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的利弊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8: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上網的利弊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如今,電腦越來越普及,網絡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豐富多彩。
有人說,上網是一件很棒的事,我們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網上聽課、查閱資料、網上購物、玩游戲、與好友聊天發電子郵件……還有很多,讓我們非常方便,在網上學習文章還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還有人說,上網對身體有害,還影響學習,有的新聞經常報導一些未成年人因上網成隱,逃學去網吧上網,結果被警察抓獲,還有的因無錢上網,便偷搶扒拿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不僅這一點,眼睛也會由于長時間接觸電腦而近視,人也會漸漸變懶的。
他們說的都有道理,聽音樂、聊天、看電影等是可以疏散心情,陶冶情操。與老師聊天溝通能增長見識,在網上看看別人寫的作文、日記,可以讓作文水平提高。但是也不能沉迷上網,否則影響學習,有害身體健康。
我贊成適當地上網,充分利用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篇2
開學已有六個月了,卻依然沉浸在一種緊張的氣氛中。我依然像快要考小升初那一階段一樣,每天都在匆忙中度過。不求甚解,我沉思——
作業多嗎?不多啊!可是怎么老是十萬火急呢?默寫難嗎?不難呀!可就是每次都有紅叉。考試時間短嗎?還可以吧!可為什么還沒來得及檢查就收了呢?……是我不投入嗎???“不!”我拍著胸脯說。不是嗎?我每晚都在努力地背單詞;每天都在認真的寫作業;每次都在耐心的考試……可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再次陷入了沉思……
以前,我在學校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可現在,這里都是各個學校的尖子生,想要當尖子生中的尖子,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我終于明白“井底之蛙”的真正含義,就連我最拿手的數學,也淪落成“無名小輩”。我一直以為,天賦和聰明是最重要的,沒想到“認真”才是首要的,怪不得愛迪生說:“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我至今才知道,什么叫做“至理名言”。
英語也是,我學過《新概念》,我知道老師上課有很多涉及到上面的內容。可我因為沒有下功夫學,導致有許多的單詞背不上;語法記不牢,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前幾天,我們舉行了一場摸底考,自我感覺還可以。通過這次考試,我覺得數學不太理想,看來我不能在把心思花在難題上了,我得多歷練計算題。要知道,打好基礎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個月讓我領悟太多太多,我以不像以前那樣鶴立雞群,高高在上了,我要時刻提醒自己:“這里的競爭很激烈!”我再也不能成天浮躁不安,僅憑幾個小聰明戰勝對手了。我相信,我能展現出自己的實力!我要向老師闡明:我不是那個做事馬虎,風風火火的女孩了!
篇3
一、網絡語言被小學生廣泛運用到作文中,是作文語言運用規范的失范
“漢字+數字+符號”的大雜燴式網絡語言隨意性太大,不符合語法規范的現象,更不具備合法性、規范性及通行性。網絡語言多是短語,具有非語法的特點,其中不合乎語法的句子,導致作文中出現“我汗”“真雷人”等詞語。造成學生對句子構成成分的模糊,詞性概念的異化。這種現象使得目前已經淡化的語法教學陷入水火之中,教師教學的難度也進一步加大。在作文中出現類似的句子會影響學生正確地表達情意,造成句子成分殘缺、詞性的變化,規范的語言被所謂的“幽默”“調侃”所取代。
二、網絡語言導致小學生在作文中使用大量錯別字
網絡語言以一種強勢的姿態侵入到傳統漢語的領地。漢字中同音字多,很多網民在上網時使用拼音輸入法,在輸入過程中貪圖便利,追求高速而忽視了對正確字形的選擇,加之本身的普通話水平低,又受方言的影響而使用錯別字。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對網路流行語很熱衷,于是作文中鋪天蓋地出現了“稀飯”(喜歡)、“醬紫”(這樣子)、“水餃”(睡覺)等。
三、網絡語言改變了小學生的寫作方式,阻礙了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如果從小就開始用這種品味低下、東拼西湊的網絡語言寫作,必定不利于今后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會對傳統正規語言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給語文教學也帶來消極影響,更不利于語言的純潔和健康。況且小學生知識相對狹窄,駕馭母語的能力比較差,辨別能力也不夠,這樣就會導致惡性循環,導致作文水平低下。
教師應該如何對待小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網絡語言呢?
