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祖國的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00:3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祖國的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祖國啊!巍巍昆侖是你高昂的頭顱;青藏高原是你挺起的胸膛;萬里長城是你不屈的脊梁;黃河流水是你沸騰的血液;你有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飲譽四海的燦爛文明;聲震四宇的四大發明;你還有一群黃皮膚黑眼睛的華夏兒女——中國人。是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杰出的智慧和燦爛的東方文明。
自從我第一眼看到你那秀麗的河山,便是我感慨萬千、久久不能忘懷、。那秀麗的山水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遠不能磨滅。你多美啊,我親愛的祖國!在我心中,任何的事物都不能與你相提并論,你是獨一無二的。自從我開始接觸漢語時,就感到中國的漢字是多么的淵博,中國的語言是多么優美、多么的生動。是在我心中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都無法與我國的語言相提并論的。自從我學習歷史開始,中國那古老而又悠久的名勝古跡在我心中激起萬千感慨,那雄偉的長城,美麗的頤和園和超凡脫俗的敦煌壁畫,都能體現出你的美麗、歷史的悠久。在我心中,你永遠都是那么的和藹、美麗。即使經歷了很多年。但是你那悠久的歷史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你在你兒女的心中永遠都是非常美麗的,他們因為生長在,你的懷抱里而感到驕傲、自豪。你的子女們擁有高貴的品質,他們懂得以禮待人、友好待人、不鄙視他人、總能使瀕臨絕望的人能感到人世間的溫暖、讓他們懂得人世間的真情永恒。
啊!祖國我贊美你,贊美你的美麗、悠久,我們因你而感到驕傲、自豪,你的子女今后還會為你譜寫出更輝煌的歷史前程。
篇2
一、內容的“興趣”
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怕作文,根本原因就是覺得“沒啥可寫”。教師要是幫助學生“找米下鍋”,那他們就會有興趣去寫。怎樣讓學生擁有內容上的“興趣”呢?
1.把作文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它是兒童寫作能力賴以提高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引導兒童觀察自然、社會的寫作素材。如開展春游、秋游活動,讓兒童看到祖國山河是如此美麗,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引導下,祖國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人類社會生活中,各種人物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喜怒哀樂……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平時多看、多聽、多想、多問、多讀的習慣,寫好觀察筆記。這樣才可能寫出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并有一定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二、寫法的“興趣”
有了寫作內容,懂得寫法是關鍵。采用適當的方法,讓學生“把內容寫出來”,他們就會進一步享受成功的樂趣。我采用如下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寫法。
例如,上好閱讀課,借鑒丁有寬的“讀寫結合,系列訓練”的經驗。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使學生通過字、詞、句、篇的理解,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怎樣確定中心,怎樣正確選擇詞語、寫出通順的句子等;讓學生模仿著寫作,在作文教學中能靈活運用閱讀教學中得到的知識和技能,練好了這項基本功,寫起作文來,就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了。
三、抒發真情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練習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享受抒發真情之樂,主要有兩點。
1.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農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課堂,要善于引導學生愛家鄉、愛生活,對家鄉的一草一木,今昔的變化都給予贊美之情;更要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產生的各種情感體驗,醞釀出一種“一吐為快”的欲望。幾年來,我指導八位學生的“愛國、愛家鄉”作品分別在《少先隊員》《紅樹林》等刊物發表。
