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感恩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04:00: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感恩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中感恩教育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感恩教育分析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關感恩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對父母的感恩“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對老師的感恩“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朋友的感恩“滴水之恩,當涌泉想報”……然而,隨著當今社會經濟是迅速發展,這些融于我們每個人血液的民族文化傳統卻在慢慢減少。這對于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國度,有著以上光榮傳統的中華民族是何等的殘酷?同時,在信息資源高度共享的今天我們會在媒體上經常看到有關報道稱;學生打罵家長,學生辱罵老師,學生對寢室同學投毒……太多的負面報導。這些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嚴重扭曲現象,難道就是五千年歷史培養出的炎黃子孫?難道我們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難道我們只能感嘆光榮傳統的民族的“悲哀”與“不幸”?針對以上現象,有學者指出,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高中歷史學科的優勢,充分利用當下教科書豐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新課標教學課堂上,將傳統歷史教學的思想教育目標拓寬為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其內涵覆蓋了思想、觀念、情感、興趣、態度等多方面的教育,改變了以往形式單調的缺點。高中歷史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突以下幾方面:(1)培養民族精神;(2)愛國主義情感;(3)培養人文主義精神;(4)培養開放的世界意識。目前,高中歷史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人文主義的教學內容,蘊藏著豐富的感恩教育素材,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和現實資源。通過這種方式,為實施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機和良好的平臺。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當今社會感恩意識日益淡薄,感恩教育就日益擔負起其特有的歷史使命。在培養民族精神方面在歷史教學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一些主題活動加深學生對這種精神的理解,通過對歷史史實的學習感恩祖國。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名族永恒傳頌的精神,更是教育的主題。通過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我們知道,不論是在中國古代、中國近現代和世界史上,都特別強調“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等類似的一些理論。在歷史教學活動中通過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得歷史學科更加有效的擔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讓感恩教育與歷史教學相得益彰,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孝道一直以來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根基,感恩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炎黃子孫的良好品德。當今社會中一些青少年學生在享受父母的關愛的同時,卻理所當然的接受著父母的愛。但是,當今社會,在一些學生心中,親情意識卻越來越淡漠。同樣對朋友也要感恩,然而當今社會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以“自我”為中心,人情味嚴重淡薄,他們甚至不能與人為善。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接受著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但是我們不能只知受惠,在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雨露時,卻在殘忍的肆意破壞著我們朝夕相處的環境。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感恩教育的內容

維護國家團結統一。歷史事實告訴我們,統一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使統一成為前后相接的整個過程,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感恩統一創造的中華文明,感恩在實現統一過程中創造特有歷史功績。在對歷史正確的認識后,在當今社會做到自覺擁護黨的有關方針、政策,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反對一切分裂勢力和反對行為。在當前的歷史教學中還應感恩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指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優秀傳統文化里面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在當今社會依舊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試想一個沒有文化陶冶的民族該是如何的空洞。所以,強調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感恩教育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感恩自然,或許我們會思考在歷史教學中為何牽涉到要感恩自然?看看歷史發展中的今天,有多少壯麗的山河哺育了人類,難道我們不該對自然懷有感恩之心嗎?因為自然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母體。

查看全文

高中政治教學策略分析6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教學原則與流程

摘要:中學政治新課程的實施,要求中學政治課教學轉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實施個性化的教學輔導。高中政治教學的“導師制”教學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與輔導方法,為學生學習提供個別化輔導,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關鍵詞:高中政治;導師制教學;原則;流程

一、高中政治課教學導師制的發展背景與應用價值

高中政治教學導師制,是指學校專門設立導師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思想品德方面進行特殊指導的一種班級管理制度。目前,在我國普通高級中學所實施的導師制主要是在以班主任為主要管理者的基礎上,由導師對學生在學業、思想、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一些指導,是輔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個性化的管理與教育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多數導師在面向全體學生授課的基礎上,在擔負起對指定的若干學生進行個性養成、人格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的重任的同時,已有效地將“教書”與“育人”統一起來,無形中成為了學生的“德育導師”。而高中德育導師的首要人選當然是高中政治教師。高中政治教師在扮演著“德育導師”這一角色的同時,不妨身體力行地在課堂教學中自覺踐行“導師”職責,創新地使用導師制教學,活化說教意味過濃的政治課堂,讓學生能在民主、和諧、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導師制在高中政治教學改革中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提高政治教師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度

