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現狀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21:32: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國經濟現狀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市場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樞紐,因此,探討中國市場經濟中的信用問題,具有特殊的意義。
一、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之一是信用
這里講的信用”,是以社會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廣義信用。在市場經濟中,信用集中、具體地體現在以資金為紐帶的市場參與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實現的程度高,市場經濟的發展就規范,社會擴大再生產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礎上進行,反之,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會扭曲,會波折重重。
信用問題在市場經濟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問題貫穿于市場經濟的各個角落。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參與者的信用關系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互為前提的有機網絡,這個網絡中的某些環節斷裂,必然對整個網絡產生連鎖性的破壞,且這種破壞呈現放射性惡性擴張的特征。特別是信用網絡中的某些重要環節如金融、大企業間的相互信用等出現問題,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就更為嚴重、影響波及面就更為廣泛和深遠,其實際破壞性要比表面上體現出來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問題從根本上制約著市場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社會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對社會道德水平發生影響,在一個信用水平不高的社會里,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水平都會扭曲,這就會使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動搖;同時,社會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市場經濟的保障水準,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嚴只有在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對其行為負責任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自80年代初開始,我國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資金漸成風氣,進入90年代后,債務拖欠的規模越來越大,牽進去的企業越來越多。至今,債務拖欠關涉到幾乎所有企業,整個經濟領域信用嚴重貶值。不良的信用導致不正常的經濟和金融運作:銀行作為結算中介,對企業相互間的信用監督逐漸失效;因企業間相互不信任而設置的結算障礙如現金交易、款到發貨等使商品流通速度減慢;商業銀行在社會信用水平過低的現實下只能苛求過高的信貸安全保障,如要求貸款的高抵押率、項目的低風險性等,使得社會資金供給總量萎縮,制約社會再生產規模的擴大等。現在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良信用正從根子上腐蝕著我們的國民經濟。
二、中國市場經濟中形成不良信用的三大原因
(一)重復建設導致大量企業出現支付危機
我國市場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的盲目導向具有相當的普遍性,我國的許多世界第一”就是明證:如彩電生產線的數量世界第一;汽車整車生產廠的數量世界第一;電冰箱廠家數量世界第一;摩托車廠的數量世界第一;高星級酒店的數量世界第一等。市場旺盛的短暫需求盲目引導了大量的重復建設,重復建設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企業因其商品價值不能實現而面臨淘汰。這些面臨淘汰的企業,無例外地發生支付危機,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信用不良的發源地。
(二)企業集團不良信用成為社會不良信用的關鍵
企業集團的組建,自80年代以來一直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重頭戲之一。不可否認,企業集團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優化組織形式,在生產的集約化、產業的互補性、資金的集中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近代西方發達國家經濟起飛的主要推動者就是按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等方式組織起來的企業集團。即使是現在,企業集團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依然發揮著骨干作用。西方國家企業集團的組建,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即其是一種生產要素的自然組合。
我國企業集團的組建,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拉郎配”的產物,如早期自行車行業中“永久”集團、“鳳凰”集團的組建,就是把生產同一類產品而生產技術、管理水平、經營機制等方面都有巨大差距的企業人為地攏在一堆,事實上成為一個松散的企業集團,這并非生產要素自然組合的結果,除了商標統一外,根本失去了企業集團資源優化組合的意義。遺憾的是,類似行為在我國風起云涌,呈不斷蔓延之勢。90年代以來,大量的非公有制企業加入了集團化改造的行列,企業集團”隊伍更是空前膨脹。由于我國經濟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較多,如對工商注冊資本金的真實性無法實施有效監控;對企業集團并表核算的資產負債無權威機構去加以認定并負責;加上社會中介機構過多過濫而導致的不規范操作使企業資產的價值難以得到真實評定等,導致大量的企業集團空殼運行。貌似強大而實際虛化的集團”往往成為巨額融資的載體,集團在運行時其債務往往被架空,而一旦停止運行其債務就會落空。虛化的企業集團已成了吞食資金的黑洞,其不良信用是社會不良信用的關鍵。
(三)泡沫經濟逐漸破滅為不良信用火上澆油
我國企業的高負債經營恐怕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在我國生產型企業的營運資金中,負債要占到70%以上,流通型的企業則這一比例為80%以上。尤為突出的是負債基本上是銀行貸款(近年來拖欠應付款已成為企業負債的重要部份,但歸根結底,這一部份拖欠款又會主要轉化為被拖欠企業的銀行負債)。這樣的資金結構,使我國市場經濟對銀行信貸的變動過度敏感。用銀行貸款進行投資與用自己的錢進行投資,在投資主體對投資沖動的自我約束力度上是絕對不同的,拿來”的錢用起來總是“大手筆”!由于我們的市場靠信貸支撐,信貸一傾斜,市場就繁榮,反過來又需要更大的信貸投入去支撐這種繁榮,一旦這種繁榮畸型化,則大量的信貸資金就無法正常循環,社會信用就受到嚴重破壞。
近年來國際經濟領域的例證和我國的實踐,已充分證明靠高額信貸刺激和支撐的泡沫經濟必然會逐漸破滅,進而導致大量的信用鏈斷裂,最終對國民經濟產生根本的破壞。1996年以來席卷東南亞的金融危機,近來已嚴重危及到號稱世界經濟強國的韓國、日本,并有演變成經濟危機的跡象。有人將此次金融危機歸罪于國際金融炒家的襲擊,我認為這僅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現象,事實上,卷入此次危機的國家均是經濟發展過度依賴于信貸擴張的高泡沫經濟國家,泡沫經濟表面上十分繁榮,在金融領域風平浪靜的時候可以維持較長時期的興旺發展,但過度依賴信貸的脆弱性,決定了其經受不起沖擊,出問題、甚至發生危機只是遲早的事!
歐美國家對這個問題認識得較早,解決得較好,這些國家的企業,其營運資金中絕大部份是自有資金,銀行貸款只占其總資金運用額的15%左右,無論是單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是整體國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都是比較高的。這些國家市場經濟的運作基本建立在平實的基礎上,盡管發展速度可能沒有搞泡沫經濟的國家快,但安全性、穩定性、可持續發展性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三、重整信用、再理市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要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待理之事千頭萬緒,但首先要牢牢抓住信用”這個綱。在目前信用水平嚴重滑坡的現實下,重整信用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一)由國家出面,大規模重整國有企業的信用。
國有企業現在最頭痛的問題莫過于資金不足、負債過重,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并帶來一系列問題,如:償付能力不足而互相拖欠貨款并引起鏈狀反應;負債過重使企業難于進行擴大再生產而導致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下降,大量職工下崗;無力進行新投資促進產品上檔次導致競爭力下降、逐漸被市場淘汰等等。國有企業形成今天這樣的困難局面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但過多地對此進行探究沒有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正視現實并尋求解決辦法。國家有關部門近來準備采取三項重大措施解決國有企業資金困難問題:一是通過稅收上照顧以增強企業積累能力;二是對原來撥改貸”的資金逐漸轉化為國家對企業的投資以減輕企業的利息負擔;三是對企業的債務委托專門機構托管以助企業解脫債務包袱。我認為前兩條確有利于增強企業活力且立竿見影,后一條其利弊有待實踐檢驗。這些措施的實施,為重理企業信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國家應委托或組織專門的機構,將企業從上述優惠條款中得到的資金優先用于解開信用上的死結。從一時一事或單個企業看此舉可能收效不明顯,但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效果會逐漸從根本上體現出來。
(二)對企業集團的融資,應抓住牛鼻子——統借統還。
企業集團之間、企業集團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集團與金融機構之間的資金拖欠一般來說數額較大,實際債權債務關系有相當多的部份不明確。這里僅舉一例:一個企業集團包括集團總部在內的多家成員單位,若都由集團作擔保,或這些成員企業之間相互擔保,在多家金融機構貸款,這個集團就很容易獲得巨額資金。集團內部通過資金調度以后,往往會出現借錢的不用錢,用錢的不借錢,或以張三名義欠的債,而實際債務人卻是李四。一旦發生信用危機,一是資金額過大難于清償,二是債權債務關系錯綜復雜,難于找出頭緒。近年來許多企業集團空心化動作,大量的資金金蟬脫殼,債務甩給一個空殼集團,給社會留下巨大的信用不良問題。
西方發達國家大型企業集團一般來說資信情況較好,有一個經驗特別值得我們借鑒:這些國家的大型企業集團在融資上一般都由集團統籌,縱使有的下屬公司直接對外融資,其集團也實實在在地對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其保證資格在實有資產擔保能力范圍內,企業融資保證能力的真偽由社會中介機構評判并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很少有大規模詐取或套取資金的情況發生。我國有必要迅速、及時地建立企業集團融資的有效監控機制,這個機制的牛鼻子就是對企業集團的融資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手段可硬一點。對企業集團融資實行集中管理一刀切,這樣,一則便于融資對象對企業集團的實力進行把握,二則也便于企業集團加強內部管理,強化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現代企業集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實質上是以資金為紐帶的),有效制約住盲目的投資擴張欲望。這樣做的代價可能是企業的經營活力受到一定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受到一定制約,但減小了泡沫經濟的影響,經濟發展速度更有實際意義,通過整頓集團信用而促使社會信用狀況好轉,對理順市場關系、規范市場行為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三)加強宏觀調控,盡量減少重復建設。
中國最大的腐敗是什么?我認為是盲目的重復建設。一個大的投資決策失誤,幾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的投資就可能付諸東流,而最終往往連基本責任人都找不到,這在中國是屢見不鮮的教訓!投資失誤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破壞社會信用,因此、加強宏觀調控,減小投資失誤是重整信用、再理市場的重中之重。
經常有人有意無意地將國家調控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其實,無論哪一個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其宏觀調控手段和機制都是有力和成熟的。我國現階段不是宏觀調控過頭了,而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太小!可以肯定,在較長的時期內,我國市場經濟的盲目調節行為還會繼續存在和發展,國家只有不斷加強宏觀調控力量,特別是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和金融調控手段,將市場盲目調節的危害盡可能降低,才能從源頭上制約不良信用的擴張。
(四)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機制,營造良好守信氛圍。
建立有效的信用形象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守信氛圍,是解決不良信用問題的治本工程。
現達國家普遍重視信用形象,而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機制。在那些國家里,一個企業、一個公民,若信用形象不良,會遭到社會的唾棄,并很難再有發展機會。這就使得信用問題幾乎受到每一個人的珍視。企業是由人管理的,企業的信用問題,根本上還是人的信用問題。長期以來,因科技水平所限,我國經濟領域信息閉塞,一些信譽掃地的企業法人和個人,往往騙了東家騙西家,一路得逞。隨著電子計算機在經濟領域應用的大規模推廣,信息的傳遞、調閱已經相當簡易,但我國經濟領域的信用問題,卻依然相當嚴重,原因何在?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國的信息網絡大多自成體系,這就為信息資源的共享設置了障礙。以銀行為例,我國每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信息網絡均自成一體,各地方商業銀行的信息網絡又自成體系,這樣,在本系統范圍內對往來企業和個人的信用形象還勉強可以把握,但跨系統的信息就無從得知了,一些信用不良的法人和個人照樣可以在各個金融系統之間游刃有余地行騙。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迫切需要在全社會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此事應該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權威機構來管理,也可主要依托金融系統來進行,原因有三:
