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6-05 18:00: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理性思考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獨立思考;數學教學
一、學生喪失獨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自我思考發(fā)揮的空間。尤其是在鄉(xiāng)村,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必須聽話,要不然就會受到責備。這樣一來,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漸和家長眼里的世界趨同了。他們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輩的思想里,沒有發(fā)展。
2.小學課本的問題設計,過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獨立思考。
案例見表:
顯然:新的問題比之傳統(tǒng)的問題,學生又更廣闊的思考空間,這類問題變成了突出要求學生解釋為什么某些事情是這樣的。這樣學生就能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要求學生從開放的問題的情境出發(fā),進行分析推理,并檢驗結果。所以,教科書在設計問題上的過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獨立思考。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過于注重知識的全面化和系統(tǒng)化。日積月累我的重復訓練,完全抑制了一個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間。他們習慣了把內心和個性完全隱藏起來了,逐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學生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活動。認識的主體是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人的認識從感知外界事物發(fā)展到抽象思維的過程,起關鍵作用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即能否主動地去思考、探究問題,學生缺少或失去主動思考的熱情,獨立思考的習慣,就無法較好地親身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兒童的教育是一門復雜而又高深的學問。每一個兒童作為一個個體,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師一定要訓練孩子判斷和做決定時的邏輯思維,這對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需要他自己判斷和決定,而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思維縝密,邏輯清晰的人。所以現在我們不要代替他做決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確的決定。
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1.啟發(fā)學生。如果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無異于是對牛彈琴,更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因為小學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尚待提高.他們無法對陌生的知識進行自我認知。如果撇開學生的立場,完全由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講述,那么將回到“滿堂灌”的時代。學生將會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最和諧的狀態(tài)就是教學相長。古人云:“溫故而知新。”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巧妙地將新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復習舊的知識,在舊的知識中尋找突破口,從此來獲得新的知識。這樣一來,學生才會覺得新的知識是自己在觀察思考中獲得的,而不是對老師言論的復制粘貼。其次,數學經常與圖像,符號,實物聯系在一起。而小學生在智力發(fā)展階段對圖像,實物的認知記憶程度遠遠高于對數字,文字的理解記憶。這就在無形中要求老師用一些相對實際的物體來反映數學的理性思維。小棒,積木,數學模型將是很不錯的選擇??鬃釉疲骸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就是這個道理。
篇2
現代醫(yī)學把藥物對人體的傷害作用稱之為藥物的不良反應。古代中醫(yī)藥文獻中并沒有“中藥不良反應”這一術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古老的中醫(yī)藥引入現代醫(yī)學的一些表達術語,很有必要,而且應當堅持這一做法。問題是當現代醫(yī)學的名詞術語引入到中醫(yī)藥領域之后,如何準確地表述中醫(yī)藥理論的內涵,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理性地看待中藥的不良反應,是目前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本文就此略述管見。
1 中藥不良反應的現代含義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對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是:“藥品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jié)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或意料之外的反應?!盵1],根據上述定義,藥物不良反應的確認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1)合格藥品;2)正常用量;3)正常用法。如果使用藥物時符合三個前提條件而同時出現了有害反應,則為藥物不良反應,否則不能稱之。中藥的不良反應的界定亦應符合這三個條件,即凡是言中藥不良反應者,如果使用的是符合中藥藥品質量的合格藥品,而且所使用的治療劑量在正常范圍內,所采用的是正確的用藥方法,仍然出現有害反應,才稱之為中藥的不良反應。換言之,如果是由于中藥質量偽劣、用量不當,以及用法不妥造成的有害反應,則不屬于中藥不良反應的范疇。顯然,當今有人將由于中藥質量問題或用藥不當引起的有害反應歸結為中藥的不良反應并不恰當,而且給中藥的臨床應用造成了不良影響。
2 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
