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的核心概念界定范文
時間:2023-07-04 17:23: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勞動教育的核心概念界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培訓師;能力要求;“雙制制”職業教育;德國
中圖分類號 G719.5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4)04-0078-05
在職業教育領域,德國能夠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其強大的職教師資隊伍功不可沒,特別是以企業培訓師為核心的企業職業教育人員更是德國職教師資的主體和特色所在。對于德國企業培訓師群體,國內學者雖有較多關注,但往往聚焦于培訓師在“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又或者其結合具體的職業教學活動上,而對作為德國培訓師能力標準及培養參照的《培訓師資質條例》[1]① (以下簡稱為AEVO)則沒有給予太多重視。即使在德國,為增加培訓企業② 并進而提高培訓崗位的數量,《培訓師資質條例》也曾一度中止生效,但隨著增量效應的減弱以及企業培訓質量的下滑,AEVO于2009年重新回歸。如今,國內眾多中德合資企業在推進自身員工培訓及參與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時,也在嘗試引進德國的AEVO,以保障企業培訓師的能力水準。因此,深入探討AEVO的核心要求及其在企業培訓師能力建設中的作用,對于我國“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雙元制”職業教育和培訓師的概念
(一)“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企業培訓
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和主體是著名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即受訓者既在企業里接受企業職業教育,同時又在職業學校里接受理論知識學習,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職業學校主要負責文化課教育和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而企業則重點負責實踐技能訓練和職業經驗的獲取。工業企業內的職業培訓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工業教學車間培訓,多數在大型企業專門的培訓中心進行;二是非系統的工業培訓,主要在實際生產車間和工作崗位進行。傳統的手工業企業培訓則全部在生產現場進行。此外,跨企業培訓在各個職業領域也都有著廣泛分布,彌補了企業在培訓設施設備及培訓師資源上的不足。基于企業培訓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企業培訓師也相應成為德國職業教育及其師資構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企業培訓的實施及培訓師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中,企業培訓要根據培訓職業③ 的要求,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向學徒系統傳授包含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及個人能力在內的職業行動能力。培訓企業必須向受訓者無償提供必要的教材、儀器、工具、機器及其他設備和培訓用品。同時,培訓企業還必須擁有合格的培訓師。企業培訓師的任務是根據企業內部、相關行業以及職業要求的培訓內容,獨立組織、實施和監控學徒培訓,企業培訓師還肩負著促進學徒個人能力全面發展的任務,積極、正向推動學徒的個性人格發展。
德國企業培訓人員(即廣義的企業職業教育人員――betriebliches Ausbildungs-personal)可分為三類:培訓崗位提供者(Ausbildender)、培訓師(Ausbilder)、培訓專員(Ausbildungsbeauftragter)。培訓崗位提供者(對外的職業教育提供者)負責與學徒簽訂培訓合同以及按合同規定進行培訓,通常即為企業主。培訓師,即本文重點探討的企業培訓師資,他們受雇于企業,負責傳授特定培訓職業所要求的技能、知識和能力(計劃、領導、指導、管理控制),是教育提供者的人和培訓的具體負責人。培訓專員則是支持、協助培訓師完成培訓任務的技術人員和辦事員,其往往在特定設備和具體工作崗位上為學徒提供培訓。根據德國《職業教育法》的要求,教育提供者和培訓師都必須通過《培訓師資質條例》的考核,必須具備培訓師資格證書[2]。
二、《培訓師資質條例》的相關改革
(一)AEVO簡況及2003年中止生效的背景
1972年4月,德國聯邦政府頒布《培訓師資質條例》,對企業培訓師應具備的個人能力、專業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擁有合格的培訓師是作為企業提供“雙元制”職業教育必須滿足的資格門檻。此后,由于具有培訓資質的企業所提供的培訓崗位多年呈下滑趨勢,致使培訓崗位市場供需失衡,德國年輕人接受企業培訓的機會不斷惡化。為此,20世紀末德國國內各界就一直在討論如何放寬企業門檻,提高培訓崗位數量,以緩解培訓崗位市場的嚴峻形勢。作為這方面的一個具體舉措,2003年5月,德國聯邦政府宣布《培訓師資質條例》暫停生效五年。6月,德國勞動與職業研究所(IAB)專門通過其面板數據企業調研了此項政策的影響范圍,詳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AEVO中止生效的確使德國擁有培訓資質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即培訓師門檻的降低,使部分此前沒有資格提供“雙元制”職業教育的企業有了資格。
