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課程培訓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8 17:4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藝課程培訓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建設背景及依據
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展,與當前廣泛應用的眾多社會性工具軟件(如博客、微博)一樣,微課也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作為旅游、酒店等專業的核心課程,茶藝課程表演性、操作性強,適合制作成微課視頻以供學習,把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變成若干個“不超過10分鐘”的“片段化”視頻,并分別標明知識點內容,配以輔教學資源,便于學生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學習。同時,《茶藝基礎知識》微課視頻的直觀性、趣味性、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二、建設可行性分析
面對新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教師的工作已經不是局限于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容講授給學生,而是要在教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茶藝基礎知識》微課,我們可以把各重要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
比如過去我們的各類茶葉的鑒賞課程一般是先講各類茶葉的色、香、味、形,然后帶學生去茶藝室分組了看茶葉,學了一個學期的茶葉理論知識到期末還是分不清各種茶葉。有了微課以后,學生們就可以先觀看講授理論的微課視頻,茶葉是如何讓制作?不同類型茶葉的制作工藝是什么?然后找到相應的茶葉制作視頻或者動畫視頻來學習,再拿茶葉來鑒賞,這樣使學生能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茶葉,同時增加學習的樂趣性。
三、項目實施方案要點
《茶藝基礎知識》微課程開發與運用由規劃微課程、設計與制作微課視頻、應用微課三個環節構成。
(一)微課規劃:根據《茶藝基礎知識》課程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完整的教學設計、歸納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二)微課設計:“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所以在本門微課的視頻制作中,會結合教學目標,充實視頻內容,豐富知識的傳授方式,做到教學視頻的“短少而精”。(三)應用微課:以“湖南微課網”、“世界大學城”為載體進行系統微課建設,微課內容應涵蓋本門課程相應領域的核心知識、典型案例、主要技能等,資源類型應包括微課視頻、教學素材、教輔資料、訓練作業、測試試題等。課程課時量為46學時左右,并依托平臺為校內外學習者提供在線輔導答疑、在線研討、在線測試和成績評定等。
四、實施方案
(一)建設目標
以微課的方式,建設《茶藝基礎知識》學習資源庫,以“湖南微課網”、“世界大學城”等為平臺,為廣大學習者提供教學服務。
(二)任務
本項目擬建設微課視頻46個,其中講授類微課14個、表演類微課12個、練習類微課10個、演示類微課6個、討論類微課2個、問答類微課2個,訓練作業10份、測試試題2份、實訓指導書1份、實訓項目卡10份、理論教學大綱1份,實訓教學大綱1份。
(三)建設內容
1、講授類微課:
(1)茶文化基本知識:茶葉的起源與傳播、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茶行業的發展現狀、茶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探討茶類基本知識:綠茶基本知識、紅茶基本知識、黃茶基本知識、白茶基本知識、黑茶基本知識、烏龍茶基本知識。(2)茶具知識:紫砂壺基本知識、茶具的分類及選用。(3)其他理論知識:泡茶用水、茶席設計
2、表演類微課:
(1)茶藝表演:西湖龍井茶藝、正山小種茶藝、鐵觀音茶藝、大紅袍茶藝、千兩茶茶藝、普洱茶茶藝、白毫銀針茶藝、君山銀針茶藝、花茶茶藝。(2)生活茶藝表演:綠茶玻璃杯泡法、紅茶蓋碗泡法、調飲茶沖泡。
3、練習類微課:
西湖龍井茶藝、正山小種茶藝、鐵觀音茶藝、大紅袍茶藝、千兩茶茶藝、普洱茶茶藝、白毫銀針茶藝、君山銀針茶藝的練習、綠茶玻璃杯泡法、紅茶蓋碗泡法練習
4、演示類微課:
視頻演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茶葉的制作
5、討論類微課:
泡茶前要洗茶嗎?綠茶要不要洗茶?如何重振雄風,恢復世界茶貿易大國地位?
6、問答類微課:
茶葉知識問答: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孕產婦能不能喝茶?
五、效益及風險分析
(一)社會經濟效益分析;
《茶藝基礎知識》微課可以幫助社會上酒店、旅游、以及茶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從業基礎知識培訓、資格證書培訓、在線服務、技術服務等。學習者通過登錄微課網站,注冊賬號進行免費觀看,這可以幫助他們節省高昂的培訓費用和大量的培訓時間。通過若干個微課的授課視頻,進行網絡進行教學,也使得課程的教學不受教師時間、空間的限制,這也極大的節省了授課教師的時間和教學成本。
(二)存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1、存在的風險:并不是所有課程都可以通過拆分成許多微小的教學片段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識組塊以微小模塊的形式展現,可能會影響知識間的銜接;同時,為適合大眾口味,課時時長短小,可能會使各課時涉及的知識深度不夠。
2、應對措施:重視微課互動環節的設置,加強微課的課程評價體系建設,通過不斷獲取學生、同行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微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六、結論
篇2
通過本專業學科組會議交流學習、企業調研、本學校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商榷、在校學生咨詢,以及畢業生的電話訪談等方式對此課程的培養目標做了調查,明確了此課程當前的主要培養方向。旨在擴大高等學校廣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對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內涵的認知和文化鑒賞能力,為進行東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和傳承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精髓奠定基礎;培養和促進學生未來在職場中養成良好的社交禮儀和個人文化道德修養;培養學生滿足社會對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二、課程內容的設計
(一)中華茶文化概論
本部分主要是系統地介紹茶的起源和發展史、中國茶葉的對外傳播、世界茶區分布及茶葉分類、我國茶樹栽培及茶葉加工歷史與現狀、茶具藝術鑒賞、茶的沖泡與品嘗。借以此部分歷史、經濟、農業、美學等方面的系統介紹,激發學生對此課程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對中華茶文化的多角度認識。
(二)中國各式各民族茶俗例說
了解民族茶俗(漢族和少數民族茶俗),從而剖析中華民族大家庭與茶的源遠流長歷史淵源,以及獲知民族茶文化發展的背景及在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課程講授時,結合不同民族的飲茶時間,受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民族風情的影響,來闡述最終形成的不同沏茶方法、飲茶方式和用茶目的等不同的民族飲茶習俗。將故事和風俗寓于學習中,讓學生在掌握此部分內容和了解不同民族風土人情二者兼得。
(三)世界各國茶俗例說
茶從中國流傳到世界各國后,在不同地域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世界各國不同的茶俗,主要有亞洲國家茶俗、歐美國家茶俗、俄羅斯和東歐茶俗、非洲國家茶俗、大洋洲茶俗以及南美洲茶俗。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能正確認識到茶從中國流傳到世界后所形成的不同國家飲茶風俗。
(四)茶與政治、經濟、宗教、文藝
從茶政與茶法、茶與宗教、茶與文學藝術三個方面,剖析茶與政治、經濟、宗教、文藝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以茶葉為媒介,茶馬古道為例,詮釋經茶馬古道的茶葉傳播與外來文化交往、交融、整合與涵化,形成富有地方民族色彩,又具有鮮明的外來文化影響的文化特征;作為古代重要的貿易交通要道,加強了中國與國外的貿易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宗教文化交流。
(五)茶與健康
被稱為國飲的茶,其保健功能研究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近年研究的領域更是大有增多。本部分主要包括我國歷代醫學關于茶的論述、現代醫學論茶葉保健作用、茶的心理保健作用三個方面來展開討論。通過本部分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茶葉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并獲知這些功能成分所對應的功能,了解中國國飲的健康魅力之所在;并知道如何正確飲茶和健康飲茶。
