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9: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證研究的具體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實證研究方法在法學中的應用
實證研究方法是通過以事實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大量研究對象的比較, 得出事物的發展規律和本質屬性。而且這種研究方法強調用科學的手段來強調事物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知識的獲得必須建立在所觀察到的事實經驗上。而將此種方法運用到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上是具有實用價值的。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實證方法所重視的是刑事訴訟的真實的過程和情況。因為實證研究方法所關注的重點是對刑事訴訟運行的觀察與分析,所以這種研究方法也可以對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現狀進行剖析和解析, 并且能夠幫助發現現行刑事訴訟制度的問題, 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修改和完善。
不過,實證研究方法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學中的運用還處于探索時期,還需要盡快的進行研究和探索,規范實證研究方法。并且,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學領域進行實證研究, 從根本上來說也具備一定的風險和難度。而刑事訴訟法學的實證方法是以對數據的整理收集為基本框架結構, 并且還有對各種法律性的分析總結判斷。而其研究的具體方法有: 通過調查案件實例、觀察訴訟過程、對以往資料進行分析整理、進行試驗等。這些具體方法在刑事訴訟法學中進行使用, 研究的對象是真實發生的案件和其整個訴訟過程,這樣的研究是圍繞著人以及人類活動而開展的具體研究。而這種對于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方法與以往的其他研究方法都完全不同,因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這種研究方法也要求了在今后的研究探索中要實現科學化與規范化,才能對我國刑事訴訟法學做出更大貢獻。
二、實證方法產生的具體影響
實證方法自從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應用以來,就極大的促進了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的多元化,改變了原先單一化局限性的情況,并且還對刑事訴訟法學界的學者們以及刑事訴訟法產生重要影響。并且對于刑事訴訟法學研究功能的作用上來講, 實證研究方法能發揮出其獨特的作用。由于實證研究方法通過針對性的實驗,設立特定的研究方向實驗目標, 可以明確的告知,通過所得出的具體研究結論適用于哪些具體的特定內容,不能夠在哪些地方進行使用。通過對實證研究方法的規范性改變, 其實也促進了刑事訴訟法律的規范性。
( 一) 改變單一法研究的情況
因為實證研究方法的具體要求,研究者就必須脫離書本,聯系實際。研究者們所面對的都是活生生的刑事訴訟案件, 這樣貼近實際的研究行為將更具備說服力。以為進行調查、實驗、觀察研究、數據分析、總結歸納這些具體方法都需要研究者以情感的感知、自我的經驗認識進行研究。而這種親身經歷的經驗, 也將會使研究者從以前的空想實驗中, 變為現在直接發現的方式。與傳統的思辨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的實證研究方法以真實的活生生的案件人物為研究的具體對象,以客觀事實為研究依據,最終以完全客觀角度, 得出研究結論。并且切近實際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遵守倫理道德規范,尊重對于案件中所有人物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做到司法公正。
( 二) 實證方法能夠建立合理機制
在當下的刑事訴訟研究過程中其實存在著一些問題,研究者在現行的刑事訴訟法的實踐過程中,一旦發現與之具有前見性的法律意識有違背現象時, 沒有進行分析與思考, 直接進行批判處理。雖然批判性是在研究中應該存在的合理現象,但是由于沒有實踐經驗,不與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就會使不合理的機制的出現。而實證方法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 并能夠幫助我國刑事訴訟法學提出新的合理的改革措施,建立合理機制。并且通過實證方法, 在進行實踐并對事件進行客觀研究,并且規范研究將其納入法律范圍,讓法律真正的得到發展完善。并且可以不斷的從中獲得更多的有關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方法。
篇2
[關鍵詞] 財務理論;研究;思考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在2008 年財務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出了“加強財務理論和實踐研究”、“完善學術研究,提高理論創新能力”等要求,對財務工作人員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以財務理論指導財務實踐的創新、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和推動力,對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加強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必要性
理論是實踐的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任何實踐都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否則很可能出現“南轅北轍”的結果,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導致了實踐的無效和混亂。同樣,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也是指導財務實踐的重要基礎,將為財務實踐指明正確的方向。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務實踐具有自己的特點,涉及的財務資源巨大,如何利用財務理論指導財務實踐,是一個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2 企業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主要內容
2. 1 財務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財務理論體系的研究旨在揭示財務對象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規律,解釋現實與預測未來。因此,學習、研究財務理論體系,熟悉相關模型,將為更好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財務實踐中的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財務理論體系分為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大部分。基礎理論包括財務管理主體、客體、目標、假設、原則、任務和體制機制等理論,還包括財務管理的本質理論、行為理論和職能理論以及財務發展史等。不同的研究者對這些理論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財務管理的本質理論有“資金運動論”、“價值分配論”、“價值運動論”、“本金投入收益論”和“財權流論”等觀點;財務管理職能也有“六職能說”、“五職能說”、“四職能說”等觀點;財務管理目標有“經濟效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等觀點。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在完成企業利潤目標的同時需要承擔部分社會責任,因而財務管理目標也具有特殊性,必須加強具體財務理論在不同環境下表現形式的相關研究。
應用理論包括應用理論體系和應用方法體系兩部分。應用理論體系具體包括:資本結構理論、投資組合理論、股利政策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套利定價理論、風險規避理論、利率決定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市場效率理論(有效市場假說EMH) 、成本與信號傳遞、控制權理論、初次公開發行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等。應用方法體系可分為基本方法和具體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成本效益分析、動態數量分析、經濟數學模型法等; 具體方法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財務分析、財務檢查等各個環節的方法,如經濟訂貨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凈現值(NPV) 分析方法、金融衍生產品估價技術、事件研究方法、公司估價技術和現金持有量模型等技術性方法。
熟悉理論體系和應用方法體系中的各種基本觀點、方法,結合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和企業實際,可以很好的指導企業的財務實踐,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為企業的融資、公司治理和價值評估等具體的財務實踐服務。
當然,對于不同的財務理論體系劃分也有不同的觀點,如湯谷良認為西方財務的理論基礎劃分為7 個基本的理論模塊;謝志華、湯谷良認為企業財務分為所有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理財) 和財務經理財務3 個層次。熟悉不同的理論體系劃分方法可以為提高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效率提供借鑒。
2. 2 實證研究的方法
實證研究,是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材料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并設計實驗,進行量化的、精確的測試并推導出結論的研究過程,一般由以下4 個步驟構成: (1)問題的提出。重復出現的經濟現象和對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或完善都可以成為問題提出的起點; (2) 構建理論模型。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和導出假說3 個環節; (3) 進行經驗實證。主要是檢查理論假說能否經得起經驗資料的驗證,如果假說被經驗資料證明不成立,需要重新構建理論模型; (4) 對實證檢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得出結論。
目前發表在《經濟研究》、《會計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相當部分采用了實證研究的方法,論文中包含大量的數學符號或計量模型,數學分析可將復雜的經濟關系高度抽象,有利于經濟概念的精確定義,有利于經濟學理論的推理。熊彼特把數學分析工具的改善視為衡量經濟學發展的標準;現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幾乎都離不開經濟模型的構建和實證研究方法的應用;現代財務理論基礎的相當部分內容運用數學符號或模型予以表述。我國的財務實證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統計軟件使用不夠廣泛,國內學者大多采用實證方法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相關財務理論問題,例如股利信號傳遞理論、CAPM理論、股市有效性及資本結構等理論在我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的體現方式和有效性。
實證研究方法大量使用數學語言,需要較好的數理統計和計量經濟學等數學基礎,需要掌握大量的數據作為研究的支撐。企業財務人員將實證研究方法的學習作為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數學基礎水平暫時無法提高,也應加強數據搜集和統計分析的意識。同時,必須認識經濟數據的真實、準確對嚴謹的財務實證研究的重要性;數學分析必須以財務理論的規范研究為前提,避免陷入就方法而方法的數學模型參數討論之中,從而迷失研究方向。
2. 3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熱點問題
結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實際,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要關注以下方面內容: ①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的研究。公司財務治理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子系統,從屬于公司治理結構,關系公司財務決策權、財務執行權和財務監督權的權力劃分與配置問題; ②企業福利貨幣化政策對個人所得稅稅負的影響;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等稅收政策轉型的研究; ③對“十二五”財政支持政策的研究; ④社區建設和運行費用的資金投入政策的研究; ⑤企業年金、住房補貼等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財務政策; ⑥內控授權、績效考評等激勵機制研究; ⑦與石化行業發展相關的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研究。
