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實訓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12:51: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茶藝實訓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酒店管理中茶藝學習與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僅滿足于物質消費,更是在追求一種精神享受,茶藝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飲茶成為了一種風尚。社會上對于茶藝師的需求量不斷增多,酒店管理專業中由此開展了茶藝教學。學生通過學習茶藝課程,為以后步入社會做一個良好的鋪墊。本文主要介紹了高校在進行茶藝教學時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為如何更好地進行茶藝教學提供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酒店管理;茶藝課程;
學習應用研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人對喝茶養生越來越重視,并且“以茶會友”的休閑生活方式也是深受人們的喜愛,茶館也是越開越多,許多酒店也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在酒店內部建有茶室或者是茶館。如今,茶文化日漸風尚,古老的茶產業煥發了新的生機,茶藝師——作為一個全新的職業正在悄然走俏,茶藝人員的需求量不斷地增大。為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許多高校紛紛在酒店管理專業中設置了茶藝這門課程。
一、茶藝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基礎薄弱很多學生是初次接觸到茶藝這門課程,在之前的學生生涯中并沒有接觸到這個課程,基礎非常薄弱。在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中,由于要學習的課程非常多,留給茶藝課程的時間就很少,并且每一節課的時間都非常的短,沒辦法讓學生更好地學會并且學精茶藝這門課程。大學茶藝課程的主要的課程內容包括茶藝的理論知識與茶藝實踐,但是由于課程時間短,學生基礎薄弱,所以當學生剛接觸到這門課程剛有一點想法和興趣的時候,這門課程也就結束了。沒有教師幫助他們對于茶藝這門課程更為系統的進行學習,漸漸地學生也就對這門課程產生了厭煩感,失去了學習興趣。
(二)教材具有局限性無論對學生還是對大學老師來說,茶藝課程教材的選擇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茶藝課程的教材或多或少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好壞。目前高校茶藝課程的教材雖然相關理論知識很豐富,但是類型過于單一。并且有的理論知識過于學術化,不利于學生進行學習。教材更多的都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呈現,并沒有設置茶藝視頻、音頻,無法讓學生對茶藝這門課程進行更為全面系統的學習,教材內容實踐性更是大打折扣。
酒店管理專業茶藝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國內高星級飯店以及各類酒水服務企業對茶藝服務人員需求量的增加,茶藝師這一新興職業日漸走俏,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開設了茶藝課程,然而各個學校茶藝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本文分析了茶藝課程設置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茶藝教學實踐活動進行了詳細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酒店管理;茶藝課程;教學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樂消費和餐飲偏好上越來越追求時尚綠色,古樸歸真。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靜、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現代人對“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業中對懂茶藝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茶藝也已成為許多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因其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茶產地及其周邊的高職院校開設茶藝課程較為普及且歷時已久,不少學校已經形成了良好的教學體系。然而作為不產茶的地區,包括筆者所在的城市,茶藝課程只是近幾年在少數學校開設,教學硬件和軟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專業開設茶藝課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業的發展及其對人才的需要。隨著酒店行業的發展,茶藝服務在酒店中的需求越來越廣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務設施在酒店中隨處可見。為進一步推進茶文化在酒店業的發展,豐富酒店的服務內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業服務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應適應市場的需求開設茶藝課程,學習茶文化、茶藝服務等相關技能,以保證學校培養的人才適應酒店行業發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需要。中華茶藝是酒店行業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時提供的精品服務。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禮儀、茶藝服務有利于提高學生酒店服務技能、提升審美情趣,對于學生性格和習慣的養成具有積極意義,從而幫助提高酒店行業從業人員的總體素質。3.完善酒店管理專業學科體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為現代服務業翹楚,企業招聘人才的熱門,是高職院校設置的重要學科。酒店管理專業在延續傳統餐飲服務、客房服務、前廳服務等核心課程的同時也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市場的需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高職院校開設茶藝課程,有利于促進整個酒店管理專業學科體系更加完善。茶藝因其自身的性質和魅力,受到學生的歡迎,該課程在酒店管理專業學科體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現階段茶藝教學存在的問題
