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建議范文

時間:2023-07-02 10:16: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村商業銀行發展建議

篇1

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我們要在正確認識不良貸款產生原因與清收難度的基礎上,充分認識到清收不良貸款任務艱巨,情況復雜,涉及面廣,要精心組織,認真安排,才能確保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工作的順利實施,并取得實際成效。

一要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要加強宣傳,提高信用社全體職工對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認識,以高昂的斗志、充足的干勁,積極投入到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工作中去,形成全員參與清收的良好氛圍。要向社會各界宣傳信用社開展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意義,使大家認識到,借信用社的錢必須歸還,賴是賴不掉的,提高他們參與清收的積極性。對信用社全體職工要做到早動員,全面部署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目標,強調清收不良貸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確清收不良貸款的對象,全面部署不良貸款的清收工作,使每個職工都落實清收工作責任,承擔清收工作任務,堅定信心,認真、努力、扎實地做好清收工作。

二要精細組織,確保取得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勝利

要強化組織領導,制定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方案,成立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和指導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工作,明確工作職責,強化清收措施,確保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工作如期開展,如期完成,取得勝利。

三要做好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梳理工作,加強督導檢查

要按照不良貸款形成的時間、成因、損失程度以及清收難易程度等劃分類別,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清收。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領導小組要上下溝通,及時反饋信息,對好的經驗、典型事例及其他相關情況進行推廣和通報,對清收工作的開展、進度及真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幫助解決清收過程中遇到實際困難。

四要嚴格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考核工作

考核是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動力,要建立清收不良貸款臺賬,按月公布,認真考核,對完成任務好、進度快的職工給予表揚和獎勵。對行動遲緩、工作無進度、措施不力、效果差的職工進行通報批評。要通過考核,增強全體職工的清收工作積極性,確保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取得實際勝利。

五要形成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的整體合力

要利用電視、墻報、標語等輿論工具大力做好宣傳工作,增強借款戶的信用意識,塑造良好的信用氛圍。清收工作要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引起政府部門重視,依靠黨政,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協助強制清收。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切實做到以借款戶為中心,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到既能清收不良貸款,又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要改進工作方法,加強與職工、借款戶的交流溝通,及時了解清收過程中的困難和進程,了解借款戶的心理真實想法,達到上下互動、全員一心的目的,從而將清收工作做到最優化。

六要加大清收力度,全力盤活存量不良貸款

在打贏清收不良攻堅戰中,要研究工作措施,創新工作方式,尋找工作突破口。對違規發放的貸款,將清收任務分解到崗、到人,明確清收責任人,督促責任人員采取有效方式積極清收,確保清收工作取得實效。對誠信缺失貸款,要逐戶上門,逐個見面,逐筆清收。對外出務工農戶貸款,要充分發揮協貸員和信息員的作用,加強信息溝通,強化貸款管理。要創造條件開通匯路,為外出務工農戶償還貸款提供便利條件。對農戶冒名貸款,要采取必要措施,全力保全資產,提高收回率。對遭受自然災害貸款和家庭困難農戶貸款,要準確定性,區別對待。對有可能收回的,要采取多種手段盡量收回;對暫時無法收回的,要減輕加罰息懲戒力度,延續期限。

七要對“釘子戶”、“賴賬戶”依法清收

篇2

【關鍵詞】 農村商業銀行 經營 問題 對策

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銀行一直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國家發展建設籌集資金,還是為企業發展進行資金保障,亦或是為人民提供各式金融服務都離不開銀行的幫助。在我國銀行體系中,農村商業銀行一直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成員,它是我國獨有的銀行體系,是我國農村信用社的改革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一些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本文從農村商業銀行現實發展入手,對農村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其未來發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

1. 農村商業銀行概述

我國農村金融問題一直是農村發展改革中的重點問題。長時間以來,我國農村金融問題,尤其是農村中小企業發展和民營企業的資金保障問題一直是我國農村發展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而農村商業銀行的工作重點也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與國外其他農村金融合作組織不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模式和過程經過了多次的改革,有其獨特自身的特點。

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是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和發展的產物。在建國初期,農村信用合作社僅僅是為了適應小農經濟的發展需求而建立的,因此規模大都較小,管理水平也比較落后。改革開放之后,農村信用社開始進行以群眾性、民主性和靈活性為主要內容的體制改革,并頒布各類管理條令,以對其管理和發展進行明確的規范。這段時期,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工作對象為農村的中小企業、鄉鎮企業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為了農業銀行的基層機構。1996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其中對于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未來發展和改革制定了明確規定,這也標志著我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走向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從2003年開始,我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其中對于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產權模式和組織形式都進行了全方位的重新改革規劃,目前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和成果,而農村商業銀行就是這次改革的產物。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一些經營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阻礙了農村商業銀行的進一步發展。

2. 農村商業銀行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立足于服務農村事業的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在發展中一直尋求改革和突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和金融需要多樣化的發展,農村商業銀行在經營中還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四個方面:

2.1農村商業銀行的產權結構問題

在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中,股權原則是一人一股,但是隨著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到農村商業銀行,這種原有的股權體制已經被完全打破,但是又未完全轉變為股份制銀行,可以說,這種產權結構上的缺陷嚴重制約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股權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股權分散。在農村商業銀行中,由于股東大多是自然人股東,平均持股較少,因此股權分散現象嚴重。大部分是把持有原來農村信用社的股份轉化而來,而且農民將入股看做是貸款的前提條件,在入股后并不關心銀行的經營發展情況,也很少使用自己的權利或花費時間監督銀行的經營管理。這種股權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股權的虛置。

二 是法人結構問題。目前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中在法人結構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董事會的職能界定和職能分工問題、董事會監管問題、外部監管問題等等。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

2.2農村商業銀行的外部經營環境問題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在外部經營環境方面存在著較大問題,如信用體系不完善、抗風險能力低、業務網絡技術水平較低等。在這些方面,農村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如信用體系不完善方面,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導致出現很多累貸、壞貸、惡意騙貸等不良貸款問題,這些現象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多的金融風險,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追款難度,影響了貸款的正常發放,制約了信貸資金的投放量。此外,農村商業銀行也確實必要的風險管理意識,缺乏全員風險防范意識,對于風險預警和規避的機制也不健全。

2.3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問題

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直接關系到銀行未來的發展,良好的內部管理是期穩定健康發展的保障。在目前農村商業銀行中,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舉例來說,在內部制衡機制中,缺少有效的內部制衡機制,尤其在執行和監督部門中,沒有建立起良性的監管制衡機制。同時,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中還存在人才匱乏問題,很多農村商業銀行面向廣大農村用戶,對人才缺少吸引力,在與其他銀行的競爭中缺少優勢,目前很多農村商業銀行中的員工學歷都較低,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也有待提高,有大量專業崗位如計算機、國際金融、證券投資、理財等都有人才匱乏的問題出現。

2.4農村商業銀行的服務問題

農村商業銀行的前身是農村信用社,一直以來,農村信用社作為最基層的農村金融機構,人員多為以前老員工的子女親戚,素質較低,服務意識差,得過且過,而且服務對象基本上是本地人,對服務質量要求不高,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員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原有的服務水平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農村商業銀行如果不強化服務意識,改革就注定走向失敗.所以農村商業銀行要想在市場上有所作為,要想贏得市場,就必須下大力提高全員的服務質量,強化對員工的服務培訓,聘用專業培訓機構,長期對員工進行高壓培訓,提高意識,爭在最短時間內把服務質量實現質的飛躍,爭取以服務取勝,才能在農村金融市場中保持領先地位,才能逐步向城市發展,積極參與市場競爭,確保不被市場拋棄,.取得更好發展

3. 解決農村商業銀行存在問題的對策

農村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具體來說,解決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3.1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定位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要明確“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的原則,要以農村金融市場為基礎,以中小企業為立足點,不斷加深自身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實力。從長期發展來看,農村商業以后的發展戰略一方面要鞏固自身在中小企業和農民等目標市場上,另一方面通過深入挖掘自身在農村金融方面的優勢,打造個性化農村金融服務,以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經營服務,從而在與其他商業銀行的競爭中保持有力的競爭性。

3.2深化農村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

針對農村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問題,在今后的發展中,農商銀行應該進行產權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如提高單個法人的持股比例,提高股東對農商行經營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吸引企業或其他投資機構在農商行參股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在股權方面對農商行目前出現的問題進行完善。此外,農商行還需要加大對股份制的改革,調整自身資產結構和股權結構,為下一步上市工作做好資金準備,也為未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3.3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在完善農商行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方面,農商行可以加大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提高人才的利用率,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氛圍凝聚員工的向心力,從而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可以對優秀人才加大獎勵額度,通過一定的物質激勵吸引人才。此外,要嚴格把關人才的納入和考核,執行嚴格的上崗培訓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馬忠富.中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2] 趙佳麗.淺議農村商業上市:意義·挑戰與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08(11).