同時,還應加強特殊財務業務相關理論研究,包括資產重組、可轉換債券、資產評估、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中所涉及的財務問題,企業多元投資風險控制方面的財務問題,加強對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研究
3 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應考慮的因素
3. 1 人的因素
英國經濟學家科斯(Ronald H. Coase) 、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欽(A. A. Alchian) 、德姆塞茨( H. Demsetz) 、詹森(M. Jensen) 和麥克林(W.Meckling) 等都把企業視為“一系列契約的集合”(顯性的和隱性的) ,股東、債權人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均是契約的組成部分,企業實質上是圍繞財務資本和人力資本等關鍵資源而建立的。因此,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中必須考慮到人的因素。一方面,人具有“經濟人”屬性,追求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人還具有“社會人”屬性,追求安全、尊重、成就和自我實現等,這兩種屬性都會成為企業資源配置和成本支出的影響因素。人工成本是財務成本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企業是從人工成本方面考慮,也要求在財務決策時更多地考慮人的因素。例如,很多公司給予員工(甚至關鍵供應商) 股權不是為了籌資,而是為了維護公司長遠的生存能力。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
3. 2 制度因素
亞當·斯密以來的經濟學家們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在制度不變的前提下研究經濟問題。這種只考慮經濟因素、忽視制度等非市場因素的研究方法很難解釋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經濟現象。
20 世紀30 年代誕生的制度經濟學派,揭示了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無處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機會主義傾向使人類行為與制度具有內在的聯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勞動、資本和企業家這些生產要素才得以充分地發揮作用。目前影響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而次貸危機產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與對“金融創新”監管不力的制度性因素相關。因此,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可加入制度經濟學方面的內容,將其與財務管理研究結合起來; 實證研究中,必須體現現實社會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會習俗、價值偏好等社會因素。
3. 3 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因素
企業的財務理論研究必須結合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例如,理論研究。企業經理人的問題在我國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應重視國有企業的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5 方面與母公司的分離,防止母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資金和利潤,禁止募股資金的使用方向隨意改變,防止長期不分紅或惡意分紅現象的發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服務。
3. 4 國際化經營的相關因素
篇3
【關鍵詞】:研究方法;碩士論文;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首要問題,貫穿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它上與認識論、方法論相連,下與理論性質、研究問題緊密相關,是保證研究成果科學性的前提和保障。一、學位論文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生學位論文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學位申請者根據學位授予要求而撰寫的研究論文。它是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和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之一。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科研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就是正確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研究事實所不可缺少的理論原則、程序、手段、方式和技巧。是保證觀察可靠、判斷、推理得以正確形成的原則、程序、手段、方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者秦宗熙和穆懷中、謝圣明認為社會研究方法的體系由三個不同層次構成,即一般方法、具體研究方法和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
首先,一般方法包括哲學方法論、社會學的學科方法論以及邏輯方法論。其次,具體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法、個案法、訪問法、問卷法、觀察法、實驗法、抽樣法、社會測量法、典型法等。具體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技術。最后,研究程序包括四個階段即選題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論文寫作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采取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分析法、問卷法、測驗法、經驗總結法等多種方法相結合使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分析
碩士學位論文是一個碩士研究生寫作水平的展現,而方法的運用則體現了作者研究過程中方法原則程序是否科學合理,這也就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分析得出思政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以傳統的理論思辨研究方法為主,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意識,缺少相應的實證與量化分析
(一)研究方法自陳狀況分析
在抽樣的華東師范大學2014、2015年30篇思想政治教育碩士學位論文中分析發現,從整體上而言,有90.1%的學位論文明確交代論文研究方法。能清晰單列“研究方法”部分并作“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學位論文的比例比較大,這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碩士論文的研究方法意識在已經比較高,研究的科學性從總體而言呈比較好的狀態。當然,如果把自陳水平為詳細說明和簡要說明的論文判為“合格”的話,那么合格的比例僅僅有37%。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類別及其運用情況
總體分析后發現,理論學科碩士學位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理論思辨法、比較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在3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以文獻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占60%,排名第一;以思辨抽象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碩士論26%,排名第二;比較研究法為主占23%;其余還包括歷史研究法、跨學科研究、調查研究等等占有一定比例。此外,100%的碩士論文的是融合兩種方法以上的綜合方法,融合的方式較為多樣。
從以上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依然以經驗研究和思辨研究等傳統研究方法為主。文獻研究法、思辨抽象法、歷史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傳統研究方法備受青睞,其中文獻研究法的使用率100%。新的實證研究方法,如調查研究、訪談法等開始進入理論學科領域,使得研究方法更為豐富和多樣化。
三、結論
(一)優點。通過分析30篇抽樣可以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的寫作中方法意識逐漸增強,通過本研究的調查分析發現過去單一的研究方法有所下降,對研究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學科層面方法論和原則層面方法論急劇增加,這表明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出現了多元化趨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研究方法論趨向多元化意味著研究者對研究方法論認識更加深人,這也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同時,具體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種類多樣性,盡管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的整體運用中占比例不大,但從調查結果可以說明研究生們已經意識到定量與實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通過定量與實證研究分析更能確定的各影響因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研究技術的這一層次是研究方法結構體系中與研究成果聯系最為密切的層面。一定的研究方法論和研究方式最終必然要通過具體方法與技術才能展現出來。
(二)存在的不足。通過對樣本的分析,可以得出,雖然在畢業論文中很多人都陳述;了研究方法,但是研究方法陳述不夠明確,甚至對研究方法本身并不是非常清楚,部分論文對研究方法敷衍了事,有的研究生將實證研究、思辨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規范研究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當作研究方法。事實上,從哲學和科學方法的角度看,實證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及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研究都是開展科學研究的一種指導思想,是方法論。如實證研究與之對應的有實驗法、調查法等。
定性與思辯研究多,定量與實證研究少。定量研究與實證研究在研究科學性能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從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定量和實證研究有所增加,但從總體上而言,定量和實證研究還是很少。通過案例、實驗、非實驗、實地研究,用事實情況及真實數據更能有力地證實研究者的觀點的文章少。調查數據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中以文獻法、歷史法、比較法這些以敘事性的定性研究為主導,從個人經驗出發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較多,說明定性研究仍是主要研究方法。雖然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對研究的科學性的重視,定量與實證的方法逐步受到重視,但比較而言,運用的仍然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在研究生學位論文中最常用的定量與實證的研究方法是調查法,最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是描述統計。方差分析、差異檢驗及顯著性分析等定量方法在論文中少有出現。
綜合上述分析,在培養學生論文寫作方法上,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方法意識,培養學生方法自覺,注重開設方法論課程的質量,提高研究質量,重視定量與實證研究,優化定性與思辨研究的結構,規范研究方法,樹立科學研究意識,促進思想政教育學科理論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浩森、潘莉.理論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實證研究--以合肥工業大學理論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J], 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
[2] 袁方、王漢生.社會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14.
