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勞動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00:50: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勞動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勞動教育

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分析

【摘要】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勞動教育也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可是不少高中生勞動意識淡薄,不愿吃苦,怕累怕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迫在眉睫,筆者積極創新勞動教育方式,拓展勞動教育途徑,探索在高中化學教學和知識應用實踐中融入勞動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勞動教育;實踐研究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文明素質也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校園內卻出現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現象,如隨意倒掉飯菜,往干凈的地面亂丟果皮紙屑等;勞動意識淡薄,如不想參加勞動,逃避必要的勞動等;勞動技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如不會洗碗,不會洗衣物的現象在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勞動教育的偏失,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不舍得孩子從事勞動,甚至是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家長都大包大攬,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最重要,這種重知識輕勞動的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勞動機會減少;另一方面是物聯網和智能家居改變了傳統勞動模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自動洗衣機、洗鞋機、洗碗機、掃地機器人飛入平常百姓家,隨著網絡購物、外賣的興起,導致學生認為以后人們基本上就不需要勞動了,有智能機器人和錢就可以了;還有一方面就是許多學校在管理中引進了物業管理概念,隨著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國家對學校教育投入的不斷加大,很多學校都引入物業管理模式,學校的公共衛生、管理、活動組織等全部委托社會物業管理機構全權負責,唯一能讓學生有機會勞動的就是校內包干區、教室和宿舍的日常衛生保潔。在2019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要求之中,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四最”(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教育的主要陣地,必須堅定不移地對學生加強勞動教育、提高勞動意識、增強勞動精神、培養勞動技能,激勵廣大學生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可行性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在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的同時,其他課程、其他活動也要結合學科特點、活動特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確保勞動教育全方位融入?;瘜W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化學研究過程需要大量高水平精細化的實驗操作,來獲取實驗現象、實驗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許多化學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研究者的反復實驗和論證才能獲得。化學實驗在實施過程中本質上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每個實驗操作都必須嚴格按照實驗要求和規程來完成,每個實驗方案的確定都必須由實驗者進行多次的探究和試驗,在這個過程中,會多次出現實驗的現象和數據不理想,甚至實驗失敗。但是,通過化學實驗反復操作的磨練,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科學的勞動方法和堅韌的勞動品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起源于人類的生產勞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勞動教育,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教學勞育滲透的意義與途徑

摘要:新時代的高中生應該具備正確的勞動觀念和相應的勞動體驗,以及一定的實踐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充分滲透勞動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讓高中學生在具有知識性和實踐性的地理課堂和地理學習中認識勞動,正視勞動,從而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且能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最終形成尊重勞動成果的意識。

關鍵詞:高中地理;地理教學;勞動教育;勞動觀念

“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边@句話詮釋了人類的歷史首先是人類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歷史,并且,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是促進社會發展之動力。勞動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未來接班人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高中地理學科具有自然和人文的雙重特點,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勞育素材,同時高中地理教材也是德智體美勞的結合體。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充分重視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勞育滲透。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勞育滲透的意義

在學校課堂教學中,勞動教育是教學中最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各學科在勞動方面的教育都較為薄弱。通常,教師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勞動教育與學科知識相結合。新時代,培養合格的勞動者是學校教育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導向,勞動教育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中亟待補齊的薄弱環節之一[2]。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新時代社會的人要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生活質量,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而勞動[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許多既需要體力勞動又需要腦力勞動的新型復合勞動形態產生于新興產業中,如節能環保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新能源產業等,這些新興產業需要許多知識型、技能型和創新型勞動者投身其中,為新時代的偉大事業建設做出貢獻,因此重視勞動教育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因而,高中階段的學校教育應該有機地結合德、智、體、美、勞,使其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能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和學習質量,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4]。例如,在講高中區域地理第二章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時,以非洲薩赫勒地區荒漠化治理問題為例,探討解決非洲因荒漠化而造成該地區貧困問題的方案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供該地區地貌實體模型,模擬非洲荒漠化土地,讓學生自行動手治理,啟發學生在實際的勞動生活中主動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案例既給予了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又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以及探索欲,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5]。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勞育滲透的途徑

查看全文

高校勞動教育實踐路徑探討

【摘要】本文在高校面對勞動教育整體被弱化、價值觀被異化、勞動能力有限的問題上,基于高校的使命,試提出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并倡導全社會各環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勞動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實踐

