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案例范文
時間:2023-03-17 13:11: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教學反思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常見家用電器的正確的操作方法。
2、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實物講解家電的作用。
難點:各種家電的用處不一樣,幼兒會混亂。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讓幼兒說說家中有哪些家用電器。
2、老師分別利用家用電器,如:電視,向幼兒介紹使用方法,放光碟,讓幼兒說說看到什么,知道電視的作用。電風吹的使用方法又不一樣,介紹它的方法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每種電器的作用都不一樣。舉例說幾個,讓幼兒明白其中的操作方法。
3、教育幼兒要正確使用家用電器,自己不能隨便亂動。
教學反思
篇2
曾經有一個教育家說過這么一段話:“我聽到的,我會忘記;我看到的,我會理解:我做過的,我會掌握。”這段話使我深受觸動,由此,我確立了自己在《幼兒教育學》中教學的理念,那就是:“做”中學和提倡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教師應盡一切可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看、去做、去發現。
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原則主要有五條:1、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的原則;2、積極性原則:3、發展性原則;4、直觀性原則:5、活動性原則。看似簡單的五條原則,記住和理解并不難,難就難在學生要具有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自覺貫徹執行。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常常覺得“原則”是比較沉悶枯燥的東西,常常是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她們為了考試去背誦,考完也忘完了。“教學原則”是前人經驗、智慧的總結,反映了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掌握運用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幼師學生將來作為一幼兒教師的基本能力和實際工作效果,所以必須探討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讓幼師生積極主動、透徹掌握這部分內容,讓教學原則變得鮮活生動起來。
教學對象是幼師二年級的學生,她們經過了一年多的幼教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兩、三次幼兒園的見習、實習活動,對幼兒園的各項活動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她們擅長形象思維,愛表現自己,喜歡在主動的活動中學習掌握新知識和技能,不喜歡枯燥的理論講授。只要能了解并針對她們的特點,因材施教,揚長避短,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自主學習和“做”中學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一)自主學習
《幼兒教育學》第六章“幼兒園教學活動”這節內容教學的第一個部分就是自學檢測輔導,即課前先布置學生去自學本節課內容,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輔導。事實證明,學生發現問題是敏銳的。比如有學生自學后提出“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為什么要遵循這些原則,不遵循的話又會有什么后果?”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共鳴和思考。在同學們熱烈的討論下大家更深體會到了原則是針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提出來的,是前人經驗的總結。是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更順利,少走彎路、錯路,更好促進幼兒發展的保證。
又比如有同學提出:
“當幼兒問的問題難住你時該怎么辦?”這是學生在幼兒園實習時的真實體會,我曾親眼看到學生被好奇心強的小朋友問得啞口無言,不知所措。當我們面對幼兒的問題時,一定要給他科學而正確的回答。如果不會,也要熱情鼓勵幼兒并坦誠地說出,然后和他一起去查資料,讓幼兒知道:老師也需要學習,老師也有不會的東西。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好完美地詮釋了“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這一原則。
(二)“做”中學
本節課教學的第二個部分是角色表演,即“做”中學。把全班分為5組,每組6~7人,由一位同學扮演幼兒園的教師,其他同學扮演小朋友。每組自行設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片斷,要求在其中力圖體現本節課所學原則。
角色表演也就是教法老師常說的“試教”,模擬幼兒園的教學表演。這不是很新的教學方法。卻是已畢業工作的幼師生普遍認為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在“做”中她們得到了鍛煉,提高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有一組學生表演的教學活動片斷是科學小實驗“純凈水的過濾”。她們雖然積極準備了一些材料和代替品。但在表演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有將渾濁的水變清澈,有些沮喪。對此,我表揚了她們設計選材時對環保的關注,并和她們一起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她們也領悟到了教師課前充分準備和反復演練的重要性和科學實驗所需要的精準態度。
第三個部分是案例分析。我特地選取了一個優秀的綜合主體教學活動案例《動物的翅膀》的片斷給學生看。目的一是讓學生再次鞏固本節所學知識,目的二是給缺少教學經驗和信心的學生一個學習的榜樣,并感受幼兒教師這個職業的巨大魅力。當然沒有絕對完美的教學活動,況且教學是不斷發展的。也鼓勵她們提出改進的建議。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學效果及反思
篇3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策略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實施,能夠有效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施問題展開研究,對提升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的效率,促進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現狀
1.區域活動的實施有利于兒童的快樂成長
幼兒學習的方式與成人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幼兒以生活經驗的積累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各種感官的有效調動作為主要的學習形式,以感官的有效參與來提升能力、增長智力。區域游戲活動更適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區域活動的開展中,幼兒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接觸,以及與各個玩伴的互動,真切地感受到不同角色帶來的豐富情感體驗,符合幼兒的實際需要,有利于幼兒的學習與快樂成長。
2.區域活動的實施有利于教師專業的成長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創設、開展區域活動都與諸多的因素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其中包括幼兒教師教育觀念、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背景、教師具備的兒童觀、活動室相關空間的設置情況、區域材料的提供情況、教師的指導等許多的因素。一些幼兒教師為了搞好區域活動,經常動員家人,將一些廢舊的物品,共同制作區域活動要用到的器具。與此同時,還鼓勵幼兒的家長也要積極參與到區域活動的用具收集與制作上。這樣的措施使區域活動的用具和材料變得極其豐富,并且這些用具的選擇與制作使鄉土特色更加地突出。在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在活動中觀察兒童的能力與意識不斷的增強,通過活動過程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發現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問題,并根據發現的問題,創造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在此活動的開展中教師撰寫區域活動的案例能力,以及分析案例的能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這些都對教師專業成長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實施策略
1.加強相關的理論學習
傳統的幼兒園教學活動,都是以集體教學的形式為主體的,重視教學形式而忽視區域活動的有效實施,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陳舊,缺乏正確的幼兒教育觀和兒童觀。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引導廣大的幼兒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尤其是要讓廣大教師充分地認識到搞好區域活動的價值和作用,認識區域活動開展的現實意義。加強教師培訓活動,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要加強教師有關區域活動的理論學習,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區域活動的實踐,以此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實施。
