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結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結

篇1

關鍵詞:韓國綜藝;傳統文化元素;Running Man

中圖分類號:G11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15

一、節目簡介

Running Man于2010年7月開播, 是韓國三大電視臺之一的SBS電視臺的主打節目之一,也是《星期天真好》板塊的組成單元。SBS電視臺通過此節目,致力于打造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娛樂節目新形態。

節目主要以競賽方式進行,一般邀請韓國偶像、藝人為特別嘉賓,游戲是重要組成部分。游戲設計夸張,為了搞笑,參與嘉賓常需卸妝,便于拉近受眾與偶像之間的心理距離。開播五年來,不僅在韓國國內廣受歡迎,在亞洲其他地區也大獲成功。2014年,中國浙江衛視向SBS電視臺引進此節目的版權,一同合作新節目《奔跑吧兄弟》。該節目于2014年10月10日在浙江衛視首播,被譽為“中國版的Running Man”。

Running Man這檔大型游戲綜藝節目作為如今最受熱議的韓國綜藝節目之一,除欄目環節設計精彩、主持人之間互相配合和對節目的推動外,節目的核心仍是滲入其中的傳統文化因素。

二、節目中傳統文化的表現方式

1.飲食文化

Running Man中對美食的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親自體驗。例如,由嘉賓和主持人親自體驗制作泡菜的樂趣,配以講解,加深了觀眾對傳統食物泡菜的認識。第二種就是將這些傳統美食融入游戲環節中。比如濟州島特輯中嘉賓要根據聽到的方言介紹,按照正確的順序卷著食物吃,既展示了傳統美食,也表現出了方言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表達方式,給美食賦予了地域性的新鮮感。

2.服飾文化

Running Man節日特輯中,主持人和嘉賓常常會穿著韓國傳統服飾――韓服。多彩飄逸的韓服不僅給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增加了節目的效果,同時還展示了韓服的傳統之美。

3.建筑文化

建筑是一個國家的標志,是最直接的文化傳播載體,如果能在游戲中挖掘出其文化內涵,可謂一舉兩得。由于Running Man的游戲特性,幾乎每期都會選擇極具韓國文化代表性的建筑作為活動場地。如在國立國樂院拍攝民樂盛宴一期節目,進入國樂院后一幅恢宏的畫面呈現在眼前,此時字幕會配合演奏的曲名以及含義,讓觀眾對演奏有進一步的了解。嘉賓主持人跟著音樂展開游戲,也使觀眾見識到韓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游戲活動與文化傳播也顯得自然,毫無牽強之感。

4.傳統節日

Running Man通過傳統節日特輯的方式,使很多被韓國人遺忘的習俗被大家重新記起。比如新年特輯、中秋特輯等。

5.音樂文化

音樂是一種直觀的感受,可以感染人的情緒,加深對節目的了解。Running Man的音樂一方面融入游戲內容中。例如唱歌環節中,有多種韓國的傳統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猜歌名游戲,考慮到游戲者的不同背景,節目傾向于選擇年代比較久一點的大眾歌曲;另一方面是作為配樂的音樂呈現,尤其是極具個人性格特色的音樂,這是Running Man的一大特色。

三、國內影響

1.高收視率和高人氣

作為三大臺之一的SBS的當家綜藝Running Man的播出時間在周日的晚飯點的黃金檔,從2010年開播以來,其國內收視率一直在10%以上,可稱為“長壽綜藝”。

自開播以來,Running Man每年都在韓國SBS演藝大賞中獲得包括“最高人氣節目賞”“最優秀節目賞”等含金量極高的獎項,并且連續兩年獲得百想藝術大賞的TV部門女性綜藝賞。

2. 強大的制作團隊及參演嘉賓

首先,Running Man的團隊十分強大,MC(Micphone Controller)們都是業界翹楚,主MC劉在石更被稱為國民MC,實力強大的MC保證了節目在韓國的影響力。同時,強大嘉賓陣容是節目強勢的體現。其嘉賓從演藝界擴展到體育界的各類運動員等。在2012年的全盛期,國民級大咖孫藝珍、金喜善等把Running Man作為自己的綜藝首秀,還有韓國一線明星崔智友、河智苑、韓佳人等加盟及香港特輯中的成龍等,無疑不是其極高地位的體現。

3.游戲成為獨特的節目視覺符號

Running Man開創了有自己特色的許多游戲,如獨創性的撕名牌;而且會根據節目的拍攝時間和地點來創造游戲,保證了節目的創新性,也使得韓國國內許多綜藝節目爭相模仿。

四、海外影響

1.“韓流”風靡亞洲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綜藝節目播發版權的海外輸出,以Running Man為首的韓國綜藝的受眾已不僅僅局限于本國。以百度貼吧為例,截至2016年1月12日,百度貼吧Running man吧已有主題89125個,帖子10894295條,會員數達1015253人。

借助Running Man,韓國傳統文化得以傳播,使得國外觀眾對韓國的了解越來越深,韓國文化對中國以及亞洲周邊國家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2. 赴韓留學熱 赴韓旅游熱

韓流的吸引力以及韓國綜藝中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引領了赴韓留學熱和旅游熱的潮流。

2014年韓國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赴韓留學的外籍學生中,中國留學生所占比例最高。赴韓留學的外籍學生共8.5萬名,中國留學生共計4.8萬名,占56.7%,亞洲國家為其主要生源地。