一、新時期勞動教育的內涵

新時期高校的勞動教育有更高的立意。勞動教育主要是通過勞動來獲得教育,而勞動又可以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可以鍛煉人的體能,在勞動過程中提高勞動能力,懂得勞動的艱辛,珍惜勞動成果;腦力勞動可以調動人的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的參與。國外研究發現,在學校教育培養的能力中,非認知能力在勞動力市場上能得到80%的回報,而認知能力與勞動力市場表現的相關性較弱[1][2];我國研究表明,大學期間個體非認知與認知發展對初職月薪均產生顯著影響[3]。可以看出,手腦并用時的勞動教育可以使非認知能力提高。簡言之,勞動教育在青年大學生能否把握人生獲得成長與成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綜上,新時期高校的勞動教育要以體力勞動為主,讓青年大學生從中得到發展。本文的勞動教育是指通過手腦并用所帶來的青年大學生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的提升。

二、現實中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實中,高校勞動教育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第一,高校有關勞動教育課程缺失。這里的勞動教育課程,指的是兩方面,一是學校教學計劃里的勞動課程;二是老師和學生們的勞動教育意識。目前高校暫未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材料內容也較少,不能夠給青年大學生提供充分的、系統的學理性勞動課程,要對青年大學生施以勞動教育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老師和學生們的勞動教育意識指的是,老師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學生將勞動教育看作是提升自身素養的一種途徑。目前,老師和學生們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有限。第二,勞動價值觀被異化。受中國古代傳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思想的鉗制,許多青年大學生認為一線勞動者就是社會地位低的表現。高校不是一座孤島,其開放與包容讓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有了可乘之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炫富等思想容易導致青年大學生的價值觀扭曲,從而其勞動價值觀被異化,主要體現在很多青年大學生圖一時之快,在網上進行網貸、裸貸等。第三,勞動能力水平有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歲至25歲之間,他們多為獨生子女,是全家幾代人的希望,他們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從小就沒有勞動的機會,不會打掃衛生、不會洗衣服,從而導致了青年大學生勞動能力水平有限。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課堂勞動教育路徑

摘要:作為高校素質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關鍵內容,勞動教育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更好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中進行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幫助大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他們以更為積極正確的態度對待各項勞動,同時對于勞動人民要給予足夠尊重。茶文化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其也彰顯出了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高尚的勞動精神,那么在茶文化背景下就可以將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能夠更有效地解決以往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充分保證了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茶文化背景;勞動教育;思政課堂;作用及路徑

1茶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堂進行勞動教育的重要作用

1.1能夠讓學生正確對待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之間的關系

在高校校園中之所以要進行勞動教育工作,其重要目的便是要讓當代高校大學生能夠以更加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勞動生活,要讓他們認識到無論是哪一種行業,勞動者都是最光榮的,每個人的勞動對于民族的復興以及國家的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那么就應給予每一名勞動人民足夠的尊重。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幾千年歷史了,而正是勞動人民的努力才形成了中國的茶文化,這也是導致我國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較高知名度的重要原因。從動作行為上來看,茶文化就是要讓大眾知道飲茶、采茶、品茶以及選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但從內核上來看更重要的是讓大家領域到什么才是茶精神,這樣人們也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覺悟。當代的高校大學生從小就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也沒有經歷過去的艱苦生活,在上大學之間在家里幾乎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溫室中沒有遇到過什么挫折和困難,當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并走向社會后幾乎都是承受不住外面的風吹雨打的。而高校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的共同目的就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要他們能夠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來更加高標準要求自己,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適應社會生活奠定牢固基礎??墒?,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還沒有開展專業的勞動教育工作,在需要學生去幫忙干活充當苦力時才會以勞動教育為借口,在理論知識方面幾乎沒怎么采取教育,那么學生們對待勞動的勞動就很難是積極向上的。在茶文化背景下如果能將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讓他們能夠正確認識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進行思政課堂教育和勞動教育工作時更好的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保證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1.2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查看全文

德育工作實施方案3

《中學德育大綱》明確規定了高中階段的德育目標,德育的基礎內容和實施途徑。為了更好地執行《中學德育大綱》,我們對德育的基本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各個學年,形成了這個分層次、系列化教育的實施方案。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高中階段德育的基本內容分8個方面:(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2)愛國主義教育;(3)國際主義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勞動教育;(7)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8)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我們根據三個學年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接受能力,將上述8方面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各個學年,有的內容覆蓋整個高中階段,有的則落實到其中一個或兩個學年。具體安排如下:

一、高中一年級

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進行經濟常識教育。按現行高一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進行,由政治課教師實施。

2、愛國主義教育

查看全文

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精神,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察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體會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將勞動教育與紅色基因傳承相融合,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二、基本內容

(一)加強勞動價值觀培養

各學校要結合不同學段的學生特點,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本地產業優勢,制定與之相適應的勞動教育方案,設計進階性的勞動價值觀教育、幸福觀教育、勞動奮斗教育、珍惜勞動成果教育等,并將這些教育與勞動技能培養有機結合。

查看全文

初中部德育工作方案9

《中學德育大綱》明確規定了高中階段的德育目標,德育的基礎內容和實施途徑。為了更好地執行《中學德育大綱》,我們對德育的基本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各個學年,形成了這個分層次、系列化教育的實施方案。

