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務禮儀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5 07:29: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乘務禮儀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作過程 空中乘務 民航英語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從民航大國進入建設民航強國的時期,隨著我國民航市場的不斷擴大,民航企業對空中乘務員的需求也在逐年擴大,對空中乘務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尤其是對空中乘務員的英語水平從原先的應用能力B級變成A級,甚至大多數航空公司直接提出了四級的要求。在這樣的大環境、大趨勢下,高職空中乘務專業民航英語課程不僅要培養英語口語溝通交際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相關專業的知識。為了培養航空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筆者基于工作過程對民航英語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革新。對剛入學的空中乘務專業學生注重語言表達訓練、交際能力的培養,打好堅實的語言基礎,為后續學期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一、高職空中乘務專業民航英語課程的重要性
空中乘務員的職業生涯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普通艙乘務員―兩艙乘務員―區域乘務長― 主任乘務長。空中乘務員的職業發展不僅取決于任職年限、經驗等因素,英語的優劣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空中乘務員的發展。尤其是在晉級中,英語水平是對每一位乘務員必須進行考量的內容。所以民航英語的學習對空中乘務專業學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空中乘務專業民航英語課程教學設計
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民航英語課程在教學模式的設計上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把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中,將現實生活中的空中乘務員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所涉及的學習領域設計為七大學習情境, 所有的任務組合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按照咨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來完成由每個工作任務所設置的情境。
2.以模擬客艙為載體,進行情境演練。民航英語課程教學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將情境教學模式引入空中乘務專業的英語教學課堂。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按照企業職業崗位對空中乘務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重構教學內容,設置學習情境,以實現學生在校學習和職業崗位需求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在模擬客艙中,將設計好的情境進行真實的模擬演練,由教師示范表演,學生現場觀摩,分組、分角色進行練習,并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老師總結點評的方式進行。注重學生英語發音的糾正,并在每組表演結束后對儀態、表情等禮儀規范進行點評和糾正。
3.多元化的教學評估和考核。科學的情境教學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應強調成員間的團隊協作,激勵小組間的相互競爭。同時,采取個性化的點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情緒,看到學生每點每滴的成長,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三、構建合理的教學方法體系
1.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作為面向藝術生的專業基礎課程,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一直是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的主要方法,面對所有的學生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教學方法,這顯然是走不遠的。應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
2.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圍繞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筆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課堂討論等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是采取“自學+指導”的方式,教師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講授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一般性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和了解。
