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4-06 11:5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

篇1

關鍵詞: 《真州絕句》春景秋景

“半江紅樹賣鱸魚”出自王士禎的《真州絕句》(其四)的第四句。原文是: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半江紅樹賣鱸魚。

關于第四句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

(1)《古代詩詞曲名句選》(廣西人民出版社):半江,江邊楓樹很多,倒映水中,遮滿半面江水。紅樹,楓樹,秋天楓樹經霜,葉子變成紅色,所以叫做紅樹。……賣鱸魚,指賣鱸魚的熱鬧場面。

(2)《詩詞曲名句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紅樹:秋日下霜,楓樹葉子變成紅色。鱸魚:盛產于長江下游的一種口大鱗小的味美之魚。句意:最好的景色還是太陽偏西,風平浪靜之后。紅色的楓樹下,漁民在賣鱸魚。描繪出了富有漁村生活氣息的圖畫。

(3)在《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中黃立新認為這首詩是寫真州江邊漁村秋天傍晚的旖旎風光。半江,半個江面上;紅樹,長著紅葉的樹。有的樹葉秋天變紅。鱸魚,一種體呈銀灰色而背部有小黑斑的魚,產于我國沿海一帶。“半江”句說,在江邊紅葉樹下,漁人們正在賣鱸魚。

(4)在《歷代絕句精華鑒賞》中艾治平認為這首詩是寫秋景。紅樹:楓樹。楓葉秋天經霜變成紅色。他是這樣解釋第三、四句的:最好的時光怕就是紅日西斜,風平水靜的傍晚時分了。你看,江水波平,碧光閃閃;楓葉經霜,艷紅如染;走著,走著,請聽,在你耳畔響起了“賣鱸魚呵”的聲音,聲韻悠遠,余音不絕。

(5)在《古典文學鑒賞集》(三)(遼寧教育出版社)中陳體津認為此詩描寫秋天傍晚江邊的漁家風光。他是這樣解釋最后兩句的:后二句描寫漁人的生活即景,落日的余輝斜照在經霜的楓樹林上,倒映江邊,半邊江水像被染紅了似的,顯得分外妖嬈明艷,漁人們趁看傍晚晴好的天氣,在江邊樹下售賣自己剛剛打來的新鮮鱸魚。詩中洋溢著漁鄉的氣息,卻又透露出清遠的閑情逸致,真有耐人尋味的意境。

(6)陶文鵬在1993年《古典文學知識》第6期第113頁是這樣解釋的:《真州絕句》組詩是寫真州春天風物。他是這樣解釋最后兩句的:在黃昏時分,日斜風定以后,斜陽照在江上,一半江面碧綠,一半江面嫣紅,江岸金絲輕漾的柳樹,傳來一聲聲很有地方風味的吆喝,原來是漁民們正在高興地叫賣鱸魚。

從以上列舉的觀點我們可以知道,關于“半江紅樹賣鱸魚”所寫之景大致有兩種觀點:一是以艾治平老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此句是寫秋天的景色;一是以陶文鵬先生為代表的,認為此句是寫春天的景色。前五個主張此句是寫秋天的景色,只有陶文鵬先生認為此句是寫春天的景色。分歧的焦點是什么?到底誰是誰非呢?

我認為分歧的焦點是對“半江紅樹”的理解。艾治平老先生認為“半江紅樹”的“紅”是形容樹的,紅樹也就是楓樹,因為楓葉秋天經霜變成紅色。人們自然會想起杜牧有名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而陶文鵬先生則認為“半江紅樹”的“紅”是形容江的。江面沒有被斜陽照射的一邊是碧綠的,被斜陽照射的一邊是嫣紅的。人們自然會想起白居易有名的詩句“半江瑟瑟半江紅”。

我認為這句詩應該是春天之景,理由如下。

首先,從《真州絕句》組詩的寫作時間來看。王士禎所寫的《真州絕句》一共有五首。我們看一下《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的目錄就會發現,這五首詩排在“《維揚蕭尺木畫冊四首》壬寅稿”下面,壬寅應該是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當時,王士禎二十九歲,這首詩應當是1662年寫的。查《漁洋山人年譜》可知,這一年,他在揚州做推官。真州在揚州西南六十里,他的《真州絕句》(其一)寫道:“揚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從這里可知王士禎對真州是比較熟悉的。其中,《真州絕句》(其二)說:“白沙江頭春日時,江花江草望參差。行人記得曾游地,長板橋頭舊酒旗。”寫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白沙洲一帶長滿了各式各樣的野花野草,一眼望去,煞是招人喜歡,是人們游春的好地方。那長板橋邊的酒店,懸掛著引人注目的酒旗,更是人們休憩、觀景、敘談的好場所。這首詩寫出了人們在春天到白沙頭游樂的歡快情景。由此可知《真州絕句》肯定是寫春天的景色。再看《真州絕句》(其五):“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第一句“江鄉春事最堪憐”是《真州絕句》組詩的總結性詩句,是說真州春天的景物最可愛,也是《真州絕句》組詩的詩眼。其中第二首和第五首都寫明是春天,所以第四首也是春天寫的,也是寫春景。因此這句詩是寫春天之景。

其次,從“楊柳”的意象來看。清朝詩人所寫的“楊柳”意象,要么是歌詠春天之景,要么是傷春惜春。總之,是寫春天的景物。如張問陶的《陽湖道中》:“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紅妖翠畫江南。”魏源的《三湘棹影》:“溪山雨后湘煙起,楊柳愁殺鷺鷗喜。”沈德潛的《過許州》:“到處陂塘決決流,垂楊百里罨平疇。行人便覺須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王士禎的《真州絕句》(其四):“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也寫了楊柳的意象,這首詩也應該是描寫春天之景。因此,“半江紅樹賣鱸魚”所寫之景應是春天的景色,而不是秋天的景色。

為什么認為“半江紅樹賣鱸魚”是寫秋天景色呢?我的理解是如下:

其一,犯了“就詩論詩”的毛病。魯迅在《草(六至九)》中指出:“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我們分析、賞析詩歌,一定要顧及全詩。如果是組詩,一定要顧及整個組詩,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掌握這首詩。否則,“就詩論詩”就可能曲解作者的原意。

其二,受宗梅岑《讀阮亭先生真州絕句漫作》的影響。惠棟在《漁洋山人精華錄訓纂》里引了宗梅岑的這首絕句,全文如下:“板橋山色晚秋初,楚澤真州畫不如。我愛新城詩句好,半江紅樹賣鱸魚。”此詩對于王士禎的《真州絕句五首》,特別推重第四首,還引用這首詩的“半江紅樹賣鱸魚”,稱為“詩句好”。宗梅岑認為此首詩的藝術特色是詩中有畫。不但詩中有畫,而且勝過畫,畫出來也不如詩。這一點宗梅岑先生是別具眼力的。但宗梅岑認為“板橋山色晚秋初”,認為《真州絕句五首》是描寫秋天的景色,這就有問題了。原來宗梅岑讀“半江紅樹賣鱸魚”,讀成“紅樹”,成了“霜葉紅于二月花”,所以說成“晚秋初”了。可是這五首詩寫的是春天的景物,不在晚秋,是寫“半江紅”,不是寫“紅樹”,所以不對了。

其三,是受杜牧《山行》詩的暗示。人們一看到紅樹的字眼,第一反應就會想起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很自然會聯想此“紅樹”可能是楓樹的葉子經霜變成紅色。再加上沒有顧及整個組詩,很自然地認為這句詩是寫秋天的景色。

參考文獻:

[1]劉利等.古代詩詞曲名句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

[2]趙傳仁.詩詞曲名句辭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3]馬美信,賀圣遂.中國古代詩歌欣賞辭典[M].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0.