1、成熟的技術手段。金融系統經過十多年的電子化建設,計算機的普及程度已相當高,只需要由人民銀行出面籌建統一的電子管理網絡,就可以實現金融系統間的信息資源共享。
2、良好的管理基礎。金融機構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管理最為嚴密、最為細致的部門之一,人員的整體素質較高,資料的完備性較好,凡往來法人及個人的業務資料,均有很長的保存期。這就為建立信用形象檔案奠定了良好的基本
礎。
篇2
關鍵詞:石油能源 中國經濟
論文正文:
石油能源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石油供給和需求現狀分析
1.石油資源的供給
當前世界石油的主要產地在中東地區。如果按照國家來劃分,石油資源的主要產地在中東、美國和俄羅斯;根據美國能源部情報署網站的數據可以看出,石油的供給主要操控在中東和俄羅斯手中,美國大權旁落。而對中國來說,我國石油的自產量僅僅是世界總產量的5%,遠遠無法滿足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因此我國的石油資源主要靠進口。
2.石油資源的需求
發達國家的石油資源需求主要靠自己的供給。但是中國石油資源因中國經濟的增長消耗量也在擴大,增長的速率每年5%。從1999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間,中國石油資源的使用量達到了全球的50%;在2009年中國因自身經濟的需求,先后向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西等地簽署了貸款換油項目,涉及花費金額400億美元。
二、石油能源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
1.石油能源影響中國的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石油資源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而且中國現在面臨石油資源短缺的狀況,而且這個能源缺口很大。一組數據顯示,在石油資源的價格提升了100%以后,我國石油加工業和煉焦業的綜合平均價格為53.03%和6.89%。對于整個社會和國家的政治軍事以及海上空中交通運輸業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當今的中國還是以工業化產業為主導,促進國家經濟的增長,這就導致了工業耗能高,沒有合理的預警機制,導致了中國石油市場的反應緩慢,制約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2.石油資源影響社會產業鏈的完整發展
石油資源是社會的主要能源,為社會提供必要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對生產行業來說,石油資源是主要的工業原料,對社會生產有著重大影響,首先是對石油石化行業的影響,其次是對石油作為能源燃料對整個社會生產的影響。事實上,石油的產業鏈條從石油的開采、煉制,都是基于一定的技術手段,并對其實行提純分餾,會產生出許多的化工原料,主要的包括醫學藥品、溶劑、化學肥料和聚乙烯塑料等等。對社會生活行業來說,石油通過煉制,生產出柴油、汽油等油氣產品,運用于汽車消費、交通運輸、民航等等的各種相關產業的發展。
3.石油能源影響中國國家安全
石油能源會影響到國家的戰略安全。一個國家的石油儲備不足,就無法實現長期有效的維穩。隨著時代進入21世紀,世界反恐戰爭的背后都有著爭奪石油資源的影子。一則材料指出,2006年11月日本最大的敷島號巡邏船啟航奔赴印度,并打著積極打擊海盜的口號與印度妄圖控制馬六甲海峽,保障其石油資源的安全運輸線。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石油資源作為世界上主要能源的現狀不會改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石油都依賴于進口,如果一國斷絕了與供應國的關系,那么遭遇到的資源安全和國家安全的窘態不容忽視,這也就是石油資源對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土安全的重要作用。
三、中國應對石油危機的解決策略
1.有效保護國內石油市場穩定發展,并實施廣泛的石油外交戰略
中國國內的能源消耗過度,導致我國能源危機日益凸顯。因此,國家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點,實現我國石油資源產量和使用的均衡化發展,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小康經濟的需求。同時,也需要實施以石油為核心的新一輪的外交政策,并與周邊國家和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關系,推動中國石油進口的多元化。現在,中國雖然在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下有著能源不足的危機,但是與中亞、西亞等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進行良好的政治、經濟、文化互動,在這個戰略發展的機遇期,應該加強雙方的經濟與貿易合作,從而實現雙贏。
2.建立健全國內的石油的戰略儲備,保障國家安全的國防需求
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的規劃,我國在2050年到2060年間實現經濟繁榮和領土主權統一的中等發展國家,在這個戰略機遇期,中國的國防隊伍必須實現現代化建設,擔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由于中國戰略資源主要依賴于進口,這就要求我國國家國防力量必須對我國國家的海上資源輸送線路的安全。同時也要求我們國家建立健全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做到物盡其用,地盡其利,實現能源安全。
3.實施新能源發展戰略,實現以新能源代替石油的戰略構想
在石油資源儲備量日益減少的今天,世界上各國對資源的敏感度也隨之提高,因此各國政府依據自身經濟的發展現狀已經開始相應的對新能源進行開發與利用,旨在緩解國內的石油危機,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起著很有效的推動作用。
篇3
關鍵詞: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5-0297-02
引言
世界經濟專業屬于理論經濟學的分支,最早由中國人民大學設立,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為更好的了解世界經濟形勢,國內很多院校都開設了世界經濟專業,近年來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量在世界經濟領域有所專長的人才。但對國內七所重點大學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調研結果顯示,世界經濟碩士培養中還存在專學不分、實踐不足、課程設置趨同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地對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進行培養,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規律,就成為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一、中國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
1.研究方向。基于對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七所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調研,我們看到,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按照世界經濟學科的知識結構大致分為:世界經濟理論、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與投資、國際政治與經濟關系、世界經濟運行與國別經濟研究等;個別高校如南京大學基本按照地理區域將研究方向分為美國與歐盟經濟研究、東亞經濟研究、區域一體化研究。整體來看,研究方向的相似度較高,以宏觀經濟研究為主。另外,中國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采用導師負責制,授課模式以集體授課為主,學制一般為二至三年。
2.培養目標。七所高校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雖然表述不一,但十分清晰明確,概括起來就是要培育了解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歷史和現狀的、能夠洞察國際經濟發展變化規律、具有較強的分析和研究中外現代經濟問題能力的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具體又包括兩類:一是對中國經濟運行、國家經濟政策和世界發展狀況十分熟悉,能夠運用各種經濟學原理解決各種現實問題的應用型人才;二是熟練把握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理論等各種世界經濟理論基礎,能夠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術型人才。
3.培養模式。培養模式是根據人才成長的規律和社會需要,為受教育者構建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以及實現其結構的總體運行方式,反映的是培養過程中各個環節的最優化設計以及諸因素的最佳組合。目前大多數高校普遍采取“學位課程+學位論文”的方式,學位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達到所要求的學分并經中期分流考核合格后,即可在導師指導下進入學位論文的撰寫階段。
二、當前中國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研究方向不夠細化。從目前的世界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沒有所謂“最優模式”,各個國家在不同的發展時期和發展階段,由于所面臨的全球經濟形勢不同,采取的發展戰略和方針也不同,因此我們在研究世界經濟領域問題時,應該既研究具有普遍規律的宏觀問題,又探討特定時期和特定國家的具體問題,中國現有世界經濟專業的培養方向大多比較寬泛且偏于宏觀,明顯不夠細化,因而針對性不強。
2.培養模式較為單一。雖然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中的培養目標較為明確,分為“理論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類,但是在實際培養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應用”這樣一種傾向,因此這種單一的“學位課程+學位論文”的培養模式對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約。當然,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培養過程中也比較注重校外實踐這個環節,包括聘請校外導師、開展學術研討會等形式,但是大部分由于各種資源的制約,在實際運用中并不理想,與預期目標尚存在一定差距。
3.課程設置理論聯系實際不足。課程設置是根據研究方向來制定的,由于中國高校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方向相對宏觀,所以從課程設置來看,都是比較傳統的西方經濟學體系。但是近年來世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世界經濟格局進入調整期,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又使得所有的經濟體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西方經濟學課程體系在實踐面前顯得有些“滯后”,一些新的社會、政治、經濟現象需要通過更具有時效性的課程設置和更靈活的教學方式來進行研究。
三、完善中國世界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幾點建議
1.增設研究子方向。在培養方案中,高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師資優勢及地緣特點增設研究的子方向。雖然研究的是世界經濟,但我們的最終立足點是通過學習世界經濟,為中國更好的融入世界、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服務。因此,各個高校可以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研究專長及學校所處的地區情況將研究方向細化,形成各自的特點和優勢,這樣培養出的人才既可以避免趨同性,同時又可以更好地為經濟研究和實務工作服務。
篇4
林至穎,出生于香港,祖籍廣東中山。現任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利豐研究中心副總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暨南大學現代流通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商業模式研究工作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企業管理博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學MBA、香港理工大學理學(知識管理)碩士、香港大學會計及金融本科學士。2001年獲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留學于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二、社會職務
林至穎于2003年加入香港利豐集團,曾在利豐集團旗下的利豐(貿易)有限公司及控股公司利豐(1937)有限公司下若干子公司工作,在環球消費品采購、物流、經銷及零售方面擁有豐富實踐經驗。近年專注于協助利豐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的發展并從事與供應鏈管理、商貿流通及中國商業模式有關的研究。加入利豐集團之前,曾任職于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林至穎在中國證監會/深圳交易所第40期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資格培訓班畢業,擁有中國證監會認可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資格并為香港董事學會會員。林至穎是國家工信部《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的專欄作者。曾公開在國家級經濟、社科類核心期刊及中國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三、主要榮譽
“供應鏈金融在泛珠三角區域的實踐現狀及對區內現代物流業合作發展的戰略思考”獲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秘書處及廣東省現代物流研究院聯合頒發“泛珠三角現代物流業合作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憂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生物質能源價值鏈管理(Bioenergy Value Chain Management)”代表中國參加殼牌及美國時代雜志(Times Magazine)聯辦2010全球明日能源研究報告比賽(Energy For Tomorrow)獲得二等獎(2010年)。
四、主要論著
1、《以內外貿一體化為本位構建中國式跨國商貿集團的思考》,《中國經貿導刊》,2011年9月。
2、《中國與歐美流通發展比較及啟示》,《中國流通經濟》,2012年1月。
3、《中國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優勢、經驗和對全球的啟示》,《經濟縱橫》,2012年6月。
4、《國內外銀發市場理論綜述及對中國的啟示》,《現代商業》,2011年3月。
5、《從聲譽風險視角看企業風險管理》,《商場現代化》,2011年5月。