篇4
[關鍵詞]財務理論;研究;思考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在2008年財務工作任務中明確提出了“加強財務理論和實踐研究”、“完善學術研究,提高理論創新能力”等要求,對財務工作人員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以財務理論指導財務實踐的創新、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和推動力,對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加強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必要性
理論是實踐的指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任何實踐都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否則很可能出現“南轅北轍”的結果,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導致了實踐的無效和混亂。同樣,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也是指導財務實踐的重要基礎,將為財務實踐指明正確的方向。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務實踐具有自己的特點,涉及的財務資源巨大,如何利用財務理論指導財務實踐,是一個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2企業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主要內容
2.1財務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和方法
財務理論體系的研究旨在揭示財務對象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規律,解釋現實與預測未來。因此,學習、研究財務理論體系,熟悉相關模型,將為更好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財務實踐中的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財務理論體系分為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兩大部分。基礎理論包括財務管理主體、客體、目標、假設、原則、任務和體制機制等理論,還包括財務管理的本質理論、行為理論和職能理論以及財務發展史等。不同的研究者對這些理論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財務管理的本質理論有“資金運動論”、“價值分配論”、“價值運動論”、“本金投入收益論”和“財權流論”等觀點;財務管理職能也有“六職能說”、“五職能說”、“四職能說”等觀點;財務管理目標有“經濟效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等觀點。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在完成企業利潤目標的同時需要承擔部分社會責任,因而財務管理目標也具有特殊性,必須加強具體財務理論在不同環境下表現形式的相關研究。
應用理論包括應用理論體系和應用方法體系兩部分。應用理論體系具體包括:資本結構理論、投資組合理論、股利政策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套利定價理論、風險規避理論、利率決定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市場效率理論(有效市場假說EMH)、成本與信號傳遞、控制權理論、初次公開發行理論和信息不對稱理論等。應用方法體系可分為基本方法和具體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成本效益分析、動態數量分析、經濟數學模型法等;具體方法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財務分析、財務檢查等各個環節的方法,如經濟訂貨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凈現值(NPV)分析方法、金融衍生產品估價技術、事件研究方法、公司估價技術和現金持有量模型等技術性方法。
熟悉理論體系和應用方法體系中的各種基本觀點、方法,結合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和企業實際,可以很好的指導企業的財務實踐,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為企業的融資、公司治理和價值評估等具體的財務實踐服務。
當然,對于不同的財務理論體系劃分也有不同的觀點,如湯谷良認為西方財務的理論基礎劃分為7個基本的理論模塊;謝志華、湯谷良認為企業財務分為所有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理財)和財務經理財務3個層次。熟悉不同的理論體系劃分方法可以為提高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效率提供借鑒。
2.2實證研究的方法
實證研究,是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材料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并設計實驗,進行量化的、精確的測試并推導出結論的研究過程,一般由以下4個步驟構成:(1)問題的提出。重復出現的經濟現象和對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或完善都可以成為問題提出的起點;(2)構建理論模型。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和導出假說3個環節;(3)進行經驗實證。主要是檢查理論假說能否經得起經驗資料的驗證,如果假說被經驗資料證明不成立,需要重新構建理論模型;(4)對實證檢驗結果進行分析、解釋,得出結論。
目前發表在《經濟研究》、《會計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論文相當部分采用了實證研究的方法,論文中包含大量的數學符號或計量模型,數學分析可將復雜的經濟關系高度抽象,有利于經濟概念的精確定義,有利于經濟學理論的推理。熊彼特把數學分析工具的改善視為衡量經濟學發展的標準;現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幾乎都離不開經濟模型的構建和實證研究方法的應用;現代財務理論基礎的相當部分內容運用數學符號或模型予以表述。我國的財務實證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統計軟件使用不夠廣泛,國內學者大多采用實證方法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相關財務理論問題,例如股利信號傳遞理論、CAPM理論、股市有效性及資本結構等理論在我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的體現方式和有效性。
實證研究方法大量使用數學語言,需要較好的數理統計和計量經濟學等數學基礎,需要掌握大量的數據作為研究的支撐。企業財務人員將實證研究方法的學習作為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數學基礎水平暫時無法提高,也應加強數據搜集和統計分析的意識。同時,必須認識經濟數據的真實、準確對嚴謹的財務實證研究的重要性;數學分析必須以財務理論的規范研究為前提,避免陷入就方法而方法的數學模型參數討論之中,從而迷失研究方向。
2.3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熱點問題
結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的實際,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要關注以下方面內容:①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的研究。公司財務治理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一個子系統,從屬于公司治理結構,關系公司財務決策權、財務執行權和財務監督權的權力劃分與配置問題;②企業福利貨幣化政策對個人所得稅稅負的影響;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增值稅等稅收政策轉型的研究;③對“十二五”財政支持政策的研究;④社區建設和運行費用的資金投入政策的研究;⑤企業年金、住房補貼等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財務政策;⑥內控授權、績效考評等激勵機制研究;⑦與石化行業發展相關的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研究。
同時,還應加強特殊財務業務相關理論研究,包括資產重組、可轉換債券、資產評估、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中所涉及的財務問題,企業多元投資風險控制方面的財務問題,加強對集團型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研究。
3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應考慮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英國經濟學家科斯(RonaldH.Coase)、美國經濟學家阿爾欽(A.A.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詹森(M.Jensen)和麥克林(W.Meckling)等都把企業視為“一系列契約的集合”(顯性的和隱性的),股東、債權人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均是契約的組成部分,企業實質上是圍繞財務資本和人力資本等關鍵資源而建立的。因此,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中必須考慮到人的因素。一方面,人具有“經濟人”屬性,追求經濟利益;另一方面,人還具有“社會人”屬性,追求安全、尊重、成就和自我實現等,這兩種屬性都會成為企業資源配置和成本支出的影響因素。人工成本是財務成本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使企業是從人工成本方面考慮,也要求在財務決策時更多地考慮人的因素。例如,很多公司給予員工(甚至關鍵供應商)股權不是為了籌資,而是為了維護公司長遠的生存能力。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
3.2制度因素
亞當·斯密以來的經濟學家們以“經濟人”假設為前提,在制度不變的前提下研究經濟問題。這種只考慮經濟因素、忽視制度等非市場因素的研究方法很難解釋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經濟現象。
20世紀30年代誕生的制度經濟學派,揭示了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無處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機會主義傾向使人類行為與制度具有內在的聯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勞動、資本和企業家這些生產要素才得以充分地發揮作用。目前影響全世界的金融危機起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而次貸危機產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與對“金融創新”監管不力的制度性因素相關。因此,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可加入制度經濟學方面的內容,將其與財務管理研究結合起來;實證研究中,必須體現現實社會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會習俗、價值偏好等社會因素。
3.3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因素
