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財融合研究現狀范文
時間:2023-05-25 15:53: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業財融合研究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營財融合;購售電管理;集成
中圖分類號:F27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9-0185-02
一、購售電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購售電管理現狀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SG186項目整體進度要求,電力公司部署了財務系統與營銷系統的集成接口功能,獲取了營銷系統業務分類匯總數據以及用戶的應收電費明細數據,根據集成的數據生成了財務側應收電費、實收電費的記賬憑證,初步滿足了營銷系統與財務系統的數據交互要求。
(二)購售電管理存在的問題
營銷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存在著核算規則不統一、主數據無法共享等問題,是推進電力公司營財一體化、電價集約化管理的阻礙。
首先,核算規則方面。營銷部門負責的電費收入、業務費用明細賬不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核算規則,因此無法實現賬簿記錄與總賬和明細賬之間的對應關系。其次,憑證對接方面。營銷與財務核算脫節,營銷賬務憑證與財務會計憑證沒有直接對應,無法追溯數據差異源。再次,數據共享方面。營銷、財務系統分別管理各自的主數據信息,主數據的新增、凍結、變更等操作沒有建立共享機制,難以實現數據的共享與對應效果。最后,報表編制量大,針對電費電價報表,均是由財務人員以營銷系統數據表為基礎進行線下編制,工作量大,數據校驗稽核工作煩瑣。
綜合以上問題所述,基于營財融合視角下的購售電管理將會解決供電公司在購售電管理方面的諸多問題。
二、營財融合視角下的購售電管理
(一)營財融合的購售電管理目標
營財融合下的購售電管理通過構建營財一體化運作體系,建立并實施統一規范的業務管理規則與賬務核算規則,對電力公司的營銷和財務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并予以固化,破除橫向業務協同障礙,深化業務融合。提高購售電管理過程中跨部門、跨專業、跨層級業務運行效率,消除業務壁壘與管理壁壘,實現營銷與財務的業務融合和流程貫通。切實做到規則統一、流程固化、共享主數據、長效運作的總體目標,推動業務融合與信息共享的發展。強化電力公司在電價電費的全過程管理,進一步提升電力公司管理效率與效益,達到營財系統一體化運作的預期效果。
(二)營財融合下的購售電管理機制
1.搭建營財一體化體系,實現全業務覆蓋
根據“構建企業級端到端流程架構,進一步破除各業務協同障礙,深化業務融合,提高跨部門、跨專業、跨層級業務運作效率,消除管理壁壘”的企業管理要求,電力公司可梳理出營財一體化規章制度,搭建電力公司購售電業務全覆蓋的營財一體化體系。基于該體系,可實現由電費和業務費用等主營業務形成的售電業務流,由統調、非統調、光伏等主營業務形成購電業務流,由用戶繳費與資金歸集的現金流入和退費業務的現金流出形成售電資金流,由電廠結算、網間結算、支付購電費的資金流出形成的購電資金流,以及由營銷系統、交易平臺、財務系統形成購售電信息流的 “三流合一”。
2.貫穿電價電費全業務,實現全過程管控
電力公司可通過深化電價、電費全過程管控,實現從電價規劃、購售電預算、電價執行到電價分析的全流程閉環在線管控。主要內容如下:一是進行電價規劃預測,通過建立電價規劃模型,預測未來 5―10 年公司購售電價格變化趨勢,分析電價變化對公司經營指標的影響,并根據公司經營目標反算電價政策調整需求,指導開展電價政策爭取工作。二是優化購售電預算模型,充分利用歷史數據,運用科學預測模型,提高購售電預算的準確性,增強購售電預算決策支撐能力。三是強化電價執行管控,全面推廣營財一體化應用,貫徹“財務總賬、營銷明細賬”的原則,統一營銷與財務的會計核算處理規則,實現營銷明細賬與財務總賬的同質化,力求在最大程度上解決業務、財招畔⒉歡猿頻奈侍狻K氖巧罨電價分析,提升電價分析的質量和效率,對公司系統電價政策集中、標準化管理,實現電價政策與業務數據的聯動及決策分析。
3.深化售電協同機制,提升實時管控水平
堅持統一主數據、統一流程、統一規則“三個統一”的長效運作機制。主要內容如下:一是依據統一的主數據管理平臺,實現銀行賬戶、會計科目等業務主數據的共享與交互,提高數據傳輸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二是建立有效銜接的電費收退、目錄電價的處理流程,制定同步更新機制,加強業務橫向協同,鞏固營財協作基礎。三是根據財務需要從業務事項、核算內容等維度梳理賬務核算內容,并融入營銷核算業務,滿足財務核算的合規性。
4.加強購電營財集成,實現信息實時反映
加強統調電廠電費結算業務在財務管控系統上的集成,一是遵從數據源唯一原則,交易系統與財務管控系統之間上網電廠、機組等數據信息唯一鍵貫穿到底,達到系統自動傳輸轉換,取消財務管控前臺頁面新增導入等功能,減少系統間數據重復錄入量和數據核對難度,提高了數據透明度,徹底還原前端業務數據真實性。二是遵從數據完整性原則,嚴格按職責劃分數據維護界面,可增加必填數據校驗和出現錯誤時人性化提醒,方便使用人員快速定位糾正問題,將業務要求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大大提升業務的規范性及處理效率。
5.挖掘數據價值,輔助財務經營決策
基于月度購售電報表和年度預算數據,可對各類數據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研究,開展購、輸、配、售全環節的量價費分析。通過因素分析、結構分析等分析方法,按單位、類型、電壓等級等多維度動態反映各項指標的變動情況、對收入成本利潤的影響情況以及預算完成的進度,每月將購售電分析工作融合到月度財務分析中,實現電價指標的在線監控,達到電價分析工作的常態化,逐步實現經營數據對經濟活動執行、分析、反饋及預測過程中的“快、穩、準”。
三、營財融合視角下的購售電管理創新
(一)購售電一體化,保障業務全覆蓋
基于營財一體化視角,電力公司建立購售電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營財管理模式。通過將統調電廠、非統調電廠在營銷系統與財務管控系統的集成,實現購電信息共享及購電側營財業務全覆蓋;通過售電的電費、業務費用營財系統集成,實現售電信息共享及售電側營財業務全覆蓋;通過搭建購售電一體化管理體系,實現購售電資金的全程在線管控、信息的實時反映與共享,以及購售電業務的橫向協同與縱向貫通。
(二)信息實時反映,輔助財務決策分析
促進信息實時性的要求。電力公司穩步推進財務、營銷業務互聯,縮短應收憑證、實收憑證、銀行流水等數據的更新周期,達到信息實時反映效果。財務數據的實時更新可有效避免因為時間流逝帶來的數據價值損失。在財務管理決策方面,通過掌握實時財務數據,更及時、更合理地開展財務分析,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在投融資決策方面,通過掌握實時財務數據,促進對電費資金回收、盈虧平衡點等信息的把握,從而更好把控投融資決策時機。
(三)信息自動集成,提升業務管理效率
通過對營銷系統和財務管控系統的信息集成,建立營銷和財務在電價、賬務和營業收費等全過程的閉環管理模式,實現營銷與財務的業務融合和流程貫通,有效提高營財業務管理效率。通過業務數據集成,統一營銷財務主數據,加強數據及時反饋和共享;通過憑證集成,規范營財系統核算主體,統一核算規則,并將憑證信息電子化,實現在線遠程憑證稽核;通過表表集成,解決原有線下手工編制報表面臨的數據復雜、工作量大、稽核耗時等問題。
(四)強化內部控制,保障電費資金安全
在營財一體化系統中,營銷部門負責崗位職責控制,財務部門負責營財協同監督,運營監控中心負責業務全過程監控,三方共同筑造形成內控的“三道防線”,有效保障電費資金安全。通過對業務流程的重新梳理,并結合風險評估體系,優化控制點和制度標準,夯實營銷部作為第一道內控防線的基礎;通過在線遠程稽核等方式,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過程性監督,加強財務部作為第二道內控防線的作用;通過搭建營財一體化系統,用信息化手段固化管理流程,加強全流程實時監督和賢ǚ蠢。減少資金出錯可能性,鞏固第三道內控防線?!叭婪谰€”互為補充、相互強化,形成糾錯防弊的機制性保障,有效控制電費資金管理風險,保障電費資金安全。
結語
在電力公司的經濟活動中,購售電管理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電力公司的改革發展中,要著重加強營銷、財務融合的改革,使得營銷數據通過系統直接傳送到財務系統,通過對購售電賬戶管理、購售電預算管理、購售電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設,逐步提高電力公司購售電業務的工作效率,逐步推進電力公司購售電管理的營財融合建設。
參考文獻:
[1] 章桂玲.電網企業電費管理營財一體化建設研究[J].消費導刊,2014,(11):68-69.
