仍不辦理營業執照的要依法采取相應強制措施,并給予適當行政處罰,責令限期改正,處理率達95%以上。10分

13、對經教育、警告,依法處理后仍拒不辦理相關證照的,要堅決依法取締。10分

14、整治措施要講究方法,對農民自產自銷和季節性小商小販經營、下崗職工從事經營活動的要嚴格落實國家有關優惠政策,教育引導規范為主。5分

(五)檢查驗收:20分

15、通過整治規范,在檢查驗收時轄區從事一般性經營項目無照經營率要控制在2%以下,從事前置許可類經營項目無照經營率控制在5%以下。10分

16、整治過程中每月要將整治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匯總小結,匯總情況連同《無證無照經營月報表》每月23日前向縣局整治小組辦公室(設在注冊分局)上報。5分

17、整治結束時,要有整治工作總結、基本情況統計等書面匯報材料。5分

四、考核辦法

考核采用百分制,由縣專項集中整治領導小組及縣局督查組組織人員采取日常督查、階段抽查(將每階段工作納入當月縣局督點內容進行考核記分)和全面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按各階段的完成情況分別打分,進行量化考核,力求做到客觀、公正、科學、全面。考核小組根據各單位各階段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分,對達不到規定標準或未按規定執行的視情節輕重酌情扣分。日常督查和階段抽查的考核得分由縣局整治小組負責考核記錄,整治結束后綜合全面考核得分一并匯總得出各單位總得分。

五、獎懲措施

篇6

年是公司管理、經營、發展三大轉折的一年,在集團公司“三足鼎立”的工作要求下,以“三個中心”為中心,大力開展經營工作。下面我向各位領導匯報一下物流貿易工作開展中的不足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總結前段時間物流貿易工作的不足、原因分析和改進措施

1、對貿易工作的思路理解還不夠清,有部分還是停留在以前的思想和思路上,沒有從根本上完全轉變思路。

原因分析:這是由于貿易工作的剛剛開展,本人從思路轉變上都與現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物流貿易由對內貿易到對外貿易的轉變上。

整改措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迅速轉變工作思路,從公司歷次的經營貿易專題會上找到路子。還要與部門內其他跑的快的同事多進行溝通交流,吸取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少走彎路。

2、在物流貿易工作的開展上,還是局限在江門、局限在廣東范圍,沒有走出去的思想。

原因分析:從思想上還是沒有擺脫傳統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沒有在新的形勢下找到新的路子,才沒能夠走出去,走的更快。

整改措施:要拋棄以前傳統的思維方式方法,用新的經營理念、經營思路開展工作。不但要有走向全國的思想,熟悉全國各地的道路交通、水路運輸、鐵路運輸,甚至空運,要在目前的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還要利用外貿上國際遠洋運輸的契機,走向世界。

二、物流經營貿易工作開展及下步思路

物流貿易工作分兩大塊,一是對內貿易工作,一是對外貿易工作。

對內貿易工作,從三大方面展開,一是進一步整合公司現有物流資源優勢,公司小車使用上采取內部買賣制的經營方式。二是對銷售、供應以及經營的船運工作,充分利用社會回頭船,降低綜合物流成本,增強企業的產品優勢。三是我公司拖車的條件成熟后,外貿柜由我們自己托運,降低外貿成本費用。

篇7

公司開展工作計劃一

1) 第一周:

A、了解財務總監對此崗位在一定期間內的目標與期望。了解公司的文化氛圍、通過相關資料等來認識公司的管理風格、管理理念、部門間的溝通方式等。

B、熟悉了解財務團隊成員,并了解各同仁的工作職責、家庭情況、個人情況愛好等。

C、召開內部會議,了解工作內容、職責,各崗位的飽和度,意見與建議等。

2) 第二周:

A、通過查看資料及與各部門的交流,初步了解公司近幾年運營情況,了解公司近三年運營目標并與先進同行對比,找到差異并分析差異。

B、分析判斷我司在此行業中的位置及成長階段,并分析在此成長階段企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或困難。

C、對于已分析的與先進同行的差異、成長階段的可能困難、業務關聯對未來的影響等進行系統性的分析與籌劃,在向財務總監匯報及指導后,形成有效的預警方案,作為后續一定期間內工作的指導性參考。

3) 第三周:

A、基于對公司、對同仁有了初步的了解,開始理解與領會本年度的經營目標與財務工作目標及重點處理事項。

B、了解公司及各關聯企業的組織架構、關聯關系、主營業務、業務流程、資金流等。

4) 第四周:

A、學習各項財務制度、業務流程、管理制度。

B、階段性的向財務總監匯報,并對比目標任務的執行情況。

5) 第五周:

A、深入理解現存的財務核算體系,從科目設置的統一性、賬目核算的清晰性、科目運用的規范性、內控制度的有效性、總、分公司業務、資金的合理性、有效性等。

6) 第六周:

A、對于公司在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相對有個初步了解情況下,與財務總監溝通達到一致意見后,編制系統性的財務部對公司運營的支持方案與計劃。

7) 第七、八周:

方案中需包含:公司目標、運營現狀與先進的對比、現存的問題等通過組織建設、基礎檔案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管理、預算管理、管理報告與分析、完善各項流程、制度建設等。

8) 第九周:

向財務總監匯報,并提交總經理辦公會,得到批準后正式執行。

9) 第十周始:

對即定計劃的執行管控,階段核查效果、匯報、修正目標與方法。

公司開展工作計劃二

1、公司企業資質辦理及流程:核名入資驗資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到質量監督局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到稅務局辦理稅務登記證。

注冊公司所需要的材料料:

①事先起好的注冊名稱

②所有投資人的身份證明原件,法人和股東,確定法人和股東的注冊資本金出資比例

③注冊地址,需要辦公實際地址;門牌號建立;

④新公司從事經營范圍

注冊公司所需要時間:

①核名:一般情況,3到5個工作日;

②驗資:1--2個工作日可出;

③營業執照:大概5個工作日;

④組織機構代碼證:大概1個工作日;

⑤稅務登記:大概5個工作日

2、公司組織架構:總經辦、綜合管理部、財務部、資材管理部、生產車間、工程技術部

3、規章管理制度制訂

4、人員配置:財務部—會計(1人)、綜合管理部—辦公室主任(1人)、生產車間—車間主管(1人)、車間員工(10人)

5、薪酬標準

6、對各崗位進行崗位描述、崗位分析。

7、招聘渠道,在不同崗位之間運用不用的招聘方式,以達到快速、高效、省錢的目的。

8、新員工入職前做好崗位培訓,降低上崗后的出錯率和離職率。

9、是否辦理相應社會勞動保險(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一金(住房公積金)

篇8

【關鍵詞】 稅務內控; 稅務風險; 風險控制

說起企業內部控制,對于每個企業來說已不再陌生,它已成為鞏固企業防范風險舞弊的一面“防火墻”。但是作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稅務內控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稅務內控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流程,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每個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情況建立適合自己的稅務內控體系,使其成為稅務風險防控最有效的手段。

一、采油廠存在的主要稅務風險

稅務內控的根本目的就是在防范稅務風險的基礎上,創造最大的稅務價值。要防范稅務風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稅務風險來自于哪,對采油廠來說主要來自以下三種風險。

(一)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主要是受勝利油田管理體制限制所帶來的風險。目前,勝利油田的計劃經濟體制仍占主導地位,很多決策僅考慮油田如何加強管理,如何挖潛增效、降低成本,而不考慮此種管理是否符合規范,是否會增加企業的涉稅風險。如供料問題;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由于無投資計劃擠占成本的問題等,都帶來了很大的涉稅風險。

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稅務風險控制應當在簽訂合同之前就充分考慮,而不是在合同已經簽完,交稅已成既成事實時才引起關注。因為一旦合同簽訂,在稅法層面上各種稅負就已經確定,此時往往已無回旋余地了。由此可見,企業商務部門簽訂和執行合同的過程才是真正產生稅負的過程,等到了財務部門,能做的就只是按照稅法規定繳稅了。實際中往往是到了繳稅環節,才開始關注如何控制,但此時風險已失控了。就像水龍頭里的水在嘩嘩地流,財務部門不斷地堵,還是堵不住。真正該做的是要擰住水龍頭,將稅務管理和風險從源頭控制住。

(二)核算風險

核算風險是指在企業納稅核算過程中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帶來的風險。如財務人員由于缺乏責任心造成的核算錯誤風險;重要交易過程沒有企業財務部門的參與,企業稅務部門只是交易完成后進行納稅核算,影響了納稅準確性的風險等。而后一種風險是采油廠現在存在的核算風險中最主要也是最難控制的風險。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具體生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缺乏必要的、有效的溝通,企業發生一項業務事先不與財務人員溝通,往往財務人員是最后知道該業務的部門,等到財務人員最后發覺該業務的有些方面不合適的時候,已經無法補救了,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涉稅風險。另外一項業務有時往往牽扯許多部門,各部門之間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管理,部門之間平時不聯系,各人自掃門前雪,相互之間采集的數據差異巨大,有時各部門還根據各自不同的需要,對采集數據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造成各部門的數據千奇百怪,而且難以自圓其說,給采油廠納稅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