企業的財務理論研究必須結合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例如,理論研究。企業經理人的問題在我國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應重視國有企業的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業務、人員、資產、機構、財務5方面與母公司的分離,防止母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資金和利潤,禁止募股資金的使用方向隨意改變,防止長期不分紅或惡意分紅現象的發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服務。
3.4國際化經營的相關因素
企業的財務理論研究必須與國際化競爭戰略相結合。隨著國際化經營的開展,外匯風險管理、跨國投資的環境分析、跨國投融資策略和跨國稅收管理等財務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國際化經營中的任何決策不當將帶給企業巨大影響甚至損失。香港中信泰富公司正是因為簽訂了不適當的匯率期權合約而嚴重影響了其財務狀況。
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起源于20世紀50代,發展于20世紀70年代。涉及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會計和國際稅收等多學科。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跨國經營中的市場不完全性、風險、貨幣和資本市場的分割與一體化等特殊因素要求開展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必須加強與跨國經營相關的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中國石化以建設成為國際化能源化工公司為戰略目標,以國際勘探、國際工程和聯合石化等子公司為載體的國際化業務不斷延伸,迫切感受到需要進行跨國資本運作和國際稅收等方面國際財務問題的理論研究。
4財務理論學習與研究的主要途徑
4.1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研究能力
企業是財務理論實踐的主體,積極開展財務理論的學習、研究,有利于解決財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因此,企業必須重點利用自身的財務人員進行理論研究工作,這為財務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提供了最為便利的條件。
目前,各大企業基本設有研究機構,但大多是研究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和工程建設問題,專門進行財務理論研究的機構幾乎沒有,而財務管理體制、資金集中管理、會計集中核算、國際稅收等方面的理論又都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并且很多企業正進行相關方面的業務實踐。缺乏適合企業需求的財務理論指導,不利于這些方面工作的規范性,也不利于提高相關工作的效率。
因此,應從企業的層面或更高層面鼓勵財務人員進行財務理論方面的研究。首先,必須提高相關人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目前企業具有科研能力、符合研究條件的財務人員不是很多,尤其是長期從事財務實踐的人員,大部分沒有財務理論研究的經歷,只有少數人員通過申請企業內部課題的形式進行過一些相關研究。必須加強對相關人員的科研能力培訓,通過參與其他人員的課題組、參加學術會議等多種形式提升其研究能力。其次,必須建立財務理論研究相關的激勵機制,調動財務人員參與財務理論研究的積極性;將科研經歷作為財務人員職稱評審從優的條件,促進財務人員對積極參與理論研究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可從課題經費、科研時間等多個方面為財務理論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4.2加強企業與高校及中介機構的合作
近幾十年來,西方財務理論發展迅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產、學、研”結合緊密。雖然最近的金融危機對美國的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打擊很大,但美國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擁有大批高素質的專業研究人才、龐大的專業數據庫進行大量的財務研究,能夠定期地向投資者提供有關投資機會評估、投資風險和報酬、投資對象的信用等級、盈利前景和發展趨勢等財務分析報告,這些研究模式是值得重視的。通常,中介機構與高校聯系緊密,經常邀請著名的財務學教授、專家擔任公司顧問,接受高校學生的實習與合作研究,從而獲得更為廣泛的信息渠道和更為活躍的研究思路,為專業分析提供更高水平的技術支持。我國高校財務學專業的教師很少具備與中介機構、大型企業合作的條件和動力,使其在理論方面的研究缺乏實踐基礎,不利于財務理論體系更深入地研究和發展,也不利于提升對企業財務實踐的指導作用。因此,企業可以積極主動地開展與高校等研究機構的合作研究,充分發揮其理論研究的能力和作用。
4.3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學術平臺
應充分利用企業已有的學術平臺,進一步推廣理論學習、研究的成果在企業實際管理中的應用。中國石化會計學會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各企業進行學術研究的重要平臺,要積極通過該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石油分會等專業學會加強與中國會計學會等學術團體的聯系,還可以考慮利用這個平臺加強與國外財務會計學術團體的聯系。
篇5
【關鍵詞】環境績效;制造業;實證研究
目前,我國制造業仍存在著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的現象,為了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共存,有效的環境績效是推進制造業公司清潔發展、節約發展,促進其承擔起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等重要社會責任的手段之一。本文將研究方向定位于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對其環境績效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
1.實證分析
1.1 研究假設
假設一:公司規模與環境績效呈正相關。
公司的規模越大,影響力就越大,受到各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度就越高,因而其更有可能關注企業的環境績效,以獲得公眾支持和樹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公共形象。
假設二:盈利能力與環境績效呈正相關。
盈利能力越強,意味著產品的品質越高,公司有動機將自身產品品質的信號傳遞給買方,以便能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同時更可能把較多的資源投入到環境保護工作上,因而其也更有能力提高企業的環境績效。
假設三: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其環境績效水平較高。
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引起環境污染事件的可能性較大,受到政府環保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管和監督的力度就較大,因此其更可能關注環境績效,以表明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作為,展現其勇于承擔減輕環境污染的社會責任形象。
1.2 變量的設定及模型的構建
1.2.1 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環境績效
本文對于環境績效指標的評判,采用賦值打分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是否發生環境事故、因環境問題受到處罰以及處罰的類型(對沒有受到環境處罰的公司賦值3,對因環境違規受到罰款或投訴的公司賦值2,對因環境違規而受到停產整頓的公司賦值為1);是否獲得環境保護榮譽或獎勵(若獲得國際或國家級榮譽或獎勵為2分;若獲得省級及地方榮譽或獎勵為1分;其他為0);是否通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環境認證及ISO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若既通過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布的環境認證又通過ISO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為2分;若通過任意一項為1分;否則為0分);是否通過環保核查(若通過環保核查為1分;其他為0分);是否有系統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是否設定具體的環境目標與方針(是為1;其他為0);是否開發環保產品、是否具有環保技術開發能力及綠色創新能力(是為1;其他為0);三廢是否顯著減少、是否為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進行技術改造(是為1;其他為0);是否設置專門的環境管理部門(是為1;其他為0);是否實施責任考核(是為1;其他為0);是否對員工進行環保知識宣傳及培訓(是為1;其他為0);是否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建設做出貢獻(是為1;其他為0)。
(2)解釋變量
1.2.2 模型的構建
其中是與諸因素無關的常數量;~是回歸系數,其意義是當自變量,即上述因素每改變一個單位時所引起的因變量即環境績效信息披露水平的改變量,是隨機干擾項。
2.樣本的選取
本文以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為基礎,以2008年為研究區間,選取只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剔除業績差、波動大的ST公司和管理層持股為零的公司。進行上述剔除處理后,共得到樣本公司431家。本文的數據及樣本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巨潮資訊網及上市公司網站,財務數據來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所有的數據均采用SPSS軟件完成。
3.實證研究結果及分析
從表2、表3可以看出,F=33.257,整體方程通過了F檢驗,P值=0.000<0.01,說明整個回歸方程在0.01水平上十分顯著;資產規模、行業類型和盈利能力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模型高度顯著,但調整后的R方比較小,說明可能有其他具有解釋力的影響環境績效的自變量還沒有被引入。
4.研究結論
從表4可以得出結論:資產規模與企業環境績效在1%(P=0.000<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的資產規模越大,企業的環境績效越好;行業類型與企業環境績效在1%(P=0.005<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重污染行業由于對環境績效的重視程度高,所以其環境績效較非重污染行業來說較高;盈利能力與企業環境績效在5%(P=0.048<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盈利能力越強的企業,其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越高,從而環境績效也越高。
注釋:
①根據2010年9月14日,環保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見稿):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等16類行業為重污染行業。
參考文獻:
[1]劉永祥,宋軼君.國內外環境績效評價研究現狀及啟示[J].會計之友,2006(9):60-61.
[2]甄國紅.企業環境績效信息及其披露[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21(19)1-2.
[3]楊東寧,周長輝.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動態關系模型[J].中國工業經濟,2004(4):43-50.
[4]李琦.上市公司高級經理人薪酬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科學,2003(6):133-134.
[5]周兆生.中國上市公司總經理激勵的實證研究[J].改革,2003(3):86-95.