(六)茶宴、茶點和茶酒
介紹茶宴與茶肴,漿茶、粉茶和茶點心,茶酒與茶雞尾酒的相關知識,并帶領學生實際操作如何制作和評比這些制品。通過此章的學習,讓學生擴寬了茶除了飲用以外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更充分完美地利用茶葉,延長茶葉茶業鏈。
(七)茶文化大眾窗口——茶館
介紹不同形式茶館(當前中國主要的宣揚茶文化為主的茶藝館)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內容,包括北京“五福”茶藝館、上海“湖心亭”茶樓、西子湖畔茶館、重慶中華茶藝山莊等茶藝館。通過茶藝館的設計、管理和內容介紹,以及組織參觀校園周邊的較具特色的茶藝培訓公司、茶樓設計公司和地方茶藝館,綜合凝練學生對前六章內容的理解,并提升學生從設計學、美學和貿易管理學的角度綜合認識茶文化。
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
根據《茶文化學》課程內容設計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將其分為四個模塊,分別是茶文化與茶俗、茶與健康、含茶食品、茶藝館。每個模塊教學內容都相對獨立,在教學中不同的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每個模塊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
(一)審美與藝術表演相結合,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創造性地學習。課程內容的1-4部分除了正常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外,還帶了茶葉、茶具現場展示,輔助加深茶葉分類、茶具欣賞等;展示不同的茶葉和不同的茶具匹配型號,以及其分別的沖泡方式和禮儀。
(二)新型茶葉產品和日常生活的健康常識介紹、吟誦結合茶葉沖泡,融藝術、生活所需于學習中。茶與健康部分的內容偏工科,為了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且降低掌握知識的難度,主要是先展示新型的含茶產品,再逐步導入這些產品中所主要運用的是茶的何種功能,從而引發學生主動了解茶的功能成分的積極性;在茶保健功能介紹時,增加了宋代、唐代的有茶葉保健功效解說的詩詞,并采用吟誦的方式講述,寓文學、藝術于茶健康知識學習中去。
(三)含茶食品展示與品嘗、結合實際操作制作,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去。攜帶簡單易做的含茶食品(抹茶飲料、抹茶蛋糕等)到理論知識的課堂上去,讓學生有興趣去了解這些產品的制作,并真正地了解產品的特性,擴大學生對茶和茶文化的認識,增大茶與生活的貼切度。
(四)實際參觀周邊較具特色的茶藝培訓公司和地方茶藝館,并介紹學生到其有興趣的茶藝館實習。除了課堂上不同的中國特色茶藝館介紹外,還聯系近邊的茶藝培訓公司和地方茶藝館,并帶部分學生前往參觀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茶藝館的整個運營理念,懂得學習的重點部分;同時也讓茶藝館工作人員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擴展其運營模式。
四、考核方式的改良
考核的方式從單一的期末統考,改為了平時作業、上課心得和項目完成考核的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掌握程度,其分別占總成績的20%、20%和60%。平時作業學生需手寫交付,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直接復制信息的可能,增加其手寫記憶的部分;并且還期待通過手寫作業增加學生對茶文化的全心感受經歷。上課心得可根據學生自己的感受,撰寫內容可包括自己所學的知識和信息、對茶文化的感受、茶食品制作的領悟、或是對課程提出意見和建議等等。在課程初期,提出一個可執行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項目,5-7個學生一組,自己確定項目任務、目標,并制定項目完成計劃和實施方案,最后在課程結束時,交付審核并計分。
五、教學改革的反思
對于《茶文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和反思。
(一)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掌握和創造才是最重要的。教師要把自己從課堂的講授和知識的灌輸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課堂上,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和創造性的學習能力。
(二)教師個人能力的提升教師要不斷地和社會接軌接觸新的知識,并學習新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樣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引導和指導學生。
(三)茶室和茶具的建設除了軟件上的更新,硬件上的補充和完善也是必備的;茶室和茶具的更新建設,才能有效地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社會的不斷前進,茶文化也出現更新,茶具也是不斷地配合改進。譬如現有的紅茶泡器則是新型退出的,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茶文化,建設茶室和茶具是保證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
篇3
2012年1月,學校成功申報立項“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項目,并被確定為“全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聯盟”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課題組組長和協作組組長學校。課題實施以來,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在全體專家與骨干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課題研究引領課程體系改革,全面達成了任務目標,有效推進了學校示范建設。
一、眼界決定高度
學校組建課題團隊,確定了“總體設計、專家引領、名師參研、企業參與”的課題開發思路。成立了課題總體設計和管理團隊,并第一時間組建了指導專家團隊、專業名師團隊和企業顧問團隊。在專家團隊中,特聘請徐國慶博士(華東師范大學職教研究所副教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程理論與開發研究會副主任、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專家)為課題研發首席顧問,全程引領精品課程的開發;聘請全國酒店業資深專家、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偉教授為專業指導專家。從全國各示范校遴選出20所學校的73名酒店專業骨干教師參與課程開發與建設,并聘請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重慶飯店協會會長、重慶天怡集團總裁石世珍女士及多位知名國際型酒店一線經理組成企業顧問團隊。課題組多方考察比較,最終確定由實力強勁、經驗豐富的大連澤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課題的技術單位。
課題組還從全國參與組長、副組長申報單位的示范建設學校中進行遴選確定副組長。2012年1月19日,學校組織了首次組長協調會。確定了課題將開發的《酒店中餐服務》《酒店西餐服務》《酒店客房服務》《酒店前廳服務》《酒店服務禮儀》《酒水知識與服務技能》《茶藝與茶文化》7門核心課程,并分別由全國五所知名職業學校擔任課題副組長。
2012年3月6日至9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組織了全國的培訓會,課題組組織了全體副組長及骨干教師參加培訓。2012年7月,我校還組織41名骨干教師赴華東師范大學參加項目課程的專題培訓,更新了課程理念,提升了課程開發能力,為課題研究的有效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2012年4月至7月間,課題組先后三次組織召開全國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研討會,由職教課程專家徐國慶博士和來自行業的專家引領全國二十所示范學校的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骨干教師開展課程研究。目前,我校已完成154個動畫腳本和83個視頻腳本的撰寫并全部通過驗收。10月,《茶藝與茶文化》和《酒水知識與服務技能》兩門課程的教學視頻拍攝工作由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組織順利拍攝;11月,其他五門課程的教學視頻由我校組織拍攝。所有視頻拍攝的場景、服裝、用具全部來自真實的職場,情境動畫的制作和教學視頻的拍攝將大大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和內容的豐富性。
二、實力決定思路
課程建設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課程開發是職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精品課程的開發扎實地走好了市場需求調研、工作任務分析、課程結構分析、課程標準編制、學習項目設計、教學材料開發的每一步。通過一年的研究與開發,酒店服務與管理精品專業精品課程數字資源將努力反映中國特點、時代特征、職教特色,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滿足學生生涯發展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引領重構精品課程體系