2.解放思想,給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空間。農村學生在家鄉別有一片天地,上樹摘果、下河摸魚、趕集等,這些趣事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放牧牛羊、田間勞動、拋秧施肥等這些勞動實踐給學生帶來深切的感受。作為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如《記一次勞動》,老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在勞動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討論后指導學生寫文章,這樣學生既學到農技知識,又擴大了寫作范圍,學生以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寫作文,一定會真情流露,這樣對作文教學是非常有好處的。
四、品嘗“勞動成果”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了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后,葉圣陶先生的作品、人品堪稱楷模,給學生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學生期盼一位像當年葉老幫肖復興同學那樣修改作文并給他鼓勵的老師。因此,對學生的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沙里淘金”,挖掘閃光點,讓學生品嘗“勞動”之樂。
篇3
【導語】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怎么樣能寫出好的作文,特別是滿分作文呢?以下是
【第二篇:總有一種期待】總有一種期待,讓寒冬里的花朵克服嚴冬的執著,永不放棄;總有一種期待,讓暴雨后的小草渴望一米的陽光,絕不低頭;總有一種期待,讓石縫中的種子希望絕處逢生長成參天,奮勇向上。期待是一個人的靈魂,支撐著人們一步一步走下去。總有一種期待——自由,那便是激勵自己,勇敢飛翔的勇氣。經歷一次退役后的李娜,決定獨自重回球場,掙脫束縛,追隨自由,從此走上徹底職業化的道路。因為自由,她找到了如此舒展的自處方式。在2011年,首次打入澳網半決賽,躋身世界前十。她曾告訴自己:”小女孩拿起網球拍,制定目標,跟隨她的內心并且相信自己。”于是自由的明燈引領著她前進,在億萬觀眾的陪伴下,在法網收獲了人生的第一個大滿貫。追求自由讓她的人生有更多可能;追求自由讓一個平凡的人生變得醒目,追求自由讓她張開雙臂,讓自己更出彩,讓國家更精彩。總有一種期待——超越,那便是挑戰自己,戰勝自我的追求。三十歲的李娜迎來了教練卡諾斯,他告訴李娜“不要輕易說自己不行。”教練的話語出乎她的意料,她不相信一個三十歲的女人還可以改變,還可以超越自我。卡諾斯的話讓李娜豁然開朗,勇于拼搏,勇于超越,最終打破了14個月的冠軍荒,奪得了超五巡回賽的冠軍。一次次的超越后,終于在2014年1月收獲了第二個大滿貫,第一座達芙妮杯。超越是她更相信自己,超越是她能挑戰自己,超越使她的人生越來越美。李娜的成功,或許無法復制,而一顆勇敢而充滿期待,并且為了這份期待去拼搏奮斗的心,在這個時代浪潮中的人們,都值得擁有。當你擁有了這一種期待,心中不再彷徨,追求夢想的腳步不停歇,前方的成功大門為你敞開。心中總有一種期待,那些困難都不再是困難,而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第三篇:要留奉獻滿乾坤】最贊賞“樂于助人“的品質,可當別人需向你求助時,卻要“悄悄走開“。難道這就是當代青少年的處世良方嗎?朋友,先伸出自己的手吧!只有我為人人,才可能人人為我。人生的真正價植首先在于對社會的奉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我們民族千秋相傳的美德。范仲淹在岳陽樓下長嗟嘆,杜少陵“安得廣廈千萬間“,樂于助人,已升華為憂國憂民之情。無怪乎人們總贊美這一金玉良言。可見,人人坐而待助而不伸手助人,樂于助人將只能是幻影。“希望工程“招貼畫里的小女孩,她深邃的眸子會充滿失望。孔繁森生前領養的兩個孤兒,何處去尋他們的家?帕米爾高原上誰保衛我們的國家?再毋談什么社會保障體系和國際援助法。那些“悄悄走開“的人們啊,你們又何以安身立命呢?用我們一片丹心換你一片真情,這世界充滿了愛。朋友,真誠地奉獻吧!奉獻,能使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能使你位卑不忘憂國;能使你變成一棵大樹,云為歌,風為步,灑下綠蔭是真情的祝福;也能使你心中裝著人民,而非那些猥瑣狹隘的樂趣。當你為人人而奉獻,以樂于助人為準則之后,別人也不會在你的困難面前悄悄走開。奉獻,乘一路碧綠的春風,撒一路繁花碩果,從天山南北到南疆飛翔鴿群的天空,從荒漠戈壁灘到紫荊花開處,祖國,在兒女的奉獻中將千秋萬代花果飄香!我聽見那位老人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為身下的熱土奉獻了生命。我說:“我也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贊美奉獻精神,我愿留奉獻滿乾坤!“樂于助人,為他人和社會而奉獻吧!沒有人再“悄悄走開“時,你的心中會充滿愛,奉獻的彩虹將輝映藍天!
