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篇1

【關鍵詞】高效課堂 模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9-0056-01

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做出拙論:

一、高效課堂備課要“實”

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前要很好的預設生成,能力吃透教材,力求備課準確到位,做好課堂生成預設。因此,教師必須明確每節課的重難點,必須明確知識點及知識塊在單元,在所編冊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當然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具有片面性和單一性,教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合生活實際,挖掘鄉土資源作為教材,達到優勢互補。用貼近生活,而有血有肉的更加形象生動的教材與教法,激發、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高效課堂學情要“清”

課堂教學要始終圍繞學生,根據學情備寫教案,全面分析優秀生,學困生的知識結構特點,以中等生為備寫標準,兼顧兩頭,讓每位同學都能有所發展。教師要多深入學生,了解學情,認真參與傾聽,捕捉生產點,尋找問題,尋找策略,讓全體學生都有不同的最大收獲――也就是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三、課堂顯現一個“活”字

教師要在形式方法上把握有度,才能確保課堂的高效,帶來教育質量的高效。

1.靈活的教法。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的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

2.活躍的教學狀態,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的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就是一節高效成功的課。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和練。目標由學生確立,過程由學生參與,問題讓學生提出。結論讓學生總結,方法讓學生歸納。把整個課堂完全放心的交給學生,教師只能做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科學的學法指導。“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產生質疑,發現問題。通過質疑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

形式和方法的多樣化,開辟了課堂教師的心空間――高效課堂。但要真正實現高效,必須務實,不斷尋求方式方法,探討交流經驗,集眾家之長,和集體之力,盡可能的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

四、構建高效課堂對我們教師能力的要求

構建高效課堂,我們教師要多動腦多下苦工,多花時間,多出點子,教中研,研中思,思中提,做好以下幾點:

1.要有高超的課堂導學能力。高效課堂中的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了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板書也許是學生來寫,總結也許是學生來說,評價也許是學生來議,但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

2.要有準確的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必定會引發學生形形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儲備豐富的相關科學領域的知識,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圍的知識,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要有靈活的課堂管理能力。課堂管得死,就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欲望,但熱鬧又是課堂紀律的大敵,如何能讓學生在“熱鬧”中“有序”地進行,取決于教師課堂管理能力,既要放得開,又要能收得起來。

4.要有機智的課堂環境把控能力。環節的設計能力要求教師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設計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這取決于教師的隨堂機智。

高效課堂規模的形成,還必須有相適應的應對策略,那么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

第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以保障課堂有效。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的寫教案,而是必須備教材,備學生,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琢磨教學中難點,更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另外,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要設計高效課堂必須的質量較高的練習、教具課件、學具等輔助設施缺一不可。

第二,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是課堂高效的基礎。

入會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學生也只有在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要善于運用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的語言,師生平等互動以及小游戲等都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氣氛。教師要在課堂上態度和藹,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問題,敢于提問質疑,營造明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師生關系和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愉快,思想活躍,結出課堂教學高效率的碩果。

第三,求真務實,夯實高效課堂的基礎。

篇2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模式 方法目標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5-068-02

高效課堂應該是單位教學時間內實現課程目標最大化、最優化的課堂。貫徹新課程思想品德課的理念需要我們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有一個較好的認識,新課程給中學思品課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對中學思品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高效課堂,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有效教學需要有效互動。在規范辦學的大前提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根據自己的學習和教學實踐,從教師的教這一角度淺談打造高效課堂的以下幾點認識。一、理論基礎及現實意義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基礎性社會學科,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新課標要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即要求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遵循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科內容為載體、以融洽師生關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狀態為保障的原則,講究教學藝術,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參與中學習,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并理解和接受,進而形成信念、意志、榮辱觀和價值觀。因此,這一目標對于思想品德課高效教學模式的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教學基本程序

1、課題情景引入

結合初中思品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學習思品學科的學習現狀,用視頻、材料、漫畫、動畫、活動、問題等方式創設情境,引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思品學科的興趣。

2、學習目標呈現

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其實質上是知、情、行的統一。從知識技能而言,自主學習由教會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向教會學生怎么會學轉變,教學生會學其核心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使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我學習;從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言,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目標呈現過程:

(1)教師出示目標。可用投影、板書、口述等方式完成。

(2)學生感知目標。用個人領讀或學生齊讀的方式進行強化感知,加深印象。

(3)教師解讀目標。對學習目標進行簡單說明,強調學習目標中的重難點以及達成目標需要注意的細節。

3、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探索是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進入新課教學后,教師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及相關內容可事先設計一些問題展示給學生,也可要求學生在自學課文之后,提出相關問題。同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學課文,大致理解教材的內容,對于一些不能理解的內容做好記號。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要符合自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要有一定的梯度,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都能感受到課堂活動給他們帶來的愉悅,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自主學習可依據學習內容和課堂具體情況設計成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兩種形式。具體步驟如下:

(1)出示自學指導。明確告之自學的要求。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自學后應達成的目標。

(2)學生自主學習。依據自學的目標和自學的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書上找出本框的基本的觀點(或知識點)。

(3)自學效果檢查。教師采用個別檢查和學生相互檢查等形式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檢查。

(4)嘗試訓練檢測。在規定的時間內試著完成《課堂作業》(或者是學案)相關的基礎訓練題(選擇題)和比較簡單的問答題。

4、討論釋疑

課堂交流討論時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深入參與,精心設計問題,創設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討論交流習慣,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組討論是,我們要求每個同學都要提出自己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然后小組進行討論,小組成員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點、兩點。

釋疑過程也就是師生互動、師生共同討論交流,各個小組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各小組要將本組的共同共同問題向全班提出,由其他小組租出解釋和回答,各小組發現發言者的想法與自己有出入時,要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形成辯論的氛圍。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也要不時的扮演和學生一樣的角色參加交流和討論,知道將本課堂所有陰暗問題全部解決。

討論釋疑是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通過自學,學生能夠大致了解課文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知識點,如在講“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時,為什么要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怎樣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理解就有點困難,教師可進一步組織全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討論解決。以親身感受和喜聞樂見的事例得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學生“敢想、敢說、敢創”的精神得到激發,也在積極參與中理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原因。經過討論,教師開始有針對性地提問,也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樣既能突出重點,又能解決難點。

5、練習鞏固

練習鞏固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反饋----矯正”功能使它既是測量學生學習目標達到水平的重要手段和衡量教師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一把尺子,更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替代的手段和途徑,而課堂檢測的設計是檢測實施的前提和關鍵。如何實際課堂檢測,學科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精選精做,習題要有層次性,內容更要適應全體學生。要求學生自主獨立完成,當堂反饋。

練習鞏固是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提高環節,因為學生前面獲得的知識是通過自主探究、交流討論獲得的,不夠系統穩定,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要適時進行總結梳理,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知識結構,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總結。在總結中要善于啟發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由熟悉知識到能力的轉化。最后,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通過及時的練習反饋,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鞏固加深、靈活運用的目的。

三、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

1、創設教學環境

教師應尊重和賞識學生的獨到見解,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保證每個學生的主體參與,給每個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努力營造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盡可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發揮自己多方面的潛能。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主動走到學生之中,平等交流,使學生體會到民主、和諧、關愛、欣賞。

2、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有法無定法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重視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個別差異,研究學生的智力、興趣、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在這個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因材施教,充分每個人擁有的潛能,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使學生獲得知識,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生思維受阻或思維出現偏差時,教師指點迷津,疏通障礙,在化難為易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3、多媒體的運用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實踐證明,只有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激發起學生腦海里思考的漣漪,進而激發起濃厚的求知欲,增強學習的信心。

要求教師深鉆大綱教材,精心設計課件,并熟悉課件,在講課過程中把課件——老師——學生融為一體,隨著課件的播放,讓老師層層深入的設問引導學生去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3

高效課堂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它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我校(此處指河北省灤平縣長山峪鎮中心校東營小學,下文同)根據新課程模式“問題情景―建立模式―解釋應用與拓展”,并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對高效課堂進行了探索,構建了我校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其流程為“創設情境、設疑激趣―引導探究、自主建構―強化訓練、應用拓展―自主反思、深入體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小學數學教學是由問題構成的,教學過程也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創設與問題有關的數學的、現實的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力,使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為他們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打下基礎,以增強其數學應用意識,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故事法、游戲再現法、新舊知識沖突法、聯系生活法、媒體展現法、問題競猜法、障礙設置法。

二、引導探究,自主建構

1.自主探索。通過充分估計學生的潛能,為他們創設較大的思維空間,并預留較多的探究時間,為他們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引導他們通過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思考、交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數學知識,獲得數學知識技能,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學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建構前,教師應提出富有挑戰性的、思維含量比較高的問題,并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使之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時,教師還應著力對學生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使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

2.交流評價。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展示交流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評價,使學生在交流、評價中相互學習借鑒,受到啟發,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其數學交流能力,建立自信。課堂教學的交流組織形式主要有:個體獨立與課本交流、小組合作交流(生生交流)、集中交流(師生、生生交流)。