首先,我們不能一味地反對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語言,引導學生客觀正確看待網絡語言的利弊,充分利用網絡語言詼諧、幽默、靈活簡短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
篇4
關鍵詞: 網絡語言 中學語文教學 教學利弊
網絡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它讓我們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讓我們足不出戶便能知天下事,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然而,網絡上特有的語言也在生活中迅速流行,在可能接觸網絡語言不久的初中生,更有可能普遍流行,這就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挑戰。
廣義上來說,網絡語言一是指和網絡有關的專業術語,如主機、硬盤、寬帶、病毒等;二是指和網絡有關的特別用語,如網吧、網蟲等。狹義上來說,即是指網絡參與者在網上用來交流的文字、符號、圖形等。而我們在這所說的對初中語文教學帶來沖擊的網絡語言僅指狹義的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是通過聯網的計算機流傳的。網絡傳播具有不受限制、交互性強等特點。與傳統的語言相比,網絡語言具有時尚新穎、簡單幽默、經濟簡潔、直白易懂等鮮明的特點。這也是它能得到網民的青睞并且迅速流行的原因,而網絡本身的特點就造成了它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雙刃劍”作用。
一、網絡語言對初中教學的積極影響
網絡語言有幽默、與時俱進的特點,不僅豐富了現代漢語,而且給初中語言教學帶來了好的影響。
(一)網絡語言有利于增強初中教學中修辭的豐富性。網絡語言的出現很多都是借助于各種修辭手段,如諧音“大蝦:指網絡中的高手,大俠”,“斑主:指網絡中的管理人員,版主”;還有疊加、比喻、仿擬等。豐富多彩的網絡語言修辭現象給初中生學習提供了材料,也給初中語言教學帶來了生動、新鮮的語料。而這些網絡語言的流傳使初中生的語言學習具有了生動、活潑的特點,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運用語言創新的能力。
(二)網絡語言有利于建立初中生學習漢語的主動性。與傳統的語言相比網絡語言更加生動鮮活,它不講究文句的修飾,所構成的簡單的語句正好契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它的時尚、流行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而這往往能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一來,語言的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三)網絡語言能激發初中生學習漢語的創新性。網絡語言因其簡潔、形象、傳神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交流時盡情表現自己的個性追求和想象空間,從而天馬行空,不受束縛,發揮自己的語言天賦。
(四)網絡語言能加強初中生使用語言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初中生渴望交流,又能在隱性的網絡中實現交流的時候,他們在使用語言時會極盡自我所能。輕松的聊天方式便成了鍛煉其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而聊天時是否被關注取決于聊天者的語言是否詼諧幽默,這就大大刺激了他們追求嚴謹的邏輯思維。
二、網絡語言對初中語言教學的沖擊和不良影響
現代漢語一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語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對象。中學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學生不論是在理解能力還是在認知上都處在在不斷提高的時期,規范的漢語言教學能讓他們打下很好的現代漢語基礎,并從學習語言中領略、掌握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他們在規范的漢語言尚未學好的時期就過早、過多地受網絡語言的影響,必會影響到其語言知識的學習,閱讀能力的培養,書面表達水平的提高和對母語的認同,會對語言審美的形成產生負面的作用。目前看來,網絡語言對初中生語言教學產生的沖擊和不良影響有以下幾點。
(一)網絡語言影響初中生規范語言的學習。網絡語言有諧音、字母加漢字等構詞方式,這就使得它具有不合語法、不合邏輯規范性等特點,而如果初中學生長期使用這樣的語言往往會把規范的語言忘記,把它作為規范語言使用。不少網絡語言是把錯字當對字來用的,比如“非常”寫出“灰常”,“奮發圖強”寫出“粉發涂墻”,“的”變成了“滴”等。如果長期使用這樣的錯字,就像謊話說了千遍就成了真理一樣,錯字也會被當成對字來使用,非常不利于初中語言教學的規范化。
(二)網絡語言不利于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網絡語言的特點是感性直白、淺顯易懂,而用規范語言來寫的文章一般比較含蓄、凝重、典雅。對初中生來說后者就會顯得枯燥乏味,深奧難懂。如果長期接觸的是網絡語言,他們會不自覺地遠離有深度的文章而追求淺顯的文字,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閱讀有深度的文章的能力,甚至會不自覺地扭曲經典,顛覆經典。比如說網上廣為流傳的《大話西游》,備受網民的推崇。如果是那些還沒讀或者是閱讀不下去原著的初中生,往往就會以為《西游記》本來就是這樣的,這就大大削弱了初中生的閱讀能力,也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網絡語言影響初中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網絡語言比較口語話,而且其中還用有很多字母來替代文字,使用時有多用短句、少用長句等特點。這類語言往往缺乏邏輯性,結構松散,很難經得住推敲。受到這樣的影響,初中生往往在作文等需要使用書面表達的文章中出現口語化、邏輯性差,甚至用字母代替漢字和錯別字連篇等問題。有個初中學生甚至在作文中寫道:“偶今天下樓買東東,知道了一件非常寒的事情。原來鄰居家青蛙GG是我非常稀飯的一本IN時尚的主編。”類似這樣的句子普遍出現在初中生的作文中,情況令人堪憂。
(四)網絡語言影響初中生的語言審美品位。網絡語言中有很多的庸俗廢話,其中不乏下流、骯臟的垃圾語言。由于初中生正處于自身規范化語言還沒真正形成時期,好奇、模仿心強,理性思維辨別能力差,再加上網絡的自由傳播與迅速流行等原因,使得很多初中生把這些網絡語言奉為圭臬。這些粗俗淺薄、低級下流的網絡語言使得初中生的語言素養下降,敗壞了他們的語言審美品位與能力。比如“我靠”,“TMD”,“WBD”等這樣一些粗俗沒有內涵的詞語勢必影響初中生學習規范語言的熱情和能力。而這樣的網絡語言不僅僅影響他們的語言審美能力,還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網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有利有弊,教師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學生能夠從中汲取營養,而不能一味批判,禁止使用。因此中學語文教師不僅要了解網絡語言,融入到網絡語言中去,而且要善于利用網絡語言活躍課堂,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取得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溫朝秀.網絡語言利弊說.素質教育論壇,2007,(2S).
