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感想范文

時間:2023-03-18 11:1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程設計感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程設計感想

篇1

關鍵詞:機器感知;智能科學;安卓;移動終端;嵌入式系統

0 引言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技術在各領域不斷地深入應用,在當前的計算機教學中,實驗課程是教學環節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然而由于教材內容與實驗設備更新緩慢,國內高校計算機實驗教學并未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普遍存在內容與技術發展脫節,實驗內容應用機會少,驗證性內容多而創新性內容少等諸多缺點,使得學生在理論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無法在實驗課程中得到有效的復習和掌握,難以進一步進行創新性研究。

針對以上諸多問題,實驗課程的改進方向應該是跟隨技術發展,使實驗課程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自主創新性,以此吸引學生對實驗的興趣,為其畢業后具有創新思維打下堅實基礎。本文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系開設的面向智能科學的機器感知實驗課程建設為例,闡述如何將實用和自主創新融入實驗課程中。

2002年9月,在信息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組建完成,并于次年并入北京大學最大的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翻開了發展進程中嶄新的一頁。近幾年,北京大學的智能科學系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已逐步確定了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的基礎知識以及心理生理等認知和生命科學的多學科交叉知識,更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智能科學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時側重要求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方面的訓練,以使得學生在畢業時具備智能信息處理、智能行為交互和智能系統集成方面研究和開發的基本能力。在進行這些基礎課程訓練的同時,智能科學系以機器感知與機器智能兩個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為架構,為學生開設不同方向的選修課程,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智能科學的認識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在這種大方向下,為了使學生學習過的理論知識能夠得到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北京大學智能科學系開設了本科生機器感知實驗課(MachiIle PerceptionLaboratory)。該課程為信息類選修課,每年春季開課,共72學時,2學分。本課程一改其他實驗課程的傳統設計,將聽覺和視覺的具體應用實例融入實驗中,增強了實驗的實用性;采用了當下較為流行的搭載安卓操作系統的移動終端作為實驗設備,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原理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前沿開發的編程能力;同時實驗課程的自主創新性較大,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1 課程基本目標

基于最大限度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我們要求學生參加實驗之前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儲備,要閱讀一些有關信號處理、語音編碼、圖像處理等方面的書籍。然后通過本實驗課程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視覺、聽覺信號處理的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基于嵌入式系統及安卓操作系統的信號處理算法設計和編程實現能力。

2 實驗課設置

本課程共包括6個單元實驗和1個綜合實驗。

2.1 單元實驗

實驗1:語音、圖像信號采集與分析。通過本實驗的學習,學生能掌握搭載安卓操作系統的移動終端實驗平臺的使用方法,并且了解在本課程實驗環境中如何進行聲音和圖像的采集,為后面的實驗打好基礎。

實驗2:語音壓縮。通過本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語音壓縮編碼的基本原理,能夠實現基于A律和u律的語音編碼算法。

實驗3:三維虛擬聲音。通過本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虛擬聲實現的基本原理,并能夠基于頭相關傳遞函數實現靜止或運動三維虛擬聲音的合成。

實驗4:語音增強。通過本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語音增強的基本原理,并能夠基于自適應濾波器和零限波束形成實現一個語音增強系統。

實驗5:圖像壓縮。通過本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圖像壓縮編碼的基本原理,實現并比較JPEG及JPEG21000兩種壓縮方法的效果。

實驗6:圖像增強處理。通過本實驗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圖像增強的基本原理,并能夠實現基于直方圖、平滑濾波器、銳化濾波器、中值濾波器及頻域濾波器的圖像增強方法。

2.2 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主要是學生們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與視覺、聽覺相關的智能感知實驗進行創新實踐,也可從老師提供的題庫中選題,分組或獨立完成實驗。圖1和圖2分別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一個關于圖像邊緣提取的視覺感知實驗和一個關于聲源定位的聽覺感知實驗。

在本課程的實驗安排中,通過單元實驗引導學生熟悉實驗基本方法,掌握使用搭載安卓系統的移動終端實驗平臺的技能,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實驗需要用到的不同方法,發現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融會貫通所學知識,逐漸具有獨立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擁有了一定的新平臺開發經驗。通過單元實驗的實例強化訓練,學生可以逐步掌握語音和圖像處理的基本方法。綜合實驗能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對于具體問題可以聯想所學知識逐步解決,進行創新型的視覺與聽覺方面智能感知實驗。由此,本實驗課程既培養了學生機器感知的科學創新研究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在嵌入式系統平臺上的編程實現能力。

3 授課情況

通過近6年的基礎建設,本課程逐步完善,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每年選修實驗課的人數已從最初的5人達到現在的30余人,成績優秀者可達選課人數的15%。為跟隨技術發展腳步,本課程從最初采用MATLAB編程方式,近兩年逐步改進采用Android編程。本課程提高了學生專業素養,有助于學生掌握數字信號處理、聽覺智能感知和視覺智能感知的基本原理及其算法實現,熟悉Java、c等編程語言程序設計方法,了解最新的技術開發動向,并幫助學生在此基礎上設計并實現相關算法,為學生今后進入機器感知及智能學習領域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4 課程特色及參考教材

本實驗課程特色有如下幾點:①Android編程:本實驗課程開展了基于移動終端的面向安卓系統的編程實現,把機器感知與目前的流行技術相結合,使學生接觸到前沿開發技術,與時俱進。②嵌入式系統實現:本實驗課程基于嵌入式系統實現機器感知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并學以致用。③視覺感知實驗:本實驗課程包括了圖像壓縮、圖像增強等方面的視覺感知實驗。課程選取了一些常見的圖像處理實例,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④聽覺感知實驗:本實驗課程開展了包括語音壓縮、語音增強、三維聲音等方面的聽覺感知實驗。課程選取了一些常見的音頻處理實例,使同學們對所學信號處理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入、形象的認識,增強實驗課程對學生的實用性。⑤綜合實驗:本課程的綜合實驗由學生自由選擇視覺和聽覺相關的實驗內容,獨立或組隊完成實驗內容,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可以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綜合性和創新性。⑥基于教學網建設課程:本實驗課程基于北京大學教學網開展教學,充分利用了網上資源,有利于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

本實驗課程使用的教材有:①自編教材《機器感知實驗》。②Sanjit K.Milra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字信號處理――基于計算機的方法》。③胡廣書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字信號處理》。④王炳錫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語音編碼》。⑤章毓晉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像工程》。

