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9 17:1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麗鄉村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美麗鄉村考察報告

篇1

關鍵詞 美麗鄉村;規劃;構想;甘肅秦安;郭嘉鎮;槐廟村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0-0348-02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of Huaimiao Village in Guojia Town of Qin'an County

ZHANG Xiao-hong

(Gansu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Tianshui Gansu 741020)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economic base,customs,culture and other rural areas culture of of Huaimiao Village,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2014A-136) of Tianshui regional culture in landscape design projects on the Huaimiao Village building ′beautiful countryside′ plan which established by Gansu Province Education Department,aimed to improve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promote village style and features.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plan;conception;Qin′an Gansu;Guojia Town;Huaimiao Village

1 天水市秦安縣郭嘉鎮槐廟村現狀

1.1 氣候適宜,自然條件良好,有利于發展經濟林產業

郭嘉鎮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村與村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川道區以果品業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發展較快,淺山區推廣地膜糧食種植,山區村突出花椒產業和冬暖棚建設等農業特色項目?;睆R村位于郭嘉鎮的東南部,地勢起伏不大,氣候溫暖,四季分明,屬于溫帶半濕潤氣候,現有耕地面積156.3 hm2,其中蘋果種植63.3 hm2,桃種植40.0 hm2,花椒種植33.3 hm2,其他農作物種植19.7 hm2。經濟林產業已發展為槐廟村發展的支柱產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林果產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2 村民居住較為集中,有利于村容整治

槐廟村全村共有410戶,總人口1 892人,其中350戶分布在207省道兩側,其余在河北面集中地段,部分宅基地布局很不合理。為了便于開展村容整治工程,實現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創業增收,開展建設美麗家園。

1.3 寶貴的文化遺跡建筑、便利的交通、淳樸的民風,有利與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

村莊內有3處宗教圣地,即伍圣宮、祖神廟、娘娘廟,其中娘娘廟建于村莊的堡子內,與周圍堡子城墻相互映襯,充分體現槐廟村歷史文化與人文變遷,是開展槐廟村鄉村文化旅游的寶貴資源;207省道從南向北貫穿全村,交通便利;槐廟村村民待人熱情大方、好客、村民之間真誠友愛,保持著西北地區淳樸鄉風,為發展鄉村農旅游提供了條件。

1.4 第二、三產業的發展為規模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槐廟村現有有氣調庫8處,占地面積5.03 hm2,可用于存儲蘋果、梨、桃等水果;現有有果品廠1處,對村內生產水果進行果品深加工,占地面積0.12 hm2??梢酝ㄟ^美麗鄉村建設,擴大規模,將槐廟村建設成為區域林果產品倉儲、交流、加工的中心,不僅一定程度解決了部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帶動了槐廟村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同時對秦安縣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1.5 槐廟村美麗鄉村建設,有利于實現秦安縣“一心兩翼”產業發展戰略

秦安縣2011―2030年產業規劃中(圖1),確定了“一心兩翼”產業發展戰略,槐廟村處于秦安縣城市產業規劃西翼林果業發展的中心位置,將槐廟村建設成為功能齊全的美麗鄉村,必將帶動西翼林果產業的發展,實現“一心兩翼”產業發展戰略。

2 天水市秦安縣郭嘉鎮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構想

2.1 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堅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圍繞槐廟村的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創建特色農業,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加強經濟林種植、鄉村旅游、小商品服務服務等產業的發展,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居環境;同時依托科學規劃、整治村容村貌、發揚民俗民風為目標要求,著力推進農村生態人居體系、農村生態環境體系、農村生態經濟體系和農村生態文化四大體系建設。建設中要盡量避免大拆大建,占用農田地,一戶兩宅等不良現象[1]。

2.2 槐廟村美麗鄉村規劃的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的哲學基點出發,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并重,以合理、節約有效用為基礎,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導向,注重當前農民增收與保證長遠發展相結合,國家投資與農民自力更生相結合,突出地方特色的建設原則。

2.3 規劃定位

以美麗鄉村為契機,依有利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地域特色和農業產業優勢,發展觀光農業,將槐廟村打造為“都市人的后花園、農事體驗游樂園”型的美麗鄉村。

2.4 功能分區規劃

通過對現狀的分析,在尊重原有村落布局形態、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槐廟村進行重新整治,形成5個功能分區。公共活動區:主要指2處村民文化廣場,作為村民休閑活動的主要場所;教育區:擴建的小學和新建的一所幼兒園;產業區:沿著207省道兩側規劃的果產業區,包括氣調中心、果產品生產區;桃花觀光園區:指村莊河壩兩旁新建以桃花觀光為主的休閑農家娛樂場所。結合槐廟村的特點與原則,綜合考慮規劃區與周邊環境關系,對規劃區進行空間整合與合理布局,將本次的規劃結構定位為“兩心、三軸、三區、多節點”。兩心:2個公共活動中心;三軸:2條景觀軸和1條商業服務軸;三區:居住區、景觀區、生產倉儲區;多節點:分布在居住區內的活動節點(圖2)。

