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基本禮儀知識范文

時間:2023-07-10 17:19: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道基本禮儀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道基本禮儀知識

篇1

1.1閩南茶文化中的茶藝展示程序性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服務技能的高標準相耦合

福建閩南地區盛產茶,閩南人對茶情有獨鐘,且閩南人飲茶,從茶具、水質、用茶種類到斟飲的各個程序均備極考究。以烏龍茶鐵觀音為例,其茶藝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靜氣、葉嘉酬賓、火煮山泉、孟臣淋漓、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拂面、重洗仙顏、若琛出韻、玉液回壺、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三龍護鼎、喜聞幽香、鑒賞三色、初品奇茗、盡杯謝茶,環節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體現出“純、禮、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個動作都講究規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服務正是航空服務人才的起碼要求,同時在進行程序化的服務同時還要兼顧展示性和藝術性,這也是航空服務人才之所以成為服務行業內人才標桿的原因。通過對茶藝展示程序化的學習就能夠使學生在校內有相應的載體體會服務流程的藝術性,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按程序有條不紊、準確到位藝術化地進行服務流程的展示。同時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1.2閩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藝氣質營造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學生美感培養的目標相耦合

閩南茶文化重在圍繞著茶元素,通過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等展示國人生活之美。以環境中的茶席之美為例,閩南茶文化講究透過一席茶的布置有機平實、源遠流長而生命力不減的方式來體現文化,把茶席當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學體現之場。茶席不僅是單純的視覺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邏輯,這個邏輯包含了對茶的解讀。種種細節的妥帖安排,會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閑潔。各個因素,如品茗的時令節氣、身邊的一景一物、水質水溫、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敠揀擇的用那把小壺還是這只蓋杯,每一個選擇都是那么的用心別具,但在決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選擇,每一個用心就體現在選擇的過程里,最后匯聚成一種特殊的氣質。航空服務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僅是外表的,訓練有素的專業素養,對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環境的創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務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是讓學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給人帶來毫無做作的舒適感,把女性的柔美優雅、男士的紳士帥氣演繹得恰到好處,有一種增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藝課中可以達到對航空服務專業學生進行氣質的培養、審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對于“美境”的創新能力。

1.3閩南茶文化中的茶藝禮儀要求與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對禮儀的高要求相耦合

禮儀是茶藝的核心部分。閩南傳統茶道表演其實就是待人迎客的過程,它每一個環節都寓意著一種東方待客禮節。而服務禮儀更是航空服務人才培養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這兩者的耦合之處更是不言而喻。

2關于航空服務專業中茶藝課程的相關建議

篇2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為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在茶館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家具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

onerror=javascript:errlogo(this)src="/up_files/chadao.jpg"border=0>

茶圣陸羽的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凈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為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里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修煉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閑、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煉與完善。

篇3

關鍵詞:茶藝教學 中職學生 養智 養性 育德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243-02

中職學生這個群體,在傳統學習中可以說是處于“失敗者”的地位,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長期處于“弱勢群體”,在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行為習慣上,一部分中職學生和其他初中畢業生不在同一個層次,由于他們缺少對成功的體驗,因而沒有自信心。更有一些學生,往往有著多種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這樣的學生,在一些優良品質方面往往遜于同齡的中學的學生,比如責任心、進取心、團隊協作能力等。因此,中職學校不能只強調職業技能的教育,學校在教書的同時,還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育人責任。

目前,一些中職學校開設了茶藝課,嘗試改變美育活動的傳統方法,將茶藝技能的培養作為培養學生美育的活動之一,讓學生在茶藝這一傳統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增加他們的人文素養,催生學生主動去追求美好的事物,進而體現為幫助學生找回自信,激發他們去樹立正確的人生理念,積極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時下的校園,各種主流、非主流文化盛行,很多學生對傳統茶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對于習慣了喝可樂和雪碧的年輕人,無從了解茶對人體的健康與保健作用;更沒有途徑去感知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以及茶與人的道德培養的關系等。以茶藝為載體的茶藝課的開設,即可以傳承我國傳統的茶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1 茶藝教學有助于中職學生增長文化知識,提升文化修養

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是需要通過時間去沉淀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雖然中職生文化課成績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們的文化修養的培養到此結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最青春年華之時,賦予一定的文化熏陶,這將是一個人終身的精神財富。現在的大部分中職學生人生閱歷淺,他們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勇于接受最新的知識,好勝心、參與感都很強。同時他們思維活躍,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有時超過了老師,但提起傳統文化,因為理解的欠缺使得他們覺得落后,不愿意接觸。茶的故鄉是中國,數千年的飲茶歷史,茶由藥用到食用,由茶藝到精邃高深的茶道,茶文化和其他傳統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脫俗近雅的人,其中有一條途徑,那就是從茶文化入門。這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富有藝術性和哲理性的課程,中職學校開設這門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修養、培養他們高雅的情趣是大有裨益的。

茶文化課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茶這一古老植物的起源及發展歷史、茶的分類、原產地及生產工藝、茶名的起源、茶的成分及保健功能、茶的儲存及鑒評、如何合理選茶、科學泡茶、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以及茶藝、茶道等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和學習,學生們的反應是原來茶真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另外,在茶文化拓展方面,學生可以欣賞到一些茶詩、茶聯、茶畫,這些以茶為內容的人文知識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提升了他們的人文素養。同時,結合六大茶類沖泡技藝的茶藝實踐教學,學生不但可以學到很多禮儀知識,還能在傳統音樂的伴奏中泡茶、欣賞茶舞,品味香茗,在提升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中國的茶文化知識,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其中還涉及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著名典故、豐富的詩詞、茶書著作等,這些都為學生們掌握和提高其歷史與人文知識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最為實用的是:和年輕人喜愛的可口可樂比起來,茶葉里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如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礦物質元素、維生素等,這些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并且它們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茶能解渴生津,提神益思,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是低脂肪、低熱能的天然飲料。中職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選擇茶做為飲料,對其身體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茶具有的完美的保健功能和藥用價值已經被現代醫學研究成果所證明。通過對茶文化課程的學習,學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這些知識,比如:茶葉當中最主要的多酚類物質能減少輻射造成的傷害;茶葉中的咖啡因可以提神益思、消除疲勞;茶葉當中的維生素類、胡蘿卜素、葉黃素等可明目,緩解視疲勞等等。課堂的教學實踐同樣說明,沒有學生會拒絕這么實用的知識。當我帶領學生欣賞中央電視臺制作的紀錄片《一片樹葉的故事》時,學生們才發現,體現生活情趣的不只有咖啡,還有我們的國飲―茶,喝茶也不應該僅是老年人的嗜好,年輕人也應該去選擇更為健康的飲料。

