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證審計理論范文

時間:2023-11-22 17:56: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證審計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實證審計理論

篇1

關鍵詞:審計基本理論;審計案例;審計教學

一、審計基本理論教學中面臨的困難

審計學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學科,包括審計基本理論與審計實務。從事審計教學的教師普遍感覺審計學課程難教,尤其是審計基本理論,而學生則普遍反映難學、枯燥,其主要原因有:

(一)審計基本理論的內容條塊分割,邏輯性不強

審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如審計準則、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等條文多,而審計目標、審計證據、審計重要性、風險評估及風險應對等,內容條塊分割、邏輯性不強,需要掌握的東西零星分散,不系統。課程內容條塊分割,邏輯性不強,這一點明顯區別于以報表或賬戶為線索的會計課程,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系統把握。

(二)審計基本理論概念多、內容深

審計基本理論概念太多,有時概念之間又相互交叉滲透。審計基本理論涵蓋的內容不僅廣而且深,如對審計證據充分性的把握,對審計重要性高低的評估和對可接受審計風險大小的確認、出具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等,無不含有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判斷。不少審計概念和理論是從英文翻譯而來,其語言表述不太符合中文習慣,更難理解。

(三)審計基本理論內容比較枯燥,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教材中審計基本理論,多是說理性的,很多內容是職業道德、審計準則的條文,內容枯燥、晦澀難懂,難以引起學生興趣。

二、審計基本理論教學中應用審計案例的意義

通過案例學習財經類課程是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將審計案例應用于審計基本理論教學具有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審計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枯燥、沉悶局面,給枯燥的理論增加了鮮活的背景和情節,使審計理論變得生動、易于理解,可引發學生的學習及參與興趣,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二)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

審計基本理論涉及的相關學科門類眾多,內容寬泛,主要涉及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課程。選擇典型審計案例進行講解和討論,可以使各學科知識綜合運用,相互滲透,有助于學生將已學的各科基本理論融會貫通,起到深化理論教學、鞏固相關知識的效果。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

審計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接觸到實際問題,提高認知及感悟的能力,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對審計基本理論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審計基本理論。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參與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有案情、有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認真研究案例,充分發表意見,積極參與辯論,不斷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理解所學理論打下堅實的感性認識基礎。

(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在建立教學案例庫的過程中,教師深入審計實際或通過其他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根據案例案情及教學要求進行分析、篩選、改編和更新,使之典型化和系統化,并在課堂教學中恰當應用,在案例討論中靈活指揮,從而可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業務水平及綜合素質。而教師指導學生剖析審計案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再學習的過程,也會使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三、審計基本理論教學中應用的主要審計案例

根據多年的審計教學和一定的審計實踐經驗,筆者在審計基本理論教學中,按照教學內容精心搜集和編寫了若干審計案例(見表1),主要包括兩大類:

(一)真實案例

這一類審計案例主要用于教師課堂介紹、學生參與討論。筆者選擇了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案例,例如,英國南海股份公司審計案例、羅賓斯藥材公司審計案例、藍田股份有限公司審計案例、科龍德勤的案例等。真實的歷史事件、生動的場景,促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探究審計基本概念和理論背后的故事,使較為抽象、晦澀難懂的審計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加深學生對審計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筆者還選擇了張洪濤猝死的案例、河北邯鄲農行被盜的案例、貪污犯胡建軍的案例等。這些案例雖算不上經典,但曾引起媒體轟動或發生在我們身邊,能引起學生對審計理論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二)虛構案例

這一類案例主要用于學生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這些虛構案例緊扣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引導性,將瑣碎的審計基本理論知識系統化。虛構案例運用恰當,能說明和解釋理論,具有代表性,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掌握相關知識。

四、應用審計案例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審計基本理論教學中應用審計案例教學是一種直觀并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效果較好,教學結束后,學生對教學的評價為優秀。筆者的體會是,要實施好這種教學,應注意解決以下問題:

(一)注意處理好審計案例教學和課堂講授教學之間的關系

審計案例教學通過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以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個別到一般,但它并不能取代講授教學。講授教學根據審計基本理論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進行啟發式的教學。這兩種教學應該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以發揮各自優勢。

(二)注意處理好審計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講授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師是課堂的主角。而審計案例教學中,教師精心準備豐富、適用的案例資料,組織和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啟發學生的思維。所以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主角。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案例教學效果

將多媒體電教演示教學系統、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等先進教學手段和審計案例教學結合起來,一是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學習興趣;二是可以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提高教學效率,確保案例教學時間,提高案例教學效果。

(四)對學生建立案例學習考評制度

審計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特別是在案例討論中的表現,客觀地考核學生的成績。這樣可以較好地檢驗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參考文獻:

1、李小惠.審計學教學案例設計及其運用研究[J].會計之友,2010(4).

篇2

關鍵詞:政府績效審計;動因本質;發展趨勢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涵義

績效審計(performance audit)這一概念近年來已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但對其定義目前尚無統一的界定。第九屆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會議《利馬宣言—審計規則指南》“總則”中稱,除了其重要性和意義都不容置疑的財務審計之外,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審計,即對政府當局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審計。這種審計的范圍不僅包括各個具體的管理活動,而且還包括政府當局的組織和管理系統的全部活動;第十二屆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會議《關于績效審計、公營企業審計和審計質量的總聲明》中描述:“除了合規性審計,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審計,它涉及對公營部門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評價,這就是績效審計?!薄渡钲诮洕貐^審計監督條例》根據《審計法》關于對財政收支效益性審計的規定,提出了績效審計的概念(《條例》第二章第十三條),“是指審計機關在對政府各部門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的基礎上,審查其在履行職務時財政資金使用所達到的經濟、效率和效果程度,并進行分析、評價和提出改進意見的專項審計行為。”可以看出,對一個組織的績效審計,主要包括對資源投入的經濟性,管理的效率性和工作的效果性的審計。

二、政府績效審計的特點

由于我國績效審計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系統、完整的績效審計理論尚未形成,對績效審計的定義目前仍是各持己見,眾說紛紜。大多數人認為,政府績效審計作為幾十年來政府審計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是指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政府部門、單位或項目的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分析評價其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是否與預期目標相一致,以進一步改善經濟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門、單位或項目績效的經濟監督活動??冃徲嬜鳛橐环N獨立的審計方式,是現代審計的標志之一,與傳統的財務審計相比,在審計的范圍、內容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點。