[4]艾治平.歷代絕句精華鑒賞[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5]中央電大古典文學教研組.古典文學鑒賞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

篇2

春天的岳麓山更是美麗,繁花盛開,岳麓山周圍有天馬、鳳凰、綠蛾、金牛等峰嶺拱數十公里,山中石骨港秀,樹木蔥蘢,如一翡翠玉屏,橫叢在湘江兩岸,人們稱它”碧嶂屏開,秀如琢玉”,有岳麓之勝,甲于楚湘”的美譽。所以,自古有無數名人稱贊岳麓山的春景,古代詩人杜牧的《山行》其中的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其詩句就是贊美的岳麓山春天的愛晚亭。

岳麓山的荷,是夏天特有的景色,潔白或者粉紅的荷花,和翠綠的荷花,充滿著夏的氣息。初夏的荷,盛夏的荷,靜態的荷,動態的荷,各有千秋。歷代的文人墨客有許多贊美荷的文章、詩詞,詩詞中一些流傳千古的名句,更是把荷描寫得淋漓盡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小池》中的名句。

“兮兮惜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岳麓山的秋更是美麗。描寫秋景的詩句更多,有戰國楚。宋玉《九辯》、漢朝劉徹《秋風辭》、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晉國、陶淵明《酬劉柴桑》等。

篇3

春天的江南,處處黃鶯鳴叫,綠葉中映著紅花,河邊村莊,山邊城郭,酒旗隨風搖動。南朝以來所建的許許多多座寺廟,又多少樓臺籠罩在迷蒙的煙雨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語文古詩三首教學案例資料,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詩句及整首詩的大意。

2.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詩句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時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浪淘沙》,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黃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如畫。這節課我們要到黃河邊上,去聽聽黃河的濤聲,去看看黃河的氣勢。接下來,我們要學習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詩《浪淘沙》。【出示課件2】(板書:浪淘沙)

二、自主學習

1.在學古詩之前,請同學來回顧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出示課件3】

解詩題,知作者——誦古詩——抓字眼,明詩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課件4】自學提綱

1.“浪淘沙”怎樣理解?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2.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結合重點詞語說說古詩大意。

三、合作學習

1.《浪淘沙》是由九首詩歌構成的一組詩,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劉禹錫(772年-842年),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

2.指名朗讀古詩。

3.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

①九曲:彎曲,形容黃河彎彎曲曲的樣子。

②浪濤風簸:波浪滔天,大風顛動。

③天涯:天邊。

④直上:一直到達。

4. 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

(彎彎曲曲的黃河洶涌奔騰,卷來萬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風怒吼,仿佛來自天涯。如今可以沿著黃河直上九天銀河,一起走進牛郎織女的家。)

(適時板書: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5.【出示課件5】課文配套圖片 借用圖片理解。

四、質疑探究

1.【出示課件6】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2.品讀,深化理解。

牽牛織女:指牛郎星和織女星。神話傳說中把它們說成牛郎和織女兩個人。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這首絕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生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現詩人奮發有為的精神和豪邁浪漫的氣魄。

(適時板書:奮發有為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五、小結檢測

這節課,我們欣賞了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們的雙腳踏遍了祖國山川河流,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寫下無數千古不朽的名篇。課余請大家再收集有關的古詩讀一讀,去領略中華民族特有的古詩古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讀懂《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體會詩人感情,感受古詩意境。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指名背誦劉禹錫的《浪淘沙》。

2.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劉禹錫的《浪淘沙》,領略了黃河宏大的氣勢,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江南的景色和鄉村風光。

3. 繼續用學習上節課古詩的方法來學習《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板書:江南春 書湖陰先生壁)

二、學習目標

【出示課件7】《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自學提示:

1. 解釋題目,了解作者。

2. 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3.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

4.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江南春》

(一)合作學習

1.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2.介紹作者: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3.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4.理解重點詞語,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結合注釋理解。

5.說一說詩句的大意:春天的江南,處處黃鶯鳴叫,綠葉中映著紅花,河邊村莊,山邊城郭,酒旗隨風搖動。南朝以來所建的許許多多座寺廟,又多少樓臺籠罩在迷蒙的煙雨里!

(板書:江南美景 煙雨樓臺)

(二)質疑探究

1.重點詞句 【出示課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品讀,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統稱,均設故都于江南,是我國歷史上朝代時間存在較短的時期。由于佛教迎合了當時統治階級,方便他們統治人心,鞏固江山。于是當權者大興建設寺廟,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幾百座,是當時人民的一項極為沉重的負擔。它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勝之地,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寺造塔和雕鑄佛像,還要養活十幾萬的和尚和尼姑,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現在大江東去,南朝的統治已經滅亡,那些荒的當權者也已經不在了,只留下了當年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所以我們從后兩句詩中,不僅讀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讀到了詩人慨嘆南朝的滅亡,借古喻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板書:憂國憂民之情)

第二部分 《書湖陰先生壁》

(一)合作學習

1. 解題:《書湖陰先生壁》是作者訪問朋友湖陰先生,被湖陰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圍清新環境所吸引而寫下的詩,并將它題寫在湖陰先生的墻壁上。“書……壁”,即題寫在墻壁上的詩。

2. 了解作者: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3.理解重點詞語:

長掃:即常掃,指經常打掃。

畦:這里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著。

一水護田:指一條小河環繞田野流過。

兩山排闥送青來:排,推的意思;闥,指門。這句采用擬人手法,說兩座青山推開院門,送來莽莽青翠。

3. 說說詩句的大意:茅屋檐下經常打掃得干凈,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親手栽種的。一溪流水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兩座青山破門而入送來了莽莽青翠。

(板書:院里:茅檐 花木 院外:一水 兩山)

(二)質疑探究

1. 【出示課件9】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 品讀: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現了主人的高潔。

(板書:景美人更美)

三、總結拓展

1.黃河的磅礴氣勢,江南的美麗春色,鄉村的青山綠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的祖國而驕傲。

2.描寫自然風光的詩還有很多,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自己找來讀一讀,背一背,積累下來。

板書設計:

浪淘沙

黃河雄偉壯美的景象

奮發有為的精神

豪邁浪漫的氣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煙雨樓臺

憂國憂民之情

書湖陰先生壁

院里:茅檐 花木

院外:一水 兩山

景美人更美

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選編了《浪淘沙》《江南春》和《書湖陰先生壁》三首詩歌。從內容上看,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從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絕句。

