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4 22:05: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醫畢業論文

篇1

1.中醫護理本科生畢業實習質量自評問卷的研制

2.中醫本科學生畢業實習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應用

3.提高中醫畢業實習生綜合素質的嘗試及思考 

4.對西醫院校畢業護理人員進行中醫傳統技術培訓的效果

5.中醫臨床型研究生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電子病歷與中醫畢業實習生病案書寫問題芻議

7.中醫院校“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改革在畢業考核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8."導悟式教學"在西醫院校畢業新護士中醫理論與技能培訓中的運用效果研究 

9.高職高專中醫養生與保健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思考——畢業頂崗實習生及其實習單位問卷調查分析

10.加強過程管理,提高中醫專業七年制畢業論文質量

11.中醫婦科畢業實習帶教方法探討

12.中醫本科生畢業臨床考核方法的改革與效果實踐分析

13.中醫院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現狀及建議

14.中醫護理本科生畢業實習模式的構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醫內科學畢業考核中的實施 

16.中醫兒科畢業實習帶教探討

17.世界針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在京畢業

18.對中醫函授生畢業臨床實習之管見

19.關于中醫兒科本科學生畢業實習的幾點建議

20.中醫專業七年制畢業臨床技能考核的改革與實踐

21.“中醫針灸”首屆國際傳承班學員畢業

22.中醫兒科畢業實習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探討

23.我們是怎樣帶教中醫護士畢業實習的 

24.振興中醫事業 廣開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醫自學考生畢業

25.遼寧中醫學院函授大學中醫醫療專業八七屆畢業典禮在沈陽舉行

26.我校中醫專業畢業考核實踐探索 

27.中醫研究院83名畢業研究生首批獲得醫學碩士學位

28.中國中醫科學院2012—2014年博士畢業盲審學位論文查新項目統計分析

29.《中醫內科學》畢業考核方案的探索與實踐

30.中醫專業學生的畢業考核指標和方法

31.85級中醫班中醫診斷學畢業考試試題質量和成績分析 

32.586例膝骨關節炎中醫證型聚類分析及與中醫體質的關系 

33.從辯證的視角看中醫科學性問題爭論  

34.關于改革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綜合考試”的構想 

35.淺析中醫跨文化傳播 

36.本院中醫專業78級學生開始畢業實習 

37.中醫藥浴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38.中醫專業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39.中醫住院醫師畢業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醫經驗共性規律及個性差異比較研究 

41.中醫研究院首屆中醫研究生舉行畢業論文答辯 

42.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專業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43.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為人民的健康事業奮斗到底

44.在光明中醫函授大學骨傷科專業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45.我院召開首次中醫系專科定向畢業實習工作會議

46.新疆首屆盲人中醫函授大專學員畢業 

47.我院運動醫學系中醫骨傷科專業舉行醫學士畢業論文答辯會

48.南京中醫學院中醫專修科畢業 

49.省中醫學校舉行教學研究班、醫科進修班畢業典禮

50.中醫系中醫專業七七年級學生畢業  

51.遼寧中醫學院八六屆中醫函大畢業

52.中醫院校信息技術類專業畢業設計質量分析——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

53.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技能考核模式探索 

54.中醫院校醫學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

55.深化畢業考試改革 培養高質量中醫人才  

56.中醫兒科本科畢業實習階段的現狀及對策  

57.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考試

58.中醫兒科畢業實習教學的難點與對策

59.中醫類學生畢業綜合考試改革的初步探索

60.中醫專業護生畢業實習現況調查與分析

61.加強畢業后教育及繼續醫學教育 促進中醫人才培養

62.中醫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63.中醫婦科學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探討

64.中醫院校研究生社會適應能力的調查與分析──67名畢業研究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報告

65.五年制中醫本科生畢業考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

66.中醫七年制婦科專業畢業實習教學方法探討

67.試論中醫臨床醫學研究生畢業論文的設計與要求 

68.淺談中醫醫學生臨床畢業答辯 

69.“高等中醫教育畢業實習評估體系”研究

70.試論中醫專業畢業實習提前的教學配套改革

71.大腸癌中醫辨證及治療概況 

72.中醫護理大專生畢業實習質量調查分析

73.設立答辯考核環節 確保自考教育質量——中醫自考本科畢業答辯考核規范化研究

74.基于臨床病歷數據化的名老中醫經驗傳承方法學研究 

75.難治性癲癇中醫證候的判別分析 

76.加強大專畢業護士再培養 造就高級中醫護理人才  

77.我校中醫專業畢業考試的實踐與思考

78.中醫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管理初探

79.轉變觀念抓改革 適應需要求質量──試談中醫高校畢業實習的改進與提高

80.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吳克清在光明中醫函大骨傷科學院畢業典禮大會上的講話

81.為培育中醫新苗貢獻力量——介紹我院指導畢業實習的一些做法

82.繼續發展中醫藥成人教育事業 

83.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系本科班79級畢業綜合考試 《中醫婦科學》試題及答案

84.天津市93名考生獲得中醫大專畢業文憑

85.福建中醫學院第四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畢業

86.杰出校友屠呦呦榮獲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87.上海中醫學院首屆中醫專業生畢業

88.中醫護理培訓小組的設置與管理

89.中醫院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效果評價 

90.東北地區銀屑病中醫證候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 

91.多項措施并舉 提高中醫婦科臨床實習質量

92.中醫臨床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思考  

93.補瀉兼施 以氣為先——朱南孫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經驗 

94.中醫內科實習中加強急癥教育的做法和體會

95.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在中醫醫院的應用研究 

96.中醫胃腸病病機與防治研究的新思路——訪中醫內科學專家白兆芝教授

97.我院護理人員中醫護理知識及技能現狀調查與培訓對策 

98.浙江中醫學院恢復中醫函授教育  

99.淺談中醫實習生急救能力的培養 

100.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班(西苑班)招生通知  

101.中醫養生保健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思考 

102.原發性肺癌中醫證型規律與化療及靶向治療的相關性研究

103.關于構建中醫惡性腫瘤療效評價體系的思路和問題  

104.定性訪談法在名老中醫傳承研究中的應用:思路與體會 

105.肥胖、超重與正常體質量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特點比較研究

10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證型分布及證候特點研究

107.中醫辯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網狀Meta分析

108.人類基因組學及基因芯片技術與中醫體質學

109.近30年大腸癌中醫證型和用藥規律分析

110.新疆冠心病患者(漢、維)中醫體質特點分析及與中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 

111.基于文本挖掘探討中醫外治法和食療在糖尿病中應用規律

112.中醫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進展 

113.中醫護理工作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114.《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修改建議及分析

115.8448例一般人群的中醫體質類型與健康狀況關系的分層分析

116.中醫養生探幽

117.中醫健康體檢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18.中醫體質分類判定與兼夾體質的綜合評價

119.660例尋常型銀屑病中醫體質與中醫證型分布規律研究

篇2

中藥在我國醫藥發展史上一直被廣泛應用,尤其是臨床工作中,中西醫結合治療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較長時間以來,許多人都片面地認為中藥源自天然,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中藥的不良反應問題往往被忽視,但近年有關中藥毒副反應的問題突現,中藥不良反應的報道呈大幅上升趨勢,因此,中藥安全無毒的舊觀念必須改變。現對中藥不良反應現狀進行分析,旨在引起對中藥不良反應的重視和客觀評價,促進中藥事業的健康發展。

1中藥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

1.1超量使用

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誤區,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中藥用量多一點并無大礙。有些醫生隨便加大方藥的用量、劑量,讓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藥。實際上,由于超劑量用藥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時有發生。

1.2個體差異

患者的體重、性別、體質各不相同,人體對藥物的反應,往往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極大的不同,其中女性藥物不良反應比男性多,嬰幼兒、老年人不良反應比青壯年多[1]。

1.3藥物自身因素

某些中藥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應出現較多,如附子、川烏、大黃、細辛等,過量服用即可中毒,導致人體內各系統的異常表現。中成藥的包裝說明不明確,中藥被農藥污染或變質,假冒偽劣品種的混雜也是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原因。

1.4人為因素

如果藥不對證,用藥就適得其反。盲目用藥,對其藥性不詳,或未仔細閱讀說明書,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長期應用某一味中藥,或有些藥材未經炮制或炮制不當等,都是人為造成的不良反應,使機體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1.5劑型因素

中藥組成成分復雜,每味中藥就含有多種成分,有些中藥在其有效成分、藥理、毒理不甚明了的情況下輕易改變劑型,加之中藥注射劑提純程度不夠或雜質過多常引起不良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死亡等嚴重不良反應。如清開靈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等引起的不良反應應引起重視。

2提高中藥安全應用的途徑

2.1加強管理

政府管理部門除了制定法律法規提高藥品質量,保障合理用藥外,還應完善藥品不良反應的監測模式;嚴格規范藥品說明書的管理,避免因商業利益回避不良反應、禁忌等警示性內容;大力宣傳藥品不良反應相關知識,提高全民的認識和意識。

2.2保證藥品質量

與藥品質量相關的各環節,都應嚴格地科學管理。藥品的來源、炮制加工、調配、制劑應有具體的規程,同時要有中藥材和中藥制劑的安全質量標準,以確保中藥及其制劑的質量[2]。