為了使學生在交流中能做到正確的角色定位,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培養學生:①善于傾聽。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要能聽出發言的重點,并做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②敢于表達。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引導他們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說話時條理清楚,語句完整,語言精煉且重點突出;③適時轉化。培養學生適時轉換的能力,“善于傾聽”和“敢于表達”是相輔相成的,在交流活動中,既不能成為旁聽者,更不能只注重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忽略了別人有益的建議。要善于在別人的見解上完善自己的見解,在自己發言之后,收集有益的反饋信息。要將說與聽有機結合起來,有所傾聽,才能有所表達,有了聽與說,才有對知識的理解。

此外,還要注重評價的內容多元化、形式多樣化,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借鑒、受到啟發、得到激勵。教師對學生成功的評價可以分成兩個維度綜合考查:①評價小組成績,進行組際競爭,把小組成員的利益統合成集體利益;②評價個體的成功。使學生感到小組合作活動。既利己,又利他。教師不僅對結果的對錯進行評價,而且對學生學習過程、思考的過程進行評價,并給予有效的引導。

3.抽象模型。數學模型指的是對數學知識進行簡化和提煉,再通過數學語言、符號或圖形等形式對其進行概括與歸納、描述、反映特定的問題或具體事物之間關系的數學結構。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模型,主要指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性質、數量間的關系等,這些基本的數學模型能幫助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學生在自主探索、充分交流和教師有效的引導下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揭示數學規律,建立數學模型。常用的方法有:

(1)讓學生大膽地去猜想,再在直觀的事例中進行分析驗證。例如,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以及計算方法之后,在教學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積計算時,讓他們大膽地猜想一下它的面積計算可能會和哪些有關。然后,再提供各種各樣的三角形或梯形材料,要求學生進行研究,從直觀的圖形中開展具體分析,從而找出其內在的聯系與規律,最終得出結論。

(2)讓學生在許多直觀或貼近生活的實例中進行有效地綜合比較。綜合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數學現象、數學實例的分析情況進行整理組合,從而形成對這一類數學知識的總體認識。比較相關數學現象、數學實例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讓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出它們所具有的共性,再用數學的語言或符號等進行概括。例如,在教學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通過大量的實例使學生從中抽象出它們的共性是:被除數÷除數=,最終用數學符號概括出:a÷b(b≠0)=的結論。

(4)質疑問難。質疑問難是課堂教學中教與學信息傳遞的一種重要方式。讓學生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問題,在教師和學生的幫助下加以解決,從而完善認知結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局部認識發展為完整認識。

三、強化訓練,應用拓展

訓練遵循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練習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律逐步加大難度,常用的題型有:基本訓練、綜合訓練、拓展訓練。

四、自主反思,深化體驗

篇4

一、課題研究情況的簡要介紹

本課題自開展以來,嚴格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本校相關教科研管理制度,并且根據本次課題研究的工作實際,制定了《大溝中學“農村初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課題小組管理制度》,從組織領導、課題管理、考核工作、教科研常規制度等方面做了明確要求;課題相關資料準備齊全,及時歸檔,專人管理。課題組各位老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各項管理措施積極有效落實。校方對本課題研究高度重視,從人力、設備、經費等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課題負責人王琥田老師自課題開展以來,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教科研水平,在工作過程中發揚創新精神,虛心聽取各種關于課題研究的意見;全面負責該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人員合理分工、課題科學管理及課題經費的合理使用;對課題研究的質量全面負責和把關,帶領課題組人員在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創新意義、推廣價值等方面下工夫,精益求精;帶頭端正科研動機,協調好課題組內部及課題組與組外人員的關系;積極開展各種學習交流活動,宣傳、推廣課題研究的成果。同時,定期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學習研討活動,及時解決研究過程中的各項問題,并且深入課題研究,發表課題研究相關論文,撰寫心得體會、教學反思。

課題小組人員分工安排科學合理,課題負責人王琥田老師負責教研課、教育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研究報告、實踐研究的撰寫、指導課題開展及督導等各項工作;胡鵬老師負責組織對本課題的實施進行評價;邢連旺、徐仰真老師負責收集有關信息、相關資料。史振中、王旭紅、宿濤老師負責管理教學日志及實踐研究。成員按照各自分工搞好各項工作,注重各項工作之間的協調配合,課題研究進展順利。

