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社活動計劃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3: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學社活動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研究運用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分析學生活動設計。美國學者艾爾.巴比說,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多數社會研究都會探討某個議題”。本文經過分析后認為學生活動設計是學生活動成敗的重要環節。
二、主要概念
(一)學生文化
學生文化是指學生群體享有共同的價值觀、思維習慣、行為方式等,其核心是共同的價值觀。
(二)維果茨基文化歷史觀點
維果茨基“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受社會規律的制約,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以及社會交互作用對認知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
(三)學生活動設計
為引導學生群體形成普遍共識的積極的價值觀、思維習慣和行為而進行的詳盡、系統規劃
三、學生活動的設計
有研究表明,學生文化建設的特點是多層次性,多系列性,多側面性和多形態性。據此,本文主要論述以下四個類型的學生活動設計:即儀式活動、美化校園活動、社團活動、校外活動。
(一)儀式活動
本文中的儀式活動是指學校常規的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活動。儀式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莊嚴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對美好人生的向往。根據學生文化建設的多層次性,以理想信念、價值觀的精神層次為核心設計學生活動。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革和社會物質的豐富,人們的思想也經歷了劇烈的沖擊和變化,人們看待社會問題從教條單一向靈活多元發展。人們從活生生的現實中看到了科技和教育的巨大力量,越來越重視教育,對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開始關注,使得我國的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我國學者劉旭東認為“教育是以如何促進人類成長、個體發展和生命意義的建構為依歸的”。這要求教育者要善用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引導學生學會從眾多的社會現象中區別善惡,從紛繁復雜的思想中分出好壞。對于儀式活動的開展,各學校在形式上要通過共同點來體現儀式活動的嚴肅性,同時還要突出自己的特點。要突出學校的文化特色,學生活動設計就要詳細,從儀式中各項活動起訖時間的流程安排到場地物品的式樣擺放規劃,再到參加人員的著裝與行為規范都應考慮到,力求達到儀式應有的最好的效果。
(二)美化校園活動
這里說的美化校園活動,是指在學校的支持下,以自愿為前提,讓學生們自己制作裝飾品美化校園。依據學生文化建設的多系列性,設計學生活動時應包含學生行為和思考等多個維度。研究表明“學校文化影響和制約著學校群體成員并代代相傳”。因此,設計好美化校園活動便尤為重要。美化校園活動能夠很好的展示學生的才華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在學生作品被用于校園美化后,會不斷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對作品的評價,從而豐富學生的想法,增加與同學和老師的交往,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并且因為自己的參與而喜愛校園。美化校園活動有助于展示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想動態。維果茨基十分明確地提出:“一切教育的藝術則應該歸結為引導和調節這一活動”。因此學校應發揮引導和調節作用,設計一個積極的思想核心做導向,將其體現在整體的美化布局方案中,做到自由發揮卻不散漫無序,張揚個性而不凌亂嘈雜,讓每個學生漫步在校園中都能感受到處處都在散發自己喜愛的氣息,在快樂愉悅中受到學校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三)社團活動
本文所說的社團活動是指擁有鮮明觀點和風格的學術派別活動。學生的學派活動可以是現有各學派的傳承和發揚,也可以是學生自發組織的針對某一問題的某一方面的觀點和態度進行討論的學術活動。根據學生文化建設的多側面性,進行學生社團活動設計時要重視傳統文化和學術素養的建設。鼓勵學生用文章的形式開展論辯,使學生增強文化主體性,同時也能夠使文化更有效地發揮其育人的功能。設計社團活動,要注意用各學派的不同觀點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具有遠大理想、愛國熱情和世界眼光的新人。
(四)校外活動
本文所說的校外活動是體現愛國精神的掃墓踏青活動和體現中華民族互幫互助精神的社區公益活動。依據學生文化建設的多形態性,設計學生校外活動應采取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適合學生的校外活動可以驅動學生與社會環境對話。校外活動可以豐富并補充學生的生活,對培養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學生了解國家歷史,了解社會現狀,了解自己的由來,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符合社會現實的動態的發展觀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積極的生命體驗。設計學生課外活動還要關注師生交往。校外活動給教師提供了解學生的機會,了解整個社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以便從更寬廣的角度和深度去研究和教育自己的學生,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結語
篇2
和諧賞識科學創新
二、班級文化建設整體構想
(1)主題力求突出。緊緊圍繞學校賞識教育理念,著眼于班級整體,集中體現一個中心,力避隨意性,確保系統性、科學性、審美性。
(2)設計力求創新。堅持師生參與,挖掘班級內涵,突出個性,形成班級特色。