旅游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探討
摘要:學生的職業技能是中職校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更是一項在未來的工作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技術和能力。根據中職生的實際狀況和當今社會茶文化人才需求,教師通過自我提升尋找適合茶藝課程的教學活動形式、評價方式,使旅游專業學生的茶藝課程專業技能在校內學習階段得到提升,幫助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快的適應工作需求,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身的才能。
關鍵詞:中職旅游專業;職業技能培養;茶藝課程;學生
茶文化的迅速發展對于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部分旅游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注重茶文化的影響,新增較多與茶文化相關的項目,為此,旅游行業對于具有茶文化知識的旅游專業人才需求量上升,這就需要中職校旅游專業培養高質量的掌握茶文化知識的人才。在此狀況下,中職校需不斷地推進旅游專業茶藝課程的發展,以提高學生茶藝技能以及人文底蘊。
1中職旅游專業茶藝課程職業技能培養的作用
1.1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隨著茶文化旅游的快速興起,我國文化旅游再一次迎來蓬勃發展,使得熟知茶文化知識的旅游專業人才需求量不斷上升,間接表現出掌握茶文化知識的旅游專業人才未來在就業上的選擇明顯多于普通的旅游專業人才。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拓寬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中職校向旅游專業學生展開茶藝課程職業技能培訓,學生能夠在校內外接受到專業的技能培訓,科學的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1]。1.2豐富旅游專業的課程。中職校通過不斷地完善校內的專業課程,讓學生在學校內能夠接受到專業的技能培訓得到全面發展。茶文化旅游的興起凸顯了中職校茶文化知識缺乏的狀況,不利于學生在學校全面發展。中職校開展茶藝課程教學不僅提高了旅游專業學生對于中華茶文化的理解力,對于中職校的課程內容也起到了一定的完善作用,使旅游專業的教學資源更加的完備充足。1.3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國家教育改革的關鍵內容包括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核心素養當中人文底蘊是一大重點,需要教師的密切關注,但是中職校在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通過茶藝課程向學生傳授中國茶文化知識是中職校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重要方式[2]。教學環境的改變、新式教學資源的形成、創新的教學形式對于中職校的校園人文氛圍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人文氛圍的形成對于學生的人文底蘊的培養有一定的影響力,二者共同進步。
2中職旅游專業茶藝課程職業技能培養的現狀
茶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茶文化,開始注重飲茶。在國家大力扶持下,我國茶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對于懂營銷、懂管理、懂茶文化的專業人才需求量旺盛。為地方培養所需要的人才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職責。本研究從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角度出發,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茶學專業課程特色,首先對當前茶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茶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與路徑。
【關鍵詞】茶學專業;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建設
在茶產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業內對于高素質、懂得管理與營銷、熟悉茶文化的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因此,研究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查詢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問題,以提高高校茶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水平,從而更好的滿足茶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茶學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課程目標缺乏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為社會輸送了大量人才,而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地方輸送了大量應用型人才,這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其根本目的。