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6 17:4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品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端正態度,熱愛本職工作態度決定一切,不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工作,就不能在工作中盡職盡責。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自己,盡到自己本份,盡力完成應該做的事情。 只有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本著對工作積極、認真、負責的態度,踏實的干好本職工作。
二、培養團隊意識,端正合作態度在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培養自己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態度,互相協作,互補不足。工作才能更順利的進行。僅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得,我們所處的環境就需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才能把工作圓滿完成。
三、工作內容
1、負責研發執業藥師、事業單位招聘(E類)講義、配套習題、編輯公眾號所需軟文等
2、承擔授課任務,包括執業藥師、事業單位(藥學)筆試課程、醫療結構化面試課程、公開課、體驗課等。累計授課超過600小時。
3、依據全省事業單位往年出公告的時間,進行運營,預熱市場,設定預計招生目標,對課程內容、價格優惠進行調整,解決地市客服端的產品問題。
4、了解地市需求,給予地市宣傳物料補給,收集地市線上線下渠道中的信息,進行數據分析。將運營中的結果回傳至總部,傳達總部產品決策。
5、配合地市完成公告期間的活動調整,在面對電銷轉化率逐漸下降的現狀,進行未轉化原因分析,優化話術,縮小名單范圍,開拓新的合作單位。
6、收集競品,完成競對分析,組織區域市場調研。
四、存在不足
工作有成績,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和克服自身的缺點,今后要認真總結經驗,克服不足,把工作干好。
1、強化自制力。工作中無論你做什么事,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要加強自我克制和容忍,加強團隊意識,理智的處理問題,不給大家和談對造成麻煩,培養大局意識。
2、加強溝通。同事之間坦誠、寬容、溝通和信任。我能做到坦誠、寬容和信任,就欠缺溝通,有效溝通可以消除誤會,增進了解融洽關系,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中有些問題往往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溝通引起的,以后工作中要與領導與同事加強溝通。
篇2
關鍵詞:農林高校;校園景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大學校園景觀的規劃設計與建設作為建設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師生的觀念和行為都起著無形的影響,是校園的靈魂魅力所在。結合農林學科特點,通過校園景觀突出校園特色,通過生態原理的合理運用,彰顯生態景觀的獨特作用,使其功能得到靈活地發揮,是當代農林大學的必然要求。
目前針對高校校園景觀規劃設計的實踐活動越來越多,相關理論文獻較少,關于農林類高校景觀營造的文獻更為匾乏,所以以農林高校校園景觀規劃研究論文,以期為我國當代農林大學校園景觀規劃設計提供指導。
1農林大學校園景觀現狀及特點
1.1農林大學校園景觀現狀
通過對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青島農業大學等農林高校實地調研,對福建農林大學等農林高校校園景觀資料的查閱,對農林高校校園景觀現狀總結如下:(1)農林高校景觀較早年有很大改善,校園環境大多優美、有序,植物景觀資源豐富;(2)老校區人文景觀優越、地域文化特色顯著,但自然景觀一般不成體系,缺少規劃,存在空間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生態效益差、道路系統不連貫、景觀資源分配不均勻等問題;(3)新校區景觀功能性、安全性、生態性等較完善,但文化性略顯不足,景觀識別性較差;(4)普遍存在院系之間沒有景觀識別性的現象。
1.2農林大學校園景觀特點
農林大學校園景觀在具備教學科研、服務師生、提升環境品質等高校景觀共性的同時,有其個性化特點:(1)農林高校師生的景觀認知度高于它類高校,師生和景觀的互動性強;(2)由于農林高校的學科特性,需要有一定范圍科研基地,種類及數量繁多的植物,在選址時盡可能選擇植被豐富、有山有水的地段;(3)農林高校內部往往設置植物園等實訓基地,將實習基地景觀化,寓教于景;(4)農林高校的標志物、環境小品等校園標識系統多以展示農林業為主題,教育學生愛農、親農,如,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前面神農塑像,體現了個性鮮明的農學特色;(5)除在農林高校設置專門實訓場所,農林高校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實訓基地,植物掛有標牌,隨時隨地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寓教于休閑[1]。
2農林高校校園景觀構成與功能劃分
2.1景觀構成
這里所提到的景觀指高校的綠地景觀環境,不包括高校建筑,可分為人文景觀要素與自然景觀要素兩大方面。
2.1.1人文景觀要素
農林高校校園人文景觀要素主要包括:古典園林、歷史古跡、宗教文化、文學藝術、校園風情、學科特色等方面。
2.1.2自然景觀要素
農林高校校園自然景觀要素主要包括:校門、廣場與道路、地形、水景、植物、景觀小品等。
校門是高校入口空間的重要標示,應體現農林高校的主旨,其風格的選擇和周圍其余景觀元素的搭配,都或多或少體現了這所高校的性格。
高校廣場分為外向和內向兩種形式,校園廣場在外部空間中發揮著“起居廳”的作用,特別是校園中心廣場,無論形式還是雕塑等景觀小品的搭配,都應具有農林高校的標識性,對它的景觀營造可以從廣場的位置、尺度、綠化設施及邊緣輔助空間等方面進行考慮[2]。高校道路系統一般分為人行、車行、人車混行等形式,校園里的人流聚散有一定的時間性,但仍可以依據雙向步行交通的通行密度來確定其寬度,地面鋪裝材質和樣式應體現農林高校特色。
植物有空間構成、豐富空間層次、強化邊緣、充當背景等作用。高校校園,尤其農林高校校園綠化應充分考慮適地適樹,保證植物健壯生長。樹種選擇應鄉土化,避免種植分泌有害物質和飛花飛絮的植物。一味追求高檔植物材料,忽視環境因子作用,只能導致景觀延續性差、綠化失敗[1]。農林高校與其他類型高校相比,植物景觀功能與教學科研功能兼備,其植物種類更豐富,配置水平較高。
水是農林業的命脈,水景觀的設置在農林高校校園景觀營造過程中尤為重要,如,青島農業大學混合式的水景布置,串聯了校園核心區域,使整個校園充滿了靈氣。水的趣味性與可塑性可以打破空間單調感,農林高校水景觀與產學研的結合,方便教學科研。
景觀小品包括雕塑、路燈、座椅、指示標志以及垃圾桶等,是大學校園標識體系的一部分,對大學精神的營造發揮重要作用,對空間的功能表達、完善至關重要[3]。農林類高校景觀小品可以融入當地農耕文化,運用當地廢舊農業用具等造景,充分運用足下文化。
2.2功能劃分
農林高校校園景觀一般分為:校前區、教學區、生活區、體育活動區、休閑景區、植物園和苗圃區等區域。校前空間是以大學校園主入口為界的內外周邊區域,由校前區和入口區兩部分構成,分別屬于大學和城市[4]。教學區的環境景觀形態應該具備有利于安靜學習、科研的特點,體現靈活性、實用性和可發展性并充分體現各二級院系的景觀識別性。生活區包括學生生活區和教師生活區兩部分。體育活動場所是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景觀形態應以綠化為主,起到阻隔噪音和沙塵的作用,使其余區域免受干擾。農林高校校園設有供學生實習和教學科研用的苗圃、植物園,以及花房溫室等。這些場所是學生、老師、游人獲得知識,欣賞自然景色的地方。休閑景區旨在提高校園環境質量,為師生創造更加優良的教學和休閑空間。
3農林高校校園景觀規劃形式及原則
農林高校校園景觀規劃包括規則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種形式;要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生態性、藝術性、文化性、可持續性、可識別性等原則。
結語
針對農林類高校特點,建設一個蓬勃向上、充滿生機活力的校園環境,不僅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活潑、舒適、靜逸、幽雅的工作、學習、生活場所,同時,對充分體現農林作為人類“綠色工程”建設的支柱作用,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突出行業特色,都有重要意義[5]。
參考文獻:
[1]劉雪.基于鄉土化的高校景觀特色營造研究[D].山東:山東農業大學,2011.
[2]韓春妮,王萬忠,段淵古.高校景觀設計中文化內涵的表達――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校區中心廣場為例[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9,24(6):169-172.