篇5
關鍵詞: 制作 管理 班級網頁 養成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化教育具備的“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信息交流、網上教學”等功能,打破了傳統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受的限制,提供的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能使每一位師生受益。利用網絡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等特點,寓教育于網絡之中,通過網絡開展生動活潑的青少年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充分利用學校先進的網絡設備和豐富的資源,我班通過制作和管理班級網頁,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促進了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班級網頁的制作
1.學生通過看網頁制作書籍,請教計算機老師,學習網頁制作。教師充分發現班級里的“電腦百事通”,大力支持和鼓勵他們互相配合,制作班級網站,盡情展示自己在電腦方面的才能。這項工作在每周兩節信息技術課堂上,得到了信息技術老師專業的指導和訓練,使得很多學生都能比較熟練地掌握網絡知識。
2.學生學會從網上搜集、篩選、下載各種圖文資料,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充實進班級網站之中。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網絡,搜集了大量有關網絡功用及利弊的資料,成為網絡的受益者。
3.確定網頁各欄目內容,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和班級學生動態,確定各版塊內容。如班級介紹、班級文化、班級相冊、師生風采、成果展示、觀察與思考、我與網絡、留言本、悄悄話、家校溝通、班級BBS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網頁設計,為網頁出謀劃策,集思廣益,力求設計出針對性強、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網頁。
二、豐富的活動過程
1.成功的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適用于課堂教學,在網頁制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我與網絡”欄目中第1小組介紹網絡功用之休閑生活這方面內容時,小組成員密切合作,表現出色,分別從網上購物、網絡文學、網絡電影、音樂、網絡游戲等幾方面介紹,配以自己從網絡中下載的漫畫、網頁、視頻、動畫等資料匯總而成的精美網頁,繪聲繪色,生動流暢,極富吸引力,這樣使學生興趣盎然,樂于接受。
2.濃厚的網絡討論氛圍。學生借助網站平臺展開學習問題的討論、成長快樂與煩惱的分享、時事熱點的關注,使得各種思想交匯,閃現智慧光芒。
3.精彩的展示匯報。在“觀察與思考”欄目中,在教師指引下,學生展開了對網絡利弊的思考,旁征博引,各抒己見,很多同學頗有感觸,寫出對網絡利弊的深刻認識,寫下了富有感情的感言。
4.暢通的家校交流。在班級網站中專門開設“家校溝通”欄目,家長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班級最新動態和學生表現。老師將周末作業、進步學生、節日祝福都通過網絡及時傳遞給家長朋友,家長朋友也將相關信息及時反饋給對方,甚至不少熱心家長還為班級建設和班級網站建設提出合理建議。可見,網絡為家校交流溝通搭建了新的橋梁。
5.得力的網站管理。發現并培養“電腦百事通”,成立班級網站管理成員,主要負責網站內容的和更新,熱心幫助同學,盡力解決他們的網絡難題。我不斷地鼓勵他們,培養得力助手,不久,負責編輯、攝影的同學各司其職,而又密切配合,負責技術支持的“小網通”更是大顯身手,這樣本班網站的后臺管理工作是緊鑼密鼓,井井有條。這也打破了學生上網將主要精力用于打網絡游戲與聊天的局限,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轉移了他們的視線。幾個“小網蟲”的信心倍增,成就感也大大增強,尤其是幾個平日里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的“網蟲”得到了久違的認可,不少同學對他們佩服三分,刮目相看。他們迷戀上網游戲聊天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三、豐碩的成果及影響
教師的及時引導和必要點撥,精心組織和協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在這個過程中,班級網頁不僅達到了教育的作用,還發揮了培養學生的功效。
1.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民主、平等的思想觀念深入學生心中。在班級網站這個交流平臺中,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同學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得到了充分體現,及時彌補了傳統現實教育過程存在的不足。
(2)團結協作意識明顯增強。在網站的制作和管理中,同學們多次通過小組活動完成任務或者表現突出,同學們在實踐中充分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或者得到小組成員給自己帶來的幫助,或者感受到與小組同學共同努力完成的作品帶來的喜悅。
(3)多種能力得到提高。“觀察與思考”欄目學生自由討論后頗有感觸地寫出的深刻認識,無疑是學生的一次次練筆,更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
(4)自信心的培養和增強。平日一些不善言談、靦腆羞澀的同學在BBS等欄目也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侃侃而談。有時會得到同學的一致好評和認可,使得這些靦腆的同學大膽地邁出了第一步,信心增強,逐漸變得大方得體。平日里很少有同學的作文、繪畫、攝影等作品能得到發表,在“作品展示”、“師生風采”欄目給同學們提供了極好的展示機會。這種激勵方式不僅增進了師生的相互了解,而且鼓勵了不少同學發揮自己的潛能。管理后臺系統給“小網通”“小網蟲”們提供了展示“看家本領”的舞臺。這是學生們信心倍增的平臺。
2.促進班級管理,提高班級整體形象。
網頁制作鍛煉學生,網站內容熏陶學生,這個網站從制作到使用,再到更新和管理,歷經這個過程的每一位學生都有感受,網站的每次變化他們都有期待,也都有付出,在期待與付出中,學生收獲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心靈家園,班級發展了,學生對班級的關心程度增加了,班級凝聚力增強了。
班級網頁,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合理利用網絡,樹立健康的上網意識,培養健康的上網人格,幫助學生增強安全上網意識,唯有這樣,才能使青少年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擾,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并在全社會網絡道德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段時間下來,很多學生都能正確地使用和利用網絡,尤其是幾個同學,以前是網絡的“奴隸”,現在卻變成了網絡的“主人”。特別突出的是,有一位學生還在信息技術老師的指導下,參加信息技術奧賽。孩子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家長臉上流露出驚訝的喜悅表情。可見,這還是轉化后進生的一個良好的平臺。
BBS平臺,給學生一個傾訴的空間,在虛擬的環境中拉近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學生有許多心里話不愿當面傾吐,在BBS中可以暢所欲言,老師、家長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對癥下藥,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網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得各種德育思想難題迎刃而解,使網絡成為使學生成長的最佳環境。
篇6
關鍵詞:開發課程資源 提高語文質量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受到語文教育者的重視。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語文課程觀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和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于全面提高語文教育質量必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要想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就必須合理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指教師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學資源,合理構建課程結構,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效益最大化。如何開發和利用語文學科課程資源,不僅是教材編寫者深入研究的問題,更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挖掘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工具書、教學掛圖、配套讀本等豐富的內容資源。教科書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教材本身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有效的資源平臺。我們要堅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教教材”。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一是要科學把握教材,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是要尊重學生思想,充實教材資源。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努力使自己準備的課程資源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學生個性化的課程資源相融合,達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二、整合學科資源
