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6 15:46: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鐵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交通運輸專業;企業實習體系;卓越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9-0163-03
一、引言
同濟大學在卓越人才培養規劃中強調以卓越人才培養為主線,強化實踐教育的傳統特色,構建以“三大聯盟與三線聯動”為核心,課程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開放式、立體化的卓越人才培養體系,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
交通運輸專業以培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管理與技術人才作為基本目標,該專業實踐性強。隨著我國交通運輸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發展以及運輸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對交通運輸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作為未來軌道交通運輸企業的經營者,學生們必須提前掌握本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自覺形成最佳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通過組織學生到鐵路運輸企業實習,讓企業直接對未來所需人才進行引導,將使本專業培養出來的運輸管理人才更容易達到“卓越計劃”的培養目標,能夠“適銷對路”。
交通運輸專業課程體系包含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兩個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理論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必備知識,實踐環節則是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夠鍛煉學生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更是學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前最好的“模擬練習”。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培養和鍛煉出較好的實踐動手能力,達到了“卓越工程師”對交通運輸專業的要求。
二、交通運輸專業傳統企業實習存在問題
交通運輸專業在實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之前,本專業的生產實習時間只有兩周,一周在上海鐵路局調度所,另一周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接發列車實訓。傳統的交通運輸專業生產實習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制約著實習效果和學生實踐水平的提高。
1.在企業實習時間短,對企業生產實踐了解少。在實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之前,企業實習僅占用兩周的時間,且其中一周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接發列車實訓,這樣的安排顯然不能使學生對企業生產實踐有全面、細致而深入的了解,不能滿足“卓越工程師”對交通運輸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2.軌道交通行業發展快速,理論教學與實踐需求脫節。近年來年我國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迅速,大批新技術運用于軌道交通運輸的規劃與管理。通過企業實習能讓學生了解與學習新技術的運用,滿足企業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3.校企聯合培養不足。改革前交通運輸專業企業實習學生只去上海鐵路局調度所一個部門實習,實習面窄,實習崗位過少,上海鐵路局的其他部門未能有效地參與人才培養過程。需結合交通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過校企實踐基地的建設,以此為依托進行交通運輸專業企業實習的教學改革與創新。
三、交通運輸專業生產實習體系的構建
(一)交通運輸專業實踐基地的建設
卓越實習要以運輸生產環境作為支撐,實習基地的建設是必要前提,是開展實習工作的保證。上海鐵路局是教育部確立的第一批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同濟大學共建。由上海鐵路局和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的專家組成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指導委員會,審核中心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工作計劃,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下設工作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開展。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運輸管理工程系以此為依托,結合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設計了車站-列車-運行調度的三層次的實習體系,選取了鐵路編組站、高鐵客運站、高鐵客運段、調度所四個單位作為校企實習開展的對象。系領導親自主持召開座談會,與上海鐵路局人事處共同確定了南翔編組站、虹橋高鐵站、上海客運段、上海鐵路局調度所作為實習基地。上海鐵路局在每個實習單位都指派了實習組織領導、兼職教師、后勤保障人員。同時,結合交通運輸專業學科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拓展了交通運輸專業的實習基地,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同濟大學人才培養與產學研合作協議書。
(二)交通運輸專業生產實習體系構成
根據本專業教學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以及實習面廣、點多的特點,圍繞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突出技術問題,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出發,對企業專業實習教學體系進行拓展。結合交通運輸專業實習的特點及主要專業技術問題,設計了車站―列車―運行調度的三層次的實習體系,突出了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專業共性問題,并安排了學生進行高鐵隨車調查、行車調度指揮現代化的研究分析,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卓越”實習是一個有機體系,其中包括:
1.校內實訓部分。校內實訓包括列車接發實訓、Railsys實訓等綜合型實訓,學生通過計算機模擬系統完成電話閉塞法、半自動閉塞法、自動站間閉塞法的實操學習,并學習利用Railsys運行圖軟件編制及管理運行圖。校內實訓為后續開展企業實習做好過渡準備。
2.企業實習部分。企業實習內容包括兩大板塊:鐵路運輸企業實習和地鐵運營企業實習,前者是主體,在總計六周的實習時間中占4~5周。
(1)鐵路部分:對于鐵路運輸管理工程人才,需要對車流匯集、列車生成、按圖行車的整個行車組織過程有清晰了解,通過生產實習可以把交通運輸專業所學專業課程知識系統集成,因此在鐵路運輸企業實習中設置了多個實習項目。
①鐵路編組站實習,實習地點為上海鐵路局南翔編組站。學生主要了解編組站運輸組織機構設置和運輸崗位職責,熟悉《鐵路技術管理規程》中關于編組站技術作業的有關規定,學生在跟班實習中需要系統了解編組站到、解、編、發各個生產環節的作業內容和流程等。
②鐵路調度所實習,實習地點為上海鐵路局調度所。學生主要了解上海鐵路局管轄范圍、上海鐵路局調度所生產組織系統及各調度工種的主要作業內容;對行調、貨調、機調等調度員崗位跟班實習,了解調度員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所實習崗位的計劃內容、編制辦法。
③鐵路貨運中心實習,實習地點為上海鐵路貨運中心北郊站和楊浦站。學生主要了解貨運調度室內車站調度員和貨運調度員的崗位職責,鐵路貨運改革后綜合服務窗口辦理貨運作業的流程,以及貨運員的崗位職責。
④高鐵列車乘務實習,實習地點為高鐵列車。實習以跟車、跟班實習的形式開展,學生重點了解高鐵動車內主要設備設施、高鐵列車動車組營業規章、乘務員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高鐵列車安全管理和應急處置內容,完成高鐵列車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
⑤高鐵車站客運服務實習,實習地點為上海鐵路虹橋站。實習以參觀結合形式開展,學生主要了解上海虹橋高鐵站服務設施布局、客流到達及出發特點、站內中轉、鐵路與其他交通方式換乘過程中的流線組織,掌握高鐵客運站客運組織內容、崗位設置及崗位責任。
(2)地鐵部分。地鐵運營企業實習則主要依托上海地鐵調度所OCC以參觀、模擬、實訓形式開展,學生將系統了解地鐵生產組織系統架構、各調度工種的主要作業內容,重點關注地鐵運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方法、預案要點及地鐵施工作業管理規定及流程。
(三)實習保障體系
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卓越”實習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相關的保障體系。每次企業實習前學院教務主管領導都親自做實習動員,院辦領導安排好后勤工作,系領導部署實習計劃并安排帶班教師,帶班教師都能夠做到認真負責、按時參加。上海鐵路局和上海地鐵運營公司均成立了專門的實習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全程指導實習工作,各一線實習單位均成立了工作小組具體與實習帶隊老師對接,雙方暢通聯絡、緊密協作。應該說整個實習的組織和后勤保障工作都是非常出色的。
“安全第一”是運輸實習的首要原則,每個實習單位在同學到來的第一天都組織了安全教育培訓,不僅有規章學習還要進行安全防護能力訓練、這為確保現場實習安全、有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運輸管理工程系為了保障實習有序,精細編制了教師值班表,確保每日都有教師在現場。學院安排了接送車輛,保障每日在鐵路現場交接班后規定窗口時間準確到達,以減小對鐵路現場工作的影響。鐵路局則安排了站內短駁車輛,安全快速地將學生送達站內各實習崗位。至今,交通運輸專業已有3屆同學按照卓越工程師計劃參加了企業實習,實習全程未發生一例安全事件,同學經過現場觀摩、實踐、聽講較好地完成實綱任務并全部通過實習答辯,實習內容逐年拓展、深化,實習組織工作獲得了參與師生的一致好評。
四、交通運輸專業生產實習的特色和實施效果
運輸管理工程系將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卓越”實習建設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工程來抓,帶動了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體系完善、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創新及其教學條件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建設,為交通運輸專業的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已經取得了可喜的實施效果。