表1 2003年AEVO停止生效所帶來的有資格培訓的企業增量[3]
(二)2009年AEVO恢復生效的原因
2006年,受德國政府委托,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BIBB)著手對AEVO中止生效期內企業培訓情況進行調查和評估。調查表明,AEVO中止生效確實帶來了培訓企業和培訓崗位數量的增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數量效應逐漸減弱;另一方面,AEVO的暫停使用帶來了一定的企業培訓質量下滑現象,如,中斷培訓的人數上升、學徒考試成績和考試通過率下降等,且培訓師和培訓生之間的沖突也呈上升趨勢[4]。評估認為,AEVO中止生效所帶來的數量上的正面效應不斷弱化,質量上的負面效應日益凸顯。鑒于此,聯邦政府與行業協會達成一致意見,重新恢復《培訓師資質條例》的應用。自2009年8月1日起,修訂后④的新《培訓師資質條例》正式生效。
AEVO以新版形式恢復生效,除了得到相關評估的直觀數據支撐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和邏輯: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自身的變革,對培訓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進一步強化了培訓師的地位和作用。在以全球化、信息化為核心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方式、競爭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只有不斷革新工藝、變革工作組織形式、提高產品質量,具備良好的客戶關系與快速的客戶響應、前瞻性的環保理念等,企業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這一背景下,企業內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已不能僅僅局限于職業技能、知識等專業能力,還必須具備獨立性、責任感、靈活性、終身學習能力和意愿等非專業能力[5]。德國《職業教育法》中明確提出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職業行動能力(berufliche Handlungskompetenz),也正源于上述背景。所謂“職業行動能力”,指的是個體“在職業情境中從事熟練而職業化的、個體深思熟慮的以及承擔社會責任行動的本領和狀態”[6]。“職業行動能力”體現了德國職業教育界對職業能力的系統理解,體現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理念和目標的變革。這種培養理念和目標的變革引發了德國職業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巨大變化,特別是對包括培訓師在內的職教師資群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戰。鑒于此,以前的《培訓師資質條例》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職業教育對培訓師的要求。新《培訓師資質條例》更加強調以能力為本、以工作過程和業務過程為內容指向及以學徒為中心,強調通過行動導向教學培養學徒的職業行動能力。
(三)新AEVO的理念和內容變化
新《培訓師資質條例》以能力為導向(Kompetenzorientiert)、通過四個行動領域(Handlungsfelder)描述了對培訓師的要求。培訓師的資質可分為專業能力(Fachliche Eignung)和人格素養(Pers?nliche Eignung)兩大維度。所謂專業能力,指的是培訓師既要具有自己負責培訓的職業所要求的技能、知識和能力(Fertigkeiten, Kenntnisse und F?higkeiten)――稱為職業能力(berufliche Eignung),也要具有基于職業教育學和勞動教育學的教育教學能力(berufs- und arbeitsp?dagogische Eignung)[7];所謂人格素養,指的是培訓師背景良好,無違反《職業教育法》的行為,能夠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和良好行為模式的養成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培訓師資質條例》中,特別著重描述的是培訓師應具備的教育教學能力。
表2 培訓師的資質要求
從內容上看,與原有的七個行動領域不同,改版后的AEVO將培訓師的教育教學技能、知識和能力劃分為四個行動領域[8],更加適合當前對培訓師的要求。四個行動領域依培訓師的工作過程依次展開,具體為:檢查培訓條件和制定培訓計劃、培訓的準備和協作參與招生、培訓實施、培訓完成。聯邦職教所在對此法規的細化解讀和實施建議中,給出了培訓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課程的時間框架,總課時為115(可借助合適的自學手段,但面授不得少于90課時),四個行動領域所占份額分別為20%、20%、45%和15%。與此同時,建議中也具體描述了基礎能力的細節,給出了相關技能、知識、能力的舉例。這些做法不僅直觀呈現了完整的培訓過程,有助于培訓師掌握培訓的系統性和整體性,也能夠提示能力構成和要點,促進培訓師的培養培訓。
從理念上看,新的AEVO特別強調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強調培訓師在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培訓時都應該充分考慮職業工作過程。如:行動領域3(培訓實施)第三點關于培訓師的要求中指出,培訓師要能夠“從企業培訓計劃與典型職業工作過程中開發并實施企業培訓任務”。這就要求培訓師必須熟悉企業的整個工作過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向受訓者傳授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在培訓師自身的能力要求和能力養成中,也延續了這種工作過程導向,這突出體現在對培訓師的能力描述上――依據培訓師的工作過程展開行動領域和具體環節,依次描述培訓師的工作和應滿足的能力要求。