[2] 張宿新.電力營銷財務一體化系統研究[C]//2009電力信息化創新論壇論文集,2009:681-684.
[3] 欒飛飛,阮力,謝正勇.六安供電公司營財一體化項目建設實踐[J].中國電業:技術版,2012,(12):77-78.
[4] 李驚濤.安徽省電力公司營財一體化項目實踐[J].華東電力,2009,(9):1552-1555.
[5] 張梅.淺析營財一體化的電費管理系統[C]//2009電力行業信息化年會,2009:334-336.
[6] 林艷榮.建立營銷、財務一體化的電費管理系統探析[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7,(3).
[7] 莫立文.融合營銷與財務構筑新的收入管理系統[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05,3(11):102-105.
[8] 楊婕,孫輝.新形勢下市場營銷與財務管理部門的關系[J].經營管理者,2012,(10):254-254.
篇2
關鍵詞:經營目標業財融合實現途徑
一、企業目標與業財融合的聯系
現代企業最終經營目標有兩個,第一個是使企業價值最大化,第二個是滿足客戶的價值需求。從企業角度出發出發,這兩個目標實際上是互為一體,相互統一的,只有同時滿足兩個目標要求,才可以讓企業保持穩定高速良好發展[1]。想要實現其經營目標,必須有一個有序但復雜的經營管理系統給予支持。業務、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的作用不言而喻。于外部,以市場為中心,圍繞客戶開展業務,提升價值;在內部,以財務為中心,各項工作的_展目的是提升企業的價值。內外配合相互支持,重點就是以經營目標為核心,兩大部門深度整合、協調運營,使得融合后的企業各領域業務開展和財務工作的進行更加符合發展需要。
二、當前企業業財融合的現狀
經過調研,可以發現目前企業經營過程中,業務與財務工作脫節或融合不夠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業務與財務管理無法同向,不利于企業發揮財務職能作用,也不利于業務開展和提高管理水平。
(一)業務和財務數據不契合
信息化時代,一切以數據說話。信息的準確性、精確性是企業正確決策的基礎。然而因為業務和財務對于數據分析角度的不同,對數據的要求和處理不同,使得最終得出的數據在形式上和種類上不能統一,從而導致兩者很難互為利用,達到連續的共享和傳遞目的。當前企業的財務系統和業務工作是相互分割離的,要想選取指標對某項目進行分析,需要通過各部門自有系統進行處理,包括各自數據的導出,運用各自工作思維分析計算,再得到有關的指標數據。
(二)由于財務核算事后性導致的業務、財務決策延遲
傳統財務工作重點主要放在對發生的經濟業務的核算,一項業務發生之后,相關的數據才會形成,更多在于事后評價。然而開展各項業務,戰略決策要隨市場,客戶,產品等因素的改變而及時調整,財務數據的滯后性延誤了企業業務最佳決策時間。
(三)部門業務關聯度弱,無法為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業務、財務工作相互獨立,關聯性較低,導致財務人員撰寫的財務報告,總是干澀地研究數據,分析財務,財務分析的結果難以為經營決策服務,因為大多難以運用到實際而不被接受。剖析深層次原因就是財務分析脫離了產生數據的業務。而業務部門也是如此。數據關聯度低弱導致無法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不能滿足經營發展的需要。
三、對業財融合的理解及必要性
業財融合是指把握經營目標進行財務管理的同時了解業務的開展狀況,二者結合互相支持,可以幫助企業合理地、有效地配置資源。財務部門在對業務進行核算監督的同時,也要參與業務部門的工作。財務部門的工作不僅是業務的事后核算和監督,已經從可行性、成本效益、對項目業務進行預測、決策。
(一)業財融合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需要
企業經營目的之一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其中重要環節是通過財務管理對各個環節的控制管理與效益分析。如果業務與財務工作不能密切聯系,動態融合,那么財務部門就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發展過程中各流程的成本收益信息,評估監控經營、財務風險等信息,財務的監控與分析決策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導致管理者無法科學高效地配置和使用企業的資源。此時,是很難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的。
(二)業財融合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基礎
更多時候,財務工作的性質被認為是事后核算、反映,并未發揮預測、決策等功能。實際情況是業務、財務部門往往各自戰斗,財務不能深入業務,無法了解業務性質和流程以及資本運作情況,這樣的結果造成財務工作無法發揮管理作用。以項目投資的可行性判斷為例,這要求財務取得精準的數據分析處理,給出結論以供判斷。這就要求部門協調,參與到項目規劃中,這樣才能清楚地獲取相關數據。只有財務與業務的融合,財務人員才能對業務的具體性質有更深的了解,這樣,財務工作才能有把握和針對性,否則,財務核算、預測無法做到精準,分析工作對項目決策的支持作用顯得無力。財務工作要想從幕后被動的核算監督轉移到幕前主動的參與決策,必須要做到財務工作方式轉變,通過改變以往財務工作與業務相分離的狀態,以實現兩者的融合[2]。
(三)業財融合是加強控制監督與防范風險的需要
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對風險的監控與防范是財務工作的重要職能。財務要對生產經營主要環節實施控制監督,找出內控存在缺陷,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就應該深入到業務活動的整個流程。業財的融合方便在實際運作中發現問題,對風險的防范和監控更加及時有效。
四、業財融合的實現途徑
(一)業財融合團隊建設
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內容是擁有良好的團隊和合作機制。團隊成員需要有戰略思維能力、良好的溝通和業務理解能力、信息技術和扎實的會計技能。在制定業務工作評價指標和目標時,同時從專業的財務風險方面和項目業務專業方面考慮,互為補充優化,為項目提供最專業且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為項目的開展做最好配合,助力企業前進。
(二)財務參與業務項目全過程管理
財務深入業務流程中,可加強業務項目的全過程管理,提高業務項目設計的科學性,合理配置營銷資源,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專業優勢,要從業務項目設計、可行性分析、具體預算、實際運作、最終效益分析等環節的全方面動態跟蹤,使項目資源得到高效利用,業務項目各流程都應有對用的監控辦法,規范管理,業財融合要求從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階段全程參與業務項目管理[3]。
業務項目推出前,業財融合團隊從業務規范、成本效益、風險控制等方面對業務項目可行性進行判斷。項目開展后,需對活動開展進行跟蹤分析,及時把握業務程度及資本投入情況;及時進行財務稽核,防范財務風險;項目結束后,團隊應評價業務項目的實施效果,分析業務項目的效益和成本,并控制對業務的事后評價結果質量[4]。
(三)動態預算助力信息化戰略決策
財務預算是對下一年度財務預算的編制,其中重點是戰略分析。實現業財數據的連接共享,形成綜合的信息化財務條件,這將成為企業戰略決策的重要的有利依據。區別與以往的單一預算模式,轉型的預算管理是將業務作為指引,動態跟蹤項目進展,通過對目標的分析,關注重點指標的分析,來發現和探索戰略決策的數據,從而實現科學戰略決策。實時控制預算可以進一步促進業財融合,業財融合團隊檢驗設定目標的執行實際,之后財務人員分析判斷運營的的偏差,合理有根據地評估調整下一個時期的指標預期。
四、結語
面對多元化的激烈的競爭環境,業財融合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業財融合模式是業務發展優化和財務運作轉型的關鍵,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強財務監控與風險防范,實現業務的科學發展,實現企業經營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剛.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業財融合問題芻議[J].《會計師》,2014,(11):30-25
篇3
關鍵詞:“雙高”;高職院校;業財融合
0引言
2019年教育部公布“雙高計劃”學校名單,197所高職院校入選,建設周期每五年一個周期,隨后各地均出臺省級“雙高”建設計劃。“雙高”計劃的落地展現出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相關高職院校努力進行轉型,逐步向著高質量和內涵發展,但同時也面臨激烈的競爭機制和考核壓力。財務管理方面業務數量和資金投入成倍增加,再加上面對著各種復雜環境的考驗,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趨于精細化。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資金效益、提高管理效率,將“業財融合”理念引入到“雙高”的建設中,是當下“雙高”院校發展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1相關理論
1.1“雙高”院校
“雙高”院校是指納入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及各省評審納入本省的“雙高”計劃院校?!半p高”建設計劃的意見規定了對于“雙高”院校的要求,總體而言就是各地要積極提供政策和經費支持,充分發揮各方資金力量投入“雙高”建設項目中,合理制定績效考核辦法進行年度績效評價。同時,各個項目院校必須努力籌措社會力量和資源,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實現高質量建設和發展。
1.2業財融合