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這是大自然的普遍規(guī)律。中藥也一樣,是一把雙刃劍,有治療作用,同時亦可能產生不良反應。一般來說,中藥的不良反應較小,但是,中藥仍有不良反應,這也是事實。由于中藥來源的廣泛性,用量的靈活性,用法的多樣性,加之極少數人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得中藥出現不良反應的因素變得極其復雜。中國中醫(yī)研究院西苑醫(yī)院主任醫(yī)師翁維良將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歸納為以下16條:1)使用含有有毒成分中藥;2)過量服用;3)辨證用藥不當;4)中藥來源品種不當;5)藥材未經炮制或炮制不當;6)中藥煎煮不當;7)誤服誤用;8)使用污染或變質中藥;9)用藥途徑不當;10)用藥時間過長;11)配伍不當;12)中西藥不合理配伍;13)敏感體質;14)中藥注射劑質量不好;15)外用制劑輔料使用不當;16)使用假冒偽劣品種[2]。分析上述16種原因,除第1種外,其余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中藥不良反應,其中或為不合格藥品,或為非正常用量,或為非正常用法。
3 中藥不良反應的預防
目前臨床“中藥不良反應”的產生,既有藥物本身具有的毒副作用,又有由于各種人為因素造成的,所以其預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既要針對中藥含有的有毒成分進行有關毒理的基礎研究,又要針對藥品來源、生產環(huán)節(jié)、臨床使用等方面加強管理。目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3.1 加強相關的基礎研究
中藥的毒副作用,即不良反應,目前教科書乃至國家藥典對其文字記載,還僅限于有小毒、有毒、有大毒的抽象描述,小毒小到什么程度,大毒大到什么程度,沒有準確的說明。至于是什么毒性化學成分,并由此產生何種不良反應,以及如何預防和解救,大多數也不甚明確。因此,有必要加強中藥不良反應的基礎研究,即中藥毒理學的研究,借助多種毒理評價系統(tǒng),搞清中藥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物質基礎、毒性機理以及發(fā)生的條件,以此來評估中藥不良反應對人體傷害的程度,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及解救方法。
3.2 提高中成藥的辨證使用率
辨證施治是中醫(yī)的一個基本特點,它貫穿于中醫(yī)治病的全過程。臨床使用中藥、中成藥必須辨證。若使用中藥不辨證,僅憑“方病相對”或“按癥索藥”,不但療效不好或者無效,也是導致中藥發(fā)生不良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這種情況在使用中成藥時尤為多見,更應予以足夠重視。針對當前在使用中成藥時缺乏辨證用藥的弊端,由衛(wèi)生部頒布實施的《全國中醫(yī)醫(yī)院分級管理標準》明確提出了“辨證使用中成藥率”這一概念和要求。這一規(guī)定對于合理使用中成藥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必將大大減少中成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防止日本“小柴胡湯事件”[3 ]的重演。
3.3 切實保障入藥品種的可靠性
藥品質量不佳,是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它涉及到人藥品種、產地、采集、炮制、儲存等諸多方面。中藥品種的演變和替代,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藥材的來源,但是同時造成了中藥品種的混亂及性效上的差異。因為植物藥的不同品種,表明兩個個體群相互在形態(tài)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具有不同的遺傳組成和化學成分,由此可能成為引起中藥不良反應的原因。龍膽瀉肝丸引起的不良反應就是由于將木通混用成關木通所致。類似情況在其
他藥物也時有發(fā)生。因此,對于一些產生不良反應的中藥品種,有必要進行重新考證,同時進行相關臨床驗證,并進行必要的毒理學實驗,以明確其入藥品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進而確定其入藥品種的取舍。
3.4 規(guī)范和正確使用中藥劑量
在正常治療劑量范圍內,中藥劑量的變化能起正面效應,可以引起作用大小的變化,或顯示不同的作用,使治療更加符合臨床的需要。但是超大劑量使用,或長期使用某些中藥,包括補虛藥,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因此,有必要通過研究,對中藥的用量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制定規(guī)范的用藥劑量,即確定每一味中藥,包括所謂的無毒藥物的有效量、極量和中毒量,以告誡人們在什么劑量情況下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以避免中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3.5 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藥合用
近些年來,關于中西藥合用以及中西藥配伍組方的現象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如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在口服西藥心痛定時,又同時服用中成藥速效救心丸。再如維c銀翹片、消渴降糖片均為中西藥配伍組成復方。由中西藥合用或配伍組方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屢見報道。對于由此引起的不良反應應予以高度重視。首先,一定要注意用藥禁忌。如山楂丸不宜與磺胺類西藥合用,否則可導致血尿,出現毒副反應。其次,要避免重復合用。所謂重復合用,即中成藥和西藥同時服用,而且都是針對同一種疾病而發(fā)揮作用。這種不必要的和有害的重復,不但使西藥的用量不好掌握,而且也容易產生毒副作用。如治療糖尿病,在口服西藥降糖靈時,不可同時服用中成藥消渴丸等,以免出現低血糖等副作用[4]。諸如此類,不再贅述。
4 結論
真正意義上的藥物不良反應很大程度是由其本身所含的有毒化學成分決定的。我們有必要把真正的藥物不良反應與人為因素造成的毒副作用區(qū)分開來。應該說,中藥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少、較小。這是因為:其一,由于中、西藥物化學構成完全不同,西藥化學結構單純,含量較高,不良反應也就相對較為明顯;而中藥化學成分比較復雜,一般含量較低,故和
西藥相比,不良反應相對較小。其二,中藥多炮制之后入藥,特別是有毒藥物,經過炮制,其毒副作用常能顯著降低或完全消除。其三,由于中藥多配伍組成復方使用,有些含有有毒成分的單味藥當和其它藥物組成復方之后,其毒副作用可能被減輕或者消除;而西藥單用者居多,藥物的有毒成分常常直接作用于人體而出現不良反應。
就中藥而言,應當理性地看待其不良反應。有些有毒性的藥物,有明顯的治療作用,而且見效較快。如附子有毒性,但它具有回陽救逆之功效,作用強,見效快,往往用于治療急癥、重癥。天南星有毒,但燥濕化痰的作用明顯。再如蘄蛇、水蛭、虻蟲、巴豆、川烏及馬錢子等也具有類似情況。而一些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藥物,其治療作用也相對和緩,如胡椒的溫中止痛,昆布的消痰散結以及利水消腫。這樣的藥物一般僅作為輔助藥物使用。基于上述認識,筆者認為在臨床醫(yī)療工作中,首先必須把握住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精髓,有是證用是藥,正確用藥。在確保用藥安全的前提下,有時可以選擇使用一些作用較強、較好但具有不良反應的藥物,以求獲得較好的療效。另外,醫(yī)者必須掌握有關中藥毒副作用的知識,確定藥物的用量以及療程,盡量避免產生用藥的不良反應??傊硇缘乜创兴幍亩拘?,合理使用,才是科學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第,7號令,2004年3月4日.
[2] 新華,中藥不良反應16原因 健康是時2003年10月23日.
