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社會調研范文

時間:2023-06-14 17:36: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商務社會調研,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電子商務社會調研

篇1

[關鍵詞]高職 電子商務 課程體系

一、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狀

電子商務代表著商務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未來全球商務活動的主流。培養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改變。一方面是企業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每年大批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無法就業,或是從事了其他行業。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在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面存在欠缺,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培養方向模糊。對于電子商務的認識不足,使得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培養方向不明確。第二,課程體系不完善。課程體系缺少應有的電子商務知識,專業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也欠缺。第三,與市場需求脫節。高職電子商務畢業生無法在就業市場上迅速準確定位。

其中,課程體系不完善是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一些高職的電子商務專業是摘抄了本科院校的部分課程,而忽略了其“職業”的特點,缺少應有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由于高職電子商務課程體系不完善,各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存在隨意性。部分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設置大量公共課,專業課嚴重縮水,培養的學生專業能力薄弱;有院校開設高難度課程,超出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

二、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存在的上述問題,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解決教育教學的問題,更能促進整個電子商務產業人才水平的提高,從而促進電子商務的快速可持續發展。

經過對電子商務行業進行職業崗位和人才需求調研,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適合相應崗位需求,突出學生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結合具體的企業需求,不斷完善本專業的培養方案,構建出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體系。新課程體系構建應從電子商務企業的崗位設置,以及相關崗位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專業要求入手,以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從而培養出適應市場人才需求的高職電子商務人才。

三、電子商務崗位群分析

電子商務畢業生主要可以從事以下幾類崗位:

1.技術類人才崗位方向:電子商務設計,如網絡編程、網頁設計、數據庫建設等工作;

2.商務類人才崗位方向:企業網絡營銷業務;網上國際貿易;網上創業。

3.綜合管理人才崗位方向:企業電子商務綜合管理等工作。

四、高職電子商務學生能力要求

1.專業能力要求。根據對電子商務崗位及專業知識的分析,得出電子商務專業能力要求,其中電子商務相關技術、網絡營銷能力、電子交易與支付以及信息采集編輯能力等是最為重要的內容。

(1)電子商務技術能力:能夠為企業進行電子商務平臺的分析設計維護以及數據庫管理等工作。(2)商務類知識:能為企業開展網絡營銷活動;適應采購物流等方面的工作;外貿知識及能力。(3)綜合管理能力:為企業制定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工作;掌握與本行業密切相關的經濟管理類知識。

2.職業發展能力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應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核心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習者的職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主要是指對不同崗位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如創業能力與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它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表現之一。

五、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

1.專業知識模塊

(1)電子商務技術模塊。主要課程:電子商務網站規劃建設與管理、數據庫開發與設計實訓、電子商務網頁設計實訓、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像處理 VB程序設計。

授課方式:任務驅動、分小組學習、案例教學、課堂講授、網絡資料。

授課建議:部分課程可成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一個較大項目,如一個網站的開發建設等。

(2)商務類模塊 。主要課程:網絡營銷實訓、網絡營銷實務、營銷策劃與實務、采購管理、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電子支付與安全、國際貿易實務等。

授課方式:案例教學、情境模擬、視頻資料、模擬軟件。

授課建議:要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穿插與之相關的案例,以幫助學生更直接、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點。

(3)綜合管理能力模塊。主要課程:經濟學、管理學、基礎會計、會計模擬實訓、創業實訓-CTOC課程、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分析等。

授課方式:分小組學習、網絡資料、專題講座。

授課建議:多通過集體、分組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聘請校外專家開展講座、指導實訓,增強學生對深灰的認知能力。

2.職業能力培養模塊

(1)職業及崗位適應能力模塊。主要課程:項目管理、人力資源規劃、運籌學、社會資源調查、個人職業發展規劃。

授課方式:分組討論、案例教學、社會調查

授課建議: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料等進行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社會資源進行調查,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相關行業進行調查,為將來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2)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模塊。主要課程:在本地區傳授電子商務技能、電子商務案例分析、企業交流合作授課方式:分組討論、案例教學、社會調查。

授課方式: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網絡資料

授課建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熱點問題討論,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與企業的交流合作,如幫助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等。

(3)創業能力與創新能力模塊。主要課程:創業實訓-CTOC課程、職場教育、頂崗實習、往屆畢業生交流、行業專家座談、本地區電子商務行業調研等。

授課方式: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軟件應用

授課建議:引導學生通過建網站、參加電子商務競賽、去電子商務企業調研或實習、進行網絡電子商務問卷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應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開發有競爭力的電子商務產品和新市場。

參考文獻:

篇2

 

1 前言

 

智能科技改變世界。二十世紀下半業,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世界各地的計算機互聯在一起,共享資源,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二十一世紀初,人類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以蘋果和安卓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迅速進入人們大眾的生活;中國在進入3G時代不久,在2014年又成功進入4G時代,傳統的以PC機為代表的互聯網正在被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替代,人類的生活正在發生巨變。特別是二維碼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智能端應用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比如傳統互聯網的博客空間以及QQ為代表的即時聊天工具,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迅速出現了替代品微博微信等智能端應用(APP)。

 

2 智能微社區

 

2.1 社會調研

 

在2012年和2013年寒暑假,本團隊成員一起參加完成過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良好的團隊合作的能力。本項目成員較早使用了微信和微博等智能社區平臺,對于智能社區平臺有較深入的認識。在大二第四學期的課程設計中,本團隊合作完成了校園微信調查。針對玉林師范學院,抽樣調查發現校園內94.2%的同學已經使用微信,81.7%的同學使用手機微博,91.5%的同學通過手機智能終端訪問移動互聯網。

 

2.2 市場分析

 

電子商務模式經歷了B2C、B2B、C2C等模式階段,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型電子商務模式O2O成為熱點。特別是近年隨著微博和微信等微社區的興起,商業正經歷一場新的革命,對傳統商業和傳統互聯網造成巨大沖擊。中國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智能終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移動互聯加速信息革命,而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重要拐點:互聯網全面、深入地影響實體經濟,并成為變革經濟形態的根本力量。信息革命將創造新的業態和生態系統,同時打破工業革命的舊有基因,傳統的商業業態也將發生裂變。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互聯網與傳統經濟之間的界限正在消失。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入互聯網。特別是今年微信和微博的普及,智能微社區平臺逐漸成熟,新形式的電子商務正在進入普通人民大眾的生活,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單獨做一個智能終端應用(app)進行商業推廣的難度越來越大,在現有已成熟的微社區平臺下進行新形式電子商務活動變得越來越容易,商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各種人脈資源可以的最大化整合。

 

2.3 營銷模式

 

傳統的B2C模式是消費者跨地區商品,而O2O模式是本地消費。本項目采用O2O模式的電子商務,主要營銷對象是本地用戶,即是校園內的消費者以及周邊商家。O2O模式:是把線上的消費者帶到現實的商店中進行購買消費。他們只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支付購買或者是預訂線下的商品和服務,最后還是自己親自去實體商店進行消費享受服務。

 

2.4 智能微社區建設

 

通過微信微博等微社區平臺,在高校校園內搭建一個微社區,如圖1所示。實現二維碼營銷,二維碼的應用是在2010年之后逐漸普及開來的,人們可以通過掃面二維碼很方便進入微社區。通過JavaEE與Android等技術,設計開發智能終端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商品交易。在微社區下,研究電子商務的運行機制。包括對網上購物、產品采購、銷售管理、庫存管理等各方面,實現了業務過程跟蹤。提供企業內部電子商務業務報表,如銷售報表、財務報表、庫存報表等等,多角度的經營數據分析,為企業經營者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

 

3 結語

 

本項目以智能微社區下的電子商務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新形勢下的商業運作機制與企業管理,并針對玉林師范學院校園為研究實例,研究在校園局部范圍內的微社區的搭建與維護,并進行微社區下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研究O2O電子商務模式。智能微社區電子商務成本較低,更有利整合本商業地資源。本項目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應用意義,對移動互聯網下的電子商務有全新的認知,把課程上理論知識應用到當前社會發展熱點領域。

 