[3]余菲菲.當代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4]白菡,大學校園景觀探求[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4.
[5]楊祖山.西北林學院校園綠地規劃探討[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7,22(2):89.
篇3
該課程作為園林專業必修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課程培養學生設計交流與表達,方案草圖設計與繪制,設計方案表達展示、推敲深化,整體方案設計把控能力,效果圖快速表現技能。設計表達和交流的語言是圖紙,傳遞著設計者的設計思想和情感,設計的創新需要形象思維方式、發散性思維及空間塑造創新能力。
一、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依據實際工作項目效果圖繪制的工作流程設計教學過程。
1.分析―準備―草圖-調整-成果。
(二)設計思路,選擇典型項目,實施情境教學。
1. 培養學生造型塑造能力、空間組合能力、色彩配置能力、構圖布局能力。
2. 教學主要內容,由園林設計要素表現、透視原理、效果圖設計等構成。
3. 教學過程實施5大步驟,任務導入-資料準備-繪制圖紙-效果調整-最終成果。
(三)教學單元設計,由簡到難,循序漸進。
1. 基礎訓練單元
線條、園林植物、山石、水景、園林建筑、小品及其配景技法訓練。
2. 空間訓練單元
空間表現重在透視的準確,“透視,其含義就是透過透明平面觀察、研究透視圖形的發生原理、變化規律和圖形畫法。” [1]空間透視是影響形體結構的關鍵點。透視空間訓練篇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難點和重點,可以制作動態PPT課件,案例分析和實踐訓練,加深學生對透視原理的掌握運用,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3. 著色訓練單元
色彩理論知識,指導學生選取稿子上色顏色,導入馬克筆、彩鉛技法知識,強調用筆技法和步驟。反復訓練一稿多色調多風格訓練,課堂耐心指導演示答疑。
4. 設計思維訓練單元
“平面的表達是在二維空間的平面上表述三維空間的立體或某種角度的圖形” [2]。園林空間是三維的空間,從二維向三維空間轉換,是教學難點和重點。常規繪圖模式為通過平面圖繪制立面圖和效果圖。根據多向思維和反向思維,效果圖繪制平面圖和立面圖,效果圖透視類型和角度變化繪制等方法訓練。培養學生發散的多向思維模式,提高空間想象塑造能力。
二、教學內容
(一) 課程內容的選取原則
1. 完整性、實用性、適時性,涵蓋園林美術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緊密結合園林設計師的工作過程表達的基礎技能和設計表現發展變化。篩選總結設計表現基本規律,由簡而繁的內容編排,難易遞進的情景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課堂內容。
(二) 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根據我校園林美術課程32學時,設計安排理論課時10學時,實訓課時22課時。教學課時分配如下:
教學情景1,教學內容(線條、工具使用、單體訓練),理論課時2,實訓課時6。教學情景2,教學內容(一點透視及空間訓練),理論課時2,實訓課時4。
教學情景3,教學內容(兩點透視及空間訓練),理論課時2,實訓課時4。
教學情景4,教學內容(著色渲染),理論課時2,實訓課時4。
教學情景5,教學內容(設計思維訓練),理論課時1,實訓課時5.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提高,手繪方案表達、彩鉛和馬克筆實用技能、空間效果圖設計。教學難點,模擬工作流程設計教學情景,作圖步驟、效果深化、表現風格。
解決方法,繪制素材資料,收集名人名家作品,形成充足的圖集資料庫,例如企業優秀案例分析,國內外設計大師作品,社會上優秀培訓機構手繪培訓視頻教程。結合教師課堂手繪理論講解和過程演示,課堂集中指導與課后個別指導。
(四) 教材的選用和補充材料
專業教材,多種參考教材,制作PPT課件,素材資料庫,視頻課件。
三、教學方法手段
(一) 課程教學整體設計(如圖1.)
(圖1. 課程教學整體設計,自繪)
(二) 演示教學:項目導入-學生跟臨-專項訓練-集中評圖-集體整改-圖紙驗收。
(三)課程教學方法
1. 教學特色――按照實際操作程序分步驟演示手繪表現的工作過程;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解操作;默寫案例。
2. 課程教法手段:利用多媒體;現場演示;網絡網站等多種手段。
3. 學情分析和教學手段的實施
(1)如何營造學習氛圍?一是情境模擬教學法,創造環境氛圍;二是引趣激趣教學法,通過介紹名人學習經歷、作品和播放名家教學視頻,激引學生。
(2)如何開展課堂集中與個別指導?共性問題課堂示范,個性問題總結反饋。
(3)實訓課如何擴充專業知識?分析名師名家優秀設計作品案例,通過文字、圖片臨摹,了解設計作品。
(4)實訓課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提供詳細的示范作品步驟圖例,教師自制動態課件或視頻課件,建立網絡課程,提供專業學習信息網址。
四 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課程評價體系
(一) 課程評價體系
在實施“能力”為中心的職業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統、動態的考核體系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必要保證[4]。根據課程的特點,注重階段能力測試,制定如下考核方式:(1)平時考核(占總成績20%)。根據學生考勤、平時學習態度進行考核。(2)實訓成績(占總成績40%)。根據每一單元實訓情況,分階段綜合考核。(3)期末考試(占總成績40%)。通過期末考試檢測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水平。
(二)課程建設成效
優秀學生作品,師生教學心得體會。
篇4
【關鍵詞】“行動導向”,項目教學法,園林工程施工實訓,應用,探討
1.“行動導向”教學法概述
1.1何為“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是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學計劃》所決定的一種新型的職業培訓教學課程體系和先進的職業技術培訓教學法。該教學法從學生將要從事的某一職業任務著手,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這一特定任務而實現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它是一種有意識、有目標、有反饋的教學活動。
1.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傳統教育“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采用統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學生,因而使學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對學習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發學習的動力。“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參與程度很強,其結果往往表現為學生要學。激勵是內在的,是從不會到會,在完成一項任務后通過獲得喜悅滿意的心理感受來實現。信息傳遞是雙向的,教師可直接根據學生活動的成功與否獲悉其接受教師信息的多少和深淺,便于指導和交流。質量控制是綜合的,通過多元的考核方式評定教學成果,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可,進入良性的循環。
2.“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園林工程施工實訓中的應用
2.1園林工程施工實訓的基本教學目標
園林工程施工實訓是繼園林工程理論教學后的獨立實踐課程,是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該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是通過有效教學,使學生能獨立編制園林工程建設的施工方案、獨立進行園林工程建設的施工放樣、指導園林工程施工,并能運用正確的工程檢查手段評價園林工程建設的質量。
2.2項目教學法的引入
如何實現園林工程施工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在此,筆者期望尋找到“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園林工程施工實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模式。
相關專家將“行動導向”教學法細分為七種教學方法,即大腦風暴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模擬教學法。筆者從中選取了項目教學法作為“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園林工程施工實訓教學中的切入。將園林工程施工放樣、地形工程施工、園路工程施工、水景工程施工、假山工程施工、小品工程施工、園林栽植工程等傳統教學內容歸整具化為具有典型意義的十大項目,即小游園地形堆砌、小游園地形整理、小游園塊料路面施工、小游園碎料路面施工、小游園水池及跌水施工、小游園噴泉施工、小游園人工塑石施工、小游園防腐木亭施工、小游園擬木花架施工、植物種植施工。每一項目的教學均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驅動。期望通過十大項目的學生全過程參與,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2.2.1訓練項目設計
2.2.2教學材料。目前市面上各版本的傳統教材顯然已不能滿足“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要求,編制適合“項目課程”一體化的特色教材講義迫在眉睫。同時,還需結合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和網絡課程,從園林工程施工流程、實踐模擬任務和大量真實案例三個角度出發對園林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論與實踐進行詮釋,更好的支撐“行動導向”教學法。
2.2.3教學組織形式。以小游園擬木花架施工項目為例,將每一項目拆分為若干單元,采用案例研討、實地操作、實地觀摩等形式組織教學。
2.2.4考核方案
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始終占據主體地位,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通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反映和體現。因此,最終課程成績由過程考評和期末考評兩部分組成,重在過程考評。
3. 存在困難和解決途徑
項目教學法顯然能為園林工程施工實訓教學帶來新的活力。但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其一,資金的問題,采用項目教學法,學生全過程施工,機具材料的購買、實訓指導教師的課時經費,都將大大提高教學成本。
篇5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教學應是讓受教育者學生積極參與并從中受益的教學,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那只是教師個人的獨角戲。高職思政課要想獲得學生對課程的重視、認同并真心喜歡,必須讓學生參與教學。因而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中,如何能全面調動學生,并使學生在教學參與中真正受益,是教學設計的主體思路。
(一)打開思路,積極采用“以生為本”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達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前提。如何在教學中采用實訓方式去完成一堂優質課以彰顯職教特色,是高職思政課教學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題。為此,在教學設計中采用將學生參與教學這一常用手段全程運用于課堂實訓,并通過“讓學生主講”這一形式來實現,達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實施思政課理論和實踐“二合一”的校內實訓實踐教學嘗試。目的是通過讓學生在全程參與實訓操作中,獲取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自我演示中,獲得這一知識體系的核心價值理念,達到運用中領悟,產生細雨無聲的功效。
(二)精心選材,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目標
精心選材,是組織教學實施、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針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2013年修訂版)第七章,把對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基本要求作為教材落腳點這一教學要求,精心選取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部分,作為教學實施的著眼點進行教學,通過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來有序地組織展開。依據教學內容,以“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為入口,結合高職學生在參與社會公共生活中已具備的知識解讀能力,遵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緊密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讓學生主講”這一實訓教學形式,滿足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需要,達到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融入職業核心能力教學實施訓練過程的雙向價值取向。根據學生實際,采用分組表演和多媒體展示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組織開展才能比拼。把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通過生活化、趣味化的表演展示,讓學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通過自我講解,把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與自我行為意識融為一體,從正、反兩方面,讓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通過教學實施來體現其基本準則。并通過價值認同的學習過程,反思自我形成正確認識,有利于道德和法律知識傳授與素質養成一體化的構建。