課程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點,理應緊緊圍繞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故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課程目標定位應該與普通院校以及職業院校有所區別,需要突出地方以及自身特色。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地方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活動與地方產業發展以及行業的聯系更為緊密,課程定位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拓展為適應職業崗位需求、地方產業發展的能力培養,通過課程的學習,是學生具有扎實的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查詢專業課程在知識結構、技能要求、職業素養方面都應該比普通本科院校更廣更強,然而當前查詢專業課程目標缺乏地方特色、不夠明確,課程目標定位存在偏差。2.課程內容與教材的針對性不強。國內不同地方的茶館都有自成一套的茶藝表演,因此國內茶藝表演方式各不相同,進一步增加了茶專業課程的授課難度,授課內容也更為復雜。但在開設專業課程時,大部分院校并沒有認識到這一差異,大多采用比較普遍的廣受歡迎的茶藝表演作為課堂教學的內容,而沒有緊緊聯系地方茶文化產業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教材方面,針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茶學課程教材相對較少,在市場上很難找到一本技能深刻研究茶文化,又能對茶藝有著針對性實訓指導教材。正是由于課程教材的針對性不強,因此一些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基于茶葉歷史、茶藝表演等不同系列茶學書籍自我總結相關知識,歸納出課程講義。3.實踐課程較少、條件簡陋。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茶學專業課程偏重于理論教學,實踐課程課時較少,教師對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此同時,部分院校查詢課程實驗室以及校外實訓基地幾乎沒有按照主干課程教學要求來建設,實訓條件比較簡陋,這些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茶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原則
高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研究
摘要:明確了新形態下高職教育德智體美勞育人環境構建的背景及意義,受“表述的邏輯”等思維方式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德智體美勞育人環境建設存在理念不清晰、舉措不健全、亮點不突出等短板。以茶藝鑒賞與實踐為例,闡述了中國傳統茶文化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思想對現階段職業教育的啟發和借鑒價值,就新形態下職業教育融合傳統文化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環境提出實施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德智體美勞;傳統文化;茶藝;儒匠
職教“二十條”的發布,標志著職業教育進入新發展階段,給新形態下職業教育發展指明了總方向。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職業教育適應性,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回顧黨的教育方針的演進歷程,從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到提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2007-2017),再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黨和國家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逐步深化和完善。將德體美勞與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體現了對人才培養規律的準確把握。同時對職業教育的育人邏輯,即“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也提出了新課題。但受精英教育邏輯的長期影響,職業院校在五育人機制構建方面普遍存在理念、舉措和特色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中國傳統茶藝文化和教育實踐中蘊含豐富的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筆者試圖從傳統茶文化視角深挖傳統文化精髓內涵,闡明傳統茶藝文化思維方式和教育理念對當代職業教育五育人的啟發和借鑒價值,為構建新形態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育人環境提供參考和啟發。
1基本育人邏輯的現實困境與突破方向
受西方“表述的邏輯”思維方式的長期影響,基于理論學習本位和以“教”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領域還普遍存在,產生的長期的負面影響極難破除。所謂“表述的邏輯”,是指西方科學技術領域形成重分析、重演繹、重實驗的思維方式,帶有濃重的學科思維,深刻影響了中國的各類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在“表述的邏輯”教育框架下,知識成為主動方,學習者被動接受。教學方法上常常表現為滿堂灌和過度講授,學校教育與生產實踐脫節。“表述的邏輯”窄化了學習的途徑,學習者獲得的是間接的經驗和知識,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說,“表述的邏輯”偏重學生成績和智育發展,違背了基本的人才成長規律,忽視了對學生成長至關重要的其他方面的素質,而這些綜合素質正是培育大國工匠、工匠精神所必需的。按照布魯納和杜威的認知和教育理論,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建構知識體系,也就是服從“發現的邏輯”。職業教育是面向生產實踐、工作環境崗位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培養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數以億計產業大軍的主陣地,對人才的學習能力、工藝標準、勞動操作、人文精神、審美情趣、創新能力等多德智體美勞方面素質有較高要求。實際上,未來職業教育不是讓學生簡單的適應某個技術的發展,還要讓他們獲得完整的人格、美好的生活和全面的發展。
