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審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19:37: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低保審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審計局年末工作匯報
概況年月,縣審計局共完成審計項目個,在審10個,查處各類違規金額1852萬元,經審計處理應上繳財政645萬元,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案件4起。審計監督為進一步促進審計縣加快實現跨越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年,縣審計局共審計財政、地稅及一級預算單位19個,包括對縣財政局具體組織年度本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縣地稅局稅收征管情況、5個部門單位預算執行情況、個鄉鎮財政財務收支和決算情況和對鄉鎮財政狀況和支出結構等8個項目專項審計調查,審計查出各類違規違紀金額662萬元,應交財政216萬元。
改進審計手段年,縣審計局根據省廳關于經濟責任審計規范化要求和審計縣經濟責任審計試點經驗,鄉鎮長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是圍繞政府負債問題進行審計,積極探索政府負債預警機制,提出加強和改進鄉鎮財政管理水平的建議和措施,并且從個人績效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月份審計局共完成17個單位17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查出違規金額336萬元。經濟責任審計結果被作為審計領導干部管理使用重要參考依據,列入干部考核廉政檔案。
強化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年,縣審計局安排時代廣場竣工決算等4個基本建設項目的審計,在對縣汽車西客站投資績效審計中發現,作為1997年縣重點十大工程之一的汽車西客站至年底實際已投入資金達萬元,其中銀行貸款資金占95%,但由于站前民房至今未能拆遷,致使該站的主要功能至今還不能投入使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能得到體現。審計結果在同級審報告中披露后,縣政府已責成有關部門認真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整改方案。
突出專項審計調查年,縣審計局按照審計署和市局五年規劃精神,圍繞政府工作重點、經濟工作難點、社會關注熱點問題,審計局加大專項審計調查的力度,取得較好成效,月份共完成審計調查項目個,其中省定同步項目4個,市定同步項目2個。在對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審計調查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有低保對象名額指標化、補助金額平均化和低保審批操作不規范等問題,縣政府專題研究出臺《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細則》,有效地確保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要。在對全縣行政事業單位部分公用經費審計調查中發現,全縣業務招待費、公車費用、差旅費三項費用已占公用經費支出的47.22%,部分單位業務招待費嚴重超支。審計調查所披露的問題,引起市縣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劉奇市長為此專門做出重要批示,章方璋縣長責成財政、監察等有關部門進行全面整改??h政府已就公用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先后出臺一系列控制公用經費支出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擴大預算會計集中統一核算范圍、對業務招待費實行總量控制、制定公車管理“三統一兩定點”規定以及嚴肅查處揮霍浪費公用經費的案件等。
注重查處大要案年,縣審計局按照“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要求,審計局在審計工作中注重發現違法違紀線索,大力查處大案要案,以來已向紀檢監察部門移送案件3起,涉及領導干部多人,審計為維護經濟秩序,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廉政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社會救助工作總結
一、救災救濟工作
2004年我市范圍內遭受了較為嚴重的內澇、低溫冷凍、風雹、洪澇、病蟲等自然災害,給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67058公頃,占播種面積的58%,絕收面積102885公頃,占受災面積的39%;受災人口371922人,占農村人口的52%,緊急轉移安置災民498人;倒塌和損壞民房1357間;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805萬元。
(一)加強領導,及時部署救災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救災工作,在災情發生后,積極組織民政、農委等有關部門深入災區核查災情,幫助災民解決種子、生產資料、資金和恢復重建的困難問題,盡一切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市政府適時召開了全市防汛工作會議,專題部署了防汛備災工作。市民政局多次下發通知,下派工作組15個40人次,督促各地做好防汛備災、災情報告和災民救濟工作,確保了救災工作有序進行。全市嚴格執行災情零報告制度,得到省廳的肯定。
(二)嚴格資金管理,保證災民基本生活。全市在進行全面救災款自查的同時,接受了審計、人大等上級有關部門近半年時間的延伸審計和監督檢查。針對基層救災物資管理不規范問題,市局8月份制定出臺了《社會捐助款物和救災物資管理規定》,提高了全市救災管理工作水平。年初,通過2次調查,制定了全市2004年春夏荒災民救助方案,采取災民自救、政府救濟、社會幫扶、互助互濟等形式,有效開展災民救濟工作。全市發放災民救助卡3.86萬個,實施政府救助12.9萬人次,安排救災款591萬元,確保了需救濟災民每人每月30斤口糧。
(三)積極構建災害緊急救援體系。我市切實加強救災綜合協調工作,在4月份啟動了災情會商制度,并建立了災情會商的聯絡體系和會商工作人員庫。按照《省特大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的內容,重新修訂了《市特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并完成《市災民緊急轉移安置預案》、《市敬老院火災緊急事件處置預案》的起草工作。確保按預案要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將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積極引導災民生產自救。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民政部門向災民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教育群眾樹立抗災救災意識,自救自立,充分發揮救災主體作用。各縣(市)區政府積極協調,統一組織向修路、采礦、運輸、建筑、林業生產等周邊市場和外地轉移勞動力10萬余人;并號召災民進山采集山產品,從事工商副業,發展庭院養殖和畜牧等增加農民收入。
社會救助工作總結
積極開展社會救助工作
一、救災救濟工作
2004年我市范圍內遭受了較為嚴重的內澇、低溫冷凍、風雹、洪澇、病蟲等自然災害,給災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67058公頃,占播種面積的58%,絕收面積102885公頃,占受災面積的39%;受災人口371922人,占農村人口的52%,緊急轉移安置災民498人;倒塌和損壞民房1357間;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805萬元。
(一)加強領導,及時部署救災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十分重視救災工作,在災情發生后,積極組織民政、農委等有關部門深入災區核查災情,幫助災民解決種子、生產資料、資金和恢復重建的困難問題,盡一切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市政府適時召開了全市防汛工作會議,專題部署了防汛備災工作。市民政局多次下發通知,下派工作組15個40人次,督促各地做好防汛備災、災情報告和災民救濟工作,確保了救災工作有序進行。全市嚴格執行災情零報告制度,得到省廳的肯定。
(二)嚴格資金管理,保證災民基本生活。全市在進行全面救災款自查的同時,接受了審計、人大等上級有關部門近半年時間的延伸審計和監督檢查。針對基層救災物資管理不規范問題,市局8月份制定出臺了《社會捐助款物和救災物資管理規定》,提高了全市救災管理工作水平。年初,通過2次調查,制定了全市2004年春夏荒災民救助方案,采取災民自救、政府救濟、社會幫扶、互助互濟等形式,有效開展災民救濟工作。全市發放災民救助卡3.86萬個,實施政府救助12.9萬人次,安排救災款591萬元,確保了需救濟災民每人每月30斤口糧。