赴韓旅游人數連年攀升。據韓媒《朝鮮日報》報道:2014年赴韓旅游的中國游客共392萬人次,其中中國游客占赴韓旅游外國游客中的最大比例。旅游項目多為韓國著名的地標建筑、韓劇經典場景以及韓國民俗體驗等,這些都離不開韓國綜藝節目中對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宣傳與推廣。

3. 版權輸出 二次傳播

由于Running Man節目形式新穎和收視率火爆,2014年浙江衛視與韓國SBS團隊聯手打造了中國版的“跑男”――《奔跑吧兄弟》,該節目在借鑒Running Man成功經驗的同時又進行了中國本土化的處理,在取得高收視率的同時也收獲了無數粉絲。根據CSM50城市網收視率顯示,前五期節目中有四期位列首位,第五期更是達到了2.489%的高點。

隨著《奔跑吧兄弟》的大獲成功,原版節目Running Man在中國也受到了廣泛關注。Running Man由于版權輸出帶來的二次傳播威力不容小覷。

Running Man作為當下最火熱的韓國綜藝節目之一,除節目形式新穎、主持人的默契配合以及豐富的節目環節設置外,其成功的核心因素仍是節目中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節目通過對建筑、飲食、節日、音樂等傳統因素的表達,彰顯了韓國文化自身的魅力,產生了巨大的國內和海外影響,推動了“韓流”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春節 傳統文化 繼承 發展

[中圖分類號]K8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2-0092-01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人們對春節的認知不深刻

在調查中發現,大眾普遍表示對春節及其習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體深入的內涵都不怎么清楚。同時,隨著外來文化的入侵,洋節的流行使得春節傳統文化發展和傳承遇到了瓶頸。因而,提高大家過春節的積極性,或者說使春節變得有意義、有意思是關鍵的一步。

(二)春節習俗的繼承有待改善

在回收的387份有效問卷中,有300人以上至今仍然保留著大掃除、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然而,諸如貼春聯、守歲等傳統習俗的保留程度較低,同時,對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央視春晚的關注度也不容樂觀。

伴隨著我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的節日文化也一直處于變遷之中。隨著經濟的發展、網絡的沖擊,電話拜年、短信拜年以及電子郵件拜年逐漸被人們接受。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地春節民俗中的宗教迷信成分不斷減少,出于安全考慮,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中,鳴放鞭炮也日益受到限制或者被取締[1],春節傳統習俗中傳統文化韻味越來越淡了。

(三)春節傳統習俗的重要性分析

解析本次調研數據得出,雖然現在春節傳統習俗有所削弱,但是在潛意識中,多數人認為春節傳統習俗的繼承和發展是必要的。大家都表示,春節的傳統習俗是我們的財富,是不可替代的。然而,春節傳統習俗的變遷無疑在很大程度上也考量著人們對春節傳統文化的一個堅持。此外,也有人擔心,隨著社會的發展,東西方交流的日益密切,西方文化的入侵會不斷動搖著春節的地位。然而,在本次調研中發現,中國傳統節日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西方節日。

二、分析建議

(一)搭建文化橋梁,發揚春節文化

春節傳統節日的存在是繼承和發展春節傳統習俗的載體,但要想使春節煥發勃勃生機,還需要文化學者、文化部門以及我們自己的不懈努力,研究和探討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搭建一座有機延續的文化橋梁,在保留傳統文化要素的同時,為傳統節日注入新鮮血液,使之充分適應于時代,贏得時代的青睞。同時,也借助各種方式來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傳承傳統文化的進程中來。

(二)調整相關政策,保護傳統民俗

燃放煙花爆竹在春節習俗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應該重新認識煙花爆竹的文化功能。為了安全起見,城市中禁放煙花爆竹的政策已越來越緊。在這一現實狀況下,有關部門應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在保證安全的同時,設置部分的煙花爆竹燃放點,讓普通大眾到指定的地點燃放煙花爆竹,體驗春節氛圍。這不僅保證了大眾的安全,也使得春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到新的傳承。

此外,也可組織學術界加強對于全國各族人民春節民俗的全面調查,總結春節民俗在民族認同、價值觀培養和美學方面的意義。[2]

(三)開展文化教育,推動文化發展

學生是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應該對在校學生廣泛地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開設中國傳統文化的選修課程;舉辦有關春節等傳統文化的講座等活動。通過各種形式,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化成每位大學生的基本素養,從而使他們真正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精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同時,在現代化通訊工具不斷發展的今天,也可通過各種媒體,來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弘揚。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中國傳統文化深入人們心中。

三、結束語

春節傳統節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標識,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園。總結本次調研,普通大眾對春節傳統習俗的繼承情況較好,但是人們對于春節傳統習俗的認識不夠深刻。大眾應自主加強對春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適時地對大眾進行春節傳統習俗等方面知識的普及,促進春節傳統習俗的推廣和春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努力。因為這是集體的精神財富,只有每一個人都意識到春節傳統習俗的重要性,開始承擔起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重任,中華文化才能在新時代勃發生機。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世代相傳、中國所特有的、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博大精深的特點。

文化對政治、經濟、人類自身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通過傳統文化教育,促使學生認識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觀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厚德載物的寬容性;其次,塑造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塑造人格,實現個人的社會化;再次,傳統文化影響學生的人格修養及思維方式——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傊畟鹘y文化是中華兒女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聚寶盆。