可以說,茶是集文、史、哲、藝術、美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中國茶藝是既簡便又容易普及的藝術,同時又蘊含著優美而又精致的智慧。在校園里開展茶文化教育,開展多種茶文化活動,讓學生沐浴在“茶”的滋潤里,不僅有利于增長知識, 提高學生的知識修養,也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這樣的“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必將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實踐操作的能力,幫助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 茶藝活動富有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性情的培養

茶藝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它將日常飲茶中沖、泡、飲的技巧引向藝術化,以茶為媒體,引導人去與自然溝通,在品味中去感悟人生,完善自我。茶藝中的“藝”字,傳達的信息就是整個茶事過程處處體現出一種靈性和美感。

比如在烏龍茶的沖泡教學中,“恭請上座―焚香安神―絲竹和鳴―葉嘉酬賓―孟臣靜心―高山流水―烏龍入宮―芳草回春―分承香露―懸壺高沖―春風拂面―滌盡凡塵―內外養身―若琛聽泉―游山玩水―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奉香茗―三龍護鼎―細聞幽香―鑒賞湯色―品啜甘露”等流程,每一個動作都自然、流暢、優美,每一個環節都款款有序,彬彬有禮。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掌握了完整的茶藝操作,不僅學習了技能,還訓練了他們良好的儀容儀表、規范了常見的禮儀和他們的用語習慣,逐步提升了個人素養。

學習中國茶道,有助于發揚茶道的“和諧”精神,使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和諧相處。茶藝表演常作為一種集體活動形式,是培養中職學生集體意識的良好途徑。茶藝表演的和諧來自全體隊員的團結、合作。在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賽開幕式上學生都會參加表演,二十幾名學生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達到了感覺與心靈的默契,表演中自覺地融合到集體中,不知不覺地和整個隊伍團結一致,團結合作和集體意識也在其中得到培養。

茶藝審美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審美,它是一種高度綜合的生活藝術,和主要靠耳朵欣賞的音樂以及主要靠眼睛欣賞的書法、繪畫及工藝品不同,茶藝是一種全方位的審美。每一次茶事活動,從茶品、茶具、道具、茶席、音樂、服飾等方面都作用于人的全部審美器官,幽美的環境、精致的器皿、悠揚的音樂、動人的解說以及醉人的茶香,無不使人產生愉悅的直覺感受。學生在這樣美的感染下會萌生對理想、信念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對于促進中職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茶藝的作用不言而喻。

3 茶道是體現時代精神的一種載體,能夠幫助完善學生的品德

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靜、和、雅。這是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所以說茶道是體現時代精神的一種載體。

中職的學生,大部分學習自控能力較差卻又有強烈的逆反心理,有的學習意志薄弱,不能圍繞一個目標作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淺嘗則止,有的半途而廢;有些學生沒有明確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沒有追求,過分的利己主義。因此,加強中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具備優秀的品質,提升提高他(她)們的綜合素質已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茶圣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指出:“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在《茶十德》中更指出:“以茶利禮仁,以茶可雅志(心),以茶可行道”。著名茶文化專家陳香白教授認為:“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這些基本精神就是飲茶的道德要求,亦稱為茶德。可見,滿足單純的生理需要的解渴只是茶的最基本的功能,對于品飲者來說德的要求是根本。飲茶在怡情、養心的同時,也被當做勵志、養德的一種手段。

茶文化涉及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大到哲學、倫理,小到道德、人文各個方面,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達到精神的享受和人格的鍛煉。由此說來,做為歷史文化與大眾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也理應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茶文化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領悟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內涵,既獲得身心的滋潤,又受到傳統的文化熏陶,即可提高自身修養,又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因此,茶文化是當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人格的理想的載體。

4 結語

當今校園里的文化學習已不僅限于書本知識,學生的知識領域正在逐步豐富、逐步擴展。在中職校園里開展中華茶文化課程的學習,茶藝教師不僅只傳授茶藝表演,更要關注茶藝的內涵與學生的成長。通過茶藝的教學讓職校這一群特殊體徜徉在中國茶文化的海洋中,讓細膩溫潤、內涵豐富的茶文化之“靈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華之氣,提升其內涵修養。

當然,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陶冶他們的個人性情,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茶文化的學習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政治思想教育和其他的藝術形式,但茶文化及各種茶事活動寓教于樂,它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和教育學生,可起到與道德教化相輔相成的作用

我們希望學生能夠記住:茶是不會讓人失望的,選擇了茶,就選擇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傳承了傳統文化。正所謂“一壺之容,大矣;一壺之味,醇矣;一壺之韻,久矣”。通過茶文化的學習來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性情,提升學生的素質。以茶養智,以茶養性,以茶育德,引導他們用品茶的心境品味人生。

參考文獻

[1] 張紹民.茶經的人生智慧[M].貴州人民出版社,2011.

[2] 池宗憲.一杯茶的生活哲學[M].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5.

[3] 鄭春英.茶藝概論[Z].教育部規劃教材, 2006.

篇4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生;文化素養

中圖分類號:S5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252-02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是以茶為載體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結合。茶文化具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社會進步和豐富文化生活等社會功能。

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必須要德才兼備,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這也是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宗旨。所以對高校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一、茶文化在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中的作用

現在大學生對茶文化基礎和歷史知識了解很少;對茶的健康與保健作用了解不多也不夠全面;對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作用理解還不夠深刻等。因此,在高校中開展茶文化學習與教育,對于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增加大學生的歷史和生活知識,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1.茶文化的知識傳承功能。茶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這些內容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進行開展,能讓大學生更多的了解中國的茶文化,豐富學生的茶文化知識、拓展視野,有利于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同時也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茶文化已成為具有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內涵的動態文化體系。社會上也需要復合型人才,所以,有關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將茶文化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中,以便走上社會,帶來豐富多彩的生活。