(三)理解風險

理解風險是指對稅收政策的理解和適用不同所帶來的風險。這既包括采油廠財務人員在財務核算中對政策的理解風險,也包括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對稅法政策的不知和少知帶來的風險。針對這種風險,除了加強對采油廠財務人員和涉稅各生產經營部門人員的稅法知識培訓外,聘請有經驗的注冊會計師和稅務師事務所進行定期審計也可減小此種風險。

二、通過有效手段建立一套適合采油廠的稅務內控管理體系

(一)設立有效的稅務組織及崗位職責

進行有效的稅務管理,企業內部稅務組織的建設至關重要。在采油廠涉稅業務層面,合理的涉稅崗位安排是不可或缺的,至少要委派1-2名專職稅管員負責日常涉稅業務處理。涉稅崗位不僅僅是指稅務崗的人或者財務的人,還包括公司與稅收聯系緊密的其他人員,應當由采油廠副廠長(級)領導稅務工作,因為只有管理層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推動采油廠稅務崗位和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并委派財務科長負責稅務工作。現以采油廠涉稅崗位的設置為例說明如表1所示。

(二)建立各環節風險管理流程控制

內控機制屬于預防性控制機制,是防范風險的前提和基礎。內控制度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運作、規避和化解風險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進行企業內部稅務控制,就必須建立科學的內部涉稅事務管理組織與標準,加強稅務工作的事前籌劃和過程控制,實現企業稅務價值的最大化。

采油廠可以根據情況,對各個涉稅環節的風險點進行控制,即建立一套各稅環節的風險控制流程,通過這些流程的有效運行,對涉稅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最終達到防范涉稅風險,創造稅務價值的目的。

采油廠主要涉及的稅種有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印花稅、車船稅、營業稅及其附加。其中營業稅及其附加金額年發生額較小,房產稅根據采油廠ERP中資產數據庫房屋原值計提,車船稅由車輛保險機構代扣代繳,因此風險點主要存在于其余幾個稅種中,其風險控制流程如下:

1.增值稅

增值稅的納稅風險主要存在于所發生的所有應稅收入是否足額計提銷項稅,抵扣的進項稅是否符合稅法規定及不應抵扣而抵扣的進項稅是否進行進項稅轉出等。針對以上風險,可以進行風險控制流程如圖1。

2.企業所得稅

由于采油廠只是分公司下屬一二級單位,無獨立法人資格,因此無需對企業所得稅進行納稅申報,只在每年末上報企業所得稅稅前調整項目。而由于企業所得稅涉及采油廠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因此成為最重要也是最難控制的風險點。風險控制流程如圖2。

3.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的風險點主要是發放的所有工資獎金是否足額計提稅金。在實行個人所得稅全員全額申報后,個人所得稅的風險完全可以依據全員全額申報表進行風險控制。圖3為風險控制流程。

4.印花稅

印花稅的風險主要是法定合同類別的合同是否全部計提印花稅及印花稅稅率的使用是否正確。針對以上風險,每年可以聘請稅務事務所進行審查,最大減少風險。風險控制流程如圖4。

(三)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匯報制度

風險匯報,包括匯報制度與匯報標準兩個方面,主要作用是明確各級涉稅人員的責任,提高采油廠對涉稅風險的反應速度。匯報制度以廠級管理的高度,明確重大涉稅事項必須要向廠級領導進行匯報。哪些屬于重大事項,很難一概而論,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稅務檢查、稅收籌劃、重大涉稅合同、重大稅收優惠政策的應用、稅額超過萬元以上的涉稅風險等都屬于必須匯報的事項。

匯報標準解決各部門涉稅人員如何進行匯報,是一個流程標準的問題,以便于匯報文本在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簽字流轉中的統一理解。比如,稅管員在工作中發現采油廠存在重大不合規處理,可能存在較大稅務風險,他應該向他的主管科長及時匯報,并以標準化的內部文本進行簽字流轉,稅務主管科長可能與其他部門的主管領導進行溝通,并向主管副廠長(總會計師)匯報。