2016年財政部出臺的《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規定“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對于高校而言,業財融合是指將業務和財務有效融合,從而實現高校有限資源的有效配置。分析國內外學者對業財融合與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等之間的研究成果及國外業財融合應用案例可知,業財融合是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已經在多個行業內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因此高職管理中需要深化業財融合,使得財務管理成為“雙高”全面發展的新動力。
2“雙高”院校財務轉型特點
2.1提供數據共享,輔助戰略決策
“雙高”建設考核周期為5年,因此高校更希望在短期內能夠取得建設成效。財務信息中可以體現“雙高”建設中各個項目的收支信息,從而可以為科研、教學方面投入資源的利用提供充足的數據信息,幫助學校領導、相關部門、教學科研團隊等做出符合“雙高”水平導向、滿足“雙高”建設成效、平衡長遠戰略規劃等方面的決策需求。
2.2落實精準核算,資源有效分配
“雙高”建設資金投入大、來源渠道較廣,包括國家財政、地方財政、行業企業投入、學校自籌配套資金等多個方面,財務部門需要盡責做好各項資金的管理責任,實現精準化、高效化核算。同時需要結合信息技術手段,靈活調動、配置各項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分配具有與“雙高”建設相適應的同等高水平。
2.3融通業務流程,改善服務功能
財務部門涉及高校各項經濟業務,服務于全體師生和各學科專業建設,旨在為高校的長遠穩定發展保駕護航。因此,“雙高”建設中財務人員應深化“以師生為本”的服務理念,讓師生報銷少走彎路,節約報賬時間成本。同時,財務人員須換位思考、融通業務流程,從而更高效全面的提升服務師生的效率和質量。
2.4落實績效評價,防范內控風險
“雙高”建設將會實行嚴格的績效評價機制,優勝劣汰。這就要求建設過程中不能只單純地關注產出成果和產出率,還必須考慮成果的轉化率以及人才的培養率。而且“雙高”建設激發了各方的熱情,政府、社會力量的投入日益增多,無論是何種資金來源,學校都必須承擔受托責任,財務人員必須堅守底線、嚴肅紀律,堅決避免財務風險,保證各項資金和資源投入的合規、高效使用。
3“雙高”院校業財融合痛點
(1)業財融合理念弱。由于財務和業務部門之間關注問題的角度不同,使得雙方之間互不理解。業務部門看重業務活動進展的便利性,希望為學校和自身帶來巨大的效益。財務部門則是更為關注資金及業務活動的合規性,在服務于學校各項業務的同時,更加需要防范各種風險的發生。出發點不同使得業務部門意識不到財務對于業務的協助作用,甚至產生抵觸財務的情緒。再加上財務人員忙于日常核算,主動了解業務活動的意識欠缺,給業財融合造成了一定阻礙。(2)經費預算不準確?!半p高”院校經費持續增長,再加上預算編制時間緊張等客觀因素,部分項目負責人、高校事先未做好充足的謀劃,導致項目預算編制不夠科學、不夠精細。一是項目預算不準確,使得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存在項目多次流標、資金大量節約等現象的發生,嚴重地影響了項目進度和資金使用效益。二是科目屬性、經濟分類等不明確,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與預算脫節,導致“想花的錢沒預算、有預算的錢花不了”,甚至面臨預算資金因未及時支出而被財政收回的風險。(3)管理會計推行慢。日常記賬、基礎核算、各項報表、預決算編報等重復工作占用了財務人員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雙高”院校資金投入量的增大、項目的增加、核算精準化、政府會計制度雙分錄及政府采購流程日益精細化的要求,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成倍增長。以至于很少有精力再去深入了解業務環節,再加上財務部門年齡結構不合理,年齡大的學習接受新事物能力降低,新進職工工作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導致財務人員向復合管理型人才轉變效果不顯著。(4)信息共享不暢通。財務部門匯集了大量業務數據,各個“雙高”院校均在積極推進學院信息化建設、建設智慧校園,但是建設水平參差不齊。一是推進信息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受資金預算和規劃建設限制,信息化多分期建設,大多還未能完全實現信息化。二是各部門根據業務需求自行開展,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規劃建設方案,系統之間不兼容、沒有對接接口,導致其他部門不能及時有效的共享本部門的信息,加大了業財融合的難度。(5)績效評價難進行。當前“雙高”建設績效評價還是以自評為主,一是“雙高”院校的績效考評體系不健全。現階段雖然制定了較為全面的績效評價指標,但是對于各個指標的權重未進行明確規定,也未明確具體評價辦法,從而使得部分“雙高”院??冃гu價流于形式。二是未對績效評價引起足夠重視。主要體現在評價績效目標不明確,各個分項指標設置不合理,學院、部門、項目之間的協調性較差,沒有專注于考評的具體效果,也未建立考評后的總結、改進體系。
4推進“雙高”院校深度業財融合的思路及應用領域
4.1業財融合思路
以SY學院為例,該學校具有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兩大業務,業務相對復雜,除學生管理、教學科研管理、資產管理外,還包括在職培訓、人才測評、網院技術開發等,計財處作為學院財務管理部門,如何深化業財融合是落實“雙高”建設的重要舉措。文章借鑒PDCA理論,從動態管理思想角度出發,將信息融合共享、內部控制貫穿于業務活動的全過程,探索業財融合管理轉型的思路。(1)業務規劃與財務預算融合??紤]“雙高”建設下業務規劃的目標較大、經費較多,而且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未按照規劃開展的情況。因此,在編制項目規劃時,需要做好具體的實施計劃,同時在集體論證決策的基礎上做好經費需求和支出進度計劃,然后計財處據此做好學校整體的財務規劃。得不到經費支持的業務規劃就好比是“空中樓閣”,即使開展也會面臨各種風險。(2)業務實施與財務保障融合。業務實施過程中會伴隨著各項經費的支出,如辦公場所改善、實驗室建設、教學科研設備購置、資源庫建設等,最大的保障就是財務經費的及時到位。SY學院“雙高”建設以教學業務、基礎環境建設、科研項目為主,同時其他業務的經費支出也在逐年遞增。因此,計財處必須做到經費保障與業務需求相匹配,否則業務實施時經費不到位,則會面臨合同違約等風險。并且計財處在報銷合規性、是否超預算等方面也要切實履行好監督作用。(3)業務檢查與績效評價融合。業務活動結束后應從多個方面和角度開展考評,業務部門檢查的最終落腳點在于項目的開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成果,是否在資源及規范的約束下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這也是展開績效評價的基礎??冃гu價作為量化的評價方法,重點分析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匹配程度,對于業務活動的開展和檢查具有一定的促進和指導作用。(4)業務改進與財務支持融合。已經實施的項目評價結束后,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總結,從而為后續業務的開展提供參考。同時,計財處應積極配合,及時提供相應財務數據和信息,以預算為抓手,積極籌措資金,切實支持業務活動的后續開展和進行。
4.2業財融合應用領域
(1)資產實物領域?!半p高”建設院校必須在資金使用效益上樹立良好典范,資產實物管理必須實現業財融合。第一,盤活存量是有效提升資源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計財處和資產科必須摸清“家底”,在明確存量的基礎上編制預算。第二,計財處配合資產科完成資產實物全壽命周期管理,做好采購方案決策、招標采購、合同簽訂、驗收、資產入賬、計提折舊、資產報廢環節的財務管理工作。第三,打破資產科和計財處之間的平臺壁壘,實現財務系統和資產系統的對接,定期進行資產專項清查和績效評價。第四。通過財務數據分析業務發展狀況,挖掘數據價值,采取措施及時盤活閑置或者使用率不高的固定資產,實現財務數據促進業務發展。(2)學生獎助領域。SY學院2020年在校生約為8000人,全年發放各種形式經濟資助約6800人次,受獎助資金達到1300余萬元。有效發揮學生獎助資金效用,是業財融合一個重要領域。第一,對“獎、助、勤、貸、補、減”的項目預算編制有文件規定的計財處需按文件規定足額及時提取,未有文件明確規定的配合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科學編制,要強化預算編制的科學合理性。第二,建立貫通學工系統、財務系統信息溝通機制,通過網院大數據平臺及時掌握學生家庭信息的認定、資助經費的發放等信息,營造良好的獎助資金監管氛圍,也可避免數據重復導入導出的不必要錯誤。第三,合理制定年度學生獎助資金績效目標,及時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數據糾偏,實行全過程的績效管理,真正做到教育公平。(3)教學科研領域。教學與科研是高校的主要業務活動,業務部門與計財處應加強聯系。第一,立項階段計財處輔助項目負責人編報預算,尤其在會議費、差旅等經濟分類科目容易混淆方面給予指導,避免后期報賬難的問題出現。第二,以合同管理作為紐帶,構建通暢的信息化共享傳輸機制,保證科研項目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之間的同步、統一,優化科研經費報銷流程,切實做到收支全過程管理,為教學科研做好保障。(4)在職培訓領域。在職培訓是SY學院的特色業務,培訓需要聘請師資、場地車輛租用、食宿提供等一系列業務活動的開展。第一,計財處配合培訓業務部門科學測定培訓成本、確定培訓標準,依據培訓年度計劃制定學院年度收支計劃預算。第二,以合同、票據作為橋梁,做好收支管理,收入及時回款、入賬。培訓過程中“突發”事項較多,建立良好信息溝通機制,涉及經濟活動的緊急事件應及時同計財處人員溝通,避免內控風險。
5深化“雙高”院校業財融合的路徑
篇4
關鍵詞:大智移云;業財融合;農業企業;管理會計