[3] 孫慧霞.試析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師,2011(1).

篇3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金融市場的結構變化與人們傳統觀念的轉變,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市場營銷產生越來越大的挑戰,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營銷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由于市場營銷模式是建立在顧客滿意基礎之上的,農村商業銀行在以往經驗上積累的信貸市場營銷理念將受到巨大挑戰。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研究新的形勢下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市場營銷的發展情況,掌握顧客對于農村商業銀行服務的滿意度、忠誠度以及意見,從而為農業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不足,調整營銷戰略和市場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一、農村商業銀行市場營銷中出現的管理問題

(一)市場營銷模式單一,營銷策略不到位

在市場營銷方面,部分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傳統的國有商業銀行,還習慣于坐等用戶上門,沒有將銀行產品或者服務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報道、宣傳和說明以便引起客戶的注意和興趣,激發客戶辦理信貸業務等。許多農村客戶習慣接受柜臺服務,或者更習慣于傳統的貸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貸業務,尤其是中老年客戶對新出現的信貸業務營銷方式的接受程度較低。在大多數農村商業銀行所在的地區,由于當地自然條件和開放程度有限,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有限,網上銀行、電子業務等成立的時間短等原因,人們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策略和信貸資本狀況缺乏相應的了解,認可程度還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難,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農行辦理存取款業務。分行的工作人員的觀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種單一的經營模式之中,客觀上制約了分行網上銀行的發展。

(二)信貸管理和營銷理念還有待提高

傳統信貸營銷中,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市場調查較為簡單,大部分是根據統計結果中出現頻數最高的需求將服務推向當地市場。這種狀況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則是銀行管理員信貸管理和營銷理念不夠完善。農村商業銀行的部分管理人員沒有真正從信貸風險防范的角度更新農村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理念,對資本“吸收意外損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認識。在日常的農村商業銀行管理中對資本充足率對信用社信貸風險的能力關注的也比較少,缺乏必需的信貸管理的緊迫感,依然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

(三)農村信貸營銷市場的開拓難度大

由于歷史發展的原因,農村商業銀行若想將資產質量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帶動和存量活化。但是,我們也看到,農村商業銀行的服務范圍主要是“三農”,當機構設置在貧困山區或少數民族地區等地的時候,其發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當地經濟發展速度的制約。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商業銀行對信貸發放管理的風險責任制的實施較為嚴格,這使得較多的分支機構普遍保守、被動,很難放開手腳進行信貸業務的拓展。當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將政策爭取給農村商業銀行,但很明顯這有點杯水車薪。越是不敢發展,就要不斷強化風險機制,其束縛就越大。這就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農村信貸營銷市場的開拓。

二、完善農村商業銀行信貸市場營銷的幾點建議

(一)實施營銷項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營銷項目化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銀行傳統架構中的等級觀念,使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營銷上到一個新的高度。從營銷項目確立到項目管理完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農村商業銀行各個項目管理層的人員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必須提高部門之間的溝通能力,培養合作模式下的“團隊精神”。國內農村商業銀行多采用“職能型組織結構”,在實施營銷項目化管理的過程中,這些銀行可以突破本機構現在的職能界限,建立一種更加高效的“矩陣型結構”。這種結構的表現特點就是項目人員除了向原職能部門經理負責之外,同時還向市場營銷相關的負責人報告,這對部門之間難免會產生的摩擦起到了減少作用,降低了項目運作的成本,有效地利用了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的資源,拓寬了信貸營銷范圍,銀行內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營銷服務觀念,強化市場營銷能力

隨著同業競爭的加劇和客戶需求的多元化,新的發展形勢給傳統銀行帶來的既是嚴重的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對農村商業銀行而言,要在服務和營銷上進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務理念,深化服務內涵。要針對農村當地的客戶結構狀況,統籌規劃總體的市場營銷和客戶戰略,改變農村商業銀行以往較為不合理的服務方式。在營銷策略、產品開發、服務形象、信貸服務規范等方面努力達到全國統一的標準,全面樹立農村商業銀行在當地農民朋友和企業單位中的形象。同時,將各種信貸業務品種有機地整合到一起,統一對客戶進行營銷,推進與本省、本地區銀行的一體化經營模式,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同時,突出基層農行自身的特色,把個人零售業務作為服務營銷的重點,同時進一步拓展差別化的經營服務業務,為農民朋友和企業單位提供更加符合他們特點、方便、周到的服務。

(三)提高整體服務層次,建立客戶溝通模式

農村地區的商業銀行的負責人要經常與員工溝通、與客戶溝通。一般員工也要經常性與客戶溝通,并且要相互之間進行內部溝通,這需要農村商業銀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溝通平臺或溝通渠道。例如,銀行可以長期性地通過電話、網絡、郵件、留言簿、定期客戶交流會以及定期專門回訪客戶等方式對客戶的意見或建議進行有效地收集,達到客戶和員工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目的。同時建立整個銀行體系內的服務網絡和應急管理措施,對客戶在使用業務過程中反映的問題、在回訪中收集的建議或意見、客戶對服務不滿而進行的投訴等,要認真對待,建立一套登記、處理、反饋的應急體制。同時,推出適合農村地區中低收入階層的信貸服務。可以在尋求合作的基礎上,了解農村本地的重點發展農業產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主動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當地重要企業人士的溝通與聯系。通過建立這種良好的客戶溝通模式,進一步提高農村商業銀行的整體服務層次。

(四)從當地經濟狀況出發,尋找信貸結構新載體

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結構狀況的好壞取決于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調整信貸和管理結構不只是簡單的控制和收縮。這需要農村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規律及時掌握當地經濟發展的脈搏,加快信貸業務的發展。不能再采取以往的“坐等上門”方式爭取與維持客戶資源,更不可以在用以往那種簡單審查的方式和“一刀切”的營銷管理模式。新的形勢下,農村商業銀行必須積極主動地深入到當地的企業、居民家中,做足市場開拓的前期分析和調查,建立健全信貸市場營銷的信息資料庫,掌握本地信貸結構與經濟發展的全方位坐標,包括地方經濟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投資環境等。然后,冷靜分析,果斷出擊,定能取得好的成績。

篇4

【關鍵詞】新型農村城鎮化 農村商業銀行 支持能力 因子分析

一、引言

我國在實現農村城鎮化這條道路上有過艱辛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但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新型城鎮化道路開拓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當地政府的貫徹執行,更需要金融部門的支持??紤]到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的分布現狀及競爭實力,農村商業銀行在新型農村城鎮化建設中的支持力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效果。目前針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力和經營效率分析較多,對于現階段新型農村城鎮化的金融支持力度的分析也都在定性的分析之上,所以對我國現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農村商業銀行關于對新型農村城鎮化的支持能力在定量方面的分析就顯得很有必要。

二、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一些學者也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見。其中,許濤,張文強等(2011)通過湖南省農村城鎮化建設與金融發展的實證研究,分析了金融服務農村城鎮化的問題及原因,并指出了金融助推農村城鎮化的路徑選擇;王士偉(2011)通過對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的現狀進行概述,針對當前農村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張童煒(2009)分析了美國社區銀行競爭優勢與影響江蘇省農商行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然后運用AHP方法建立了江蘇省農商行競爭力的評級指標體系,得出江蘇省3家農村商業銀行存在著業務創新能力薄弱、盈利能力薄弱、人才缺乏以及技術水平低等問題,最后給出了提高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針對性建議。楊青楠、解晟實(2011)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對國內幾家農村商業銀行進行效率評測,得出了除上海農村商業銀行(規模效率低),其他農商行在總體上的運營效率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的管理水平普遍有效。

三、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的現狀及金融支持瓶頸

隨著2001年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常熟農村商業銀行、江陰農村商業銀行作為試點單位成立,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由當初的3家試點銀行發展到了100多家。根據銀監會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農村商業銀行發展規模最大的省份是江蘇省、安徽省、廣東省。東部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的數量要明顯多于中西部地區,說明中西部地區在農村商業銀行這一塊還留有很大的一塊空白需要發展。