(3)內容力求豐富。班級文化氛圍需要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營造,既重視室內文化環境建設又要重視動態的精神文明建設過程。根據學生接受教育的實際,結合班級的情況,全面進行文化熏陶和滲透。
三、班級文化建設方案
(一)班級文化理念
1.從深層次提煉班風、學風。
例如:班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和諧合作學風:勤學好問精思善用
用通俗易懂,富有人情味,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校園語言代替“不準”、“不許”、“嚴禁”一類生硬警告,使每一個同學每時都能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
2.設計班徽用簡潔的圖畫能夠表現團結進取的精神
3.制訂班訓例如:和諧進取勤奮拼搏
4.確定班級精神例如:
勤奮努力執著追求團結自信永不言棄互幫互助師生同行
(二)室內文化建設
精心布置班級室內文化環境,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賞識教育。班級在布置室內環境時,可貼上一些生動活潑的圖片和條幅,如賞識、文明、學習、和諧等方面的名人佳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習慣和班風。可以精細裝飾,做足文章,以達到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性的目的。
1、教室內:①前黑板正上方張貼班風或學風,②兩側墻壁張貼具有激勵性的名人名言,③教室后黑板為板報,板報兩側可為英雄榜和我的夢與目標。
2、設置文化角
(1)、位于前門后的墻上設置布告欄。內容包括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班規班約,時間表,日課表,值日生表,班干部一覽表等等。
(2)、在后門的墻上設置其他又特色的宣傳欄,展示班級發展情況以及當前班級的各種學習成果,增進學生對班級的了解。
3、室內懸掛體現班級特色的名言、師生寄語,增強班級文化氣息。
(三)班級文化活動
1、結合上級部門的要求讀一本好書——與高尚的人交流,陶冶思想情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讀書生活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2、利用班會舉辦一次賞識故事征文比賽活動,有利于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讓班級充滿友愛、向上的氛圍。
3、利用班會舉辦一次“讀書”演講比賽活動,體驗參加讀書活動的樂趣,豐富班級學習生活。
(四)室內綜合環境
整個教室突出靜雅、樸素、整潔。
1、桌凳擺放整齊
2、地面整潔
篇3
一、 農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文化意蘊
1.改善生命存在方式,培養農村學生自由自覺的、理性的主體精神
中國現代化的過程,需要自由自覺的、理性的、現代化主導性文化精神,而農村兒童在農業文明的洗禮下以及農村日常生活的熏陶下,天然存在著自發與自在,這種根植于日常生活的自發與自在構成了他們成為主流文化中作為具有生活意識、問題意識的“人”的一種障礙。比如,他“從一個主題到另一個主題,正如他從一個場所到另一個場所一樣,但是他意識不到轉變和中斷,既沒有意識到什么割裂,更沒有意識到什么區分”[1]。自由自覺的公民文化,自律的大眾文化,自我提升的主體意識將給農村青年的成長與成熟帶來積極影響,因此,喚起農村學生的自覺與自由,教育首當重任。
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恰能夠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學生基于生活而又超越于生活,以一個研究者的視角審視生活,最終在體驗、合作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改善生命存在的方式,使根植于日常生活的態度、價值觀念,或是行為發生轉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理論與實踐意義上都為農村學生的精神健康發展提供了機遇。
2.改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增強農村學生的學習力和充分的、富有邏輯的表達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實質是意義學習的過程。按照羅杰斯的觀點,“所謂意義學習,不是指那種僅涉及事實累積的學習,而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這不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打破學生單純的認知行為,使學習成為學生個體基于情境、基于信息資源的不斷質疑、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表達的過程。這種學習是個體全身心參與的學習,是自我發起的深刻而持久的滲透性學習。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課程的安排,而是主動在具體情境中尋找課程價值、自我價值、自我超越的過程,這種學習在其自組織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習者自身對學習意義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處理、創造能力,在充滿變化的體驗過程中,促進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的形成。
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學習、生活情境或是突發事件的挑戰,如何應對困難與困惑,如何做出問題解決策略選擇,都需要學生不斷地探索與思考。在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步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自在自發走向自由自覺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力得以養成和提升。學習力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決目前的問題,更是一種超越自我、超越目標,為未來而學習的精神態度。在實踐中學會如何觀察、思考、分析、決策,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情境之下,如何處理隨機事件等等,最終能促進學生學習情意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取的信息越多、經歷越多,其內心想表達的內容就越豐富,在問題產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框架下,學生積累的信息和知識通過言語表達時,就會越發富有邏輯和充分。
