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理論范文
時間:2023-05-04 13:2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股票投資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股票投資;投資組合;協方差;均值;矩陣Excel、EViews統計軟件
中國股市風風雨雨20載有余,有過激情澎湃,也有過血淚悲愴。中國證券市場——這個股民投資大環境,正在日趨得成熟,我們的投資者也應該更加理性的看待這一投資渠道,減少盲目的股票投機,轉而通過優化投資策略,多元化地進行投資,來適應中國股市的變革。本文將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運用到股票組合中。利用協方差和矩陣的相關知識,在資金一定,投資期望收益一定的的情況下,探求協方差最小,即是風險最小時候的組合構成,而這個組合就是在約束條件限制下的最優投資組合。
1.模型的建立
我們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定義出投資組合的收益(用均值表示)和風險(用協方差表示),并結合實際的股票樣本,運用統計學軟件(這里使用的是Excel和EViews軟件)算出投資組合比例。而這一投資組合比例即可使得投資者承擔最小的風險,收獲最大的價值。
1.1 模型的基本假設
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包含3個重要假設:(1)證券市場是有效的,且不存在交易費用和稅收,每個投資者都是價格接受者。(2)證券投資者的目標是在給定的風險水平上收益最大或在給定的收益水平上風險最低。(3)投資者將基于收益的均值和標準差或方差來選擇最優資產投資組合,如果要他們選擇風險(方差)較高的方案,他們都要求超額收益作為補償。這三條假設將作為我們討論的基本構架,下面的討論都是圍繞著這三條假設展開。
1.2 模型的基本原理
利用馬科維茨模型,在承認市場是有效的,且在不考慮交易成本的基礎上,我們將收益率作為衡量單支股票收益指標,而將收益率標準差作為衡量單支股票的風險指標。當然,標準差越大,說明該支股票的投資風險也越大,反之亦然。而一種股票收益的均值衡量的是該股票的平均收益情況,收益的方差則衡量該種股票的波動程度,收益的標準差越大,代表收益越不穩定。兩種及兩種以上股票之間的協方差表現為這些股票之間的相關程度。他們的協方差為0時,表現為其中一個的變化對其他沒有任何影響,即為不相關;協方差為正數時表現為他們正相關,協方差越大則正相關性越強(在股市上可能表現為多只股票同時盈利或虧損);協方差為負數時表示他們負相關,協方差越大則負相關越強(在股市上就會表現為其中一只盈利時,其余的都虧損)。我們希望避免的正是這種一賠俱賠的情況,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有賠有盈的情況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在選股的時候盡量選擇那些相關程度較低的股票,而相關程度我們上文提到過就是用協方差來區分。
1.3 模型的數據選擇
我們將用到時間序列數據“每只股票每季度的收益率R”,而該只股票的購買量我們用X表示。每只股票的日收益率=(收盤價-看盤價)開盤價;季度收益率是60個交易日的平均值。我們假設購買了X、Y、Z三種股票,它們的季度收益率設為R1、R2、R3,而購買量設為N1、N2、N3,且N1+N2+N3=1。根據以上設定數據,我們可以計算X、Y、Z三種股票的收益率的均值ERn=Rn的平均值。然后,我們也可以計算三只股票的協方差Cov(RI,RJ),進而得到三只股票收益率的協方差矩陣,將我們所期望的收益率定為Q,收益率的期望為ER。
1.4 模型的設立
約束條件:
1)N1+N2+N3=1
2)N1*E1+N2*E2+N3*E3Q
3)ER=N1E1+N2E2+N3E3
4)Cov(X,Y,Z)=D(N1E1+N2E2+N3E3)
模型帶入具體的股票開盤、收盤數據,利用Excel可導出季度的收益率,然后利用EView軟件可得到協方差矩陣,在約束條件的限制下得到具體的N1、N2、N3的量。
2.模型在實際操作中的不足
第一,在馬科維茨的模型假設中沒有考慮交易成本的問題,但在現實中我們不得不考慮。而且交易成本在少量買入多只股票的情況下顯得尤為明顯。第二,中國股市也并不是馬科維茨在假設中所提到的完全有效的市場,相反,中國股市是弱有效的市場。第三,我們所依賴的個股的收益率是過去的一系列收益率,而股票永遠都是對未來的盈利能力的預測,而鑒于未來的不可知性,歷史會有相似之處,但決不會相同或重復。因此,該理論在現實中運用也是有一定風險的。
雖然將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運用在中國股市有這樣或那樣的弊端,但馬科維茨的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主要應用技術分析面和基本面進行分析,而這兩種分析方法都是注重單只證券,基本上忽略了證券收益的相關性。其次,投資組合模型也印證了那句古語“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參考文獻
[1]郭飛騰.投資組合理論分析[J].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06.
[2]林俊國.證券投資學[M].北京:經濟科技出版社,2006.08.
篇2
關鍵詞:股票投資;風險與收益;投資方式
前言:財富的擁有并非永恒,現代經濟的發展在給人們帶來創富機會的同時,也使人們的財產狀況存在許多變數,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都可能使得人們的財產大幅縮水。投資有方,才能抵御通脹帶來的財富貶值,獲得超過通脹率的回報。而股票投資為大多數人所親睞,本文將分析股票在投資過程中的利與弊。從而更好的投資股票來獲得收益。
一.股票投資的概念和目的
(一)股票投資的概念
股票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用積累起來的貨幣購買股票,借以獲得收益的行為。
購買股票能帶來哪些好處呢?由于現在人們投資股票的主要目的并非在于充當企業的股東,享有股東權利,所以購買股票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每年有得到上市公司回報,如分紅利、送紅股。(2)能夠在股票市場上交易,獲取買賣價差收益。(3)能夠在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經營規模擴大時享有股本擴張收益。這主要是通過上市的送股、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配股等來實現。(4)能夠在股票市場上隨時出售,取得現金,以備一時之急需。(5)在通貨膨脹時期,投資好的股票還能避免貨幣的貶值,有保值的作用。
(二)股票投資的目的
股票投資與投資的目的具有相同之處,即是保值和增值。
股票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參與股份公司的發展,通過投資股份公司的股票成為股份公司的股東,通過分紅的方式分享公司的發展而帶來的利潤,而我國當前的股份公司的現金分紅能力較低,所有上市公司加在一起的現金分紅不足以抵消證卷市場收走的印花稅及手續費,造成股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每個投資者都虧損的局面,因此股票價格的上漲是投資股票的唯一收益,這是與股票投資的初衷相違背的,使股票投資向投機方向轉變,通過投資無法獲得收益的市場是不健康的,不成熟的市場。
二.股票投資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幣貶值的速度也在加快.存款的利息總也趕不上CPI的增速.于是投資理財便成了這幾年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
以目前一年定期存款利率2.25%計算,如果在去年8月存1萬元,今年8月到期后,連本帶息共10225元。但由于今年8月CPI同比上漲3.5%,這10225元僅相當于一年前的9875元,貶值125元。而股票投資中高收益的有1000%,而大眾投資者平均收益都能達到11%,也就是說1萬元一年后也有10000×(11%-3.5%)=750元。由此可見,股票投資具有抗通貨膨脹的重要意義。
三.股票投資與其他投資方式的比較
股票投資的優缺點是相對其他投資方式來說的,所以在討論股票投資的優缺點之前我們先討論股票投資與其他投資方式的比較。以下我們主要討論活期存款,債券,基金,期貨,外匯等投資方式的比較。
(一)股票與活期存款的比較
活期存款具有流動性好,變現能力強,投資期間不限,手續簡便且運用方便,但獲利較低,難以抵御通貨膨脹對資本的侵蝕等特點。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并不減少公司資本。在獲利方面,股票遠高于活期存款但是風險方面也高于活期存款,現在我國CPI增速高于存款利率,所以從保值角度講,股票也優于活期存款。所以與活期存款相比,股票具有以下優點:流動性好,獲利豐厚,能抵御通貨膨脹對資本的侵蝕。同時具有變現能力差,風險大的缺點。
(二)股票與債券的比較
債券具有安全性高,收益穩定,到期償還本和利,流動性強,可隨時賣出風險低等投資特點。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流動性強,可隨時賣出。所以股票與債券相比具有以下缺點:風險性高,收益不穩定的不足之處。
(三)股票投資與基金的比較