篇3

關鍵詞:遼寧;服務業;電子商務;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033-03

電子商務是基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和現代流通方式。世界各國對電子商務都非常重視,認為電子商務在未來半個世紀內將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發達國家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經驗包括:(1)積極制定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帶動電子商務發展;(2)政府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協調不同部門,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管理和引導;(3)重視電子商務環境建設和著力利用電子商務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4)加強教育與培訓,積極培養IT人才和電子商務人才。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自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經過15年的發展,截至2009年6月,中國互聯網人數已達3.38億,互聯網應用也漸由新聞娛樂應用為主向電子商務與生活服務應用為主轉變。據商務部網站調研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交易額)已超過35 000億元,同比增長48.5%,高于2008年的41.2%,前景一片光明

一、遼寧省服務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服務業有了較快發展,對全省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從1978到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超過10%,2009年更是有了顯著突破。據媒體對2010年遼寧省服務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報道,2009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實現5 829億元,增長12.1%,是近10年來的最高增幅;實現地稅收入占全省地方稅收63.2%,成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新增社會就業占全省新增就業人數的53.8%,成為吸納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全年固定投資完成6 680億元,增長37.4%,高于全國4.4個百分點;利用外資79億美元,增長27.6%,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51.1%,超過了第二產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早餐工程”等重點工程有力促進了消費和內需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 812.6億元,增長18.2%,超出全國2.7個百分點;全省規劃設計約100個服務業集聚區,包括沈陽金廊工程、大連黃金海岸、營口百里海岸十里商城在內的15個大規模、現代化的服務業集聚區正在加速建設當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雖然遼寧省服務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仍然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一)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009年遼寧省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38.7%,比全國低3.9個百分點。而北京市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約為76%,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服務業較為發達的長三角16市,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5%,其中上海市接近60%。相比之下,盡管遼寧省服務業從總量規模到總體實力都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但由于工業發展速度較快,遼寧的服務業比重仍與先進地區有較大差距。

(二)統計數據不夠全面、深入,難以準確反映服務業的發展

我國服務業常規統計中統計單位不全、增加值核算低估等問題比較嚴重,各級統計部門必須盡快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2010年4月26日,國家統計局成立了服務業統計司(服務業調查中心),目標是努力解決服務業統計中的難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重點攻克服務業統計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服務業統計工作。

(三)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層次較低,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業發展不充分[1]

現代服務業是在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新型服務業。它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包括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咨詢、軟件和創意產業等一系列服務行業。

(四)服務業區域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

現代服務業特別是電子商務集中在沈陽、大連等較為發達的地區,其他地區發展相對不足,信息服務業、軟件業、金融、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行業的地區差距相當明顯。資源型城市的服務業的發展尤其緩慢,部分城市的服務業增加值是沈陽、大連的十幾分之一。

二、遼寧省電子商務發展概況及特點

遼寧信息化建設和電子商務主要有以下特點[2]。

(一)信息化基礎較為完善

到2008年末,遼寧省電信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24萬公里,全省行政村100%實現固定電話網絡、移動電話網絡接通,電信網絡自然村覆蓋率超過99%,光纖鄉鎮通達率100%。遼寧省每百人有105部電話,平均每人擁有1部電話以上。在互聯網領域,遼寧省屬于我國互聯網發展水平較好、普及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個省份之一,網民規模位居第七,年增幅達到40.2%。

(二) 電子商務的發展相對落后

盡管遼寧省的信息化基礎較好,互聯網普及率和網民增速也都處于全國前列,電子商務的發展卻大大滯后。根據世界工廠網數據研究中心的《2009年第4季度中國網民電子商務行為研究報告》,遼寧省作為互聯網最發達的前十個省份之一,卻不屬于電子商務行為最活躍的前十個省份。這說明遼寧省的電子商務發展情況遠遠落后于互聯網建設,企業和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參與度還有待提高。

(三) 遼寧省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

1. 社會的電子商務意識正在增強,企業有發展電子商務的強烈愿望。遼寧省規模較大的企業大多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電子商務規劃,正在籌劃或正在開展電子商務,互聯網和內部網絡已融入企業的運營。

2. 投入資金不足和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缺乏是制約遼寧電子商務發展的最根本因素。

3. 制約遼寧省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直接因素是企業領導意識、電子支付、安全、法律和物流現代化水平。而影響電子支付、安全、法律的關鍵因素是信用制度建設和企業信息化水平。

三、電子商務促進遼寧省服務業發展的作用、優勢與障礙

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服務業具有從業人員素質較高、產業附加值高、產業整體技術含量高等特征。電子商務是現代服務業的一種,屬于生產和市場服務業的一部分。作為信息技術和經濟發展相互作用必然產物的電子商務,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并能夠進一步深入并推動整個服務業“脫胎換骨”。 電子商務通過服務業企業的核心商務過程借助計算機網絡實現,使服務業企業與客戶之間產生互動,密切了企業和客戶之間的聯系,提升了客戶服務的檔次,加速了業務創新,減少了流通時間,降低了流通費用,為服務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機遇。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信息技術在服務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引發了服務業領域里一系列的重大變革,服務業產業結構升級進程加快,與其他產業之間以及服務業內部的產業融合趨勢日漸突出。

四、電子商務環境下加快遼寧省服務業發展的策略

要把遼寧省電子商務環境建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升級傳統服務業為主要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考慮,運用電子商務等現代組織經營與服務方式和信息化技術,提高服務業的生產效率和服務水平,并推動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以及推動現代服務業向更高層次的為消費者提供視覺、聽覺和觸覺等全方位體驗的體驗型服務延伸,加快發展文明健康的體驗型服務產業,促進服務業的升級換代,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做好調研工作,全面掌握遼寧省服務業特別是電子商務的狀況

要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保證統計信息的準確及時。考慮到服務業涉及面廣、單位數量眾多、規模相對較小、內容復雜和新興服務項目不斷涌現等諸多特點,要高度重視,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結合省情對具體困難深入研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和解決。在具體方式上,行業主管部門可以采用省內行業調研、到中央部委和兄弟省份調研、委托咨詢機構和行業協會調研等方式。

(二)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在加快服務業發展中的作用

服務業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都應該認識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趨勢,早作準備,務實行動。在遼寧省服務業電子商務應用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行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改善環境,為遼寧省服務業電子商務發展夯實堅定的基礎。要盡快收集準確可靠的信息,盡快制定科學合理的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要鼓勵行業內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電子商務提供商企業、研究機構、專業媒體、社會團體積極合作,形成合力,促進電子商務迅猛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服務業企業的主導作用,明確企業是開展電子商務的決策主體、投資主體、實施主體、運營主體,是電子商務利益和風險承擔者。各級政府應通過各種途徑給予服務業企業積極的支持和引導,但不可越俎代庖,強行要求企業選擇不切實際的經營策略。要充分發揮開展電子商務情況較好的企業、行業和地區的示范作用,通過試點,以點帶面,不斷展開,可以在全省電子商務基礎較好的城市如沈陽市、大連市等,選擇有條件的一些城區,開展“遼寧省服務業電子商務示范城區”試點工作,并及時將其成功經驗作為典范向全省推廣。

(三)既要積極應用現有的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又要積極打造地區和專業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

在建設地區綜合性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條件不成熟時,可以鼓勵服務業企業充分開發和利用淘寶網等著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信息資源;而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鼓勵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牽頭,支持一批服務業傳統大中型企業整合資源,聯合組建或自營電子商務平臺,降低商品陳設成本和人員、庫存、資金占用等運營成本,使經營模式更加靈活,為服務行業提供傳統營銷模式無法比擬的快捷、高效技術支撐。

(四)要加強服務業的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

要努力增強全社會信用意識,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加快建立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特別是要盡快研究制定認證機構的法規和管理辦法;建立安全認證、網上支付和相關標準體系,加快制定在線支付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加強電子商務市場監管,采取有力措施切實保護電子商務交易雙方的合法利益,逐步建立以電子商務投訴服務、法律援助、爭議調解、失信懲戒為核心的電子商務糾紛解決服務機制;建立科學、合理、權威、公正的信用服務機構,建設在線信用信息服務平臺,使各部門間信用信息資源得到共享。從而確保消費者的交易在安全、誠信的環境下進行。

