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05:00: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音樂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音樂論文

篇1

我國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多元化國家,56個民族各自多姿多彩、異彩紛呈,都有其不同的藝術特色。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或含蓄或奔放的展現出各自民族的音樂特點,民族音樂的種類繁多、樣式新穎,形成了我國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特色。每個民族的情感都寄托在音樂文化的情感中,通過音樂情感幾千百年來的沉淀和積累,少數民族音樂逐漸的成為一個民族情感的血脈,也逐漸成為一種文化意志的靈魂,在增強民族凝聚力、振奮民族精神上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高校音樂教育中吸收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讓大學生不僅了解更多的音樂文化、音樂內涵,更多的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靈魂和精髓,從而加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這就是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所在。

二、在高校中繼承弘揚少數民族音樂的途徑

(一)完善高校音樂課程安排

在高校音樂教育中,既要立足于本土音樂又要完善少數民族音樂的設置,彼此相輔相成,共同融入高校音樂教育的環(huán)境中,主要構建音樂類型、方式、風格為主設置不同的課程安排。課程中要應用于理論結合實踐來進行,進行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理論的課程,如《中國民歌鑒賞》、《中國民樂演唱基礎》、《民族民間音樂》等。在此之外,應有計劃地設置師生戶外實踐教學去用心靈感受體會民族音樂的產生、藝術風格等。這種方式會讓大學生更好的吸收少數民族音樂的特色形式,并受益頗多。

(二)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音樂教學最根本的是以聽賞為基礎。聽音樂是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方式認知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并逐漸建立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如山西民歌《繡荷包》、東北民歌《小拜年》、《小看戲》、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等。其次聽賞具有代表意義的地方戲劇,如黃梅戲、豫劇、越劇等。再者聽賞民歌器樂曲,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二胡曲《空山鳥語》、《二泉映月》等等。這些都是幫助學生加深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的途徑,其次結合實踐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音樂文化的需求。

三、高校音樂教育融入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高校音樂課堂

目前,我國大學大部分音樂教育課程設置較為單一、音樂選修類課程較少,大多以欣賞為主,只有極少類少數民族大學開設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教學。在高校的音樂課程上增添少數民族音樂教學,可以讓大學生接觸更多的音樂文化,同時也能豐富高校音樂教學的內涵,豐富高校音樂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并使廣大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所在。因此,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校課堂中豐富了音樂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有利于音樂文化的和諧與發(fā)展

音樂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作為一種文化,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觀念與認知的所在。我國音樂文化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繼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不能被人遺忘,它有其獨特的魅力,象征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高校中發(fā)展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不僅是在提升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地位,也是在促進各少數民族文化共同發(fā)展,共同熔鑄在中國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中,并有利于少數民族音樂個性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多樣性文化共同發(fā)展。

(三)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在目前并不是處在普及的階段,大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也并不全面。高校音樂教育吸收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有利于加強大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了解,從中對少數民族加深認知,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對樹立新時期大學生的文化觀念、認識價值、思維方式及精神內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開設少數民族音樂不僅可以讓學生聽到各種各樣的獨特音樂,還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文化氣質和心理素質,增強大學生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使他們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尊重來自不同民族的同胞,尊重文化差異性,使他們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高師音樂;文化;評價;民族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106-01

一、高師音樂教學的現狀剖析

我國高師音樂教學是我國音樂教育中的主要支撐力量,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國一些地區(qū)的高師民族音樂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師的教育觀念及素質結構、教學方式方法上存在單一、對傳統(tǒng)文化融入不足、多元音樂文化意識淺顯等弊端。大多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時采用的都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們在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協作和共同解決問題的互動性,民族音樂課變得較為單調、枯燥、乏味。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音樂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極不平衡,以鋼琴、聲樂、中西器樂和綜合音樂理論教師為主,專職民族音樂教師很少,學科隊伍師資匱乏,重技輕藝,重西輕中。作為教學主體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很少,或者手段簡單,欠科學性,這與當下教育部門所呼吁倡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科學教育理念相違背。種種現象,無疑會制約著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發(fā)展和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進步發(fā)揚,作為基礎音樂課程的民族音樂課程教學能效如果滯后,其它的音樂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再深亦是缺憾。因此在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教學中需要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和融入,通過對民族音樂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研究,促進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轉變,調整高師音樂教學的結構,構建科學的、完善的、合理的高師音樂教學體系。

二、高師音樂教學與文化的結合

教育部最新的《指導綱要》中明確強調:提倡學科知識的綜合,注意音樂與文化相結合。應該貫穿“文化中的音樂”和“音樂中的文化”的理念和方法,以利于理解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和音樂在文化整體中的位置和特點。使高師音樂教育在突出師范性的同時還能傳播和創(chuàng)新民族音樂文化,為培養(yǎng)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所有的音樂課程尤其是民族音樂課的內容需要向橫向拓展,尋找與其它知識領域的切合點。可以考慮在教學中增加不同地域風格的現代創(chuàng)作音樂的介紹,內容涉及藝術歌曲、群眾歌曲、流行歌曲和器樂作品。特別是運用民族音樂元素創(chuàng)作的流行歌曲、或具有流行音樂外觀形式的民族音樂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感受到民族音樂其實無所不在,離我們并不遙遠。這種由導入,漸進趨近的方式,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事半功倍之效,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和感情,并在此過程中樹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高師音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融入的建議和對策

在觀念上要樹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觀念。把民族音樂放在第一位,扭轉重視西洋音樂輕視民族音樂的觀念。在聲樂、器樂、音樂理論等課程中加強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盡可能多的向學生灌輸我國的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比較中西音樂文化的差異,盡可能多的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成為一個合格的音樂工作者。其次要大力培養(yǎng)和引進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人才,培養(yǎng)一批傳承民族音樂教育的師資隊伍,增強和提高承擔民族音樂教學的教師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切實提高民族音樂教育效果和質量。再次,調整民族音樂教學的結構。特別是在聲樂教學中要充分吸收民族音樂中合理的發(fā)聲技巧,加大聲樂演唱中的民歌曲目;在樂理教學中要加大民族調式理論和民族音階理論教學;在視唱練耳教學中增添優(yōu)秀民族曲目;在器樂教學中設置民族器樂的教學。

對民族音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要遵循四個原則:第一,促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加強民族音樂的唱奏能力與民族音樂文化視野的統(tǒng)一。要求學生既能掌握所唱奏曲目,又能對所掌握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作理論性系統(tǒng)性的表述,按照民族音樂學的觀點,“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為什么”。第二,提高學生的審美內涵,堅持嚴密的技術結構和深層審美內涵的統(tǒng)一。要求學生以嫻熟的技巧準確掌握曲目所固有的形態(tài)結構,并能對該形態(tài)所表達的深層審美意蘊有深刻獨到的感悟。第三,知識技能的素質和數量的統(tǒng)一。一方面要求學生準確、到位,并有較高文化品位地掌握唱奏風格,又要對所要掌握曲目的量有硬性要求。第四,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性和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既要求學生對傳統(tǒng)的音樂藝術成果有系統(tǒng)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以保證個性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河北省科技廳2009年指令計劃項目,項目編號:094572128D