2傳統茶藝文化思維方式和茶藝教育實踐中的五育人思想
高校校園文化輻射與價值
1廊坊茶文化發展情況
廊坊市重視茶文化發展對城市文化和經濟的帶動作用。2013年以來,每年新茶飄香的五月廊坊均舉辦茶葉茶文化博覽會,為內地茶企拓展京、津、冀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平臺,帶動本地茶文化產業市場。博覽會吸引眾多茶企,如老舍茶館、中茶公司等200多家知名茶企參展。涉及茶產業領域廣闊,包括六大茶系、再生茶類、茶具產品、茶流通、茶工藝、泡茶水及凈水設備、茶葉加工、茶葉包裝等的展覽與銷售。也包括茶文化展示與宣傳,茶道、花道、香道、茶藝表演、古琴古箏演奏、斗茶品鑒、紫砂大師現場制壺。廊坊茶文化博覽會為京津冀增添文化韻味,使茶友、茶人不僅體驗到品茗樂趣,同時也體會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廊坊市民間自發組織的茶文化活動頻繁,茶文化市場活躍。茶商、茶人不定期開展公益性質的茶文化講座、體驗活動。廊坊自然公園經常有“無我茶會”,忙里偷閑的現代都市人,一群志趣相投的茶文化愛好者,因茶相聚,在一杯茶中體悟“君子之交淡如水”。廊坊五經私塾幼兒園,世紀寶寶幼兒園等國學特色幼兒園不僅將茶藝、茶文化引入學前教育,還向家長和茶文化愛好者提供高質量的茶文化講座。廊坊一批著名的茶藝學校,走進小學、中學,為學生開展免費的茶學課堂、茶文化夏令營,使孩子們有機會接觸茶、從小習茶,這對于傳承中國茶文化有重要的意義。廊坊茶商、茶藝培訓學校、茶人舉辦多種形式的茶文化培訓,培養大批茶藝師,還為茶文化愛好者開設古琴、古箏、書法、國畫、插花、香道、詩詞等茶文化衍生課程,豐富廊坊市民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2017年5月,在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下,廊坊市茶行業協會正式成立。12月,廣陽區人民政府成功主辦茶旅文化交流論壇。積極的茶文化活動,對于弘揚廊坊茶文化,提升廊坊城市軟實力,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茶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輻射
近些年廊坊茶文化發展迅速,對駐廊高校形成積極的輻射作用。廊坊各高校如廊坊師范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北華航天學院普遍開展茶文化講座、茶藝實訓、茶文化參觀等與茶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廊坊茶企、茶商也與高校建立長期聯系,在高校校園開展茶文化公益活動。我校文學院聘請廊坊著名茶人、逸名軒茶藝學校校長張雪然女士來校講座,從國學的角度詮釋茶文化,并舉行兩場風格獨特的茶藝表演,在校園中掀起一段茶文化熱。筆者從2010年以來在我校開設《茶與茶文化》素質選修課,連續開課15個學期,與2千多名本科生一起分享茶文化。課上準備茶葉、茶具帶領學生學茶學、品香茗,課下帶領學生參觀茶館、茶店,組織茶會。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茶文化不僅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培養興趣愛好,還能幫助學生靜心、養德、思考,豐富物質和精神體驗。目前,除我校,河北工業大學、廊坊職業技術學院也開設茶文化課程,通過正規的課堂教學在高校校園傳播茶文化。為了摸清茶文化對廊坊高校的輻射情況,筆者組織開展兩項調查。第一項調查,以廊坊市區高校主要是廊坊師范學院、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北華航天學院等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學生、老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學生和高校教師對茶文化熟悉情況,茶文化活動開展形式、內容、頻率、效果,了解師生對茶文化的期許。本次調查有效問卷153份,其中學生102份,教師51份。調查顯示,70%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近80%的學生可以接受杯泡茶,幾乎全部接受茶飲料,但只有不到10%的學生參加過茶文化課程、講座、活動。教師中每天喝茶的比例近35%,明顯高于學生的5%。這說明茶文化對大學生和教師具有吸引力,但高校目前的茶文化資源明顯不能夠滿足師生對茶文化的期望。第二項調查,以廊坊市區主要茶藝學校、茶葉店、茶館為調查對象,了解茶文化企業向學校尤其是高校開展茶文化輸出情況。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成功調查大小茶企33家。總體來看,廊坊各類茶企都沒有將大學生群體作為銷售對象,但幾乎都有向大學生宣傳茶文化,培養潛在消費市場的愿望,也愿意走進高校校園開展茶文化普及公益活動。調查中五家茶藝培訓學校,已經把大學生茶藝培訓作為開拓市場的重點方向。總體來說,雖然大學生購買力有限,但茶企愿意為高校茶文化發展提供支持,個別企業已經與高校建立了穩定的聯系。
3茶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