(五)要加快適應電子商務環境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要健全法規,對物流行業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要協助企業提高認識,通過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吸引社會上的物流資源,建設適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物流信息系統;要進一步促進物流系統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積極引導遼寧省內物流企業提高信息化水平,建立基于互聯網、具有ERP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以優化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鼓勵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體系的發展,以建成全省范圍內的物聯網為未來發展目標。

(六)要處理好傳統渠道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服務業傳統企業較多,已經擁有品牌、業務渠道、客戶資源、服務能力等優勢。在服務行業企業中開展電子商務,不能是傳統服務業向互聯網的簡單移植,而是要以服務為生存基礎,以傳統渠道為企業特色,以電子商務為提供特色服務的最重要工具,使傳統渠道和電子商務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切實增強現代服務企業的競爭力。

(七)要鼓勵遼寧的服務業企業走出去,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服務業競爭

一方面要加強省際、國際合作,吸引外省和國外資本參與遼寧服務業電子商務的升級改造,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快產業培育與整體實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積極有序地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通過網絡和現實渠道“走出去”,以此來增強遼寧省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八)要著眼長遠,大力培養服務業電子商務所需的各類人才

目前,遼寧本地的高等院校已經能夠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電子商務人才,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項目開發人才和教學科研人才較多,行業管理人才和系統應用人才嚴重缺乏。為了盡快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需要采用引進與培養并舉的方式,調動服務業企業、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積極性,以行業人才目錄、健全職業資格制度等方式引導其培養和引進相關人才。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行業協會進行人才市場、信息庫建設和人才服務機構的管理。

五、小結

電子商務深刻地影響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電子商務加快了現代服務產業結構的升級進程,催生出新型的服務業行業,提升了服務型企業的競爭力。現階段,遼寧省的經濟發展正步入后工業化時代,正在經歷著一場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服務業將會成為城區經濟的主導行業。因此,結合電子商務的特點和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對遼寧新時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能否立足我國國情、遼寧省情和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服務業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將決定未來5―10年的遼寧服務業發展走向,決定著電子商務能否成為遼寧省服務業發展助推器,是遼寧省服務業進一步邁向現代化,與國際接軌的關鍵。通過電子商務應用支撐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市場機制更加規范和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健全,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明顯增強,企業信息化管理和電子商務應用水平顯著提升,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影響力較強的電子商務服務業企業崛起,成為推動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動力。

參考文獻:

[1] 王必鋒,王海蘭,張廣軍.遼寧省生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篇4

關鍵詞:ISO9000質量管理原則;高職;專業建設;質量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8-0038-03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 176)在吸納國際上最受推崇的一批質量管理專家思想的基礎上于2000年提出了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它體現了質量管理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并成為質量管理體系的理論依據。教育作為適合實施ISO標準的行業之一,質量管理八項原則也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了理論指導。

泉州理工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創辦于2002年,2006年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水平評估,2009年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13年沖刺專升本。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筆者將ISO9000質量管理八項原則應用于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本文旨在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總結這一過程。

以學生為關注焦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以學生為關注焦點”的詮釋

質量管理原則之首是“顧客為關注焦點”。縱觀ISO9000標準,它滲透著這樣一種科學管理理念,即組織依存于顧客。因此,組織應了解顧客當前與未來的要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盡量超越顧客的期望。

當學生交了學費,學校為其提供教育教學服務,此時,學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組織與顧客的關系;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學校的“產成品”――學生將服務于企業等機構。這時,企業等用人單位成為學校的顧客,他們最關注的當然是學校的“產成品”――學生的質量。因此,“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在高校就可詮釋為“以學生為關注焦點”。

以學生為關注焦點,本質是以學生的“需求”為關注焦點,確保學生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一個學校、一個專業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提供的教育教學服務能夠持續地符合學生要求,并得到學生的信賴,從而確保“產品”(學生)的適用性質量和符合性質量。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依據:學生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那么,學生的需求是什么呢?我校通過以下做法來準確理清學生的需求:(1)通過社會人才需求調研;(2)通過本專業在校學生座談會;(3)通過畢業1年、3年、5年學生的問卷調研和訪談;(4)調研學生對專業教學的滿意度和需要改進之處。

(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突出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

通過一系列調研,獲取如下信息:(1)學生求職過程最具競爭實力的是實踐實習經歷、專業技能、個人綜合素質;(2)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最需要改進的是實習與實踐環節、職業技能訓練、動手能力培養;(3)學生對電子商務教學的直觀感覺是:學得不少,但似學非學,好像會又好像不會。

根據調研結果,我校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較大的改革:(1)強調“通過掌握網上購物、網上客服、網店和建設并運營一個網店等四項技能來完成高職階段的學習”;(2)提出“集中性實踐環節”,每學期騰出二周作為集中性實踐時間,每次集中解決一個問題;(3)每個學生跟蹤調研一個企業或行業,并進行交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4)設置素質教育模塊和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模塊,并納入教學計劃中,要求學生選修一定學分,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目前,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正在實施中。

(四)如何貫徹“以學生為關注焦點”

貫徹“以學生為關注焦點”,應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必須調查、溝通并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確保學校的目標和學生的需求期望相一致;其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滿足學生不斷發展的需求和期望;第三,管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斷測定學生的滿意度并為此而努力;第四,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學校采取相應的措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有用之才。

實施“與供方互利的關系”原則,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一)“與供方互利的關系”的理解

學校的供方就是為人才培養提供“采購品”或“技術服務”的組織或個人,以及提供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及就業機會的合作企業。隨著社會發展,社會活動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任何組織都不可能囊括從原材料――產品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都會與周圍單位發生協作關系,都不可能置身于社會之外。企業是這樣,高校也是這樣。尤其是民辦院校,師資薄弱,資金有限,物資設備短缺,更需要來自外部的資源支持和技術服務。于是,校企合作、借助外力對于民辦高職來說將具有雙重意義:一是符合教育部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要求;二是學校本身辦學生存之需要。

(二)抓住關鍵供方,專業生存發展

我校剛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最初幾年,最頭疼的是實踐環節。首先,我們利用電腦公司軟件建設了經管網絡實驗室,開展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和物流管理計算機模擬,開展ERP實訓。同時,構建了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社會調研等形式貫徹到三年教學中,以彌補學校實訓手段不足之缺憾。2007年,一個偶然機會,我校與當時已有名氣的阿里巴巴開始合作。首先,參加阿里巴巴的職業技能認證,參加阿里巴巴主辦的兩屆“明日網商”比賽,參加阿里巴巴推出的大學生暑假實習計劃,合作舉辦電子商務外貿班、特色班和實訓基地,與阿里巴巴幾個主要業務部門誠信通、中國供應商、淘寶、天貓等簽訂實習、就業合作協議,合作的層次、深度、廣度不斷提升。由于抓住了這一關鍵供方,依靠阿里巴巴,我校電子商務專業順利渡過了電子商務的冬天而生存下來。

(三)發展地區供方,扎根區域經濟

2009年之前,學校所在地區的電子商務薄弱,因此,學校緊緊依靠阿里巴巴的技術服務和阿里巴巴所提供的誠信通企業開展實訓。近三年來,泉州一帶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因此,我校將校企合作由阿里巴巴擴展到地方電商企業和當地電子商務協會。目前,我校已與十幾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將我校電子商務專業植根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沃土中。

(四)如何發展“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首先,優先選擇一些有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主觀愿望、環境條件較好、技術力量較強的企業。其次,與供方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有事及時溝通。第三,與供方合作,確認其過程能力,通過學生對其產品、服務、技術進行滿意度調查。第四,與供方合作,利在高校,學校要主動與供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第五,對供方不能只講利用不講合作互利,特別是對于關鍵供方或合作者,更要建立起互利關系,實現共贏。

以“持續改進”為目標,永不停留在一個水平上

(一)“持續改進”的內涵

“持續改進”原則指增強滿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環活動,是組織在管理、過程和產品方面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主要方法。改進不應是等問題發生才改進,而是在“符合性”基礎上的改進提高,其關注焦點是提升目標值,提升過程能力和產品質量,以追求更高的目標、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卓越的績效。持續改進是一種管理理念,它貫穿于ISO9000系列標準中。