四、我國現在金融支持農村城鎮化還存在著一些支持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支持資金供求矛盾存在;2、農村貸款環境的制約(農村貸款者的經濟實力較差,易出現不良貸款);3、政府提供的撥款有限(政府擔心“免費乘車”現象出現);4、農村金融機構數目較少,類型較為單一,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和郵政儲蓄。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如: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村鎮銀行等)較少,農村金融機構之間缺乏競爭;5、農村傳統借貸觀念的影響(如:“欠債還錢”、“父債子還”等傳統觀念)。

五、因子分析法下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城鎮化過程中支持能力評價

(一)樣本及指標選取

由于一些農村商業銀行是最近一兩年才建立的,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便選取了2012年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天津農村商業銀行等十七家農村商業銀行的各項指標數值為樣本。影響到農村商業銀行對于農村城鎮化的支持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農村商業銀行的規模、支持農村城鎮化的硬件設施、為農村城鎮化提供的資金支持力度、為農村城鎮化提供貸款的盈利能力等等。所以選取的指標有:設置機構數量、ATM設立點數量、員工數量、總資產、總貸款、凈利潤、涉農,小微企業貸款額(涉農貸款額+小微企業貸款額)、涉農,小微企業貸款率((涉農貸款額+小微企業貸款額)/總貸款)、存貸款比率(貸款總額/存款余額)、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利潤貢獻(涉農,小微企業貸款率×凈利潤)。這些指標的作用方向都為正向。

(二)數據標準化處理

不同指標的量綱和數量級不同,所以需要對輸入的樣本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通過SPSS(17.0版)實現了對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三)進行因子分析

1.變量相關性分析

通過SPSS軟件中操作可以得到 “相關系數矩陣”,其中大部分相關系數都較高,各變量呈較強的線性相關關系,能夠從中提取公共因子,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2.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和KMO檢驗

巴特利特球度檢驗就是檢驗相關系數矩陣是否為單位矩陣,是否適合作因子分析。其中原假設是:該相關系數矩陣是單位矩陣,不適合作因子分析。若對應的伴隨概率值(sig)小于給定的顯著性水平,則原有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反之則不適合。KMO檢驗就是衡量這組數據相關程度的總體水平。本文中,通過SPSS軟件中的操作,可以得到 KMO的值是0.701,符合Kaiser給出的常用的KMO度量標準中的一般水平,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的伴隨概率大約為0,是小于5%的顯著性水平的,應該拒絕原假設,是可以通過巴特利特球度檢驗的。故原有變量是可以作因子分析的。

3.提取公共因子

提取公共因子的原則是信息的保留量為原始信息的85%以上。通過運用軟件多次提取,最后得出提取三個公共因子便可以能保留91.91%的原始信息。

4.因子的命名解釋

采用最大方差法對因子載荷矩陣實施正交旋轉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釋性。根據SPSS軟件操作后得到旋轉成份矩陣,即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員工數量、ATM設立點數量、涉農、小微企業貸款額、凈利潤和涉農、小微企業貸款利潤貢獻在因子1上有較高的因子載荷,第一個因子F1可以命名為農村城鎮化服務的動力支持。設置機構數量、總資產、總貸款、存貸款比率在因子2上有較高的因子載荷,第二個因子F2可以命名為農村城鎮化金融支持的保證能力。涉農貸款率在因子3上有較高的因子載荷矩陣,第三個因子F3可以命名為農村城鎮化的金融支持深度。

5.計算因子得分,進行因子排名

采用回歸法估計因子得分系數,得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本實證分析通過SPSS軟件操作可以得到如表3的因子的分系數矩陣。

根據表三,利用各個標準變換后的值乘以在各個因子下的得分,然后再求和便得到了各農村商業銀行不同因子得分及排名,結合各個因子得分又可以計算綜合得分F=0.44472×F1+0.34341×F2+0.13098×F3以及綜合排名,即表4。

六、結論

結合表四可以得出17家農村商業銀行在因子F1(農村城鎮化服務的動力支持)得分較高的是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在因子F2(農村城鎮化金融支持的保證能力)得分較高的是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和天津農村商業銀行;在因子F3(農村城鎮化的金融支持深度)得分較高的是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和滄州融信農村商業銀行。同時也可以看出并不是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地區對于農村城鎮化的支持深度就越強,主要是因為資金實力較強的農村商業銀行對于農村城鎮化的資金支持占該銀行總的資金利用的比例較低。

在綜合得分與排名方面: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北京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和廣東順德商業銀行的綜合得分較高,對于農村城鎮化的支持能力較高??梢钥闯鰧τ谛滦娃r村城鎮化支持能力最強的農村商業銀行大都分布在經濟實力較強的地區,特別是集中在4個直轄市;而發展起步較晚或者實力較弱的銀行在支持新型農村城鎮化上的能力就較低。通過比較沿海地區和非沿海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對新型農村城鎮化的支持能力,大體可以看出沿海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如: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對于新型農村城鎮化的支持能力要比非沿海農村商業銀行(如:滄州融信農村商業銀行、新余農村商業銀行和淮北農村商業銀行)的支持能力高。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在農村擁有很好的發展潛力和市場,更存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因此已經成立或者準備成立的農村商業銀行應就農村城鎮化服務的動力支持、農村城鎮化金融支持的保證能力和農村城鎮化的金融支持深度這三個方面下工夫,特別是對于綜合得分較低的農村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在這三個不同的方面找到與其他農村商業銀行的差距,一一進行改善和提高,最后達到對新型農村城鎮化支持能力的綜合提高。在不斷提高在農村城鎮化過程中的支持能力過程中,更好的實現在自身不斷盈利發展的情況下,能更好的服務于農村城鎮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許濤,張文強.金融助推農村城鎮化發展的路徑選擇[J]. 三農金融,2011.

[2] 王士偉. 農村城鎮化進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經濟縱橫,2011(7).

[3] 王全達,王華龍,黃勇,萬金. 農村城鎮化發展與銀行服務能力建設[J]. 現代金融,2010(11).

[4] 陳萬海. 淺析農村城鎮化過程中商業銀行的機遇[J]. 現代經濟信息,2010.

[5] 張童煒.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2009.

[6] 楊青楠,解晟實.基于DEA方法的農村商業銀行經營效率評價[J]. 科技與管理,2011(1).

[7] 李東.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國有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評價研究[J]. 華北金融,2011(9).

篇5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員工股;風險承擔行為

隨著農信社全面改制成農商行,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農村商業銀行在改革過程中取得極大成就,股權結構逐漸優化,股本金額不斷增加,治理內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斷改進完善,但因農商行改制時間較晚,其所處的經濟環境和顧客群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于一般的城市商業銀行,其面臨的風險更高,且由于自身發展不完善、抗風險能力較差。根據現代公司治理理論,股權結構安排作為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石,其合理性往往能提高公司風險防范能力,對公司有重要影響。在中國農村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新形勢下,需要正確的認識把握農村商業銀行股權結構對風險承擔行為產生影響的機制,這不僅是農村商業銀行主動適應銀監會和省聯社雙重監管的要求,也決定農村商業銀行的價值,更是有效防范農村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必然選擇。那么農村商業銀行股權結構對風險有何影響?關于股權結構對風險承擔行為的研究,國外專門研究的多為國有商業銀行或城市商業銀行。L.LaevenandR.Levine(2009)[1]通過實證分析了銀行股權結構、風險承擔行為和國有商業銀行監管的相關性。研究認為當銀行為單一公司治理機制,股東的相對控制力與風險承擔行為呈正相關關系,而這其中的風險承擔行為與資本管制間的關系則取決于每家銀行的股權結構。李維安等人(2004)[2]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與治理結構改革關系研究,提出我國商業銀行模式選擇建議。另外,李艷虹(2008)[3]等學者從股權結構和銀行經營績效、風險管理方面入手,分析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變遷對績效與風險影響。研究認為股權結構作為商業銀行公司治理體系的產權基礎,能從根本上決定商業銀行的激勵約束機制、管理決策機制,進而決定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與行為方式。