5 結語

篇2

【模電課程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一】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經過一周的課程設計的學習,我已經自己能制作一個高保真音頻功率放大器,這其中的興奮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學習模電這段時間也是我們一學期最忙的日子,不僅面臨著期末考試,而且中間還有一些其他科目的實驗,更為緊急的是,之前剛做完protel99的課程設計,本周必須完成模電的課程設計。任務對我們來說,顯得很重。昨天剛考完復變,為了盡快完成模電的課程設計,我一天也沒歇息。相關知識缺乏給學習它帶來很大困難,為了盡快掌握它的用法,我照著原理圖學習視頻一步一步做,終于知道了如何操作。

剛開始我借來了一份高保真音頻功率放大器的電路原理圖,但離實際應用差距較大,有些器件很難找到,后來到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內容,順便到學校圖書館借相關書籍,經過不斷比較與討論,最終敲定了高保真音頻功率放大器的電路原理圖,并且詢問了兄弟班關于元器件的參數情況。為下步實物連接打好基礎。

在做電路仿真時,我畫好了電路原理圖,修改好參數后,創建網絡列表時系統總是報錯,無論我怎樣修改都不行,后來請教同學,他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開始是創建網絡表時出現問題,后來是沒有差錯但出來的仿真波形不是預計中的,這確實很難修改。輸出時仿真波形總是一條直線,我弄了一晚上也找不出原因,整個人也顯得焦躁不已。

接下來,開始了我們的實物焊接階段。之前的電工實習讓我簡單的接觸到了焊接實物,以為會比較輕松,但實際焊接起來才發現此次與電工實習中的焊接實物有很大的不同,要自己對焊板上元件進行布置和焊接電路元件連線,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由于采用了電路板,為了使步線美觀、簡潔,還真是費了我們不少精力,經過不斷的修改與討論,最終結果還比較另人滿意。

經過這段課程設計的日子,我發現從剛開始的matlab到現在的pspice,不管是學習哪種軟件,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沒有接觸,開始學得很費力,但到后來就好了。在每次的課程設計中,遇到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問別人,因為每個人掌握情況不一樣,不可能做到處處都懂,發揮群眾的力量,復雜的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很多時候,我遇到的困難或許別人之前就已遇到,向他們請教遠比自己在那冥思苦想來得快。

雖然最終實物做出來了,但這并不是我一個人做出來的。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明白了一個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因為從頭到尾,都是大家集體出主意,來解決中間出現的各種問題。從原理圖的最終敲定,到波形的仿真,到元器件的選擇與購買,到最后實物的焊接與調試,這都是大家分工合作的結果,正是因為大家配合得默契,每項工作都完成得很棒,銜接得很好,才使我們很快的完成了任務。

盡管現在只是初步學會了高保真音頻功率放大器設計,離真正掌握還有一定距離,但學習的這段日子確實令我收益匪淺,不僅因為它發生在特別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我又多掌握了一門新的技術,收獲總是令人快樂,不是嗎?

【模電課程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二】 在這次的模電課程設計中,我們對模電數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但是在一開始看見題目的時候,還是比較頭疼的,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隨著慢慢的摸索,思路慢慢的出現了。這之間變化還是蠻大的,從最開始的不愿意動手到后來的因為一個環節沒搞清楚而搞一晚上,這樣的大反差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了模擬電子技術這一門深奧而實用的課程。

課程設計本身要求將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電路設計當中去,在電路的設計過程中,無形中加深了我們對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了解及運用能力,對課本以及以前學過的知識有了一個更好的總結與理解;以前的模電實驗只是針對某一個小的功能設計,而此次課程設計對我們的總體電路的設計的要求更嚴格,這需要通過翻閱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確立了實驗總體設計方案,然后逐步細化進行各模塊的設計,進而一步步調試排除錯誤

老師提供了多種不同類型的題目,自動油煙控制報警器這個任務難度相對適中,難度系數也比較適合,因此我們選擇了這個題目。最初拿到題目之時,覺得無從下手,而且時間也的確非常緊迫。可能是由于模電數電這兩門,特別是數電這門課程學過很久了,內容有些生疏,不得不翻出以前的課本,大致的瀏覽一下,即使不成竹于胸,也能初步的了解。通過瀏覽,很多的知識因此回憶起來了。

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首先,我只是知道此次的課程設計任務需要的一些集成芯片,例如電壓比較器、da轉換器、數碼管等。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把它們組合起來,組成一個系統的,模塊清晰,能夠很好完成功能的整體。于是我們上網搜,圖書館查閱資料,看書,問同學。終于能夠從整體上來把握。思路也逐漸的清晰了起來,整體的框架在我的腦海里慢慢的顯現。很快,便有了整體的方案。把這個任務分成幾個比較系統的模塊,分別是報警濃度設置和顯示模塊,比較控制模塊,煙霧傳感器輸入模塊,三極管開關,驅動模塊。接下來分別考慮了分塊電路的細節。最后如期的完成了初步的設計雛形。

有了方案的指導,接下來的幾天就相對比較容易搞定,需要做的就是連接好電路,盡管這是一項依葫蘆畫瓢的步驟,但是要求的是絕對的用心和細致,稍有錯誤,就很難在錯綜復雜的線路中檢查出來,有時候就是一個小問題,卻會浪費了我們很多時間,這印證了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不管做的實驗有多么復雜或者多么簡單,我們都應該抱著一顆謹慎細致的心去完成它,遇到困難不毛躁,一個個排除,一定會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的。雖然只有短短一周的課程設計,但是我們有許多的感想,總結起來如下:我覺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須的有一個大的綱領,也就是一個方向和目標,好讓你不會走錯路和走彎路。當然,這個的前提是綱領是對的。就這里而言,也就是我們的設計方案了。不難看出,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著這個方案在進行的,那么我們就寧愿多花些時間在方案的完備性上,也就是常言道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沒有準確的做好這一步,后面也無從談起。從事我們這一行的必須要有動手能力。有了方案,就必須能夠準確的實施,并且能夠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的去糾正它,控制它,通過實驗結果的反饋來改進最初的方案,最終又能夠完善最初的方案,使之成熟。如果很好的保持了這樣一個良性的循環。做出來的方案又怎么會不夠完美呢?而且,動手的過程需要的是細致,耐心,準確。不要把這個過程當作是一個機械的操作,而是要帶著你的設計思想,在思考中行進。不怕做的慢,因為熟能生巧,多多練習即可加強熟悉程度。雖然此次并沒有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實際當中,動手能力是我們急需加強的一項技能。本次課程設計還讓我們認識到要有取有舍,考慮最適合而不是最優。現實中,只能是理論上的最優。而在實際的步驟中,就需要我們進行取舍,留下什么,去掉什么,都是要求我們認真考慮的,我堅持的一個原則就是,從整體上考慮,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之下,可以犧牲部分模塊的完備性來保證整體的實現和優化。當然,如果能夠找到一種替代的方案或者模塊,是最理想不過的了。