二、高職思政課贏得學生積極參與并終身受益是實施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的職責所在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路是常青的。”要完成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這一教學任務,必須讓道德法律規范在公共生活中展示,以感性認識為切入點,通過理性認識的深化來感悟,使枯燥的書本理論知識在教與學中獲得理解。通過“讓學生主講”這一教、學、做融于一體的實訓形式,實現學生學習參與過程中,把道德和法律規范內化為心、外化為行的價值轉換,是實施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的職責所在。因此,需要在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教學實施中,綜合運用好激勵性評價、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創造力培養等教學策略。
(一)激勵性評價是在教學中營造良好學習參與氛圍的基礎
參與中受益是課堂設計的基本思路。要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融教、學、做于一體,必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選擇與學生存在關聯的社會生活作為激發學生興趣的切入點,打破教材體系,把教材中與公共生活關系密切的主要法律進行分組,每組負責講解一部法律在維護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共環境中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各小組在接受任務后,通過分工協作,讓學生用自己的視角、思維方法和表達方式,通過生活化的感性認識,運用多媒體、圖片展示、演講對答、小品表演等學生喜歡并樂于接受的形式,把教材中需要認真總結提煉才能理解的,那些文件化的語言表述,用通俗化的形式把道德和法律意識貫穿其中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交流學習氣氛中接受知識,產生價值認同,實現教學目標。為激發各位同學參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展示,除設定小組集體綜合實訓參評成績外,還需設定個人講課、表演、組織、創意等單個獎勵機制,鼓勵人人參與,盡顯其能。同時,為保證評價公平真實有效,每小組推薦1-2人組成包括教師在內的評分團隊,制定詳細評分標準,設定項目打分細則和打分理由,使評價有評有據,讓學生心服口服。
(二)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展示的平臺
每個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總是會從自己特有的認知角度去觀察和評價外界事物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和獨特性,因為“人不僅是一種合群的動物,而且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獨立的動物。”因此,要保證讓學生做主,充分發揮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能力,保證各小組相互配合、和諧共處,按時保質完成任務,不僅要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造性發展提供學習展示的平臺,而且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參與問題設計中的優化討論、協同分工、相互銜接,保證任務在合作共處中完成。注重引導學生在競爭中相互配合展示才華,不斷提高對事物的綜合理解分析能力,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平等對待他人,學會對事物不同理解的包容,學會處理同學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使公平競爭與友好協作相得益彰。讓學生明白最后取得的成績既是個人才能展示,更是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讓同學們在體驗人生、享受協作快樂中,在知識體系學習的自我能力展示中健康成長。
(三)創造力培養是在教學中使學生擁有獨立見解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途徑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重視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不拘泥書本,不墨守成規,以已有知識貯量為基礎,快樂參與,在分工組織編排整理中,讓“生活化”的感性認識轉化成“化生活”的理性思考,并最大限度把教學內容轉化為活動來實現。教師在組織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學習時,要尊重學生,講究策略方法,強化學生這一教學主體的參與意識,營造一個既民主平等又和諧活躍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社會生活中已有一定人生閱歷的學習經驗,培養學生在前沿信息收集整理中的綜合判斷選擇能力。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建立自己知識與能力結構的自主性,引導各小組同學從自身觀察到的現實問題入手,抓住學生思想困惑點和思維興奮點作為實施教學提問的出發點,由學生披掛上陣,變以教師講的一言堂為“讓學生主講”的群言堂。通過多媒體、圖片、音頻、視頻、小品表演、設立問題等手段為載體,讓同學們在充分參與交流中創設學習情境,激勵學生勤思、多問,發表不同意見和獨創性見解,積極表現。引導學生討論研究,從感性切入到理性深化中尋求答案,讓學生在參與探討中,闡述不同觀點、發表不同意見、提出不同看法。引導學生學會更多地思考未來面臨的社會責任、人生擔當,通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積極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互動交流回答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促使各小組“主講”方案不斷得到優化升級。
三、構建實訓合一、和諧共贏的教學模式是實施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懈價值追求
好課堂是合作共贏的課堂,是學生消化吸收教學內容,獲取在知識互動交流中的成長過程。實施“讓學生主講”,把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通過理論和實訓實踐“二合一”的教學形式,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師生、生生同臺合作交流這一合作共贏的新型思政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展示才能,實現學生教學參與率的最大化。實現了把與人交流、合作創新等職業核心能力,融入教學實施過程同步運行的價值追求,增強了課堂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靈活性。通過“讓學生主講”這一有益嘗試,尋找思政課教學讓學生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平等交流平臺。
(一)通過把課堂交給學生實現了教學是學生的主動參與
“讓學生主講”把課堂作為學生能力展示的平臺,采取讓學生積極參與獲取知識全過程來組織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思考解決問題,通過實訓途徑培養學生學習參與意識、實踐協作能力、求實探索精神,有助于學生深化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融會貫通,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的體驗操作,達到理性認識的升華理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學生獲得的學習體驗來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教師不斷重復的價值引導更有效,真正展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使教學更符合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通過生活化的交流展示,有利于學生明白,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須受到自然和社會雙重制約。因此,學理論需重實踐,入生活需懂規矩,要做事必先做人這一價值觀念的理解與認同。
(二)通過把課堂交給學生實現了教學是師生間的理解與尊重
“讓學生主講”通過把課堂交給學生實現了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對話,是師生交流的理解、尊重,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的心理氛圍,給學生暢想的自由和空間,讓學生輕松活躍參與,給學習由衷的快樂。通過學生思考、交流、溝通、自省、探討,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理論水平,在輕松活躍中,培養學生表達思想和獨立解決問題并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判斷,通過“化生活”的形式讓他們樂于接受并真正內化為心、外化為行。教師在教學引導中,注意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變化和價值觀展示情況,捕捉學生創造出的寶貴教學資源,及時給予總結鼓勵,讓學生覺得自己被教師重視、理解、認可、尊重,從而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有利于學生在未來職業生活中獲得人生成功的價值體驗而不斷自信、不斷成長。
(三)通過把課堂交給學生實現了教學是教與學的合作共贏
“讓學生主講”把課堂交給學生,實現了教學應是教師與學生共享教學話語權、合作共贏的平等交流過程。在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近乎真實生活的現實環境中,通過學生人生成長經歷感知的生活現象,培養學生社會公共生活中的行為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使學生在人生成長中樹立“合于理、利于人”的道德法律意識和行為生活意識。通過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把道德和法律“生活化”的自我講述轉化為學生“化生活”的社會行為,通過交流共識來實現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突破,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實現思政教育潤物無聲的教學理想境界。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產生教師與學生心與心、學生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替碰撞與思想交流,在相互探討中加深了師生情、生生情,并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精神中孕育出思想成長的火花,讓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感悟課堂”,把教學轉變為師生共創的人生體驗、共度的生命歷程。
四、結語
篇6
關鍵詞:操作技能實訓;任務驅動;教學改革
Abstract: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forms: “Mission-driven, operational Skills, Practical Project-oriented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s the employment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are particularly urgent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more involved in the streng the ment of the English handwriting internship, keyboarding, Note-taking Skill, oral presentation, standard reading, effective meetings, business writing, reports, oral interpretation skills. Thereby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ecomes around the corner.