(二)專業建設過程就是一個持續改進過程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開辦11年來就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根據高職教育要求和市場變化,我們先后進行七次教改,使得課程體系改革不斷深入,課程設置不斷優化,實踐環節不斷深化,學生業務能力、職業素養不斷提升。同時,我們總結了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過程,提煉出本專業建設的六大特色,即教學系統立體化、教學內容常新化、教學方法多樣化、課程教學與職業認證同步化、工學結合長期化、以賽促學常態化,以進一步指導持續改進的實施,并為進一步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指明方向。

(三)如何做到“持續改進”

首先,持續改進是組織永恒的目標。將持續改進和創新理念貫穿于專業建設質量監控全過程。其次,將專業建設質量監控活動,按照PDCA管理循環模式不停運作,每一次循環都實現教學質量螺旋式上升。第三,建立自我發現問題、自我糾正問題、自覺完善管理的一種持續改進機制,來保證教學質量提升的長期性和有效性。第四,通過采取激勵措施等方法,使每位教職工都將教學服務過程和質量體系改進作為自己的目標。第五,為教職工提供有關持續改進的方法和手段培訓。第六,不斷總結持續改進的經驗,以指導未來的專業建設。

領導者的作用是專業建設的關鍵

質量管理體系十分強調領導者的作用。ISO9000強調:“領導具有決策和領導組織的關鍵作用”、“最高管理者應以增強顧客滿意為目的,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并予以滿足”。

依據ISO9000思想,在專業建設中,校、系領導應從兩個方向努力,注意三個方法,即對內充分發揮教職工作用,對外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同時還必須掌握和應用控制論三方法:過程方法、系統方法、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才能提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一)全員參與

“全員參與”原則強調“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唯有其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為組織的利益發揮其才干”,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關心教育教學質量入手,從做好本職工作入手,全員參與教學質量管理。

(二)借助外力

校系領導應發展“與供方互利的關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同供方(或合作方)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既符合教育部對高職教育的要求,同時也可彌補學校在人、財、物方面之不足。

(三)過程控制

ISO9000質量管理模式的核心是把質量管理從傳統的對結果(產品)實行評估轉為對過程實施控制。過程控制住了,也就控制住過程的結果。一個組織或管理系統內存在許多過程,每一過程都存在一個最適宜的過程方法,而這個完善的過程方法是通過PDCA多次循環的結果。

(四)系統管理

ISO9000標準指出: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一個專業的建設需要通過很多的具體工作、活動或措施(即各種過程),對于這些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過程,領導要加以識別,分輕重緩急予以處理,如同下棋一樣,要有全局觀點。

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時,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教學與學校各種活動之間的關系。因為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作為領導者,應按照管理的系統方法,注意協調各子系統、子過程之間的關系,召集相關方統籌安排,最終目的是使學生達到專業技能、素質雙豐收。

(五)科學決策

科學決策,即基于事實基礎上的決策,不是憑空“拍板”。我校提出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基于事實的決策,即我們通過對2008、2010、2012屆百位電子商務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在獲得大量數據、信息的基礎上做出的。因此,它是一種科學決策,獲得在校電子商務學生的廣泛認可。

ISO9000質量管理八項原則是質量管理的指導思想,也為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教育教學質量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模式。當一個學校還無力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時,我們可以抓住質量管理體系的精髓――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為指導,進行專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劉松先,李艷波.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在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與管理,2005(2).

篇5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教學

網絡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方式和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及各行各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當前虛擬的網上企業、網上銀行和網上商店的出現,使企業縮小了業務往來的空間距離。因此電子商務也應運而生,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國內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直線上升趨勢,電子商務公司、傳統企業、高等學校、政府部門、銀行等都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提出大量的需求。電子商務人才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瓶頸”。

一、 電子商務的產生及發展

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是指發生在開放網絡上的、包含企業之間、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商業交易。由定義看出,電子商務是通過計算機和網絡來完成商品或產品的交易、結算等一系列商業活動的一種方式,以其高效率、低支付、高收益及全球性的特點,沖擊著傳統的手工操作式的商務活動,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其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受到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界的重視與積極的投入。

與此同時,隨著電子商務在目前的世界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化技術的快速建設及普及,電子商務應用的蓬勃發展,社會急需大量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電子商務學科及其人才的培養也就顯得越來越迫切。

二、電子商務的現狀

面對目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國內許多高校紛紛設立了電子商務專業,其中包括高職高專、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層次的培養。但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以本科層次為主。從2001年開始設立電子商務專業以來,2001年教育部首批批準13所高校設立電子商務專業,2002年增加到96所,2003年增加到153所,2004年增加到近200所,增長速度非常快,充分反映了國內高校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和飽滿熱情。但隨之而來的用戶的信息來源渠道日益增多, 信息的時效性、容量和內涵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根據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也必須逐漸向媒體化、網絡化和實踐性轉變。

2005年8月,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協作組聯席會議對電子商務教學做了一次全面的調查統計。據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在全國高校中,本科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已有275 所,較2001年的13所已經有了近20倍的增長。如果算上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專科與高職院校,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里,一個嶄新的專業,能夠發展到如此大的規模,一方面說明這個專業正倍受社會青睞,另一方面也說明電子商務在其發展過程中必定存在著尚待解決的問題。

三、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我作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但在這不長的實際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我校的電子商務專業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電子商務的相關理論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完善的理論體系。因此,在教學上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教材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

據我所了解情況,目前,國內先后出版了好幾套電子商務的系列教材,分別由各相關高校根據自己學校的教學情況組織編寫,所以在教材的內容上差別很大。同時還有一些不成系列的教材,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教材的編寫滯后于電子商務的發展,也落后于教學內容的更新。雖然是系列教材,但并不系統和完整,也不具備一定的規范性,因此同系列的教材之間相互有重復和沖突,不同的系列教材之間的重復和沖突更加嚴重,最終造成各高校在教材的選擇上難度較大。

(二)實踐教學的缺乏

電子商務是一個交叉學科,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都很強。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既有商務和管理的內容,又有相關的技術內容,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因此,更迫切需要豐富的實踐教學。從我國各所高校的目前情況來看,許多學校僅僅設立了一個簡單的電子商務實驗室,安裝了一套簡單的模擬實驗系統,部分學校還沒有實驗室,甚至不具備上網的條件。大部分學校缺乏必要的實習基地,學生無法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理論和實踐難以結合,培養的學生只會動口,不會動手,這樣就很難適應社會的需要。

(三)專業課程所占的比例太低

在一般高校的專業課程中,涉及商務方面課程僅占20%左右,大部分為計算機課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教學思想不應該僅局限在加強網絡和編程語言的學習,而更應該注重在線商務理念的培養。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果不注重學生在線商務策劃,那么也只能學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簡單操作,根本談不上系統掌握電子商務網站的策劃及應付瞬息萬變的商務網絡環境。

(四)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較低

據該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老師平均教齡不到兩年,其中大多是直接從應屆畢業生走上講臺。領域的差異和經驗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如今 (下轉第60頁)

(上接第34頁)這些年輕的教師采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教學方式,從而也造成了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這也正好說明我國現階段電子商務人才的匱乏,沒有本專業出身的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時候必定不能滿足學生對于專業的期望和要求。

四、加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措施與對策

(一)加強教師電子商務軟件應用能力的培訓力度

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就必須加強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電子商務是一門應用型,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它要求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系統豐富的電子商務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有扎實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和電子商務的系統管理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進行常用電子商務軟件系統個模塊操作的培訓,長期以來教師普遍重視理論課的備課,對于實驗課,由于很少進行社會調研,所以幾乎普遍缺乏充分的備課過程。因此作為專業課教師要在實踐課的教學準備上下很大的功夫,對上機內容、流程、目標等必須非常熟練。

(二)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知識結構水平

電子商務教學要求教師具備全面、體系化的素質,即使跨專業的老師和電子商務領域沾邊,但是沒有對這個領域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也是沒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的。在目前專業電子商務教師普遍缺乏的情況下,要充分地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積極地探索新路子來教好學生相當必要。這就要求教師們應該從電子商務這個專業的特點出發來安排自己所教的每一門課程,而不能仍然局限于原來的專業。自己所代的每門課程,在電子商務學科中處于什么地位,心里要清楚。做到這一點,既非難事,也非易事。教師必須做到對其他相關課程內容基本熟悉,對專業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各門課程之間的接口和邏輯關系胸有成竹,這樣才能應付自如。