3.1有益大學生個人成長。學習茶文化既貼近生活又不乏精神內涵,對大學生來說是有吸引力的生活教育和文化教育。首先,大學生了解茶文化、喝茶、習茶有益健康。茶中的主要成分能夠起到提神、助消化、平穩情緒的作用,對于長期腦力勞動、久坐、飲食雜而刺激的大學生頗有益處。其次,學習茶葉沖泡、品飲、鑒賞技藝,可以提高生活技能。研習詩詞、繪畫、插花、熏香、茶席設計,可以充實大學生課余時間,培養志趣,緩解壓力,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學生習茶,感悟“人在草木間”的人生啟迪,修身、養性。通過茶事活動在服飾、表情、動作、談吐方面的規范,增強儀式感、藝術感,不僅可以提升文明禮儀,拓展社交范圍,還能領悟茶性茶德,培養勤儉、自控、樸實的個人品德與謙遜、和善的社會道德。3.2茶道精神滋養高校校園文化。中國現代茶學的奠基人吳覺農,“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很多學者對茶道進行哲學上的探討,總結出中國茶道蘊含的四種精神,即“和、靜、怡、真”。“和”是調和、和諧,是一種善利萬物的襟懷和境界,在和中不斷追尋自我、超越自我,是中國茶道的核心靈魂;“靜”是指環境和心境,通過茶事來營造一種平和寧靜的氛圍,茶人獲得空靈虛靜之心,是“茶人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道悟道的無上妙法”,是品茗修心的途徑;“怡”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心靈感受,包含三層境界,即,怡目樂口的直觀感受,悅心悅意的審美領悟,怡神悅志的精神升華;“真”是中國茶道的起點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是指選好茶,環境優雅,器具工藝精湛,待客真情實意。更深層次的真,是茶人以淡泊的襟懷、超逸的性情去品味茶的物外高意,釋放天性,使心靈契合大道。[4]中國茶道蘊含的四種精神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源泉。弘揚茶文化對于構建具有歷史傳承、時代特征的校園文化體系,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茶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大有作為[5]。以大學生創業文化為例,吸收茶文化精神內涵的大學生創業文化將更加科學。近些年,大學生創業成為潮流,并已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大學生創業文化,其中主要包括創新意識、開拓精神、職業道德、歷險能力。“但是當代大學生創業處在瞬息萬變的快節奏社會環境中,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業心態呈現出浮躁、焦慮特性,創業過程中很容易引發一系列問題,所以大學生創業文化需要有效借鑒茶文化中對人心態、道德的引導。”[6]茶文化清心、靜氣、儉樸、謙遜、和善的精神,以及茶文化中所提倡的誠信意識、群體意識,對大學生創業文化的有益補充。大學生創業文化吸收茶文化,將茶文化內涵與時展理念和大學生創業文化進行了全面融合。既符合大學生創業的特點,又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繼承和應用。3.3茶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開展的途徑。3.3.1開設茶文化課程。高校開設茶文化課程是最有效的途徑。通過開設通識選修課程、實踐課程,系統介紹茶種類、功效、品飲等茶基礎知識,以及茶史、茶俗、茶文學藝術等茶文化。目前我校和河北工業大學已經有茶文化選修課,建議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也應該增加相應課程。3.3.2開設實訓茶室。開辟一間茶室或者在校園開設茶館,由學生自主運營,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學習茶藝、茶道,茶館經營;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開展與茶文化相關的研究、調查。如,經管專業學生研究茶文化品牌推廣,茶葉包裝銷售。歷史專業學生研究茶史、茶俗。外語專業研究日韓茶文化以及大中華茶文化圈的形成等。3.3.3開展豐富的校園茶事活動。如邀請專家、茶人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茶與健康宣傳活動,組織“無我茶會”,茶詩、茶音樂、茶繪畫等比賽或鑒賞會;組建茶藝社團和表演隊。隨著我省茶園迅速發展,茶文化在高校風生水起,多校成立茶藝隊,并在全國大學生茶藝大賽中顯露身影。學生茶藝組織,為師生茶文化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又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新亮點。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教學論文5篇
第一篇:酒店管理中高職課程銜接路徑研究
摘要: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實質是課程銜接。本文對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從課程銜接的技術路徑以及實例展示幾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以促進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中職教育;高職教育;酒店管理專業;課程銜接
一、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通過查閱多所職業院校酒店管理專業中職和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發現存在以下問題:1.培養目標銜接不明確,缺乏可操作性。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為酒店業務運營部門一線服務與管理人才,該培養目標的描述過于寬泛,差異性不明顯,唯一的差別是中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這個“高端”無法衡量與把握,缺乏實施細則,對高職的發展型、復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操作層面無法實現。2.課程結構設計上有重復現象。中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具有較大的自主性,開設的專業課在課程名稱、課程結構甚至課程教材上極為相似,講授內容重復交叉,如《旅游服務禮儀》《餐飲服務與管理》《客房服務與管理》等專業主干課程在中高職兩個階段的課程學時、課程標準、教學內容都基本一致,區別不大,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遞進規律。這樣的現象造成中高職整體教育資源的浪費,教學和學習的效率明顯降低,違背效益最大化原則。3.教學內容和要求上有脫節和倒掛現象。在理論課程上,大量繁難的理論課程集中在中職階段,高職階段的課程反而更強調應用性,這明顯違反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而造成中職和高職在文化基礎課程設置上不能做到連貫性和統一性,出現脫節現象。在實踐課程上,中職注重專業技能訓練,而高職把專業技能訓練作為重點,出現中高職技能倒掛現象。