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語文課程擔負著民族文化傳承的任務,滲透了民族文化精神的重任。因為語文教材不僅蘊涵著豐富的古代文學知識,也蘊涵著豐富而深厚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如詩詞歌賦、戲曲小說等。加之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和能力的缺失,都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一、深入挖掘教材,感受傳統文化精髓

語文課文,特別是那些文質兼美的經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的結晶,作為教師,要認真備課,深入挖掘其中有關傳統文化的精髓,以此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題解解讀、注釋分析、師生討論等方式把重點轉移到文學、文化觀念與文化教育上來,在文化傳統、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更深層次上尋求文化的審視點,進而挖掘作品內在的思想和趣味。

如在《師說》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內容,我向學生總結出韓愈三點進步的“師道”思想: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為師,只要具有那樣的能力;師和弟子的關系是相對的,某一方面比我好,在這一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師。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了解師和弟子的關系的是平等的,倡導和傳播古人的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老師的思想,讓他們對老師的理解有一個新的認識。

二、引導學生與傳統文化情感共鳴

教育不僅僅著眼于知識素養的提高,更要把握人的發展的深刻內涵,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好人文基礎。人文素養教育不是通過說教、灌輸來獲得的,而是讓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體驗、相互影響而發展起來的。

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傳統文化優秀篇章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引導學生與傳統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就會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就可以變為自身道德進步的強大動力,并最終積淀成為價值觀和人生觀。 “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理”指的就是這個影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專注閱讀文本這,與文本產生共鳴,才能使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靈深處并以此為基礎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自覺抵制形形的精神污染,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才能成為一個修養良好、內心豐富有志報國的人。

三、引導學生誦讀中華古今名著

中國古今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導學生誦讀中華古今名著也是繼承傳統文化的良方之一。如組織中華古詩文誦讀活動、《弟子規》《三字經》背誦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傳統文化,也為學生提供了閱讀和陶冶情操的空間,還鍛煉著學生的心智,啟迪者學生的心靈。

總之,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的努力,需要每個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個中國人的關注和努力,只有這樣,中華傳統文化才會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篇4

1.引入傳統文化可以糾正標志設計同質化的趨向。目前,由于標志設計過多引入西方現代的藝術設計理念,而忽視了對于傳統文化表現。這就導致,我們的標志設計作品往往過于彰顯了簡潔的一面,而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民族化形式;而且,由于設計語言的重復使用率極高,造成了很多標志設計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呈現出了同質化的傾向。因此,在標志設計實踐中引入傳統文化等元素來加以糾正。

2.引入傳統文化與,不僅可以傳承民族優秀文化,還可以促進自身發展。怎樣才能有效地傳承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若能將傳統文化體現在公眾日常必然接觸的設計作品中,就等于將傳統的文化滲透到了公眾的日常生活中去了。這就很自然很直接地促進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長期以來,標志設計行業一直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理念接軌。雖然促進了標志設計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使作品喪失自我個性的危險。而要彰顯標志設計作品的個性,最為自然、最為直接的一條途徑就是回歸于我們民族傳統的文化運用。

二、引入了傳統文化的成功案例

1.中國聯通的公司標志。該標志是由中國古代吉祥圖形“盤長”紋樣演變而來的。形象上類似于中國結,色彩上也運用了中國紅,回環貫通的線條,象征著中國聯通作為現代電信企業的井然有序、迅達暢通以及聯通事業的日久天長。這一標志將我們的傳統圖案運用其中,更有中國味。

2.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會徽將北京的“京”,利用書法形式,演化成奔跑的人形,再加上象征中國的紅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積聚了大量的歷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以竹簡漢字筆體書寫的“Beijing2008”更滲透著中華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該標志滲透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展現著中華漢字所呈現出的東方思想和民族氣質。

3.2008年申奧會標志。申辦會徽由奧運五環的色彩構成,形似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中國結”,又展現了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圖案如行云流水,充滿了動感,一個小小的標志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藝術包含其中,同時象征著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發展。這些都是被各界人士所贊賞的標志,運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成功的案例,這些標志在另一方面將我們的文化得到了發揚,也使公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使傳統文化得到普及。

三、總結

篇5

關鍵詞:中華優秀文化 思政輔導員 教學實踐

中華傳統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要素,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當今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民族在任何時展文化,必須重視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離開了傳統文化,就丟掉了文化之魂,失去了發展的方向。因為倡導傳統文化其中內涵非常豐富,而面對大學生,特別需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從而有發揚的能力。那么在第一課堂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思政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上的旗手、學習上的導師、生活上的益友。不僅是高校教育中的管理者,更是文化的傳播者。[1]思政輔導員要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心靈塑造為宗旨,從習慣抓起,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染學生,通過潤物無聲的言語影響學生,通過行為的示范引導學生,更要從最為基本與直接的第一課堂教學方式入手,提升輔導員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水平?;诖吮尘埃颊o導員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系列課程系列第一課程能對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教學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兼容并蓄的思想內涵,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在學生工作中有著獨特而重要的意義??鬃佑谩爸居诘?,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闡述了君子應具備的素養。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志于道”,君子應樹立偉大志向,符合“道”的志向均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學生指引著立志方向,如何將所學專業與報效國家相結合,是每個大學生從入學就應認真思考的問題。儒釋道三家的孝道、尊賢才、包容、和諧、厚德等思想對大學生樹立人生志向有著無法替代的引導作用。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是大學生擺脫追求高分心理、重新審視祖國人民和自己內心的需要、樹立遠大目標的重要渠道。[2]