篇3
關鍵詞:客觀要件 行為 主觀罪過
一、行為理論的一般學說
1.因果行為論。19世紀以來德國刑法學界受蓬勃發(fā)展的自然科學與機械論的影響,主張在自然科學的范疇內觀察人的行為,因此又稱為自然主義行為論。因果行為論者堅持把意志和行為剝離開來,認為意志是解決責任的問題,其內容并不是屬于行為范疇;在結果無價值的基調上將結果也視為行為的組成部分,它將思想、單純的反射舉動區(qū)分開來,實現了行為理論的機能。
2.目的行為論在日的行為論者眼中,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對客觀行為的可控性是核心。目的行為論雖然解決了不作為的問題,即不作為都是行為人對自己意欲達到的目的有明確認識的;只要采取不作為的方式就能達到自己的日的。但是它同樣存在著瑕疵,它無法回答在過失犯罪中的行為目的是什么,因為刑罰不是對人的正常行為進行評價,而是對行為之前的并造成的某種法益的損害放任或者促進的心態(tài)進行譴責。
3豐社會行為論。社會行為論主張凡是足以引起有害于社會并有社會意義的就是刑法上的行為范疇。在因果行為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評價的因素,即是行為不具有社會重要性,不為社會規(guī)范所調整的不是刑法意義上的行為。批判這種學說的觀點把矛頭集中在它的社會性因素上:一是社會重要性太抽象,是純主觀性的價值評價,不能把握;二是社會性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評價,與同是價值評價的法律規(guī)范有重復之嫌。
4.人格行為論。人格行為論是由日木學者團德重光提出的,該理論是以人格責任論為基礎,認為行為是行為主體的實現化,人格與其木身的生物性,心理性以及周圍環(huán)境造成的社會性相互作用。由于人格行為論是著眼于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行為環(huán)境和人格環(huán)境的相互制約,因此從故意到過失行為,作為到不作為,只要能表現出人格態(tài)度的行為就可以被視為是刑法中“能表現人格”的行為。人格行為論也說是事實和價值共同評判的統(tǒng)一體,轉變了過去單一的以行為為核心,發(fā)展成了將行為與行為人相融合的犯罪木質二元論的基木立論點。然而人格行為論同樣存在著外延過寬的缺陷,可能將刑法中沒有進行評價的行為也納人刑法之中。
二、審視我國關于行為之定義
關于行為的定義,我國目前主要存在三種主流觀點。第一種認為是人的一種危害社會的行為。第二種認為“危害行為”在刑法上有雙重含義:一是作為犯罪客觀要件內容的行為;二是具備法定犯罪構成的犯罪行為。后一種意義上的危害行為就是犯罪行為。第只種觀點認為危害行為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識的支配下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身體動靜。然而我們不難看出:在上述只種觀點中要么是刁啼巨將人的一些無意識的行為排斥在外;要么同樣無法回答過失犯罪的木質。
既然通說的行為理論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瑕疵,行為,作為我們打開犯罪本質之門繼而研究刑事責任的鑰匙洲吏得我們必須立足于基本國情來對傳統(tǒng)學說進行反思,重新選擇前進的方向。因此林教授在《刑法散得集》中提出一個全新的觀點:行為的本質是一定的主體控制或者應該控制客觀條件作用于一定的人或物存在狀態(tài)的過程。筆者予以贊同。這一全新的行為定義將行為看成是行為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一系列過程,不僅解決了不作為,過失犯罪的理論爭議,更是化解了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為承擔全部責任”的理論尷尬,但是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如果承認行為是行為人客觀上作用于犯罪對象的條件重包括了利用他人行為,那么這里的“他人的行為”包含了他們正常之為或不知情之為、過失之為、故意之為和正當防衛(wèi),難免擴大了間接正犯的范圍,從而使得共同犯罪理論的存在價值遭受前所未有的質疑。
篇4
1962年,美國最大的一宗債券訴訟案中,債券投資人巴克雷斯上市公司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認為他們在發(fā)行債券時,以虛假會計信息誤導投資者,致使他們在購買了債券的半年之后,因公司無力償債、宣布破產而受到巨大損失。在審理過程中,盡管公司高估銷售收入7.7%,高估了凈收益16.5%,高估了每股凈收益15.3%,但法院認為,這些虛假會計信息對債券投資人來說,都不重要。在討論該公司高估了流動比率18.8%時,法院認為這一虛假會計信息屬重大錯誤,將會導致投資者作出錯誤決策。認為投資人購買債券時,會十分關注公司的流動比率。因此,如何確認虛假信息是否重大,對最后確立“買單”責任——民事賠償,非常重要。
獨立審計執(zhí)業(yè)一旦面臨訴訟,重要性作為以審計準則為依據的專業(yè)判斷,應否得到法律責任的赦免?如何鑒定重要性水平的誤判?誰為這種誤判買單?厘清其中的關系有利于我國證券市場民事虛假陳述案中補充責任的界定,同時,也有助于平衡注冊會計師行業(yè)與公眾投資者間的利益導向。
一、重要性概念及應用分解
1991年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IAPC對審計準則體系進行調整,在重新編制及修訂的ISA 320《審計重要性》中,強調重要性概念與1989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在《編制與呈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提出的重要性概念是一致的,即:如果信息的錯報或漏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則該信息是重大的。
我國財政部2006年2月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221號——重要性》規(guī)定:“重要性取決于在具體環(huán)境下對錯報金額和性質的判斷。如果一項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該項錯報是重大的?!?/p>
目前,重要性概念在理論與實務界均達成高度一致,即重要性取決于在發(fā)生漏報或錯報的特定環(huán)境下所判斷的項目或錯誤的大小。重要性的實質是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漏報水平達到影響報表使用者判斷或決策的容忍度上限。
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量化的臨界值。從重要性水平的應用上看,重要性水平分為客觀水平與估計水平。
1.客觀重要性水平
從概念本身來看,重要性水平是大多數理性的報表使用者對于報表中存在的錯漏報金額的耐受極限,存在一個正確的判斷區(qū)間,報表使用者在這個區(qū)間內是接受且容忍的。
2.估計的重要性水平
對使用者承受能力的測評來自于注冊會計師。通過專業(yè)的評估與衡量,注冊會計師根據具體情況得出的重要性只是一個估計水平。運用這個估計水平進行審計程序設計與審計證據收集,注冊會計師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差異檢驗
客觀重要性水平是一個抽象的理想標準,很難準確定位與應用,實務中注冊會計師往往運用估計的重要性水平。結合各事務所執(zhí)業(yè)經驗,通過不同的技術與方法,盡可能地使估計的重要性水平接近客觀水平。
不同的注冊會計師對于同一項目的重要性判斷可能會得出不同的金額或比例,這直接與審計成本相關,同時也是審計收費的重要考慮因素。同理,重要性是否被濫用取決于執(zhí)業(yè)利益與法律責任的權衡,最終需要接受市場檢驗。因此,國家的法律環(huán)境在影響審計師努力程度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二、無民事賠償考慮下的重要性水平的經濟學分析
圖1中,在審計質量無差異的前提下,設X表示審計工作量,Y表示收益水平。P(X)R表示審計工作為報表使用者降低信息風險而避免的投資損失,即報表使用者的預期收益,與審計工作量X之間呈上凸曲線。其中,P(X)表示審計人員發(fā)現報表中錯漏報的概率。R表示報表使用者因審計人員發(fā)現錯漏報而避免的投資損失金額。隨著審計工作量的增加,發(fā)現錯漏報的概率加大,但當審計工作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進一步發(fā)現重大錯漏報的可能性降低,達到一個相對極限。