6、《供應鏈全球化與企業組織變革》,《中國經貿》,2011年5月。
7、《可持續發展供應鏈國內外理論研究綜述及案例》,《中國市場》,2011年7月。
8、《基于SCP范式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分析及其實證研究》,《當代經濟》,2011年8月。
9、《中國與歐美流通業發展比較及對“十二五”中國現代流通體系創新的啟示》,《中國流通2011(國家商務部指導、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2011年年會會刊)》,2011年12月。
10、《中國私人公務機市場發展概況》,中國社會科學院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1—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1、《供應鏈金融在國內的發展概況與戰略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1—2012)》,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2、《利豐集團:沒有工廠的生產商》,《中國經營報》訪問,2011年12月26日。
13、《利豐集團:一家百年貿易公司如何打破企業發展“平原化”》,《商學院》雜志訪問,2012年4月。
14、《“盛世危言”達沃斯》,《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2月10日。
15、《中美TPP博弈》,《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2月25日。
16、《碳排放交易體系不能沒商量》,《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3月10日。
17、《新普京時代的中俄經貿關系》,《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3月25日。
18、《中美貿易摩擦何以加劇》,《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4月10日。
19、《經濟復蘇中的亞洲機會》,《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4月25日。
20、《全球價值鏈的開放變革》,《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5月10日。
21、《中日韓自貿區簸行》,《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5月25日。
22、《倫敦奧運負擔》,《中國經濟和信息化》雜志“經濟動向”專欄,2012年6月25日。
篇5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1
第二節 研究結構及方法 1
第二章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概述 3
第一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歷程 3
第二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市場現狀 4
第三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現狀 5
第三章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市場分析 7
第一節 經濟型酒店的業態特征 7
第二節 我國發展經濟型酒店的市場機遇 8
第三節 經濟型酒店的定位 10
第四章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競爭優勢 12
第一節 經濟型酒店的價值創新 12
第二節 經濟型酒店的成本優勢 13
第三節 經濟型酒店吸引資金的優勢 13
第四節 贏得經濟型酒店競爭優勢的關鍵 14
第五章 總結 17
第一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趨勢 17
第二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的模式選擇...............................................17
參考文獻 19
致 謝 20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旅游業的發展, 經濟型酒店的作用將日益突出。在高星級酒店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經濟型酒店卻一直存在供給斷層,目前存在價格競爭混亂、管理模式單一、缺乏知名而大型的經濟型酒店連鎖集團等問題。相對于發展成熟的高檔酒店, 經濟型酒店面臨著更多的商業機會。通過研究經濟型酒店, 發現其發展的客觀規律, 對于我們認識經濟型酒店的內涵, 為理論創新和經營實踐提供理論上的指導, 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健康發展等有著重要的意義。90年代末國內提出促進內銷的政策,甚至國務院提出法定的“五一”和“十一”長假以拉動內需,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市場更加擴大。據有關數據顯示,到2000 年底我國經濟型酒店數量已達5460 家,占星級酒店總量的90.6%。而且據調查發現,在“五一”和“十一”黃金周期間,經濟型酒店的客房入住率遠遠高于四、五星級賓館。同時也有資料顯示,2002 年國內旅游者中只有44.8%將星級飯店作為自己的住宿選擇,星級飯店的客房資源有41.5%處于閑置狀態。有關統計顯示,海外旅游發達城市經濟型連鎖酒店與豪華星級酒店的比例一般為7∶3,而在上海及我國其他大中城市,經濟型連鎖酒店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2008 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相繼召開,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舞臺將更為廣闊,旅館需求量十分巨大。由于經濟型酒店的投資回報率可達10%甚至更高,一般賓館需要8 至10年才能收回投資,而經濟型酒店只需五六年,因此經濟型酒店逐漸成為投資者的新目標。由此可知,經濟型酒店將是我國酒店業發展的一個新的亮點。但是,目前經濟型酒店在發展中也涌現出不少問題。
由于對經濟型酒店的概念認識不清, 或是只抓住了概念中的某一點來強調, 我國的經濟型酒店可以說和國外的經濟型酒店完全不一樣, 是“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型酒店。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通過闡述我國經濟性酒店的發展狀況,并在研究過程中能對我國經濟型酒店有正確的認識,發現我國經濟型酒店市場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并對其發展趨勢做出相對合理的解釋,同時也希望在文章中對發展中的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
第二節 研究結構及方法
一、研究結構
本文就我國經濟性酒店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展開討論,同時認識到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有飛速的發展過程,我國經濟型酒店的提出, 符合中國經濟、旅游業發展及中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實際。據有關方面的調查, 城鎮居民對國內旅游的住宿設施選擇旅館、招待所的占2611%, 選擇賓館的占22%, 而賓館類中就包括了大部分經濟型酒店。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 發展我國經濟型酒店必將是大有可為的。
文章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組成:
(一)前言,主要說明選擇研究我國經濟性酒店的發展狀況的現實背景和意義,及本文研究的結構、研究的方法。
(二)對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做出概述,從而認識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現狀。
(三)對我國經濟型酒店做市場分析,討論其擁有的市場機遇。
(四)分析經濟型酒店的競爭優勢,從各個方面講述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優勢。
(五)總結提出經濟型酒店的連鎖經營的發展趨勢及其經營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將從實際出發,結合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本身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的來說,將采用以下的方法:
1.歷史文獻分析法:主要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來支持論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圖書館、校級圖書館以及浙江圖書館的藏書和期刊;電子期刊的全文檢索;英特網的搜索引擎;各大專業網站等等。
2.運用統計學原理進行系統調查,確定統計對象,進行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分析。
3.數理分析方法:將所查數據與理論結合起來分析。
4.采用綜合法進行實證性分析,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分析。
第二章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概述
第一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歷程
關于經濟型酒店的定義,學術界并未有公認定論。廣義而言,通常是指價格比較低廉的酒店。其最突出的特征有三個:一是客源對象、酒店檔次及收費價格屬于中低檔;二是服務有限,并非面面俱到,一般沒有餐飲服務,只提供大陸式簡單的免費早餐;三是在有限服務中體現各自的經營特色和服務特色。我國飯店行業開始關注經濟型酒店,是近幾年的事。雖已有10 年的發展歷史,但我國對經濟型酒店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不夠深刻,發展也不夠成熟,有時甚至還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總體而言,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目前酒店發展的現狀,一般這樣劃分我國的經濟型酒店:根據規模大小, 將中、小型的各種酒店劃為經濟型酒店;根據檔次,將中、低檔的各類酒店劃為經濟型酒店;根據星級標準,將三星級及三星級以下的各星級酒店和星級以外的中、低檔次的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劃分為經濟型酒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經濟型酒店應該可以認為是指以大眾旅行者和中小商務者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客房為唯一或核心產品,價格低廉(一般是價格300元人民幣以下),服務標準,環境舒適,硬件上乘及性價比高的現代酒店業態。它的發展起步慢,但很快。
20 世紀的后期, 中國經濟型酒店進入了市場開發與產品開發并行的階段。1996 年, 上海錦江旅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設錦江之星樂園店, 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第一個經濟型酒店品牌的誕生。2002年, 首旅集團與攜程旅行服務公司共同投資建立 了如家酒店連鎖,打造如家快捷酒店的核心品牌。2003 年, 上海美林閣餐飲集團推出中國第一家汽車旅館———“莫泰168”。此外, 欣燕都、新宇之星等一系列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相繼誕生。2004 年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型酒店發展的元年, 我國經濟型酒店進入市場的成長階段, 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國外經濟型酒店品牌示范性的作用影響下, 中國又誕生了中州快捷、7 天、金一村等民族品牌。已有的經濟型酒店增長迅速, 如錦江之星在2004 年一年內, 就有23 家店開業, 年增長速度達到100% 。
第二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市場現狀
一、產業現狀
我國經濟型酒店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形成相當地規模,可以從產業規模、產權制度和產業績效三個方面來說明其產業現狀。
(一)產業規模
2006年10月11日, 國家發改委發表的《2006 中國經濟型酒店調查報告》顯示, 截至2005 年底, 中國住宿業市場上共有現代意義的經濟型酒店連鎖品牌50 家, 已開業酒店數超過600 家, 已開業房間總數達50, 000 間。產業規模宏大。
(二)產權制度
目前,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產權不明晰, 缺乏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不少經濟型酒店以內部接待為主。資金投入使用科學管理、經濟效益都不完全是商業化運營。這種為滿足特殊體制利益而建立的酒店, 推向市場經濟的基礎較差。
(三)產業績效
近幾年的平均出租率、營業收入等資料顯示, 中國的經濟型酒店經營狀況良好, 平均客房出租率達到85- 90%。錦江之星全年平均出租率高達90- 95%, 如家快捷全年平均出租率達到95%左右, 整體產業績效突出 。
二、市場狀況
我國經濟型酒店作為一種新型的酒店發展起來,它有其自身的市場運作特征、需求特征和市場營銷狀況。
(一)市場運作特征
首先, 以國內旅游市場作為主要客源。目前國內旅游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階段, 且經濟型酒店市場化率較低, 在休閑、商務、自駕游等空白點還有創新機會。國內旅游市場的發展是促進經濟型酒店發展的直接動力。其次, 價格競爭占據市場的主導競爭地位。盡管一些成熟的經濟型酒店能夠依靠品牌和地理位置優勢保持較高的價格, 但大部分經濟型酒店知名度較低, 只能通過價格競爭取勝。這種無序的價格競爭方式會影響企業的質量、環境、服務和信譽, 對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是不利的。最后, 品牌化連鎖經營剛剛起步。雖然中國經濟型酒店數量龐大,但能夠真正進行品牌管理的只有錦江之星、如家快捷等, 大部分的酒店產品特色不突出, 很多經濟型酒店提供的產品基本相似, 甚至完全相同, 因此仍處于品牌化連鎖經營的起步階段。從市場總體狀況看, 我國經濟型酒店雖然發展迅速, 但還存在諸多問題, 整體市場競爭力較弱, 難以與國外酒店集團抗衡。目前, 中國的經濟型酒店行業正受到來自國外競爭對手的強大壓力。
(二)市場需求特征
中國經濟型酒店的客源市場中, 中青年市場是主力軍, 傾向于客房設施的實用性; 另一部分客源是受教育程度高、收入偏中上的客人,他們重視客房設施的多樣性, 屬于經濟型酒店的高端顧客;商務型和觀光型客源市場需求差異明顯: 商務型客人, 希望能夠提供早餐和正餐, 注重舒適性, 觀光型客人, 最關心客房設施的實用性。
(三)市場營銷現狀
與國外酒店連鎖品牌相比, 中國經濟型酒店品牌在市場營銷方面明顯滯后, 缺乏市場營銷意識和手段。特別是地區性品牌, 知名度很低, 沒有完善的預訂網絡。除少數酒店連鎖有比較成熟的預訂網絡外,我國大多數經濟型酒店市場營銷方面明顯落后于國外各大品牌。
第三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現狀