總的來說,這次的任務完成的不錯。學到了很多東西。使我對模擬數電這兩門課有了進一步了解。我過去沒有過自己設計實驗,所以鍛煉了我學習的主動性。把課堂上學到書本知識靈活的應用到了實際操作當中,同時,這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事要細心、耐心,學會發現問題,敢于面對問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最主要的我想還是一個整體的思路而不是局限于一個部分。通過整體性能與部分模塊的博弈而選出最佳的方案。這才是最大的收獲。而從小的方面來說,通過此次的模電設計,能夠很好的理解到這個課程甚至是我們專業設計課程的大致思路與思想,為以后更多的課程設計奠定了基礎。

【模電課程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三】 1、通過這次課程設計,加強了我們動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們通過這個方案包括設計了一套電路原理和pcb連接圖,和芯片上的選擇。這個方案總共使用了74ls248,cd4510各兩個,74ls04,74ls08,74ls20,74ls74,ne555定時器各一個。

2、在設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情況,就是心里想老著這樣的接法可以行得通,但實際接上電路,總是實現不了,因此耗費在這上面的時間用去很多。

3、我沉得做課程設計同時也是對課本知識的鞏固和加強,由于課本上的知識太多,平時課間的學習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運用各個元件的功能,而且考試內容有限,所以在這次課程設計過程中,我們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對于其在電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認識。平時看課本時,有時問題老是弄不懂,做完課程設計,那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且還可以記住很多東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時看課本,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過動手實踐讓我們對各個元件映象深刻。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和最終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這個期末測試之后的課程設計對我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4、經過兩個星期的實習,過程曲折可謂一語難盡。在此期間我們也失落過,也曾一度熱情高漲。從開始時滿富盛激情到最后汗水背后的復雜心情,點點滴滴無不令我回味無長。生活就是這樣,汗水預示著結果也見證著收獲。勞動是人類生存生活永恒不變的話題。

通過實習,我才真正領略到艱苦奮斗這一詞的真正含義,我才意識到老一輩電子設計為我們的社會付出。我想說,設計確實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樂,在如今單一的理論學習中,很少有機會能有實踐的機會,但我們可以,而且設計也是一個團隊的任務,一起的工作可以讓我們有說有笑,相互幫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間歡樂在這里灑下,大學里一年的相處還趕不上這十來天的合作,我感覺我和同學們之間的距離更加近了;我想說,確實很累,但當我們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時,心中也不免產生興奮; 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我們同樣可以為社會作出我們應該做的一切,這有什么不好?我們不斷的反問自己。也許有人不喜歡這類的工作,也許有人認為設計的工作有些枯燥,但我們認為無論干什么,只要人生活的有意義就可。

社會需要我們,我們也可以為社會而工作。既然如此,那還有什么必要失落呢?于是我們決定沿著自己的路,執著的走下去。同時我認為我們的工作是一個團隊的工作,團隊需要個人,個人也離不開團隊,必須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某個人的離群都可能導致導致整項工作的失敗。實習中只有一個人知道原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每個人都知道,否則一個人的錯誤,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工作失敗。團結協作是我們實習成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保證。

篇3

關鍵詞:網絡服務器配置;教學設計;課程設計;網絡全局觀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3-2991-03

作為網絡專業的核心課程,《網絡服務器配置》這門課程在很多高職、中職學校都有開設,其內容也大同小異,筆者看了很多相關教材,有“項目式”的也有“任務式”的等等,都是在相同的教學內容要求下的不同教學組織方式,圖文并茂、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給人簡單易懂的感覺,但就是章節內容的互相融合性不強,每個項目內容都是獨立的,有點“一次性”使用的感覺,練習時也都是在一臺電腦的虛擬機上練習的,這樣學生的網絡整體全局觀沒有得到培養,學生沒有置身于 “網絡”環境中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又是學習網絡專業必須要有的!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感想,如果在內容的先后出場安排得當,在情景選擇時互相融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則整個教學內容就是一個大的項目,當學生學習完整個課程后,腦海里形成的是一個大的網絡環境感覺!這對學生自己理解網絡和學習其他相關課程非常有幫助。

當前的《網絡服務器配置》課程的內容大概包括:DHCP、WEB、DNS、FTP、磁盤管理、路由(網關)、NAT、防火墻、負載均衡(集群)、用戶管理、文件管理等等。在“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或其他的組織教學中,在講解某個內容時采取多例子多情景進行詳細反復的介紹,講完這一部分內容,下一步部分內容又設計另一場景另一些例子,而沒形成整體,沒突出各種服務器之間的互動而支撐起網絡的職能。如在講解DHCP時直接就拿一例子講解它的設置步驟,其實它涉及到DNS、路由等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如何安排內容的先后次序,如何舉例子才更合適!為了既讓學生對各個內容操作熟練,又能深刻體會各個內容之間的密切關聯,意會“網絡”的真諦,我采取了 “一個中心,逐步擴展,一步三回頭”的教學思路來展開教學,如圖1所示,就這一教學設計思路進行說明。

1 一個中心

就是以WEB站點為中心。如上圖-構建網絡的目的就是為了資源的共享,初時是局域網內的資源共享,發展到現在已經跨出了局域網的范圍,覆蓋了整個互聯網!這就需要建立能覆蓋整個互聯網的資源共享節點,這種節點非WEB網站莫屬。當前網絡應用中的資訊瀏覽、資源下載、娛樂、郵件、即時通訊等等都是建立在WEB站點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以WEB站點為我們《網絡服務器配置》的中心位置實至名歸。

2 逐步擴展

就是圍繞著WEB站點這個中心,根據不同的需要,而逐步添加各種服務器,這些服務器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獨立成章的,為了讓學生更真切理解,在這里它們的出現是有目的,有順序的,都設置成為服務于WEB站點這一中心來的,學生也好像在逐步逐步做大一個網絡一樣,非常容易理解。看看下面的內容出場原因的說明(情景描述):

在建好WEB站點這一中心后:

1)為了能遠程更新和上傳網頁,為WEB建立FTP;

2)為了在訪問WEB網站時,使用有意義的域名代替IP地址,建立了DNS;

3)為了能讓規模較大、跨網段的人訪問WEB網站,建立了軟路由器(網關);

4)為了方便客戶訪問WEB網站,省掉IP地址各項設置的填寫,建立了DHCP自動分配機制;

5)為了能上網,建立了連接Internet的服務器(NAT,也可以用路由器);

