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與藝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2 12:4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視覺與藝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視覺與藝術論文

篇1

筆者通過對河南高校視覺藝術專業的電腦藝術設計課程設置的抽樣調查、對本校上課過程的記錄以及采訪視覺藝術專業本科學生關于學習效果的問題,發現了三類較為突出的問題,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效果。

(一)模糊不清的教學目的

電腦藝術設計在中國大學中的藝術系或學院作為必修課程僅僅20年的時間,由于普及時間相對西方發達國家較短,這門學科的專業教學法和課程設置標準仍處于空白階段。位于中國中部地區的河南省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農業大省,以科技為導向的電腦藝術設計教育在其高校的發展也就相對滯后。這種滯后的第一個表現就是教學目標不清晰。多數課程在為期四到五周,每周16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段中,把教會學生技能作為課程目標。一般來講,教師會把介紹“像素”概念作為學習設計軟件的開頭,例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接下來,一系列設計工具的功能被逐個展示及講解,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做沒有任何藝術理論支撐的練習?!斑@種授課的方式被中國大多數高校運用,是由于幾乎所有電腦藝術設計教科書籍只強調電腦相關技能和手法而忽略了藝術或設計理論”[2]。因此,教學方法經常被當作課程目標。雖然一些教師會在授課過程中講述藝術理論及歷史,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從掌握電腦設計技術為出發點講解設計工具。這樣做的結果是,為了具體展示說明他們的觀點,教師有時不得不拼湊從網絡上找來的圖片,最終借助設計工具完成特殊效果制作。課程結束經常以一張到兩張二維設計項目為評判標準,例如海報設計,標志設計或者書籍裝幀設計。非常遺憾的是,在大多數案例當中,由于對技術以及特殊電腦效果的過度聚焦,學生所完成的設計作品經常出現過度使用電腦特效的情況,而沒有反映他們的個人藝術表達,這樣制作的藝術作品僅停留在應用電腦技術的表層,失去了設計作品的藝術本質。

(二)課程設置相對落后

數字藝術在當今社會已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河南省,已經有超過4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視覺藝術專業。雖然本科學生擴招不斷增長,學校由于擴招帶來的收益也不斷加大,但視覺藝術的課程設置十年來卻未有大幅變化。根據抽樣調查,河南省高校視覺設計本科專業課程設置可分為五個階段: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實踐課程以及選修課。具體來講,公共基礎課也可以稱作通識教育課,主要教授政治、思想、計算機等課程,安排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課時當中。專業基礎課主要集中在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上半學期,教授中外藝術及歷史理論,訓練基礎繪畫及造型技能。專業核心課程包含電腦藝術設計及相關設計課程,例如海報設計、標志設計、字體設計等,學生從大二下學期到大四上學期進行學習。實習課程主要由外出實地考察以及畢業設計組成。據調查,視覺藝術專業的通識教育課程平均占到畢業總學分的約30%,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程共占到總學分的約50%,剩余學分由實踐和選修課程組成。這就表明,電腦藝術設計課程設置時間的短缺會極大影響學生掌握電腦設計技能及方法的能力,至于將個人藝術表達融入其中的較深層面更無從談起。此外,今天的電腦藝術設計并不僅局限于二維或三維圖形圖像設計,動態平面設計早已成為圖形設計的另一種趨勢。這意味著表現視覺藝術的媒介在不斷更新,敘述手法在不斷完善。同時,這種現象提示了傳統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所強調的知識點已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如今的動態平面設計更強調圖形與觀眾動作產生互動效果,而非傳統平面設計只處理圖像視覺信息,多媒體的綜合技術運用使動態圖形不僅有形態,更有聲音與動態”[3]。正因為動態平面設計具有較強的交叉性、綜合性,傳統封閉的獨立課程單元需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將相關課程進行有邏輯的交叉銜接。

(三)先進教學設備的短缺

“中國政府財政收入與教育投入的比率失調具有相當長的歷史?!盵4]這種教育資源配置的短缺首先體現在對公立學校的財政撥款方面,教學設備的定期更新是許多高校面臨的問題。盡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是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核心,但是先進的教學設備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有效使三者結合并實現教學效果的護航使者。尤其在視覺藝術專業領域里,電腦的硬件及軟件更新對于其課程的有效展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許多高校的藝術學院仍存在著此類問題,低級別配置的電腦無法滿足不斷更新的設計軟件的速度要求。此外,一些藝術學院無法保證電腦總數匹配學生總數,這就造成了教師有時候不得不要求學生上課帶自己電腦的尷尬局面。在如此情況下,教師很難保證良好的教學環境,學生也可能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

二、改革電腦設計課程的方法建議

改革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的前提條件是明確新的課程設置目標。課程理論之父拉爾夫•泰勒曾經提出一條經典的課程目標設置基準:“既制出要使學生養成的那種行為,又言明這種行為能在其中運用的生活領域或內容?!盵5]相關課程設置應該遵循兩個原則:第一是培養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第二是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領域中能有光明的前景。除此之外,課程設置應具備可持續性的特質,意味著各門課程直接的邏輯交叉關系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才能從中積累知識并且循序漸進地培養自己的能力。根據以上理論基礎,本文提出五點整合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的辦法。