篇6
【關鍵詞】公共教育支出;經濟增長;VAR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
一、引言
教育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其對社會福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社會經濟增長的影響上。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良好趨勢和質量,必須借助教育水平的提升,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來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本文利用1997-2011年重慶市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用國內生產總值(GDP)反映經濟增長狀況,用EI代表公共教育支出總額,在不改變原始變量互動關系基礎上,我們對數據進行自然對數(LN)變換,最終采用的變量為:LNGDP、LNEI。
二、VAR模型建立與實證分析
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
平穩性檢驗是建立時間序列模型的前提,在進行協整分析前,首先需要檢驗序列變量的平穩性。ADF( Augented Dickey-Fuller TeEI)檢驗是目前較為常用的平穩性檢驗方法,該檢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n次差分的辦法將非平穩序列轉化為平穩序列,具體方法是估計回歸方程式:
其中α0為常數項,t為時間趨勢項,k為滯后階數(最優滯后項),ut為殘差項。該檢驗的零假設H0:α2=0;備擇假設H0:α2≠0。如果的ADF值大于臨界值則拒絕原假設H0,接受H1,說明{Xt}是I(0),即它是平穩序列。否則存在單位根,即它是非平穩序列,需要進一步檢驗,直至確認它是d階單整,即I(d)序列。
表1 ADF檢驗結果
注:(C為常數項,T為時間趨勢項,K為滯后階數,K的選擇標準以AIC和SC值最小為準。)
通過檢驗得出,時間序列LNGDP和LNEI的二階差分方程的ADF檢驗值小于臨界值,我們可以認為時間序列LNGDP和LNEI達到了平穩,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檢驗LNGDP與LNEI之間的協整關系。
2.GDP與EI的協整檢驗
第一步運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序列的長期線性均衡關系,得回歸方程:
LNGDP=6.9434+0.3266*LNEI (1)
(52.07638)(9.538943)
對殘差ut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表2 殘差序列的ADF檢驗結果
從表2中可知,殘差的ADF的值為-6.564010,小于顯著水平1%臨界值-5.521860,表明殘差平穩,從長期來看,LNEI對LNGDP的彈性是0.3266,即EI每增長1%,GDP將增長0.3266%。
3.GDP與EI因果關系檢驗
從上述檢驗結果得知,重慶市GDP與EI之間確實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但是要想達到統計意義上定義的因果關系單靠協整關系檢驗還是不足的。在此,我們采用Granger和Sims提出的因果關系檢驗法來檢驗LNGDP和LNEI之間的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表明:在滯后期為1年或2年,甚至第3年時,LNEI不是LNGDP的原因,說明EI并不能預測GDP增加,而GDP是EI的原因,這說明GDP能夠預測EI將會增長。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1997-2011年的重慶市EI與GDP樣本數據,對于EI與GDP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從中得出以下結論:
(1)重慶市EI與GDP之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關系,這種長期穩定關系表現在EI對GDP的彈性系數為0.3266,說明了重慶市EI對GDP具有促進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顯著。因此,在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教育支出的同時,需要十分注意不斷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2)通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可知,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之間只有單向因果關系,并不存在互為因果的互饋性關系,即經濟增長是教育支出的格蘭杰原因,而教育支出并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結果表明,教育支出并不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強的外生變量。因此,在實踐中應該按照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增強公共財政保障能力,推動公共教育質量的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1]吳舒卉.華東地區教育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06:178-179.
篇7
財政部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企業在核算所得稅時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會計處理,并且是惟一選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理論基礎是收益的“資產/負債觀”,它能夠相關、可靠地反映企業當前和未來期間與納稅有關的現金流量,不僅符合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而且也符合國際慣例,可稱之為最理想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但現實情況可能是:最理想的方法很可能也是最難實現的方法,理想與現實常常發生沖突,所得稅會計處理也不例外。會計準則除了具有技術性特征以外,還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后果。
一、國內外關于會計準則“經濟后果”的研究
會計準則具有一定的經濟后果,國內外會計理論界對此經過多年的研究,基本上已達成共識。
(一)國外會計界對會計準則“經濟后果”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美國會計學家斯蒂芬?A?澤弗(Stephen?A? Zeff)于1978年發表的早期論文“經濟后果學說的興起”對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進行了理論探討,界定了經濟后果的概念。他指出:會計報告將影響企業、政府、工會、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決策行為,這些個人或團體的行為又有可能對其他團體利益產生影響。換句話說,不同的會計準則或會計程序會導致不同主體利益的分配格局。美國著名教授瓦茨和齊默爾曼(Watts and Zimmerman)在1990年出版的《實證會計理論》一書中提出會計政策之所以具有經濟后果,是因為存在報酬計劃、債務契約和政治成本,并對會計政策選擇作了經驗檢驗。加拿大會計教授威廉姆?R?司可托(William ?R? Scott)于1997年出版了《財務會計理論》著作。它一方面對會計準則經濟后果進行了理論研究,并闡明經濟后果的定義,不論有效證券市場理論含義如何,會計政策選擇會影響公司價值;另一方面也對會計準則經濟后果進行了實證檢驗。如,外匯折算會計(SFAS 52 取代 SFAS 8的案例)、投資稅貸項會計(APB 2方法/48-52法采用的案例)、石油天然氣會計(SFAS 19的成功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案例)。此外,國外其他學者還對遞延稅款貸項(ARB NO.44)、資本租賃業務(SFAS 13)、債權和權益證券的處理(SFAS 115)、軟件開發項目(SFAS 86)、補償性股票期權(APB NO.25)等事項進行了經濟后果的實證檢驗。
(二)國內會計界對會計準則“經濟后果”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國內會計界對會計準則經濟后果進行了理論和實證研究。1.理論方面主要有:經濟后果對會計準則制定理論提出挑戰,會計政策經濟后果使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面臨一個窘境――準則制定部門不僅要從會計理論角度制定準則,也必須從經濟后果角度考慮制定準則(王躍堂,2000)。會計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機制之一,其運行具有直接的經濟后果。凡是能夠引起經濟后果的資源配置都會引起尋租活動,會計存在尋租表明一定存在某種程度的會計管制(霍光勇等,2001)。會計準則不再是一種純粹的技術手段,不同準則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進而影響不同集團的利益分配。會計準則實際上是各利益集團間競爭與妥協的產物,是一種靜態博弈的納什均衡,準則制定機構必須具備充足的利益代表性(楊旭東,2003)。高質量會計準則是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基礎,而準則制定目標是形成高質量會計規則的決定性因素。關于會計準則的制定目標,在學術界存在“信息中立”與“經濟后果”之爭,在會計確認、計量上應保持會計信息的“零經濟后果”,即信息中立;在會計報告披露上應考慮利益相關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即經濟后果,但會計信息本身仍然是中立的(劉小年等,2004)。2.實證方面主要有:1994年我國對外匯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實行人民幣匯率并軌,外幣折算差額費用化、資本化的經濟后果研究(王君彩等,2003);1998年財政部《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于境外上市、香港上市以及境內發行外資股的公司強制執行和A股公司自愿執行的經濟后果研究(王躍堂,2000);在企業合并購買法和權益集合法選擇的經濟后果實證研究中,得出我國的融資和監管嚴重依賴于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的財務評價和監控體系,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融資成本以及上市資格的維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賬面利潤(黃世忠等,2004)。
二、國內外關于所得稅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
(一)美國公認會計原則關于所得稅會計政策的演進
1944年會計程序委員會(CAP)了《會計研究公告ARB第23號:所得稅會計》,界定了所得稅的費用性質,規定采用負債法和納稅凈額法處理所得稅。1967年會計原則委員會(APB)了第11號意見書,不但排除納稅凈額法,也否認了債務法的合理性,采用遞延法。1986年會計原則委員會了《所得稅征求意見稿》,建議采用資產負債表法。1987年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出臺了SFAS96,廢除遞延法,采用負債法。1992年2月,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SFAS109取代SFAS96,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此后一直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二)國際會計準則關于所得稅會計政策的演進
