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課課件范文

時間:2023-07-07 17:34: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課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勞動教育課課件

篇1

新課程改革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倡導先做后導、自主合作、問題引領的學習方式?!秶揖拍炅x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的學習領域。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應當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因此,先做后導的學習方式適用于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實踐,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一、先做后導的本質

先做后導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通過創造真實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實踐,激發創新意識。強調學生擺脫教師的依賴,獨立開展學習活動,自行解決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先做后導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從“做”(自主學習)到“導”(有效指導)再到“做”(自主創新)的螺旋上升過程,以“做”為中心,先“做”后“導”,以“做”定“導”,為“做”而“導”,體現“做中有導、導中有做”,讓學生在教師有效指導下學會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

二、先做后導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先做――激發興趣,掌握技能

先做,不是放手讓學生去隨意做,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活動目標和要求,進行簡單的問題、任務指導后,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

1.預習中明確學習內容。課前預習是“先做后導”的前提,又是實現主體先行的關鍵環節。教學中可以采用直接在教材上記錄問題,也可以設計使用“導學單”的形式,把一兩個預習要求事先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預習,解決相關問題,養成良好的材料準備、工具準備、方法準備的習慣。

如在教學《可愛的掛件》一課中,筆者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各種掛件,通過查找探尋掛件的歷史、種類、編法等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相互的信息共享中,學生對所要制作的掛件有了直觀認識,為設計提供了借鑒,又激起了創造性的求異思維,也為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制作參考。

2.情境中激發制作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心理發展尚不完善,感覺、知覺以具體形象為主,以后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發展。創設恰當的情境,形象地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能讓學生從感受、體驗形象開始,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產生創新的欲望。

在教學《制作紙塑花籃》一課中,筆者事先出示了幾個制作完成的花籃請學生欣賞。學生在觀察中發現花籃的兩邊都是對稱的,有的小組認為可以先畫線再剪,但是馬上有同學說這個方法太麻煩了,而且兩邊不能完全對稱。于是在爭論中,筆者讓學生思考,怎樣做才能做到既簡單又對稱呢?經過討論,有的小組就提出了可以將卡紙對折后進行畫線裁剪的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師生互動,學生對課堂學習要點有了初步的認識,激發起了他們深入學習的欲望,為接下來的“做”奠定了基礎。

3.模仿中掌握制作技能。學生進行模仿操作是先做后導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直覺地、感性地、綜合性地把握研究對象的內部和外部聯系,把握對象的本質,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徑。

制作時要先讓學生明確制作要求,繼而在小組學習中由組長分工,明確制作任務,按要求開展設計制作,做到人人都有操作實踐的機會。通過同學之間互相輔導、相互討論、互助互學,讓學得較好的同學幫助學得較慢的同學,以此縮短學習進程,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精神。在《制作水火箭》一課中,學生按照教材提示,順序制作水火箭的箭頭、箭身、尾翼、降落傘,最后完成組裝。在此過程中,有的小組能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順利完成,而有的小組則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無法完成制作。但學生在自行探究中已經學會了一定的剪切、粘貼等技術,同時又對制作中的問題產生了思考,為教師的“導”提供了依據。

(二)后導――針對問題,導出創新

后導,不是教師漫無目的、面面俱到地導,而是在學生做的思考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展開,學生能講的讓學生去解決,學生能做的讓學生去示范,教師要有節制地導、巧妙地導,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1.針對性。教師要根據學生“先做”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在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時,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研討能力。一方面可以從他人處獲得幫助,解決自身的疑難;另一方面也能運用個人智慧幫助同學,解決同伴的難題。教師則要以活動參與者的身份加入討論,為學生做“引路人”,幫助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在《制作水火箭》一課中,有學生提出:“水火箭的箭身和箭尾如何組裝在一起?”有的同學說:“可以將用作箭尾的可樂瓶開口大的部分套入箭身?!薄翱梢杂猛该髂z多纏繞幾圈。”“老師,可是我的可樂瓶剪去了頭部和尾部,只剩下中間的一段,沒辦法套入箭身,用透明膠又不牢固。”筆者請全體同學幫助想辦法,有的用備用瓶做起了試驗,有的則比畫著、爭論著,不一會就有同學說:“老師,我們知道該怎么辦了!”原來他的做法就是將可樂瓶一端平均分成四份剪出小口,拓寬瓶身后套入箭身,再用膠帶粘住。因此,教師在針對問題進行指導時,凡是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則要啟發、引導、組織大家一起在討論互動中解決。這樣做不僅節省了教師枯燥講解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和自我探究等學習能力。

