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養豬技術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0: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效養豬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藕;泥鰍;牛蛙;循環利用
中圖分類號 S645.1;S966.4;S9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4-0242-02
為解決大型養豬場排泄物的循環利用難題,探索種養結合的新技術模式,2011年,安徽潤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藕―泥鰍―牛蛙―豬糞”種養結合高效循環利用模式研究,合計收入459 678.8元,成本合計179 960元,總利潤279 718.8元,取得顯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成為有效的種養結合高效循環利用模式。為充分利用藕塘的生態環境和空間,轉化池中的昆蟲、浮萍等,進行增加牛蛙的放養試驗,以期提高藕池環境空間的利用率,豐富模式內容,增加經濟效益,試驗塘面積1.87 hm2,結果牛蛙生長良好,該模式為大型豬場的豬糞處理提供了新模式,現將情況報告如下,以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池塘條件與清整
池塘面積1.87 hm2,水深0.3~0.6 m,于入冬前進行清整,并施基肥,施用經過發酵的豬糞,用量9 000 kg/hm2左右。
1.2 蓮藕種植
在清明節前后,當水溫超過5 ℃栽種藕種,用三七藕,栽藕種6 000~6 750 kg/hm2。
1.3 放養泥鰍種
11―12月放養自繁培育的400~600尾/kg的1齡泥鰍種,放養量為375 kg/hm2 [1-2]。
1.4 牛蛙防逃設施等建設
每隔25~30 m立一水泥樁,用網片圍成防逃墻,網目3 cm,網高1.2 m,每隔15~20 m設置誘蟲燈為牛蛙增加餌料,設置燈60盞/hm2,每盞燈功率為5 W。
1.5 牛蛙苗放養
5月10日,購進牛蛙蝌蚪苗10萬尾,放養密度為53 571尾/hm2。
1.6 日常管理
(1)控制水位。注意控制水位,堅持巡邏觀察,在干旱和暴雨季節注意管理水位,一般控制在0.3~0.5 m,利于藕和泥鰍生長[3-4]。
(2)追肥。當蓮藕發芽,長出第2片葉,施用發酵的豬糞13.5 t/hm2,以促進蓮藕生長。蓮藕開花前追施發酵的豬糞22.5 t/hm2。在整個生長期中,如果水質較淡,泥鰍餌料不充分時,可以視情況追施豬糞、沼液,每次用量為3 000~4 500 kg/hm2。
(3)燈光誘蟲。每天晚上開啟誘蟲燈誘蟲,第2天早上關閉,注意觀察牛蛙和泥鰍的活動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藕、鰍、蛙收獲
蓮藕收獲:依據市場變化,8月下旬開始上市,合計收獲藕43 568 kg,平均產量23 340 kg/hm2。
泥鰍收獲:自10月后視市場價格進行逐步捕撈,集中在暫養池中集中銷售,共收獲泥鰍4 234 kg,平均產量達到了2 295 kg/hm2。
牛蛙收獲:長成牛蛙30 000只,成活率30%,規格200~300 g,平均規格250 g,共收獲牛蛙4 382 kg,平均產量2 347.5 kg/hm2。
2.2 經濟效益
如表1所示,收獲藕43 568 kg,總共收入156 844.8元,均價3.6元/kg,藕單位面積收入83 874元/hm2;共產泥鰍4 234 kg,單價56.0元/kg,收入237 104.0元,單位面積平均收入126 794元/hm2;牛蛙收獲4 382 kg,單價15.0元/kg,收入65 730.0元,單位面積平均收入35 150元/hm2,合計總收入459 678.8元,單位面積平均收入245 818元/hm2,總成本179 960元,單位面積平均成本96 235.3元/hm2,總利潤279 718.8元,單位面積平均利潤149 582.2元/hm2。藕利潤87 310.8元,單位面積利潤46 690.3元/hm2;泥鰍利潤164 211元,單位面積利潤87 813.4元/hm2;牛蛙利潤28 197元,單位面積利潤15 078.6元/hm2。
3 結論與討論
3.1 生態種養高效循環利用模式效果
該試驗是對“藕―泥鰍―豬糞”生產藕池中模式的改進試驗,在生產中發現,該循環利用豬糞能力強的特點,池塘實施了3次施肥和追肥,循環利用了發酵豬糞45 t/hm2左右,是高效循環利用模式,但藕塘生態環境較好,尚存在可以利用的空間,池中水陸生昆蟲較多,生產結果顯示,放養牛蛙后,豐富了模式內容,提高了對環境空間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牛蛙這一特色水產品,生態效益更加突出。
3.2 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顯著
該模式不僅處理豬糞能力強,而且循環利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十分顯著,藕、泥鰍、牛蛙銷售收入合計459 678.8元,總成本179 960元,總利潤279 718.8元,投入產出比高達1∶2.55,單位面積平均收入245 818元/hm2,遠遠高于一般種植模式,在該模式的產值中,藕、泥鰍、牛蛙的產值分別占總產值的34.12%、51.58%、14.30%,水產養殖產品在產值中所占比例達到65.88%。在利潤中,藕、泥鰍、牛蛙的利潤分別占總利潤的31.21%、58.71%、10.08%,牛蛙的利潤占比例較低,主要因為防逃網、水泥樁、電線、誘蟲燈一次投入大,按照3年攤銷。水產養殖產品利潤在總利潤中所占比例達到68.79%,顯示出該模式的優越性和經濟上的可操作性。
3.3 技術分析
結果表明,該模式技術是可行的,泥鰍個體小,體表黏液多,不會被藕桿碰掉鱗片,放養泥鰍為自己培育的苗種,成活率較高,因為放養密度低,在養殖實踐中沒有發現病害,因其為雜食性魚類,對發酵豬糞培育的浮游動物、底棲動物、蚯蚓等及有機碎屑均能很好利用,較適宜進行藕塘混養;牛蛙在藕池中生長效果良好,從個體生長情況看,平均體重約250 g,生長迅速,表明仍然可以增加放養密度,由于生態環境好,天然餌料豐富,牛蛙的價格高于一般養殖牛蛙15%以上。藕的品種為三七藕,8月上市的三五藕價格為3.6元/kg,產量22.5 t/hm2左右,春節前后上市2.0~2.4元/kg,產量37.5 t/hm2左右,可依據市場調整,不同上市時間品種藕可以互補增效;施肥是促使藕生長的重要措施,3次大規模施肥是需要的,大約比例每次分別占總量的20%、30%和50%,特別是開花前的及時施肥是關鍵,影響到產量的高低;同時,也發現在藕池中水面表層生長有大量的綠萍,幾乎蓋滿水面,說明泥鰍不能充分利用浮萍,應注意調整增加能大量攝食綠萍而又不傷害藕芽的魚類,以進一步提高效益。
4 參考文獻
[1] 萬全,張志強,吳延明,等.“豬糞―藕―泥鰍”生態種養高效循環利用模式研究[J].水產養殖,2013(2):1-2.
[2] 王占偉,劉茂軍,馮志新,等.種養結合養豬新模式的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3(3):93-95,106.