2.3合理用藥

臨床醫師應熟悉中藥的性能主治、用法用量,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避免濫用;病人應遵從醫囑,不要擅自增加劑量,延長療程。

2.4加強監測工作

廣大醫務人員和患者,必須正視中藥不良反應的存在,及時反饋中藥不良反應信息,減少漏報率。一旦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采取相應治療措施。

3討論

隨著中藥現代化以及與國際接軌,新的中藥制劑不斷開發,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中藥不良反應呈現上升趨勢,這就要求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嚴格掌握藥物的禁忌、適用范圍以及藥物的劑型及用藥方法。對于劑型改革、化學成分提取、開發新品種等,其安全性尤其應該得到重視。臨床醫師應熟練掌握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科學地、客觀地判定中藥的不良反應,要積極預防,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或避免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進一步提高公眾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衛生學校畢業生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深入,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面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成為校園一社會協奏曲的主旋律。目前,中專生就業難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以致很多中專學校招生困難。那么學校應正確分析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增強學生就業競爭意識,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筆者認為:衛校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衛生學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

1.1從基礎教育看一些學校把教育重心和培養目標都放在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上。社會、學校、家庭把分數和升學率作為檢驗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學生以分數排名次,教師以學生考分分優劣,學校以升學率作為等級。教學中完全忽略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結果培養的學生只懂理論不會實踐,只學書本,不問社會。

1.2從中專教育看我們培養的目標是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既要掌握豐富扎實的醫學基礎專業知識,又要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但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和辦學條件的限制,一個教室,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個實驗室的教學模式仍然占統治地位,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

1.3從醫學類就業趨勢看醫學類專業初次畢業生就業率一般在90%以上,如基礎醫學、護理、檢驗、臨床藥學、中藥學等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95%以上,而公衛醫學等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不足50%。經過多年的不斷培養和補充,城市的醫療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還出現了飽和或超編,個別醫院甚至人滿為患,導致醫學類畢業生就業難。

1.4從醫學教育結構看去年衛生部、教育部聯合頒布了《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該綱要規定醫學教育今后的發展方針是: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本科一教育,面向農村發展醫學高等專利一教育,使現有大量中專或中專以下衛生人員的縣、鄉衛生機構醫學人才學歷水平達到專科一以上,逐步減少中等醫學教育的規模,取消中等醫學教育中的臨床醫學類專業綱要頒布后,衛生學校畢業生的就業面臨著更嚴竣的考驗。

1.5從醫學專業結構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等醫學教育中有些專業明顯老化而失去生命力,已不適應醫學了和業技術發展的需要,降低了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導致就亞面很窄。同時,學生畢業后在取得畢業證的同時,尚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這也是衛校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

1.6從學生的擇業觀看:當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大中專畢業生“統分統包”和“包當干部”的就業制度,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大中專畢業生“自立擇業”的就業制度轉軌時,大中專畢業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著困難的選擇,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學生家長也為子女的就業而焦慮不安。仍然固守著“先國有,后集體,死活不去干個體”,“一次就業定終身,一招技術吃一生”等舊觀念,更缺乏求職擇業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對于自主擇業很多人不能適應。

2中等衛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

各地中等衛校在實踐中雖然普遍感到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但對就業指導的理解還不全面,開展就業指導的情況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學校把就業指導僅理解為單純的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幫助和指導,忽視對學生進行就業理想、就業觀、創業意識教育,在如何開展就業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觀指導。因此,要加強中等衛校就業指導工作。必須明確就業指導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1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是就業教育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勞動就業制度改革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教育體制和勞動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會,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經成為新的畢業生就業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對這種變化,學校在職能上要有一個大的轉變,學校根據培養目標,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想和擇業觀念,全面提高就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教育活動。既不能試圖恢復歷史上“國家包分配”的做法,也不能將學生向社會一推了之,而應該及早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并為畢業生就業提供幫助。

2.2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是幫助學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需要,著名作家柳青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青的時候”。學生畢業時涉世不深,經驗不足,職業目標不確定,以致在眾多的職業面前眼花繚亂,左顧右盼,無所適從,見異思遷面臨就業選擇,怎樣分析自己的客觀條件,怎樣看待不同工作崗位的利弊得失,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如何把握機會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工作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陡會生活,已成為大多數畢業生思慮的焦.氛。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指導和幫助。

篇4

[關鍵詞]反相高效液相法;心舒片;葛根素;含量測定

ContentdeterminationofpuerarininXinshupian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RP-HPLCmethodsthatdeterminedthepuerarincontentinXinshupian.MethodsPuerarinwasseparatedcompletelyonanC18column,usingamixtureofacetonitrileandwater(10∶90)wasmobilephase,withUVdetectionat250nm.ResultsPuerarinhasbetterlinearcorrelationbetween0.079μgand1.185μg,theresultsalsohaveshowntherecoveryratewas96.21%,RSD1.10%.ConclusionThemethodsisverystableandaccurate,andhasgoodreappearance.ItcanbeusedforqualitycontrolofXinshupian.

[Keywords]RP-HPLC;puerarin;Xinshupian;contentdetermination

心舒片是本院的院內制劑,由葛根、毛冬青、紅花、益母草等9味中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心脈瘀阻所致的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全,臨床應用多年,療效確切。為了更好地保證臨床療效,本文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RP-HPLC)測定心舒片中葛根素的含量,控制心舒片的質量。

1儀器與試劑

1.1儀器

日本島津LC-10A高效液相色譜儀,SPD-10AV紫外檢測器;CT-100恒溫箱。上海必能信CQ-250型超聲波清洗器。BP211DAG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

1.2試劑

乙腈為色譜醇,水為重蒸水。葛根素(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52-200209);心舒片(本院制劑室生產)。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

(1)色譜柱: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柱KromasilC18(250×4.6mm,5μm)(天津市琛航科技儀器有限公司)。(2)流動相:乙腈∶水(10∶90)。(3)檢測波長:250nm。(4)流速:1.0ml/min。(5)柱溫:40℃。

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經五氧化二磷干燥12h的葛根素對照品,加50%的乙醇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即得。

2.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心舒片10片,除去糖衣,精密稱定,研細,取細粉約0.1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的乙醇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50kHz)30min,放冷,再稱定重量,以50%的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即得。

2.4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稱取除葛根的其他藥材適量,依照心舒片的制備工藝和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陰性對照溶液。

2.5線性關系的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葛根素對照品溶液(濃度為0.079mg/ml)1μl、2μl、6μl、10μl、1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以葛根素的進樣量(μg)為橫坐標,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1E+07X+196030(r=0.9999)。結果表明葛根素在0.079~1.185μg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6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葛根素對照品溶液10μl(0.039mg/ml),重復進樣6次,峰面積積分值分別為4682219、4622176、4671835、4712194、4666457、4622364,RSD=0.76%,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2.7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心舒片(批號:060321),除去糖衣,研細,取細粉5份,每份約0.1g,精密稱定,按2.3項下的方法制備樣品,進行含量測定。結果分別為5.503mg/片、5.511mg/片、5.547mg/片、5.378mg/片、5.322mg/片,平均為5.452mg/片,RSD為1.78%。表明本方法具有較好的重復性。

2.8穩定性試驗

取重復性試驗項下試驗號5的供試品溶液,每2h進樣1次,每次10μl,連續進樣6次,結果表明在10h內峰面積積分值基本穩定,RSD為0.48%。

2.9回收率試驗

貯備溶液:精密稱取葛根素對照品7.9m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制成每1ml中含葛根素0.79mg的溶液。

取已知含量(5.452mg/片)的心舒片小試樣品(批號:060321),除去糖衣,研細,取細粉約0.05g(6份),精密稱定,1號、2號分別精密加入貯備溶液0.61ml,3號、4號分別精密加入貯備溶液1.0ml,5號、6號分別精密加入貯備溶液1.4ml,水浴蒸干,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進行制備并測定含量,計算回收率,結果平均回收率為96.21%,RSD為1.10%。見表1。表1回收率試驗結果(略)

2.10樣品測定

按擬定的含量測定方法測定三批心舒片中葛根素的含量,結果見表2。表2含量測定結果(略)