2.創新性。先做是學生創新的前提,學生通過先做,將做中產生的問題、思考、建議帶進課堂,使課堂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碰撞、產生創新意識的有效載體。這也要求教師在解決學生制作疑難后超越模仿的范疇,導出創新,實現從會做到會創的過程。如在《風力車》一課中,有的小組在完成制作后開始試車,發現行駛速度很慢。于是,筆者請同學們停下制作,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有的提出要把車輪做圓,有的提出要增大風斗,還有的想要增加風斗數量……學生在討論中表現出來的奇思妙想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操作與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自覺、自動地參與實踐探究教學過程。

3.拓展性。勞動與技術“先做后導”中的課內探究和課外拓展,是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社會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外學習資源,不斷激起學生的創造欲望,激發學生更多的“靈感”和“頓悟”,并化為多種形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勞動與技術》教材中的種植部分內容有別于其他勞技內容,它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經過勞動實踐,才能取得相應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與知識,它不是在課堂上能立即完成的教育任務,也不局限于教室、學校內完成,而是以某一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來實施的。要掌握這些技能和知識,需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查閱相關信息,開展設計實驗、收集資料等活動。因此,教師要與家長取得聯系,發揮家長的指導作用,體現家校合力,使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親身實踐與體驗。

三、先做后導促師生共同發展

“先做后導”以學生為主體,促進了學生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又使教師克服了傳統勞動與技術教學和指導方式的不足,從而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1.先做后導――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傳統勞技教學一般采用“教師示范―學生制作―展示評價”這一體現教師的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中不加探究,機械接受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模仿性學習,使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師強調單純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的發展,不結合實際生活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導致學生制作的作品變成流水線加工產品,成為范例的“翻版”。

先做,能讓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并且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中使學習變得更活躍,更具個性特點;后導,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動手、動腦,發揮想象,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創造性的制作加工,形成具有特色的作品,最終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先做后導――教師教學方式得到創新。在先做后導的勞動與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知識講解者轉變為問題引導者,由課堂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由此,教師備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分析教材、設計教案,而是對動態生成的預設、規劃;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的知識灌輸,而是主動構建;課后評價不再是教師的主導點評,而是多元評價。

首先,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把師生、教材之間生成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有效的課堂對話中感知、體驗、生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教師要超越課程局限,把握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要素的開放性,引導學生生成多元問題,豐富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內涵。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篇2

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為適應和促進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各大高校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作為一種與社會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活動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社保問題的能力。另外,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也是增強社保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應當成為當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的一項重要特色內容。所以,為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社保專業課程設置中,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課程不可或缺。

一、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的原則

(一)有利于學生發展原則

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設計應緊緊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身心成長,有利于增強學生升學或就業能力,并適合于學生成長階段的最終目標而展開,而不應為實踐而實踐,或為面子工程或其他目的而實踐。實踐教學,既要起到豐富學生大學生活的作用,又要真正起到教育啟迪、鍛煉磨礪的作用。現代大學生思維活躍、開放,視野開闊,所以,實踐教學課程應力求符合學生成長特點,形式應較靈活,內容應有一定趣味和挑戰性,使得學生愿意參加,樂于參加,并讓其體會到專業成就感。

(二)安全健康保障原則

由于實踐教學內容與現實緊密相連,開展實踐活動,可能要與各種實務部門或各種身份的人物進行聯系,活動場地既可能在校內,也可能在校外,那么,在這個過程中,要本著對學生、家長及學校高度負責的精神態度,時時刻刻將學生的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對各種實踐活動做到事前周密規劃,事中緊密監控,事后總結完善,盡可能降低各種不必要的安全健康風險,能在校內進行的盡量在校內進行,必要時,還應為師生購買以意外傷害保險為主體的責任保險,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三)體系合理完整原則