根據《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高中階段德育的基本內容分8個方面:(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2)愛國主義教育;(3)國際主義教育;(4)理想教育;(5)道德教育;(6)勞動教育;(7)民主法制與紀律教育;(8)身心衛生與個性發展教育。我們根據三個學年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接受能力,將上述8方面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各個學年,有的內容覆蓋整個高中階段,有的則落實到其中一個或兩個學年。具體安排如下:

一、高中一年級

1、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

進行經濟常識教育。按現行高一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進行,由政治課教師實施。

2、愛國主義教育

查看全文

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施意見》(陜政辦發〔2020〕34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實施辦法》(漢政辦發〔2021〕20號)文件精神,統籌推進全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切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化普通高中育人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改革,切實提高育人水平,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標

圍繞我省2022年全面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目標,進一步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健全立德樹人工作機制,全區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得到有效保障,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選課走班教學管理機制基本完善,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形成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的格局。

三、主要任務

查看全文

指向職業體驗及校園勞動教育成效

摘要:職業勞動是勞動的主要形式,學校勞動教育應當結合職業生涯規劃,立足校園職業崗位,開展職業體驗勞動。多年來,廈門二中定期開展“無物業周”校園職業體驗勞動,形成了有效的指向職業體驗的校園勞動教育實踐路徑:一是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活動開展常態化;二是整合學科資源,有效促進五育融合;三是開展技能比賽,營造優良勞動風氣;四是開展課題研究,助推創新能力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體驗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教育事業的總目標。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使學校勞動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勞動教育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重要載體,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1],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認知世界、自我提升,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他們對勞動創造幸福的理性認知和實踐自覺尤為重要。職業是勞動的重要載體,學校在設計勞動教育活動時,應當結合職業生涯規劃,整合校內教育資源,立足勞動實踐性的特征,面向真實世界,搭建學生勞動實踐的平臺,幫助學生感性認知各種職業的基本概況。而職業體驗作為提升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重要方式,也可以讓學生獲得對社會各行各業的認識,尋找自己的職業興趣,培養自己的專長,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人生規劃。福建省廈門第二中學(以下簡稱“廈門二中”)多年來定期開展“無物業周”校園職業體驗勞動,其設計立足校園崗位,讓學生直接參與職業工作。通過職業體驗,學生了解工作崗位特點和相關行業,掌握勞動技能,逐漸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為未來職業選擇奠定基礎。將勞動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結合起來,拓寬了勞動教育的內涵,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補充。開展校園職業體驗勞動教育,時空受限小,實踐機會多,具有很強的可推廣性和可復制性。

一、指向職業體驗的校園勞動教育內在意涵

(一)以勞養德,培養品德高尚的時代新人

開展勞動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正確理解勞動是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2],領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做到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觀念[3]。通過校園職業體驗,每位學生深刻認識到每一項勞動的重要性,要熱愛勞動,尊重每一位勞動者;認識到每一個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要自覺維護他人勞動成果,反對浪費,養成厲行節約的良好習慣;增進對學校的了解,理解每一位員工對他們成長的付出,培育良好師生感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查看全文

中職學生勞動素質及勞動教育策略

摘要:為探究中職院校勞動教育策略,本文結合對中職學生勞動素質現狀的分析,從中職院校勞動教育價值的角度切入,從勞動價值觀、勞動習慣、勞動精神、校本課程、勞動教育機制等幾個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中職院校;勞動教育;勞動素質

2020年,國務院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職業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明確了中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對“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內容的課時要求。隨著大家對勞動教育在中職院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和價值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如何結合學校實際,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勞動素質,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等問題,成為中職院校勞動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中職院校勞動教育調查情況

(一)中職學生勞動素質分析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其勞動素質一般包括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態度等方面。此外,勞動理論、勞動技能也是勞動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筆者通過對相關調查數據的分析,發現中職學生的整體勞動素質一般,多數學生雖然對勞動有正確的認識,但僅限于理論層次,付諸行動時則表現較差,對勞動的良好認知態度僅停留在觀念層面,這也是“00后”中職學生群體較突出的勞動特征。在勞動態度方面,多數中職學生“怕吃苦”,缺少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勞動價值觀方面,有些學生出現了偏差,認為“勞動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獲得更高的經濟報酬”;在勞動精神方面,多數中職學生“有奉獻精神品質”,但缺少足夠的“無私奉獻勞動行為”;在勞動習慣方面,多數中職學生的勞動習慣并不好,在校期間很少主動參加勞動實踐活動。以上種種現象說明,中職學生的整體勞動素質水平一般,在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等方面的認知存在偏差,對勞動的認知多數停留在理論層面,鮮有真正付諸行動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