2.塑造學生行為模式,為適應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是對成人行為的約束和規范。傳統文化中,“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之類的行為模式比比皆是,對增強學生辨別是非、提高自我管理、和諧處理人際關系等能力有著引導和塑造作用,對大學生畢業之后融入社會,更好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有著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3.通過傳統文化滲透,達到思政輔導員教學育人的根本目的。

現在大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沒有充分重視我國五千年文明留下來的優秀成果,在北大的講話中,運用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而這些例子、這些成語使讀者能夠倍感親切,能夠使聽眾更直觀感觸到民族榮譽感和存在感,能夠更好的提升民族凝聚力。大學生站在整個時代的前沿,能夠接觸更多的先進成果,但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們對于傳統優秀成果的重視程度,作為輔導員應該在這方面加以引領,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一舉兩得。

二.教學基礎

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可以在前期通過開展第二課堂的實踐教育實踐方式入手,得到有益的經驗。比如通過開展相關類型的專題教育項目、輔導員培育項目、開設的人文類公選課程與蓬勃發展的傳統文化類學生社團等方式,了解高校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和興趣點,從而幫助有效開展第一課堂的教學實踐。

1.中華傳統文化專題教育項目

通過中華傳統文化專題教育項目,針對高校有興趣學生開展一個文化傳播力研究會、一個跨文化教育中心、一個文化社團群、一批文化傳播大使、一批文化導師和一系列示范性文化主題活動,通過系統設計、有效組織,協同推進,培養合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者。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專題教育項目,思政輔導員在籌劃、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專題教育的同時,能夠

2.中華傳統文化類輔導員培育項目

通過高校輔導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工作室(培育項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和目標,研究和踐行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能從各個方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對于第一課堂教學素材和經驗的獲取有著顯著的成效。

3.中華傳統文化類通識課程

可以通過開設中華傳統文化類的通識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淺顯的概念和內容進行普及。比如《論語》、唐詩宋詞元曲、古文等傳統文學類課程,或比如中國通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理論型課程。

4.中華傳統文化類學生社團組織

學生為本,培育和發展并重,學生社團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發揮主渠道作用。制定專門政策和制度,在專業指導教師聘任、活動場地和經費、新興社團培育等方面給予支持。在校園中對于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方面起到積極的影響。

三.教學思考

1.分條塊開設課程

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從思政育人的角度出發,可以德、體、美多維度出發,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實踐。

可以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設相關課程,比如經典誦讀系列教學,以傳統文化中道德層面的基礎知識普及和傳播形式達到從德行方面的教育。這些經典誦讀課程主要還是將普適性的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對大學生進行闡述,初步基本面上的普及。修身養性系列教學,以中華傳統養生國術教授課為形式,開設《太極拳》、《八段錦》、《武術》等課程。涵蓋中國古代道家、法家等流派的健身功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身健體的基本功法。文、樂、書等系列審美教學,從文藝、音樂、書畫等方面,從而陶冶學生的美學細胞。文藝方面可以通過開設茶道等系列課程,讓學生培養中華傳統技能的藝術修養。音樂方面可以通過開設二胡、古琴等系列課程,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樂器的了解和普及。書畫方面可以通過開設書法、國畫等系列課程,培養學生傳統書畫藝術氛圍。

2.結合實際的教學評價方法

輔導員在第一課堂教學中的評價過程可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通過建立學生中華傳統文化學習成長冊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文化積累、情感體驗、活動表現等進行過程性記錄;要采用等級制評價,使用口試、觀察、訪談、表現、作品分析和活動情況記錄等形式。反饋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習得程度與情況,有助于輔導員及時總結授課過程中的經驗與收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可以邀請傳統文化專門行業協會或者民間重要人士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專業行業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的交互活動。要通過“經典誦讀”、“修身養性”等活動關注學生的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要求,關注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同時結合校園中現已有的輔導員培育項目、學生社團活動的成果,積極引入到第一課堂中,關注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相關的傳承中華活動的情感態度以及活動過程中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不斷提煉教學方法和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可以三個方面對思政輔導員如何提煉教學方法和意義進行闡釋:一要注意吸納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加強對思政輔導員隊伍定位的反思,要從本質上明確思政輔導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中存在的根本意義和核心任務,明晰思政輔導員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守護者、學生精神靈魂的鑄造者”這一重要角色;二是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性與實效性。一方面要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敢于開拓創新,建立能夠觸及學生靈魂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另一方面要注意提升教育的感染性,將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融于多種形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中,引導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成長;三是著力從靈魂、理性、本事、人格魅力四個維度上提升思政輔導員自身的教學修養,構建思政輔導員教學體系。思政輔導員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善于把“問題”變成“選題”凝練成“課題”,將經驗上升至理論,逐步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知識體系,最終成長為具有深厚文史哲理論背景的專家型思政輔導員,做好“鑄魂育人”這一核心工作。[3]

中國文化發展的自身要求,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等,構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近代以來,外來文化的挑戰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轉型和發展。因此,中國文化不能回避外來文化,應當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引進、吸收外來文化(包括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結合時代性要求,把中國文化建設成現代的、民族的、社會主義的文化。如何在高校中開展中國文化教育,將傳統的、經典的文化與現代生活有機結合,更好地融入教學中,對于高校思政輔導員將是值得深刻研究的話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輔導員第一課堂教學實踐中也將發揮出其獨特的魅力,使大學生自覺成為傳統文化的學習者、維護者和傳承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Z].教社政[2005]2號,2005.