我國經濟型酒店最初的發展始于1996年,上海錦江集團下屬的錦江之星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型酒店品牌 問世。進入21世紀,各種經濟型品牌如雨后春筍破土而出,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中國經濟型酒店行業成長迅速,出現了一些影響頗廣的民族自創品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有:錦江集團于1996年創建的錦江之星;首都旅游國際酒店集團與攜程旅行服務公司與2002年共同投資組建的如家酒店連鎖等。此外,還有一些地區品牌的經濟型酒店,如上海地區的莫泰168和寶隆居家、華南地區的7天、北京地區的欣燕都等。這些品牌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得到迅速的擴張,一些地區品牌正在積極向著全國品牌的方向努力。
其次,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需求旺盛,幾個大型城市和幾塊區域成為熱點。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經濟型酒店需求非常突出,市場條件比較成熟。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區這三個地區較高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也決定了經濟型酒店的需求水平。所以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是以點面結合的格局迅速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起來的。
再次,經濟型酒店吸引了各類資本的大量涌入。由于經濟型酒店的投資比較小,而投資回報率明顯高于一般的酒店;同時,中國目前的投資環境比較好,資金供給充足,很多閑散資金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的投資項目,這種結合了物業與酒店的優質項目格外吸引資本的涌入;另外,中國房地產的升值空間也導致了投資者對經濟型酒店地產的升值預期,所以,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資金紛紛看好這類項目。
最后,外來品牌與民族品牌的競爭日益加劇。許多國外成熟的經濟型酒店品牌看好中國的市場潛力,高調進入。他們成熟的管理經驗,雄厚的資金實力和人才儲備,享譽世界的品牌,發達的營銷網絡,嚴格的質量控制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對本土發展起來、只有短短幾年經驗的中國民族品牌形成了強大的壓力。中國本土的經濟型酒店必須快速學習,快速成長,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的地位和優勢。
第三章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市場分析
第一節 經濟型酒店的業態特征
經濟型酒店通常被稱作有限服務型飯店 ,其規格和硬件設施要低于商務型飯店。房價不高,但安全、舒適、干凈、實惠。在酒店業發展成熟的國家,經濟型酒店只是投資標準和設施配套少而已,基本的管理服務質量卻是不能下降的。對經濟型酒店已不僅是“安全、衛生、符合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了,在必備項目和基本服務上,它與高檔酒店的水平應是一致的。經濟型酒店至少具備以下的特征:
一、市場特征
首先,中國經濟型酒店行業成長迅速,出現了一些影響頗廣的民族自創品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有:錦江集團于1996年創建的錦江之星;首 都旅游國際酒店集團與攜程旅行服務公司與2002年共同投資組建的如家酒店連鎖等。此外,還有一些地區品牌的經濟型酒店,如上海地區的莫泰168和寶隆居家、華南地區的7天、北京地區的欣燕都等。這些品牌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得到迅速的擴張,一些地區品牌正在積極向著全國品牌的方向努力。
其次,中國經濟型酒店市場需求旺盛,幾個大型城市和幾塊區域成為熱點。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經濟型酒店需求非常突出,市場條件比較成熟。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區這三個地區較高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也決定了經濟型酒店的需求水平。所以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是以點面結合的格局迅速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起來的。
再次,經濟型酒店吸引了各類資本的大量涌入。由于經濟型酒店的投資比較小,而投資回報率明顯高于一般的酒店;同時,中國目前的投資環境比較好,資金供給充足,很多閑散資金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的投資項目,這種結合了物業與酒店的優質項目格外吸引資本的涌入;另外,中國房地產的升值空間也導致了投資者對經濟型酒店地產的升值預期,所以,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資金紛紛看好這類項目。
最后,外來品牌與民族品牌的競爭日益加劇。許多國外成熟的經濟型酒店品牌看好中國的市場潛力,高調進入。他們成熟的管理經驗,雄厚的資金實力和人才儲備,享譽世界的品牌,發達的營銷網絡,嚴格的質量控制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對本土發展起來、只有短短幾年經驗的中國民族品牌形成了強大的壓力。中國本土的經濟型酒店必須快速學習,快速成長,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的地位和優勢 。
二、服務特征
首先,是產品的有限性。經濟型酒店緊扣酒店的核心價值——住宿,以客房產品為靈魂,去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務,從而大幅度削減了成本。一般來說,經濟型酒店只提供客房和早餐(Bed & Breakfast),一些有限服務酒店還提供簡單的餐飲、健身和會議設施。
其次,產品和服務的優質性。與一般社會旅館不同的是,經濟型酒店非常強調客房設施的舒適性和服務的標準化,突出清潔衛生、舒適方便的特點。
再次,價格適中。相對于高檔飯店動輒上千元的房價,經濟型酒店的價格一般在人民幣300元以下,一些青年旅舍和汽車旅館甚至只有幾十至一百元左右。
第四,經濟型酒店的目標市場是一般商務人士、工薪階層、普通自費旅游者和學生群體等。而高檔酒店往往以高端商務客人、高收入階層、公費旅客為主要目標市場。
最后,從外在表現來說,經濟型酒店一般采取連鎖經營的方式,通過連鎖經營達到規模經濟,提高品牌價值。這也是經濟型酒店區別于其他星級酒店和社會旅館的一個明顯特征。
三、經營特征
投資額不高,通常是一二千萬人民幣的投資,重視設備的簡單實用,經營活動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進行。從外在表現來說,經濟型酒店一般采取連鎖經營的方式,通過連鎖經營達到規模經濟,提高品牌價值。這也是經濟型酒店區別于其他星級酒店和社會旅館的一個明顯特征。
第二節 我國發展經濟型酒店的市場機遇
國際國內客源穩步攀升, 但是我們發現目前已經建成的酒店在數量結構上呈明顯的“ 兩頭大, 中間小”的不合理狀態, 即質好價高的高星級酒店和質次價低的社會旅館數量大, 而質量與價格較適中的少。許多出門在外的旅行者難以找到適合其支付能力的酒店,他們有的不得不以超出自己意愿的額外金額人住相對規范的星級飯店, 有的不得不以低于自己的消費標準住入臟亂差的社會旅館。當然, 條件能達到基本要求的社會旅館也不可能完全沒有, 但是往往搜索成本太高。也就是說, 由于住宿業結構布局上的不合理性, 導致一部分需求沒有對稱的供給來滿足。這一消費斷層 , 給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
一、國際客源穩步攀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的上升,來自國外的游客會越來越多,尤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以后,國際游客的數量激增。隨著中國入境旅游的發展,國際游客對經濟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漸上升 從國際游客的需求來看,越來越多的國際旅游者來到中國旅游,15~24歲的年輕人和不參團的自助游客是青年旅舍和經濟型酒店的主要市場目標。根據國家旅游局的調查,2004年,來華旅客中15~24歲的外國游客超過了120萬,并且自助游客增長迅速。隨著國際著名品牌如雅高Ibis、圣達特Super 8, Days Inn等經濟型酒店進入中國,以及中國本土的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國際游客對經濟型酒店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二、國內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已經開始逐步進入小康社會。從2000年開始,國內生產總值每年以1萬億人民幣的水平增長;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的人均GDP超過了3000美元;中國的國內旅游總人次超過了全國總人口的60%,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大眾旅游的標準。中國經濟發展為國內旅游奠定了一個廣大的市場基礎,為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拉開了帷幕。 與大眾旅游伴生的是相應旅游設施的改進和旅游行業結構的調整。改革初期,酒店業的發展集中于高星級酒店,這是與國家大力發展入境旅游相符合的。然而,隨著國內消費力量的增強,國內大眾旅游市場井噴增長,需要符合國內旅游者需求和經濟實力的旅游配套設施。而價格適中,質量上乘,服務優質,品牌知名的中低檔酒店數量很少。因此,受每年高達10億人次以上的國內大眾旅游的推動,我國的經濟型酒店市場得以蓬勃發展。中國日益繁榮的經濟刺激了商務旅游的發展,同樣產生了對經濟型酒店的巨大需求。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商務往來日益頻繁,商務旅游在全世界迅速發展起來。據統計,2000年全球商務旅游收入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并且每年以超過8%的速度遞增。2003年在中國境內活動的國際、港澳臺和國內商務游客人數達到1.16億。據世界旅游組織的估算,中國的商務旅游目前年支出在103億美元,在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也正經歷飛速的發展,據估計,在未來幾年可能以20%的驚人速度增長。 以往,高星級飯店是商務客人的主要選擇,但是,隨著私有經濟的發展,以及一些公司對差旅經費的限制,人們在進行商務活動的時候更加注重性價比的選擇。一些設施設備豪華,裝修考究,服務優良,但是只提供客房和會議設施,削減其他非必需設施從而能大幅度降低價格的新 型酒店業態,開始受到商務旅行者的青睞。
第三節 經濟型酒店的定位
在經濟型酒店的巨大機遇的前提下隨著國內經濟和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大眾對經濟型酒店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能夠被大眾消費層所接受的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所以,我國經濟型酒店需要自己的定位。
一、市場定位——國內旅游者
(一)根據市場現狀定位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客源迅速增長,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的主體。200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8.8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國內旅游收入3878.36億元人民幣,國內旅游出游人均花費441.8元。據抽樣統計,在國內游客中,住宿過夜者占到總數的87%以上,而過夜者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入住在各類飯店。 因此,以平均每人次停留1.5夜,兩人一間客房計算。2005年,我國國內旅游者將達到11億人次,按以上同樣的比例測算,到2005年,我國各類飯店入住的國內旅游者將達到3.07億人次,客房總需求為2.3億房夜次,與2002年比將增加0.77億房夜次, 而這部分增長需求將主要集中在三星級和三星級以下經濟型酒店市場中。據國家旅游局的統計,我國目前經濟型酒店約6萬家左右,客房300萬間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設備簡陋,管理及服務極不規范,甚至沒有安全,衛生保證的社會旅館和個體旅館,根本無法達到真正經濟型酒店的要求。可見在未來的幾年,我國對經濟型酒店的需求還有一定的空間。我國每年9億左右的國內旅游者的大多數需要規范的經濟型酒店。
(二)根據客源結構定位
根據2003年中國飯店業調查統計報告 的數據分析將我國飯店按平均房價劃分,可分為700元以上, 401-700元,300-400元,300元以下四個檔次,從對應的客源構成比重看,價值內涵度較高的商務客源在四檔飯店顧客構成中的比重分別為50.6%,56.4%,46.9%,38.1% 。與此相反,價值內涵度相對較低的國內旅游團在上述四類飯店顧客構成中的比重分別為3.4%,4.5%,6.0% ,12.4%。再從國內外客源的比重看,國外客源在四類飯店的顧客構成中的比重分別為76.9%,62.0%,50.1%,30.8%"而國內客源的比重排序則恰好相反。可見,平均房價在300元以下的飯店客源主要是國內普通旅游者。
在我國國內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國內游客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也不斷的變化, 由早期自發的無組織的自費旅游向團體的有組織的形式變化,由因公出差旅游為主向自費,休閑,純消遣的旅游方式變化。家庭自助旅游,自駕車旅游在國內市場中占有了越來越大的份額,并且外出旅游的距離越來越遠,時間也越來越長,這些變化都為經濟型酒店創造了更多的商機。隨著國內旅游的發展,市場對三星級以下經濟型酒店客房的需求還會有拉動作用。
由此看來,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市場定位應以國內大眾游客為主,并主要立足于國內游客中中低層次的商務客人舉家度假的家庭式客人,青年學生,中小型會議客人等。
二、產品定位——經濟、衛生、安全、方便
(一)根據國內旅游者的消費水平定位
國內旅游者受消費能力及星級酒店房價的限制,在住宿設施的選擇上,主要選擇投宿親友為主,其次為價格便宜的旅館、招待所,只有少量選擇賓館飯店。事實上,國內旅游者外出選擇投宿親友更多的是出于無奈, 隨著人們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及消費習慣的改變,人們外出下榻酒店將成為一種必然,但受條件限制。高星級酒店依然還不是國內旅游者的主要選擇,他們還是希望能有價格實惠,方便,衛生,安全的比較規范的酒店來滿足其基本的需要,這樣就需要一大批能為國內旅游者提供基本住宿需要又實惠的酒店,經濟型酒店以其優勢正好可以成為這一市場的主力軍 。
(二)根據旅游者的需求定位
我國經濟型酒店主要針對的是國內大眾市場,主要適合那些對價格很介意的旅行者。據調查顯示,我國經濟型酒店賓客選擇經濟型酒店是因為價格便宜,他們不追求豪華的大堂#優雅的建筑和寬敞的客房,服務與設施的舒適度的較低水平也可以接受, 高檔飯店追求個性化的其他附加服務也可以省略,他們將酒店看作一個可以恢復體力,滿足基本睡眠的場所。因此對安全,衛生,安靜的睡眠環境尤其看重,特別是床的質量,以保證用經濟的價格購買一個好的睡眠。據此,經濟型酒店應以經濟,衛生,安全,方便為產品定位,以小巧溫馨的客房為吸引力。
第四章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競爭優勢
經濟型酒店的競爭優勢就在于, 相對星級賓館,它既在顧客的需求中尋求自己的生長點, 實現了價值創新, 提高了總顧客價值, 又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從而降低了總顧客成本, 最終提高了顧客讓渡價值 。
第一節 經濟型酒店的價值創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態下,經濟型酒店要突出其競爭優勢,那么價值創新是必要的。經濟型酒店的價值創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經濟型酒店的顧客需求