(一)專業基礎課程

高校視覺藝術專業仍舊需要專業基礎課程來強調藝術及設計理論與歷史的重要性,并給學生創造一個了解藝術及設計背景的途徑。這些課程可以同時以傳統及現代藝術理論為重心,并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學習不同的藝術理論,學生可以把所學知識作為怎樣把美學概念融入數字藝術的手段,并充分理解電腦藝術設計在他們作品中的重要地位[6]。這樣,便有助于解決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不會將藝術理論與設計藝術手法相結合的難題。

(二)專業核心課程

理論概念和不同的多媒體技術的課程應該在大學一年級開始。但在河南省,此類課程經常到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才開設。在此狀況下,學生可能并不能熟練掌握電腦技術。如果多媒體相關課程可以較早開設,學生就可能更熟練掌握此項技能并更容易把自己的藝術觀點融入到其設計作品中去,而不會由于技能的生疏限制了他們創作靈感的發揮。同時,“電腦藝術設計課程需要緊跟當今科技與數字藝術的趨勢”[7]?,F今的美學觀念和動態平面設計課程應該納入視覺藝術課程體系以及實踐類課程,例如讓學生接觸現實實踐設計項目,是培養他們適應未來工作的有效方案。

(三)與設計產業聯系的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的教學模式,可以從視覺藝術專業的第三年級開始建立并持續到畢業年。與傳統教學課堂相比,這種模式更能夠積極地鼓勵學生參與到數字媒體相關產業中去。工作室模式教學和以“項目設計”為中心的教學在西方國家已經運作得較為成熟,它具備很強的開放性與互動性,強調讓學生參與到設計課題當中而絕非完成單獨不相關的作業。高??梢越洺U堅O計企業代表或專家來到課堂與學生分享設計趨勢,或舉辦一些與電腦藝術設計行業相關的研討會,并提供真實的設計項目。教師在設計過程中作為“促進者”,能幫助學生不斷反思設計問題,并在沒有固定方式和局限條件下共同研究設計方案。這樣,使學生提前了解社會市場需求,以便培養相關能力,為其畢業找工作做好準備。

(四)畢業設計項目

鼓勵臨近畢業的視覺藝術專業學生在相關企業中進行實習并尋求工作崗位。學生的畢業設計項目是開放的,允許他們根據喜好挑選感興趣的命題或者根據未來工作需求擬定相關題目。在設計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輔助指導他們完成畢業設計。

三、課程設置改革之相關問題

除了需要對電腦藝術設計相關課程設置進行重新整合外,也不能忽視教育資金的短缺與中國傳統教育制度的遺留問題所造成的影響。作為全國最大的農業省,政府資金的投放與分配,不能夠完全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依賴先進并昂貴的硬件及軟件設備支持的電腦藝術設計課程改革將會因為資金的欠缺受到影響。此外,高校視覺藝術專業中的公共基礎課程比例應該削減,要增加電腦藝術設計課程的整體比重。思想教育及通識教育課程的過度填充可能會對此專業教學效果產生消極的影響。相比之下,與電腦藝術設計相關的選修課程可以適當增加,因為此類課程可以拓寬學生對藝術設計的理解能并培養其設計技能。但以思想教育為核心的此類課程設置所占比例也會影響未來課程設置的改革。

四、結語

篇2

在信息極度發達的時代,最熱門的溝通方式無疑是新媒體所創造的互動溝通方式?;仡櫲祟愡M化的過程,一直想要解決的就是溝通與交流的問題,人類利用各種各樣的媒介符號進行溝通、傳遞信息。遠古時代人類的祖先在生存的過程中,為了表述某種事件、某種情感,常常以繪畫來闡釋,這正是利用視覺符號進行溝通的方式。及至今天,當我們佇足在穴洞壁畫前,無不為古人歸納視覺符號和形式美感的才情而觸動。人類的聰明才智永遠都是無止境的,當文字、紙張、印刷術等被發明時,利用文字符號進行溝通就必然擴大了空間范圍,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出現了多種文字,那些已經消亡或者正在使用的文字符號正是人類對視覺美感、意念傳達的狂熱追求。只是到了最近幾個世紀,由于無限電的發明,廣播、電視與人造衛星的出現,使人類能夠迅速得到全球各地的信息,其實這無疑是人類語言符號對其最強有力的推動。

"整個藝術史是一部關于視覺方式的歷史,關于人類觀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種方法的歷史"。1人類通過自身五種不同的感覺與外界溝通,但從久遠的原始藝術開始,視覺藝術就一直占據著藝術的主流。其實透過不同感覺所得到的不同信息之間會互相影響,為了增加溝通的效果,用不同形式的視覺符號與不同的溝通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念,從而也使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有趣味,生活也變得越變得越來越美好。