一、我國農業企業管理會計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將面臨著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的雙重挑戰。農業經營面臨市場化、信息化以及國際化,嚴謹的管理會計體系協助企業經營迫在眉睫。因為,外部環境的高速發展,迫使農業企業的管理會計能夠順應這種趨勢,以便于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墒牵芾頃嬻w系由于發展時間較短,故而仍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總體上,管理會計體系在未來的應用,將由此前以單一方式的應用為主,轉變為涉獵一系列方法和工具的綜合協作型管理會計體系。具體如下:
(一)作業鏈分析與價值鏈分析相結合
作業成本管理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運用廣泛且實踐時間較長,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的成功運用,我們發現,通過對農業的作業鏈和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有效了解其成本狀況,把握動態的農業企業市場需求,從而幫助其規避市場風險,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若想通過作業為消費者預期提供價值,或者從為消費者提供的價值來源中獲取更多利潤,就必須通過作業鏈分析,來確定農業的增值和非增值部分。企業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發運和輔助其他的產品銷售過程中所要進行的各種作業活動都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示。作業完成的過程也是價值創造的過程,通過工作的轉移,實現價值的創造,最后以產品的形式移交消費者,因此,作業鏈又可以表現為價值鏈,價值鏈是從貨幣和價值的角度反映的作業鏈。我國農業企業可以通過價值鏈分析,從中發現并減少那些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提高企業運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二)業務和財務融合
由于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業務和財務分離的管理模式將不再適用于當前的信息時代,企業要想謀求更好地發展,就要突破以往傳統的思維模式,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做出相應的戰略決策,借助移動互聯網的強大推動力實現行業轉型,提高現代精細化農業管理水平。而業務和財務的融合,不僅能夠有效消除信息孤島現象,而且還能有效加強企業經營風險管理,實現高效的分析決策。基于互聯網的發展,農業的資源計劃系統的廣泛應用連接了整個企業的主營業務和公司財務。它通過一個單一的軟件數據庫系統來實時收集各種相關數據并及時傳送到各個軟件業務系統中,使得整個軟件業務系統信息的相互共享成為了一種可能。借助于農業價值鏈,生產和市場分銷兩個職能部門已經能夠快速準確地響應市場供需的變化,這很大程度上為我國農業企業提供了市場信息,從而實現供需平衡,達到其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也能減少因消費需求減少,農產品大量堆積導致的損失。
二、業財融合視角下我國農業企業管理會計應用
(一)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財務預算管理是預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農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項目,預算管理的質量與農業的整體發展和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實現財務預算管理是現代農業管理的迫切需要和時代選擇,高質量預算管理可以降低運營成本。業財融合運用在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解決企業成本控制問題。業財融合的運用實現了農業管理會計的動態管理和運營成本的精準控制,有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二)在企業財務績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績效管理是現代農業完成績效評價的重要手段。現代農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實現價值最大化。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財務人員高績效的工作,使得會計人員達到工作績效最優。在業財融合背景下,農業管理會計可以完成農業與其他部門之間的績效評價、優化農業的經營戰略以及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
(三)在農業發展決策中的應用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投融資活動,而管理會計能夠對農業的投融資行為起到重要作用。農業的投資行為經常面臨各種風險,一旦風險過大,超出了企業的預計承受范圍,就會使得其面臨巨大的財務危機,甚至導致其破產。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管理會計能夠根據企業的投資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降低其投資風險,減少其損失,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數據共享的特征及對農業企業的影響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出現了大智移云技術,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所謂“大智移云”,是指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結合在一起,是產業互聯網重要技術的載體和推動力。而數據共享是互聯網時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企業通過數據共享,將各部門聯系起來進行信息運輸,從而減少資料收集、數據采集等重復勞動產生的費用,提高經濟效率。數據共享的特征主要包括:(1)信息傳遞便捷性;(2)信息反饋及時性;(3)財務核算集中化;(4)業務流程標準化;(5)成本控制有效化等。另外,“大智移云”意味著信息不斷更迭,技術不斷進步,龐大的數據流能夠給農業帶來潛在的商機。業財融合與互聯網結合,農業企業從傳統的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是近幾年農業不斷發展的結果。通過數據共享,可以減少資源浪費,避免部門效率低下等問題。而我國農業企業通過數據共享,可以及時獲取市場信息,根據顧客需求來調整產量供給,實現由以前的先種后買轉變成先買后種的經營模式,從而減少其成本以及避免農產品堆積滯銷的問題。此外,信息時代下,機器逐漸代替人工,未來我國管理會計將更多地依賴于數據,通過數據將業務和財務兩個部門連接起來,“大智移云”為業財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將數據共享的理念運用到農業企業上,有助于其在解決相關問題上采用新思維,推動我國農業企業的發展。加之數據共享傳遞信息及時性這一特點,使得其在數據處理上更加高效,增加了其數據的準確性,也節省了人工計算的大量時間。大數據的廣泛運用,讓其更加注重培養管理類人才,并鼓勵會計人員提高運用互聯網技術的能力,這不僅改變了會計人員傳統的思維觀念,提高了自身的技術能力與社會價值,也為農業企業培養了新人才。
四、業財融合視角下我國農業企業管理會計應用與創新
(一)構建一個符合現代農業管理會計體系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成本和效益問題、供需結構問題等,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國農業的發展。而通過實施管理會計,利用財務數據來進行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評價等,不僅能有效加強農業的管理和控制,而且能準確把握市場價格,促進農產品在市場中的順利流通。
(二)提高農業企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重視對財務人員的培訓
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體系不斷深入,企業應鼓勵財務人員學習業財融合的相關理念,培養業財融合的高素質管理類人才。
(三)提高農業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和健全信息化建設
我國信息化發展迅速,網絡數據發展將成為未來的一大主流,但由于大多小農業企業資金有限,要想實現信息共享,推動農業企業信息化發展,則需采用內部控制系統建設和會計信息化建設同步兼容的方法,以推動其持續發展,提高其管理水平。通過大量的信息流與大數據獲取顧客需求以及價格走向,從而迅速做出相應的決策??傊瑯I財融合與互聯網相結合實施管理會計是我國農業企業發展的一大創新,也是時展的必然結果。
參考文獻:
[1]趙暉.管理會計在我國應用的現狀及其創新發展[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6(02):10.
[2]鄭石橋,李宇立.關于管理會計研究的若干思考[J].財會月刊,2006(05):46-47.
[3]郭延琦.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思考[J].北方經貿,2006(02):60+63.
[4]門昕燃,陳曉園.我國管理會計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1):87-88.
[5]吳清.從管理會計角度談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J].中國集體經濟,2019(04):57-58.