二、課題組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我們課題組堅持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重要思想為指導,針對農村學校教學實際,全面推進課程改革,著力構建高效課堂模式。切實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大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認為科學的方法是保證科研成功的基本要求,課題組統籌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1.問卷調查法。調查的主要內容是:①學生對各科課堂教學的喜歡情況;②結對子后,對尖子生能力的提高及后進生轉變問題。2.案例法。3.文獻法。4.行動研究法。合理的研究方法讓本次課題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題組對阻礙農村初中高效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高效課堂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題組緊抓高效課堂的這個基本內涵,根據本校作為農村初級中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總結出了影響農村初中高效課堂教學的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的理念落后。長期以來,農村教師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形成了“灌輸式”教學思維模式,忽視了教師要“尊重、平等、寬容的對待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和主人”這一教育新理念。2.與城市學生相比,有的農村學生見識相對較少,思維活躍程度相對較低,表達與訴求能力相對較低等,農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按實際情況做好農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不能一味照搬一些城市的經驗。3.部分家長落后的觀念是阻礙高效課堂發展的因素之一。一些農村家長認為學生就要苦學,成績高才是硬道理,不積極培養和鼓勵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引導家長的思想和觀念轉變對推動高效課堂尤為重要。

四、課題組研究活動對教育教學工作起到的作用與貢獻

本課題是關于農村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課堂的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我們深入一線,組織聽課、評課,對不同學科進行資源整合。縱觀整個操作過程,應該說要求明確、措施得力、反饋及時、教師和學生均反映良好。通過研究,增長教師的教育智慧,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同時嘗試創新教育,力圖尋求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期在教學質量上有新的突破。自開展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教師已經改善了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從成功的歡樂中品味到了學習的興趣,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成了獨立的學習者。

篇5

關鍵詞 高效課堂 以人為本 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U Xiaohu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he first Air Force Aviation Institute,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 Efficient class is a teaching model of development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People want to stand in the future and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around the student body, the initiative to construct efficient and growth of the classroom, dealing with "teacher", "student" relationship, students "independent" and teachers "gui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ults" and "process" to master the specific acts to build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quirements.

Key words efficient classroom; people oriented; teaching links

隨著任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獲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成育人目標,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高效課堂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它立足于課堂,通過教學改革,實現“低耗高效”,是最接近于理想課堂的教學形式。

1 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把外在知識轉化為內在素質,把理論認同轉化為自覺踐行。因此,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尤為重要,即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生主動參與和自覺探索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實現教育目標。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更加傾向于獨立思考、判斷和選擇。如果課堂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深度參與,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2)關注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差異性。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觀念多元。由于學習成長經歷和所處環境不盡相同,學生群體的思想認識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當前大學生的現實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少數學生理想信念淡化、奉獻意識弱化、價值判斷錯位、學習激情降低、法紀觀念淡漠等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尤其是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如果不能緊貼學生的思想實際,只能是流于形式,喊空話、套話,無法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更談不上自覺踐行科學理論。

(3)著眼學生成長發展目標的長遠性。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鍛造各方面的能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展的需要。任職教育院校學生的崗位指向更加明確,如果按照原先學歷教育條件下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組織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授課的效果和質量都達不到任職教育的要求。著眼學生成長發展目標的長遠性,就是要實現學生當前成長進步與未來長遠發展的辯證統一。在教學過程中要瞄準崗位實際、緊盯學生的任職需要來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既釋疑解惑,關注并解決學生的現實成長需要,又注重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與選擇、道德判斷與實踐等能力,實現自身素質的全面提升,為未來的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堅實的素質基礎。

2 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2.1 處理好“師”“生”關系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關系的好壞。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至高無上的權威地位,學生無條件地接受教師的一切灌輸,師生之間顯然是不平等的。高效課堂則要求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成為他們可親可敬的“引路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和不可質疑的“權威”。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尊重他們的思想,善于激勵他們。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輕松的課堂氣氛,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良好的學習氣氛。在這種氛圍中,質疑和答問不是冷冷清清,而是熱情奔放,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本身是歡樂、愉快和幸福的事,從而有效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2 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引導”的關系

高效課堂的核心和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應當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但同時也不能讓“自主”變成“放任”。如果為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而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這種教學行為就是把自主學習“泛化”和“圣化”了,是把自主演變成了一種放任。實際上,強調自主學習的課堂,更需要教師充滿睿智的引導。引導是一種真誠的幫助,引導是一種精當的啟迪,引導還是一種熱情的激勵。讓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引導”高度統一、相互促進,關鍵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尋找到“導”與“放”的切入點與平衡點。這就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高超的課堂導學能力、準確地教材把握能力、靈活的課堂管理能力、機智的課堂環節把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導”“放”有度。

2.3 處理好“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不僅要關注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教與學的過程。對于政治理論課教學來說,其目的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理論知識和觀點,而是要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掌握理論知識,掌握規律。這就要求學生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的活動,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并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老師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要表達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這樣一種勤于思考的學習好習慣。