1、在審計目的上,傳統的財務審計主要是為了查錯防弊,保證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性;而績效審計則是為了評價各項投入資源的經濟和有效程度,并藉以尋找進一步提高績效的途徑,實現由查處達到控制和提高的目的。

2、在審計對象上,財務審計主要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而績效審計的對象具有廣泛性??冃徲嫷谋粚徲媶挝徊粌H包括政府部門及其所屬單位,而且包括其他使用公共資金的單位。因此,其審計范圍既包括物質生產部門,也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還有對投資項目的審計等;既包括被審計單位各項業務活動,也包括其他非經濟范疇的管理活動。

3、在審計方法上,財務審計主要采用的是會計資料的檢查法,如順查法、逆查法、詳查法、抽查法、審閱法、復核法、核對法、調節法、盤點法等;而政府績效審計的評價方法具有科學性和綜合性。政府績效審計的評價方法視不同情況而異。經濟性、效率性的審計方法,可借鑒財務審計所采用的方法,如順查法、逆查法、抽查法等。對于效果性審計,除了可以借鑒財務審計的審計方法外,還可以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法,多項目系統評價方法,如矩陣評價法,最小費用法或綜合評價法等。因此,審計人員需要針對不同的審計項目制定不同的審計方案,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更具科學性和綜合性。

4、在審計作用上,財務審計主要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正確、合法,保護國家和集體資財的安全完整,其職能是保護性的;而績效審計不僅要監督行政機關、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更重要的要全面評價其經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經濟和有效程度,揭示影響績效高低的原因所在,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改進建議,指出進一步提高績效的具體途徑和辦法。其建議性作用尤為突出。

三、績效審計的動因和本質

同其他類型審計一樣,政府績效審計產生和發展的理論基礎也是受托經濟責任關系。政府績效審計起源于這樣一種經濟責任關系:政府作為受托方對公共資源進行管理和經營,對公共資源的所有者——公眾負有不斷提高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責任。

(一)受托責任關系是審計產生的動因

在委托關系下,由于雙方目標的非完全一致性和信息的非對稱性,會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從而產生對人監督的問題。因此人必須向委托人報告履責業績。但僅憑人所呈報的履責報告這種一面之詞,委托人會對其真實性產生懷疑。因此對履責報告進行審查就成為必要。早期的這種審查工作主要是由委托人自己或由其授權的認為最親近可靠的人來完成的。隨著業務和受托責任內容的日趨復雜,用以表明人業績的履責報告特別是財務會計報表也越來越復雜。而委托人往往并不具備相應的財務會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由于受到個人稟賦以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委托人要想事必躬親地進行經常性的監督已不可能。因此求助于具有專門知識和技能,并與委托人和人都沒有直接利益聯系的獨立的第三人,對人的履責業績進行審查,以保證對履責業績的審查評價客觀公正就成為必然。這樣便產生了審計。

(二)公共受托財務責任是現代政府財務審計的動因

當公民一旦成為政府的納稅人,納稅人與政府就發生了分離,形成了委托———關系。政府有責任在具體規定的質量、成本以及時間范圍內向公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政府有責任依法使用資金并定期就資金去向和資金使用效果等問題通過正式渠道向社會公眾及各利益相關主體公開信息。定期編制財務報告以解除上述受托責任,但由于政府行為的復雜性和財務報告的專業性,這樣就需要審計機關這個專職監督機構來審查,并公布大家都看得懂的結果,這樣就產生了政府財務審計。

(三)政府績效審計的本質是對受托公共管理責任的監督和評價

審計的本質是對受托人的自我認定、自我計量和自我編制的受托責任報告,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進行重新認定、重新判定受托責任的過程。政府績效審計的本質是作為委托者的利益代表對人—政府機構的受托公共管理責任履行情況按照合理的標準進行的再認定、再監督,并據此作出評價,提出建議,以進一步改善委托人和人的關系,促進社會的協調發展。

四、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的發展趨勢

績效審計是財務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走向深化的必由之路,它是適應現代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并伴隨其發展而發展。探討其發展趨勢,對于認清審計工作的發展方向,認識、掌握和運用審計規律,不斷提高審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在審計主體上,逐步形成國家審計為主,其他審計為輔的格局。由于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特殊地位,由國家審計機關實施強制性的審計監督較為適宜。但是,隨著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活動的日趨復雜和單位數量眾多、涉及面廣、分工越來越細等因素影響,國家審計機關必須發揮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補充作用,從而發揮審計體系的整體功能,逐步建立起強有力的審計監督網絡體系。

2、在審計目標上,績效審計將由評價、反映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績效為主,擴大到幫助被審計單位查找管理漏洞、防止損失浪費、挖掘工作潛力、改進管理等方面,促進其進一步提高工作績效,使其達到管理活動的全面優化。

3、在審計目標上,績效審計將由評價、反映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績效為主,擴大到幫助被審計單位查找管理漏洞、防止損失浪費、挖掘工作潛力、改進管理等方面,促進其進一步提高工作績效,使其達到管理活動的全面優化。

篇3

[關鍵詞]馬克思 經濟危機 根源 堅持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1-0182-01

人們習慣性地認為經濟危機根源,由于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存在矛盾。而現實狀況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發生經濟危機的同時,社會主義社會也不同程度上的承受這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2007年底,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而與此同時,一些社會主義的也卷入經濟危機,比如說中國。而辯證地堅持和發展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源,適時地調整措施來發展符合實際情況的經濟的理論又成為重中之重。

一、堅持

究其根本原因,經濟危機的本質和根源,就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存在矛盾。首先,資本主義生產的就是剩余價值的生產,正因為資本主義企業對剩余價值不斷追求,迫使其盲目擴大生產。而在這個擴大生產的過程中,又會造成資本積累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最終致使無產階級貧困的發生。長期發展下去,必然會造成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本質上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經濟危機不僅帶來了股票大幅度跌落、房地產價格縮水等影響,同時也使得失業率急劇上升,CPI指數更是日漸攀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最終使得受害最深的還是普通勞動群眾,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其次,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關系與社會生產力不相適應,突出表現表現在生產資料占有者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切實的對立。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沒有辦法解決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而社會主義公有制卻能夠成功地解決這一矛盾,也就取代了資本主義私有制在這之中發生的作用。但從唯物史關的角度上來看,要想切實地解決經濟危機,緩解經濟危機帶給社會的各項問題,就要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用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