篇5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語文教學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主導地位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結構、規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結合實際在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語文具有人文性、知識性、基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在培養數量和質量上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現階段我國的中職教育課程結構設置并不合理,由于社會產業結構的迅速調整和職業崗位的不斷變化,許多課程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知識的更新與教材內容滯后的矛盾日漸顯現,課程設置和教材改革滯后于現實需求,專業課程偏重學科建設,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忽視學生綜合能力有培養。這個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傳統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師仍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仍在沿用。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知識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語法概念、人文倫理、文體表達方式、語體風格、語文結構在不少學生的頭腦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識條文,缺乏活靈活現的具體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由于語文教學的欠缺,使學生對抽象概念出現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產生困難,影響了學生全面思維的發展,認知和實踐能力較差。用這種方法培養的學生顯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這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語文教學是一種融知識與能力為一體的工具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弱化了這方面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只強調學技能的職業特點,而忽視個人發展的文化內涵,使他們在掌握從事某種崗位技能的同時卻無法達到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因其專業技能低,文化素質較差,而難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是指其服務于適應職業社會需要的教育教學質量,即培養具有通專多能實用型、適用型、適需對路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其核心是教育與經濟的結合度,是畢業生的認可程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走向市場后給社會帶來的物質與精神利益的多少,則會成為中等職教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上來,使其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規格質量培養與勞動市場的流向趨于一致。為此,中等職業語文教育尤其重要,作為科學文化學習的基礎學科,與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職業素養、自學能力、心理素質等有著密切聯系,在教學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主導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供平臺。在學生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各種情感、態度、意志、興趣對技能的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職業教育中作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的語文教學,應在選文和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讀職校當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語文教學中選取一些歌頌當代勞動者的詩歌、散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角色互換扮演等形式讓學生經歷審美和情感體驗,正確認識到勞動者的光榮和偉大,找回自信;組織學生聽取有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做典型報告,寫出感想認識,語文課上進行評講,使學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語文教學為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經營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語文教學由于自身的特點,其人文性在解決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對專業技能形成影響的問題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的體現,如對人的接納、容忍、理解、尊重關懷和愛護、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體現出極大的社會性和人生價值追尋。作為職業學校的語文課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互相配合,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具體問題,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各種新途徑、新方法。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強化學生學習和練就專業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教育,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適應將來就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

實行靈活模塊的教學策略,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把語文課編為文選預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文刊板報編輯與排版訓練四個能力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語文能力訓練和職業語文能力訓練,既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提高,又適應和滿足技術專業的需要,從而強化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崗位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培養學生把握語文的能力和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把教材變為學材,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語文教學不能做簡單的課本執行者,應該做教學方案的編輯,做教學實踐的導演,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把學校選定的教材改變為“學材”,如針對機電類專業,增設或加強說明文、產品說明書等應用文方面的教學訓練內容;針對土木建筑專業,就增設或加強古今建筑物詩詞、散文和專業技術性文體結構的講解。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教學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專業需要,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增強語文教學實踐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教師自身具備的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教學范疇內,需要不斷學習開設的所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語文教學與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篇6

1.引言

當電子計算機1946年問世的時候,人們就提出了機器翻譯的想法,并且在1954年進行了第一次機器翻譯試驗。然而與后來的各種語言信息處理研究和應用(語言信息檢索、文本自動分類、自動文摘、信息提取等等)相比,機器翻譯卻是進展最慢的。學者們傾其大半生精力、商家投入為數可觀的資金,經歷五十多年不懈的研究和開發,得到的成果或者產品卻常常不能令人滿意。

原因是什么呢?從語言研究的角度來說,機器翻譯系統分析、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的能力都還不到位,處理不了的語言現象很多:有的是句子結構層次弄錯了,有的是結構關系弄錯了,有的是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弄錯了,有的是詞義辨識錯了,還有的錯誤是源語和目標語之間的對比差異造成的。下面是機器翻譯處理漢語動結式不成功的幾個例子(來自三個機器翻譯系統)。

先看生成的情況,機器翻譯目前還很難生成漢語的動結式,所以我們很少在漢語譯文里見到含有動結式的句子。對于下面這個英譯漢的例子,三個系統都不能翻譯成“他把地掃干凈了”:

Hesweptthefloorclean.

*他干凈地掃地了。

*他清掃清潔的地板。

*他清掃地板干凈。

再看漢語動結式翻譯成英語的例子,它們可以說明目前機器翻譯系統分析和理解漢語動結式的能力:

他踢壞了三雙鞋。*Heplaysthreepairsofevilshoes.

*Hekickedthreepairsofshoesbad.

*Himkickspoil3pairsofshoes.

這段路把媽媽走累了。*Thewaymakemothertiredafterthewalk.

*Thissectionofwaywaswalkedmothertired(ly).

*Thisroadmotherwalktired.

大家吃膩了剩菜。*Everybodyhasfeddedupwiththeleftovers.

*Thateverybodyategreasy(ly)surplusvegetable.

*Alleat,isloathetoleavevegetable.

下面我們只討論動結式的生成問題,其中不包括以下三種情況:1)補語用“得”字連接的;2)補語虛化的,如:“抓住”、“買著”、“看完”、“辦成”等;3)補語和動結式的賓語有固定搭配關系的,如:“說走了板”、“看愣了神”、“苦出了頭”等等。

2.機器翻譯中的動結式問題

為了說明機器翻譯如何處理動結式述語結構,我們需要先看看機器翻譯的過程。下圖說明了機器翻譯的原理,也是機器翻譯的整個過程。

附圖

圖1機器翻譯的過程

顯然,這是一個理想化的機器翻譯過程。從S到I再到T的過程是中介語言的翻譯策略,中介語言通常是某種獨立于源語和目標語的邏輯表達式。如果是英譯漢,對英語的分析和理解要從表層深入到底層,得到描述句子意義的中介語言邏輯表達式。同樣地,漢語也要從底層到表層一步一步生成。分析時從表層到底層走得越深,生成時從底層回到表層的過程也就越復雜。因此,需要分別對這兩種語言的句法和語義系統作深入的研究。實際上目前大部分機器翻譯系統都作不到這個程度,常見的翻譯策略是直接法或轉換法,或直接和轉換相結合的混合方法。我們可以通過一個英譯漢的例子對直接法、轉換法和中介語言法這三種翻譯策略作一個比較:

Yougetgoodreceptiononyourradio.(摘自某產品說明書)

譯句1你得到好的接收在你的收音機上。

譯句2你用你的收音機得到好的接收。

譯句3你的收音機接收情況良好。

在機器翻譯系統中,用直接法可以得到譯句1;用基于句法的轉換法,再加上一些語義關系的分析,能得到譯句2;譯句3是基于理解的,用中介語言法有可能作到。顯然,前一節關于動結式英譯漢和漢譯英的例子,都不是基于理解的翻譯。

動結式的結構形式簡潔,語義關系復雜,在漢語里是很有特點的一種結構。呂叔湘先生(1986)曾用它說明漢語句法的靈活性。人們在從各種角度論述動結式述補結構的時候,常常會提到它在對外漢語教學當中是個難點。同樣,在機器翻譯中它也是個難題。在漢語翻譯成外語的系統里,難的是如何分析和理解動結式述補結構。在外語翻譯成漢語的系統里,難的是如何生成含有動結式的句子。

我們在這里只討論生成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源語(例如英語)往往沒有相當于漢語動結式的結構形式,也很難用轉換規則把英語的某些結構形式與漢語動結式聯系起來。所以除非用個別處理的辦法,采用直接法和轉換法翻譯策略的系統很難生成漢語的動結式譯文。要讓系統有生成動結式的能力,就要按中介語言法的思路,增加分析的深度,理解源語句子要表達的意思(各個成分的概念意義、成分之間的關系意義,句子的句式意義,等等),然后根據意義表達的需要,選擇動結式的一種結構形式,再生成表層的句子。目前我們對漢語的研究還不足以支持這樣的生成過程。所以在現有的機器翻譯系統輸出的漢語譯文當中,很難找到地道的含有動結式述補結構的句子。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譯文:

Hehasmadethequestioncomplicated.他已使問題復雜化。(他把問題搞復雜了。)

Thechildrenhavehadenoughtoeat.孩子們已吃了足夠。(孩子們吃飽了。)

這樣的譯文對機器翻譯來說就算不錯了,只是念起來有些別扭,有點“機器味兒”。

3.動結式的生成過程

機器翻譯譯文生成的任務是從要表達的意義出發,經過選擇詞語、確定詞語間的語義關系、確定目標語句子的句法結構等步驟,最終輸出與源語言句子在意義上等價的表層字符串。對于動結式的生成,有以下幾步:

(一)確定要表達的意思(四)整合語義結構

(二)選擇詞語、分派語義角色(五)選擇句法表現形式

(三)判斷合法性(六)處理表層詞語

3.1制定要表達的意思

漢語動結式述語結構表達的是一種“動作—結果”事件。比如要生成的意思是:小王讀了這篇文章,結果小王懂了這篇文章。在漢語生成開始之前,機器翻譯系統用中介語言邏輯表達式表示要生成的譯文是什么意思。一般來說,如果這個表達式里面有兩個謂詞結構,并且二者之間有“動作—結果”關系,就可以進入漢語動結式的生成過程。

中介語言邏輯表達式是從源語(譬如英語)分析得到的,源語中的述謂結構和“動作—結果”關系會在表達式中有所體現。但這并不是判斷能否生成漢語動結式的惟一依據。我們在上一節提到,英語往往沒有相當于漢語動結式的結構形式,也很難用轉換規則把英語的某些結構形式與漢語動結式聯系起來,這是就句法結構來說的。實際上,由于英、漢語之間在“動作—結果”關系表達上的差異,(注:戴浩一(2002)指出:“動作—結果”基模雖然在漢、英語中都存在,但是在漢語中占主導地位,而在英語中占次要甚至邊緣地位。而且,這個基模在兩個語言對客觀情況的構建上也因經驗的概念化不同而呈現不同的形式。)在從源語分析得來的語義表達式里,可以用漢語動結式生成的“動作—結果”關系有時是隱含的,與此相關的述謂關系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

英語對動作對象的描寫在漢語中有時可以表達成動作的結果:

Shemarriedthewrongperson.她嫁錯了人。

Heenteredthewrongdoor.他進錯了門。

漢語中動詞的結果補語在英語中有時是說明動作的狀態和程度的成分:

電視看久了。towatchTVforaverylongtime.