三是通過讓學生參加模擬訓練、聽取專家講座、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1.對于教學手段的改革與研究,基本原則是“多種并存,互補互融”。力求做到兩個“最大”。第一是最大限度地挖掘、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比如筆者一直在沿用的“粉筆+黑板”,在啟發和引導學生思維、師生之間即興的討論等方面有著現代教學手段所無法替代的作用,事實上,在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中有近50%的學生喜歡老師用板書授課。第二個是盡最大可能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投影、錄像、電影、電視、計算機、語音實驗室的教學設施設備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沒有落后與先進之分,關鍵是要把傳統的與現代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共同發展,更好地輔助教學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篇2
熱詞:統編教材 專業出版 民航行業
當前,各行各業對高質量、“訂制式”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解決人才的適用性和專業性問題,一些專業水準高、實用性強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明確的行業統編教材得到大力開發和推廣,其中,有些優質教材還實現了“墻內開花,內外兼香”的效果,贏得了社會受眾的廣泛好評。在諸如“指定教材”“推薦教材”“規劃教材”等各種教材名目的激烈競爭中,行業統編教材因其定位精準、實用性強和不可替代性而獨具特點和優勢。行業統編教材,顧名思義,就是服務于行業發展,滿足行業特色人才需求而組織業內人士統一策劃、編寫、審定、出版、管理和評價的教材,從而確保高質量教材進課堂,提高行業人才培養質量。在集中和優化教學資源、規范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的同時,行業統編教材也為整個行業的人才培養標準提供了相對統一的參照尺度。
鑒于以上思考,我社依托民航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民航行業學科建設的迅猛發展,于2011-2015年在民航特色專業如飛行、空管、機務、空乘、運輸、機場、安保等選題方面進行深耕細作,推出一批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和實驗實踐類教材。回顧整個策劃出版周期,我們始終不忘,緊緊依托民航行業發展,準確把脈民航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切實做到行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編寫和出版工作真正服務于民航行業發展。
一、全面調研民航統編教材市場――結合行業發展,先從空管專業著手,分步驟實施
由于行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編寫和出版涉及整個行業的需求,在最初策劃階段尤為審慎,首先開展全面市場調研,進行可行性分析。從全行業發展來看,近些年來,中國民航業作為朝陽產業發展速度驚人,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人才需求巨大,人才缺口矛盾突出。而且在行業發展的帶動下,民航院校的發展速度和招生規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長,為民航行業統編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創造了需求旺盛的機遇期。從民航院校建材建設情況來看,民航教材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就,國家級規劃教材和優秀教材數量大幅度增加,教材質量不斷提升,教材專業門類更加豐富。但就民航每一個特色專業來看,諸如飛行、空管、機務、空乘、運輸、機場、安保等專業的選題規劃數量和教材建設成果并不均衡;而具體到每個院校,其教材建設和開發重點又各有側重,造成優勢資源分散,對于人才培養的模式缺少細化的標準與衡量尺度。而開發、編寫和出版民航統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克服校本教材或自編教材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并能夠匯聚各院校的優勢資源和最新成果。
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為少走彎路、及時總結經驗,就整個策劃階段而言,我們結合行業人才培B需要和民航特色專業教學特點,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首先采取先從某一成熟學科開始,先期完成后,視市場反饋情況再開始進行其他特色專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經過綜合考慮,確定先從民航學科發展比較成熟的空管專業開始著手。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都在開辦空管專業,而且招生量逐年穩中有增。此外,空管也是民航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其簽派員被稱為“不握操縱桿的飛行員”,從業人員數量可觀。這就為民航空管專業統編教材的編寫、使用和推廣提供現實基礎。
事實證明,“空管先行”、分步驟實施是正確的。民航“空管專業統編教材”于2012年首次推出,作為民航教育史上首次具有自己行業特色的專業統編教材,在業內獲得很大關注和引起廣泛響應。
二、緊密結合民航行業人才培養需求,加強頂層設計,作出總體策劃
在“空管先行”的帶動和啟示下,我們在飛行、空管、機務、空乘、運輸、機場、安保等特色專業的選題方面進行挖掘。為保持整個策劃工作的系統性、實用性和科學性,在組織民航行業統編教材編寫過程中,堅持以現有各類相關教材為基礎,兼顧區域的技術、設備和人員現狀,結合民航行業新技術、新成果,力爭編寫出針對性強、實用面廣、統一規范、便于使用且品種相對齊全的民航行業統編教材。具體落實如下:
1.注重區分學歷層次,分類建設民航特色專業本科/高職教材
從民航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來看,主要以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兼顧中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層次。在民航特色專業統編教材編寫過程中,在以提升教材質量為核心的前提下,我們注意區分本科教材和高職教材“質”的不同,亦即文化程度的差異,高職教材不再是本科教材的簡單“壓縮版”。
