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4 09:45: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德育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德育課論文

德育課研究論文

以小學德育來說,小學生正處于7至12歲這一年齡段,他們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小學德育內容應以道德品質教育為主,另二者為輔。這是因為,兒童最初的品德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影響下,在與人們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自發性的觀察和模仿產生的,再經由周圍成人給予肯定或否定強化而固定下來的。在德育的三個層次當中,道德品質教育是小學生最易接受的德育內容,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日常生活,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施教者向他們闡述的這部分德育內容,并有可能真正化為自己的品質,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由于德育的實質是把社會主義道德轉化為學生個體的品德。所以在小學生的德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大段的說教和闡述,而是通過運用各種靈活、有趣的手段,并融入教師自身對于教材的感知,尋找激情創設課堂的高潮,在師生的共鳴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師所要求的道德規范,并化為他們自己的品質,進而指導他們的行為。

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理論修養,掌握教材的精義,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能夠比較輕松地認識道德規范的內容。小學思想品德課本第七冊第一課《我一定要回到祖國去》是愛國主義教育,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愛國人物的事跡,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一般來說,每個學生都有很高的愛國熱情,對于愛國教育比較容易接受。但我并沒有因此而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說教,而是對學生這種愛國熱情進行了幾點分析。小學生的愛國熱情多半是從家長、老師,以及影視媒體處耳濡目染來的,對于愛國的本質要求,他們并不一定清楚。另外,對于一直生活在國內的人來說,對于祖國的熱愛,往往流于膚淺,在這方面通常是海外歸國的華僑更能理解愛國的本義。我在講課時先把中美兩國當時的經濟狀況進行對比,得出結果:美國的條件和待遇都要比中國優厚。這時,我問學生,他(錢學森)為什么舍棄在美國的地位和待遇,而回到祖國效力?學生們異口同聲:因為他是一個中國人。此話一出,整間教室霎時洋溢起“我是一個中國人”的濃厚氣氛,學生們的愛國熱情一下子被激發起來。這堂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使德育課更加生動、吸引學生,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不妨借鑒語文教學的一些手段。其實,品德課和語文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品德課的課文很像語文課的記敘文部分,只不過沒有語文課上分析字詞等部分。有的老師在上品德課時,是利用一個個和該課教學有關的小故事串聯而成。這種方法固然不錯,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教師在課堂上過分依賴故事的時候,學生們往往會只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而忽視了故事背后的東西。小學生畢竟涉世不深,他們還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假如教師只是一味地將品德課上成“故事課”,聽任他們自發地探索問題,那么非但教學效果成效甚微,嚴重者會使一些其他不良影響趁虛而入,使學生走上彎路。因此,我的觀點是不必過多地講“故事”給學生們聽,只需選取一二典型事例,像分析語文課文一樣,給學生們講解,引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當然,這其中就更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不要把課上得教條乏味,走上歧途。我在上品德課時積極借鑒語文教學的方式,精心設計各種容易引發學生思考問題,力爭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而且學會獨立思考。比如,我在講《誠實是美德》時,在講課的最后,我問學生:誠實是一種很高貴的品質,你們能不能找出一些事物來比喻它,形容它的高貴?于是學生們開始積極思考,踴躍回答,有的說誠實像寶石,有的說誠實像清泉,有的說誠實像大熊貓。我問為什么,學生回答,像寶石說明了誠實的寶貴;像清泉,說明誠實的人的心地清澈無比;像大熊貓說明誠實的人和大熊貓一樣可愛。這些各種各樣的形象的比喻,充分說明了學生們對于誠實已經有了很形象的把握,從而為他們認識誠實,并努力做誠實的人鋪平了道路。教師上德育課應該永遠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感情,講究以“德”服人。所謂以“德”服人,就是在宣揚各種美德時,不是向學生們灌輸大道理,而是引發他們自覺接受;不是利用教師的特殊地位,強迫學生同意教師的觀點,而是允許學生質疑,通過師生辯論,得出正確的結論。有的老師可能覺得這么做,會使教學目的落空,怕學生為了“辯論”而“辯論”。其實不然。不是有一句話嗎,“真理越辯越明”。既然我們的德育課所講的都是歷經考驗真金不怕火煉的真理,又何懼學生們的大膽質疑呢?而且學生們會通過辯論這種形式,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同時又鍛煉了口才和膽識,真是一舉多得,何樂不為!比如我在給學生上《誠實是美德》,聽到有的學生竊竊私語“誠實值幾個錢”時,我沒有粗暴地訓斥那名學生,而是很欣賞地把他叫起,首先肯定他敢于質疑的好品質,接著又鼓勵他大膽說出說“誠實值幾個錢”的理由。那名學生在認定我不是在“刁難”他時,說出了他自己的看法:這個社會上“老實人吃虧”。既而我又問全班還有誰也持同樣的看法,不一會兒,又有幾個學生舉手示意。在這樣的情形下,我沒有長篇大論地“講道理”,而是把持正反觀點的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我自然站在“誠實是美德”一方。經過當堂辯論,那幾個持反對意見的學生終于放棄了他們原先的立論,倒向了我們一邊。我相信,那些學生的轉變是真誠的,因為他們的質疑精神已經被我肯定并且欣賞,所以他們沒有必要作出虛偽的選擇再博得一次我的“欣賞”。可見,德育課不僅向學生宣揚美德、真理,同時也鼓勵學生們大膽向這些真理質疑,使他們真正地、心悅誠服地接受正確的觀點,進而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