篇3

計算機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為“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音樂作曲軟件的開發(fā)利用則成為“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得以開展的保證,同時為學生今后在音樂方面的發(fā)展開拓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課的教學,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提升了同學們對音樂的興趣,同時鞏固和發(fā)展了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因此,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新型教學模式,它的推廣和普及必將對我們的中學乃至所有階段的音樂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zhàn),必須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問題。筆者在高中音樂課的教學實踐中,對利用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系統(tǒng)進行創(chuàng)作教學這一課題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高中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創(chuàng)新素質

這是高中學生的一節(jié)音樂課: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逐步完成一首小樂曲的“創(chuàng)作”:輸入主旋律、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從教師設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節(jié)奏型)中選擇相應的,調整各軌的音色、音量并不斷回放、修改。教師則利用電子課堂系統(tǒng)進行監(jiān)控,隨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由于可以利用音樂軟件將自己的音樂主張轉變?yōu)闃非?,體會創(chuàng)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學們學習得愉快而主動,課堂氛圍輕松和諧。

我們不僅要問:是什么使這些高中生對音樂課產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可以發(fā)展成為一種教學模式并被推廣嗎?它是否預示了今后音樂課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這些問題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可行性

1.倡導創(chuàng)新教育,是實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必然結果

所謂創(chuàng)新教育,是指在基礎階段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應試教育側重于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素質教育則側重激發(fā)學生個性特長和對知識的組合創(chuàng)新,將書本知識運用實踐驗證或進行延伸創(chuàng)造,立足于開發(fā)特長、釋放學生的潛能。教學不再將知識的學習作為教學的目的,而是把知識的學習作為認識事物本質,訓練思維能力、掌握科學方法的手段;學生在“發(fā)現”知識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獲得結果,而是強調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樂創(chuàng)作為音樂課教學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空間。在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作曲、編曲練習中意識問題、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達到獨立認識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目的。這種教學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傳統(tǒng)音樂課都無法達成的。

2.“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著眼于未來,符合“三個面向”的要求。

啟發(fā)并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并發(fā)揮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創(chuàng)造的精神,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是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內容。音樂的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過程都離不開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關研究表明,人在二十歲以前,智力的提高幾乎是直線式的。如果人的大腦在新型的教育活動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創(chuàng)造性的才能發(fā)展到更高的程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智力得以開發(fā)和發(fā)展。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通過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增加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和勇氣,打破創(chuàng)作神秘的思想。

3.“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可以擴充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與思考力。

通過有意識的對客觀現實的觀察了解,運用所學過的各種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獲得了了更豐富的生活經驗。從而加強了學生對生活與音樂創(chuàng)作之間聯系的思考。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創(chuàng)作、表演他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學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勵自己。

4.“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可以促進其它教學內容的學習,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中,樂理知識的教學非常重要,但其內容較難掌握,而且缺乏檢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視唱練耳、聽音記譜等訓練學生音樂能力的練習,在原來的音樂課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樂天賦較好的同學以外,其他大多數同學的音樂能力還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創(chuàng)作課中,上述所有的內容都成為了操作軟件的必要條件。學生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電腦進行編曲的可能。在編輯樂譜的過程中獲得、鍛煉和鞏固有關的音樂知識,同時通過作品的完成來檢驗學習的效果,形成了一個學習——創(chuàng)作——再學習——再創(chuàng)作的良性循環(huán)。

二.高中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課的實踐

1.明確“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深廣度

①“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深廣度的界定

創(chuàng)作教學的廣度,指廣義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活動,凡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活動,都包括在內——象即興編唱一首歌,敲擊一個節(jié)奏,選擇適當的伴奏樂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修改、補充、更正他們不熟悉的歌曲節(jié)奏、旋律、歌詞、表情處理等,也都屬于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范圍。

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深度,主要指使學生初步掌握音樂表現手段和曲式結構等作曲常識。如旋律的進行,節(jié)奏的變化和主題的發(fā)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轉、合的結構等等。

應當指出,從目前的音樂教學實際水平出發(fā),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會作曲,都具有記譜的能力。隨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我們應逐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與記譜的能力。

②創(chuàng)作教學的教學計劃

為了更好地了解創(chuàng)作課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價值和前景,筆者向學校申請,將校內的一個30人的小班作為實驗班,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實踐。在通過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學的音樂素質之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定了教學計劃(實踐時間為一學期),將一首歌曲的制作簡化到旋律、節(jié)奏、和聲、歌詞及音色音量的設定幾個部分,爭取通過將近15個課時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電腦音樂制作系統(tǒng)的操作,完成簡單的歌曲創(chuàng)作和編配。具體計劃如下:

周次教學內容

第1周樂理知識查漏補缺,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2、3周學習音樂軟件操作

第4周通過選擇的方式完成一首樂曲的編配

第5—7周獨立完成一首樂曲的編配

第8、9周進行創(chuàng)作歌曲演唱比賽

第10周機動

③教學內容范圍的選擇

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不同程度的學生設定了不同的要求。

a.樂曲的輸入

根據自己的水平,同學們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一段樂曲或選擇輸入一段自己喜歡的旋律??紤]到有的旋律在節(jié)奏、曲風上存在著眾多的難點,教師建議學生選擇節(jié)奏規(guī)整、稍舒緩的旋律。在音樂軟件上有三種樂譜輸入方式:會演奏鍵盤樂器的同學可以利用電腦鍵盤的“鍵盤”功能錄入樂譜;一般的同學可以使用單步錄音,選擇好音符的時值,用電腦鍵盤將音符一個個彈奏錄入;也可以選擇使用鼠標點擊輸入的方式,這種方式速度較慢,但是操作最為簡便和直觀。

b.節(jié)奏的選擇和編配

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種風格的節(jié)奏,學生可以根據樂曲的特點選擇不同風格的節(jié)奏型作為“鼓底”。這是一種簡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據作品

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輕松地完成節(jié)奏的編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個基本的disco節(jié)奏,用三個軌道分別輸入大鼓(××)、小軍鼓(×)和落地踩叉(××××)的節(jié)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聲的編配

學生可以從教師為作品編配的和聲中選擇,也可以自己進行和聲的編配。如果進行獨立制作,學生必須掌握的有關和聲的基礎知識,一、四、五級的編配以及伴奏織體的設計。在此基礎上,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和聲編配能力和聽覺檢驗,設法為作品進行和聲編配。

d.歌詞填寫

填寫歌詞看似簡單,實際上牽涉到連音線、圓滑線、倒字等等一系列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沒有過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學創(chuàng)作的歌詞能夠符合一般的審美觀點。