2.以教師的互助交流促進活動的有效實施
要實施好幼兒園的區域活動,在重視對教師個體培訓與能力提升的同時,也要重視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幼兒園要定期組織區域活動開展的現場觀摩活動,經常搞一些觀察案例的交流、討論活動,及時地的研究與討論,并且引導教師依靠集體的合作探尋解決這些存在問題的有效途徑。這些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教師探索區域活動開展的熱情,調動起教師實施區域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之間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是非常有利的,在合交流作中教師也提升了開展區域活動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實施。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實施對促進幼兒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應該承認,現階段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施情況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因此,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相關問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篇4
關鍵詞:教育案例 反思能力 教研水平 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4.019
隨著幼兒園新《綱要》的頒布,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幼兒園課程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教師,于是,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問題成為了當今我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這些年來,人們的關注點放置于如何建立“基于行動的幼兒園園本教研”著力于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一年多來,通過承擔市級課題“立足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工作,本人認為教育教學案例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直接、最具體、最有效的方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老師領會《規程》、《綱要》的精神,而且能促進教師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一、案例—幫助教師領會《綱要》精神,掌握正確的教育觀念,從而改進自己教育教學行為
近幾年來,在貫徹新《綱要》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較大的轉變,但是仍然存在實際的教育行為與先進理念脫節現象。就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這個案例為例,如《綱要》中提出:“要創設與幼兒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與條件。”老師們已意識到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在開學初,許多幼兒園的老師總是提前一個星期到園,費勁心機地把班級布置的“稱心如意”,有國畫、有油畫,有各種掛圖,還有老師親手制作精美的少數民族娃娃等等,班級布置絕對美觀。開學初幼兒來到幼兒園看著老師的“佳作”眉開眼笑,但過了幾天幼兒就視而不見了。大家知道,一個再好的玩具,如果不知其玩法,也如同廢品一樣。一個再好的環境,如果不會正確運用,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幼兒園環境創設只是成了一種花俏的擺設,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這一案例在現實教育中實實存在,老師們也深有體會,但許多幼兒園的老師們總是重復犯同樣的“錯”。在期初幼兒園教學常規檢查時,針對這一現象,我與老師們共同探討:為什么這么“漂亮”的環境孩子會視而不見呢;為什么要創設環境;如何創設促進幼兒發展的環境。我舉例 “地球媽媽”墻飾案例——老師為了使孩子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讓孩子設計一幅保護環境的宣傳畫,孩子們經過商量用泡沫塑料做了一個立體的“地球媽媽”,并且剪出許多大樹、小花和小鳥,貼在“地球媽媽”上說是保護地球媽媽。老師看到孩子有濃厚的興趣,又提出一個新的主題:“地球媽媽生病了,我們應該怎樣做?”啟發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有關“地球媽媽”生病的原因和為地球媽媽治病的方法。家長紛紛帶領孩子到大街上、公園里、小河邊尋找有關資料,如河里各種漂浮物,小草被踩的慘狀等等 ,并把資料編成了連環畫,如照料受傷的小鴿子;不在墻上亂畫等。通過案例研究,使老師們知道墻飾不斷的豐富過程也就是幼兒不斷收集、儲存、整理、交流與分享環保信息的過程。老師們不僅要創設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物質環境,而且應將環境視為課程。老師還應注意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環境的活動,真正幫助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通過案例研究分析,使老師領會環境創設的真正意義。
再如《綱要》中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孩子、關注孩子、關注過程、認識和理解兒童的行為。尊重孩子、關注孩子的需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被我們的教師“丟失”了。為了讓老師領會《綱要》精神。我選擇了中班的一個音樂活動案例,這個音樂活動其中的一個目標是分別輕音、重音。游戲開始,幼兒隨音樂圍成一個圓圈,教師提出:“老師隨音樂來敲鼓,你聽到重音時,要舉雙手;聽到輕音時,要舉單手。舉錯的小朋友,每錯一次,你的胸前的彩帶就少一根。”隨后,教師隨音樂擊鼓,一位女孩舉錯了,胸前的彩帶被老師收走一根。第二輪開始,女孩又錯了,胸前的彩帶又被老師收走一根。第三輪開始了,女孩不再跟著老師一起做,而是雙手捂著胸前的彩帶,惟恐被老師收走。教師在活動前設計了“彩帶”這一材料,目的是幫助教師了解每位幼兒對輕重音掌握的情況,而教師恰恰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孩子每做錯一次,就會失去一根彩帶。女孩那惟恐的神情告訴了我們什么?老師們分析案例后認為:設計這一材料時,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哪個小朋友做對了,老師給他貼上一根彩帶來獎勵,將“懲罰”變為“獎勵”鼓勵幼兒積極投入活動中去;只要關注每一個孩子,才能發現,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需要;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個體的感受。通過案例分析研究,幫助老師們領會“尊重孩子、關注每一個孩子發展需要”的重要性,從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為。
二、案例—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大膽反思,從而提高教師反思能力
新課程改革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反思能力,而現實教育工作中老師反思能力有待于提高。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老師對于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形成習慣性的理解與機械性反應。教學活動隨著課結束而結束,老師根本沒有課后反思意識,造成他們的專業水平只是從經驗少到經驗多,專業水平難于提高。一個不懂的反思的老師,永遠成不了名教師。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教師學會反思很重要。為了讓老師們學會反思,我利用幼教刊物上優秀的教學案例,組織老師反思,指導老師反思的方法和程序。如:反思教育目標的價值取向性,反思教師教育手段的適宜性及反思教師與幼兒互動的有效性等等,這樣使老師反思時有具體的目標。經過多次的教學案例研究分析,老師就會逐漸學會反思。
僅僅學會反思還是不夠,還應當鼓勵教師們大膽的反思,我在現場教學觀摩課后的研討活動反思中發現,有的教師對授課老師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時有所顧慮,認為這是揭別人短,不敢去反思去評價,針對這一情況,我先選擇幼教刊物上的典型教育案例,組織老師進行交流、研討,就可以解除教師們的顧慮,讓他們可以大膽,毫無顧及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質疑。由刊物上的案例再過渡到實際的教學,讓教師們懂得大膽反思不僅是幫助別人同時也是幫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是促進幼兒的發展。從而也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
三、案例—增進交流、研討,從而提高教師教研水平
當前有些幼兒園教研活動常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幼兒園教研成了形式,教研活動是為了完成教研計劃而開展的;二是教研研討氛圍不濃厚,主要表現在:老師不會反思、不愿反思、不敢反思。