三、培訓師的資質要求和成長路徑
(一)培訓師的資質要求
德國《職業教育法》第28條規定,只有人格素養和專業能力符合要求的人才允許作為培訓師[9]。就人格素養而言,所有培訓師自身此前的經歷中不能有違反《職業教育法》相關規定的行為,也不能有有關青少年的犯罪經歷等。就專業能力而言,則有以下多種可能:對于工業、手工業、農業等領域,通過師傅考試者,即被認為已滿足了培訓師的專業能力要求。其他人員,如完成特定職業學習的人、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在相關培訓機構參加國家認可考試者,以及在國立學校通過相關專業的畢業考試者,如想從事培訓師工作,則必須按AEVO規定接受培訓師資質培訓并通過考試(主要培訓和考核教育教學能力)。對于自由職業者,如法官、律師、公證人、經濟師、稅務顧問、醫生、牙醫和藥劑師等行業人員只要具有相關就業證書和任命書就能擔任該行業培訓師,無需專門的教育教學能力培訓,也無需通過考試。
(二)培訓師的基本成長路徑
德國企業培訓師的成長路徑和培養過程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和靈活性三個特點。在人格素養之外,要獲得培訓師所要求的專業能力要求(職業能力與教育教學能力),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的學習和實踐: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階段、應用與實踐階段及資格獲取階段[10]。
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階段是企業培訓師能力與知識積累的初級階段(專業基礎形成階段),經過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未來的培訓師將初步具備滿足實際生產需要的工作能力。但與一名合格的培訓師相比,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還不夠嫻熟,還不具備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還存在脫節的現象。這些問題只有靠長時間的反復實踐和經驗積累才能解決。應用與實踐階段主要解決的是經驗和熟練問題,經過多年的工作實踐,未來的培訓師已經可以較好地掌握培訓職業完整的工作過程和熟練的職業行動能力。但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培訓師,他們還必須具備職業教育學和勞動教育學意義上的教育教學能力。這一能力可以通過兩種方法獲得:其一是參加師傅培訓,并通過考試獲得師傅證書;其二是根據AEVO規定的學習領域進行自學,或者參加相應的培訓,最終通過行業協會組織的培訓師資格考試,取得培訓師資格證書。無論是師傅考試還是培訓師資格考試都把基于職業教育學與勞動教育學的教育教學能力作為一個重要考核內容。
四、對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
《培訓師資質條例》及其變革,直接反映的是德國對培訓師的能力要求變化,也深刻反映了德國職業教育理念、內容和方法的變化,對于正在著力推進“雙師型”隊伍建設的我國職業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完善職教師資能力定位,推動“雙師”素質職教師資培養
針對職業教育對教師專業實踐與教育教學復合能力的要求,我國提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作為引領職教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但迄今為止,對于“雙師型”教師的能力結構并沒有明確的認識和準確的界定,很多職業院校仍片面強調教師的實際操作技能,忽視教育教學能力,致使教學陷入簡單的灌輸和機械性演示,影響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德國《培訓師資質條例》所明確約定的培訓師能力結構,也包括培養過程和成長路徑,為我國明晰“雙師型”教師能力結構提供了非常直觀的參照和借鑒。
(二)培養高素質企業培訓師,促進“雙師型”結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
理實結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呼吁并實現行業企業更多參與職業教育的同時,單純依靠職業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弊端也日益凸顯。一方面,“雙師型”素質教師畢竟只能是職業院校教師的局部;另一方面,單純依靠職業學校建構“雙師型”教師隊伍,永遠存在與行業企業的脫節問題,存在教師能力追趕行業企業發展問題。鑒于此,建設企業培訓師隊伍并將其納入整個職教師資隊伍范疇具有重要意義,企業培訓師能夠全方位促進校企合作,直接提升職業院校學生企業實踐的質量。除此之外,企業自身的員工培訓等人力資源建設也對培訓師群體有著直接的需要。因此,學習和借鑒德國經驗,從明確能力要求、規范培養過程等視角進行制度建設,建立一只高素質企業培訓師隊伍,無論對于中國以學校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還是對于企業自身來說都非常必要。
參考文獻
[1][8]Bundesregierung. 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 (AEVO) [Z]. 2009-01-21.