查看全文

感恩教育在德育教育的運用

1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新時期的中職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長期的成長中,學生都被家長含在嘴里、捧在手心里,這部分學生會表現出冷漠、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對父母只有索取,缺乏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不知回報養育自己的父母以及培養自己的社會和學校。中職德育課程要加強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喚起中職生的感恩意識,干預他們的內心世界,發掘他們積極善良的一面,在生活的細節中發現美與正能量,提高他們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自身的幸福感。

2當前中職生的感恩意識現狀

2.1家庭方面。中職生大部分都是95后學生,且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嬌生慣養的過程中,形成了冷漠、自私的性格。雖然孝敬父母被中華民族視為傳統的美德,但是,很多中職生都沒有意識到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不容易,并未考慮過怎樣去回報父母的養育恩情,只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錢財,滿足自己自私的心理,同學間比吃、比穿等現象比比皆是。筆者曾接觸過一位學生,由于經常曠課,與其家長聯系,家長反映孩子經常向家里要錢。據了解該學生家長是個普通農民,孩子是家中獨子,總是要什么就給什么,就是學習不用功,不知上進。社會的基本道德要求是人們對于自己父母、親人的感恩之情,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知去孝敬和感恩的人,是不會愛國家、愛社會、愛他人的。2.2社會方面。大部分中職生比較珍惜自己學習專業技術的機會,對于社會、國家以及自己的家人會存有感激之情,會在實踐當中根據自己的能力給予回報。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把社會、國家和他人對自己的幫助看成是應該的,沒有一點感恩之心,好像整個社會都欠他的一樣。

3加強中職生感恩教育的實踐探索

3.1通過感恩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引導。3.1.1以思政課為應用主渠道在中職教學體系中,思政課是德育教育的關鍵途徑。教師要將其作為開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徑,結合學生的實際及教學內容,以感恩意識為指導,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感恩教育要有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真正觸及學生的心靈,使其明白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3.1.2設置專職心理教師當前的學生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學校要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設置專職心理教師,將感恩教育融入到心理疏導中,與家長和班主任形成協同機制,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及時治療,提高感恩教育的應用效果。3.2通過家長與學校的配合,深化感恩教育。3.2.1學校給予應用方面的支持。我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感恩教育是我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職學校要提高其應用的重視程度,在校園內設立德育教育機構,通過與其他學校的溝通交流,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感恩教育的落實和應用進行研究,學校相關領導也要給予感恩教育以資金、教學場地以及教師資源的支持。3.2.2尋求家長的配合。對中職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是一項復雜的道德工程,不僅需要學校的積極參與,也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參與。學校要注重家庭對學生的影響,通過電話溝通、家訪、家長會以及信息交流等方式,與家庭開展合作和協調,提高感恩教育的質量。3.3學校和班級積極組織各種感恩教育主題活動。3.3.1組織開展主題班會。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以感恩為主題,組織各種類型的班會。舉辦班會過程中,要讓學生收集、回顧其在成長中感動自己的恩情、友情以及親情,向同學和教師闡述自己對待感恩的態度和反應。例如,班主任可舉辦以“我的父親”為主題的班會,組織學生回憶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對自己的關懷,幫助和恩情,通過氣氛渲染,達到感恩教育的目的。3.3.2開展“給家人一封信”的主題活動。在德育教育中,德育教師可以通過“給家人一封信”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對父母的感恩寫在書信中,然后由教師轉交給家長。通過活動,可提高學生的感恩思維及感恩意識,還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3.3.3學校要組織集體感恩活動。利用專題教育、報道演講、朗誦比賽、征文比賽、觀看感恩影片、專題櫥窗以及專題黑板報等形式開展集體感恩活動;對學生開展集體教育,組織學生扶貧救災、送溫暖、送愛心,參加義務勞動或社區服務等;利用學校和社會的一切資源,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在校園內形成感恩氣氛。3.4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3.4.1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資源。在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感恩實例,為學生提供有關感恩的影視、歌曲以及典故等,并結合當今社會的感恩典型事例,通過演講、視頻以及多媒體等形式,為學生展示生動的感恩實例,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感恩意識。3.4.2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不僅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因此,教師要做學生的榜樣,發揮其示范作用,在感恩教育中,為學生創設富有人情味的學習環境,讓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恩意識。3.4.3家長要起到引導作用。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直接影響,家庭環境是開展感恩教育的關鍵場所。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規范個人的言行,以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良好形象,在家中為學生創設感恩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下形成感恩思維。3.5讓學生體驗生活,學會感恩v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不僅要在課堂上,還重在實踐。組織學生到街道幫助清潔工打掃衛生,讓學生體會到社會上默默奉獻的人群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公德心;組織學生做義工,到福利院照顧老人,培養學生的細心和愛心;到孤兒院去照顧小孩子,讓學生看到因為病痛被人遺棄的孩子,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的幸福,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父母能給自己提供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和學習環境,學會感恩并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努力去回報社會。