在專家的引領下,我校以項目教學理念為引領,重構精品課程體系。網絡課程開發確立了“模塊化呈現、精細化教學、多樣化適應”三條基本建設思路,以“學習情境”的開發為整個資源平臺開發的突破口。“學習情境”完全按照項目課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思路進行開發,并加入職場安全及教學評價的相關內容,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以職業生涯發展為方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職業技能鑒定為參照,構建以任務引領型課程為主體的專業教學課程框架。
在學習情境的開發基礎上,課程還開發了延伸閱讀、實訓方案、教學案例、考核試題、動畫視頻等配套資源來實現“助學”;開發了教學大綱、課程標準、電子教案PPT、行業標準、競賽方案等資源來實現“助教”,大大加強了課程的實用性,教師樂教,學生樂學。不僅如此,酒店服務與管理精品專業網絡課程在國內中職教學中首次構建了完整的項目教學課程體系。課題的研發工作多次受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的褒獎,并受其委托擬定了全國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中期驗收表。
(二)產教結合實現課程內容學以致用
酒店服務與管理精品專業數字資源共建共享項目重視企業的參與,邀請數十家企業以顧問團隊的身份全程參與課程開發,實現了課程內容與崗位、行業的對接,體現了校企深層次的合作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校的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機會進入行業培訓,專業教師團隊的教學技能得到了鍛造與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直接使用行業標準,將工作服務過程滲透進學校實訓教學,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參與真實的服務與管理,學以致用。在課程資源試用的過程中,師生普遍反映課程的理念先進、任務明確、形式新穎,教學效果良好。
(三)三級驗收制度為精品課程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為更好地規范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資源開發,確保開發質量,課題組制定了三級驗收制度,即子課題組長驗收為一級,課題組長驗收為二級,專家團隊驗收為三級,對開發步驟和開發質量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課題組組織的三次研討會上,全體骨干教師現場編寫并審核驗收。通過三級驗收的課程資源方能交技術公司進行制作。目前,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精品課程的所有課程資源已全部通過三級驗收。
篇4
中原油田幼教中心于2007年4月組建禮儀課題實驗園,由主管幼教工作的張慧英主任擔任課題組組長,十家幼兒園參與,承接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禮儀、品格素質教育實踐研究”中的子課題“幼兒禮儀、品格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研究”。
自承接課題以來,在張主任的親自帶領下,十家幼兒園的老師們積極參與,探索研究,創新實踐,交流總結,群策群力,圍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各項規定勇于鉆研,謀求發展。以總課題組提供的教材為實踐藍本,結合本園實際,開展禮儀、品格教育的實踐研究。
我們緊緊圍繞禮儀課題,從環境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三個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思考。
一、環境建設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禮儀課題組把創設禮儀教育環境、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本禮儀文化、創設具有鮮明特色化的禮儀環境作為課程構建過程中的一個重點。
我們從愛的教育入手,有計劃、系統性地為幼兒創造一個整體的教育環境,完善情感教育機制,促進幼兒良好的社會性品質和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在課題實踐中,將物質、精神環境進行了有機的整合:
物質環境的創設:從幼兒園的外部環境到內部環境,處處彰顯禮儀園的特點。置身優雅、舒適的禮儀教育環境,讓人不自覺中就會檢點自身行為,修飾自己的言行;干凈整潔的茶藝室,茶香裊裊,彌漫著茶文化的久遠與厚重;簡單易懂、而寓意深刻的哲理故事,讓人感受生活的真諦,頓悟人生的得失;溫馨而經典的勵志警語,時刻警醒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樣。
幼兒園懸掛著“家長日常行為規范”、“教職工禮儀行為規范”;宣傳欄內設有專門的禮儀活動展示專欄。幼兒園走廊設計禮儀文化宣傳版面,自編自創的淺顯易懂、瑯瑯上口的“三字經”,使孩子和家長通過觀看版面內容學到很多的禮儀常識,讓環境在兒童禮儀養成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精神環境的創設:在幼兒園內形成禮儀實驗園自己獨特的禮儀文化氛圍,從而使整個幼兒園充滿一種濃厚的積極向上、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
晨間接待是禮儀實驗園的一大亮點。每天早上,禮儀寶貝身穿園服,肩披綬帶,端莊挺拔地站在幼兒園門兩側,微笑著迎接每一位幼兒和家長,一聲聲“叔叔好!”“阿姨好!”“小朋友好!”,深深地感染著孩子,也凈化著家長,使得小朋友成為課題實踐研究的“小小宣傳員”、“小小監督員”,一批批“講文明、懂道理、守信譽、善交往”的新苗在實踐中涌現。
教師親切的問候,孩子們燦爛的笑臉,給入園的每一個家長帶來了舒心和愉快,構成了和諧、溫馨的氛圍,同時也營造了禮儀幼兒園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課程建設
以總課題組提供的教材為實踐藍本,結合本園實際,開展禮儀、品格教育的實踐研究。
1.課程開設的前期準備:
家長教育:對家長進行禮儀教育,讓家長了解開展幼兒禮儀、品格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家長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培訓:對教師隊伍進行禮儀培訓,有效提高教職工學禮、懂禮、守禮積極性,進一步將外在的學習內容內化。
2.以禮儀、品格教育為主線,積極創編禮儀教育園本課程和教案,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1)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依據《幼兒園教育綱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堅持貼近幼兒生活經驗,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滲透禮儀教育內容,以禮儀、品格教育為主線,積極創編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2)挖掘民俗、民族文化,圍繞中國傳統節日設計主題活動,走進家庭、社區,親身體驗節日禮儀,讓幼兒感受中國傳統節日帶來的快樂和文化熏陶。
(3)通過開展爭創“禮儀寶貝”教育活動、“幼兒交往禮儀”、“幼兒生活禮儀”、“我與文明手拉手”、“小手牽大手”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中形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觀念,繼而養成良好的禮儀道德行為。
(4)學習茶藝、插花、禮品包裝等。在六一的大型茶藝表演中,孩子們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將傳統的茶文化表演得淋漓盡致,我們的孩子正用一雙雙小手托起博大精深的中華禮儀。
3.確立了“以愛心教育為主導,促進幼兒社會化發展”的教研課題,以品格教育為主線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
(1)通過愛心教育,使禮儀品格在幼兒心中得到升華。禮儀園開展了“小手拉小手團結友愛向前走”為革命老區小朋友獻愛心主題教育活動;3個月的時間,我們8000多名孩子每天少吃一塊冰糕,少買一張帖畫,一分一毛,積少成多:一刀一剪,一針一線,制作手工品義賣,匯集起來,共計6萬8千多元,并確定河南新縣田鋪鄉中心幼兒園和清豐縣紙房鄉中心幼兒園為援助單位。我們的園長、家長和教師代表,帶著新的桌椅、床、電腦、圖書、光盤、玩具、演出服和油田8000多名孩子的愛心,對貧困幼兒園進行了援助。通過這些活動,中原油田的小朋友已經成了一個愛心形象群體。
(2)2008年5月在汶川地震后,禮儀實驗園抓住這個教育契機組織了一系列大型活動,有“點燃生命之光”祈福、“眾志成城抗災害、同心協力獻愛心”捐款、“節約一毛錢”愛心義賣、“災害面前我會做……”主題活動、“地震了……”實地演習等,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關愛他人。
(3)“九九重陽節”看望孤寡老人、關愛長輩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懂得了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愛生命和生活。這些關愛活動感動了社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三、教材建設