經濟型酒店的目標顧客不崇尚奢華, 不需在酒店中體現高貴身份。他們的核心需求很簡單, 一是衛生條件和睡眠質量要達到基本要求, 二是支付的價格比住宿星級酒店低。所以經濟型酒店在設計產品時, 一定要將自身的定位和星級酒店的定位嚴格區分開。無論在硬件產品、功能配置, 還是服務方式上都應該與星級酒店有顯著的不同。經濟型酒店只有實行價值創新, 才能適應其目標顧客的需求, 贏得自身的競爭優勢。
二、經濟型酒店的硬件產品和功能配置創新
圍繞顧客的需求, 經濟型酒店的硬件產品和功能配置要處處體現實用性,不要任何多余的擺設和浪費。目標顧客的核心需求, 經濟型酒店要努力去滿足, 如衛生條件和床的質量等一定要好而餐飲和娛樂等方面不是目標顧客的核心需求, 經濟型酒店完全可以通過自助或借助酒店周邊的社會服務去滿足。
三、經濟型酒店的服務方式創新
經濟型酒店的服務創新包括:
(一)有效服務
經濟型酒店的硬件產品配置要實用,服務方式也要處處體現有效。星級賓館中的大堂禮賓員服務, 由于不能為顧客提供多少有效內容, 在經濟型酒店中都被精簡。而有些星級賓館中沒有的服務, 只要能給顧客帶來有效價值, 經濟型酒店也要考慮。
(二)顧客參與服務
對服務行業來說, 顧客始終是服務過程的參與方。在飯店設置靈活的登記人住和結賬離店過程, 讓顧客參與服務, 是提升服務價值的要手段。這種做法可以削減在價值傳遞過程中的不一致性, 提高顧客滿意率, 降低經營本。
(三)個性化服務
在堅持規范化服務的同時, 經濟型 酒店必須堅持其個性化服務, 才能拉近同顧客的距離。
第二節 經濟型酒店的成本優勢
經濟型酒店的成本優勢很顯然是在競爭中的另一個優勢。
一、開發成本優勢
幾十年來, 國際上飯店建設已有了經驗數據, 目前, 四星級飯店一個標準間至少要8萬美元, 五星級至少要10萬美元, 成本居高不下。而創建經濟型酒店, 應以現代營銷觀念為指導,必須以目標顧客最愿承受的房價為基礎, 參考周圍的競爭環境, 按有效需求—競爭性房價—建造標準—營運成本—合理利潤的順序去設計和實施。通過市場調研, 投資者可以明白自己所欲服務的對象能夠承受的房價, 目標顧客對住宿設施各構成要素的要求及相對重要性, 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 進而決定自己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房價, 從而指導酒店的投資成本。
二、人工成本優勢
從組織結構設置人手, 避免組織機構的臃腫和人員的浪費, 是經濟型酒店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由于酒店規模小, 配套簡單, 員工可以一人多崗, 從而大大節約人工成本。星級酒店中, 餐飲部的人員比例最高, 而對整個酒店的利潤貢獻率遠遠低于客房部。經濟型酒店中如果不設餐飲功能, 則大量節約了人工成本, 從而提高了酒店的經營利潤率。
三、能源成本優勢
星級酒店采用的是中央空調, 一間房間開, 等于每間房間開。而經濟型酒店大多采用掛壁式空調, 有客人入住客房就開, 沒有人入住就不開, 大大節約了能源。在熱水供應方面, 普通星級酒店采用的是非常壓鍋爐, 以柴油為燃料, 不僅油料價格高, 而且每天必須保持有人看護, 至少需要配備一人。而經濟型酒店只需采用一般的煤氣燒水即可, 大大降低了能源費用 。
第三節 經濟型酒店吸引資金的優勢
一、酒店業產權結構
近年來,飯店集團為了迅速擴大市場范圍,搶占優勢地位,紛紛采用了眾多的經營方式,較為常見的有直接租賃、盈利分享租賃、管理合同形式、特許經營權、合作聯營形式、時權經營形式,絕大多數情況下,使得飯店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來。從對我國酒店市場的相關資料分析顯示,我國酒店市場的經營也采用了上述常見的形式,使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來。在我國,高星級酒店市場主要的投資方以房地產集團為主,經濟型酒店相對多樣化,錦江集團下的“錦江之星”、“如家”酒店、“漢庭”酒店等主要采用的是連鎖經營的方式,自籌資金、自我經營,基本上所有權和經營權相一致;IBIS、Days、Inn、速8 等主要采用的是特許經營或者管理合同的形式,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分離的。雖然經營方式多樣,但是存在產權關系不清楚、資金結構不合理、缺乏資金、市場定位狹窄或單一等現象,經濟型酒店的發展需要資金的支撐和市場的調整。在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型酒店在融資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經濟型酒店融資優勢分析
根據HVS 分類,飯店被分成deluxe、luxury、upscale、F&B、limited service等五種類型,而Limited Service 類型飯店下又分為F&B、Economy 和budget 等三種類型。每種飯店建立所需的資金量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deluxe、luxury、upscale類別的酒店所需的資金是以億為單位來進行計算的,投資資金量大,投資回報期就相應變長,增加資金鏈的運轉周期。F&B、limited service (F&B、Economy和budget)類別的酒店所需的資金相對高星級酒店而言,投資資金量小,投資回報期短,降低資金鏈的運轉周期。
第四節 贏得經濟型酒店競爭優勢的關鍵
雖然經濟型酒店有著極大的競爭優勢,對于單個經濟型酒店來說, 還可以通過先進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 贏得客戶, 贏得市場, 但是新建酒店的高昂土地價格和改建酒店的沉重歷史包袱, 使經濟型酒店的成本優勢尚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到經濟型酒店的連鎖經營模式以形成規模經濟。下面是對我國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模式的SWOT分析 。
一、優勢分析
(一)是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的專業化,可以提高整體經營水平。連鎖經營總部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以其專業化的素質來研究整體經營戰略,使連鎖專業店得以擺脫傳統經驗操作的影響,同時各連鎖店的先進思想也可以通過總部得以第一速度的推廣,達到技術效益共享,提高整體的經營水平的目的,同時又分攤了開發成本。
(二)是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的標準化,可以改善整體服務水平。連鎖經營模式中,總部負責選址、培訓等一攬子的服務方案,酒店的開發、設計,標準化的 設施設備、操作程序、技術管理、廣告設計等,通常由總部集中設計,并且始終不斷對各連鎖店進行監督指導和交流、培訓,從而保證了各連鎖店在服務產品、店名店貌等各方面的統一性,以滿足消費者對于標準化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要求,使賓客無論何時在哪個連鎖分店都能接受到標準化的比較均質的服務。
(三)是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的分散化,可以降低商業投資風險。連鎖經營特點在于經營的分散化。連鎖企業經營多個分店,個別店經營的失敗不會影響主體的經濟效益,某一決策的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可以由許多連鎖店共同分擔,這樣大大降低了商業投資風險。對于連鎖分店來說,可以利用成功的方式,獲得總部的指導和幫助,通過系統化的培訓,掌握基本的經營技能、獲得經營的技術竅門,其成功的機率比單體經營明顯高,對于行業新進入者面臨的風險也大大減少。
二、劣勢分析
(一) 缺乏成熟經營理念,標準化工作體系不完善。經濟型酒店的管理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酒店集團,長期沿襲傳統的經驗型管理模式,而且由于運營方式、服務對象、員工素質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嚴重影響了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另外,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標準化工作體系,缺乏科學管理理論的指導,酒店制度不嚴密,管理層職責不明確,員工勞動效率不高、服務質量低下,因此標準化工作體系不完善。
(二)產品缺乏特色,缺乏知名的主導品牌。我國經濟型酒店行業由于資金、經營者素質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更多的酒店處在自我摸索階段。大多數酒店仍沒有重視市場區分和特色產品的開發,依舊用大眾化的產品面對廣大市場。客源的流失更加加劇了業內競爭的激烈程度,不少酒店只能依靠降價這一手段來吸引顧客,結果陷入惡性競爭的誤區。由于產品缺乏特色,有效競爭手段不足,所以難以產生有知名度廣泛和美譽度良好的品牌,品牌意識也較為薄弱,無法將品牌能夠 蘊涵的質量可靠、一致等信息傳遞給消費者。但是,經濟型酒店要連鎖化發展,必須借助品牌效應,否則無法形成一定的輻射范圍,往往處于競爭中的不利地位。
三、機會分析
(一)國內市場需求日益膨脹帶來的機會。國際經濟型酒店發展歷史表明,普遍的國內旅游是現代經濟型酒店興起的堅實基礎。隨著帶薪假期的實施、交通條件的改善、民眾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也正逐漸成熟,消費者在需求—動機—行為鏈中日益擺脫從眾性而越發彰顯主體性特征。自主觀念導致消費多元化。長住型商務人士在滿足工作要求的基礎上,不再盲目追求檔次,由豪華酒店轉入經濟型酒店同樣享受周到服務卻可以節約大量的管理費用。
(二)國際經濟型酒店品牌加盟帶來的機會。入世后,國外酒店集團更容易地進入我國酒店市場。國際經濟型酒店品牌經過多年的歷練,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體系和方法,而其國際化的背景更帶來了品牌優勢、網絡優勢。歐美國家的經濟型賓館市場目前己經趨于飽和,因此,海外酒店業的巨頭們,不約而同將投資重點轉向了我國。我國酒店前20年的發展,國際酒店集團的加盟功不可沒,相信在新的一輪酒店業態發展中,國際酒店集團也不會錯失良機,與我國酒店業一起獲得“雙贏”。
四、威脅分析
(一)國外經濟型酒店品牌的沖擊。2002年美國紐約美興國際企業集團在滬設立了第一家“美興”品牌的經濟型酒店,在歐美酒店市場大獲成功的“宜必思”經濟型連鎖酒店進入天津,六洲集團也到上海發展其旗下的“快捷假日”連鎖品牌。國外中低檔型酒店品牌的進入,直接沖擊我國國內經濟型酒店市場和經營格局。尤其是國外大的經濟型酒店集團,依靠其非常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資本運作能力,對我們民族的經濟型酒店集團和品牌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威脅。
(二)金融危機引發信貸資金和直接融資籌措困難。我國經濟型酒店的單體規模都較小,作為一種新型業態,目前又處于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由于尚未建立與之相適應的金融體系,經濟型酒店難以獲得信貸資金和證券市場的支持,在于融資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
總結來說,經濟型酒店實行連鎖經營, 擴大規模經濟, 既可以降低成本, 還可擴大企業知名度, 增加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影響力。這當然是贏得經濟型酒店競爭優勢的關鍵。
第五章 總結
第一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趨勢
隨著國內經濟和旅游業的飛速發展,大眾對經濟型酒店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能夠被大眾消費層所接受的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是一個新興的業態,大多數投資者沒有相應的經驗,需要很長的經驗積累過程。因此,經濟型酒店的發展通常是從一些單體酒店開始的。在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和品牌資產以后,逐漸推廣連鎖店。連鎖可以極大的提高連鎖集團內各個酒店的效益,并且可以提升整個連鎖集團的整體形象。連鎖的紐帶有資本和非資本兩種,前者通過租賃、合并、購買、股份互換等方式完成;后者則以管理合同、品牌共享為紐帶。通過酒店的連鎖經營,零散的單體飯店加入到連鎖集團中,產生非常可觀的規模經濟,能夠極大的降低交易成本。因此,連鎖經營既是作為我國經濟型酒店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也是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我國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的模式選擇
從目前國內經濟型酒店連鎖經營的路徑來看,我們發現不管是“如家快捷”“錦江之星”還是國外經濟型酒店集團,大都采取的是標準連鎖的自營店,發展自營店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優點—便于統一管理容易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經濟型酒店在我國的發展屬于初期,市場還不成熟,但是從長遠來看,隨著生命周期的不斷延續,市場時機的日趨成熟,國內經濟型酒店的連鎖經營路徑將不僅僅是以標準自營連鎖為主,而是以特許經營為主,兼顧經濟型酒店戰略聯盟和兼收并購形式。
一、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是指特許權擁有者授予特許權經營者一種獲得許可的特權以從事經營的行為,這種獲得許可的特權可以包括品牌、操作系統和管理服務等。這一其他連鎖經營形式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使其成為國際上最為流行的連鎖經營方式。目前,北京的如家客棧、中江客棧,上海的錦江之星、新亞之星,已經成為國內經濟型酒店連鎖的領軍先鋒,但是連鎖經營許經營的比例都不高。因此,對于這些已經建立起來的經濟型酒店品牌的集團而言,特許經營應該是實現快速連鎖經營、擴大規模的最佳戰略選擇。
二、戰略聯盟
我國經濟型酒店業要改變目前單體酒店多、規模“小而散”、市場競爭不力的現狀,就應當聯合起來就可以帶來優勢”的邏輯,構建戰略聯盟。通過建立經濟型酒店企業戰略聯盟可以更好的了解當地經濟型酒店的市場形式、風險共擔、資金、管理、技術共享,形成規模經濟,降低采購成本,相互學習。
三、兼并與收購
國外經濟型酒店常用的另外一種經營管理模式是自有經營,該模式是通過兼收并購的手段來實現的。經濟型酒店的并購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一是橫向并購。指在酒店及其替代產品之間實現跨地區、跨所有制或同地區酒店之間的并購,可以實現規模經營,增強酒店集團的市場競爭力。酒店企業要退出市場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企業經歷了高增長所占有的穩定市場份額和高利潤時更是如此。當整個產業面臨供大于求時,管理者都不愿意承認本企業的市場需求在下降,企業必須縮小規模或退出。相反,管理者們卻總是將退出市場的任務留給其他企業,最終將導致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經濟型酒店的橫向并購可以提高市場集中度、規范市場秩序、實現規模經濟,并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產業提供了一個機制。此外,并購企業通過向被并購企業轉移管理優勢或市場優勢來形成一種協同效應,創造出新價值;二是縱向并購與聯合。指酒店與提供互補產品的企業,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業、旅游商業企業、旅游景點等之間的并購與聯合行為。通過縱向并購與聯合,優勢企業將與自己產品或服務有直接關系的上、下游企業結成聯盟,形成縱向生產服務的一體化,有利于相互溝通與融合,加強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節省各相關環節的費用,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故縱向并購與聯合可以增強酒店企業的產品組合能力和綜合配套服務功能,獲得共享和互補效 應。這應該是我國經濟型酒店實現集團化發展后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東.對我國經濟型酒店發展的思考[J]. 現代商業.. 2009-09-25(2):27-31.