2.指導學生做好“音樂創(chuàng)作"的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包括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具有獨立的視唱能力和記譜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等。這是他們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礎。在兩個課時的短暫教學時間里,樂理知識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五線譜的記譜與和聲的編配。五線譜知識的復習、鞏固可以結合音樂軟件的操作學習進行。現在筆者在教學中所使用的是市場上最為流行的Cakewalk編曲軟件和Encore專業(yè)打譜軟件。為了使學生具有正確規(guī)范的概念,樂譜的輸入、修改均在Encore軟件上進行。專業(yè)打譜軟件所具有的規(guī)范化功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操作。比如現在要求輸入一小節(jié)4/4拍的旋律:如果輸入時值總和超過4拍,電腦就會發(fā)出“?!钡囊宦曁崾据斎脲e誤,并拒絕輸入超出時值的音符;如果輸入的時值不足4拍,在樂譜上就會出現音符排列錯誤或演奏出錯(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況。和聲編配的學習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級及其排列規(guī)則。在實際操作中,對學生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只要大致的和聲結構正確便予以認可。我們必須認識到:培養(yǎng)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較長的時間內,通過平時的教學工作,一點一滴地去積累,靠長期艱苦、細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對教師的要求

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必須具有全面、專業(yè)的音樂知識,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夠較好地完成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課的教學,教師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識。

①廣泛涉獵各種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音樂

從音樂院校音樂專業(yè)或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音樂教師,一般都在古典音樂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獵,對于現代通俗音樂卻是知之甚少。而這部分的音樂正好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他們的創(chuàng)作中必然會有深刻的通俗音樂的痕跡體現。假如教師在教學中心中無數,必然無法指導學生的學習。只有廣泛地涉獵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尤其是學生最為熟悉的通俗音樂部分,才能真正地體現教師在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課中的主導作用。

②學會熟練地操作、使用電腦音樂軟件

現在市場上的電腦音樂制作軟件主要包括三類:編曲類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們的功能是編輯、創(chuàng)作MIDI樂曲;打譜類的如Encore、Finaly98,它們是目前市場上最為專業(yè)的打譜軟件,其樂譜編輯功能完全可以和樂譜排版系統(tǒng)相媲美,且對于專業(yè)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簡便;自動配器類的如Bandinabox,只要輸入旋律、和聲,選擇作品風格,軟件就會自動生成伴奏樂曲,對于非專業(yè)人士而言不失為很好的一種快速編曲工具。教師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軟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為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情境,促使學生質疑問難,探索求解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動機,讓學生產生認識(操作過程中)的困難或困惑,從而激發(fā)他們去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這也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之一。

三.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硬件問題

由于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對設備的要求較高(一套設備的最低配置也要將近一萬人民幣),一般的學校無法完成這樣的硬件配置。如要讓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成為現實,音樂教育必須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更多重視。

2.軟件問題

軟件問題牽涉到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完成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課對音樂教師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教師對音樂軟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創(chuàng)作課的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決定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風格與審美觀。就一般的普通中學而言,學生的音樂基礎與目前期望的要求也還是有一定距離的。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針對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查漏補缺;一是在最初教學的過程中適當放寬對學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據學生的進步逐漸提高。

四.結語

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證明,學生是完全有興趣、有能力參與和進行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樂天賦較好、計算機運用能力較強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帶頭作用,使得本來預計要10周左右時間完成的教學計劃在短短的6周時間就得以完成,而且許多同學都自行購買了軟件,決定要在課后繼續(xù)進行電腦音樂創(chuàng)作的嘗試。

篇4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價值

1、促進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的弘揚

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一個國家傳統(tǒng)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學、地理特色等多種多元文化的整合,通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便可以很好地了解到這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悠久發(fā)展歷史、民族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地域風情等內容,而我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和多元化色彩的文明古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我國聲樂藝術的根源,是我國聲樂藝術的精髓所在。因此,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至關重要。高校擁有著大量的國家杰出青年人才,通過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聲樂文化,相關高校聲樂教師可以有效地將我國特色傳統(tǒng)音樂文化展現到高校學生面前,并且有效地將我國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tǒng)信息等傳遞給學生,從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對于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認知,增強高校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推動新一代的中國高校人才進一步的弘揚和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促進我國歷史特色文明的傳承。比如說,以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的《春江花月夜》這一首古典名曲為例,《春江花月夜》是我國歷史上一首有名的琵琶獨奏曲,它形象生動的為人們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的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促進了人們對于中國古典樂器琵琶的理解。因此,在現代高校的聲樂課程教學中融入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2、促進高校聲樂教學品質的優(yōu)化

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聲樂課程教學品質的優(yōu)化,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審美能力。第一,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可以很好地促進高校聲樂教學的多元化?,F代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大多都是采用的西方聲樂教學的方法,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便造成了現代高校的聲樂教學長期處于一邊倒的發(fā)展狀態(tài),聲樂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變得越來越單一化,不利于高校學生的聲樂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和優(yōu)化。而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促進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多元化發(fā)展。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千年的歷史文化發(fā)展長河中,發(fā)展了多種特色的音樂藝術形式和品種,建立了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體系,比如說國粹京劇、秦腔、黃梅戲、昆曲以及民間小調等,這些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極大程度上的豐富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推動高校聲樂教學的優(yōu)質發(fā)展。第二,傳統(tǒng)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可以促進高效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高校音樂課程的教學,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聲樂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而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正好可以滿足其這一需求。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中華千年文化傳承下來的精髓,它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文化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強化高校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從而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科學地提高,為現代社會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人才。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方法