[2]初探中國傳統文化與學生政治輔導員工作實踐的“契合”[J]高翔,張麗葉,曹晶,《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11-15

篇6

2020年傳統文化課程總結

延期開學以來,全校教師齊心聚力,為學生開設了高質量的網絡課程,通過形式不同的素養課指導孩子們在家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努力讓孩子們在“居家隔離”期間過得充實、有意義,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月份,有兩個節氣,一個是驚蟄,一個是春分。我們帶孩子們走進二十四節氣,帶孩子走進唐詩宋詞等等,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誦讀經典。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在第五周學習生活中,我們開啟了傳統文化居家課程,帶領孩子們走進唐詩宋詞,讓孩子們在參與的同時感受詩詞的魅力、了解傳統文化,誦讀經典。

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學習。一、孩子們主動思考并動手制作了具有傳統色彩的物品。二、才藝大比拼,同學們根據當前疫情結合我國傳統文化自編詩詞。三、詩歌故事大會,同學們走近詩人,走進他的詩詞,走進他們的人生,將自己收集到詩人的故事改編后繪聲繪色地講給大家聽。

篇7

傳統文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石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產生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之魂。教育也從古老的傳統教育,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也就是說今天倡導的素質教育是從傳統教育發展而來的。古代傳統教育的精華以古代先賢總結提煉出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傳統文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素質教育應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學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更應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己任,發揮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

弘揚傳統文化,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堅持在各學科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挖掘學科中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創造性地將課程知識、技能與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結合起來,突出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B。

突出語文學科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上的主體作用 開設經典誦讀課程,將《三字經》《弟子規》《詩經》等古代經典根據不同學段納入語文常規教學,通過晨讀、欣賞、誦讀、午練、暮省等形式,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使之受到愛國、誠信、友善、文明、禮儀等教育,身心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

延伸語文課堂,整合其他課程資源 在發揮語文學科主體作用的基礎上,其他學科也要齊頭并進,創造性地將學科知識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機結合,使少年兒童能全面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捌返屡c生活”“品德與社會”是以培養和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形成,使之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目標的學科。學科涵蓋歷史、地理等知識,既有古代名人先賢立德修身的事跡,又有愛國志士的故事,具備很強的人文性,為進行愛國主義、家國情懷、鄉土文化等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音體美等學科,同樣集知識性、人文性于一體,發掘教材中諸如京劇、剪紙藝術、民族器樂、國畫、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以欣賞、感悟、體驗、參觀等形式,培養少年兒童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情感,提高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

依托傳統文化教育,提升辦學軟實力

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主要通過后天教育和環境影響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識技能、行為習慣、文化涵養、品質特點的綜合。要求學校在“雙基”訓練的同時,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創造和學會審美。中華民族幾千年積淀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今倡導的素質教育可以實現全方位的結合。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學校開設讀書節,以傳誦經典為主要內容,通過晨讀、集體誦讀、說古代先賢名人故事、匯報演出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代文學瑰寶的認識。開設寫字課,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和結構藝術。開展軟硬筆書法比賽、漢字聽寫大賽,培養學生對漢字藝術的感情和美的熏陶。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游園、燈會、收集對聯等活動,有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減少因時代而產生的時空距離。體育節里,在正常項目的設置中適當安排一些諸如跳繩、拔河、太極拳、武術、抖空竹等傳統體育活動。藝術節開展曲藝、民族舞蹈、陶藝、藝術繪畫、剪紙等傳統藝術活動。在整個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中,滲透友愛、謙讓、文明、禮貌、守紀等禮儀教育,發揮傳統文化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引導作用,既豐富了學生的在校生活,又提升了學校的文化品位。

教育信息化發展助推傳統文化教育

當前正處于教育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安徽省作為全國首個教育信息化試點省,取得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先進經驗。技術上的變革,讓教學不拘泥于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也讓學生的學習更自主,這給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技術保障。

目前,各學?;緦崿F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教育信息化的優勢在于信息資源可共享、活動時空限制少、人際合作便利。教師在教學古學經典時可以隨時調取網絡上音視頻資源,也可以錄制微視頻上傳到空間,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與作業,隨時隨地與教師交流。學生學習時也可借助網絡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寫字課上,教師播放著《高山流水》,學生練習臨摹。信息技術的革新,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新的時代特征,橫亙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的鴻溝進一步縮小,傳統文化教育不再是源于文獻、口頭說教、歷史遺存和難以實施的。

篇8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中華傳統文化

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加強對外交流文化,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可見,作為教授外國文化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大學英語的教學任重而道遠。但事實上,現在的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課程中因四六級考試的應試壓力而造成一些灌輸式教育的弊端?,F存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更加單向,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是有明顯的缺失表現。為此,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勢在必行。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涵義

按照《現代漢語大辭典》的解釋:所謂傳統,就是“世代相傳具有特點的社會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則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綜上,我們可以總結出:中華傳統文化即中華民族在幾千年來的社會發展中世代相傳的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精神文化財富和物質文化財富,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天、地、人相對話的歷史性記載,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有形的歷史古跡、文物等,也包括無形的中國傳統節日。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中國和世界之間溝通和理解的橋梁和紐帶,理應發揚光大。

