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19 16:49: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股票投資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股票投資分析報告

篇1

中國股市也有輪回的傳說,牛市熊市,12年輪流坐莊。

相信經歷過的股民將永遠銘記,1996年中國股市演繹的那場交響樂,股指飄紅如同激昂的樂符,激勵著每一個人亢奮入市,全民皆股。就在舉國上下等待著最激昂的那個樂符出現時,樂曲卻嘎然而止,徒留諸多傾家蕩產的股民以結束生命為這場股瘋黯淡收場。時光荏苒,轉眼已是11年,輪回的傳說廣為流傳,據說2008年,股市將再次迎來一場激昂的交響樂。前奏去年便已響起,股指再次狂奔,雖然中間穿插了幾個干澀的樂符,卻絲毫不影響人們對的期待。輿論大噪,渲染得全國民眾在茶余飯后似乎除股市之外別無談資。而這一次,股票會帶來什么?又會帶走什么?為了進一步了解人們對入市的看法,新秦調查進行了《關于投資理財的調查》,調查面向全國,總共收集到2000個有效樣本。

據以上調查數據顯示,高達98.5%的被訪者有投資意向,其中非常想投資的占全部被訪者人數的43.8%;而完全不想投資的僅為被訪者的1.5%。由此可見,目前中國居民的投資信心相當堅定,一方面說明人們對資本市場的利好持肯定態度,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一旦人們手中擁有了閑散資金,將大量涌入資本市場。而這種濃郁的投資氣氛,似乎和當年的股瘋前奏有所相似。

根據進一步的調查,發現在98.5%有投資意向的被訪者中,已有高達60.12%即1185位被訪者將投資意向化作了實際行動。

這一數據,恰恰證實了大量民眾閑散資金正在涌入資本市場的現狀。全民皆股的歷史真的會重演嗎?靜心研究,我們發現在1185位投資者中,僅有3.12%的人表示會將50%以上的收入投入到資本市場,而高達39.75%的人則表示投資金額將占全部收入的10-20%之間,緊隨其后的是33.67%的人表示投資金額所占收入比例在20-30%之間。在2006年資本市場普遍利好的外部刺激下,投資者們對投資金額的理性控制,說明經歷了股瘋之后,中國民眾對投資理財已有了更為深刻和理智的認識:不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將手中閑散資金注入資本市場,是理財的一種形式,但絕不是唯一的一種。

而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居民也顯示出了相同的理智。32.6%有投資意向的被訪者表示將投資基金項目,其次的選擇是房地產投資,有21.6%有投資意向的被訪者表示愿將閑散資金投資房產;而以前最受追捧的股票,以20.8%的簇擁率名列第三。眾所周知,股票區別于基金和房產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高流動性和高風險性。在上世紀的那場股瘋中,很多股民抱著撈一筆就走的心態,看中股票的高流動性,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殊不知,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在一夜暴富的懸崖下正是一無所有的深淵。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投資項目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吸取了當年的教訓,開始更為注重投資收益的穩定性。

篇2

關鍵詞: 《證券投資學》 存在問題 教學改革

我院金融人才培養新方案提出,為滿足新疆和兵團的人才需要,金融學專業的培養重點目標向“微觀、實務”轉變。《證券投資學》作為經濟管理學科的重要應用課程之一,把經濟學基本原理、財政金融理論、投資理論、國家的方針政策與股票投資實踐密切結合,在經濟管理類院校的教學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證券投資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院從2007年就開始開設《證券投資學》課程,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化。

《證券投資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以前在教學模式上多是采取單一的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實驗教學較少,使實踐與理論嚴重脫位,學生覺得這門課只是理論的講述,比較乏味、枯燥。

2.教學方法與手段單調落后。

對基礎理論的教學主要采取教師講、學生聽、記的灌輸式模式,并以黑板做媒介,在知識的傳輸上范圍狹窄、呆板,加上實行大班授課,討論、模擬情境教學無法有效開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證券課程比較單一。