再次,研究經濟危機最初是以19世紀成熟的歐洲資本主義為分析對象,那時候的商品經濟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生產還未完全實現社會化,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還未形成統治地位,因此經濟危機還缺乏統一的國際市場條件。但是馬克思時代的資本主義市場體系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市場發達,依賴性較強的國際經濟活動也逐漸成熟,這就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創造了更偉重要的市場條件。用唯物辯證法來分析,經濟危機不再是社會再生產經濟循環的某個環節,而是在連續不斷地循環過程中不斷存在并顯現出來的。因此要想真正的解決經濟危機,要從連續不斷的循環過程著手把握,而不只是從某一個階段來解決。

二、發展

在分析和解決經濟危機根源問題上,我們在堅持的同時,更主要的是結合實際情況發展。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結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程度,也從不同的發展階段考慮了商品經濟,進一步揭示經濟危機發生和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認為,在簡單商品生產和交易過程中,貨幣的產生盡管克服了物物交換的局限,促進了商品的交易,但其流通的職能也可能會使市場出現商品買賣脫節、交易的中斷、生產的中斷等現象,這就偉經濟危機的出現造就了必要條件。漸漸地,貨幣的支付職能逐漸發生作用,但是在促進商品交易的過程中,也容易會由此形成交換者的多角債務關系,信用關系收到威脅,經濟危機可能性就會進一步擴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成熟的資本主義會使得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使得經濟危機由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

理論和事實證明,在簡單商品經濟時期,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完善不成熟,經濟危機不會真正的發生,而只有成熟的市場經濟才會真正地孕育經濟危機。在現實生活中,在考慮經濟危機的社會經濟制度因素的同時,社會市場制度因素更是不容忽視。

社會市場制度主要是指市場配置資源的運行機制和制度,這其中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制度、市場交易規則、金融制度和信用制度等等。這種社會市場制度成為了造就經濟危機的基本因素。而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程度和現實情況也表明,經濟危機已經不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只要是這個社會,市場機制配置資源占主導,以貨幣為媒介的社會經濟活動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企業目標與社會生產的之間的矛盾,也會存在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也會存在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在信用制度進一步擴大了經濟市場后,虛擬經濟則日益脫離實體經濟,“泡沫”的破裂逐漸成為經濟危機的導火索。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典范,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發展日漸穩定成熟。而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以市場調節為基礎手段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成為了我國目前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的經濟不斷融入國際市場,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國際貿易往來更是日漸增多,在受益的同時也存在金融市場和虛擬經濟等各項問題,中國的市場經濟也深深地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這種市場經濟突破了國家和所有制的各種限制,將整個世界市場連為一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都會通過這些渠道傳導到中國。

認為資本主義私有制為經濟危機的根源,事實上這與其對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認識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關聯性。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條件下,企業組織商品生產和交換,進而實現商品的價值和商品的剩余價值。而社會主義則消除了商品經濟的重要條件,即資本主義私有制,這樣商品生產和交換也及不存在了?,F在看來,馬克思的商品經濟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當前社會對商品經濟原因的認經突破了所有制限制,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已經完全適應不同的社會制度。即使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的利益主體也客觀的存在著,都需要交換商品來進一步實現經濟利益。那么,我們對經濟危機根源的認識也要有所發展。因此,一般說來,商品經濟、市場制度的各種弊端,包括經濟危機,也必然會發生在所有采用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社會。

總而言之,在解決經濟危機和現實經濟問題的過程中,既要堅持,又要發展,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用辨證的角度去看待各種經濟理論和問題,這樣才會創造出符合自身的經濟發展理論和模式,經濟發展才會逐漸日趨成熟穩定。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篇4

一 認知與身體之間存在的關系

1.身體對認知存在著限制作用

身體限制著認知的特征與范圍。有機體的身體結構和活動能力限制了認知的表體性質和內容。因某種特征的存在,使有機體某些形式的認知變得相對容易,也可能使某些形式的認知變得相對困難,甚至變為不可能。以聽覺為例,動物的聽覺比人類的聽覺更為靈敏,是因為它們的聽覺系統構造與人類不同。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就明確指出,抽象思維主要是隱喻的。而語言學中的意象圖式(Lmage Schema)理論是“對于身體作用于世界的方式就是認知的方式”這一觀點最好的佐證。個體的主觀世界是被個體的行為和感覺運動能力決定的。認知是身體的認知,身體是認知的身體。但在這一過程中,身體的結構和感官運動系統都限制著認知的進行。

2.身體對認知的分配調節作用

身體可以作為認知加工過程中的一部分,在大腦、骨骼、皮膚等身體各方面與認知系統中發揮著類似于分銷商的作用。身體調節著認知,影響著思維、判斷、情緒和動機等心智過程。許多心理學實驗都證明身體的狀態和運動對認知過程有調節作用。在荷蘭心理學家Koch等人的Stoop task測驗中得出的結論,后退動作誘發了更多的認知努力,因而取得了更好的成績。因此,身體會對心智產生強有力的沖擊力。身體的調節作用使認知、身體、行動在空間和時間上形成密不可分的聯系,從而成為一個整體,確保了認知與行動之間的和諧。由于身體的調節作用,認知操作的過程與環境的要求保持一致,保證了認知任務的圓滿完成。

3.身體使認知產生依賴性

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曾經明確指出,身體并非認知的對象,而是認知的主體。也就是說,我們通過“體認”的方式了解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深切體會到自我和身體的親密關系。換言之,認識依賴于身體的各種經驗。身體體驗的過程構成了認知過程的基本素材。人類特有的身體結構決定了人類獨特的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如同動物特有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動物了解世界的認知系統。沒有這種特殊的身體構造,就沒有人類特有的感知能力和思維方式。認知系統的活動思維和方式是依賴身體的活動狀態和思維方式而進行的。

二 在理論心理學中的認知與身體緊密聯系

1.心智與身體聯系緊密

科學心理學是西方文化思想的產物。在西方文化中,二元論思想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而科學心理學本身就是二元論思想的體現。17世紀法國的哲學家笛卡爾視身體僅為心智的一個觀念。二元論的基本特征是主張心物、身心、主客的二元對立。心理、意識、主體構成了二元對立的一方,物質、身體、客體構成了對立的另一方。這就構成了理論心理學的基礎。身體是物質的,但是身體的物質屬性卻需要通過心智中的觀念實現。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心智駕馭著身體,指揮著身體的運作,但是身體對心智沒有實質的影響力。