實踐教學活動作為一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豐富大學生活的課程,應循序漸進,并力求做到“全程全員”。所謂“全程”,是指從大一上學期到大四下學期共八個學期,每學期都應有一定學時的實踐教學內容貫穿其中,所謂“全員”是指力爭全部學生和全部教師都應參與到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來。教師應起到組織、指導、督促等作用,提醒學生各種注意事項,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而積極參與。在實踐課程內容設置上,從大一到大四,應注意根據各個學期的特點,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使其前后銜接,形成一個合理體系。

(四)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原則

要使實踐教學課程起到更好的作用,還應與專業理論教學做到有機結合,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理論教學避免空洞說教的教條色彩,增強學生對理論教學課程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實踐教學有可靠的理論指導,同時,還能充分發揮各位教師的專業特長。

(五)控制成本原則

實踐教學活動需要實務操作,有時需要聘請相關專家學者,有時需要制作各種道具圖片等,還有各種交通費用等等,實踐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所以,在可能條件下,應建立實踐教學專項資金和會計核算制度,同時,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中,也應注意控制成本,避免鋪張浪費和各種不必要的支出。

二、社保專業實踐教學課程設置

結合社保專業的專業特點以及實踐課程設置原則,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建議,可初步設計一套社保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大一上學期,由于學生剛剛進入大學校園,對一切充滿好奇和些許的不適應,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專業感知教育”,課程內容主要是為大一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包括社保專業介紹、教師簡介、如何從高中生轉變為大學生、大學生活事前提醒等,使學生盡快進入大學生角色,適應大學生活,并對社保專業有一個初步了解。

在大一下學期,學生進入大學已有一年的時間,結合理論基礎課教學內容,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社保民生調研(一)”,課程內容可以是在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以分散形式,圍繞某一社保民生主題,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城鎮或農村低保制度設計調研問卷,然后通過電話調研、網絡調研或近距離的實地調研,以對該問題實際狀況和存在問題有初步實際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理性認識和思考,這樣有利于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其以帶著問題探究的心態進行以后各學期的學習。

在大二上學期,學生對大學生活有了比較具體的感受,但也有學生可能會產生松懈迷茫的精神狀態,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課程“社保學業規劃訓練”和“職業人物訪談”等課程。課程內容是結合職業人物訪談,逐步使學生思考和明確將來的發展方向,初步進行職業規劃,從而進行更完善的學業規劃,使學生對將來有較明確的奮斗方向。職業人物訪談可邀請已畢業的相關學生和實踐基地的相關領導和人員以及各種代表性人物圍繞職業生涯發展及相關要求做訪談式講座溝通。

在大二下學期,學生的大學生涯處于四個學年的中點,對理論課程處于集中大量學習階段,此時,可設置實踐課程“社保民生調研(二)”,課程內容是在大一民生調研的基礎上,對各種社保民生問題進行更理性、深入的調研或將自己所學的社保專業知識在指導教師幫助下,編排成小品、戲劇、宣傳手冊等各種形式,深入群眾或各種社會機構(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兒童福利院等)進行回饋社會活動。這樣可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同時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提高對社會實踐的認知。

在大三上學期,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比較充足,此時可開設實踐課程“社保爭鳴”,課程內容是以各種學生組織和院系刊物為依托,通過演講比賽、辯論賽或征文比賽的形式,就社保理論知識、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社保問題等進行討論、辨析,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識,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大三下學期,此時學生對將來的工作或考研等出路安排感到比較緊張迫切,此時可設置實踐教學“社保學術論壇”。課程內容可以是,首先請任課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或課題研究或人生經歷,輪流做一次學術講座或經驗交流(與所授課程內容不能相同),并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如果條件允許,可邀請院內、校內或校外專家和研究生來做一些講座。這樣,能擴展大三學生的思維視角,有助于大三學生更好的進行考研或工作決策。