(三)積極構建災害緊急救援體系。我市切實加強救災綜合協調工作,在4月份啟動了災情會商制度,并建立了災情會商的聯絡體系和會商工作人員庫。按照《省特大自然災害救災應急預案》的內容,重新修訂了《市特大自然災害應急預案》,并完成《市災民緊急轉移安置預案》、《市敬老院火災緊急事件處置預案》的起草工作。確保按預案要求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將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民政局上半年的工作小結
一、低保工作:
1、上半年為1679戶、3822人發放低保金913793元。
2、完成低保1-6月份新增及變更人員信息錄入,并上報市民政局。
3、完成低保及低保邊緣戶家庭住房情況調查表,上報市房產局。
4、審核1-6月低保申請人員情況及重大疾病申請人員情況,上區常務會。
5、為25人發放重大疾病救助金共計80520元;為2人發放基本醫療救助金2485元。
社會保障經濟審計思考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社會保障審計意義及作用;社會保障審計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審計對策等進行講述,包括了促進我國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保證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與完整,防止基金流失、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權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社會保障立法的相對滯后,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健全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社會保障審計認識思考
論文摘要:社會保障制度是由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由國家依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救助和補貼的一種制度。加大社會保障建設力度,建立相對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對于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影響。就目前而言,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維護穩定的重要保障。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是資金的管理與運作,如何保證社?;鸬陌踩\作,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審計監督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結合審計工作實踐,淺談個人對社會保障審計的幾點認識和看法。
1社會保障審計意義及作用
開展社會保障審計,對于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涉農資金的效益審計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涉農資金效益審計
[論文提要]近年來,各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涉農資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我們也注意到,政府的涉農政策還有一些不完善、政策執行不到位及資金管理不嚴格的地方。該文結合近年來涉農資金審計實踐,分析了涉農資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農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及搞好涉農資金效益審計的工作思路。
近年來,各級政府為了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投入了大量的涉農資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我們也注意到,政府的涉農政策還有一些不完善、政策執行不到位及資金管理不嚴格的地方,當前在涉農資金的使用和管理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損失浪費、跑冒滴漏的現象比較普遍,擠占挪用涉農資金、侵害農民利益的行為時有發生。這些問題有的還比較嚴重,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脫離實際、違背群眾意愿的問題,直接影響了資金的投放效果,造成涉農資金效益低下,更為重要的是影響了干群關系、黨群關系。因此,對涉農資金的效益審計,審計機關責無旁貸。我們審計機關以及審計工作者必須堅持立審為公、執審為民的宗旨要求,帶著黨委政府的重托去審計,帶著強烈責任去審計,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審計,做到情為民所系,審群眾所盼,解政府所憂。本文結合近年來涉農資金審計實踐,淺析涉農資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涉農效益審計的重要性及搞好涉農資金效益審計的工作思路。
1涉農資金效益低下的原因
從審計情況看,造成涉農資金效益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資金管理多部門。涉農資金來源渠道較多,有中央、地方各級財政資金,有銀行貸款,還有村集體、單位和群眾自籌等。國家的涉農資金,由多個部門審批使用,容易存在問題:1、注重部門政績及利益。每個部門有每個部門的視角,又加上各部門有各自的政績要求及利益驅動,對涉農資金難以做到統籌安排,將資金安排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項目上,而是爭著多安排資金在各自部門的項目上;2、規模效應低。涉農資金撥付渠道也較多,有的是財政部門直接撥付,有的是通過農口有關部門下撥。農業項目分布較為分散,資金由多部門分散使用,造成資金的投向分散,形成“撒糊椒粉”的現象,難以形成投資的規模效應;3、重復投資。各部門各有各的資金使用計劃,難免會造成投資重復,同時給一些地方套取資金留下了空子。
政府公共支出預算合理性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缺陷改革
[論文摘要]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關系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我國現行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在支出供給范圍、結構、管理及監督諸方面的缺陷及不合理性,提出了對其進行改革的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國家對經濟的管理由直接管理為主,宏觀、微觀一起管理的狀態轉變為間接管理和宏觀管理為主。對各項社會事業的管理方式,也就要求根據社會的公共要求和市場經濟的特點加以調整。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是政府公共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大體均等的公共服務所需開支的分配計劃。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涵蓋了政府活動的全范圍,反映著政府活動的方向,是調控宏觀經濟、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支出管理的核心任務。然而,必須看到我國現行的財政支出預算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發展形成的,雖然幾經改革,但仍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逐漸暴露出種種弊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對此,筆者試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結構及管理、監督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高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