從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的《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所得稅會計》(IAS 12)歷程來看:1979 年7月了IAS12,要求企業可以在遞延法和債務法中進行選擇;1994年10月對IAS 12 進行修訂,取消遞延法,要求企業采用利潤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1996年10月再次IAS 12,要求企業在利潤表債務法和資產負債表負債法中進行選擇;2000年10月對 IAS12進行有限的修訂,要求企業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自此以后,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也多次召開會議對所得稅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但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仍然定位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上。
(三)中國會計規范關于所得稅會計政策的演進
1994年6月,財政部《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允許在應付稅款法、遞延法和債務法中進行選擇。1995年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會計(征求意見稿)》,建議采用損益表債務法。2000年財政部頒布《企業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企業可以選擇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處理;納稅影響會計法可以選擇遞延法或債務法。2005年8月,財政部再次《企業會計準則――所得稅(征求意見稿)》,規定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2006年2月正式《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一律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三、會計準則經濟后果對所得稅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及啟示
(一)會計準則經濟后果對所得稅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
現代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鏈接,兩權分離使會計信息成為委托――的橋梁,為了減少委托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需要一種規則對會計信息的生成和供給進行監管。會計準則作為一種制度安排,是各利益集團進行靜態博弈的結果。以會計準則為指導的財務報告對企業管理層、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的決策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體現了準則經濟后果的客觀性和普遍性。然而對于所得稅會計處理問題而言,這種經濟后果具有其特殊性。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有應付稅款法、遞延法、利潤表債務法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后三種方法統稱為納稅影響會計法。企業在計算當期應交所得稅時,都是按照稅法規定的應稅收入和扣除費用進行確認和計量的,無論選用何種方法核算所得稅,應交所得稅金額都是一致的,不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不會影響政府的稅收收入,也不會影響投資者長遠的經濟收益。由于會計利潤不同會影響管理層、債權人和潛在投資者等,在稅率不變時,遞延法、利潤表債務法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的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都是一致的。即使稅率發生變化,利潤表債務法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的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仍然是相同的,盡管在遞延法和債務法下存在差異,但這種差異并不太大,進而對會計利潤的影響也不大,因此不會影響企業與債權人的債務契約,對管理層的報酬計劃影響也不大。當暫時性差異較大時,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會對企業當期會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進而對管理層、投資者、債權人等經濟決策產生較大的影響。在所得稅處理方法中,按復雜程度排序,最簡單的是應付稅款法,最復雜的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遞延法和利潤表債務法居中;按理論基礎優化程度排序,依次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利潤表債務法、遞延法和應付稅款法。
從我國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選擇現狀來看:截至2003年12月底,對1287家發行A、B股的上市公司進行統計,只披露納稅影響會計法,但沒有具體披露是債務法還是遞延法的公司有5家,披露遞延法的公司有10家,披露債務法的公司有22家,其余上市公司都采用應付稅款法。2004年新增上市公司115家,其中只有2家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遞延法和債務法各1家。2005年新增上市公司15家,其中1家采用債務法,14家采用應付稅款法。盡管債務法比較理想,但由于方法復雜,很少被企業采用。
篇8
涂爾干作為三大古典社會學學者之一, 雖然沒有在其著作中對法律進行單獨論述, 但在他機械團結社會向有機團結社會演化的理論中關于法律形式演化的討論卻對法社會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其社會演化理論中, 社會在演化的不同階段對法律有著不同的要求, 壓制性法律會隨著機械團結社會向有機團結社會的演化轉變為恢復性法律。正確理解涂爾干的法律演化理論對我們認識法律與社會基礎間的聯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涂爾干一生致力于為社會學爭取獨立學科地位而努力, 他特別強調使社會學獨立于其他學科的獨特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3]他在青年時代放棄了原有的宗教信仰, 走上了實證主義的道路, 他認為不能將人類行為作為單獨的個體探討, 而應當將人類行為置入社會范疇進行研究。他明確地將社會學定義為研究“社會事實”的科學, 將社會事實作為“物”來研究, 以使社會學獲得獨立學科的地位。在涂爾干的社會學理論中, 他強調社會事實具有客觀性、強制性和普遍性, 研究社會的具體方法是通過觀察、統計和比較, 從各類社會事實的相互作用中, 揭示決定某一社會事實的主要原因。[5]他將社會學從哲學和心理學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推動社會學走向實證研究的道路, 因此涂爾干的理論被稱為“社會學主義”。
涂爾干的社會學是基于機械團結社會向有機團結社會演化的理論為基礎的。在涂爾干看來, 團結是社會的一種表現形式, 體現為社會的組織結構與價值觀念。社會中, 每個個體都存在個體意識與社會意識, 個體意識代表著社會個體本身不同的特性, 而社會意識則是由社會個體在社會群體中形成的相同的價值體系, 又有學者稱之為“道德”。[1]在機械團結的簡單社會中沒有明顯的社會分工, 社會個體以群體勞動的形式活動, 因此社會群體在相同的日常生活中擁有一致的價值觀, 個體意識被社會意識所吸收, 社會意識壓制個體意識。因此, 社會意識所排斥的行為將會受到價值體系的譴責, 進而有法律的規制。而在有機團結社會, 生產水平提升, 社會分工加強, 個體活動之間基于分工區別開來, 個體之間的差異增大, 個體意識也逐漸從社會意識中分化出來, 占據上風。法律也會為個體利益留下更多空間。
在涂爾干的著作里并沒有關于法律的專門論述, 但在他關于勞動分工、社會團結以及職業倫理等各方面的分析中, 法律的影子卻幾乎無處不在。[3]這是因為在涂爾干的理論中, 法律是社會價值體系或“道德”的體現, 是社會團結的外在表征。涂爾干的社會學研究是以機械團結的社會向有機團結的社會演化為基礎的, 也可以認為涂爾干將兩種社會形態進行了比較研究。因此他沒有按照法學的方式來定義法律而是以機械團結社會向有機團結社會的演變為基礎討論社會模式對法律的影響。
在涂爾干的研究中, 法律的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即壓制性法律隨著機械團結社會向有機團結社會的演化會轉變為恢復性法律。機械團結的社會是由社會中相同的組成部分:家庭、部落、氏族的簡單相加, 在這種簡單的社會結構之下, 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依賴性極強, 整個社會有著極強的同質性。同質性代表著社會意識壓制個體意識占據主導性地位, 使得機械團結的社會不重視個體利益, 而是形成了一種統一的道德意志。壓制性法律就是為了維護這一意志而產生的。
篇9
Abstract:This paper is aimed at the undergraduates of four grades.By comparing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teacher talking and students listening),it turns out that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has a better effectiven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The author applies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 to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college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It means that during the entire course,about 70%to 80%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r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other 20% to 30% are the chief content and the instruction, summary as well as shareness of the activity in the lecture。It demands all student s’participation in the participatory activities,and a satisfactory result is acquired.