集合理財,專業管理。基金將眾多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委托基金管理人進行共同投資,表現出一種集合理財的特點。通過匯集眾多投資者的資金,積少成多,有利于發揮資金的規模優勢,降低投資成本。基金由基金管理人進行投資管理和運作。基金管理人一般擁有大量的專業投資研究人員和強大的信息網絡,能夠更好地對證券市場進行全方位的動態跟蹤與分析。將資金交給基金管理人管理,使中小投資者也能享受到專業化的投資管理服務。
(四)股票投資與期貨投資的比較
期貨具有有以下特點:(1)以小博大。(2)交易便利。(3)信息公開,交易效率高。(4)期貨交易可以雙向操作,簡便靈活。(5)期貨交易隨時交易,隨時平倉。(6)合約的履約有保證期貨交易達成后,須通過結算部門結算、確認,無須擔心交易的履約問題。
(五)股票投資與外匯的比較
外匯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市場,外匯具有與期貨相似的交易特點,,并且由于外匯是全球性的交易,所以可以一天24小時不間斷交易。并且外匯交易具有各種各樣的交易方式:(1)即期外匯交易(2)遠期外匯交易(3)套利交易(4)外匯期貨交易(5)外匯互換交易。
所以外匯與股票相比股票具有以下特點:交易方式不靈活;不能雙向交易;交易時間也有嚴格要求;并且外匯交易具有多方式的交易方法,而股票交易方式比較單一;股票投資資金要求低;股票投資風險相對也低,相比更適合大眾投資。
四.股票投資的優缺點
(一)股票投資的優點
各種投資方式中,買股票應該是大眾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方式。
股票還有以下優點:
1. 投資收益高。股票投資風險大,收益也高,只要選股得當,就能取得豐厚的投資收益。
2. 購買力風險低。與固定收益的債券相比,普通股能有效地降低購買力風險。因為通貨膨脹率較高時,物價普遍上漲,股份公司盈利增加,股利也會隨之增加。
3. 擁有經營控制權。普通股股票的投資者是被投資企業的股東,擁有一定的經營控制權。
(二)股票投資的缺點
股票也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但是變現能力卻不好,因為股票具有不可償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并不減少公司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續的期限。但是股票買賣存在價格差異,也許在你需要變現的時候價格卻低于預期或者購買價,變現的話可能存在虧損風險。
另一方面股票投資還需要有一定的投資分析基礎,不像基金那樣能交給專業的投資機構管理。
要說股票投資的優勢和劣勢,肯定要有比較才能說清楚。和銀行存款、債券、基金、權證、理財產品、期貨、外匯相比較之后,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答案,股票投資的優勢:風險與收益適中;操作難度適中;可以長期投資,股票背后是企業,可以分享企業的成長收益。
股票投資的劣勢:對于保守的人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政策市里,一般投資者對政策的解讀能力不足,目前A股業績好的上市公司也多,但是由于國內股票市場走勢與經濟表現背道而馳,市場透明度低造成信息不對稱,投資風險大,投資需慎重。
參考文獻:
[1] 裴蘭英.郁東敏《證券基礎知識》(2009年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
[2] 何小鋒,《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篇3
學術界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成因解釋
對沖母國特有風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一個潛在解釋是,國內資產通常與母國市場有更大的聯系性,因而國內資產能更好地對沖母國的特有風險。在這里,母國的特有風險主要是指通貨膨脹風險和諸如人力資本之類的非交易性財富風險。然而,已有大量實證研究表明,國內股票收益與國內通貨膨脹之間以及國內股票收益與非交易性財富之間并不存在普遍的強烈聯系。因而,用對沖母國特有風險來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并不令人信服。
對外投資的障礙和成本。對外投資障礙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通常,對外投資障礙主要體現為對外國資產的罰沒、對資本流動的直接控制、對銀行存款的儲備要求以及對公司外國持有者的占比限制。在20世紀80年代,假定投資障礙會導致母國偏好是與現實情況相當吻合的。對很多投資者而言,由于母國的限制,獲得外幣并進行對外投資是相當困難的。但20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所有國家一定程度上都開始開放其金融市場。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以及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均對外國投資者開放。然而,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在這一環境改變下仍然盛行。這說明,投資障礙難以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交易成本也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通常,跨國股票投資的交易成本包括銀行交易費用、匯率交易成本和信息收集成本。如果外國資產的交易更為昂貴,則可以預計外國資產交易量要小于國內資產交易量。但實證研究發現,外國股票的換手率往往要高于國內股票的換手率;由此看來,交易成本也難以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
信息不對稱。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一個流行解釋是,國內和外國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驅動了對本國資產的偏好。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存在信息差異,風險厭惡的投資者會偏好那些能更容易獲得相關信息的股票,顯然,國內股票更符合這一特點。在相關的實證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將兩國間的地理距離或者是兩國間的語言文化共享程度作為信息不對稱的代表。結果顯示,信息不對稱在國際資產組合選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說明,信息不對稱能相當程度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然而,仍有學者對這一觀點提出了不同看法:首先,從理論上講,信息不對稱不僅對風險評估有影響,它還同時影響預期收益,這一點不能忽略;其次,國際市場存在很多股票指數,利用它們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對稱;此外,利用信息交易也能一定程度避免信息不對稱。
公司治理和國家風險。公司層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國家層面的政治風險,也可能導致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公司層面的治理缺陷以及國家層面的政治風險會導致兩類問題。一方面,存在公司內部人的問題;也就是說,實際控制公司的內部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外部投資者的剝奪來獲得私人利益。另一方面,存在國家的問題;也就是說,國家條例制定者可以通過監管與稅收政策來剝奪投資者利益。這兩類問題會影響國際資產組合選擇:由于內部投資者在公司治理較差的環境下能通過剝奪外國投資者獲得實質性好處,因而公司治理差的國家外國投資比重小;由于高剝奪風險會損害外國投資者利益,因而高剝奪風險的國家外國投資比重小。實證研究表明,在那些缺乏投資者保護或者具有高剝奪風險的國家,國內股權集中度更高;這說明,公司治理和國家風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具有一定解釋力。
行為偏好。關于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理論解釋大多是基于傳統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假定個人行為是完全理性的。但試驗經濟學已經發現,人們在經濟決策時面臨愿望思考偏差和控制問題。為了解釋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研究者發展了一些行為偏好模型。有學者用懊悔理論解釋了非分散化的國際投資,其基本觀點是,投資者用國內資產組合作為基準并對其外國投資的不良表現感到懊悔。還有學者提出,不僅僅在國內投資者相對于外國投資者擁有實際的信息優勢時,甚至在國內投資者相對于外國投資者擁有某種信息優勢感知時,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都會發生。這種觀點認為:如果向所有投資者提供相同信息,則任何類型的群體并不擁有實際的信息優勢;此時,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在其熟悉的投資領域會感覺有信息優勢,這種感覺上的競爭優勢深刻影響了預期形成;相對于那些感覺有判斷競爭優勢的領域,主觀概率在那些感覺沒有競爭優勢的領域分布更分散;進一步說,對國內股票形勢的判斷平均要比對外國股票形勢的判斷更為樂觀,這一感覺會導致投資偏向國內股票。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行為偏好解釋開拓了研究思路,但這類研究面臨實證檢驗方面的困難。