我英語學晚了。ItwasverylatewhenIstartedtolearnEnglish.

還有,致使“動作—結果”事件發生的某些因素在漢語里常常可以充當動結式的一個論元角色,(注:袁毓林(2001)稱其為外來的致事。)而在英語里它們往往充當其他成分:

那場可怕的暴風雪凍死了不少人。Manypeoplefrozetodeathintheterriblesnowstorm.

沙發把你坐懶了。Youarebecominglazyonthesofa.

所以我們需要一組規則,在要生成的語義表達式里判斷有沒有應該用漢語動結式表達的述謂關系。在這組規則里,除了兩個謂詞結構及其顯性的“動作—結果”關系符合判斷條件以外,還應該有能夠識別和提取隱含的“動作—結果”關系及其述謂結構的條件。這就需要研究英語和漢語在表達“動作—結果”關系時的差異。這種差異有時在某種類別下表現出來,有時又很個性化,只跟具體詞語有關。目前機器翻譯系統還沒有找到這樣的規則。所以我們就暫時只能看到“她嫁給了錯誤的人”和“他進了錯誤的門”這樣的譯文。

3.2選擇詞語

選擇詞語需要有一部用于信息處理的漢語詞典,告訴我們詞語

和它們的意義,以及它們的用法(比如,謂詞的配價結構及其論元的限制條件)。對于前面的例子,需要先在詞典里選出“小王”、“讀”、“懂”、“文章”這些詞,然后根據詞語的意義和邏輯關系為它們分派語義角色。這些詞在中介語言邏輯表達式里是實體和謂詞。“了”、“結果”、“這”等是算子或關系,把它們轉成詞匯形式還需要另外的分析和處理。詞語選擇和語義角色分派的結果可以表示成樹形圖或特征集合等形式。

附圖

圖2詞語選擇和角色分派的結果

Agen表示施事,Pred表示謂詞,Pati表示受事,Cont表示內容,Expe表示經驗者(當事)。

即使有一部詳盡的詞典,要讓機器根據意義選擇詞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經常需要在幾個同義詞或近義詞當中進行取舍。比如,漢語的“看”有read的意思,用它來表達我們要生成的意思比“讀”更地道。根據什么樣的規則選擇“看”,不選擇“讀”?目前漢語詞匯和語義的研究還不能形式化地回答這個問題。機器翻譯系統只好先根據詞語搭配的優先關系來判斷。一種作法是,借助描寫詞語概念的語義詞典,用統計語言模型計算語義相似度,讓計算機學會表示和比較詞語搭配的優先關系。但是,用這種工程化的方法并不能繞過漢語研究的作用,因為一個統計語言模型能否達到比較好的處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用什么樣的語言學知識作為參數。

3.3判斷合法性

經過詞語選擇和角色分派,得到了圖2表示的兩個謂詞結構。這一步的任務是,判斷能不能用動結式述語結構表示這兩個謂詞結構及其關系。具體說就是,“看”和“懂”能不能合成“看懂”,并且表示中介語言邏輯表達式要求的“動作—結果”關系。因此合法性的問題關系到哪些動詞和哪些形容詞(或動詞)能夠組合成符合漢語習慣的動結式。

如果給機器翻譯系統提供一個詞表,列出一批動結式的詞語,而“看懂”又剛好在這個詞表里,那么判斷這件事情就比較容易。譬如,在動詞“學”的兩個義項(“學習”和“模仿”)下面,《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孟琮等,1999)列舉了8個動結式實例,《中國語補語例解》(侯精一等,2001)列舉了12個。這兩部詞典是面向人的,如果給機器翻譯用就還需要收錄更多的實例。比如“學懂”、“學膩”,等等(我們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列舉了“學”下面84個可能需要生成的動結式實例)。實際上,詞表只適用于小范圍的實驗型翻譯系統。動結式述語是一種自由結構,是根據說話的需要臨時造出來的,因此應該是不勝枚舉的。

我們可以這樣想,“學”是一種認知行為,“懂”、“明白”等詞語表示認知活動的效果,因此可以當“學”的結果補語。但人們也常說“這孩子學歪了”、“把身體學垮了”。“歪”和“垮”又根據什么是“學”的結果補語呢?這些補語該用什么條件來生成?我們將在第四部分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

如果這一步判斷的結果是不能生成合法的動結式,那么就需要回到上一步,重新選擇詞語,直到找不到符合預定的語義要求的詞語為止。

3.4整合語義結構

作為一個述謂性的結構整體,動結式有自己語義上的支配成分,包括論元成分和附加成分,我們把這些語義關系的和統稱為語義結構。在這一步,我們需要根據動詞和補語各自的語義結構,確定動結式整體的語義結構,主要是配價結構(價語的數量和性質)。

動結式的配價結構不等于其構件(動詞或補語)的配價結構,也不簡單地等于二者之和。動結式的配價與其構件的配價之間有沒有對應關系?如何從動詞和補語各自的配價結構得到動結式的配價結構?袁毓林(2001)、郭銳(1995)和王紅旗(1995)都曾經作過研究,在解釋成因的同時,尋找動結式對其構件原有的論元進行選擇的控制規則。在一定范圍內應用這些規則,我們可以從動詞和補語的配價結構推算出動結式的配價結構。包括價語的數量:動結式是一價的、二價的,還是三價的;以及價語的性質:動結式述語結構中各個論元的語義角色是什么(主要分為主體格(主論元)、客體格(賓論元))。對于前面的例句,我們就可以得到,動結式“看懂”是二價的,它的兩個論元是“他”(主體格)和“文章”(客體格)。價語的數量和性質是下一步選擇句法結構的主要依據。在動結式生成的整個過程中,漢語語法學者提出的論元整合規則是可以直接影響生成算法的規則,這樣的結論在目前的漢語語法研究中還為數甚少。機器翻譯十分重視這一組規則的作用,也期待著對它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完善。(注:譬如,袁毓林(2001)提出的準入規則在論元整合結果為等價的情況下是有效的,也是可操作的,對增價的情況雖然有處理的規則,但是計算機不大容易操作,對減價的情況還沒有提出有效的處理辦法。)

3.5選擇句法表現形式

這一步要做的是,選擇什么樣的句法手段去表現動結式的語義結構。動結式有很多表層結構類型,李臨定(1986,181-204頁)曾歸納了五類句型:

(1)N[,1]VC媽媽急哭了

(2)N[,1]VN[,2]VC他走路走累了

(3)N[,1]VCN[,2]我點亮了油燈

(4)N[,1]VN[,2]VCN[,3]他拍桌子拍疼了手

(5)N[,1]把N[,2]VCN[,3]火把他的衣服燒穿了幾個洞

前四類還各有四種可能的表層變換形式(“把”、“被”、“得”字句及其他)。到底應該選取哪一種生成我們的句子呢?這是如何在語義結構和句法結構之間尋找對應關系的問題,我們打算在第五部分就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討論。

3.6處理表層詞語

選定了句子的表層結構和語序以后,剩下的事是用詞匯手段表達某些句法或語義范疇。比如:時、體、否定、指代、有定、數量,等等。然后輸出最后生成的結果。對于我們的例子就是:“他看懂了這篇文章”。句子里的“了”、“這”和“篇”是在這一步生成的。

機器翻譯生成漢語動結式時,在句子表層要處理的問題很多,每一個問題也都很復雜,比如時體成分、否定成分的語序等,需要作專門的研究。

3.7操作過程的控制

需要說明的是,上面各個步驟的操作并不是無條件依次進行的。當在某一步無法得到確定的結論時,應該中止動結式的生成過程。

4.動詞和結果補語的組合關系

動詞和結果補語的組合應該是基于語義的。要想離開詞表的限制,判斷哪些動詞和哪些形容詞(或動詞)可以組合成符合漢語習慣的動結式,就需要從語義上研究動補之間的組合類型和規則。顯然,這件事情不是機器翻譯力所能及的。在這里我們只能先從個例入手,看看單音節動詞和單音節形容詞作動詞“學”的結果補語的情況,或許能夠從中看到這個問題的困難所在。

動詞“學”的意思是“學習”或“模仿”。在《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注:由北京大學研制的用于信息處理的電子詞典,其中有按義項收錄的14479個動詞,2856個形容詞。通過檢索每個詞的屬性,我們可以知道哪些動詞可以帶結果補語,哪些形容詞、動詞可以作結果補語。)(俞士汶,1998,以下稱《語法信息詞典》)中,列出了可以作結果補語的單音節形容詞204個,(注:馬真等(1997)列出了可以作結果補語的單音節形容詞153個。)單音節動詞112個。經過一一搭配測試,其中有54個形容詞和30個動詞能作“學”的結果補語。這樣我們就從《語法信息詞典》中一共得到了84個可能的動結式實例。然后按照《知網》(注:用于自然語言處理的知識系統,由董振東等研制。以從大量詞語中提取出來的“義原”為基本描述單位,采用一種結構化的描述語言來描述概念與概念之間,以及概念的屬性與屬性之間的關系,包括上下位關系、同義關系、反義關系、對義關系、部件與整體關系、材料和成品關系、屬性和宿主關系,以及屬性值和屬性的指向關系、時間和角色關系。互聯網網址:)(董振東等,2001)的定義為每一個實例的補語作語義類別標注,再作聚類分析,整理出“學”的結果補語的六個語義類別。其中A、E、F三類作補語的是形容詞,B、C、D三類作補語的是動詞,分別列在下面(括號里面是《知網》定義的義原)。