教研“起點”成了“終點”,以教代研,教研常伴隨著開放活動結束而結束,其實,長期以來幼兒園一直存在“聽課”的傳統,但這種“聽課”活動通常只聽不議、或只有他評而沒有自評,因為它更多在于展示和觀摩。其實,有的教師課上的還是很成功,卻不懂的反思、總結。這種教研活動原本是一個極好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機會,卻沒有很好的把握,使教研失去了實效性。在教研活動中,由于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老師們常常只聽不議,許多老師不會反思、不愿反思、不敢反思。研討時大多數由主持人講評。
為了發揮教研活動的實效性,使聽課的老師真正融入教學研討中,我選擇現場教研活動中典型的教學案例,組織老師研討。研討分為四個環節,開課老師反思;小組討論,形成共識;會上發言,全員交流;組織者總結歸納提升。首先讓開課老師反思,為什么自己要這樣組織教學?成功之處?為什么?有待于改進的地方是什么?怎樣改?為什么?教育教學的理論依據是什么?然后請中、青、老教師分別反思,鼓勵不同水平的老師進行反思、發言。以帶動、引領式組織研討,實現引領、同伴互助作用。在研討活動中,教師們通過互相講述、共同反思等形式,在不斷的進行價值澄清的過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啟發、相互學習,開拓思路,取長補短,增進老師間的交流,從而使教師之間有效地進行互動,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討水平。
每個教師都是不同的個體、背景不同、經驗不同,因而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有不同的發展需求,嘗試反思的愿望也不同,教育教學案例研究為教師間的思想溝通、經驗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共同經驗背景。因此,我還常常利用下鄉聽課期間與教師們共同研究、反思教學案例,針對教師的實際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策略,不斷實踐,促進教師反思水平的提高,從而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篇5
關鍵詞:大學;幼兒園;教學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1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等相關文件的出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學前教育大力發展的關鍵在教師,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是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國大學與幼兒園合作已取得一些成效,我們可嘗試通過大學的外部力量更快、更好地推進幼兒園教師的教學發展,園校合作克服教學障礙,豐富教學策略,使自己不斷成熟,進而促使他們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
二、典型引領,發揮大學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作用,引導幼兒教師教學發展
幼兒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實踐工作,常被稱為“教學精英”“教學能手”,當面對課堂教學的困惑時,他們大多數情況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但是有時候卻不能克服幼兒教育的難題。而大學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在專業理論的支撐下,可以為幼兒教師提出良好的解決策略。當大學教師走進幼兒園課堂時,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教師帶來優秀的教學模式,引領和激勵教師積極投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大學教師專業知識頗為豐富,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了解科學的幼兒教學方法,能推動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動幼兒園教師的教學發展。例如,大學教師走進幼兒園的課堂,采用聽課及評課的方式與幼兒園教師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目標是否達成,活動材料的組織、處理是否恰當,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是否完美,幼兒教師的基本功是否到位,教學活動效果是否產生等,并且關注幼兒的課堂活動表現。若條件許可,大學教師可以為幼兒教師進行教學技能示范,這樣的聽課、評課,能幫助幼兒教師了解自己的優秀的地方,了解自己哪些環節是欠缺的,有助于幼兒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三、依托項目,在合作中開展教學研究,推動幼兒教師的教學發展
幼兒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要想成為專家型的教師,需要教師探究幼兒教學活動的性質及規律,研究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更好地將教育教學規律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來促進自身的教學發展。而我國大學教師長期從事研究工作,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對研究擁有獨到的見解,這種研究精神是幼兒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缺少的。所以,大學教師與幼兒教師合作,依托合作項目中開展教學研究,如課題合作、園本研究、國培計劃等,幫助幼兒教師重新審視早已習以為常的教學慣例,引導他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探索解決教學實踐的某些困難。
案例:
“河南省國培計劃(2017)”——幼師國培項目送教下鄉培訓
“河南省國培計劃(2017)”——幼師國培項目送教下鄉培訓工作,本項目旨在通過培訓,解決鄉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升鄉村幼兒園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以送教下鄉培訓帶動園本研修,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訓課程資源。研修項目需要高等師范院校與幼兒園建立合作伙伴關系,資源共享,長期交流。
(1)送教培訓模式:培訓分4個階段遞進式進行,每個階段為期2天,以任務驅動為主線,按年度分階段實施主題式培訓,包括診斷示范、研課磨課、成果展示和總結提升四個主題,園本研修貫穿其中,將園本問題作為培訓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加以解決。每次集中培訓之后,由專家團隊針對本階段的活動進行總結,共同布置下階段的培訓主題,設置園本研修內容,講解園本研修的方法及步驟。
(2)送教下鄉的內容:針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實際需要,著力提高農村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主要內容包括:
①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內容選擇、目標設定、活動過程、活動反思;
②課例研討、改進教學設計;
③聽課、評課方式方法;
④引導和支持幼兒教師組織游戲活動、介入與指導幼兒教師的角色游戲、幫助幼兒教師設計與實施規則游戲;
⑤了解幼兒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家長參與教育的形式、家長工作的組織形式。
(3)送教下鄉的階段。
①診斷示范階段:采取大學教師現場教學、報告、研討等方式,診斷鄉村教師教學問題;針對問題,選擇契合主題的課例,采取說課、上課、評課等多種方式提供示范教學,專題研討,提出教師研修任務。大學教師擁有豐富、精深的理論知識,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幼兒教師發現問題,以教學產生的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促進參與研修的教師真正得到提高,解決他們亟須解決的問題。大學教師可邀請河南省優質幼兒園教師為農村幼兒教師上課,著重研析教學基礎理論、幼兒園核心知識、實踐活動,讓農村幼兒園教師在集中研修中探究教學的性質及規律,研究教學中的各種問題,最終可以使自身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同時提高。
②研課磨課階段:磨課環節突出課堂教學問題解決,以同課異構為主題研修,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評價等進行打磨,不斷改進教學設計;送培專家團隊針對研課磨課的問題,通過示范教學、同課異構、專題研討等方式進行現場指導,生成合格課、優質課、精品課。
③成果展示階段:階段性研修成果展示,采取說課、上課、評課等方式展示教學改進成效,通過微課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展示研修成果,通過專題研討再次提升。
④總結提升階段:大學教師對送教下鄉培訓工作進行系統總結,樹立經驗、反思問題、明確改進方向,制訂園本研修計劃和個人發展計劃,生成代表性成果,并進行加工,形成本土化培訓資源包,支持園本研修和鄉村幼兒教師專業自主發展。
四、健全和成立專門機構,搭建平臺,幫助幼兒教師教學發展
篇6