Key Words:College's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rse;Participatory teaching;Ordinary teaching;Effectiveness
1 研究背景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是實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參與式教學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用親身體驗去感悟、理解和驗證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如果參與式教學能廣泛應用到高校心理健康課程中,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有幫助的。
目前,參與式教學引入中國只有十幾年的時間,還處在幼年期,尚缺少相應的規范和長久的經驗,造成國內教學在課程設計、實施和效果評估方面力量薄弱,目前關于參與式教學的相關研究大多數只停留在描述層面,實證研究較少,其中,王玉花對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有效性作了對比分析,將408名大學生分成二組:一組接受體驗式教學方法(216名);另一組接受傳統講授教學(192名),同時設置未上心理健康課程作為對照組(120名),采用自我接納問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進行調查。最后發現,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相對于普通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對大學生心理水平提高的效果更顯著。銀星嚴也對參與式教學有效性進行實證研究。基于柯氏四層次評估模型理論,通過實證研究,探討高校心理課參與式教學的優勢,發現其在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結果層四個層面的評估都顯著優于普通式教學。在歸納學生建議的基礎上,提出實施參與式教學應注意的事項。朱偉和管曉琴對參與式教學進行了設計:構建學習共同體澄清學習目標體驗式學習準備參與式學習實施教學效果反饋。郭俊汝和范成博也通過對參與式教學和普通式教學進行對比發現,參與式教學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關建議。
由此可見,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進行參與式教學改革是十分有意義的,但該省開展的相關研究不夠深入化、系統化,該項目擬從該校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相應實證研究,探討遼寧省高校心理健康課程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形成參與式教學體系,如有可能,可以在全省范圍推廣。
2 參與式教學設計
參與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其心理學依據是瑞士學者讓?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美國學者弗洛姆的學習期望理論。皮亞杰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的。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引導者、幫助者與促進者。弗洛姆認為,每一個人都是決策者,人們往往會在各種可供選擇的行為方案中選擇最有利的行為,在備選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認識能力有限性的范圍內進行選擇。其哲學依據就是人的主體性。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人:人是自然的主體,是社會的主體,是自身的主體,主體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不斷提高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并使之成為能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求發展的社會主體。
Alice和David以John和Kurt的理論為理論依據,探討了參與式教學的有效性。他們以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傳統的教學環境為基礎,對參與式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實證研究。最后,探討參與式教學如何應用在傳統式教學中,包括縱向評價、課程發展、學生成長和能力發展。
該研究將參與式教學方法應用于高校心理健康課程改革與實踐中,即,整個課堂教學內容的70%~80%左右為參與式教學活動,其余20%~30%的課堂內容為該節課主講內容及活動介紹、總結和分享。要求全體聽課學生都參與到設計的參與式活動中來。具體參與式活動形式,根據不同課堂專題,采用不同形式,比如在講人際關系問題時,讓學生將經歷過的人際關系矛盾寫成心理劇劇本,在課堂上演出心理劇,讓學生更直觀地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針對不同課堂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參與形式,其中部分設計如以下幾點。
(1)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讓學生將經歷過的人際關系矛盾寫成心理劇劇本,在課堂上演出心理劇,讓學生更直觀地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2)大學生求職擇業心理:將學生分組,8~10人一組,進行工作價值觀拍賣會,通過激烈的拍賣,使學生認清自身的工作價值觀。
(3)大學生人格的塑造:通過人格心理測試,調整學生在班級的座位,學生按人格類型排座位,使大學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同時也理解別人的人格特點,學會完善自身的人格。
(4)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分組,8~10人一組,按順序采用如下游戲活動:“串名字”“5毛一塊”“同舟共濟”“休息一下”和“解開千千結”,培養大家的團隊合作能力。
該文通過問卷調查和教學實踐的方式,探討參與式教學的有效和必要性,并據此提出適合學生特點的具體方法。
3 被試
研究隨機選取大一至大四的學生200名,男女各半,平均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參與式教學;另一組使用普通式教學,共同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考察兩組對不同教學方式效果的滿意度差異。
4 研究方法
首先編制有關參與式教學和普通式教學的調查問卷,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然后,邀請大學生被試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課程共16學時,一周一次2學時課程,課程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課程滿意度的問卷調查,再利用spss軟件比較參與式教學與普通式教學的結果差異。
5 研究假設
大學生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參與式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可能顯著高于普通式教學方法的滿意度。
6 結果分析
6.1 兩種問卷的信度分析
6.1.1 普通式教學的調查問卷
結果顯示:KMO值為0.902,Bartlett球形檢驗達到顯著性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6.1.2 參與式教學的調查問卷
結果顯示:KMO值為0.917,Bartlett球形檢驗達到顯著性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6.2 參與式教學與普通式教學的效果差異分析
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即兩組被試的滿意度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方差齊性檢驗不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即兩組的方差齊。參與式教學與普通式教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t=5.353,df=19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即
7 參與式教學的實施建議
實驗結果表明,相對于普通式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參與式教學方式更能讓學生滿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參與意識,更為有效。因此,對于參與式教學設計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7.1 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參與式教學方案
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根本目的是要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幫助大學生順利度過大學四年生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特點和專業背景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比如:藝術類院校、技工類高職院校、女生較多的院校等等情況,要在參與式教學方案的設計上重點突出這類學生關注的問題,選取學生能接受的內容進行參與式教學。
7.2 教師要把握好參與式活動的比例