3 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行為要求

3.1 充分備課――實現課堂高效的前提和保證

備課是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前提,充分準備,科學計劃,合理安排,是較好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備教材,就是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并根據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備學生,則是指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包括已有知識基礎、能力水平、思想水平、學習態度等等),了解學生可能的“疑”在何處,根據學生已有的條件和可能創設與學生內心需求相適應的問題,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3.2 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實現課堂高效的“催化劑”

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倉庫,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讓他們自主地去開發知識的寶庫,自我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改造社會的能力。“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就是激發學生思維的一把金鑰匙,是構建高校課堂的基本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有效問題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思維、誘導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能夠實現由單純接受式學習方式向發現式探究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能動性。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是高效課堂的“牛鼻子”,教師將學生置于有意義的情境中,向學生提出恰當的探究任務,引導他們主動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必須為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并在資料、材料、設備和指導方面提供恰當的支持。隨著探究任務的展開,教師根據教學環節的控制,適時組織有效的表達和交流活動,為學生反思和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交流經驗、提供機會,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3.3 課堂展示――提高和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

篇6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三九式”;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163

一、前言

根據《大連市普通高中構建高效課堂指導意見》及《普灣新區(普蘭店市)實施中小學課堂教學轉型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有關文件的要求,以及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全校領導與教師在充分學習教學理論,借鑒他校先進教改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研討、推論、調研,上學期初制訂出《普蘭店市高級中學高效課堂轉型實施策略》,并通過一學期教學實踐的檢驗、磨合與提升,將教學模式整合為由“三體現”、“九環節”有機組合而成的“三九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目的。

二、“三體現”

1. 課標引領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時,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不再是填鴨式地灌輸,而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與能動性,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徹底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模式,從而充分體現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的價值。

2. 學案導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學校課堂有效教學的重要載體。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學案導學”優化設計的實踐,可以改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策略,使教師在充分研究課標與學情的基礎上,設計好教學目標、活動和練習,做好學案,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3. 互助合作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同時也是教學論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在這一問題中,互助合作顯得特別重要,而且它不僅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同時也是教師之間相互探討、切磋教育藝術的取長補短的過程。

(1)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感情、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助合作。在教學過程中,同一科目的教師應當團結協教,以學年組為核心,進行集體備課與探究教材,共同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與關鍵點,然后制定出學案,再由每位教師根據各班情況加以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同時也能在無形中使教師吸取別人的教學精華,改進自己的不足。

三、“九環節”

1. 學習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按照學科特點、課節內容及學情確定學習方向,呈現一堂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預設好一堂課要達成的結果。而且,在內容上,教師應以學生自學為主;在問題設計上,應注重梯度和難度把握;在操作上,應保證學生“跳一跳摘得到”,以不斷提高課堂的時效性。

2. 預習反饋

預習內容一般是教師在上課前一天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通過查閱教材、其它文本資料或網絡等各種途徑完成預習的內容,如在完成過程中,發現不理解的知識可做好記錄,以便課堂上有重點地對知識進行交流和探討。教師在要求學生預習時要有梯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盡可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出最大化。同時,教師通過對預習內容的檢查可對學生的預習環節起到監督和檢查的作用,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進行引導和點撥,發現學生對新課知識認知上的不足。這樣就從“先教后學”變為“先學后教”,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3. 問題引領

根據認知理論,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問題的設計要要有高度,有深度,要體現出一堂課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并通過問題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的創造性。

4. 合作探究

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圍繞探究案學習教材,針對探究案的問題在小組內部展開交流、討論,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這樣的過程既是解決學生自學時的不解和困惑,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小組情況指定或由小組成員民主選舉中心發言人,代表小組的意見,同時,針對發言人的不足,其他成員應積極補充完善,從而培養學生善于表達自我與勇于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

5. 成果展示

展示是有效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課堂因學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學生的展示而煥發生命活力。課堂教學展示就是學生在課堂上匯報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成果。它對擁有展示機會的學生和小組來說,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小組來說則是一種激勵。而且精彩的展示是學生學習持久的、強大的驅動力,所以學生展示的質量高低,不僅直接決定著有效課堂的效果與(下轉第165頁)(上接第163頁)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而且決定著學生今后是否能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要堅持把展示當成一種文化來培植和構建,把展示當做一種能力去培養,做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在鼓勵與激勵中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讓學生的學習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6. 課堂檢測

學生在學習完一課的內容之后,教師針對課堂的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并留出相應的時間讓學生完成課堂檢測,這是對學生課堂知識掌握程度的驗收,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學生也可以發現自己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學會、學透、學好。課后,學生可針對知識的漏洞進行補救,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懂,把知識的掌握和分數的提高加以融合,成為分數和能力并存的佼佼者。