6)為了能讓員工或分機構辦事處訪問回公司內部服務器,建立了端口映射或VPN;

7)為了增強WEB服務器的數據安全和災備,在WEB服務器上使用RAID技術(卷);

8)為了增強WEB服務器的網絡負載均衡,提高訪問響應速度,把多臺WEB服務器做成集群。

4 結束語

以上僅僅舉出了幾種服務器的三種應用情景,大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具體情況自行增減。

在具體實施時,每種情景都要有【情景描述】、【實驗拓撲圖】、【實施步驟】、【驗證檢測】等可操作可實施的內容,思路清晰,圖文并茂,學生課堂課外都可練習。

既注重整體內容選擇的“項目統一”,也注重每個知識點的“獨立多情”,這是我對《網絡服務器配置》這門課程這些年教學的教學設計感想,供各位同仁一起探討。

參考文獻:

[1] 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美] Walter Dick.教學系統化設計[M].汪瓊,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1.北京課程任務確認

本人于2015年4月接到通知,隨后到北京參加了為期一天的課程培訓。教育部職業院校外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等就課程任務的分配和設計要領做了相關介紹。我接到的任務是講授導游英語課程中《旅游中的特殊事件&特殊人群》章節內容。

2.課程準備

離開北京后,我和我的團隊成員高華斌老師對課程目標、本章節目標和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剖析出其中應該包含的維度。經過長達3個月左右的準備工作,包括搜集資料,編寫教材和英語模板對話內容、制作PPT以及請英國友人錄制對話等,經過教育部專家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審核。最后完成了課程錄制前的準備工作。

3.于上海拍攝

2015年7月底我來到上海參加了該課程的錄制。經過辛苦拍攝,完成了該課程的初步錄制。接下來進入后期制作,我同制作人員反復進行核對,包括字幕,畫面出現的時間和順序等。最后完整地完成了錄制工作。

4.濟南啟動儀式

2015年8月底我來到濟南,參加旅游英語MOOC的啟動儀式。9月份,“導游英語”和“旅游英語”兩門高職院校旅游英語專業核心課程在全球知名的學分課程服務平臺“智慧樹”正式上線。參與本次活動,我感受頗深,雖然很辛苦,但是受益匪淺。現將幾點感想總結如下。

(1)教材編排是基礎。因為沒有現成的教材,只提供的一個題目,所以需要根據這個題目先設計出本章節需要涉及的維度。由于本章節題目為2小節內容,我們將課程設計為《旅游中的特殊事件&特殊人群1》和《旅游中的特殊事件&特殊人群2》兩個小節,每小節分別涉及Make the emergency call 和 Communicate with the doctor in the emergency room兩個情境。具體來講,第一個情境包括和急救中心接線員打招呼、陳述病情和接受接線員的指示幾個維度;第二個情境包括和醫生打招呼、陳述病情、接受醫生囑咐幾個維度。講授第一小節的順序為首先展示本次課程教學目標。接下來按照模板對話的順序詳細講解,其中涉及的常用詞匯和表達的意義和用法。最后是小測試和總結。講授第二小節的順序為首先回顧第一小節內容,然后展示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對于教材中模板對話內容,我在參考眾多國內外教材和相關資料后,有所取舍,經重新編排而成,也請到英國友人錄制對話,使得對話發音標準,原汁原味。

篇5

【關鍵詞】手機課程;學習模式;架構設計

The Open College Engineering Course Mobile Telephone Course Frame Scheme Designs an Exploration

NA Na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Yunnan Ope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3,China)

【Abstract】Mobile telephone course design objective is to run after the intelligence displacement studying a pattern, the pattern, plan studying system ,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ent studying, being to structure right studying more not only being to structure displacement melt within participation and cognition studying process, promoting a learner. Mobile telephone course learning designing that “everybody all learns, can from time to time having fused sufficiently, be broken learning everywhere” are greatly spirited.

【Key words】Mobile telephone course;Learning mode;Architecture design

0 引言

當前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研究方向就是創新實施“導學―助學―促學―評學”為一體的過程化服務模式;過程性與發展性、自主性與社會性相結合的開放性學習評價模式;學習時間無限制、學習過程有檔案的自主性學習模式,適應學習群體多樣化、選擇個性化、評價多維化的新趨勢、新要求。手機課程的設計充分融合了“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開大精神。隨著手機課程界面越來越精致、內容越來越實用、互動越來越有趣。未來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學習者選擇手機課程滿足自己移動學習的需求。

1 體現開放精神的手機課程

筆者認為,創新的手機課程不是將書本上的內容簡單復制、壓縮使其小屏幕化,而是針對學習者認知心理的課程設計。手機課程的精髓在于人與人的互動。“微互動”的設計思路源于此。微互動是基于手機課程平臺的用戶關系,實現信息即時分享、傳播以及獲取。

手機課程的設計目標是追求智能的移動學習模式,不僅僅是構建移動學習系統、學習環境和學習內容、更是構建合適的學習模式,規劃學習過程,促進學習者參與和認知內化。

2 設計方案思路探索

2.1 知識點的美妝

在手機課程中,傳統課程的每個章節設計為一個學習情境,下面包含了若干“微課”(學習單元)。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包裹,一堂微課包含若干邏輯聯系的相關知識點,時間不超過5分鐘;微課結合了微博和移動時代的特點,當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的時候,可以隨時了解到好友、同學是否也在學習。可以實時發表感想和查看其他學習者的評論。學習者可以自由選擇每一堂微課的學習順序。

2.2 內容的展示形式

“微課”一般采用案例式教學,內容主要通過動畫、視頻等多媒體的形式來展現。實現知識的內化。讓學生通過看動畫學知識、看視頻學技術。

2.3 測試的模式

傳統的練習和測試在手機課程中設計為“比比高下”、“拋繡球”和“幽谷探寶”三個環節。

“比比高下”主要和每一節“微課”相捆綁,針對剛剛學習的課程內容進行趁熱打鐵式的考查。每做完一道題,界面會顯示得分和正確答案以及題目分析,學習者可以以表情和文字兩種模式實時發表感想。另外你還可以瀏覽其他用戶在做這道題時的解題思路以及心得體會。

“拋繡球”是搶答環節。系統在每個設計的固定時刻會隨即挑出數道題目。參與者在規定的時間內給出答案。系統在掃描每個參與者的答案后確定最佳答案并送上繡球分。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看到此時此刻有什么人、多少人和我一起接繡球以及最后誰贏得了繡球分。