篇6

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課賽結合”

0引言

電子商務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產物,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是實現網絡強國的重要舉措,但自從2001年設立電子商務專業以來,其主要被劃分為計算機技術類和經濟管理類兩個方向,造成各高校或以計算機類課程為主,或以經管類課程為主,專業特色、專業體系以及專業邏輯等方面違背專業的自洽性,但當前數字經濟要求電子商務專業畢業人才是能從事互聯網環境下的商務運作、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創新型復合專業人才,導致人才的供給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匹配。特別是提出新商科概念后,新商科是在新技術環境下對傳統商科類專業進行學科交叉和重組,將新技術如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等融入商科課程,基于新的理念,用新的模式和新的方法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教育。電子商務專業完全符合所有新商科的特質,其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專業培養中更應體現新商科的4個“新”:新思維,讓電子商務學生有大數據思維;新規則,需要研究包括數字經濟在內的新經濟形態的運營邏輯;新理論,則是具有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經管、商務管理的理論方法;新工具,電子商務畢業學生需要掌握數字經濟時代的處理商務活動的方法、工具以及技能[1]。因此,迫切需要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解決電子商務核心專業能力的構建問題。“新商科相對于傳統商科是一場教育思維的認知革命”,培養模式的重塑則是完成這一轉變的關鍵,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正是基于此的探索,以電子商務企業具體實踐中的產品構思(Conceive)—產品設計(Design)—編程開發(Implement)—運營管理(Operation)為主線,以商務和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課程體系為基礎,將學生分為小組,以電子商務項目為抓手,通過課賽結合,實現課程與企業項目實踐融合,通過比賽的形式予以推進,構建基于CDIO的新商科背景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賽課結合,為學生營造學習知識和積累經驗的背景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解決電子商務專業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分割的問題,解決二元融合難題,從技術、商務與運營3個維度整合塑造在新商科背景下的電子商務專業核心競爭力,提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分析和設計能力。

1相關研究現狀

通過對文獻資料梳理發現,目前國外對CDI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教育領域,受制于CDIO設計理念,研究重點思考如何改進工程領域人才的培養機制,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由于工程教育效果甚微,市場工程人才缺乏,因此工程教育院校開啟CDIO教學模式探究。2004年CDIO工程教育模式正式建立,并配有專門的國際合作組織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共幾十所高校加入組織參與計劃執行,進一步完善教育模式[2-8]。2005年,我國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只處于初級階段,國外的研究開始較早所以更加深入。為了確保CDIO模式的順利運行和傳播,需要增加研究力度,關注CDIO教育模式的學者數量不斷增加。2016年1月,“全國CDIO工程教育聯盟”正式成立,進一步深入對新形勢下改進CDIO模式的研究。現在,國內外多所高等院校選擇加入CDIO組織,主動探索相關理論知識。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提出高職院校SECI(校企利益共同體組織)-CDIO的人才培養模式,參與主體以CDIO工程教育方法為依據,在切合實際的從業環境中聯合培養相關人才。計算機技術能力的培養方面,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基于CDIO模式,分別從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調整、師資隊伍搭配等方面對具體改革措施進行了論述。以EPT(EngineeringQuality工程素養;Professionalism職業素養;TeamAccomplishment團隊素養)-CDIO的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為范本,洛陽師范學院信息技術學院構建了以工程項目為核心的EPT-CDIO培養模式,搭建層次遞進互補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表明,CDIO工程教育理念可以通過實踐解決學生理論脫離實際的通病,且此教育模式尤其利于工程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鼓勵學生主動學習,還能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另一方面,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工科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采納,近年來,隨著新商科理念等的提出,CDIO也被逐步引入商科領域,主要探討兩個維度的問題:(1)CDIO在具體某個課程中的應用,針對單一課程研究如何實現CDIO;(2)針對某一專業,探討基于CDIO的培養模式,此類研究在工科、農科及理科等領域較為充分,但在商科、電子商務專業領域目前研究得還不是很深入。綜上,CDIO模式開始適用于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隨著不斷探究和實踐,當前的工程人才系統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協作能力相較于以前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與電子商務相關的CDIO工程模式培養模式處于初級階段,學生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隨著我國社會科技水平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人才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企業招聘電子商務人才時對畢業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商務運營能力要求逐漸提高,不僅需要大量知識儲備以及超強的技術能力,還需要考察其個人素質、管理能力、工作態度等。面對新商科背景下的新標準,在設計其專業的課程教學模式時,要以與時俱進的專業培養目標為依據,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發展的教學體系,才能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培養做出更大貢獻,而“課賽結合”是值得探索的培養路徑[9-11]。

2實施“課賽結合”專業培養的目標

逐步形成“以問題驅動為主線組織教學內容、以‘課賽結合’為抓手強化課程實踐、以線上線下為依托開展教學互動、以過程評價為主導創新課程考核”的系列核心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路,凝練出“問題驅動、課賽結合、線上線下、過程評價”相互循環、互為支撐、共相促進的教學新模式。(1)改“核心課程關系孤立、教學內容銜接不緊”為“以問題求解為主線的系列核心課程體系”,加強課程間的縱向銜接與融合,通過系列核心課程實現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持續培養。(2)改“課堂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教學模式單一”為“問題驅動式引導與探索分享式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改“實踐實訓不到位、課內課外兩張皮”為“融合構建課內課外實踐訓練創新體系”,增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4)改“教、學終結性評價”為“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系統化、動態化、過程性評價”,實現教、學、評三者“閉環式”的相互反饋與自我完善。

3“課賽結合”專業培養過程

為了更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采用“課賽結合”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課本基礎知識,也可以增強對軟硬件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比賽讓學生們提前感受團隊的氛圍,鍛煉其社交能力、協作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等。(1)“課賽結合”主題選擇。采用頭腦風暴法,團隊內成員充分論證,選題一方面要有創新性,另一方面必須具有實踐可行性。(2)教學形式組織。在相關課程教學組織上,根據不同課程知識體系、不同的賽事要求、學生不同作品類型及其不同階段開展各種專題講座和翻轉課堂。遵循產品構思—產品設計—編程開發—運營管理過程,以項目制的形式落實各課程的教學工作,通過“課賽結合”完成課程知識的體系化。(3)競賽形式組織。“課賽結合”中的競賽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為了深入了解自己的項目,必須在廣度、難度以及深度上對有關知識充分把握,因此會進一步拓展傳統的課程知識。需要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社會調研等途徑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將所學理論知識實踐化和內化。完成一個競賽項目不僅有產品或服務的創新設計過程,還有文案撰寫以及參賽過程,需要團隊人員合作完成。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想法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和協調,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抗壓能力等,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如有學生依托小程序來設計實現自己的創意方案,并通過校內賽作為省級、國家級競賽的選拔賽。

4教學改革反思與展望

篇7

關鍵詞:信息服務業;計算機應用;課程體系結構;實踐環節

0 引言

服務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先導和主體,是社會運轉的主要載體,其發達程度是衡量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城市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我院地處杭州,為了適合杭州發展新興服務業的需求,結合學院的實際,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對高職專業的設置現狀進行了分析和分類,其中信息服務類專業包括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移動通訊技術、電子商務五個專業。我院的這5個專業的設置適應了我省和杭州市的信息服務業和信息技術發展的需求。

杭州作為全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和長江三角洲第二大城市,尤其是作為全國生活品質較高的城市,發展服務業有著良好的基礎。信息服務業是杭州發展新興服務業的重點領域。

本文介紹信息服務業“職業人”的特征,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實踐環節的構建等。

1 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信息服務是指服務者以獨特的策略和內容幫助信息用戶解決問題的社會經濟行為。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94)把信息服務業分為社會調查業、信息處理業、信息提供業、電信服務業、咨詢業、經紀業、公共信息服務業和其他信息服務業等8個大類。

杭州已經成為國家信息化綜合試點城市以及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數字電視試點城市,杭州還被列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及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