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第一節課教學劉禹錫的《浪淘沙》,基本教學步驟是導入后,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釋題、了解作者,熟讀古詩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重點詞語,說說詩句的大意。接下來,學生合作學習,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練習,教師檢查指導。最后的環節是質疑探究,抓住重點句子,深入理解,從中讀懂詩句蘊含的感情,進而深刻理解全詩。

第二課時,按照同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第二首和第三首詩。學生在掌握了學習方法后再來學習新課,沒遇到什么障礙,可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我認為這一課的教學還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在個別問題提出后,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第二是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

在第一句中的“綠映紅”中的“映”字,學生體會得很好,學習完第二句后,我想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前兩行的江南的明朗絢麗之美,但在這一環節中,我的引導還不夠巧妙,讓學生體會得不夠細,其實這兩種美也是相互映襯的,可惜我沒有點到。

篇4

正直、進取、激情的作家,常常對春天產生審美意趣,他們熱愛詩一般的春天,抒寫贊賞春天的詩。請聽文學改革家韓愈的歌唱:“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前兩句潛存著因果關系,正由于京都長安的街道細雨像酥油那樣滋潤,剛剛萌發的小草在雨中才更顯得一片清新,但走近俯視就會發現草色還不太濃重。凡是早春漫游過開封禹王臺的人,望著那被微雨洗浴了的一塊塊像嫩綠色地毯似的草坪,恐怕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吧。作品后兩句是即景評說,借景寓情。詩人顯示:青草迎風吐翠之際,正是春天最為美好之時,甚至比煙柳全盛之日更有神味。這首贈給老作家張籍的詩,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即韓愈逝世前一年寫的。不管作者的寫作動機如何,這篇稱頌早春景色的名作,確實含蓄地表達了一位年邁的文學改革家對新的生命、新的青春力量的贊美。

有的作家以詩賞春,作品中含蘊著無限喜悅欣慰之情,如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鸕鶿鵜鶘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春水生二絕?其一》)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后作者輾轉漂泊到成都寫的,是杜甫五十歲時的作品,詩人生活仍然貧困,但暫時得到安定,免于流離之苦。絕句極寫見春水而喜,卻不說作者自喜而只言那些歡躍的水鳥。“莫漫喜”,末句將水鳥擬人尤妙:“吾與汝曹俱眼明。”詩人和那些富有生氣的小動物交了朋友,堅信自己的心也和它們一起跳動。如此精巧的白描,豈非更加委婉而深切地顯出詩人喜春水愛春天的愉悅之情?杜詩以沉郁著稱,但縱觀中國文學史,我們會發現大作家的文學風格總是多樣性的。類似上述兩首的詠春詩。杜集中還有不少,它們顯然并非“沉郁”,倒有些像晚唐文學理論家司空圖所總結的“自然”“沖淡”“豪放”等品。“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二十四詩品?豪放》)司空表圣這個美學基本理論判斷,很能幫助我們鑒賞詠春詩和一切文學佳作。

歌唱蓬勃生命力的美,是詠春作品最為引人感人之處,這就需要作者對真實生活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有的詩人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特再舉數例:“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白居易《春風》)

作家用“慧眼”透過春日秀潔的帷幕,凝視著不大為人注意的事物,以生花之筆,描繪出新生命的活力和形象。鴛鴦本在平靜的河面悠閑浮游,但春風急來,水波驟起,鴛鴦隨浪起伏,銀花散飛。劉禹錫的“驚起鴛鴦出浪花”,以“形似美”見長。只根據這一詩句,畫家就可以創作出一幅動態意境的《春江圖》。

春天是無私的。它使京城花園中的早梅先開,繼而讓桃梨等競放。令人感到風趣的是,春的降臨,也給農村飛送了歡笑,田野的薺花榆莢表示滿意,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來!”這里把村花村樹描繪成為有感情的生命,農村百花火熱的迎春之情,寫得極其真切。白樂天創造了“神似美”。

詩的春天需要春天的詩,因為春天的詩,歌唱了新的生命的美。更勁健挺拔地投身于詩的春天、進取的春天。

――選自《當代散文》

篇5

司晨瀟:怎么想起來這個問題?

劉子赫:你看,有人說金秋十月,有人說紅色十月,十月怎么還有顏色呢?而且還是不同的顏色。

司晨瀟:哦,原來是這樣啊!十月是收獲的季節,莊稼都成熟了,大地呈現一片金黃,所以說是金秋十月。說它是紅色原因在于俄國有十月革命,咱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十月一日成立的,從這個角度說叫它紅色十月也很恰當。

劉子赫:原來是這樣啊!

司晨瀟:是啊,在咱們眼里,金秋十月是很美麗的,古代詩人也很喜歡描寫秋天的景色。你看看這首詩。

【古詩】

秋 詞

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注釋】

清入骨:清涼入骨。

豈如:哪里像。

嗾人狂:使人發狂。嗾:數,使。

【詩意】

秋天來了,山水都變得清明。夜晚,潔白的霜會悄悄地鋪滿大地;樹上的葉子大多由濃綠轉為淺黃,其中卻有幾棵樹葉變成紅色,在淺黃色的映襯下格外醒目;不信試試,這時候登上高樓,會讓人感到那清氣沁入肌骨,可以使人清醒、理智,哪像那爛漫的春光那樣使人發狂。

【談感受】

劉子赫:呵,劉禹錫,我比較喜歡他的詩。

司晨瀟:為什么?

劉子赫:我覺得他的詩都比較灑脫,感覺他這人很樂觀。

司晨瀟:你還真說對了,他就是和別人挺不一樣的。古代很多詩人一寫秋天都感到很悲傷,他卻不一樣。這首詩還是在他被貶官到很偏遠荒涼的地方的時候寫的呢,可從詩里一點感覺不到他的心情不好。他同時寫的有兩秋詞,這是第二首,你再看這第一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在這首詩里,不要說感覺不到他心情不好了,反而讓人覺得他當時非常快樂是吧。

劉子赫:是啊,五彩繽紛的色彩,像這首詩里就說到了三種顏色:霜白、深紅、淺黃。秋天的景色也挺美麗的,干嗎到了秋天就要悲傷呢?弄不懂那些詩人。

司晨瀟:我也覺得秋天的色彩有一種成熟的美。春天的色彩顯得很嬌媚,同樣都很美,只是美得不一樣。我最喜歡這些寫秋天的詩句: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南朝齊·蕭愨《秋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篇6

1.會認2個生字,會寫5個字。能正確讀寫“碧玉、裁出、剪刀”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認識美

1.教師導言:同學們,你們喜歡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春天嗎?你能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或一首詩來描繪春天嗎?