圖1中,C(X)表示基于工作量的審計成本水平,隨著審計工作量X的增加,審計程序與審計證據的質量與數量要求的提高,審計成本C與審計工作量X呈遞增線性函數。假設圖1中C2表示,接近于客觀重要性水平下的審計成本函數。C1表示估計重要性水平遠高于客觀重要性水平的審計成本函數。由于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效率,減少審計工作量,因此,高估重要性水平必然帶來較低的審計成本,因此,C1 < C2。
C2與P(X)R相交于X2,當審計工作量小于X2時,審計成本是大于預期收益的,表示審計投入未形成規(guī)模效應,無法達到報表使用者的預期。當審計工作量大于X2時,由于審計投入的增加,重大錯漏報發(fā)現的概率增大,給報表使用者提供的相關、可靠信息增大,預期收益大于審計成本,這時提供審計產品才是經濟的,此時基于審計工作量為基礎的審計定價才為市場所接受,審計產品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以低價競爭策略進入審計市場的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會選擇C1作為成本策略,通過確定較高的重要性水平相應減少審計工作量,為各項目審計節(jié)省更多的審計時間,增加了審計項目的利潤彈性。
篇5
關鍵詞:環(huán)藝設計;團隊;管理
中圖分類號:J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5-0193-01
一、設計團隊的現狀
作為一名環(huán)藝設計專業(yè)的研究生,從事環(huán)藝設計有幾年時間,在不同的環(huán)藝工作室和公司工作學習過。由于大多數的設計工作室或公司的管理者對設計理解的不完整,導致了管理上的無序化,降低了團隊所發(fā)揮的作用,削弱了團隊的戰(zhàn)斗力,也影響了團隊的整體形象。一個成功的設計團隊就像一個完整的機體,各部門相互配合與協作,發(fā)揮著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要做到一個團隊高效的有機運轉,就需要對設計團隊進行管理、組織和調度。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設計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設計與管理的結合成了必然。
二、設計組織管理的重要性
當今社會,設計團隊的形象和運行效率決定這個團隊的生存。只有依靠管理,才能提高團隊的效率,建立良好團隊關系和品牌,贏得支持者與團隊的信任。只有管理得法,才能充分發(fā)揮設計的力量與價值,才能在日益劇烈的市場競爭中前進。日本學者認為,日本產品具有國際競爭力,在設計的應用與銷售上經常創(chuàng)新的重要因素是掌控“設計管理”,以組織化、制度化進行管理。在現代的經濟生活中,環(huán)藝設計越來越成為一項有目的、有計劃、與各學科、各部門相互協作的組織行為,具體的設計工作,如設計方法、程序、理念等,都有必要結合企業(yè)自身的特點進行管理。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缺乏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管理,必然造成盲目、低效的設計和沒有生命力的產品,從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和寶貴的資源,給團隊和企業(yè)帶來致命的打擊。同時設計師的思想意圖也不可能得到充分貫徹實施。因此,設計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三、我們該怎樣做
1、提高對設計管理的認識。作為一門新學科的出現,既是設計上的需要,又是管理上的需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一個大型設計項目的完成需要團隊之間的合作,并且對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有了設計項目的管理制意識,所以,一個設計師除了有設計專長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團隊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在現代的經濟生活中,設計越來越成為一項有目的、有計劃,與各學科和各部門相互協作的組織行為,如果缺乏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管理,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且設計的質量也會大大下降,浪費了大量的寶貴資源,給企業(yè)帶來致命的打擊。認識指導實踐,加強對設計管理的認識,有利于提高團隊和企業(yè)的整體效率。
2、加強社會實踐。作為環(huán)藝設計的學生,今后在社會上從事設計工作,成為設計行業(yè)的中堅力量,甚至成為設計團隊的管理者。因此,加強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和參與設計管理。一個好的設計管理者,應該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感受力。因而設計管理者常常是從優(yōu)秀的設計師中脫穎而出的,因為設計師多年的訓練與職業(yè)生涯,具備了非常敏銳的職業(yè)感覺。但是,優(yōu)秀的設計師不一定成為優(yōu)秀的設計管理者,因為作為設計管理者所具備的能力結構與作為設計師的能力結構并不相同。作為設計師,理解客戶要求,迅速高質提出創(chuàng)意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作為設計管理者,協調各方面資源,完成最終的設計創(chuàng)意是最重要的。這兩者并不相同,后者在設計學校中并不教授,往往是個人在社會實踐中得到的。因此,社會實踐對于每一位環(huán)藝設計的學生都十分重要。
3、建立有效的溝通。溝通是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設計團隊和企業(yè)中也是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他通過兩人或多人之間進行關于思想、意見和感情等方面的交流,以取得相互之間的理解,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可以促進組織內部的信息交流,增進理解,協調行動,有效地參與管理體系的各項活動。有效的溝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統(tǒng)一組織成員的思想行為,以保證完成組織目標的事項。此外,還對提高企業(yè)效益、提升企業(yè)形象起著重要作用。由于設計是一種多專業(yè)互相交叉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組織成員的構成也是由多背景的專業(yè)人員組成,如何保證正確的信息在組織成員之間的正確傳遞,協調好各成員之間的關系,使各項設計活動按時完成,設計溝通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四、小結
設計已經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潛在的經濟力量,設計管理已成為設計團隊和企業(yè)取得戰(zhàn)略優(yōu)勢的關鍵工具。設計管理在我國也逐漸引起了相當的關注,學校開設了相關的設計管理課程,提高設計成員尤其是學生對設計管理的認識對于當前我國環(huán)藝設計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誠然,對于設計組織的管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篇6
[關鍵詞]我思故我在;理性;懷疑;科學精神
一、對“我思故我在”(I think, so I am)的理解