篇4
有些學生一上作文課就頭疼,缺乏寫作動機。為此,教師可以把小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活動引進作文課堂中,寓教于樂。如開展一些表演性、故事性、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學生不但主動參與活動,而且產生了比較強烈的寫作欲望。如“智力競賽”“慶國慶聯歡會”“教師節向教師送賀卡”“給孤寡老人送溫暖”等。例如,在指導學生寫《某種動物》這篇作文時,我預先布置全班學生在家里觀察一種小動物,并制作了許多小動物的頭飾,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上課時,我組織學生開展“動物王國開會”的游戲,讓學生佩戴上各種動物頭飾進行自我介紹,生動形象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同學,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實踐體驗生活汲取素材
許多學生總覺得寫作文無話可說,也有教師抱怨說“農村學生見識少,無材料可寫”。其實,生活的內容十分豐富,人生的天地無限廣闊,只有投向五光十色的生活懷抱的人,才有機會獲得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因此,我注意擴大學生的生活面,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有益實踐活動,主動獲取素材。如植樹節植樹,變廢為寶科技小制作,環保實踐活動等。例如,在一堂寫《一種水果》的作文課上,我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進行“全面實踐”。
(l)用眼看。給每個小組分一種水果,要求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能說出水果的名稱、形狀、大小、顏色。
(2)用手摸。讓學生用雙手去觸摸水果的表皮,感覺水果的重量、質感。
(3)用鼻聞。讓學生用鼻子嗅一嗅水果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并說說這種氣味帶來的感覺。
(4)用嘴嘗。讓學生咬一口水果的果肉,并說說它的味道。經過這些實踐,學生對水果有了較深刻、全面的認識。這個時候,再讓學生抓住水果的特點來說就顯得比較容易了,他們寫出來的作文也就不會空洞無物了。例如,樹軍同學在描寫桔子形狀時就這樣寫道:“你剝開桔子皮,就能看到里面藏著十片左右的桔片,看!它們像十分親密無間的小伙伴,你挨著我,我靠著你。”邱明同學在描寫芒果的味道時這樣寫:“你輕輕咬一咬,滑溜溜的果肉立即到了你口中,滑滑嫩嫩的,甜中帶酸,別有一番滋味,我情不自禁地說:‘哇!真棒,舒爽可口,味道好極了!’”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作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過多媒體再現生活汲取素材
篇5
然而,在今天社會里,紅燭對教師來說實際上是一個傷感悲壯的比喻。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新時期的基本路線。社會主義的經濟浪潮在全國激蕩,同樣,它也沖擊著教育園地。面對繽紛的經濟世界,面對開放城市、經濟特區的繁榮,多少有志之士躍躍欲試。有的果斷“下海”,在改革大潮中奮力拼搏,成就輝煌;有的雖說“折戟沉沙”,但也算開了眼界,“拿著青春搏一回”。教師,胸懷“彩墨”,面對這巨大的‘畫卷’他們不可能無動于衷。誠然,有極少數教師去試了幾筆,但絕大多數教師能立足三尺講臺,在辛勤地耕耘著。廣大教師,尤其是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師,拿著低微的工資,住在簡陋的校舍里,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去塑造千百萬青少年美好的心靈,辛辛苦苦、嘔心瀝血、任勞任怨,十年、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奮斗在教學崗位上,甘愿作為“人梯”,讓孩子們站到自己的肩上,去攀登新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高峰。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絲干。是老師開啟了我們的智慧之門,是老師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師恩重于山
老師,這兩個字對我們來說,是那么的平凡,然而我們對老師這兩個字的理解是那么的淺薄。老師是無私的,為了學生,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學生,老師是偉大的,她為祖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材,然而自己,依然站在那三尺講臺上,繼續為祖國奉獻。今天,我就要來贊美我們的老師。
篇6
一、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注重誦讀。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誦讀是閱讀的基礎。通過有聲誦讀,學生可以感悟到作品的真諦,不經意之間體驗語言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周密嚴謹的結構。對此,教師首先要開啟學生情感的閘門,讓文章中蘊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誦讀中奔涌出來。如:學習《春》,引導學生通過多次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歌頌和贊美之情。其次,營造感染學生的氛圍。在閱讀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氛圍,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到課文的意境中來。再次,教師要誘導學生反復朗讀內容含蓄的文章,重點是對詞、句的品味。
綜上所述,在教學有聲誦讀時,教師要讓學生閱讀課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閃爍作者獨到感受的精華文段、重點語句、關鍵字詞進行細細品析。這樣既可以在字、詞、句的咀嚼中領略作者遣詞造名的功力,體會其用法的精妙;又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去理解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情感,作品的思想,語言的風格等,達到對文章“窺一斑而見全豹”的認識效果。這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二是要注重師生互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我們應注重通過師生互動和有梯度的訓練,落實好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把握閱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三是要注重探究。