2.動畫展示春景,定格河邊垂柳婆娑的畫面:陽春二月,微風拂面,草長鶯飛,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樹給這美麗的春景添上了濃濃的春氣。唐代大詩人賀知章沉醉在這美景之中,不禁吟詠作詩,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古詩《詠柳》。(板書:詠柳)

3.讀題釋意。指名學生讀題識字“詠(yong)柳(liu)”。詠柳就是贊美柳樹,那么詩人在詩中是怎么贊美的呢?

【設計說明】回憶對春天的感受,用詞語、語句描述春天,并借助動畫展示春景圖和春柳圖,引起了學生的翩翩聯想,豐富了學生對春天的表象感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初讀詩文,感知美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自己輕聲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詞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讀詞卡:碧玉、垂柳、絲絳、妝成、裁出、剪刀。

4.重點指導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確。

5.指導書寫:詠、裁、剪(老師范寫,學生觀察筆順、字形;學生在生字卡片上練寫。)

6.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把詩句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7.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8.配樂朗讀古詩。

【設計說明】讀準字音,把詩句讀正確、流利,是古詩教學的基礎。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強調難讀、易錯的字音、字形,突破了教學難點,也為讀懂古詩作了較好的鋪墊。

三、細讀詩文,品味美

(一)學習第一、二句詩

1.課件播放柳樹遠景圖。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詩中是怎樣描寫的?

2.學生讀第一、二句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詩句中的字詞,說說詩句表達的意思,不懂的和同桌討論討論。

3.教學進行適當點撥。

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妝:打扮。一樹:滿樹。

4.指導朗讀。

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1)指名讀、分組讀、自由讀、領讀。

(2)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一些。)

(3)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設計說明】引導觀察、想象、讀文,借助圖像及文中注釋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能讓學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春意。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師:多美的柳樹呀,詩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

生讀句子: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出示柳樹近景圖,觀察柳樹葉子的形狀。

2.根據觀察到的樹葉的樣子,談談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明白了什么?

3.小組交流各自的理解,說說詩句的大意。

4.品讀“細葉”,感受春的魅力。

①朗讀句子,從句中你感受到早春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②你從“細”字,又感受到什么?

③那我們美美地朗讀這兩句詩,讀出它的細致、精美。(指導學生美讀詩句,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句的問話語氣。)

5.拓展、想象:難道二月春風這把神奇的剪刀只剪裁出了美麗的楊柳嗎?想想春風這把神奇的剪刀還會剪出什么?(裁出嬌艷的鮮花,裁出綠綠的小草,裁出爛漫的春光,如花的盛世。)

6.可見這兩句詩除了贊美柳葉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贊美什么?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7.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好這首古詩。(自由讀。指名讀、互評互議、教師相機指導。齊讀)

【設計說明】緊扣“細”字進行品讀求異,不僅拓寬了詩之意蘊,還品出了詩人練字的絕妙功底,使學生無不被大自然的巧奪天工,為詩人的生花妙筆所折服。再通過拓展思維、放飛想象,由“詠柳”到“詠春”甚至“詠國”,體會大自然之美,盛世如花之美。從而升華了詩文的主題。

四、回旋誦讀,表達美

1.(配樂出示畫面)在徐徐的春風中放眼望去:那一排排的才展開新葉的柳樹婀娜多姿,讓詩人感慨萬千,不由得吟出――(生齊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2.漫步于湖畔垂柳間,詩人不禁為這精美的柳葉所贊嘆,他情不自禁地頌出――(生齊讀:不知/細葉/誰/裁出。)

此時,詩人更加贊嘆這迷人的春天竟如此神奇,不由自主地贊道――(生齊讀:二月/春風/似/剪刀。)

3.佇立湖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那柔美的柳枝隨風舞動,詩人一遍又一遍地吟誦著――(生齊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楊柳依依,草長鶯飛,春光似海,盛世如花,讓我們帶著喜悅之情背一背這首詩。(學生配樂背誦《詠柳》。)

5.多好的春風呀,它吹綠了柳樹,吹出了勃勃生機,你還知道哪些贊美春天的詩,把你搜集的描寫春天的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設計說明】“一切景語皆情語”“讀為心聲”,通過一贊三嘆的回旋誦讀,拓展閱讀,表達出學生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

五、布置作業

1.練習書寫:詠、碧、妝、裁。

2.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春天的景色還有什么特點,試著寫一寫、畫一畫。

【總設計說明】

1.詩是詩人“情動而辭發”的產物。因此,在教學本詩時,應緊扣“詠”字,引導學生“披文人情”,解詩題。懂詩意,悟詩境,表詩情,通過“賞柳”――“詠柳”――“品柳”――“誦柳”,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涵的豐富情感,得到美的熏陶和心靈的陶冶。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詩中文字淺顯,語言凝練,教學時應整體入手,引導學生自主識字,自主讀文,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以讀為主,入境引情。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的語言之中。教學中通過反復朗讀、吟誦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教學中,我把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從導入新課的初讀感知,到理解詩句,體會意境的細細品讀,再到學完全詩后的反復誦讀,循序漸進,讀出節奏,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篇7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并背誦;學會抓住春天景物的特點,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描繪春天美景;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運用;體會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流利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及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語

同學們,大自然是美麗的,每個季節都有獨特的魅力,不少的作家都記錄下了他們心中的四季美景。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古人對春天吟詠和稱贊的詩句很多,如“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剪刀”等,你還能說出描寫春天的古詩句嗎?(學生回答)古人對春天的描繪可謂是細致入微、形象生動,那么,我們來欣賞“春天”的幾幅畫。(多媒體展示)在暢游春景之后,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寫的散文《春》。

2.檢查字詞、作者簡介的預習情況

多媒體展示字詞、作者簡介。

二、整體把握文章

1.配樂范讀課文

朗讀時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讀時展示幾幅春天的圖畫)

問題:

(1)課文圍繞“春”寫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師生互動,共同討論以上問題

(1)作者對春天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致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到第十自然段)總寫——頌春。贊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3)學生說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三、探究質疑

1.第一部分

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盼望著”;“近”) 為什么這句“盼望著,盼望著”要連用兩個“盼望著”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第二部分

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朗讀 課文。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么作者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么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

(3)“一切”這個自然段是怎樣描寫春天的?(師生討論交流)

(4)這段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運用擬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5)為什么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四、總結

全文從盼春到繪春,到頌春,到以追求與春天一樣美好的生活作結尾。構思何等精巧,結構多么嚴謹。從這篇文章還可以看出,作者通過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抓住春的特點,用鮮明、生動、準確的語言來描繪春天的景色,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通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使讀者如觀其景,如聞其聲,真是品嘗不盡,其味無窮。這些寫作上的特點,值得我們好好體會和學習。

五、布置作業

1.積累摘抄優美句子。

篇8

今天,當我跟著爸爸媽媽回到鄉下時,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春姑娘的魅力,她為大地裝扮的是那么的和諧、那么清新,使黑幽幽的土地上的花花早早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站在我家門前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小麥直挺挺地站在田里,吸收著日月的精華。他們在等待,等待自己長大后,為人們奉獻自己,做出貢獻。田埂上,一株株油菜花金燦燦的。綠色的葉子與金色的花朵相間,人們看后,不禁會想和這美麗的風景留個影。我在種滿了油菜花的田埂間穿梭,我和油菜花零距離的在一起,還能聞到油菜花的香味。也許,油菜花的花粉十分好聞,不是會引來一只只蜜蜂或蝴蝶,圍著油菜花翩翩起舞。