1.設計了車站―列車―運行調度的三層次的實習體系。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圍繞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特出技術問題,設計了車站―列車―運行調度的三層次的實習體系,突出了軌道交通運營管理的專業共性問題,并安排了學生進行高鐵隨車調查、行車調度指揮現代化的研究分析,讓學生通過現場實習、調研,分析總結相關實際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企業生產實習內容組織創新,實習對畢業設計選題支撐效果凸顯。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卓越”實習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實習內容緊密圍繞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多個鐵路實習項目關聯緊密。首先,實習讓學生系統地觀摩了鐵路運輸設備的全貌,特別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速列車裝備和集各類先進控制系統于一體的調度指揮中心讓同學增強了專業自豪感。第二,先編組站和貨運站,后調度所的實習安排使學生對鐵路既有線車流匯集、列車生成、到按圖行車的整個行車組織過程有了清晰了解,有利于學生把所學專業課程知識串連起來,為來年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奠定了基礎。第三,高鐵列車乘務實習和高鐵車站實習安排緊湊讓學生系統了解高鐵客運“站、車”服務之間的接口關系,對旅客出行全程服務質量的影響要素有了親身體會。第四,鐵路調度所與地鐵調度所OCC實習緊湊安排讓學生更加清晰地對比了鐵路和地鐵行車環境、調度信息系統和調度職責的差異,也讓學生對未來的論文選題乃至畢業擇業有了感性和理性支撐。
3.形成了雙導師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創建高校和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建立了專業實習組織管理體系,實行校內專業指導教師和實習基地兼職指導教師雙軌制,聘任了一批企業兼職導師,與校內導師共同精心設計了企業專業實習教學大綱與教學指導書,共同指導學生的專業實習。鐵路局兼職導師結合實習進度組織了多次分專題講席,學生獲得了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能。
4.加強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推動本專業就業率的提升。交通運輸專業改革后的企業實習,為學生鞏固所學專業知識、系統了解鐵路運輸專業現場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擇業觀,提升了交通運輸專業學生畢業后去鐵路局和地鐵公司就業的人數。
5.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專業認可度得到顯著提升。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專業以工程實踐為驅動的企業實習計劃得到了上海鐵路局企業高管和同行業專家的支持,同濟大學的卓越人才培養理念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學生在參與實習的過程中,積極提出問題與建議,逐步打開思維、活學活用專業理論,用人單位上海鐵路局對實習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行了肯定。
五、結語
交通運輸專業的企業實習,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要求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在理論教學上調整相關課程的設置,使各個課程間更加協調,也為實踐環節打下良好基礎。實踐環節不斷增加企業實習的單位和內容,力求符合交通運輸專業本行業生產工作的實際,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經過多年的努力,交通運輸專業學生的“卓越工程師”企業實習工作扎實開展,繼往開來,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企業實習工作還將謀求更大的創新,為交通運輸卓越人才的培養和行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學校主導;企業主導;校企共建
從學校和企業在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中發揮的作用來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一、學校主導模式
學校主導模式是指學校以投資主體的身份,自籌資金,建設一定規模的教學實訓場所,引進生產性設備,利用學校“人才、專業,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服務,進行產品加工或者技術開發,且與學生實訓相結合,實現雙贏。
1.筑巢引鳳型。學校雖然投資引進了具有先進水平的生產性設備,但是缺乏高素質的技師,設備運行成本高。企業可提供原材料和技術指導人員,指導學生進行生產和實訓。學院與廣州鐵路集團總公司合作建設的鐵路綜合實訓(培訓)基地線路總長2000余米,使用全真實鐵路線上在用設備器材進行教學化改造,其中通信信號基地是廣鐵集團在公司外與學校共建的惟一基地,可以滿足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和城市地鐵各專業的學生實訓、職工培訓及技能比武、考證需要。
2.技術服務型。由專業教師組織學生成立課題小組,鉆研新技術、新工藝,并且把實用性成果推向社會,轉化為生產力。我校不少專業課老師原來就是企業的技術骨干,后轉型到高校任教,他們具有豐富的經驗,組建了多個攻關小組,力所能及的承擔了企業一些簡單的課題。
3.創業孵化型。我院是湖南省就業創業示范高校,依托株洲職教大學城,成立了湖南微軟IT研發中心、大學生創業創客中心、“機器俠”機械創新中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做出了有益大膽的探索。
學校主導模式的優點是自主性強,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而且便于協調生產經營和實訓任務之間的關系。不足是學校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的更新換代,跟不上行業、企業的發展速度。
二、企業主導模式
該模式是由高職院校有償提供土地、廠房及生產所需要的基本條件,而企業則是提供設備、技術、人才等資源,在企業的主導之下開展生產,組織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任務。
1.訂單培養型。以培養符合企業實際崗位需要的學生為前提,校企雙方事先簽署人才培養協議,企業到高職院校開辦“訂單”班,以企業名稱命名,例如我院的機車車輛專業“烏魯木齊鐵路局新疆班”、運營管理專業“寧波地鐵”班。
2.企業資助型。整個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投入以企業為主。學校通過幫助企業進行客戶培訓,優先為企業推薦優秀畢業生,校企互利互惠,實現共贏。
此種模式下,企業為實訓基地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及實踐師資的保障,產品還可以作為企業的訂單產品,保證了銷售渠道順暢。但是,由于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注重生產經營,可能影響學校教學實訓的質量。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由高職院校負責提供教師與用地場所,而企業則負責投入資金、設備及技術等,雙方共同簽署協議,運用企業的管理模式,創造良好的職業氛圍,合作完成生產與實訓項目;同時建立健全保障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學生生產性實訓的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
1.共同經營型。我院與中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試驗線,是培養軌道交通未來人才的基地。與中國鐵建、西南交通大學和肯尼亞鐵路學校合作建設的肯尼亞國際鐵道學院,是伴隨“一帶一路”戰略走出去培養東非鐵路人才的基地。
2.優勢互補型。學校在生產性實訓基地中的建設過程中可以避免自身資金不足或者設備缺乏的短處,由企業投入資金設備,利用自身優勢,建設合格的校內實訓基地。而企業可以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師資建成一定規模的企業培訓基地,從而達到校企雙方共同培養人才的目的。學院牽頭組建的南方鐵路運輸職業教育集團是經湖南省教育廳批準的跨地區、跨行業、跨層次的職教集團。集團成員由廣州鐵路集團總公司、上海鐵路局等路局,長沙地鐵等20多家地鐵公司,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公司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中國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大中專院校及鐵路員工培訓基地組成,是合作培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專門人才的聯盟機構,集團內實行教學師資、實訓基地、教學資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合作就業的實體平臺。
3.任務驅動型。比如將某個企業的產品設計要求作為案例,讓學生開展設計與研發工作,如果教師發現有合格的設計方案,則將作品交給企業評定,一經采用,則支付給學生任務報酬。學校與與廣鐵集團合作探索人才培養培訓新模式,組建“互聯網+”高鐵運行安全保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優勢資源,深度開展產教融合、協同創新。
校企共建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權責利明晰,可以充分獲得各項資源保障,以滿足生產實訓的需要。學校的實訓教學提高了效果,實現了教育和產業的緊密對接。企業通過最直觀的方式選拔到真正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術人才。這種模式的缺陷,就是合作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從而影響到合作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梁燕.我國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職教論壇,2013(7)
[2]馬薇,趙建軍.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29)
[3]陳章兵,嚴薇,等.高職校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實踐與思考[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篇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es the wa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doing by learning". The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reform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關鍵詞:技能實訓;高職;數控技術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職院校的技能實訓是學生實現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際的關鍵環節,是學生將來能夠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有力保障,是對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必備條件,也是體現高職教育工學相結合辦學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實訓在整個高職教育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對于數控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講,實施技能實訓也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多年深入數控技術專業機床電氣技能實訓的基礎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職數控技術專業學生技能實訓效果。