A.人的客觀屬性(智能、舉止、年齡、外貌、品性、經濟狀況)

A1.[智能]學笨了學昏了學蒙了學癡了學蠢了學土了學呆了學木了學乖了學傻了

A2.[舉止]學刁了學歪了學賊了學油了學浮了學狠了學犟了學俗了學倔了學皮了學酸了學混了學摳了

A3.[年齡]學老了

A4.[經濟狀況]學富了學窮了

A5.[品性]學差了學廢了學好了學黑了學壞了學糟了

A6.[外貌]學俏了

B.人的主觀感受(態度、感知)

B1.[態度]學煩了學夠了學慣了學迷了學惱了學膩了學怕了

B2.[感知]學懂了學乏了學會了學累了學通了學忘了

C.人的狀態和行為(狀態、行動)

C1.[狀態]學病了學成了學瘋了學垮了學虧了學蔫了學瘸了學死了學癱了學啞了學暈了

C2.[行動]學哭了學跑了學散了學走了

D.事物的狀態(狀態)

學丟了學沒了

E.事物的特性(特性)

學反了學活了學偏了學淺了學深了學雜了學窄了學足了

F.事

件的特性(特性)

學遍了學遲了學重了學錯了學對了學多了學久了學濫了學全了學少了學透了學晚了學早了

可以看出,“學”和它的結果補語之間在概念意義的組合上遵循一定的規律。能否根據這些規律,用計算機可操作的方法,在一定范圍內判斷詞表以外的動結式實例是否合法?比如,《語法信息詞典》沒有把“精”列入可作結果補語的形容詞當中,但是“學精了”是個合法的動結式實例。計算機可以這樣來確認它的合法性:根據《知網》,“精”的定義是[智能>靈](“>”的右部是左部的下位概念。下同),在A1類[智能>愚/訥/智/靈](“/”表示“或”的意思。下同。)的范圍內。同樣,與“精”定義相同的“鬼”、“靈”、“巧”,雖然也沒有被《語法信息詞典》指明可作結果補語,但計算機仍然能夠判定“學鬼了”、“學靈了”和“學巧了”是合法的動結式實例。

對于動補之間的語義組合,結果補語的概念意義是在動詞概念意義的制約下起作用的。我們再來看與“學”有對義關系(Converse)的動詞“教”。“學”和“教”都表示認知行為,前者是使自我認知,后者是使他人認知。因此有可能要求相似的結果補語。實際上,“學”的結果補語基本上都可以作“教”的結果補語。(注:盡管各自的語義指向可能不同,比如:“學笨了”和“教笨了”。這與動詞的配價結構有關。在機器翻譯生成動結式的過程中,由“整合語義結構”這一步處理。)它們或者表示認知行為對其主體(“學”的施事、“教”的與事)產生的效果:改變主體的客觀屬性(智能、舉止、年齡、外貌、品性、經濟狀況)、主觀感受(態度、感知)、狀態和行為;或者表示認知行為對其涉及的事物產生的效果:改變涉及對象的狀態、性質(長短、寬窄、深淺、多少、正反、美丑);或者表示認知行為本身的特性(度量、頻率、程度)。不同的“動作—結果”關系產生了不同的動補組合關系,要把它們研究清楚,整理成規則,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

即使有了基于詞語概念意義的規則,也還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在《知網》中,與“懂”有相同定義的單音節動詞還有“認”、“審”、“識”、“通”、“悉”、“曉”、“知”。除了“通”以外,其余的都不能作“學”的結果補語。與“精”定義相同的雙音節形容詞“聰明”、“機靈”、“伶俐”、“乖巧”可以作“學”的結果補語,而同樣定義的“聰穎”、“聰慧”卻不行。這說明影響動詞和結果補語組合關系的因素不僅僅是詞語的概念意義。那么,到底還有哪些因素可以作為判斷動結式合法與否的條件?如何把這些條件變成計算機可以操作的規則?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

5.從語義結構到句法表現形式

在動結式的整個生成過程中,選擇什么樣的句法手段來表現其語義結構是比較復雜的一步。人們常說,漢語句法結構和語義結構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或者說句法成分和語義成分的配位很靈活,一種結構形式經常表示多種意義,一種語義內容也可以用多種結構形式來表示。這就給機器翻譯的漢語生成帶來很大的困難。對于動結式表層句法結構的選擇,我們目前能用到的條件非常有限,所以能生成的句型也很有限。

5.1使生成目標受限

通過整合語義結構我們得到了動結式的配價結構,價語的數量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句型。如果動結式是一價的,選擇有一個體詞性成分出現的句型;是二價的,選擇包含兩個體詞性成分的句型。至于在同屬一類句型的多個表層結構形式中間應該選擇哪一個,還需要更細致的條件和規則。下面討論如何把動結式組成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作為選擇的條件。

為了簡化討論的過程,我們在這里只考慮二價動結式的情況(略去“媽媽急哭了”、“他看書看花了眼”、“他扔進屋一塊石頭”等)。這樣,討論的范圍就限制在只含有兩個體詞性成分的表層結構形式里面。呂叔湘(1986)曾經按照補語跟主語或賓語的語義關系,把動結式述補結構分成15類(略去“得”字句等),其中有兩個體詞性論元成分出現的共9類(包括用“把”和“被的句子),分屬以下三種語義關系格式,其中S是V的主體格。(注:在本節討論的范圍內,主體格包括施事、當事;客體格包括受事、內容。)

附圖

綜合上述各種情況可以看出,二價動結式的六種語義結構可以用以下五種表層結構形式來表達。下面的討論將在這個范圍以內進行:

表層結構1:SVCO

表層結構2:S“把”OVC

表層結構3:O“把”SVC

表層結構4:O“被”SVC

表層結構5:S“被”OVC

我們注意到,同時與二價動結式的六種語義結構有對應關系的只有表層結構1(SVCO),所以可以把它當作生成動結式表層的首選。可是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在用表層結構1表

達某些語義結構時會受到限制。譬如語義結構Ⅱ,我們可以說“大家吃膩了剩菜”,卻不能說“我丟怕了錢包”,也不能說“他看傻了那幅畫”。能說與不能說應該有條件來控制,O和C之間的語義關系可能是一個控制條件,但是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規則可用。

在這種情況下,只好先避開表層結構1,選擇2和3。經過初步實驗我們看到,就表達命題意義來說,用表層結構3表達語義結構Ⅱ,用表層結構2表達語義結構Ⅰ、Ⅲ、Ⅳ、Ⅴ、Ⅵ,受到的限制最少。這樣,討論的范圍又縮小到了兩種表層結構形式。問題就變成了:如何找到用這兩種句法形式表達六種語義關系格式的控制條件。我們把這種逐步縮小問題范圍的做法叫作使生成目標受限,實際上這是對復雜問題的一種妥協。也就是對二價動結式,放棄生成所有的表層句式,尋找盡可能簡單和有效的控制條件,先用部分表層結構形式表達其多種語義格式。

5.2生成表層結構的控制條件

從語義結構生成表層結構的主要控制條件是動結式組成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

對于二價動結式的組成成分S、O、V、C,如果S是V的主體格,而且:

(一)如果S、O、V、C相互之間滿足下列五個條件之一,則可以用表層結構2表達:

1.(O是V的客體格)且(O是C的主體格)且(C是一價的)

2.(S是C的主體格)且(O是V的客體格)且(O是C的客體格)

3.(O是C的主體格)且(V和C都是一價的)

4.(S是C的主體格)且(O是C的客體格)且(V是一價的)

5.(O是V的客體格)且(C是V的修飾成分)

(二)如果S、O、V、C相互之間滿足條件6,則可以用表層結構3表達:

6.(O是V的客體格)且(S是C的主體格)且(C是一價的)

表層結構2和3都是“把”字句。關于“把”字句,很多學者從各種角度作過研究。張伯江(2000)曾根據句式語法的觀點指出,除了組成成分的作用以外,“把”字句的整體意義當中還有句式意義的作用。因此,生成的時候還應當考慮上述控制條件能否符合“把”字句句式意義的要求。我們注意到,動結式與“把”字句似乎有一種自然的聯系。“把”字句中V的“處置”意義、C是“把”后面賓語產生的變化等句式意義與動結式的句式意義基本相似。(注:在動結式的表層結構2中,賓語是O;在表層結構3中,賓語是S。)另外,為了體現“把”字句里動作過程的完整性,我們在生成過程的最后一步(處理表層詞語)規定,“把”字后面排斥否定謂語形式。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實驗,在二價動結式述語結構的五種表層形式中,“把”字句在語義表達的適應性上比較好,常常能夠包容除語義關系之外的其他一些選擇控制因素。譬如,補語是雙音節的動結式一般不宜選擇表層結構SVCO,但“把”字句不受這個限制。再如,用“把”字句來表達“你把坑挖淺了”這一類含有動結式的句子,正好能夠表示其偏離預期結果的意思,比用其他表層結構更合適一些。“把”字句在動結式生成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這不是機器翻譯能夠解釋的問題。