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是幼兒師范學校學生必修的專業理論課,在課程設置上涉及幼兒語言、計算、音樂、美術、體育、常識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等六大學科,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熟知的幼兒園課程五大領域,學好這門課程將直接指導著五大領域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畢業后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意義深遠。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日新月異,已使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象一列快速行駛的列車給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覺。而走過百年歷程的中國幼兒教育事業也與時俱進,象這列火車上的一節車廂在飛速地前進著。反思幼兒師范學校教學實踐,發現在育人過程中重理論傳授輕能力培養,學生試講的機會太少或流于形式,沒有角色意識,以至于有的學生畢業后上了崗竟不會講課,畢業生適應期延長。而且,作為幼兒師范生,雖具備專業知識,但教學技能并不熟練。那么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教學技能,塑造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下面我就結合本人幾年來的實踐教學,談一談我對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教學的一點認識與思考。
一、抓好課堂教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教學效率
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尤其是課堂教學質量能否提高,關系到這個學校的發展前景和未來。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在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具備專業知識,而且掌握教學技能。
1、針對學生現實情況,取舍、調整教材。教師的工作不僅需要豐富的課程資源,更要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課程資源,老師不要被教材牽著鼻子走。我們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應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刪減、補充、替換、擴展、調整教學順序、教學方法等。老師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的單元進行整體取舍,對教材某一組成部分進行系統刪減,對教材的教學要求做宏觀的調整或者對教材做整體補充。即選擇內容要有針對性,針對學校實際、學生現狀以及目前幼兒園課程設置情況,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以學生為中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幼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作為幼兒教育專業理論課,老師講起來會比較理論化,學生聽起來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重要。如果學生興趣不濃,長此下去就會出現聽不懂、不愿意聽、睡大覺的情況,學生自然就學不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我想這是每個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首先要下功夫“備”,既備課,又備學生;其次是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我在教學中體驗最深,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方法是“問題”機制的運用。即隨時設置搶答題,答對加分,答錯減分,不答題減學習態度分,調動興趣,調整氣氛,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學生的注意。
3、運用啟發教學,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像傳統教學那樣照本宣科,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專業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注意學生的反應,注意師生間的互動,啟發學生理解,挖掘學生潛能。例如,老師以故事《三只小豬》為例講解如何為故事活動設計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先舉例說明做示范,再啟發學生進行設計創新,同樣也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設計,老師最后補充,培養創新才能。
4、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普通學校可以實現。而對于這樣一門理論性質較強的課程,我們往往會理論與實踐脫節,忽視理論與實踐的融合,給學生日后的工作留下“后遺癥”,使學生在工作后融入工作很慢,理論不能指導實踐教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老師恰恰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使用視頻、動畫、圖片等素材將抽象復雜的東西直觀地展現給學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
5、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共同促進和提高。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設置相應的課程內容,它們互相呼應,緊密聯系,不可分割。例如,語文課中學習的兒歌、故事為學習幼兒語言活動設計與指導積累教學材料、美術、音樂教學則提供基礎技能的支撐,因此,可以說各個學科之間聯系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互相作用,互相促進。
二、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我們不但要抓好課堂教學,向每一個45分鐘要質量,更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苦練本領,鍛煉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學技能。
1、積極組織開展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進行幼兒園各門課程的模擬教學,再現真實的幼兒園教學情境。即讓學生在專業知識掌握的前提下,在模擬的情景中進行角色演練,從而達到半真實的交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理解課堂內容。
2、定期舉辦“玩、教具”制作、優秀作品展覽和活動案例創意設計大賽,激發學生創新才能。
篇7
摘要: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可以看作是搭建腳手架的過程。教師借助于這種支架式的教學語言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多種支持,幫助幼兒不斷地完成新的任務。針對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文章提出了幾種支架式教學語言策略來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效果。
一、支架的內涵
“支架”(scaffold)本是建筑業中的一個用語,也叫“腳手架”或“鷹架”。在這里,“支架”是一種比喻,伍德(Wood,Bruner&Ross,1976)最先借用了這個術語來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個人的學習過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后來卡茲登(Cazden,1979)將這種比喻與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教學支架。教學支架就是在兒童試圖解決超過他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所給予的支持和指導。
從“支架”這一比喻的本意出發,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語言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多種支持:幫助幼兒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引導幼兒建立新舊知識經驗的聯系,幫助幼兒達到解決問題的水平,促進幼兒擴展學習范圍,不斷地建構新的能力。教師教學語言的這種支持和幫助正是為幼兒的學習搭建了必要的支架。
二、支架式教學語言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舉例
這種支架式教學語言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如何運用,本文結合幼兒園的實地觀察,用案例分別加以闡述。
(一)采用提示語和詢問語,拓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使之獲得新的學習經驗
幼兒新舊知識經驗的聯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環境刺激的幫助,啟發回憶已有的經驗,并將這些經驗與現時的活動情景結合起來。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往往借助于教師語言的參與,將知識內化,構建新的記憶、思維和心理表征的結構,解決面臨的學習問題,獲得新的學習經驗。
〔案例〕
背景:大班,科學活動。
T:現在請小朋友看一個錄像,看看我們小朋友都在干什么?(觀看錄像:幼兒在區域中使用小工具的情景)
T:錄像里放的都足我們這幾天做的一些游戲,誰來說說你都玩了些什么呀?碰到什么問題嗎華有沒有發現什么秘密?(當幼兒說到某小工具,大屏幕上即出現該小工具的照片及名稱字幕,請幼兒說出此工具的名稱)
T:我們為什么要用這些小工具來加工菜呢?(觀看錄象:廚房阿姨用小工具加工蔬菜的情景)
T:這么一大盆蘿卜,阿姨如果用刀切,要切到什么時候呀,那怎么辦呢?(繼續看錄像:阿姨開始用刨絲刀進行加工,很快就完工了,鏡頭前一大盆蘿卜絲。)
T:你們覺得小工具的本領怎么樣?(幼兒齊聲回答“很大”)
T:現在,我們的小兔要喝一瓶汽水,打不開蓋子,怎么辦?(教師拿出一個玩具小兔,一個塑料瓶汽水,許多常用小工具)
T:你們試試看用哪些工具能把蓋子打開?(幼兒分組討論,探索。每組的瓶蓋都打開了)
T:你們說一說都是使用什么工具打開的。(每組的幼兒都說出了自己的打開方法)