1、促進情感與教學的融合

音樂是人類表達自身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和手段,每一首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因此,相關高校聲樂教師要想有效地促進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融合,首先,應當緊抓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核心精髓――情感,將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傳統(tǒng)英語文化的情感相融合,從而有效地發(fā)揮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對于高校學生的教學作用,使傳統(tǒng)英語文化能夠完美的融合進現代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當中。比如說,以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中的《高山流水》這一首經典曲目的教學為例,《高山流水》是由先秦琴師伯牙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觀點樂曲,曲中主要想表達的是高山的雄渾和幽水深潭的壯闊,傳說當時伯牙先生創(chuàng)作這首曲子的時候,只有鐘子期先生聽懂了其中的情感,鐘子期死后伯牙先生痛心疾首,感嘆道失去了一個知己,因此也誕生了“伯牙絕弦”這一千古名詞。所以,高校聲樂教師在給學生教學傳統(tǒng)音樂文化時,可以通過情感與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幫助高校學生有效地了解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背景、情感、體驗等內容,讓高校學生能通過情感的共鳴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從而有效地吸引高校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促進高校學生對于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2、激發(fā)高校學生的感知能力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激發(fā)自身對于聲樂藝術的感知能力,是有效地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重要方式。因此,相關高校聲樂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并且有效地促進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的融合,就應當重點做好高校學生的聲樂感知能力的激發(fā)工作。我國是一個擁有多個民族特色的多元化國家,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我國每一個地區(qū)和地域都發(fā)展了其自身特有的音樂文化。然而,雖然我國不同的地區(qū)人們對于傳統(tǒng)音樂的風格、唱法、表演形式等方面可能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但是,對于音樂這一門藝術來說,音樂是不分地域和國界的,它都是人們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因此,在現代高效的聲樂課程教學中,不存在無法理解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學內容,存在著只有尚未開發(fā)的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因此,高校聲樂教師要想有效地促進傳統(tǒng)音樂藝術與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融合,就應當采取有效地措施來激發(fā)高校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比如說,對于地域文化特色比較鮮明、獨特,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傳統(tǒng)音樂藝術,高校聲樂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之前,先向學生詳細的介紹其歷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音樂風格等背景內容的方法,有效地強化高校學生在欣賞該種傳統(tǒng)音樂藝術時的感知能力,從而全面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我國聲樂藝術的根源,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在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促進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承,弘揚中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聲樂教師應當積極采取有效地措施來促進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融入,從而有效地提高現代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質量。

篇5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時代的不斷進步,流行音樂以其獨特的音樂形式活躍于大眾的生活中。從廣義上來說,流行音樂的內容多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易懂的,能讓大眾在心靈上產生共鳴的。這樣就讓人們從它生動形象的內容中更加容易地體會到歌曲所傳達的內容和情感,并將這份情感融入到生活當中。所以說,流行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中使流行音樂發(fā)揮其優(yōu)勢作用,也是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二、高等教育改革中流行音樂的發(fā)展

(一)豐富高校教育改革的內容。首先,從流行音樂的特點出發(fā),它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形象生動的內容豐富了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同學們在課下可以通過流行音樂來緩解壓力,調節(jié)自身不良情緒,在繁重的學習后也可以通過聽音樂來放松身心等。其次,流行音樂也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逐漸從音樂的欣賞者轉變?yōu)閰⑴c者。高校學生處在人生當中最具活力和熱情的階段,他們渴望表現自己,展示自己。而流行音樂獨具的特點則為他們展現自我提供了平臺,使得他們能夠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個性,讓身心都融入到音樂中來。

(二)阻礙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流行音樂嚴格上來說,是在商業(yè)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興盛起來的,追求商業(yè)利益的目的性較強。所以很多流行音樂存在質量低下、膚淺化和表象化的缺點,這些負面的東西不僅影響大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而且阻礙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比如有些流行音樂在表達情感方面趨于媚俗化,使得大學生在受其感染后,被不良情緒所影響,意志消沉,精神低迷,不利于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流行音樂的娛樂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高等教育改革中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策略

我們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完善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任務,其中當然也包括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創(chuàng)新能力。而高校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學科特點,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說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高校音樂教育的改革是主要的趨勢之一,同時也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一)擺正地位,辯證看待。流行音樂在音樂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廣泛傳播,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確,流行音樂以其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特點為學生們所喜愛的同時,也存在一些消極的影響。對于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我們更應該看到其特定的藝術價值。在高等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流行音樂也更要擺正位置。教師應合理選擇流行音樂的作品,向同學們傳達流行音樂強烈的時代感和藝術性,讓他們領會到流行音樂積極健康向上的一面,從而讓他們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時,也促進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自身藝術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發(fā)展,音樂也不例外,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流行音樂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和方法來說,也應該轉變視角。在課程設置、教學方面多增加實踐互動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素質。在課下,也可多組織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如建立音樂論壇、組織音樂講座、設立音樂社團等,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氛圍。此外,從教學方式上來說,要改變過去簡單化和死板化的方式,采用多元化和豐富化的教學內容,讓同學們在注重以分數來評價自身成績的同時,更看重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我們在進行流行音樂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同時,也要堅持主流音樂對大學生精神發(fā)展的教育作用。

篇6

     關鍵詞:和聲學 教學手段 數字化 音序器 軟件 硬件 MIDI 多媒體

    

     科學與藝術是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但自遠古時代起,人類的藝術發(fā)展就不斷地從科學的進步中獲益。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開始在我國音樂教育中運用,隨著人類第三次技術革命的代表——電子計算機的迅猛發(fā)展以及教學手段的不斷改進,這一輔助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教學中,沖擊和替代著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師范院校的音樂教學中,人們充分利用了它的省時、節(jié)資、實時、便捷等特點,建立了數碼鋼琴教室、多媒體教室,部分課程改“一對一”授課形式為集體授課,大大緩解了我國師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師資不足的狀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人們的歡迎。

     《和聲學》是高師音樂教學中的基礎學科,是學習《復調》、《曲式》、《配器》等課程的前提條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和聲學》的教學實踐中,運用數字化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和聲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和聲學》的教學質量,是高師《和聲學》教學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以往高師院校的音樂系科里,黑板和鋼琴一直是《和聲學》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由于我國的普通音樂教育基礎薄弱,許多高師學生在入學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聲。面對如此的教學對象,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的和聲譜例在學生心中難以形成和聲音響的聽覺聯想,因而幾近于“紙上談兵”;而鋼琴上彈出的和聲音響瞬間即逝,學生因看不見其樂譜形式,故而又等于“對空彈琴”。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和聲學》課程的教學,學生常常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困惑。盡管教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辛苦,但學生最終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瑣的清規(guī)戒律。由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樣避免平八、平五、聲部交錯、四部同向等書面作業(yè)錯誤這一教學誤區(qū)之中,因而,在他們的耳朵中沒有對音響的聽覺感性認識,沒有音響的優(yōu)劣比較,思想上很難形成良好的和聲思維習慣,學到最后,多數人終于失去了對《和聲學》學習與應用的興趣。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高師《和聲學》課程教學質量難以提高之關鍵所在。

     為解決和聲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生的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難以溝通的問題,我在教學中引進了計算機、MIDI和多媒體等數字化教學系統(tǒng),對學生進行視、聽一體化的多媒體和聲教學。下面分別從前提條件、課件制作、課堂教學、延續(xù)課堂等視角,介紹在《和聲學》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數字化”教學,以期為高師音樂教育事業(yè)提供一種“數字化”教學的思路,使數字化教學手段更好的為高師音樂教育事業(yè)服務。