一、政府公共支出預算范圍、結構亟待重新界定和優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財政應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參與社會資源配置,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必須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來界定和規范。所謂社會共同需要,是指一個國家從事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體現社會共同利益的基本公共需要。其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組織和實施才能實現的事務。二是只有政府舉辦才能有效協調各方面利益的事務。三是企業和個人不愿意舉辦而又是社會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事務。按照社會共同需要的標準,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應主要限定在國家機關及那些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非營利的領域或事務,具體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1、維持性支出。即消耗性支出,一般指資源直接置于政府支配之下,配置于各部門作直接消耗。2、轉移性支出。轉移性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不直接消耗的那部分社會資金,這部分社會資金是通過再分配方式轉移出去的。3、公共工程支出。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是指大型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支出。
按照上述理論,再審視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不難發現,在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中存在著“缺位”與“越位”并存的現象。這使得一些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必須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得不到應有的資金的保障;而一些隨著改革和政策變化已不應再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占用了不少資金。最為典型的事例是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減震器”,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不可或缺的社會控制機制,從宏觀角度看,社會保障是財政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社會保障的收支與財政收支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已構成了某種函數關系。
政府公共支出預算合理性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缺陷改革
[論文摘要]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關系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我國現行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在支出供給范圍、結構、管理及監督諸方面的缺陷及不合理性,提出了對其進行改革的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國家對經濟的管理由直接管理為主,宏觀、微觀一起管理的狀態轉變為間接管理和宏觀管理為主。對各項社會事業的管理方式,也就要求根據社會的公共要求和市場經濟的特點加以調整。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是政府公共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大體均等的公共服務所需開支的分配計劃。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涵蓋了政府活動的全范圍,反映著政府活動的方向,是調控宏觀經濟、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支出管理的核心任務。然而,必須看到我國現行的財政支出預算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發展形成的,雖然幾經改革,但仍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逐漸暴露出種種弊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對此,筆者試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結構及管理、監督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高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
一、政府公共支出預算范圍、結構亟待重新界定和優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財政應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參與社會資源配置,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必須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來界定和規范。所謂社會共同需要,是指一個國家從事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體現社會共同利益的基本公共需要。其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組織和實施才能實現的事務。二是只有政府舉辦才能有效協調各方面利益的事務。三是企業和個人不愿意舉辦而又是社會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事務。按照社會共同需要的標準,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應主要限定在國家機關及那些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非營利的領域或事務,具體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1、維持性支出。即消耗性支出,一般指資源直接置于政府支配之下,配置于各部門作直接消耗。2、轉移性支出。轉移性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不直接消耗的那部分社會資金,這部分社會資金是通過再分配方式轉移出去的。3、公共工程支出。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是指大型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支出。
按照上述理論,再審視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不難發現,在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中存在著“缺位”與“越位”并存的現象。這使得一些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必須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得不到應有的資金的保障;而一些隨著改革和政策變化已不應再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占用了不少資金。最為典型的事例是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減震器”,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不可或缺的社會控制機制,從宏觀角度看,社會保障是財政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社會保障的收支與財政收支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已構成了某種函數關系。
加強政府公共支出合理性的思索
[論文關鍵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缺陷改革
[論文摘要]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關系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我國現行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在支出供給范圍、結構、管理及監督諸方面的缺陷及不合理性,提出了對其進行改革的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國家對經濟的管理由直接管理為主,宏觀、微觀一起管理的狀態轉變為間接管理和宏觀管理為主。對各項社會事業的管理方式,也就要求根據社會的公共要求和市場經濟的特點加以調整。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是政府公共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大體均等的公共服務所需開支的分配計劃。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涵蓋了政府活動的全范圍,反映著政府活動的方向,是調控宏觀經濟、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支出管理的核心任務。然而,必須看到我國現行的財政支出預算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發展形成的,雖然幾經改革,但仍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逐漸暴露出種種弊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對此,筆者試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結構及管理、監督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高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