在計算機科技發展之后,科學家們也常利用計算機繪圖和動畫這些視覺符號表現枯燥無味的科學數據,使科學也在一夜之間變得通俗有趣了。進入大眾傳播時代,再到二十一世紀所謂多媒體傳播時代,受眾運用電腦儲存與再取信息的技術,將各種信息符號如文字、圖像、聲音、影像、動畫和錄像等用美的原則與形式結合成不同的多媒體系統,隨時隨地與不同時候、不同地點的人互通信息,使我們的視覺符號變得也越來越有秩序,信息傳達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

篇3

論文關鍵詞:女性,動作片,女性主義

 

“動作片又稱為驚險動作片,是以強烈緊張的驚險動作和視聽張力為核心的好萊塢影片類型。”[1]作為類型片的一種,動作片通常都具備有巨大的沖擊力、持續的高效動能、一系列外在的驚險動作和事件,常常涉及追逐、營救、戰斗、毀滅性災難,比如大自然帶來的洪水、大火等災害。其一系列核心動作段落的設置,如搏斗、逃亡、激烈的動作,驚人的節奏速度和歷險的英雄等,都是為觀眾提供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因此,好萊塢動作片中的女性也往往被設置成視覺觀看的對象。當然,從純粹花瓶式的存在到“男性化”角色的設置,再到近年來隱約顯現的女性主義意識,動作片中的女性也有著豐富而多變的角色內涵。

在早期經典“歷險”動作片(20世紀20至50年代)中,女性大多只是男性的附庸品和相互爭奪的戰利品,她們的存在更多地是為了突出男性地位的高尚、體現他們擁有浪漫情懷的見證。如《人猿泰山》中的女主角簡,雖然有女主角的身份,但她從頭至尾都只是扮演著被壞人抓住等待英雄來搭救因而凸顯英雄超凡能力的有力證明。

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世界地位的提高文學藝術論文,表現英雄主義、美國夢等好萊塢主流意識形態的動作片逐漸增多并形成主流,其代表就是持續到今天還在繼續拍攝的赫赫有名的“007詹姆斯?邦德系列”。這個時期的好萊塢動作片中,主角永遠被設置成一個白人男性,他足智多謀、沉著冷靜、身手敏捷、勇往直前、帥氣風流并且有著拯救世界和人類的正義感與責任感,他代表了西方世界“白人至上”和男權主義,而第三世界和非主流種族以及女性永遠都只能成為陪襯。因此,女性在此類動作片中一般都是花瓶,最典型的就是“007詹姆斯?邦德系列”。最早第一部是由肖恩?康納利主演的《鐵金剛勇破神秘島》,其中烏蘇拉?安德絲飾演Honey Rider飾演了第一代邦女郎,在電影后半段以當時認為性感尺度的泳裝現身,從此奠定了邦德女郎性感花瓶的地位論文格式模板。詹姆斯?邦德是永遠的詹姆斯?邦德,而邦女郎卻是走馬觀花地不斷變化著,其中包括雪莉?伊頓、霍納爾?布萊克曼、戴安娜?瑞格、郎伊莎貝拉?斯科露波、蘇菲?瑪索、哈里?貝瑞,甚至包括中國的楊紫瓊。“邦女郎”的變化,既能用固定的詹姆斯?邦德的魅力來滿足觀眾對類型電影的模式需求,也能用不斷變化的新鮮女性面孔來滿足觀眾對創新元素的需求。

勞拉?穆爾維曾經分析過好萊塢電影中的三種“窺視”模式,按照她的觀點,女性在好萊塢電影中或者被影片中的男性窺視、或者被站在攝影機位置的觀眾為了滿足其“窺癖”而窺視、或者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對象而被窺視,永遠處于弱勢地位。這種現象,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好萊塢動作片中,尤其嚴重。所以,此時期好萊塢動作片中的女性,總是以“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出現,而且性情柔弱,完全符合男性的傳統審美觀。

當然,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女性主義理論的興起,不管是影視制作者、影視評論者還是觀眾,都慢慢注意到這種“花瓶式”女星的局限性,開始對動作片中的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漸漸發現,邦女郎開始有頭腦、有肌肉了。風情萬種兼陰險冷酷的蘇菲?瑪索出現在銀幕上,成為公認的“最成功的邦德女郎”,這從某種意義上給傳統的007時代劃上了句號。然后,我們又看到了楊紫瓊,這位用槍和肌肉說話的女性出現在007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而這些文學藝術論文,也只是個開始。隨著女性意識的逐漸覺醒,越來越多的女明星朝著武打女星的方向奮斗,除了要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如男性一般勇猛的兇狠打斗也成了眾多女星的追求。