篇5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研究方法;發展方向
引言
電子科技的強勁發展,帶來了各個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催生出了一大批新生行業,互聯網金融由此應運而生?;ヂ摼W金融的加速發展趨勢,引起了各界人士對此的關注,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領域空前繁華,學者、行業人士、社會公眾發表了各種研究報告。高中學習中初步接觸了這些內容,本文結合所學知識與文獻資料總結國內對于互聯網金融研究的現狀,研究方向探尋盡綿薄之力。
一、國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我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成果突出,與其緊密聯系的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手段等相關技術的成熟,構建了信息對等,資本融洽交流的模式。其中,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下述方面:
(一)移動支付手段
移動支付是我們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僅就我們自身而言移動支付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不用帶大額的現金,購物時只需指尖輕點,就可以瞬間完成交易。移動支付技術客戶體驗良好,尤其是它可以向上下端不斷延伸,增加附加價值,使企業利益實現最大化。
(二)互聯網理財領域
近兩年,互聯網理財平臺呈現出爆炸式增長勢頭,互聯網理財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手段,形成特殊的征信監管方式,催生金融新模式。不僅能為偏好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者提供更好選擇,更是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社會問題,繞開銀行中介直接實現資本對接,極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資本利用效率,也帶來了不容小覷的社會效益。
(三)互聯網借貸平臺
互聯網借貸平臺主要以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花唄、京東旗下的京東白條等為典型代表。而這類借貸平臺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更是對銀行傳統信用卡業務的極大沖擊。但我國現今階段對于新興的互聯網借貸平臺的監管力度不夠,市場上借貸平臺魚龍混雜,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互聯網借貸領域的不斷發展。
二、國內互聯網金融內涵探尋研究
互聯網金融依托于互聯網代表的電子信息技術,本質是進行金融活動。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各種研究報告、文獻資料中三個關鍵詞頻繁出現“通信技術”、“通信網絡”“新興運作模式”。這點明了其依托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直接融資模式。其他關鍵詞大多是對其作用進行說明?;ヂ摼W的介入使金融行業的融資活動等處于相對透明的環境中,為行業競爭提供公平平臺,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等,讓資本能夠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最大的作用,使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高,推動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一)國內互聯網金融的特征探索
互聯網金融不同于傳統的金融服務業,呈現出“發展快、高風險、監管不力”的特點,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特征研究中“風險高”“監管薄弱”“創新性”關鍵詞出現頻率最高,說明了我國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門檻低,相關監管措施缺失?!氨憬荨薄捌栈荨薄靶矢摺背霈F頻率相對較低,主要體現了信息處理方式的創新帶來的影響。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研究方向選擇
中國在互聯網金融方面進展迅速,但國內關于相關領域的文獻研究較少,且大多集中于定向、理論、淺層的研究,所以國內對于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前進空間。1.定向向定量過渡。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成果顯著,但定量性研究報告較少,2007-2017十年間互聯網金融研究領域發展空前繁榮,但是選取的217篇文獻中只有12篇進行定量研究,但真正的實踐要求了研究領域需要涵括更加深厚的實踐作為基礎,才能使研究結果更具說服、指導作用,更具備普適性。2.注重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理論的研究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實踐,研究方向應該更具實際性,研究結果、方案要考慮能否真正落地。只重視理論只會使研究結果與實踐亟待解決的問題相悖,理論知識服務于社會實踐,互聯網金融行業更是偏重于實際,遇到的實際問題需要研究提出的方案來合理解決。3.內容的深入探求?;ヂ摼W金融領域出現的問題不僅僅是其表面浮現的問題,如:監管不力等問題,并不能簡單的歸結于行業中的自我約束不夠,更能表現出社會對于這一領域的法律條例等的缺失,所以不能只注重表面浮現的問題,更要抓住解決深層次的問題。只有真正解決深層問題,才能保證行業發展欣欣向榮。綜上,現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廣闊,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不可估量,值得對此作出深入研究,為這一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結束語
本文從高中的知識結構出發,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總結了國內關于互聯網金融及其研究的現狀,期望促進這一領域的發展前進。本文依據自身實際僅就高中生角度研究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的方向探尋,研究尚處于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基礎范圍,精細研究待日后探求。
參考文獻:
[1]惠煒.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的方向探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5(04):44-50.
篇6
>> 回顧與展望:農民工體育消費問題研究 湖南省長株潭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分析與對策 廣東城市農民工體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農民工體育活動參與現狀調查與研究分析 回顧與展望:我國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研究 農民工體育發展現狀及展望 組織公正研究:回顧與展望 服務價值研究回顧與展望 高層管理團隊研究回顧與展望 內部控制效率研究:回顧與展望 ERP實施績效研究:回顧與展望 學生投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馬兜鈴腎病研究回顧與展望 武術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審計文化研究回顧與展望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回顧與展望 企業董事網絡研究回顧與展望 標點修辭研究回顧與展望 網絡反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6-04-28.
[2]唐有財.新生代農民工消費研究[J].學習與實踐,2009(12):102-107.
[3]張佩佩.符號互動論視角下農民工體育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2(1):47-49.
[4]趙偉科.農民工體育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價值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2(6):85-87.
[5]馬春建.對農民工群體體育消費現狀的研究[J].農業考古,2008(3):141-142.
[6]王曉貞.江蘇省新生代城市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調查與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0(1):69-71.
[7]褚亞娟.江蘇省城市農民工群體的體育消費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08(5):56-58.
[8]楚麗娜.新時期農民工體育貧困現象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2):35-39.
[9]劉巧.長沙市城市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10]范汝清.河北省城市農民工群體體育消費特征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0(1):109-112.
[11]張金梁.排斥與回歸:農民工體育邊緣化問題解讀[J].前沿,2012(23):148-150.
[12]劉宏業.農民工體育“荒漠化”的社會致因與脫困出路[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9):35-38.
[13]文啟湘.消費經濟學[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76.
[14]郭玲玲.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消費的矛盾生成與安全促進[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2):13-16.
[15]王平.和諧社會進程中我國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1(3):259-260.
[16]謝恩禮.新生代農民工體育消費心理和影響因素研究――以皖江城市帶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2(1):128-130.
[17]王賢峰.城市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研究[J].學理論,2010(15):49-50.
[18]張學研.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農民工體育消費現狀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7(6):4-7.
[19]李萍.蘇州市城區部分農民工參與體育健身運動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0]張艷.農民工的體育參與與社會融合――南京市農民工體育參與情況調研[J].體育與科學,2012(4):81-85.
[21]屈文會.城市化進程中影響農民工體育融合的因素分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1):55-56.
[22]張文寬.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體育的困境與消解[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5):556.
[23]孫高峰.農民工的體育參與與社會公平[J].體育與科學,2012(6):45-49.
[24]于麗敏.農民工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東莞為例[D].長沙:中南大學,2010.
[25]林竹.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質量測量與分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3(1):85-89.
[26]張世威.農民工體育利益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9(9):24-27.
[27]朱寒笑,陳小蓉.關于構建農民工體育參與與健康促進社會支持系統的思考[J].中國體育科技,2010(3):10-18.
[28]陳小蓉,秦毅.對農民工體育權利內涵及實現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0(4):14-18.
篇7
(湘潭大學商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為了解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行為的特點以及影響其投資傾向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調查問卷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國6所重點大學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統計整理了998份有效問卷,并建立Logit多項模型以解讀當前大學生的理財行為的特點以及影響其投資傾向的主要因素,為互聯網金融機構選擇合適的投資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互聯網;理財行為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19-0231-02
收稿日期:2015-06-1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行為變化及對未來金融結構的影響”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瀾(1994-),女,北京人,本科,湘潭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