(四)建立內部稅務風險測評制度

建立風險測評制度,就是從采油廠管理的角度對稅務風險測評進行明確,作為采油廠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一是要提高每個員工的風險控制責任感和敏感度。加強培訓,尤其對涉稅業務崗位、生產經營人員進行基本稅務知識培訓,使其對涉稅風險有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同時培養端正的風險效益觀。

二是各涉稅科室及三級單位應當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對本部門的業務進行涉稅風險評估,對于存在的風險應當及時整改,消除風險,對于可預見的將要發生的風險可以合理規避,防患于未然。

篇9

關鍵詞:建筑企業;經營責任制;財務管理

隨著建筑市場的規模擴大和市場競爭加劇,建筑行業集中度愈發明顯,迅速成長出一大批規模大、效益好的龍頭企業。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建筑企業面臨著營利能力和管理能力差、財務管理混亂等問題,隨時會在市場競爭中失去競爭力。建筑施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中做大做強,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生存、發展、壯大,就必須高度重視企業的財務管理,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理念,加強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內部經營責任制的推行,績效考核指標的落實,財務管理精細化等措施,降低各項責任成本費用、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已成為當前施工企業的重要課題。

一、建筑行業經營管理的特點

1.流動性突出

建筑施工企業涵蓋面非常廣泛,其工程項目分布點多、面廣、線長,分支機構分布省內外,甚至世界各地,施工項目的流動性十分突出。施工機構隨著建筑物或構筑物坐落位置變化而整個轉移生產地點。同時,從事施工活動的項目經理部也是變動的,即非常設的。一個項目結束時項目經理部隨即解散,新項目開始時,新組建的項目經理部也即組成并工作。人員的變動,包括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變動是經常的。

2.建筑工程生產周期長,施工成本控制難度大

施工項目周期通常超過一年,有些隧道、橋梁、超高層建筑工程施工期甚至長達三至五年,整個工程全周期成本與期初成本預算相比會存在較大變動。建筑材料價格在項目周期內也會可能存在較大波動。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施工,涉及的行業、地方法律法規的要求不同,人工成本和施工要求也不同。這些特點決定了施工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存在較大變數,難以完全僅依靠期初預算控制,對成本過程控制有較高的要求。

3.會計核算管理的特殊性

建筑業一般按單項工程為對象核算和控制成本,但是如何在施工過程中及時準確的歸集責任成本卻是一個難點。因為建筑施工企業實際經營中存在項目間主輔材混用、施工機械設備折舊分攤、施工人員交叉作業等特點,屬于開放式生產經營,導致人財物等責任成本難以準確歸集,給財務成本精細化管理增加了難度。

二、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財務管理觀念落后,對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認識不足

許多施工企業比較重視商務合約的簽訂、施工進度的達成率和工程質量的管理,認為抓好運營是關鍵,忽視了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為財務部門屬于后勤部門,主要工作限于付款、報銷、發工資之類的文案工作。對財務管理觀念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財務工作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財務管理在經營分析、資金運用以及經營風險監控等方面的作用,多數企業未給予足夠重視。

2.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監督職能弱

雖然大部分施工企業都有自己的財務管理辦法,但要么內容過于簡單,往往側重于成本費用支出類及審批流程等制度規定,要么不夠科學完整,對于預算管理、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財務分析等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工作沒有充分落實。有的施工企業財務制度規定形同虛設,往往是公司領導一支筆制度,無法發揮財務監督職能。

3.項目成本控制難度大,責任成本難以落實

成本核算對象的劃分在實際管理中存在材料混用、施工人員混合作業,項目成本間難以準確精細的核算。成本核算對象周期長,責任成本難以落實到人。很多施工企業對成本預算的制定和實施流于形式,普遍存在成本預算和成本控制兩張皮的現象,而由于工程的現場環境、施工條件和工期的變化,導致材料價差、設計變更、簽證變更、施工糾紛等方面與初期工程預算差異較大,難以做好動態成本控制,最終可能造成虧損。

4.資金管理不順暢,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大

施工企業的特點是施工地點不固定,造成資金分散,影響了資金的調配和使用效率。一邊是下屬單位資金閑置,沉淀嚴重;另一邊是新開工項目為保證工程正常進行籌集資金,增加融資成本。

另外由于工程款項往往數額巨大,結算糾紛較多,以及對甲方的資金實力缺乏及時監控,容易造成較大資金回籠風險。一些企業對工程款催收不及時,未建立相應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和資金回籠獎懲機制,造成資金占用和呆壞賬的發生,易產生嚴重的經營風險,影響企業運營。