T:那生活中還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還會有更方便的工具嗎?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讓幼兒在初步體驗使用小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小工具的名稱及功用。教師先用語言提示幼兒“看看我們小朋友都在千什么?”,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錄像上的小朋友在干的事情上,使他們有選擇地感知觀察對象。在活動結束時以“那生活中還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還會有更方便的工具嗎?”這種詢問式的語言來結束本次活動。這種詢問式的教學語言不僅幫助幼兒鞏固了已有知識經驗(使用小工具可以把瓶蓋打開),而且還為以后的學習提供新的牢固的支架,拓展知識的外延(工具不止這些,以后還會有更方便的工具)。
(二)采用語言示范,糾正幼兒不完整的語言,幫助幼兒的語言表達更加準確、完整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掌握語音的關鍵期,也是掌握詞匯和語法迅速的時期,因而在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無論是語音、詞匯,還是語法,都離不開教師的示范和糾正。比如:三歲左右的幼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常把“哥哥”說成“多多”,把“老師”說成“老希”等,這些都需要教師正確示范,幫助糾正。研究中,發現幼兒說話經常發生用詞不當的情況,如“一頭馬”、“一件褲子”等。幼兒說話還往往說半句,即使用主要詞而省略其余詞。
〔案例〕
背景:中班,主題活動。
教師讓幼兒圍坐成一個半圓,教師坐在中間,教師教幼兒學習兒歌《秋姑娘》。
T:秋天象什么?(幼兒齊聲回答“象一朵花,’)
T:要說秋天象一朵花一樣。(幼兒重復老師的話“秋天象一朵花一樣”)
T:秋天的風吹過樹葉,樹葉象什么?(有的幼兒說“象一朵朵蝴蝶”)
T;蝴蝶是一只只,如果是花用“朵”來形容,應該說秋天的樹葉象一朵朵蝴蝶花。好,再說一遍。(幼兒又重復了一遍老師的話)
在案例中,幼兒總是說不完整的話,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用規范、準確、流暢的語言作出示范,讓幼兒模仿。語言習得研究表明,語言感知和運用能力是在具體的環境中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展的。相反,教師如果不重視本身的語言修養,缺乏準確、規范的語言,就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帶來許多不良影響。比如在一次主題活動中,教師一直把“傘”讀成“shan",把“藏”讀成“chang"。如果把這樣的錯誤概念教給幼兒,對幼兒的發音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教師對幼兒的不完整話進行糾正、示范,使之完整、準確,對幼兒的發展是至為關鍵的。正如上述案例中,教師對幼兒說的話進行補充“象一朵花一樣”、“象一朵朵蝴蝶花”是針對幼兒對詞匯、語法等語言形式的補充。但從更深層次說,在這個糾正、補充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隨著幼兒的需要和發展空間作出適時靈活的調整,在幼兒學習的邊界地帶,教師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幼兒不完整的話或不清楚的話進行擴展,使其結構完整、意思明確,從而向幼兒表明自己能接受、理解幼兒的話,使幼兒積極地參與到合作性的學習中。
(三)采用提問語,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興趣,幫助幼兒拓寬思考角度
兒童的心理是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需要適宜的語言刺激。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提問,設計難度適宜的問題,讓兒童“跳”一下就能夠“摘到果子”,以引發幼兒興趣并積極思考,從而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案例〕
背景:中班,主題活動。
T:小朋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教師抱著一大堆杯子,幼兒都興奮得叫起來,大聲喊著“杯子”,教師又讓每一個幼兒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杯子)
T:今天有這么多的杯子,大家仔細地觀察,看看它們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幼兒都看著自己的杯子,說出有塑料的、玻璃的、瓷的)
T:那小朋友能夠用什么辦法讓杯子發出聲音呀,你們試一試。(幼兒有的把杯子蓋轉一轉,發出了聲音,有的把杯子在地上磕一磕,也能發出聲音)
T:看,我今天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教師從身后把準備的筷子拿出來,讓小朋友往下傳,一人一根筷子)
T:拿到筷子的小朋友,試著敲一敲,看杯子能不能發出聲音?(幼兒都在試著敲)
T:敲敲自己的,再敲敲別人的,有什么秘密呢?發現什么了?(幼兒說有的響,有的不響)
T:發出的聲音一樣嗎?(幼兒回答“不一樣”)
T:為什么不一樣呢?(有幼兒回答“因為材料不一樣,有的用瓷,有的不用”)
T:因為材料不一樣,所以發出的聲音不一樣。如果兩個都是玻璃做的杯子放在一起敲,聲音一樣嗎?(有的幼兒說一樣,有的說不一樣)
T;咱們來試一下。(經過嘗試,大部分幼兒都發現不一樣)
T:為什么都是玻璃做的杯子,聲音不一樣呢?(有幼兒回答“形狀不一樣”)
T:一個杯子,可不可以敲出兩種不同的聲音?(幼兒都在嘗試)
T:都試過了嗎?誰試過了,我請一個小朋友回答。(一幼兒用筷子敲敲杯口,又敲敲杯柄,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T:還有誰有不同的方法?(一幼兒把筷子放在杯里敲敲,再放在杯外敲敲,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巧妙地設計了一些問題,通過提問,把一個個問題引發出來,環環相扣,引發兒童的積極思維,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首先發問“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以引起幼兒對杯子的注意,并使幼兒對這一活動產生興趣。根據幼兒的“不一樣”,給予反問“為什么不一樣呢?”、“為什么都是玻璃的聲音不一樣?”,將幼兒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重新拋給幼兒,誘發幼兒進一步反思。在幼兒積極的嘗試下,教師又進一步的追問幼兒“一個杯子,可不可以敲出兩種不同的聲音?”,在確認幼兒都試過之后,又連續追問“還有誰有不同的方法?”,這樣,使幼兒探索出的結果都有機會表現出來。美國弗蘭德斯的問題操作,也是“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他所表達的意思,再問他的觀念從哪里來的,根據是什么,這個根據是否可靠。”教師正是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拓寬思考的角度,從多個角度發散,在廣闊的空間搜索,從而有新的發現。
篇8
一、構建骨干團隊 實現專業引領價值
構建骨干教師團隊意義有三:一是為開發農村幼兒園課程增添力量,實現中心園與農村園同發展共成長。二是在中心園和農村園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確保農村每一所幼兒園課程管理無盲區。三是為廣大農村幼兒園教師提供參與園本教研的平臺,實現本土化專業引領價值。
(一)片長指導團---幫助教師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
為使農村每一處幼兒園都能沐浴課改春風,我建議把幼兒園分為2個核心教研組,即中心組和農村組。農村組又分成幾個片教研組,每個片管理3-4處幼兒園。通過演講、考察推選出數名骨干園長擔任片長,全面負責本片幼兒園業務管理工作,根據區教研主題以及本片教師的實際情況制定教研計劃,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對本片教師進行業務指導,幫助教師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通過調研發現教師備課存在三個困惑:一是對知識、能力、情感目標把握不準。二是對幼兒原有經驗了解不夠。三是教學過程中提問疏謀少略。針對以上問題,片長組織本片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如解讀《指南》、觀看關于幼兒園教學活動問題診斷與對策的講座錄像。
有了片長指導團的引領,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迎刃而解,使一批新上崗的農村教師迅速地成長起來,教育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二)一拖三捆綁組---為教學研究注入活力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組織活動、駕馭教材、整合課程的能力,我建議實行了“捆綁發展,一拖三”的教研活動模式。“一拖三”即:全區選出多名資深、經驗豐富的教師,每人指導三名以上青年教師的各項業務。三種形式進行捆綁:一是班級式捆綁,即將某領域研究能力技高一籌的教師與本班其他陪班教師捆綁在一起進行教學研究;二是級部式捆綁,即將同級部的教師按領域分教研組為單位捆綁起來進行教研;三是片式捆綁,即以每個教研片所轄的幼兒園為單位進行教學研究。
無論是基本功能力的提高,還是活動區建設、周計劃的制定,都是根據組內教師發展需求進行量身定制捆綁管理。捆綁組每周都要進行一對一輔導,及時給予她們合理化建議及指導。每月針對輔導情況進行一次小組交流,真正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園內學期末考核時對她們的業績進行捆綁評價。通過捆綁式教研,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發揮了作用,教研成為大家的自覺行為。
(三)課程智囊團---為農村幼兒教師釋疑解難
“建立智囊團隊,形成鄉鎮課程建設長效機制”是提升農村教師素質的有效舉措。
首先,由課程智囊團組織廣大農村教師對園本課程涵義、理念、框架體系、案例研發等關鍵性知識進行學習。