篇2
1.創造力的概述及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1.1創造力的概述
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通過已知信息,開展思維活動,產生新認識,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會認為,創造者一般都是具有一定才能、智商高的人士,其實不然,根據西方學者研究表明,智商超過一定水平時,智力和創造力之間的區別并不明顯。創造力是人類的一種潛在意識。對于高校美術學生而言,更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潛在創造力。
1.2創新的價值
在這個科技化的時代,所有的一切,電腦基本都可以完成操作。人的記憶力連電腦的億分之一都沒有。可想而知,電腦的儲蓄量是多么強大。但是,在這個時代,電腦再強大,也只是死物,它也只是人類的結晶,根本不會有創新的可能。但是人腦恰恰相反,雖然記憶儲存等個方面沒有電腦的功能強大,只有一條,電腦是永遠也不能及的。那就是人類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在當今這個社會,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如果世界上不再產生新的事物,醫療技術不再提升,電子產品不再更新,這樣世界,能滿足人類的需要嗎?這樣的世界人類還能存活多久。所以,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存儲能量,才能不斷的創新,更好的為社會作出有價值的貢獻。在當代的教育中,美術基礎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更有價值。美術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可以隨意的發揮跟想象,利用自己的知識,加上層出不窮的創意,就是一副嶄新的作品。那要怎么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在這里簡單的介紹一下。
2.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2.1課外學習給學生創造制造條件
高校美術基礎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導入一些方式方法,吸引學生,對美術的創造欲望。慢慢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對學習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經過在課堂上進行一些列的引導,不僅可以活躍課堂,還能調動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藝術來源于生活,要想學好美術,首先,要豐富學生對一些著名畫家及畫冊的鑒賞能力。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對新事物的發現能力。可經常帶領學生去大自然中,開闊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了解大自然的生長規律,以及各地的風土人情。積累大量的視覺資料,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在生活中養成對人、物品、或是事件的強烈的觀察力及感受力。為創造更優秀的作品存儲知識、奠定基礎。
2.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以及作畫方式都不一樣,有的是隨意勾畫美麗的自然景觀,有的則把動物畫的栩栩如生。不管哪種手法,這都是創造力的一種表現,教師應該給與這種創造精神的鼓勵。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可以找到自己作畫的方向以及風格。創造力就是把想象付諸行動后的結果。沒有想象也就不會有創造,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想象是自由活動的表現,思維改造所采取的一種形式,是對感情的一種探測。有深度有廣度的探測就是好的創造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不過是想象力的仆人。”此外,一件藝術品,除了智慧還有另有一種裁體,就是具體的表現技術。創造力加良好的表現技術就是一副完美的作品。而在美術教學中,想象力需要教師去引導探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象力,不要依照自己的想象去評估學生的作品,尊重學生的創造精神。經常讓學生,通過一個故事,或是一個短片,進行想象作畫,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不斷的實踐學習中得到提升。
2.3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進行創造能力的過程。也叫操作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操作方式。只有無窮的想象,沒有實際的操作能力。那么,所有的創造才能只能形同紙上談兵。毫無價值可言。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使兩者相結合,能夠靈活的創造性的利用自己的思維生產服務。才是完整的創造力的過程。學生通過各種繪畫操作方式來達到最終的效果。所謂操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而是長期的進行大量的練習所積累的經驗。只要你擁有無限的想象能力,與良好的操作能力,繪制出驚人的優秀作品也不奇怪。無論怎樣的作品,都離不開創新,只有無窮的創造力才是藝術永久的保障。
2.4打破常規教學,更有力的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簡而言之,在美術基礎教學中,必須以學生是獨立人格為基礎,進行教學。充分的讓學生展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創造成果。給予學生更多的互動,更多的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一種平和、輕松的上課方式,讓學生愉快的、無壓力的進行上課。也使得一些學生可以更大膽的進行創造,盡情發揮自己的專業水平技巧。教師應該加強學生各個文化領域之間的滲透式學習,有效的擴展學生的思維,打破傳統教學的思維方式,尊重傳統畫作的學習。打破局限的設計繪畫,學會更好的融匯貫通,增加人文關懷的選修課,比如一些傳統的民間藝術,都可以增加學生的視覺體驗。積累更多的傳統文化及經驗。更多的開闊視野與知識面,為以后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3
關鍵詞:校企雙主體;高職;數控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10-0028-02
機械加工制造技術正朝著高速、精密的方向發展。數控加工技術所具備的高精度、高復雜性、高生產率和低消耗優勢,是其他加工技術所不能比擬的。隨著企業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進行更新換代,數控設備的應用越來越廣,對數控技術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培養出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很強實際操作能力的數控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責任和研究方向。
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筆者了解到各企業需要大量的數控應用型、操作型人才,占需求量的70%左右。針對數控人才市場的需求情況,高職院校數控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大多數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明確的,但具體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卻千差萬別,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傳統教學模式的烙印,導致所培養的人才與培養目標有距離,使得所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市場和企業的要求。二是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脫節,課程教學內容與行業技術應用及職業標準脫節,不能很好地體現職業性。三是在具體的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對實際工作崗位缺乏了解的情況,更多的是進行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講解和訓練,而將具有針對性的崗位訓練放在次要的地位。四是現階段普遍采用的考核方法陳舊,更多的還是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缺乏針對技能的考核。這樣就導致理論和實踐環節與企業的生產實際相脫節,所培養的學生難以被市場和企業認可。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擬結合我院數控技術專業的實際,對數控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培養目標的定位