例如,機務專業統編教材首次推出適用不同教育層次的系列教材,分為“機務專業本科適用”和“機務專業高職適用”。正是這種對于教育層次的精準認識和細化把握,機務專業統編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緊密結合民航機務專業本科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要求,在教材編寫上各有側重,機務專業高職教材在編寫原則上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理論知識以“必需”和“夠用”為度,重點突出實際操作技能。比如,《航空燃氣渦輪發動機維修與實訓》作為機務專業高職教材,通過大量的實訓操作,使學生逐步掌握民用航空器維修工作中的基本安全常識、標準維修操作規范和維修工作基本技能。
2.勇于創新,積極開拓新興發展專業教材建設
當前,我國的民航安保工作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已經形成機場公安、地面安全以及空中安保三大安保領域,十支安保力量以及七八萬安保人員的規模。此外,為滿足民航安保人才培養的需要,民航院校也紛紛成立了機場安檢、空中安保等專業。伴隨著我國在機場實施更加嚴格的安全要求,引進更先進的安檢設備,對航空安全保衛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培養專業化的高素質航空安保人員成為很多高等院校要思考的問題。而教材和資源匱乏是當前的最大問題。無論是實踐部門還是院校教育,都急需一套涵蓋增強航空安保系統的認識,介紹國際、國內民航安保法律法規,提升航空安全員綜合素質等方面內容的系列教材。
在此背景下,民航安保統編教材經過全面、系統論證,組織民航五大院校骨干教師參與編寫本套教材。這些教材的系列出版不僅開創了安保教材的編排體例和編寫風格,為民航安保人才培養提供有益支撐,而且從長遠來看必定能為民航安中安全保駕護航。
5.對于社會關注高、參與性強的學科教材,注重增強行業特色和系統建構,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在近幾年空乘職業受熱捧的驅動下,社會上不少出版社涉足空乘教材出版,并以各種名目參與圖書市場競爭。其中,不乏優秀教材涌現,對空乘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們也發現,有些教材由于作者并非民航從業人員,對民航工作流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很全面,致使教材的“民航特色性”不足、系統性不強、專業性缺失,直接進入民航課堂教學顯得“水土不服”。而此次空乘專業統編教材的開發、編寫立足民航五大院校,以“校企合作”為指導思想,由民航院校扎根教學一線的空乘培訓教師和航空公司在職優秀乘務員共同承擔教材的編寫,圍繞空乘職業崗位技能需求來設計教材內容,從而使教材更具有針對性,更加貼近職業崗位需求標準和社會需要。包括《民航乘務概論》《航空運輸地理》《空乘實用中外民俗文化》《民航服務心理學――“理論?案例?實訓一體化”教程》《民航服務禮儀》等教材。其中,《民航服綻褚恰貳斗苫客艙設備與系統》還人選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4.著重優化教材結構,適當增加案例教材和實訓類教材的比例
篇3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務外派;就業
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是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四個重要途徑。國際勞務市場人才輸出是通過對外勞務合作業務實施的。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是通過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勞動和技能服務來賺取外匯的一種出口形式。從國際勞動力的流動看,僅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勞動力缺口就達6000萬人。目前在世界各國的外籍勞工達8000多萬人,全球每年流動勞務約3000萬至3500萬人。[1]從近幾年我國對外勞務的發展數據看,對外勞務輸出的勢頭不減。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我國在外各類勞務人員達到102.7萬人,同比增長2.1萬人。[2]我國對外勞務總體保持穩步發展態勢。因此,高職院校畢業生勞務輸出仍舊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對經濟轉型乃至高職教育國際化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高職院校實施畢業生外派就業的意義
(一)從經濟轉型發展來說,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外向型人才保障
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明確了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同時將指引中國經濟實現新的增長點。近年來,我國對東盟的生產投資逐年遞增,對中亞的工程承包數量巨大,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制造業在各國打開市場,這一切為我國對外勞務合作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我國企業“走出去”,主要通過對外投資、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對外勞務三種形式。后兩者是傳統勞務輸出的主要途徑,如大型基礎設施工程承包中的建筑工外派、船員外派、對德廚師輸出、對日實習技能生等等。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中國對外投資企業增多,今后職業院校學生境外就業的途徑逐步轉向我國對外投資企業,因此應培養適應我國企業“走出去”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這主要涉及一線生產型技能人才、企業的基層管理者、營銷與商務人員。將來服務和支撐“中國制造”打遍全球市場的必定是一大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國際型人才,因此對外勞務服務對象的重心改變了,從單一服務境外企業,為境外雇主服務,逐步延伸到中國企業在海外生產經營的單位,直接為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服務。