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提倡大語文觀,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與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成了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入點。
綜合實踐活動中可組織學生開展春游。引導學生自主收集垃圾袋、果皮及生活中廢棄的材料,將其變廢為寶,作為美術創作素材……讓學生根據春游作文,進行美術創作。讓學生用不同手法表現同一內容,從而培養學生學會思維遷移、綜合實踐、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詩歌以及抒情寫景的美文,往往需要音樂來引領學生走入詩人所描寫的意境,烘托氣氛,讓學生借助音樂加深領悟的深度。在語文課堂上無法實現的夢,可借助《品德與生活》平臺拓展教學的外延;同時,可以利用語文陣地,豐富《品德與生活》的內涵。巧妙地進行兩者間的整合,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除此之外,語文學科還可與數學、科學、體育等學科內容有機融合。
三、開發生活資源
語文來源于生活。人一旦脫離了社會生活,語文能力也就喪失了生活的土壤。語文教師應當把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日新月異,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開發生活資源,一是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更應使環境溫馨、舒適、富有生活氣息,精心設計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二是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首先要把課堂融入社會。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尋找出有效的介入途徑:可創設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引導學生設想事情的發展和結果;可提出如“上網的利弊”“學生該不該用手機”等熱點難點問題,展開辯議討論;可結合日常發生的新聞事件開展即興口頭作文等等。其次讓藝術再現生活。課堂中可通過唱歌、賞畫、演劇、看電視片段,來啟發引導學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創造新的作品。
三是創設多彩的校園環境。語文教師要合理有效利用校園、教室等學校環境場所,利用專欄櫥窗、墻壁走廊、雕塑建筑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并賦予生命的活力,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四、共享網絡資源
而網絡資源以其獨有的優勢,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語言材料和充分閱讀與習作的平臺。多媒體制作的閱讀資料,可以借助絢麗的色彩、形象的動畫、生動的語言、美妙的音樂等,吸引學生,激發其閱讀興趣。如教學《開國大典》可利用網絡資源――電影《開國大典》的圖像、聲音、色彩、音樂、語言、情節、背景活動等再現當時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大大激發了閱讀的興趣。借助網絡資源,可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材料。課程標準規定的課外讀物可以利用網絡查找,有目的、有計劃地建立專題閱讀網站,引導學生進行網上閱讀。閱讀時可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將讀書筆記摘錄記寫在QQ空間或博客中。還可用網絡展示閱讀成果,讓學生在班級的Q群里進入同學的QQ空間或博客,互相觀摩讀書筆記,投票評選最佳讀書筆記。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在課堂上打開優秀的讀書筆記,讓學生觀摩欣賞學習,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互聯網為學生展現了大量生動的信息素材,為學生習作創設了有利條件。面對網絡上無限的信息,學生通過瀏覽,可自由選擇適于自己習作的素材。習作評講前,教師可先讓學生把習作傳入QQ空間,在留言版中給自己習作文評分,再引導同伴當小老師,相互瀏覽閱讀評價,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五、利用地域資源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地域文化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創造性地活用教材,充分開發地域文化資源,才能促進語文綜合性學習,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可開發利用本地的歷史、飲食、曲藝、禮儀慶典文化等鄉土文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本地的植物、動物、山川、河流等自然資源,既可利用其進行熱愛家鄉教育,又可以結合環境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環保教育;利用本地名勝古跡豐富課程資源,開展“游名勝,學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
篇7
【關鍵詞】 聾校學生 手機 利 弊
調查對象:在校的200多名聾啞學生
調查手段:學生實名制填表
調查目的:合理的管理手機,不能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的教育政策和每個家庭生活條件的提高,我們這些身有殘疾的聾啞孩子到正規的學校接受正規的教育,已不再是夢想。我們享受著和健全孩子一樣的待遇,快樂的成長。因為有了知識的澆灌,我們不再是生活在無聲世界里孤獨的人群,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手段與外界溝通。也正是因為多了一份交流和溝通,我們的世界才變得精彩、生動。
前段時間,學校教導處聯合德育處,對占全校三分之二人數的200多名聾啞學生進行了上學帶手機問卷調查。其中,1至3年級的小學生,帶手機的現象基本上為零,而4至10年級的學生中,帶手機的比率為83% 。這個數目出來后,許多老師和學生都感到震驚。根據目前學生帶手機的現狀和使用情況,學校組織了以“上學時間帶手機利弊談”為主題的學生動員會。會議的形式是開放性的,前期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后期老師做合理的總結,最終師生達成一定的共識,簽訂協議,以便在以后的生活中,很好的遵守,讓手機這種簡單快捷的通訊工具,真正成為我們聾啞孩子的良師益友。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激烈爭論,討論的結果大致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的同學認為:上學帶手機,利大于弊。他們所闡述的理由如下:
1能及時的和家人朋友溝通,及時化解生活和思想上的困惑。
2能及時查閱相關的資料,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作文教學幫助更大,因為同學們可以在手機上搜索到相關的范文,借鑒文中的好詞好句和好的寫作方法。
3放學后,學校發生的突發事件,可以及時向老師匯報,以便及時的處理。
4擴大了交友范圍,通過QQ,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樂趣。
第二類的同學認為:上學帶手機,弊大于利。他們闡述的理由如下:
1使同學們不能專心學習,因為心里老惦記著手機的事。既怕丟了,又怕什么時候家人聯系時,不知情。
2對手機的依賴性太強,老師布置的作業,老想去手機上找答案,滋生了同學們的惰性。
3在網上結識許多不明不白的朋友,增加了上當受騙的概率。
4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擾,使同學們的思想動蕩不安。
5老想在手機上玩游戲,影響了正常的上課,也影響了正常的休息。
第三類同學認為:學校讓帶就帶,不讓帶也無所謂。持中立態度的同學也有他們的理由:
1上學時間,作為一名學生來說,也沒有什么大事,不需要常常帶手機。再說,即使有事,只要向老師匯報一下就可以了。
2攜帶手機,既不安全,又得繳費,給家人增添了不必要的開支。
3作為一名聾啞學生,既不會打電話,發短信又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有事何不讓老師代勞呢?