1教學思想設計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資”的規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強調“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題、以素質為基礎、以任務為載體、以實訓為手段、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等要素,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根據實訓目的,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機床電氣技能實訓中的“電氣控制柜布局的設計、安裝”;“電路圖的設計、連接和調試”;根據電機的正反轉、交通燈系統、高鐵軌枕預應力張拉控制系統的等不同項目要求,實現“PLC系統控制的設計及程序編制任務”。最終提交一份技能實訓總結報告,包含實訓進度表、實訓內容、小組總結和個人總結等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工程實訓能力。
學生在理論課堂上已經學習了與技能實訓相關的各元器件的結構、功能、原理,但并未對其實施拆解,直觀性不強,所以在實訓前,先讓學生進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學生先直觀了解其結構、功能、原理及工作過程。再采用學生討論與教師分析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之后根據其實驗目的讓學生繪制電路圖并實現其硬件連接。最后根據系統控制要求編制對的應控制程序并上傳到PLC內,完成系統搭建與調試,實現系統自動化模擬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礎上編寫使用說明書與總結報告,最終完成技能實訓。
2確定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
根據企業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以及對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和維護等崗位的職業技能要求,結合本次技能實訓內容及特點,確定以下技能實訓目標:
能力目標:能在實踐中調查研究、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熟練使用斜口鉗、剝皮鉗、壓線鉗、電鉆、鋼鋸、打號機等工具和正確使用可編程控制器,能夠按行業標準,正確完成電氣控制柜的設計、安裝、調試。
知識目標:理解機床電氣控制在機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實訓過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編程控制器的結構、功能、原理及工作過程。
素質目標:加強學生在生產實際中的團結協作的能力、安全生產的意識,培養認真、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通過此次技能實訓的實施,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動手、接觸實際的機會,進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使學生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高的要求。對此我們也確定了技能實訓的重點內容為電氣控制柜的設計、安裝、調試及使用方法。難點為過程控制、PLC系統控制的設計和相關程序的編制。
3教學準備
依據機床電氣技能實訓的教學任務,做好以下教學準備工作:
教學情境: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為目的,將學生分組,每組4-5人。同時選定一名組長,再由組長分別指派相應的設計員、接線員、材料管理員及秘書各一名,實現統一部署,協調工作。
教學設備:每組分發電氣控制柜一個、歐姆龍CP1E可編程控制器一臺、交流接觸器2個、熱繼電器一個、時間繼電器2個、空氣開關3個、標準35mm線槽2根、35mm導軌一根、1平方導線紅、黑、黃各一捆、線號管若干、萬能表一個、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電器元件。如圖1、圖2所示。
教學環境:本次技能實訓在多媒體機床電氣實驗室展開,實驗室配有機床電氣實驗臺5臺,可同時圍坐5-7人,展開相關討論及操作,同時配有FANUC數控車床、銑床及相關實驗臺各3臺,如圖3所示。
教學資料:教研室針對本次技能實訓編寫了技能實訓指導書作為教學過程的指導,以機床電氣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機床的操作說明書、連接說明書、維修說明書、歐姆龍CP1E、歐姆龍CP1H指令參考手冊、CPU操作手冊、可編程控制器視頻教學錄像等內容作為教學過程的參考資料,以數控車床、數控銑床綜合實驗臺為依托,結合現有機床電氣控制系統深入學習,深刻體會機床電氣控制在數控機床的作用。
4教學過程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師生的交往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沒有師生的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教學。因此本次教學過程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橫向教學過程;以告知任務、引導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總結分析任務為縱向教學過程。具體流程如圖5所示。
5教學過程分析
5.1 橫向教學過程分析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目的在于告知學生學習的目的,有目的學習往往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為此基于本次技能實訓的綜合實驗任務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機床電氣控制在數控機床中的作用及怎樣實現與機床系統之間信息傳遞?②機床電氣控制的電路設計準則及注意事項有哪些?③可編程控制器的結構、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問題:討論分析問題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能夠很快進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學什么,應該怎去學習,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實訓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討論,最終每個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這樣一方面使學生對實訓內容進行了預習、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感到輕松。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就是一個歸納總結的過程。教師將學生在討論階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內容加以總結、提煉,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教師在學生提交討論結果后,經過歸納總結,告知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哪些知識點討論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點沒有討論到,哪些知識點討論的結果是不科學的,同時幫助學生總結其原因,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養成這種勇于探討分析問題的精神。最終通過教師系統的講解、分析、總結后將標準的答案公布于學生,使學生與之對比,完成教學任務。
5.2 縱向教學過程分析告知任務:說明本次技能實訓的教學任務,提出教學目標。引導任務與分析任務:由數控機床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引入數控機床電氣控制并說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務引導工作。通過對此次技能實訓各任務設計的目的、要點、步驟以及在技能實訓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的分析,完成對任務的分析工作。實現對學生自我學習的引導作用。完成任務:教師提出任務后,說明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如操作過程的協調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機床電氣控制電路的設計準則、繪圖標準等要求,讓學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實訓任務。在這個環節,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能夠深入理解機床電氣各元器件的結構、功能、原理、工作過程及相互之間的連接方式等,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動手能力,為以后工作積累了經驗。總結分析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能夠結合完成好的電氣控制柜實物和電路原理圖,說出三大綜合實驗的原理、目的、意義以及在此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并獨立完成一份包含團隊構成及分工、實訓進度計劃表、實訓內容、個人總結及小組總結的技能實訓總結報告,要求內容詳細、格式統一。同時采用小組內自評和組間互評的方式,結合教師對學生在技能實訓過程中的綜合表現等作為評價本次技能實訓學生的綜合成績,實現完成分析總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根據在技能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剖析,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實訓中的元器件、結構框圖、電路原理圖等有機結合,進行分析講解,實現實踐驗證理論這一過程。這樣通過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這一方法,積極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學以致用。
6教學成果
技能實訓任務完成效果如圖6、圖7、圖8所示。機床電氣技能實訓是實現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產實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體現出高職教育最顯著的的意義。