在大四上學期,根據學校整體安排,可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即“畢業實習(職業體驗)”,課程內容是以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在帶隊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學生進入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職業體驗),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要求,使其對職場要求有初步認知。畢業實習在整個實踐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學時也最長,需要做的具體工作紛繁復雜,既要維護好與畢業實習單位的良好合作關系,又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健康,所以,此環節責任重大,需要重點對待。

在大四下學期,根據學校整體安排,需進行畢業論文寫作。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需圍繞畢業論文題目進行針對性實踐調研,課程內容是在指導教師的具體組織下,使學生結合畢業論文寫作內容,進行相關實踐/文獻調研。

綜上所述,在就業競爭不斷加劇的環境條件下,通過全員全程式實踐教學能不斷改善社保專業學生的社會認知,提高社保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力爭使社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社保專業建設不斷取得更大更快發展。

思想政治課實施自主性教學的策略

邢斯彤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

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以講授法、問答法為模式的“滿堂灌”的教學,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提倡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構建具有民主和諧氣氛的課堂,創設生活化情景使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與任務完成后真情反思使自主性教學的實施成為可能。

自主性教學反思意識創造力新課程改革給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教學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變革。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存理念和生存方式發生了變化,終身學習的觀念深入人心,教育者能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什么?這是每個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傳統的控制型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知識的更新技能比傳授大量的科學知識更有價值。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是德育課程,在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上比其他學科的作用更大,在新課改的形式下,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嘗試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樂趣,真正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三維目標。

一、多措并舉,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水平

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所以,構建自主課堂時要有科學的原則和正確的方法

(一)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實施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強調顯性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緘默能力的開發。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意識,主動的確立學習目標,自主的制定學習計劃,在迷惑中主動探索知識的奧秘。在自主課堂上,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2.公平性原則

人人生而平等。在思想政治的自主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提倡學生運用逆向思維,提出不同的觀點。自主課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如果教師不是公平的對待每個人,戴有色眼鏡看待想法奇異的學生,那樣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對其身心造成傷害,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3.開放性原則

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資源緊限于教課書的知識,造成學生的思維狹隘,目標短淺,學習目的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要開闊眼界,拓寬教學資源的渠道,由于思想政治課就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前沿性,所以,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社會熱點問題和國家大事的材料,拿到課堂上和同學們交流討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如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了解農民的收入問題和影響收入的因素,等等。

(二)思想政治課自主性教學實施的策略

1.構建具有民主、平等、和諧氣氛的自主課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全面放松的狀態下,思維才能更活躍,思考問題更全面而科學,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個性,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思想和生活狀況,要信任每個同學,維護每個學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呼吁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這也是一種良好的隱性課程。

2.創設生活化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引導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學習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創設學習情景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認知水平來選擇一個恰當地學習課題。這一課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處于真實的困境中,主動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反思和自主評價。

3.啟發誘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來實際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自主探究中逐步獲得的。在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教學中,學生在自主探究時遇到迷惑和困難,教師應當給予正確的指導。

4.合作交流,共同進行自主性學習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開發,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在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與別人溝通的技能,造成學習效率低。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以小組共同學習的形式達到學習目標,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提升??鬃釉f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焙献鲗W習可以打破一個人的思維束縛,集合大家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授必修三《文化與生活》第三單元第六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時,可以課前進行異質分組(成績高、中、低的學生為一組),小組成員3到5人為最佳,布置學生課后收集關于中華文化的資料。課堂上,小組成員內部先進行交流分享成果,經過討論選出最能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最美觀的的作品展示給其他組的同學,這樣小組和小組之間也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交流,學生也可以了解更豐富的中華文化,使本堂課在輕松的氛圍中達到教學目標。

5.反思評價,真情回饋,鼓勵學生進行真實性回歸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評價體系完整而科學。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要真實的回歸到學習過程中,找到阻礙學習發展的原因,并分析解決的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注重總結性評價還要重視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習過程、思維能力,實踐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從而揚長避短,為自己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結

思想政治課的自主性教學正是從新課程改革的角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運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傊?,思想政治的自主性教學的發展步伐還有待加快,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來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