判斷孩子智力發展的水平如何,言語表達能力是一個重要指標。言語表達是邏輯的外殼,所謂邏輯就是語言邏輯,所有邏輯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文化生活決定了他們接觸的通常是直白、單調的語言,語言邏輯層次較低,相對簡單。同時他們也缺少必要的引導,缺乏思考事物本身所隱含的機理、規律的過程。這是導致農村學生邏輯能力不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需要有意識地創造、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增加農村學生的信息量,以培養和訓練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
3.彌補個體與生活之間的斷裂,激發農村學生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或活動,任何時候都不是孤立的,總是與社會生活或個人生活相關聯,其目的、意義、價值必然體現在學習個體與生活接觸的各種活動方式上。人與人相互理解的基礎在于生活共同體,長期的共同生活使得個人所獨有的內心狀態能通過日常語言所具有的暗示作用為他人所領悟、所理解。因而,相互理解所取得的共識并不是取消每個個人的獨特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一方面表現為人們彼此相處的和諧,另一方面也包括寬容地處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和矛盾,也就是和諧并不排斥他人的獨特性,人和人之間要懂得容忍和尊重。
人類追求與自然的和諧,一方面是主動改變自己去適應自然及其規律,另一方面是在尊重自然規律性和必然性的前提下來改造自然,以使自然更適合人類生存。自然現象、自然問題、自然環境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從小就能體驗到人與自然的關系,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從而樹立改變自己適應自然以及改變自然以適應人類這樣一種觀念,比如學會權衡經濟、社會與環境三方面的利弊得失,樹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可以在實踐中得以詮釋和思考,由這三對關系引發的一系列現實問題也將成為學生思考的對象,意識發生、成長于實踐,因此,在實踐及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意義重大。但是,農村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如父母的文化水平,村落的文化氣息,交際群體的外顯文化,學校教育教學的壓迫,都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造成了消極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實踐的方式彌補了學習個體與生活相割離的狀態,把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和發生場所。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感知個體存在的意義,并在實踐體驗中建構學習與生活的關聯。
二、 農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文化意蘊的實現路徑
課程價值既體現在課程資源的選擇上,更隱含在課程資源的組織、設計過程中。農村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一方面由于課程資源的不足限制了教師和學生開展活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設計者水平有限造成了課程理論和實踐價值無法實現。在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用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和網絡課程搭建一個具有農村特色的學習平臺,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包括調查、訪談、制作、角色扮演、表達等形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主題的形式統整各種課程資源,其中統整思想作為整個課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系統地分析事物、處理事物的思維與能力;以學習活動的展開來支撐課程設計,學習活動主要體現為兩方面:一是內隱的心智活動,二是外顯的實踐性活動方式,使學生在多元的活動形式中增強各種體驗。
1.活動主題的選擇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本質上是尋求生活的體驗和實踐,但是學生的體驗和實踐離不開認知水平的支配,認知水平越高,體驗越深刻。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感興趣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把握與分析程度是有差別的。如初中學生的思維雖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發展階段,但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學生的抽象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對于基于現實生活的社會、自然、文化的主題,選擇那些較直觀、形象的主題較能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
首先,主題及其學習的過程對于學生要有吸引力。一個生動而活潑的主題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極大的熱情,興趣體現在主題言語表征上,更體現在研究、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這個過程使學生能夠體驗到研究和學習的快樂,有利于其人格的蘊育。