7結束語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機床電氣技能實訓為依托,探討了怎樣上好高職院校的技能實訓課程,強調要在技能實訓過程中采取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以工學結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引導課程設置、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職業技能、增強自身職業綜合素質、鞏固所學的知識,實現理論、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體現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因此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技能實訓是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實現學校把學生請得進來,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職學校機電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實踐.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職院校工學結合與人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75-77.
[3]喬孟濤,焦昆,陳靖.基于文化視角的職業倫理教育模式的構建.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67-69.
篇4
【關鍵詞】 高職英語 教學理念 應用能力
引 言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也在這歷史性機遇中壯大了規模,占據了半壁江山。2009年,高職生在校人數已達到1280萬人(高等教育學生人數為2979萬人)。“中國教育邁上由大到強的新征程”。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發展綱要》)中又強調:“高職教育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可見,這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探索到形成規模,實際上就是強調高職教育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找準自己的定位,形成一種“類型教育”,而不是一種“層次教育”。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英語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一門重要課程,雖然也在時展的大環境下不斷進行改革,探索和思考,但教學理念依然存在滯后現象,在課程體系及教學中,高職公共英語還有以下問題:(1)仍然延續“壓縮版”本科的觀點,過分看重本學科理論知識的完整性、系統化,認為只要全面掌握系統知識,能力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事。在英語教學上,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全面開花,但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的銜接上很少涉及。高職教育的特色未能在課程教學中予以體現。(2)教學方法和方式仍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教學內容過分注重語言知識點的積累,教學的重心偏重對單詞、短語、語法、句子結構分析進行精講,語言基礎和語言理解占主導,教學任務完成仍以課堂為主。(3)學生的詞匯量和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多數學生都能獲得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證書,有些甚至還獲得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但聽力和口語能力普遍較弱,多數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交際能力差。(4)缺乏把課堂內容轉化為實際生活的實踐環節。所學內容僅限依據課本,在課堂進行機械記憶和重復使用,不會靈活應用,一旦處于真實的環境中,就不知如何表達。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有效工具。職業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五種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一個完整的職業人應同時具備專業知識,業務操作能力,處理實際問題的社會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就要求過硬的外語能力,學生就可以拓寬知識視野,增強就業和創業能力,并能了解本專業本行業在本國和外國的區別與差距,以及本專業和本行業的國際新動向、新發展和新要求。所有這些只需看第一手的英語資料,不需要等待譯本,讓學生實現專業和行業知識在國際經濟發展上“零距離”。
立足高等職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語言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培養學生具有使用這種工具的能力,靈活自如應對涉外活動中的口頭和筆頭溝通能力,使他們能面向社會,強化能力,同時區別于中職教育和農民工培訓的“簡單操作” 。人民網報道“12月3日,‘和諧號’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最高時速達到486.1公里。這是繼今年9月28日滬杭高鐵試運行創下時速416.6公里之后,中國高鐵再次刷新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這則消息意味著中國高鐵領先全世界。面對中國科技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高職建筑交通類學生作為中方施工技術人員出國施工已不再是遙遠的夢,同時,中國其他行業高科技向外輸出也是指日可待,擁有英語能力更加突顯其重要性。與中職生和農民工相比,職業教育是他們培訓的一個重要部分,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的培訓也是他們職業培訓的核心,而外語能力卻是他們最弱的一個技能,高職生要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層次人才,英語書面和口頭交流是必備的、不可缺少的。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下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構想
《發展綱要》中指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學思結合,重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說明要提高高職生英語能力,就應該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教育質量必須首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改革應該圍繞課堂展開,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核心。
1.在探究式教學中實現學思結合統一。探究式教學的特點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通過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去發現,去觀察,然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在外研社高職高專《新視野英語讀寫教程》第六單元“Text A Happy New Year”中,課前可提出“1. List out the holidays that you know in China, in Americ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2. Do you know where the holidays originate from?”然后在教師輔助下學生分成小組,選出組長,明確每一小組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問題和查找資料,一組一個代表陳述本組的討論結果,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和補充。這樣學生既可主動查找,進行歸納總結,而且在查找的過程中會涉獵大量關于節日、中西方文化差異方面的內容,學生的視野會拓寬,也會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在交際法中實現知行統一。《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提出:“高職英語課程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英語是一門語言,在高職英語課程建設中,要還原語言本來功能,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貫穿“教學即交際,教學用交際,教學為交際”,“學以致用,會說會用”,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在基礎英語階段把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其中,為行業英語的學習提供堅實的后盾。
在課堂內注重語言能力內化的訓練,注重與職業和專業的聯系,強化實踐教學。設計與教學內容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情景,提供有用詞組和短語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交際能力;模擬學生工作崗位會碰到的場景。以建筑工程專業為例,學習了怎樣表達滿意與不滿的幾種方式。可以假設這樣一個情景:甲方對乙方安全施工管理感到滿意,可對工程進度比計劃慢很多感到不滿,要求乙方給出合理的解釋。讓學生分組、分角色把所學內容用入情節中。學生在完成對話的同時就會很自然使用一些專業術語,既練習句型的表達,又使用專業的詞匯。
3.在計算機教學中實現因材施教的應用。使用和安裝學習軟件。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英語水平良莠不齊,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室進行的課堂上,只能依照中等學生的水平,來組織教學內容和控制教學進度,對差等生和優等生很難做到特別關注和針對性培養。而計算機軟件可以分層分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級別,在軟件學習中找到定位,完成每一層或每一級相應的任務,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軟件一對一教,教師進行指導,既使差生建立起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又使優等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實質性的成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力普遍不同程度提高。
4.完善學時內容,健全評估體系
在很大程度上,考核方式會影響教學內容和方式。考核方式中避免“重知識,重記憶,重理論”的現象,科學合理安排英語口頭和筆頭溝通交流的課時,重點看學生的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書面口頭表達能力。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進行評價。
結 語
通過對原有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改變傳統的注重語言知識能力變為注重語言應用能力,使英語教學圍繞職業教育展開,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突出高職英語教育的特色,體現高等教育的優勢,才能保持活力,實現健康而有活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7.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3]劉戴琳.教指委要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引領力量[J].外語界,2009.