女星男性化的角色設置意味著女性地位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按照女性主義的觀點來看,這種抹殺了女性性別特征的設置仍然是對真正的女性精神的背離。當吉娜?戴維斯站在海盜船上手執利劍、梅麗爾?斯特里普在《狂野的河》中疾速迎擊對手、莎朗?斯通一副《你準備死吧》的氣勢、辛迪?克勞福特從飛馳的火車上跳上跳下……我們發現,往昔只對動作男星要求的“無限放大自己的肌肉和力量、永不言累的精力和一板一眼的打斗”,現在同樣也適應于這些想要進軍動作片的女星身上,她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練得和那些大塊頭一樣,在銀幕上要會狠會打,而她們的女性特征卻蕩然無存。在這些動作片中,女性代替男性成為拯救世界的主導,但遺憾的是,她們走的卻是在模仿那些男性英雄同樣的道路,在這個以男性規則為最高準則的世界中,女性的“自我”在不斷迷失。

20世紀90年代以后,世界影壇興起一股“暴力”動作片的浪潮,這一美學思潮不僅賦予好萊塢動作片更刺激的視覺效果,更為動作片中的女性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女性暴力動作電影作為一個電影研究對象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應該是從90年代初的《末路狂花》說起,在這部女性動作電影的經典中,兩個女人以純粹的暴力方式自我表達,她們結伴搶劫、殺人,一路逃亡,直到最后毅然驅車沖下懸崖,最為對社會最后的抗議,而引發這一連串暴力行為的是男性對她們的,這也成為了女性暴力的一個成因——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20世紀初英國的一位偉大女性就提出:“有一間自己的屋子,女人就可以平靜而客觀地思考,然后用小說、詩歌的形式寫下自己這一性別所見到的像蛛網一樣輕輕地附在人生之上的生活。”[2]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預言終于在今天實現了,女性在動作片中終于也可以真正憑借自己的優勢來控制男性、戰勝男性。更為重要的是,在和男性的對抗中,動作片中的女性展示了自己性別的特點和優勢:《黑客帝國》系列打造出的崔妮蒂,將多倫多的頂級模特凱麗?安妮?摩斯調教成一位外形冷酷到了極點的女戰士文學藝術論文,相對于她的驍勇善戰而言,觀眾更認可的,是她作為女性的柔韌和堅持。《霹靂嬌娃》中,男性被擺在了一個需要天使來營救的弱小地位,影片中那位年過四十的墮落天使既能在關鍵時刻一襲黑衣黑褲、手持雙槍從屋頂一躍而下,完成“美女救英雄”的使命;也會在閑暇時開著跑車去海灘沖浪、或是穿著裘皮在家中評品紅酒。而在昆汀?塔倫蒂諾的《殺死比爾》系列中,冷艷性感的好萊塢女星烏瑪?瑟曼飾演一個不遠千里執行復仇計劃的血腥新娘,本片的成功,不僅讓烏瑪?瑟曼咸魚翻身,再嘗走紅滋味,同時也讓她成為影迷心目中最冷艷最冷酷的銀幕女英雄。然而即使是這位最冷酷的殺手,就在面對自己一直尋找的仇敵比爾的時候,一聲女兒的喊叫“媽媽”,讓這位冷酷的殺手頃刻扔下了手里的刀,重歸了一位溫柔的母親論文格式模板。女性不但是女性,同時,女性還兼有母親這一偉大的角色,而這一點是最能體現女性自我的身份。所以說,真正的女性在動作片中的發展,不應該僅僅只是可以替代男人的女人,同時也更應該是女人自己。“成為自己”,越來越成為動作片中女性的追求,她們不但要具有能與男性相對抗的外在,更要堅持的是女性的自我真實。

女性主義經歷了“從女權主義到女性主義再到現在的女人主義”的發展,女性在動作片中的地位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純粹的血腥與暴力已經不能成其為動作片占領電影市場的制勝法寶,女性的加入無疑是給動作片注入了不一樣的活力。在女性動作片中,女性獨有的溫柔和人性暴戾的矛盾將會是一個不同的亮點,如果能在動作片中很好的將這一矛盾結合起來,讓女性既能擁有完成不可能任務的超凡能力又能不失女性獨有的溫柔、體貼、品味生活,這樣興許是動作片中的女性能夠繼續走下去的一條道路。

21世紀的女性已經深刻地體會到,女性解放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自由、獨立和幸福感,而不是為了把男性貶為“第二性”,更不是為了給自己戴上一個雖然閃爍著光環卻是枷鎖的“女權主義”的籠頭。同樣,在動作片的發展過程中,女性意識要追求的并不是要練就與男性一樣的發達肌肉和不死的健身文學藝術論文,在充分運用自己智慧的同時,女人還是要做回到女人自己。女人有懂得享受的權利,也有用自己雙手去為自己打拼的義務。現代女性主義追求的是一個沒有成見、沒有歧視、更為公正、更富于人性的理想社會,建立起更為和諧、健康的兩性關系,開創一個適于女性發展的社會環境,爭取建設一個平等的、體現人道主義精神的新世界。所以,動作片要繼續發展,必須得在結合女性意識的發展前提下,賦予動作片中的女性不一樣的性格和魅力,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更具有人性。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視聽藝術的代表,電影永遠不能抹殺的一個內在要求就是對“視覺享受”的追求,正如勞拉?穆爾維所說,“看本身就是的源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性在電影中的存在首先就要滿足觀眾視覺上的審美需求,尤其是在特別看重視覺刺激的動作片中,女性很難改變自己“被觀看”的屬性,這就使動作片中的女性主義追求永遠成為一個悖論。