通過“真實項目驅動、教學做融合”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掌握數控技術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數控編程、數控加工操作等技能,具備數控機床的安裝、調試和數控設備維護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真實項目驅動、教學做融合”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生產真實產品,培養合格人才為目標,利用校企雙方實訓基地和共建實訓基地,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開發便于組織生產、組織教學的結構典型的產品。以該典型產品的生產為主線,實施“訂單式”培養和任務驅動式教學。該培養模式將教學與生產融合,讓學生在導師的系統規劃和師傅的具體指導下,獨立完成合格產品的系統化加工生產,從而培養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加工合格產品的能力,以提高學生解決工程問題的綜合職業素質。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在這種模式下,以生產真實產品為目標主線,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培養學生符合企業要求的工程應用能力與素質。教材采用模塊化手冊方式,融知識與能力培養于一體,貫穿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采用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中心的“能力學分制”評價體系,并通過產品合格檢驗把關人才培養標準,實現“雙證”在生產過程中的自然融通。通過產品的生產與研發,融產學研于一體,進行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重構
根據市場調研,與企業行業專家一起確定企業對高職層次數控技術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明確培養數控技術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目標。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滿足數控技術專業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從而逐步開發、制定與數控專業崗位要求相匹配的專業教學標準。
在數控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針對學生的能力基礎,根據對崗位職業能力及工作過程的分析,按照零件數控加工的一般工作過程和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將相應的課程分為三個模塊,進行遞進式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形成職業能力培養的三個遞進臺階。數控專業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第一模塊:進行機械制圖、機械制造基礎、公差配合與測量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以及鉗工、普通車床、普通銑床崗位技能的訓練和一般數控設備崗位技能訓練,掌握理論知識的運用、普通機床和一般數控機床基本操作技能及零件加工檢測方法,會運用AutoCAD軟件進行產品的二維繪圖,達到機床操作員、零件檢測員和產品繪圖員的崗位能力要求。
第二模塊:進行專業技能應用的學習和訓練,強化數控技術能力的單項訓練,達到數控車床、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等數控設備操作員、工藝員和編程員的崗位能力要求,掌握新設多軸聯動數控機床的技術應用、三坐標(CMM)測量機的技術應用,通過典型產品的設計加工過程,開發基于系統生產過程的課程體系。
第三模塊:以準就業頂崗實習為主線,學生進入企業參加實際生產,嚴格執行實習成績考核與評定標準,以企業指導教師為主體,學校教師參與,依據實習表現、實習記錄、實習報告和實習計劃完成情況及質量評定學生實習成績,強化培養職業綜合能力,同時,以企業實習內容為基礎,開發相應的針對性課程,完成綜合性的畢業項目。
篇4
關鍵詞 科技創新能力 學術社團 社團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應用型、復合性、創新性人才的核心競爭能力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包括基本素質、專業素質、創新素質和創新成果,和由這些素質經過拓展、融合和升華后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成果等。而活躍在高校校園中學術社團具有的學術性和專業性強、鼓勵學生自我創新的特點,使其在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它改變課堂教學形式上的主客體關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是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科研興趣的有效途徑。創新是學術社團的生命力所在。本文以我系學生學術社團為例,分析學術社團與科技創新的內在聯系。
2 我系學術型社團的特色
2.1 社團定位清晰、明確
我校以工科見長,以培養專業素養好、適應性廣、操作技能強,同時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意識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各類學術社團成立之初就明確定位, 找準著力點——依托優勢學科,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創辦特色學術社團。我系是機電專業,學術型社團有電子愛好者協會、3D力創協會、岱宗緣志愿團,分別依托機械、電氣專業學科,舉辦知識競賽、作品展示、參加省級、國家級比賽,開展第二課堂, 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增強學生的科研興趣。
2.2 指導教師配備齊全、合理
由于學術社團專業性強,為了完成對會員的系統培訓,在指導教師的配備上實行雙重導師指導制度,社團的指導教師團隊包括業務指導導師和思想教育導師,思想教育導師主要負責社團組織建設的指導,業務指導導師由機械設計、電氣工程、自動化、電子技術等多個研究領域的專家和教師組成。主要負責實驗、調查、參賽等科研活動的指導。兩方面的導師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協會成員組成基本上涵蓋本、專科各層次在校生,專業以機電工程系學生為主,輔以其他專業興趣學生。成員組成結構合理,培養出一批業務水平高、組織能力強、有一定號召力的社團骨干。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指導教師為引導,涵蓋多個專業方向的有機整體。
2.3 活動載體形式多樣
學術社團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戰略指導思想,積極拓展活動載體和平臺,構建開放式管理模式,杜絕閉門造車。“請進來” 主要是積極邀請專家開設講座,或者籌劃舉辦各級科技類競賽,邀請兄弟院校同類社團參與。“走出去”主要是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鍛煉,以山東省機電產品設計競賽、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重大比賽作為練兵和檢驗平臺,并以此為契機,開拓視野,尋找差距,加強交流。協會還利用課余、周末、節假日走出校園,走入周邊社區,開展家電維修,電腦培訓,并開設了服務熱線和業務咨詢電話,用專業服務社會,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3 學術社團對科研創新能力的助推作用研究
3.1 學術社團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臺
學術社團為學生提供開展科研活動的組織與機構,鼓勵學生自發、主動地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社團圍繞科技創新主題,定期組織開展科技創新交流活動,如邀請校內外知名的教授、學者做科研講座與輔導,講授學科前沿、行業的發展趨勢等最新動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專利申請、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多層次、內容豐富的科技創新活動,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各類學科競賽、發明制作、科技創新項目申報等。