二、當前大學院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及缺失

作為與世界交流和合作的重要語言工具,英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應用越加廣泛。在大學院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在課程設置上更加傾向于西方文化的引進。英語教學通過社會實踐的過度強化和宣傳,成為升學、晉升和人才評價的主要標準之一,但卻忽略了大學生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能力的基礎應該是對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掌握能力和對祖國文化的深刻理解。事實上,教授和發現影響傳遞信息的各種文化因素(包括語言的和非語言的)必須以英語學習者的母語文化即中國文化為比較對象,只有通過兩種文化差異的比較才能找到影響交際的各種因素[1]。對他國語言工具的能力運用要以加強母語文化的學習為基礎,否則,在英語教育中過分重視西方文化的強勢輸入,忽略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我學習和輸出,就必然導致當前這種教育缺失,即當前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外語學得一知半解,而我們引以為豪的中華傳統文化卻被同化得不中不洋、被遺忘得不知所以,失去了本來的韻味。

事實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四六級拿到高分的大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后仍然不能很好地與外國人交流,尤其他們在談及中華傳統文化事跡和歷史淵源時經常啞口無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課堂教學的缺失。這種現狀如果長期發展下去,必然造成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不均衡,對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交流必然帶來負面影響,面對這種英語教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缺位現象,我們必須引起關注和重視,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三、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建議及對策

面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過于著重對西方文化的傳播而忽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筆者認為可以從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師素質這三方面進行改進,注重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讓大學英語教育同樣承擔起傳播與振興中華文化的重任。

1.從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入手,適當調整大學英語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大學英語的教材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結構為目的的知識載體,而知識結構自然是其中的最基本的結構。教材的編寫和使用直接影響到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學內容的實施,現行的大學英語教材大部分是關于西方國家的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講之甚少。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例,該教材的內容大多數是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內容,距離中國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比較遙遠。這種距離感一方面使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也使學生難以從課本上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一旦進入到真正的跨文化交流環境之中,學生必然會出現文化失語的現象[2]。因此,對當前教材建設的適度調整,就是要在教材內容中增加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具體來說,就是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增加展示中國文學、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的豐富內容。并且,要將這種教材建設與課程設置相匹配,即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增加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課程,可以以必修、選修或課外閱讀的形式出現,甚至可以開設用英語教授的中華傳統文化課程,使之也變成高校的通識教育。事實上,國外有很多學者在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并有大量著作,可以原汁原味的引用和學習這些原著內容,既可以使學生學到地道的英語語言的運用和表達,又可以通過這些內容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所選篇目可中英文對照,做到內容豐富,通俗易懂。通過開設這種融合中西文化的必修或選修課程,學習中西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從而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心與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中華文化意識,并指明中華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這可成為英語教材建設和課程設置的重點之一。

2. 以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講授中華傳統文化。當前的國際交流中,英語仍然是主要的工具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寫,這就要求作為高校英語教師的我們要運用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英文授課,不能一味注重對學生筆頭功力的培養而忽視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除了日常授課的基本教學模式,還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資源,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了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大學英語教師就必須利用更多有效的方法來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充分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愛以及對中西方文化的研究興趣。在對涉及到有關西方文學與文化的課文講解時,可以引入中國文學與文化內容,并根據其主題觀點進行中西文學與文化的互證、互釋,使學生在對比中對中西文學與文化的各自特點有清晰的認識[3]。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準備一些具有中華特色文化現象的英文材料,比如運用英語講述“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具備濃厚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節日,以及用英語討論某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問題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為例,在進行第四單元《美國文化的五個象征》教學時,可安排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若干象征進行自我學習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最后還可按小組劃分要求各小組用英語向全班介紹中華文化的某一象征;對第七單元《比爾•蓋茨》的教學,則可適當聯系到中國的IT巨頭,或以“人生楷模”為切入點,鼓勵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熟悉的國內科學家、作家等。此外,多媒體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既增加了教學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又給學生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易于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畢竟,對語言的學習是一個立體式的學習過程,不能局限在教學課堂上,大學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以本國傳統文化為基礎,學習外國語言及文化,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并延伸到任何一個他們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去。要將英語學習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樹立文化意識,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養學生能夠準確恰當的運用外國語言進行跨文化的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國學修養。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主體,教師個人的專業素質和國學修養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教學水平的高低和教學成果的優劣。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挖掘教材中豐富的外國文化知識和內涵,可將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明進行對比,并在教學過程中對行為禮節、道德規范、文學價值、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歷史地理等進行對比講解。具體來說,教師在語言教學中不能單純地講授英文的字面意思,在涉及到西方傳統節日、和風土人情等內容時,還要講解這些詞匯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并與中華文化進行對比解釋。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西學知識,更要具備深厚的國學修養,要通過深入學習和研究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學、歷史等,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才能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旁征博引??傊髮W英語教師要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立的文化人格在跨文化交流中大顯神通,在中西文化沖突中顯示出博大的胸懷和高度的智慧[4],并以這種專業優秀自身素質來感染學生,給學生形成榜樣作用,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橫貫中西、縱橫歷史的知識脈絡。

大學英語的課堂也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所在,大學英語教師既要向學生們傳授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明成果,又要以英語為工具和載體加強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教育。配合適當調整的教材,在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傳統文化修養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地完成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為培養具有良好英語運用能力、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青年,盡到身為大學英語教師的職責。

參考文獻:

[1] 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2009(3)

[2] 張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幾點思考[J].甘肅高師學報,2010(4)