“幽谷探寶”是一章的總測試。用戶進入后是一個九宮格的界面(分別鏈接了九個不同難度的迷宮)。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格。先游戲后測試、邊游戲邊測試。學習者需先開動腦筋想到出路。從出發點到出口的隱藏路徑中隨即設計了“擋路題”。題目是從題庫中隨機抽取的。學習者需按順序答對突然冒出的不確定數量和難度的題目才能順利到達出口。探得寶物(虛擬)并完成本章學習。同時得到系統的最后打分。

2.4 評價與計分

本方案的總體架構分為微課程、微互動和評價與計分三個部分。評價與計分的作用尤為重要。在“比比高下”、“拋繡球”、“幽谷探寶”三個環節系統都會給學習者打分。而計分的關鍵之處又在于兩點。

第一,計分不是簡單的以正確和錯誤為評判標準。答題的時間長短也考慮進去。

第二,得分會實時顯示在每個人的頭像旁。學習者可以了解到此時此刻自己的總得分情況和其他學習者(感興趣、比較關注的人)此時刻的得分情況。以此激勵、鞭策學習者繼續學習和努力得分。

3 設計架構模擬

下面以圖的形式具體表達設計思路:

圖1 體系架構圖

圖2 “幽谷探寶”界面

圖3 “幽谷探寶”迷宮測試路徑示例

圖4 “微互動”情景演示

圖5 計分互動效應

圖6 關鍵的系統用例

4 結束語

對學習者個人而言,首先,手機學習不是獨立的學習形態,應將其視為完整學習過程的某些環節及有機組成部分,與其他類型的學習形態相結合。其次,學習者參與課程內容互動,通過互動、交往活動,將知識內化。

筆者認為手機課程的最終目標是學習者通過關注移動設備的情境感知和無縫學習空間的設計。使手機課程獨放異彩,成為完整學習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類型的學習形態完美相結合。當前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如火如荼。筆者希望能以手機課程的點帶動開放教育思維模式的面。使現代開放終身教育體系朝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教學;制造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簡稱為AMT)是指微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給傳統制造技術帶來的種種變化與新型系統。具體地說,就是指集機械工程技術、電子技術、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等多種技術為一體所產生的技術、設備和系統的總稱。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統等。AMT是制造業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條件,其優勢還有賴于能充分發揮技術威力的組織管理,有賴于技術、管理和人力資源的有機協調和融合[1]。先進制造技術涉及的內容廣,學科之多,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高新技術的不斷革新,先進制造技術不斷的處于革新當中,作為相對基礎較薄弱的高職生,要想順利的掌握好這門課程,必須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本文,從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出發,簡單的談談這門課程的教學感想。

一、課程特點

1、先進制造技術課程是我校近年來新開的一門機械類專業課程,教學對象是我院高職機械類專業大三學生,開課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介紹先進制造技術的關鍵技術內涵、技術發展前沿、目前企業所使用的較成熟的制造技術等,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新思想、新工藝及前沿動態發展狀況,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使學生盡快從傳統的制造業設計思想和制造方式向先進制造業設計思想和制造方式轉變,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課程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先進制造技術基本概念與內容的同時,掌握好現階段的先進制造技術,以更好的適應行業需求,提升自身的綜合技能,為社會服務。從定義來看,先進制造技術課程不但具有多學科的交叉性,同時還具有前沿性,與傳統的制造技術類課程相差很大,先進制造技術課程介紹的是一種大制造概念,具有創新性的制造理念,如,綠色制造、可持續制造、虛擬制造技術等。針對這么課程的多學科交叉性、前沿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或實踐方式,使學生在段時間內了解這些先進制造工藝、制造模式及先進理念,是我們教師應該多考慮的地方。

2、本課程的教學對像,是高職機械類專業大三上學期的課程,眾所周知,目前高職類學生普遍基礎較薄弱,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不能過多的強調理論,加之,在這一學期,大部分學生要找工作,各種招聘會等,學生集中力更不集中,因此,這些實際情況也對教師提高了要求,教師不但要講清楚本課程的知識,更要提高學生的興趣,要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教學改革

結合近兩年來的教學總結,該門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遇到以下問題:

1、學生開始興趣濃厚,但隨著教學的深入和課程內容難度的增加,學生開始變的很茫然,最終失去興趣而放棄;

2、實踐條件較欠缺,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創新思維、探索精神較薄弱;

4、該門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較欠缺。

針對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本人簡單的談談自己的感想:

1、加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動力,有興趣的學習是主動的、學習氣氛也是活躍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有興趣的導入方式,引起學生對本課程內容產生興趣,如講授柔性制造系統時,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講授其發展歷史,研制經歷等引起學生的興趣;講授快速成型技術時,可以帶領學生在實訓室進行授課,進行現場教學,甚至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成型出簡單的產品。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過:好的導語就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所以,職業教學應根基課程的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用多媒體與實踐加理論穿插式教學方式

由于先進制造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特點,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向學生展示,通過圖片、視頻讓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有利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與此同時,若將課堂搬至實訓室,其效果會更佳,通過多媒體講解概念、視頻或動畫展示加工步驟后,再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如3D打印技術的講解。

3、加強該門課程是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針對大多數院校而言,該門課程開設時間不太長,師資力量較薄弱,這些直接影響到該門課程的教學經驗的積淀,從國家層面,應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加強該門課程的教師培訓工作,加強兄弟院校的教學經驗交流力度;從學校層面,可以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加強該課程的學習,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將該課程建設成精品課程,加強校企合作,派遣教師去相關企業學習新的制造技術。

三、結束語

先進制造技術這么課程設計的學科較多,針對目前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采用多媒體、理論加實踐教學方式,同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等方式能有效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一學期的工作轉眼已接近尾聲,俗語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回顧一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我們有著幾分充實,幾分感慨。本學期,我們美術教研組全體教師以課程教材改革為中心,以推廣實施工作為重心,以教育教學工作為抓手,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真正做到立足崗位,團結協作,求真求實,教書育人,順利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以“加強美術教研組建設”為重點

教研組是開展教學工作的核心基地,因此,加強對教研組的建設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平時教研組活動必須做到“四個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人。在教研組活動中,我們不斷總結,積極探索,《美術教學評價應有“美術味”》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以此確保教研組活動能扎實、有序、有效的開展。

1、備課。

1)有整體計劃,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本學期的教學參考,區級各年級的教材分析,清楚知道所任學科在本學期學生必須培養的學習習慣,必須掌握的知識,必須訓練的能力。期初,第一、二周定出學期教學計劃,整體架構,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

2)規范備課,在平時的教學和教研活動中不斷進行細讀,細化各環節商討最佳教學策略,對教學課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