3.2 學術社團在校內外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
學術社團成員相對穩定,社團活動以老帶新,使學習和科研具備的一定的傳承性和持續性,學校以社團為組織,與相關企業雙向協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將大學生科技創新滲透到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帶著課題步入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僅強化了專業理論知識,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性學習水平和實踐能力。同時在校內,以社團活動形式要為學生開辟專門的科技創新實踐場地,提供科研實踐設施,建造科研設計操作平臺,提供科研創新創業硬件條件。
3.3 學術社團活動保障了系統性的科研訓練
科研訓練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有序的、分層次進行。這種訓練可分為學術講座、科普活動、科研競賽、科研立項等幾種形式。其中前兩項是較為基礎的形式,通過社團活動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有利于普及知識、營造氛圍、激發熱情,喚醒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科研競賽是對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綜合運用能力進行評估的一種形式,以學術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參賽方式,有利于選拔、訓練、提高比賽成績。科研立項包括申報課題項目、申請專利成果等,這是最深層次的科研訓練,需要專業老師的指導或協助老師的科研完成相關工作,學術社團擁有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師團隊,其“第二課堂”的優勢使第一課堂得到了延伸和補充,指導教師積極吸收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工作,學生作為助理,可以到教師的科研和技術服務的現場,接受現場指導和教學,有利于開拓學生眼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因而通過學術社團提供的系統的科研訓練可以使大學生對科技創新活動有明確的認識,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從而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4 結束語
依托大學生學術社團,在社團活動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校改革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因而客觀認識學生社團,對其進行科學指導,有序管理,探尋社團與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相銜接的運作模式,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本文是山東科技大學“群星計劃”(qx102161)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篇5
本次會由世界豬業聯合會主辦。全國第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第一家生豬產業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北京資源億家集團董事長、PSY+資源云項目總設計師劉鈞貽教授在會上致辭,中國養豬實戰專家、PSY+資源云項目總執行師陳國雄老師對產品進行介紹和現場演示。
目前,我國養豬業大而不強,PSY僅為15頭左右,遠低于歐美的25頭,是我國養豬業的核心痛點。此次的“PSY+資源云1.0”,融合了全球豬業頂級育種、營養、管理等領域專家的實踐經驗,運用工業化思維進行頂層設計,通過聚焦影響PSY結果的種、營養、環境、管理、健康5大命脈點,修軌道、定標準、建流程,變養豬為制造豬,用現代化的手段科學高效、輕松快樂提升PSY。
目前,我國養豬業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階段,應用互聯網+技術,快速攻破低質、低效、低端的舊業態、重建高質、高效、高端新常態成為轉型期的主要目標。記者從會現場了解到,作為一個軟硬件高度結合的系統平臺,“PSY+資源云1.0”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面打通,不僅僅讓管理精細簡約、生產科學高效,更能通過過程管理和過程控制解決當前養豬業4大問題:
1.增加養豬收入,解決低效問題。通過鋪建智能化的標準軌道、流程軌道、指標軌道、規程軌道,精細化生產管理,提高母豬受胎率、減少空懷率、增加產仔率;通過可視化生產現場、關鍵節點即時預警、軌道化生產流程和數字化分析決策,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目標管理、風險管理、資金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提高生產成績、降低投入品損耗、規避生產經營漏洞、裂變績效;從強大的數據背后洞察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結構,控制市場風險。
2.保障豬肉品安全可追溯,解決低質問題。通過霉菌毒素檢測、關鍵營養指標檢測,即時推送和調整科學飼料配方,控制營養健康;從圈-棟-欄,每頭豬擁有惟一的耳標識別代碼,360度全天24小時定位跟蹤,確保每頭出欄肥豬都能追根溯源。
3.實現環境友好、資源節約。
篇6
論文關鍵詞:農村,小型,養豬場,如何,實現
目前,農村一家一戶一、二頭零打碎敲的養豬已越來越少,而小型養豬場越來越多。但因小型養豬場極易受生態、飼養、環境、防疫、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常常起伏較大,效益不佳。要使小型養豬場獲得高效,必須嚴格恪守科學管理規程和適合社會需求取向。為此我們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總結出了一套小型養豬場高效飼養技術,現特介紹如下,供一些小型養豬場參考:
一、飼養瘦肉型品種。市場需求總體定向是決定生產取向的固定法則。目前生豬商品市場總體要求,仍是以優質優價效益高的瘦肉型豬為主導取向。而瘦肉型豬的成因,取決于遺傳、環境兩大內外因素,因此瘦肉率高的一個基礎環節,就是要選擇瘦肉型品種豬。實踐證明:要想降低成本,并令其個體瘦肉多、生長快、飼料報酬高及適應性強,用純種瘦肉型公豬與當地母豬雜交,形成二元、三元雜交商品豬,途徑簡捷。一般二元雜交瘦肉率51%,三元雜交瘦肉率58%,比當地豬高13%~20%,而且肥育期可縮短70~80天。
二、適宜的飼養規模。一是自繁自養型規模,基礎母豬飼養量為100頭左右,年出欄商品豬1600頭左右。二是仔豬育肥型規模,年出欄商品豬1600頭左右。三是繁育仔豬型的規模,基礎母豬飼養量100頭左右。
三、適宜的飼養密度。小型養豬場一般空間較小,場主為獲得較高利潤,豬群飼養密度一般較大。正常的飼養密度為每頭斷奶仔豬占欄面積0.7平方米,育肥豬每頭1.2平方米,每群以10~15頭為宜。若低于這個標準,易造成豬舍空氣質量差,呼吸道疾病頻發。
四、優化飼養管理。為了達到瘦肉型生產定向目的,優化飼養管理是關鍵,重點要做到:“一促、二控、三加”。“一促”是:生長早期,足量投飼能量,促肉、骨生長,主要是紅薯、玉米等淀粉主含量飼料,混以高蛋白飼料,特別要注意充足蛋白質飼料的供應。因為豬瘦肉中蛋白質高達21%,其主體是飼料中粗蛋白轉化結果,所以一般在豬生長過程中,要分階段投飼適宜量的蛋白質飼料。前期豬體重在20~45千克,投料蛋白質含量為20%左右較好,中期豬體重在45~70千克,投飼蛋白質含量16%為好,后期不少于14%,整體要比脂肪型豬飼料蛋白質高4%~10%。“二控”是:生長后期抑制能量飼料投放量,一般不超過總食量的85%,控制脂肪沉積,可提升瘦肉率含量。“三加”是:適度合理投用添加劑。有些用戶過量使用添加劑,導致效果低下和浪費。杜仲粉可促進肌肉纖維發育,令肉質鮮美,一般用量在0.2%~0.3%為宜;腐植酸有抑制豬后期脂肪沉積作用,一般最大量不應超過0.6%。
五、提供適宜環境。瘦肉型豬生長,要求外部最適宜溫度應在18~21℃,溫度過高,采食下降,日增重緩慢。所以,夏季應采取遮蔭、噴水、通風透氣等措施,冬天應采取溫棚飼養,采取擋風、增溫等措施,形成促進脂肪生成,阻礙蛋白質沉積的適宜溫度。一般4~6月、10~12月最宜瘦肉型豬生產,可利用這些季節擴大飼養規模,實現養豬高效。具體的環境要求有以下三點:
1、溫度。生豬生長的最佳溫度為21℃,剛生下來的仔豬最合適的溫度為30℃,以后一周降落2℃,到21~27℃最好。低于0℃高于32℃生長較慢。所謂“六臘不長豬”,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豬場冬天保溫,夏天防暑很重要。