3 建設用地布局規劃

3.1 居住用地

規劃保留了規劃區內的全部一類居住用地(部分因道路拓寬需置換的除外),拆除部分建筑質量太差的建筑物或是影響布局的輔助用房。以建設村容整潔、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產業配套的新村莊為目標,大力改善村容村貌[2]。

3.2 公共服務用地

槐廟村規劃區公共服務用地主要包括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和村莊公共場地2個部分(圖3)。為形成層次分明、內容齊全、功能完善的新農村配套服務體系,構建類別齊全、規模適當的村莊中心,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整改與規劃。

教育用地規劃在原小學基地上擴建,使小學面積達0.87 hm2,建設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縮小與城鎮小學之間的教學差距,全面提升槐廟村的文化層次,為培養槐廟村后繼發展儲備優秀人才創造條件。規劃建設一所幼兒園,占地面積0.31 hm2,改變原村莊學前教育為零的現狀,從啟蒙教育抓起實現全村人重視教育的良好氛圍。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槐廟村同樣面臨農村老齡化問題也日益突出,同時隨著城鎮建設步伐的需要,農村勞動力飛速向城鎮轉移,農村空巢老人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農村老人養老及晚年生活問題較為突出,在村莊規劃中新建一處占地面積為0.15 hm2的敬老院,為村內老人提供一個養老和安度晚年的生活環境,同時形成村民尊敬老人,全方位為老人服務的良好農村道德風尚。

為增加槐廟村經濟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解決留守兒童數量增大以及勞動力就地解決問題,新建2處以桃花觀賞、采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觀光園,并配備完善的服務設施,以熱情、周到的服務向外界展示槐廟村民風民俗、人文素質,建設美麗家園。

村莊公共場地:為給廣大村民創造農閑或飯后走出家門健身、交流、開展農村文化,自娛自樂的空間環境,在村莊內規劃建設生活廣場2處,并配置健身器材,以滿足村民健身需求,搭建村民溝通交流平臺,為實現和諧的人居文化創造條件。

村莊商業服務設施用地:規劃將建造商業中心,為村莊農副產品、手工業品交易提供了場所,同時以農貿市場為中心帶動村莊農產品商業化的發展。同時新建擴建超市、飯店、通訊服務設施、金融服務設施。

3.3 村莊倉儲生產用地

槐廟村蘋果、桃、花椒種植已具規模,成為支柱產業,村內原有多出小型氣調庫,隨著蘋果產業的不斷發展,已不能滿足村內蘋果的冷藏以及蘋果產業的更有效發展,在確保村民在增產的同時增收,將村內氣調庫整合并且擴建,面積達到8.19 hm2,拓展農民增收渠道,解決了村內剩余勞動力。

3.4 村莊內基礎設施用地

規劃村路面全部進行硬化,同時為改變村內交通條件,對村莊內道路分主干道、次干道、巷道進行規劃,并配置照明、排水渠等輔助設施。在村內建立停車場3處,占地面積為0.52 hm2,解決村內停車問題。在村內新建污水處理站2處,占地面積0.32 hm2,垃圾中轉站2處,占地面積0.27 hm2,解決村內垃圾亂堆亂放的問題,改善環境質量[3-4]。

通過產業的整合、文化的挖掘、村莊整治、合理規劃,生態保護等綜合實施,使槐廟村建設特色的風情韻味,使之成為農村居民創業就業的基地和展示新農村建設成就的窗口。“美麗鄉村”建設是以安居樂業、村民增收為特征,以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人居環境改善、生態文化傳承為目標的新型農村。槐廟村可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通過規劃使槐廟村經濟發展從以農業為主逐步向以農果業為主,鄉村旅游為輔的經濟模式轉變,建設成天水特色的美麗鄉村。

4 參考文獻

[1] 甘肅省秦安縣2011―2030城市總體規劃[A].甘肅秦安,2011.

[2] 曹春華.鄉村規劃發展與機制建設探討:統籌城鄉發展背景下西部部分地區鄉村規劃建設考察報告[J].規劃師,2010,26(1):10-15.