查看全文

感恩教育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感恩是對他人給予的恩惠表示感謝,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洛克語)。感恩教育對高中班級管理有積極的意義和良好的作用。

一、感恩教育的內容

人不斷接受恩惠———父母的養育、老師的教育、領導的知遇、同事的協助、晚輩的照顧、普通人的溫暖。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里、社會環境中、文明的進化史上,我們從中獲得了生存條件和發展機會。感恩教育就是啟迪學生學會感恩,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培養責任感。

二、感恩教育的原則

1.以人為本。感恩教育要重視人的需要,讓學生對自己與社會的關系有正確的認識,并產生責任感。感恩教育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

2.正面引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要啟發學生發現身邊的美好,帶動學生去珍惜每一份善意和給予,去感念每一次關心和協助。

查看全文

高校感恩教育論文

一、當前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表現

(一)淡忘父母養育之恩。大學期間大學生基本都不能經濟獨立,其較高的學費及生活費主要依靠父母家庭供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當他們進入高校后,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逃離父母的約束,而且從高度緊張的高中學習中解放出來,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一些大學生卻不顧自己家庭經濟狀況,盲目攀比,超前消費,給父母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并淡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也沒有認識到父母掙錢不容易。還有些大學生寧愿花上整天整夜地時間沉靜在網絡游戲中,經常逃課,忘了自己來學校的目的,也忘了對自己滿懷期待日夜操勞的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成了躺在匯款單上的高消費群體。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去感恩父母。

(二)漠視母校的培育之恩。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各類人才,感謝母校應是其不言而喻的道德標準。近幾年來,有許多貧困大學生依靠國家的助學貸款完成學業,但畢業后一些學生無法償還貸款,甚至對學校催要貸款表示不滿,且恨自己的學校。甚至有些學生使用母校為貧困學生可以緩慢的收費政策,惡意拖欠,并用這些錢來揮霍,盲目攀比。有些大學生畢業后留在母校工作后,母校幫其完成碩士和博士學業后卻不愿意回到母校工作。

(三)對待老師缺乏感恩之情。林語堂先生說:“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首先應該通情達理。”然而,在大學校園里,學生上課遲到、甚至曠課早離開、上課睡覺、玩手機游戲、不遵守課堂紀律是很普遍的現象,一些學生看到老師經過不打招呼,看起來像一個陌生人。大部分的時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已成為一個“商品”的關系,對老師的意見很大,抱怨了一點不愉快,甚至采取過激行為,對待老師就好像上了初中忘了小學教師,大學會忘記高中教師,大學后就不記得曾經得到過老師的幫助,認為大學是他個人努力的結果,這些現象和無情冷漠的舉動與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不匹配。