2、濕度。我們習慣上以相對溫度來衡量,所為相對溫度是指空氣中實際水汽壓與當時氣溫下的飽和水汽壓之比。它反映了空氣距飽和空氣的水平。豬舍相對濕度一般為70~80度,過高利于病源滋生,過低對生豬呼吸道有影響。
3、噪聲。噪聲的強弱以分貝表現,突然超過80分貝以上的噪聲對豬的生長影響較大,所以不要在豬場大聲喧嘩,放鞭炮,鳴喇叭,因它們都大于100分貝以上。另外通風,光照強度,也要適宜。
篇7
【關鍵詞】農村;養豬;高效養豬;十條
1 標準化舍飼
要選擇地勢干燥、朝陽的地方建豬舍,建筑材料不限,只要求豬舍衛生、易于管理、通風采光性能好,并能保證冬暖夏涼即可。采取標準化舍飼,直線育肥,這種融豬的生理、生態、行為、習性于一體的全新的養豬工藝,符合豬的生物學特點和生命活動所需環境要求,符合動物福利要求。農村傳統的吊架子豬育肥飼料單一,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豬的生長需要,導致豬飼養周期長、生長慢、出欄率低。如果從斷奶后的小豬開始,直至肥豬出欄前,采用提高營養水平的直線育肥法,可有效地縮短育肥期,提高出欄率,增加經濟效益。
2 養殖雜交豬
用品種公豬如長白、漢普夏、杜洛克等種公豬配當地土種母豬所生產的仔豬為雜交一代豬,雜交豬具有生產迅速、生活力強、飼養效益高的特點。因此,要普遍推廣公豬良種化、母豬地方化、仔豬雜交一代化的“三化”新技術。最好發展土三元或者洋三元(由三個品種雜交生產的豬叫三元豬,這三個品種都是國外引進品種,稱為外三元,也叫洋三元,例如:長白、大白、杜洛克雜交。如果這三個品種中有一到兩個我國的品種,則稱為內三元,如長白、大白、東北;如果三個品種都是我國地方品種,稱土三元或土雜豬,內江豬、榮昌豬、滇南小耳豬),經濟效益更加顯著。
3 飲水充足
夏天氣溫高,豬的體溫也會受到影響。若飲水充足,豬可以通過急促呼吸將肺部的呼吸道水氣排出體外,以水氣帶走體內部分余熱。夏季豬日飲水量為自身體重的23%~25%,可飲0.5%的鹽水調節體溫,水槽內要保持充足的清潔水,不能斷水,一旦缺水就會影響豬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長,從而降低對飼料的利用率。
4 飼喂配合飼料
根據不同生長階段豬的營養需要,喂以多種飼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價配合飼料,不僅營養全面而不浪費,而且料肉比低、經濟效益高。豬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30多種營養物質,如水、能量飼料、蛋白質、維生素、糖類粗纖維、礦物質、數十種氨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等,要滿足豬生長的需要,就不能喂單一飼料。
5 保護性飼養
保護性飼養主要包括防暑、降溫、定期驅蟲,免疫注射這幾個方面。加強通風,打開豬舍門窗,保證豬舍空氣流通,在豬舍內安裝吊扇,產生水平方向的空氣流動,促使體溫下降,必要時可采取房頂安裝排氣扇,向外排出上升的熱氣,墻壁裝置換氣扇,使空氣橫穿豬舍而過,增加豬舍通風量。冬季加厚豬舍墻體、扣塑料棚,較寒冷的夜晚則在塑料膜上加蓋草簾,加大透光率和飼養密度,圈內要勤墊干草,以保證圈內干燥、衛生,每天中午無風時要打開塑料棚通風換氣。在免疫上要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嚴格按防疫程序做好豬瘟、豬丹毒、豬肺疫等傳染病的預防,確保育肥豬安全。搞好衛生,食槽每天至少要洗一次,豬糞要經常清除,豬舍及周圍環境要用萬畜康定期消毒,定期噴灑驅蚊滅蠅藥。
6 高密度養豬
冬季育肥豬1頭/0.8㎡,夏季1頭/㎡,即為高密度養豬。高密度養豬不僅可以減少豬舍固定資產投資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投入產出比,而且還便于衛生清潔、消毒等工作。同時,由于育肥豬沒有足夠活動場地,吃飽就睡,這樣不僅增重快,而且減少飼料投入,縮短飼養周期。
7 自繁自養
近期全國豬價繼續小幅波動,瘦肉型豬價回升至14.29元/kg左右,良雜豬價格在13.73元/kg左右。6月末,三元仔豬均價在28.8元/kg,較前期31元/kg的高價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在豬價平穩的情況下,豬糧比價回落至6.13:1附近,雖仍在盈虧平衡線上方,但養殖戶自繁自養仍然虧損,如果外進仔豬虧損將更為嚴重,因此,建議采取自繁自養。自繁自養的生豬養殖模式是近幾年以來一直被規模化生豬養殖場推崇的經營模式,這一經營模式在迅速擴大養豬規模、提供穩定豬苗來源、有效規避動物疫病風險方面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自己家通過飼養能繁母豬培育雜交仔豬,然后自己飼喂商品豬,不外購仔豬,這樣既可以降低外購仔豬的生產成本,又可以減少攜帶疫病豬的購入。
8 適時出欄
隨著良種豬的普及和育肥綜合配套技術的推廣應用,仔豬生后體重達到10~15kg就開始直線育肥,搞好驅蟲、健胃、防疫與科學飼養管理,體重達到90~110kg時出欄最為經濟。這期間增重快、育肥消耗的精料少,瘦肉率高,受廣大消費者歡迎,養豬戶獲利也多。
9 定時飼喂
定時就每天喂豬的時間和次數要固定,這樣可提高豬的食欲,促進消化腺定時活動,提高飼料消化率。另外,飼喂的時間間隔應均衡,一天分早、中、晚3次喂豬。如果飼喂次數沒有固定,飼喂時間忽早忽晚,就會打亂豬的生活規律、降低食欲和消化機能,并易引胃腸病。
篇8
關鍵詞: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工藝;污水處理“零”排放;規模化養豬場;福州市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8-88-03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州市生豬養殖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年出欄1 0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690家,生豬規模養殖占68%,出欄數187萬頭。這些規模化養豬場大多處于先發展后治理的狀況,在養豬場選址和全過程治理方面缺乏環保意識、缺乏環保資金投入、缺乏配套的環保治理設施與方法、缺乏完善的服務管理手段,嚴重威脅著我市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也由此造成養豬場周邊的群眾怨聲載道,糾紛不斷。因此,根據福州市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規劃,探討如何應用推廣一些行之有效、切合福州市實際技術工藝模式及投資省、污水處理效率高、運行穩定、后續管理方便的沼氣發酵裝置尤為重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市研究開發出斜流隧道式厭氧污泥濾床工藝技術,在規模化養豬場廣泛推廣,深受廣大養殖業主的好評。隨著技術工藝研究的不斷深入,在實踐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和缺點,通過近些年來不斷改進、完善、總結,于2008年研發出半地埋式雙層結構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工藝,實現工藝技術新的飛躍,整個系統更加完善,為探索福州市規模化養殖污水處理實現“零”排放開辟一條新路。
1 半地埋式雙層結構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工藝流程及特點
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污泥床-過濾器(Cascading set gathering of gas Up-flow Blanket Filter簡稱CGUBF)工藝流程見圖1。
該沼氣工藝技術按照污染防治、能源生產利用、循環生態農業開發的功能要求,積極推廣逐場規劃設計、統一施工建池、集中供氣、綜合利用的建設模式,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為指導,將沼氣工程與養殖業發展、污染物(糞便污水、母豬胎盤內器臟、病死豬)處理、“三沼”綜合利用、后續管理等進行統一籌劃、系統安排。該工藝技術的主要特點如下:
1.1 高效性 雖然屬于常溫發酵工藝,但由于工藝技術先進科學合理,如進水布點多而均勻、池體地埋深保溫性能好、內置填料、集氣攪拌、出料方便、定期排渣等,促使池容產氣率提高。
1.2 經濟性 厭氧發酵裝置采用半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緊湊,水壓間、多層儲氣室、發酵間于一體,節省土地成本與工程造價。半地埋式雙層結構,減少工程施工難度與土方量,節省施工成本。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建設方便,長久耐用,且不用單獨建造儲氣柜,節省投資,后期運行管理費用低。
1.3 整體性 該工藝不只是考慮單個發酵裝置,而是包括前處理工藝技術、發酵技術、后處理技術、“三沼”利用、病死豬處理、疫病防控等整個系統實行統籌規劃,整體性強,形成養豬場良性循環,從而提高效率。
1.4 穩定性 該工藝技術通過10多年來在各地的應用推廣實踐檢驗,工程運行正常,未出現故障與維修問題,污水處理效果與產氣效果良好。