關注中國的股票投資母國偏好要求
應當說,對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各種理論解釋都不盡完善,因而學術界將這一領域稱為股票投資母國偏好之謎。股票投資母國偏好這一現象可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特別強調某一因素的決定性影響可能有失偏頗。
對于當前中國而言,實踐發展已經提出要關注股票投資母國偏好的要求。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制度回歸有管理浮動;此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外匯管理改革措施,這些措施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放松資本流出管制,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過熱壓力。從前期QDII的實踐表現看,放松管制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長期受到流出抑制的資本似乎對“自由”不感興趣。這實質上就是一種股票投資母國偏好。
有分析人士將這一現象的成因歸結為缺乏有激勵的市場環境,即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和國內資本市場的價格飆升導致資本流出沒有獲利優勢。這一解釋并不令人信服。日本的歷史經驗一定程度印證了這一看法。在廣場協議簽訂以后,日元經歷了大幅升值,日本資本市場泡沫也急劇膨脹。而幾乎在同一時期,日本放松了對外資本流出的限制,其對外證券投資開始急劇擴大;1986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為597億美元,而到1989年,日本的對外證券投資就躍升為1131億美元。日本的經驗說明,要從更廣泛的視角來找尋QDII發展不利的原因。
篇4
關鍵詞:股票 投資 風險防控
股票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股票市場是我國持久追求的目標。在證券市場里什么意外都可能發生,所以,這就要求股民必須具備相應的股市知識,切不可盲目跟風,看見有人在股市賺了錢,就盲目地在股市里投資,結果不僅沒有掙到錢,反而賠進去更多。如何杜絕大眾盲目進股市的現象,如何能夠讓大家認識股票投資的風險,在已有的認知下進行合理的投資,本文結合各方資料,就此問題展開了分析并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一、股票投資簡介
(一)股票與股市
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包括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兩部分。股份公司通過面向社會發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資金,實現生產的規模經營。
(二)股票投資:炒股
在證券市場進行投資,就是我們俗稱的“炒股”。炒股,有著各種各樣的題材,但大多都是炒經營業績或與經營業績相關的題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呈正相關關系,業績愈好,股票的價格就愈高;業績差,股票的價格就要相對的低一些。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股票的經營業績每股只有幾分錢,但其價格比業績勝過它幾十倍的股票還高,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在選取股票時,一定要謹慎分析,密切關注該股之前的走勢,利潤,多聽取有關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切忌盲目選股。
二、股票投資風險的類型與特征
(一)股票投資風險
是指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過程中,遭受損失或不能達到預期收益目標的可能性。股票投資風險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市場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
1、市場風險
是指對所有公司都將產生影響的風險,它源于公司之外,表現為整個股市平均報酬率發生變動,購買任何股票都不能避免這類風險。比如當年的9?11事件,除了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損失,股市也隨著這一事件持續低迷。
2、公司特有風險
源于公司本身的商業活動和財務活動(所投資公司近期的表現),表現為個股報酬率變動脫離整個股市平均報酬率的變動。例如前幾年的三鹿奶粉被曝含有致癌物質三聚氰胺,就因為這一事件,該公司的股票大跌,很多股民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二)股票投資風險的特征
1、不確定性
股票投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誰也不知道明天的股市會是什么樣子,因此對于風險的估計,也是完全憑借已有的現象、經驗,進行的推測,這是我們大多數投資者所能做的。
2、客觀存在性
股票投資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股市的利潤是巨大的,但所謂“利潤越大,風險越大”,股票投資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沒有哪個人敢保證那只股票是穩賺不賠的,縱然是有名的“股神”,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賺錢,所以,對于股市,我們不能報有“零風險”的幻想。
3、相對性
為什么股市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讓人一夜傾家蕩產,因為不同的股票,其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不同。對于不同的投資者而言,風險也是相對的,如何把握好風險的相對性,是每一位股民的必修課。
4、可防范性
盡管股票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并非沒有規律可循,我們要根據一定的方法,努力地去測量、估算可能出現的損失,盡力把風險降低到最小。
三、股票投資風險防控
(一)掌握必要的證券專業知識
股票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難研究透徹。但若是想憑借股票的投資獲得成功,必須要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證券知識。我們不排除有人憑借運氣獲得成功,但那畢竟是少數,要想獲得長遠的成功,專業的股票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
(二)了解投資環境,關注投資時機
股市與經濟環境、社會發展、政策頒布等方方面面息息相關。政治安定,經濟進步,民生安好,股市一定是繁榮、能掙錢的;反之,政局動蕩、經濟衰退、民不聊生,股市將會是灰暗的,是個吸金的黑洞。
(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
股票的投資方式有很多,這就要隨著投資者的習慣、性格,結合當前的股市發展來確定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切不可盲目跟風,也不可長期不變,要隨時保持敏感,靈活的改變現有的投資方式,跟上股市的變化,才能保證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四)制定合理投資運營計劃
大多數初入股市的投資者都將注意力放在試產改價格的漲跌上,卻經常忽略本身資金的合理調整,要知道,資金的本身才是股市的基礎。制定合理周密的資金運作策略,對于風險的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本文結合筆者查閱多方資料,就股票投資風險防控的問題展開了探討,具體的分析了當前我國股市的現狀及股市投資的風險所在,就股票投資的防控提出了一些建議,然而由于個人所學知識以及閱歷的局限性,并未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夠憑借本文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加以指正。
參考文獻:
[1]王健補.理財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318-328
[2]王小玲.中國股市系統風險實證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張劍鋒.上海股票市場投資風險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篇5
關鍵詞:投資組合、正態分布、期望收益