現在再來看我們要生成的例句:“小王讀了這篇文章,結果小王懂了這篇文章”。經過“動作—結果”述謂關系的判斷、詞語選擇、合法性判定和語義結構整合,我們得知,它可以生成一個二價的動結式述補結構,其中各個組成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是:

SVO&SCO

這種語義結構符合控制條件2(S是V和C的主體格,而且O是V和C的客體格)。因此為它選擇的表層句法形式是:

S“把”OVC

再經過表層詞語的處理,最后生成:

小王把這篇文章看懂了。

6.余論

戴浩一(2002)在論述漢語語法的哲學基礎時指出,語法現象是概念系統概念化的結果。他從宏觀角度提出了從概念結構到漢語句法和詞匯形式的過程,說明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是漢語的概念化原則。應該說,機器翻譯從中介語言邏輯表達式生成動結式譯文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實例。從“動作—結果”述謂關系的判斷、詞語選擇、合法性判定、語義結構整合、直到句法形式選擇和表層詞語處理,我們需要的是具體的、可操作的句法化、詞匯化的原則和規則,這樣才能從生成機制上找到動結式的構成條件。多年來,漢語語法一直比較重視動結式述語結構的研究,在結構層次、結構關系、句法功能、語義關系、配價結構,還有組成成分的特征和性質等問題上有許多論述。只是研究結論多數是面向人的,能為漢語信息處理和機器翻譯所用的還不多。比如,關于動結式是如何形成的,人們大多從歷時的角度,指出它的來源是古代漢語的使動用法。而機器翻譯需要的是從共時的角度找到動結式形成的控制條件,告訴計算機,在什么情況下,哪些動詞和哪些形容詞(或動詞)可以組合成、以及怎么組合成符合漢語習慣的動結式述語結構。還有,如何從要生成的句子意思里找到“動作—結果”關系及其述謂結構?如何根據要表達的意思選擇合適的詞語?如何從動詞和補語的配價結構推算出動結式的配價結構?如何從動結式的語義結構選擇它的句法表現形式?以及如何在句子表層處理時體成分、否定成分、指代關系、數量關系?在沒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規則以前,機器翻譯系統還只能采用某些權宜之計來生成漢語的動結式。

在強調規則的作用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統計語言模型的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語言工程中,出現了基于實例的和基于統計的機器翻譯系統。在人們對語言和翻譯的機制還缺乏系統的了解,還沒有一種適合信息處理的語言理論可以應用的時候,統計語言模型可能會起到某種依靠“量”來獲取“質”的作用。它的前提是,大量語言現象的統計規律能夠確切地反映語句的構造規律和言語過程的認知規律。而實際上,這還是有待證明的觀點。更何況統計語言模型需要建立在語言學知識的基礎上,一個語言模型能否達到比較好的處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為它提供什么樣的語言學知識作為參數。計算的任務是獲取參數之間的統計學規律,參數才是建立模型的根本。目前統計模型方法在機器翻譯系統中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應該不是模型本身的計算能力有限,而是能夠提供給模型的關于機器翻譯的知識太少。漢語語法研究目前還沒有發掘出足夠的這一類知識,或者是還沒有把它們系統地、結構化地組織起來。這一點對基于規則的方法來說,同樣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機器翻譯系統總體設計的角度說,漢語動結式的生成包括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根據哪些語言知識來生成,這與漢語研究有密切關系;另一個是怎樣實現生成的過程,這是把問題形式化和設計算法的事情。我們討論的內容只涉及第一個方面,目的是通過對動結式生成過程的描述,看看它需要哪些語言學知識的支持。實際上,我們談到的生成過程還相當粗略,提出的問題也僅僅是一小部分。曾經有人(白碩,1996)說過,繼說本族語言的人和說非本族語言的人之后,計算機的出現給語言研究帶來了一個新的參照物。它將幫助人們認識到一些在舊的參照物下很難揭示出來的語言現象和規律。希望我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也能成為這樣的一種“參照”。

【參考文獻】】

1白碩1996《語言研究中的實用主義》,《計算機時代的漢語和漢字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戴浩一2002《概念結構與非自主性語法:漢語語法概念系統初探》,《當代語言學》第1期。

3董振東等2001《知網和漢語研究》,《當代語言學》第1期。

4郭銳1995《述結式的配價結構與成分的整合》,《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沈陽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5侯精一等2001《中國語補語例解》(日文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6黃昌寧等主編2001《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7Hutchins,W.J.1993《機器翻譯:過去、現在、未來》,臺灣,致文有限公司。

8李臨定1986《現代漢語句型》,商務印書館。

9——1980《動補格句式》,《中國語文》第2期。

10陸儉明1990《“VA了”述補結構的語義分析》,《漢語學習》第1期。

11呂叔湘1986《漢語句法的靈活性》,《中國語文》第1期。

12馬希文1987《與動結式動詞有關的句式》,《中國語文》第6期。

13馬真等1997《形容詞作結果補語情況考察》,《漢語學習》第1期。

14孟琮等1999《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15王紅旗1995《動結式述補結構配價研究》,《現代漢語配價語法研究》,沈陽等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6翁富良等1998《計算語言學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7俞士汶1998《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清華大學出版社。

篇7

【關鍵詞】能力型人才培養模式醫療保險專業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011-02

成都中醫藥大學醫療保險本科專業開設于2001年,至今已有15年辦學歷史,累計培養專業人才800余人,畢業生主要進入商業保險公司、政府醫保部門、醫院醫保科室、醫藥企業及其他相關領域和行業。我校醫療保險專業在西部地區創建較早,創建初期借鑒東部地區部分高校的辦學思路,重點考慮依托醫學院校優勢學科,即借助醫學院校的醫藥類學科優勢,突出醫學院校開辦醫療保險專業的特色。2017年,適逢教育部專業評估工作,本文基于兩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對專業課程設置及專業發展方向展開討論,希望對課程設置調整提供參考,進一步明確辦學方向,特顯辦學優勢,提高培養質量,滿足行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見表1,調查對象包括2012級、2013級醫療保險專業畢業生。問卷內容包括實習單位、就業單位,采取打分法對24門課程及三個實踐環節打分,分值1~4分,1分表示不重要,4分表示很重要。同時,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對課程設置的建議。共有84人完成調查問卷,其中2012級超過60%,2013級超過80%,收集到37條建議,可以反映班級整體狀況。

二、數據描述

1.實習及就業單位分布狀況

醫療保險專業包括兩個實習環節,第一次是臨床見習,見習單位學院統一安排,見習單位為醫院臨床科室,第二次是畢業實習,實習單位由學生自主聯絡,鼓勵實習單位與就業單位一致。表2顯示,2012級實習就業單位一致性明顯高于2013級,一致性比例達到80%,保險行業就業實習比例為遠高于2013級,76.00%,2013級在衛生行業實習就業比例明顯高于2012級,衛生行業實習比例50.00%,就業比例27.78%,醫院仍然存在編制緊張的問題。

2.課程分值分布狀況

重要性自評打分調查涉及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兩部分,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各自包括三個模塊。理論課程模塊包括醫學類課程、保險類課程和管理類課程三個模塊。醫學類課程包括醫學類課程和疾病分類學,醫學類課程采取集合處理。保險類課程包括保險學原理、人壽與健康保險、社會保險、社會醫療保險學等。管理類課程包括管理學基礎、衛生管理學、醫院管理學、財務會計學等課程。實踐課程模塊包括臨床見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三個部分。

(1)三個知識板塊總體情況

醫療保險專業知識板塊包括醫學類、管理類、保險類和實踐類課程。四類課程構成醫保專業的理論知識模塊和實踐知識模塊。表3顯示,對于醫學課程和實踐類課程打分高,尤其是醫學類課程,兩個年級都認為非常重要,管理類打分在四類課程中最低。2013級學生打分普遍高于2012級學生,可能與學風有關系。

(2)醫學類課程得分高

醫療保險專業醫學類課程包括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包括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藥理學等,臨床醫學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和兒科學,以及疾病分類學。醫學類課程得分高于其它課程板塊,醫學類課程打分都高于1分。疾病分類學打分較高,2013級高于2012級。

(3)管理類課程得分偏低

醫療保險專業管理類知識板塊包括管理學基礎、衛生管理學、衛生經濟學、醫院管理學、財務會計學等課程。表5顯示管理類課程得分都低于3分,低于醫學類課程,2012級整體平均得分在2.24分,2013級得分2.82分。管理學打分都高于1分,2013級打1分的比例在各門課程中都明顯少于2012級。2012級對此類課程打1分的比例較高。

(4)專業類課程得分較高

醫療保險專業保險類課程包括保險學原理、保險法、人壽與健康保險等課程,保險類課程屬于專業課程。表6顯示保險類課程得分2013級都在3.40分以上,2012級得分在2.80-3.08之間,得分高于管理類課程,低于醫學類課程。2012級對此類課程打1分的比例低于其對管理類課程的評價,仍然高于2013級打1分的同學的比例。