三、加強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1.財務管理工作與企業經營緊密結合

在企業實行經營責任制下,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僅僅作為管理者的出納角色,而是要以企業經營目標為工作的出發點,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此,要將企業的運營納入財務管理的內容,積極參與經營決策,將財務管理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中。在管理層和橫向部門會議上,在項目資金安排、成本控制、審批授權、內部控制流程上起主導作用,及時針對財務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

2.建立科學完善的財務制度體系

對于內部經營責任制,目的是明確企業、管理層、員工三者的責權利關系,達到三方共享經營成果。而對于財務管理工作,要結合經營責任制中的各項考核指標,尤其是財務指標,如年度營業收入、經營利潤率,資金占用成本、費用控制率等指標,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財務核算規范。財務核算是實現經營責任制的基礎工作,在核算科目的設立,核算成本項目、成本要素的設置都要考慮責任成本的要求,及時準確實現財務數據的動態獲取。財務核算的設置不能閉門造車,要與業務部門溝通配合,使之能夠提供核算所需的基礎數據。要建立項目責任成本動態控制、責任成本精細化核算、資金監控、監督檢查制度等一系列財務管理措施。在制度建立上,要涵蓋企業經濟活動方方面面,從人員委派、薪酬制度、物資采購、招投標等方面要加以規范。此外,建立制度是為了企業運行有法可依,但最終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執行才是制度的最終目的。為此,企業高層尤其是主管領導要營造良好的制度氛圍和文化,率先成為制度遵循者,并對違反制度的行為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保證各項財務制度的有效落實。

3.實現責任成本精細化管理,嚴格控制成本和費用開支

責任成本在財務上的體現,就是按照經營責任制方案的要求,在核算上要求各部門在申請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前,必須分清其成本所屬核算對象和責任歸屬。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避免成本相互混用造成成本核算不清的情況,所有工程項目都必須納入責任成本管理范疇,不能存在考核和不考核項目同時并存的情況。在各項成本要素核算時,責任成本管理要分解到位,保證人工、材料、機械設備、周轉材、項目管理等成本要素都能獨立核算到經營承包單元,避免出現項目間成本項交叉混淆,財務主觀分攤的情況發生。同時要求現場管理人員主動做好人、財、機的需求計劃,避免物資相互借用和人員交叉混合作業發生,充分調動員工的成本控制積極性。

4.建立信息平臺,做好財務經營分析

經營責任制下,建筑企業責任項目多,承包人員對財務數據準確度和及時性要求高,這對財務精細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此,除了指導業務人員提供準確的成本數據基礎資料和對財務人員加強培訓外,還要建立與精細化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系統,以保證各項經營責任制下的財務基礎數據,能夠在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及時記錄完成,并形成實時動態財務數據報表。這樣可以保證經營責任的各項數據能夠按月及時與經營責任人核對溝通,對數據差錯得以及時發現和修正,以確保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要形成財務分析匯報機制,定期將動態經營財務數據完成情況向管理層匯報,找出偏差和存在的問題,做好動態指標過程管控,提高項目經營管理水平。

5.加強資金集中管理,建立應收款回收制度

財務管理活動的核心之一是資金運營,資金是企業的血液。通過資金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防止資金閑置,提高資金的流動性,轉部分外部融資為內源性融資,減少了融資規模,降低了資金成本,改善了企業資本結構,同時還實現了企業對資金的有效監控。

同時,要高度重視現金流管理,企業要樹立“現金為王”的經營理念,以現金流來作為經營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現金流分析預測,嚴格控制現金流入和流出。建立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對工程款資金回籠絕對額和時間設置專項考核,作為經營責任制中財務指標考核中必要的重要節點,按月做好應收賬款賬齡分析并匯報管理層,對可能發生的呆壞賬要及時匯報,并能落實責任人。對于材料、人工和分包工程支出,按重要性和金額大小建立分級授權審批制度,嚴格控制各項支出,將現金流管理貫穿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

6.加強財務內控工作,建立持續監督機制

施工企業要加強財務內控工作,除了進行全面的制度建設,同時要對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執行的有效性進行監督。尤其是在經營責任制下,各項考核指標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更需要對各項財務數據進行獨立審核。施工企業點多面廣,持續監督必不可少,要把內部審計和財務監察相結合,在財務管理上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安全防護網。這樣對經營責任制下的建筑企業,兼經營管理的積極靈活性和財務監督管理為一體。

四、結束語

財務管理是建筑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工作,包括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精細化的責任成本核算規范,及時準確的財務分析,高效的資金運用水平,有效的財務內控監控體系。在企業實行經營責任制下,加強財務管理能有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為企業帶來可觀收益,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企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宋勝利: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及管理對策.經濟研究導刊,2009(09).