2、上課,切實做到充分準備,鉆研教材。

二、以教學展示為契機

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落實,本學期我們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宗旨,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在我的帶領下研究教材,老師們相互切磋,共同探討。本學期教研內開展隨堂聽課活動(第11周、15周教研組研討課2節),得到聽課領導、老師的好評。

三、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根本

“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線,改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的根本,所以我們美術組2位老師從抓課堂教學入手,全面提高35分鐘的教學質量。

1、作業與輔導質量,課堂作業規范,教師批閱學生課堂作業并實時記載,期末綜合評定學生學業。

2、規范備課,教后感想,教后感想就集中針對上述研究課題進行總結(結合教研組專題研究)集體商討。

3、各年級教學質量落到實處。每學期學生成績考察,均做好詳細記載,及時反饋,老師們從中了解自己教學中長處與不足使自己今后的教學有目標。

四、豐富學生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使學優生有更多的表現和鍛煉的機會,我們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各類市,區級美術競賽活動,繪畫、陶藝等項目,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作輔導,在師生雙方的努力下,我們在集體與個人上都獲得許多獎項。

2017學年度擔任美術組長,認真鉆研教材,撰寫教育教學文章,每學期舉辦校繪畫競賽活動,參加區級繪畫、陶藝大賽,獲得可喜的成績。2018年4月“帕丁頓”奉賢區第四屆學生活動節繪畫比賽吳云翔、趙閱、沈紫嫣參賽。同月,奉賢區第四屆學生活動節陶藝創作評比韓廣一、吳云翔、徐傳恩、孟子軒、張立晨等五人參賽,徐傳恩入選作品。2018年7月將參加上海市中小學陶藝創作大賽評比。2018年5月舉辦青村小學第四屆藝術節少兒美術繪畫大賽,評選出各年級一二三等共54人獲獎。2018年5月舉辦青村小學第四屆藝術節“校園泥巴”學生陶藝作品展示100多件。2018年5月迎接區督導室美育教育督導檢查。2018年5月青村小學“校園泥巴”項目組獲得第四屆“真愛夢想杯”全國校本課程設計大賽特等獎。

篇8

幾年前,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把Blog的種子帶到了蘇州,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蘇州教育敘事浪潮,這股浪潮的勢頭至今依然不減,我也被感染,成了一個小小的博客。今天,他又把“魔燈”的種子播撒到了蘇州,誰能想到明天的蘇州教育信息化將會掀起什么樣的波瀾呢?

――胡益兵博客日志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怎樣在原有的學習情境中加入新思維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何在教學中使用恰當的教學軟件恰當地解決問題,是我們要一起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博客與魔燈的教育應用特點的基礎上,著重比較了二者在教育中應用的異同,對它們的結合應用進行了展望,以期讓這些教育軟件在我們的教育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Blog在教育中應用的特點

Blog的出現使得人們重新審視關于教育信息化的許多原有認識,而其最大的教育意義在于將互聯網從過去的通訊功能、資料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進一步強化,更加個性化、開放化、實時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發展到資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歷程共享。(黎加厚)

對于一線的中小學教師來說,Blog特別適合老師們結合自己的工作撰寫教育敘事研究故事。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對其工作進行反思、研究,然后記錄成敘事研究報告,能夠真實、深入地反映作者的思考和教育研究的全過程。同時,通過每天的資料整理與書寫,會在無形中提高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可以認為,Blog是一個小型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它方便個人知識的梳理,關注個人發展的進程。Blog具有在線“共享”功能,把學習者與Blog上的參與者形成一個社群,相互交流,就會在分享和交流中產生新的認識。Blog還具有積累的功能,學習者可以通過Blog回顧自己過去所寫的東西,看到他人的評價和反饋,從而產生更多的體會和感受,如此循環往復,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生活習慣。

Moodle在教育中應用的特點

1.Moodle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它建立在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之上,支持多樣化的教與學的方式。它包括目前在教育中應用比較廣泛的社會軟件(Blog、Wiki、BBS……)功能,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互動。它還注重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和實施,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及時反饋,這是我們的傳統教學所欠缺的。

2.以用戶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管理。教師能夠自由地按需選擇組合各種功能、插件,進行個性化設計。

3.教師可以用Moodle來進行過程性評價,從而促進高質量教學,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Blog與Moodle的比較研究

每一種技術、理論和方法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我們不應該僅依靠某一種單一的新型教學模式,應該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全面地研究教育信息化,充分考慮課堂教學的實踐,注重優化教學資源、對教學結果負責,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Blog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改革方向,也給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學習的話語權和自。但是它更多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Moodle彌補其在教學管理中的不足,在情感交流之外更多地注重學習的系統管理,二者有著一些本質上的不同(如下表)。

目前Moodle在教育中的應用已經在我國展開,很多中小學也已經開始創設自己的網絡教學,如鞍山一中的網絡課程()和“東行記網絡課程”(省略/moodle1/)來對Blog和Moodle進行一個實例比較。

“東行記”是我們上海師大與外界交流的一個窗口。自開通以來,更多的是用于我們的研究生進行學習反思,教師進行教育敘事與反思,注重情感和學習交流,成為一個小型的知識管理系統。可是,其交流只是局限于留言和回復,多少限制了大家之間的互動。

而在Moodle上創設的“東行記網絡課程”,則更多地關注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學習管理系統,這也是與Blog所不同的本質所在。它更適用于我們開設信息化課程,能夠自主地控制教學進度,也可以創設虛擬學習社區,為專家、研究生、教師和學生搭建交流平臺,進行活動設計和互動交流。最重要的是在Moodle的功能里,還包含Blog的使用,這為二者在教學中相結合地應用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Blog與Moodle結合

1.以Blog抒發Moodle課程設計感想。在Moodle的功能中直接嵌入的就有Bolg的功能,我們可以直接在首頁上添加Bolg分類。

在這里,我們既可以添加個人的Bolg,用來反思自己課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設置一個共同的Bolg,供所有的教師在上面進行探討和交流。

魔燈中的博客

上圖為中山的Moodle截圖,其中的“Moodle”、“交流”等,就是教師在一起交流課程設計或感受的地方,而像“心情涂鴉”、“快樂語文”等就是各個教師設置的個人Bolg,用來反思和交流。

2.以Bolg反思Moodle課程。我們也可以在每個Moodle課程中都添加一個“Bolg(心得報告)”,讓學生也來參與課程的反思。這樣就能夠很好地進行互動,并對Moodle課程進行改進,學生用起來感覺與使用以前的Bolg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是在Moodle中嵌入了教師的“教育敘事”和學生的“學習敘事”,使整個敘事與課程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反思。

篇9

關鍵詞: 創業型大學 課程開發與實踐 專業+產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國務院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新引擎”。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業型大學的教育教學活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是課程建設。因此,課程建設成為“新引擎”的重要推動因素。