二、酒店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的技術路徑
酒店管理生產性實訓教學研究
1高職學校生產性實訓教學研究的意義
關于“產教融合”,近年來,教育界使用過的表述方法有“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產教結合、產學合作”等。筆者認為“產教融合”內涵更加豐富。“產教融合”中的“教”有兩種內涵,一種是“教學”,另一種是“教育”。“產教融合”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需求與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開辦相對應的專業產業,產業與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將學校打造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三位一體的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利益、發展共同一體的辦學模式[3]。綜上所述,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搞好酒店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教學,有著重要的教育實踐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1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當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已經很難再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調動,即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4]。酒店管理專業開展實體產業,并將它與教學相融合,學生也可獲得難得的鍛煉機會。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不僅可以對所學知識加以理解,還可以增強他們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產教融合還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的激情,鍛煉他們在實踐中不斷向前探索的能力。1.2有利于“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目前職業院校的現狀為,教師大多是直接從普通高校研究生畢業,盡管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但大多數缺乏酒店相關工作經驗,因此知識應用能力不強,實際操作達不到所要求的水平。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5]。學校開設實訓基地,想讓專業課教師通過參加實踐從而提高實踐工作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資環境。與此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運用第一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第二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兩大結合,這對于提升自身業務素質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從而大大推動了職業院校“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的建設。1.3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職業教育的目的性十分明確——就業,而當今市場也需要大量位于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優秀人才,比如技術、管理、維護、銷售、服務等方面。技能性、職業性、實用性是職業教育給予他們的特征,因此在市場的選擇下,這類人才可以更好地在相關領域中利用所學知識發揮自己的潛力。“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的培養理念正是這種需求的集中體現,因此,大力推廣和提倡這種培養理念的緣由顯而易見。
2酒店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教學的經驗
與本科院校相比,中國高職院校缺乏學習知識的動力,意志不堅定;對知識追求的欲望相對較低,缺乏競爭意識;自我培養意識較差;同時,在教師技能培訓方面,不僅缺乏渠道,而且高職院校將專業實踐能力培訓僅僅作為一種行政要求,并沒有相應的鼓勵政策,以致調動不起教師的積極性;加之教師教學模式的陳舊[6]等,這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好,教師與學生雙方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針對這些問題,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上海旅專”)不斷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強化校企合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課程改革,從而為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教學摸索總結出一套獨特經驗,包括以下幾點。2.1培養學生面向“產教融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7]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上海旅專擁有實訓酒店等多個實訓基地在生產性實訓教學活動中,以班級為單位,實行總經理負責制,班級自籌資金作為實訓活動的成本,自主采購、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總經理下設財務處、人事處、后勤處及實訓點負責人。