2.茶文化的精神教化功能。茶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介紹茶文化的概念、內涵,同時還介紹了在茶藝表演時要用到的禮儀以及與茶有關的各種禮俗。引導學生講禮儀、尊禮節,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同時還特別強調茶文化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作用,通過茶中蘊含的思想和道德觀來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中國茶文化所倡導的“和、靜、怡、真”的精神,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茶德、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把人們崇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的高尚品質及人格賦予具體的茶及各種茶事活動中,不但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而且還可以修身怡情,有利于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養。①茶文化思想可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大學生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及通過對茶德思想的領悟,可調節心態,這樣就有利于調整人際關系,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對維持和諧社會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作用。可以說,茶德思想可以為當代大學生培養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啟迪。②茶道精神有助于思想道德修養。茶文化是以德為中心,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于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于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茶文化最大的影響是可以使大學生能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靜下心來,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去迎接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學習了茶藝,可以潛移默化的陶冶了情操,升華了思想,提高文化素養。

3.茶文化的美學功能。中國茶道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藝美和境美。在安靜幽雅的品茗環境中進行茶事活動,感受茶之美、器之美、藝之美、人之美。在此種意境中使人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與行為約束,并在潛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大學生學習茶文化,會把茶文化作為一種美的享受、美的提升來對待,從而達到培養審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4.茶文化的保健功能。飲茶有益人體健康,從神農得茶解毒始已有幾千年歷史。現代科學發現,茶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對于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需要,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茶能提神醒腦、利尿強心、清熱降火、止渴生津、溶解脂肪、幫助消化、醒酒解毒、殺菌消炎、預防齲齒、消除口臭、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降低輻射危害、抗癌抗突變等多種功效。這些功效已不只是古代相傳的偏方和經驗,而是從生物化學、藥理學、生理學、病理學等不同角度、不同學科加以證實。

二、茶文化在大學生中推廣的措施

1.在大學的素質教育選修課中開設茶文化課程。目前有個別高校已開設此門文化課,通過老師的講解,讓大學生們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掌握茶的種類、制茶的基本理論、泡茶技藝及茶葉保健功效,一方面可以拓寬知識面,另一方面,通過了解中國茶文化和茶藝,可以陶冶情操,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

2.通過講座、展覽等形式,擴大茶文化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可以邀請在茶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開設專門的茶文化講座,通過網絡、電視等形式將每年不同地區舉辦的茶文化節視頻節目進行推廣。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圖書館等機構舉辦展覽、播放教學片等形式,傳播茶文化。

3.根據茶文化,大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開展相關的研究、調查等。例如: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可以思考茶文化與旅游的關系,擴展旅游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可以思考茶葉的包裝銷售。歷史專業學生可以對各地、各民族茶俗進行研究。文學專業學生可思考茶文化與文學藝術的關系。外語專業可以考察韓、日茶文化以及中國茶文化在中華文化圈中的影響和地位。

通過以上的措施,在大學生中進行茶文化的教育與宣傳,讓大學生補充知識,開闊視野,完善思維,陶冶情操,平和心態,怡情悅性,感受生活的美好與詩意,啟發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質是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中國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其思想與當今世界面臨著“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想融合,以及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作為一項長期的活動來開展,這樣不但可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而且也可將一種潛在教育滲透到學生身上,這對于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心理素質,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學連.淺談茶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開展[J].科技文匯,2009,(5).

[2]黃曉琴,張麗霞,向勤锃.試論《茶文化學》課程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10,(1).

[3]高旭暉,張子強.論茶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03,(2).

[4]張凌云.試論“茶文化體系中的素質教育功能”[DB/OL].省略

[5]沈佐民,曹剛.對茶文化內涵的初探[J].中國茶葉加工,2002,(2).

[6]蘇巧雯.談茶文化在校園的育人功能[J].廣東茶葉,2007,(3).

篇5

關鍵詞:MOOC;中國茶道;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2-0229-02

當今時代,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持續發展,人們接受教育模式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從傳統的面對面跟師學習發展到近二十多年開始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MOOCS等新型在線課程在全世界的迅速興起,促使教學方法、模式、內容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發生了一系列的改革,給高等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2013年,中國引入“慕課”,眾多高校主動參與探求和創新符合我國教育的各種類型在線開放課程,清華大學“學堂在線”、“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以及互聯網企業、多個高校開發的各種類型MOOC平臺紛紛上線。

一、國內外MOOC教學研究進展

1.在國外關于MOOC的研究報告中,截止到2015年12月,以“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MOOC”為關鍵詞在“谷歌學術”搜索中進行英文學術文件檢索結果為46894篇和6125篇。國外教學研究關注MOOC中教師和學生的體驗以及學習方法和學習評價等。比如John Daniel認為MOOC可分為xMOOOC和cMOOC兩種,xMOOC的教學模式特點是基于內容的,側重于知識的傳播,強調考核測試、視頻等傳統學習方法[1]。cMOOC的教學特點是基于主題的,是強調自治、創新和網絡學習。簡單地說xMOOC更接近高校的課程學習,而cMOOC則更接近非正式學習。如Kop等提出在MOOC的發展中,認為應當以學習者為中心,注意力應該放在鼓勵和引導MOOC學生建立互相幫助與合作的關系從而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等。

2.在國內關于MOOC的研究中,截止至2015年12月8日,以“MOOC”和“慕課”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庫”中檢索結果分別為2707篇和2353篇。比較可見國內“慕課”的研究遠遠不及國外,這與國內“慕課”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當前國內關于MOOC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MOOC發展歷程、MOOC教與學方面及對中國高等教育影響視角的研究。如李明華對網絡教學+學生互動學習模式、完全網絡教學模式和本師課堂交流這三種教學“慕課”進行了比較研究[2],鄧宏鐘、李孟軍等探研了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等[3]。

二、《中國茶道》教育教學現狀

《中國茶道》是我校的熱門通識課程之一,該課程通過對茶道的歷史文化和茶葉科學知識教學,讓學生們正確認識和理解“茶道”,初步了解選水擇器、茶葉泡飲、茶道禮儀等基本技術規范,同時引導審美情趣,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據統計,飲茶習俗遍布于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作為茶的發源地和主要a茶大國,茶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態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愈越多人關注精神與文化享受。中國茶文化浸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生又是傳播文化的最佳使者,《中國茶道》的開設擔負著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普及現代茶科技知識的重任,也為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基礎。據統計,我校自2000年以來在茶學本科專業開設了《茶文化學》、《中國茶藝》的限選課程。2003年,在全校開設了《茶文化》、《中國茶藝》的公選課,開設后,選修人數大約500人/學年,當時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教師講授滿堂灌,輕交流,忽略學生主體地位;課堂偏重于茶史、茶法、茶政等,以史論史,缺乏時代性和實用性。2009年,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教學手段,優選教學內容,重新開設了《中國茶道》全校公選課,深受學生喜愛,選修人數增長到1200人/學年;2013年學校將該課程錄制成視頻公開課,在校園網絡公開,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并受到社會上眾多茶文化愛好者、從事茶相關行業人員的喜愛。2015年4月9日,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文件精神,以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發揮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的傳統優勢,推動我國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走上“高校主體、社會參與、政府支持”的積極、創新、可持續的中國特色主義發展道路。結合學校課程教學改革需要,本校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中國茶道》的課程團隊被邀請與“中國大學MOOC”專家進行學習交流,從而為《中國茶道》視頻公開課升級為《中國茶道》MOOCS奠定了基礎。