一、把創業型大學的本質與課程開發聯系在一起

創業型大學是大學將其核心使命與國家振興、社會需求有機統一起來;社會服務的內涵、功能與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展;通過一系列創新,普遍的創業文化氛圍得以形成;孕育培養創業型人才;教學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轉化、孵化和產業化不斷轉化;最終達到促進國家進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大學自身崛起的根本目的。

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是學校設計的全部固態和動態的活動。課程開發是指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實現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

把創業型大學建設的本質與課程開發聯系在一起,從創業型大學建設的本質出發,把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課程建設相結合,建設“專業+產業”模式的課程就是產教融合的課程,課程開發的同時就是產業經營,產業經營就是課程的一部分。

二、創業型大學課程開發與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創業型課程開發與實踐的現狀

現階段的創業型課程開發與實踐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第一,以課程教育為主的模式,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創業教育講座,請校友、企業家來校談自己的創業感想,對學生的創業思想做出指導,從知識出發的創業課程。第二,以學生賽事和活動為中心的模式。為了創造更加多樣化的創業教育空間,學校建立和開放實驗中心和創新基地,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組織學生哉狗岣歡嗖實目甕飪萍季喝活動,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各種科技競賽活動。這種形式依然是從思想的角度進行,涉及的學生比較少。第三,以構建創業園或科技園為中心的模式。基本做法就是把社會資源引入創業園中,創業園將科技工作者和學生吸引入園從事科研活動,從事商務活動、技術發明、成果轉讓、技術服務等。

以上三種形式都是在專業教育之外進行創業型課程的開發,教育部提出的由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張皮”向有機融合的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向全體學生轉變“三個轉變”不相符合。

(二)創業型大學課程開發與實踐的問題

一是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沒有做到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學生的“憤”、“悱”點沒有體現在教育中,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三中心”即“以課堂教學為中心,課程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表面上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沒有拋棄傳統的學科課程的系統性和預設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學走向低效,更沒有體現創業型課程的內涵和特點。

二是沒有做到以需求為導向。

課程開發與實踐脫離了實際需求,沒有考慮社會需求、職業需要和學生終生發展的需求。課程內容選擇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使得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陳舊,與實際需求脫軌。

三是沒有做到與生產實踐對接。

課程開發與實踐沒有與實際工程任務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教師的講授都凌駕于生產實際之上,“模擬”而非真實任務的學習,使得學生無法感受真實工作狀態,無法提高專業能力。

三、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專業+產業”模式的課程開發與實踐

(一)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簡介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重型機床制造學院,曾易名“七?二一”工人大學、職工機電學院。1993年,學院在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造中,由單一國有制轉為“混合所有制”的民辦公助普通高校。2011年升格為本科院校。學院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優勢,探索出“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教學做合一”的辦學模式,圍繞產業開專業,依托專業辦企業,共創辦了齊三機床等20余個經濟實體,變“消耗性的實習教學”為“經營性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可雇傭性”能力。學院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先后與中國一拖齊齊哈爾工業園區、吉林一汽等單位簽訂了共建“企業預備隊”協議,包下吉林一汽佳寶生產線的三個月的產量。學院認識到,校企合作的根本是把學辦到企業的興奮點上。

(二)“專業+產業”模式的課程開發與實踐

1.先進的教改理念,明確的培養目標。

學院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創新能力貫穿于學制的始終,培養應用性、職業型的創業者。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教育教學理念是把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專業教育融合,二者是相輔相成、交互相容的。學院創業、教師創業、學生創業三個層次的創業在學院內同時存在。

圖1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專業+公司”形式的組織結構圖

圖2 學院齊三機床有限公司組織結構圖

2.搭建產業平臺,創設真實環境。

學院的專業建設目標:開一個專業、辦一個實體、搭一個平臺、創一個品牌。學院是集團公司,每個系是行業公司,系部下設“專業+公司”,專業建設與公司經營相互支撐。學院實施《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專業法人制》,專業教研室主任擁有教育教學相關的責任和權利,同時可以舉辦本專業的經營性公司,出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這樣就形成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的基礎。學院擁有齊齊哈爾齊三機床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市百草家園老年公寓、齊齊哈爾寶宏科技有限公司等專業性經營公司,為創業教育搭建了平臺,創設了真實環境。同時在校生創辦法人組織,學生可以帶著公司畢業,2016屆畢業生中有11名同學帶著自己在校創辦的公司走向社會,成為獨立創業的典型。這些實體公司的經營項目是學生課程中真實項目的來源。

3.規范培養流程,個體培養寓于團隊。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的學生入學即組建不少于3人、不多于4人的學習團隊,學生的學習由高中及以前的個體教育轉變為團隊培養。學生的培養流程是由學習團隊晉升為實踐團隊,由實踐團隊晉升為創業團隊,由實踐團隊晉升為法人組織。各個階段對應的表現標準分別為跟崗實習、頂崗實踐、包崗包…、獨立運營。每一個晉升都制定的嚴格的考核,考核的主體包括學生本人、教師及雇主,考核的結果作為團隊晉升的依據。

圖3 學院人才培養流程圖

4.確定課程建設標準,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1)課程設計遵循“三化”原則

“工作任務課程化、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過程系統化”,學院在創設了真實工作環境、規范了人才培養流程的基礎上,在教學設計方面,將真實的工作任務引入課程中,把教學任務的完成與真實工作任務的完成相融合,解構學科型教學體系,重構應用型教學體系,把學科結構的系統化轉化為工作過程的系統化。由于真實項目具有任務或問題所屬的領域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唯一性、信息不全、問題有待發現和提出、運用哪些理論知識并不清晰的特點,因此,遵循“三化”原則設計的課程把專業教育的內容與創業型課程的需求進行了融合。

(2)課程實施做到“教、學、做”合一

基于“三化”原則的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即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因此能達到“教、學、做”合一。學生完成真實的工作任務需要經歷發現并確認問題、生成解決方案、實施解決方案、進行過程監控幾個階段,學生經歷了認識問題的三個階段即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學會開發項目、學會集體討論、學會團隊合作、學會陳述報告、學會評估取舍”的“五會”通用能力,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實現了專業教育與創業課程的合一。

(3)課程評價兼顧“再現標準”和“表現標準”

基于以上的課程設計和課程實施情況,單純的紙筆考試、個體考核已經無法全面評價學生,因此,考核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利用“日概念、周測驗、雙周一小考、一月一中考、結束綜合考”考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等顯性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再現標準進行考核,即用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而專業技能、通用技能等隱性知識的考核,設計表現標準進行考核,采取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觀察評價學生實踐活動、學生真實任務成果等形式進行考核,把傳統的間接方式的“綜合題、分析題”考核轉變為直接方式的評價考核。考核方式體現顯性知識再現出來,隱性知識變現出來。這樣的課程評價打破了以往的單純的評價方式,評價的創新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評代考能夠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創業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能夠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國務院六部委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指出“建立真實應用驅動教學改革機制。職業院校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要想實現“四個真”目標,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職業環境,做實校企合作,改革課程體系解構、改革課程內容呈現方式、改革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利用“專業+產業”模式建設課程,實現專業建設與產業經營相融相生。

參考文獻:

[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

[2]曹勇安.應用型本科學校的學科、專業建設[J].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5):3-6.