在杭州已具備以軟件業為龍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三大支柱產業:軟件業、IT制造業、信息服務業。

杭州市正式了《杭州市信息服務與軟件業發展規劃(2005―2010年)》。《規劃》比較了國內外信息服務業和軟件業的發展趨勢,分析了杭州的信息服務業、軟件業的發展現狀和比較優勢,明確了s年內杭州信息服務與軟件業的發展重點,提出了電信運營業、軟件與系統集成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網絡與數字增值業務服務業等四大重點發展方向。

2 信息服務業“職業人”的特征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培養信息服務業“職業人”的專業之一,我們以國家和社會的要求為依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信息服務職業人才的培養規律,根據學院《“職業人”培養模式指導綱要》,以教育思想的轉變為先導,以“適應性”為目標,以“應用”為宗旨,知識、能力、素質為一體。突出優勢技能與優勢品質,全面實施以職業人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培養方案。

2.1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職業人”的職業崗位定位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有能運用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和技能。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系統管理與維護、信息服務的高等技術應用性職業人。

畢業生面向各類企事業單位,在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第一線從事計算機應用系統開發、從事程序編碼、軟硬件安裝維護,技術服務,計算機網絡管理與維護,網絡設計與網站管理等技術工作,也可在工商貿企、事業單位從事和信息化相關的工作。

學生畢業初期會從事初級的程序編碼、計算機軟件應用和應用系統管理等崗位的工作,發展后能成為軟件設計師和計算機應用工程師。

(1)初次崗位定位:程序員。

(2)發展崗位定位:計算機應用工程師。

(3)非IT行業從業人員定位:計算機應用技術員或信息管理員。

2.2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職業人”的人才培養規格

(1)基本素質要求

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嚴于律己;認真學習,熱愛勞動,艱苦奮斗,實干創新;具有團隊精神和良好人際溝通能力;體魄健全,心理健康。

(2)專生知識要求

①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

②掌握一門以上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系統的應用方法,具備頁面設計制作、圖形圖像處理知識和網絡程序設計知識;

③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能借助工具書初步閱讀本專業文獻;

④熟悉信息技術發展動態、關注本專業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進展。

(3)崗位技能要求

①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②具有規范編碼能力;

③具備數據庫系統的應用能力;

④具有網頁設計及Web網站管理維護能力。

(4)職業能力要求

①具有自學能力,關注本專業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進展;

②具備從外界獲取資源的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5)職業品質要求

①真實可靠,杜絕虛假;

②維護社會、尊重他人;

③遵守職業道德。

(6)證書要求

①獲得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B級以上證書;

②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證書:程序員證書、計算機調試員證書、網頁設計師認證證書、動畫設計師認證證書(必選一種)。

3 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

3.1 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是依據社會相關職業崗位(群)的職業功能與職業人才規格制定;專業培養的教學過程設計是在對社會相關職業崗位(群)分析入手的基礎上,從相關職業崗位(群)的操作程序中列出操作點,并全力篩選出符合相關職業和相關崗位群共同點的主要操作要素,這些具有職業崗位(群)職業性特征的操作要素是專業培養的教學過程設計的邏輯起點。

(1)設計思路

從計算機應用技術職業崗位(群)的操作體系出發,篩選出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素質,在培養計劃中。設置相應的課程以及實踐環節,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掌握崗位操作要素。強調基本技能、方法的學習和掌握,注重提高自我學習能力,適度拓展,突出優勢技能與優勢品質的培養。

(2)設計步驟

首先分析現有信息服務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與多家IT企業的有關人員tg進行了廣泛的社會調研和討論。特別是多次與信息技術公司的技術人員、管理者座談和交流,傾聽他們對rr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和意見,在充分調研和論證基礎上提出適應rr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高職計算機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稿。 要求所培養的信息服務類職業人應具有很強的“職業性”和“適應性”。

篇8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是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明確本專業為哪個職業崗位或職業崗位群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規格則是明確勝任崗位工作所需的綜合職業能力。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的確定需要建立在廣泛的社會調研和深入研討的基礎上。經過調研和研討,我們把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作為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面向的核心工作崗位,把外貿業務助理、銀行外貿業務專員作為該專業面向的一般相關工作崗位,并對這些崗位進行了描述。在明確專業面向的崗位群的基礎上,我們把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歸納為:本專業立足湖北省1+8城市圈,輻射全省和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服務于進出口公司、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外銷型企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與本專業相適應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熟悉外貿相關法律法規,具備較強的進出口業務開發與維護、外貿單證填制、外貿業務跟進等綜合職業能力的外貿業務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外貿商務助理等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社會調研和研討的結論,我們從基本素質、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職業態度四個方面將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進行了歸納。

二、“三雙一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及實施要點

1.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我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采用“雙對接、雙師資、雙證書、多方向”的“三雙一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講,我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注重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建立吸收企業實踐專家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有效機制,并實行多層次的雙向融合,將專業與行業崗位對接,仿真教學環境與現實工作場景對接,綜合運用源于外貿行業的真實案例和外貿模擬實訓軟件打造仿真的實訓教學環境,通過仿真模擬實訓教學,讓學生全面體驗外貿工作,培養學生“零距離”就業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學院充分利用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用“雙師資”來培養學生;實行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雙證書”制度,實施對證施教、對崗施教,使教學內容與職業考證內容、人才培養目標與外貿崗位能力要求相融合,真正做到雙證融通;針對外貿領域各種崗位間的關聯性,合理設置課程,培養學生的多項職業技能,明確學生的就業方向,努力實現學生的“多方向”就業,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2.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要點

(1)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施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等等環節都是緊密圍繞崗位對職業能力提出的要求來進行和展開的。

(2)以就業為導向,把職業資格證的獲取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之一。將外銷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和外貿跟單員三個相對權威的職業資格證納入人才培養的考證項目,讓學生在畢業時就能獲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就業競爭力。

(3)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競賽。采用“賽訓結合”的教學模式,把參加職業技能競賽作為課程教學的常規項目之一,探索“賽訓結合”教學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4)積極與外貿企業合作,廣泛吸收外貿行業的資深人士和專家參加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通過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研究探討專業人才培養相關問題,努力擴大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渠道。

三、實施“三雙一多”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

1.面臨的主要問題

(1)校企合作在解決學生校外實習上存在困難,工學結合遭遇瓶頸。令人堪憂的外貿形勢直接導致外貿企業用人需求增速放緩,在校生到外貿企業實習的機會亦隨之減少。再加上實習生在實習單位存在組織紀律性不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較低,外貿企業對實習生的管理和績效考核存在困難等問題,導致外貿企業接受實習生的意愿不強,即使接受了也不放心讓實習生全面開展業務,學生不能深入了解整個業務過程,這樣不僅增加了在校生到外貿企業實習工作的難度,而且實習效果也不佳。

(2)師資隊伍結構不穩定,整體素質不高,在課程開發以及專業新方向的開拓上存在力不從心的問題,影響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我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師資隊伍主要由專職教師和從企業聘請的兼職教師組成,專職教師存在外貿從業經歷不長,業務能力差的問題,兼職教師存在教學經驗不足、流動性大、管理困難的問題。

(3)在對崗施教、雙證融通的問題上,存在銜接不暢的問題。雖然我們經過認真地挑選,將現有的相對權威的職業資格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考證體系,但是這些職業資格證的發證機構僅僅是組織職業資格證的統一考試,不能在開發職業崗位標準的基礎上,將職業資格證的考試大綱與崗位標準進行對接,這就導致簡單的雙證融通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實現対崗施教。

2.問題應對策略

(1)在傳統進出口貿易遇冷的情況下,積極尋找外貿行業的新熱點,開拓新的專業方向。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面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這一外貿新形式,我校國際貿實務專業敏銳的把握時機,在“跨境互聯網零售出口”這一方向上進行開拓,拓寬學生實習和就業面向,突破人才需求瓶頸。

(2)在針對外貿企業難以管理實習生的問題上,我校專門制定了實習生量化考核方案,并由學校指派專人和企業人事部門一起對實習生進行考核。針對大多數用人單位把就業者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擺在選人用人的首要位置,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端正職業態度。