4學校許多場合都有大電視,常常在手機上看東西,對眼睛又不好,自己已經沒有了聽力,如果再失去視力,將無法生活。
篇8
1引言
語法翻譯法主張采用母語教學,重視語言知識,而忽視培養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教學效果在某些方面(特別是口語教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周福芹,2000)。于是外語界許多人認為這與現行教學大綱的精神相違背,不利于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應該退出課堂。然而,教學實踐表明,交際教學法在某些方面(特別寫作和翻譯)上效果也不明顯。他們的寫作水平非但沒有明顯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出現了下滑趨勢。為此,筆者通過重新審視語法翻譯法的特點,探求在當今大學英語教學(尤其寫作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以求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2語法翻譯法的特點
實踐中形成的語法翻譯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以閱讀古代經典著作和掌握書面語為目標;以語法為綱領;在課堂教學中強調語法分析,逐句分析句法功能,誰是主語、誰是謂語…等等;強調母語,著重解釋;強調背誦規則,特別是詞法中形態變化規則。
3語法翻譯法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3.1素材搜集
語法翻譯法認為學習外語目的是能讀懂目標語所寫的文章,而不要求一定會會說這種語言。現行大學英語中精讀文章就是著眼于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積累素材而節選和設計的。它們主要來自于英語國家經典文學作品或時事報刊雜志,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意識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這不僅讓學生在閱讀欣賞中有種美的體驗,接受道德觀念的熏陶。當然,現在大學課本中每單元的文章往往涵蓋話題廣泛,而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大學英語(全新版)第二冊,就涉及到學生的學習方式、價值觀、代溝、網絡虛擬世界、逾越人生屏障等。這些話題無不是大學生應該思考且相當熟悉的,能促進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他們愿意而且內心渴望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態度,處世風格,精神狀態。當然,如果老師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做法,對問題的看法和處理問題的態度。那么,這些話題無疑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他們的寫作也不再是簡單堆積,索然無味,而是真情表達,達到真正言傳意表的目的。學生也定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飛躍轉變。
今年的六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作文涉及到常考的校園類話題,但由原來側重于校園中的學習類話題轉向學生的課余娛樂方面的話題,難度在降低,這個話題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并不陌生,當代大學生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如上網聊天、體育鍛煉、參加俱樂部、探險等項目。四、六級的考試的話題體現了當今的社會教育取向的變化,由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取向向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取向的轉變。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校園內的話題,包括學習類,生活類,娛樂類等要多研讀課本積累素材夯實基礎,惟有如此,考試上才能應付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績。
3.2寫作構思
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語法翻譯法正好體現這一基本的教學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發散思維能力。在進行翻譯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設想種種可能的答案,進行分析對比,從中選出最佳答案。這正好完成了創造性活動的全過程,即經過了從發散思維到聚合思維,再從聚合思維到發散思維的過程。英漢互譯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多動腦筋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掌握各種英語句型,豐富他們的表達能力,增強其學習興趣。當然,語法翻譯法對于大學英語課本上節選文章的理解,并不是一種字面意思的理解,它是能夠體現學生真正吃透意思的理解。英語教師通常會從三個層次分析文章:首先,從根據文章要求用英語回答閱讀材料中所蘊涵的信息;其次,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之上,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邏輯及深層含義做出推斷,并予以說明。最后,聯系個人實際情況,發表觀點,做出總結。這種做法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字面翻譯,機械記憶,而是一種在教師支架式教學中的一種意義建構。所以,語法翻譯法運用得當,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目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往往出題思路就是建立在這一分析問題結構基礎上的。今年六月份的四級作文要求中,第一部分,主要敘述多種多樣的娛樂方式,介紹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分析說理,說明一些娛樂的利弊,并說明不同的人持這種觀點的理由。最后一部分,主要表明自己對于娛樂所持的看法。通過這一部分,不僅看出考生的知識儲備,素材積累,而且能看出考生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
3.3遣詞造句
從語言學習規律來看,掌握英語主要靠大量輸入,吸收語言材料和反復的語言實踐。語法翻譯法重視輸入—朗讀背誦、閱讀經典名篇。尤其是在打基礎的時候,朗讀背誦、廣泛閱讀是學習語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記憶文學著作和優美范文中的優美單詞和短語結構以及重點語法規則,這有利于培養語感和提高寫作能力。Swain(1985)的“輸出理論”指出了語言輸出能強化學習者對語言輸入的理解和鞏固。語法翻譯法注重輸出——翻譯,這在教學實踐中頗具優勢。漢譯英能促進寫作,是訓練學生連詞造句的必要手段,能使學生了解漢語和英語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提高用詞的準確性,減少語法錯誤,準確牢固地掌握英語語言材料,提高學習興趣。同時,在漢英翻譯中,語法翻譯法非常注重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培養。它要求老師在講授寫作時,要能擴充詞匯量,根據句子的提示,采用“頭腦風暴法”想出相關的盡可能多的近義詞或者其相反的詞。在句子表達時,通過比較采用最為合適的詞。并強調用新詞項或特殊語法來補全句子,或者用生詞造句法來檢測學生對所學詞意思及用法的掌握。通過平常的各種各樣的英文表達訓練,豐富自己的資源庫,打好堅實的基本功,從而達到考試時候流利輸出、正確表達的目的。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重視采用語法翻譯教學法,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也就是從朗讀單詞、句子、課文、學習基本語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結構和表達模式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3.4評價