對文章主題、作者情感等進行探討、深究,這是一種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能力。中考現代文閱讀考查中,開放性試題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主要途徑。如要求在閱讀中,對于作品的內容和寫法,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等,這是建立在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完全理解、完全吃透的基礎之上的一種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因此,針對文章內容或寫法上的某一點,獨立闡述自己的見解時,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要有自己的獨到看法,觀點要新穎、獨特,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千萬不能為了追求新穎獨特,就拋丌文章具體內容,亂說一通不著邊際的話語,這種貌似新穎、開放的答案,實則無理無據,也無法符合題目要求。
四是要注重欣賞。
欣賞是閱讀的最高層次,是閱讀能力的頂點。新課標要求我們:“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當然,我們只是對作品進行一些初步的欣賞,主要是欣賞作品的情感,欣賞作品的形象,欣賞作品的語言。在閱讀過程中,要結合作品內容,能夠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能夠分析作品形象的特點和作用,能夠分析出語言的表現力及特點。對文學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要聯系課本所學的知識,多次反復實踐才能養成。只要用心去欣賞,就一定能發揮自身的閱讀潛能,不斷提高現代文閱讀的能力!
二、初中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的輸出和運用,更應關注寫作實踐中學生心理的成長、情感的豐潤、意志的堅定、人格的完善,達到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境界。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筆者認為初中生寫作也應注重創新。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首先要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走向自然,積累創新素材。
日常生活是一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葉圣陶先生說:“學生的寫作成績不好,你只須心平靜氣的問問自己:①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是不是適應他們當前的積蓄,不但不阻遏他們,并且多方誘導他們,使他們盡量拿出來?②平時給他們的題目,是不是貼近他們的見聞、理解、思想等等?總而言之,是不是貼近他們的生活?③學生對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認為是教師硬要他們去做的無謂之舉?”學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總要接觸一些人和事,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不管是從媒體的間接所得,還是自己的親身感受,都會叩擊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關注和興奮,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辯別是非的要求,他們有自己的喜怒衷樂,愛好和追求,就是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內容,卻蘊含著生活的真理,應該讓學生懂得:“生活才是作文的源頭活水”,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走出封閉狹小的課堂圈子,拓展生活外延,走出校園、走出自我、走進社會生活,使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融合,個體生活和群體生活和諧統一,把眼光投向紛繁復雜的瞬息萬變的現實世界,啟發學生有目的地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讓學生懂得生活有多廣闊,我們的作文題材就有多廣闊,生活有多絢麗,我們的作文題材就有多絢麗。無論事多小,只要捕捉到其閃光點,就可成為題材。
其次要指導學生掌握創新方法。如:選材創新、文體形式創新、思路立意創新、手法創新等。 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依賴《作文寶典》等拐仗,根據范文割、補,步人后塵,提不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毫無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打破傳統,常規思維的束縛,大膽地反彈琵琶,從問題的相反方向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例如:蜂子蜇人,我們可以贊美他不畏,勇于自衛的精神;荊棘扎根巖石,我們可以贊美他倔強挺立的堅強生命力等……。
再次,要善于設置情境,積極引導,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維護學生 的作文興趣。作文課不能只是布置文題,而不加引導,結果使還不擅長作文的初中學生,開始就犯難;學生沒寫出教師滿意的作文,甚至“偷”作文。如果教師適當的設置作文情景,既能有效訓練作文技巧和能力,使學生能很快的入門,又能降低作文的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的興趣,興趣有了,訓練目的才能達到。
篇7
一.縱向挖掘:無限風光在險峰
例如敘寫登山觀光的文章很多,其中有一部分,筆力所及僅限于山水如何秀麗,風光如何壯美。讀這樣的文章,總覺得少一點“理”的啟迪。而有位同學寫摸黑登山,終于登上山頂,看到壯美的日出。此時作者寫出了自己能克服困難的欣慰與自豪。行文至此,一般同學可能就結束全文了,可該文作者卻沒有,仍繼續開拓:
“那太陽看著我,仿佛想告訴我什么。我突然明白了,爬山尚且如此,學習不更是這樣嗎?科學的道路永遠是陡峭險峻的,但只要我們不畏艱險,不停的向上,向上,就一定能夠到達光輝的頂峰,我笑了。”
這樣一來,文章立意便超越了自我天地——為自己克服困難而欣慰、自豪,由此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對群體我們的學習充滿信心。作者仍不止筆,還在不斷超越,不斷上升:
“太陽越升越高,周圍更亮了。建黨九十周年以來,我們偉大的祖國多美啊!我由衷地贊嘆起來。是啊,我們偉大的祖國不也正在這崎嶇的山道上攀登嗎?她的兒女們正在搞改革開放,落實科學發展觀,幫她丟掉身上的包袱,使她更加輕快而精神煥發地向上攀登!”