Key words: operational skills; practical training; task-driven; teaching reform
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到了關鍵時期。無論生源背景如何不同,無論教學環境怎樣,如果不抓住學生這條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習需求和興趣,點燃并利用學習熱情,是很難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科學發展觀的。同時,現在的高職英語教學既要學生通過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PRETC),又要進行教學改革以突出語言工具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和職業特色,英語教學處于兩難尷尬境地現象尤為明顯。
那么如何彰顯高職特色,服從于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筆者認為,除了培養方向要與專業需求緊密結合(如引入行業英語內容,使英語教學融入職業培養之中),還要加強課堂內外的實訓環節,提升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
1課堂外的活動形式點燃學習者的學習驅動力
富有成效的語言學習是“浸入式”。僅靠課堂內的有限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多層次、多渠道的第二課堂活動尤為必要。英語角、英語朗誦、演講比賽、英語征文比賽、唱英語歌、演英語劇、外教講座、英文電影等等,都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其作用在于營造語言學習的氛圍、點燃學習熱情、培養興趣、享受快樂、體驗成功。第二課堂活動可以用選修課的形式,讓社團活動的形式固定下來,因為它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成效。可是,如果不重視這一點,而把高職英語教育局限在僅有的180學時之內,無異于“緣木求魚”、“本末倒置”。
2課堂內的組織方式造就學習者的職場競爭力
2.1職場素養比職業能力更重要
來自職場正反兩方面的事例告訴我們,一手漂亮的英文硬筆書法、快捷熟練的英文鍵盤輸入、規范得體的商務信函表達、準確流暢的口語、輕松自信的體態語、抑揚頓挫的音量、禮貌雅致的開場白、公開場合表達的勇氣等等,盡管涉及內容不深、范圍不廣,但是足以贏得潛在雇主的青睞,所謂“夠用為度、實用為主”正是這個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規范的英語硬筆書法”、“正確的鍵盤輸入法訓練”、“高效的速記策略”等訓練手段,可以強化學習動機、端正態度、增強興趣、提高做事品質,還能對語言的繼續深造起正遷移的作用。而且任何一項技能訓練到極致,都可以成為謀生手段或者贏得就業競爭優勢的砝碼。所以,筆者認為,以“職場素養”為方向的技能實訓應該成為課堂活動的主要任務。
2.2操作技能實訓成就職場技能
成功的語言學習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會問問題、肯嘗試錯誤、愿意聽、愿意利用一切機會體驗英語、有較好的學習策略。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困難但更有價值”。因此,英語教師在語言課堂上應當按照成功學習者的標準不斷地創設語境、鼓勵學習者以不同的互動形式來增強外語學習的動機,通過策略訓練來間接地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通過各種“做中學”的課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動機、智力、經驗、情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思維潛力,提高用英語“解決問題”(problems solving)的能力。
英語課堂應該設置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每項問題與文本的學習任務相聯系。教師可以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職場急需的學習素材,設置問題和設計教學任務。眾所周知,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點燃火把的是基于文本的學習任務,目標指向特定的操作技能實訓。通過技能實訓來解決問題,比如,把“聽力速記”作為一節課的實訓目標,那么聽力速記策略輸入,涉及某一主題的聽力素材速記演練就是活動任務;再如,以“Advertisement”(廣告)為主題,則可以把設計相關的“Sologan”(廣告詞)、“logo”(徽標)、 閱讀“Advertising Campain”(促銷活動)文稿作為活動任務,把“促銷信函寫作”作為該課堂的教學實訓項目。
以“主題任務為驅動(途徑),操作技能實訓項目為導向(目標),基于聽、說、讀、寫、譯綜合訓練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近年來看好的高職英語課堂組織形式。不僅因為它能夠體現職業化的特點,越來越成為高職課堂培養“英語應用能力”的主陣地,而且它對傳統教學觀進行了根本的挑戰。一名應聘者,如果進行了必要的公開演講舉止規范的實訓,可以從他的體態語、說話的音量大小、目光方向定位、開啟英文話題的方法,體察到他的自信程度、公開場合表達的勇氣和演講的有效性;一名工作人員,如果進行了有效的會面技巧實訓,他就具備了在英語背景下如何開啟會話,怎么說得體、怎么做才符合目的語言文化習俗;一名同學,如果被告之在一張白紙上怎么布局謀篇、怎么設計眉邊,他就不會頂格頂邊書寫作業;一名畢業生,如果被告之標準規范的調查報告寫法,被告之商務便條、備忘錄、會議紀要、電話記錄、總結以及報告等在行文用詞方面的要求,他們就不會隨意盲目;一名面試者,如果正確使用口語小品詞、適當表達“ideas”(內容觀點),那么就不至于在職場門口失足。所以,英語課堂的組織方式改變了以往 “人才質量觀”,直接造就學生未來職場競爭力,這一點毫不夸張。
2.3操作技能實訓的核心環節是“做中學”
正確領會操作技能實訓的實質,關鍵是“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用英語中學會英語”,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不乏規范性地操作說明和指導),以達到“輸入(input)——處理(proces)——輸出(output)”的自然效果。教師應該始終牢記“Teach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instead of teaching the usage of the language”,還要牢記操作技能實訓活動要達到“四個真實性”,即語言材料的真實性、語言自身的真實性、語言環境的真實性和學生情感的真實性,使學生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去真實地體驗、感受和運用語言。
3操作技能實訓的課堂組織理念引發英語教育觀的變革
3.1教學觀的變革
以“主題任務驅動、操作技能實訓項目為導向”的組織形式,要求傳統的“詞匯講解、語法分析、篇章翻譯”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必須改變為“技能項目定位、主題任務定位、教材內容選擇”的“導向型”教學模式。從實踐環節上挑戰以往“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交際”、“重教學輕學習”、“重結果輕過程”、“重語言輕文化”和“重書本輕實戰”教育教學質量觀,教師要堅持“一個中心能力、兩個基本原則點”,即以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中心;以“體現優先發展聽說能力的教學原則”和“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 3.2教材觀的變革
“填鴨式”向“導向型”模式的轉變,自然要求教師“用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在“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觀點下,教師對教材的依賴度決定著他的敬業度,進而決定影響教學效度。“一綱多本”的教材觀要求我們加強操作技能實訓,解決長期困擾高職學生英語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的問題。
3.3人才觀的變革
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正確的態度動機”、“持久的興趣熱情”是點燃語言學習,提升應用能力的“引擎”。要真正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還要從興趣與動機、情感與態度角度入手,衡量學生行為的品質和做事能力,以此來反觀教學實踐和實施教學評價。
3.4評價觀的變革
操作技能實訓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的態度、情感投入、交際策略、自我評估等“表現性評價”指標,重視“發展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因為職場素養和英語技能是無法用終結性的評價得分來衡量的。
目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英語教研室編寫的《高職高專英語操作技能實訓手冊》操作說明書,落實了鮮明的實訓主題,已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實訓項目為先導、以主題任務的目標內容為出發點,對一項技能的實訓,配有評估指標和具體要求,相關的演示要領、關鍵步驟的對比分析,可以幫助學生識別良莠、自我檢測,是操作技能考核的依據,對解決語言的“素養不足問題”意義重大。實訓的主題內容很靈活,可以就地取材于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也可來源于實訓的項目,如:英文硬筆書法實訓、鍵盤打字實訓、英文聽力速記實訓、演講規范實訓、朗讀規范實訓、有效會面實訓、信函格式寫作、調查報告實訓、口語溝通實訓、口譯表達實訓。每一單元都有4個模塊:導入說明(Instruction)、圖例分析(Illustration)、評估標準(Evaluation)、實戰演練(Production)。應該說,這一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對于促進英語教改,提升就業競爭力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詹小麗.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思考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5)
3 劉邦祥.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職教論壇,2006.1:4~8
4 普通高等專科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孫元旭.大學英語教改探索[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1):35~38
篇7
關鍵詞:項目導向 商務禮儀 課程開發
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從職業能力的養成出發。高職課程開設與學習應符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讓學生獲得職業活動過程中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因此課程教學中應運用相應的教學模式設計符合職業崗位要求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工作思維、工作態度、工作能力,以有效培養職業能力。項目導向式教學作為以真實工作任務為中心設置課程內容、以項目為單位組織學習的模式正成為高職課程開發的主流模式。
一、項目導向式教學的特征及價值
項目導向式教學作為“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以“任務驅動”為指導思想,是在實施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借鑒和探索出的課堂教學方法。