[4]韓茂源.試論公共基礎課在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職教論壇,2010(23).
篇5
關鍵詞: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運行機制
一、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背景
1、酒店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酒店管理人才
根據世界旅游委員會公布的研究統計數據顯示,旅游業現在已經成為了所有行業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一個行業。作為旅游業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國酒店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效益也不斷提升,特別是國內中型酒店進入快速擴張期,在中國經濟轉型與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仍將是酒店業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我國就業市場上,對酒店類高級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日漸凸顯出來。酒店產業全球約2億雇員,且職位需求仍在擴大,酒店業職位需求每年增長超過35%。據世界酒店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酒店業發展的第一大國,酒店從業人員也將達到35億人。
從2011年到2014年,湖南增加361家酒店,且以每年12.2 %的增長率在持續增長,因此對酒店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時,跨國酒店品牌在湖南快速發展,凱賓斯基、洲際、萬豪等國際酒店紛紛入駐湖南,2015―2016年,長沙預計將增加12家五星級國際酒店。酒店數量的迅猛增加以及國外酒店集團的大舉進入,急需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
2、高素質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加強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人是酒店企業經營中最關鍵的資源要素。通過對長沙運達喜來登、唐宮(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杭州福朋喜來登、凱賓斯基、普瑞、華天等16家酒店企業的調查發現,職業道德、服務意識、專業技能、外語能力、創新能力已被酒店企業普遍認可為員工應具備的五種主要能力要素(見下表)。
酒店行業對員工能力需求要素比重分析表
尤其是職業道德,被70%的企業公認為是員工應具備的首要從業能力要素,而服務意識、創新能力、專業技能是當前酒店企業員工最為缺乏的三種從業能力要素,也是制約酒店企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對員工從業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但是,就目前各校普遍采用的仿真實訓來看,在實訓室是無法讓學生真正學習和提高以上能力要素的,必須給學生創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才能有效提升各項能力素質。因此,建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崗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從業能力,才能有效滿足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湖南酒店管理專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建設高品質的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
目前湖南省有41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酒店管理專業,共有在校學生12000人左右,根據人才市場需求調查,2014年湖南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缺口近20萬,而湖南各高等院校酒店管理專業2014年畢業生只有約5000人。而且因為學生缺乏專業社會實踐以及入崗的心理落差等原因,酒店管理專業對口率僅達52%,我省酒店管理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同時調查顯示,全省目前僅有4所高職院校建有酒店管理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并且均規模小,客房入住率低,在實際操作中無法將課堂實踐融入到運營中,達不到“學習”與“生產”的有效結合。
綜上所述,要服務湖南旅游產業發展,提高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行業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設一個高品質、上規模、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管理科學的酒店管理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勢在必行。
二、 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指導思想
遵循“對接產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促進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以校企深度合作為基礎,按照“高水平、高效益、有特色、成規模”的要求,依托政府和行業扶持指導,緊密對接酒店旅游行業發展需求,校企合資共建“體制機制科學、規模功能合理、設備技術一流、實踐教學創新、資源信息共享、國內國際適用、效益作用突出”的酒店管理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更好地服務于行業企業人才培養需要。
三、 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目標與原則
(一)建設目標
通過3-5年時間,將基地建設成為功能前瞻、效益顯著,集教學、生產、經營、服務、鑒定和研發“六位一體”的高品質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構建“資金共投、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打造“系列化、標準化、智慧化、國際化”的基地硬件環境,建設“校企互培互聘、雙職雙崗、德技雙馨”的優秀指導教師團隊,建立“逐級輪崗實訓晉職、教學做評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并重,生產經營與科學研究并舉”的社會服務體系,積極將基地建設成為酒店旅游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典范。
(二)建設原則
1、效益原則。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規模相匹配,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能獲得足夠時間參與到真實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開展高質量、“真刀真槍”的實際技術技能訓練。利用基地開展在校學生實習實訓、合作企業員工在職培訓、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社會人員行業培訓、旅游酒店類技能鑒定等,以使資金投入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共建共享原則。一是依托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開展校企合作,吸收利用企業的設備、人才與技術共建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共同開展應用技術推廣、職工培訓和訂單培養,實現校企互利、共建共享。二是與區域內的職業院校開展校校合作,優勢互補,在學生實訓、技能鑒定方面利用各自的強勢專業和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開展交流與合作,實現區域資源共享。三是科學制定基地建設規劃,基地在為酒店管理專業服務的同時,覆蓋旅游管理、郵輪乘務、高鐵乘務、航空服務專業的實習實訓項目,實現專業大類的資源共享。
3、可持續發展原則。高度重視基地的持續運行能力,通過多種途徑,提高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軟、硬件建設水平和服務能力。創新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質量,把基地建成為集教學、生產、經營、服務、鑒定和研發六大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更好地服務于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校企合作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運行機制構建
1、建立“1+5”校企共建共享的基地建設模式
采用“1+5”校企聯合建設模式,即學院1個辦學主體,湘潤、金通、天之佑、快樂之旅、上島公司5個企業主體,在合作需求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條件和環境的不同,哉茍嘀中問降牧榛詈獻鰨共建共享實訓基地,實現優勢互補。
由學校提供場地和投入一定的資金,各合作企業投入設備和技術支持,校企共同按照企業化生產和管理模式,對外承接餐飲、住宿、會議、培訓、旅游、票務、技能鑒定、產品銷售等業務,學生在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生產任務,并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2、實行“四聯一體三級”的基地運行體系
由餐飲行業主管部門省商務廳、旅游行業主管部門省旅游局,行業協會省餐飲行業協會、省旅游行業協會來共同指導和支持酒店管理及所屬旅游專業群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以確保基地建設的理念先進性、標準引領性,功能輻射性;由學院與湘潤、金通、天之佑、快樂之旅、上島為平等互利的五個主體共同投入資金、硬件、技術、人員,共同經營管理,實現校企合作共建“三效合一”,即“人才培養效益、示范引領效益、經營經濟效益”三效合一。
成立“基地理事會、基地經營管理辦公室、基地各工作組三級網絡”的運行體系。由學校、企業負責人組成的理事會,是基地建設的最高層領導,對基地各項工作進行統籌指揮,由學院校長擔任理事長,始終發揮教育為企業行業服務的作用。由學院、湘潤、金通、天之佑、快樂之旅、上島的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基地經營管理辦公室,是基地建設的協調指導層。由學院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專業教師、企業人事部經理及成員組成的基地實訓教學組、生產運營組、項目研發組、技能培訓鑒定組、信息化管理組、國際交流合作組等6個工作組是基地建設的落實執行層。如下圖所示。組長分別由學院和企業的業務骨干擔任。實訓教學組負責安排教師、員工、學生在基地中的學習培訓事宜、校企人才交流活動,以及實習實訓項目設計;生產運營組負責生產基地酒店、咖啡吧、茶吧、蔬果園、旅行社的生產經營工作,協調基地與各家合作企業的關系;項目研發組負責并組織師生參與基地內的新產品新技術、科研項目、應用性橫向課題、畢業設計等研究;技能培訓鑒定組負責組織在校生、社會成人等在基地內進行咖啡師、調酒師、茶藝師、酒店職業經理人等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信息化管理組負責基地專題網站建設、維護、更新工作;國際交流合作組負責國際商務官員培訓、海外留學生辦學事宜。基地的所有權明晰,以學校為主體。