至此,立意又超越了群體意識,上升到對偉大祖國的贊美,對國家命運的關注。經過這樣的不斷超越,不斷深化,文章所立之意就比僅寫登山觀景深刻得多了。
再如,以“綠色”為話題寫作,也很容易流于平庸。如果僅僅描寫大自然中形形的“綠”,再套上一個環保的主題,是很難引起讀者的深長思索的。《新綠?心綠》則獨辟蹊徑,生發出了多重新意。作文開篇引用前人詠“綠”的詩句,得出“綠是古人的”的論斷。接下來陳說現代人“更滿足于用灰白的水泥裹住自己”,“綠”在現實生活中僅僅是一種“看資”,一種“裝飾”。然后,宕開一筆,由自然之綠生發出心靈之綠、社會之綠,剖析“人們心靈的荒漠化”,乃至整個現代社會的蒼白與病態。文末,呼吁“綠應該屬于今人,綠也應該屬于后代”。這樣,文章中的“綠”不僅僅是生命的顏色,而且意味著人性的回歸,振聾發聵。
二.橫向開拓:小橋流水人家
客觀事物看起來大都是靜止、孤立的,或者是零碎、瑣屑的,如果單獨出現在作文中,是缺少思辨力量的。但是,如果能橫向開拓,揭示多個相似、相關的事物之間的聯系與規律,那么這些材料也就不再瑣碎、孤立,而能折射出哲理的光芒。
以“水”為題作文,我們可發散聯想:水無處不在,溝渠、溪澗、江河乃云霧、雨雪、冰霜都是水;水形態不定,或涓涓潺潺,或滾滾滔滔,或浩浩漫漫。透過表象看內在,水極為平凡,但又十分寶貴。動植物缺水,無法生存;工業缺水,就只能停產。水性雖柔,但滴水可以穿石;水珠雖小,但涓滴可成海洋。水一往無前,有不怕艱難險阻的毅力;水千流歸海,有心向集體、團結一致的精神。水的力量無窮,可以載起萬噸巨輪,也可以沖垮鋼筋水泥建造的堅固的堤壩。西方哲學家德漠克利特贊頌水流永不停息、變動不已,提出了“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的哲理。東方圣人孔子見流水便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慨嘆。水可以使詩人喜,杜甫有“潤物細無聲”,水又可以使詩人愁,杜甫又有“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慨嘆。同是寫水使人“愁”,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又是多么無奈而豪放……就這樣東想西想,東扯西拼,這個作文題不是大有可寫的嗎?