其次,要考慮主題對于學生的價值。Sylvia C.Chard提示我們,應當以“問問題”的方式思考主題的價值。這些主題是否能根基于孩子已有的知識及能力(或舊有的經驗)?是否能幫助孩子更加了解他們所居住的世界?是否能幫助孩子了解別人?是否能讓孩子了解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的道德價值?是否能提供孩子戲劇扮演或表現想法的機會?是否能鼓勵孩子在學校外尋找資源的來源?是否能促進孩子與父母間的溝通?[3]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主題的意義及其所能生成的價值便能明晰。
再次,要考慮主題的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以文化符號所表征的課程形態,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為核心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摒棄以抽象的文化知識積累為特征的認知方式,倡導依靠學生的親身(心)經歷獲得知識”[4]。因此,主題的確立要考慮農村學生能夠親自參加實踐的可能性。
最后,要考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文化性。長期以來,學校課程一直在維持社會主流文化,學校課程以一種約定俗成的模式在傳遞和復制社會主流文化,并把這種主流文化的復制效果作為衡量學校教育水平的標桿,學校在培養人的過程中間接地實施了文化鎖定,從而使培養的人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其生存文化環境的烙印,具備了所謂的“亞文化”特征,人與周圍生活相互作用所產生的關系可稱為“文化性存在”[5],而主題的選擇就是關注這種“文化性存在”。因此,要賦予主題一種自在、自主性的文化品質,使課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轉變為文化的主體存在。
2.學習情境設計
知識具有相互作用的、生成性的和活動激發的特性,是認知和社會情境交互作用的產物,知識具有情境特性和社會特性。思維和學習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義。要真正理解學生學到了什么,就要看在生活情境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就教學意義而言,學習情境的設計要關注學習活動的過程,如批判性的反思活動、探究活動、合作研討活動等,建立動態的活動圖式,而不只是形成靜態的表征性知識結構。
圍繞主題,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以個人或者小組協作的形式參與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完成情境提出的各種活動任務,進而實現學生知識的建構和能力、情意的發展。
3.學習活動設計
為了支持對現象的體驗,個體經常需要有關這些現象的信息。為了支持實踐時能獲取和利用信息,信息的組織應能支持學習者參與各種類型的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是多元的,在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學習活動方式。
心智活動 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是外顯的身體活動,也可以是傾聽、閱讀和思考。事實上,除了簡單的身體動作技巧以外,學生的心智活動也非常重要。教師應該設計一些讓學生適當地運用程序性思考或心理活動的教學任務、活動、環境。
觀察、訪問、參觀、調查等社會體驗性學習活動方式 在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討論、對話、交流、表達、朗讀等表現性活動方式 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是抽象邏輯思維水平高低的反映,創造機會讓學生在討論、對話、交流、朗讀中提高語言表現力與言語表達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應強調的。
設計、創作、制作為主的應用性學習活動方式 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形成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設計一幅作品,制作一種工具,開發一種產品,擬定一個方案,展現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程度以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這種學習活動方式通常是可以測量的。
每一種活動方式都有各自的特征和要素,設計活動時要提煉出活動方式基本的特征和要素,同時要關注活動有效性、價值性的研究。根據課程目標和主題設計活動方式,活動的時間、內容、過程都要統籌考慮。需要指出的是,提供給學生有關活動過程需要的文本、圖表和聲音資源是重要的,但任何活動都是在一定的境脈中進行的。活動理論者認為,有意識的學習和活動(表現)完全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靠的。活動不能在沒有意識(作為一個整體的心理)的情況下發生,意識也不能發生于活動境脈之外,而無論哪種學習活動的產生都必須在一定情境中才有意義。在社會文化的、以活動為導向的情境脈絡中的學習,才是最自然的和最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杜威教育論著選.趙祥麟,王承緒編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2] 施良方.學習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臣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我們這一屆的潞園文學社自去年冬日開始便進入了積極的準備階段。至今日,我們在這里召開“潞園”文學社的第一次全體會議。這是我們的信號,這表標志著我們已經有勇氣朝著先生的創造新文學的第三步即“創造”而奮勇前進了。
提到先生,我就又想說些旁的話了。穿越八十年的歲月塵埃,先生就是在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對著潞園的學子,縱談文學。想一想,我們今天之所以會站在這里,為的是我們的一顆炙熱于文學的心,同時也為這兩個字——傳承。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學,況悠悠百四十年的潞園乎!站在這片沃土之上,我們所想到的應不僅僅是激揚我們自己舞動著的文學夢想。我們更應該想到,在這片被文字滋養百年的土地上,多少潞園的老學長放飛了他們恣肆的文學的夢想。這是百年積淀的潞園文化精神所賦予我們的歷史的責任。潞園飄蕩了百四十年的文學氣息,在你我手中,終將更加醇香!
現在,我向大會做“潞園”文學社XX年11月至10年四月的工作報告:
XX年11月,潞河中學第二十屆學生會成立,在這屆學生會成立伊始,就將07——08屆潞園文學社的計劃列為工作重點。同期,由對此項工作負責人做出了關于文學社招新,征稿,活動方式,活動意義的具體計劃。
12月,在幾名骨干的組織下,完善了文學社計劃。并對校刊“潞園”做出計劃,并開始著手征稿。
10年1月,寒假前,向各班提出征稿的倡議及要求。寒假中,文學社骨干積極聯系,交流工作計劃及心得。文學社郵箱得到了第一批征稿,文學社成員對這些稿件進行了認真細致的審核及評價。并與語文組老師取得聯系,得到了語文組老師的大力支持。
2月至3月,文學社作為一個學生社團,在團委進行了登記。文學社在高一進行了招新工作,確定了近二十名社員。并于同期開始活動。
4月,在各班設立通訊員,明確了通訊員的責任。并進行了第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征稿工作,為校刊征集到了大量稿件,在語文組老師的指導下,著手對稿件進行處理。進行了對校長采訪的第一階段,為校刊的首卷于積累了素材。
篇5
理想,愛,美,幸福。我們苦苦的尋覓,到今天我相信這將是我們尋覓的一個終點。我們會會發現在文學遨游的現實中,找到他們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而文學社將給我們大家提供這樣的一個在把文字的理想和現實結合的平臺。
通過今天的會議,我們將確定今年5月至9月文學社的工作計劃。這段時間內我們的工作計劃如下:
一:校刊征稿工作。文學社將分階段進行征稿工作,階段分為:5月,6月,暑假,9月、在5,6,9三個月份中各班的通訊員需推薦優秀稿件5篇以上,暑假階段推薦10篇以上。對稿件的要求是,文體,字數不限,內容可多樣,但要積極向上。稿件以電子稿形式發送到文學社的郵箱。文學社將以同學為主體,參考語文老師的意見對稿件做到每稿必復。
二:社團活動。自本周起,文學社將開始進行以同學為主體的社團活動。社團活動工作由文學社社團活動小組負責。我們的活動內容將以交流寫作的心得體會,探究社員感興趣的文學現象為主,也可以有內容多樣的活動。我們的每次活動都由同學自己組織,每次活動有一名至多名發起人。文學社社員和各班的通訊員均可發起活動,如有興趣組織文學社活動的可以把計劃交給社長或社團管理組。之后由社團活動組負責確定時間地點。文學社社團活動,社員必須參與,各班通訊員根據時間安排號召大家參與。下周將由社長組織一次文學社社團活動,希望大家屆時參與。
三:社刊編輯。文學社作為一個社團組織,除了為潞河所有師生編輯校刊《潞園》外,我們將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文學園地。在這份社刊中我們將主要刊登文學社社員和各班通訊員的文章,和文學社內的人和事的記錄。
四:由采訪組進行的對校長的采訪進入第二階段,在這一期的《潞園》上首卷位置刊登。
五:在暑假前,對全校同學進行征稿宣傳,希望同學在暑假多寫文章。
六:由網絡組負責,于本月盡快做出建立在校園網上的網頁計劃,在本月實施,并對全校同學進行宣傳。在網頁建立后,網絡組要尋求建立文學社博客的方案并盡快實施。為潞河學子創建一個更自由,內容量更大的習作平臺。
七:在下學期初,在新高一進行文學社的找新工作。
八:在11年9月舉行文學社的全體會議,選舉文學社下一屆的社長,確定文學社下一階段的活動計劃。
篇6
一、招新
(一)前期宣傳
1、分派人員到新生宿舍宣傳
時間:10.8~10.11
2、分組到各食堂門口設點宣傳
時間:10.15中午
目標:使新生了解新流雜志及雜志社,登記其意向部門
(二)面試
1、準備:部門召開例會,確定面試人員安排,準備面試題目
2、時間:10.17~10.18下午
3、地點:19#403
4目標:挑選有才能的人入社,為文學社注入新鮮血液
二、日常工作
(一)《新流團刊》稿件提供
(二)《新流文學刊》的出版
1、稿件收集
由采編組負責收集整理稿件,稿件主要由文學社內部提供,社員定期交稿
2、審稿
采編組負責審稿,搜集較好稿件
3、排版
由排版組負責制作封面及內部排版,活動組負責其中各版塊的制作
4、出版
外聯組負責拉贊助及雜志的出版工作
5、發行
活動組及新流發行部協助發行
三、活動
(一)聯誼活動
1、主題:文學社與計算機協會聯誼活動
2、時間:十一月中下旬
3、地點:大學生第二活動中心
4、目的:促進兩社及新社員間交流了解,互相熟識,增進感情,加強社團凝聚力及團結合作
5、分工:外聯組負責拉贊助
活動組負責活動策劃及節目安排
采編組及排版組負責策劃節目,采購,拍照及后期制作
6、流程:社團分出節目
穿插趣味游戲
經驗交流
7、經費預算:200元
8、總結及寫通訊稿
(二)交流活動
1、主題:新流文學社與常州各大高校文學社舉辦文學交流會
2、時間:十二月中下旬
3.、地點:江蘇技術師范學院
4、目的:豐富校園生活,擴大新流文學社影響力,通過與校外其他文學類的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來提高社團會員的文學素養和交際表達能力,并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活動與合作伙伴建立友好關系。
5、宣傳
篇7
本學期是由于是本學年文學社創刊試用期,關鍵要發展好新成員的工作,出版好文學社刊物.預計一個月召開一次文學社會員會議。主要做好本學期的工作安排、人員分配。每次會議安排,要求專人寫好會議流程表,作為日后工作依據。并對經費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利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的開展工作,決定本期的工作按以下計劃開展:
1、預計第10周,舉辦一至兩場文學講座。校領導、老師將全力支持,熱情邀請文化底蘊深厚或影響力大的文壇高手作一次演講,提高同學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水平。
2、為了豐富社員文學生活,開拓社員的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文學社計劃在本學期開展一至兩次采風活動,并在社刊《潮韻》定期刊登社員采風后寫下的較好文章。
3、本學期文學社工作要開展得要認真仔細,積極發動鼓勵同學們投稿,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提高刊物的影響力。積極開展校際和個社團交流,擴大《潮韻》發行的范圍,本期定每月出版一次《潮韻》,并將報紙和社刊寄往知名校園、機關和有關報刊雜志等,讓《潮韻》走向外面的世界。
4、本學期,文學社內部分工更為合理更為明確。
5、本學期,與院廣播合積極開展各類校園活動。若情況許可,預計開設《早晨,你好》廣播節目,多渠道的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素養。
6、將于11月份要舉辦第一屆“潮韻”校園杯征文比賽,對參賽作品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獎狀、獎品,獲獎作品也會在《潮韻》上與同學們見面。
篇8