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挖掘教師專業潛力,提升了創新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加速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1.于2008年3月承接了中央教科所《禮儀、品格、素質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組新版《禮儀教育》教師用書編寫任務,完成了六個主題課程。
這六個主題課程集中了集體的智慧,共創編出24個子主題,設計出教學活動157節,其中自編兒歌38首、自編故事25個、自編歌曲15首、自編禮儀三字經14首,自編情景劇1個,自編游戲5個。
2.參與編寫了《家長手冊》小班下冊、中班下冊、大班下冊的“錦囊妙計”欄目和“親子游戲欄目”的活動方案設計,共設計活動方案30篇,已經有7篇入選。
3.自編教材。在課題研究中,為了更好地將禮儀深化為教師和幼兒的日常行為,教師們自編自創了許許多多淺顯易懂、瑯瑯上口的禮儀三字經,形成了適合自己的禮儀教材。
四、收獲思考
隨著禮儀、品格教育的全面展開,我們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充分肯定,形成老師、幼兒、家長良好禮儀行為共同發展的新局面。在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贏得了社會對我們禮儀課題的肯定。
幼兒:通過實踐活動,禮儀行為得到規范,同伴之間團結友愛、文明謙讓、互相合作,養成了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培養了幼兒“講文明、懂道理、守信譽、善交往”的良好品質。
家長:家長的禮儀行為在幼兒禮儀行為養成教育中起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家長素質,和諧了家園關系,贏得了家長對禮儀、品格教育的認可。
教師:通過禮儀、品格教育的探索與研究,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家長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
篇5
(一)改革招聘制度
許多發達國家的應用型大學在教師招聘上既有學歷的標準也有實踐經驗的要求,這是值得我們參考借鑒的。我國應用型大學教師招聘應改變過去只要求學歷不要求實踐能力的現象,將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要求具體化到專業、兼職教師招聘條件中,使我們能夠招聘到既有專業理論知識又有實際從業經驗的人才。
(二)開展多項校企合作項目
盡管許多專業教師已擁有碩士、博士學位,具有較豐富的學科理論知識,但在教學中卻時常遭遇缺乏實踐經驗而不能指導實習實訓課程的尷尬。學校應當積極主動拓展校企合作范圍,在雙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開展多項校企合作項目,將教師的理論知識與酒店管理人員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可以使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建立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訓機制
1.加強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學校應該加強校內教學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在校內設置前廳客房實訓室、餐廳宴會實訓室、茶藝實訓室和酒吧等,特別是一些正在致力擴大、新建校區的學校,在校區建設中應廣泛征求校內外專家的意見,科學規劃實驗實訓室的各項功能和軟件配備。
2.多形式多層次開展教師培訓,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1)崗前培訓
制定教師崗前培訓制度,對于沒有從業經驗的新入職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之前必須參加崗前培訓,崗前培訓的內容是:①承擔實訓指導老師助教工作,在校內實驗實訓基地進行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并通過教研室制定的“專業教師技能要求”考試合格。②必須到酒店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輪崗實習,實習結束后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2)在職培訓
酒店專業教研室在年初制定全年在職教師培訓計劃,其中包括定期的專業培訓和企業掛職培訓。定期專業培訓主要是安排教師到其他院校進修學習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企業掛職培訓是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這種方式已經被國內外所有應用型院校所認可。專業系部應重視教師的掛職鍛煉培訓,并認真做好計劃組織工作。系部應選擇具有國際先進管理經驗的酒店安排教師掛職鍛煉并取得合作酒店的支持和認同,共同制定教師掛職培訓計劃,使掛職鍛煉真正起到提高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作用,像洛桑酒店管理學院那樣形成“教室--酒店--教室”的職業循環模式。
(四)完善績效考評制度,促進教師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將實踐教學能力考核納入到績效考評體系中,分解成不同的量化考核指標。考核內容包括:①教師實踐能力評估,設置的指標有職業技能證書的取得、參加教師培訓計劃的過程和考核結果、參加校企合作項目情況等。②教師指導校內實訓效果評估,設置的指標有實訓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標準為實訓方案的設計是否符合行業崗位知識技能要求、實訓效果、學生評價。③教師指導實習效果評估,指標有認識實習效果、頂崗實習效果、畢業實習效果。通過對實踐教學能力的考核評估,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課證融通;高職;旅游管理;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155-02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高職院校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使有職業資格證書專業的畢業生取得“雙證書”的人數達到80%以上。根據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提高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擴大學生的見習崗位群,使學生畢業就能上崗。目前高職院校各專業取得“雙證書”的畢業生人數較多,但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而言,該專業重要的職業資格證書――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以下簡稱導游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卻連年下降,不僅造成學生考證信心嚴重不足,也極大影響了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本文從“課證融通”的理念出發,以提高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通過率為切入點,探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構,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一、“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要任務,《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就很好地契合了這一要求,所謂“課證融通”,是指通過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兩者內涵的銜接與對應,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融通,按照職業資格證或技術等級證的內容標準制定課程標準和確定課堂教學內容,把職業資格證書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課證融通”強調專業核心能力與職業崗位能力的有機結合,使人才培養質量符合崗位要求,具有較強的標準性、典型性和較好的共適性,以“課證融通”為切入點進行高職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基于“課證融通”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目標