(5)實踐類課程分值分布

醫療保險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臨床見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表7顯示,除了畢業論文之外,臨床見習和畢業實習打分高,高于對理論課程的評價。2012級與2013級差別不大,甚至2012級臨床見習打分高于2013級,與針對理論課程的打分完全不同。值得關注的是畢業論文,打分不高,尤其是2012級平均2分,其中有10人打1分,說明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評價較低。

三、數據分析及思考

1.基礎醫學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據醫保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培養時限,該專業對醫學基礎知識主要以了解為主,醫保專業設置的醫學類課程普遍存在課時少、種類不全的特點。醫學類課程學習難度大,課時少導致教學進度快而體系不完整,學生學習難度大,畏難情緒嚴重。畢業生在經過畢業實習或工作之后,回顧性調查時給予醫學類課程很高的重要性分值,說明學生從工作中切實感受到醫學知識的重要性。

2.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評價得分偏低

畢業論文是醫保專業實踐類課程的核心部分。近年來,畢業生論文質量每況越下,數據性文章寫作中不乏數據造假現象,且無有效辦法完全杜絕此類學術不端問題。畢業論文是在畢業實習工作期間開展的工作,學生由校園生活過渡到工作環節,普遍存在工作壓力大,精力有限,加之在校期間缺乏寫作和科研鍛煉,科研能力不足,論文完成時間緊張,無法有效開展社會調查,導致論文質量不高,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積極性不高。

3.管理類課程的重要性評分普遍不高

實踐類課程、管理類課程和醫學類課程,管理類課程重要性評價得分最低。在培養目標設置中,醫學類、管理類和保險類同等重要,醫學類和管理類是保險類的兩翼,這兩類知識是中醫藥類大學醫療保險專業的競爭優勢所在,也體現學科發展的特色。所以,我們需要逐步提高學生的認識,相對于醫學類和保險類知識直接體現在技能方面,管理類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作用的體現比較慢。

四、培養能力型醫保人才的對策建議

1.醫學類課程需要增強科學性和系統性

在課程建議中,2012級學生有2人提及“增強醫學知識”,該學生在保險公司理賠崗工作。2013級有8人提出建議,要求增強醫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醫學授課老師應該提高要求。在當前學時空間內,應該加強醫學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適當延長醫學課程的學時,專業所在學院應該加強與醫學課程老師(醫學院)的溝通,就醫保專業對于醫學知識的要求程度達成一致意見,雙方共同明確醫學課程的學習要求。

2.管理類課程需要調整學時和課程門類

學生建議中,對于管理類課程的建議較少,只有一位同學提及“減少管理類課程門類”。學生對管理類課程普遍評價不高,這值得思考,是否應該削減相關課程,或者降低學時數,或者調整為選修課,需要穩妥處理。預判保險行業發展趨勢,保險營銷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基石,因此需要增加營銷、商務談判、消費心理學等課程。

3.畢業論文環節需要重新設計或取消

在三類課程體系中,學生對實踐類課程重要性評價最高,實踐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畢業論文評分低值得關注。首先,畢業論文的學分只有2分,這與學生的工作量相比完全不相稱,通過調查、撰寫、修改、答辯等過程,工作量非常大,因此考慮提高學分。其次,畢業論文由單個人完成,在問卷設計、調查和撰寫等過程中非常困難,學生針對調查的畏難情緒,建議開展團隊工作方式,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論文寫作。最后,可以由學生選擇寫作畢業論文或畢業考試,提高畢業論文過程檢查,提高畢業論文的學分。

4.加強醫學類課程和保險類課程的銜接

目前,醫學課程和保險課程脫節嚴重,保險行業對醫學知識的需求不明確,保險醫學課程開發不夠,掌握保險知識又懂得醫學知識的教師人才缺乏,教材和師資匱乏,使得學生技能難以提高。高校需要與保險企業加強合作,校企合作搭建平臺,著力培養雙師型人才,或者開展技能培訓,企業內的核保核賠等專業技能培訓前移到高校課堂,實現研究型人才與技能型人才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鄭先平,劉雅,袁杰.對我國醫療保險專業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考[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1,(9):705-706 

[2]方立億,柳偉華,唐建華,司毅,廖唐宏.社會醫療保險實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路徑實證研究[J],2013,(8) :618-619 

[3]張文玲. 醫療保險營銷人才專業能力研究[J]. 中國人才,2014,(14):179-180 

[4] 楊國華,何梅,羅萍,俞群俊,陳龍.醫療保險專業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24-26 

篇8

1.學術英語論文寫作的過程、挑戰與應對策略

2.英語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語言錯誤分析研究

3.體裁分析與農業英語論文摘要

4.英語論文摘要的語篇模式與作者介入——英語本科畢業論文摘要的實證研究

5.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建議

6.中國市場營銷研究英語論文綜述——基于內容及來源的描述分析

7.我國商務英語研究十年現狀分析(2002-2011)

8.英語專業學生撰寫英語論文常見錯誤評析

9.提高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思考

10.我國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標題的詞匯句法特征研究

11.中國商務英語研究:現狀與趨勢

12.中外應用語言學類期刊論文英語題目對比分析

13.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

14.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學者國際期刊英語之對比研究

15.中外學者國際期刊英語學術論文摘要寫作的對比研究

16.基于可視化技術的國外商務英語研究進展考察(2002—2012)

17.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技術》論文為例

18.基于語料庫的科技英語論文四詞詞簇特點研究

19.英語論文APA格式評介

20.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和對策

21.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現狀分析

22.生物醫學英語論文的語言特征及寫作技巧

23.英語論文寫作與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24.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的言據性研究

25.淺談英語論文如何選題

26.論項目驅動下研究生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27.中國作者與英語母語作者英語論文中的介入資源

28.二語能力背景與隱喻思維關系的研究——在學術英語論文答辯語境下對二語隱喻的實證研究

29.英語論文自動評分系統探索

30.英語論文寫作與語言學習效果的關系——一項基于研究生論文寫作過程的實證研究

31.英語論文MLA格式要求評介

32.非英語專業多學科大班博士生英語論文寫作教學模式初探

33.課程論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現狀調查與展望——基于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的論文分析(2004-2012)

34.語篇模式與大學生英語論文寫作

35.研究生英語論文中連接副詞使用情況調查

3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規范操作思考——一次對全國112所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操作的調查

37.英語專業翻譯選題畢業論文的改革嘗試

38.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及構建寫作過程模型

39.淺析英語論文摘要結構要素之應用

40.模糊限制語使用的歷時對比——以1990—1994年與2005—2009年英語醫學論文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為例

41.關于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若干思考

42.基于語類的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教學路徑研究——以“文獻綜述”寫作教學為例

43.等離子體物理學英語論文的用詞與寫作特點

44.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ERPP寫作研究:回顧與展望

45.英語論文MLA與APA格式中參考書目格式的異同比較

46.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及其意義

47.中外學術語篇中的重述標記比較研究

48.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49.從講座到工作坊——英語輔修專業論文寫作課的任務性和互動性

50.改進英語寫作教學提高畢業論文質量

51.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

52.語類意識與英語研究論文寫作

53.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科技英語論文寫作過程中常見問題分析

54.英語論文寫作與發表之失誤例談(一):語體

55.英語論文寫作教學實踐研究

56.“以寫促學”提高理工科博士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

57.中國英語學者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中的問題與出路

58.理工科英語科研論文“引言部分”研究空間構建對比研究

59.模因論與英語論文寫作教學

60.英語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范式研究

61.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現狀與問題分析——基于國內CSSCI期刊論文的分析(1994-2013)

62.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調查與思考

63.基于網絡學習生態系統的英語專業學位論文質量監控體系

64.英語專業語言學類碩士論文英語標題的對比研究

65.科技英語論文編輯文字加工中的語態處理

66.中醫藥主題英語論文語言模式特點初探

67.經驗意義的構建與語篇體裁:農業英語論文摘要分析

68.近30年國內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研究

69.醫學英語論文的撰寫中英、漢表達差異的探討

70.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

71.中國學生英語專業碩士論文“前言”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分析

72.科技英語論文中語態使用的對比分析

73.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探究式學習體系的思考與構建

74.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

75.加拿大英語專業博士課程設置、學位論文評估對我國外語專業博士生學術能力發展的啟示

76.英語醫學論文寫作模式分析

77.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78.SCI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格式和技巧

79.過程寫作法在IMRAD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80.本科英語專業文學論文的選題

81.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82.科技英語論文寫作原則

83.再談英語論文寫作規范

84.“過程”與“體裁”的良性互動——過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論文寫作》教學中的可行性論證

85.模因論視角下的英語論文寫作研究

86.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7.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及其語用交際功能——基于科技英語論文視角