(一)這個命題當中,首先提到了“我思”,“思”的主語是“我”,表明了我作為了主體。換句話說,人作為了思考,認識的主體。人能夠成為認識的主體,也就是從另一個層面強調了人的理性。理性在認識世界當中所起的作用。在《談談方法》中,笛卡爾說道,每個人都有理性,人和人的差別在于運用理性的方式以及運用理性的對象不同。同時人的理性也是人和物的區(qū)別,也就說理性是人類特有的機能,既然人有理性,人可以正確地運用理性去獲得真理,而不是說真理是上帝所賜予的。笛卡爾強調對人的理性的高揚,本身就是對上帝的高高在上地位的一種挑戰(zhàn)。人可以運用自己的理性去獨立思考和認識問題了,這是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并且它透露出了人逐漸想從上帝的藩籬中解放出來的愿望。經院哲學中強調的是信仰主義,不用發(fā)揮人腦的機能,只要相信上帝,就可以,而笛卡爾強調的是人去理性地思考,我覺得這是一個轉變,這是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二)當強調人有了理性之后,我們去做什么?我們去認識,我們去思考。我們去思考、去認識什么?笛卡爾在《談談方法》地第一部分中談到了自己的親身體會:讀書破萬卷之后,最后發(fā)覺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學說真正可靠。笛卡爾的親身經歷說明:并不是我們學什么,就相信什么。我們需要有一種懷疑和批判的精神。正如中國哲人所道:盡信書,不如無書。
當笛卡爾談到了對各種書本理論的懷疑以后,他談到:拋開書本的研究,去游歷、去搜集各種經驗。并且他還提到,讀書人不如普通人,原因在于“普通人是對切身的事情進行推理,如果判斷錯了,結果馬上就會懲罰他,而讀書人只是在書房里對思辨的道理進行推理”。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笛卡爾除了強調理性的重要性,其實他還強調經驗的重要性,同時還透露出了實踐的重要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只有實踐,我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求真。也就說,他強調的理性也并不是拋開經驗的重要性,只談理性的作用,只不過,他認為理性相對于經驗來說,作用更大而已。
(三)在“我思,故我在”中,我認為完整的表達了認識的根本任務問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也就是說,在這一命題中,首先道出了,只有人是認識的主體,人有理性。其次,人要去認識,人要去懷疑。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后,人是如何認識的?需要借助理性思維方法如: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法。所以說,這個命題談的是認識論的問題,實質上是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問題。特別談到方法問題,他在第二部分的四條原則中有所體現。第二條原則中說道:把我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的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個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這個原則鮮明地體現了分析方法的重要性。第三條原則說道:按次序進行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的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到最復雜的對象。這句話又體現了笛卡爾的綜合方法。我覺得對于笛卡爾來說,他是把分析和綜合結合在一起的,只不過對于分析強調的多些。他對方法的重視和羅素對數理邏輯的強調有點相似之處,因為他們都認為前人之所以在哲學方面的成就不大,是方法的問題。
從笛卡爾的哲學思想中,我們已經能夠體會到了科學精神的存在,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想法。
二、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指從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成果中所顯示出來的科學本身所獨有的精神氣質,以及與之相應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不同的學者對于科學精神的內涵有不同的界定。其實科學精神的內涵隨著科學歷史的變遷,人們對他的解讀也發(fā)生著變化,但是不論如何變化,它的核心思想不會變化。我覺得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科學精神首先是一種有條理的懷疑精神。任何的科學研究都從提出問題開始,問題是科學認識形成過程的核心。如果沒有懷疑就不會提出問題。笛卡爾對于間接經驗持懷疑的態(tài)度,強調我們要從書中走出來,去實踐、去體會。當然,懷疑不是盲目的懷疑,而是有條理的懷疑。有條理的意思是說,提出的問題是有道理的,而不是懷疑一切,否則這世界無法被人類認識,這世界沒有可靠的東西,對于你正在懷疑的問題都在懷疑,這世界是不可想象的,科學也無從談起。笛卡爾特別強調了“我思”,只有去推理思考,才可能知道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合不合理,才可能認識世界的本來面目,所以這是一種懷疑的精神,這是一種發(fā)現問題的精神,同時也是一種科學精神。
(二)科學精神還是一種求真務實的精神。剛才我們談到了懷疑精神,科學研究需要提出問題,可以說提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而科學研究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取科學事實,形成科學理論??茖W事實的獲取靠觀察和科學實驗的作用,而科學理論的檢驗也需要科學實驗的作用,所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側重強調觀察和科學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笛卡爾的思想中強調經驗、實踐的重要性,對于科學而言,就是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只有通過科學實驗,我們才能知道,我們得到的知識是不是真理。所以,從笛卡爾的思想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篇7
一、什么是理性教育
在哲學中,理性是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相對于感性的概念,它通常指人類在審慎思考后,以推理方式,推導出結論的這種思考方式。我認為理性教育,是指父母能用正確的道德觀念、是非觀念以及教育方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而不是一味的嬌慣孩子對于孩子百依百順,也不是對孩子實施強權教育一味的進行斥責和打罵。
二、理性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幼兒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與生俱來的,而教育孩子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皭邸焙汀敖逃辈⒉幌嚆?,因為在孩子的某一年齡階段,理性的教育與懲罰是孩子“長記性”的很有用的方式,也不至于對孩子的身心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對于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有益而無害。
(2)有助于幼焊牡舨緩玫幕迪骯?。理芯壞教影ǜ改改托牡恼f教、傾聽、寬容并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去認識、分析自己的行為對與錯,并幫助孩子改掉自己的錯誤,在寬容的環(huán)境中孩子會慢慢學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使自己朝著越來越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
(3)理性教育助于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兒童成長最重要的場所,家庭在塑造兒童性格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理念的統(tǒng)一和一致對于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至關重要。
事情是發(fā)生在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叫妮妮的孩子和她媽媽身上,一天妮妮的媽媽有事情來接孩子接得晚了點,媽媽來了后,妮妮就撲進媽媽的懷里說――
“媽媽,給我買冰淇淋吃嘛!”