大學生是對未來金融行業產生重要影響的群體,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研究大學生理財行為與互聯網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十分必要。
為迎合時展的熱潮,站在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和創新的角度審視問題,筆者從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角度出發,采取大量實地調研的方式在全國6所重點大學隨機選取樣本,共發放問卷1000份,得出大量真實、可靠的一手數據。
一、研究設計與研究過程
(一)問卷設計
設計的基本原則:采用簡單性問題和規范性語言表述,避免出現提示性和誘導性表述;同時參考了經典的投資心理實驗成果,也融合了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時間特點和在校大學生的特點。
問卷內容:采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補充說明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架構,涉及學生的客觀背景,如年級、性別、生源地、生活費金額和專業等;投資特點,如交易方式及對金融市場的了解程度;投資者的心理行為特征,如風險偏好和期望收益。
(二)樣本選擇
此次調查對象為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及重慶大學6所全國重點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涉及1000名在校學生,大多集中于本科三年級。其中,男生506位(占總數的50.69%),女生492位(49.31%),男女比例接近1:1;從專業背景來看,經濟類專業622人(占62.33%)、文史類專業264人(26.45%),管工類專業112人(11.22%)。
本研究共收回調查問卷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998份,有效回收率為99.8%。被調查對象整體受教育水平高,都具有一定投資理財經驗,對我國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現狀分析
1.大學生收入情況
調查發現:62.83%的大學生主要收入是由家庭供給,而獎助學金成為主要收入的大學生占21.04%,勤工儉學、兼職收入占13.83%,而其他途徑只占2.30%。從月收入金額的角度來分析,當前大學生普遍收入增加,但同時其收入差距增大。51.60%的大學生月生活費在1000元—2000元之間,24.85%的在1000元以下,3000元以上的占12.42%,11.12%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
2.理財產品的選擇
大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投資理財意愿,有652位調查對象表示會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理財,占總樣本的65.33%。受訪大學生持有理財產品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34.67%的大學生選擇銀行儲蓄,40.98%選基金類理財產品,12.63%選保險,7.41%選債券股票,4.31%選其他產品。
大學生在投資理財產品的選擇上表現出較強的單一性:652位大學生中表示會使用互聯網金融進行投資的占62.42%,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借貸的占9.20%,剩余28.37%的大學生表示其兩種方式都會參與。而在購買過哪些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問題中,支付寶余額寶的購買比例高達91.68%,微信理財通的購買比例為32.16%、投資于人人貸的比例為26.65%,剩余12.42%選擇購買其他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如百度百賺、小金庫京東、陸金所等。
3.投資理財的特性
從投資理財意愿的角度來看,大學生表現出了追求較高收益的同時要求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的意愿。調查結果顯示,51.60%的大學生表示在追求更高利益的同時愿意承擔少量損失的風險,希望得到穩定收益同時厭惡風險的占28.56%,而偏好于“高風險高收益”的只占19.84%。由此可見,目前大學生對穩健性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意向,更注重于投資的安全性,傾向于無風險或小風險的投資。他們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來支持其在校的生活費用,鍛煉自己在投資理財方面的能力,而并不是為了分散資金風險或博取超高的投資收益。
(二)大學生互聯網金融投資分析logit模型
1.投資傾向的影響因素
在調查的998名在校大學生中,“拒絕投資傾向”(120人)和“無投資傾向”(212人)共有332人,占33.27%;“有投資傾向”(445人)和“完全投資傾向”(221人)總計666人,占66.73%,表明重點高校大學生的金融投資傾向較強。
(1)性別
參與調查的998名大學生中,男生“有投資傾向”和“完全投資傾向”比例合計為75.49%,女生為57.93%,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由此可見,男生進行投資的興趣大于女生,并且男生更傾向于互聯網金融投資。
(2)月可支配資金數額
由于有無投資傾向是定性自變量,因此為了將其引入回歸模型,定義為每個月的可支配資金數額,為1000元以下,為1000—2000元,為2000—3000元,為3000元以上,故回歸模型如下:其中y為是否有投資傾向,1=有投資傾向,2=無投資傾向。回歸方程y=a+bx,原假設:b=0,即每個月的生活費與有無投資傾向無關。如果原假設不成立,即b≠0 ,則說明x與y之間存在線性關系。
通過spss Statistics 19軟件進行線性回歸,可得方程如下:
y=12.32+0.0329x,用t檢驗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位于拒絕域,因此拒絕原假設H0,即b顯著不為0;大學生每個月可支配資金的金額與是否具有投資傾向之間有線性關系,即,隨著月可支配金額的增加而增加,分別為58.87%、65.77%、70.87%、74.19%,逐級遞增。通常來講生活費越多的大學生,往往有較多的閑置資金和更大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更加樂于投資理財,因此有較高的投資傾向。
(3)生源地
從生源地結構來看,城市戶口的調查對象所占比為71.44%,農村戶口占28.56%。由于被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且互聯網金融理財不受實體網點限制。故雖然農村生源的互聯網金融投資傾向與城市生源相比有小幅度下降,但從總體來看,兩者并無顯著差異。
(4)專業對互聯網金融市場及風險的了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經濟、管工、文史三類專業對互聯網金融及風險的了解程度分別為68.33%、52.68%、41.66%,其中經濟類專業較其他專業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相對了解程度高,這主要是由于此類專業的學生更關注財經動態,也與課程設置關聯。
2.建立Logit模型
根據上述影響因素,可以將被調查的998名大學生分為4個層次:拒絕投資傾向、無投資傾向、有投資傾向、完全投資傾向,四者的占比分別為11.98%、21.2%、44.7%、22.12%。根據調查的結果建立Logit模型(概率非線性回歸),設Y為因變量,Y的取值為1、2、3、4,分別代表“拒絕投資傾向”、“無投資傾向”、“有投資傾向”和“完全投資傾向”,Xi(i=1,2,3,4,5)為一組可以反應Y發生概率的變量值。假設在自變量X1、X2、X3、X4的作用下,某社會現象發生的概率為P,發生概率與不發生的概率之比為,則Logit回歸模型為:
用SPSS Statistics 19對統計數據進行多項Logit回歸分析。從t檢驗的結果來看,除生源地和專業這兩個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沒有通過檢驗外,其余變量均具有顯著性,即P,說明互聯網金融投資在大學生群體中受生源地和專業的影響不是很明顯,而性別、月可支配資金數額、對互聯網金融市場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顯著,這表明上述三個變量對互聯網金融投資傾向有著重要影響?;貧w結果如下:
各回歸系數正負號均符合實際,且Logit模型通過F檢驗與t檢驗,擬合優度為0.7824,不存在明顯異方差現象。
三、大學生理財行為轉變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究其大學生理財行為的轉變,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高速發展功不可沒。在全民理財觀念發生巨大變化時,樂于踏足新興領域的大學生自然成為了最先了解和涉足互聯網金融理財的重要群體。據調查統計,近七成大學生已經開始著手于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更有10.4%的大學生表示正在考慮股票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方式。
在對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的期望收益方面,21.66%的大學生表示和儲蓄差不多就好,要能抵抗通脹和略好于通脹的比例分別占到了總樣本的17.05%和34.1%,而15.21%的大學生理財投資者表示希望其收益能和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持平,更有11.98%的大學生表示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理財能夠獲得好于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的期望收益。由此可見,大學生進行互聯網投資理財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持自身貨幣價值的同時盡可能地獲得更高的收益。
四、結語
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已經對大學生理財觀念和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主要來自家庭供給,收入來源渠道狹窄,普遍收入增加但兩極分化明顯;有限的投資知識和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了解,使其在投資理財產品選擇上表現出較強的單一性,更加注重于投資的安全性,傾向于無風險或小風險的投資。
此外,為進一步解釋大學生的互聯網金融投資傾向而建立的Logit多項模型,也可用于金融機構在銷售金融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投資者。若大學生的投資傾向為“完全投資傾向”,則是金融機構最易爭取的顧客;“有投資傾向”的大學生,是金融機構的重點顧客;“沒有投資傾向”的大學生,應是金融機構努力爭取的顧客;而投資傾向為“拒絕投資”的大學生,金融機構應理性放棄。
參考文獻:
[1] 孫凌霞,宮永健.天津高校學生理財觀念與理財行為調查報告[J].產業與科技論 壇,2008,7(4):167—169.
[2] 王濟川,郭志剛.Logistic回歸模型—方法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0.
[3] 張淑云.大學生理財現狀及培養策略[J].財會通訊,2010(3).
篇8
【關鍵詞】 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 問題困境 對策突破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發展情況
商業銀行當中個人理財業務起步比較晚,在銀行的主要業務當中占比比較小,和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這樣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需要找準自身的定位。下面,本文分兩個方面1.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必要性;2.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歷程和現狀來闡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發展情況。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環節的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是商業銀行面臨的競爭不僅僅是行業內的競爭,還會面臨來自其他證券、保險、基金各個金融機構的沖擊。我國商業銀行主要的業務是存款業務,個人理財業務起步比較晚,在銀行中間業務當中占比比較低,但是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個人資產保值增值的意愿非常強烈,所以迫切的需要商業銀行利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促進專業化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有助于形成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寬盈利渠道。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我國銀行業已經發展到關鍵轉型時期,整體利潤率會在未來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所以銀行需要關注內生資源利用,走集約化規模的發展,通過個人理財業務發掘客戶更多需求,提高客戶對銀行利潤綜合貢獻度。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歷程和現狀