     一、前提條件

     1.MIDI協議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樂器數字化接口,它實際上是一個通過電纜將不同廠家、不同型號的電子音樂設備連接起來的協議,使它們之間可以進行“對話”和“交流”。1981年,Sequential Circuit公司的Dave Smith首先提出通用樂器數字化接口的設想,1983年美國和日本的幾家大的電子樂器生產廠家共同制訂了MIDI明細規(guī)格,即MIDI 1.0 Detailed Specification,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MIDI協議。此協議的提出,使得不同廠家的電子樂器之間能保持一定的硬件兼容性。

     MIDI音樂,則是在MIDI協議下,給一個或多個音源(電子樂器)傳輸一組指令性的數字信號,指揮這些音源發(fā)出的音響序列。MIDI音樂的創(chuàng)作,即是這些指令性信號的書寫。所以MIDI音樂就象一些文本文件(TXT)一樣,所占用的存儲空間非常的小。以前20張CD的音樂(WAV),現在用一張軟盤就能裝得下?!逗吐晫W》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譜例,MIDI的出現使譜例——音響的轉換,變得輕松自如。

     2.數字化音樂教學系統(tǒng)的構建

     組建數字化音樂教學系統(tǒng),分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a硬件

     電腦

     CPU(中央處理器)主頻越來越高,硬盤容量越來越大,傳輸效率越來越快,生產技術的提高、生產成本的降低,使電腦普及率大為提升,使數字化音樂教學的主要硬件設備有了保障。

     MIDI接口

     MIDI設備中,有一到三個端口,它們分別是MIDI In、MIDI Out和MIDI Thru。MIDI In接收其它設備發(fā)來的信息,MIDI Out發(fā)送本設備生成的MIDI信息,MIDI Thru將從MIDI In接收來的信息發(fā)送到另一臺MIDI設備上。MIDI接口有專用的也有集成的。根據資金與設備的多少,可選擇一進兩出、兩進兩出……八進八出等型號,也可用MIDI電纜,直接連接到多媒體電腦中的聲卡上。

     MIDI鍵盤

     MIDI鍵盤是用于輸入MIDI信息的設備。雖然從理論上說,可以在編曲軟件里用鼠標輸入各種MIDI信息,但實際上比MIDI鍵盤要煩瑣得多。假如資金允許,最好還是要配備MIDI鍵盤。有MIDI接口的普通電子琴,也可以作MIDI鍵盤使用。新加坡Creative公司最新推出的普及型MIDI鍵盤非常適合于高師《和聲學》課堂教學。

     音源

     音源是MIDI音樂實現的基本條件。根據資金條件,配置音源可以有如下方案:

     經濟型:普通聲卡 + 軟音源(GigaSampler、Reality等)

     普通型:中高檔聲卡(附帶有音源)(Creative公司LIVE系列聲卡、YAMAHA724、744等)

     專業(yè)型:專業(yè)外置音源(Roland公司的SC系列、YAMAHA公司的MU系列價格適宜,功能強大,在國內廣泛使用;更專業(yè)化的頂級音源有Roland JV-2080、Akai EWI3020等;廣州凱諾公司推出的DY系列民樂音源是民樂MIDI音樂實現的保障)

     調音臺、音箱、投影儀

     調音臺、音箱主要用于示范演奏,投影儀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黑板”的替代教具。在一個數字化音樂教學系統(tǒng)中,調音臺、投影儀各一,音箱一對就行了。此外,每生配備耳機一副用于個人作業(yè)試聽。

     b.軟件

     樂譜編輯:Encore4.X、Finale、MW3等。

     MIDI制作:Cakewalk9.X、Cakewalk SONAR v1.31等。

     音頻編輯:Cool Edit、Sound forge等。

     課件制作:Power Point等。

     批改作業(yè):Tonica等。

     二、課件制作

     1.文字錄入

     錄入相應章節(jié)內容。注意標題、要點、重點、難點的字體、字號、顏色等的選擇與編輯。

     2.樂譜制作

     用樂譜編輯軟件制作譜例。

     3.MIDI編輯

     把樂譜制作軟件生成的文件另存為MIDI,用MIDI制作軟件重新讀出,作精細編輯。

     4.文、譜、音、像多媒體混編

     把樂譜制作軟件制成的樂譜,用抓圖軟件(如SNAP等)實現樂譜——圖片的轉換(FINALE本身具有樂譜——圖片轉換功能)。把樂譜圖片插入課件。

     把MIDI制作軟件生成的MIDI文件,以MIDI(或用音頻編輯軟件錄制成WAV,或轉換為MP3)的形式插入到課件中。

     把相關視頻文件插入到課件中。

     5.添加動畫

     為課件中各種事件,添加動畫效果,增強趣味性,作最后綜合編輯。

     三、課堂教學

     1.用Power Point播放課件

     采用數字化的課件教學時,老師的粉筆變成了鼠標,煩瑣的板書在這里也變成鼠標的輕輕點擊。老師的教案不用再做第二次的抄寫,學生就能輕松閱覽教學內容。十年前的科幻小說中的敘述,今天變成了現實:老師帶一張光盤來到教室,打開電腦、投影儀、音響等數字化設備,本章節(jié)的標題經過渲染處理,象電影一樣非常醒目地映入眼簾,許許多多的參考書被集成到一張光盤上,有內容的文字說明與語音講解,有每個例子的影音實況,預先設計的播放效果,吸引了每個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按動課桌上的按扭,進行電子舉手提問題。老師隨意檢查著學生的課堂作業(yè),批改后輕觸鍵盤發(fā)送給學生……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輕松愉快地組織課堂,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獲得了更大的信息量,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又使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有序而默契,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的氣氛也變得非常的活躍。

     2.利用Encore的樂譜顯示功能進行課堂講授

     Encore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將和聲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對某種具體的和弦連接,教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guī)律的同時,通過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各種表現形態(tài),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區(qū)等和聲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己的聽覺與視覺感知,對教師所彈的各種連接形態(tài)作出自己的音響審美判斷。實踐證明,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學生看得見、聽得著,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判斷的自信心。

     3.利用MW3的樂譜編輯功能進行習作示范與作業(yè)講評

     MW3的樂譜編輯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對學生的書面作業(yè)進行分析講評以及在課堂上進行習作示范時,利用該功能常能取得舉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對和弦連接中最常出現的平行、反向及隱伏五八度等不良聲部進行,可以利用樂譜編輯中的拷貝(Copy)功能,將包含上述錯誤的和弦連接片斷拷貝到下方相鄰音軌的同一節(jié)拍位置,并在新音軌上利用編輯功能將多余聲部刪除,只留下構成平行進行的兩個聲部,學生視、聽后就會對問題一目了然,無須再作過多的說明。