“妮妮,真的很抱歉,媽媽現在還不能給你買,因為你才拉過肚子,冰淇淋太冷了,對你腸胃不好!”妮妮媽媽堅定而平和地說。
“可是,媽媽,我好口渴,我就要吃嘛!”妮妮說。
“媽媽不會給你冰淇淋的,因為它對你身體不好。”
“我就要吃,我就要吃,我就要……”話音剛落,妮妮便大聲哭了起來!
“妮妮,今天無論如何媽媽也不會給你買的,哭是不解決問題的。”盡管妮妮哭得很大聲,媽媽卻沒有讓步。
圍觀的人家長越來越多,妮妮也哭得越來越大聲,也有的爺爺奶奶上來勸說。妮妮媽媽并沒有因為其他家長的勸說而退步,并再次明確地重復了一遍“妮妮,聽媽媽說,我今天是不會給你買冰淇淋的,原因我已經說過了,它對你身體不好,如果要是想哭媽媽就一直陪你哭,等你哭夠了我們再回家,你自己選吧?!蹦菽葑髁硕虝旱赝P?,依舊在大哭大鬧。在此期間妮妮媽媽,會時不時地問她,“你不哭我們就回家了”,妮妮一直哭著,直到她覺得媽媽真的是不會妥協了,這才忍住不哭。后來我問妮妮媽媽“看著孩子哭成那樣你不心疼嗎?”妮妮媽媽回答我說:“我當然心疼了,可是我知道一旦我妥協了,這樣的場面還會再現,而且愈演愈烈,所以我堅持住了?!?/p>
三、不理性教育帶來的危害
2004年,在云南的一所大學里發(fā)生了一件讓人震撼的事情:一名叫馬加爵的大學生殺害自己宿舍的幾名同學,并且手段殘忍極了。事后,專家分析,這件事發(fā)生在馬加爵身上,并非偶然。因為,從小馬加爵生活在一個缺乏愛和溫暖的家庭,家里貧窮,爸爸脾氣暴躁,總是毆打他和媽媽,這讓年幼的馬加爵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成了他以后犯罪的根源。可見,理性和愛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四、理性教育孩子愛是前提
冰心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碧招兄f:“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質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對于孩子,特別是年紀越小的孩子,感受到愛更加重要,由此可見愛的教育的重要性。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就是讓他懂得愛的內涵,懂得正確對待各種愛――家人的愛、朋友的愛、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愛。 “愛的教育”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五、如何理性地教育孩子
(1)給予孩子嘗試改進的時間。每個孩子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家長要給予孩子嘗試改進的時間。面對孩子的問題,作為家長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探討產生的原因,提出嚴格的要求和建設性的意見和方法。我相信家長長期堅持下去孩子就有被信任、被重視、被關愛的感覺。允許孩子犯錯誤,給他改正的時間。
篇8
關鍵詞:多維化平面設計 感性思維 理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J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6)02-0140-02
一 多維化平面設計
多維化平面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設計藝術,它將空間、時間、人的感官、人的行為等因素融入到平面設計的創(chuàng)作中,逐漸形成了多維化的平面設計思考方式。設計師運用設計語言,通過對設計主體的精心編排,使平面設計突破二維空間的局限,全方位、立體化的傳遞作品信息。具體應用于戶外廣告設計、導視設計、展示設計、現代新藝術等多種門類。隨著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的種類和數量呈現爆炸式增長,不斷向傳統(tǒng)媒介發(fā)出挑戰(zhàn)。這為平面設計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平面設計不再局限于“平面”,多維化平面設計逐漸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多維化平面設計要求設計師既要具備良好的理性思維既邏輯思維能力,又要具備豐富的感性思維即形象思維能力。如果說理性思維是設計的基礎,那么感性思維就是設計的靈魂,只有兩種思維相互融合才能使觀者對設計內容有具體深入的理解。
二 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區(qū)別與聯系
感性思維是利用大腦的潛意識與意識活動能力,通過直覺、想象、靈感等,抓住事物的輪廓進行思考,具有直接性、生動性的特點;理性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判斷和分析,逐漸深入研究從而達到揭示事物本質的目的,它具有邏輯性強、可信度高的特點。
感性思維的重要性。設計是設計師運用技巧將功能性與自我感受相結合的產物,如果一味地追求技巧更像是在制造產品,是一種技術而不是設計。設計過程中如果只考慮數據、原理、比例、技巧等理性因素,會使設計顯得冰冷空洞,缺乏人情味和趣味性。尤其是在多維化平面設計這種交互性較強的設計中,更需要考慮作品的親和力和包容感,作品不僅要“合理”更要“合情”,這樣才能使觀眾真正深入其中,主動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刻內涵。
理性思維的重要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根據自身經驗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在進行色彩設計時,為了達到各種顏色在視覺上的統(tǒng)一,需要按照視覺經驗進行搭配調整。但是,優(yōu)秀的設計師不能憑感覺去設計,如果只是將自己的經驗、情緒、思想等感性因素簡單堆砌,那么這個設計是無法成立的。著名畫家丟勒曾說:“再沒有什么東西比一張毫無技巧、笨拙無趣的作品更讓健康的判斷力所討厭了,盡管這需要花費許多心思和努力。而這類畫家失誤的關鍵原因就在于他們沒有學過幾何學。”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一個很好的設計理念最終呈現效果卻不盡人意,這正是因為設計師沒有將作品中的感性因素通過理性思維梳理的原因。在擁有感性因素的基礎上,還需要通過構圖原則、透視原理、人體比例、立體構成等理論知識來進行組織整理。理性思維幫助設計師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本質,確保設計結果邏輯上的可靠性。
人們通常過于孤立的看待理性與感性,認為理性思維邏輯性過強,是科學家的思考方式,而感性思維過于形象化,是藝術家的思考方式。所謂的“科學思維方法”與“藝術思維方法”之間的矛盾,一直是設計師面臨的重要問題。其實,每個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體,在思考過程中往往不會只采用一種思維方式。當理性因素占主導時,人們會趨于通過理解、分析等邏輯思維來思考問題,相反當感性因素占主導時,人們則會根據直覺、情感等較為形象的思維來思考問題。感性思維是理性思維產生的土壤,若是脫離感性思維,理性思維就會干枯;理性思維是梳理感性思維的良方,起到指引,點撥的作用。感性和理性是思維的兩大支柱,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缺少哪―方面都不能構成完整的思維體系。因此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中應該將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做到用感性去觀察,用理性去思考。