1基于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特殊性的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股權結構作為銀行治理的產權基礎,能從根本上影響管理層的決策和約束機制,影響信息披露、管理制約控制、外部監管等機制,這些機制制約進而影響公司治理與決策,從而最終影響其抵御破產風險的能力大?。↖annottaetal,2007)[4]。鑒于此,本文基于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背景調查,從股權結構的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員工股為切入點對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F有關于股權集中度的研究認為股權集中對內部治理作用是雙面的:一方面認為大股東占比達到一定程度可收獲的利益加大,對中小股東的侵占行為減弱,可以更加有效監督企業運營,規避風險,獲得更高效益,即“利益趨同效應”假說。Iannotta(2007)[4],Shehzad(2010)[5],等認為股權集中度與銀行風險負相關,股權越集中越有助于達成一致決定,快速有效的決策。另一方面認為在較低比例的股權集中情況下,大股東會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并且控股股東的侵占動機隨著其持股比例提高而增大,產生“壕溝防御效應”,即“掏空假說”。這種觀點認為較集中股權結構會引發股東之間沖突,銀行的少數大股東掌握著經營決策權,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侵占中小股東利益,更愿投資高收益高風險項目,加重不良貸款率,使得銀行面臨更高信用風險,“掏空”銀行(Laeven和Levine(2009))[1]。

鑒于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股權集中度總體水平較低的情況,本文假設股權集中會約束風險承擔行為。以第一大控股股東持股比和前十大股東持股之和來代表銀行的股權集中度,提出假設1。假設1:股權集中度與農村商業銀行風險負相關。股權制衡是由幾個大股東分享控制權,各大股東之間內部牽制,防止了第一大股東機會主義,以達到大股東相互監督的股權安排情況。白積洋等(2012)[6]的研究結果驗證了適當股權制衡能夠提升銀行經營效率。在國有股東持股較低的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國有,其他大股東制衡程度低,很難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因此,提出假設2。假設2:股權制衡度與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負相關。另外,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內施行職工全員持股制度。員工持股使得農商行的職工不僅僅是銀行經營者,更是銀行所有者。讓員工參與治理能夠通過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股權在內部資本流通,實現公司長期利益最大化。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規模較小,員工更具歸屬感,從客觀上建立了職工與農村商業銀行的利益關系,并且能降低職工的激勵成本。我們假設農村商業銀行員工持股有助于銀行風險控制。提出假設3。假設3:農村商業銀行員工持股比例與風險承擔行為負相關。

2實證研究設計

2.1數據來源及樣本選擇

本文以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中國銀監會網站以及各大農村商業銀行官網披露年報或年報推算出的有關財務信息。基于數據有效性和可得性,最后得到150家農村商業銀行共計335組有關股權結構指標、銀行風險指標的樣本數據作為實證分析。其中2013年113組,2014年127組,2015年115組。

2.2變量選擇與描述統計

2.2.1被解釋變量(銀行風險變量)

本文以LucLaevenandRossLevine提出的Zscore為破產風險的替代變量,即用Z值的倒數來衡量銀行的破產風險。Z值是銀行資產收益率(ROA)和資本資產比率(CAR)之和與資產收益率標準差σ(ROA)的比值,通常用來衡量商業銀行的穩定性。Z值越大,商業銀行的經營越穩定,持續運作能力也越強,相應農村商業銀行的破產算風險也就越小。Zscore來表示Z值的倒數,反映銀行破產概率。Zscore值越大,銀行破產概率越。

2.2.2解釋變量(股權結構變量)

由前文理論分析,股權結構是影響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重要因素。股權結構指標中,本文選取了①股權集中度選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CR1)、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CR10)②衡量股權制衡度選取Z值,即第二到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和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之比;③員工股占比(ES);④虛擬變量CR1/P反映第一大股東持股比是否大于等于P,是回歸1,否取0,例如CR1/0.1是虛擬變量,即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10%時,取值1,否則取0,以此類推。反映股權分散化是否存在區間效應,討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是否存在一個合理區間。

2.2.3控制變量

剝離銀行資產規模產生影響銀行規模InN、銀行資本充足率TCR、資產負債率DR、資本利潤率RR的影響。有關變量定義見表1。表2給出了全國農村商業銀行股權結構及其財務相關特征的描述性統計。由樣本數據統計,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平均值13.65%,最大值47.42%,最小值僅為015%。不良貸款數值較大,現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水平高。股權結構上,第一大股東持股比均值9.17%,低于10%,最低僅0.38%。說明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第一大股東只是處于相對控股地位,持股比例總較低。前十大股東持股比均值44.44%,最小值僅3.7%,前十大股東以外基本為小而散的股東,這些均說明我國農村商業銀行股權整體是極度分散的。Z表示第一大股東對銀行控制力,控制力平均水平6.4850,說明大股東對銀行控制能力總體上較弱。員工股平均占比12.14%,最大占2739%,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明確規定本行職工持股總額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5%,已基本達到了制度要求。可見員工股現已成為農村商業銀行重要得股東組成部分之一。

2.3計量模型的假定

本文為了研究股權結構對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影響,設定以下五個模型。模型(1)考察第一大股東、前十大股東之和作為股東持股的集中程度衡量,分析對風險影響。進一步分析第二到第十大非控股股東對第一大股東的股權制衡程度對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的總體影響。模型(2)分析員工持股比例對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影響。其中,i指銀行序列代碼,t指年日期,Yi,t取zscore,表示i銀行t年的風險代替變量,αt表示不同農村商業銀行不衰時間變化的個體特征,εi,t是隨時間變化的擾動項。對面板數據模型篩選,根據hausman檢驗的結果,本文面板數據估計采用固定效應模型。根據收集的全國150家農村商業銀行2013—2015年年報數據以及年報數據計算得到的各年一共335組截面樣本數據,并對各變量標準化后,分別帶入模型。

3實證結果與分析

考慮界面異方差、序列相關、界面相關等問題后,我們對模型(1)(2),以破產風險變量zscore作為被解釋變量做固定效應分析。第一,從方程(1)、(2)觀察,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CR1)、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CR10)均與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負相關。說明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高度分散股權結構下,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時,能獲得有效的控制權有助于銀行承擔風險,減小破產損失。因此,對于目前股權分散趨勢的農村商業銀行,其股權集中度越高,銀行越穩定,不降低良貸款率,風險承擔行為越低。在農村信用社改革為農村商業銀行過程中,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對農村商業銀行規定了單個自然人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總股本的2%。這種制度設置存在很大弊端。農村商業銀行社會自然人股所占比例占股東數量一半以上,但單個比例極低,股權高度分散。由于農村商業銀行治理水平較低,過度分散的股權結構反而會由于協調成本和搭便車現象而使銀行愈加不穩定,大股東控制集中更多信息優勢,用更少成本來關注更多企業信息審核,可有效規避投資高風險,符合“利益趨同假說”觀點。假設1成立。第二,股權制衡度(Z)對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顯著負相關關系。方程(3)表明,加強股東權利制衡,減弱第一大股東控股能力,能有效降低銀行風險。目前,農村商業銀行分散的中小股東由于股份少,無投資意識,多把參與的股權當成存款以便贏得小利。且思想意識落后,較少有參與經營管理與民主決策的理念,所以可以說,股權內部結構監督治理約束存在嚴重缺陷,以至于農村商業銀行治理水平、防范風險的效果滯后,需要改善內外監督治理機制。假設2成立。第三,員工股比例(ES)與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呈顯著正相關影響。表3方程(4)結果顯示,員工股持股比例越大,卻越不利于農村商業銀行發展,面臨風險越大。同Kim(2014)[7]等人對一般上市公司員工持股的研究結果,認為存在即使員工大規模持股,基層員工也認為他們的表態、工作幾乎不能影響公司績效的現象,易產生“搭便車”等問題,職工持股并不能有效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中,持股比例過小而分散的員工持股,會使得銀行決策權相對分散,員工素質也有待提高,思想僵化,難以有效治理,剩余控制權仍是被農村商業銀行董事層、管理層掌握?,F內部監督部門監事會也極少建立,制衡機制不完善,也就無法約束管理者決策。假設3不成立。

4進一步分析

股權集中度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才能有助于控制銀行風險?我們進一步研究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區間變化對銀行風險控制的影響。參考busta(2014)等股權分散化在不同階段股權比例變化對風險控制不同影響。本文也假設第一大股東與風險承擔行為理論上存在一個股權分散化的區間效應,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存在合理區間,在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于某一點后,股權持續集中、降低風險承擔行為的效應遞增。