[參考文獻]

[1]蔡衛,游飛.21世紀中國影視藝術系列叢書—美國電影研究[M].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2][英]弗吉尼亞?伍爾芙.一間自己的屋子[M]. 王還,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篇4

了解藝術的本質,首先需要了解藝術本質的重要特征,特征是事物區別于外物的重要標志。對于藝術本質特征的研究,可以從其顯性的外部特征和隱性的內部特征著手進行研究。 

一、藝術本質的外部特征 

藝術作品是人們接觸藝術的重要窗口。欣賞一幅繪畫作品、聽一首悅耳的樂曲,都能讓人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因此,要想理解藝術的本質,首先需要理解藝術本質的外部特征。藝術本質的外部特征可以歸納為形象性、審美性和主體性。 

(一)形象性是藝術最突出的特征 

藝術是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認識和反映的基本形式,藝術以具體生動的形象反映生活、體現藝術家的思想情感。人們通過感性的藝術形象表達對事物本質規律的認識。不同的藝術種類有著不同的藝術形象,從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劃分,大體可分為視覺形象、聽覺形象、綜合形象和文學形象四種類型。它們增添了藝術形象的審美色彩,豐富了欣賞者的審美感受。 

(二)審美性是藝術特有的屬性 

審美性是藝術特有的屬性,是人類審美價值的集中體現,也是藝術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強調藝術美高于自然美。藝術美是藝術家主觀創造出來的,這種創造性是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與自然美有著重要區別。藝術作品的審美性不僅表現了內容美,更表現了形式美。藝術以其特有的形式生動地表現出內容的美感,我國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就曾提出“意在筆先”的說法,強調意念產生在構思之前,藝術作品應凸顯內在精神。藝術的審美性強調人的主觀創造性,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結合的產物。 

(三)主體性與藝術密不可分 

藝術的主體性貫穿于藝術創作的整個過程。藝術創作的主體是藝術家。藝術家通過藝術媒介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體會物態化為可供他人欣賞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創作出來的產物,不同的藝術家創作的藝術作品會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因而藝術作品也有鮮明的主體性色彩。欣賞者是藝術欣賞的主體,不同的欣賞者在欣賞同一件藝術作品時會因為自己所處時代、環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審美感受,這些不同的審美感受體現出藝術欣賞過程中強烈的主體性色彩。 

藝術的形象性、審美性和主體性構成了藝術本質的外部特征。藝術生動的外部形象能夠給人鮮明的審美感受,使人強烈地感受到藝術獨特的魅力。 

二、藝術本質內在規律的特征 

如果把藝術的外部特征看成藝術的表現,那么其內在規律的特征就是藝術的升華。關于藝術的升華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一)藝術應當具有思想性 

好的藝術作品必須是一件能夠引人深思、耐人尋味、使人產生共鳴的藝術作品。因此,藝術作品必須帶有思想性。從一定意義上講,藝術的思想性就是藝術作品應當具有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通過研究藝術作品,人們了解了其所處時代的人文背景、文化環境以及該時代人們的思想潮流,使藝術凸顯了深刻的歷史意義和人文價值。 

(二)藝術應當具有情感性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人們用藝術相互傳達感情。”情感性是人們對于客觀生活的特殊反映。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帶著自己對客觀自然的感悟和體會進行創作。因此,情感是藝術家靈感的源泉。在藝術鑒賞活動中,欣賞者通過對藝術作品進行深入、用心的賞析,理解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聯系自身,從而與其產生共鳴,與藝術家的情感相碰撞,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這種深刻的情感體驗是藝術區別于其他事物的重要標志。 

(三)藝術應當具有想象力 

想象是藝術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活動。藝術創作活動以客觀世界作為靈感的源泉,它并非單純地再現客觀生活,而是通過藝術家的主觀想象進行加工創造,將生活中所見之物進行升華,從而創造出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作品。藝術鑒賞活動同樣與想象密不可分,如人們在欣賞音樂時,需要通過想象將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在大腦中組合成一幅優美的畫面。想象力貫穿于藝術活動的全過程。 

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藝術本質問題可以從它的特征入手。特征是本質的表象。透過現象看本質,可以得出以下的結論:藝術是由藝術家主觀想象創造出來的具有深刻思想和豐富情感的審美形象。主體性、形象性、審美性以及思想性、情感性、想象力都是具有藝術魅力的藝術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屬性。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篇5