項目導向式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本身是以生產一件產品或提供一項服務為目的的任務。項目導向式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將一個相對獨立的任務項目交予學生完成,從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到完成后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施,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難點,把握相應的知識和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咨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
1.在課程目標上以職業能力來表述
一個項目完成不單是某一門學科知識的應用,而是需要有職業態度、人際交往、合作意識、溝通技巧等多方面的知識支撐。關注的是學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完成后學生“會做什么”,而不是“應該做什么”。其目的是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獲取信息和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重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教學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依托。職業教育的項目導向式教學中,從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中開發出來實際項目,按照工作過程的邏輯建構教學內容。通過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教會學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務,完成此項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由此,學生可以了解所學的職業的主要工作內容及所從事的工作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認識自己能夠勝任有價值的工作。
3.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完整完成一個項目,從信息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學生參與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項目導向式教學是以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來組織教學內容,基于課程項目的選擇與取舍、工作任務的完成標準與規范等,課程實施需校企合作完成,有利于工學結合的實現。在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通過“模擬現場”、“真實的工作環境”等形象教學,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同時項目教學能促進教師向“雙師型”轉化,變理論講授為職業能力指導教師,也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獲取職業工作所需職業行動能力需求。
二、項目導向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開發與應用
商務禮儀是商務活動過程中企業或個人遵守的行為規范,僅僅靠單純的理論知識講授,難以讓學生去融匯貫通,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統一,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禮儀項目任務,在實踐中提高職業技能和素質。
1.確立課程教學設計
《商務禮儀》是商務經營管理類專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課,對應的是營銷、服務、管理等崗位技能和素質培養要求,涉及到商務活動類型、策劃、組織及商務各場合、環節的禮儀規范。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將來從事商務工作所必須的會務、服務、辦公室等方面的禮儀知識和技能。為使學生能在“做中學”,培養良好的職業能力和素養,我們采用“五步法”開發教學設計。
一是企業調研,通過到相關專業企業走訪,與一線專家共同商討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習情境。二是項目任務確定,根據真實典型的工作任務構建項目,并將之細化與分解,形成相應的項目任務書。三是項目準備,教師提供完成項目任務的相關知識,學生制定完成項目計劃。四是項目實施,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工作任務。五是項目評估與反饋,學生自查工作結果,自我評價,教師總結并修正。
2.學習項目設計
根據職場交際和商務活動的職業特性,對應商務活動中的服務、管理、事務等崗位技能和工作過程,整合教學模塊、序化教學任務,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需要,項目的選取注重理論知識與職業“典型性”的有機結合。
通過走訪、研討,結合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分析研究企業各種商務活動中所需禮儀知識、處理問題能力和職業素質要求,將常規禮儀規范與商務活動中典型的服務、管理等規范要求,整合成5個項目,在項目之下,提煉出支撐的15個小項目和多個技能點。即禮儀意識引導、商務職業形象塑造、商務交往日常禮儀的應用、商務交往公務禮儀的應用、涉外商務禮儀的應用等,基本涵蓋了商務活動過程中必備的禮儀技能。
以商務職業形象塑造項目為例:
學習項目的設計是項目化課程設計的最終目的。我們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注意三個問題:依據分布教學原則,將較大項目分解成小項目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根據任務的重要程度和難易程度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確定合適的理論與實踐學時數;任務的設置注重能操作、易考核、重實踐的原則。
3.教學情境設計
根據本課程的設計思路,采取“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教師按照企業實際的商務活動的項目任務、過程和情境組織課程,形成圍繞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中心,實現教學過程行動化,即以任務的完成為目標,以任務發生的順序展開教學過程,以教師的啟發引導、講解示范為輔,以學生自主思考和體驗訓練為主,融“教”“學”“做”為一體。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示范演練法、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教學方法。將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項目分別在禮儀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基地及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注重禮儀技能的掌握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法
讓學生通過對各種角色的扮演,親身體驗角色的心理、態度、情境等,培養學生正確地確認角色,學會了解角色內涵,從而迅速進入角色,并圓滿完成角色所承擔的工作任務。目的是為學生進入未來的職業崗位奠定基礎。基于項目導向的禮儀課程中的角色扮演法程序:學生分組(設置情境,編寫小品或劇本)――挑選參演者――布置場景――表演(記錄、錄像、拍照)――討論和評價――總結反饋。
例如,讓學生演示商務接待。首先,學生要編寫一段商務接待模擬情境,在小組中選出相應的角色,保證每個學生能有對應的崗位,各自準備表演內容;其次,營造商務接待環境;表演時其他組的學生作為觀摩者,進行記錄、評分工作,從接待規范、儀姿儀態、著裝等各個環節進行評估;最后小組討論和進行評價;教師適當進行指導總結,及時讓學生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正。
(2)案例分析研究法
提供現實中的案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個人的親身經驗和知識的獲得,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研究進行學習,達到為實踐行為做準備。運用這一方法,有利于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的過程,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做項目商務會議服務中,選取我系學生在08奧運期間實習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如何更有效禮儀服務的途徑。
(3)工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平臺,讓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完成學習情境。一是利用校內禮儀實訓室,營造情景模擬現場,讓學生進行模擬練習;二是利用學院及行業、校外實訓基地,選拔組織學生為學校等提供禮儀服務,比如“全國大學生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湖北賽區的接待及頒獎禮儀、“荊楚杯”全國水利學院技能大賽接待禮儀服務等,將實際項目作為課程的展示。
三、基于項目導向的禮儀課程實施價值
1.推動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實現
項目導向式的教學是以工作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教學內容,通過模擬現場、真實工作崗位環境等,將課程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崗位禮儀技能,將“教、學、做”真正融為一體。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模擬與頂崗、學生活動與項目活動為一體的方式,建立嚴格的課程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形成學生職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凸顯工學結合的課程特點。
2.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層次開展
由于課程開發理念是基于商務活動過程,其內容的選取及完成標準必須依靠行業企業。必須通過走訪、調研、聘請、實際上崗等與企業深層次合作,實現教學項目真正符合職業崗位要求。因此,我們不僅與企業共同開發課程,編寫工學結合教材,同時通過頂崗實習,讓學生參與實際項目任務,與職業崗位“零距離”接觸。比如奧運期間、“兩會”期間學生到北京參與接待服務等。
3.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
職業教育重在實踐教學,培養職業能力,要求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操作技能、協作能力、項目設計與指導能力、駕馭課堂的組織能力。而項目教學的實踐性與操作性,給教師指明了職業教育的方向和歸宿。我們通過課程的實施,為教師提供企業實踐機會,讓教師從學科教學走向職業指導教學。
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意味著知識的傳授和應用,取決于學習情境、能力目標、教學方法等因素的重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出教與學、師與生互動的商務交往情境,讓學生通過完成具體的禮儀項目實現商務禮儀技能的提高和知識的構建,不僅強化了商務活動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也加強了學生的應變能力、組織溝通能力,使學生上崗后既能符合“上手快、適應期短”的要求,也能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行為”、“活動”與“行動”辨[J].職教通訊,2003,(1).