5結論及建議

5.1研究結論

得到以下主要結論:第一,農村商業銀行股權集中度與風險承擔行為符合利益趨同假說,大股東持股比例越高,且超過20%后,可有效降低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第二,第二到第十大股東共同對第一大股東制衡度越強,越有助于內部權利制衡,農村商業銀行風險承擔行為越低,經營效果越好。第三,員工持股仍存在較多問題,不能有效的防范農村商業銀行風險。

5.2政策建議

第一,適度的股權集中。相對集中股權,提高單個股東所占份額,同時提出提高非控股股東制衡力,形成有效制約完善內部治理,提高運行效率,可有效分散銀行經營風險。第二,逐步健全法人治理。銀行可加大引入金融類法人股東,這與銀行本身性質相符合。金融企業法人具備更為專業的金融知識,可幫助農村商業銀行管理經營與決策。法人股東更加注重銀行長期經營情況,相對于分散的社會公眾股和員工股有更大影響力,能促進銀行管理水平提高,從而降低銀行風險。第三,加大對內部員工素質培養,建立合理股權激勵體制,合理設置農村商業銀行員工內部行權機制。建議擴大內部人持股,增加銀行員工對本行的責任感和認同感,加大內部人員風險行為互相監督力度,切實使員工股東參與到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上來,進而減少道德風險。同時,建立完備的風險控制措施,對整個員工持股計劃運作制定嚴密的風險措施,以發揮員工持股計劃應有的作用。農村商業銀行雖然未上市,股權激勵方式也可作為一種對員工、管理層激勵方。

參考文獻:

[2]李維安,曹廷求.股權結構,治理機制與城市銀行績效[J].經濟研究,2004(12):415.

[3]李艷虹.股權結構與商業銀行績效:國際比較與我國實證[J].金融研究,2008(11):139.

篇6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村金融 農村商業銀行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金融是農村經濟的核心,其發展關系到我國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當前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未能發揮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表現在城鄉金融二元結構突出,其中農村金融較為薄弱。因此,在實踐與科學發展時期,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協調城鄉金融一體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村金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析其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的問題

我國城鄉金融發展不協調,其薄弱方面是農村金融。從總體上看,農村金融機構在改革和發展中競爭力不斷增強,經營活力日漸提升,金融服務進一步改進。

1、資金需求缺口大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到2020年,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增資金需求總量為5萬億元左右,在未來15年內,全國平均每位農民需要投資約為3500元至10000元,如果按8億農民計算,全國新農村建設的資金缺口將在33600―109200億元之間。可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需求缺口較大。同時在市場經濟下,商業銀行網點大量從農村撤出,覆蓋率低。金融機構網點總數大幅減少,金融機構從農村地區退出力度加大。比如2007年至2008年,重慶市國有銀行縣以下機構就減少1507個。同時,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上存、郵政儲蓄分流和農村信用社資金運用“非農化”形成三大“抽水機”,引致農村資金外流。

2、金融結構不合理

現有農村商業銀行主要是存款與信貸,缺少保險、投資、擔保、租賃、信托等;正規金融機構占主導地位,缺少中小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和互助金融機構。中國農業銀行市場競爭視角從農村轉向城市,從農業轉向工商業。而其他形式的非正規金融活動則不受政府政策上的保護,農村信用社就成為了農村金融市場上的唯一正規金融組織,其他金融組織并不對農村信用社產生競爭,農村信用社之間也缺乏競爭的空間和條件,這種組織結構上的缺陷,導致農村金融市場缺乏競爭主體和競爭機制。雖然現在農村金融市場存在著多種形式金融組織,但它們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

3、金融機構功能不健全

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金融在農村金融領域內功能弱化,農村信用社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嚴重,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功能上的缺陷,導致了正規金融不能滿足農村發展的資金需求,為民間金融發展提供了空間,而民間金融的活躍卻缺乏必要的規范和保護,民間金融的存在,是農村金融機構失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表現。功能缺陷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功能錯位,金融組織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政府干預將資金帶給效率低的企業而形成大量呆賬,可能出現私人金融物品對公共金融物品的排擠,農產品收購資金將被擠占,嚴重制約農村金融的發展。

4、農業企業貸款難

當前有數據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提供的貸款僅占農村資金需求的25%,仍有大部分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只能通過民間金融渠道,農戶借貸行為約60%是通過民間借貸發生的,而農戶放款行為的90%都是在親朋好友之間進行的。由于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數量減少,農村金融市場中正規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供給越來越少。另外,由于正規金融機構對農村地區分散化規模的貸款成本要高于其收益,大部分農村非公有經濟得不到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農村正規金融供給增長不足,農村信用社獨自難當支農重任。

二、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緩慢的原因

1、思想因素

當前我國本身的大城市大農村的特點決定了不能忽視農村的發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相對城市較為薄弱,相伴而生的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落后,落后的思想觀念減弱了農村金融發展的動力,限制了農村金融資源在本區域內的有效轉化。正是由于思想認識的錯位,導致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緩慢,城鄉金融發展差距逐年加大的惡果。

2、區位因素

2006年,我國城鄉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為3.9:1。我們知道,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特殊性直接影響金融交易成本。金融企業從資產流動性、安全性、盈利性的角度出發,更愿意把資源配置到效益較高的城市。農村企業主要依托當地資源,一般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品收益穩定性差。農村金融體制不適應農村經濟體制的發展變化??h域經濟以中小企業、農戶為主,點多面廣和競爭性強是縣域經濟的突出特點,但從縣域金融組織結構看,組織形式單一、網點少、服務面縮窄是其突出特點。由此產生金融產品價格扭曲,金融創新不足,經營管理方式滯后,資產質量和盈利水平不高。因此,農村經濟發展落后,農民收入低下,低收入決定了農民的金融意識薄弱,造成儲蓄率、投資率低下,進而影響了本地區的金融總體水平的發展。

3、制度因素

現行農村金融制度安排不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從內部管理制度安排看,商業銀行縣支行除存單質押和一個人消費貸款外,沒有貸款審批權,需逐級上報地市分行、省分行審批,有的貸款項目甚至報總行審批。在資金配置政策上向城市、大企業、大項目傾斜,對縣域機構貸款營銷的激勵不夠,控制過度,加劇了縣域金融供給的不足。從外部管理制度安排看,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門檻較高,尤其是缺乏引導金融企業和業務進人農村的配套政策措施。對民間融資重視不夠,缺乏規范和引導民間融資的政策和法律依據。致使融資成本普偏高,民間借貸活躍。農村正規金融供給不足,一些企業和個人轉向民間融資市場,承擔了更高的利息成本。

4、政策因素

關于農村貸款抵押的政策落實不夠。由于農村和農業投資項目變化較大,為規避政策風險,金融機構對縣域貸款項目更加謹慎,對于其貸款抵押要求嚴格,其農民的房屋不作為抵押貸款范圍之內,因此很多農戶因沒有抵押物而無法取得貸款。再加上財政和金融部門溝通不夠,也沒有創新的融資平臺,很多投資項目因為資金不到位難以發揮效用。對農村企業財務制度管理責任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很多農村企業沒有完整的賬表,使銀行無法全面準確地評價貸款申請和發放貸款。農村企業、個人信用信息還未納入征信管理體系。農村企業信息分散在人行、工商、稅務、銀監、環保、經貿等多個部門,且各自為政,封閉運行,缺乏必要的信用資源整合。由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難以對信貸交易對象做出準確的判斷,致使農村金融機構不愿貸、也不敢貸款。

三、加快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的思路和對策

1、總體思路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改善城鄉金融服務。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規范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以服務農村為主的地區性中小銀行,支持開展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建立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探索建立農業貸款貼息制度。

2、措施

(1)改革完善農村商業銀行

農村商業銀行的目標是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滿足農民的存款和貸款及匯兌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這是解決農民貸款難、打擊農村高利貸問題的關鍵。在農村商業銀行方面,提高農村商業銀行吸儲能力,深入農村動員和吸收儲蓄存款,進一步完善農村商業銀行服務體系,使之成為為“三農”服務的銀行,充分發揮農村商業銀行的功能,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比如由原重慶市信用聯社和39個區縣信用聯社、農村合作銀行組建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建立了股份制銀行的治理結構。該次的資產重組,吸收了近150億的不良資產。