經營實訓場所分別為實訓樓大堂咖啡吧、酒吧、茶藝室、休閑中心啤酒屋。實踐內容包括學生自制咖啡及咖啡運營、調酒及酒吧經營、茶藝、葡萄酒侍酒、電子商務等。崗位設置有前廳接待、收銀、客房服務、茶藝調酒等,開創“平臺教學+崗位輪流”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在上海旅專“面向國際、依托行業”的辦學理念下,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校外多家星級酒店合作,輸送專業人才,并與國外職業院校合作辦學,派遣學生赴國外實習實踐,擴大學生視野,培養高端技能型、管理型專門人才。2.2培養教師面向“產教融合”。高職院校要實現“產教融合”,教師一方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又是課程教學的主力軍。上海旅專執行教師準入制度上,錄用學歷高且有酒店實踐經驗的教師;在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中,鼓勵青年教師到校外星級酒店掛職鍛煉和調研,使教師的生產實踐能力和技能教學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利用校內實訓基地(海思酒店)對專業教師進行有計劃的鍛煉和培養。例如上海旅專海思酒店前臺系統(PMS)上線時,在課程培訓過程中,酒店管理專業的教師的帶領學生共同完成酒店前臺系統(PMS)的學習和實踐,包括賓客預定、登記、退房、夜審等。這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科研的創新增添了新的內容,這樣“產教融合”地理念將會更好地體現在教師的課程教學中,“產教融合”的內涵也會進一步升華。2.3課程改革面向“產教融合”。為了使課程改革更好向“產教融合”靠近,高職院校決定課程改革必須與師資力量、培養對象、教育體系相結合。上海旅專大力推行“產教融合”,強調實踐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提高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強調實踐性、體現高教性”為基本點,沿著這條思路走下去,培養中高級管理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3酒店管理專業生產性實訓教學的建議
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綜合教育學校[6],因此“產教融合”成為課程教學的必然要求。結合上述上海旅專的三條經驗,對酒店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面向“產教融合”提出以下建議。3.1加強學生酒店各項服務技能實訓。酒店各項服務技能是酒店實訓教學的主要內容,涉及的環節較多,有前廳接待、客房技能、茶藝調酒、綜合管理等環節。運用項目導向型和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每一環節操作技能,通過項目和任務的完成,促進下一階段技能的實踐,最終達到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目標。3.2提高專業教師技能水平,轉變教學方法。《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職業院校教師的培養不可忽略,力度需大大加強,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條件。首先,高職院校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結合專業教師的學科特點,制訂和完善教師培訓管理體系,開展不同種類模式的培訓。通過安排行業專家和技術能手指導專業教師實踐操作,深入了解生產實際中的各類問題。定期開展“雙師型”教師專業實踐教學模范的展示活動,選擇理論水平豐富、技能水平高的教師進行“一對多”實訓教學,既為其他教師起到示范作用,又可以相互交流切磋,共同進步。鼓勵教師多渠道聯系崗位實踐單位,同時建立獎懲管理體系,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3.3完善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聯動的課程改革機制。高職院校牢牢抓住培養社會有用之才的目標,需要掌握當下社會的人才需求結構和數量的信息,通過完善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聯動的課程改革機制,一方面,可以掌握人才市場最新動態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企業實踐中得到技能的提升,有助于優化高職教育課程機制。生產性實訓是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體現出“產教融合”。因此,“產教融合”是高職教育和高職院校的必經之路。
高職商務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
摘要: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本文主要論述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路徑,探討思政元素如何結合創新創業融入外貿跟單實務課程的教學實踐,并通過“校企共建”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提高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建立開放包容的全球性視野、培養復合型的外貿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外貿跟單實務;實施路徑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的課程,而是一種教育教學理念。“課程思政”的含義是:大學所有課程都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都承載著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即在所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都滲透著德育教育和實踐,避免“思政課程”[1]在思政教育中的“孤島化”。課程思政是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理念[2]。