三、《中國茶道》MOOC開發意義

1.《中國茶道》MOOC的建設能創新改革茶文化教育教學方法,迎合“互聯網+”大背景下當代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讓茶文化教學提質增效。21世紀,“互聯網+”已經改造影響了多個行業,目前眾人熟知的電子商務、在線旅游、互聯網金融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杰作。而在教育領域,一所學校、一位老師、一間教室,這是傳統教育。一個教育專用網、一部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網+教育”。在“互聯網+”這個大背景下,為了研究和改革傳統的茶文化課堂教學所遇到的問題,《中國茶道》MOOC的建設打破了傳統茶文化教育的局限性,解決了教室容量有限,滿足不了眾多學生的學習愿望的空間、時間上的問題,解決了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進度不一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的難題等,創新改革了茶文化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茶文化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世人的青睞,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MOOC的建設將有助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2014年9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一再強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中國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中國茶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兼具智育、美育與德育的功能,是綜合性很強的生活藝術,它重在發現美、展示美、享受美、感悟美,而美的境界是人類擺脫了世俗功利之心的最高境界。《中國茶道》MOOC的建設,可以讓越來越多飲茶、愛茶、學茶的人更方便直接地通過茶道修習及茶文化知識的學習,深刻體會有著典雅意蘊的茶文化中所承載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髓,將更廣泛地弘揚中國茶道文化、傳播茶科學知識、倡導飲茶健康理念,推動“中國茶道”走向世界。

3.《中國茶道》MOOC的開發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借鑒。MOOC暫時無法取代傳統的學校教育,但其先進教學理念卻為高校在線課程教學提供了新思路。經過精心的策劃和準備,湖南農業大學的首門慕課――《中國茶道》在2016年7月12日至9月18日在“中國大學MOOC”網正式上線,課程由80多個微視頻、50多個文本、300多個測試題的題庫構成。因其選題新穎且貼近生活,制作精美且生動易懂,語言優美且深入淺出,理論與操作并重,因此上線后受到大眾的追捧,選修學員達45338人次,上線期間,該課程成為“中國大學MOOC”首頁推薦課程。《中國茶道》MOOC開發,是對教育教學方法改革的一次嘗試,也為傳統課程的改革創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John Daniel,Making Sense of MOOCs: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25(9),2012.

篇6

有人說飲茶時,茶的品質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飲人的心境,是決定茶道高低的根本。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茶藝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茶藝學習心得1泡茶時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心態,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只要用心去體會,便會收獲很多。

茶藝并不只是簡單的泡茶、品茶,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對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為人之道: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個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學會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賦予了世間萬物生命與靈性,若給予它們尊重和理解,那么它們也會給予你一樣的回應。你愛戴生命,生命也會回饋你。

“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滿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學會保留和謙虛,保留一份接納別人對你批評和建議的空間,對人或事。這能讓我們時刻擁有一顆包容的心,也能讓人感覺到我們平和、與人為善的態度。

茶道有四個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環境清凈、幽雅,各種茶具的干凈、整潔,會讓人覺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氣和,氣氛也和諧融洽;

“敬”主要表現在對別人的尊敬,對茶具的尊敬,例如我們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壺,就是對茶壺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體現的是一個人泡茶的心境淡定、從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樣,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華,耐人尋味。做人也應當像茶一樣,當還沒有被摘采的時候,要經得起風吹雨打;當被摘采下來之后,還要修剪加工;當被人品嘗的時候,要經得起評價和回味。

茶藝學習心得2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我報名學習了茶藝。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學習開設這樣關于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鑒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于對“茶”的喜愛,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終于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于行了。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只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了,開啟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幾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沖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說,才是剛剛開始。

茶藝學習心得3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 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 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 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 感染力。

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 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 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 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分六種:紅茶、綠茶、黑茶、黃茶、青茶(烏龍茶)和白茶。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 一種飲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這學期的茶藝茶道課程向我們具體介紹了綠茶、紅茶、黃茶、白茶、烏龍茶、黑 茶、花茶的知識,重點學習了綠茶、烏龍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礦泉水和飲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烏龍茶和花茶) ,而且以往我 泡茶也只是憑自己的感覺來沖泡,也存在著很多認識上的錯誤,沒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過這一學期茶藝茶道課程學習, 很好的幫助我彌補了這一點不足, 使我對茶、對茶藝有了新的認知和體會。

現就我個人的茶藝心得總結如下

一、綠茶 綠茶,是茶藝課程開始后所接觸學習的第一種茶。沒學習之前,還真的不 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個綠茶都是一種浪費,簡直就是茶葉兌開水。我最欣賞綠茶的純與淳, 綠色的芽葉干凈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寧神, 能讓人卸下一身疲乏, 舒緩身心,有種回歸自然之感。

二、烏龍茶 烏龍茶是我從未接觸過的茶類, 相較于綠茶和花茶來說,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類。而在烏龍茶的實訓中,我擔任的是主泡。因為烏龍茶的泡制比較繁瑣,使我經常忘記一些步驟,所以它是令我 印象最深的一類茶。

最后我發現,它是最能鍛煉人的心境的一類茶。因為無論 時間多么的有限,它還是得按照步驟一步步來,既不能增也絕不可減。就像我們的生活,生活里無論你遇到多少困難,無論困難如何大、如何難以解決,無論所 剩時間有多緊迫。事情還是得一件件來,問題還是得一個個解決。所以,浮躁的心難以泡出一杯好的烏龍茶。

我覺得烏龍茶的茶盤就是一個縮小的人生,而我們 練就的何嘗又不是一個張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溫馨” 是我對花茶最直觀的印象。當桌前擺起花茶茶具,無論是清潔茶具、投茶沖泡還 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終都有那么一種如春天般的溫暖圍繞在心頭,讓人能有種春 日的盎然,無論心情、精神都頓覺美好。由于課程條件有限,在具體泡制時仍舊以綠茶茶葉代替,無法真正體會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兒、融暖的芳香,但我覺得 在泡制時,只要我們心中懷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處處有甘甜,周身處處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讓我學會了感知,感知生命勃發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 溫暖的美好。