依據“課證融通”理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目標為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融入職業資格考證,將職業資格考證與人才培養方案深度融合,實現兩者在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方面的一致。旅游管理專業對應的核心職業資格證書即導游資格證書,導游資格證的過關率就是專業的生命線,是衡量專業建設成效和課程建設成果的重要指標。以廣西為例,按照廣西的導游資格考證安排,考試時間每年僅一次并安排在11月底或12月上旬,筆試內容對應四本教材,采用上機考試的方式并以單項題、多選題和判斷題三種題型作為考試題型的情況,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考核、實踐教學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圍繞考證要求來進行改革和調整,搭建出符合“課證融通”理念,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構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引進職業標準,推進“課證融通”,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著眼點,將旅游管理專業的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融通,以重構課程安排設置、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調整課程考核方式等為手段圍繞職業資格考試探討該專業課程體系建構,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健康發展。
三、基于“課證融通”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模式
1.整合職業資格考試科目,重構課程安排設置。重視職業資格考證中的指導性作用,借鑒職業資格標準和行業企業標準,合理設置專業和課程,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將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關的課程按照考證的時間和要求進行調整,按照職業資格證的內容標準制定課程標準和確定課堂教學內容,把職業資格證書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并將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第一位,實現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標準的無縫對接。見下圖:
為達到專業課程學習與職業資格考證在上課時間和學習內容的對應,確保幫助學生在第三學期完成備考和考證,順利取得進入行業的準入資格,為其第五、六學期的見習和就業奠定基礎,按照將職業資格證的內容標準制定課程標準和確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把職業資格證書對技能的要求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對課程時間安排進行調整。
2.圍繞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導游資格證書考試的特點在于專業知識的融合,無論是理論考核還是面試環節,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不僅僅是通過一兩門的課程學習體現出來,而是要求對專業課程的融會貫通,這就要求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著重課程的之間的融合,突出“學為己用”的理念,強調學生的理論吸收成效和實際操作能力,注重將專業理論教學在實踐和操作過程當中入腦入心。采取項目化課程、教學做一體的模式,項目化的教學手段,根據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要求,設置具體的教學任務,按照課程標準將課程教學和實踐分為具體的項目,通過每個項目的設置和實施,強化學生的崗位能力以適應考證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將教師角色由權威型轉變為伙伴型,學生地位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媒體作用由演示工具轉變為認識工具,教學過程由傳授型轉變為引導型,結合高職教學的特點,注重資源運用,將校內教學和校外實踐相結合,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
3.結合職業資格考試特點,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按照真實的導游大賽標準和導游行業要求搭建競賽平臺,舉行院級模擬導游大賽,院級賽要求專業的所有學生必須參賽,并聘請旅行社的行業專家擔任評委,對參賽學生進行專業點評,幫助學生迅速提高水平。比賽中的佼佼者則代表學院參加全區或全國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導游服務)大賽,將比賽與集訓相結合,在大賽環境下檢驗學生對考取導游資格證相關理論和實踐能力的掌握和運用狀況,充分發揮競賽的導向功能,帶動教學改革。同時,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競賽元素,將技能競賽作為常態化教學活動,通過比賽反思教學方式和效果,優化教學改革。
其次,對應導游資格考證當中的口試環節,通過與當地旅游景區相對接,將旅游景區作為專業實踐教學點的方式對學生導游講解方面的能力進行強化。學生在大一階段即多次利用教學實踐周的時間前往旅游景點,感受優秀導游和景點講解員的示范性教學,對規范、標準、優秀導游講解有基本印象和了解,在大二階段考證之前,引導學生利用實踐周和周末實踐到景點擔任義務講解員,既鍛煉學生的導游講解能力,又是對專業和學院的一次宣傳契機。
4.參照職業資格考試要求,調整課程考核方式。專業教學團隊成員在行業調研的基礎上,明確行業企業對具體崗位的能力要求,根據職業資格證書的具體考核標準,結合所在省份職業資格考證的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進行模擬考題的收集、篩選和整理,在此基礎上編制校本模擬習題集,強化模擬考試,提高考證通過率。在學生的課程成績評定中采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評相結合的方式,既考核個人專業能力,又考核職業素養,參照導游證考試要求,打破專業課程必須在期末才能進行考試考查的藩籬,考證當中的相關課程,筆試對應筆試,口試對應口試,強化考前復習練習,在考證前多次進行模擬考試,并進行課程考查,學生考證環節結束,則課程教學和考試環節結束。
5.開設職業素質提升課程,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導游資格考試只是職業技能考核的一種方式,只能反映出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部分素質,而非全部,若僅僅追求這一職業技能考核的通過率,則無法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實踐中,也考慮到對學生其他職業技能的培養,如開設《普通話口才訓練》課程對應考取普通話等級證書,開設《茶藝服務技術》課程對應考取茶藝師資格證書,開設《旅游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對應考取人力資源師資格證,開展《專業英語》課程對應考取外語導游資格證書,并通過開展普通話誦讀大賽、職業形象與禮儀大賽、主題茶席設計比賽、茶藝展示等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在旅游行業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10-11.
[2]周玉蓉,趙計萍.高等職業院校“雙證融通”的探索與實施[J].教育與職業,2010,(30).
[3]黃O.高職高專“雙證書”制度實施途徑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1).
篇7
在我國普通高校轉型的背景下,選取五所普通高校比較分析其旅游管理專業實訓體系概況,發現存在以下問題:實訓模塊功能不全、實驗室數量參差不齊、實習基地類型單一、實訓目標定位模糊以及雙師型教師缺乏。提出明確實訓目標,搞好實訓功能劃分,構造實訓平臺,完善實訓體系以及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打造新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體系。
關鍵詞:
旅游管理;高校;實訓體系
2014年,國務院提出要引導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轉型,根據教育部有關數據,我國現有旅游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619所,高職高專院校995所。在所有高校中,重點高校目標通常定位于培養研究型人才,高職高專院校更側重于培養技術型人才,作為中間層的普通高校則定位模糊,課程和實訓體系沒有特點和方向。隨著國務院指導意見的下發,普通高校定位明確,立足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新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普通高校必須對原有的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進行改革。
一、普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體系現狀
為了更好地分析我國普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訓體系現狀,本文選取了山西省的運城學院、晉中學院、江蘇省的淮陰師范學院、江西省的九江學院和山西的大同大學五所地方型院校進行分析,這5所院校都處于所屬省份的三四線城市,大同大學和淮陰師范學院于2000年組建旅游管理專業;九江學院于1993年成立國土與旅游管理學院,晉中學院和運城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則分別成立于2003年和2005年。以實踐教學學分分值、實訓模塊類型、實驗室數量、實習基地數量以及雙師型教師占比反映旅游管理專業實訓體系概況.