1.5 便利性 前我市大多數沼氣工程沒建自動排浮渣與底部污泥的裝置,導致剛運行時效果還好,以后運行效率逐年降低,主要原因是沒有定期出料。而該工藝配有自動排泥渣裝置,促使料液循環處理。另外,整個工藝無動力運行,管理方便安全簡單,對管理人員專業培訓要求不高。
1.6 實用性 能充分考慮、利用我市山地丘陵多的地勢特點解決自動進出料問題;采用半地埋結構,可充分利用地溫提高冬天沼氣發酵溫度;利用沼液沖洗豬舍,既可解決農作物消納地面積少的問題,又可減少養豬場用水量,延長微生物菌滯留期;配套進行病死豬處理,既有效地搞好養豬場疫病防控,又降低了養殖場處置病死豬的費用。
2 規模化養豬場實現污水“零”排放存在問題及必須做好8項工作
我市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實現污水“零”排放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周邊消納地少,且大部分耕地不屬于養豬場業主,可供養豬場使用的土地面積少,造成沼液無法利用與儲存。二是豬舍環保設施簡陋,雨污不分,如遇雨天必然增加污水量,甚至把泥沙帶入沼氣池。三是養豬場資金及土地缺乏,建設沼氣工程容積小負荷大或沼氣工藝落后,特別到冬天沼氣池處理效果更差,沼液出水濃度過高。四是目前沼液利用現狀是一部分隨農時使用,作為肥料和灌溉水,而在非農用季節,則直接排放,成為水體二次污染源。五是對于生物發酵墊料零排放工藝,由于需改造豬舍,增加墊料與購買有益微生物菌,增加養殖成本,且我市氣溫高濕度大,需加大排氣裝置,否則易發生豬皮膚病、呼吸道疾病。針對以上問題,隨著近年來各縣(市、區)政府實施畜禽養殖布局劃分、農業減排達標排放、生態縣建設等,對規模化養豬場實現污水“零”排放提出更高的環保要求,因此,為了實現規模化養豬場污水“零”排放,必須重點做好以下8項工作:
2.1 養殖業主要做好養殖規劃 要樹立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意識,在建場選址時要充分考慮養殖污染物的消納土地面積,根據消納土地種植何種農作物,測算每年消納地農作物的用肥量,嚴格控制養殖規模。
2.2 建設長期、穩定、高效運轉的沼氣工程 沼氣工程是養殖污水處理的核心,其運轉效率、穩定性、污水滯留時間、微生物菌中毒或受抑制等關系到污水處理效果、病原菌殺滅程度,所以可在設計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工程工藝方案論證,確保工程項目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規范性。
2.3 雨污分流 豬舍污水管網一定要雨污管分離,減少污水數量與蚊蠅滋生。
2.4 養豬場消毒液的使用 容易引起沼氣池內微生物中毒或受到抑制,需高度重視。
2.5 建設相關配套設施 如貯肥池、沼液輸送管網、沼液吸運車等。
2.6 減少污水量 采用“干清糞”工藝減少沖洗用水;采用沼液沖洗豬舍,減少污水量。
2.7 降低沼液濃度 必須設置一道濾器,使沼液的CODcr
1 000mg/L,從感觀上與實際操作中都能適宜沖洗豬舍。
2.8 及時適量排渣 要設置多處排出口,及時適量地排出沉淀污泥與懸浮渣,并運至干化場干化或用固液分離機分離,制成高效有機肥。
3 沼液沖洗豬舍的可行性、操作要點及實施效果
對沼液用于沖洗豬舍,實現污水處理“零”排放之可行性闡述如下。首先,從沼氣發酵過程與機理來論證其安全性。沼氣厭氧發酵過程如同反芻動物牛羊胃的消化過程,據資料介紹,將牛胃的內容物做飼料添加劑喂豬,能促進仔豬的生長發育,并增加體重[1]。在沼氣池中同樣存在著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微生物群落,它們按照各自的營養需求進行物質轉化,其中一類微生物對廢棄物原料的分解產物成為另一類微生物的營養,這一類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又為別的微生物所利用,如此接力式地轉化使初始發酵物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同時也合成一些新的物質,在此過程中微生物群落之間逐步形成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在沼液里既含有形形的微生物又含有大量的新產物,如轉化成多種抗生素、溶菌酶及多種消化酶等,這些物質有促進動物生長、增強抗病能力和提高飼料消化率的作用,而轉化的新產物,有些可作為動物的營養物,如氨基酸、 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據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資料介紹:“經過對不同來源的沼液分析,17種氨基酸含量總和平均大約為640mg/L,維生素B1、B2、B6、B11、B12分別為0.089mg/L、0.022mg/L、0.53mg/L、0.078mg/L、0.009 3mg/L,證明沼液對動物的營養需求均有一定的補充作用”[2]。
其次,從沼液中查找是否含有對生豬生長發育有害的物質及含量超允許范圍來證明其安全性。據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資料介紹:“沼氣池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的低電位和厭氧環境及產生的低級脂肪酸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都會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卵起到殺滅、抑制和使之失活的作用,例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鉤端螺旋體及血吸蟲卵和鉤蟲卵在沼氣池內存活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蛔蟲卵存活3個月”,通常發酵1個月以后多數病原體會得到有效控制。此外,沼液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很低,按[NO-2]含量不足0.002mg/L,遠低于現行制定的畜用飲用水標準最大允許濃度10mg/L(美國)。沼液中的硝酸鹽含量以[NO-3]計為16~32mg/L,也低于澳大利亞推薦的允許濃度90~200mg/L[3],由于豬舍中的廢棄有機物主要是畜禽糞尿、病死豬、胎盤內器臟,這些廢棄物與污水進池酸化、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沼液、沉淀污泥與沼渣,其中的沼液含有如上所述的特性、功能、益處,還有微量元素齊全,各種維生素與有益菌群,用于喂豬起到加快生長、縮短育肥期、提高料肉比、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因此,用低濃度沼液沖洗豬舍是安全、科學、有益的。筆者在福清市東瀚鎮興達養豬場進行沼液沖洗豬舍試驗,該養豬場生豬存欄數2 000頭,于2011年新建半地埋式雙層結構層疊集氣上流式厭氧沼氣池500m3,日產沼液45t,通過1a多時間對2 000m2豬舍進行沼液沖洗試驗,結果表明用沼液沖洗豬舍時豬群會涌躍覓食沼液,甚至連殘留在舍內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的沼液,豬也用舌頭予以舔凈,且豬群的皮毛油亮光滑,不發生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混有病死豬、內器臟一并厭氧發酵的沼液更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用沼液沖洗豬舍需安裝一臺清水泵,安裝在沼氣工程的過濾池面上,將水泵頭潛入過濾池液面下將沼液抽至密閉的高位池儲存,沖洗豬舍時開啟閥門,如同正常沖洗豬舍一樣,但要盡量少沖洗豬身上,因為豬身上粘有沼液會引起豬舔,以免相互咬傷。每天上、下午沖洗兩次,如此反復使用就沒有多余沼液可排。但有的養豬戶對高床不用沼液沖洗擔心高床鐵件受到氨與硫化氫腐蝕,建議先使用沼液沖洗后再用少量清水清洗。如按年出欄萬頭育肥豬計算,每天用水均在120t左右,母豬舍用水20t左右,100t沼液用于回沖,余下20t左右沼液可用于豬舍中的綠化帶澆灌,或用地下土壤滲濾溝(地下滲濾土地處理系統(UG))的方法處理處置,完全沒有污水外排(見圖2)。
圖2 標準構造的地下土壤滲濾溝
4 污泥定時排放是實現沼液沖洗豬舍污水“零”排放的關鍵
由于沼液長時間循環利用難免導致沉淀污泥的累積,因此,就要經常察看沼液的濃度而決定是否排放污泥,否則就會累積,使沼液難以利用。因此在構建厭氧消化池時要特別注意設置方便排泥的設施,不論是地面池或地下池都要盡量使污泥多點全面地排出,要克服以往采用的單點局部排污泥的弊端。如采用單點局部排污泥的方法,就有大面積多處的污泥受到液體的阻力影響難以達到全面排出沉淀污泥的要求。若長期采用單點排泥,沼液的濃度就會上升,將影響沖洗豬舍,那么污水“零”排放將難以實現。
沉淀污泥全面排出后,可放置在污泥干化場自然干化,有條件的可購買0.5mm的擠壓式固液分離機對沉淀污泥進行擠壓、裝袋,用作農業肥料或出售養魚等。
綜上所述,要做到規模化養豬場污水“零”排放,沼液能夠用于沖洗豬舍,其核心是選好、建好工藝先進、運行高效穩定的沼氣工程,同時配套建設相關設施,加強日常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孟津.沼氣生產利用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9:114-120.