整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主要分為起步階段、規范階段以及創新發展階段。1997年是個人理財業務起步階段的初始年份,很多商業銀行開始理財業務的探索,這時期居民對于理財產品認知和需求還沒有成型,金融機構對于產品創新和開發缺乏動力,這個時期的理財產品主要還是保險公司和基金公司推出的證券投資基金等居多,銀行理財業務處于試水時期,只是簡單給客戶做一些財務咨詢等活動。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金融制度以及市場供求發生了一些化,理財業務迎來規范發展階段,隨著金融創新管制慢慢放松,很多金融機構開始嘗試開發創新的理財產品和業務,比如招商銀行的“金葵花”、中國銀行的“富系列”等理財產品,此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入全面拓展和規范發展時期。在2007年出臺各項規范政策和管理辦法之后,理財業務迎來創新發展階段,中國銀行在2007年成立私人銀行部,針對綜合資產較多的高端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境內很多商業銀行也開始建立類似的金融服務部門,促進國內商業銀行服務理念的轉變。
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本文認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缺乏準確市場定位;2.法律法規及管理體系不健全;3.缺少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4.客戶群體不成熟。
(一)缺乏準確市場定位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容易受到業績以及利潤的影響,如果商業銀行不建立以客戶利益最大化的考核制度,那么銀行職員就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利潤更高的存貸業務當中,這樣理財業務就容易受到影響。此外,大部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部門都是隸屬于業務部門而存在,承擔著很多業績考核的壓力,個人理財業務業和其他業務一樣有著非常具體的業績考核指標,這些考核指標都和個人績效掛鉤,而銀行從業人員工資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績效工資,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理財工作人員向客戶推薦的投資規劃和理財建議以及具體的金融產品。很多理財人員迫于自身的績效考核的壓力,會傾向于向客戶推薦銀行收益更高的產品或者一些客戶不需要的產品,這就很難充分體現客戶為中心,差異化針對性的業務服務特點。
(二)法律法規及管理體系不健全
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的新利潤增長點,但是很容易受到金融風險的干擾,目前大多數個人理財業務產品都以中低風險產品為主要代表,從而有效降低銀行客戶們需要承擔的金融風險。但是現在金融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市場管理體系不完善,中低風險的投資比較有限,所以各個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這就導致目前的理財產品很難達到客戶期待的高收益。盡管從2012年開始中央開始稍微放開存款利率浮動,讓各家銀行自行決定上浮比例的政策對于客戶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還存在很漫長的路要走,商業銀行對于個人理財產品沒有完全自主的定價權就會制約理財產品的創新。另外我們國家還沒有比較規范科學的個人信用制度體系,商業銀行對于客戶的個人收入以及消費情況缺少全面系統的了解,這就缺少對于客戶信用的了解,限制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尤其是對于商業銀行發展高端客戶的戰略規劃落實也存在很大的制約。
(三)缺少高素質專業理財人員
從計劃經濟時期向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金融市場一直處于不斷的發展當中,但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時間不長,缺少足夠的高水平專業化的理財從業人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職業道德規范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理財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情況,很多時候不愿意給客戶清楚的解釋所買理財產品的風險所在,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比較專業,篇幅也比較長,大部分客戶還是通過理財人員介紹來決定是不是進行購買,很多客戶在虧損的時候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有這么大的風險存在。很多理財產品銷售人員一味追求金錢利益和個人績效,向客戶推銷不適合的產品,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職業道德素質不高,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二,專業素養不夠。目前我國理財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30歲以下,理財人員自身經驗比較缺乏,很難滿足中高端客戶的理財投資需求。而發達國家的理財業務從業人員一般都有很好的法律、經濟、金融專業背景,而且自身也有很強的實踐經驗,與此同時還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客戶服務意識,專業化的理財團隊一般都是在金融行業從業十年以上的金融專業人士,這樣的職業身份才有機會從事理財投資業務的服務工作。
(四)客戶群體不成熟
前文已經介紹我國宏觀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國民收入水平不斷上升,這也推動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快速發展,但是現實情境下,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理財市場的整個客戶群體還沒有形成體系,而且很多的理財投資客戶不了解自己實際的理財投資需求,也不清楚自己投資和理財的產品潛藏著巨大的風險,這就使得在很多時候容易受到理財人員的推銷進行盲目購買,導致自身的資產發生損失。
三、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創新對策
從前文對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和問題的梳理分析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要想健康發展需要做好轉型發展的準備,首先是要明確市場定位,加強對于客戶群體的針對性分析;其次是要進一步加快促進產品創新,完善個人理財業務的制度約束環節;最后是需要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理財人員來保障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
(一)加強客戶群分析,明確市場定位
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有助于形成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寬盈利渠道。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我國銀行業已經發展到關鍵轉型時期,整體利潤率會在未來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所以銀行需要關注內生資源利用,走集約化規模的發展,通過個人理財業務發掘客戶更多需求,提高客戶對銀行利潤綜合貢獻度。從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具體脈絡來看,在具體業務拓展當中需要充分分析銀行自身的業務優勢,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以及自身所處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結合這些基本情況運用市場細分的相關理論對于潛在客戶群體進行精細的劃分。在細分客戶群體的基礎上,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通過對于客戶群體的細致劃分和精準營銷,培養一批跟自身特點相似的理財客戶群體。具體可以從幾個方面切入:第一,需要確立自身的品牌定位,構建有效的理財產品品牌宣傳方式;第二,需要明確自身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明確潛在客戶群體的基本資產水平以及消費偏好;第三,人力、財力以及物力的投入需要更加聚焦于核心競爭力比較強的業務當中,通過重點項目的投入和建設能夠有效的促進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第四,就是需要充分明確以顧客為中心對于潛在客戶群體進行市齙南阜鄭針對不同類型需求的群體推出不同層次和不同特點的理財產品,從而使得不同風險收益的理財產品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客戶的基本需求。
(二)完善制度約束,促進產品創新
第一,強化客戶關系管理機制。發展新客戶的成本是留住老客戶的3-10倍,而且通過建立健全的客戶關系管理機制可以有效地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增強用戶的滿意度。商業銀行一般都具有非常龐大的理財客戶群體,所以為了加強客戶關系的管理,可以根據一定的劃分標準將客戶分成不同的層級,從各個層級當中挑選有價值的客戶進入到核心群體當中,打造優質高效的服務體系,建立密切的關系,培養穩定的客戶群體,并且由此可以通過口碑效應進一步擴大客戶群。
第二,構建內部信息系統平臺。在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當中個人理財業務屬于新興的業務之一,銀行可以通過構建內部信息系統平臺,進一步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增強理財業務的競爭力,構建一個融合理財產品、客戶服務、技術支持多位一體的體系,依托此平臺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行組合選擇,打造一個客戶滿意的高水平服務信息平臺。
第三,加大產品創新力度。商業銀行一方面可以通過和其他金融機構的深入合作來擴展理財產品的種類,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加快金融創新,不斷推出符合投資者需求的理財產品。各個商業銀行需要圍繞自身的特色優勢以及未來的業務發展定位,結合客戶具體的需求進行有計劃的理財產品的創新,與此同時,需要不斷優化銀行內部產品研發機構,根據各個地區不同客戶的需求、不同的發展環境制定相應的針對性的創新產品,從而不斷豐富理財產品的內容。
(三)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理財人員
理財業務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理財團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提升理財團隊的綜合水平:第一,提高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和標準。西方發達國家的理財業務一般都需要金融行業從業經驗豐富的人員才可以從事,所以可以給中高端客戶制定針對性的投資理財方案,所以我們國家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未來的發展也需要沿著這樣的路徑,提高業務準入的標準,從而能夠吸引更多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進入到這個行業當中,提高整個行業的業務水平。第二,加強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對于已經在商業銀行從事個人理財業務這方面工作的員工,需要在現有條件下進一步強化理財方面專業知識的培訓,構建一個厚基礎、綜合性的培訓體系,與此同時大力抓好職業道德素質的培訓和考核工作,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和從業思想觀,使得理財業務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 楊堯均.縣級城市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投資業務問題與對策[J].特區經濟,2012,10:81-83.
[2] 孫瑩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3,04:57+59.
[3] 袁雅莉,張惠蘭,魏冬.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4,09:72.
篇9
(一)微博的價值
微博聚集大量用戶,通過后臺數據可以準確掌握社會主流人群最關注的事物、態度及網絡輿論的走勢。微博的價值可以從技術角度和信息傳播角度來看待。
從技術角度看,微博被認為是技術門檻低的互聯網組件,容易被復雜的平臺吸收,這也是微博興起的原因。微博降低了用戶內容的門檻,提高了用戶的活躍度,因此微博非常有利于即時溝通。微博以“短”效應彌補了空間博客的“長”效應缺陷,將二者有效補充,形成了更符合“即時、互聯、互通”的網絡發展理念。
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微博成為媒體從業者獲取動態信息的渠道,即通過微博獲得新聞線索。隨著網民規模的越來越大和微博用戶群的形成,利用大數據進行新聞走勢分析,實現特色服務,給微博平臺帶來新的市場潛力與活力。
從微博傳播的名人效應看,作為大眾即時信息工具,微博受到名人、明星和商業機構青睞,他們通過微博維護個人社會聲譽,在微博上經營粉絲,尋找新的商機,既迎合時尚又有利可圖。微博網站通過為明星和商業機構提供認證服務,一方面為名人避免受到虛假信息干擾提供渠道,另一方面借助名人效應,提升“人氣”,爭取更多名人和商業機構成為VIP會員,以此盈利。
(二)微博的現狀
從兩個微博案例來看國內微博平臺發展的現狀。去年11月4日,網易微博整體遷移到LOFTER(樂乎)輕博客,原微博全部人員整體轉而負責LOFTER業務;較早前騰訊微博事業部被撤銷,轉而加強微信團隊的研發。在原有的四大微博門戶中,只有新浪微博成功上市,實現了盈利。
新浪微博聚集的是人氣,與Twitter相似,通過聚集大量的人和企業到微博平臺,以粉絲經濟帶動和后臺大數據分析服務獲得市場,Twitter無疑是新浪微博可供借鑒的典型模式。從現有狀況看,新浪手機客戶端的消息推送與微信沒什么差異,區別主要在于用戶偏好和朋友圈功能,可以說新浪微博與微信各有特色,新浪微博的信息功能顯然比支付功能略勝一籌;而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微信理財等功能,將朋友圈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理財功能更勝于消息。