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厚實學生文化內涵,為了展示當代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面貌,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了 全面貫徹“以文會友”的指導思想,給文學愛好者們提供一個追逐夢想、展示自我的平臺 ,致力于把文學社辦成具有特色的優秀社團,我社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現將相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開展活動
(1)在文學社指導老師及機構成員的帶領下,社員們在學習之余開展討論會、交流會,同時社員每月定期上交一至二篇文章,并有負責人對其進行審評,使社員們能夠很好地得到學習鍛煉的機會并提高文學水平。
(2)文學社開展全校性的征文比賽,通過指導老師及機構成員的評選,評出優秀作品,并在社刊上發表,激發學生們的寫作熱情,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
二、工作成果
(1)征文比賽選出了許多優秀作品。
(2) 文學社培育了一批文學新人,社員們通過在文學社的學習,極大地提高了文學創作水平。
三、經驗及教訓
(1)作為學生性文學組織,未能最大限度上讓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創辦,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從中學到經驗。始終堅持以“文學”為主,但在一年一屆機構成員的輪換基礎上,選舉的機構成員并未全部做到盡職盡責,文學社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待進一步加強,文學社有待不斷充實,不斷發展。
(2)征文比賽的宣傳力度不夠,未能讓全院同學廣泛參與,同時未能及時公布比賽結果。文學社應與時代同步,出版刊物應使之能反映時代氣息,成為時代的發展的見證。在辦刊過程中,應始終堅持辦刊宗旨,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上開展刊物出版工作。此次社刊出版時間長,出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3)“積極對外交流,通過交流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努力與其他社團全面合作,不斷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動力和目標。”是正確的價值取向,但未能切實實施。今后我們務必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讓理論付諸到實際行動中來。
(4)校園是一方凈土,沒有世俗的東西,沒有物欲的現象。文學社的成長,是校園文學發展的一個縮影,是在這種環境之下寫出了一批又一批清純麗致、澄碧潔凈的作品,但在這其中也存在為利而寫作的情況,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強對社員的思想建設,讓文學社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社。當然,在文學社的發展征途上,本學期開始,我們新干部大都是第一次開展文學社的工作,經驗頗為不足,所以也不無例外地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但“吃一塹,長一智”,如今我們各干部也自覺得成熟起來,自信起來!而文學社這個青澀的蘋果也漸趨成熟起來!當然,這還得歸功于社員們的支持與信任。沒有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文學社這艘航船是難以安穩地前進的。
(5)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因此,在接下來的半年里,我們將不遺余力,為校園文學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學文學社團活動總結二
秉承著“愛心服務社會,愛心遍及校園”的宗旨,文學社成員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踏實的工作,熱情的為大家、為社會服務,并堅守“讓世界充滿愛”的承諾。
一學期即將結束,社團工作接近尾聲,文學社秉著“有計劃,有總結,才有進步”的理念將本學期的工作進行總結。
1、文學社十年宣傳活動。開學之初,社團在南北及各個園區展示了以“青春十年,愛心永駐”為主題的社團簡單十年宣傳活動。通過圖片、留言板的形式,給大一新生留下社團最初的印象。
2、社團招新。X月X日—X月X日,各社團都進行了一年一度的招新工作,文學社也加入招新潮流,在南、北樟樹林進行招新,通過海報、傳單、書簽宣傳文學社,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加入文學社,奉獻一片愛心,溫暖更多人群,文學社老成員進入新生寢室,進行口頭宣傳。經過三天的努力,文學社招了新成員,給社團輸入了新鮮血液、新的活力。盡管招新人數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是我們會讓加入的這些新成員不后悔他們的選擇!
3、干部干事大會。緊接著,X月X日,我們召開了全體社員大會,并進行社團干事的選拔,在X月X日號確定社團新干事成員。他們的加入讓文學社充滿了生機!
4、義務家教活動是我社的一個常規活動。X月X日,由社團預教部主辦,各個部門協同配合的義務家教開始在李園、桃園、橘園設點招新,共計招到150多名義務家教員,拉開了社團的第十期義務家教的序幕。緊接著X月X日,開始義務家教的培訓,培訓邀請了梨園小學的但老師和大四的蔣麗學姐。蔣麗是第八屆的社長,剛完成實習。她深入淺出、深情地講解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義務家教員們大都感覺受益匪淺。10月22日,義務家教員們帶著愛心和期待去梨園小學參加見面會活動,途中遇到為心理學院一位研究生學姐捐款,大家也發揚愛心,踴躍捐錢。
5、去福利院關愛老人活動是我社的一個品牌活動。X月X日,文學社與化學化工學院志愿者服務部共同舉行了以“福壽安康,點滴關愛”為主題的福利院活動。雖然路程比較遠,但還是沒削退大家的積極性,一路上大家都沒叫苦叫累,很活躍。一到福利院,大家都積極認真地排練節目!老人們看到我們來了,都很高興,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微笑,期待著我們的演出!大家精心準備了節目,我們社團展示自己的特色節目—手語舞,還邀請擅長書法的同學為老人書寫祝福,受到了老人的長久的掌聲,節目的是唱紅歌,老人們也跟著唱起來,而且唱出了氣勢和興致。節目結束后,大家將老人送回后,給他們發了面包和香蕉,然后依依不舍離去。希望我們長期舉辦好這項關愛老人的活動,讓老人遠離孤獨!