篇9
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多大的勇氣?經風歷雨需要多強的耐心?創業路上的一馬當先,養殖中的勤學苦練,致富不忘鄉鄰的惠民本色,引領農民脫貧的不悔信念,甘做光彩事、爭當光彩人的淳樸性格,所有這些或許都是余國洋取得成功的本源吧!
余國洋向來勤儉持家,為早日擺脫貧困,他借資包場,開始了自己的養豬生涯。為探索生態養豬模式,他重拾書本,總結經驗,大膽實踐,建起規模化的生態養殖場,同時,以誠信的理念順利叩開了市場大門,成了創業致富的好典范,將十里鋪村變成了商品豬的養殖基地。不僅如此,他還以無私的情懷,幫助許多人實現了創業夢想,成為大家口中、心里的好人、貴人。
余國洋,一個敢闖敢干的漢子。18歲高中畢業之后,他走南闖北。在北京打過工,在山東開過飯館,在南方賣過服裝,可這一切除了維持基本的生活開支以外,并沒有給他帶來多余的財富。2006年,不甘平庸的余國洋返回老家河南襄城縣十里鋪鄉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風雨兼程養殖路
“創業”永遠是一個有故事的話題,每個創業者的背后都會有那么一段讓人難忘的經歷,或是辛酸,或是欣喜,而余國洋也不例外。
養豬,對于余國洋這個門外漢來說,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一個選擇,而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在養豬這條路上致富。雖然創業初始他懷揣致富夢想,但回鄉之后生活的窘迫讓他不得不面對現實。面對窘迫的兒子,余國洋的父親特別想給兒子以幫助。可是,對于年邁的父親來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在為難之際,余父突然想起自己還養有幾頭母豬,為了讓余國洋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父親決定把這幾頭母豬給余國洋養。就這樣,他踏上了再也割舍不掉的生態養豬之路。
養豬看似簡單,但要想養好豬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余國洋是一個穩健務實的人,既然走上了這條道路,就下決心要把它做好。聰明活泛的經濟頭腦,也讓余國洋看到了這傳統的養殖項目背后所蘊藏的巨大經濟效益。他深知,我國是一個養豬大國,養豬業在畜牧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肉食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安全、綠色、優質瘦肉型豬的消費更是呈現出較大的市場銷售空間。因此,生態養豬對養豬業以及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生態養豬業充分利用了豬的生物學特性,利用自然生態環境,盡量多用或全部使用各種自然資源,減少或不用人工化學合成物質及人工能源,這樣不僅能降低養豬生產成本,而且能生產出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綠色食品。
起初兩年,由于條件不成熟,經濟效益欠佳,他多方求教,將每欄豬前都分門別類掛上詳細的記錄牌,認真比較日常信息,堅持摸索科學的飼養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和摸索,余國洋的養豬經驗日漸豐富。但他在養豬之余經常會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從目前國內的生豬養殖結構及生產水平來看,仍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他認真分析后認為原因在于:一是目前我國養豬結構仍以農戶散養和小規模飼養為主,市場穩定性和供應能力偏弱。二是國內生豬存欄仍然不足,市場豬肉供應非常緊張。近年來,政府給予養豬業大力支持,引種的、擴群的很多,但由于生豬生產期長,飼養技術要求高和資金投入需求大,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豬肉緊缺現狀。三是未來我國養殖業市場行情會越來越穩定。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生豬規模化、良種化進程的加快和養殖結構的逐漸轉型,生豬市場將越來越穩定,價格跌漲幅度將越來越小,優質、高效、安全、綠色的豬肉制品仍將是國內消費主流,養殖行業必將向規模化、大型化,優質、高效、安全的目標發展。
思路一旦理清,創業就有了奔頭。為了提高經濟效益,余國洋培育了良種,提高了管理,擴大了規模。豬舍從原來的不到40畝擴大到現在的80多畝,從以前的年出欄500頭到現在的5000頭。數字雖然無趣,但變化卻驚人。在管理方面,他還請來了具有10多年養殖業管理經驗的襄城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李曉峰擔任公司的養殖顧問,打破了傳統、落后的農村養豬管理模式。
科學養殖求發展
為了把生豬養殖搞好,余國洋不但請來生豬養殖方面的專家進行技術指導,而且取得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他還加入了襄城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在會長李曉峰,副會長李合良、仝三民等人的幫助下,余國洋于2011年注冊成立了襄城縣昊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由于余國洋善管理、懂技術、誠信經營,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后帶領300多家農戶進行科學養殖,使他們走上了致富之路,受到了有關領導的一致好評。
為了打破傳統的養豬觀念,創新養殖方法,選育優良種豬,走出新型養豬致富之路,他通過各種途徑向專家請教,還利用網絡學習了許多科學養豬、種豬管理、防疫滅病的技術。白天沒時間,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專門研究學習養豬技術;光學習不行,還要結合實踐,細心觀察。為了把種豬養好,余國洋甚至求教于獸醫,熟悉了防疫工作。在養豬的過程中,余國洋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數不清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是在豬舍里度過的。
余國洋搞養殖和別人不同。他說,養豬要學會“偷懶”,為了偷懶,他把養殖場全部建成全自動化豬舍。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勞動力,而且保證了豬舍的清潔和衛生。根據豬的生長周期不同,余國洋還把豬舍分成母豬區、生豬區、幼崽區,這樣就可以根據生豬不同生長期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管理和照顧,有效避免了疫情的傳播。
品種是效益的根本,規模是效益的基礎,管理是效益的關鍵,這是余國洋多年自繁、自養、自防養豬的最深體會。
至誠至信播美名
他經營的昊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采取的是“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產品有了,銷路卻成了擺在余國洋面前的一道難題。為了保證農戶的經濟效益,余國洋多次與雙匯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交涉,經過協調,終于以高于市場的價格與雙匯集團簽訂了合同,為農戶的生豬銷售解除了后顧之憂。
與大集團簽訂了供銷合同,就必須得保證生豬的質量,為了達到“放心肉”的標準,余國洋千方百計保證食料的品質。他說:“要想豬肉好,就讓豬吃好。”而其他輔料也是完全按照科學配方進行配制的。
“保證食品安全,要對得起良心”,是余國洋對誠信經營的理解,他不僅這樣說,更是用誠信踐行著自己的承諾。而這種“對得起良心”的仁義精神,為他贏得了市場,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致富路上百花香
“誠信經營”不是余國洋仁義精神的全部。他認為,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余國洋通過養豬致富后,為了回報鄉親們的信任與支持,帶領鄉親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在他的幫助下,許多人都取得了成功,走上了致富之路。在生態養豬領域,一枝獨秀已經發展為百花競放。