二、當前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感恩教育的方式過時。高校感恩教育剛剛開始,仍在探索階段,教育模式是單向教學傳統的道德教育為主,注重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講解,不夠重視學生的參與和雙向溝通。教育過程基本上是老師講感恩故事和傳遞感恩知識,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教學方法忽略學生主觀能動性,忽略學生的接受心理,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活躍思維。感恩教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它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通過推理來說服,合理的融入感情,觸及靈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使其在知識,情感,行為中實現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合理結合。”在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經常優越的態度給學生灌輸,把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間的雙向溝通平等的教義從高往下看,聽起來夸張的,能不能滋養的受教育思想,缺乏情感共鳴,受過教育的無動于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實際情況下,很少有高校感恩教育活動體系,序列化和納入學校的長期規劃。這將使感恩教育缺乏系統性和長期愿景,削弱了感恩教育的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有效性。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理論感恩教育融入分析

一、融入感恩教育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必然要求

(一)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完成教學使命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與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必然需要關注“感恩”這一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最基本的范疇。學會感恩是一個人提高自我修養、完善自己的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蘇霍姆林斯基便對感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認為“感謝與奉獻是高尚道德情操的標志,而同時又是基本的人品,沒有它,我們將會邊變得愚昧無知”。[2]人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歸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能有效地在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中完善大學生的生命和道德人格,促進了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養成與健康成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是當前不少大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現實要求當前,一些大學生忘記了父母的艱辛,只知道向父母索取,而自己卻在學校里盲目攀比、擺闊,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而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由于他們所占有的物質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知識與能力素養相對偏低以及在教育資源分配與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等因素,使得他們的身心更為脆弱,對于外界的冷落與嘲笑也更為敏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極易產生苦悶、消沉,甚至于怨恨、仇恨等不良情緒,導致對他人和社會充滿對抗與不滿,這對于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在當前這樣的環境條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積極融入感恩教育,努力喚醒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幫助和訓練他們發現美好并對其感恩的眼光,使他們學會關心、懂得關愛、給予、幫助和寬容,這對于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與和諧發展,具有重大的價值意義。

(三)融入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增強實效性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只有關注和切實解決大學生面臨的感恩意識缺失這樣的熱點問題,積極引導大學生發現這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讓他們感受這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恩惠,并對此心存感恩,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更好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才能更具吸引力。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改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出現的“人學空場”與“情感空場”的現象,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和感染力。

(四)當前學界的研究現狀進一步凸顯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研究的緊迫性雖然學界越來越認識到感恩教育所具有的重大價值意義,也從多方面對感恩教育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從感恩教育的意義與實施路徑,到西方感恩教育經驗的借鑒,再到大學生感恩意識的現狀調研與對策等方面都進行了不少研究。也越來越認識到,要將感恩教育滲入各學科教育中去,并且也有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如紀鋒在《初探感恩教育與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機融合》一文中,對化學課堂如何進行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問題進行了思考;而劉葉琴則在《在生物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一文中,呼吁在生物課中加強感恩教育,改變學生不懂感謝、忘恩、不會感動的現象;更有大量關于語文教學中如何融入感恩教育方面的研究。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卻幾乎難以查到關于感恩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機融合的研究,只有關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進行感恩教育的寥寥無幾的研究。高校進行感恩教育的現實需求,以及學界對于感恩教育要滲入各學科教育中的越來越重視的趨勢,與當前學界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研究極度缺乏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加強這一研究必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的路徑選擇