我家后面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底,有時會有小螃蟹和小野魚出現,所以村子里總會有人來釣魚。可現在有幾只鴨子在河中嬉戲。鴨子們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著,可當你拿一塊石頭扔向他們。鴨子們便會從水中跳起來,翅膀撲閃著,把水灑你一臉。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漣漪,出現了許多水珠。當鴨子上岸后,全身都會是水,我選了一只蹲下來觀察它,可它卻突然把身子一抖把水都弄的我一臉。想想剛才的景色,可真像蘇軾《惠崇〈春江曉景〉》中的“春江水暖鴨先知”。

湖的對面更是美麗。一片火紅的楓葉林,如今已火紅。那一棵棵楓樹有序地排列在藍湛湛的天空下,一行行一列列都那么地整齊,那么地茂盛。看著這片楓樹林,真想到對面看看,聞聞楓葉的味道,雖不能身臨其境,但楓葉紅的那么美麗,不禁想起杜牧《山行》中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篇9

1.考情分析

年號卷別作者朝代作品體裁設問方式題型分值

2011廣東蘇軾宋減字花

木蘭詞詞中所寫的春天的最美時節是什么時候?簡答題3

2011安徽歐陽修宋瑯琊溪七絕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簡答題4

2014山東陳與義宋尋詩兩

絕句七絕“園花經雨百般紅”與“喬木崢嶸明月中”兩句所描寫的景色特點有何不同?簡答題4

2014天津黃庚宋暮春七絕《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在何處?簡答題2

2015安徽杜甫唐月圓五律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了月圓之夜的那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簡答題4

從上表可以看出,鑒賞古詩詞中畫面描寫的作品主要選自唐宋詩詞,題型是簡答題,分值相對穩定,考查頻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2.答題策略

設問方式:

(1)這首詩(詞)圍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有什么作用?

(2)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3)這首詩(詞)的第×句描寫了怎么樣的景色?是怎樣將景與情結合在一起的?

答題步驟:

①描繪圖景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情景。描述時要忠于原詩,可以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生動。

②概括氛圍特點。根據景物構成的畫面,用一、兩個雙音節詞概括氛圍特點,例如冷清、恬靜、雄渾、空茫等。

③分析思想感情。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分析景中寄寓的思想情感,務必具體化,嚴防空洞無物。

答題模版:這首詩(詞)運用××的手法描寫了一幅××的畫面(××圖),營造了一種××、××的氛圍特點,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精題示例:

(2015高考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月圓①

(唐) 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靜,高懸列宿④稀。

故園松桂發,萬里共清輝。

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時所作。②綺逾依: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圓。④列宿:眾星。

問題:這首詩前六句描寫了月圓之夜的哪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答題步驟:

步驟一:描繪圖景畫面。這首詩的前六句句句寫景,眾多的景物交織成一幅優美的畫面。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孤月、小樓、寒江、柴扉、江波、綺席等,描繪這些圖景時要使用動詞或形容詞進行適當修飾,力求準確優美。

步驟二:概括氛圍特點。詩歌描寫的是月圓之夜的美景。月圓之夜萬籟俱靜,一切都顯得安靜而祥和,皎皎月光灑落在江波、綺席之上,又顯得異常清新。由此可以概括出詩句營造的氛圍特點:靜謐、清新。

步驟三:分析思想感情。詩歌所描寫的眾多景物之中,“月”居高臨下,月光普照萬物,是主角。而且又是“月圓”之時,此情此景,詩人不免睹月思鄉,又由“月圓”想到萬家“團圓”,詩歌表達的情感就非常清晰了。答題時要具體,切忌空洞。比如僅答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是不妥的,應答出“睹月而生的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參考答案:這首詩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了孤月當空,清輝滿樓;月映寒江,影動柴扉;月灑江波,浮光躍金;月照綺席,光彩交融;月掛空山,萬籟俱靜;月明中天,疏星寥落等畫面,營造了靜謐、清新的氛圍,表達了詩人睹月而生的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寄托了渴盼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

模擬精練: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訴衷情令?長安懷古

康與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注:紹興十二年八月,高宗、秦檜為了討好金人,“分化陜西地界,割商、秦之半畀金國”,長安遂歸金人。這首詞當作于此前。

“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綏州作①

韋莊

雕陰②無樹水難流,雉堞連云古帝州。

帶雨晚駝鳴遠戍,望鄉孤客倚高樓。

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歸時鬢已秋。

一曲單于③暮烽起,扶蘇城上月如鉤。

注:①本詩是韋莊年輕時外出求學而羈留綏州時所作。綏州城亦稱扶蘇城,因最高處即秦皇長子扶蘇墓。②雕陰:綏州城南門正面之山即雕陰山。③單于:曲調名。

尾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作簡要說明。

答:

3.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浣溪沙

辛棄疾

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

這首詞的下闋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賞析。

答:

參考答案:

1.描繪了夕陽西下,北雁南飛,浩蕩的渭水滔滔東流的景象,營造了一種蕭殺而壯闊的氛圍。作者寓情于景,抒發了目睹眼前衰景油然而生的濃郁的哀愁。

2.尾聯描繪了一幅秋日晚景圖:無邊的暮煙在升騰,凄清的曲子在暮煙中回響,扶蘇城上彎月如鉤。整個畫面凄涼空茫,既表現了作者離開家鄉的孤獨和不知道何時才能擺脫羈留處境的苦悶,也傳達了對前程的擔憂。

3.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百鳥啼鳴、桃李芬芳的熱鬧春景圖。前句寫春鳥啼鳴,中句寫桃花明艷照人,后句寫梨花清麗潔白。營造了輕快、歡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生活的關心和因有豐收預兆的喜悅之情。

二、賞萬千之象,悟造境之妙――古詩詞鑒賞中的意境分析

1.考情分析

年號卷別作者朝代作品體裁設題方式題型分值

2012福建李鋼宋望江南詞“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這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簡答題

3

2012湖南李益唐度破

訥沙七絕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簡答題6

意境分析題的作品主要選自唐宋詩詞,多為非名家非名篇,這種題型的考查常常融合在意象及景物描寫的考查之中。縱觀近年來的命題規律,純粹的意境分析類試題考查的頻率比較低,分值也不太穩定。

2.答題策略

設問方式:

1.這首詩(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氛圍,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3.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對這首詩的××聯作一賞析。

答題步驟:

①抓住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各種意象交織而成意境,不同的色調(如紅、綠、白、黑)、不同的特質(如雁、柳、月、猿)、不同的處所(如江南的紅花、雨巷,邊塞的大漠、孤煙),必定營造出不一樣的意境。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特點、氛圍特征。要使用專業術語,對圖景營造的氛圍進行概括,常見的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清新恬淡、富麗堂皇、明凈絢麗、虛幻縹緲、繁華熱鬧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詩歌中的眾多意象組成意境,意境又為一個“情”字而來,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詩言志,歸根到底,最終必須回到作者抒發的情感上來。歸納情感要結合意境盡量做到細化,切忌空洞。

答題模版:這首詩(詞)借××等意象,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意境,表達了(抒發了)××的情感。

精題示例:

(2012高考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度破訥沙①(其二)

李益

破訥沙頭雁正飛,G鵜泉②上戰初歸。

平明日出東南地,滿磧寒光生鐵衣。

注:①破訥沙:沙漠名。②G鵜泉:泉水名。

問題: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全詩。

答題步驟:

步驟一:抓住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這是一首邊塞詩,詩人選取極具邊塞特色的大雁、日出、寒光、鐵衣等意象,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的壯美圖景。

步驟二:概括景物所營造的特點、氛圍特征。詩歌描寫意象中的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日出東海,從大處落筆,氣勢磅礴,顯得蒼勁、雄健;紅日和寒光,通過顏色等的比照映襯,又顯得異常壯美,詩歌雄健、壯美的意境由此可知。

步驟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戰初歸”可知是戰罷歸來,將士凱旋而歸的喜悅之情自不必說。一個“雁”字,又流露出無法排遣的思鄉思親之情。而“滿磧寒光生鐵衣”又暗含慷慨悲壯的情懷。

參考答案:全詩借助極具邊塞特色的含蘊豐富的大雁、日出、寒光、鐵衣等意象,描繪了戍邊將士戰罷歸來時大漠遼遠,大雁高飛,日出東海,鐵衣生寒的圖景。通過喜憂、暖冷、聲色等的比照映襯,營造出雄健、壯美的意境,抒寫了征人既有勝利者的喜悅又有對家鄉的思念,同時又暗含軍旅生活的艱辛的慷慨悲壯的情懷。

模擬精練:

1.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后面的問題。

長相思?山驛

(北宋) 萬俟詠

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

“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秋更清”兩句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

2.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早行

劉駕

馬上續殘夢,馬嘶時復驚。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棲禽未分散,落月照孤城。

莫羨居者閑,溪邊人已耕。

這首詩的頸聯創設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答:

3.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問題。

【越調】 天凈沙?魯卿庵中[注]

張可久

青苔古木蕭蕭,蒼云秋水迢迢。紅葉山齋小小。有誰曾到?探梅人過溪橋。

該元曲前三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答: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簟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這首詩是用什么手法營造意境的?請簡要分析。

答:

參考答案:

1.這兩句借濕冷的月、黃昏的雨、傍晚的云、秋葉的聲和大雁的鳴叫,描寫了雨后的清秋景象,營造了一種清幽、悲涼、孤寂的意境,抒發了詞人目睹凄涼秋景而生發的濃濃的羈旅之思。

2.此聯借棲鳥、落月、孤城等意象,描繪了一幅蕭瑟寂靜的清晨行旅圖。遠處的樹木寂靜地站立著,那些棲息的鳥兒還在依枝戀巢;遠處的天邊上懸掛著殘月,微茫的月色下隱約矗立著孤獨的城池。此聯營造了凄清、冷寂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苦和思鄉之情。

3.前三句寫青苔之上,古木參天;蒼云飄逸,秋水無邊;紅葉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隱約可見。青苔、古木、蒼云、秋水、紅葉、山齋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清幽、淡遠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隱居生活的贊美和向往之情。

4.這首詩用襯托的手法營造意境。作者借助庭院、石榴、樹陰、流鶯等意象,描寫石榴花明媚,紅艷如火,與庭院綠樹、樹陰遍地相映襯,營造了一種靜謐、清幽的意境,表達了詩人的悠閑曠適之情。

三、一枝一葉總關情――古詩詞鑒賞中的意象賞析

1.考情分析

年號卷別作者朝代作品體裁設題方式題型分值

2012山東晁補之宋吳松道中五律(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簡答題3

2012山東晁補之宋吳松道中五律(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簡答題5

2012江西秦觀宋江城子詞概括“楊柳”“飛絮”意象的內涵,并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情感。簡答題4

2013山東江清山寺夜起五律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簡答題4

2013江西辛棄疾宋水調歌頭詞概括“蘭”“蕙”“菊”三種意象的共同內涵。簡答題2

2014安徽馬子嚴宋西湖春暮詞這首詞描寫了暮春之景,請從點面結合的角度作簡要賞析。簡答題4

2015福建陸游宋秋夜紀懷五律第二聯寫景精細,請簡要分析。簡答題3

2015天津黃庭堅宋雨過至城

西蘇家七律詩中描寫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簡答題2

賞析意象是近年來詩歌鑒賞的重頭戲,也必將成為未來高考的高頻考點。這類試題考查的作品基本選自宋代詩詞,題型主要是簡答題,分值相對穩定。

2.答題策略

設問方式:

1.請概括××等意象的內涵,并分析這首詩(詞)表達的情感。

2.請簡要分析詩(詞)中××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3.這首詩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

4.這首詩(詞)描寫了××之景,請從××的角度作簡要賞析。

5.這首詩(詞)的××句(聯)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6.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答題步驟:

①準確概括意象特征,明確意象(景物)內涵。如柳――送別、留戀;落花――失意;竹――氣節,虛心,積極向上;蘭――高潔;松柏――偉岸,堅強;梅――不屈不撓;子規――悲慘,思念故鄉;猿猴――哀傷,凄厲;大雁――孤獨,思歸;孤云――孤獨,漂泊;月亮――思鄉思親等。在此基礎上,描繪詩歌展現的圖景畫面。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根據景物構成的畫面,用一兩個雙音節詞概括氛圍特點,如幽深冷寂、孤凄悲涼、閑適靜謐等。

③分析并揭示意象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感情由意象(景物)而來,一定要做到情景交融,言之有據,言之有理,而且要具體化。

答題模版:這首詩(詞)描繪了××等意象,渲染了××的氛圍,表達(抒發)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精題示例:

(2015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雨過至城西蘇家

(宋) 黃庭堅

飄然一雨灑青春,九陌凈無車馬塵。

漸散紫煙籠帝闕,稍回晴日麗天津。

花飛衣袖紅香濕,柳拂鞍韉綠色勻。

管領風光唯痛飲,都城誰是得閑人?