三 感性思維在多維化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感性思維是自由的、開放的,它是藝術產生的原動力。設計過程中,感性思維往往是先于理性思維存在的,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離不開直覺、聯想、情感等感性因素的參與,而感性因素的表現也是衡量一件作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直接或間接經歷的事件會留下一定印象,這種印象有時可能難以被察覺,但卻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行為習慣。設計師正是運用設計手法將這些“印象”具現為可見形式,全面調動受眾的“五感”,使受眾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以原研哉設計的日本長野冬奧會開幕式、閉幕式節(jié)目單為例(圖1),作者選擇人造植絨紙作為封面,再用特殊的印刷方式使文字部分呈現凹陷的視覺效果,紙張的蓬松柔軟和文字部分凹陷的質感形成對比,仿佛剛下過雪的大地上留下的一串腳印,通過視覺和觸覺的共同作用,勾起觀眾關于冬季冰雪生活的印象和記憶。
四 理性思維在多維化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理性思維是嚴謹的、科學的,它是完成設計的必要條件。人的思維都會經歷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但每種思維方式在人的思維體系中都發(fā)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并無高低之分。與藝術作品不同的是,設計作品不能單純作為設計者表達自我感受的媒介,設計作品需要兼具功能性和實用性,這就必然要用到理性思維,可以說理性思維的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設計行業(yè)的發(fā)展。由于多維化平面設計涉及到時間、空間、人的感知和行為等多方面的內容,整個設計包括空間大小、材料選擇、觀者參與度等問題都需要全盤把握,因此對設計師的理性思維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以德國設計師阿克塞爾為墨爾本厄爾卡大廈地下停車場設計的導視系統(tǒng)為例(圖2),設計師依據平面設計在空間中的特殊視覺體驗,利用平面圖形表現空間中的視覺效果,受眾尋找出口的過程,也是尋找平面圖形在空間中完整性的過程。受眾在同一空間中即感受到二維的視覺體驗,叉感受到三維的視覺體驗,將功能性與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角度、距離、大小等因素,這些都需要理性思維的參與,否則設計將不能成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多維化平面設計是設計者綜合能力的運用和體現,理性思維是該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貫穿整個設計的全過程。
五 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融合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設計作品被賦予的含義逐漸增多,這要求設計作品既能反映設計者的自我感受,又要滿足作品功能性的價值特征。設計的過程無外乎是一個根據內在含義塑造外部形態(tài),通過外部形態(tài)表達內在含義的過程。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把主觀情感和客觀事實進行概括,把受眾的生活體驗用圖形的方式外化成具體的可見形式,簡單來說就是將生活經驗物質化的藝術行為。多維化平面設計需要用理性思維維持秩序,用感性思維組合表達,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的相互作用、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平衡的過程,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平衡過程,是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過程。只有把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恰當結合,才能形成形式合理、內容豐富的設計作品。
篇9
1.重人文,輕工具
我們來看一個教師的《說勤奮》的教學目標設計:(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生字新詞。(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的道理。《說勤奮》一文圍繞“勤奮”,開頭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中間以典型事例加以證明,最后總結全文。這個教學目標設計中突出了人文目標,重視了“寫什么”的問題。對語文的工具性目標,特別是說理性文章嚴密的邏輯絲毫不提,忽略了“怎么寫”的問題。
2.重文體,輕趣味
很多時候,我們抓住文章的體裁特點,要求學生找出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看作者是如何說明自己的觀點的,或者先把有關的文體知識向學生和盤托出,然后再講,弄得學生一頭霧水,學起來更加困難,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重結果,輕過程
在說理性文章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設計并不重視,但為了考試,總結學習結果的環(huán)節(jié)一定不會少。例如,《談禮貌》教學的結尾,教師結合板書總結:“這篇課文結構嚴謹。作者開頭提出‘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觀點;然后舉出三個事例,證明了談禮貌的重要性;最后總結觀點。像這樣講故事明道理的文章就叫說理文,也叫議論文?!?/p>
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品讀感悟的過程,是為了應試而教。針對以上情況,說理性文章應該抓住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一、抓文脈,設計環(huán)節(jié)
說理性課文一般都按“擺出觀點――列據析理――總結提升”的結構展開論述。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要圍繞課文的結構,先讓學生和課文對話,明確課文的觀點;接著品讀文中事例,使觀點深入人心;最后在感知內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樣,學生在簡潔明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學得輕松,使原本可能出現的說教式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聲有色。如《說勤奮》這篇課文,以清晰的論題、生動的論證和樸實平白的語言讓四年級的孩子初步領略說理性文章的魅力。教學時,就可以抓住“一個設問、兩個人物、一個道理”來展開教學。
二、抓寫法,展開細節(jié)
《學與問》這篇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個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是非常典型的“擺事實,講道理”的寫作方法。那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怎樣的教學板塊,才能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擺事實,講道理”的特點,進一步掌握課文的寫作方法呢?