綜上所述, 這學期茶藝茶道課的學習讓我有了不小的收獲——泡 茶,最貴乎“心” 。當然我也深知茶藝并非僅靠一學期的學習就能練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會繼續的練習。同時,希望每一個泡茶人,無論何時何地, 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屬于自己的好茶。

茶藝學習心得4茶源于中國,講求和,美,禮,仁等,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通過茶藝活動的過程感悟人生,修身養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讓我學會如何協調和平衡,愛惜自己,感恩社會,回報社會。

茶藝是一門藝術,一種修養,體現和諧,優雅,仁,德,誠,真,茶藝源于遠古卻不失時尚,茶藝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以茶養生,以茶悟道,做一個優雅德,有內涵德,健康的人,這是我學習茶藝的第一步。

一;我們人類終極追求的是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靈。

二;我們人類向往的目標是享受生活,豐富生活,熱愛生活,不斷的提高生活品質。

三;我們人類希望的事業是自由擇業,開心就業,浪漫就業,做終身喜愛而樂之不疲的事業。

這種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藝中垂手可得。

隨著現在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茶葉的需求量不斷的日益增大,近幾年來的表現尤為突出,可是對茶藝師的中,高級人才卻很短缺,能夠擁有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不多,以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茶藝師的需求量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茶葉現在已遠銷海外,連外國的朋友們也都被中國的茶藝的神秘,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現在‘以茶會友’的社會,用茶讓人與人之間可以無界限的交流,用真誠,坦誠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業中,競爭中,在品茶,應用茶的環境,去做任何事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一個舉止優雅的茶藝師,舒緩的音樂靜靜的流淌,共同營造出一幅寧靜祥和的休閑場景,會讓現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們有一個很好的放松,舒心的空間。

全職的太太們,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經濟實力,充裕的時間,可以將茶藝作為提高自身修養,結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徑,還可以讓在打拼的先生們帶來全新的休閑體驗,讓他們在忙碌后忘記了疲憊,優雅而有內涵的全職太太們籍著茶藝尋求一塊靜溢與超然的心靈空間。健康,綠色,環保是茶藝致力于推廣的方向,引導人的思維,開拓人視野,豐富人的精神。

茶藝師是現在社會與未來社會所空缺的瓶頸,也是一個很好的創業空間,在幫助別人享受人生的同時也幫助自身創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樂不為?希望那些愛好茶,茶藝,想懂的茶,茶藝的朋友,你的人生就從今天大步的邁開吧。

茶藝學習心得520--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2 日, 我接受了為期半個月的中級茶藝師培 訓。通過半個月的學習,我從態度上、文化素養上、操作技能上、教學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從態度深刻體會了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和”“敬”、。未參加中級茶 藝師培訓之前,我對茶藝師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規范的泡茶技能,能對客人進行茶藝表演與服務” ,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懂得,茶藝師不僅要有專 業技能與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習茶、事茶陶冶情操,傳承并發揚我國的茶文化。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對茶 的珍視和對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專業素養。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歷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滲透進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及至唐代“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 ,我國茶文化體系形成,并使之傳播四海。

茶文化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滲透,互融互補。首先與儒家思想的“禮” 。儒 家思想是以孔、孟為代表,以中庸為核心的思想文化體系。我國茶文化中清新、自然、達觀、熱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鮮明、充分、客觀而實 際的表達。其次與佛家思想的“悟” 。茶與佛的核羽是“茶禪一味”的理念。

篇7

5、可以有利于學生強健身心

茶文化有利于保護學生的健康身心,在現代高職大學生課余時間調查中,上網、抽煙、喝酒、零食、購物的學生中占絕大多數,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校園中提倡飲茶之風,可引導學生摒棄不良的生活風氣,推行“不吸煙、少飲酒、多飲茶、飲好茶”良好的生活習慣為生活準則,促進高職大學生的身體健康。

明代顧元慶《茶譜》中記載:“人飲真茶能止渴、消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因為茶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所以茶葉還被譽為原子時代的飲料,有人預測:“茶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之王”,因此,飲茶利于高職大學生的身體健康。

6、可以提升學生服務意識

高職院校的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特性,決定了它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必須以就業、以崗位群為導向,培養學生具有“茶人精神”,所謂茶人精神,是由具有茶樹風格和茶葉品性的人引申出來的,像茶樹一樣,周而復始的無私奉獻,像茶葉一樣帶給人健康,就是“默默無私奉獻、為人類造福”。古代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不畏艱難、勇于吃苦、潛心求索、善于創新的探索精神,現代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是現代茶人無私奉獻和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

這些都符合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高職大學生成為一線應用型人才,具有實干和吃苦耐勞精神。能夠使高職大學生做到愛崗敬業,感恩教育,建立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精神,能夠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樂于奉獻,勇于奉獻,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安于生產一線基層工作的精神。“茶人精神”可以教學加強高職大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具備積極的服務情操,促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生活中轉化為學習和前進的動力,為學生成才提供可靠的保障,促進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二、高職院校開展《茶藝》課教學的措施

1、《茶藝》課要求學生掌握的茶、茶具、水的選擇、品茶環境的知識,熟練掌握不同茶類的茶葉用量、沖泡水溫、時間及次數,泡茶的基本技法,四大類茶的泡茶程序,茶藝表演的欣賞及創作 [1] 。這些內容都需要在茶藝工作室中進行,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教師各部分動作的分解示范和個別輔導,讓學生的實踐技能在不斷地摸索中提高。所以加強茶藝實訓室設施設備的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

2、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學術講座、展覽、雜志、黑板報、茶藝協會、茶藝表演等擴大茶文化在學生中間的影響力,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如學院內可建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學生社團,開展多種以茶藝、茶歌、茶舞和茶詩的表演活動,將茶藝表演、茶歌、茶舞融為一體, 讓學生們充分展示茶藝表演技藝,像全院學生推行茶文化。