注:此詩作于宋哲宗元v元年(1086),黃庭堅時任秘書省校書郎。是年,長期貶謫外放的蘇軾被授予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要職。

問題:詩中描寫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答題步驟:

步驟一:準確概括意象特征,明確意象(景物)內涵。這首詩描寫了塵土、紫煙、麗日、紅花、柳色等意象,這些意象色澤鮮艷明快,暗示了詩人輕快的心情。

步驟二: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朦朧的紫煙與麗日、紅花、柳色在色彩上形成鮮明對比,顯得格外艷麗、空明;滌凈的塵土與散發著芳香的紅花清新醉人。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空明清新的氛圍,令人陶醉。

步驟三:分析并揭示意象中蘊涵的詩人的情感。色調明快的景物描寫,抒發了雨后天晴作者訪友時的輕快與喜悅,也流露出仕途上的躊躇滿志或忙中偷閑的快樂。

參考答案:詩中描寫了塵土滌凈,紫煙漸散,雨過日麗,紅花沾雨,柳色蔥翠的美景,營造了一種空明、清新的氛圍,抒發了雨后天晴作者訪友時的輕快與喜悅,也流露出仕途上的躊躇滿志或忙中偷閑的快樂。

模擬精練:

1.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甘州?寄李筠房

張炎[注]

望涓涓一水隱芙蓉,幾被暮云遮。正憑高送目,西風斷雁,殘月平沙。未覺丹楓盡老,搖落已堪嗟。無避秋聲處,愁滿天涯。

一自盟鷗別后,甚酒瓢詩錦,輕誤年華。料荷衣初暖,不忍負煙霞。記前度、剪燈一笑,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遠,白云休贈,只贈梅花。

注:張炎,南宋著名詞人。李筠房,南宋浙江湖州人,張炎的友人。宋時兩人情趣相投,時常相聚,而宋亡國后兩人天各一方。此詞即是張炎寄詞遠慰隱遁山中的老友,勉以梅花相贈,共保歲寒之貞。

詞的上片寫了何種景象?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

答: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

九華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君意如鴻高的的②,我心懸旆正搖搖③。

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注:①此詩作于開成四年(839)春,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將離任,回京任職。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去,詩人便先為他送行,并賦此詩相贈。②的的:鮮明的樣子。③搖搖:心神不定的樣子。

請簡要賞析詩的頷聯中“云”“柳”兩個意象。

答:

3.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問題。

山坡羊?北邙山①懷古

張養浩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云慶會②消磨盡,都做北邙山下塵。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注:①北邙山:河南洛陽北面的邙山。自東漢魏晉以至唐宋,洛陽或為首都,或為陪都,曾經盛極一時。于是,距洛陽不遠的邙山就成了許多帝王公卿、達官貴人選擇墓地的寶地。②慶會:喜慶吉祥的集會。

曲子的前三句描寫了哪些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答:

參考答案:

1.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望遠,望見的是被暮云遮掩的荷花、西北風中失群的孤雁、殘月下大片的沙漠等意象,營造了蒼涼、哀傷的氛圍,烘托了詩人對老友的殷切思念之情,抒寫了國破家亡之后的憂傷悲涼之感。

2.“云”,突出云霧繚繞的朦朧景象,表現九華山路旁的寺宇時隱時現的縹緲迷離之美;“柳”,表現眼前綠水送別的清弋江村邊,柳枝如絲,輕拂橋面,營造出朦朧而優美的氛圍,反襯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惜別之情。

3.曲子的前三句描寫了作者登臨所見的景色:一陣陣悲風,一縷縷荒煙,遍地墳塋,到處是殘缺不全、字跡漫漶的墓碑,營造了一種悲愴、凄涼的氛圍,表現了人一旦死去便萬事成空的主旨,對統治者永難滿足的欲望給予當頭棒喝。

四、笑顰知人性,霜雪見風骨――古詩詞鑒賞中的形象解讀

1.考情分析

年號卷別作者朝代作品體裁設題方式題型分值

2012安徽楊萬里宋最愛東山

晴后雪七絕請簡要分析這首詩中詩人的形象。簡答題4

2012江蘇溫庭筠唐夢江南詞詞中三、四兩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簡答題4

2012天津楊萬里宋野菊七律頷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簡答題2

2012湖北賈島唐送鄒明府

游靈武五律請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簡答題4

2013遼寧張t宋竹軒詩興七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的形象。簡答題6

2013重慶錢繼章清鷓鴣天?

酬孝峙詞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簡答題4

2014山東陳與義宋尋詩兩

絕句七絕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簡答題4

2014上海陸游宋鏡湖女七律結合作品,對作者塑造的“鏡湖女”形象加以賞析。簡答題4

從列表中不難看出,鑒賞詩歌形象是多年來高考的高頻考點,試題考查的作品大多選自唐宋詩詞,題型均為主觀簡答題,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

2.答題策略

設問方式:

1.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

2.××是個什么樣的形象?這首詩(詞)是如何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

3.請概括××這個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4.這首詩的××聯描繪了怎樣的××形象?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5.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答題步驟:

①簡要概括人物形象。用一句話概括詩中人物是一種什么樣的形象,這句話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即人物的特點和身份,如“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堅韌不屈的形象”等。

②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特點。分析形象特點要緊緊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從正面了解人物形象。同時,還要關注詩歌中的環境描寫,這些描寫往往對人物起襯托作用(包括正襯和反襯)。

③概括塑造形象的意義。詩人塑造人物形象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塑造自己的形象,直接表達自己的志向、節操、抱負、喜好;塑造他人的形象,往往表達自己的贊美、向往之情。如果是詠物詩中塑造“物象”,一定是托物言志,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操、追求和品格,答題時要做到物我統一。

答題模板:這首詩(詞)塑造了一個××(特點)××(身份)的形象。詩中的××描寫表現了人物××的特點。抒發(表現)了詩人××的情感(志向、志趣、節操)。

精題示例:

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回答問題。

尋詩兩絕句

陳與義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①,亭角尋詩滿袖風。

愛把山瓢②莫笑儂,愁時引睡有奇功。

醒來推戶尋詩去,喬木崢嶸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問題:詩中“陳居士”的形象特點是什么?請結合兩首詩加以分析。

答題步驟:

步驟一:簡要概括人物形象。從這兩首詩句不難看出,陳居士是一個行為灑脫、情趣高雅的文人形象。這句話包含兩方面內容,即人物的特點(行為灑脫、情趣高雅)和身份(文人雅士)。

步驟二: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形象特點。從詩句“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中,可以看出陳居士灑脫的性格;從詩句“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中,可以看出陳居士高雅的情趣。由注釋可知,陳居士的身份是一位文人雅士。

步驟三:概括塑造形象的意義。從詩面上看,詩人極力表現陳居士行為灑脫、情趣高雅的形象特征,表現了詩人對陳居士的贊美,其實也含蓄地表露出作者瀟灑倜儻的個性。

參考答案:詩中“陳居士”是一個行為灑脫、情趣高雅的文人雅士形象。“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儂”,從陳居士喜歡喝酒可以看出他灑脫的性格特點。“亭角尋詩滿袖風”“醒來推戶尋詩去”,白天尋詩,夜晚尋詩,表現了陳居士的高雅情趣。詩句帶有濃厚的個人情感體驗色彩,含蓄地表露出作者瀟灑倜儻的個性。

模擬精練:

1.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回答問題。

【正宮】 黑漆弩?村居遣興

劉敏中

長巾闊領深村住,不識我喚作傖父①。掩白沙翠竹柴門,聽徹秋來夜雨。閑將得失思量,往事水流東去。便宜教②畫卻凌煙,甚是功名了處?