其次,資源共享設定課程內容。為了將優秀主題活動納入園本課程,可將課程智囊團成員下放到農村園,分片帶領農村園教師熟悉教材、通讀用書,將幼兒用書中的內容與主題活動相互滲透、融合,引領教師大膽將新教材優秀案例創造性使用,鼓勵教師針對幼兒的實際需要和興趣選擇活動。
二、開展有效教研 提升業務指導能力
(一)三課活動---提高組織教育活動能力
為促進集體教學活動的高效性,提高骨干教師在集體教學中示范演講、說
一是模擬課再現優秀經驗。每學期每名骨干教師要組織2節模擬課,將外出觀摩或觀看優秀教育活動錄像通過模擬的形式再現出來,以領會優秀教育活動的組織經驗,學習有效的教學策略。
二是示范課提供教學參照。每學期在每個領域中要出示一節示范課。為一線教師提供鮮活的教學參照,傳遞嶄新的課程理念,形成新的課程導向。
三是研究課掌握教學技巧。每學期要出示一節研究課。圍繞《指南》及《綱要》,確定各領域目標趨向;研究不同領域最得力的教法與學法;研究教學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三個環節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通過與一線教師共同設計教案、現場演示評析;使一線教師進一步明確教育活動的目的,把握教材內容,掌握授課技巧,不斷提高組內青年教師授課水平及自身指導能力。
(二)經驗交流--提高成果推廣能力
歸納總結、經驗提升是一種學習能力,也是推廣教育教研能力提煉最精當的部分。為提高骨干教師成果推廣能力,有效推動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讓她們在各種交流活動中得到歷練學會總結,打造“站起來能說,坐下來會寫”的中層隊伍,可采取以下兩種做法:
一是建立制度,提高教師提升經驗能力。為了提高骨干教師歸納總結能力,可制定培訓活動輪流制、經驗交流申報制和工作每周匯報制三項制度。給她們歸納總結、提升經驗的機會,為其成果推廣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是組織展示,搭建成果推廣平臺。為了給骨干教師的成果搭建有效的推廣平臺,可定期組織各種展示交流活動,如:片區幼兒園檔案展示、戶外活動展示、活動區管理經驗交流、家園聯誼活動展示、幼兒棋類游戲展示等。這些活動為她們搭建了有效的成果推廣平臺,對她們成長提供了幫助,提高了其成果推廣能力,促進了農村教研活動的開展。
三、深入班級研討 提高一日活動組織能力
一是到農村園蹲點研究。為激發農村園教師開展教研的積極性,應引領骨干教師走入農村園現場,用眼睛、耳朵、筆、相機去觀察、聆聽、記錄、反思、研討。對幼兒園班級幼兒一日活動質量、評價等有關問題展開討論,研究一日活動如何體現“動靜結合、室內戶外結合、集體自由結合、游戲學習結合”的整體性;研究“愉快、充實、自主、有序”八字的含義;研究活動區 “制訂計劃――操作活動――整理收拾――回憶分享”四大環節的注意問題等。
篇9
南寧市幼兒園按保教質量可以劃分為廣西自治區示范性幼兒園、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及未評級幼兒園三個等級,2012年民辦幼兒園也被納入到全市幼兒園等級評定當中。截比到本研究開始展開調查時,南寧市民辦幼兒園最高等級為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因此,本研究只針對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與未評級幼兒園這兩個等級的幼兒園進行比較。本研究選取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未評級幼兒園2個等級的公辦園與民辦園各兩所,即2所公辦南寧市示范陛幼兒園,2所公辦未評級幼兒園;2所民辦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2所民辦未評級幼兒園共8所幼兒園。共發放200份問卷,有效回收183份問卷,回收率91.5%。
一、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機會失衡
在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表中,不同性質、不同等級的幼兒園教師對培訓需求都很強烈。在幼兒園教師現實所參加的培訓中,參加過教育局組織培訓的公辦幼兒園教師人數(82.1 0Ic , 84.80Ic)遠超于民辦幼兒園教師人數(40.8%~ 38.8%)。在國培及省培兩類培訓類型上,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未評級幼兒園兩個等級的公辦園教師參加過國培及省培的人數一等均超過同級的民辦園教師。同一性質的南寧市示范性民辦幼兒園教師參加過國培(6.1 %)、省培(8.2%)的人數比例高于未評級民辦園教師(4.0%~6.1 %)。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在幼兒園中,不同層次的幼兒園教師所獲得的培訓機會也存在差異,大多數幼兒園傾向于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尤其是參加較高層級培訓。
(二)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幼兒園教師在選擇當前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選項時,兩個不同等級的公辦園及民辦園教師選擇缺少有針對性的分層培訓選項的人數比例分別為66.70Ic, 57.10Ic, 63.00Ic, 65.30Ic,在所有選項中被選頻次最多。筆者通過對教師的訪談得知,幼兒園教師參加的培訓內容基本都是全園性或者大班式的統一培訓,針對不同教齡、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較少,教師接受的培訓內容基本都由園長或培訓講師決定。在訪談中,筆者了解到,不同教齡、不同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需求也不同,但在現實的培訓中,教師接受的培訓內容往往是自上而下,培訓者更多的是根據已有的可控資源來確定培訓內容,教師參與培訓內容選擇的權利缺失。
(三}培訓形式傳統單調
幼兒園教師在選擇當前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選項時,選擇培訓過程實踐性環節不夠培訓形式過于傳統的人數比例分別排在第二、三位。在教師參加過的培訓形式中,多以教師集中統一培訓、培訓者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授課形式,將幼兒園教師處于純粹的學習者的地位,缺乏啟發和互動。在教師的培訓形式需求調查表中,教師對專家具體指導的需求要高于對專家講座或報告的需求,但在現實培訓中,培訓者無法滿足教師想親自參與實踐并得到培訓者的具體指導需求。
(四)培訓實效性不高
幼兒園教師在對培訓的總體效果進行評價時,南寧市示范性幼兒園及未評級幼兒園的公辦園、民辦園教師認為培訓的總體效果為一般的人數比例分別是33.30Ic ,32.7%, 32.6%,51.0%,超過三分之一的幼兒園教師認為培訓的效果低,特別是未評級的民辦園教師認為培訓的效果一般的人數比例達到51.0%。
從對培訓形式的調查的情況來看,教師們參加得最多的仍舊是以觀摩活動、聽講座等傳統培訓形式,這些培訓形式,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常常忽視了教師的互動性、參與性,導致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夠緊密。一些民辦園教師參加的外出培訓以民辦幼兒園的經營為導向,主體需求未得到滿足,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不高,這直接影響培訓效果。
二、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培訓政策及制度不合理
根據南寧市有關教師職后培訓政策規定,等級越高的幼兒園政府給予的培訓資金補貼越高,擁有參加政府組織開展的培訓尤其是高層級的培訓的名額也就越多,政府派專門的指導人員入園對幼兒園教師開展培訓的次數也就越多。同時,當前廣西幼兒園教師培訓制度不健全。首先,當前的幼兒園教師培訓管理制度不系統。筆者通過訪談得知,當前幼兒園教師培訓規劃缺乏整體性與連續性。眾多培訓無計劃的蜂擁而上,缺乏本地區特點與參培幼兒園教師的整體全面的把握,只是根據上級要求或發達地區的經驗開展培訓。有些培訓機構和幼兒園對于制定的綱領性文件和實施細則執行不足,各級主管部門監督力度不強,這些導致部分培訓流于形式。其次,幼兒園教師培訓后的跟蹤制度不完善,培訓結束后,培訓院校與學員的交流和溝通太少,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沒有及時地得到反饋。
(二)培訓講師隊伍能力不一
幼兒園教師參加職后培訓的最主要目的便是希望能獲得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作用的知識信息,而且不同專業背景、不同教齡的幼兒園教師對培訓的需求又各不相同,當前幼教改革及幼兒園教師不同的培訓需求對培訓教師隊伍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幼兒園接受過的培訓當中,既具有深厚的幼教理論知識基礎,又擁有豐富的幼兒園教學一線工作經驗的培訓講師不多。很多培訓者來源于高校教師隊伍,這些大學老師的理論水平很高,但長期從事高校的理論教學和研究,對幼兒園教學一線工作不了解,缺少幼兒園教學經驗,對幼兒園教師有關教學實踐方面的問題進行具體的指導的能力不足。也有部分培訓教師來自于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她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層面能對參訓的幼兒園教師進行指導,但往往因為相關理論知識的缺乏造成對幼兒園教師的指導不到位,幼兒園教師也無法真正深入的理解。
(三)忽視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
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調查是開展培訓活動的前提,也是使培訓有效遷移的前提。當幼兒園教師被問及在培訓前,培訓者或培訓機構向她們收集過關于培訓哪些方面的信息或建議時,南寧市示范幼兒園公辦園、未評級的公辦園及民辦園教師選擇沒有收集過的的人數比例分別為20.5%、19.6%,32.7%。在培訓中及培訓后,培訓者或培訓機構向她們征求過什么建議時,也有部分教師表示沒有征求過。筆者通過對培訓者、幼兒園園長的訪談了解到,在幼兒園教師培訓內容的決定者方面,主要來自于教研領導部門、培訓機構、園長忽視教師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師的培訓需求調查,很少或根本沒有照顧到參加培訓的幼兒園教師的實際需求,培訓的時效性必然低下。
(四)部分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帶有功利性