[3] 曾宏偉.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05(4)

[4] 孔倩云.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缺失[J].邢臺學院學報,2007(2)

篇9

引言

隨著現代化工業水平的飛速提升,工業設計受到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廣泛關注,但總的來說,我國的工業水平多受到經濟、技術、人才等因素的制約,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水平多部分還處于模仿發達國家的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大多數企業開始重視現代化的工業設計,并且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此后的20年里,我國的工業設計開發流程和教育體系已經建立起來了,工業設計水平也在不斷突破,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設計水平仍然處于較低狀態,大多數工業設計的風格都無法得到世界市場的認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工業設計發展歷程較發達國家短,工業設計的基礎不夠扎實。因此,要想使得我國的工業設計躋身到世界潮流中,必須分析并總結出具有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工業設計思想,借鑒發達國家的工業設計經驗,采用先進的工業設計理念在工業設計的過程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在工業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內容

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進程中,隨著中華民族文明的衍化,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傳統文化形式能有效的反映出中華本文由收集整理民族的特質和風貌,是我國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藝術形式和觀念形態的綜合表現,是由中華大地上所有民族和祖先共同創造的,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征,其發展歷史悠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文化是非常悠久的,是幾千年中華民族文明的體現,向人們昭示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向全世界人們展示了中華民族全體人民的智慧和思想結晶。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就在于,無論何時何地,當我們看到這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物品時,我們都能想到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古國。隨著時間的流逝,中國傳統文化卻被保存并流傳下來,在物質和思想放面都為子孫后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使得現代工業設計在材料、顏色和形態方面都有可借鑒的資源。中國傳統文化包含的范圍非常廣,其基本內容如下:

1.動植物類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國的許多工業印刷藝術品中多運用到動植物類的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動物類的麒麟、龍、鳳、大熊貓等,和植物類的梅、蘭、竹、菊、松、牡丹等在工業印刷中應用廣泛,使得工業產品的美觀性更強,在體現工業產品個性化的同時,有效提升了產品的文化品位。

2.樂器類中國傳統文化。像古箏、笛子、二胡、古琴、琵琶、蕭等樂器都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樂器,現代化的工業設計可以借鑒此類中國傳統文化形式,使得工業產品的經典特性更突出。

3.器物類中國傳統文化。器物類的陶器、玉器、中國結、古玩、鼻煙壺等,通過其外形和色澤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是時代文明的傳承,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人們只會的結晶。

4.民間藝術和工藝類中國傳統文化。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民間藝術品和工藝品包括剪紙、刺繡、泥人、皮影、風箏等,武術是一種經典的民間藝術,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千年不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5.思想文化類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文化類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諸子百家思想、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文化被廣泛應用到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中,是工業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道家思想強調“天人合一”,就是告訴人們相處的時候應該自然和睦,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也應用到該思想,形成了最實用的綠色設計理念。

二、中國傳統文化和工業設計的內在聯系

1.中國傳統文化與工業設計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獨特性,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得以流傳。隨著全民素質的不斷提升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工藝設計者在進行現代工業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意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只有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工業設計中,這些現代化的產品才能得到國際認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現代化的工業設計就是造物藝術和技術的有效結合,設計應該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實現現代工業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2.民族文化符號與工業設計的關系。中國象征民族文化符號的就是民間藝術,民族藝術對于工業設計中的民族符號表達具有很大的影響,人們常見的民族文化富豪有圖騰、吉祥等。像那些圖案內容豐富的紋飾,都具有一定的寓意,并且大多是吉祥的寓意,這是中華民的一種特殊文化偏愛。梅、蘭、竹、四類植物常被用作工業圖式,寓意君子良好的品質,其實人們應該修身養性、淡泊明志。此外,龍、鳳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等常設計元素常備用到家具、燈飾中,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都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和藝術色彩,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中民族文化符號的大量使用,能夠有效增強工業產品的時尚感。中國傳統紋飾通常具有色彩古典高雅的特點,其中國傳統風味十分濃厚。現代化的工業設計如果僅僅使用表面化和符號化的中國傳統元素,就不能向人們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無法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完全體現出來,使得現代化的工業產品缺乏內涵和靈魂。此外,民族文化符號不僅僅應用在產品的外觀上面,應該貫穿到工業產品的整個生產制造流程當中,使得消費者在使用工業產品的過程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

3.周易、儒家思想、到家思想、佛文化等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在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中,周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文化的應用都十分廣泛,周易中主要闡述的是“簡就是繁,就是豐富”的美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大多強調“簡”的神韻,在其藝術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反對過分強調外在的修飾。例如我國的明式家具大多簡潔素雅,極具藝術感染力,其造型語言豐富多彩極具動感和韻律,其塑造的基本形態可以充分體現出古樸、溫婉、大方的風采。對現代工業設計具有深遠影響的蘇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文化等,儒家思想在現代工業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工業產品的整體外觀,強調美和善的統一,將產品的外觀和文化內涵融合起來,滿足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4.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化工業設計中的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化的工業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能使得現代化工業產品的形態更美觀,有效實現人機和諧和人際和諧的目標,充分展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工業設計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例如民族符號和工業產品紋飾形態的關系,華碩這個計算機品牌就是將“云門舞之竹夢”的設計理念充分的引用到其中的一款機型中,在該產品的工業設計中融入竹的特點,使得產品更具中國風情,深受文化愛好者的愛好。總的來說,華碩這個品牌在現代化工業生產中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有效的融入到其中,最終實現華碩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從古至今,中國人都追求自然和諧的生活方式,現代化的優質工業產品設計不僅有效體現展品和人的和諧,還能通過工業生產實現社會環境的和諧,在現代化工業產品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使得人們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更能理解自然會人類的融合,實現構建和諧共生社會環境的目標。例如現代化的餐桌和配套椅子的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企業根據就餐人的身高、年齡、身體狀況等制定出高矮尺寸兼顧的桌椅,讓人們在就餐的時候感到舒適和關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人都喜歡正圓形的餐桌,正圓形的寓意就是“團團圓圓”,這充分迎合了眾人的心理特點。人們能在使用現代化的工業產品的過程中,能深刻的體會到中也設計中表現的人文關懷和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現代化的工業設計中廣泛應用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使得工業產品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受到國際認可,還能使得中國傳統文化更好的流傳和發揚,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篇10