[2]陳慧澤.小議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對策[J].商場現代化. 2008-05-06(5):40-42.
[3]沈涵.中國經濟型酒店的歷史發展與未來趨勢[J].中國網. 2006-04-16(4):32-33.
[4]韓軍.連鎖經濟型酒店成長期市場分析與定位研究[J]. 北京商報.2009-02-11(2):14-15.
[5]李志平.中國經濟型酒店市營銷之道.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9-2-1 .
[6]孫靜,余林.哈爾濱經濟型酒店發展的市場分析與對策[J]. 東北林業大學. 2008-10-06(3):23-27.
[7]吉秋群.試析經濟型酒店的競爭優勢[J].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報.2003-01-28(5):45-49.
[8]劉純.我國經濟型酒店發展探析[J].消費導刊.2008-05-06(2):11-15.
[9]詹暢,李瀟.建立我國經濟型酒店競爭優勢的對策[J].論文天下. 2009-02-09(3):18-20.
[10]薛兵旺.經濟型飯店競爭優勢與品牌經營模式研究[J].武漢商業服務報.2007年第21卷 第03期(4):34-40.
.經濟師.2004 年第4 期(5):76-82.
[12]王大悟.中國經濟型酒店發展趨勢新觀察[J].飯店世界.2008年第4期(3):56-59.
[13]劉麟麟.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現狀與前景[J].技術與市場.2007年第10期(2):57-58.
[14]黃健.對重慶發展經濟型酒店的思考[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 (3):35-39.
[15]戴斌.馮潁.中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之路[N].中國旅游報,2003-10-15(5):15-19.
[16]趙建強.簡述中美經濟型酒店的內涵與特征[J].燕山大學學報.2005 (6):79-81.
[17]甄紅線.經濟型飯店在中國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北方經貿.2005 (3):25-27.
[18]胡林,張偉強.經濟型酒店核心競爭力的分析研究[J] .企業經濟.2006(4):30-33.
.商業研究,2006年(6) :45-48.
[20]劉妍.中國經濟型酒店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 第13期(3):22-23.
[21]Anttila, M., 2002. The role of marketing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Finnish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3 (5), 417–430.
[22]Bigne, J.E., Andreu, L., Kuster, I., Blesa, A., 2005. Quality market orientation: tourist agencies’ perceived effec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2 (4), 1022–1038.
[23]Hooley, et al., 2000. Market orientation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cultural europe: tests of the narver and slater market orientation scal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0, 273–285.
,elsevier.com/locate/ijhosman .46-57.
致 謝
論文幾經易稿,終于可以付梓,我感到一份收獲的愉悅和欣慰。回首過去,萬千感悟油然而生。這期間,我付出了不少的努力與勤奮,同時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在此我衷心地向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董敏,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從論文的選題、框架的擬定直至最后的修改無不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他對我的諄諄教誨和關心支持至今歷歷在目,難以忘懷。另外我還要感謝袁云峰老師,是他在白忙之中對我的監督讓我無不抱著謹慎的態度完成論文,是他在這個過程中的很多建議讓我受用無窮,謝謝。
我也要感謝所有施教于我的老師,正是有了他們,今天我才能站在這里。感謝這四年來與我朝夕相處的同學和朋友們,因為有了你們,我的生活才會那么燦爛。
同時,還要感謝在論文寫作中允許我參考、引用文獻的同仁先學們,沒有他們的成果,難以完成我的學位論文,我要衷心地感謝他們。
篇6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卻越拉越大,基尼系數甚至已經連續幾年超過了警戒線。因此分配,收入差距成為討論的熱點。解決收入差距問題,才能創造和諧社會。
很多學者都曾經研究過收入差距的問題,也提出了很多的衡量指標。其中有“倒U理論”,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等。國內的學者們主要圍繞關于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不平等“倒U型假說”是否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以及中國是否會隨著經濟增長自動消除分配不平等等問題進行討論。目前這個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二)所選題目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本文首先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現狀進行綜述,然后再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張機理進行研究,最后根據分析提出調整收入分配機理作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政策建議。雖然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對理論界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探索及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最終會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也期待著中國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城鄉居民安居樂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三)本課題擬采用的研究方法
借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充分搜集文獻、各學者發表的觀點等資料。對資料信息進行分析、歸納、延伸,最后得出結論。
(四)論文的基本結構(論文的章節)
1、引言
2 、研究現狀
3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現狀
3.1、顯性差距
3.2 、隱性差距
4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張機理與收入差距變動
4.1、勞動力競爭機理與收入差距變動
4.2、資本流動競爭機理與收入差距變動
4.3、技術競爭機理與收入差距變動
4.4、制度約束機理與收入差距變動
4.5、發展不均衡機理與收入差距變動
5 、 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議
5.1、 平衡人力資本投入
5.2 、政策上要傾向農村,加大對農村的資金投入
5.3、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
5.4、改革戶籍制度
5.5、改革稅收、就業制度
5.6、改革社會保障制度
5.7、建立土地流轉機制
5.8、建立農業保險機制
5.9、大力發展經濟
5.10、加快城市化進程
6 結論
(五)參考文獻
[1]盧嘉瑞等.中國現階段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48.
[2]李穎.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1-20.
[3]朱明龍.淺論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徑[J].改革論壇,2019,4:22-27.
[4]畢正華.城鄉差距為何擴大[J].發展論壇,2019,7:11-12.
[5]羅旋.比較生產力下的城鄉收入差距成因與解決途徑探究[J].生產力研究,2019,4:100-102.
[6]陸云航.要素積累、政府政策與我國城鄉收入差距[J].當代財經,2019,4:5-13.
[7]何煉成.公共產品供給的差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原因解析[J],人文雜志,2019,1:129-133.
[8]鄭書耀.城鄉差距: 衡量標準與成因分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9 ,3:17-22.
[9]胡承槐,賈馳.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J].浙江社會科學,2019,5:34-38.
[10]齊偉娜.試析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J].經濟研究參考,2019,93:36-40.
[11]白辰艷.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對策[J].市場經緯,2019,11:56-57.
[12]王建婷,翟有龍.1986~2019年山東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問題分析[J].綠色經濟.(責任編輯:1011)
[13]靳貞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農民增收[J].農業經濟,20196,1:22-24.
[14]王會玲.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化態勢及治理對策研究[D],2019.
[15]李鈞鵬.轉軌期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研究[D],2019.
[16]榮編偉.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D],2019.
[17]趙人偉.貧富分化加劇是不爭的事實[J].經濟研究參考,2019,6:10.
篇7
合成生物學是21世紀初新興的生物學研究領域。近些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合成生物技術產業化步伐加快,合成生物產業也迅速地繁榮與發展,并逐漸成為推動世界新的產業革命的重要力量。
約翰?坎伯(John Cumbers)是SynBioBeta公司的創辦者和首席執行官,他立足美國硅谷,在全球舉辦了多次有關合成生物產業的活動。近日,約翰?坎伯首次來中國舉辦合成生物產業會議,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演講,與眾多研究者和創業者對話,并接受了《中國經濟報告》記者的專訪。
合成生物及其重要性
中國經濟報告:近年來,合成生物是一個很火的話題,它為什么如此重要?
約翰?坎伯:合成生物技術十分重要,因為它正在創建一個全新的生物工程產業。具體來說,合成生物提供了一種新的可再生制造技術,可用于化學品、材料、生物燃料,以及生物傳感器和邏輯系統內的活細胞的再生。全球的知識創新中心都致力于促進合成生物學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合成生物技術可以在任何有生物存在的地方發揮重要功能。因此,合成生物技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我們周圍。
現在,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對合成生物技術的投入。比如,近年來,美國加大了對合成生物學項目的資金支持,在2008-2014年期間,美國對合成生物學研究的投資總額達到8.2億美元。僅在2014年,美國投資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DARPA)的資金就達到1億美元。據統計,僅2012年,美國合成生物技術取得的收入就達到3530億美元,超過同年全世界半導體3030億美元的收入。
中國經濟報告:合成生物技術和合成生物產業分別是指什么?發展現狀如何?
約翰?坎伯:合成生物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目標是讓生物學變得更加容易。與傳統的生物技術不同,合成生物技術利用測序和合成技術,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系統。可見,合成生物技術是基因工程的延伸,是未來生物技術的發展方向。
合成生物產業是一種新型產業,現在有三百多家公司,這些公司自定義為合成生物公司,并且僅在2015年籌集的資金就超過7.5億美元。目前,合成生物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合成生物應用公司的數量也正在逐年增長,全球每年有超過20家新公司成立。2002年,全球合成生物公司僅為69家。截至2015年,全球合成生物公司有280家,歐洲有99家,美國有181家。
全球合成生物產業的投資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全球合成生物產業投資低于2億美元。到2015年,這一領域的投資已超過7億美元。同時,從1992年到現在為止,合成生物技術的成本逐年降低,尤其是在2010―2016年上半年期間,下降速度更快。另外,有關合成生物學的出版物也在逐年上升。可以說,合成生物是產業發展的新手段、新工具。目前,合成生物產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并將迎來重大發展。
合成生物的應用與變革
中國經濟報告:合成生物技術可以運用到哪些領域?它會給哪些行業帶來發展和變革?合成生物的發展前景如何?