[2]蔣慶斌,郝超.高職項目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6).
[3]馬天樂.基于項目教學法應用的模擬導游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當代教育科研雜志,2009,(2).
[4]徐朔.項目教學法的內涵、教育追求和教學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08,(28).
篇8
藥物制劑、藥物營銷專業二年級11407、11408班。
【背景分析】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中職畢業生,或多或少還留戀著美好的校園生活,對制藥企業、藥品營銷企業生活有種種不適應,沒有完全轉換好職業角色,產生消極情緒,影響了心理發展,嚴重的導致事故的發生。那么,怎樣讓面臨畢業的學生調整好心態、順利進入職場呢?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職業角色轉換,這是開展本次活動的主要原因。
【設計說明】
本次活動主要是從畢業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解決畢業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活動過程首先通過畢業學生的切身體會,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接著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講述職場角色轉換的危害關系,讓在座學生加深認識;最后由就業指導老師現場解讀,尋求各種適合學生實際、可操作的方式、方法,達到教育目的。整個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達到目的。
【活動過程】
主持人:老師們、同學們好!今天我們班會活動的主題是“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入職前心態調整”。
一、導入主題
我們即將畢業,最近一段時間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今后的工作。今天我們請來了幾位師兄師姐,一年的工作經歷了許多酸甜苦辣咸,下面有請他們說說工作時遇到了哪些困惑呢?(畢業學生發言)
生(一):在藥店實習那三個月,由于學習和衛生習慣比較懶散,在工作中常達不到老板的要求,柜臺鋪貨記不清,顧客來了常找不到藥;中藥處方來了也不知如何進行調劑、配方。我在學校自我感覺還是比較優秀的,從來沒有這樣失落過。工作以后我發現現實與想象差距很大,一個月下來工作沒起色,導致領導看輕我,同事取笑我,情緒低落,工作沒有什么熱情。
生(二):我是在制劑室里工作的,以前在學校實習的時候感覺還是比較簡單容易的,真正到了工廠,才發現與現實有較大差距。尤其是聽說以前有個女工由于帶情緒上班,心不在焉,裝錯藥,造成嚴重的后果,我很害怕,每次上班我都很認真,思想很集中,唯恐出錯,心理壓力很大,可能由于自己沒有做好從學生到職場人角色的轉變吧,我感覺工作力不從心,討厭這份工作。
生(三):在制藥廠工作,總覺工廠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當初實訓課老師給我們講相關的化學知識時,常講到一些化學品有毒,現在我想到每天要和化學品打交道,備受毒害,還得忍受機器噪音的污染,很不開心,想改行,又不知道該干什么?
二、案例分析
主持人:看來師兄師姐們剛踏上工作崗位都很迷茫。萬事開頭難,我們習慣了校園的環境,進入職場后肯定也會如此。下面小品中的這位帥哥和一些師兄師姐就有相同的境遇,請看小品:《新人小楊》。
小品內容:小楊剛工作不久,每天改不了晚起習慣,有幾次差點遲到。在公司和同事不能融洽相處,搞衛生、貨架鋪貨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肯做,大家對他意見很大,他感覺很郁悶,有了辭職的想法。
主持人:看來小楊遇到了很大問題,但是在座的同學,從小楊身上我們能否找出一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分析)
主持人:同學們分析得非常正確,小楊主要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心態沒有調整好,衛生不搞,鋪貨不做,理應會受到同事的白眼,遭到別人的排擠。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測試,看看你的人際關系如何?
測一下你的人際關系:假使你走向一個熟睡的嬰兒時,他忽然睜開眼睛,你認為接著他會有什么反應?
A.哭 B.笑 C.閉上眼睛繼續睡覺 D.咳嗽
答案:
選A的人,是沒有自信的人,很害怕與他人相處。
選B的人,是自信滿滿的人,容易和他人打成一片。
選C的人,是相當孤僻的人,與其和別人在一起,還不如一個人來得快樂自由。
選D的人,是個神經質的人,非常在乎人際關系。
以上就是幫大家測試人際關系好壞的相關知識,希望你們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一帆風順。
三、實現角色轉變的方法
主持人:上面這個小游戲告訴我們:一個社會人要學會和他人相處,要學會融入這個社會,而我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現在就要調整好心態。下面先請優秀畢業生何陽講講她的故事,然后請就業指導湯老師談談怎樣做好心態調整,實現向職業人的轉變?
何陽:2012年10月的一天,我從50位競選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地當選了江蘇海王星辰健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古方店店經理。從2008年9月至此彈指一揮間,職校生活的成長“四部曲”,實現了從懵懂學生到獨當一面店經理的人生跨越。
(一)第一部曲:職校讀書充電
在職校讀書的兩年,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班主任郭老師。郭老師獨到睿智的思想引導,使我明白:人的成長路上會遇到許多考驗,最重要的是學會戰勝它。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我抓緊一切機會充電,獲得了“文明學生”、“三創學生”等榮譽稱號。
(二)第二部曲:慶和堂藥店實習
2010年6月,我懷著激動而又緊張的心情到慶和堂藥店實習。剛開始,對一切都感到十分茫然。藥店里的老員工讓我從熟悉商品學起,先給我介紹了大概的分類,每天看一排貨架。經過一周后,老板出20個藥,要求我在5分鐘之內找到每一個藥,最多允許錯兩個。聽起來是一件多么簡單的事情,但考試的時候我感到很難,對商品的熟知度不夠。這時,我給自己制訂了一個計劃,每天從一小節貨架學起。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周再次考試,我就順利通過了。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中,我學到了藥物的通用名、別名等知識。當我熟知了每一個藥品的擺放位置后,老員工就帶領著我了解藥物的作用,并嘗試著接待顧客。
實習期間,我每天都主動整理貨架,打掃衛生。空閑的時候看藥品說明書,看不懂的就問老員工。日積月累,我的知識豐富了,接待顧客就不再那么緊張了。
當然,在實習期間,我也曾想放棄過,但家人告訴我:“要以學習為主,少說多做。”于是,我咬咬牙又堅持了下來。雖然慶和堂藥店并不是一家規模很大、擁有很多連鎖店的藥店,但正因為有了這一年的經歷,我才有資格去更大的連鎖藥店競爭。
(三)第三部曲:加入海王星辰團隊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2011年8月,我離開了慶和堂藥店,來到了江蘇省海王星辰健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它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連鎖店。海王星辰統一整潔大方的服裝,先進的營銷模式,專業的服務,和以前的慶和堂藥店截然不同。
我是由店長一對一帶教的,必須每天拿本子和筆記錄藥店知識,并在第二天背給店長聽。專業的培訓,標準的話術,熱情的服務,團結的隊友,我很快融入了這個團隊中。每當蘇、錫、常的領導或區域經理巡店抽背相關知識或看導購時,我都可以十分流利地答出領導問的相關問題,并把公司導購的標準話術五部曲運用到導購中。
由于我的出色表現,得到了區域經理的好評,他說:“好好干,是做儲備店經理的料。”頓時,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領導的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前進動力。
(四)第四部曲:成功當選店經理
2011年8月15日,店長幫我報了名競選儲備店經理。第一輪筆試,50人中留下10位。隨后,我接到了令人振奮的消息,我將參加第二輪考試。上午10點多抽簽完畢后比賽正式開始了,我第十個入場。演講完畢后,臨時又增添了一道難題,我抽到的是24號題,首先由競選者分析完畢后再由領導點評,因題目所需,還要找另一位參賽者一起演示。我和參賽者一演完,立刻得到了評審和參賽者們熱烈的掌聲。
托·富勒曾說:“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2012年10月,我接到區域經理的電話,我成功當選為古方店店經理了。當時我底氣還不足,后來和家人的商量后,覺得這機會確實得來不易。就這樣,我接下了這家店。經過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業績很好,我連續4次拿到了額外的獎勵。
一次次的錘煉,一次次的考驗,讓我積累著我最需要的財富。我相信,已經奏響成長“四部曲”的我,將會在人生路上譜寫更精彩的樂曲。
湯老師:何陽同學做得很成功,敬業、心態、誠信、禮儀是職場新人成功的四大法寶,她都做到了。離開校園進入不同行業,迎接人生第一份工作的挑戰,面臨巨大轉型壓力。
第一,從單純的處理問題方式向復雜的人際關系轉換。新到一個單位,嶄新的生活方式、陌生的社會環境、復雜的人際關系,都讓我們感到不習慣。沒有耐心思考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因此,難以適應、四處碰壁。
在做人方面,首先要揭掉自我標簽,低調做人,現代很多學生的特點是個性張揚,彰顯自我風格,追求與眾不同,這種風氣與氛圍培養了不少“特別”的學生,但工作崗位不是上演個人秀的舞臺,因此,剛剛邁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一定要注意自我形象問題,做事一定要低調,少說多看,盡快熟悉人際關系,融入環境。
第二,從系統的理論學習向多方位的實際應用轉換。在應屆畢業生進入單位的時候,企業都會對職場新人進行新員工入職培訓,要多學多看,多虛心請教,才能積累工作經驗。
第三,從散漫的校園生活向緊張的工作模式轉換。對于大多數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大中專畢業生來說,除了要做好屬于自己的每一項工作,還要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能否做好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人生成功的主要因素。做好自己不愿做的事,學會妥協,向職場妥協、向現實妥協。