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而學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個因素構成,所以德育過程也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道德關系及其理論、規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們通過認識形成的各種道德觀。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們對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種道德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行即道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動。知、情、意、行是彼此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必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促進四要素統一和諧地發展。

在進行德育課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以情育情,以情動人”。我在進行品德課時,總是事先積聚真實的情感,努力把這種情感渲染給學生,使他們和我同喜同悲,產生共鳴。比如我在上《可愛的親人解放軍》一課時,講到解放軍叔叔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不惜犧牲自己時,很動感情地把書上的第二個事例敘述給學生聽。當我說到故事中的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她最親的小孫女推到樹上,說的最后一句話是“堅持住,帽子上有紅五星的叔叔一定會來救你的!”時,全班靜悄悄的鴉雀無聲。學生們都沉浸在深深憐憫那對祖孫倆的感情中。這時,我忽然提問:帽子上有紅五星的叔叔指誰?學生們齊聲回答:解放軍叔叔。我接著問:為什么那位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她最親的人托付給解放軍叔叔?學生們回答:因為解放軍叔叔是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這堂課上到這里,現場的氣氛十分感人,學生們無疑都感到了解放軍的可愛、可敬、可親。

查看全文

德育課實踐教學研究論文

一、德育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德育教學方法似乎只有把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范,即“基本道德標準”采用死板的說教和強硬的灌輸形式傳授給受教育者,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現為:

1.從學生角度看,學生不能扮演主體角色

(1)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較差,特別是在傾聽、質疑、求新求異、勇于探索等方面習慣的缺乏尤為突出。

(2)學生的創新傾向和意識嚴重不足。從問卷調查和實踐教學觀察的情況看,大部分學生不動腦、不動口、不動手,只動耳。

2.從教師角度看,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

查看全文

德育課教師作用研究論文

一、新形勢下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師面臨的挑戰

一方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需要培養大批具有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全面發展的人,人才培養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拼搏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精神,促進各類人才的全面發展”[1];另一方面,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信息化、我國改革的縱深發展和更加開放的形勢,使得思想教育的大背景發生了巨大變化。21世紀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傳統教育理念面臨的巨大轉變使得德育教育面臨著復雜多變的新問題,因此,高校德育課面臨嚴峻的挑戰。