[4] 何哲群.高職的茶道教學與學生的道德修養 [J].職業教育研究, 2008(2):73~75

篇8

一、茶藝的具體內容

有技藝、禮法和道。“技藝”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禮法”是指禮儀和規范。“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道路、方向,是人生哲理。技藝、禮法屬于形式部分,道屬于精神部分。茶藝的特點一是以哲理為先。中國茶藝最講究的是道法自然,即與自然相契合,物我兩忘。發自內心;崇尚簡靜,即以簡為德,心靜如水。二是以審美為重。中國茶藝之美包括環境美、水質美、器具美、藝術美。三是以個性為要。中國茶藝講究意境,百花齊放。四是以實用為佳。茶最終是用來喝的,是生理的需要。品茶表達于藝術形式,感受于精神意境。品飲茶過程可以領悟到茶藝的精髓:茶藝之道——“和”。和睦相處,和好,以茶聯誼;茶藝之德——“禮”。尊敬長輩,敬重他人,以茶為禮;茶藝之韻——“雅”。雅志,雅量,雅觀,以茶修養;茶藝之本——“純”。茶性之純,茶主之純心,化茶友之凈純。因此,茶藝傳達的和、禮、雅、純的茶道精神理念。

二、茶藝的藝術形式

創造精神意境,實現個人的內在修養,即品德修養。這是茶藝的主要目的。「和敬雅明是內在藝術修養的重要內容。「和是茶藝的最基本精神,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重要起步。飲茶場合和睦相處,和謁可親,是人與茶內在美合二為一的具體表現。「敬為禮貌的突出表現,也是茶藝精神的重要內涵。以茶表敬意,既能尊重他人又能獲得他人尊重,是茶融入社會歷久不衰的重要原由,是茶給人內在美。「雅是飲茶的藝術形式融貫于人文素養的結果。「雅的茶藝形式不僅修養人的外在美,更是修養人的內在美。「明是主觀意識認識客觀世界,理解、明白了客觀世界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既有矛盾,又相融相通的道理,由此形成較高藝術層次的處事能力。回顧歷史,佛家鐘情于茶,道家熱衷于茶,文人墨客離不開茶,為什么?說明品茶活動內涵豐富,充滿人生哲理。這正是茶的神乎奇神。從以上可見,茶藝與個人的藝術修養有密切的關系。飲茶、藝術地品茶是個人藝術修養的一種有效途徑。茶藝的整個過程,同樣是藝術的體現。品茶過程有節奏地一步接一步地開展,動作優美,形式藝術化地完成。可見,茶藝過程正是個人的行為藝術修煉過程。

三、茶藝姿態與行為修養

茶藝所表現出來的藝術姿態,包括幾個方面。

(1)個人的坐姿、走姿,要顯得文雅、端莊、穩重,大方得體。

(2)茶藝操作技藝顯得高雅、文明、衛生,為高尚的藝術姿態,并且彬彬有禮。如執拿茶具、沖點、斟茶等。

篇9

述職報告是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從一份述職報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狀況是否合理有序的進行。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茶藝師年度個人總結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茶藝師總結報告1前些時日,思想老化,閑于品茶,不禁對茶產生了許些好感。于是競開始研究起中國茶藝之道來。了解到一些關于茶藝的作品以及幾千年的中國茶文化,鑒于其學問的雅致,加之興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藝,撰寫成文,以供賞閱。

有位作家說,人類歷史中的杰出發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幫助我們享受空閑、友誼、社交與談天的,莫過于飲酒、吸煙,飲茶的發明。

煙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藝術卻頗感興趣,且略通一、二。茶錄有云,“其旨歸于色香味,其道歸于精燥潔。”可見自古以來飲茶發民展至今已成為一種文化,且有相當濃厚的學問。而諸種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禮,品茶有道,泡茶有法為其精髓。

古有詩云:寒夜客來茶當酒。而以茶待客須講茶禮。有俗成之禮曰:酒滿為敬,茶滿為欺。一般來說,予客上茶不當上滿,滿則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給客人泡飲,還應注意不時給客人加開水以保持茶溫,以讓茶之香氣縈繞不絕。可見茶當品、當慢,貴在雅趣,而酒當飲、當快,貴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萬萬不宜催促的。

對于品茶,一般說來宜慢品而不宜豪飲,小茶杯三口一杯,謂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講究氣氛,古人云:“飲茶以客少為貴,客多則喧,喧則雅趣乏也”。嚴格來說,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齡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如婚后了。一般來說,幼女茶苦澀,提神醒腦;少女茶甘雅,鑒賞家認為此泡的茶最妙;而茶素淡,不可復飲。但實際上,享受“”茶的人仍很多。

關于泡茶之法,見經卷者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異。在此不一一比較論之,但有一點重點共識: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銅、鐵、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盡去,因為茶可養生,而垢可養壺也。

茶藝師總結報告2通過為期一周的茶藝實訓,我學到了好多平日里學不到的東西,從對茶文化一無所知的狀態里走了出來,不僅了解了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源源流長,甚至發展至海外,而且茶的種類有六種之多,每一種茶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茶的制作方法及其泡制更是有深刻的考究,飲茶的意境也有講究,飲茶還有營養保健,修身養性,增進友誼,學習禮儀知識的作用,這些對我走向工作崗位,對人對事的態度有重要的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也有飲茶的習慣,但是也僅限在家里,從地里回來飯前往往會泡一壺茶,但是即不講究茶的種類和質量,也不講究茶的泡制和品茶方法,只是平常意義上的喝一杯有味道的茶,解解渴而已,所以在我的腦海里對茶并沒有深刻的了解也從沒有研究,就把它定義為家用茶水,后來見到的飲料如綠茶,冰紅茶也并不知道它們同屬一類,而且還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直到學了茶藝之后才開始了解并認識茶文化,體會茶的意境和精神。

茶的歷史悠久,制作方法多樣,泡制也十分考究,對我們做人處事有一定的借鑒。茶的制作方法有蒸青,炒青,烘青等每一種里面又有使用工具和手法的區別,制作出的茶的色澤,形態等也不相同,而且泡制時應用不同的方法限制時間和次數等可以把各種茶的味道達到最佳。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有這樣的意識,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點的作用,所以在做的時候也要用適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最佳的效果。我們從事公共關系,就必須要學會應對不同性格不同職業和不同愛好的人,要想取得好的業績就需要靈活的應對這些人根據他們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從而把工作做好。同樣的處在相同領域的人其處事方法和做事原則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所以選擇的應對方式和原則也要因人而異,學會和他們相處好的同時也能發揮出他們的作用,讓他們為己所用,這也是一種智慧。