語法翻譯法認為,學生能把一種語言成功地譯成另一種語言,被認為是衡量成功語言學習的標志。這恰恰和作文出題的意圖是一致的:即通過寫作所表現的考生的言傳意達的正確性,得體性以及句式的多樣性來衡量考生真實的語言基本功的目的。在寫作中,考生往往被要求就某個話題加以描述,分析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對于文章的整體評定,準確性處于至關重要的位置。審題的偏頗、詞語搭配、表達的正誤都是評卷老師尤為看中的。由作文評定的反撥作用可知,大學英語老師在作文要求別強調準確性,繼而到了逢錯必究的地步。他們碰到錯誤,要么直接自己指出,要么讓其他的學生指出錯誤。雖然根據現代交際教學的要求,這種方法不可取,原因在于:學生很愛面子,過多地、直接的指出錯誤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尤其學生本來寫作能力就很薄弱,我們得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而筆者認為,對于大學英語寫作的教學中,一方面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寫作的話題以及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要求從激發其寫作的內部動機,畢竟他們已經是學習英語的中級水平者;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可以注意糾正方式和手段,但決不可姑息,擱置不管。要知道,我們的英語教學基本還是依靠課堂40分鐘的效率,離開了課堂和老師的指導,英語幾乎還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缺少語境環境下的大量的語言接觸,指望學生對于所犯錯誤某一天能自動糾正,很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現行的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上,注重語言的準確性以及對待錯誤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4結語
“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注定會被歷史擯棄的,但沒有一個教法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教法是一無是處的。本文無意于恢復語法翻譯法曾經的主導地位,只是探索其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有利點,為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提供些參考。真正切合中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模式,也不是本文所能解答的,這還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探索、實踐。
參考文獻:
[1]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Richard,J,C.&Rodgers,T.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篇9
一、 教學內容的改革
語文是一門需要積累的學科,傳統的語文教學對材料的容量問題一直比較棘手。因為無論學生的閱讀能還是寫作能力都需要廣泛涉獵,長期積累。傳統語文教學的矛盾是涉及內容的寬泛性與個人知識的有限性,而在網絡時代下突出的矛盾是網絡環境里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和我們個人獲取能力有限的矛盾,這兩個真實而又對立的矛盾形成的現代語文教學的特點,而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還是要有整合的環境。整合的物質基礎主要體現在學習環境的構建。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即對知識意義的建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1.合理利用網絡環境,延伸課堂內容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本作為引導學生閱讀其它書籍、積累更多知識的引子,完全可以有選擇的向學生推薦一些時文精品及科普讀物,提高學生多元解讀、個性解讀的內化功效。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習慣、方法等因素,多方創設激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的網絡教學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網絡閱讀資源,網頁圖文并茂,有聲有色,適合青少年年齡特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合理利用網絡環境,變單一語文科為多學科滲透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廣泛的聯系。學科的相互作用會使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觀點發生激烈的碰撞,進而達到學科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效果。文科的史、地、政,理科的數、理、化等內容,都可以作為語文學科教學的補充和拓展,其中許多鮮活的人物、鮮活的事例、鮮活的景物、鮮活的哲理,無不具有鮮明的人文色彩,而其中的章章節節,也應視為這類文章的典范。
二、 教學手段的改革
現代教育離不開現代化的手段。中學課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遠,跨越國度等原因,在傳統教學方式上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教學方法,單調乏味,學生很難在短時間里真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而這又往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不在此有所突破,學生就無法真正理解課文。豐富的網路資源和現代的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要充分了解信息技術和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的利弊,“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使現代的教學手段真正為我所用,達到手段和內容的整合。
1.課堂教學直觀化
在現代的網絡環境下我們不但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如:《三辰影庫》、《翰林匯》等,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和方正奧思等多媒體制作工具,通過網絡獲取各種所需資源,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制作適合自己使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過程,它能大大方便教學,節約課堂板書、繪畫的時間,使教學更加直觀化,加快了課堂教學節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課堂教學情景化
傳統的語文教學,常常重分析,理性地講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學味的文學欣賞課變成了枯燥乏味、死氣沉沉的技術課,完全失去美感。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習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是教師組織教學的“第一道難題”,而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我們可以輕易的獲得與課文相關的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和影視信息集合,它可以形聲并茂、音畫同步,同時刺激學生的感官,這正是傳統教學所缺乏的。利用多種多媒體工具,展現精彩場面和詩情畫意,可以深化對課文主題的認識。
3.課堂教學數字化