(二)從產業發展來說,這是服務外派勞務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對外勞務產業的轉型發展,包括兩層含義:一個是勞務輸出由單一向境外外資企業輸出,逐步拓展向境外中資企業的勞務外派;另一個是外派勞務的產品結構調整,輸出的勞務產品層次,由低端向高端轉型。
根據2013年10月《商務部關于加強對外投資合作在外人員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外雇主包括在國外依法注冊的中資企業或機構,勞務合作企業向這些“國外雇主”(即對外投資企業和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在外設立的企業)開展勞務外派也屬于對外勞務合作業務。因此培養適應我國企業“走出去”要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在國外依法注冊的中資企業或機構服務,是新時期職業院校開展國際勞務市場人才輸出的新途徑。大量對外投資的中資企業需要派遣一線技術骨干、管理營銷人員在投資對象所在國,這些技能型人才需要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各種崗位技能,需要從高職院校中培養獲得。
其次,國際勞動力市場中,由于勞動力價格等因素,臟苦累的低端勞務逐步轉移到東南亞一些不發達國家,中國勞動力中愿意從事低端外派勞務的比重逐年下降,發展中高端勞務成為勞務外派企業轉型發展的當務之急。2016年是“十三五”發展規劃開局之年,國際勞務市場正在形成以技能型、知識型等中高端勞務為重點的多層次、多行業的勞動力需求結構。[2]技能型、知識型的中高端勞務業務成功的關鍵在于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和獲取離不開高等院校。[3]因此,高職院校的勞務輸出人才培養,對于勞務產業的轉型發展意義重大。
另外,我國東西部地區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欠發達地區的貧困現象依舊存在,勞務產業要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通過“勞務經濟”帶動欠發達地區的脫貧。“十三五”期間,我國要解決貧困縣的“摘帽”問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要面向貧困地區招生,也可以通過校際對口支援的方式,為西部地區培養高技能勞務人員,通過對外輸出獲得較高收入,以實現脫貧。
(三)從職業院校角度看,畢業生外派就業有助于推動高職教育的國際合作
我國高職院校開展國際合作,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國際合作本身并不是高職院校的目的,如何以國際合作為契機,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才是國際合作的要義所在。高職教育的國際合作,從簡單照搬到借鑒學習、實現本土化、再到總結中國特色向外輸出,由輸出勞務人才到輸出職業教育與培訓,實現了質的飛躍,而畢業生的外派就業則是國際合作一個不可缺失的起點。
四川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立足涉外護理專業建設,面向歐美養老機構培養護理、養老的技能型人才,通過與國外養老機構的合作辦學,吸收了先進的護理技術、管理理念,借鑒國際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將許多國際通用的課程資源直接運用到涉外護理的專業建設,而這些在國外衛生、養老機構外派就業的畢業生回國后則成為國內涉外護理領域的佼佼者。
高職教育國際合作的高層次形式,就是接受境外培訓生,為國外企業培養人才。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立足國際海員培養,為中國航運企業“走出去”服務,自2004年至今已向國內外航運企業培養了3000多名國際海員,專業建設水平得到各國船東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學院與香港東方海外貨柜有限公司共建東方海事學院,成為香港航運企業的國際海員培訓基地,甚至伊拉克等國的船東也將高級船員培訓安排在該學院進行。
從培養輸出勞務人員到招收國外“留學生”、“培訓生”輸出培訓項目,從單純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演變成輸出職業教育資源,畢業生外派就業推動了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2014年 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也強調了這一要求。在“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一節中明確提出,推動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注重培養符合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因此,今后高職院校實施境外就業、勞務輸出的戰略意義更加明確,應集中于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輸出教育資源,為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培養本土化人才。一方面,把國際化生產的工藝流程、產品標準、服務規范等引入我國高等職業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有“輸出我國職業教育”的理念和師資,培訓外籍員工,培養符合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需求的本土化人才。
(四)對學生來說,勞務輸出有助于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拓展就業渠道
就業質量主要包括就業對口、就業環境、就業成才、就業收入、工作穩定性等要素。高職院校學生作為中高端勞務市場的主力軍,其專業技能得到境外企業的認可而被錄用,因此其就業的對口率相對比較高。從就業環境角度觀察,境外企業的管理相對比較規范,工作與休假時間、工作強度的規范執行比較到位,我國外經貿部門對勞務合作企業的管理也比較嚴格,實施規范的保證金制度,依照合同管理,使外派勞務學生的權益得到有效保護,近年來該類糾紛有明顯下降。從就業收入看,同樣工種的國內收入與境外就業收入差距明顯。最后,從就業成才的角度看,境外企業的規范管理和先進技術的應用,有助于畢業生拓展視野、掌握運用新技術,對其回國創業、再就業都有明顯的幫助,甚至成為該領域的國際化人才,填補了人才市場的空缺。
二、高職院校建立外派勞務培訓體系的思考