網易的LOFTER,是以視覺開發和照片為主打的輕博客,與國外發展較成功的Facebook有接近之處,LOFTER輕博客上提供了Instagram賬號授權服務,顯見LOFTER有意追隨Facebook的腳步。
新浪微博和網易LOFTER輕博客,都需要適時改變,以最大限度贏取智能手機用戶群體中潛在的市場。IOFTER的手機應用設計感很清新,但圖片和視覺資源調用需占據大量內存,因此改善手機APP響應慢和容易關閉的問題很重要,這直接關系到手機用戶的安裝使用。在專業偏好明顯的情況下,LOFTER正在嘗試和努力建立可信的應用關聯,比如與Instagram、新浪、百度、QQ空間、剛易博客等網頁平臺的線上導人合作,還有對線上圖片資源的市場開發等等,這是與新浪微博不同的發展取向。
智能手機時代的新機遇
微博、微信、易信等根植于智能手機的新媒體應用逐漸興起,移動互聯網開啟了新的消費時代,智能手機成為引導人們生活方式的主流。依托于移動用戶規模的電子商務企業,也體現出從注意力經濟向粉絲經濟轉變的明顯特征。
微信的興起,在于及時爭取移動用戶,微信APP以動態通訊錄為路由結構進行自組織的應用,是國內第一個以自組織為核心特征的平臺。在智能手機普及的基礎上,微信利用手機的隨手拍和簡單文字記錄功能,讓使用者簡單記錄展現生活的多個方面,門檻低且入門簡單,所以利用率高,受眾普及快;另外,微信在免費應用基礎上推出微信支付、微信理財,形成特色服務,使得微信使用群體不易流失。從簡單記錄生活開始,到被各大傳統媒體用作信息的新媒體平臺,微信迎合了智能手機發展的需要。有專家指出,新一代互聯應用的本質就是自組織特性,帶動粉絲經濟。微信因此被認為是移動互聯背景下新媒體轉型成功的代表。
當然,微信還存在信息來源缺乏求證,信息搜索功能受限制,利用網頁無法查看朋友圈等問題。
篇10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第三次浪潮萌芽于突破技術假設的金融功能疊加。這一時期,大數據處理、云計算機等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金融業帶來深層次影響,使傳統金融功能模塊兒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跨類別金融功能之間的融合成為可能,例如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融合支付結算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網絡貸款、小貸產品融合基于大數據處理的風險管理功能和大范圍融資機制功能??偟膩砜矗磥碣Y產管理行業創新將更加體現不同金融功能相互組合疊加所釋放的巨大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p>
――摘自《2014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巴曙松等著)
二、資產管理行業市場規模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5年上半年,銀行業類金融機構資管規模接近33萬億元,國內銀行理財規模已突破18.4萬億元,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為14.4萬億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管規模已突破30萬億元。資產管理行業細分市場容量如下:
1.公募基金公司
自1998年第一只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發行以來,我國基金業得到快速發展。基金行業的發展不僅改變了社會傳統的理財觀念和理財方式,成為投資人參與社會投資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有力推動了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促進了金融體系的改革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基金行業不斷創新,產品類型不斷豐富,從封閉式基金到開放式基金,從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保本基金、LOF 基金、ETF基金,再到QDII基金?;鸸镜臉I務領域也從公募基金,發展到社?;?、企業年金、專戶理財產品等。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00家基金公司,共發行了3013只基金,總規模達71360.83億元,較之一季度末增長18792.80億元,增幅為35.75%。天弘基金雖然規模有所縮減,但仍以6686.30億元的規模蟬聯公募基金規模首位。股票型基金861支,基金規模18085.85億元,規模凈增2944.14億元,增幅16.28%。混合型基金共683只,基金規模23746.28億元,規模凈增13151.25億元,增幅124.13%。債券型基金共486只,基金規模3951.82億元。貨幣型基金190只,基金規模24120.49億元。
DII型基金共93只,基金規模761.47億元。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共52只,基金規模694.59億元。
另外,近年來,基金專戶子公司業務作為頂層設計的重要創新,業務發展非常迅猛,為加強基金管理公司資管業務信息披露,基金業協會統計了2015年9月底基金管理公司資管業務總規模排名、基金管理機構公募基金規模排名、基金管理公司專戶業務規模排名、基金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排名,第一名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7049億元,前十名均超過2000億元。
2.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發展現狀
1987 年第一家專業證券公司成立,到現在我國證券行業已經走過了 20 多年的發展歷程。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的孕育與發展,證券行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期間也經歷過一些波折,進行過綜合治理,處置過一些高風險的證券公司,但總體來說,證券公司目前已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經營理念、內部治理、風險控制機制發生了深刻顯著的可喜變化,基礎制度全面改革完善,風險防控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3.信托公司發展現狀
1979年,我國成立了第一家信托投資公司,至今已有30余年的發展歷程。信托行業經過第六次整頓(2007年《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對業務進行規范)之后,信托公司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逐漸明朗。兩規”為信托業在資產管理以及結構化金融產品市場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2015年1季度末,信托全行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為14.41萬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管理資產規模達到2119.10億元);信托公司可以投資的資產類型包括:貨幣市場工具、貸款、證券市場、長期股權投資、長期債權投資、買入返售資產、融資租賃、無形資產、基礎產業、房地產業、實業等。
4.私募集金發展現狀
據基金協會數據,截至2015年6月末,已完成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13918家,管理私募基金15612只,管理規模3.78萬億元,私募基金行業從業人員221092人。
已備案私募基金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8970只,規模13078億元;股權投資基金5018只,規模21120億元;創業投資基金1059只,規模2296億元;其他類型基金565只,規模1347億元。
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機構中,按管理資產規模劃分,管理資產規模100億元以上的62家,50億元―100億元的78家,20億元―50億元的221家,20億元以下的13557家。
三、資產管理行業軟件與服務發展前景
金融改革與創新需更多的信息化支撐。隨著中國經濟溫和回升,2015年中國金融行業將繼續保持穩健的發展態勢,金融改革的力度將不斷加大,行業轉型步伐加快。計世資訊(CCW Research)認為,當前中國金融行業仍處于較好的發展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國內市場潛力巨大,這為金融行業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與此同時,中國金融行業也正面臨發展方式的轉型,風險和困難逐漸增多,對風險管理和監管的要求日益提高,對金融創新的需求日益迫切。在這個過程中,IT在金融服務與創新方面將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1.2014年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投資規模為530億元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2015年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投入為530.0億元,比2013年增長3.6%。隨著國內經濟的回升,中國金融行業信息化投入穩步增長。計世資訊(CCW Research)預測,015年中國金融業IT投資規模較2014年增長3.9%,達到550.7億元人民幣。
2.資產管理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如火如荼
隨著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產業基金公司、商業銀行資金運營部、財務公司等機構投資者進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呈現出良好局面,各細分市場都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中。2007年至 2010 年,我國資產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及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為14.10億元、16.66億元、19.49億元和22.95億元。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資產規模的擴大和投資品種的創新對資產管理人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為資產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及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容量增長提供了保障。預計到2016年資產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及軟件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元。
四、資產管理行業軟件與服務行業壁壘
1.行業經驗壁壘
資產管理行業應用軟件產品專業性很強,涉及信息技術和金融行業領域。對于行業應用軟件及服務綜合方案提供商而言,需要對金融行業和整個應用環境有較深入的了解,并且能為客戶在信息系統建設中提出指導性建議。同時,客戶對系統自身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企業以往的項目業績、行業口碑、系統穩定性等諸多因素直接影響客戶的選擇。因此,行業經驗的積累已成為本行業實質性進入壁壘之一。
2.客戶資源壁壘
隨著金融業務的創新和發展,資產管理行業對信息系統的依賴性日益加深。為了保證信息系統在運行和維護上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客戶與企業的實質合作關系建立起來以后,原則上都傾向于長期合作??蛻魧ν活愋偷漠a品不會輕易更換,客戶粘度大,客戶資源的積累已經成為新進入者難以替代的歷史積累。
3.人才壁壘
金融應用軟件產品專業性很強,這就對金融應用軟件開發企業的研發隊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軟件開發人員不僅要精通軟件開發技術,還要對金融行業的政府政策、業務特征、核算規則等業務細節有深刻理解。因此,本行業需要信息技術和金融知識相互融合,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較高,這些人才需要有業內長期的實踐才能積累相應的經驗和能力。人才是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之一。
4.業務與技術壁壘
金融應用軟件行業不僅具有一般軟件行業的特點,如高科技、知識密集、技術先導,還具有與下游應用環境緊密相關的特征。產品的開發涉及到金融工程、軟件工程等多個學科和技術,需要長期持續的攻關研究,具有較高的業務與技術壁壘。
5.質量和品牌壁壘
本行業是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充分競爭的行業。產品的品質和品牌是企業的競爭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后續服務能力等綜合實力的體現。先進入者經過長期、良好的應用和服務,能夠積累起豐富的成功案例,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品牌形象。要獲得市場的認可需要企業長期建設、經營和積累,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培養出品牌知名度。
6.技術服務壁壘
優質的技術服務是進入本行業的重要壁壘之一。客戶使用軟件產品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不能及時為客戶提供有效、優質的服務,將會大大降低客戶的滿意度。因此,這就要求企業不僅銷售軟件產品,更需要提供完善、及時、有效、優質的后續技術支持和服務。
五、資產管理行業軟件與服務發展趨勢
- 上一篇:核心素養下的高效課堂
- 下一篇:節能減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