喝茶還要講究周圍的環境同時體會茶所代表的文化和意義。飲茶之風是由文人雅士發展到宮廷之中再由宮廷流傳到民間的,其間茶的種類也有了明確的分類,茶藝也日趨成熟,茶禮也形成了統一的風格。文人在飲茶時往往會選擇一處具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精心泡制茶種,以靜氣凝神,同時領略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領悟人生法則,有人還會突發奇想吟詩作畫,在古代就有以茶會友的說法,請客人飲茶也就表示對他人的敬重成為一種禮數,同時有清政廉潔,遠離污穢,消除雜念,修身養性的文化內涵,茶也就成為有文化有知識的象征,這就是所謂茶的“廉”,“美”,“和”,“敬”,盡顯茶的本色。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需要靜心靜氣,以平和的方式待人處事,靜乃和之根本,我們工作本來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又往往會被一些瑣碎的事情而困擾,導致心情煩悶,甚至改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過的不愉快,所以以靜待人的同時也要以靜待己,這樣生活才會豐富而精彩。

謝謝老師給了我這次實訓的機會,也感謝老師這一周來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此次實訓使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和處事之道,為有效的工作打下基礎。

茶藝師總結報告3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我報名學習了茶藝。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學習開設這樣關于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鑒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于對“茶”的喜愛,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終于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于行了。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只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了,開啟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幾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沖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師總結報告4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對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認為會所的茶藝師對茶文化的認識層面比較淺,并且我在茶文化這一方面比較占優勢,所以我就以茶文化>培訓和銷售為主來開展我的工作,將我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并為公司創造出利益。計劃如下:

1、與老客戶和固定客戶保持聯系,并根據情況請客戶來會所喝茶,維護客戶關系。

2、通過各媒體了解客戶信息,并能根據客戶所需提供相應的幫助。

3、利用空閑時間學習業務知識,多于同事,領導們及時溝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個新客戶,每月要增加5~8個潛在客戶。

5、每天留出一個小時來學習銷售知識,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對當天工作做一個工作總結,檢查工作中失誤與漏洞,以及怎樣才能將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個月內讓會所的茶藝部在技術與茶文化知識上有一個提升,能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培訓計劃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個小時來交流學習泡茶技術。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個小時來交流學習茶文化知識。

C、每次培訓之后向茶藝師提出問題,并于第二天解答。

8、積極配合領導與同事的工作,認真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并且做到最好!

茶藝師總結報告5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到了總結的時候,這既是對之前的回顧反思,又是對新的一年的規劃。

茶藝師首先是一個服務人員,這不僅僅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服務的外在體現。好的服務質量需要我們首先要喜歡這個工作,真心實意地能夠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和快樂,并能夠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到形象氣質俱佳、儀容儀表整潔大方;主動熱情地接待客人,并根絕顧客狀況和季節不同推薦相應的茶飲。雖然臨近春節之際,心情會因大家的回家過年而出現稍微的波動,但就像邊防戰士一樣,即使八年沒有回家和父母過團圓年,也要兢兢業業為國家的邊防工作做出努力,因為這是一種對顧客、對公司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篇10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開發

1茶文化與茶文化旅游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自唐宋以來,人們就把茶作為一種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和文化藝術的享受活動。在茶葉物質文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整套茶文化。要了解與茶相關的一切,最好實地堪察一番。正如王勇先生在《游走茶鄉》一書中所說,想要了解一種茶和一種茶的文化,人們必須得走進出產這種茶的那片土地,了解在那片土地上生活或是曾經生活過的人們的世界。茶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層面。其中物質層面包括茶葉科學技術、實踐經驗,它們推動了茶葉產量的提高和茶葉產品質量的提高,也包括茶葉的生產流通形式、生活消費地域、消費方式、茶政設施;精神文化指一切茶的物質文化在人們記憶中的反映,包括人們有關茶的知識、手法、禮俗、宗教、文化藝術等。茶文化是著重于茶的人文科學,主要研究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包括茶道、茶藝、茶的禮儀、茶的精神以及在各個階層人民中表現出的與茶相關的眾多文化現象,它強調的是一種精神文化。由于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學。茶文化旅游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它是現代茶業與現代旅游業交叉結合形成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發展迅猛,已成為當今旅游業中的一支具有強勁發展勢頭的旅游產業群。茶文化旅游屬于旅游產品分類中主題文化旅游的一個分枝,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茶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綜合開發,是具有多種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產品。總之,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以茶園參觀,茶古跡瀏覽,茶葉鑒品,參與茶葉生產,觀賞茶藝,茶藥用功能聽講等為內容的一種新型旅游模式。這種旅游形式集地方特色旅游、生態旅游、養生主題旅游于一身,使茶、茶文化、旅游成為一個體系,三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茶與茶文化豐富了旅游業的內容,旅游的興盛反過來帶動茶文化的發展。當前,把茶文化與旅游有機結合起來,是提升旅游品質和弘揚茶文化的雙贏策略之一。

2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茶文化旅游內涵豐富多樣,涉及上百種產品及多個特色地區。它們都具有和其它旅游形式相同的特性,如休閑性,消費性,參與性,暫時性等。而與此同時,茶文化旅游還具有其它旅游類型所不同的特征。

2.1精神與物質的結合

茶樹是一種經濟作物,但同時又是一種可觀賞植物;喝茶可以滿足人的身體基本需求,又能給人帶來精神的享受與升華。以茶為客體,不同的人為主體,不同的審美主體具有不同的感受,其層次多樣,內容多彩。游客在觀看茶藝、茶道表演時,五官得到充分調動,看、聽、聞、品———清香醇美的茶食帶著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一并給游客帶來細膩而多彩的美感。這種物質形式上的享受增添了旅游的樂趣,同時又有不流于世俗的精神層面的享受內容,因此,茶旅游又常常被稱為心靈之旅,感悟之旅等。

2.2特色文化與大眾文化相結合

茶的受眾性十分廣泛,自古就倍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茶是平民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飲品,解渴又提神;茶還常常是文人墨客的靈感來源,以茶為詩為文的作品不在少數。茶是王宮貴族待客的主要載體之一。茶具有普通大眾都可以享受的群眾性,又有文人貴族的高雅性,真正達到了雅俗共賞。

2.3觀賞性與體驗性相結合

我國的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們的觀賞和體驗的多重需求。百年的茶樹、萬傾的茶園、琳瑯的茶窯、異彩紛呈又神秘的茶事活動都成了茶文化旅游中的人文資源。這些與茶相關的資源具有極為豐富的觀賞性,同時又非常適宜觀賞者參加到活動中去,與當地人民一起感受、感知茶的內在文化,精神得到升華。近年來,隨著人們旅游、休閑意愿的加強,茶文化體驗旅游在國內消然升起。游客不但可以到當地的茶館品茶,還可以觀看當地特色的茶藝表演,參加當地人茶田的勞作。這種觀賞與體驗并重的特征吸引了許多愛茶人士的參與。