(3)針對學生校外實習難以接觸核心業務,實習收獲小的問題,我們將校內仿真模擬實訓作為學生畢業前的必修課業任務,與此同時引入全班學生都能夠參與的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通過賽訓結合的實訓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全面體驗外貿業務過程,另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在仿真實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他們的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

(4)在師資隊伍建設上,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的策略,建設專業師資隊伍“135工程”,即組建由1名專業帶頭人、3名骨干教師、5名企業兼職教師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教學團隊的建設主要從三個方面努力:首先,引進有資深外貿行業背景的專業帶頭人;其次,大力培養骨干教師,提升骨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雙師素質;最后,積極開展專兼教師配對工程,即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合作,共同負責專項實訓教學和實踐考核。

(5)針對本專業核心崗位缺乏崗位標準,課證融通與對崗施教銜接不暢的問題,本專業通過組建職業崗位標準開發專家委員會,對專業面向的核心崗位的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立核心崗位的崗位標準,在此基礎上依據崗位標準和職業資格證考試大綱開展職業資格證考前理論和實操培訓。

四、“三雙一多”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效果評價

篇9

Abstract: 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enable the student to master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as 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Yunnan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

Key words: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practice teaching system;construct and implement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1-0138-02

0引言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都很強的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過程中,我們充分地認識到了這一特點,實施了“一體化”實踐教學。建成了配套的實驗室、實訓室和相應的校外實訓基地,完善的實驗、實訓設施,確保了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驗、實訓開出率達100%。

1“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概念

“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簡單的說就是整合各實踐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實踐教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單獨制定實踐教學計劃與大綱,構建綜合實踐能力整體培養目標體系,通過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實來保證整體目標的實現。[1]

2“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2.1 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一體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是“一體化”實踐教學的標準,是“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的確立:首先通過市場調研、專業顧問委員會,畢業學生的訪談,掌握社會對本專業技能人才知識、技能和素質等方面的需求狀況,確定本專業的定位以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整體目標與規格要求;其次,將整體目標分解成基本素質、專業核心技能、綜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等子目標,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對應每一個子目標的模塊課程;最后,通過各模塊的專業基礎課、“一體化”課程、專業認知實習、模擬現場實訓、創新能力培養實訓、綜合應用實訓、崗位實習、畢業見習、畢業實習(設計)等教學環節實現培養目標。[1]

2.2 “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先確定該專業職業崗位群,然后通過廣泛地社會調研和相關企業專家顧問委員會論證,掌握社會對該專業高職人才知識、技能和素質方面的實際需要,確定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整體目標,再將整體目標分解成基本素質、專業核心技能、綜合技能和拓展技能等子目標。

基本素質包括思想政治、品德素質、就業與創業能力、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英語能力、心理素質、就業指導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協調溝通能力、日常交往禮儀等。專業核心技能主要包括辦公自動化應用能力、計算機安裝與維護能力、平面設計能力、程序設計與數據庫開發能力、網站規劃等有關基本操作技能。綜合技能包括專業綜合實訓、畢業頂崗實習、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能力,學生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拓展技能主要包括學生的所學知識的拓展學習,通過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選擇1-2個模塊的課程加以學習,學習的內容與技能鑒定的要求一致,并要求參加技能鑒定并取得相應的證書。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構建“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以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把知識、技能與素質融為一個整體。將實踐教學環節分為課堂教學實踐、模擬實踐教學、綜合實踐教學、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綜合實習、畢業設計等。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為主線,將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建立與理論教學即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2.2.1 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教學實踐包括了現場教學、案例分析、項目教學等形式。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訓,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綜合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案例分析、項目教學等多種形式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于技能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如Flash、Photoshop等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采用項目驅動的形式,教師先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講解完馬上給學生布置相應任務并進行實踐,能較快的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認識并加快掌握的程度。

2.2.2 模擬實踐教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模擬公司的形式,引入到我們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在其中可經歷全部業務操作過程,根據產品和服務項目的不同定位,學生在“模擬公司”中可以進行辦公、信息處理、電子商務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模擬中可以按照現實經營活動中通行的做法設計和運作。“模擬公司”其實就是一種有效的實踐教學法。我們專業在“創業工作室”模擬數碼公司,處理打字、復印、創意、設計、制作等業務,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廣告設計、打字、復印、刻錄光盤制作過程,讓教師和學生在反復演練的過程中,提高專業技能。按照公司運行的模式,進行各種數碼處理,并做策劃、創意、設計、制作、電子商務相關等工作。構建模擬實踐教學的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和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學會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懂得真知、掌握技能,在掌握真知和技能的過程中,學會了解運用市場,從而達到“學、練、用”三者合一。

2.2.3 綜合實踐教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綜合實踐教學,包括了辦公自動化高級應用、ERP綜合實驗、綜合系統開發、綜合平面設計、網站建設、系統維護等項目。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系統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利用校內外相關項目及課題,由本專業的老師帶領學生進行項目開發、課題的研究以及網站建設等綜合實訓;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大型的ERP競賽,培養學生的ERP綜合應用能力;利用學校辦公室、教師及學生電腦等設備,進行真實的電腦維護實踐。為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做數據處理、廣告設計及宣傳。在網上實現了“創業網上便利店”,面對我院的全體師生員工,為他們網上購物、話費充值、網絡產品的購買等提供了較好的服務,最主要的是鍛煉和培養的了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綜合應用能力。在這些綜合訓練的過程中,讓教室與實訓場地實現了零距離的結合,讓工學真正交替,讓產學有機融合,讓師生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這種富有綜合性、實戰性、多層次的創作訓練體系,真實有效的校園微型社會生產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使教師和學生獲得與真實社會經濟活動相近或相同的實踐效果,有利于實現“雙師型”隊伍的培養,有利于實現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2.4 社會實踐能力訓練社會實踐:學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到企事業單位、IT行業參加實踐活動,了解社會,增長了知識與才干,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社會調查:學生對家鄉或某地區的IT行業的狀況、企事業單位對人才需求情況、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狀況等進行調查,了解行業與社會發展水平,開闊眼界,擴大了教育面,調動了學生投身社會的積極性。強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2.5 設計與創新能力訓練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本專業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畢業設計,對學生在校所學理論與實踐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檢驗,對學生進行思想與設計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計算機應用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設計計算機應用項目的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調查研究、查閱技術文獻、資料、手冊以及編寫技術文獻的能力;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設計課題的全部內容。包括:掌握設計課題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調查研究,進行需求分析、系統分析與系統設計;上機調試與測試;編寫設計文檔等。

2.2.6 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專業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畢業實習,使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專業基本訓練,培養實踐動手能力。訓練學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及管理工作必須的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了解現代電子商務企業組織形式、管理方式、軟件開發過程及技術方法;培養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培養熱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風及“團隊精神”;實習期間學生可以雙向選擇就業單位,畢業后可到該單位工作。

2.2.7 第二課堂活動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以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的設計或競賽活動為主要內容,如平面設計大賽、計算機操作技能競賽、ITAT技能大賽、實驗操作技能競賽等,學生在綜合實驗和競賽活動中受到較全面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實踐鍛煉。除此之外,我們還豐富了課堂以外的實踐活動,通過校企合作單位的支持,經常性地組織學生現場參現與見習,邀請專業人士開展計算機應用相關講座等。以上這些形式,都是通過不同的學習場所和傳播方式,將傳播內容側重在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上。因此,全方位的實踐教學活動,拓展了實踐教學的領域,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形式,是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與管理

3.1 修訂實踐教學計劃,整合實踐課程首先根據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圍繞專業培養目標來確定應開設的課程和課時分配。整合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突出職教特色,強化技能訓練。實踐課時至少占到教學總課時的1/2以上。三年制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總課時為3228,其中實踐課時為2010(包括了教學實踐、綜合實踐及畢業設計、畢業實習),占總學時的65%。為確保實踐教學計劃的實施,我們專業根據實踐教學目標要求,修訂了實踐教學大綱。整合了實踐項目和內容,修訂并調整實踐指導書。