1.自主閱讀
為什么哥白尼會有這么大的成就?拿起書,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展示交流
(1)你從哪里體會哥白尼的好問?
出示:“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
(2)指導朗讀。
(3)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4)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牛頓根據蘋果下落發(fā)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fā)明了蒸汽機)
(5)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中,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三、抓過程,重視體驗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的開放,讓教師“用”教科書教,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展開合作、探究式學習。說理性文章的教學過程,應該圍繞作者的觀點、事例及其聯系,讓學生要么閱讀,要么思考,要么交流,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啃詫W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教學《學會合作》一文,我這樣引導學生進行體驗。
1.故事導入:某大公司在當地最有實力且員工待遇很高,因此應聘該公司的人才很多,競爭十分激烈。最后一場招聘測試是在一個雨天進行的。候選對象都端坐在公司的大廳內等待測試。大廳內已準備好一半人的雨傘。測試時間快到了,主考官說:“從這里到考場要穿過一個露天走廊,請大家抓緊時間進場?!庇谑?,大家爭先恐后地行動起來:有的搶過一把雨傘就跑,有的兩人共撐一把雨傘,有的索性冒雨前往。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就是最后一場考試。同學們猜一猜:最終被聘用的是哪些人?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體會?
2.揭示課題:看來,合作在現代社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合作(板書課題:學會合作)。今天就讓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合作,完成這一課的學習吧。
篇10
演繹:讓說服更有力
為什么一位剛畢業(yè)沒幾年的咨詢顧問,可以和一位在商場打拼數十年的企業(yè)總裁侃侃而談,并讓企業(yè)總裁愿意付給他高額的咨詢費用?重點原因在于咨詢顧問的思考方式,而演繹正是咨詢顧問理性思考的根本。
演繹是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fā),去認識個別、特殊現象的一種論證推理方法。演繹之所以在結構思考中有助于增強說服力,是因為它以強大的邏輯學理論為依據,是人類理性思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演繹論證由亞里士多德提出,它的出現奠定了邏輯學的基礎。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了以“推理形式”研究為核心對象的“形式邏輯”,將“思想形式”與“思想內容”這兩個因素明確區(qū)分。亞里士多德發(fā)現,一個推理的前提能否被合理地得出結論,實際上并不取決于前提和結論的思想內容,而是思想形式。這樣的思想形式被提煉成演繹中的三個要素: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在論證時,如果大前提與小前提無可爭議,那么得出的結論便是一個必然結果。
演繹論證分為兩種方式:一是標準式,二是常見式。
標準式演繹:理性思考的根本
標準式是指演繹的三段論――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見圖表1)。演繹的說服力強在于它從人們公認的道理出發(fā),用共性去推斷個別事物,且個別事物也存在于共性之中。
常見式演繹:最實用的說服方式
從分析現象開始,查找現象的發(fā)生原因,然后找出解決方案,這就是常見式的演繹論證(見圖表2)。
常見式演繹是最常見的表達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增強說服力的效果。這種論證方式包含了2W1H的技巧,從“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如何做(How)”三個方面進行有力支撐,比較適用于問題解決、專項匯報、方案推介等多方面的呈現。在工作中,如果發(fā)現對方不愿意接受某些觀點,可嘗試運用演繹論證形成自己的觀點并論證,會讓表達更有說服力。
歸納:讓要點更清晰
有些人即使分析再復雜的問題,都可以做到清晰和精準,原因在于他們能夠用結構化的視角看待事物,既能總結提煉出相應的結構模型,又能依據大量的現有模型來分析問題。這種將事物進行歸類和提煉的方法就是歸納。
歸納是指從許多個別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的概念、原則或結論方法,即由個性到共性。從結構思考力的角度看,歸納是在事物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橫向概括、論證推理,最終得出一個結論(見圖表3)。
歸納論證有三種子結構:按時間順序論證、按結構順序論證、按重要性順序論證(見圖表4)。這種分類方法最常用,當然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分類。
時間順序:逐一進行
按時間順序進行歸納論證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可用于項目執(zhí)行的甘特圖、解決問題的步驟、達成目標的階段、績效改進等環(huán)節(jié)。這些都是按時間順序劃分的,例如新產品的開發(fā)流程(見圖表5)。
結構順序:化整為零
結構順序是指將一個整體(事物或概念)劃分為不同的部分,將其從外到內、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地加以介紹。這種表達順序有利于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如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圖、領導力模式、企業(yè)產品結構等(見圖表6)。
重要性順序:水平比較
重要性順序是指將具有某些共同特點和內容的事物按照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在表達時,優(yōu)先講述最重要的事物(見圖表7)。
總之,同樣一件事物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分類,由于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對事物的定位與價值觀都不同,因此沒有對與錯之分。但對同一事物的每一種分類都要采取同一種順序結構,三種順序結構不能交叉混用,且要符合MECE 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歸納和演繹可相互轉換
人類大腦具有自動歸類某些擁有共同特點事物的能力,能夠從個別的事物中找出其一般性,得出一個結論;再由此結論去認識其他個別性的事物,進行演繹推理。所以,歸納與演繹是兩種相輔相成的論證方式。
演繹適用于說服對方
當需要說服對方或覺得對方有抵觸心理時,適合采取演繹的方式。但是,演繹論證作為橫向結構中的一種主要方式,也存在利弊和適用情況:利的是證明結論的必然性,比如對方若不認同你的觀點,演繹的方法證明會更有說服力;弊的是如果聽眾對前提有異議,整個論證就會失去意義。
- 上一篇:高效焊接技術
- 下一篇:數字產業(yè)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