[2][9]Bundestag. Berufsbildungsgesetz (BBiG)[Z]. 2005-03-23.
[3]Hartung S. Die Aussetzung der 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 (AEVO) [EB/OL].[2014-02-28].http://doku. iab.de/betriebspanel/ergebnisse/2005_01_14_03_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_2003.pdf.
[4]Ulmer P., K. Gutschow. Die 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 2009: Was ist neu? [J].BWP, 2009(3):48-51.
[5]Hauptausschuss des Bundesinstituts für Berufsbildung. Empfehlung des Hauptausschusses des Bundesinstituts für Berufsbildung zum Rahmenplan für die Ausbildung der Ausbilder und Ausbilderinnen[Z]. 2009-06-25.
[6]匡瑛.究竟什么是職業能力――基于比較分析的角度[J].江蘇高教,2010(1):131-136.
[7][10]陶扉.德國企業培訓師制度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35.
On the “Qualification Regulations of Trainers” in Germany and Its New Developments
WANG Ji-ping, HUANG Yi-x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he “Qualification Regulations of Trainers” in Germany makes clear requirements for the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trainers in enterprises by the mode of legislation,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rain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raining places, the “regulations” has been suspended for some times. However,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regulations” has been revised and put into effects in 2009, and it made material requirements for trainers in the aspects of basic abilities, qualification and growth pathway, which has reference mea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tication teaching staff in China.
Key words trainer; ability requirements; dual-vocational education; Germany
收稿日期:2013-12-29
作者簡介:王繼平(1970- ),男,黑龍江綏化人,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治理與管理,職教教師教育;黃怡心(1988- ),女,福建福州人,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職教師資培養資源開發項目《職教師資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研究與開發》(VTNE093),主持人:王繼平。
① 德文為“Ausbilder-Eignungsverordnung”,國內曾譯為《實訓教師資質條例》《企業培訓師資質條例》《企業教師資質條例》等。雖然作為企業雇員的“實訓教師”、“企業培訓師”所承擔的任務遠超出“實訓”或“培訓”的范疇,要從事基于職業教育學和勞動教育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但其與嚴格的教師要求仍有區別,因此本文譯為《培訓師資質條例》。
② 除非特殊說明,本文中所謂的培訓,均指“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企業培訓(亦稱企業職業教育),是一種嚴格意義的職業教育,而非狹義的、以單項技能和單一目標為目的的短期培訓。此處的培訓企業,指的是提供職業教育的企業。
篇2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校企合作;項目實戰
一、背景
1.職業教育發展的機遇
近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先后出臺一系列有利于職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職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學校招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國家創建改革示范學校項目的實施,在政策資金方面有一次的支持,技能型需求越來越大,職業教育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2.生源質量差
根據問卷調查得知,當前,選擇上職業學校并不是學生的首選,近八成學生愿意上普高,以藁城區為例,隨著初中人數的減少,但是藁城區一中、九中仍保持24規制的招生規模,我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所有應歷屆畢業生均可無條件的來我校就讀,計算機專業也沒有門檻,生源質量差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
3.教學模式滯后
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普遍是理論性、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且內容多,課時緊,但目前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很多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師雖然在教學中投入了很大精力,也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方法不對路、教材內容安排不合理,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大,造成厭學情緒。課程單調,實踐性內容少,課程內容比較陳舊,技術老化,已跟不上時代的要求。雖然職業教育比較推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這必將改變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目標及教學模式的改革。這些模式由于受到我國經濟發展現狀以及企業人才培訓的方式不同的制約,這種模式在中職教學中很難實施。
二、概念的界定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項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以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
項目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被動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
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踐中,教師成為了一名向導和顧問。幫助學生在獨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進,引導學生如何在實踐中發現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在觀察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水平。可以說,項目教學法是師生共同完成項目,共同取得進步的教學方法。在職業學校、職業教育中,項目教學法有其獨特的優勢,應更進一步總結提高,大力試用推廣。
三、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推行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當前中職計算機專業還是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文化課程、專業課程、各個課程有相對獨立的標準,學習完這些課程,第三年頂崗實習,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是綜合能力的訓練,無法依靠這樣的模式來實現。例如學生在建網站時,相關課程《平面設計》和《網站建設》等,然而在實際生活學習完這些課程,還是不知道一個網站是如何做出來的來的,這種模式很難適應當今互聯網+的時代,必須改變教學模式。