由于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課程為必修課,班型較大,上課人數較多,因此,參與式教學活動占整學期教學內容的比例可以根據學校情況自行調整,但筆者認為,比例值應該在60%~80%左右,其余20%~40%的課堂教學內容為該節課主講內容及活動介紹、總結和分享,這樣才能確保真正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時間有限、上課人數又非常多,不妨讓分組后的學生展示他們所準備的內容中的一部分,比如,在講大學生人際關系問題這一章時,可以讓學生將經歷過的人際關系矛盾寫成心理劇劇本,在課堂上演出心理劇中最精彩的一部分,這樣,全班10多組的學生就都可以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了。
篇10
關鍵詞 顧客忠誠 顧客價值 轉換成本 顧客感知成本 顧客感知價值
1 前言
為保持競爭優勢,企業越來越多地關注顧客滿意和顧客忠誠的關系。但多數實證表明,顧客忠誠并非主要源于滿意度,即使獲得高度滿意的顧客也不一定會發生重購。Peter Zdandan在超過3萬次的訪問中,從未發現高度滿意顧客可以導致肯定的重復購買。在美國貝思公司的調查中,宣稱滿意或很滿意的顧客,有65%~85%會轉向其他公司的產品;在汽車行業中,85%~95%的顧客感到滿意,可只有30%~40%的顧客會相繼發生重復購買。那么,重購行為傾向源于何處呢?Woodruff明確指出,顧客價值導致了積極的行為傾向和顧客忠誠,通過顧客忠誠帶來競爭優勢。同時多數的實證結果也都表明,顧客價值是導致消費者行為傾向的前因。董大海等學者對柴油機市場進行實證研究,鄭立明關于顧客感知價值的模型構建和計算等都得出了一致的結論。
2 關于顧客忠誠的作用及其界定
Reichheld和Sasser認為,顧客忠誠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強有力保證,其對美國9個行業的調查顯示,當顧客忠誠度提高5%時,行業平均利潤提高25%~80%。Jacoby Chestnut通過對50多個顧客忠誠的觀點進行歸納,得出兩個基本方法,即行為方法和態度方法。行為學派認為,顧客忠誠是顧客對多個產品或服務所承諾重復購買的一種行為,這種忠誠可以通過購買份額、頻率等指標來測量;態度學派則把顧客忠誠視為對產品和服務的偏好和依賴,認為,描述顧客忠誠僅考慮顧客的實際購買行為還不夠,還需要分析顧客的潛在態度和偏好,測量指標有購買意愿、偏好程度等。Dick和Basu引入了態度的概念,并為顧客購買行為和相對態度進行組合,提出以下四種忠誠。①RP真正忠誠:有較高的重購頻率,對企業具有支持、信任等積極情感態度,這種顧客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②潛在忠誠:這類忠誠的顧客對企業具有較高的情感態度取向,但重購頻率低,這可能是企業的地理分布使顧客不便購買或顧客本身資源限制等客觀因素產生了制約作用;③虛假忠誠:有較高的重購頻率但情感態度較低。這類顧客不穩定,易受到競爭者營銷策略的影響而發生轉變;④不忠誠:很少重復購買,較低的情感態度取向,與企業業務來往甚少。Oliver的闡述肯定了上述顧客忠誠應具有行為與態度雙重特征的結論。Dwayne和Stephen等學者發現,在服務業領域,顧客忠誠的因子主要集中在行為忠誠、情感態度忠誠、認知忠誠、未來忠誠意向。
通過種種研究表明,顧客忠誠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商業營銷概念,而是一個多維復雜的現象,用單一維度去定義有失偏頗,它體現在:顧客行為傾向,即一定時期內顧客的多次實際購買;顧客心理,體現顧客的精神需求;顧客意向,包括對有形的品牌和無形服務的忠誠;顧客的贏利性,顧客忠誠要體現價值的創造,企業必須與顧客共同分享價值。長期非贏利的顧客忠誠,最終會摧毀整體忠誠價值。
3 顧客忠誠的影響因素及模型構造
(1)顧客價值。David Besanko指出,價值是顧客對商品所感知的收益B,可感知收益包括成本C,生產者利潤(P-C)與消費者剩余S。可感知收益減去商品的貨幣成本P即得"消費者剩余",當消費者剩余為正時,顧客才會購買產品或服務。營銷理論中顧客讓渡價值(Dlivered Value)是用表示消費者剩余的一個近義詞作為顧客總價值(產品價值、服務價值、情感價值、形象價值、社會價值),即顧客從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中獲得的全部利益,與顧客總成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機會成本、社會成本)之間的差額。
Wayne S. Desarbo指出,多數情況下,顧客價值被界定為顧客感知價值與顧客感知成本之間的平衡。顧客感知價值是顧客對于產品整體優勢的判斷,而顧客感知成本是顧客對產品客觀價格的主觀認知。顧客購買依據便來源于感知價值與顧客支付的感知成本之間的差額。或者說,顧客價值=顧客感知價值-顧客感知成本。顧客價值是導致顧客行為傾向的直接前因,是反映公司競爭力相對強弱的重要因子,顧客的感知價值越高或感知成本越低,顧客總價值就越高,顧客選擇該產品或服務的行為傾向就越強烈,頻率越高。由于顧客價值觀既強調了成本對購買選擇的負面作用,又強調了顧客的感知影響,更利于預測行為傾向和態度傾向,在此被本文采用。
(2)轉換成本。是顧客從原來的供應商轉換到另一家供應商所付出的成本因素(貨幣成本,時間成本及精力、機會、社會、心理等)。競爭對手通過促銷等營銷策略會降低顧客的感知成本從而間接提高顧客對原品牌的感知成本,進而降低原始轉換成本,使發生購買轉移。Jones和Motherbaugh的研究表明在高轉換成本下,顧客滿意對忠誠的影響減弱,但當轉換成本非常小時,由于大部分人喜歡嘗試多樣性,即使一些顧客高度滿意,但重購率并不高。轉換成本是測量行為傾向的重要變量之一,以往的研究模型沒有引入此競爭因素,在此將其結合模型提出,認為轉換成本對顧客忠誠的行為傾向產生正面影響,并且在模型完善時加以討論。
(3)期望價值。它是顧客對產品和服務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價值的預期。其主要受到廣告、品牌、促銷、輿論傳播及顧客對企業品牌的信念和態度和以往消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從時間上看,顧客期望價值總是先于顧客價值而存在的,因為在顧客消費之前顧客期望價值就已經存在,而顧客價值只是在顧客完成實際的消費過程之后才形成的。但是從動態的顧客消費過程來看,顧客價值往往會影響下一階段顧客期望價值的形成,顧客總是在以前的價值感和消費經驗基礎上調整或改變今后的期望,從數量上分析,顧客的實際價值高于或低于期望價值的偏離是正常的。
(4)滿意。指顧客通過對一個產品的可感知效果與其期望價值想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AMA表達為,滿意=期望-結果,如果效果<期望,顧客就會不滿意,如果效果=期望,就形成顧客所謂的滿意。如果效果>期望,顧客就會產生真正的滿意或十分滿意.
4 利用實證數據證明
本文選取了的一個關于運動鞋市場的實證,用以說明部分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模型構成以及證明數據如圖2所示。其中,H1為顧客感知價值對顧客滿意存在正向影響t值(9.994);H2為顧客期望價值對顧客滿意存在負向影響,t值(-12.25);H3為期望價值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t值(7.576);H4為感知價值對行為傾向有正向影響,t值(12.074);H5為滿意對行為傾向有正向影響,t值(4.130)。
圖2中,顧客感知價值為顧客在使用產品后對產品性能、質量、服務、費用等方面的總體價值的評價,采用七級量表從非常好到非常差;項目為運動鞋質量、科技含量、舒適度等情感價值,個性及品牌感等社會價值;顧客期望價值為顧客對品牌運動鞋的期望,具體方法以及項目設定同上;滿意為顧客感知價值與顧客期望價值之差。具體操作方法是將測量顧客感知價值各個項目的總分相加,然后減去期望價值的總分;行為傾向為重復購買的意向,采用七級量表,從肯定買到一定不買。
模型局限。對顧客感知價值的構成闡述得不夠全面;沒有考慮顧客感知成本以及顧客價值的形成過程;只考慮了重購行為傾向沒有考慮態度行為傾向以及顧客的可贏利性,從而無法對顧客忠誠中的虛假忠誠和真正忠誠進行區分;沒有涉及競爭因素轉換成本。
5 顧客忠誠模型的完善
實證研究表明,顧客價值對形成顧客的行為和態度傾向有顯著作用。所以提高顧客感知價值或減少顧客感知成本都會提高顧客價值并從而使顧客產生行為傾向和態度傾向。另外,引入的競爭因素轉換成本也會對行為顧客忠誠中的行為傾向產生正向影響。顧客感知價值、顧客感知成本、顧客價值、顧客期望價值、顧客滿意、顧客轉換價值,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顧客忠誠的兩種傾向。另外,上述實證研究表明,顧客價值也會顯著影響顧客滿意。由此分別用L、S、V、C表示顧客忠誠、顧客滿意、顧客價值、轉換成本,那么L是S、V和C的函數,即L=f(s,v,c),如圖3所示。
6 針對模型提出解決方案
通過實證分析,我們發現努力提高顧客感知價值或者降低顧客感知成本以此形成顧客價值是企業培育顧客忠誠的關鍵過程,因此,形成顧客價值是企業形成競爭優勢的關鍵。可從以下7個要素提高顧客價值,如圖4所示。
顧客價值創造首先可以從降低顧客感知價格上著手。因此,企業就必須了解在產品或服務成本總額與結構上的差異情況,通過規模經濟和學習經驗曲線減低生產成本,明確成本上是否可與競爭對手匹敵,從而保持長期成本優勢。但是貨幣成本只是感知成本的一部分,還要通過其他5個維度(品牌除外)來降低顧客的時間、精力、社會、心理、決策、機會成本,提高顧客的轉換成本形成重購買。
在提高感知價值方面,穩定、可靠的質量是獲取顧客忠誠的根本,同時也可以減少由于產品或服務質量引起的,導致企業支出增大或者顧客發生轉換的事后處理,及實現顧客價值增值,為顧客減少時間和精力成本。技術的創新、新產品的推出都會滿足顧客的獵奇心理,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望,形成重購傾向。
品牌是顧客產生情感態度傾向的重要因素。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完全融入其中,這就要求品牌不但要樹立在外部顧客之中,同時也要樹立在內部顧客之中,這對服務業尤為重要。因為員工的情感和態度傾向直接決定了顧客所接受的服務質量和過程,對顧客態度偏好和行為傾向有很大影響。企業的經營者要重視品牌戰略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維護,企業可實行多品牌策略滿足顧客多樣化需求,同時還要重視公司的形象建設,如保潔、海爾在進行產品創新和在實行多品牌策略的同時,積極樹立企業的總體形象并加強商號名稱的宣傳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Reichheld F.F. and Sasser,W.E.Zero Defection. Quaity Comes to Service. Harverd Business Review,1990(5)
2 William D.Neal.Satisfaction is nice,but value drives loyalty,Marketing research, 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