二、實訓體系問題分析
1.實訓模塊功能不全
實訓課程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加專業直觀認識的重要環節,是實現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實訓模塊的多少決定著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高低。根據比較發現,5所大學在實踐教學學分分值方面比較相似,沒有明顯差別,在實訓模塊方面差別很大,其中實訓模塊最多的是江西九江學院,其專業實訓體系包括餐飲實務、客房實務、酒吧、茶藝、模擬導游、應用軟件、職業形象塑造、旅游線路規劃、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10項,最少的為運城學院,僅有5個實訓模塊,僅僅包括專業見習、餐飲、客房技能實訓、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五個方面,參照社會人才需求狀況,這樣的實訓體系遠不能完成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
2.實訓室數量參差不齊
實訓室是承接實訓教學體系的載體,尤其是校內實訓環節,實訓室建設可以反映一個學校在專業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從表1可以看出,5所大學在實訓室方面的完善程度各不相同,實驗室數量最多的是淮陰師范學院,包括導游模擬、中餐、西餐、酒水、茶藝、禮儀培訓、前廳、客房、模擬旅行社、旅游信息以及淮揚特色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共11個實訓室;九江學院位居其后,除了餐飲、客房、酒吧、茶藝等上述實訓室外,還有旅游管理軟件、航空三維模擬以及體現地方特色的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旅游模擬仿真實驗室;相對而言,運城學院實訓室較少,分別有餐廳、客房、中式包間、酒吧、導游和旅行社模擬實訓室;大同大學最少,僅有客房、旅行社、餐飲和導游實訓室。
3.實習基地類型單一
實習基地是指學生在校外學習、實踐的地方,一般是學校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在企業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完成,根據表1數據,實習基地最多的淮陰師范學院有11個,其次為晉中學院和運城學院,最少的是大同大學。而在實習基地的類型方面,大多數院校酒店為主,比如淮陰師范學院11個實習基地和九江學院的7個實習基地均為酒店,運城學院在2015年以前也是全部與酒店合作,2016年剛剛開始了和旅行社的合作,晉中學院的實習基地中有8家酒店、1家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和1家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各個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現有的實習基地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有非常明顯的缺陷,這樣會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競爭力和適應能力,就業面狹窄,與企業需求相脫節。另外,5所院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大多選擇大城市企業,很少選擇院校所在地企業,淮陰師范學院的實習基地以上海和南京為主,本地酒店只有1家;晉中學院合作酒店大多在北京,只有2家在所處城市;九江學院實習基地范圍較廣,但本地企業也只有1家;運城學院往年合作企業多在北京和上海,2016年增加了5家本地旅行社。實訓基地選擇大城市企業有很多優點,但是地方型院校有服務地方的功能,和更多的地方企業建立聯系有助于實訓體系常態化,學生和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教師也更容易參與其中,也有助于實現地方型院校服務地方的功能。
4.實訓目標定位模糊
實訓體系是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是教學體系的一部分。根據我國目標前的旅游管理專業設置現狀,研究型大學主要是培養研究型人才,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技術型人才,而普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基本上是:具有本專業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綜合素質高,能夠在旅游行業各產業體系和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行業從事管理及服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定位既有別于研究型人才定位,又有別于技術型人才定位,這也是普通高校培養目標和高職高專院校定位的不同之處。另外,從市場需求來看,企業對具有一定能動性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高于對學生技術的要求,企業更看重學生的營銷策劃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互聯網應用能力。但是在5所院校的實訓體系中,無論是實訓模塊還是實訓室建設都更多地體現了技術培養,未能體現出更多的應用能力培養,實訓體系的構建模糊了原有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5.雙師型教師缺乏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的制定者及實施者,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招聘教師時對應聘者的學歷要求較高,注重應聘者的學習科研能力,這就導致了很多實踐能力強、有經驗但學歷不夠的人無法進入高校,而進入高校的人又大多是畢業后直接從教,缺乏企業鍛煉機會,在這一現象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情況下,雙師型教師就顯得尤為重要。5所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比例多少不一,其中比例最高的是九江學院,其雙師型教師高達95%,其次為晉中學院和淮陰師范學院,比例最低的為大同大學和運城學院,僅為20%和30%。雙師型教師承擔著大量的校內實訓課程,雙師型教師過少將會使校內實訓課程質量下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也就無法保障。
三、對策建議
1.明確實訓目標,搞好功能劃分
實訓體系是為培養目標服務的,因此實訓模塊的劃分應清晰而明確,旅游管理專業實訓體系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本技能層、應用能力層和實踐與創新層。基本技能層包括旅游各行業專業認識、實際操作和基礎實驗等,專業認識是通過參觀、考察相關的景區、飯店、導游過程、旅游購物等,讓學生對旅游業的行業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聯度有個基本的認識;實際操作是各行業基層工作的操作技能和認識,比如擺臺、斟酒、傳菜、鋪床、調酒、茶藝等;基礎實驗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的技能和外語口語會話技能。應用能力層是在基本技能層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包括運用旅游管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公關、人際溝通、協調與合作能力,還包括旅游職業形象塑造能力、導游服務能力、餐飲管理、客房管理等。實踐與創新能力層是在應用能力上的進一步升華,要求學生在運用專業知識處理問題的基礎上還能夠創新思維,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比如活動方案策劃、旅游線路和產品設計、智慧旅游建設與發展等。
2.構造實訓平臺,完善實訓體系
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應當構造校內(課堂+實訓室+比賽)和校外(實踐+實習+比賽+認證)兩大平臺。校內平臺(課堂+實訓室+校內比賽),首先是課堂能力培養環節,將現有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將每門課程按章節進行功能定位,進一步壓縮教材理論的灌輸,代之以任務型教學,分析案例和策劃方案,最終以能力是否得到鍛煉作為考核標準;實訓室是基礎技術操作能力的實現載體,資料顯示,許多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為學校特色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針對實訓室資源不足,設施不夠完善的情況,應當加大投入力度;校內比賽是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有效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平臺,部分高校通過定期舉辦導游大賽的方式豐富專業活動,由于賽事覆蓋面和參與機會較少原因,學生的整體受益性不高。應當結合專業方向特點,將賽事貫穿于整個學年,打造專業賽事平臺化、程序化,比如節慶營銷策劃大賽、旅游線路設計大賽、模擬導游大賽、餐飲創業策劃大賽等,豐富的比賽使得學生參與的機會增加,其鍛煉效果也更加明顯。校外平臺(實踐+校外比賽+認證+實習),實踐指的是社會實踐,它不同于畢業集中實習,也不拘泥于單位類型和實踐形式,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或者項目合作的方式要求每個學生在每一學期完成一次社會實踐,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識,發現自身不足,從而有針對性的學習;校外比賽是提高學校專業知名度,促進院校交流,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平臺,學校應當在校內比賽平臺基礎上,使校內比賽和校外比賽完美對接,通過大量校外賽事提高專業知名度,提高學生能力和自信心;認證平臺是指除了學業合格證書外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是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考核和認可,也是學生就業的必要條件,學校應當鼓勵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證書的認證考試,并在學分獎勵上加以體現,以學分代替選修課程;實習是指畢業集中實習,結合前面問題分析,實習平臺主要是實習基地的選擇與合作,實習基地必須滿足專業培養目標,即實習基地的多樣化,又要滿足服務地方要求,開拓更多的地方企業作為合作單位,既能滿足地方高校服務于地方的要求,又能合理利用地緣關系,實現社會實踐和產學研平臺的常態化。
3.推動產學研合作,提高教師能力
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教師有很強的實踐能力,根據上述分析,大多數高校的雙師型教師占比不高,與企業建立聯系,長期合作的更少,這樣會造成教師講課偏離企業需求。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有三種:一是社會認證考試,現在高校都將資格證作為雙師型教師的認證標準,可以促進教師對社會需求的了解,也有助于教師走向社會;二是鼓勵教師在企業兼職,與市場脫節是永遠無法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的;三是推動產學研合作,鼓勵教師通過橫向課題項目實現與企業的對接,通過與企業共同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有創新的項目,既可以提高學校知名度,又可以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掌握市場前沿動態,也可以邀請企業來到學校進行互動。
作者:李劍鋒 單位:運城學院
[參考文獻]
[1]朱桂鳳.旅游管理本科課程設置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2010(9):62-63.