一、政府公共支出預算范圍、結構亟待重新界定和優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財政應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參與社會資源配置,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必須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來界定和規范。所謂社會共同需要,是指一個國家從事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體現社會共同利益的基本公共需要。其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組織和實施才能實現的事務。二是只有政府舉辦才能有效協調各方面利益的事務。三是企業和個人不愿意舉辦而又是社會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事務。按照社會共同需要的標準,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應主要限定在國家機關及那些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非營利的領域或事務,具體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1、維持性支出。即消耗性支出,一般指資源直接置于政府支配之下,配置于各部門作直接消耗。2、轉移性支出。轉移性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不直接消耗的那部分社會資金,這部分社會資金是通過再分配方式轉移出去的。3、公共工程支出。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是指大型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支出。
按照上述理論,再審視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不難發現,在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中存在著“缺位”與“越位”并存的現象。這使得一些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必須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得不到應有的資金的保障;而一些隨著改革和政策變化已不應再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占用了不少資金。最為典型的事例是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減震器”,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不可或缺的社會控制機制,從宏觀角度看,社會保障是財政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社會保障的收支與財政收支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已構成了某種函數關系。
小議公共支出預算有效性綜述
[論文關鍵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缺陷改革
[論文摘要]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關系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性。文章分析了我國現行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在支出供給范圍、結構、管理及監督諸方面的缺陷及不合理性,提出了對其進行改革的措施。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國家對經濟的管理由直接管理為主,宏觀、微觀一起管理的狀態轉變為間接管理和宏觀管理為主。對各項社會事業的管理方式,也就要求根據社會的公共要求和市場經濟的特點加以調整。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是政府公共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政府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社會成員提供大體均等的公共服務所需開支的分配計劃。政府公共支出預算涵蓋了政府活動的全范圍,反映著政府活動的方向,是調控宏觀經濟、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支出管理的核心任務。然而,必須看到我國現行的財政支出預算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逐步發展形成的,雖然幾經改革,但仍沒有完全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體系逐漸暴露出種種弊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對此,筆者試從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結構及管理、監督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高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合理性、有效性。
一、政府公共支出預算范圍、結構亟待重新界定和優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財政應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參與社會資源配置,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必須以社會共同需要為標準來界定和規范。所謂社會共同需要,是指一個國家從事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體現社會共同利益的基本公共需要。其應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組織和實施才能實現的事務。二是只有政府舉辦才能有效協調各方面利益的事務。三是企業和個人不愿意舉辦而又是社會存在和發展所必需的事務。按照社會共同需要的標準,政府公共支出預算的范圍應主要限定在國家機關及那些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非營利的領域或事務,具體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1、維持性支出。即消耗性支出,一般指資源直接置于政府支配之下,配置于各部門作直接消耗。2、轉移性支出。轉移性支出一般是指政府不直接消耗的那部分社會資金,這部分社會資金是通過再分配方式轉移出去的。3、公共工程支出。公共工程支出一般是指大型公益性基礎設施的支出。
按照上述理論,再審視現有的政府公共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不難發現,在支出預算供給范圍中存在著“缺位”與“越位”并存的現象。這使得一些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必須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得不到應有的資金的保障;而一些隨著改革和政策變化已不應再由財政資金供應的領域和事務卻占用了不少資金。最為典型的事例是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社會保障是社會的“安全網”,“減震器”,是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不可或缺的社會控制機制,從宏觀角度看,社會保障是財政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社會保障的收支與財政收支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已構成了某種函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