2.在理論心理學中心智與身體的一體化

身心一體化是指身體在心智中,心智在身體中。身體并非傳統上認為的僅是心智發生的“場所”“載體”或“生理機制”。身心一體的原則是心智對身體的影響,而理論心理學的實驗表明,思維、回憶和語言等認知過程在無意識中影響了身體的感覺和運行系統。

3.認知與身體在理論心理學中的關系

身體對認知既有因果作用,即塑造認知,也有構成性作用,是認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身體是認知的主體,是身體去感受、去思維、去行動。因而身體的感知和身體的運動等各種身體經驗必然對認知過程產生強有力的影響。認知語言學的研究也表明,語言、思維和邏輯推理的方式實際上是身體作用于世界的方式。在理論心理學中,認知與身體則是因與果相互依存的關系。

三 結束語  

從理論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究認知與身體的聯系,總結得出認知是身體的認知,身體是認知的身體,并且分析出身體對認知既有因果作用,也有構成性作用,是認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身體與認知的關系的交互影響體現了身心一體化的原則,因此身體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內容,決定了我們怎樣形成概念和判斷邏輯。而理論心理學的實驗也表明,思維、回憶和語言等認知過程在無意識中影響了身體的感覺和運行系統。

篇5

關鍵詞 健身步道 需求 政府供給 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G807.34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健身步道,并且特指《遼寧省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有效統計在內的212條健身步道。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在《遼寧省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中得到健身步道供給狀況的資料,在《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十二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規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得到與健身步道相關的文件條例。

1.2.2問卷調查法

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按照健身步道分布情況抽取遼寧省的5個地區本次發放調查問卷共計400份,有效回收問卷383份,性別為男220份,女性163份,其中無效問卷1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75%。

1.2.3實地調查法

本研究運用實地調查法實地到大連市、沈陽市、本溪市、遼陽市、阜新市、撫順市、鐵嶺市、朝陽市、昌圖縣9個地區的健身步道場地進行調查,為了解健身步道的實際供給狀況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情況提供了參考。

1.2.4數理統計法

為了獲得健身步道城市居民的需求狀況,本研究運用數理統計法運用 Excel 2007 表格對居民健身步道需求問卷進行統計整理,得出健身步道設施需求、活動需求、環境需求、信息需求等指標數據。

2結果與分析

2.1遼寧省健身步道供給狀況

公共服務的供給與地貌和經濟水平有密切的聯系,在健身步道的供給中也表現出數量多、質量高等特征。公共產品理論指出有利于公共產品有效供給的幾個關鍵因素為:供給主體、供給規模、供給結構、供給效率和供給公平。

供給主體是指健身步道的供o者,它直接決定了供給的方式和范圍。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是公共物品供給的三種現實選擇。健身步道屬于公共物品,長期以來,政府被認為是公共產品的唯一供給者,公共產品只能有政府來進行供給。政府仍是健身步道等公共產品供給的主要供給者。

2.2遼寧省健身步道參與者特征

健身步道是為參與者提供的,公共服務的客體是參與者,參與對象為正在參加或曾經親自體驗過或者陪同家人朋友體驗過該項活動或對健身步道有一定了解的的居民。因為只有這部分人群對健身步道才有相應的了解,對健身步道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選擇此部分人群更具有針對性,能得到較為可靠真實的相應信息。

參與者是所有居民的一個龐大群體,參與者的數量會不斷地增多,他們對健身步道的需求也正是該城市居民對健身步道的訴求,誠然也能代表城市居民對該設施的需求程度。故本文對參與對象按照參與人數,人數多比例大、參與年齡分布廣泛、參與目的積極、參與項目多樣、參與方式不同、參與頻率頻繁參與與強度適中來進行分類分析。

2.3遼寧省城市居民健身步道需求

健身步道是一項休閑設施,休閑需求一般指當前休閑主體對休閑對象(設施、場所和項目等)的利用水平及未來希望利用的數量。休閑需求的本質是:休閑是由人的生存需求走向發展需求并隨著人需求的升級產生和發展的,是融入生命的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是外化于休閑活動而融入精神的,是實現自我、追求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有效需求。

健身步道是一項休閑設施,休閑需求一般指當前休閑主體對休閑對象(設施、場所和項目等)的利用水平及未來希望利用的數量。休閑需求的本質是:休閑是由人的生存需求走向發展需求并隨著人需求的升級產生和發展的,是融入生命的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是外化于休閑活動而融入精神的,是實現自我、追求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有效需求。

2.4遼寧省健身步道政府供給存在的問題

遼寧省健身步道政府重視程度不足遼寧省健身步道財政撥款僅占遼寧省體育場地財政撥款的0.05%,這與它承載的全民健身效益不相匹配。規劃建設不系統;供給數量不夠,供給分布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周邊環境質量差;供給觀念滯后,供給需求結構失衡。

2.5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遼寧省健身步道供給的對策

新公共服務理論指出從公民的需求去考慮作為出發點的,切實保證服務型政府,深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給的角度結合居民真正需求去提高供給質量,而不是一味地擴大需求。新公共服務理論視角下遼寧省健身步道供給的對策,應加強政府服務意識,關注居民需求;戰略性的思考,最大實現公共利益;注重公民參與體驗,改進服務質量

3結果分析

健身步道供給有限;城市居民需求強勁;供給需求矛盾突出。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根據新公共服務理論并聯系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加強政府服務意識,確立服務理念;廣泛利用社會資源,多元主體供給;健全公民參與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公共利益目標,清晰部門職責。

參考文獻

[1] 樊炳有,高軍.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M].人民體育出版社,2010(37).