(2)加強農村金融機制建設

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農戶和中小企業,依法治理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形成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建立扶持農村金融的長效機制的目的在于為商業金融降低成本和風險,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吸引它們從事農村金融。形成合理的土地流轉機制。建議鼓勵農民在自愿的基礎上,由一個家庭或若干個家庭組合擔當主體;將市場機制引入土地承包制,推行社會化競爭承包制,加速農業規?;M程,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以土地作為資本入股,取得其應有的股權和紅利收入。規模經營主體的支持和服務,在符合信貸政策的前提下,為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提供積極的信貸支持,在農村的融資擔保平臺應把參與規模經營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納入服務范圍,支持具備條件的規模經營主體利用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其他方式直接融資。加強農村金融監管,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防范和化解農村金融風險,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應采取相關政策和措施化解現有金融風險。

(3)構建城鄉統籌銀行

目前在我國還沒有為統籌城鄉發展服務的專門銀行,統籌城鄉發展領域存在金融空白點,特別是解決統籌城鄉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高技術產業中無形資產融資、創意產業金融支持、農村農民和城鎮居民個體創業和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資本支持。城鄉統籌發展銀行是為縮小東西部差距、城鄉差距,專為城鄉統籌試驗區建議創立的存款、放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功能設計為向農村、農民、農業“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同時也是為城鄉土地流轉、開發、利用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又稱為“土地銀行”。

(4)完善金融所有制結構

通過前面分析,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資金缺口較大,因此在我國要增加農村商業銀行網點,其最終目的是加快資金回流,把農村地區的資金主要留在農村,把農村以外的資金吸引到農村。具體措施是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在縣域吸收的存款,應有75%的資金運用于縣域經濟,其他存款類銀行機構在縣域吸收的存款,應有60%的資金運用于縣域經濟。利用郵政的網絡資源,支持郵政儲蓄參與農村商品流通的資金結算,為農村商品流通提供資金“綠色通道”。

總之,在科學發展觀視角下推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創新,現在需要是探索創造符合農民需求、適合現階段農村發展水平的金融產品,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審慎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從而促進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米建國、李建偉: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思考與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2(4).

[2] 李剛:農村金融深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分析[J].財經科學,2005(4).

[3] 鄧莉、冉光和:重慶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5(8).

篇7

近年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得到高度重視,農村商業銀行作為農信社改制的產物,在農村金融的發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隨著許多其他新型金融機構的不斷涌現以及大量城市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經營,使得農村商業銀行不斷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如何實現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關于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尚未完全形成一個系統的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體系。本文擬通過量化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嘗試做出探討。

二、實證研究

(一)指標體系及模型的建立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存在產權制度不清晰、機構性缺陷等問題。同時,農村地區“弱質性”的特質,導致農村商業銀行自身抗風險能力低、盈利能力差。筆者通過對大量已有資料的搜集、整理,選取了14個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評價指標作為分析對象,用來構建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對我國東部沿海省份10家農商行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評價,構建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層次結構模型。評價指標體系詳見表1。

表1 農村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邀請多位農村金融方面的專家,運用Saatty提出的1~9標度法對各因素進行兩兩比較,構建各層次判斷矩陣C,采用yaahp7.5軟件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權向量、各指標的權重Wj。同時得到各判斷矩陣的CR值分別為:A-B為0.0001,B1-C為0.0423,B2-3為0.0748,B3-C為0.0399,由于各判斷矩陣CR值均小于0.10,說明各判斷矩陣均滿足一致性檢驗。

(二)數據的選取

我國東部地區較早完成農信社改革,區域經濟基礎較好,市場化以及城鄉一體化程度更高。因此,研究發達的東部地區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對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本文選取東部沿海省份10家農村商業銀行2011~2013年的數據,對大都市與地縣級農村商業銀行進行比較分析。選取了北京、上海、廣州農商行作為大都市農商行樣本,張家港、江陰、常熟等7家農商行作為地縣級農商行樣本。結合所得各指標權重加權求和,計算得到各銀行的評價值:

根據上式,得到各銀行的AHP模型評價值,各銀行得分與排序情況(見表2)。

表2 10家樣本農村商業銀行2011~2013年AHP評價值及其排序

(三)各指標評分分析

大都市農村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分,遠高于地縣級的農村商業銀行,同時,地縣級農商行中,廣東省的順德、東莞農村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高于江蘇省吳江、張家港等5家農商行。我們發現,農商行所在地區的經濟環境與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呈正相關關系,當地經濟發展越好,農村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越強。

地縣級農村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趨勢,優于大都市農村商業銀行,其中吳江、張家港、江南、常熟、順德農商行都保持上升趨勢,江陰和東莞農商行基本維持,大都市農商行除廣州保持較好發展趨勢外,北京和上海狀況不佳,特別是北京農商行呈現負增長??梢姷乜h級農商行成長性要優于大都市農商行。規模小、起點低,能更好與當地農戶與小微企業實現金融供需對接,在滿足當地農村金融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表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大都市農商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及地縣級農商行?,F階段,大都市農村農商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分的絕對值,遠高于地縣級農商行,但地縣級農商行可持續發展能力趨勢更優。一方面,地縣級農商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另一方面,地縣級農商行經營能力與抗風險能力表現更突出,為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證。而地縣級農商行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趨勢,主要依托于當地特色中小企業的支持。

四、政策建議

第一,大力發展地區特色產業,推動地區中小企業發展,以實體經濟發展支持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形成良好的銀企合作關系,實現良性互動。

第二,堅持以農村市場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著力點。農村商業銀行要明確自身定位,以服務“三農”的目標作為根本出發點,積極開拓農村金融市場。

篇8

關鍵詞:村鎮銀行;發展;趨勢;建議

村鎮銀行是中國銀行體系中的新生兒,它的誕生為原本單一的、缺乏活力的農村金融服務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決我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創新之舉。目前,全國各地正在興起建設村鎮銀行的。本文主要闡述了村鎮銀行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發展村鎮銀行的意見和建議。

1 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2006年12月,銀監會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首批選擇四川、吉林等六省區進行試點,2007年10月又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擴大到全國31個省份。從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鎮銀行開業,到2009年3月初,全國已有97家村鎮銀行,短短兩年時間實現了數十倍的增長速度,而這一數字還將迅速壯大。兩會期間,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銀監會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目標是2000家,凡是有條件的縣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趨勢

2、1 注冊資本規模逐步增加

根據銀監會《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在縣(市)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300萬元人民幣;在鄉(鎮)設立的村鎮銀行,其注冊資本不得低于100萬元人民幣。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鎮銀行中,注冊資本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全國第一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成立時注冊資本僅為200萬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廣東中山小欖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為2.5億元,規模居全國村鎮銀行之首。注冊資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鎮銀行開業之初吸儲比較困難,缺乏營運資金;另一方面高額的注冊資本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各項指標滿足監管標準,有利于村鎮銀行拓展業務。

2、2 金融機構發起人范圍逐步擴大

村鎮銀行成立之初,多以當地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人。同時,外資銀行在這輪農村金融機構布點中表現活躍,2007年12月,匯豐銀行發起設立了第一家村鎮銀行,隨后它馬不停蹄地在重慶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廣東恩平設立了5家村鎮銀行。渣打、花旗等外資銀行業巨頭也在摩拳擦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農村的村鎮銀行,并且在積極布局,設立網點。相比之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這場金融布局中的態度反而不是非常積極,2008年8月,由中國農業銀行發起設立的湖北漢川農銀村鎮銀行和克什克騰農銀村鎮銀行在湖北、內蒙古同時成立,開創了國有商業銀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先河。建設銀行緊隨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發起設立了桃江建信村鎮銀行。截至目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均未發起設立村鎮銀行。

各類金融機構積極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說明了我國銀行業整體實力上升,特別是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經過幾年的改革重組,資本總量、內控制度等已具備了跨區經營的實力,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正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有助于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搶占農村金融市場,實現資產規模的迅速擴張,從而實現跨區域經營。

3 促進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建議

目前,我國的村鎮銀行已經開辦了97家,實現有效貸款40多億元。但是在村鎮銀行設立以來,吸儲困難、業務品種單一、社會影響低等問題也隨之產生,困擾著正在發展的村鎮銀行?,F對村鎮銀行的發展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1 合理限制村鎮銀行的發展規模

雖然較大的注冊資本可以增強防范風險能力。但目前我國已開辦的村鎮銀行多數坐落于貧困的鄉鎮,業務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鎮銀行單戶貸款額度過大,不良貸款壓力很大。因此,建議監管部門合理限制村鎮銀行的資本規模,初次設立時最好不要超過1億元,以后隨著資產規模的可以適當增加,從而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同時,監管部門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經濟條件、人文環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以及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堅持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在經濟發達地區,可設立多種所有制的村鎮銀行,采取市場化方式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參股,促進規模型村鎮銀行的發育在經濟欠發達區域,可設立小型化的村鎮銀行。