同樣,萬事開頭難,我們出入職場總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良好的心態,冷靜的思考,相信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但是風雨之后總會見到彩虹的。
主持人:謝謝湯老師的指點,要順利實現角色的轉變從現在就要開始準備了,請愿意和大家分享入職前做好心理準備經歷的同學舉手。(學生討論發言)
四、班主任寄語
班主任:聽完了大家和專家的解讀,我也學到了許多。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如果不能做好準備,可能會適應不了將來的工作。據調查,職校畢業的學生在一年內要轉崗約2-3次,其中40%左右的學生是因為適應不了從事的工作。日本人什么東西都可以換,但是有一樣他們會從一而終,那就是職業。所以我希望同學們將來在工作崗位上都能做到底,做出成就。
我們布置了每個人都用一句話作為將來的工作寄語,下面讓我們把它寫在心形上的工作寄語貼在墻上心靈家園一覽里,每天都能看到,并以此為動力,努力進取。
主持人:謝謝班主任,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記住湯老師和班主任的話,跟隨著一首《祝你平安》,我們本次主題活動課就在此落下帷幕了,再次感謝蒞臨指導的專家和老師。
【活動總結和反思】
總結:本班學生通過本次主題活動課,學到了許多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從心理上做好了角色轉換的準備工作。同時,珍惜在校時間,努力夯實專業基本功,實訓時也非常注意,達到了本次活動的預期效果。
反思:學生有些放不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活動效果,準備工作做得還是不夠充分。
參考文獻:
[1]劉治民.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的學生就業問題探討[J].高教探索,2005(02).
[2]大衛·伯恩斯.伯恩斯新情緒療法[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7,第1版.
篇9
關鍵詞: 高職 《園林美術》課程 課程調整 教學改革
《園林美術》課程的教學并不單純教學生欣賞和創作的具體技巧、技術、方法,它關注和思考的是人類生存的價值、意義,更注重真的追求和善的探索。它從宏觀上啟迪和引導著人們不斷向人生更美好的境界努力和提升。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實踐對人們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發揮審美意識的文化功能,關系到提高園林工作者創造和表現美的能力,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為了培養出更好的技術人才,我們要不斷總結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藝術修養和鑒賞水平,為園林規劃和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1.教學現狀
依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生年齡特點,以及就業崗位上的學生反饋和畢業生就業后的反饋建議,我認為該課程還有待于改進。
1.1本課程以往都是只開一學期,周課時4節,課時確實較少。三分之一的理論課,三分之二的課堂基本訓練,室外寫生、綜合實訓不到一周時間,根本達不到美術課的實踐需要,無法實現技術的熟練掌握。
1.2教材內容過于繁多、分散,純美術性較強,而且技法參差不齊。中職與高職用的都是“十一五”規劃的高職高專通用教材,不區分中職與高職學生實際水平,與專業美術里的人體、靜物《素描》、比例,色彩構成、技法,速寫范例等基本要求一致,造成教學內容的片面性和不穩定性。
1.3技法訓練缺少針對性,顯示不出專業特點。課程內容與園林規劃設計所側重的表現技法不大一致,技能訓練與專業特點有脫節現象,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應多些人體形態、自然景觀、花草、樹木、園林小品等簡筆速寫和色彩渲染技法訓練等。
1.4中職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文化底蘊不深厚,美術基礎較差,美學理論知識甚少,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更差。不懂得形式美的規律與特征,只能機械地描繪。在學生對園林只是一種模糊認識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描繪和創造園林風景,確實是比較困難的。
2.課程特色與功能
2.1主要特色。園林美術屬于實用美術范疇,是以繪畫為基礎并處于園林環境規劃設計和美術技法兩者之間,將園林與美術相結合、自然與藝術相結合、功能美與藝術美相結合的產物,在園林設計專業中占有重要地位。我認為園林美術基礎課教學體系應由三大部分構成:一是繪畫基礎部分包括藝術理論、美術理論、結構素描、鉛筆及鋼筆速寫;二是工藝美術部分包括色彩原理、色彩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三是手繪效果部分包括彩鉛技法、鋼筆淡彩技法、馬克筆技法等。
2.2功能。繪畫基礎是園林美術課程的主干,主要培養學生樹立園林設計的新理念,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同時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及扎實的造型能力;工藝美術是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繪畫藝術與園林要素、小品之間的關聯性,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增強園林環境效果;手繪效果表現是以學生為主體,發揮行為導向作用,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動手及表現能力,從而培養創造園林美的能力。
3.課程內容調整方案
3.1增加課時量,延長教學時間。建議該課程調整到第二學年第二學期。目前的60多課時確實有限,美術課重在實踐,春天景色優美,到外面寫生又方便。把園林藝術、植物等課程提到第一學年,使學生在掌握園林藝術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園林規律的創造,達到預期效果。
3.2概述一章中增加部分藝術美理論、形式美理論、美術語言等美學基礎知識課,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提高欣賞美和創造園林美的能力。
3.3增加人體動態速寫、花草、樹木、建筑等自然景觀的速寫內容。加強簡筆畫的練習,它是電腦繪制平面施工圖、立體效果圖的基礎。
3.4在鉛筆素描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鋼筆素描的內容。因為鋼筆畫比較生動,最能表現出建筑、自然景物結構中既柔又剛的特點。構圖原則、形體結構與比例盡量以自然景觀和園林小品為例,具有針對性。
3.5色彩教學部分,重在講解色彩原理與構成理論,彩鉛的特征及用法,而后就是加強彩鉛素描訓練,并與鋼筆素描相結合,繪制出園林立體效果圖。
3.6人物、石膏像素描、美術字、插花、盆景,還有像水粉、水彩寫生等內容可作為選修內容。由學生根據自身美術基礎拓展知識面。
3.7適當增加實訓課時,每周至少6課時,共108學時為宜。開篇課建議先觀賞見習、對園林有個整體的了解,感知園林的基本構成、組成要素,增強學生對園林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揮其潛移默化和后續課程銜接的作用。
4.教學安排與課時分配
(本課程理論教學38課時,實踐教學70課程,共108課時)
5.多元化教學形式的改進
針對學生的學習實踐,設計立體化的學習實踐模式,是全面掌握學習內容的科學方式。打破長期的理論與寫生分開進行教學的模式,實行理論實踐并進的模式,挖掘校園周圍綠化環境的美,按1∶3理論、實踐課時比例隨堂寫生,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接受理論,在理論研究中提高動手能力,是全面增強教學效果的有力措施。
5.1加強實踐課外化措施的改善。擴展課堂,我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推及課外,在形式上采用了課外作業、課外參觀、命題寫生等,使學生充分且持續地掌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能力。寫生時,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視覺語言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色彩教學方面通過學生對自然界色彩的零距離接觸,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悟、組織和對色調的控制能力。
5.2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活躍的氛圍,改變傳統以追求寫實效果的沉默氣氛。采用課堂示范,觀摩技法比較好的同學的創作過程,研究與討論、作業評析等教學法為主要手段,輔以名作評賞、名人講座、參觀展示等特色教學的立體式課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體現教、學、做一體化。課間組織學生多鑒賞一些優秀的手繪作品和園林風景,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培養他們對未來事業的興趣。
5.3針對園林美術課程的特征,有目的地將學生的學習實踐與重大節慶展覽、活動場景美術設計、專業社團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形式加以豐富化、趣味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校園文化,取得了強大的帶動效果,給學生提供了彰顯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文化活動,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體現課程介于“園林”和“美術”之間的本質。
6.完善課程考核體系
依據理論實踐綜合應用能力,重在實踐訓練考核,總分100分。課外強化練習速寫作品占30,課堂布置命題作品占60,參加社團文化活動展示(包括態度)占10。
7.課程調整后的預期目標
通過藝術和美術理論的教學,學生了解了藝術的分類及形式美的規律與審美特征,培養了審美意識,提高了發現美和鑒賞美的能力。
通過《素描》與《平面構成》中具體化等形式因素進行抽象的、創造性的思考合理性設計,按照視覺語言規律對各種因素進行組織、結構,達到啟發思維、提高審美能力和培養創造能力的目的。