橫向開拓我們可從某一事物的形態、性質、精神、用途等方面入手,或褒揚,或貶低。如:寫“樹林”可抓住形態方面的特點:雖分家分心,但家家相連,心心相通;若分枝過多、反影響結果,雖心心相通,但非心心相印。寫“電荷”可在其性質上做文章:終生相依相存,缺一不可;不能相互碰撞,否則兩敗俱傷。寫“秤砣”就從它的用途著筆:自身雖小,能壓千斤;雖壓千斤,不在自身。這些事物的特點,都可以用來表情達意。可以實寫,適當引申,可以虛寫,聯想想象,也可以虛實結合。
篇8
(1)活用日記式:圍繞一個主題,用清晰的時間概念展示出事件的全過程。日記是一個人心靈的真實反映,所以這種文體,既能吸引讀者,增強真實感,寫法上還避免了單純的記敘形式。如:2010年福建滿分作文《在嘗試中成長》就是運用日記式構思全文的,作者寫了去飯店打工的一次嘗試的經歷:“1月20日 無聊+無奈”“1月22日 魔鬼+嘲諷”“1月26日 欣喜+值得”“1月28日 道歉+委屈”“2月12日 工資+收獲”,每則日記的標題記錄著小作者的心情,也是在成長中的嘗試。2003年深圳滿分作文《留下》則用日記記錄下三個時間段親朋給自己的電話留言,來表現“非典”時期的非常愛意,令人讀來不禁暗暗稱妙。
(2)擬寫講稿式。如2009年江西滿分作文《我很幸運——我是中國人》就是巧借“演講稿”的形式構思行文,小作者文思泉涌,穿越時空歷數祖國的過去與現在,橫跨南北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僅形式新穎,而且選取的角度新穎。
(3)小標題串聯式:如同電影拍攝手法,將圍繞主題的文章材料進行多方位甚至是隨意的抓拍幾個鏡頭,使整個事件由孤立到聯系,從片面到全面,形成一個整體。各個鏡頭用小標題或者序號標列,能給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的感覺,又能避免單調的過渡。如:2003年河南滿分作文《打造藍天》就用了三個十分搶眼的小標題:“起風了”、“下雨了”、“云散了”,從表面上看,它們是自然界天氣變化的寫照,深入文章,你會發現它們更是“我”心理變化的形象表述,通過小標題,文章的情節一氣貫通。
(4)運用劇本式:如2002年四川眉山滿分作文《善良歸家》:時間:寒冬的一個早晨;地點:一片茫茫的荒原上;人物:善良、金錢、地位、權力、時光老人。
背景:善良被人們扔到了一片寒風呼嘯的茫茫荒原上,那兒荒無人煙,只有善良一人在無邊無際的荒原中走著。(畫外音:善良正急切地想著回家,想著回到人們的心中)
(突然遠處有一輛奔馳轎車從善良身邊急馳而過,金錢上,善良似乎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善良:停車!停車!(滿懷希望地招著手)
金錢:你是誰呀?為什么在這半路上擋我的車呢?(邊說邊探出頭來)
……
在他們一道回家的路上,時光老人指著路邊四輪朝天的三輛車哈哈大笑。
時光老人:你看,他們沒有你,金山再高也會垮掉,地位再高也會掉下來,權力再大也不會持久。我正是因為擁有了你才能長留世間,世間只有你才是永恒的!
小作者圍繞一個主題,采用短劇的表現形式,用場景揭示事件發生的背景,用舞臺提示展示細節,用人物的臺詞闡述事件的發展情況或表明作者對生活的見解,新穎獨特的構思,讓人拍手叫好。
(5)妙用童話寓言式:如2010年湖北黃岡滿分作文《我多想有個家——一只小百靈的心聲》中作者借一只小百靈鳥的口吻來尋找家園——茂密的樹林,結果是小百靈鳥在一派美景的幻想中成了獵人的獵物。作者這樣構思的意旨是揭示人類破壞自然環境的行徑,以呼吁人類對生態和諧的關注。2003年遼寧的《一棵老槐樹的自述》、云南的《做一片云,真好》、益陽的《書國的罷工》、淮安的《“鼓勵”自傳》、安徽的《真走訪記》等滿分作文將“老槐樹”、“云”、“書本”、“鼓勵”、“真”等事物擬人化,采用童話寓言形式,帶給人獨特的感受。
(6)巧用訪談式:如2007年廣東滿分作文《最好的獎賞》中模仿電視媒體“名人訪談”的形式來構思作文,串聯三位影視人物夏雨、周星馳、成龍對所獲取的最好獎賞的回答,巧妙地扣緊命題,也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顯得新奇獨到。
篇9
在目前這個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工作中加強感恩教育,也成為我們教學工作的重點。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習的內容選擇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讓思想也能受到教育和啟迪,進一步實施感恩教育。下面就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響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備課,備“感恩”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以自己獨特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感恩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教學中備課就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即備學生、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積極性。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教育有意注意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在備課的時候充分利用多媒體,引用影視插曲等方式,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使他們精神飽滿、輕松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通過一些感恩節目,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知道“感恩”的內涵,訓練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美,并對身邊的人事物常懷感恩之心。