     在做習作示范時,教師可將同一條習題拷貝到同一節(jié)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軌中,通過啟發(fā)講解,讓學生對同一習題做出多種不同的和聲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單軌放音功能,把通過課堂討論所得到的各種和聲配置方案分別放音讓學生傾聽,視聽結合,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聽覺能力及和聲思維能力,并培養(yǎng)其高雅的和聲審美趣味。

     在對學生的書面作業(yè)進行分析講評時,也可采用同樣的方法,將習題原樣輸入到計算機內并拷貝到不同音軌,在新的音軌中對習題進行分析改錯(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別放置在不同的音軌里,各個音軌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隨時單獨放音傾聽)。改題結束后,通過新舊配置方案的音響對比,學生對各種不同的和聲配置方法會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篇7

關鍵詞:抽樣調查 音樂學習 興趣取向 學習效果

音樂教育調查報告及其研究是高等音樂藝術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教育方針,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培養(yǎng)合格音樂教師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體現教育質量,推進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準的重要途徑。本次調查主要針對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音樂教育狀況進行抽樣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研究方法。調查期間,共發(fā)放問卷81份,有效問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級實驗班392班學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級406班學生完成。這次的教育調查立足客觀現實,目的在于提供高一年級學生在音樂喜愛程度、音樂類別取向、音樂風格取向、樂器喜愛取向、音樂接觸途徑、音樂特長等維度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評價(課堂喜愛程度、音樂趣味活動、課堂氣氛)、學習評價(音樂學習難點、識譜能力、歌唱學習方法、課堂內容取向、音樂學習感受、音樂學習收獲)、教師評價(教師喜愛程度、教師優(yōu)點)等視角了解課堂音樂學習的效果,以便幫助音樂教師更多的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欣賞音樂,為營造理想的音樂課堂氛圍積累寶貴的經驗。本文主要圍繞上述問題展開分析討論,力圖做到客觀性、全面性、科學性。

一、調查研究準備工作

(一)文獻收集

隨著“以人為本”重要指導思想在教育領域的逐漸落實,衍生并且發(fā)展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的教育指導思想。面對激烈的人才競爭,世界各國對于學校教育的認識有了新的眼光和領悟,同時也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了很多相關的研究成果。其中,學校音樂教育尤其是圍繞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這一課題的相關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就??v觀前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層面:

1.從課程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

2.從師資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

3.從教學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

4從學習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

5.從管理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

6.從招生角度談學校音樂人才培養(yǎng)。

總結前人成果和經驗,為我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幫助。有關學生音樂學習方面的研究更是為本文的誕生做出了向標性的指導。例如:首都師范大學音樂系教授曹理先生等人撰寫的《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一書中的第三部分“學習心理篇”,不僅從理論上詳述了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音樂技能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學習、音樂表演學習、音樂欣賞學習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而且還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指導性建議,為教育工作者們提供實用的方法論。

另外,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師生、各級中小學的眾多教育工作者也針對學生音樂學習這一問題進行過廣泛的研究與調查。例如:載于《文系音韻――第三、四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一書中的論文《高中生音樂學習興趣傾向的調查研究》是由浙江省龍游中學的一名一級音樂教師撰寫的,這篇文章主要從學生學習歌唱的興趣、學習器樂演奏的興趣、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主要歌曲創(chuàng)作)的興趣、學習戲劇影視等綜合藝術的興趣、學習電腦音樂及音樂制作知識的興趣、學習舞蹈表演的興趣、對音樂欣賞學習的興趣等七個角度進行挖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說服力。

盡管碩果累累,但問題還是層出不窮。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根深蒂固的“疑難雜癥”亟待解決。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

1.學生音樂學習目標的模糊。

2.學校音樂學習態(tài)度的輕視。

3.學校音樂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之間的脫節(jié)。

4.學生課堂音樂學習效率低下。

5.學校音樂評價機制的疏漏。

基于以上理論認識,本文將在問卷調查研究的過程中詳細的對高中學生音樂學習狀況進行剖析及思考,發(fā)現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解決問題。

(二)問卷設計

本次問卷設計基于筆者于2010年4月對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實施的音樂學習調查問卷而作,考慮到高中階段的學生較之以小學生具有較為成熟的理解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所以在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音樂教師陳向中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高中版本的調查問卷,以適應高中學生的答卷思路及方式。

本問卷力圖最大限度地獲取學生音樂學習的相關信息,爭取通過最短小的篇幅和最善巧的提問方式得到同學們最真實、最有效的答案。所以,問卷經過了多次修改才最終定型。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本問卷更多的是站在學習興趣的角度來實施調查的,在今后的調查中還可以從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等視角來觀察音樂學校音樂教育的實效。

此次音樂學習調查問卷主要包括4大板塊,即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課堂評價、學習評價和教師評價四部分。依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的指導理念,本問卷立足于學生角度來評價音樂課堂、音樂教學內容以及音樂教師。這是一次嘗試和探索,筆者將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的中逐漸積累,完善成果。

(三)實地調研

筆者于2010年6月在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實習期間,對高一年級學生的音樂課堂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觀摩和互動教學。由于筆者于2004年至2007年就讀于山西省臨汾市第一中學,對母校的師生狀況較為熟悉,尤其是與高一年級音樂教師陳向中老師和高一年級406班班主任李俊蓮老師建立著良好的師生關系。所以此次,在老師們的無私幫助下,本人才得以對母校順利的進行音樂教育調查工作。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音樂調查問卷81份,有效問卷81份,其中41份由高一年級實驗班392班學生完成,40份由高一年級406班學生完成。研究力圖通過提供高一年級學生在音樂喜愛程度、音樂類別取向、音樂風格取向、樂器喜愛取向、音樂接觸途徑、音樂特長等維度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課堂評價(課堂喜愛程度、音樂趣味活動、課堂氣氛)、學習評價(音樂學習難點、識譜能力、歌唱學習方法、課堂內容取向、音樂學習感受、音樂學習收獲)、教師評價(教師喜愛程度、教師優(yōu)點)等視角了解課堂音樂學習的效果。

二、調查結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音樂學習興趣

1.音樂喜愛程度

如圖所示,共有47%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22%;44%的學生比較喜歡音樂,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9%;僅有9%的學生持一般態(tài)度,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2%;不喜歡音樂的學生暫未出現。由此可知,學生們對音樂的態(tài)度總體上比較樂觀,并且男女比例較為平衡。

2.音樂類別取向

共有9%的學生選擇民族民間音樂,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5%;10%的學生選擇西洋古典音樂,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4%;43%的學生選擇中國流行音樂,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0%;30%的學生選擇歐美流行音樂,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8%的學生選擇日韓流行音樂,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2%。數據顯示,男女音樂類別取向基本均衡。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該圖最顯著的信號表明:流行音樂在高中學生心目中占有絕對地位。而流行音樂為什么能夠擁有如此廣大的群眾基礎呢?這不僅僅是音樂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所驅使,更多的是因為流行音樂本身具有通俗性、大眾性和廣泛傳播性。在日常生活中,流行音樂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還是廣闊的網絡世界,都與流行音樂無法脫離干系。這到底是大眾審美的趣味選擇還是音樂導向的盲區(qū),甚至誤區(qū)?學校音樂教育一再呼喊正統(tǒng)音樂、經典音樂、民族音樂,但是僅憑一周一堂音樂課就想把學生們的審美理念說服到民族音樂的陣營,恐怕遠遠不夠!