利用網絡信息量大、傳輸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文大信息輸入的教學方式,尤其在復習訓練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如語言運用題、語病例析題、客觀分析題等,選擇有代表性試題組成題庫,然后制成類似游戲的課件,分設各個等級的層級目標,能力達到一定階段后自動升級等形式,能夠達到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的目的,同時也避免了復習的隨意性、盲目性和單調性。利用網絡交互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網上的合作與交流、學生習作的相互評閱和批改。教師的職能在發生著轉變,他不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的角色, 而是要充當學生學習的向導與顧問。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環境也不再只是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 它更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三、 教學方式的改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三點“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時有這樣一段話:“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理念,老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應盡可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應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配合老師,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
1.網絡給學生自主學提供了環境
語文學習看重的主要不是成果的呈現,而是學生學習、探究、實踐的過程,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等。網絡環境下以博覽為目標的閱讀,是以信息論為理論指導,以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信息素養。學生的閱讀對象除了傳統的書籍報刊外,還有更為豐富的即時的網絡資訊、多媒體信息。通過博覽性閱讀,學生將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為聯系生活提供更多的條件,從而擴大學習時空,激發寫作興趣,有效地強化作文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2.網絡拓展學生強化主題閱讀的深度
主題式閱讀指的是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文本。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從在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論壇交流心得。然后教師指導探究性學習的第一步―――結合網站的資料和個人感受, 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 在論壇上發表, 教師及時在論壇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價值的問題, 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協作, 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教師簡單指導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何上網搜尋資料, 如何展示學習結果)后, 學生通過上網搜尋資料解決問題, 交流、學習結果。課后學生饒有興趣地進一步研讀, 完善學習結果, 將感想發表在論壇上, 有學生還在課后將結果制成網頁, 交給教師鏈接到本課的教學站點上。
篇10
論文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教材教參;數據庫;知識產權;著作權
高校圖書館作為全校的信息收集、加_35整理中心,除了要加大做強傳統紙質文獻采購以外,還要引進和開發適合本校教學科研用的數據庫。目前,隨著教育資金的投入,教育規模的擴大,各高校在教學質量上的要求也明顯加強。作為教師教學參考用的圖書更是作為高校教學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但是對于教學教參的管理卻一直是全國高校管理的軟肋,對于不再使用的與每年出版的各種教材教參,沒有專門地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加以管理。目前,全國高校開始逐漸重視教材教參的管理,一般都開展了以教務處牽頭,圖書館實施的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工作,對教材教參加以智能化開發與管理,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興起,教材教參數據庫也以其便捷的檢索方式和海量的存儲信息越來越受到各高校教師的青睞。例如:超星圖書館、方正電子書等電子數據庫中就包含很多的教材和教參書。目前,高校圖書館開發教材教參數據庫主要依賴本館收藏的相關教材教參以及從教務處獲得的有關本校老師用的教材,還有一部分就是直接鏈接其他電子數據庫。這種鏈接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書目型數據庫,如江蘇省JALIS下的高校教材庫;另外一種是全文型數據庫,如一部分高校自建的教材教參數據庫,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參考書系統,在數據庫規劃、著錄字段、檢索方面都比較有代表性,文件以PDF格式存放,界面清晰,檢索方便。
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雖然為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優秀教材教參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但是教材教參數據庫在建設方面卻面臨很多難以克服的著作權問題,本文就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所面臨的著作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1教材教參數據庫的概述
由于教材教參數據庫屬于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的范疇,所以討論教材教參數據庫的建設,歸根結底還要從數據庫建設的著作權問題談起。
1.1數據庫的概念
1995年7月,歐洲議會和部長理事會通過了“歐盟數據庫法律保護指令”,正式在國際條約中使用數據庫的概念,在之前的著作權法中的“匯編作品”(compilation)大致相當于數據庫。數據庫的法律定義,各種法律文件中有不同的表述,主要有如下幾種:①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關于數據庫法律保護的指令(96/9/EC)》(以下簡稱《歐盟指令》)第一條規定:在本指令中,“數據庫”是指經系統或有序的安排,并可通過電子或其他手段單獨加以訪問的獨立的作品、數據或其他材料的集合。②美國HR2652、HR354提案:以信息匯集代替數據庫,定義為:經過系統或者有序安排的、以現有形式或者將來開發的任何形式或者介質體現出來的作品、數據或者其他材料的集合、匯集或者匯編。③我國學者一般認為:數據庫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經過一定的篩選,進行系統的編排而形成的一個信息的有機統一體;其內容是版權作品或版權作品之外的其他信息材料,可以通過電子手段或其他手段單獨進行訪問從而滿足用戶的需要。
1.2教材教參數據庫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需要,以及檢索方式的編排,此類數據庫可以分為3種:書目型數據庫、文摘型數據庫、全文型數據庫。一般來說書目型數據庫開發過程中做到尊重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利就行了。制作文摘型數據庫時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但是要尊重其署名權并支付相應的報酬,我國著作權法第32條規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至于全文型數據庫是著作權法保護的主體也是保護的難點,使用全文性數據庫要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同時還要支付相應的報酬,在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中,全文性的數據庫是建設的重點,所以各高校應該在數據庫建設的過程中充分考慮知識產權問題。
按構成數據庫的開發(即按照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的創新程度,分為原創性數據庫和非原創性數據庫,兩類數據庫獲得法律保護的途徑和程度是不同的,TRIPS協議及“歐盟數據庫指令”就是采用這種分類。
1.3教材教參數據庫發展現狀