篇6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企業技術創新審計持續豐富發展。目前學術界在技術創新審計理論來源、?熱菁把由旆矯媯?多采用歸納演繹等規范研究方法。對審計模型的構建和理論驗證等多采用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等實證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方法多針對企業應用技術創新審計理論和模型的情況。本文擬歸納總結上述方法在技術創新審計方面應用的基本情況和特點,以期為我國在該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1 規范研究方法的應用

1.1 在技術創新審計自身理論研究方面的應用

陳勁等(1997)對技術創新審計的思想概念、理論模型,以及審計工具的內容準則、使用方法和應用結果進行介紹并系統分析,歸納總結在實際應用中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對審計工具作相應修改等結果。得出結論:審計工具能夠對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現狀進行全面評估。

陳勁等(1999)通過比較歸納管理審計、高標準定位、技術創新測度以及技術創新審計理論,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對其理論來源進行推理,作者認為技術創新審計包含與審計對象有關的模型、關聯問題和應用過程。

盧寧文等(2009)結合審計理論,運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匯總解析創新型企業的工作目的和具備條件。并從系統論觀點出發把過程審計和績效審計納入創新審計的具體內容之中。研究表明,審計工作可以準確反映創新績效信息,為企業提出管理措施。

由上可見,采用規范研究方法從思想啟發、比較分析、差異性等多個角度對技術創新審計自身理論進行研究時,大多使用總結歸納的方法。由研究假設和目的出發,從中推導出為審計工具實際應用提供依據的合理原則和程序,對創新審計理論進行歸納分析。

1.2 在技術創新審計與其他理論結合方面的應用

張煒(2007)歸納技術創新理論、審計理論,對創新型企業評價基準進行研究。結合全面創新管理理論及模型,定義相關操作性概念,采用演繹推理方法構建全面創新評價標準的“創新輸入―創新過程―創新輸出”因果關系概念模型。

廖雅等(2010)解讀技術創新管理的現狀,假設了技術創新審計概念的完整體系。采用系統工程法構建技術創新審計概念模型。以劃分各級創新利益關聯方為前提,并結合技術創新管理概念相結合演繹推理,提出企業推行技術創新審計時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黃益等(2015)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審計有關問題進行調研。結合價值鏈分析理論演繹推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審計工作,形成以價值鏈為基礎的技術創新審計理論框架。結論為結合價值鏈理論可以促進審計管理理論的完善與進步。

可見,在技術創新審計與其他理論研究相結合的規范研究方面大多采用演繹推理、邏輯推理的方法。從普遍性原則出發與其他研究相結合將理論進行延伸,演繹推理出個別的研究結論。研究人員以各自既定的價值判斷為根基,力圖推導出邏輯最優的審計模型,對于技術創新審計相關理論延伸的建立進行討論。

2 實證研究

齊薩等人(1996)提出假設并構建技術創新過程審計模型。他們采用數據檔案研究和實證統計分析方法,利用現有資料作了大量的數據收集和統計整理工作,設計審計的方式方法。結論表明該工具的有效性得到了驗證,能夠真正發揮審計積極作用。

馬寧等(2000)提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審計內容及準則。并采用技術創新的學者理論測試(α檢驗)和技術主管人員工業測試(β檢驗)對以打分卡為形式的審計準則進行驗證,對相關變量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結論,這一框架基準合理且具有可行性。

陳勁等(2002)對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的關系等四個方面進行統計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對主要障礙因素采用因素分析。并將符合審計條件的企業的三類綠色技術創新績效進行匯總均衡,求其相對比值。驗證了它們之間的高度相關性。

由上可見,在技術創新審計實證研究方面,多采用相關性分析、多元回歸分析、描述統計分析等方法。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從變量、指標等角度對建立的技術創新審計模型進行檢驗,對其合理性進行評價,注重對相關理論的驗證,以幫助我們正確的解釋和預測審計現實。

3 案例研究

李飛宇等(1999)以杭州鍋爐廠為樣本進行個案研究。采用齊薩等人提出的創新審計績效評價體系對鍋爐廠的技術創新過程開展區域試驗。研究表明檢測指標體系評價能力突出,鍋爐廠技術創新源等方面做的很好而消化吸收等能力不足。

陳勁等(2006)建立適應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審計的SPRE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對浙江某集團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審計評估,積累模型應用經驗。研究結果表明部分指標還有些不足,需要改進完善此模型以及創新體系結構。

張煒等(2009)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選取浙江區域范圍內的三家創新型企業作為樣本進行試驗性應用,實證檢驗了全面創新審計模型和創新型企業評價標準。此項創新審計工具和操作流程能夠全面反映企業創新能力和動態過程的效果。

由上可見,在技術創新審計案例研究方面,大多采用將審計模型工具與企業實際運行相結合的方式檢驗其應用效果。體現了案例研究獨特性、歸納性以及對客觀事實全面而真實反映的特點,可增強研究結果的有效性。案例研究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創新審計(包括所采用的技術、程序、系統、方式)本質的可能性。

篇7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審計;風險評估;控制測試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2)05-79 -03

新會計準則是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國際趨同中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對我國審計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本身涉及許多復雜問題,容易引起和誘發被審計單位或第三方的錯誤和舞弊,導致財務報表的錯報,加之當前我國的市場環境不夠完善,沒有建立完善的公允價值審計理論體系,審計人員的執業水平不夠高等,增加了我國公允價值審計的風險。本文在分析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對我國審計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改善公允價值審計質量的方法。

一、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簡單綜述

國內外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都進行了大量的規范和實證研究。但中國對此問題的研究起步晚于國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在美國已走在了前列,很多的研究成果與研究方法值得中國會計學術界去學習與應用。

(一)國外評述

國外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進行了大量的規范和實證研究。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英語縮寫IASB)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英文縮寫FASB)對公允價值的研究與運用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FASB及IASB對公允價值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允價值定義及其特征、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公允價值計量的理論基礎、公允價值估值層次與技術以及公允價值的應用等幾個方面。在實證研究方面美國和西方主要的發達國家處于領先地位,研究的主要領域集中于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不同國家或地區使用公允價值差異性的研究以及對金融工具的研究等方面。目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已經被很多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普遍的應用,討論的重點也從要不要用該模式轉化為應該怎么用。美國是應用該計量模式的先行國家,其實證研究具有代表性。從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大規模地推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特別是在金融工具的確認方面,制定了許多與公允價值相關的會計準則。到了20世紀90年代,實證研究支持了公允價值是金融工具最相關的計量屬性的觀點。綜上可以看出,國外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研究不論是規范研究還是實證研究方面成果豐碩,特別是美國,其研究成果引領世界跟從。