除流行音樂的傳播通道極其暢通以外,其他的諸如民族民間音樂、西洋古典音樂等等都受到了面向大眾的局限,是因為西洋古典音樂太高雅而不易欣賞?是因為民族民間音樂太俗氣而沒有內涵?是因為專業(yè)人士喜好獨享其樂還是因為專業(yè)大師力量有限?是因為音樂教育投入力度不大還是因為音樂信念不夠明確?這些疑惑都是小小的問卷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問題。

民族民間音樂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呈現在觀眾面前呢?大眾對于西洋古典音樂及其他世界音樂文化應該持有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呢?這不僅要依靠音樂教師的辛勤努力,更取決于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協調配合。只有在全民共同努力下,才能達到多元音樂文化的平衡發(fā)展,才會出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3.音樂風格取向

共有5%的學生喜歡莊嚴威武的音樂,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4%;37%的學生喜歡輕快活潑的音樂,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7%;29%的學生喜歡華麗抒情的音樂,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4%;29%的學生喜歡憂傷感人的音樂,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1%。數據證明:除了選擇“莊嚴威武”的學生男女比例出現失衡(屬于正?,F象)外,其它選項較為均衡。

學生之所以熱衷于“輕松活潑”的音樂,是因為高中學習生活壓力過重,并且缺乏活力。所以通過音樂放松身心、緩解不良情緒,并且激活動力。選擇“華麗抒情”者與選擇“憂傷感人”者持平,高中學生把音樂作為情感宣泄的有效途徑,正值青春期階段,高一學生不僅試圖從音樂當中獲得快樂,更把音樂作為訴說憂傷、抒發(fā)感情的知己。在忙碌的學習生活當中,負面情緒的積壓正是通過音樂疏通才得以緩解。也正因為此,人們才更加喜愛音樂。選擇“莊嚴威武”的學生非常少,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不斷社會化,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也得以生長,“男兒尚陽剛,女孩尚陰柔”的單一口味轉變?yōu)樽兓秘S富而又細膩的情感需求。由此可見,在遺傳因素、后天環(huán)境、主觀選擇和教育作用四個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能夠直接影響個人的發(fā)展。

4.樂器喜愛取向

共有32%的學生喜歡中國樂器,其中女生占12%,男生占20%;45%的學生喜歡西洋樂器,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14%;20%的學生喜歡打擊樂器,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3%;選擇其他的學生占3%,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

在樂器興趣取向上,出現了男女失衡:男生相比女生而言更偏好中國樂器和打擊樂器,女生更偏好西洋樂器。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這一點還值得進一步研究。但是,高一學生總體最喜愛西洋樂器是絕對的。這種興趣取向是有歷史原因的。自從1840年以來,中國處于被欺凌的被動局面,“學習西方”成為中華民族的有力吶喊,所以出現了很多崇洋現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提高,學生們逐漸意識到民族性性等因素,相信學生們能夠更好的處理本土化和多元化之間的關系。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選擇打擊樂器的學生2/3是男生,1/3是女生,打擊樂強烈的律動感是富有生命力的,“玩”打擊樂時的帥氣魅力也是人人向往的,所以,打擊樂永遠不會缺少粉絲。

5.音樂接觸途徑

共有59%的學生通過網絡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34%,男生占25%;4%的學生通過廣播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3%;33%的學生通過電視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5%;0%的學生通過音樂會接觸音樂;4%的學生通過其他方式接觸音樂,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

生長在科技時代,學生群體也深受計算機的影響,高達59%的學生通過網絡獲取音樂以及各種信息,而傳統(tǒng)的電視、廣播都退居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被試群體中,沒有一個學生聽過音樂會,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直接原因:(1)條件局限:中小城市很少設置有音樂廳等藝術場所。(2)機會稀少:即使在鋼琴城等場所偶爾舉辦音樂會,也比較少有。(3)宣傳力度小:只有少數的“圈內人”了解音樂會的舉辦場所及時間。但是,隱藏在深層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為文化氛圍不夠,是因為思維意識不重視,是因為態(tài)度觀念不端正,是因為音樂與考試無關、與利益無關、與生存無關……

6.音樂特長

共有21%的學生學習了西洋樂器,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6%;12%的學生學習了中國樂器,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1%的學生學習了聲樂,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48%的學生無音樂特長,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33%;18%的學生通過學習了其他音樂特長,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

人們對西洋樂器的學習與對西洋音樂的喜愛程度是成正比的,西洋樂器的奢華高貴足以令人印象深刻,學習西洋樂器所帶來的功利性也極其誘人,西洋樂器的學習成本相當昂貴,它不僅是經濟基礎雄厚的象征,也是文化修養(yǎng)深厚的代表,所以,當今中國社會,學習西洋樂器(以鋼琴為主)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尚。但是,高達48%的學生沒有學習絲毫的音樂特長,這是部分地方教育的缺失,由于音樂師資的匱乏、音樂環(huán)境的薄弱、音樂美育的輕視等因素造成了這種尷尬局面,使得學生們日后進入社會缺少一種有效的交流途徑,缺少一種才華展示的可能性,所以,補上這一課,是早晚的事!因為,社會需求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二)音樂學習效果

1.課堂評價

1.1課堂喜愛程度

共有17%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課,其中女生占11%,男生占6%;42%的學生比較喜歡音樂課,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22%;高達39%的學生持一般態(tài)度,其中女生占25%,男生占14%;不喜歡音樂課的學生占2%。通過對比可以看到,學生們對音樂的喜愛程度與對音樂課堂的喜愛程度有較大差異。學生們對音樂的熱愛是毫無置疑的,但是對音樂課堂的態(tài)度是有所保留的,甚至出現了負面情緒。這是為什么呢?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枯燥還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落后?是學校管理機制的懈怠還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吃力不討好?學生們究竟能夠在音樂課堂上收獲到哪些真才實學?又或者能夠激發(fā)出哪些學習的成就感和創(chuàng)新的靈感?這些問題都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予以正視。

1.2趣味活動

共有18%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唱歌,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12%;58%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欣賞音樂,其中女生占29%,男生占29%;13%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創(chuàng)編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4%;6%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音樂知識,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5%的學生認為音樂課上最有趣的活動是其他,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3%。