自2005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經歷了倒V字反轉,股價大起大落。伴隨著股市的跌宕起伏,股評行業悄然興起。我國的股票投資者主要以散戶為主,其特點就是資金量較少,缺乏股票投資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一點是由于我國股票市場非有效,因此投資者擁有的投資信息不對稱。從本質上說,股評家的投資推薦信息是為了彌補散戶投資者信息不充分的缺陷,促進股票市場有效。然而,股評家本身并不是完全理性,其推薦信息所表現的投資業績并不理想,甚至有些股評家利用公信度進行欺詐牟利。理論上說,股票投資信息價值的本質表現是信息所涉股票未來的投資業績,因此,考察我國股評推薦信息的投資價值對于促進和規范股評行業將具有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cowels(1933)在其論文中對美國股票分析機構給出的股票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做了實證分析,并發現這些投資組合在考察期內并沒有獲得超額收益。由于數據收集困難,這個結論沒有被普遍認可和接受。之后,Leavyh和Barber(2001)經過研究發現股票投資建議具有一定的價值。國內理論界對股評推薦相關也做了較多的研究。張建成(2001)發現我國股評推薦的股票或股票組合,在推薦信息公布前有正的累積超額收益,而在信息公布后往往有負的超額收益。因此,該結論反應了我國股票市場非有效。王怡凱(2003)從《上海證券報》每周日的《為您選股》欄目中收集了自2001年1月至11月共565只股票推薦信息,按照推薦信息中的持有策略和買賣時機對這些股票的投資價值進行了分析,發現所推薦的短線股票投資收益高于資金的收益,推薦的中線股票投資收益幾乎均低于大盤指數收益。因此,該文認為我國股評推薦信息價值主要體現在短線投資中,中長線投資價值較低。
二、實證過程
(一)數據樣本
本文實證所采用的股評推薦信息來源于《中國證券報》。該報紙是中國證監會授權刊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指定報紙,其上的股評機構規模較大,形式和質量較高,對于散戶投資者來說可信度較高。通過前文的文獻分析,國內學者對股評推薦股票的投資價值已經做了一些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均顯示我國股評推薦的短線股票投資具有一定價值,而中長線投資推薦價值較低。
在數據收集和處理過程中,考慮到文章研究的重點,將長線和中線投資策略合并,對于推薦信息沒有明確持有策略的,而出現“積極跟進”、“介入持有”等關鍵詞的也看作中線;對于沒有明確短線投資,但出現“適量介入”、“適量跟進”等關鍵詞的視為短線策略。對于在股評推薦信息中被多次推薦的股票,若這些推薦提出的投資策略,即短線、中長線投資建議不明確,則將這些股票的推薦信息從樣本中剔除;若這些推薦信息相似,則只選取一則信息進樣本,一面股票被多次推薦而高估影響程度。
通過對2009及2010年《中國證券報》股評推薦信息的整理,共收集了96周的推薦信息,涉及2092只股票。其中,推薦短線操作的股票共有958只,滬市483只,深市470只;推薦中線操作的股票共有1109只,滬市64只,深市569只。
(二)實證過程
對于被推薦股票收益的確定方法本文采用指標收益率法。這里將短、中長線操作的指標收益率分別記為,。為了簡化實證過程,筆者假設被推薦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權重相等,則短線股票組合的指標收益率和個股的超額收益率為:
(1)
(2)
其中:為股票投資組合中第i只股票的短線指標收益率;為投資組合的短線指標收益率;為個股的短線超額收益率;為當期市場平均收益率。
由于股票投資的交易費用是股票投資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設股票的交易費率為f。若每股買入價為P元,那么買入時需支付(1+f)·P元。再設股票持有一段時間后賣出,賣出價為(1+r)·P元,其中r為賣出時股票價格相對買入時的漲跌率。考慮到交易費率為f,則股票賣出是可獲得凈價格為(1-f)·(1+r)·P元。那么,根據上述假設可得到投資股票的名義收益率(沒有剔除通貨膨脹)為: (3)
一般而言,股票交易費用由印花稅、經紀人傭金等組成,傭金為0.4%、印花稅為0.5%,這里我們取單邊交易費用為0.9%。若文章沒有特別說明,下文所涉股票收益率均是提出了交易費率的收益率。對于推薦短線操作的股評分別研究股評信息后持有l、2、3周的獲利情況;對于推薦中線操作的股評分別研究持有5~8、9~12周的獲利情況,并以推薦信息公布后的第二天作為買入時間,并計算指標收益率。本文所指的“持有1周”是指從推薦信息后第一個交易日開始,在5個交易日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拋出。若R>O,則認為該個股(組合)按照股評推薦的持有策略可以盈利,若AR>0則認為可以獲得超額收益。推薦的所有滬(深)市股票中可以贏利(獲得超常收益)股票的規模可以用下式計算:
本文選取的被推薦股票樣本榮為2000多個,數量較多,可以假設個股瘦了伴侶俯沖正態分布并相互獨立。樣本期望收益為、標準差S、容量n、股票市場總體收益率為。由于本文樣本容量較大,因此構造的T統計量也俯沖正態分布。若取顯著性水平=0.01,通過查正態分布表可得T=2.57,則總體均值的置信區間為:
三、實證結論與分析
首先考察短線投資的獲利情況,樣本中短線投資中有30%以上有超額收益,50%盈利,總體表現較好。但是個股表現較好的原因之一是2009至2010年滬深兩市處于震蕩上揚的走勢,投資者的投資信心相比2008年有所恢復。僅從數據表面很難判斷股評推薦股票的實際投資價值,因此需要進一步分析。
實證結果表明,持有1、2、3周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均能獲得超額收益或贏利。通過構造T統計量計算各持有期的收益率區間。持有 l周的收益區間最為[0.0109,O.0124],標準差為0.0737;持有2、3周之后的收益區間分別為[0.0279,O.0436]、[0.0412,0.0616],標準差分別為0.108、0.131。可以看出股評推薦的股票投資特征,從收益率方面看,隨著持有期的增加,收益率和風險(標準差)也增加。另外,從長期來看,投資者投資于股評家推薦的短線股票
并按照持有14個交易日的策略進行操作,平均每2周就可以99%的把握至少贏利2.81%。按照每月4周、每年48周進行計算,連續投資,則按照福利計算,月收益率為(1+2.81%)*2-l=5.69%,復利計算年收益率至少為91.43%。與短線的處理方法類似,計算中線股票收益率的置信區間,結果顯示,被推薦的中線股票持有5—8、9—12周的收益區間和標準差比較接近,分別為[0.0419,0.0723],0.1823、[0.0455,0.0738],O.1833。若將這兩種持有期的收益序列分別記為x、y,同樣的假設條件下,對序列(y-x)檢驗,發現其仍然顯著大于0。這表明股評家推薦的中線股票隨著持有期的增,收益率水平處于較穩定的上升趨勢。這與我國有些學者的研究結論,即我國股評家屬于信息驅動型的觀點相離。
總體上來看,我國《中國證券報》上股評推薦的股票或股票組合的收益率略好于總體。然而這個結論只是某一段時間、某些股票的偶然表現,本文中的樣本究竟能夠多好的模擬總體尚不明確。股評就其本質而言,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幫助投資者對股票進行基本和技術分析。股評者本身也是逐利的,操作風險不可避免的存在。綜上投資者對于股評推薦信息的價值判斷,還應理性的對待,不能盲目。
參考文獻:
[1] 朱寶憲、王怡凱.證券媒體選股建議效果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 2001(04)
篇6
大家現在都已經意識到,退休金需要積極準備。但這個積累的過程,以及其中需要的技巧是有些難度的。那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這次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那就是根據自己的階段性理財目標,比如退休金在哪一年準備好多少金額,然后配置一些在時間上、投資風格上與自己需求相符的“生命周期基金”(Life Cycle Fund)。
生命周期基金屬于動態管理
當初,生命周期基金名字的來源,就是由于它提供的資產配置組合能根據投資者在生命中的不同階段的需求而進行變化,屬于一種動態的配置過程。起初該類產品是一種專門為投資人提供退休金規劃的理財工具,如今則已擴展至子女教育金、購房等長期資金規劃運用上。
這種基金一般會設定一個目標日期,其資產配置將隨個人理財目標日期的到來而調整,越接近目標日期,高風險資產配置越低,低風險性資產越高,非常符合普通個人投資者儲備養老金過程中風險承受能力下降、投資期限縮短的特點。這類基金名稱多以目標日期直接命名,例如“目標2010”、“目標2025”等。投資人投資起來非常簡單,僅需依據自己的退休時間,即可選擇合適的基金。
三只生命周期基金之異同
目前我國市場上也有三只生命周期基金―分別是匯豐晉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匯豐晉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大成“2020生命周期基金”。
這三只生命周期基金都屬于“目標日期型”基金,大家通過其名稱,就能清楚地看到,這三只基金分別適合打算在2016年、2020年或2026年左右退休的人群。
理論上,該三只生命周期基金雖然都是隨著生命的軌跡不斷降低投資風險,但最初的起步卻大不相同,每一階段降低風險的幅度也各有千秋。
最先成立的匯豐晉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2006年5月成立以來就以混合型的身份進入市場,根據該產品契約,其每年的股票投資比例上限都有所變化,至2016年6月1日以后,股票的投資比例最多不超過5%,業績比較標準也調整為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后),完全轉化為債券型基金進行操作。