(二)國內評述

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無論是規范研究還是實證研究方面都晚于西方國家。1997年我國開始引入公允價值計量,主要體現在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如1998年會計準則中對其定義的表述和2006年會計準則中對其定義的重新表述。國內學者對公允價值的研究發展也很快,如,黃世忠教授1997年在《會計研究》第12期發表的《公允價值會計:面向21世紀的計量模式》標志著中國對公允價值研究的開始。我國對公允價值相關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允價值定義及其特征、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公允價值計量的理論基礎、公允價值估值層次與技術以及公允價值的應用等幾個方面。但總體來說,雖然我國對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規范研究充分借鑒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研究成果,但仍是結合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有自己的獨特發展。在實證研究方面,我國一直非常謹慎。1997年引入公允價值模式后,我國的研究主要還是停留在規范研究上,對實證研究總體上還處于模仿的階段。綜上可以看出,我國的公允價值研究起步晚于國外,在很多方面是充分借鑒國外的理論和經驗,特別是在實證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國家。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我國審計的影響

公允價值會計理論、方法和應用中涉及許多復雜問題,容易引起和誘發被審計單位或第三方的錯誤和舞弊,導致財務報表的錯報,且應用過程中人的觀念、行為、準則本身的質量等也都會影響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這些對我國審計的難度、審計風險評估和審計控制測試產生影響。

(一)對審計難度的影響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本身的特點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使得公允價值可靠性遭到質疑。一方面,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本身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給人為操縱利潤提供了便利。相對于歷史成本而言,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較難滿足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質量要求,因為公允價值是通過市場確認的,而市場環境復雜多變,有的會計要素或事項可以尋找相同的或類似的市場交易價格,有的則只能通過估計來確定。因此公允價值的估計給報表編制者提供了很大的操縱機會,也使得報表使用者無法充分判斷公允價值的公允性。另一方面我國現在還處于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市場化程度還較低,各類要素市場的運作還不夠正規,通過資本市場交易的一些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格也就不公允,且市場信息傳導的速度和其真實性可靠性與國外有很大差距,導致了估價具有比國外更強的主觀隨意性。而且我國的上市公司與其大股東的關聯交易比較普遍,特別在上市公司與其母公司關聯公司進行債務重組及資產交換等交易中,交易價格缺乏公允性的情況更為常見。

篇8

關鍵詞: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審計質量 注冊會計師

一 、引言

2006年財政部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體系》,新審計準則體系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全面引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思想和方法。但有很多業內人士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表示懷疑和擔憂,認為安達信由于安然事件而轟然倒塌,其主要原因在于運用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和方法;其他國際會計公司如畢馬威涉及錦州港案件、德勤涉及科龍審計案件、普華永道被我國政府限期整改,這些國際會計公司在我國已陷入全面誠信危機,有的公司甚至面臨退出我國市場的尷尬局面,都采用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因此人們對以安達信為代表的國際會計公司所推崇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產生了質疑。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究竟是導致審計失敗還是提高審計質量?如果把在西方國家產生和發展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這一新的模式直接用于我國審計,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能否提高審計質量?因此有必要結合在我國的實際運用情況來證實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提高審計質量的影響。本文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以我國證券市場2002年至2011年深滬A股制造企業為樣本,研究探討在中國背景下,執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質量影響,期望能為形成較為完善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提供支撐。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 畢馬威會計公司率先使用BMP(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審計模式。BMP審計模式要求審計師先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然后通過分析企業在戰略、經營等環節中所產生的經營風險,確定剩余風險,最后根據剩余風險設計實質性測試程序。隨后安永會計公司在對企業經營環境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開發了“全球審計法”。安達信會計公司形成了經營導向審計技術;普華永道會計公司廣泛采用以“普華永道審計方法”為名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德勤會計公司采用以“AS/2”為名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英、美、加組成的聯合工作組(2000)認為促使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注冊會計師會計報表審計的目標和向審計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需要;美國審計效果研究項目組及國際“風險分析聯合項目組”(2000)研究表明采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有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在美國,與審計風險相關的七個審計準則征求意見稿是2002年由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審計準則全面貫穿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思想。2002年1月1日國際內部注冊會計師協會開始實施重新修訂的《內部審計事務標準》,這一標準在體例列示和內容上都有變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自始至終貫穿于標準中。Eilifsen、Knechel和Wallage (2001)表明采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可為注冊會計師提供較高程度的保證,進一步減少對各利益相關者的風險。Power(2003)指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比傳統審計的收費提高并合理化。

(二)國內文獻 陳志強(1998)指出在控制環境中所涉及的審計風險難以確定是固有風險還是控制風險,這就使得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結構有內在缺陷。胡春元(2000)認為風險基礎審計使審計工作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黃世忠、陳建明(2002)指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五大”從制度基礎審計演變為風險基礎審計,這種審計模式的改變不僅造成了審計觀念的紊亂,而且可能使審計職業以唯利是圖為目標(其核心是風險與報酬的權衡與抉擇)。因此認為運用現代風險導向這一審計方法有可能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審計失敗。 謝榮、吳建友(2004)指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論基礎是審計理論、系統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其完成審計工作的思路是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把會計報表錯報風險和企業戰略風險緊密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提出了審計師從源頭分析和發現會計報表錯報的觀念。常勛、黃京箐(2004)認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將審計的視野延伸至被審計單位的微觀、中觀以及宏觀環境中,預測可能的各種風險,將使風險評估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李爽(2005)指出在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過程中,應注意強化職業判斷以進一步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 。卓繼民(2005)認為現代風險管理審計首先從審計的源頭(企業的戰略、績效等)去識別和評估管理中整體風險,然后確定注冊會計師可以接受的剩余審計風險。這種審計模式不僅關注企業整體風險管理的有效性,而且確保審計資源分配的有效性,因此優于其他審計模式。曾萌(2005)認為在傳統風險導向審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運用中要特別關注是否存在把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演變成“只要收益大于風險成本”就干或以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為名,偷工減料這些情況。李純青(2006)指出:我國頒布的審計準則充分體現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思想,這些準則的實施會使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程序發生改變,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后,實施進一審計程序,以提高審計質量并進一步降低審計風險。林剛(2006)認為注冊會計師若要降低自身的審計職業風險,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現代風險導向這一新的審計模式就成為注冊會計師的必然選擇。謝志華、崔學剛(2006)指出要徹底發揮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發現與報告”重大錯報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強化法律法規對審計委托人的審計需求,不斷提高審計法律風險。王玉蓉、莊立(2009)認為在一定條件下,審計質量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風險因素對審計質量具有決定性影響。韓曉梅,郭威(2011)研究發現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提高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師事務所對高風險客戶的關注程度。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從國外研究文獻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各大會計公司就在審計實務中進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探索,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方法保密的需要,其采用的的審計方法很少公開描述,不便取得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完整認識。根據文獻顯示,在實務操作方面,更多的是對現代風險導向這一審計模式的技術和功效進行的探索與研究,還缺乏真正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就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本身而言,并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從國內研究現狀看,我國多數文獻僅僅是關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及運用方面的研究探討,各專家學者所提出的各種審計導向,都是探討和研究技術層面并以此來設計相應的審計程序,而國內關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質量影響的規范性研究較少,而這方面的實證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2007年1月財政部頒布的《中國過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實施為背景,通過理論分析,初步闡述了實行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質量的影響;通過實證分析,驗證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和審計質量的關系及影響程度。并且在實證模型中,提出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Risk,虛擬變量)這個變量,作為檢驗對審計質量影響的重要解釋變量。采用實證方法分析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正是本文的可能創新點。本文擬用實證的方法對各方爭論的焦點——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審計質量的有效性做出追蹤,期望對形成系統完善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提供有力的支撐。上述國內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文獻表明:較多的學者、專家認為注冊會計師運用現代審計風險導向審計能夠進一步改進審計程序,更合理地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有利于降低審計的風險,從而提高審計的質量。本人贊同這一觀點,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能夠提高審計質量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2年至2011年的滬深A股制造業作為研究樣本,考察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未使用年度(2002年至2006年)和使用年度(2007年至2011年)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為了剔除不同行業對模型征參數的影響,本文選取2002年至2011年期間的滬深A股(排除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制造業作為初選樣本,剔除2001年以后的新上市公司和2002年至2011年期間指標數據缺失的公司,最后確定307家上交所、248家深交所A股制造業為樣本對象,樣本公司總數555家。本文數據來源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深圳證券交易網站和巨潮資訊網和中國會計視野網。數據處理使用的是Excel和spss15.0軟件。