1.信息化對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師提出挑戰

當今世界是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人類已跨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化對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從傳統意義上而言,教師在知識能力和品德上都應該高于學生,教師之所以為師,總是知之在先、在多。而在當今信息社會,現代資訊的發達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得知識的更新和信息快速傳遞,學生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并不一定比教師少、慢,甚至比教師更多、更快。教師已不是信息的獨占者,而是信息的平等享受者。現代大學生的成長迅速地社會化,尤其是職業大學注重實踐的特點,使他們的學習、社交、娛樂、社會工作都與社會緊密結合。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經濟成分和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這“四個多樣化”必定對學生的思想、個人價值取向和觀念發生深刻的影響。教師要跟上這種變化,并且要站在前沿,引導學生,這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時,全面開放也給中國帶來了多元的文化,這雖然有利于大學生吸收世界優秀的文化成果,有利于中西文化貫通,但對于我國思想道德教育所要求的指導思想一元化的確立,對于教育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其負面影響不可輕視,因而教育的難度更大了,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

2.傳統教育理念面臨巨大轉變的考驗

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是主體,“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活動的承擔者、發動者和實施者,具有主動性、主導性和超越性,學生作為受教育的對象,是教育的接受者,受教師的主導、支配和調控,處于從屬的地位。因此,課堂教學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單向灌輸的課程設計,忽視雙向交流啟迪,教師更多地考慮學科的系統性、理論性和完整性,忽視學生的需要,出現教師上課精彩,學生就是不愿聽課的現象就不足為奇。或是教師將自己擺在一種至高無上的位置,進行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希望學生處于一種絕對服從的狀態,我說你聽,我講你服。21世紀的青年學生,出生、成長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社會改革、體制轉變,開放中多種文化的交融,都對這一代青年產生深刻的影響,使得青年學生選擇性增強,思想呈現多元性、復雜性、甚至“叛逆”性。正如田景博在《當代大學生文化分析》一文中表述的:“第一,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價值觀開始向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轉變,以實現自我價值為中心,進行自我設計,徹底擯棄過去‘系統馴服論’的價值觀。第二,逐漸遠離重義輕利的傳統,重視自己的物質利益。第三,政治意識逐漸淡薄,自我設計日益凸顯。第四,大學生日益以自己的感覺為價值標準。”[2]教育的對象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如果教育者還是抱著傳統的教育理念,固守傳統的教育手段,那么教育效果必將大打折扣。要使育人的任務落到實處,就需要高校的德育教師積極轉變教育思想觀念,順應時代的要求。

查看全文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探究論文

一、營造和諧課堂,提升學生品行

面對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我遵循“和諧、興趣、成功”原則,通過革新教法,豐富教學形式,創設滿足學生“求新、求趣、求美”需要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情感體驗,使思想品德得到提煉或升華。追求教學途徑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加人性化。在教學中,我采用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在和諧、平等、互助的教學氛圍中,很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境。例如,在講“家庭內的人際關系”這一內容時,我先放了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讓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勞和他們對子女的愛。然后,我讓學生講一講自己尊敬父母,關心父母或父母對子女關愛的事例。學生情緒立即高漲起來,發言踴躍,課堂參與積極,教學就在這樣一種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進行。學生明確了,尊敬父母是最基本的兒女之道,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文獻型的中學語文教材,收編了古今中外許多情文并茂的文章,它們在記載了人類社會幾千年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同時,也記錄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人類心理發展的心跡,其中大多內容既映射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底蘊,又反映了中華民族博大、寬厚、雄渾的民族精神與風格。例如,在講“熱愛祖國的表現”這一內容時,我引用了陸游的一首詩《示兒》,該詩展示了陸游畢生愛國的心跡,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通過教師巧妙地把學生熟悉的課文引入德育課堂,使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與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真正做到“滲透”。因而,教師還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入德育課教學,以情激情,誘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在學習政治理論,欣賞燦爛文化的同時,心靈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從而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二、創造育人環境,激發學生情感