“四聯一體三級”的基地運行體系圖
3、創立“兩會三審”的基地管理模式
“兩會”,一是指校企共同參與組成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理事會”,二是指負責基地日常事務的校企代表組成的“聯席會”。“理事會”一年召開3次,年初提出當年工作計劃,年中檢查“聯席會”上半年工作進展,如發現問題可及時調整,年末對基地建設進行全年總結,并提出下一年度基地建設目標與計劃,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基地建設與發展良性循環路徑。
“三審”即“理事會”審核基地建設計劃以確定建設目標,審核基地建設財務管理與利益分配以確定投資力度,審核基地建設成效指標,尤其是人才培養成效,以發現問題,提質創新。這樣,可確保基地指揮運行機構的有機整體性和工作有效性。
4、建立“聯合培養、實崗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
現代學徒制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目標的不同,選擇育人企業不同崗位學習,即“實崗育人”,是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功能的有效實現形式。“聯合培養”是指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總目標互為一致”的前提下,合作企業與學校聯合組織招生宣傳、面試、入學教育,簽訂校、企、生三方培養協議,實現招生與招工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聯合傳授知識和技能、累計計算實習工作時間、學生領取相應崗位級別工資,實現工作間與教室合一、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合一、作業與產品合一、育人與創收合一,從而實現學生就業崗位與企業需求崗位相適應。(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旅游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校企合作共建高職教育課程標準研究和實踐―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XJK011AZJ00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王增強,陳開君.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8(11)
篇6
【關鍵詞】幼師專業 頂崗實習 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028-01
我校學前專業始建于2002年,第一年就招收到200名學生。在生源逐年減少的形勢下,近幾年每年仍能至少招收三個班,是學校目前招生最好的專業。2012年6月,學校申報《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學前專業為五個重點支持專業之一。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校第三年要完成頂崗實習的教育活動。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和積累,學前專業形成了一整套的實習實訓方案,該方案得到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認可,成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大亮點。
整個方案分為四大部分:一、校企合作;二、訂單培養;三、制度保障:四、過程管理。
第一部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實現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的一條有效途徑。學校利用現有的師資和設備,根據企業對所需勞動力的指標要求,有計劃地招收、培養企業后備勞動力,達到有指標地招,有目標地學,有專向技能地就業,避免了學校盲目招,企業找技工難的混亂局面。校企合作模式,等于讓學生搭上了始發站直通終點站的高鐵列車。幼兒園及早教機構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企業”,對教師的質量需求同樣適用這一種培養模式。
我校學前專業與幼兒園、早教機構的合作具有如下幾項具體內容:
第一,成立“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由學校、參加合作的幼兒園、早教機構、在幼教行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及學生家長代表組成。
第二,制定“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章程。
第三,建立“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運行制度。
第四,簽定“校企合作協議”。學校與撫順市幼兒園、市委幼兒園、愛兒坊幼兒園、沈陽愛嬰教育機構等幾十家單位簽定了合作協議。
第五,制定規劃,及時總結。
第二部分。訂單培養
學校自2007年以來不斷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先后以愛兒坊幼兒園、愛童幼兒園、翻樂園幼兒園、億嬰寶貝親子機構、沈陽愛嬰教育機構等單位冠名,招收定向班。這些定向冠名班均由學校和幼兒園共同完成培養學生的計劃。
第一,共同制定和實施專業培養方案,共同研究課程設置,共同選擇課程內容。如:沈陽愛嬰經過與我校反復研討,將蒙氏、奧爾夫音樂、親子等特色課程植入教學,保證了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學到最新的早教知識,同時也提升了就業技能,此舉深受學生及家長歡迎,第三年頂崗實習初始,愛嬰冠名班全班學生一次性被幼兒園和早教機構全部聘走。
第二,共同制定招生培養計劃。學校根據愛童幼兒園對師資的特殊要求,有所側重地招收符合條件的新生。2009年,招收一名有體育運動特長的男生;2010年,招收五名家庭特困的女生,修完學校規定的課程之外出資保送到北師大學習蒙氏課程。現在,這五名學生因為按計劃接受培訓并較全面地掌握了蒙氏課程,已經提前一年(頂崗實習期間)走到蒙氏全日班老師的崗位,成為幼兒園骨干教師,不僅為幼兒園提高了創收,自己也增加了收入,
第三,安排幼兒園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帶動學生切身感受當前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特色課程。幼兒園教師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她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學校老師無法做到的,因此,頂崗實習正是彌補課堂上的不足,由幼兒園教師將本園的辦園特色課程在生動的幼兒園里傳授,學生們接受起來會事半功倍,
實踐證明,訂單園所所提供的實習場所、內容、形式等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幼兒園工作的適應程度,為其順暢就業鋪就了一條綠色通道。
第三部分,制度保障
為了保證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實際鍛煉,更重要的是自身權益能夠得到維護,學校與幼兒園共同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制定和完善了有關頂崗實習的規章制度。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
《教育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學校保險教育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
《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在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學生實習責任保險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撫順市學前教育發展三年綱要》
《撫順一職專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
《撫順一職專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校企頂崗實習工作職責》
《高三班主任頂崗實習管理制度》
《學生頂崗實習手冊》
《一職專學生頂崗實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實習學生規避風險指南》
《幼兒園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制度》
《幼兒園頂崗實習學生勞動保護制度》
《頂崗實習班主任管理記錄》
《頂崗實習專業教師指導記錄》
《頂崗實習評優活動標準與規則》
依據以上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制法規,嚴格執行學校和幼兒園對于頂崗實習的規章制度,頂崗實習工作得以順利和有成效地完成。
第四部分,過程管理
學校和幼兒園共同成立了學生實習工作領導小組,雙方均有專人負責對學生實習全過程的管理。學校招生就業科牽頭,教務科、學生科參與;幼兒園也指派專人負責接收、指導、管理、評價學生實習工作。學校還建立班主任專職管理實習學生制度,并對班主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招生就業科根據校長辦公會及“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議,詳細擬訂出“頂崗實習工作流程”,并嚴格執行。(流程圖略)學生實習前,專業部、實習指導教師、班主任分別對學生進行崗位職責及安全教育。學生實習期間,專業指導教師、班主任通過定期查訪及隨機抽查的方式實地檢查指導。還通過電話、電子郵件、QQ群、分片包組等方式保持與幼兒園和學生的溝通,既注重了情感的交流,也完成了專業的指導。這些方法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及時總結實習感受,解決并處理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和突發事件。其間,要求教師做好實習檢查記錄,學生認真填寫實習周記。實習結束后,專業部、班主任及學生均形成總結并進行并反饋企業滿意度調查表。
實習過程的管理,歸根結底是要以制度為保障,順利完成頂崗實習所要完成的教育任務,為學生平穩就業奠定基礎。它是學校為社會服務整個鏈條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頂崗實習的特殊性在于學生以學生身份參加社會工作,離開課堂進行社會勞動。他們身邊沒有了模擬實訓室,沒有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代之以更多的是責任、效益、競爭、安全等不容忽視的概念。如何在學生轉換角色的時候都有一個華麗轉身,是我們負責實習工作的老師需要承擔起的責任。國家非常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第“十三五”期間,全國評出1000所中等教育示范校,無論在政策上還是資金上都給予了極大的傾斜和扶持。頂崗實習工作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國家政策的落實情況,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聲譽,因此,有效做好中職幼師專業頂崗實習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創新職業指導》