在對幼兒園教師參加培訓的原因進行調查時,兩個等級的公辦園教師及民辦園教師選擇評職稱需要的人數比例分別為,41.0%、28.6%、30.4%、38.8%。選擇去參加培訓可以附帶某些收益的人數比例分別為12.8% , 12.2%,4.3 % ,}6.1 %。筆者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也了解到,部分教師參與培訓的功利意識濃厚。幼兒園教師不良的培訓動機必然使培訓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三、改進我國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的對策
(一)加強幼兒園教師培訓制度建設,改革培訓機制
在培訓講師、培訓機構與參訓的幼兒園教師之問建立長期、有效的聯系機制,并規范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制度,適當均衡不同等級公、民辦幼兒園教師培訓機會。政府應該對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進行宏觀管理,從資金、管理,政策等方面保證各等級幼兒園教師享有同等的職后培訓機會。尤其要規范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制度,出臺獎懲條例,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特別是未評級民辦幼兒園教師職后參與培訓情況進行監督。為解決當前幼兒園教師希望在工作期問培訓但在工作期問又沒有時問參加培訓的窘境,應建立新型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管理制度,使幼兒園教師的合法權利受到尊重。筆者認為我國政府應明文規定幼兒園教師在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有權接受一定時問的脫產培訓,且薪金照發。各級幼兒園可以根據園所實際情況,每周有一次或每月有幾次幼兒提早離園制度,以便幼兒園教師利用它來參加培訓。
(二)重視培訓者的遴選、培訓
提高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的質量,培訓的師資隊伍質量是關鍵。培訓教師是培訓內容的理解者和表達者,也是培訓方式的實際操作者,培訓教師能力和素養不同,培訓內容的編排、表達也不同,因此其培訓的效果也不同。參加培訓的幼兒園教師專業知識背景不同、也處于不同的專業發展階段,她們對職后培訓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對幼兒園教師培訓師資的選擇要嚴格而靈活。在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培訓者需求的調查上,更多的教師選擇在培訓中能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線培訓者,因此,在培訓教師的選擇上,將那些理論水平較高、有幼兒園教學工作經驗、在幼兒園及培訓機構中有較高威望和認可度的教師承擔培訓任務。當前我國有必要加大對幼兒園培訓師資隊伍的培訓,提高專職培訓教師的比例,擴大培訓教師隊伍,構建適應不同層次培訓需要的培訓教師團隊,形成培訓師資網絡,使幼兒園職后培訓能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重視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需求的收集與分析
幼兒園教師對培訓的實際需求信息是開展培訓的重要基礎,在培訓前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是提高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質量的重要保證。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存在忽視對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進行調查,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幼兒園教師沒有多大參與權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幼兒園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培訓效果低下。筆者認為,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必須要根據幼兒園教師的已有經驗和具體實際,著力解決他們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思想上的困惑,而要了解這些情況,必須要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收集并進行客觀分析。對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進行分析是以后培訓過程的依據,其科學性決定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和考核標準的科學客觀性,同時也是提高培訓實效性的前提。通過對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的需求分析,才能更好的確定科學、合理、富有針對性的職后培訓內容;設計合理、有效的培訓形式;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法,有效開展培訓的后續活動并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園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
篇10
2012年底,我帶著學校的囑托和期待,來到有著一百零五年校史的師范類知名學府福建師范大學,參加國家教育廳首次舉辦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2013年底,我懷著空杯心態,來到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再次參加學前教育國培。江西大雖地處革命老區,但有著顯赫的前身,我國學前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就在這里創建了我國第一所公立幼師。如果說,去年的福建培訓就像把我這個饑腸轆轆的“門外漢”,引進了擺滿色香味俱全的學前教育菜系的豪華大廳,讓我大開眼界、目不暇接,但每道菜只能淺嘗輒止;今年的江西培訓則像奉我為座上賓,讓我系上餐巾,慢條斯理地品嘗著學前教育菜系的每一道菜那縈繞在舌尖上的真滋味。
有著多次承辦國培任務經驗的江西科技大學把培訓安排得有條不紊。特意聘請了富有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和幼兒園園長給我們講課;聯系了省級示范性幼兒園和學前教育富有成效的國家重點學校給我們參觀和實踐。聽課期間,教授們的觀點總能點撥開我們原來禁錮不化的思維,碰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我把兩個感受深刻的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授觀點一:學前教育專業如果把培養學生的藝術技能放在首位,是絕對錯誤的培養目標
現代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協會理事胡青和黃烈教授認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的非常重要,只有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才能培養出社會需求的學前教育人才。”
(一)正確的培養目標
盡管目前有些不懂幼兒教育真諦的幼兒園園長在面試時還注重應聘者的唱歌、跳舞、彈琴、繪畫等藝術技能,但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領導,絕不能和無知者一樣,把藝術技能放在培養的首位。社會不缺會唱歌、跳舞、畫畫的幼師,缺的是學前教育理論扎實、職業道德認同感(專業承諾感)強、真正了解兒童認知發展規律、能實施有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有一定文化學科素質,心理、身體健康的幼兒教師。實踐證明,如果一個幼兒教師的藝術技能太專業化,往往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有限的用武之地也讓這類老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淡化了藝術技能的重要性,可以給大部分因沒有藝術特長而很自卑的學生重樹自信心,讓其輕松選擇奮斗目標,增強學習主動性。教授們認為如果要提高學前專業入門門檻,富有愛心、喜歡孩子、多血質型、身高155cm左右、容貌端正者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二)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特色人才
作為中職學校要明白,中專學歷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是無法考取幼師資格證的;為提高就業率,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方向上,要考慮構建學生差異性(特長)發展特色課程,確定以下幾個特色方向: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學前兒童雙語教育、學前兒童體育游戲教育、學前兒童保育、嬰幼兒營養與保健、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護理。學前專業學生在經過兩年扎實的學前教育理論學習基礎上,通過推薦和考核的方式,在第五個學期集中進行選修課程的學習和訓練,有目的地突出特長。注意在特色方向中,每個方向學生數目控制在3~5人,因為通過培養特色人才可以為中職學前專業樹立良好的社會效應,打響專業品牌。
教授觀點二:從智商來說,中職生普遍不低于重點高中生;他們在“盼望被認可、成長、成才、掙錢養家”等方面的情商比高中生還高。只要我們老師把學生內心的渴望變為學習的內在動力,相信他們,經過三年的培養,一樣可以成才
特級教師曹樹華先生認為,不少中職老師把教不好學生歸罪于學生的底子和本質差,很少從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上找問題,造就了不少本來充滿期待成才的學生在學校“混”了兩三年后,帶著對學校、對老師的失望和不信任懵懵懂懂地走進企業、走向社會。作為老師,回想這些可憐的孩子,有沒有愧對良心的不安?