6、本學期特別活動。
一、X月X日,社團應梨園小學邀請和孩子一起慶祝“世界洗手日”活動。活動以手抄報展示、有獎競答、動手實踐的形式教育孩子勤洗手,講衛生。
二、X月X日—X月X日,社團聯合災區聯盟、親情攜手志愿者服務隊,舉行了“拯救紫色小天使”的活動。此次募捐旨在為重慶市綦江縣6歲心臟病患者周春燕募集高昂的醫藥費。活動共募集到八千多元,隨后社團部分成員親自到醫院將募集到的錢送到小春燕的媽媽手中。
三、X月,社團牽手工藝協會、手書法協會共同舉辦了以“愛讓他們的冬天更溫暖”為主題的大型義捐義賣活動。
篇9
接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的一刻,我有一種圓了夢的感覺……
自從小學四年級的一堂語文課上知曉了清華大學之后,我就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踏進美麗迷人的清華園去讀書。那時我并不知道夢想距現實有多遙遠。有人說過,沒有翅膀的鳥兒飛不上無垠的藍天,沒有目標的水手到不了夢想的彼岸。八年后的今天,我果真跨進了清華的門檻。當這一切不再是夢想,驀然回首,更多的是啟示和思考……
我的家鄉在偏遠的隴東山區,唯一可稱道的是那里文化底蘊深厚。我的母校成紀中學地處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古成紀,學生大多數都是窮困人家的子女,雖然窮困,但讀書都很用功,學校建校以來,已有2000多名學生考上了各地的高校,但一直無人考入清華。我把考上清華的夢想時時默記在心間。每天我往返于從家到學校的山腳下,那條坑坑洼洼的小路,是延伸我的夢想的希望之路。我深信只要自己努力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成功是一定屬于我的。
學習中我覺得有人總結的“三心”非常重要:即經受浮躁,鉆之彌堅的恒心;矢志不渝,勇于進取的癡心;舉重若輕,坦然面對的細心。人只有使自己處于激奮狀態,充滿激情,才能有所建樹。不要過多的去想結果,認認真真按自己的計劃實施下去,你一定行!我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投入到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每天都給自己確立新的目標,看著當天的計劃都實現時,心里覺得很充實,好像自己還真有充裕的精力。
難忘鳳龍山下、成紀河畔,母校的學子們孜孜以求的勤學的身影,感謝母校的老師們含辛茹苦的教誨。在高中榮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和“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二等獎的同時,我也有遺憾,自己那么喜愛文學,卻沒很好發展。
機會不負有心人,新一屆學校領導上臺后,我終于看見校園里出現了有關文學社的啟事。那天文學社的輔導員馬多寧老師跟我開玩笑說,咱們的文學社終于從“地下游擊活動”轉入“正規狀態”了,他讓我擔任副社長,我甭提有多高興了。
不久我們收到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老師為校刊《山花爛漫》題寫的刊名和題詞,她在信中說:“中國的脊梁絕非只在大城市,哪怕是窮鄉僻壤,也有眾多的精英在自己的崗位上奮力拼搏……”她還稱贊馬老師在山區創辦馬邑堡小學,克服困難創辦校園文學社團,那份驚喜、感動,讓我們所有社員終生難忘。
在副社長這個不起眼的崗位上,我領略了許多老師的無窮的人格魅力,不僅學會了解讀文學作品的方法,而且認識了寫作是對生命足跡忠實的注解,最具人性化的語文教材是現實生活,最好的語文課不會局限于陳舊的形式……一句話,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不是幾本課本就能包容得下的。參與辦刊、寫作競賽等語文實踐活動,是讓我受益最多的語文學習過程。
篇10
研究個案之一:文學社對提高學生寫作、采編能力的嘗試
運用行動研究來探究文學社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用,我們課題組已經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為了提高中文系學生對寫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我系于2007年成立了“紅杏花”文學社,指派有寫作經驗的教師擔任文學社的總顧問和指導老師,同時不定期邀請外面的作家和本校的專家來舉辦這方面的講座,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如曾請中國作協會員、江西省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程維來講詩歌創作,激發學生的文學創作熱情。考慮到學生發表作品較難,經上報院黨委宣傳部批準,系里于2008年創辦了內刊《紅杏花》雜志。這本由學生自己寫、自己編輯出版的期刊,既為廣大學生提供了發表作品的園地,同時也成為他們進行實訓的陣地。“能說會道,能寫會造”,這是我們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要求。“寫”是一般的寫作要求,這里所說的“造”指的是創造,也就是能進行文學創作。文學創作要比一般的應用文體寫作要求更高,由此必須給他們更多的鍛煉機會。從理論轉向技能,除了教師的指導,還要不斷地進行寫作實踐,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提高。通過調查發現,紅杏花文學社有專門的章程,有固定的活動,每年有自己的計劃。它每年定期舉辦的詩歌朗誦會、戲劇表演節、小說研討會,對促進學生的文學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將來就業的方向除了從事教育工作,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會到新聞出版業工作。為了拓寬就業面,在實訓教學上我們對學生采編能力的培養也十分重視。系里的指導老師會經常在文學社舉辦采編業務方面的短訓,對新生進行業務指導。2010年12月3日,筆者對文學社全體成員進行了編輯業務方面的培訓。當時內部刊物《紅杏花》正在編輯第三期,已經排出了樣刊初稿。作為總指導,筆者在審閱過程中發現了較多的問題,于是從稿件內容把關和編輯排版兩個大方面,對全體社員提出具體要求,并結合已經在審的雜志清樣,從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進行了講解。如這期雜志中文學社社員何某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在這個喧鬧的世界,加上幾千年的禮義思想的影響,辦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往往非要復雜地給各個有關部門、有關人員送點東西。