3.2 課型改革課程改革是實現“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教學的核心。在課程改革中我們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職業崗位需求調查,確認崗位所需求的相關科學知識體系及技能結構,從“必須”、“夠用”著手,開發出核心必修課程,根據職業崗位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設置好課程的內容和實訓環節,確保教材、教師、課程、實習、實訓與生產實踐保持近距離或零距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崗位需求根據各課程按崗位技能的要求進行了模塊設置,共設置了辦公自動化模塊、系統開發模塊、平面設計模塊、系統維護模塊、網站建設模塊,旨在培養學生專業崗位需求技能和創業創新能力。課程模塊的改革打破了傳統的知識本位、強調了能力本位,為教學的實踐性、技能性,提供了鏈接的平臺,為“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提供了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以及課程設置的保障。[2]

3.3 資源保障

3.3.1 校內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目前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擁有計算機應用綜合實訓室、硬件維修實訓室、圖形圖像處理、多媒體素材采集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等校內專業實訓室10個,昆明協創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實訓基地8個,接收實習學生規模達500人。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設有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職業資格考試中心、ITAT技能考試中心,為實施“一體化”實踐教學式教學創造了條件,在實踐教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并要求學生參加職業證書認證考試,實施雙證書制度,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3.3.2 建立復合型師資隊伍

3.3.2.1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構建“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基礎。主要開展的途徑為:一是對符合學歷要求但缺乏實踐經驗的專業理論課教師普遍進行實踐技能培訓,便于他們在獲得生產一線經驗的同時參加社會職評或考試,獲取相應的技術職稱;二是對少數未達到規定學歷要求的有培養前途的年青教師進行相應的學歷達標培訓等。

3.3.2.2 加強“能工巧匠”教師隊伍建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對教師提出了理念更新、知能更新、方法更新的要求,需要大量“能工巧匠”性的教師。我們專業大力開展了師資培訓。有目的地輸送一些理論課教師到生產一線實習,而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強化培訓了實訓課教師的理論知識,加強了本專業“能工巧匠”性的教師隊伍的建設。

3.3.3 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 為適應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幾年來,我們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實踐。目前我專業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5家,其中包括:昆明奧立德計算機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三盛分公司、昆明益泰金穗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云南超想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協創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易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形成了長期、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校企合作的形式也從最初的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發展到課程體系建設、實驗室建設、學生實訓創建與管理以及技能培訓、技能競賽組織、課堂教學指導等多樣化的合作形式。

3.4 建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在具備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培養出了真正的應用型人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首先通過分析調研,結合本校實訓狀況,確定評價要素。在此基礎上設定評定指標,指標應盡量定量化,盡可能排除人為因素影響,使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形成系統,成為體系。

總之,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其目標,所培養的人才直接與企業、行業和市場相鏈接,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形成科學了規范“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通過“一體化”課程教學獲取知識技能,通過崗位實習、綜合實訓應用知識技能,通過畢業實習檢驗知識技能,實現職業教育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應用型人才、直接為就業服務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實踐教學 CIS2011

[作者簡介]李麗(1968- ),女,山東德州人,德州學院計算機系主任,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信息管理系統、生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段文秀(1977- ),女,山東德州人,德州學院計算機系,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管理信息系統、數據挖掘、電子商務物流方面的研究。(山東 德州 253023)

[課題項目]本文系德州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地方性本科院校培養電子商務物流復合型人才的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LX-A110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06-0165-02

一、引言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存在實踐課程體系不完善和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很多院校缺乏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沒有把專業實踐、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各門課程和實踐各個環節基本處于松散狀態,難以開設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型實驗課,沒有充分體現信管專業交叉學科的特點,學生很難真正理解信息與管理、管理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用性不強是目前高校信管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個突出問題。很多院校實踐環節與企業實際應用相脫節,課程實驗主要在實驗機房進行,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演示或模擬性操作,學生停留在淺層次的實踐體驗中。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大都是虛擬課題,沒有經過真實的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根本無法應用在實際中。社會實踐由于校企平臺建設的短板效應,使得這些實踐活動淺嘗輒止,無法真正深入到企業實際,缺乏對企業實際信息化建設的參與和滲透。

本文在CIS2011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實踐教學中的問題,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對 CIS2011的研究與實踐,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信管專業的實踐體系。

二、實踐體系設計

CIS2011課程體系設計了6門核心課程和6門推薦課程,這些課程之間的關系如166頁圖1所示。其中計算機網絡及應用、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管理信息系統、信息資源管理和系統分析與設計為核心課程,圖1中的其余6門為推薦課程。這12門課程分為信息技術基礎、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理論、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方法、信息系統項目管理與應用四個層次。

本文根據課程特點,從有利于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發,增強課程間銜接,建立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相互銜接的科學而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將大學期間所有實踐、實驗教學環節分成四個層次,設計了由信息技術基礎實踐、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與方法實踐、企業信息系統應用、綜合設計與畢業設計組成的循序漸進的實踐體系(如166頁圖2所示),其中陰影部分課程為核心課程。

第一層為信息技術基礎實踐,主要由計算機網絡及應用、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等課程的實踐內容組成。該層次實踐教學主要以課程實驗為主,輔以適當的案例分析和課程設計。

第二層為管理信息系統理論和方法實踐,主要由管理信息系統、信息資源管理、商務智能方法與應用、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信息檢索與信息組織等課程的實踐內容組成。該層次實踐教學主要以課程設計為主,輔以必要的課程實驗、社會調查和案例分析。課程設計題目與信息系統開發與運行管理實踐、信息資源管理實踐密切結合,課程實驗和案例分析緊緊圍繞課程設計展開。

第三層為企業信息系統應用實踐,主要包括信息系統項目管理、電子商務概論、企業信息系統及應用等課程的實踐內容。該層次實踐教學主要以綜合課程設計為主,輔以必要的課程實驗和案例分析。

第四層以綜合設計和畢業設計為主,輔以畢業實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承擔工作任務的一個重要準備,是學生從校園理論學習到社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和技能的一個過渡階段,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在實際工作中如何進行有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方面的業務活動,并通過參與開展實際工作,培養和強化學生的社會溝通能力,同時進行畢業實習和調查研究,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三、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對應于專業知識體系,安排實踐課時總計300課時,各部分內容如166頁表所示。

實踐教學中以“創新性”和“應用型”為關鍵詞,形成“課內+校內+校外”三段式立體化實踐模式。在課內,教師布置實踐內容,包括系統規劃、需求分析、設計、實施、運行及調試各個階段內容,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學習。在校內,學生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到圖書館、教務、人事、財務、設備管理等部門進行實地調研,結合實際情況進行MIS戰略規劃。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分析現有流程的不足,結合信息系統的應用進行流程重組,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融于實踐之中。在校外,學生參觀企業和各級管理部門并進行調研,了解企業運作情況和信息系統運行情況。課內、校內、校外實踐有機融為一體。以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項目為驅動,通過“課內+校內+校外”的三段式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實踐教學方法設計

第一,實例教學+案例教學。引入豐富的實例和案例進行剖析與討論,演示企業當前運行的管理信息系統軟件,加強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的感性認識。

第二,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課程實驗主要是針對課程內容相關知識點設計的實驗,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通常和理論課的內容緊密結合來進行設計。通過課程實驗使學生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對其進行驗證,能夠啟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入思考,達到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培養動手能力的效果。課程設計環節,設置了信息資源管理課程設計、數據庫與商務智能課程設計、系統開發與管理課程設計等項目。學生以3~5人為小組完成不同的設計題目。信息資源管理課程設計綜合考慮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組織、信息檢索、數據庫系統等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管理能力。

第三,社會實踐與畢業設計。社會實踐項目是一個由參觀訪問、專題討論、辯論、講課、訪談等項目組成的形式靈活、多角度的實踐體系,結合一批對口的、穩定的企業作為學生的實踐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無縫對接的實踐環境。

五、結束語

信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決定了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否能夠滿足社會需求。此外,作為高校的教師,要明確實踐育人的重要責任,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不斷提高實踐育人水平,培養出社會所需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戴江華,張瑞軍,鄧旭東,等.“以項目為驅動”創新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4).

[2]賴文俊,歐陽慶,張建桃.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學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7).

[3]龍朝陽,靳曉恩.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6(9).

[4]索梅,牛東來.中國信息系統學科體系課程體系2011(CIS2011)概覽[J].信息系統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