同時對企業人才需要求進行調研,企業目標性強,需要精誠協作的人才。
四、措施與方法
1.校企合作,共同開發
有計劃地組織專業教師外出考察、參加行業培訓、到企業實踐調研、邀請企業專家論證,定教學項目的內容,選擇合適的企業共同開發課程與教材。邀請企業的行家當學校的教學指導教師,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開發項目教學的校本教材和實訓指導書
通過校企合作,與神州數碼網絡公司、河北網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整套計算機應用專業基于項目教學的校本教材和實訓指導書,并且有4本教材通過河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與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字化資源中心合作開發了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的核心精品課程,建成網絡教學資源庫,實施了網絡教學。同時合作開發了計算機應用專業全部專業課的項目教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形成了本專業項目教學的立體化教學、實訓資源。
3.理論教學堅持以應用為主,適當調整教學內容
理論教學方面,堅持以”應用”為主旨,課程建設在教學中應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在教學實踐中,增加新知識、新技能的訓練,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重點的知識精講、細講,非重點知識一帶而過。將理論貫穿到項目實訓中去,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實踐牽著理論的鼻子走”,使理論知識簡單化,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項目中中理解、掌握、鞏固所學知識。
4.量身定做實訓項目,增加項目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根據本專業的實訓設備情況和企事業崗位需求,設計一些符合實際崗位需求和有趣味的實訓學習項目。在實訓課中,教師可結合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設置一些合理的,有創造性的實訓項目。學生明確了實訓目的,在實訓過程中,可提高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實訓找到答案,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5.融人現代教學手段,增加項目的可操作性
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項目實訓教學新模式,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掌握科學技術與研究科學理論的有效途徑。利用現代化手段,采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使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更趨生動、形象,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增強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理解與感受,教師與學生處于互動的學習狀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過程更為生動和深刻,并拓寬了學生的認知、想象和思維空間,營造了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凝聚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6.融人科學的考核方法,幫助項目的掌握。
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理論的學習在于應用,所以每門專業課的教學中都要求學生掌握一門實用的專業技術,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且考核采用理論考試與操作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用這種考評方式來檢查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每完成一個項目內容,都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整門課程講完后,則必須掌握全部操作技能,而且操作技能都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以適應經濟發展的現狀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五、開展項目化演練
項目實戰就是以企業真實的工作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真實工作環境和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擔任項目經理人的角色,學生在項目中擔任工作角色。
“項目”是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核心內容,學生通過真實的項目實施,將專業知識轉化成專業技能。教師在教學中對項目進行監督、控制和知道,學生按照項目工作流程開展工作,教師按照項目標準對項目實施結果進行考核和評價。
項目實戰最重要的是嚴格按照企業產品開發、生產實際需求和崗位職責規定,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職業規范、職業素質和團隊精神的綜合訓練。學生在“項目實戰”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學習不再停留的書本表面上。而是學要全面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將知識轉化為應用,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時也將全面了解、熟悉掌握企業對職業崗位的工作目標、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標準、員工行為規范、使其完全樹立一個合格員工的立體形象。
六、項目教學法的結論
1.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
企業企業親自參加課程開發與建設、用實際項目參加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適應社會和企業的能力。本專業通過項目教學改革,學生的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兩年來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參加省市技能比賽取得團體獎4個、個人獎16個,畢業生全部通過職業資格中級工認證考試,由于項目與企業工作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更加接近,畢業生更好地適應了工作崗位的需求.
2.加強了師資力量的建設。
企業項目參與教學,使教師接觸到先進的企業理念,完善的企業和社會經驗,并將這些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達到更好指導學生的目的,同時激發了教師對先進的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各種技能渴求,進而尋找各種途徑提高自己能力。本專業通過項目教學改革,不僅提升了教學效果,而且促進了教師教學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雙提高。兩年來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兩名學科帶頭人、五名骨干教師、八名雙師型教師,專業教師中28人次在市級以上教學活動中獲獎,7個項目教學有關的專業課題被中國職教學會立項研究,兩位教師被評為省市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一名老師取得計算機網絡管理員技師職業資格證書,8名教師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取得聯想、神碼、H3c、深信服等企業認證25人次。
3.有利于企業和社會的發展。
以企業實際項目為教學平臺,培養出來的學生必定實用性強,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體現了企業參與教學的必要性。將社會的人力物力投放的教學中,達到企業和社會的雙贏。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方法符合企業和社會要求。
- 上一篇:村鎮銀行行業發展前景
- 下一篇:知識產權保險服務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勞動實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