篇9

全省銀行業信貸及小額貸款總體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目前河北省在銀行信貸尤其是小企業貸款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

存貸差日益擴大,資金流出較多。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全省2006、2007年末存貸比由59.2%降至58.5%,與同期全國存貸比由68.5%提高到69.3%形成強烈反差。2008年6月末全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16397億元,貸款余額9146億元,存貸比進一步降至56%,存貸差高達7250億元,表明省內資金流出速度呈加速趨勢。

貸款規模小,與全省的經濟份額不相稱。全省2007年GDP占全國的份額為5.6%,居全國第6位。2007年末全省各類地方銀行業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僅2413億元,占全國同類機構貸款的5.1%,其中城商行、城信社貸款余額519.8億元,僅占全國同類機構的2.9%。全省存貸差擴大、貸款規模小,既反映了全省銀行業信貸產品少、融資能力弱、競爭不充分、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又反映出地方信貸調控手段少、人才缺、效果差的問題。

信貸結構不合理,小企業小額貸款比重低。2008年6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余額僅為944億元,比2007年末下降了35.9%,降幅超過全國30.6%的水平,而同期全省各項貸款余額增長了10%。

制約全省銀行業小額貸款發放的原因分析

河北省小企業小額貸款較少,缺乏激活市場主體的小額貸款機制,并不只是銀行方面的原因,其有著深刻而復雜的形成機理。

市場主體方面:全民創業氣氛不濃,承貸主體發育不良

市場主體狀況是銀行信貸規模和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除了小企業一般具有的經濟實力差、生命周期短等市場弱勢之外,全省缺乏大量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是銀行信貸支持力度不夠的主要原因。

重商從商的全民創業局面尚未形成。河北省既是傳統的農耕文明區,省內許多地區又是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老工業基地,重農輕商、小農意識和官本位思想較濃,尊重企業家、支持創業者、善待納稅人的氛圍不濃。2007年邯鄲市委、市政府向部分重點企業發放了方便公務的交通通行證,受到了輿論的強烈討伐,河北省市場主體的地位可見一斑。

市場主體數量較少。2007年6月末全省每千人擁有法人企業僅2.2個,居全國第13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1個。2006年末全省共有民營企業16.6萬家、個體經營戶172.9萬戶,全省平均每千人分別擁有民營企業2.43家、個體經營戶25.2戶,遠遠低于浙江同期水平。

市場主體素質較低、活力較差。從產業層次看,存在著二產多、三產少,粗加工產品多、精加工產品少,資源型產品多、高科技產品少的問題,產業層次較低。從企業治理情況看,大部分小企業是家族式企業,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財務管理不規范,與銀行信息不對稱。從企業創新能力看,全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目前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

商業銀行方面:存在重大輕小傾向,小企業貸款“六項機制”落實不夠

部分銀行經營理念滯后,忽視小企業小額貸款。由于我國銀行界長期以來是計劃經濟的傳統領地,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經營理念根深蒂固,在信貸工作中重大客戶輕小客戶,重國有企業輕民營企業,忽視小企業小額貸款工作。有的大型銀行一度提出并實施了“大城市、大項目、大企業”戰略,對小城鎮、小項目、小企業業務全面退出。尤其是有些本應以小企業小額貸款為主要業務的小銀行也存在較強的重大輕小傾向。

專門服務小企業的地方性小銀行發展滯后。小銀行與其他行業的小企業門當戶對,是為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主力軍。沒有大量充滿活力的銀行業市場主體,通過信貸手段激活其他市場主體也就無從談起。但現實是河北省銀行業市場主體少。全國13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僅有5家在河北省設有分支機構。2007年末全國共有58%的城市商業銀行(72家)在縣域設立了347個支行,而河北省僅25%的城商行(承德、滄州2家)設立了3個縣域支行,縣域支行數不及全國的1%;全國有17家農村商業銀行、113家農村合作銀行、19家村鎮銀行,而河北省沒有1家。

小企業貸款“六項機制”落實不夠,效果不明顯。銀監會2005年7月出臺了《銀行開展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引導和督促商業銀行建立和完善小企業貸款工作的“六項機制”。從實際執行情況看,效果并不理想,“六項機制”落實并未到位。

信貸政策方面:沒有明顯政策傾斜,小額貸款機制缺失

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缺乏鼓勵小企業小額貸款的制度安排。至2008年6月25日,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現狀是:除農村合作銀行、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存款準備金率較低外,工農中建“四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與以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均執行17.5%的存款準備率。加上城商行、農商行因不能大范圍內部調配資金而不得不配置更高水平的二級準備金,事實上承擔著更重的流動性壓力,對其發放小企業小額貸款事實上構成了政策性抑制。

貸款風險權重設定沒有降低小企業小額貸款風險系數的優惠。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銀監部門并對不同類別的貸款規定了不同的風險系數,實質上就決定了不同貸款類別所需要占用或匹配的經濟資本。根據現行規定,銀行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為50%,即只需占用4%的經濟資本;而對企業和個人的其他貸款,不論企業規模大小、貸款額度多少,一律賦予100%的風險權重,即要求匹配8%的經濟資本,沒有體現鼓勵小企業小額貸款的傾斜政策。

小企業小額不良貸款核銷沒有優惠政策。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銀行計入自己的成本核銷自己的不良貸款,完全是銀行自己的經營行為。而小企業貸款由于不良率高、筆數多,更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給予稅前核銷的優惠和便利。但目前的現狀是,無論按《企業財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還是按《金融企業呆帳核銷管理辦法(2008年修改版)》,銀行稅前核銷損失類不良貸款均受到較多限制,核銷小企業小額不良貸款沒有更多便利。

信貸規劃指標分配沒有充分照顧小企業貸款需求。2008年8月央行明確,對主辦小企業貸款的地方性銀行信貸規劃指標平均調增10%,高于全國性銀行調增5%的水平,地方性銀行在對“三農”、助學、小企業、再就業等領域的信貸投放過程中出現指標不足時可申請追加。但在指標的具體分配上仍未充分考慮小銀行對小企業貸款的特殊需求和實際辦理多寡情況。

創新小額貸款機制激活市場主體的對策建議

創新基于激活市場主體的小額貸款機制,既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單獨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孤軍奮戰,而應多方配合,互補共贏,應建立健全鼓勵和支持小企業小額貸款的主體發育、銀行助推、政策激勵、環境優化四項機制。

主體發育機制

做多主體。要在全省進一步培育尊商重商的社會氛圍,推廣唐山市在全國率先實行企業零成本注冊的做法,堅決取締工商管理機關對企業的罰款指標,減少或取消行政審批、收費,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大力推進全民創業,全面激活市場主體。鑒于河北省大量優秀人才集中在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建議全省出臺政策,結合黨政機關人員精簡分流、國企改制和事業單位改革,鼓勵創辦、領辦民營企業,各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要帶好頭,允許沒有行政審批權的單位和職工兼職創業,將更多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推向市場,以期盡快形成一批新的企業群體。

做強主體。求人不如求己,小企業唯有增強實力、活力、競爭力,才能得到銀行的信貸支持。當前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主要并不是資金問題,而是產業升級、市場變化、本幣升值、成本提高等方面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銀行單純注資,會使企業產品積壓、財務成本上升,反而害了企業。

銀行助推機制

銀行應從戰略高度認識小企業貸款問題。從長遠發展看,銀行應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今天的小企業會成為明天的大企業,支持小企業就是投資銀行未來”的觀念,通過對一大批小客戶的信貸支持,培育自己的戰略客戶群,實現銀企共同成長,為自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從合規經營看,增加小企業小額貸款是降低貸款集中度的必然選擇。從防范風險看,如果說小企業信貸風險影響銀行盈利,那么大企業信貸風險則可能足以影響銀行生存。小企業小額貸款可以有效分散銀行信貸風險,防止風險聚集。從社會責任看,擴大小企業小額貸款是銀行樹立良好形象、建設責任銀行的必然要求,是檢驗銀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