88.學術論文體裁教學不可或缺——英語專業碩士學位論文引言寫作情況調查

89.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創新教育策略探究

90.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論文手稿中立場標記詞塊使用研究

91.基于VBA的英語論文文獻自動生成工具

92.英語元話語在學術論文摘要寫作中的應用

93.英語論文寫作研究——以“易得”論文寫作軟件專家系統為案例

94.語料庫驅動的科技英語論文詞束研究

95.淺談化學專業英語論文寫作

96.人際意義的創建與維系——研究生英語科技論文的互動問題研究

97.修辭結構理論視角下英漢學術論文摘要的修辭關系對比研究

98.英語科技論文中的模糊限制語

篇9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為闡述、審核和確定畢業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書面報告,它是研究生實施畢業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督和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

《中國青年報》報道:復旦大學新聞學院2019級研究生所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僅有不到1/3的博士研究生獲一次性通過,而78位碩士研究生,10人沒獲通過,僅有19人獲一次性通過。這在復旦大學乃至于全國研究生教育的歷史上“都很少見”。但據筆者了解,倘若以嚴肅的眼光審視目前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論文開題報告工作,可以說,管理部門、導師、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認識不足的問題——視“論文開題報告為走過場”、視“論文開題報告為形式”。除思想上重視不足外,對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的撰寫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鑒于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管理工作體會,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寫法和技巧做一探討。

1.1 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信息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信息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盡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并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1.2 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進程的連續性。

⑤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并采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 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條件分析

突出儀器設備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開題報告的寫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并善于學習借鑒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選自:《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19.9,原文:“撰寫研究生開題報告的技巧與方法”作者:張紅)

開題報告寫作規范

一、 開題報告的寫作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進度;

5、主要參考文獻。

二、開題報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為四號宋體,正文為小四號宋體,頁邊距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標準字間距,標準行間距,頁面統一采用A4紙。

篇10

關鍵詞:畢業設計;藥學專業;本科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123-02

目前,教育部對高等學校的本科教學評估中一個重要的二級評估指標是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這說明本科畢業設計在本科教學中占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同時畢業設計也是體現大學本科階段性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對于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藥學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目前各院校對藥學本科學生培養主要為4年制,雖然培養計劃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為三年半的基本理論學習,半年的畢業設計,有些院校完成畢業論文的時間甚至大于半年,足見各院校對本科畢業設計十分重視。在平時的上課期間,雖然各院校都會開設很多的實驗課,但絕大部分為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比例較小,因此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養出科研思路,獨立完成科學研究比較困難。因此,目前國內大多數院校在培養本科生中都會設計畢業論文這個環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完成論文。故畢業設計既是大學生四年生活的檢驗,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途徑。

本文通過結合我院藥學專業特色,從組建指導教師團隊、畢業設計指導等環節對其做出有益探索,以期提升我校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質量及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一、組建教師指導團隊

優秀的指導教師團隊是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質量的堅實基礎,為此組建一支由從事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等專業課教學的專任教師組成的指導教師團隊是探索成功的基礎。該團隊主要負責人具有高級職稱資格,并具備系統、全面的藥學科研能力,其余所有指導教師均具有講師以上職稱資格,具有長期從事本科論文指導的實踐,并且保證具備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以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我校藥學專業幾乎所有的專業課均由藥學院教師擔任,專任教師數量及資質均能滿足指導教師團隊的組建。

而以往我院藥學本科畢業設計多以單個教師作為獨立負責人指導進行,不同教師擅長不同領域,有一定的專業局限性,而通過建立一指導教師團隊,這不僅能為提高最后的畢業論文質量提供有力保障,也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適應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演練”作用。

二、畢業設計的指導

1.合理選題。指導教師團隊首先根據指導的本科生數量及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擬訂一個大的科研項目,再根據本科生的實際情況及科研實習安排擬訂若干子題目(題目具備專業性、創造性、科學性和邏輯性,即保證課題難度合理,工作量與預定時間匹配,避免課題太簡單、研究范圍過大、研究內容太多),召集組內學生一起探討、交流,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做到一人一題目,對要進藥廠或醫院實習的同學,對選題一定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保證有充分的實驗研究時間以完成該項目。每名學生雖然選擇的是某一個方面的內容,但是由于在一個團隊中,故對其他所有環節均能得到學習。選題要在畢業實習前即決定,以保證同學們能有充分的考慮時間和準備時間。

2.積極做好前期準備。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確定后,指導教師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研究題目提出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和要求。學生據此查找、收集資料,并逐步形成清楚的認識,明確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預期結果,指導教師給予指導和分析總結,確定最終實驗方案,完成開題報告的撰寫,內容包括綜述研究意義、研究基本內容、研究方法、擬解決的關鍵問題、研究進度計劃等,隨后開始著手準備實驗材料。

3.實驗研究。實驗研究是畢業設計的核心。首先要規范學生操作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室行為習慣,在學生進入實驗室前,指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操作行為的規范教育,包括安全衛生、實驗試劑的管理和保存、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等幾個方面;告誡學生端正科研態度,規范實驗記錄,指導教師應督促學生認真記錄好每項實驗數據,實驗記錄必須真實、及時、準確、完整,防止隨意涂改,更不準偽造和編撰數據,所有內容均要記錄在科研研究記錄本上,實驗研究完成后指導教師予以收回;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提倡互幫互學的科研作風,雖然每個同學實驗方向有差別,但是同屬一個課題下的子題目,相互之間均有關聯,既然在同一實驗室,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一些實驗內容可以多人參與,相互幫助完成,既可以讓每個同學都能夠得到更多鍛煉還可以減少實驗差錯的出現。

此外,教師的正確指導是保證實驗研究的順利進行的關鍵。指導教師團隊每兩周組織一次組內學生工作匯報,要求所有團隊成員包括教師和學生按時出席,聽取學生上兩周工作內容的總結報告,檢查工作進度,與學生討論存在的問題,給出合理建議,要求學生擬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并對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給出評價,但由于團隊教師成員較多各位老師工作安排差別故需相互協調、配合,以保證能夠給予學生更全面的指導,但這樣的指導方式時間間隔較長,雖然可以讓指導教師及時了解實驗進度,安排調整實驗進程,但是對學生實驗中臨時面臨的一些小問題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故除集中指導外,指導教師團隊中的教師可根據自身工作安排,排定實驗指導值班表,保證每日都有一位教師能通過現場、手機通訊、網絡在線等方式隨時對學生實驗進行實時指導、溝通,這樣的指導方式能更直接解決學生實驗中臨時出現的問題,這也解決了以往由單一指導老師指導時,由于該教師出差、上課等原因,其指導的學生找不到指導教師而耽誤實驗進程的窘境。通過這一改革,使學生實驗研究進度明顯加快,可明顯改善由于實習時間緊迫而導致的實驗不充分,使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情況。

4.撰寫畢業論文。為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畢業論文的撰寫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在撰寫之前,指導教師需與學生探討行文思路,擬定寫作提綱,然后結合實驗資料進行論文撰寫,根據論文情況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對論文進行修改、不斷完善,完成初次定稿。在指導論文撰寫過程中,指導教師應重點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術道德,讓學生嚴肅認真地對待研究活動,不做主觀結論和不嚴謹的結論,禁止抄襲;二是規范學生的學術研究活動,無論內容還是形式,大多數本科同學由于沒有撰寫過科研論文,故論文規范性差,表述隨意,格式混亂,故指導教師對論文的整體結構、縮略語表、中英文摘要等,既要對學生進行基本指導,又要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嚴謹的作風;三是教會學生基本的論證方法,避免學生將畢業設計的各項內容寫成敘述文或宣傳稿,幫助學生學會用掌握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在論證過程中力爭做到論理嚴密、富有邏輯、內容簡潔和觀點正確。

初稿先由本團隊指導教師(亦可邀請部分專家出席)對論文進行初評,組織開展小答辯,團隊中所有同學均參加。小答辯程序參照藥學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分為答辯同學進行論文介紹、教師及同行提問、學生當堂回答問題。通過小答辯以便及時發現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學生進一步完善論文,完成終稿。

以往對本科生論文的修改,往往僅只依賴該生指導教師,改革后增加了根據指導教師團隊對初次定稿論文進行集中答辯評價,在小答辯中,發揮多位教師的專業特長及時發現論文中存在的不足,使論文得到進一步完善,以提高最終論文質量,同時小答辯也是對學生將要進行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的提前“演練”。

三、論文質量評價

我院每年會舉行藥學及中藥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答辯,畢業論文的成績分為優秀(85~100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幾個層次。實施探索后所撰寫的論文評定成績均在80分以上,經過專家評定,論文質量較往年有較大提高。說明通過這一探索對提高藥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具有指導意義。

四、結語

畢業設計這一環節對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研究的思路、方法、相互協作的工作作風以及優良的科學作風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此次探索,組建的指導教師團隊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指導經驗,對系統、全面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思路有著重要意義;其次通過逐步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從指導學生科學選題,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資料收集、總結、計劃撰寫;實驗研究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方法及規范實驗記錄,并培養“團隊協作精神”;論文撰寫時,教師需按論文要求耐心給予學生指導,通過畢業設計整個過程中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傳、幫、代”作用,既鞏固了學生對大學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也較大幅度提高了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同時這對指導教師亦是一種鍛煉,可以不斷積累總結指導經驗,根據研究內容差異采用靈活的指導方式,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帶教能力,還可以通過與同行教師溝通了解自己專業不足之處,為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藥學本科教學與畢業設計指導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姚于,王允,劉毅,等.提高藥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研究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3):47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