在養殖過程中,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都給予了余國洋極大的支持,特別是在用電、用水、用地等方面給予他最優惠的政策,去年還為他爭取到國家養豬補貼20萬元。他銘記鄉親們的支持,時刻不忘回報社會,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養殖技術和經驗,通過舉辦專題技術講座等方式,無償傳授給周邊的村民和前來參觀學習的外地群眾,甚至登門進行技術指導,并從經濟、社會等方面幫養殖戶算明白賬,鼓勵他們進行科學飼養、實施規范管理,加快良種改造步伐。對有養殖愿望的無資金戶、特困戶,他免費提供仔豬和養殖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深受養豬戶的好評。近年來,他先后幫助多家養殖戶走上致富之路,帶動多個村發展養豬業。
為了把生豬產業這塊蛋糕做大做強,讓百姓快速致富,余國洋經過申請成立了養殖產業協會。消息傳出,村里人奔走相告,養豬戶紛紛找到余國洋要求入會。余國洋和會員們完善了協會章程和生產管理制度,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和會員大會等決策監督組織,在第一次會員大會和董事會上,余國洋被推選為會長,協會設立了生產、飼料、銷售、技術、管理等內部機構,每個機構都有專人負責,實行統一計劃、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統一管理。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余國洋大力推行的“公司+農戶”養殖模式,不但為散養戶提供技術、管理,還幫助廣大養殖戶銷售,提供好的飼料,真正帶動大家實現了共同富裕的夢想。
精心描繪新藍圖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余國洋時刻以“自信、拼搏”的精神鞭策自己,以誠信經營開拓市場,如今,他的“公司+農戶”生豬養殖模式,使公司的年出欄量達到5000頭。
篇10
[關鍵詞] 農戶 生豬養殖 養殖業 因素
[中圖分類號] F30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3)11-0228-01
一、影響農戶生豬養殖行為的因素
總的來說,影響農戶生豬養殖行為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內在因素,一種是外界因素,不同農戶的養殖行為方式存在的差異就是因為內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在具體的進行劃分,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個人行為特征兩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涵蓋市場、政策、自然環境及服務保障體系四大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又包括許多細小的方面,比如家庭人口、耕地面積、收入情況、家庭財富、家庭成員的精神生活等等,家庭人口方面主要的影響是勞動力,人口越多的家庭其勞動力也就越多,也就有條件養豬,同時也會影響養殖的策略,根據家庭成員的年齡來確定勞動力的高低,從而影響養殖的數量;耕地面積的多少一方面影響豬飼料的數量,另一方面影響了養豬的勞動時間,耕地面積多就能提供較多的飼料,養殖數量也會增多,但是也會較少養豬的勞動時間,因此這是個雙向的影響因素;家庭收入的來源一般比較多樣,收入結構的不同影響農戶的養殖行為,非農業收入較多的家庭對養殖的依賴就較小,養殖的可能性就小,反之,養殖的可能性就大;家庭財富對生豬養殖的影響是不確定的,也是難以把握的,財富多的家庭在養殖上就有較為充足的資金保障,養豬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實際情況是,財富多的家庭其選擇的面比較廣,更多的不愿意養豬,財富少的家庭因為資金不足就難以有養豬的機會。
2.政策因素
農戶生豬養殖除了受經濟和市場的影響外,還受到相關政策的影響,國家根據生豬生產的趨勢和行情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一般來說鼓勵性較強的產業導向政策能夠提高農戶養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促進農戶養豬業的發展,限制性的產業導向政策會阻礙農村生豬養殖的發展,同時在稅收方面,對養豬業的低稅收政策能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通過減免一定的費用,增加農戶的收益,提高農戶養豬的熱情,反之高稅收政策會大大挫傷農戶養豬的積極性;國家扶持和優惠政策的出臺促進了農村養豬企業數量的增多。因此,合理、科學、實際的利用政策能夠促進和保持農戶養豬業的發展。
3.市場因素
市場是影響生豬養殖的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市場影響豬肉的需求量,需求量的增多就會促進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甚至促使新養殖戶的誕生,反之,需求量減少就會降低養殖戶的養殖信心和動力。作為一個基本的生產單元,農戶養豬的最終目的是獲取最大的收益,一般情況下,養豬經濟利潤高時就會提高農戶養豬的積極性,從事養豬的農戶也會增加;而當養豬的經濟利益較小時,農戶養豬的積極性就會大大降低,甚至轉行從事其他行業,使養豬的農戶急劇減少。
4.自然條件因素
氣候、地理位置以及疫病都會對生豬養殖造成絕對的影響,氣候適宜的地區,養豬的成本比較低,利潤空間相對較高,農戶也會樂意養豬,而一些氣候比較惡劣的地區,養豬成本太高,一般人不會選擇養豬;一些地處相對繁榮的地段,非農業收入來源較多,很多人不會考慮養豬帶來的經濟收益,而相對偏僻的農村地區,收入來源較少,選擇養豬獲取收益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5.服務保障體系因素
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技術服務保障,養豬業也是一樣,需要的服務保障體系主要由技術、銷售、繁殖和防疫,技術服務體系可以提高生產者的專業素質,提高養殖的技術和水平,保障養殖的質量;銷售服務體系能夠使養殖產品及時的銷售出去,加快養殖資金的流轉速度,保證養殖者長遠可持續的發展;繁殖服務體系能夠保障養殖的數量和規模,保證各方面的生產;防疫服務體系能后確保養殖業的長期發展,保持養殖者的積極性。
二、意見和建議
1.切實抓好衛生防疫防治工作
動物疫病是影響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動物疫病頻頻發生,使我國養豬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嚴峻的形式,加上我國大部分養殖戶規模較小,基礎比較薄弱,且較為分散,防疫體系非常薄弱,一旦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嚴重后果。因此,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從當前養殖業和畜牧業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實事求是,建立高效、全面、科學的疫病防疫體系,提高動物防疫防控水平,確保生豬養殖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2.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培訓
由于我國養豬企業大都集中在農村,養殖戶的文化水平較低,養殖技術欠缺,養殖的經驗也不足,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求。因此,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養殖戶的技術培訓定期舉行技術培訓和函授教育,向廣大農戶傳授養殖技術、衛生防疫技術、管理技術等,是他們能夠科學的進行養殖,保證養殖的數量和質量
3.要制定生豬價格保護措施
為了規避生豬價格的風險,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十分必要,可以保護養殖戶的積極性,確保養豬業的長遠發展,保證市場生豬的供應量。在糧食方面我國已經出臺了相應的價格保護制度,確保了我國糧食生產的穩步進行。生豬生產也是一樣,應當把在糧食方面采取的措施運用于生豬生產上,制定價格保護措施,使生豬市場價格保持在合理的浮動范圍之內,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落實一定的比例保護價,最大限度的保證養殖戶的利益,保持其養殖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冷繼明. 農戶生豬養殖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