二、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感知“恩”
1.父母之恩。
寫不完的是關于親情的深厚,說不清的是關于親情的期待,道不盡的是關于親情的感慨。父母的恩情我們永遠無法回報,父母就像一個風平浪靜的港灣,在我們遭受暴風雨的時候,讓我們安全地停泊。父母也像永動的馬達,無論我們走到哪里,他們都會給我們提供不竭的動力。小學教科書中多角度地表達了父母之恩,例如《落花生》中教我們如何為人之父,一個父親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同時,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力量是巨大的,這樣的父愛催人淚下。
2.自然之恩。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吸引著無數文人為之傾訴衷腸,那是因為大自然都給人一種美德享受。日月經無,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美麗的大自然風光讓我們陶醉,沉浸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中,感謝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們。例如《黃河頌》以其雄壯之詞讓我們心潮澎湃,通過想象深入意境,激起我們熱愛自然的萬丈豪情。
3.祖國之恩。
我們受恩于父母,我們受恩于環境,我們受恩于祖國。祖國之恩,我們從描寫山川秀美的文章中感知祖國的地大物博;從燦爛的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國的博大精深、豐富底蘊;從祖國的優秀兒女為祖國現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國的凝聚力和無盡的恩情。《頤和園》歌頌了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化,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的贊美之情。《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讓人深知如何做一名祖國的優秀兒女。往昔生活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頓時在腦海中鮮活起來。
三、在有效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感恩
適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文質優美,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在朗讀中體驗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師在此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反復的朗讀中,品味人物形象的高大;在反復朗讀中深入意境,體驗大自然博大的愛,激發人類要敬畏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感受父母濃濃的愛意,通過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促進學生的感恩行為。
為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我在課堂上,有意讓一些羞于開口的同學起來回答問題,先用一些簡單的容易回答的問題,通過耐心引導其回答,并加以肯定、表揚,從中鍛煉他們的膽量,樹立他們的信心。只有感覺到別人對自己欣賞時一個人才會更加自信。在反復的鍛煉中讓學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白幸福的含義;只有感恩,才能笑對人生的風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
篇10
一、關注社會,多角度立意
對中學生來說,關注社會應該是一種責任。語文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關注人生、關注民族和國家、關注人類發展的情懷,引導學生構思立意作文時聯系生活現實,從社會關注的方面著眼。許多優秀作文正是從社會關注的角度構思作文的,立意新穎,引人入勝,從而引起共鳴。例如:2009年陜西優秀作文《西安的無奈》,從社會關注的西安舊城改造角度構思作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確定作文立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的功能則大有裨益,二者是文學創作的雙翼,學生寫好作文必須進行合理的聯想和大膽的想象,這樣才能發現多種角度,并最終確定最適合的角度。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此種思維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如寫命題作文《與你為鄰》,先讓學生圍繞“鄰”進行大膽的聯想和想象,然后再從給作文題目加主語的角度進行嘗試,讓學生體會聯想和想象的快樂,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的同學想到了中國和日本為“鄰”,要從歷史和發展的方面考慮,相互學習,相互尊重,共同維護亞洲和平與發展的局面。有同學甚至與青松、臘梅為“鄰”,不僅表現個人的價值觀和審美傾向,還極好地揭示了這些意象在民族心理和人文思想方面的影響。這樣的作文讓人耳目一新,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生寫好作文的極大的熱情和潛力。