7. 拓展提升

學生在理解掌握了課堂內容的基礎之上,教師應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拓展提升,鏈接高考,這不僅是教師對學生課堂知識掌握程度的更高層次的驗收,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用所學知識解決更高質量與層次的問題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樹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信心。

8. 課堂小結

在一堂課學完之后,教師應培養學生進行小結的習慣。學生可自主對本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理清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步驟。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總結能力。當然,學生也可以和教師共同對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總結與概括,重新回顧一堂課的學習目標,從而強化學生理解與記憶。

9. 小組評價

學生或教師可以對本堂課各學習小組的活動加以評價,并做好記錄,以期達到激發各小組學習積極性的效果。

(1)學生評價。學生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2)教師評價。教師參考學生的評價,根據學生平時所參與的課堂活動、學習態度、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表現,除了可以給予學生等級評價外,還可以適當地加上激勵性的評語或希望等,鼓勵學生奮發向上。

四、結束語

篇7

    一、理論依據

    1.利用學習的金字塔理論提高學習效率。

    2.高效課堂的一個中心: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

    3.高效課堂的兩個基本點: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后一名學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教材分析的"無邊界原則".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用一種方法做10道題,不如1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

    4.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致力于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模式建構

    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四個板塊:(1)自主學習:包括課前預習和課中自學。課前精心設計導學案,讓學生在課前依據導學案進行有效預習;在課堂中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2)合作探究:包括師生合作探究和生生合作探究。學生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對問題進行探究。(3)釋疑點撥:包括答疑解惑和方法指導。重點講解學生的疑難點和易錯點,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4)歸納總結:包括階段性總結和整體性總結。根據課型和內容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同時做好整堂課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三、課堂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確定了課堂教學的八個步驟:編寫學案—據案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釋疑點撥—當堂檢測—反饋矯正—鞏固遷移。每個班級將學生經過優化組合,分成6~8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學習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組成,各個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成員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具體來說,重點抓好如下環節:

    1.自學前的指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么內容,怎樣進行自學,達到什么要求等。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2.學生自學。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并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教"的針對性,不致重復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

    3.合作探究。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學過程中已經學會的問題不再探究,主要探究那些自己學習起來有困難的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以組長為中心,組員積極參與,并且在組內達成一致。除此之外,還要探究那些大家都有爭議的問題,開放性的問題等,探究的越激烈越好,最終大家達成一致,達不成一致的還可以組間探究。

    4.釋疑點撥。教師在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結合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該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1)要明確點撥的內容。點撥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2)要明確點撥的方式;(3)要明確點撥的要求。

    5.當堂檢測。當堂檢測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少于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上的當堂檢測題。其目的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通過檢測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6.反饋矯正。教師根據所反饋的問題并結合巡堂時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糾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中的一些困惑

    在教學法應用初期取得很大的收獲,然而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很多困惑。

篇8

關鍵詞:教育 科學技術 改觀 廢除 高考制度 東方 課堂教育

我們曾經為了各自的夢想努力拼搏,因為上帝給我們的每一個人的條件和時間都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為自己的夢想而戰。

從我們5歲開始步入學堂,在小學的童年時代,我們用自己的童年時光讀完了我們應接受的義務教育。我小時候可能由于先天有障礙,其他的同學大腦反應靈活,反應速度飛快,只有我一個人呢,比別人慢了那么一步,等我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的時候,老師已經講到下一個題目了。另外,加之我不喜歡上學的緣故,我呢,對上學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感。

但是,實在沒辦法,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慢慢地不再對學習有討厭的感覺。我發現我熱愛上了學習。在初中三年的時光,我努力學習,我要彌補我先天的缺陷,奮勇直追。在初三的最后一個學年里,我很努力的學習,用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每一天的學習中去。總之,在中考的時候,成績還算滿意。在9月份,我順利進入了高中的課堂,在高中的三年時光,我每天幻想,在高中的時光里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我感覺很枯燥,所以在高二的后半學期,我用課余的時間報了美術培訓班,我開始沒想那么多,只是為了放松一下無聊的高中枯燥的生活吧! 高三的學習更是枯燥無味,每天重復著相同的事情,學習學習還是學習,每天的大考小考接連不斷,簡直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看在眼里十分憂愁……

高中的生涯結束,終于脫離了苦海,隨之伴來的是大學時光,為了家里考慮,我報了我一點也不喜歡的師范學校,在這里,我本來以為自己可以開始一段不一樣的學習時光,但是事與愿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大學的三年時光里,我以為會不見那些東西:討厭的人群,無聊的社團活動,難聽的音樂。