2006年9月成立的大成2020生命周期基金,相對來說更為激進,初次進入市場,股票投資比例上限可以達到95%,而且有四年多的時間可以維持這種方式的操作風格,至生命周期結束以后,也可以有至多20%的股票投資比例。
以上兩只基金對每個階段投資的股票比例沒有下限控制,固定收益類投資比例都可以達到100%,這就給了這兩只基金比較大的倉位調動空間,在市場行情很差時,盡量降低風險。
而2008年7月份成立的匯豐晉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對股票投資比例的上下限都作了規定,該基金成立初為股票型基金,然后逐漸調高固定收益類投資比例,至2026年9月1日以后,股票投資比例上限為20%。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這三只基金的表現又大不相同。
根據“好基匯基金體檢中心”的統計,大成2020生命周期基金從2007年二季度的94%左右的股票倉位調整為2007年三季度的54%,下調幅度高達40%,第四季度增倉至93%左右,雖然表現活躍,但擇時上經常會踏錯行情。
匯豐晉信“2016”則隨著股票投資上限不斷減小的契約規定,并結合了市場行情的變化,2008年以來將股票投資比例控制在20%至40%之間,表現更為穩健。
成立時間較長的“大成2020”和“匯豐晉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對股票投資下限都沒有規定,但在市場大幅下跌時都并沒有大幅下調股票持倉,特別是在2008年的熊市中,沒有很好地利用“沒有股票投資下限”這一規則。
2008年7月份成立的匯豐晉信“2026生命周期基金”從2009年以來將股票倉位控制在80%以上,跟大成“2020生命周期”一樣,屬于“高收益,高風險”,相比之下,匯豐晉信“2016”表現更為穩健。
挑選適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其實,從現有的這三只生命周期基金來看,我們發現,無論是在目標投資期限、動態資產配置調整周期、還是在每個周期內的資產配置比例上,大家都有較大的差異。這其實也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思考,就是個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命周期基金?
一個是考察基金的目標日期。一般情況下,只有在目標日期以前,基金的風險收益水平才會不斷調整;在目標日期以后,風險收益水平則相對固定,投資者需要注意基金的目標日期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例如,匯豐晉信2016因為其偏低的風險特征,就比較適合現年50歲左右,再有六七年就要退休的人士。而大成2020和匯豐晉信2026更適合30多歲的投資人,現在能分享股票市場的高風險和高收益,然后逐漸降低投資風險,保固成本和前期收益。
其次考察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變動率。各只生命周期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的變動速度是不盡相同的。例如:基金A早期將100%的資產投資于股票,在10年內演變為一只貨幣市場基金;基金B早期只有60%的資產投資于股票,在20年后演變為一只債券型基金。那么基金A比基金B的風險收益特征變動率更高。這個要看個人自己的偏好和對自己風險承受力變化的預估。
篇7
灰色系統理論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灰色系統”一詞是被在1981年鄧聚龍教授的上海學術報告中首次使用。隨后他又發表了一系列關于灰色系統的論文,為灰色系統的理論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引起更多學者對它的興趣,參與到它的研究中。可實際,灰色系統是由英國科學家的“黑箱”概念的基礎上演進而來的,它融合了自動控制和運籌學。灰色系統是一種包含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系統,主要用于信息不完全的系統,利用已知的信息來探索和預測未知信息,從而知曉整個系統。灰色系統理論和模糊數學、概率論方法一樣都是來探索不確定性系統,具備使用“少數據”尋找現實規律的良好能力,解決了數據不充分或是系統周期太短的問題。如今灰色系統理論被應用于各個領域,譬如經濟管理、生態系統、工程控制等領域。同時在股票投資領域也得到了應用,下面探討下灰色系統如何在股票價格走勢上得到利用。
研究股票的“內在價值”是我們認識股票價格的重要方法,可是它的研究需要專門的知識支持,而且受人們是否合理與準備的判斷未來現金流所影響。股票的價格又是很多信息綜合反應的結果,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價格反應信息機制靈敏性,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想要找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以及這種差異產生的軌跡和強度是什么,我們都無法把握,更別說把握股票的“內在價值”。股票的價格反應了所有與之相關的信息傳導機制和靈敏度。可是雖然我們不知道它的傳導方式和靈敏強度,但是我們能采用相應的方法通過價格的歷史變化信息來判斷價格未來趨勢,從而獲得股票價格的反應機制信息。于是為了測試和反應它的傳導機制和靈敏度,我們建立了灰色系統理論。灰色系統理論利用搜集和整理系統原始數據,來尋找其發展規律。灰色系統表明,所有灰色序列都能展現本有的規律,在使用一種生成弱化其隨機性后,也就是說,利用灰色數據序列來架構系統的反應模型,然后就能利用這個模型來預測系統可能發生的變化。
灰色系統模型利用微分方程來反應系統的客觀規律。有了灰色系統理論,想要掌握市場價格走勢和方向,我們并不需了解是什么信息影響了或是如何影響了股票價格,例如公司的基本面變化、宏觀的經濟因素變動、市場參與人數增減與否等等會對價格產生影響的綜合因素,我們只要加入能改變原有的價格趨勢的新信息,這些信息是用來驅動市場價格變化的,可這些新信息的影響也不是立馬能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一個不斷消化的過程,這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記憶功能,它是股票市場價格變化的驅動力,但是有也有一定“慣性”,灰色系統在股票投資上的利用,正是要解決如何利用這種驅動力來預測未來價格的走勢。
二、灰色系統模型在股票投資價值上的應用
(一)時間轉折預測我們用某一股票的日收盤為例,把某個時間的某個點當起點,當局部低點和高點間波動200點以上時,就認為是一次市場指數轉折,把從低點到高點的變化當做一個階段,因此,我們選用局部最低點與最高點,在選用毗鄰的指數相差在200以上的點,算出它們距離起點的月份,用來進行量化分析指數的走勢。通過灰色微方方程可列出指數轉折點的時間方程,而且通過方程式對指數未來轉折情況進行預測。
(二)新陳代謝模型、事后檢驗事后檢測通過模型來比較預測值和市場實際值而得到的。而從實際應用中發現,只通過每一個數據系列來進行長期的預測走勢和時間點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新信息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而歷史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價格在信息的記憶和預見能力又有限,于是,隨著市場的發展,信息對系統的影響會不斷地減弱,所得到的誤差也會越來越大,所以我們需要采用新陳代謝GM模型,通過不斷用新數據替換老數據來最有效的展現新信息對于市場價格走勢的影響。
三、結束語
篇8
[關鍵字]:CAMPβ估計股票投資決策
一、股票的投資決策是投資者通過投資股票獲取收益非常重要的一環,而股票本身價值是決定是否購買參考依據,顯然如果我們知道股票的價值,買賣決策將非常簡單,股票價格低于其價值則買入,反之則賣出。然而現實是股票的價值評估是非常困難的事,研究中各種股票價值評估的模型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缺乏實用性。所以在股票市場的實際投資決策時,我們往往通過研究影響股票價值的一些簡單因素作為股票投資的依據,并且可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基于會計信息對β估計在股票投資決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CAPM模型簡介
CAPM模型是對風險和收益如何定價和度量的均衡理論,根本作用在于確認期望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揭示市場是否存在非正常收益。一個資產的預期回報率與衡量該資產風險的一個尺度——β相聯系。模型形式如:ri,t=rf,t+βi(rm,t-rf,t)
其中ri,t為t時刻股票i的必要回報率,rf,t是t時刻的無風險利率,rm,t為t時刻的市場組合收益率,β為企業風險系數。在實際運用中,β一般用市場模型估計:ri,t=?琢i+birm,i+Ei,t回歸得到的bi即是β的估計值。
三、基于β估計的股票投資決策
按照市場模型得到的β代表資本市場對企業風險的度量,但這個度量并不一定準確,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估計出更準確的β,成為優勢β。當優勢β大于市場β時,說明市場確認的折現率過小,市場按較小折現率得到股票價格理應過高,則賣出該股票;反之,則買入。我們可以利用會計數據并結合市場模型來估計β能得到更精確的β值。
由于企業財務杠桿與風險有關,我們可以用下式來估計企業的風險:
其中βv,i,βB,i,βs,i分別是企業風險、債務風險和股東權益風險,V,B,S表示企業市值、債務市值和股票市值。
在不考慮稅收的情況下,企業的價值與企業資本結構無關,這意味著βv,i與財務杠桿■無關,所以財務杠桿指數的增大不會改變βv,i,但會增大βs,i。
除了財務杠桿外,經營杠杠也是β估計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經營杠桿指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比率。從會計數據計算出的經營杠桿越大,企業風險β也越大。
Ball與Brown是利用以下模型估計會計β:
Ai,t=gi+hiMt+?著i,t
其中,Ai,t為i公司會計收益在t年的變化數;Mt為t年會計收益市場指數的變化數;hi為會計β的估計值。Ball和Brown(1968)研究結果表面無論是經營收益、凈收益,還是歸屬普通股的收益,兩個β的都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Beaver、Kettler和Scholes(1970)(記為BKS模型)為了考察會計變量是否可以用于預測下一期的市場β,利用橫截面資料對下列模型回歸:
其中,bi為當期用市場模型估計的企業i的風險β;Wk,i為企業在當期的第k個會計變量,它們可以是股利分配率、財務杠桿、收益變動方差、會計β等。
運用所得到的估計系數(C)和企業的會計變量(W)數據,就可以估計出非企業的風險系數。就可以比本期市場模型β的估計更精確地預測下期市場模型的β。國外許多研究表明建立在會計變量基礎上的預測模型能比完全依賴于市場模型提供更精確的下一年市場風險的預測。
四、國外的相關研究成果
Hamada(1972)以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304家公司為樣本的實證檢驗表明財務風險與市場β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的相關性。Mandelker和Rhee(1984)以1957年-1976年間的255家制造業企業為樣本對這一假設重新驗證,表明每個組合的市場β與財務風險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其解釋是由于回歸建立在組合的基礎上,使得變量的測量誤差變小,相關性提高。
Lev(1974)的研究也表明營業風險與市場風險之間存在相關關系。他以1949年-1968年間電力、鋼鐵和石油為樣本回歸表明,營業風險越高,市場β及股票收益率方差越大。
Eskew(1970)考慮到β的非靜態性,以改進的β預測模型,與以會計變量為基礎的預測模型對比,發現會計變量預測模型更優越。而Rosenberg和McKibben(1973)發現,將市場β與會計變量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對未來市場β的預測能力。
篇9
基于效用理論之上的傳統投資決策理論,假定投資者是風險的回避者,投資者根據未來的收益風險狀況并從整個投資組合的角度作出投資決定,并且總是作出一致,準確和無偏的理性預期。投資者的行為是理性的,不會受到主觀心理及行為因素的左右。然而近二十年的研究表明,傳統的投資決策理論假設不盡合理,首先,投資者未必有一致無偏的理性預期。其次,投資者的投資選擇與投資者既定的盈利虧損狀況密切相關,而非僅決定于未來的收益風險關系。總之,投資者由于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而明顯具有某些行為特征,投資者行為的非理性方面難以用傳統投資決策理論去解釋。
處置效應是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借鑒西方行為金融學的實證研究方法,研究中國投資者的處置效應。
理論回顧和動機
1、前景理論
1979年,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了前景理論用于描述不確定性情況下的選擇問題。與傳統的期望效用理論不同的是,前景理論用價值函數(valuefunction)代替傳統的效用函數(utilityfunction)。與效用函數相比,價值函數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投資者價值函數的自變量是投資者的損益(lossorgain),而不是資產的數量,因此投資者不是從整個資產組合的角度來作投資決定,而是按組合中各資產的損益水平將其分別對待。實際上,有的投資獨立來看可能是沒有(或有)吸引力的,但是從整個分散組合的角度來看可能就是一個不錯(或不好)的選擇。投資者判斷損益的標準來自于其投資參考點,參考點的位置取決于投資者的主觀感覺并且因人而異。其次,價值函數的形式是"S"型函數,在盈利部分是凸函數,在虧損部分是凹函數。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是一致的,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回避者;當投資者處于虧損狀態時,投資者是風險偏好者。最后,價值函數呈不對稱性,投資者由于虧損導致的感覺上的不快樂程度大于相同數量的盈利所帶來的快樂程度。因此投資者對損失較為敏感。
2、經驗研究
在前景理論的框架下,其它學者對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上回避實現損失的現象作了近一步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學者們利用各自所得的獨特資料庫對處置效應等行為金融課題進行實證研究,并取得較大的進展。
Shefrin和Statman(1985)指出在股票市場上投資者往往對虧損股票存在較強的惜售心理,即繼續持有虧損股票,不愿意實現損失;投資者在盈利面前趨向回避風險,愿意較早賣出股票以鎖定利潤,即出現處置效應的現象。Shefrin和Statman將引致處置效應的原因歸結于投資者的心理,投資者為避免實現損失帶來的后悔和尷尬而回避實現損失,因為一旦損失實現,即是證明投資者以前的判斷是錯誤的;投資者急于實現盈利是為了證明自我,即驕傲自大心理所致。然而亦有其它學者如Kahneman和Tversky等認為,投資者擔心后悔的心理重于自大心理,因此投資者寧可不采取行動,有這樣傾向的投資者可能既不愿意實現虧損亦不愿意實現盈利,不賣出盈利的股票是擔心股票價格會繼續上升。
Odean(1998,1999)利用美國某折扣經紀公司從1987到1993年間共10000個帳戶的交易記錄研究處置效應。Odean提出了一個度量處置效應程度的指標,他用該指標驗證了美國股票投資者存在著較強的售盈持虧的行為趨向,而且這種行為動機不能用組合重組,減少交易成本和反轉預期等理性的原因來解釋。但是,Odean發現出于避稅考慮,美國股票投資者在十二月份賣出的虧損股票較多,處置效應在十二月份因而較不明顯。
趙學軍和王永宏(2001)對中國股市的"處置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他們的結論是:中國的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賣出盈利股票,繼續持有虧損股票,而且這種傾向比國外投資者更為嚴重。
3、研究動機和貢獻
投資者行為研究常常受制于有關投資者交易數據庫的獲得,至今國外學者在這方面的實證研究幾乎都依賴某些特別的數據來源。本文著者有幸得到某著名證券公司的幫助,提供了該公司一營業部在1998至2000年間的交易數據庫,這使得我們研究中國投資者行為的愿望得以實現。處置效應反映投資者回避實現損失的傾向,總體上來講,這種傾向至少是不合適的。因為在很多情況下,處置效應主要是受到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影響,這會削弱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和股票未來收益狀況的客觀判斷,非理性地長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資者盈少虧多。正因如此,不少流行的投資策略建議投資者使用止損指令來控制損失的程度,但是實踐中投資者真正能自制和采納這類建議的并不多。
相比趙學軍和王永宏(2001)對我國投資者處置效應的研究,本文作出以下主要貢獻:(1)本文考慮了六種參考點的定義,并比較其中四種不同定義對處置效應結果的影響;(2)本文除了使用Odean(1998)的方法檢驗處置效應外,亦從比較虧損股票和盈利股票的持有時間來檢驗處置效應;(3)本文檢驗了不同規模投資者的處置效應;(4)本文分析了投資者處置效應中的理性因素。
樣本與方法
1、樣本描述
如前所述,本文考察的對象是某證券營業部共9945個股票帳戶在1998--2000年的交易數據庫,輔助數據庫是深滬兩市1998--2000年的行情數據。對原始數據庫進行適當處理后,我們可以得到投資者每日股票的交易量、交易價格和清算價格。為簡化起見,我們對同一投資者在同一天內對相同股票的交易匯總,如果凈額為正,則投資者買入該股票;若凈額為負,則投資者賣出該股票;若凈額為零,則去掉該該股票交易。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使當日投資者在特定股票上的交易的含義更明確。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在同一天對同一只股票進行反復買進賣出的意義并不大,原因是這樣投資者需要付出交易成本,而從買賣差價中所獲得的收益根本無法補償交易成本。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如果該投資者或投資者集團可以操縱某只股票的價格,則當日反復買進賣出,故意使一些賬戶盈利或虧損也是可能的。