篇7
[關鍵詞]培黎工程技術學院;應用型人才;學院轉型;教育模式;理論實踐
[中圖分類號]G40-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24-0110-02
培黎工程技術學院是蘭州城市學院的一個二級學院,學院立足甘肅,面向全國,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學院設有工學、理學兩個學科門類,學科間協調發展,強調理工結合,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交叉滲透,以培養具有現代工程技術能力和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升本以來,學院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實踐體系,努力辦出特色,進行了教學改革、實驗、管理等方面的積極探索。
一、創新教育理念,革新辦學思想,探索新穎的教育模式
對于一個升本不久的學院,要實現由師范向非師范、專科向本科、理科向工科的跨越式轉變,必須在教育理念、辦學思想、教學改革等多方面進行積極探索。①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培黎工程技術學院在創新教育理念、革新辦學思想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辦學效果得到了甘肅省本科合格評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在發展方向上,學院堅持由專科型學院向教學型學院的轉變,由單純人才培養向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并舉的轉變,由基礎學科研究為主向基礎學科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協調發展的轉變。在發展策略上,學院不比一時,求長遠;不比外在,求內涵;不比綜合,求特色,踏踏實實地走和諧發展之路。在發展理念上,學院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本科教育為基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強化特色的原則。學院確定了以學科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以特色求發展、以創新為動力、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以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辦學方略。在指導思想上,學院鞏固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取得的成果,深化各項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能力,適度發展教育規模;學院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優化專業結構,完善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一)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打造工科學科群體
學院發揮自身學科特色和優勢,2005年將“計算物理學”建設成為校級重點學科,2010年積極申報“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工科校級重點學科,將“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科建成院級重點學科。學院已在“計算物理學”、“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等學科領域初步建成四個學術研究團隊,基本確立了工科學科群的發展方向。②
學院在已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機電一體化”、“焊接工程”、“數控技術”、“汽車應用技術”、“油氣儲運技術”等九個專科專業的基礎上,從2007年開始申報成功“物理學”本科專業,2008年成功申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2009年成功申報“焊接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三個本科專業,使學院真正實現了從專科到本科專業的轉變,也實現了從以理科為主到以工科為主的轉變,專業結構更加趨于科學合理。
(二) 實施人才戰略,加強梯隊建設
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人才興院的原則,以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為中心,以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學、科研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堅持引進與培養并重、教學與科研并重、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針,加強教學名師培養與教學梯隊建設,造就了一支結構合理、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富有發展潛力和應用特色的新型師資隊伍。③
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措施為:第一,創造良好人才氛圍。學院領導站在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始終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思想輿論引導,使教職工充分認識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的堅強基石,是學院特色發展的根本保證,在全院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人才引進與現有教師培養、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關系;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思想,積極為各類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創造寬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形成既可安居又能創業的工作環境,達到穩定隊伍的目的。
第二,建立靈活用人機制。緊緊圍繞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三個環節,趕抓機遇、打破常規、創新思維、大膽探索,創造性地實施“教師培育工程”、“教授流動站”、海外留學人員“回歸工程”,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既可安居又能創業的“進退自如”靈活用人機制,開創師資隊伍建設新途徑,不拘一格用人才,促進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第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積極引導教師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培養學術精神,抵制學術失范,反對虛假浮躁、急功近利,不斷提高教師思想修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教師集體榮譽感、團隊責任感,提倡合作精神,在合作研究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強教師教育創新能力,提高整體素質。
第四,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依托“教師高學歷工程”支持中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建立、健全教師培訓制度,在抓好基礎培訓、學歷補償教育的同時,把培訓工作轉移到以提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教學水平為重點的能力教育上來。重點抓好青年教師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導師制、雙語教學培訓和中青年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等工作,通過中青年在職教師參加業務進修、學術訪問、專業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培訓形式,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的學歷、學員結構。從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發展需求出發,有計劃地引進關鍵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接收碩士以上畢業生,通過加強精品課程建設,依托“名師培育工程”,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使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培養造就一批教學一線的優秀教師群體。
(三) 教學方法形式多樣,教學水平日益提高
首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教學活動。④在此環節中,教師采用講授、討論、習題課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和研究方法。講授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師通過靈活運用啟發式、問題式、討論式、交互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向學生介紹新現象,引入新知識、定理和規律,介紹學科史的生動事例,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探索精神。實踐證明討論課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它能增強師生互動,一方面,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活躍氣氛,激發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通過討論發言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發現學生在概念上的理解錯誤以便及時糾正。習題課則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總結、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并能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部分內容首先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指定的內容,同時要求寫出自學部分的讀書報告;部分難度在學生自學能力范圍以內的章節則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查閱資料,寫出教案,在課堂上用15分鐘左右進行講授,這種讓學生互教的方式,可強化培養學生自學、表達、撰寫教案等多項能力,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良好的。再次,全方位、多途徑地提高學生素質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適應科學素質教育之需,學院采取開設《學科櫥窗》、舉辦學科專業講座、開設專業相關選修課、開放學院相關實驗室、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及演示實驗等多種方式,不僅擴大了學生知識面、開闊了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素質和探索精神,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學科教育與技能鑒定相互協作,“一書多證”培養模式成績顯著