我院的證券課程主要是證券投資理論與實務,而證券市場專題和證券市場管理、證券交易法等輔助課程沒有開設。證券課程內容比較綜合,未能將證券內容進行細化,這樣就不利于同學們全面系統地學習證券知識。實際上,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社會上需要的證券人才應當比較全面地掌握證券市場的有關知識,因此證券課程的內容也需要相對拓寬。《證券投資學》不僅要介紹股票市場的相關知識,而且要對國債市場、基金市場、海外證券市場乃至衍生工具市場進行全面的介紹與分析。

4.我院證券課程沒有納入必修課之列。

在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除金融專業外,其他專業所開的證券課程均為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課程,證券投資學課程作為我院各專業目前的培養目標均是力爭在新疆、兵團擴大影響,所以就證券課程來說,應該使學生全面了解相關內容,而證券投資學課程僅僅作為選修課程來開設,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5.對學生的評價有待改革。

當前我院的對學生學習《證券投資學》評價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目的上主要用于甄別和選拔,而不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內容上過多倚重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態度等綜合素質的考查;評價方法上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評價重心上過于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因此,構建符合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探究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的評價方式是當前《證券投資學》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實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益

1.教學模式多樣化。

針對以前采取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使教學模式多樣化。

(1)課堂理論教學模式:多媒體課件+原理與方法講解+討論與案例分析。

首先闡釋證券投資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然后用直觀實例、案例作進一步的討論、分析。討論中要求每位同學都發言,互相之間還可開展討論。這一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師從布道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領路人、教練員和思維啟發者,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證券投資學課程的實踐操作。

實踐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力圖通過實踐環節的教學,加強學生對證券投資理論的理解和證券投資實務的感受,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實踐環節包括證券公司投資實地考察、認知實習、模擬投資、案例分析等環節。通過證券公司投資實地考察、認知實習,學生與真正的證券投資者溝通學習,書寫親身體會和感受;通過模擬投資體會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公司(對象)的選擇、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等具體應用情況,以及案例分析將所學理論與實際需要結合起來。實踐教學不僅能促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理論聯系實際問題的具體情況,而且能促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掌握程度與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差距,激發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多種教學方法靈活使用。

采用課堂教學、證券公司實地考察、認知實習、案例分析與課后網上模擬投資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目的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理論教學與模擬證券投資相結合,理論考核占70%,模擬證券投資業績占30%,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于模擬投資,并激發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和潛力。

第二,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聯系非常密切,既有比較高深的理論,又有很強的實踐和可操作性。

第三,證券投資與國家的宏觀政策、產業政策、公司情況聯系緊密,應用性強,因此,培養的學生既要懂理論,又要會應用;既要與國際接軌,又要考慮中國的國情;既要從微觀角度思考問題,又要從宏觀角度思考問題。

3.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學生通過《證券投資學》課程的教學了解股票投資、基金投資和債券投資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懂得證券投資的專業術語和基本規則,掌握證券投資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方法,掌握證券投資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基本原理,以便于進一步學習專業課程奠定專業基礎。同時為便于進入證券市場進行投資實踐,教學內容應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學習體驗、操作練習的關系,教師應從相關書籍、雜志、互聯網中收集豐富的資料,結合自身的理論研究,形成與各章節內容相銜接的實戰指南或案例,同時針對我國目前的股指期貨進行介紹,增強實效性。

投入大量精力、人力自編與《證券投資學》教材配套、適合我院學生學習特點的習題集,有利于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自編《證券投資學案例》,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明確案例的內容、操作程序等,為提高案例實踐教學的質量提供基本保證。自編《證券投資實驗教材》,明確實驗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方式、課時分配等內容,為實驗教學提供較完整、系統的參考依據。

4.學生評價的改革: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查。

因為《證券投資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以需要對學生評價進行一系列改革,以建立科學、有效、符合實際、可操作的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如在評價目的上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豐富評價與考試的方法,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具體采用考勤、閱讀、提問、課堂發言、討論參與程度、模擬投資、撰寫證券投資分析報告、閉卷筆試等多種形式,檢驗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及實際操作的能力。評分時,只要分析過程正確,分析結論與原理或案例背景相符即可。同時將模擬投資總結、實地考察報告和現場觀摩報告也作為考核方式之一。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惟一手段的現狀,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于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并對考試結果作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減輕學生壓力,促進學生發展。這樣不僅能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能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參考文獻:

[1]魏長江.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探索.實驗通訊,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