二、在閱讀中升華思想
學習語文要聽、說、讀、寫結合,可大多數學生將閱讀和寫作割裂。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讀書的重要作用在長才,我們通過閱讀汲取營養,學會思考,提高思想認識水平。許多書不僅給予我們現成的知識,而且給予我們獲取知識的方法,讓我們用一種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和探索未知。讀書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使我們的思維更加靈活,使我們的思想更加豐富,使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使我們考慮問題更能接近事物本源。讀書可以使人明智,使人有思想,會思想。要提高作文的思想性,我們必須選擇讀書,用讀書來滋養我們的思想,從而增進作文的思想性。
三、作文主題正面健康
在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看到或聽到一些不陽光,不主流的事,有些事情的發生發展有我們尚不了解的深刻根源,我們不能以對錯來簡單判斷,更不該盲目指責和批評。可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寫作文不是分析問題,不是引導和號召,而是激憤、批評,甚至口無遮攔。我們在作文中不是不能寫這些對人民、對國家、對人類有害的事,可是我們更應該分析問題,更要從正面進行積極的有建設性的評論。如2008遼寧卷的材料中的調查結果只是說青年人難以評定,沒說他們這樣做了,也沒說他們支持這樣的行為。一些學生在作文中對這些現象進行猛烈地抨擊,或者又在多元化和個性化上做文章,實際上遠遠偏離了命題意圖。而《讓心靈美麗如花》則從正面進行積極的引導和號召,展示一種積極健康的追求。2009年江西卷高考作文,許多同學沒有弄清兩件物品被搶去的這一事實,簡單而草率地指責蔡銘超不講誠信。殊不知,佳士得公司公然拍賣,實際上承認了占有的合法性,失義在先。優秀作文《拒絕“二次搶掠”》和《向不合理的規則說不》則義正辭嚴,令人嘆服。
四、透過現象揭示本質
近幾年高考作文以話題和材料作文為主,許多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以話題或材料中的關鍵信息為作文題目,然后圍繞話題信息組織材料。表面看作文是錦繡繁華,仔細分析發現所用材料“貌合神離”,作文根本沒有明確的中心。學生習作《帶著微笑出發》分別寫了李白、張孝祥、坡、柳永、韓愈等人在人生低谷帶著微笑,還引用了大量的名言。不用說,這篇作文給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不錯,可是作文卻沒有揭示他們能在低谷中微笑的原因,便少了精神和靈魂。還有同學在《帶著感動出發》中寫到了季羨林、汶川地震中的軍禮男孩、航天英雄,可是仔細分析,他們令人感動的原因不盡相同。如果不能揭示這種情感產生的原因,這篇作文一樣也沒有明確的中心。在作文訓練中,要指導學生在寫出現象的同時揭示本質,使作文的中心明確,主題深刻。
五、用生動材料代替空洞表達
高考作文在文體方面沒有明確的要求,受其影響,許多學生寫作文時起筆便寫議論文,可實際情況是多數學生并不善于寫議論文,寫出的文章僅僅是空洞的表述。有的絮絮叨叨,自顧說教;有的開頭提出觀點,中間講一個故事,結尾再照應收束;有的干脆胡編故事作為論據;有的根本不考慮文體特征。上述各種情況,無法枚舉。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相關的材料,學會運用典型新穎形象的材料來論證,更要指導學生注意材料的真實性、針對性,考慮材料的詳略處理。2009年全國1卷優秀作文《找準位置 發揚自我》開頭:“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萬類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長處,我們應找準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優點,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發揮自己的長處,發揚自我”。這一段文字說理形象生動。又寫任長霞、袁隆平、劉翔、楊立偉、費俊龍、聶海勝以及中國女排等英雄的事跡,論證用真誠和責任來報答祖國和人民,材料豐富且詳略得當。2010甘肅省優秀作文《慢嘗書香》中用豐富且極具文采的材料來論證,展示了自己,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議論內容的空洞外,我們還感到學生作文敘述平淡,不能用真情感人,即使抒寫對親人的感情,也寫得索然無味。中學生如何才能寫出真情?往年的高考優秀作文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例如2008全國1卷優秀作文《拿什么贊美您,人民的總理!》用細膩傳神的描寫來抒寫對總理的贊美之情,讓人感動。其實,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也有比較典型的事例。如:孫犁的被譽為“詩體小說”的名篇《荷花淀》,通過描寫如畫的景物來表達人們對家鄉的摯愛,也值得我們學習。總之,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有策略地避免空洞的表達,更不要沒話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