當前我國動漫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很多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也大量孕育而生,可是能夠讓觀眾真正從心靈深處為之感動的作品卻很少。在現代動畫創作上,應體現傳承民族文化內涵,才能使作品更有根基,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更加能夠使觀者與作品產生共鳴,其中一個典型范例就是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千與千尋》。宮崎駿的動畫作品雖然天馬行空光怪陸離,但是其中的諸多元素都體現出作品來源于民俗與傳說。他的很多動畫作品都浸潤著創作者從本國民俗與神話傳說中汲取的養分,也充分的繼承了日本文學、藝術中的優良傳統。根據這些來創作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不僅可以表現宮崎駿的創作意圖,而且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種有趣的縮影。從傳統民間故事中所流傳的擄走小孩的天狗化身外形像老鷹一樣的湯婆婆,一直糾纏千尋的無面怪、可愛的龍貓、渾身泥巴的河神等人物(如圖1),這些千奇百怪的神鬼形象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動畫中。以動畫片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為代表的一系列日本優秀動畫作品中都融合了很多日本民族文化元素。這些優秀動畫片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蘊含有濃郁的日本文化獨特性。廣西儺文化中包含的眾多民族文化元素和日本動畫中普遍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有很多共同點,同時也為廣西本土原創動畫吸收傳統民族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一、廣西儺文化探究

(一)廣西的儺文化概述

“儺”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文化現象,隨著長時間的社會存在,約定俗成,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儀式。我們常說的“儺”即是所指的“儺文化”。所謂的“儺文化”是指儺的全套祭祀活動和在祭祀活動中唱、念、舞、面具、陳設等多種藝術形態以及在這些形式中附加的儺戲。儺文化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一種原始信仰,它包含音樂、舞蹈、面具、戲劇等,是指導人們思想言行的一種意識形態。古代中國農耕民族為了祭祀農神(即儺神)而創造出來的原始文化信仰?!皟幕笔侵袊鴤鹘y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種民俗和多種藝術相融合的文化形態,包括儺儀、儺俗、儺歌、儺舞、儺戲、儺藝等項目。其目的是驅鬼逐疫、除災呈祥,而內涵則是通過各種儀式活動達到陰陽調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壽年豐、國富民強和天下太平。目前,它仍活躍或殘存于我國的漢族和壯、侗、苗、毛南、仫佬、瑤、水、仡佬、彝、土家、藏、門巴、蒙古、布衣等20 多個少數民族地區。廣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歷史悠久,民族文化藝術遺產十分豐富。

廣西儺至少可以追溯到戰國越巫,直至秦漢唐宋,當下儺從桂林到全州、興安、平樂各地,并在桂中、桂北、桂南等地廣為盛行。廣西境內居住的壯、瑤、毛南、仫佬等10 個民族地區的“儺文化”成為當地群眾民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祭祀和娛樂活動之一。“儺文化”也是廣西民歌、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花山巖畫、銅鼓藝術、壯劇藝術、壯錦瑤繡等眾多藝術文化瑰寶中的一幟,也在世界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

(二)廣西儺文化內蘊

數千年來民間自發流傳的祭祀儀式與祭祀儀式中的戲劇、舞蹈,已成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儺作為一種古老的祭祀儀式,它的主體由各種法事活動組成,其中有大量迷信的、非理性的巫術行為,這使它具有極大神秘色彩,但也蘊含了許多智慧,與民眾生活、風俗、思想、感情等方面聯系緊密,它是廣西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西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因而具有多重的文化價值。

1.思想特征

以儺儀式中的儺戲為例,廣西的儺戲多以廣西少數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質和審美觀點以及欣賞習慣為依據,因此在藝術上也必然會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突出的一點便是善于運用神話來體現人們的思想和愿望。在主題和內容上往往反映了廣西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追求和精神理想,它們或者通過社會生活故事,反映壯民懲惡揚善的道德觀念和勇武精神,或者以曲折的故事情節,表現對忠貞愛情的追求,總之,儺戲故事多頌揚除暴安良、為國為民的英雄人物,宣揚孝順、勤勞和感恩等美好品格,體現了寶貴的傳統精神內涵。如:激勵人們與天與神斗的民間傳說布洛陀的故事《盤古》;描寫人們與統治階級斗爭的儺戲《特遼》《百鳥衣》;描寫贊美堅貞的愛情的儺戲《二姑》《達七》《花王張達環》;描寫人們改邪歸正,歌頌勞動致富的典范的儺戲《灶王》;宣揚倫理道德的儺戲《妹梭與勒梭》等。

2. 藝術特征

在廣西儺文化的發展過程

中,經歷了由單純的宗教性質逐

步過渡到宗教性質與娛樂精神相結合的演變,其表演形式也有最初的儺祭到儺舞再到儺戲的衍變過程。佩戴面具是儺戲表演的典型特征之一,面具是儺文化中最具象最直觀的象征符號。