發展對外勞務合作,利國利民。在新時期,高職院校實施畢業生外派就業,依舊大有可為。許多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提出,高端勞務業務成功的關鍵在于高素質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和獲取離不開高等院校。在對外勞務合作業界,這一觀點已經引起許多外派勞務企業的高度重視。威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志波在《從護理外派業務實踐看我國對外勞務合作事業的轉型升級》一文中就提出:“一方面,應面向學校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大學畢業生走出國門;另一方面,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高等院校等各教育機構加強對高端勞務資源的培養。”[3]筆者就高職院校建立外派勞務培訓體系提出相關建議。
(一)依托政校企合作平臺,搭建完善的外派勞務培訓組織體系
國與國之間人才的流動是以引進國的開放政策或政府間的合作協議作為基礎和前提的。外派勞務事業是一項政策性非常強的經濟活動,涉及國與國的經濟貿易談判、對外經濟政策,因此需要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部門的牽頭。高端勞務人才的輸出體系中,人力資源在高校,輸出渠道在對外勞務企業,而管理則在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部門,因此建立完善的外派勞務培訓組織體系,需要搭建一個“政校企合作平臺”,這個平臺就是依托高職院校建立的“對外勞務合作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服務平臺”),將人力資源培訓、輸出渠道和管理三個環節打通。服務平臺主要承擔四大職能:信息系統的構建與對接(建立勞務人員信息、外派企業招聘信息)、開展勞務人員出國前的適應性培訓(包括外語培訓和技能培訓)、規范合同并保障勞務人員合法權益、為勞務歸國人員提供再就業和創業服務。
高職院校建立“服務平臺”,具有中高端人才培養輸出的校企合作優勢、培訓師資與設施條件的保障優勢、就業與職業生涯輔導的專業優勢等諸多條件,因此依托高職院校建立“服務平臺”成為山東、黑龍江、四川等各省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部門的一種選擇。[4]“服務平臺”在行業管理上,隸屬于對外勞務合作管理部門,作為政府部門派出的服務機構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并由政府以專項資金方式投入“服務平臺”的建設運營經費;在日常行政管理上,則隸屬于高職院校,具體開展各種外派勞務宣傳、培訓、輸出活動。
宏觀層面,“服務平臺”應參與省級以上外派勞務對接大會,爭取與更多外派勞務企業、用人單位建立外派勞務培訓、輸出的合作關系。對外勞務合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中國承包商會等行業組織的功能,通過外交、經濟合作談判,拓展外派勞務輸出渠道,組織外派勞務產業的對接大會,為“服務平臺”和勞務合作企業牽線搭橋,解決高職院校勞務外派培訓信息資源的瓶頸障礙。
中觀層面,“服務平臺”應積極參與所在地政府部門組織的對外勞務合作洽談,拓展、組織培訓項目,多渠道地開展培訓輸出。如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依托浙江省外派船員培訓基地,和舟山海事局、共青團舟山市委等單位合作,共同舉辦青年漁民轉產轉業培訓,為漁民轉產遠洋運輸、培養國際海員。高職院校的“服務平臺”,也可以與省市商務部門合作,在境外開展對外勞務懇談會,為區域勞務產業發展創造條件。如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依托“服務平臺”,與黑龍江商務廳合作在韓國首爾舉辦“黑龍江與韓國勞務合作懇談會”,為學院的對韓勞務培訓和輸出創造了更多的機遇。
微觀層面,“服務平臺”通過與對外勞務企業的協作,著力構建校企合作的外派勞務人才培養機制,在中高端勞務人才儲備、師資共享、培訓課程建設、實訓設施共建等方面開展合作。
在培訓的組織機構上,“服務平臺”的依托載體也可以采取多種模式,可以采取有限公司獨立法人的方式,如四川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海天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并以此申請設立樂山市勞務外派服務平臺;也可以采取學校內設機構的方式,如有些院校成立“境外就業部”這一內設機構,并以此對外作為“服務平臺”。
(二)實施對外勞務的校企合作,充實、提升培訓師資和實訓條件
高職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辦學優勢,通過共建勞務外派人才培養基地的方式,與外派勞務企業、境外用人企業等在培訓師資、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優化提升,為中高端勞務輸出人才創造條件。
培訓師資的多元化、國際化。對外勞務人員的培訓,包括技能、外語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方面要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因此要邀請境外用人企業的資深員工、管理人員來校講課,講授先進的國外技術和管理要求,提升外派勞務人員的技能和素質。在外語和跨文化交流方面,需要有長期從事國外勞務經驗的中國籍員工現身說法,這樣的培訓更具有針對性,貼近培訓人員的工作實際。可以引進一些高職院校的勞務外派歸國學生擔任實訓教師,努力培養成具有雙師素質的培訓教師;也可以考慮引進具有外派勞務培訓經驗的對外勞務經營企業培訓師,通過兼職教師的方式優化外派勞務培訓師資。
實訓基地的共享性。中高端勞務人員的培訓,對技能的要求比較高,通常需要模擬涉外勞務的工作場景,實訓設施的投入相對比較大,因此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把外派勞務實訓基地作為學生的實訓基地,同時作為合作企業外派員工的培訓基地。一方面可以借助合作企業的力量,解決資金壓力,提升實訓設施的水平;另一方面實訓基地還可以為境外企業員工培訓提供服務,充分提高實訓設施的利用率。吸引境外合作企業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其意義在于實訓環境、實訓項目和課程設計更符合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而境外員工和國內學員的同場訓練,也為高職院校的教育國際化增添亮麗色彩。
