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妝濃抹總相宜描寫藝術思考

時間:2022-04-26 03:55:00

導語:淡妝濃抹總相宜描寫藝術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淡妝濃抹總相宜描寫藝術思考

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會活動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一些作品把這種歌會繪聲繪色、逼真生動地呈現出來,沈從文的《云南的歌會》便是其中的杰作。這篇散文,作者在首段點明文章話題范圍(云南的歌會)之后,即用其精妙之筆,描繪了三個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情景,展示了云南民俗的萬千情趣,宛如三幅明麗的民俗風景畫,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達到了“總相宜”的地步,不能不讓人拍手叫絕。沈從文不愧是讓文字充滿詩意效果的圣手,在描寫三種唱歌場面時,不僅在內容上各有側重,而且手法上也各不相同,行文搖曳多姿,體現出了高超的描寫藝術

一、以人襯景,濃墨重彩繪對歌。

山野對歌,具有較強的對抗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因此,作者交代了對歌方式的多樣性和對歌內容后,重點描繪了對歌人。對那位年輕婦女的出場,作者采用了動作和神態的描寫:“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在這里“站、理、拍”的動作和“笑”的神態,表現了那位年輕女子對歌獲勝后心里的輕松歡快。不僅如此,作者還細致地刻畫了人物的肖像:“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在這一段中,寫面容黑中透紅,寫牙齒白白的,寫衣飾突出了色彩、樣式、特色,寫辮子形色具備,以濃墨重彩的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這種準確、生動、形象的描繪,不僅是為了賦予人物惟妙惟肖的形體狀貌,為人物形象造型畫像,更重要的目的是以“形”傳“神”,鮮明地展現出人物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個性特征,一位聰明、開朗、勤快的少數民族農家婦女的形象仿佛映入我們眼中。在這里,作者以濃墨重彩的工筆方式對唱歌人進行描繪,烘托出了歡快的場面,描繪出了樸素動人的情景,我們可稱之為“以人襯景”。

二、以景襯人,艷麗淡雅繡漫歌。

山路漫歌“,漫”者,漫不經心也。它是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這樣的閑情雅致,恐怕只有在這樣的秀山麗水中才會有。因此,作者著力描繪出了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此處的環境描寫,作者移步換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山坡樹林,寫花,寫鳥,寫人,繡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來。如寫花:“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用了擬人的修辭,顯得活潑生動;從視覺的角度運用比喻的手法寫艷麗的藍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更是奇特的聯想,讓人感受到了花的靈性和花色的純凈。寫鳥,如云雀,這樣寫道:“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起飛、扶搖、盤旋、唱、鉆去”等動詞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把云雀輕捷的身姿、悅耳的鳴叫描繪得栩栩如生,在碧藍天空的映襯下更添幾分淡雅的氣氛。這幅山野風光圖,有天空、報春花艷麗的藍色和具有淡雅色彩的悠悠鳥鳴,山花爛漫,山鳥齊鳴,這是何等的生機勃勃!而生活在其間的女孩日日領略,潛移默化,在性格氣質上早已漸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為輝映,交織成一片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這種以優美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與優美的歌的寫法,我們姑且稱之為“以景襯人”吧。

三、點面結合,不事渲染勾傳歌。

村寨傳歌“金滿斗會”極盡熱鬧,全寨男女老少盡情歡歌,這實在是一次民歌的大展覽,是一間民歌的大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寫場面,有全局描繪,有細部刻畫,宛若電影畫面中的全景與特寫。全局描繪場面的盛況空前,主要抓住事物如下特點:人多“,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檐下,集合了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時間長“,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盛裝“,和逢年過節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潔索利,頭上手中到處是銀光閃閃”。細部刻畫“:年紀已過七十,牙齒早脫光了,卻能十分熱情整本整套唱下去”。寥寥幾筆,采用白描手法,就準確傳神地勾勒出一個年齡雖大,技藝卻很精湛的吹鼓手的形象。這樣,不事烘托渲染,抓住事物和人物的主要特征,將恢宏傳歌場景之“面”,與一個“最當行出色”的年紀已過七十的吹鼓手的“點”結合起來勾勒,使我們既對歌會的大致情形有所了解,也對歌會中人們的出色表現留下深刻的印象。《云南的歌會》,歌會云南,濃郁的鄉土氣息,品嘗不盡的萬千情趣,作者對此充分調動多種描寫技巧“,淡妝濃抹總相宜”,表達出了對美好大自然的傾慕,對云南人民的敬佩,對原生態藝術不盡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