面對現實中接連不斷出現的幼兒園事件,面對社會對幼兒教師水平的質疑,學前專業老師不妨經常自我反思這幾個問題:幼兒園需要什么樣的教師?我打算教會學生什么?我應該怎么教?
(一)幼兒園需要什么
很多人片面地認為幼師只要會唱會跳會彈就吃香,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清醒地認識到,藝術技能好的幼師只會給本身帶來更多,只有專業知識扎實的幼師才能給幼兒園和孩子帶來更多,所以實習期滿后最終被錄用的往往是后者。從后續個人發展來看,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觀察能力、學習反思能力、自覺追求專業發展的幼師都能成長為復合型學前教育事業人才。這就提醒我們,基于專業的視角和歸宿,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要從“建立行業意識、明確成長目標、強化專業技能訓練”這三方面合力培養學生。
(二)教什么
據調查,選擇學前教育專業的新生中真正喜歡幼師這一職業的不足30%,很多學生對專業缺乏了解,因此新生入學伊始,就業指導工作就應開始啟動,首先解決思想上的問題:通過《馬背上的搖籃》《幼兒園的一天》電影視頻、優秀校友講座,參觀幼兒園等形式接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職業理想熏陶與教育,初步了解幼兒園崗位環境、幼兒日常表現和就業形勢;通過寫觀后感、日記和總結明確行業方向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第一學年,就業指導要融于各學科教學中,突出以誠實守信教育為核心的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誠信意識,增進學生的行業責任感;以習慣養成教育為主線,從最基本的文明素養抓起,對學生的坐、立、行等儀表行為做嚴格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這樣不僅使學生端正就業態度,還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增強社會競爭力。
職業對象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既要掌握幼兒教育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幼兒教育的教學方法,這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各學科老師要有整合的意識和行動,以形成專業教學的合力。擁有合力的老師會把這種合力演變成自己獨特的魅力,魅力又會促進教學更加有效,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學前教育專業各科老師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就業工作的指導者。老師應經常深入幼兒教育第一線,了解本學科知識在幼兒園各領域的運用情況,并以此制訂教學計劃,在傳授本學科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傳授與本學科相關的幼兒園教學法,如鋼琴――教兒歌彈唱;視唱――教幼兒歌曲;美術――教幼兒簡筆畫、蠟筆畫、教具制作和環境設計;體育――教幼兒體育游戲;英語――教幼兒英語教學技能;幼兒活動設計――模擬幼兒園課堂;衛生學――培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和糾正心理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各學科教學內容和幼兒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學生在校期間,不僅掌握了學科知識,又學會了幼兒教育方法,為今后求職就業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在強化專業技能訓練方面,在校期間學校要主動掌握本土專業活動動態,了解各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早教機構免費接待日、教師比武、骨干教師觀摩課的安排時間,積極主動地帶領學生參加學習和觀摩;在“六一”兒童節前主動聯系幼兒園和早教機構,組織學生協助他們編排幼兒表演節目和游戲活動;對學前專業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特長意味著在就業上更具競爭力,所以學校要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展示才藝、發現自我、找回自信,活動內容包括講故事比賽、主題墻布置比賽、手工比賽、幼兒歌曲彈唱比賽、幼兒舞蹈創編比賽、幼兒體育游戲設計比賽、學生五項全能比賽等。
第二學年開始,學校要每學期組織學生到幼兒園見習起碼兩周;第五學期末期和第六學期期間,一定要由專門老師帶隊到幼兒園或教育基地實習。實踐證明,讓學生了解自身缺陷,檢驗學習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讓學生下園進行教育實踐活動,讓他們真正了解只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積累幼兒教學組織技巧和提高教學能力。通過對有經驗的教師進行觀察模仿,培養良好的教姿、體態和表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反復操練,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與能力,讓幼兒教學技能實踐能力達到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遺憾的是,目前有很多中職學校不太重視多方面、多時段對學生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只考慮第六學期的實習,但實踐證明這個決策時間點對學前專業學生來說,已經太晚了!很多畢業生能力與幼兒園的要求相脫節,畢業生的“成熟期”大大延長。
(三)怎么教
雖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俗話讓很多老師聽起來很不舒服,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也因授課進度而聽到不利的評價,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能力也產生過懷疑。但在培訓后期,在國家級培訓大師石科明教授悉心傳授下,有幸讓自己從“霧里看花”領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也明白老師在不容樂觀的中職課堂教學質量現狀中,的確需承擔著絕大部分的責任。
新課堂教學過程:
石科明教授說:“讓不懂教育的人大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評價一個老師、一節課堂是大笑話。”所以作為老師,首先,要弄懂“教育”的含義;然后,弄懂“教學”的含義,在深刻理解“教學”是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的過程后,形成正確的課堂教學理念――“學生為主、先學后教、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延伸未來”;接下來,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認可、參與、成就),熟悉盡可能多的教學方法(現在比較倡導的有案例、模擬、小組討論、競賽與評比、分層遞進、行為導向等教學法),掌握語言、非語言和教具的使用技巧;最后就是拿著準備充足的備課設計,懷著相信自己的自信心,通過清晰的邏輯支持授課論點,運用三種以上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參與學習,并把教學氣氛推向,以小結和回顧方式結束授課過程,達到課程專家眼中的“好課”標準(高效、智慧、默契、直觀、難忘、滿足、快樂、成長)。
石科明教授認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能力是老師掌控課堂能力的直接體現。因此他教我們掌握一些利用視頻、小游戲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控制課堂氣氛的例子,如:板書5551=24(要求學生思考,怎樣通過對5551這四個數字運用顛倒順序和“加減乘除”等方法讓這個等式成立);板書5+5+5+5=555(要求學生思考,怎樣通過在5+5+5+5 這部分“添加一筆”的方式讓這個等式成立)。他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各科任老師提出,要主動掌握多種在幼兒園里用于贊美和表揚幼兒的肢體和語言方式,并在教學中毫不吝嗇地運用起來。因為這種方式不僅滿足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認可、享受成功”的需要,還教會學生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必備的技巧。
國培三個月來,除了胡青、黃烈、石科明教授和曹樹華先生的觀點讓我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合力培養方式”以及“學前教育專業新課堂教學”有了更多思考,陳水平教授讓我深刻了解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和評價的五大要素;袁玖根教授提高了我制作課件的水平;毛淑娟教授通過指導論文寫作堅定了我在學前教育領域的鉆研決心;幼兒園特級教師李靜通過讓我親手制作手工作品,讓我挖掘出自身潛伏已久的美術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