從校企合作的可能性看,一方面境外大型企業面臨中高端技能人才缺乏困境,需要一批技能熟練、價格相對較低的勞動力,因此愿意為高職院校擴大勞務輸出人才培養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的經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派勞務的規模,因此一些大型勞務外派經營企業也愿意為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外派勞務人才而努力。當然這種合作最終還是取決于高職院校的對外勞務培訓與輸出的規模效應。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建立“服務平臺”、規模化培養外派勞務人才的意義顯得非常重要。
(三)根據勞務人才的職業領域,優化對外勞務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所謂中高端勞務,目前還沒有權威的定義,一般指航空乘務員、機場客服人員、豪華郵輪服務員、海員、酒店服務管理、高檔百貨店售貨員、免稅店及高級專賣店售貨員、護上、教師、廚師、設計咨詢、項目經理、IT設計、高級技工、技師、農技人員等崗位。[5]與傳統的低端型勞務人員培養不同,多數崗位直接面對境外外籍人士,因此不僅僅需要強化專業技能,外語及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十分重要。
對外勞務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的職業領域和崗位不同,通常分為兩種。
1.“外語+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
這里的外語,主要是指小語種,如日語、韓語、越南語、泰國語等。由于高職學生多數是初次接觸小語種,因此需要長時間的外語學習才能勝任境外工作的跨文化交流。這一類勞務外派的學生多數是高職院校日語專業、韓語專業等小語種專業學生,其畢業從事的多數是境外旅游服務、銷售、文秘等通用類崗位,技能的要求相對簡單一些,技能培訓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技能課程以核心課程為主,注重實訓。而外語的要求則更為突出,因此需要強化外語訓練。如旅游院校的赴日技能實習生班,重點學習旅游日語專業課程(日語口語、日語精讀、日語聽力、日語泛讀、旅游日語、飯店日語等語言類課程),采用分層教學、淘汰選拔的方式強化學生外語學習,從第二學期開始,通過對學生日語口語、聽力以及其他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測評,選拔約一半學生組成赴日強化班,與普通班相比增加口語、聽力課時,并全部由外教授課。在大三年級,再進行日本行業協會的面試,選拔部分學生組班進行強化訓練,未被選中同學則組成赴日預備班作為外派儲備資源進行培訓。
考慮到國內的語言培養環境和師資條件難以與小語種母語國家相比,因此一些高職院校采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把小語種專業的學生送到國外去進修,采用專本連讀的方式,學生畢業后就在境外就業。廣西、云南等地對外勞務人才培養多采用這種模式。
2.“技能+英語”的人才培養模式
這種模式適用于準入門檻比較高的職業,有的還需要獲得國際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技能的要求比較大。如培養護理、海員等技能型人才,需要對其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技能訓練,專業課程的比重非常大,同時又要強化英語的教學。不同的行業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不同,因此英語課程的設置也不一樣。護理專業學生的外派勞務,一些發達國家對學生參加雅思或托福英語考試的成績有一定要求,特別是口語。而國際海員對專業英語水準提出的要求,光適任證書考試就包括了航海英語或輪機英語的項目。因此這一類外派人才的培養,專業技能課程和英語培訓課程幾乎是等量齊觀的。
除了專業技能課程和外語課程,高職院校外派勞務人才的培養,還要注意以下兩方面的課程設置:第一,要完善創業教育。受到國外用工的政策限制以及勞務外派合同規定,勞務外派的學生在境外工作若干年必然會回國就業,有的則選擇回國創業,將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市場信息帶回國內。對外勞務的人才培養不僅要著眼于現在,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這不是一項短視的、功利性的活動,而是一項創新創業的人才培養工程。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在對外勞務輸出培訓中重視創業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第二,要夯實學生的職業素養。赴國外就業,除了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和外語水平外,體力、心理上都需要有一定的承受力,還要具備禮儀、人際溝通、團隊精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因此高職院校還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能訓練、形體訓練、涉外交際與禮儀、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培訓。
課程體系改革,還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課程標準。勞務外派最終還要回饋于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改革,為高職教育國際化服務。因此要通過派遣畢業生引進國外先進的經營管理和服務理念、技術操作規范等,形成新的課程標準。
參考文獻:
[1][5]金剛.順應形勢 調整結構 構建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發展新模式[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4(3):10-12.
[2]文月.2015年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發展述評[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6(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