廣西儺面具主要集中體現在桂林儺、環江毛南族的儺面、仫佬族儺面和壯族的師公儺面幾種表現形式上。這些儺面具風格多樣,造型豐富,它通過典型化、夸張、變形、虛構等手法和一些象征性的裝飾符號塑造了千姿百態的人物造型,并以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色彩體系勾畫出艷麗瑰奇的顏色,具有鮮明的審美特征和無窮的藝術美感。廣西儺戲面具造型整體寫意的雕刻,不追求逼真的細節且種類多樣,“老少妍陋,無一相似者”(如圖2)。造型常常以夸張的手法加強角色神韻,整體粗獷豪放,古樸傳神,大耳垂,大嘴唇,有棱有角和活靈活現的神像一般,顯示了人們質樸的生命意識和浪漫的想象力,是一種古樸思維的藝術體現。根據桂林儺面具、環江毛南族儺面具、仫佬族儺面具和壯族師公儺面具中所刻畫的這些儺神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具有善相的面具,男造型多肅穆、莊嚴、慈祥、英武、俊俏;女造型多是梳鬢、細眉櫻唇、粉面嫵媚。

如:三元、三光、社王、關公、盤古、功曹、土地、廣福王、觀音、哪吒、白馬三姑娘、靈娘、花王等;第二類是具有兇相的面具,這類數量不是很多卻非常有特色,大多黃金四目,呲牙咧嘴,兇神惡相,更有甚者刻畫成青面獠牙或免冠長角,給人威嚴、兇惡、恐怖的感覺。如:開路神君、雷王、靈官、鄧帥、山魈、龍王等。第三類是具有丑相的面具,雖然形象丑陋但并不是極惡之人,大多刻畫成調皮、詼諧的人物形象,給人一種機智、滑稽的感覺。多是擠眉弄眼、笑容可掬,或有麻臉、單目、歪嘴巴等,如:魯班、挑夫、特瑤等。

廣西儺戲面具在色彩運用上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走向理性,由稚拙走向嫻熟的過程。廣西儺面具的色彩特征長期以來受宗教、民俗和審美的影響,在色彩使用上所形成的程式化規則和一些約定俗成的色彩體現有所不同。在早期儺面具對色彩的運用上多是以自然本色為基礎,并沒有體現出色彩的裝飾性、寓意性和審美性。到了后期,儺面具在色彩的運用上逐漸走向成熟,在自然本色的基礎上,同類顏色互相啟發,引起聯想,因而使得各種色彩都具有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包括宗教的、道德的、民俗的、性格的等。廣西儺戲面具大多運用紅、黃、白、藍、青等強烈而多變的大面積對立色塊,再以補色或中性色來勾畫五官或圖紋,顏色對比鮮明強烈,頗有風趣。這些對比強烈的色彩在搭配上呈現出強烈而富有跳躍感,使角色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得以強化,同時又遵循了色彩學中色塊的分割、穿插,色彩的對比、呼應等原則。儺面具上色的典型化手法對傳統戲曲影響很深,和京劇臉譜在色彩使用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色彩的情感訴求中可以體現出,紅色象征著忠勇的性格;黃色為基本膚色,象征著溫暖;白色表現人物的文靜善良;藍色或者綠色表現人物的陰險可怖;青色多為兇狠驍勇之將。

儺面具不僅是儺文化的藝術表征,還形象地凝聚著儺文化所體現的原始崇拜意識、宗教意識和民俗意識。儺面具作為神靈的載體,體現了儺文化與巫、道、佛等多種宗教文化的相互滲透,在其千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更是與各地的民風民俗緊密融合,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廣大的群眾基礎,凝聚著民間藝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國各民族的文化瑰寶。還有儺舞淳厚古樸的藝術風格,以及特有的舞蹈動作和獨特的壯族樂器伴奏等,這些古老珍貴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都體現了廣西少數民族樸素的藝術審美觀念。

3. 民族特征

儺文化非常古老,儺儀式及儺戲唱本涉及了地方歷史發展、自然環境、風俗習慣、社會觀念等內容,從中顯現出對神靈的表演和塑造及對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祈盼。廣西儺戲劇目真實地反映了廣西少數民族的歷史傳說和社會生活,如實地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和人民的心理素質。這些由民族宗教發展而來的祭祀形式在傳承中無疑成為了本地域歷史文化的保存和傳承者,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梢妰幕仁钱數厣贁得褡寰裆畹闹匾獌热?,也是當地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

(三)廣西儺文化的社會價值

儀式是社會團結的表現,儀式使個體間的情感聯系得以強化,通過對情感的強調來重塑社會或社會秩序,儀式就是強化社會凝聚力的手。儺文化是一種特定社會的意識形態,也是一種重要的民間信仰文化,對地方社會有著多維的意義和影響。它在長期的流傳中,融入了當地百姓的生活,并影響著社會的各個方面,它是當地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交流模式和社會整合的紐帶。儺儀式的社會功能也在于維系社會的凝聚力,強化社會集體認同感,維持社會平衡。儺儀式是通過多種符碼和途徑來進行交流,是一種隱喻思維,比如,法術、化妝、面具等會直接產生象征的、隱喻的結果,營造出使人畏懼的神秘氛圍,實現從世俗到神圣的轉換,使人們實現對情感的展演,并通過這個機會鞏固他們的社會認同。