高中音樂課以欣賞音樂為主,所以選擇“欣賞音樂”一欄者占有絕對優(yōu)勢,同時,由于歌詠比賽的廣泛舉辦,所以,一些學校會利用音樂課的時間和機會聚集學生學習唱歌,其中一些具有音樂天賦或者音樂能力較強的學生將有機會嶄露頭角,同時唱歌也是情感得到抒發(fā)、情緒得到排解的過程,所以唱歌活動也受到肯定。選擇創(chuàng)編表演的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內在表現欲,因為創(chuàng)造和表演都是“輸出”的過程,是內在修養(yǎng)外化的過程,這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能從中發(fā)現樂趣。選擇音樂知識的學生更多的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們信仰“知識就是力量”,通過掌握音樂知識來了解音樂的門道進而鑒賞音樂是一個更科學有效的方法。選擇“其它”的學生抱著強烈的娛樂態(tài)度,他們希望通過音樂課得到徹底的放松,通過看電影、聽流行音樂來達到心靈的釋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心理具有普遍性,在學生們填寫的課堂建議中可見一斑。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3課堂氣氛

高達83%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快樂輕松的,其中女生占46%,男生占37%;僅有9%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嚴肅安靜的,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4%;僅有8%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熱鬧沸騰的,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4%;0%的學生認為音樂課堂氣氛是緊張壓抑的。這一數字值得樂觀,因為學生們在音樂課上的身心感受是積極健康的,在緊張高壓的高中生活中,音樂課堂不僅從主觀上使學生得到了快樂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態(tài),而且從客觀上促進了學生們的工作效率。

2.學習評價

2.1學習難點

共有40%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識譜,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22%;14%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表演,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5%;9%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節(jié)奏協調,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6%;33%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旋律音準,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14%;4%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難點是其他,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由此可見,高中學生大部分對節(jié)奏的協調能力較好,但是仍然處于被動吸收音樂、模仿音樂的重復記憶階段。怎樣流利的識譜、怎樣順暢的將其演唱出來卻是一個難題。

2.2識譜能力

共有10%的學生認識五線譜,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6%;31%的學生認識簡譜,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14%;29%的學生認識五線譜和簡譜,其中女生占24%,男生占5%;30%的學生不識譜,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7%。通過對比可知,高中學生雖然大部分識譜,但是卻缺乏流暢性,無法真正達到看譜即唱的境界;高達30%的學生完全不識譜,給今后的音樂發(fā)展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

2.3歌唱方法

共有13%的學生通過反復歌唱學習唱歌,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9%;24%的學生通過多聽多積累的方式學會唱歌,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5%;30%的學生通過尋找詞曲特點學習唱歌,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4%;33%的學生唱歌是跟著感覺走,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12%。如上所述,學生在旋律音準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礙,而且很多學生在歌唱技巧方面不得法,所以,出現了歌唱的從屬心態(tài)。

2.4課堂內容取向

共有9%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音樂知識,其中女生占6%,男生占3%;16%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表演創(chuàng)造,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6%;40%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演唱演奏,其中女生占22%,男生占18%;32%的學生希望課上多欣賞音樂視頻,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7%;3%的學生希望課上多學習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2%。由此可知,學生們心目中最鐘愛的活動是演唱演奏和欣賞音樂視頻。學生們希望通過音樂課收獲一門真正的技藝,并且通過音樂課拓寬自身的音樂視野,增加所見所聞。

2.5學習感受

共有69%的學生認為音樂動聽優(yōu)美,其中女生占35%,男生占34%;1%的學生認為音樂易學易記,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0%;25%的學生認為音樂生動有趣,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5%;5%的學生選擇其它,其中女生占1%,男生占5%。由此可知,高中學生并不認為音樂容易學習,但是卻深深被其中的美妙感受所吸引。

2.6學習收獲

共有38%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快樂輕松,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8%;8%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豐富知識,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3%;28%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提高鑒賞審美能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9%;26%的學生認為音樂學習使人得到情感表達、展現自我的機會,其中女生占13%,男生占13%。由此可知,高中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不僅保持愉悅的心態(tài),而且從中提高了審美能力、表達能力。

3.教師評價

3.1教師喜愛程度

共有29%的學生非常喜歡音樂教師,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13%;51%的學生比較喜歡音樂教師,其中女生占31%,男生占20%;20%的學生一般喜歡音樂教師,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10%;選擇“不喜歡”者為0%。由此可知,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共處與課堂交流比較融洽,這為音樂課堂的順利進行贏得了良好的基礎。

3.2教師優(yōu)點

共有30%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多才多藝,其中女生占20%,男生占10%;25%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知識豐富,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1%;39%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具有很強的個人魅力,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0%;6%的學生認為音樂教師具有其它優(yōu)點,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三、調查后的思考及建議

高中階段的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本質和責任集中體現的集合點。因為高中學生具有最強烈的求知欲,最強烈的好奇心和最強烈的“愛美之心”。面對21世紀社會對人才的嚴苛要求,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強壓機制,怎樣真正實現美育教育、真正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擺在每一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尊重、重視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考慮到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正確的處理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好奇心,才有可能讓孩子們在喜愛音樂的基礎上真正融入音樂、讀懂音樂,進而掌握音樂學習的能力,培育出高品質的藝術修養(yǎng)。

第二,改善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使其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性。只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才能夠不斷吸引中學生的眼球,使其保持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達到良好的音樂教學效果。

第三,增加互動交流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在實踐的過程中感悟音樂,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和音樂學習的快樂,不僅音樂能力能夠得到迅速提高,更加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其樂觀向上,健康發(fā)展。

第四,樹立正確的音樂學習觀念。音樂學習固然可以放松身心,娛樂大眾,但是,音樂之所以作為一門必修課立足于中學課堂,就必然有其突出的價值和意義。音樂是一門語言,更是一種文化。只有音樂無國界,只有音樂最動人。所以,學生自身應該在娛樂身心的同時,想方設法的有所收獲,才能夠在音樂的海洋中獲取珍寶,相信這將會成為每一位學生受用一生的財富。

第五,學校建立專業(yè)完善的音樂學習評價機制。充分利用音樂教師的才能和優(yōu)勢,使得音樂教學目標與實際的教學成果實現均衡統(tǒng)一,從長遠來看,這將為學生的科學發(fā)展做出突出的貢獻,同時也為我國素質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對于每一位身處一線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言,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問題都是任重而道遠的。只有不斷的總結經驗,集思廣益,才能夠靈活的把握好高中的音樂課堂,只有不斷的實際調研,溝通互動,才能夠真正實現我們發(fā)展音樂教育事業(yè)的初衷。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傅利民,翟靜雅.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音樂學習興趣調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

[4]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5]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6]《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文系音韻――第三、四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