查看全文

高職學生德育教育論文

1有的高職學生學業基礎較差,需要教育引導學生發奮學習

1.1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

由于一些剛入學的新生剛來到學校,對學校的一切還不不熟悉,特別是從貧困邊遠山區第一次來到省城城市的學生。為了消除新生的陌生感,結合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實際情況,各生源基地負責老師在新生報到、注冊時可以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詢問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目前真實的心理感受,傾聽他們在學習或者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煩惱,了解貧困學生家庭基本情況,積極幫助貧困學生助學金評選,妥善解決貧困生助學貸款,適當安排貧困生在校內勤工儉學。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幫助他們分析高中成績不理想的原因,鼓勵他們克服對學習的害怕心理,糾正高職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窄的錯誤思想。樹立發奮學習成才的志向。

1.2安排學習互助小組,推動校園興趣小組活動

對于一些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后進學生,可以讓成績上游的學生和他們結成互助小組,不僅要在生活上做到互幫互助,還要在學習上達成默契,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要認真輔導,耐心講解,幫助后進同學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好專業知識,促進每一同學不斷進步。針對學生興趣愛好,由每個教職員工牽頭成立各項興趣愛好小組,組織學生加入興趣愛好小組參加活動,使學生從沉溺網游、賭博等不良嗜好中解脫出來。并且在互動中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生活、學習習慣,詳細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及時指正、正確引導。讓學生畢業后順利、快速適應社會生活。

1.3組織學習校史、校訓和校歌,倡導校園文化

查看全文

學校關于讓生命充滿愛教育活動

一、活動的目的

現在許多成長中的青少年對父母師長以及朋友的關愛已經習慣于接受,理所當然地享受他們的照顧和無私奉獻,從來沒有想到如何去回報。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舉行這次活動正是為讓廣大中學生在享受關愛的同時,也能學會理解別人的付出,讓他們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愛延續和傳遞,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懂得回報,懂得表達。

二、活動的組織

初一級部

三、活動的內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查看全文

中學感恩主題學習活動思路

一、活動的目的

現在許多成長中的青少年對父母師長以及朋友的關愛已經習慣于接受,理所當然地享受他們的照顧和無私奉獻,從來沒有想到如何去回報。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舉行這次活動正是為讓廣大中學生在享受關愛的同時,也能學會理解別人的付出,讓他們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愛延續和傳遞,學會感恩,學會珍惜,懂得回報,懂得表達。

二、活動的組織

初一級部

三、活動的內容和安排

1、了解“感恩”(第3周)

查看全文

淺談高中班主任融入德育教育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大因素。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實踐中,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可以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因此,為了給學生更多發展自我素養的平臺,本文從高中階段融入德育教育的現狀出發,對管理實踐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現實意義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高強度的學習壓力,讓他們的身心感到十分勞累,如果學生長時間得不到心靈上的釋放,將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促使自己的學習效率進一步降低。因此,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能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從而實現應試教學向素質教學的轉變,不斷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傳統的教學中,“重成績、輕德育”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的成長,不利于他們形成獨立的學習意識。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一、高中階段德育教育的現存問題

(一)德育教育的目標不明確。雖然,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德育素質出發,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德育滲透。但是,很多班主任在開展實際工作時,將素質培育流于形式,缺乏明確的教育目標,沒有將德育教育進行滲透式發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載體是在班會當中進行,如果班主任只是采用單調的說教模式開展班會,不會讓學生對班會主題形成大致的意識,不會把班主任準備的德育教學放在心中。這就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標失去了清晰化,使得整體工作的成效不理想。[1](二)德育教育理念過于陳舊。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學校都忽視了德育教育工作,很多班主任在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班會內容時,只是單純的將愛國主義的口號對學生進行展示,忽略了愛國主義精神所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也沒有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為學生進行展示,使得德育滲透工作不能在班會中得到良好開展。因此,班主任要不斷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三)班主任和學生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班主任和學生的溝通僅局限于學習的層面,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忽略學生的學習狀態,沒有與學生及時進行有效的溝通。當高中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時,班主任要及時發現和正確引導,多對學生進行關愛。但是,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班主任卻很少見,師生之間總會有一定的心理距離,甚至是一些高三的班主任急于求成,在德育教育的滲透當中,往往選擇了偏激的行為。

二、高中管理實踐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現實意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