二、廣西儺文化在現代動畫中的應用與傳承如何將廣西儺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動畫創作中,我們必須提取儺儀、儺俗、儺歌、儺舞、儺戲、儺藝等元素結合動畫的劇本、造型設計、美術設定、動作設定、配音配樂等環節進行動畫創作。

(一)儺戲故事的借鑒

儺戲中具有豐富的神話故事和民間故事,這些都為我們編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從儺戲中各種神靈的原型進行加工改編,提取塑造有藝術生命力、有藝術價值、市場需要的動畫神話形象,并將這些題材合理地改編、創新,融入到自己的動畫劇本設計中。如:《盤古》《百鳥衣》《灶王》《妹梭與勒梭》《土地公》《四帥》《甘王》《花婆》《雷王》《前市》《三祖家仙》《白府,白馬》等(如圖3)。

(二)從儺面具到動畫造型設計

我們在現代動畫創中可以通過儺面具的造型特點提取動畫設定元素,嘗試提取儺文化中造型元素進行造型設定,其中包括儺面具造型以及器具造型等。如: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李令公、廣福王、武婆、梁吳、莫一大王等。這些粗獷豪放,古樸傳神,大耳垂,大嘴唇,有棱有角的造型都為我們動畫造型設定提供了靈感與啟發。

(三)從儺舞中提取動作設計元素以及動畫設定元素

在動畫原畫設計中,我們可以從儺舞中提取出許多動作特征進行動作設計。儺儀式中的頭戴面具的儺戲表演,當地群眾稱為“出相”或“演武”,每個面具代表一個人物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一個唱本和獨特的舞蹈動作,舞蹈動作時而沉穩健壯,時而活潑瀟灑,時而含蓄虔誠時,而滑稽逗趣。儀式舞蹈步伐主要有前點步、后點步、點跳步、觀音步、明燈步、八字蹲跳步、丁字立掌步等。手的動作有繞手、拍手、推手、劃圈等。舞蹈動作與身段,隨角色的需要進行變換,如:三元祖師的三元舞,土地公的土地掃壇舞,灶王的卜卦舞,魯班先師的砍山舞,花婆的置花奉花舞等。舞蹈除了單人、雙人外,還有多人的舞蹈,如:四帥、五海、八仙等,其舞蹈動作往往剛勁有力、敏捷明快、風格古樸。這些儺舞和一些壯族傳統舞蹈的表現形式都為我們進行動畫動作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四)運用儺歌給動畫配音配樂

動畫配樂作為構成動畫藝術的幾個要素中占據重要作用。動畫配樂不但可以深化故事情節、推動劇情發展、烘托氣氛,還可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心理變化,更可以描繪時代背景。儺戲演唱以唱為主,演唱的曲調有兩種,一為傳統的師公腔,用壯語或漢語唱,一般為七言體,二句一段,段中押腳韻或腰韻,每段唱完時要擊鼓打鑼、踩臺過門。另一種是壯族民歌壯歡腔,用壯語演唱。歡腔的唱詞由五言四句為一段,唱詞講究押韻,第二句前三字中有一字押首句末字的韻,二、三句同壓腳韻,第四句前三字有一字押二、三句腳韻。儺歌題材十分廣泛,內容非常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另外還有許多其他音樂形式的呈現,如:儺儀式用鼓和鑼打擊樂器伴奏,其中有蜂鼓、天琴等。常用鼓點有開場鼓、長鼓、短鼓、朝陽鼓、三座鼓、急鼓、武打鼓和慢鼓等。這些多樣的音樂表現形式給我們動畫配樂提供了一個藝術寶庫。

結語

我們從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中可以看到其融入了大量日本民族文化,展現了日本獨特的文化元素。不僅僅是故事趣味與視覺的享受,更帶給觀眾貼切的人文關懷,甚至能夠讓人從作品中得到反思。從中可以看出,結合本國文化去創作,抓住文化根基,在細節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給動畫作品賦予真實的文化魅力,是我們可以值得借鑒學習之處。廣西儺文化中包含眾多民族文化元素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為我們今天的動畫藝術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很廣闊的創作空間。

參考文獻:

[1] 顧樂真.廣西儺文化摭拾[M].廣西藝術研究所民族藝術雜志社,1997.2

[2] 李路陽.廣西儺文化探幽[M].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3

[3] 廣西藝術研究所.廣西儺藝術論文集[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12

[4] 申秀逸. 從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看現代與傳統的融合[J] .作家,2010(. 24)

[5] 顧方哲. 從中日動漫的比較中看中國動漫的創作[J].山東社會科學,2011(2)[6] 蒙光朝.論廣西壯族儺戲[J].民族研究,19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