職業學校的大多數學生表現出自卑、進取心差,意志薄弱、易沖動,甚至對一切事物都缺乏興趣。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必須放下為師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進學生,多給學生一點微笑,多一點幽默,主動親近學生。教師要創造適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與氛圍,使學生體驗展現自身才華,克服面臨困難所帶來的身心愉悅。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內容時,盡量讓學生的成功多于失敗。成功時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培養他們對成功經驗的重視;失敗時不輕易責怪學生,幫助他們分析、查找原因,積累經驗,提高參與的有效性,在德育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在參與中求得自身的發展,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我們還可以利用校園環境、教室布置等都可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學校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應當是凈化、綠化、美化、文化。讓花草樹木抒情,讓墻壁走廊說話。常新的宣傳櫥窗、文明展牌、醒目的名言警句,學校理念,活躍的學生志愿者、興趣小組,廣播站、校報、體現學校及學生特點的校服、校徽、校標及校史榮譽展,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校風,均是營造校園環境的重要內容,它能起到此地無聲勝有聲的效能。

查看全文

德育課學生人格的養成論文

摘要: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可以說人格就是細微的、隱形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狀態,而思想道德則是發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顯性的人格表現。從采取誘導式教育方法,避免強制式教育產生的逆反效果;內外結合,進行人格教育;堅持日常化教育,形成個人習慣;加強學生友好與和諧人際習慣的養成等四個方面進行努力,將會非常有利于中職學生的優秀人格的養成。

關鍵詞:德育課人格教育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就需要培養出大量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青年一代。學校德育課理所當然地要承擔起這一重擔。要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首先必須對他們進行人格的培養。“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思想道德教育就如無根浮萍,總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人下去。”可以說人格就是細微的、隱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狀態,而思想道德則往往是發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顯性的人格表現。

人格的養成教育是外化與內化的統一,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訓練,使知、情、意、行諸要素有機地形成合力,就能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人格,使學生素質逐步得到優化和提高。

在傳統的德育課上,有的教師僅僅把力氣花在正面顯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輸上,很少從人格和心理角度來深化品德教育,使品德教育變成了機械的說教,失去了品德教育的日常化和潛移默化的效應。在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在市場經濟的現實情況下,我們必須轉變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把人格培養和思想道德教育緊緊結合在一起,從而發揮品德教育的應有優勢和效益。筆者認為,在德育課的人格培養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人為本,采取誘導式教育方法,避免強制式教育產生的逆反效果

查看全文

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論文

一、引言

中職德育課是一門重要課程,教師面對中職學校學生的現狀,應該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與形式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下面提出幾點提高中職德育課有效教學的基本舉措。

二、豐富教學內容

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中職德育課教學內容應走出教材,結合課外拓展,聯系生活實際,實現思想、道德、政治、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的全面教育。以教學目標和實際教學實際需要來制定具體的教學內容,一般中職德育課教學內容主要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行為規范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人生觀教育、就業與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幾個方面。為了進一步有效提高中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中職德育教育不能僅僅只涉獵一兩個方面,而是應該把以上幾個方面融會貫通成一體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提煉精華,把握重點。中職德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學生能夠實現學習目標,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所學專業,將德育課內容與學生的專業課內容相聯系,相滲透,相融合,實現德育教育與技能教育的完美統一。

三、尊重學生人格

中職生多為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薄弱、容易被老師與同學看輕與忽視的學生。作為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學生,才能教導學生如何尊重他人,因此,為了中職生的人格發展,尊重教育對中職生的未來發展作用尤為重要。一部分中職生不尊重師長與同學,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德育教師授課過程中片面追求課程效果,忽視學生心理需求造成的。相關心理學研究表明,愛心是教育的潤滑劑。建立關心型師生關系,通過師生相互尊重與同學間相互友愛,促使中職生產生自我滿足、自我肯定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使中職生更好的認識到自身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從而激發出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能量。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策略論文

摘要:德育課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課因其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也要求德育教師必須是專業的教師。目前,小學德育課教師多為兼職教師,在教育理念和實踐層面存在一些問題,專業性亟待提高。我們認為,德育課教師應具備與德育教學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為此,我們需要從教師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進修、教師自修等多種途徑促進小學德育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德育課教師小學專業化

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實效性低是長期困擾德育的問題,也一直為多方所詬病。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課教師的專業素質跟不上,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