[2]徐文麗.基于頂層設計理論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知識體系的構建[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3,22(4).
[3]丁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29(6):75-76.
篇8
在這串漂亮數字的背后,彰顯著求實近幾年的強勢發展。幾年間,通過資源整合先后有北京市第130中學、北京市金融商貿職業技術學校、北京市民族文化藝術職業學校等多所學校加入求實,形成了占地近200畝、一校多址的辦學格局;同時學校十分注重內涵建設,遵循“讓教育適應學生、讓學校適合學生、讓幸福伴隨學生”的辦學理念,沿著“開放式、國際化、經營型、機制活”的辦學軌道奮力前行。近兩年,先后被評為北京市現代化標志性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立項單位;并獲得“北京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北京市文明禮儀示范學校”、“首都文明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改革,理性而務實
都說職業學校的就業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地區經濟決定的。這話不假。求實所屬的北京市朝陽區的確占有地緣上的優勢。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無疑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但是機遇只在有準備的人面前才能變成現實。
“一定要有改革意識,如果沒有,就是溫水煮青蛙。”校長林安杰說。他認為:“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的目標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是直接面向大眾、面向社會、面向行業和企業的教育。要真正辦好,必須有與職教特點相適應的改革發展思路。”
事實上,改革和創新一直是林安杰彈奏的主旋律。還是在幸福村中學時,林安杰提出的學生營養配餐理念,曾在全國引起反響,他創辦了全國第一個營養配餐專業;上世紀90年代,林安杰在北京市率先進行了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探索、深入研究和試驗學分制改革;后來又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職教理念和課程,拓展校企合作、國際合作、非學歷教育的途徑,在學校內部試行以聘任制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改革……時至今日,他倡導并實施的雙證制、學分制、產教結合等一個個在當初頗具爭議的構想,在實踐中已被一一證實、推廣。
因為林安杰的改革建立在理性的思考和務實執行的基礎上,所以使他始終保持著非凡的勇氣和意志力。在他看來,改革需要“勇氣、鑒賞力、領導力、執行力”四個主導要素,改革者有了這四大法寶,便可迎接時代的挑戰;便可引入與培養價值觀一致的有品質的人力資源;便可團結、帶領、激勵其團隊開展改革,達成目標;便可堅定不移、規范有序地推進學校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改革以及產學研合作。
正是基于這樣的辦學思考,2004年,林安杰在求實上任后不久,即掀起了一場大變革:實行“校長治校,專業主任治教”的扁平化管理,設立“專業主任”崗位,讓懂專業的人辦專業:從專業課程建設到發展,從招收學生到實習分配,賦予專業主任充分的自。這一改革,充分發掘了專業教師的潛能,使各專業與企業實現了更為緊密的結合。
林安杰堅信:“校長不用事必躬親,關鍵是管理得法。”為了提高求實多校址辦學的管理效率,林安杰著力搭建了教育教學管理、綜合管理、社會聯系、后勤服務四大管理系統,并建立各系統“橫向定標準、縱向抓落實”的管理機制。這一機制迅速激活了學校的發展動力,釋放了大家的工作熱情。而后,又制定了“面向區域,需求第一;適時調整,打造精品”的辦學策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專業建設與調整機制。成立了學校辦學指導委員會和專業建設委員會,通過出臺《辦學指導委員會章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專業建設指導意見》《專業建設管理辦法》《專業建設督導條例》等系列實施方案,明確專業建設的運行流程和管理規則。前者統籌指導學校總體專業設置、審核專業的動態調整內容;后者負責修訂專業教學計劃、達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課程體系及其課程標準、改進教學實施措施,使之符合行業發展趨勢和就業需求。
正是得益于這樣的建設,求實在辦學過程中沒有盲目跟風開新專業,而是不斷賦予其優勢專業新的內涵,鼎力提升專業的核心競爭力。例如,文秘專業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推動專業培養向縱深發展,在“國際化”的大視野下引進BTEC商業管理課程,開發國際辦公管理、商務英語秘書、商務日語秘書等方向的課程,積極與國內外院校相對接,積極契合現代服務業的國際化需求;他們依據市場將單一專業拓展成專業群,形成集群下的專業發展優勢互補態勢;在專業課程改革中,還提出了文秘專業課程整體解決方案,開發并出版核心教材8本,參與了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改革創新示范教材的遴選。金融專業參與了北京市課程改革,開發出版校本教材6本。這樣的動態調整,不但保持了學校穩健的辦學規模,還被評為北京市專業創新團隊,成為相關專業發展的領軍者。
在理性而務實的改革中,求實形成了文秘、金融事務等龍頭專業引領下的現代辦公、金融商貿、信息技術、民航服務四大專業集群和學前教育特色專業。在人才培養上,探索了“學崗對接、階梯成長”的新模式,深入開展以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模擬教學和崗位教學等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從而形成了集群專業優勢、校企資源共享新格局。
到社會中去學做社會人,到企業中去學做企業人
“你是陽光廣告公司行政辦公室秘書,今天你收到以下五種信函,請你分析如何處理這些信函。
任務1:私人特快專遞、發票、詢價單、商榷函、求職信;任務2:私人郵包、取款通知單、客戶投訴信、商榷函、求職信;任務3:私人信函、期刊、宣傳材料、商榷函、求職信”……
這是求實行政文秘班實訓課上的一個環節。信函處理是秘書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對信函提出準確的擬辦意見和按照領導意圖協同各部門處理信函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課上,老師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設計教學。執教的張志佳老師說:“任務設計的內容源于企業調研的一手資料,在這里我們進行了恰當的處理,設計成了三個任務,使本節實訓課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大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課上還特別設計了讓學生對行政公文收文處理和企業來信來函處理進行比較的學習。”