注:①傖父:鄙賤之夫。②便宜教:即便,即使。

前兩句刻畫了作者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答: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放船

杜甫

送客蒼溪縣,山寒雨不開。

直愁騎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

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

杜甫一生漂泊,生活凄苦,詩作中大多為多愁善感的形象。而這首詩一反常態,表現出一個全新的詩圣形象。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詩人的全新形象。

答: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側犯?詠芍藥

姜夔

恨春易去,甚春卻向揚州住。微雨,正繭栗梢頭弄詩句。紅橋二十四,總是行云處。無語,漸半脫宮衣笑相顧。

金壺細葉,千朵圍歌舞。誰念我、鬢成絲,來此共尊俎。后日西園,綠陰無數。寂寞劉郎,自修花譜。

詞的下闋描寫了芍藥和詞人怎樣的形象?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答:

參考答案:

1.前兩句刻畫了一位居住荒野、悠閑自在又含有傲兀不平之情的隱士形象。“長巾闊領”說明作者衣著簡樸,表現了他逍遙自在的情懷;“深村”點明其居住的地方的幽靜狀態;“傖父”的稱謂表明作者已經完全是個農夫的形象,而世俗之人無法理解,抒寫了傲兀不平之情。

2.這首詩刻畫了一個飽覽祖國大好河山、心情舒暢的全新的詩人自我形象。作者泛舟游覽,看到沿途的青峰、黃橘、大江,自己穩坐船頭,興味盎然,逸興遄飛,好不自在,抒發了游覽山水時的輕松愉悅之情。

篇10

鑒賞詩歌時,要依據具體詩句的描繪,調動起平時的生活積累,以達到準確理解詩句含意、參悟情感、乃至辨析技巧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地域的不同、知識面的差異,詩句所表現的某一生活現象,對有些學生來說是曾經體驗過的直接生活現象,而對另外的學生來說可能就是間接的生活現象了。盡管如此,也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直接與間接生活體驗之分。本文對生活現象直接、間接體驗的分類,只是為了說明調動生活積累時要注意不同的方面而已,不必在分類標準是否科學上刻意糾纏。

一.直接體驗的生活之態

詩句所表現的內容是我們經歷過的、所熟知的生活現象,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這時就可以借助直接體驗的生活之態來準確解讀詩句的含意、情感。

如,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問題。

早 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

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

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

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心空思想盡,

近來鄉夢不多成。

【問題】詩人善于從細微處表現生活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畫線句。

【解析】從題干而知,該詩句就是表現生活情趣的。結合題目“早興”以及“犬上階眠知地濕”(春天到來時因解凍復蘇,大地潮氣會上升,敏感的犬兒會感知到),可知初春到來,隨著天氣轉暖,人們自然會脫下厚重的冬裝而換上相對輕薄的單衣,當然會感覺身體輕盈了許多。

這種直接的生活體驗,每個人都會有的,只要你調動你的直接生活體驗,就可以順利解答問題。

【答案】“新脫冬衣”以動作暗示季節更替;“體乍輕”寫出猛然間的輕松感受;“乍輕”呼應“新脫”,描寫入微,抒發了詩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

二.間接體驗的生活之貌

由于生活范圍的局限,我們不可能對詩句所反映的生活都有直接的體驗。從書本、從他人的介紹中,也可以了解生活的真實之貌。在鑒賞詩句中,也要注意調動起這類間接的生活常識積累。

如,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問題】詩句的后兩句,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解析】該詩的后兩句包含了一個生活常識:燕子今年在某處筑巢,明年還會到此暫住,不會改變。在《烏衣巷》中,作者劉禹錫要表達的意思是:房舍是沒有變化的,變化的是該房舍的主人。即燕子所飛到的這個地方,舊時是王謝堂,而今是尋常百姓家。作者借助奇思妙想,來抒發對名門望族的煙消云散的深長嘆息。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燕子了,更不用說燕子的生活習性了,他們看到詩句后,恐怕會怪罪燕子的朝三暮四(先飛王謝堂,后飛百姓家)吧!

【答案】作者借助奇思妙想,來抒發對名門望族的煙消云散的深長嘆息。

又如,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詩后的問題。

子夜吳歌·秋歌

李 白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問題】“搗衣”蘊含著怎樣的情感?

【解析】在洗衣機盛行的年代,在衣料越來越柔軟的今天,搗衣的生活畫面恐怕只存在于人們遙遠的記憶里了。

“搗衣”就是洗衣過程中用棒槌敲打衣物之意。由于衣物比較厚重,浸水后更加難以揉搓,所以要借助棒槌的敲打,來除去衣服上的污漬。

“搗衣”是為了遠方征人能夠盡早換上干凈衣服,實則是表達思婦對征人之思念,對征戰之怨憤。“晚上搗衣”說明白天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晚上“搗衣”更見思婦生活之艱辛,亦可見思婦感情之強烈。

【答案】“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

三.想象真實的生活之狀

如果沒有直接與間接的生活體驗,就要結合詩句的描繪,利用類似、相反的生活真實,試著想象生活中的事理,來達到準確鑒賞之目的。

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新晴野望

王 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

傾家事南畝。

【問題】該詩中間兩聯寫景,請簡要說明“頸聯”所用的寫景手法。

【解析】頸聯中的“碧峰出山后”就比較費解:碧峰如何從山后又出來了?這時就要想象真實的生活:雨后新晴,原來籠罩在碧峰中的雨霧漸漸散去,碧峰就隨之出現在前面山峰的后面了。“碧峰出山后”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頸聯也就是描寫景物的動態。

想象真實的生活之狀,其實也要調動起曾經有過的類似的生活體驗。城市里的學生,對霧鎖高樓、霧開樓現的體驗肯定是有的,這時不妨相似聯想一下。

【答案】頸聯描繪動態景色:田野外邊,銀白色的河水閃動著粼粼的波光,重重青翠的峰巒突兀而出,峰巒疊現。與頷聯的景物描寫一起,構成了一幅明媚的雨后山水圖,表達了作者野望中的喜悅之情。

又如,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詩后的問題。

村 居

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

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

帶得寒鴉兩兩歸。

【問題】結合全詩所展示的畫面氛圍,簡要分析三、四兩句詩景物描寫的技巧?

【解析】三、四兩句詩描繪牛蹄聲打破了沉寂。夕陽西沉,暮色朦朧,老牛緩緩歸來。牛背上佇立著寒鴉,寒鴉之靜附于牛之動,牛之動涵容了寒鴉之靜,大小相襯,動靜相襯。

但是,相對于全詩的意境來講,牛、鴉動靜相襯的畫面是為了襯托出小村的寧靜氛圍,所以結合全詩看,三四句寫景技巧就是以動襯靜了。

而這寧靜氛圍就需要我們的想象。我們可以反向想象:怎樣的情況下寒鴉就要飛走了呢?那就是有了人的干擾。如此,畫面就不再是寧靜的,而是熱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