(一)德育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教師專業化是隨著教師的產生而同時進行的,而真正意義上提出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教師專業化應該如何界定,國內外不同研究者對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認識。當然,國內學術界對教師專業化的認識也形成了一些共識,大部分學者都強調教師的基本專業素質應該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等基本內容。

查看全文

小學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論文

摘要:德育課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課因其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點,也要求德育教師必須是專業的教師。目前,小學德育課教師多為兼職教師,在教育理念和實踐層面存在一些問題,專業性亟待提高。我們認為,德育課教師應具備與德育教學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感。為此,我們需要從教師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進修、教師自修等多種途徑促進小學德育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德育課教師小學專業化

德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青少年在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實效性低是長期困擾德育的問題,也一直為多方所詬病。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課教師的專業素質跟不上,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

1.1德育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教師專業化是隨著教師的產生而同時進行的,而真正意義上提出這一概念是在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教師專業化應該如何界定,國內外不同研究者對此有不同的思考和認識。當然,國內學術界對教師專業化的認識也形成了一些共識,大部分學者都強調教師的基本專業素質應該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情意等基本內容。

當前,世界各國都把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提高基礎教育辦學質量、提高中小學生教育效果的基礎。

查看全文

教師在德育課新形勢下的作用探討論文

摘要:在新形勢和新任務下,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教師面臨著信息化、傳統教育理念、學科特性等挑戰,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教師的作用應從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師生雙主體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并對如何發揮好教師在德育課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教師思想道德修養課作用

人才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人才的決定》提出要“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1],“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培養重要基地作用”[1],“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導青年人才把個人成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鼓勵他們在艱苦復雜的環境和豐富的社會實踐中鍛煉成長”[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對高校德育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德育課的教師要積極思考,認真研究,把握好這門學科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主陣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使德育課教學取得更大實效。

一、新形勢下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師面臨的挑戰

一方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需要培養大批具有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全面發展的人,人才培養要“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拼搏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精神,促進各類人才的全面發展”[1];另一方面,經濟的全球化、社會的信息化、我國改革的縱深發展和更加開放的形勢,使得思想教育的大背景發生了巨大變化。21世紀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傳統教育理念面臨的巨大轉變使得德育教育面臨著復雜多變的新問題,因此,高校德育課面臨嚴峻的挑戰。

1.信息化對思想道德修養課教師提出挑戰

查看全文

德育課教學實效性分析論文

一、重視發揮教師作為教育主體的作用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時,認同教育者所倡導的對社會、對事物、對人生的觀念,并內化于自己的觀念體系中,成為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個過程必須通過受教育者自身的體驗、感情的積累和行為的實踐才能完成。因此,德育教師在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時,只有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充分發揮教師作為教育主體的作用,才能實現德育的效果。現在有的教師不管學生懂不懂,夸夸其談,甚至有些問題教師自己都沒有弄清楚就引進課堂中,致使教學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克服教學中的盲目現象,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多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增強課堂教學的預見性和針對性。當前社會變化對德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市場經濟中利益突顯所引發的金錢觀、享樂觀等,以及信息時代所帶來的人際交往的虛擬化等。面對這些問題,德育教師必須在德育活動中及時關注并引發思考和研究,增強學生對多種意識形態、多種價值取向的辨別批判能力,使他們在多元價值觀念中保持必要的張力,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培養學生的進取品質和優良品德。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德育課的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師從頭講到尾,滿堂灌輸,教學效果較差。德育課的理論性比較強,所講的概念、原理比較抽象,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由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服從和服務于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學,以實現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最優化。所以,教師在教案的設計、知識的傳授、重點的講解、難點的突破、能力的訓練以及情境的創設等方面都要靈活多變,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精心設計疑問,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設疑的問題難度適中,由淺入深,問題有新穎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認知心理。

此外,德育課教學還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引進多媒體教學。德育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辯論賽、分組討論等等,讓學生感到德育課不是假大空,的確對自己有幫助。三、重視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