篇10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程 課程改革 大學新生 自我價值

一、研究目的

對所學專業沒有整體的明確認知,對所學專業的市場前景運行不了解以及對行業所需大學生的知識與技能要求的無知,造成目前大學新生中出現困惑,迷茫,生活無目標等情況,大學新生出現的對專業困惑,不知道學習重點在什么地方,就會影響到以后的學習興趣不強,學習沒有專業方向,不能夠有針對的進行學習,學習自覺性不強等一系列的問題,這寫困惑些限定了高素質人才的形成和培養,制約了大學生在入學之初對學科的熱情和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針對目前在大學新生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心理咨詢專業首先嘗試對學科課程做了綜合改革,改革設立了綜合實踐課程,每位老師對主要專業課程的核心課程設計任務與要求,每門課程的老師針對行業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給學生對應的課程目標與任務,學生帶著教師的實踐任務深入機構進行行業調研,了解行業發展的狀況和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以及行業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崗位的知識和能力,學生在了解行業的過程中,通過學生-教師-行業督導三方面配合,形成了專業-行業-學生三個方面的綜合體系,學生帶著老師對行業的技能和知識的任務,通過查閱文獻和介紹了解知識,與機構銜接了解機構,從而有針對性的形成對機構的調查問卷與訪談的提綱,然后開始深入機構進行探訪與調查,在完成一周時間的探訪后,學生要在督導老師的督導下形成對機構的評估已經了解到的有關機構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實踐調查的功課報告,報告要符合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課程實踐目標,對行業的評估,對學習的知識技能要求以及學生的自我收獲和感想。

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進入大一就能對行業發展狀況,未來工作職業和崗位的性質,工作崗位有一個認識,同時對本專業課程設計和課程訓練的技能和能力有一個框架性的認識,了解本專業的核心能力、知識和素質,使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目標性,使學生增加對學習專業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參與,主動研究,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和學習興趣,培養職業素養和開拓行業開拓精神。

自我價值感是學生的自我價值感(self―worth 或self-esteem) 是自我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包含多種心理成分,涉及到情感、態度、評價等多種因素,其核心是自我價值的判斷與體驗。根據黃希庭等人的研究大一學生的總體自我價值感是整個大學期間最低的,不僅低于大二大三大四的一般水平,而且相比較之下也低于高中學生,能否通過綜合實踐課程的改革提升大一新生的自我價值感,使大一新生通過綜合實踐課程的參與調查了解行業與現代所需與所學相結合來提升大一新生的自我價值感,此為本研究的主要目標。

二、 研究方法

1.調查工具

采用黃希庭、楊雄編制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青少年自我價值感量表。該量表共56 個題目,包括三個分量表:總體自我價值感、一般自我價值感和特殊自我價值感。其中一般自我價值感和特殊自我價值感分為個人取向和社會取向兩個維度。特殊自我價值感分為人際、心理、道德、生理、家庭五個方面,整個量表包含13 個維度。量表的Cronbachaα=0.77,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2.研究對象

大一心理咨詢專業新生,共80人參加問卷調查,最后回收有效問卷67份,其中男生18份,女生49份。

3.調查程序

新生入學后第二個學期的第三周就讓學生去心理咨詢專業機構實踐調查,持續時間一周,期間聯系了長沙的42家專業的心理類機構,學生分組完成,每組同學必須去其中的兩家機構進行一周的機構實踐調查,回來后要求以綜合實踐課程功課的方式做實踐的總結分析報告,和自己的收獲與后來的感悟與感想。

4.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是大一學生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改革后的第八周。

三、研究結果

1.各量表平均分

總體自我價值感平均數是21.03,標準差是4.53,社會取向的一般自我價值感和個人取向的一般自我價值感得分均較高。

2.不同性別和班級之間差異檢驗結果

經過獨立樣本的t建議發現,男女性別差異檢驗除了社會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人際自我價值存在顯著差異外(t=2.778,p0.01),其它各個分量表無顯著差異。兩個班級之間在所有分量表中都不存在顯著差異。

3.與總體平均數檢驗

大一男生與總體相比較,總體自我價值感,社會取向的一般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的一般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心理自我價值感和道德自我價值感,社會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道德自我價值感和家庭自我價值感存在顯著差異(p0.01)。

大一女生自我價值感與總體比較,總體自我價值感,社會取向的一般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的一般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心理自我價值感和道德自我價值感,社會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道德自我價值感和家庭自我價值感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社會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人際自我價值感顯著低于總體(p0.01)。

四、討論

在自我價值感調查過程中,高一到大四的學生的調查過程中,大一的自我價值感是最低的,能不能提升大一的自我價值感,是本研究的目的,通過上述的差異比較可以看出,大一新生的自我價值感的總體自我價值感顯著高于總體,說明課程改革能夠提升大一新入學的學生的自我價值感,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減少了學生對大學生活和大學專業學習的困惑,提升了大學的學習興趣與目標起到積極的作用。

不同性別學生之間在社會取向的特殊自我價值感中的人際自我價值感分量表上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女同學的人際自我價值比男同學的略低,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女孩子對人際中的自我的敏感性要高于男生所致,至于更深層次的探討,還要有待于實踐與心理實驗的證實。

綜合實踐課程改革對大學新生自我價值感的提升起到積極的有效的作用,但是針對研究針對大一新生的自我價值感的比較最好能夠通過課程改革之前的前測和改革后的后側的對比研究檢測,這是綜合課程改革實踐后期對下一批新生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另外,綜合實踐課程改革的效果可以持續多久,是否能夠有效的持續整個大學期間也需要后續的長時間的檢驗。

參考文獻

[1]張婷婷.當代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的調查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11,(8):23-24.

[2]黃希庭,鳳四海,王衛紅.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全國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學,2003,26(2):194-198.

[3]楊麗娜,高玲.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研究綜述[J].醫學信息,2011,24(5):2843-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