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我并不是批判什么,而是強調錢的重要性。……”筆者明確告訴學生:民族宗教問題絕對不能碰、政治問題不能隨便碰、消極頹廢內容不宜發表。通過指導老師對文學社學員的指導,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學院報紙的副刊上,曾多次發過“紅杏花文學社作品專版”。江西省寫作學會每兩年要舉行一次“大學生寫作大賽”,系里指派作家祝春亭教授擔任這項賽事的指導老師。除2002年首屆比賽沒有參加之外,其余的比賽中文系都組織學生參加了。在這項比賽中,中文系的學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數十名學生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其中獲得一等獎為第二屆6人,第三屆、第四屆都是10人。由“紅杏花”第四任文學社社長、中文系2008級專科一班楊高海編劇的《愛在苗鄉》,在學校演出獲一等獎,該劇參加全省高校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獲得了旅游商貿學院賽區三等獎。與此同時,學生的采編能力也得到提高。他們擬于2011年4月出版第四期《紅杏花》雜志,在審稿和編排上與第三期相比,同樣是這些學生唱主角,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雜志內容健康向上,編排美觀得體,獲得了廣大師生的好評。有的學生在學院的報紙任采編,有的則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了作品。由此可見,加強寫作、采編能力方面的實訓教學十分必要。
研究個案之二:表演與研討會對推進學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運用“行動研究”來推進學生的科研能力,必須遵循“行動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一般來說,教師開展教學“行動研究”的操作程序如下:①發現教育問題;②分析問題,找出原因;③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④實施方案;⑤反思方案的實施效果。根據這一理論,我們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從中去發現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從2006級、2007級本科班畢業論文的寫作上來看,我們發現他們普遍存在著科研能力不夠強的情況,專科學生這個問題就更突出了。例如,許多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不新,重復別人的觀點,缺乏學術價值;還有不少學生只會就事論事,敘述作品的情節占太多篇幅,論文的理論性不夠;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寫出的論文邏輯性不強,整篇文章不知所云。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鍛煉不夠,學生主動進行的研究性學習太少。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系里決定加強實訓教學。在實訓教學方面,重點又加強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我們主要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通過文學作品的表演,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二是通過開作品研討會,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這些專業課,涉及的文學經典作品很多,其中不少作品被搬上了銀幕和熒屏。讓學生組織劇社,進行文學作品表演,學生要演好角色、進入角色,就必須對作品和角色有一定的研究。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對作品的認識往往會有所創新。詩歌朗誦會,是實訓教學中經常舉辦的一項活動。“紅杏花”文學社成立后,每年4月都要舉行大型詩歌朗誦會,以提高學生對詩歌的感悟能力。戲劇表演,也是促進學習的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來體會戲劇作品,如《雷雨》《欽差大臣》《威尼斯商人》都曾作過嘗試。“紅杏花”文學社為慶祝成立一周年,當時準備了豐富的文藝節目,其中就有話劇《雷雨》片斷的表演。在此之前,中文系學生曾將《簡?愛》的精彩片段以話劇的形式搬上舞臺。學生還自編、自導、自演過話劇《愛在苗鄉》。為了加強探索性內容的實訓教學,筆者曾于2009年4月22日在2006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班的《世界華文文學》課上舉行過“林海英作品研討會”,要求全班每個同學必須發言,會上大家發言踴躍。互聯網的發達,使學生可以上網查找一些研究文章,這使得他們可以對別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鑒。然而也有其負面作用,就是一些不愿動腦筋的人會抄襲別人的研究成果。為了避免其負面作用,我們在2010年3月16日舉行研討會,特地將本系作家祝春亭新近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大清商埠》作為研討的對象,以杜絕他們上網抄襲。再如2011年3月19日舉辦的路遙作品“《平凡的世界》研討會”,系里派了四位指導教師,邀請了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和江西電力職業學院的文學社代表參加。學院督導郭教授對此也很感興趣,犧牲周末休息時間前往觀摩,并在學院的《督導簡報》上作了介紹。學生的發言稿,一部分準備修改后發表。研討會形式實際上是一種“課題研究模式”(也叫項目研究模式),是一種研究性學習模式。實踐證明,課堂與課外相結合,通過表演和研討會等形式,加強探索性內容的實訓活動,對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較大的作用。經常性地開展表演和研討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個案之三:技能競賽對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的促進
- 上一篇:一件令我難忘的事作文
- 下一篇:醫院績效工資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