2.4自然與人文相結合

茶文化旅游以茶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景觀為依托,將茶的生長環境,制作過程,人文資源等融為一個體系,茶文化旅游也就成了人文旅游與自然旅游相互參與滲透的產品。我國的茶園茶場為數甚多,自然資源極為豐富,茶文化古跡、茶俗行為、茶歌茶舞等人文資源多,都可以被用以旅游開發。茶文化涵蓋了歷史、文學、哲學、宗教等多門科學,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可以領略到茶文化的人文魅力。

3茶文化旅游中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茶文化旅游有了長足的發展,甚至一度成為旅游業的一枝獨秀,迅速拉動了茶區地方經濟的提升。但是,也必須看到,我國茶文化旅游開發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或典型或普遍的問題,如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單一、各地方茶文化旅游相似甚至雷同、文化色彩不夠深厚、自然生態環境在旅游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茶文化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1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單一性

從整體來看,我國的茶文化旅游還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對旅游市場中茶文化內涵及應用的力度不夠,大部分茶文化產品還僅僅是停留在鑒賞、保護、研究等基礎上,并沒有達到真正與市場接軌和融合。目前存在的一些茶文化旅游形式,大部分還只停留在瀏覽、參觀的層面,因為時間、費用等問題很難讓游客靜心領悟這一獨特的文化,最終能真正達到讓游客感到修知養性、享受精神層面感悟目的的還是少數。另外,茶文化旅游的從業人員整體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茶文化旅游中的導游絕大多數都是從其它旅游線路上直接承接了茶業旅游的導游任務,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更談不上對茶文化的深入了解。而一些茶藝師在給游客表演的茶藝茶道也只限于藝術本身,其茶業的文化背景很少被觸及。

3.2茶文化旅游中文化內涵的缺失

任何一種旅游都應該以其豐富的內涵而吸引游客。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基礎和核心。我國現存的茶文化資源都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初步具備了形成特色吸引力的條件。但是游團往往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機制將游客從快節奏的工作中吸引到田園勞作、品鑒觀賞、靜心參茶等慢生活上來。更多的茶文化旅游只是停留在茶的物質形態上,沒有涉及茶文化精神形態和文化內涵。更有一些旅游團社打著茶文化的幌子吸引游客去指定地點買茶的行徑。

3.3茶文化旅游中的原本茶文化遭到破壞

市場上的少數茶文化旅游產品不僅沒有對茶文化的宣傳和利用起到促進作用,反而破壞了茶文化底蘊。如有的商家為了起到銷售茶的目的,對茶文化的宣傳只是商業利用,沒有對茶葉本身真正的文化做認真研究,造成一原本茶品牌、茶文化大相徑庭的效果,損害了參觀者與旅游者的利益,更讓原本茶品牌受損。還有地區為了吸引游客,故意打出吸引眼球的旅游主題,只是嘩眾取寵,沒有達到讓人們真正了解茶文化的效果。

3.4茶文化旅游破壞了原生態環境

隨著市場對茶葉的需求越來越大,一些茶葉中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的情況時有發生。與此同時,有些茶農為了提高生產效益,多賣茶葉,在缺乏發展規劃的情況下盲目投資擴大再生產,使得本來可以持續利用的茶園茶田的自然生態遭到破壞。在開發過程中,新的技術和節能技術應用不足。要保護茶葉的生態環境,又要發展茶文化旅游,低碳的旅游形式應得到更多的重視。

4茶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的方法與途徑

茶文化旅游的深度開發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大課題。各部門應該協同合作,努力使我國的茶文化旅游能夠發揮其獨特的魅力,在市場上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以促使我國茶文化旅游業持續健康地發展

4.1多方開發,對茶文化旅游進行特色建設

近幾年來,國內已經陸續出現了一些具有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景點和特色地區。一些經營成功的旅游案例中的茶園、茶莊、茶田對茶原有的內涵保護和宣傳做的都比較到位,對我國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老茶莊在進行改造升級,以期達到文化與經濟雙贏,當地與游客雙贏的效果。當地政府應該重視該方式,借鑒成功案例,采取符合地方特色的方案,對當地茶業旅游進行升級改造。

4.2深入開發茶文化旅游紀念品

在任何一種旅游形式中,吃、喝、購物都是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地方推出的茶文旅游中都含有茶宴這一特色項目。與茶相關的各種飲料、食品也越來越多樣化,茶葉的衍生品如茶具、茶藝,正在成為游客越來越青睞的產品。而名茶更是人們饋贈親友的佳品。應適時抓住游客的這一正常消費心態,開發更多樣飾精美,又具質量上承的茶文化禮品,擴大茶文化旅游的延伸度。

4.3與地域相結合,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項目

我國產茶地區眾多,如云南、浙江等已經普遍為人們所知。各地可以結合自己獨有的地域特色開展茶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與深度開發。如名茶的發源地、茶業建筑、茶禮儀等與當地的古建筑、特色民俗、宗教旅游相結合,形成獨一無二的旅游形式,這不僅在整體旅游開發上達到以一帶多的經濟市場效果,還滿足了消費者多方面的旅游需求,達到雙贏的效果。

4.4加強對茶文化旅游的研究

對茶文化旅游進行專門研究的文著還十分鮮見,較多的文章只是涉及表面探討而缺少深層次的研究。事實上,茶文化可研究的課題非常多,研究者不但可以研究我國的茶文化旅游,還可以與境外的茶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多方面的參照、對比,逐步就能得出符合我國特色茶文化旅游的形式來。例如,臺灣和日本的茶文化旅游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新加玻、泰國更是將其視為重要的旅游經濟來源。

4.5加強對茶文化旅游中從業人員的專業教育

我國多年前就出臺了《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一書,這是從事茶藝工作人員的重要參考書之一。越來越多的茶業相關學校開始應用更多更專業的書籍來對學生進行培訓。茶文化看重的是茶對人精神層面的熏陶,這就要求從業人員除了要具有專業素質以外,還要具有較好的綜合素養。茶文化旅游的從業人員在旅游當中起到的媒介作用,他們將茶文化的內涵傳遞給游客,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游客信息接受的完美度。我國的福建、安徽等地都陸續開辦了茶校教育,這為我國茶業人才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余悅,王柳芳.茶文化旅游概論[M].世界圖書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4.

[2]鄭劍順.茶文化旅游設計[M].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