二、思政教育融入外貿跟單實務課程的實踐
(一)利用課程主渠道(第一課堂)。外貿跟單實務是商務英語專業課的必修課,商務英語專業第三學期開設,先修課程有國際貿易實務和商務英語精讀等。學生有一定的外貿知識及英語基礎,但缺乏外貿實踐經驗,缺乏外貿職業認知,知識面較窄,人文素養較弱,從而導致學生信心不足。鑒于高職學生此種情況,外貿跟單實務課程思政對他們非常必要。通過課程思政,幫助學生樹立理想,與時代接軌。對于項目教學的實施,本課程分為六個項目,根據其內容設置相關的思政元素進行融入,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課程思政同時體現在課前的任務、課上實踐、課后作業上。如下是“項目四:樣品及生產過程跟進”在“課前中后”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步驟。學生課前準備:①小組作業:茶馬古道(艱苦奮斗民族精神)。②對前沿行業產品的生產流程進行了解并做成PPT(了解行業前沿)。課中教學:①實例導入分享(產品品質意識、誠信問題)。②小組項目及成果展示(合作協作精神)。③教師總結歸納(預則立不預則廢、未雨綢繆)④茶葉外貿發展趨勢(行業動態及創新、中國“智”造),茶葉文化品牌策略(中國傳統文化升級產品)。⑤小組競賽(專業英語)。課后作業:①做中國茶文化及茶道PPT。(優秀學生推薦參加學院茶藝比賽)②做一個行業英語詞匯思維導圖表(自選行業)。③小組作業:了解“一帶一路”的發展。課程思政貫穿課堂前中后,中國元素融入課程,讓課程思政全方位實施,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及綜合能力,達到教學目標。(二)利用課外實踐渠道(第二課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課程思政的實踐也是非常必要的。本人于暑假帶領了部分學生進行支教活動,讓學生了解民情、服務大眾。此外,還推薦學生參加學院茶藝比賽,了解中國茶文化及茶道。帶領學生參加廣交會及美博會,進行課程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及綜合能力。通過豐富的課外學習資源擴展課程思政,向學生推薦一些思政資源及媒體平臺,如喜馬拉雅、中國日報(Chinadaily)、傳統文化實訓課等。通過體驗式課程思政,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參觀歷史博物館,讓企業導師走進課堂等課外實踐方式,不僅讓“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多樣化,而且也讓學生在踐行中更深刻地理解和體會“課程思政”內涵和意義。(三)校企合作共建“課程思政”(比賽方式)。在課程實踐過程中,將中國元素融入教學;以“校企”合作引領學生創新創業,產學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激發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成為一專多能的外貿人才。如“項目五:產品包裝及運輸跟單”中,本人在教學中與茶企合作,讓學生對茶葉包裝進行設計,在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并按企業要求讓學生創作詩歌與設計包裝,配合產品品牌升級。通過比賽促進這個項目的教學,學生組成小組設計出包裝及寫出詩歌,讓企業的經理進行評比。由企業評出一、二、三等獎,并給予獎勵,引領學生創新創業。企業把獲一等獎學生的作品做成紀念版產品贈予學生。企業在新一季的產品中采用了學生寫的詩歌和部分設計元素。通過這種教學實踐讓學生與企業和市場接軌,同時學習并應用中國元素。通過這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形式和“課程思政”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茶文化在基礎護理教學的應用
摘要:從基礎護理教育的角度,情境教學法融合茶文化教學法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的目的,通過總結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一改以往教學中被動式學習的形式,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動力,將學習理論與實踐實操以及綜合素質培養結合起來。我國的護理界對情景模擬教學研究還處于一種探索的階段,且茶文化對基礎護理的影響也出于初探階段,本文對于基礎護理如何與茶文化相融合來提高護生綜合素養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茶文化;基礎護理
我國長期以傳統教學法的教學形式為主,即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近些年來,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我國興起,并應用到教育教學中去。情景模擬教學法是通過教學過程中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場景,來用模擬場景展示出理論知識所講述內容。這種教學方式與形式的轉變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對于所學的專業展開探索與創新。在探索情景教學法的同時發現茶文化對于護理方面有積極影響,并在提升護生素養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實現對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1情景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是一種高效、有趣的教學方法,它可以使學生從情境中感受并理解理論知識,并將它轉化成實操和應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去實現理論與臨床實踐的對接,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抓住學生心理特點來激發學習興趣,鮮明的色彩和有趣的情景體驗,會讓學生更為直觀、具象去領悟所學內容。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成果。
2護理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