學院明確提出,取得專業技能證書要為增強學生實踐技能服務,以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宗旨。由于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相互協作的工作原則,保證了“一書多證”制工作的順利進行,“一書多證”在培黎工程技術學院成績顯著。自2005年以來,學院已有1000多名學生取得了維修電工、鉗工、汽車修理工、電子儀器儀表裝配工等資格證書,100多名學生取得了中級國家標準制圖員資格證書。所有畢業生除畢業證書以外,都取得了兩個以上的職業技能鑒定證書,為學生就業創造了條件。實踐證明,“一書多證”是學科教育與職業技能鑒定很好的協作,該培養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三、建立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
實踐教學體系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黎工程技術學院為突出應用特色,加強實踐教學,非常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學院各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認識實習、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項技能訓練、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要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籌安排,構建出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實踐教學“不斷線”,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⑤
(一)“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搞好實踐教學的保證
教師工程能力是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的前提條件,學院建立符合突出實踐特色的師資繼續教育和企業實踐制度,鼓勵從事工科教學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必要的工業訓練,使之從“雙門型”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選擇并依托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教師工業培訓基地,讓青年教師輪流到企業接受一定時間的工程訓練和實踐鍛煉。同時,吸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加盟,充實擴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為搞好實踐教學提供保證。
(二)新穎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搞好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
在學院儀器設備有限、實習條件相對欠缺的情況下,學院通過引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解決難題。在實驗設計方面,學院摒棄傳統簡單驗證型實驗,大量增加綜合設計性和工程開發型實驗。在實驗方法與手段方面,學院堅持“三個轉變”的做法,即變實驗輔導為實驗引導、變靜態實驗內容為動態實驗內容、變面向結果為面向過程實驗。在實訓方面,學院植入多媒體技術,開展CAI工程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中的操作步驟、要領與技巧,以及實踐中難以用語言描述的結構性變化、形成過程等以動畫形式直觀地體現出來,這樣將仿真引入實踐教學,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后,突出了實踐手段的先進性,從而達到了提高教學起點、授課信息量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在聯合教育方面,學院通過與企業聯合建立實習基地,或將學生送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通過“3+1”等教學模式,把單一的培養模式改變成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這樣既加強了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又為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畢業后順利就業提供了機會。
(三)實訓基地建設是搞好實踐教學的前提條件
按照實踐教學體系和職業技能鑒定實施的需要,三年來,學院共投入近1000萬元資金用于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學院現建有物理、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機電工程和汽車工程等五個院級實驗、實訓教學中心,教學、實驗及實習場地7000多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500多萬元,儀器設備完好率95%以上,實驗開出率100%,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基本具備了開放性和服務性的功能。另外,學院還設有CAXA培訓中心和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設立的甘肅省第21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這些都為學院本科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學院重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工作,不斷加強與企業在人才培養、經驗技能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之路。目前,學院已與企業和學校建成10個生產實習基地和6個教學實踐基地,從而保證了各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四、積極開展科技社團活動,提高應用人才綜合素質
學院堅持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培育為重點,積極開展科技社團建設活動。學院設有機械創新設計、產品造型設計、CAI設計、計算機繪圖、電子設計、數學建模等專業社團,有計劃地開展各專業技能操作競賽等課外科技活動。學院還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實驗、⑥自主設計、自主實習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以擴大視野、啟發科學思維。通過科技社團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工程設計思想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又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科技社團通過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充分調動了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證明,學生科技社團組織在形成學生良好學風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經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學院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實踐體系、努力辦出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三年來,學院出版專著、教材及教參19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97篇,其中核心刊物80多篇,SCI收錄30多篇;承擔地廳級以上科研項目15項,其中省級自然科學基金5項;獲國家級、省級及其地廳級各類獎勵近30項,2009年,有兩個項目獲得科技廳鑒定,均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學院教學工作嚴格遵循“嚴教、嚴學、嚴抓、嚴育”的方針,教學成果得到了甘肅省本科質量評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隨著新技術革命和知識經濟的風起云涌,人類社會迎來了信息化時代,學院已進入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中心,擔負著人才資源開發、知識創新、知識應用和高科技創業的重任,肩負著人才強省的歷史使命,任重而道遠。學院將在甘肅省教育廳、蘭州城市學院黨委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積極開展應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加強產、學、研結合,重視與省內外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合作辦學,努力把學院建成甘肅省和蘭州市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和科技研究開發基地。
[注 釋]
①別敦榮、郝進仕:《論我國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地方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第54~60頁。
②胡壽根、殷革蘭、楊旭輝:《區域性高等教育普及化與新建本科院校發展定位的思考》,《中國高教研究》,2009年第1期,第65~66頁。
③王文燕、趙沖:《從學者到大師》,《現代大學教育》,2009年第2期,第11~14頁。
④陳彩燕:《當代英國大學課程改革與啟示》,《高教探索》,2010年第2期,第65~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