目前,投資者的注冊賬戶分為個人投資者賬戶和機構投資者賬戶,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和機構投資者為了達到逃避監管、操縱股價的目的,部分機構資金使用個人賬戶進行操作,根據注冊類別來區分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是不妥當的。一般來說,個人賬戶的資金量相對較少,平均股票投資組合市值較小;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量相對較大,平均股票投資組合市值較大。根據股票投資組合的市值大小來劃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是可行的。
由于我們研究的核心是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處置效應上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我們將9945個賬戶按平均投資組合市值分成3類:1、小于50萬;2、大于等于50萬,但小于等于1000萬;3、大于1000萬。大致上,我們可以認為第一類是個人投資者,第三類是機構投資者,第二類是個人和機構的混合體。
2、檢驗處置效應的兩個推論
處置效應的基本結論是投資者更愿意賣出盈利股票,和繼續持有虧損股票。與此相關的兩個推論是:1、賣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比率;2、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長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時間。處置效應還有一個不太適當的推論是賣出盈利股票的數量超過賣出虧損股票的數量,這一推論不適當的原因是當市場處于牛市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會處于盈利狀態,盈利股票的數量遠超過虧損股票,買出更多的盈利股票是合理的;而當市場處于熊市時,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的大部分股票會處于虧損狀態,虧損股票的數量遠超過盈利股票,買出更多的虧損股票是合理的,采取推論1的比率方式有利于克服上述問題。此外,從處置效應我們亦可以推論股市在跌市的成交量應少于升市的成交量,本文不擬對這種較為明顯的現象展開。
實證研究中,我們考慮了六種定義參考價格的方式:1、投資者最近一次買進的成交價格;2、投資者最近一次買進的清算價格;3、投資者買進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格;4、投資者買進交易的平均清算價格;5、投資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成交價格;6、投資者所有交易的平均清算價格。
成交價的優點是與申報價格一致,容易成為投資者心目中的參考價格,清算價格的優點是包含了交易成本,計算的損益更符合實際損益;最近一次買進價格的優點是與投資者最新股價定位一致,缺點是沒有考慮歷史交易對投資者參考價格的影響,所有交易的平均比所有買進交易的平均能更好地反映投資者的實際成本。總之,參考價格的確定因人而異,在總體上也很難說哪一種定義方式更科學。
參考點確定后,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盈虧的確定。盈虧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實現的盈虧,另一種是賬面的盈虧。實現的盈虧是指投資者賣出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成交價格減去參考價格就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盈虧,清算價格減去參考價格就是考慮交易成本的盈虧。賬面的盈虧是指投資者賬面的盈利或虧損,若當日最高價大于參考價格,則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賬面盈利;若當日最低價低于參考價格,則是不考慮交易成本的賬面虧損。如果考慮交易成本,賬面盈利的條件是當日最高價乘以(1--0.0075%)大于參考價格;賬面虧損的條件是當日最低價乘以(1--0.0075%)大于參考價格。實證研究中,我們將考慮不同處理方式對結果的影響。
對于每一個投資者,計算至少賣出一只股票的交易日賣出股票實現的盈虧和沒有賣出股票的賬面盈虧。然后,對所有投資者或滿足某種特征的投資者計算所有交易日或某一段時間的賣盈比率(PGR)和賣虧比率(PLR),
一般來說,賣盈比例和賣虧比例自身的大小并沒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這兩個比例相對大小則可以反映投資者賣盈還是賣虧的傾向。如果賣盈比例遠大于賣虧比例,則投資者傾向于賣盈;如果賣盈比例遠小于賣虧比例,則投資者傾向于賣虧。我們分別用賣盈比例和賣虧比例之差PGR--PLR(記作)和之比PGR/PLR(記作)來衡量投資者"售盈持虧"的程度,數值越大,則越愿意賣出盈利股票,繼續持有虧損股票;數值越小,則越愿意賣出虧損股票,繼續持有盈利股票。從統計角度,檢驗和,相應的統計量顯著且大于0或小于0。處置效應表明,投資者愿意售盈持虧,檢驗統計量應顯著大于0。
為了檢驗處置效應的推論2,我們計算了每次賣出股票和最近一次買入該只股票的時間差,如果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售盈持虧"的心態,那么平均來講,投資者在賣盈股票上的持股時間會短于賣虧股票上的持股時間。檢驗持股時間差是否顯著非零,可以驗證上述推論。
3、處置效應中理性因素的分析
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傾向并不一定意味著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它可能與投資者采取反向投資策略有關。當股價上漲后,投資者可能降低股價進一步上漲的預期,售出股票也在情理之中;當股票價格下跌,投資者可能預期股價反轉的可能性加大,也有理由繼續持有虧損股票。
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投資者賣出股票后股價的漲跌來考察投資者決策的正確與否。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進一步上漲,則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的,繼續持有股票會增加收益;如果賣出股票的價格下跌,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繼續持有股票會減少收益。事實上,在一段時間內,股價大多同漲同跌,如果賣出股票的股價漲幅小于(或跌幅大于)持有股票的股價漲幅,則投資者的決策是正確的;反之,投資者的決策是錯誤。本研究是從事后結果考察投資者決策有理性因素。
篇10
一、美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美國會計準則規定公司在進行證券投資時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決策,以確定投資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假定甲公司購入乙公司的股票):第一,甲公司購入乙公司證券是否為了對其實施重大影響?如果是,則采用權益法核算;如果否,則考慮此證券是否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嗎?第二,如果沒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有確定的公允價值,則考慮購入的證券是否可以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和交易性證券?第三,如果能夠劃分,則采用公允價值法;如果不能劃分,則需要對證券重新分類后采用公允價值核算。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上述投資決策中所使用的核算方法:
例:甲公司2002年1月5日以現金50萬元購入乙公司10萬股普通股,每股5元,占乙公司總股份的20%.乙公司2002年初的凈資產200萬元,乙公司2002年凈收益40萬元,2002年12月31日支付現金股利60萬元(每股1.2元)。2002年——2003年累計凈收益150萬元。
1、公允價值法
(1)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交易性證券,則使用公允價值法。一般說來,證券劃分為交易性證券的前提是有容易確定的公允價值,因而假定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價分別是每股8元、6元。2004年1月20日出售此證券,收到現金60萬元。則賬務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12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5)=300000元。賬務處理為: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30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公允價值的變化額為100000×(8-6)=200000元。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賬戶是虛賬戶,其余額反映在損益表中。
⑤2004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100000.