約翰?坎伯:合成生物技術可以重寫整個系統,為再生產品創建新的平臺,許多行業的發展都將利用我們日益增長的生物工程師的力量。特別是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 CAS9工具的路徑上,它可用于疾病的基因組編輯,可以用來刪除、添加、激活或抑制其他生物體的目標基因。
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范圍很廣,可以運用到生物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云實驗、自動化實驗以及基因組合等領域。具體包括:(1)能夠進行DNA合成,硅技術可以使DNA的合成加速100次,通過啟用長鏈DNA在短時間內進行有效合成,改變長鏈DNA的固有模式;(2)是基因組學的工具,有利于優質腺病毒和其他病毒載體的生產及發展;(3)可以為全球研究人員和制造商提供了各種不同屬性的PHA(polyhydroxya)生物材料;(4)可用于工業生物科學研究,改造微生物如細菌或真菌,以產生可持續發展的生物化學或生物燃料;(5)可用于云實驗、自動化,致力于低成本、高精度、廣合作的生命科學研究。
未來合成生物還將在工具、技術和應用等領域有重大突破。合成生物產業的應用程序范圍很廣,可以從使用DNA數據存儲到高貴的味道和香料的生產。另外,合成生物技術也將對垃圾整治、環境清理、疾病治療、新藥物、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許多其他應用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總體而言,合成生物產業有五大發展趨勢:一是機器人自動化和云實驗室;二是虛擬生物;三是大數據;四是機器學習;五是基因編輯技術。
在接下來的20年里,合成生物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合成基因組學將會成為做任何東西的標準。因此,合成生物將帶來未來科技的重大變革,從而引發新的產業革命。
中國經濟報告:合成生物技術對人類治療腫瘤等復雜疾病是否有利?癌癥免疫治療是指什么?你認為免疫治療是否是人類攻克癌癥的重大突破?
約翰?坎伯:合成生物技術將幫助人類更好地攻克腫瘤。將合成生物技術運用于癌癥的治療是一種工程化的自我治療,它可以識別腫瘤細胞,并對其進行免疫攻擊。換句話說,合成生物技術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能力來攻擊癌細胞,它將是人類對付癌癥的一個重要手段。
癌癥免疫治療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細胞的方式來對抗癌癥。在過去,生物和化學療法已經用于癌癥治療,并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進展。未來,前沿治療癌癥的方法是能夠開發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統,直接攻擊癌癥。目前,全球已經有一些在癌癥免疫治療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公司,比如Juno公司。事實上,還有相當多從事癌癥免疫治療的公司正在成長。在我看來,工程細胞療法將會成為人類未來攻克癌癥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合成生物的發展方式
中國經濟報告:合成生物技術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無限制發展嗎?
約翰?坎伯:任何技術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合成生物技術也是如此。所以,合成生物技術需要在道德、法律的框架內和前提下發展。事實上,所有的技術都可以用來做好事,也可以用來做壞事。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以工作為傲的從業人員,他們要熱衷于做好事,并希望以自己的技術來改善他人的生活,使他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因此,所有的技術,包括合成生物技術,都應該在倫理和法律的框架內發展,以確保正在發展的技術將有利于人更好地存在與發展,有利于建設更加美好的人類社會。
中國經濟報告:合成生物產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嗎?在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應當如何發展合成生物產業?
約翰?坎伯:合成生物產業會創造顯著的經濟價值。未來幾年,大量的風險投資資金將會投入到合成生物產業中,這些公司也將取得投資的高回報。合成生物產業將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合成生物的產品已經占美國GDP的2%,而且每年還會以穩定的速度增長。我相信,隨著合成生物產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它也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互聯網將成為推動生物經濟發展的關鍵。需要指出的是,隨著工程師處理復雜生物系統的能力不斷提高,生物實驗將變得更加自動化,更加不容易出錯,更具有可復制性。實驗室設備能夠直接連接到互聯網,數據更容易被共享,這必將成為未來合成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合成生物在中國
中國經濟報告:合成生物現在在中國發展得怎么樣?
約翰?坎伯:合成生物在中國正在迅速發展。這種變化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表現:(1)2010年以來的中國合成生物學論文有254篇,中國每年發表的合成生物學論文占年度總論文(約400篇)的10%左右,這些文章在引用率上排名世界第七位。(2)從國際來看,中國在科技發展與應用研究上的投入是最大的。(3)中國已經起草了一份戰略路線圖,指定了在未來5年、10年和20年內的科技、工業、醫療和農業發展等的預期成果,其中不少地方就涉及合成生物。
篇8
論文關鍵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對策
一、前言
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新農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完善同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和農村人口養老問題緊密相連。考慮到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加速發展的城鎮化進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大背景, 面向大多數人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時期防范風險、防止農村老年貧困、調節農村人口年齡和性別結構,就必然持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至關重要的政策議題。
二、中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不僅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也是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保證。目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在實踐上是不完全成功的。
1.法律層次低,缺乏約束力
各地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法律法規層次低,缺乏約束力。特別是對養老保險金流失和挪用等行為,未規定有效的懲罰措施。目前農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違規行為相當嚴重。正是這種不穩定的制度和屢見不鮮的違規行為挫傷農民投保積極性,開展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困難重重。
2.自給來源少,吸引力不足
現行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支持”。集體補助不到位或數額少行政管理畢業論文,或只在部分地方或人身上得到體現;國家政策扶持,僅限于通過對鄉鎮企業支付集體補助予以稅前列支,除此,再無其他的扶持政策;地方財政,除經辦機構費用,也沒有其他扶持政策。在缺乏強制性的情況下,僅靠這些政策,難以發揮吸引作用。
3.基金增長慢,難以為繼
基金增長速度跟不上養老金發放的增長速速,出現負增長。農保基金增值方式主要是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之初,國家債券利率和銀行存款率都很高,因而給農民承諾的保險給付率也高達12%,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債券和銀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調,致使基金增值緩慢。加上缺乏穩定的投資渠道,農保基金入不敷出,出現負增長。
三、完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對策
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養老將呈現出新的格局:新型的家庭養老將居主體地位,社會養老保險將得到新的強化,從而與其他養老保障制度一起共同為農民養老建立一道比較可靠的屏障。
1.加快法制建設,真正體現公平與效率
市場經濟本身是法制經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必須以法律的形式保證其實施。我們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根據中國實際情況,結合財政、金融和稅收體制改革,盡快制定并健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關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對資金來源、運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標準、收支程序等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規范其操作行為,以法制的形式將這項合法權利確定起來,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社會養老問題行政管理畢業論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強化政府責任,加大扶持力度
社會化養老的主體是社會,是以社會運作的方式實現的。而能夠代表社會。管理社會的主導者是政府。在實施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時強調個人應承擔義務是對的,但不能以此為理由推卸政府應承擔的責任。針對目前集體補助過小,國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狀況,應當考慮如何提高集體補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發揮家庭養老的優勢,再造土地的保障能力
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和養老的優良傳統,這為家庭養老制度的實行和鞏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礎。現階段,由于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原因,農民養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會,家庭養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政府可以從制度上鼓勵農村家庭養老。
四、結語
從農村和整個國家現代化長遠角度看,建立農民養老制度是對農民利益最有效,最全面的保護。嚴峻的人口發展現實、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 以及有限的可供學習的國外經驗, 都迫使中國不得不用創新的思路、戰略的眼光來審視和構建農村社會養老保障乃至整個社會保障制度, 走出一條城鄉之間相對獨立而又良性互動的、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障之路。希望本文能對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近一步完善,有所啟示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桂世勛.關于探索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險的思考[J] . 人口與計劃生育, 2008 (7) .
[2]樂章.現行制度安排下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參與意向[J] . 中國人口科學,2004 , (5) .
[3]俞仁龍.浙江農村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可行性分析[J] .嘉興學院學報,2005 , (4) .