(三)變量選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選取如下變量:(1)被解釋變量: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DAi|)。采用操控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DAi|來衡量審計質量。|DAI |的計算,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來計量。(2)解釋變量?,F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Riski)。如果注冊會計師審計第i年年度報告執行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準則,則Riski取值為1,否則為0。(3)控制變量。事務所規模(Big10i),參照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的2002年至2011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取前十名。如果負責被審計單位當年年度報告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前十,那么Big10i取值為1,否則為0。被審計單位規模用Sizei 表示,為被審計單位第i年年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值。被審計單位經營業績ROAi 表示,為被審計單位第i年營業利潤與當年年末總資產的比值。資產負債率DebtRi 表示,為被審計單位第i年年末負責總額與總資產的比值。上市年齡Agei表示 ,為被審計單位上市年度距離樣本年度的年數。根據上文的分析,構建如下模型并使用OLS回歸分析方法檢驗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DAi|=β0+β1Riski+β2Big10i+β3Sizei+β4ROAi+β5DebtRi+β6Agei+εi

其中,β0為截距,β1-β6為回歸系數,εi為殘差,模型中各變量的含義如上文所述。

四、實證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1)是各變量描述性統計數據??梢园l現,|DA|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別為0.5642和0.4317 ,說明|DA|分布較為均衡。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實施(Risk)與否的平均值、中位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0.5000、0.5000、1.000、0.000,說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在樣本期間實施程度為50%,即自2007年起會計師事務所對深滬A股制造業實施了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二)多重共線性檢驗、自相關檢驗和異方差檢驗 從表(2)中可知模型的R和R2的都較大,說明總體回歸效果較好。從表(2)中可知DW統計值為2.016,根據DW臨界值檢驗表,DW在0.05顯著性水平上dL=1.707, du=1.831,du

(三)回歸分析 表(4)中變量Risk、Big10、SIZE、ROA、DEBTR、AGE和常數項的t值的顯著性概率分別是:0.000,0.039,0.015,0.042,

0.028,0.036,0.047,均小于5%,同時變量RISK、BIG、SIZE、ROA、DEBTR、AGE 的方差膨脹因子分別為1.092、1.027、1.056、1.847、1.886、1.102,即VIF

五、結論

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與審計質量呈正相關關系,說明實施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提高審計質量有一定的促進作用?,F代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注冊會計師審計時首先從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入手,確定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風險領域,然后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達到在有限的審計資源條件下既節約成本又提高審計質量的目的。本研究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效果提供了初步證據,但研究的局限在于:樣本僅選擇滬深A股制造業,沒有考慮到行業因素和非上市企業情況?,F代風險導向審計對A股制造業外上市公司(包括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和非上市企業審計質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驗證。

*本文系廣東省2011年度會計科研課題“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對審計質量影響之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11118)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志強:《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結構中的一個缺陷》,《審計研究》1998年第5期。

[2]黃世忠、陳建明:《美國財務舞弊癥結探究》,《會計研究》2002年第10期。

[3]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研究與實務發展》,《會計研究》2004年第4期。

[4]段宏: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風險偏好的影響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年。

[5]李純青:《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應用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6]謝志華、崔學剛:《風險導向審計:機理與運用》,《會計研究》2006年第7期。

[7]王玉蓉、莊立:《獨立審計質量與風險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財會通訊》2009年第4期。

篇9

關于環境績效審計的內容,國際環境組織審計工作小組提出了環境績效審計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政府執行環境法律法規情況的審計、政府項目的環境效益審計、其他政府項目的環境影響審計、環境管理系統審計、評估環境政策和環境項目。陳正興認為環境績效審計的內容包括對環境決策行為審計、被審計單位管理效率審計、經營計劃和目標審計、內部系統控制審計、資源、資金利用效益審計等六部分。而秦榮生、李學柔則認為環境績效審計應包括三部分內容:政府環境政策的績效審計、政府環境項目的效益審計和企業環境的績效審計。而萬玻提出,環境績效審計的內容除了三要素外即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外還應該有環境性這個因素。筆者認為:環境績效審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單位環境政策的執行情況的審計、環境項目效益審計、環境管理系統審計。