………

都說既來之,則安之。是的,每一所學校都不會讓你有滿意的地方,比如我們學校存在以下狀況:

1.學校管理僵化,失去了活力。

2.師生分離-----老師講他們的,學生在下面玩自己的。

3.每天查勤,查也就算了,弄得一點效果也沒有。

4.各系區別管理,沒有一點活力,讓學生苦不堪言。

5.教育亂收費,沒有考慮學生的真實情況。

………

總之,在我看來,這個學校沒有像我所向往的大學,搞得像高中小學一樣,沒有一點讓人滿意的地方。針對以上的現象,我想提出以下幾點:

構建高效的師范課堂教育模式,開辦學校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是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為他們服務,作為一名師范學校的校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進行嚴查處理各系的各項指標,如教學活動等內容;

每個系都要有自己的系部特色,比如:中文系。應以文學活動進行展開,主要是文學方面的學習與研究。中文系是學習漢語言的,是安靜的學習,但是可以相應的進行課外活動。但是老師及學校不要妄想把中文系的學生培養成體育系的學生,要讓他們熱愛體育,他們應進入了體育系進行接受教育。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要悉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在保證完成教學活動的前提下,要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奴隸”一樣,不能給他們自由的空間。

2.系與系一樣,搞好各自的活動。

是的,課程工作時間不是針對 某一個系而制定的,各系應該遵守章程,“無規矩不成方圓”。但是,系里不能對學生嚴格苛刻,都應根據院里的要求統一進行活動,就拿簡單的上晚自習來說,其他的系都不上,就只有中文系上晚自習,讓領導看見了好像中文系有多熱愛學習似的,在沒有看內部狀態之前,一旦看了教室,就知道了,你這個系就在做作,沒有一點實效,還浪費電,領導會怎么樣想?我們上的是大學,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學生。

3.實施素質教育,提倡個性化發展。

什么是素質教育?應該做到互相尊重,我們上的是大學,而不是高中小學。大學的生活應該是開放式的管理與教育,前提是在不發生意外事故的前提下。我們學校老愛把我們當作小學生一樣看待,這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老用小學高中的教育模式來進行管理,我們要提倡個性化發展,要以學生為中心,愛護學生的自尊心。

4.在針對課堂的時候,進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經調查發現,中專的學生為什么老覺得自己比別人低級一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上第二次高中,學校一聽見哪個系哪個班學生違紀了,比如夜不歸宿了,上課遲到了,又是什么曠課了?就是給家長打電話了,寫什么檢查書了亂七八糟的,不行了還交什么罰款?唉!這就是小學的一套功夫,我真想說,我們是大學生了,我們已經成年了,請不要那么嚴格好不好。另外,學校應該在課堂抓緊,在針對課堂的效率上發揮自己的特長,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而不是放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只要你的教學模式正了,就不信學生有曠課遲到的現象。

5. 在針對學生管理這塊,要進行心理疏導,而不是用一些章程來束縛學生,這樣出來的學生沒有一點活力。

另外,教師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用為人師表今日始,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對每個學生都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使他們能正確地對待學習,愛上學習。

2. 老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充分展現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去,不要把學生教“死”了,什么是“死”呢?“死”可不是人死了之類的晦氣的話語詞,而是教師在教,學生學,所謂的教師教,學生學,是最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老師要突破這一難關,勇于發現并探取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學生也不例外,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前提。

3. 教師在教書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即使一言一行,也會影響到學生,我們要以身對待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篇9

3:三段,即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鞏固三個階段

課前預習:課前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下發學案(或提綱),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問題目標化。既簡明扼要,又具有針對性。

課內探究:要體現“三講三不講”;要搞好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明確哪些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哪些問題學生合作探究;如何進行問題點撥?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反思總結環節如何設計?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當堂檢測、當堂反饋、當堂矯正、目標達成和拓展提升等。“三案合一”(教案、學案、練案)中主要要突出“學案”。

課后訓練:要體現“三布置三不布置”,即不布置重復性的作業,不布置懲罰性的作業,不布置超過學生合理學習限度的作業;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布置引導學生探究的作業,布置遷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業。

4:四環,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交流——鞏固提升四個教學環節

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環節分為兩個階段——課前和課內。學生課前根據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或提綱)通過預習課本,基本完成學案內容,以便帶著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課內根據其他同學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學成果。學生要對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做好記錄,為提交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打下基礎。

合作探究:在此環節中,主要針對學案中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組內交流、探究,學生把自主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重點問題提交給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路。有時采用分組分任務形式,有時采用分組不分任務的形式。教師在合作探究環節中,既要來回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學生學習、探究的情況,又要在重難點突破上進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最終探究成果,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準備。此環節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