關于熱門情人節活動總結范文   xx局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 局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 主題活動總結主題活動總結根據區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 略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更好地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我局領導高度重視,集思廣益, 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 貼近生活、 貼近群眾的 “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七夕主題活動順利開展,局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七夕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科室以深化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為載體;突出認識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突出營造家庭美滿、 社會和諧氛圍的具體要求,全面推進我局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具體活動情況

  (一)開展“愛在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結合“在我們的節日”期間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我局黨委印刷了“迎七夕、誦經典”文學小冊子,并對全局干部職工及工作人員進行統一發放,要求各科室組織誦讀?;顒犹找绷巳w干部職工的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人們在誦讀經典中受到中華情愛文明的熏陶,續寫高尚純潔、忠貞不渝的愛情新故事。

  (二)開展愛情文化活動

  在七夕節來臨之際,我局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積極觀看 “七夕”節期間民俗表演團體、民間藝人在我區各地舉辦的各類傳統工藝和七夕民間技藝表演。鼓勵干部職工參與節日期間組織的歌舞晚會,活躍了單位氣氛,促進干部職工間的有效交流,增強了團隊戰斗力。更讓干部群眾充分感受節日的浪漫氣氛。

  (三)開展“七夕傳統節·共植愛情樹”活動

  為深入挖掘傳統節日“七夕”文化內涵,突出“愛情忠 貞、 家庭幸?!?的主題,我局精心組織開展了別開生面的 “七夕傳統節·共植愛情樹”活動。組織局干部職工及其配偶,共20對夫婦代表在局花園內進行植樹活動。為我局環境增添綠色氣息的同時,為人們作出了高尚純潔、忠貞不渝的愛情典范。

  在本次活動中,我局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導文明和強化作風的熱潮, 更是承七夕文化精髓,揚民族傳統底蘊。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奮斗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關于熱門情人節活動總結范文   根據區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的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更好地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我局領導高度重視,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F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

  為確保此次七夕主題活動順利開展,局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七夕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并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科室以深化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為載體;突出認識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突出營造家庭美滿、社會和諧氛圍的具體要求,全面推進我局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具體活動情況

  (一)開展“愛在七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結合“在我們的節日”期間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我局黨委印刷了“迎七夕、誦經典”文學小冊子,并對全局干部職工及工作人員進行統一發放,要求各科室組織誦讀?;顒犹找绷巳w干部職工的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人們在誦讀經典中受到中華情愛文明的熏陶,續寫高尚純潔、忠貞不渝的愛情新故事。

  (二)開展愛情文化活動

  在七夕節來臨之際,我局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積極觀看“七夕”節期間民俗表演團體、民間藝人在我區各地舉辦的各類傳統工藝和七夕民間技藝表演。鼓勵干部職工參與節日期間組織的歌舞晚會,活躍了單位氣氛,促進干部職工間的有效交流,增強了團隊戰斗力。更讓干部群眾充分感受節日的浪漫氣氛。

  (三)開展“七夕傳統節〃共植愛情樹”活動

  為深入挖掘傳統節日“七夕”文化內涵,突出“愛情忠貞、家庭幸?!钡闹黝},我局精心組織開展了別開生面的“七夕傳統節〃共植愛情樹”活動。組織局干部職工及其配偶,共20對夫婦代表在局花園內進行植樹活動。為我局環境增添綠色氣息的同時,為人們作出了高尚純潔、忠貞不渝的愛情典范。

  在本次活動中,我局充分利用傳統節慶日對全體干部職工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導文明和強化作風的熱潮,更是承七夕文化精髓,揚民族傳統底蘊。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奮斗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關于熱門情人節活動總結范文

  一、開展“七夕”主題誦讀活動

  誦讀內容主要包括:一是歷代名人關于七夕的經典詩文;二是與七夕節緊密聯系的歌謠、詩篇、美文等;三是歷代名人歌頌純潔愛情的名篇佳作;四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流傳的經典愛情故事;五是近代或新時期關于愛情忠貞、家庭和睦的感人故事。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傳承中華情愛文明,謳歌純潔愛情、詮釋愛情真諦,使人們在誦讀經典中受到中華情愛文明的熏陶,續寫高尚純潔、忠貞不渝的愛情新故事。

  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區氛圍

  利用展板、黑板報、宣傳畫和網絡平臺等宣傳手段,大力做好“七夕”節日宣傳工作,營造濃厚社會輿論氛圍、七夕節日氛圍,不斷擴大傳統節日的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