二、關于環境績效審計的評價方法及其指標

有關環境績效審計方法,浙江審計學會提出環境經濟評價法和環境費用效益的分析方法。辛金國等人還闡述了環境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驟,首先確定分析對象和范圍,其次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最后用貨幣來表示影響。湯亞莉、鄧麗提出采用環境價值鏈分析法,根據產品各個環境影響環節來選擇環境績效審計的具體指標。王學龍等也認為以環境價值鏈為基礎,根據環境價值鏈各個環節的特點來設計環境績效審計評價指標。許良虎、馬麗將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分為:可持續發展指標、環境管理指標、經濟效益指標、社會反響指標、生態效率指標。楊婷認為,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應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劉麗敏、底萌妍認為將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問題分為不同的要素,并將其并為不同的層次從而形成評價環境績效審計的層次分析法。高前善提出將生態效率作為評價企業環境績效審計的指標。生態效率指標是環境變量和財務變量的比率。丁艷秀引入平衡計分卡理念,提出了從財務、客戶、內部環境管理和發展潛力四個維度來設計環境績效審計的評價指標。劉莎莎通過實例研究提出了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改進模型,較合理地解決丟失信息的問題。林逢春、陳靜在參考模糊綜合指數模型后,構建環境績效指標體系,建立了環境績效的動態評估體系。在上述學者提到的方法指標中,筆者認為數據包絡(DEA)分析方法最能作為評價環境績效審計指標,DEA方法運用線性規劃原理,將所有決策單元的投入產出值投射在效率空間中,然后求出效率。如果投入產出組合具有帕累托最優效率,其效率值即為1。數據包絡(DEA)分析方法研究環境績效的實證比較適用,但在0到1之間具體哪個數值代表環境績效審計的哪個程度需要繼續研究。

三、關于環境績效審計研究的未來研究方向

篇10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規模 ;審計質量

引言:自從安然事件爆發以后,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審計質量質疑的浪潮。面對國內主要審計業務被四大壟斷的格局,我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該何去何從?因此,越來越多的小規模會計師事務所走上了合并的道路。會計師事務所發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自身的累積不斷發展壯大,另一種則是通過事務所之間的合并實現。然而,是否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其提供的審計質量就越高?理論界與實務界一直都存在意見分歧。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并指出事務所在合并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最后就如何提高審計質量給出了一些建議。

一、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針對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這二者關系的理論研究,目前國外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保險理論”和“聲譽理論”。

(一)“保險理論”,亦稱深口袋理論。該理論認為當事務所面臨較高的訴訟賠償可能性時,為了規避這一損失,事務所會更加注重其承接的審計業務質量,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對于規模大的事務所,其擁有的財富較多,實力強大,面臨著較高的賠償可能性且被要求賠償的數額也較高。為了規避訴訟造成巨額賠償的風險,規模大的事務所會提高其審計質量,發表恰當準確的審計意見。因此,理論研究大都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審計質量越高。

(二)另一個關于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關系的理論是“聲譽理論”,最早是1981年DeAnge1o發表的兩篇論文中提到的。他認為,聲譽是事務所的無形資產,規模大的事務所與小所相比,更加注重聲譽對于企業的價值,一旦聲譽受到損失,客戶會因為該事務所在資本市場上聲譽下降而選擇變更事務所,致使事務所客戶大量流失。因此,對于規模大的事務所而言,聲譽恰好能夠抑制事務所的投機行為,維持良好的的職業獨立性及必要的執業審慎性以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

根據前面理論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設: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審計質量越高。

二、研究設計

(一)因變量的選取。在現有通行研究方法中,均以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OP)來衡量審計質量,主要指標分兩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用0表示)和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用1表示)。如果事務所出具的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頻率越高,說明審計結果越客觀、公正,即審計質量越高。

(二)自變量的選取。本文選取事務所規模作為自變量,以事務所年營業收入的自然對數作為事務所規模的替代變量。年營業收入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可以權衡某個事務所在整體行業中的名次,更能展現其競爭實力,所以它是事務所規模較合適的替代變量。從理論上講,事務所規模與審計意見正相關。

(三)其它控制變量的選取。考慮到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會對注冊會計師出具審計報告產生影響,本文初步選取了被審計單位的現金流量、償債能力、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四個財務指標作為控制變量。

(四)樣本的選取。本項目選取來自2013年以前在A股上市并在2013年正常交易的564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考慮到數據的完整性與可靠性,本文把其所發行股票被“PT”與“ST”以及被摘牌的公司和部分財務收據不完整的公司從樣本中剔除。

(五)數據模型的建立?;诒疚臄祿奶卣鳎谶M行實證研究時,我們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我們所建立的模型具體形式如下:

OP=β0+β1 SIZE+β2 CFO+β3 LEV+β4 TA+β5 ROE+ε (1)

三、實證分析結果

(一)變量描述性統計。本文按照前文所述的原則選定了

564家在2013年1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作為樣本單位。變量的統計性質如下:

表1 全樣本描述性統計

數據來源:CCER金融數據庫、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

(二)相關性分析。本文對樣本變量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表明,SIZE與TA的相關系數為

0.325相對較高,除此之外其它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較低。因此,可以認為樣本各變量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共線性問題。

(三)實證檢驗結果。本文選用統計軟件Eviews6.0對公式(1)進行估計,回歸結果見表2

表2 Logistic回歸結果

注:變量符號中帶*號的表示在顯著性0.05的水平上是顯著的;帶**表示在顯著性0.01的水平上是顯著的。

從估計結果可以看出,該模型整體上是有顯著性的,各個解釋變量的系數符號也符合經濟理論的預期。當然,如表4所示,SIZE(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對應的系數為0.354,雖然符號與預期一致,但并不顯著。對于控制變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CFO)的P值為4.2%,顯著負相關,資產負債率(LEV)的P值為0.7%,具有極強的顯著性,上市公司資產規模(TA)的P值為

1%,顯著負相關,凈資產收益率(ROE)關系不顯著,但估計系數符號與理論分析一致。說明注冊會計師在發表審計意見時,主要衡量企業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和總資產等財務指標。此外,凈資產收益率也會影響審計意見類型。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與國際更進一步接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國內外審計市場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大差異,規模大的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不一定較高,若客戶在選擇事務所時盲目地追求大所,將會導致中小所的生存危機,進而影響整個審計市場的壟斷格局,因此,審計客戶的利益也會受損。因此,對于中小規模的事務所而言,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企業資產的擴大,更要注重事務所內部文化的整合、人員的協調性等問題。另外,從企業客戶的角度來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完善與外部市場規范化也有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本文的檢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結論的正確性,為以后學者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