成果交流:本環節主要是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為課前定向展示和課中不定向展示,由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展示。課前定向展示即就是課前由各組代表把所分展示任務的完成情況提前展示在黑板上,等待課內共同講評。課中不定向展示即為由老師在課內展示環節指定各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結果,以供互相交流。展示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要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并積極進行質疑、補充、糾正和評價,實現學習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學生在展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借鑒,對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過說、寫、講、讀、對話、表演等形式,使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精講,主要放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和解題規范化的強調上。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答題規律,點撥答題方法與思路。要恰當地評價和激勵學習團隊,燃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展示,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力求做到 “三講三不講”。“三講”是指:講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第一個“講”,其中的重點指的是對今后學習乃至終生發展有基礎性作用的內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與以前聯系不大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在新授課中體現得較多,但我們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課,就一講到底。在練習鞏固時,也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形成認知結構,或者在講課過程中,設計有關問題,給予學生時間,積極探索,認真研究。第二個“講”,對于大部分同學不會的問題,就是難點。在習題課和復習課上較常見,由于不會的同學很多,教師不可能一一給予解答,這就應該在課堂上集體講解,通過知識傳授形成技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第三個“講”,易錯、易混、易漏點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內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往往在測試檢測時,容易暴露出來,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三不講”是指: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第一個“不講”,好理解,學生已經會了,再講也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再說也是浪費時間。第二個“不講”,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內容經過教師的加工,轉化為“導學案”,學生按照“導學案”這樣的“線索”自己閱讀、思考、探究、討論,基本上能夠掌握知識的大部分,這樣通過“先學”已經掌握了的內容,再講只能是“費力不討好”。第三個“不講”,有一些內容,雖然沒有超綱,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今后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講了沒有用,甚至易產生誤導,還不如干脆刪除不講。

鞏固提升:在本環節中首先引導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和活動情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歸納、總結、整理和反思,從而達到知識系統化的目的,同時更進一步強化學習目標。然后讓學生進行學案上的達標鞏固練習,小組間交流練習結果。也可通過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及時對錯題進行講評點撥,確保訓練的有效性,最后讓學生對課堂表現和效果進行評價。

6:六步,即課堂六個步驟

1、預習接引,導入新課,出示目標:聯系課前預習,簡潔、有效導入新課,準確出示學習目標。(2分鐘)

2、完成學案,引導自學,查找疑難:教師設計自學提綱(學案)指導學生閱讀自學,通過自主學習,查找存在的疑難問題,初步完成學案。(8分鐘)

3、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形成結論: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分組討論解決學生尚未解決的問題,各小組形成自己的結論,對共同存在的問題要做記錄,為展示成果做好準備。(12分鐘)

4、展示成果,精講點撥,釋疑解難:各小組根據討論情況由本組代表面向全體學生公開討論結果,啟發學生的思路,教師歸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律,實現整合和升華。(10分鐘)

5、巧設練習,當堂檢測,完成目標:通過基礎性訓練,檢驗學生達標情況,彌補缺欠,全面完成學案。并對當堂內容進行全面的回顧、歸納、總結、整理和反思,從而達到知識系統化的目的(10分鐘)

篇10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能使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師生默契配合,形成良好的互動,這種氣氛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知識,也能使教師和學生在上課后感覺良好。語文課堂存在著一些不良現象,如:學生的情趣不濃、課堂氣氛沉悶等。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情感具有情境性,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感氣氛中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真正地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教師必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課堂上無拘無束地回答問題、探究學習。因此,在學習中,教師要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和表揚。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耐心、熱情地點撥,給予鼓勵和幫助。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不僅有助于學生在令人愉快的氛圍中接受信息,而且在這種互動氛圍中,教師也能和學生共同成長。綜觀成功教師的課堂教學,都有著良好的和諧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

從高效課堂模式來看,小組學習是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最基本的學習單元。學生掌握知識的層次不同,喜愛學科不同,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在進行分組時,要盡量使每個組的人員組成基本相同,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也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每組五六個人,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分工,如誰組織、誰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干什么等,也就是每個小組成員都必須明白自己應承擔的角色,明白各自該做些什么,使他們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斗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合作學習的質量。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明確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還可以進行分解,讓小組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有事可做。在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就應立即引導學生開始合作、探究,這是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學習的成果。最后,要總結學習成果,學生間互相交流、評價,還可以適當地拓展、提升,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在接受信息后作出判斷并反饋給學生。這樣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學生不僅可以共享資源,也可以在付出勞動的同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另外,小組活動的方式不能單一,要靈活多樣,把小組討論與小組間競賽、搶答、展示成果、表演等多種方式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