[4]王德文.我國已經具備條件建立農村養老保障體制[J] . 經濟要參, 2006 (44)
篇9
有關經濟危機論文范文一:經濟危機經濟學論文
一、經濟學危機的表現
我們知道,經濟危機的出現給各個國家的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即使是經濟異常發達的一部分西方國家也不能抵擋經濟危機帶來的危害。經濟危機的來勢異常猛烈,即使是一些非常優秀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預測到經濟危機的發生時間以及它所帶來的損失。當經濟危機首次出現時留給部分發達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并且許多國家并沒有找到應對經濟危機的有效措施。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經濟危機漸漸的蔓延到了其他國家,并且嚴重地阻礙了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經濟危機的出現不僅僅影響了市場的發展、大大的提高了各國的失業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二、應對危機的經濟學的措施
(一)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我國相關政府漸漸的開始輕視實體經濟的發展,這也是經濟學出現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知道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實體經濟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綜合國力。為了盡快的消除經濟危機,減少國家經濟的損失,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實體經濟發展策略。但是,在制定策略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并且還應該預測我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最后還應該借鑒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發展策略。另外,相關政府還應該頒布一些與實體經濟發展有關的政策,并且要將這些政策應用到實際中。
(二)國民經濟收入分配應該適當的向城鄉居民傾斜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貧富差距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比較明顯,在我國一部分地區,人們甚至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也無法解決,這是經濟危機發生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我國,大部分的國民經濟收入都用在了工業的發展方面,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發展方面,盡管近幾年來,我國大部分城鄉的經濟收入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與工業方面的經濟收入相比,城鄉的經濟收入就顯得特別微薄了。為了盡快的消除經濟危機,我們必須要合理分配國民經濟收入,將國民經濟收入適當的向城鄉居民傾斜,從而大大的減少我國的貧富差距,提高我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進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綜合國力,最終極大的降低經濟危機發生的概率。
(三)相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而我們知道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市場經濟體制,確定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正是由于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經濟才可以發展的如此迅猛,因此,我們必須要始終相信市場,相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為了盡快的消除經濟危機,恢復我國的綜合國力,我國相關政府必須要認識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不斷改革和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加大市場的監督力度,不斷規范市場的秩序,從而更好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另外我們還應該充分利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優勢。
三、小結
經濟危機的出現給各個國家帶來了較大的損失,極大的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阻礙了經濟的發展進程。但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也迫使各個國家審視自己國家經濟發展的現狀,并且認識到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實際問題采取相對應的解決對策,從而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眾所周知的是,經濟危機是國家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如果我們可以正確對待經濟危機,并且根據自己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相對應得解決對策,那么我們不僅可以消除經濟危機,而且還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經濟危機,并且采取相對應的解決對策,那么我們不但不能解決經濟危機而且會使得國家的經濟發展處于停滯狀態。
有關經濟危機論文范文二:經濟危機背景下公共產品供給問題
一、關于世界經濟危機下對我國經濟問題的幾種看法
自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次貸危機迅速變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全球范圍內眾多的基金公司、投資銀行、商業銀行紛紛倒閉,全球經濟進入嚴冬。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中央出臺了4萬億救市的計劃,制定了十大產業振興計劃,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消費、刺激內需。各地方也積極配合政府的號召,各種刺激內需的方法紛紛出臺。然而中國經濟問題是否只是單一的內需不足問題,這種內需不足是否只通過簡單的刺激就可以解決?關于如何看待經濟危機背景下我國經濟發生的問題,目前有幾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看法是,目前中國經濟的問題是由世界或美國的經濟危機引起的,持這種觀點的人數是最多的。第二種看法是,在美國經濟危機發生前,中國經濟就已經存在問題了。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就持這種看法。在他看來,由于中國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舊發展方式中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因此,即使沒有這場經濟危機,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會出現問題。第三種看法是,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的問題與世界經濟危機沒有什么太直接的關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難的原因與其說是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不如說是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社會學界的孫立平教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第四種看法,即認為,目前中國經濟的問題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即經濟危機導致的世界經濟整體下滑,外部需求減少,出口困難;內因則是我國處于從生活必需品時代向耐用消費品時代的轉型過程,而這個轉型卻遲遲轉不過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國內市場消化不了如此多的產能,整個中國經濟進入嚴冬時期[1]17。我個人基本同意孫立平教授關于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論述,但認為,這種內因更是城鄉二元結構這一結構性硬傷造成的畸形的國內需求市場。從這樣一個角度看目前中國經濟出現的問題,可以得出:盡管我們目前的問題是由美國的經濟危機引起的,但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其實更類似于傳統經濟危機中的問題。故中國目前發展遭遇的困境,與其說是經濟問題,不如說是社會結構問題,是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體制造成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缺位以致農村市場需求發育不足的問題。
二、以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構筑走出經濟危機的堅實基礎
一直以來我國的主要目標就是建構一個現代國家所必需的現代工業體系。為實現這一國家目標,大量從農村汲取資源,通過農業稅、剪刀差等形式將大量的農業積累轉為工業積累,并采取城鄉分治的管理體制,即以戶籍制度為核心在城市和農村分別采取不同的政策和體制,實施城鄉不同、工農有別的國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從而形成了迄今為止還存在的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這種城鄉之間的差距不僅僅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醫療、義務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產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經普及的醫療保障,農民居民卻只是最近兩年才享受到農村合作醫療的照顧,并且還沒有普及。另外,農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項重大支出就是教育,義務教育經費的不足,使農村居民自己承擔大部分的教育費用。這種城鄉公共產品供給的嚴重失衡,使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村貧困群體難以獲得基本的公共服務,由此嚴重限制了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這種由于畸形的社會結構導致的內需不足,需要通過社會改造、社會改革、社會進步才能有所改變,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在我們國家的今天就是要通過完善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來完善社會結構、構筑走出經濟危機的堅實基礎。
第一,利用經濟危機的機會加大農村生產性公共產品的供給力度。農村生產性公共產品是與農業生產過程直接相關的各類生產性消費,農業生產嚴重依賴農村生產性公共產品的供給。生產性公共產品的供給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產性公共產品的供給還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產品的邊際投資產出,農民可將節省的資金投入到其他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增加收入,從而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擴大市場的有效需求,進而刺激和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據測算,生產性公共產品的供給對農業總產值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產出彈性系數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產性公共產品供給,農業總產值將增加0.64元。并且,這個貢獻具有長期邊際收入效應[2]59。但是,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投入卻嚴重不足,就拿對農業生產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設施來說,改革開放30年來幾乎沒有進展。據水利部統計,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相繼建設各類水庫827座。而數據顯示,從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間,我國共建成大、中、小(10萬立方米以上)型水庫8.6萬座。截至目前,全國已累計建成大中小型水庫87085座。827對比87085,30年來我國農田水利一直處于吃老本的狀態[3]256。且這些水利設施多數年久失修,幾乎不能使用,每年數千萬畝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這一情況。現在農村居民大多數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購買水泵、水管、電纜等設備,這一套下來要花掉兩千元左右,使種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區出現拋荒現象。這不僅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也影響了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在經濟危機的情況下加大農村生產性公共產品的供給力度,短期就可見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決大量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避免失業危機,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費能力。金融危機發生之初,農業部調查給出的失業民工人數為2000萬。如此大數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為不能滿足他們的生活而使他們被迫離開的鄉村,如果再沒有工作,就更惡化了他們的生活。如果利用這支龐大堅實的勞動力隊伍大力進行農村生產性基礎設施的建設,不但可以為農村以后的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解決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另外,他們通過建設工作獲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費能力。有了工作,人們就可以對未來有一個穩定的預期,這客觀上也促進了社會和經濟的平穩恢復。
第二,利用經濟危機的機會加大農村社會性公共產品的供給力度。農村社會性公共產品供給主要包括義務教育、文化、衛生、醫療、體育等社會事業、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以及計劃生育、行政法律等。與生產性公共產品相比,農村居民享受到的社會性公共產品供給更是少之又少。可憐的九年義務教育到了農村地區也大打折扣,不僅教育條件差,而且農民自己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教育費用。其它的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更是沒有。其次,在其它國家都是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卻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億農民只能自己攢錢自己保障。幾十年來農村居民一直懷著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處境里,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別有病,否則一人有病、全家致貧。另外,大多數農民沒有可以依靠的社會養老體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勞作和子女的供養。農村居民懼怕變老,懼怕生病。上學、醫療、養老成了農村居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使他們不敢花錢,也沒有錢可花。這不僅使農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更嚴重制約了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在出口嚴重受阻,內需尤其是廣大農村市場的需求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支撐的情況下,建立惠及廣大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就成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關鍵。通常我們都會以為,社會保障要花錢,必須等到經濟繁榮、政府財政收入比較多的時候才有能力進行社會保障,這也是我們在社會保障領域經常聽到的聲音。然而,在30年代大蕭條中,美國的經濟狀況也很糟糕,政府財政收入狀況也不好,然而卻堅定的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結果社會矛盾不但沒有激化,反倒為走出大蕭條和美國之后的迅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什么會這樣?其直接原因是窮人借此度過了經濟危機,人們建立起了對未來的穩定預期,人們可以花錢了,這就解決了生產過剩和產品積壓的問題,而這恰恰是傳統經濟危機的重要問題。這同樣也是目前我國經濟危機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篇10
關鍵詞:土木工程;研究生培養;教學模式;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2-0041-03
隨著中國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逐漸成為關注話題。研究生教育是繼本科教育基礎之上的更深層次的教育,是培養高技術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徑,研究生教育的培養質量是中國能否向尖端技術領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生尤其是工學類研究生的培養至關重要,畢業生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今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進度和方向,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一大批理論研究型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使命,以保證國家和社會發展對高級人才的需求。
對土木工程學科而言,土木工程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土木工程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影響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在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人才培養上,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逐漸縮小高校教育和企業單位對人才需求的差距,使之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使研究生畢業后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理論和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
一、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
目前中國研究生招生規模逐漸擴大,可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專業也逐漸增多,為學生們提供了更多深造和學習的機會,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在研究生的培養模式上,各大高校存在著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研究生培養模式單一。例如,悉尼大學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體現了多元化的特點,既有研究型為主的研究型學位,又有以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的工程型學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選擇發展方向[1]。中國碩士研究生教育一般為2年半,學生在校期間,既要學習相關課程的基礎知識,又要撰寫論文,閱讀大量文獻,同時還要為找工作做準備,這使得學生難以深入研究領域。
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學模式傳統化。很多大學的研究生教學和本科教學并沒有本質區別,即教師以口授為主,學生思維禁錮,課堂氣氛不活躍,缺乏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研究生獨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大眾化,論文答辯形式化[2]。高校師資力量、基礎設施建設與研究生招生人數的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導致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大多是羅列和堆砌前人的研究成果,較寬松的論文評價標準和流于形式的論文答辯體制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
最后,研究生思想功利化。很多學生選擇攻讀研究生,其本身對科研并無興趣,而是基于本科和研究生就業待遇的差異,這就造成研究生不能專心致力于研究,缺乏做研究所需的基本科研精神。
二、中國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
(一)確定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理念及目標
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應在保證碩士研究生具有正確價值觀和良好道德情操、具備堅實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工程實踐能力,使之能夠具有解決實際工程中復雜問題的能力,成為與國際形勢接軌、掌握建筑領域尖端技術的高素質工程型人才[3]。
(二)明確土木工程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影響因素
單一的培養模式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不到充分發揮,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使研究生教育無異于本科教育,大部分缺乏獨立研究和創新的能力。就土木工程專業來說,更應偏向實踐和應用。
(三)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建議
首先,高校應改革土木專業研究生教育模式。例如將土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類型細化到理論研究型和工程實踐型等方向,使研究生的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在課程設置上,由于土木工程學科所包含的知識面寬,涉及的內容廣,因此,課程設置要有針對性和普遍性,多設置基礎課程[4],使學生主要掌握學習方法,而非單純地學習課程本身。同時,教師要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和體系,使學生有機會接受該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從基礎知識的學習、查閱文獻到撰寫論文等工作中學到做科研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使研究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驗或實際操作中。
其次,針對研究生畢業后缺乏實踐和動手能力的現狀,高校應加強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鑒于土木工程本身的學科特點,實踐與應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教育體制上應盡快為高校創造條件,如建立產學研培訓基地,使研究成果直接轉化成社會生產需要,企業可以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資金支持,同時高校可以為企業運作帶來技術保障。高校還應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夠通過學校學習和社會實踐,真正掌握和更深刻地理解所做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高校應實行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雙導師制度,學校導師可以從事科研生產工作,企業導師也可進入高校學習和指導,這樣既可以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育體制,又可以使土木工程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
再次,應借鑒國外教育體制,實行研究生教育寬進嚴出制度,這樣既可以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又可以提高畢業生的素質和質量。嚴格控制畢業論文的通過率,提高論文評價標準,避免論文答辯流于形式。可以借鑒國外論文評價體制,對論文的質量采用等級制度,提高學生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同時,在就業上應縮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差異,這樣既避免了研究生學習的功利性,又節約了國家教育資源,使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真正培養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最后,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是中國經濟社會和發展的重要決策和部署,創新能力是人才所需要具備的重要內容。因此,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中國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關鍵,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是經濟需要也是時代所趨[5]。土木工程創新型人才就是要在該領域提出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能在土木工程領域有所創新。由此,提高土木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設立該學科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實踐,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可以將部分高校作為試點,將土木工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理念深入到教學和實踐中。
就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生而言,第一,高校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注重研究生的學術交流活動,開展各類能夠開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比賽和活動。如建筑模型設計比賽或軟件應用競賽,或者舉辦學術論壇、設置創新課題等,提高和鍛煉研究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可以通過科學地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調整課程安排,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研究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創新思維的鍛煉并且養成創新思維的習慣,而不是單純地接受,墨守成規。第三,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教育應在保證研究生具有良好理論基礎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加強實踐教學,培養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第四,教師也應提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獨立完成科研工作,將創新理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
三、結語
通過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分析,對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建議,借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對研究生培養的重視。研究生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對于學生本身,應以更好地促進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為目的,需要研究生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平衡點。對于高校,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模式都需要認真探索、科學改革,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更需要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檢驗來找到一條適合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真正為國家培養出高技術人才,使之成為科教興國的中流砥柱。
參考文獻:
[1]吳瑾.悉尼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及特色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2]黃東梅.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及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高校教育研究.2009(6):164-165.
[3]范峰,鄒超英,陳春霜.淺談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C]//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呂志濤.研究生培養中要抓好六個環節[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9):2-3.
[5]沈炎.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C]//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Fanghui, ZHAO Yongjiang, ZHAO We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50080,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