利用工藝美術與色彩相結合的課程分配模式,使學生掌握色彩的屬性及色彩的搭配原理,了解色彩在繪畫中的基本概念與運用方法,以及寫生中色彩變化規律與藝術規律。
根據園林設計類專業課程要求,通過手繪表現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表現技能,引導學生認識表現圖與設計的密切關系,達到藝術表現與設計思維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表現和創造園林美的能力。
總之,鑒于中高職園林美術課的現狀及不足,調整其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并針對園林美術課的特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專業要求,注重專業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的意識,才能使學生正確掌握創造園林美的技能,并與后續專業課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馬云龍.園林美術[M].北京中國園林出版社,2001.
[2]奚傳績.美術欣賞[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寧.環境藝術課程發展方向與課程設置[J].杭州:新美術,2002.3.
篇10
【關鍵詞】英語學習;培養學習習慣;英語教學
在職業技術學校里,英語是作為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隨著中國進入WTO以后,英語學習被當作一件大事。英語學習是開啟新世紀的一張門票。因此,英語教學在其中也就顯得格外重要。要想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僅要求教師踏踏實實地教,更要學生認認真真地學。要想學生認真學習,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學生們良好地學習習慣。從古至今,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沒有良好的學習效果,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品質的重要表現。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地什么良好習慣呢?
第一,讓學生養成聽的習慣。我們從呀呀學語的嬰兒身上可以認識到,他們學習語言是從聽開始的,先聽再模仿。可見,學習語言“聽”是學習的第一步,聽是接收和理解口頭信息地關鍵。我們的學生一出生就生活在漢語環境中,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較大。因此,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聽到英語,養成多聽的習慣。
第二,讓學生養成朗讀的習慣。語言是一門有聲地藝術,古人語:“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對于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讀,即朗讀。朗讀的時間安排在早自習或者課上的過程中。朗讀時首先要讀準單詞,理解大意。要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就是要讓學生發出聲音地讀,大聲地讀,帶有情感地讀,全神貫注,眼、耳、口、腦并用,邊理解邊記憶。養成誦讀的習慣對于英語學習相當重要。
第三,不僅要有朗讀的習慣,還要有閱讀的習慣。英語試題中有一個題型叫閱讀理解,一共4篇文章,涉及到人文,地理,環境,科學,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從分值上來說,45分的閱讀理解在英語試題中占相當大地比重。英語中有一句諺語: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光靠課堂上教師安排的閱讀材料是遠不夠的。那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根據我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對學生有關“閱讀”技能的要求是:能理解閱讀材料中的觀點和態度;能意識到不同文體的特征;能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文學作品。閱讀材料要新穎,符合學生興趣。如果一味的讓學生去看一些陳舊的閱讀讀本,學生會覺得枯燥而失去興趣,而學習英語重要的在于興趣。因為我們生活在非英語國家,學習英語,不像母語的學習,有語言環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用到英語很少,這就給英語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果沒有興趣,那就沒法學下去,更談不上學好這門語言,因此在幫學生選擇閱讀材料上就有很大的講究。我們教學的對象是中專生,閱讀的內容就應該適應他們的興趣、愛好,符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學生只有感興趣,他們才會愿意去看,閱讀的教學才能進行下去。像《英語周報》,《英語畫刊》等都是很好的閱讀資料。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措施得法,學生一定會由最初的“不會讀,討厭讀,害怕讀”逐步養成“較會讀,自愿讀,喜歡讀。”逐漸養成積極閱讀的好習慣。
第四,讓學生養成說的習慣。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地語言學科,不去說,不去表達,學生的語言能力就難以提高。教師要讓學生在聽,讀之后漸漸養成說的習慣。從簡單的開始,再逐步到較長較多的。教師應該盡量給學生提供說英語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的說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說的環節。比如,讓學生表演對話,中專英語課本里speaking環節就是專門為說而設計的。里面有特定的練習說的內容,比如有practising 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suggestings, make a dialogue about patient and doctor等。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做值日生報告,課前自我介紹,表演小品,看圖編故事等。教師應組織學生充分練習,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鍛煉。這樣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養成說的習慣,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第五,讓學生養成寫的習慣。我校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可塑性強。在寫作教學中,必須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抄寫字母,單詞到寫短語,句子,寫連貫性的語段,進一步發展到寫短文,應用文,書面表達。培養寫作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抄寫,聽寫,默寫,造句,寫日記,周記,書信等。也可以對課文Reading內容進行歸納大意,寫出中心思想,讀后感等。寫作是培養寫作能力,訓練思維能力,發展想象能力,提高組織何表達能力地有效途徑。教師在讓學生逐步養成寫的習慣的同時,要加強寫作練習后及時的批改,肯定學生的成功之處,并當眾宣讀寫得好的作文,以鼓勵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第六,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英語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英語的課前預習也是培養自學的有效途徑。如果預習做得好,讀準生詞,了解生詞詞性,了解句型,掌握短文中的重點詞匯何語文概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哪些句型簡單,好說,易懂;哪些句子不好說,難理解,聽不懂。只要把自學內容和老師的講解示范進行比較,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相當重要。這樣可以讓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地吸取英語知識。
第七,讓學生養成總結的習慣。總結就是將課堂中課后練習中所學的東西進行總結。課堂中講過的重點單詞,短語,句型讓單元記錄在筆記本上,總結他們地用法,意思。課后練習中的錯題也要摘錄在錯題本上,讓學生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便于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總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可以集體總結也可以自己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總結,也可以教師總結。其目的就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增強記憶,把書越讀越薄。只有讓學生養成總結的習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醒悟,改正不足之處,讓英語學習成績不斷提高。
英語是一個長期的教學過程。教學中的聽,朗讀,閱讀,說,寫,自學,總結等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再根據學生特征,教材特點,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讓教與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夏紀梅.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外語界,2000.4
[2]連淑能.與外語學生談綜合素質.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9
[3]梁悅.淺談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04.4
[4]金亞秋.新世紀高職英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成人 教育 .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