[2]肖芳林 仇俊林:加強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研究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9,(7).

篇10

       為加強對局直屬公司的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實現其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不斷提高企業在生產、經營、財務和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并結合下一步股份制公司改組、改制的方向,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經營管理

    一、局經營管理處受局委托對局直屬公司的經營進行監督和管理,幫助各公司、企業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提高各公司、企業在生產、經營、財務等各個方面的管理水平。

    二、根據不同情況,有計劃、分步驟地引導各公司、企業進行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的改組、改制工作。

    三、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為了保障局與各公司、企業溝通渠道的暢通,使局及時掌握公司、企業的生產動態,了解公司、企業的實際問題,并在最大程度、最快時間內給予幫助,特建立局與各公司、企業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經營處負責組織,會議分為三級。

    第一級: 年度例會。每一新年度的第一個月召開。由分管經營管理的局領導、各直屬公司、企業負責人、經營處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參加,主要討論上一年度各家單位的目標完成情況,對上一年度的工作進行總結,并就新一年度的工作計劃和目標責任制任務進行安排和部署。

    第二級:半年例會。為配合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和實施,在每年局年中經濟工作會議之前,由分管經營管理的局領導、各直屬公司、企業負責人、經營處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參加,會議主要討論各直屬公司、企業上半年所發生的重大經濟活動,重大經濟決策,下半年的工作計劃,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各家公司所出現的問題。

    第三級: 月例會。由經營處有關人員到各家直屬公司、企業,了解當月的經濟運行情況,互通信息,交換意見,了解各公司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及時向局反映有關情況,并幫助解決已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檢查、督促有關局項目經費的使用和項目的完成情況。

    四、局經營管理處對各公司、企業的經濟效益、收益分配情況進行動態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清產核資,制定相關經濟指標對各家單位進行考核。

    五、公司、企業遇有重大經濟活動,需及時向局進行書面匯報,局經營處要及時了解情況,掌握信息,并寫出書面意見供局領導參考。

    六、公司、企業以國有不動產進行投資、合作、出租和出售等經營活動和以貨幣資金投資的長期投資項目,需充分調研論證,并請示局經營管理處,經領導辦公會討論通過,方可簽訂合同,相關文本文件要報局經營管理處備案。

    第二條  財務管理及資產管理

    一、公司、企業需向局有關主管部門按時報送月度、季度、年度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報表數字要真實準確,每份報表均需單位負責人、財務主管和報表填報人員簽字認可。

    二、在報送報表的同時,要根據報表情況附上書面的經濟運行狀況分析,列出當月公司、企業所發生的重大經濟活動,經濟發展運行情況并做出與以往年度的同期比較分析。 1

    三、局主管部門要派專人對各公司、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定期檢查,指導各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于局項目經費要進行跟蹤管理,定期檢查,并及時向上級匯報資金使用及項目進展情況。

    四、公司、企業的貨幣資金管理要嚴格按照《省地勘局貨幣資金內部控制制度》執行。

    五、公司、企業借局流動資金,應在規定期限內歸還本息,逾期不還的,按逾期時間交滯納金。

    六、公司、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開支標準,嚴格控制招待費標準。嚴禁挪用公款,嚴禁私存、私放、私設"小金庫"。

    七、局作為國有資產出資者只對其認定的出資額負有限責任,各公司、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債權、債務,責任自負。對公司、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要嚴格按國家及局有關資產管理制度執行,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充分利用閑置資產,盤活固定資產。及時報送有關資產報表。

    八、設備的更新改造原則上公司、企業自行解決,對于大型設備的更新改造要報局審批核定后方可執行。對于更新改造設備、轉讓、變賣、抵賬等資產的處置要嚴格按有關財務規定做賬務處理,并報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條 人事、勞動管理

    一、公司、企業負責人凡離崗(含出差,法定節假日除外)三天以上的,需向局主管部門負責人打招呼。

    二、公司、企業聘用部門主管以上的工作人員,需向局經營管理處備案。

    三、公司、企業聘用財務主管人員,需向局經營管理處備案。

    第四條 考核辦法

    根據局經營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進行考核。

    第五條 本辦法從XX年1月1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