由于高校現在非常重視教材教參建設,所以各圖書館都在加快這方面數據庫的建設,尤其是一些專業性、地方性大學,更是注重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作為自建和特色數據庫,成為本館數字化建設的亮點。目前,國內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的勢頭,這里面最著名的就是上海交通大學教學參考書系統,該系統首批已經有300多冊書籍入庫流通,此系統在數據庫規劃、著錄字段、檢索方面都比較有代表性,文件以PDF格式存放,有普通檢索、高級檢索、分類檢索界面,界面清晰,檢索方便。江蘇省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的JALIS課題下的教材目錄庫建設,已經初見成效。
2教材教參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
2.1教材教參數據庫保護的原則
2.1.1數據庫作為著作權法保護的客體。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 lPO)統計,大約有130多個國家對數據庫規定了著作權保護,大多數都是把其作為匯編作品的一種,將數據庫按匯編作品對待。從教材教參數據庫的開發工作,內容的選擇以及數據庫的功能上來看基本滿足著作權法對編輯作品的限定,適合編輯作品保護的原則:①教材教參數據庫作為一個整體作品考慮其版權;②數據庫及其組成成分的著作權相對獨立,即數據庫的著作權不得擴展到數據和內容本身。只要數據庫的資料選擇和編輯構成智力創造,就作為一個整體作品獲得保護。
2.1.2辛勤采集原則。由于教材教參數據庫存儲信息量大、檢索方便、實用性強,所以高校圖書館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技術、資金,但是教材教參基本上都是從別的數據庫中鏈接或者來自于已經進人公共領域的作品,內容的選擇和編排都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很難滿足原創性要求。但是隨著數據庫復制越來越快速、簡單,教材教參數據庫受到的威脅也更加嚴重,侵權人將數據庫稍微復制改動后就進入流通,嚴重傷害了原數據庫的開發的積極性。如何對非原創性數據庫加以保護,國際上一般采用“辛勤采集原則”(IndustrialCollectingPrinciple)或稱“額頭出汗原則(SweatoftheBrow)”,對在數據庫開發中收集、選擇、組織和編排上付出辛勤勞動,并付出了經費和時間,使用了一定的技術和手段,這樣的數據庫可以獲得著作權法保護。
2.2教材教參數據庫建設中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及解決辦法
教材教參數據庫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使用中,一般存在著以下3個不可省略的步驟,首先是作品的采集,其次是作品的數字化處理和上網,最后是讀者對作品的使用。每一個步驟都涉及作品的著作權問題,需要數據庫的創建者謹慎對待。在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中,要針對不同步驟、不同的使用方式妥善處理好高校圖書館與著作權人的著作權關系及高校圖書館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例如:在采集作品時,一定要分清是屬于已經超過版權保護期的作品還是仍然在版權保護期內未進入公有領域的作品。對于前一種作品可以全文數字化成數據庫作品,而對于后者一定要征求著作權人同意。
在對其作品進行數字化處理時,還要尊重著作權人的署名權,倘若著作權人不同意無償使用,數據庫制作者上網使用作品時還應當通過協商向其支付必要的費用。
2.2.1教材教參數據庫傳播與傳播權問題。教材教參的網絡傳播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為了全校師生在快捷便利的網絡環境中,及時方便地掌握各類教材教參的情況并合理有效地利用。但是將擁有著作權的教材教參通過網絡傳播,這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將網絡傳播權絕對化,就會妨礙社會公共利益。因為網絡傳播可以進行遠距離教學、展覽、公益表演、圖書館藏書查詢、新聞傳播等等,所以應當對網絡傳播權進行限制。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如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時事新聞報道;學校教學科研等),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已發表的作品,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2.2.2教材教參在信息服務的著作權許可問題。教材教參數據庫的核心構成是信息資源庫,建設教材教參的基礎工作是對教材教參的收集和整理,圖書館員利用一定的手段,通過館藏一次文獻和教學用教材教參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并編制各種二次文獻,如索引、文摘、題錄等,為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這項工作在強化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提高讀者利用文獻的速度,節約讀者時間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網絡環境下,對擁有版權的一次文獻編制題錄、文摘、索引是否違反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定而造成侵權呢?根據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圖書館只有在為陳列或保留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時才屬于合理使用。顯然,圖書館對教材教參的數字化使用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疇。因此,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對于作品的使用可以考慮類比于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信息傳播媒體對作品使用的法定許可形式。
2.2.3教材教參數據庫本身的版權問題。教材教參數據庫的知識產權問題一直是困擾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關鍵問題。在我國數據庫一般被認為是匯編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第14條規定:“編輯作品由編輯人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數字圖書館自建的館藏教材教參數據庫,在制作上凝聚制作者的辛勤勞動和智慧,應視為具有原創性,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數字圖書館對其理應享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對全文數據庫的建立除超過著作權保護期的作品和公有領域的作品外,在對原文數字化傳播時,必須征得作品版權人許可并按規定支付報酬。
3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的主要路徑
3.1借鑒國外立法,完善數據庫保護
美國著作權法以“最低原創性原則”保護數據庫,以“降低門檻”,使那些投資巨大卻“原創性”較少的數據庫得到版權法的保護,這種原則值得我們效仿;澳大利亞沒有制定特別的數據庫保護法,卻通過擴大現有版權范圍達到保護數據庫的目的,也值得我們借鑒。同時應密切跟蹤國際相關的立法實踐的發展,深入分析利弊得失,取其精華,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專門的數據庫法律體系。同時盡快制定一套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圖書館專門法律、法規、規章,建立和完善數字圖書館法律體系。
3.2充分利用《著作權法》中的“法定許可”合理使用
法定許可是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可以不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而使用其作品,但應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一種制度。《伯爾尼公約》及我國《著作權法》都確立了法定許可制度。
3.3建立著作權集中管理組織
著作權集中管理組織,是指著作權人授權著作權集中管理組織來管理他們的權力,即監視作品的使用,并與未來使用者或使用單位洽談使用條件,發放作品使用許可證等。目前,國際上比較著名的有國際唱片協會、數字媒體協作等;國內主要有中國文學作品著作權協作、中華版權中心等。超星數字圖書館、人大復印資料就是通過這種中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