建立健全與企業組織體系相適應的銀行機構體系。積極培育、引進、壯大、激活全省的銀行業市場主體,加快形成銀行多元化競爭格局。一是鼓勵各銀行機構增設分支機構。積極支持駐冀大型銀行增設網點尤其是縣域支行,引導駐冀股份制銀行在省內各市區設立二級分行,督促各城商行在縣域設立支行,充分發揮現有銀行的應有作用。二是積極吸引中外資銀行在省內設立分行。抓住我國對外資銀行在華業務全面開放的機遇,盡快實現全省外資銀行零的突破。三是積極申請設立各類地方性銀行。盡快組建省級地方銀行,積極在基本具備條件的市、縣籌建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四是推進地方性銀行達標升級。對地方性銀行給予稅收、存款、清收、擴股等支持,減少行政干預,支持合規經營,推進升級進位,使全省大多數城商行監管評級達到3級及以上。

政策激勵機制

建議以實施差別化信貸規劃指標分配為突破口,對信貸政策進行認真梳理,出臺激勵地方性銀行發放小企業小額貸款的組合政策,由銀行對員工的激勵上升為政策對銀行的激勵,在落實商業銀行“六項機制”的同時,建立信貸政策“六項機制”。

將地方性銀行當作發展小企業的戰略重點給予政策傾斜。我國銀行體系中并不缺少全國性的大銀行,而是缺少機制優、層次少、決策快、經營活的地方性小銀行。建議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區別對待”大銀行和小銀行,明確“小銀行也是小企業”的地位,樹立“支持小銀行就是支持小企業”、“支持1家小銀行就是支持1000家小企業”的理念,像支持小企業一樣支持小銀行;比照對小企業的稅費減免、財政貼息、擔保補貼等一系列優惠,對地方性小銀行發展給以政策傾斜,激勵其更好地支持小企業發展,激活更多的市場主體。

進一步降低地方性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建議央行繼續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將城商行、農商行、農合行、城信社、農信社的存款準備金率均在現行基礎上再下調1~2個百分點,以彌補小銀行二級存款準備金率高于大銀行的差額。

降低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權重和資本匹配系數。實際上,對需要扶持的地方性銀行應降低資本充足率要求。建議銀監部門適當降低小企業貸款的風險權重系數。可將500萬元以下小企業貸款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互換”,即將小企業貸款風險權重由100%下調為50%,將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由50%上調為100%;相應地,前者只須匹配4%的經濟資本,后者則須匹配8%的經濟資本。這樣,既可體現信貸政策導向,又不至于使銀行總體資本充足水平發生大的變化。

環境優化機制

以建設“金融生態省”為目標深入開展“金融生態市縣”創建活動。要把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當作促進全省社會和諧、科學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進一步落實并深化河北省2006年頒布的《關于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目標,制定規劃,細化考評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協調銀行將信貸投放與各市、縣金融生態掛鉤。在全省廣泛開展“信用村”、“信用鄉”評選的基礎上,創建一批“金融生態市”、“金融生態縣”,打造誠信河北,營造“資金洼地”。

對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補償、稅費減免和融資便利。一是建議全省進一步落實對銀行小企業貸款的風險補償,由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由省級補償帶動市縣補償。政府參與銀行不良貸款的風險分擔,還從機制上使政府站在銀行立場上打擊逃廢債行為,有利于創造良好信用環境。二是建議出臺政策,將銀行獨立核算的小企業貸款納稅或地方性銀行納稅的省以下留成,全額或部分返還,將附加在小企業貸款之上的各種評估、登記等外部費用給予減免優惠。三是建議工商、科技、林業等部門盡快出臺全省股權、工業產權、林權、動產抵質押辦法,更可以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改革,大膽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可行性,以調動銀行發放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便利廣大小企業和農戶融資創業。

大力發展各類準銀行機構。為支持小企業發展,改善融資環境,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或即將出臺一系列鼓勵創設準銀行的政策,目前是發展準銀行的大好時機。河北省要抓住難得機遇,認真領會政策,借鑒浙江經驗,在省、市、縣三級增設一批準銀行機構,引導民間借貸合法化、機構化,以構建與小企業發展相適應、與銀行信貸相配套的多層次融資體系。

篇10

我國農村金融是伴隨著合作社的發展而逐步興起的,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農村金融法律制度體系,為我國農村金融的健康運行提供了法律方面的保障。

(一)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主體地位確認方面

我國《商業銀行法》(2003年)和《農村商業銀行管理暫行規定》(2003年)對我國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的主體地位給予了確認。對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主體地位的確認主要有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1993年)。對農村信用社法律地位的規范,尚沒有形成專門的立法,主要依據是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2003年)《商業銀行法》等金融規范。另外,銀監會也出臺了一些規范性文件,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法律地位進行確認,如《關于加強村鎮銀行監管的意見》(2007年)等。

(二)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方面

《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了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機構監管部門的法律地位。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2004年)則確立了銀監會的監管法律地位。監管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我國《商業銀行法》《農業發展銀行章程》(1994年)《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規定》(1997年)等法律規范。

(三)我國農村金融擔保機制方面

我國《物權法》(2007年)《擔保法》(2005年)分別對農民在貸款時可以用于設定擔保的財產類型、范圍以及可以采取的擔保形式等問題做出了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等規范性文件則對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等業務進行了規范。

二、我國農村金融立法的缺陷

(一)規范性文件法律位階過低

我國《農業法》雖然屬于基本法律,位階較高,但是其只能規定農村金融制度的概括性內容。農村金融的最基本內容,應采用與法律位階相適應的立法,將其規范化。從上述我國農村金融立法現狀來看,我國現有的農村金融規范性文件位階普遍較低,令出多門,其間還夾雜著政企不分的痕跡,已經不能滿足我國農村金融規范化的需求。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農村信用社是一個主要的力量,承擔著大量的支農信貸業務。但是,有關農村信用社的規范性文件卻主要是中國人民銀行以及銀監會等制定的部門規章或行政法規,具體表現為通知、意見、辦法、指導等。如中國農業銀行制定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級管理試行辦法》(1995年)《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規定》(2001年)等。上述有關農村信用社的規范性文件位階相當低,法律效力不強,權威性當然較差。

(二)農村金融主體法律地位存在立法盲區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主體主要是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以及合作銀行三類。關于上述農村金融機構的法律定位,僅在我國《商業銀行法》中有籠統的規定,對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市場業務的開展方面沒有具體的規定,對農村信用社等此種類型的農村金融組織也沒有法律層面的文件對其主體地位予以明確。我國的農村政策性銀行是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目前其開展業務的主要依據是由國務院制定的《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1993年)《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法》。其中,《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設立宗旨、經營原則、法律組織形式等內容做了規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以及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則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和監督做出了規定。由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農業部門,其業務活動涉及到各級政府、各級財政和各行業各部門的利益,因此,會與政府及有關部門、商業銀行以及企業產生密切的關系。而這些基本關系的界定,僅僅依靠上述決定的規范是遠遠不夠的,顯然這是一個立法盲區。法律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政策性銀行經營風險的增加。

(三)農村金融監管規范不足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方面的立法是非常落伍的。具體的監管機構以及應適用的法律和城市金融是混同在一起的。眾所周知,農村金融與城市金融在服務宗旨、業務定位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作為監管部門的銀監會,如果按照《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規定對農村金融進行監管的話,顯然會扭曲監管目標,達不到應有的目的。同時,由于沒有獨立的監管體系,導致銀監會在工作中沒有具體的監管標準,無所適從,甚至會引發各種沖突。

三、完善我國農村金融立法的對策

(一)提高農村金融立法位階

建議采用人大立法的方式,從法律的高度將農村金融的基本制度確立下來。主要應涉及以下內容:一是明確我國農村金融法律制度的大致框架,確立以農村合作金融為主導,以農村政策性金融為輔助,商業金融積極參與的基本模式;二是以法律的形式對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的主體地位予以確認,使其更加規范,走入良性運作的軌道。三是明確農村政策性金融的地位、體制及其基本的運作規程。四是建立相關的輔助金融制度,如農業保險制度等。

(二)重構我國農村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法律體系

鑒于我國農業政策性金融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重要性,應對農業發展銀行進行單獨立法,制定我國《農業發展銀行法》,以法律形式確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主體地位,規范并監督其經營方式以及業務運作,從而奠定農村政策性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法律基礎。對于構建我國農村合作金融規范體系,建議制定《農村合作金融法》。主要明確農村合作金融的性質、業務范圍、宗旨、職能;界定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地方政府、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之間各自的權利、義務和相應的法律責任;區別不同的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形式,以具體界定其經營原則。

(三)完善農村金融監管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