(2)若甲公司將購入乙公司股票劃分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甲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法
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會計分錄同②。
⑥2002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300000,貸記: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300000.
⑦2003年12月31日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每期末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的累計其他綜合收益中反映。
⑧2003年1月20日出售證券時,借記:現金600000,借記: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1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證券銷售已實現利得200000.
(3)若美國公司購買證券后未進行分類,SFASNO.115規定每期末需對投資證券重新分類。若交易行證券轉為可供銷售的證券,則損益表中已確認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不再調整,只是變更年度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化時變換賬戶名稱。
⑨記錄變更當年公允價值變化時,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20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00000.
⑩若可供銷售證券劃為交易性證券,則在變更年度應將已記錄在其他綜合收益中的未實現持有利得/損失通過下列分錄轉記到損益表中,并記錄公允價值變化。借記:未實現的持有損失/損失300000,貸記:重新劃分權益性證券已實現利得300000.
2、若美國公司運用成本法,則對投資的核算如下: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因為2001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股利收入為400000×20%=80000元,借記:現金120000,貸記:股利收入8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40000.
2003年乙公司未分配股利,甲公司不做帳務處理。
3、若美國公司選用權益法,則進行如下的投資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會計分錄同①
2002年12月31日實現投資收益,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2002年12月31日取得股利時,借記:現金20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120000.
期末,由于取得投資的成本高于在乙公司凈資產中所占份額,應將此差額(50萬-200萬×20%=10萬)分配給資產及商譽。假定8萬分配給未記錄商譽,攤銷期限20年;2萬元分配給低估的固定資產,攤銷期限5年,會計分錄為:借記:投資收益8000,貸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8000.
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
借記:普通股票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二、中國上市公司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會計處理
我國上市公司對購入的權益性證券,按照下列投資決策選擇投資核算方法:第一,投資權益性證券是否作為剩余資金存放形式,不以控制被投資單位為目的?如果是,則按短期投資核算,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如果否,則考慮投資是否是為了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第二,如果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權益法;如果不是為了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則采用成本法核算。
1、購入的證券作為短期投資時,初始價值按成本計價,每期末對短期投資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短期投資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1年12月31日收到股利時,借記:現金120000,貸記:短期投資120000.2002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8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2003年12月31日成本(每股5元)低于市價(每股6元),不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
③2004年處置此投資時借記:現金600000,貸記:短期投資38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2、若選用成本法,則進行下列核算:
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2002年12月31日,因為2002年度乙公司的凈收益400000元小于支付得股利600000元,所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400000×20%=80000元,收到的股利小于確認的投資收益的差額(120000-80000=40000)沖減甲公司的初始投資成本。賬務處理為:借記:現金12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40000.
3、若選用權益法,則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如下:
①2002年1月5日取得投資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500000,貸記:現金500000.
②2002年1月5日記錄股權投資差額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投資成本)100000.
③2002年12月31日確認實現的投資收益,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損益調整)80000貸記:投資收益80000.
④2002年12月31日,股權投資差額按10年攤銷,每年攤銷100000/10=10000元,借記:投資收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10000,貸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股權投資差額)10000.
⑤2003年12月31日應確認投資收益為(1500000-400000)×20%=220000,賬務處理為:借記:長期股權投資—乙公司220000,貸記:投資收益220000.
三、中美對權益性證券會計處理的異同
從以上實例分析中可得出:除了所使用的賬戶名稱不同外,美國和中國運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對于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的會計處理相同,并且成本法和權益法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也相同。下面比較兩國對權益性證券投資的差異:
1、美國和中國對權益性投資的分類不同。我國將普通股投資分為短期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短期投資取得時按成本計價,期末采用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若不存在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美國未進行長短期投資分類,而將權益證券分為交易性證券和可供銷售的證券。若對被投資單位存在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購入證券的公允價值很難確定,采用成本法;若不存在重大影響且公允價值容易確定,采用公允價值法。
2、權益性投資在會計報表上的列示不同。我國將短期投資列示于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中,短期投資跌價損失列入利潤表中;長期股權投資在長期投資中列示。美國將交易性證券列入資產負債表的流動資產,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或損失在損益表中列示;若可供銷售的證券期望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期內變現,則將其列入流動資產,否則列入非流動資產,可供銷售證券未實現的持有利得/損失在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中列示。
3、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之間相互轉換的會計處理不同。對長期股權投資變更為短期投資或短期投資變更為長期股權投資,我國會計制度沒有規定。而美國SFASNO.115要求在每期末對投資進行重新分類,可供銷售的證券可變更為交易性證券或相反,并規定了相應會計處理。
4、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不同。在使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我國對低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或未計的商以及高估被投資單位資產所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采用統一的攤銷期限攤銷于每期的投資收益賬戶。而美國將股權投資差額分配于資產和商譽或都分配商譽中。
5、非現金方式取得權益性投資,其初始成本確定不同。我國對以非現金資產抵債或以應收賬款換入長期股權投資以及以非貨幣易換入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成本是以賬面價值作為計價基礎。而美國對非現金補償方式取得投資,投資成本的計量基礎是公允價值。
- 上一篇:檔案管理整改措施
- 下一篇:護理提升服務質量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