篇2

【關鍵詞】校園文化 農村中學 因地制宜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校園文化是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形成的基礎建設、環境建設、師生身心與能力的發展、心性與精神修養的積淀。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指出: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凸顯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是規范辦學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

農村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因為實際存在的城鄉差別而面臨許多困難。但是,只要學校領導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并且能夠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也會創出自己的特色,收到預期的效果。近年來,象湖中學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1.美化校園環境,營造校園文化

校園環境建設要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優美的人文和自然校園環境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會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范學生。

雖然象湖中學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但校園的教學區、活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歷任學校領導都非常重視校園環境建設,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大力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和維護,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經過多屆師生的參與規劃和建設,如今校園內有11顆參天大樹,有4個美麗的花圃;有2道150米跑道,在跑道圈內,修建了標準籃球場和羽毛球場;在跑道的外圈,還有跳高、跳遠、鉛球、單杠、雙杠等場地和設施,這一系列體育設施至少可以保證200名學生每天開展1小時的體育活動。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充分發揮和利用宣傳欄、科普欄、評比欄、團隊欄、學習欄、報刊欄、榜樣欄、廉政欄、價格欄等設施宣傳校園文化,以書法、繪畫、攝影、圖片等形式開展安全、救生、禁毒、禮儀、健身、勵志等宣傳教育,極富感染力,收效明顯。

教室文化氛圍建設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懸掛規定的國旗和名人畫像之外,每個班級的班訓標語由學生自己撰寫、學校統一制作。學生對自己提出來的口號比較有認同感,自己就會努力去實踐,避免了對說教式空洞口號的漠視。班級學習專欄、圖書角、黑板報是同學們交流學習成果、展示個人才藝、開展文明交際的園地。2009年暑期,象湖中學投入近5萬元巨資將教學樓、辦公樓的內外墻粉刷一新,更換了門窗、桌椅。此后,再也沒有學生在桌面上涂黑,愛護和保護美麗的教室、維護美麗的校園環境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2.開展校園活動,展示師生風采

根據學校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實際情況,克服困難,創造性地策劃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特色文化活動,以活動為平臺,讓廣大師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和活動表現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2.1 結合國家的重要節日、紀念日及各民族傳統節日,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并逐步形成制度。從2004年開始至今,象湖中學結合元旦、國慶節、教師節等節日,組織學生開展了“國慶”、“元旦”校園文藝匯演,參與人數多,文化氣氛濃厚,發現了一批文藝特長的學生,提高了學生藝術鑒賞能力,潛移默化地陶冶著學生的道德情操。

2.2 強化學科課外活動,豐富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農村特色的校園英語朗誦、合唱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賀卡制作比賽、英語作文比賽、英語作業書法比賽等,展示了農村學校英語教學的特色和成果。語文科經常配合黨和國家的時政大事開展“專題作文比賽”、“專題演講比賽”,提高寫作和演講水平,同時滲透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理、化、生”生活常識競賽、“政、史、地”常識競賽等活動,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常識相結合,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學會科學生活,學會科學思考,提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以書法、繪畫、攝影、手工作品等杰作,把校園生活和鄉村景物絢染得像一個童話世界,表達他們對美的理解、追求、創造和憧憬。

2.3 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讓學生既放松身心、增強體質,又增進對同學、對集體的情感。除了規定的課間操、眼保健操、體育課之外,每學期1次的登山活動、拔河比賽、球類比賽,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課外體育活動;第六屆學校田徑運動會更是學生體能和競技水平的大展示,有13名學生打破10項學校田徑運動紀錄。課外體育活動增加了學生的體育健身活動時間,增強了活動能力,提高了身體素質,同時也展現了集體主義精神和個人頑強拼搏的意志。

3.挖掘鄉土素材,加強德育教育

城市里的博物館、科技館、紀念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為中小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德育資源。相比之下,農村學校的學生無法方便地享用這些資源。但是 ,農村學校的周邊也蘊藏著豐富的鄉土文化素材,這些鄉土文化素材是青少年德育活動得天獨厚的資源庫,是課堂上無法學到的文學、藝術、歷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識的補充。鄉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倳浽邳h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象湖中學地處漳平市東南部,距校園不遠處有福建著名的“奇和洞”,有充滿感恩故事的感化溪,《象湖人,家鄉事》的出版,象湖人網站的建立,學校充分挖掘、利用這些鄉土素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組織學生去考察“奇和洞”,寫心得體會;為了增進學校師生對家鄉“奇和洞”遺址的了解,2011年11月17日晚,象湖中學邀請了福建博物院范雪春研究員到校給師生作一場關于象湖“奇和洞”的考古、考察報告。范研究員從地理位置、發現經過、考古發掘情況、發現的主要文化遺物、距今年代及反映的生態環境、價值和意義等六個方面向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鄉土歷史課,讓師生知道了北有“山頂洞”人,南有“奇和洞”人等歷史知識,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師生愛鄉、愛國的情感,提高了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并制作光盤,派學生到漳平參加第三屆“金利德”杯初中綜合實踐活動比賽等系列活動來進行德育教育。又如,利用感化溪名字和易鴻杉見義勇為題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利用《象湖人,家鄉事》一書中的象湖人成才例子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等等?!耙环剿琉B一方人”,鄉土文化同樣是祖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