在求實,各專業都在圍繞由知識、學歷本位向能力、素質本位轉變,努力實現人才培養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在專業課的實訓教學、綜合實踐項目中積極推行“理實一體、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做中學、學中思、思中悟、悟中建構。林安杰說:“職業教育,是能力導向的工作過程的教育。只有按照工作崗位流程設計課程,按照課程的需要進行實訓基地建設,按照崗位能力標準進行實訓基地的管理與使用,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才是真正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為此,求實致力于改變過去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傳統課程和相對封閉的設置模式,根據市場變化和經濟發展需求不斷調整課程內容,不斷引進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
為給學生提供“做”的真實環境,學校以聯想、華為、工商銀行、北辰集團、西安飛豹、國際展覽中心等行業領軍企業為依托,在19個專業均建成了多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文秘、金融事務、計算機網絡技術、民航運輸等骨干專業實訓基地部分高端設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還以“校企合作、互惠共贏、短期實踐”為模板共建了205家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的教學實習、頂崗實習、就業分配提供了一體化服務。比如,工商銀行無償為學校實訓基地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為教師提供新業務、新技能培訓,每年接納150名學生頂崗實習,為學生就業提供技能指導和幫助。計算機網絡專業與華為的金牌商――金商祺系統集成公司、華為3com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按行業技術要求建立網絡綜合實訓基地。同時,與企業的密切合作,還解決了教師去企業進修的渠道問題。
這些年,學校先后派出師生與三榮企業形象策劃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為廣州寶潔公司“第八屆國際美容皮膚科學大會”做整體會議設計,以展位設計合理、布置美觀等優勢最終得到認可與實施;在寶潔公司飄柔品牌“頭發靜電測試儀”的研發工作中,教師進入到了研發與產品外觀設計等環節;在“2010年麥當勞北區全明星大賽”雜志設計中,經過教師與學生的不懈努力,設計方案得到客戶的認可;信息技術專業的師生為北京中北杰珩汽車租賃服務有限公司量身定做網站;會展專業長期為國家博物館進行場館疏導;民航服務專業師生到機場航站樓參與引導旅客辦理值機、轉機手續和咨詢服務工作;文秘專業多次參與國際教育博覽會、京交會、外語游園會等企事業活動策劃與會議服務……所有這些,都為學生貼緊真實的工作崗位、鍛煉“實戰”能力提供了極好的機會。
林安杰始終強調:“職業教育辦學不能把師生限制在學校里。要讓他們走出校園,到社會中去學做社會人,到企業中去學做職業人。學校教育再好,也教不完知識,教師要教學生提升能力;要讓他們去實踐、去摔打,哪怕摔跟頭、失敗都不怕,回來我們還有機會給他們補‘缺’、療‘傷’。教師再棒,也設計不出社會上和職業中會發生的每一件事;要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己還有哪些本領沒學到手,還需要哪個老師的幫助。”
文化育人 技能育才
這是發生在求實學生身上的一個真實案例。有位學生進入某大型企業畢業實習,她在送茶時發現總經理辦公室有一套茶道用具,學習時養成的習慣使她愛惜地擦拭著。這個舉動被總經理發現了,就問:“你會茶道嗎?”學生回答:“我在茶藝選修課上學過。”總經理看了她的茶藝后將她調了過來。
其實,這個案例的發生不僅是學生幸運地遇到了伯樂,而首先是他們做人做事的態度得到了認可,其次是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如那位學生所言:“幸運的是我學習了學校的人文素質類課程。”
何謂人文素質類課程?林安杰說:“學校的發展,其實并非僅僅是硬件規模的擴大和生源的增加,最重要的是學校品牌含金量的加大,這又源于學校培養人才質量的提高。沒有素養的人,技能多高,都不會發展好。”素養如何培養?他強調,“我們的職業教育不但要教會學生技能,還要讓學生學會欣賞,會欣賞人、會欣賞美的事物;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生活,會經營所獲、會營造氛圍;不但要告訴學生規則,還要讓學生認同規則,自覺遵守社會規則,自愿融入企業文化、自主進行創業創新。學校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德與行、好與惡、言談與舉止等細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文化素養與專業素養雙馨的人才”。
為此,求實專門設立了與專業教研室并列的文化基礎理論研究室,將它建設成為能夠承擔教育理論探討、教育案例分析和學生心理健康咨詢的學校人文發展理論核心研究室。
為了強化對校園文化的研究開發和對社團活動的組織管理,求實專門成立了與校團委、學生管理處相配合的學生活動處。幾年來,在兩部門的共同指導下,學生活動處組織了合唱團、中英日文話劇團、詩社、雜志社、書法協會、禮儀隊、茶道隊、舞蹈隊、籃球隊、啦啦操隊等,這些社團在市區乃至全國的各類比賽中均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學校亦定期舉辦文化節、藝術節、體育節、素質拓展訓練、專業技能競賽等大型活動。
在課改專家指導下,求實還特別建構了新課程體系,進行特色課程建設。為了更有效地加強文化素養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特色課程+素養提高課程”的課程體系。根據中職特點,學校開設了許多素質修養課程,如人文系列課程(包括中國文化、北京文化、歐洲文化、日本文化等)、軟硬筆書法、音樂欣賞、心理健康指導、職業禮儀和職業指導、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設計等校本課程和茶道訓練、舞蹈表演、京劇欣賞、球類運動、瑜伽修習等選修課程。
以中國文化系列課程為例。這個課程體系涵蓋了歷史文化常識、中國茶文化、中國飲食文化三大模塊。學生以完成模擬任務或承接真實項目作為考核成績,事半功倍地做到了文化課程與專業能力的無縫對接。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知識需求和專業需要,又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求,有效地引導學生提高了文化品位。
這幾年,求實每年都拿出近百萬元經費,專門支持學生走出校門,進行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英國、新加坡感受英語文化,到日本、韓國體驗日韓文化,到香港參加國際中學生合唱節演出,到西安參觀碑林、兵馬俑,到杭州、武夷山考察茶文化等。雖然每次活動只有短暫的幾天,但是學生們的收獲卻很大。實地考察時,學生們徜徉青山綠水、博覽異域文化,尋訪傳統文化之源,探尋記錄鮮活的歷史,觀察社會狀況,品味人生真諦。他們說,“社會真是一個大課堂,有學不完的知識;人生就是一本書,我想在每一頁展現生命的精彩”。
求實的老師說,“文化育人,技能育才”所觸動的是學生追求美好人生的按鈕,它所開啟的是學生通往幸福生活的智慧之門;它所承載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責任;它所傳遞的是職業教育實踐育人的課改理念。而這種富有特色的教育創新,大大拓展了求實職業學校的發展前景。3年的職業教育,使學生達到了學校“社會人、職業人、幸福人”的培育目標。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很多畢業生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如北京市仲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程力、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乘務部乘務長焦萌、百度科技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孫超,等等。
篇9
(西安航空學院外語與旅游系,陜西西安,710077)
[摘要] 澳大利亞是世界聞名的旅游業發達國家,但更以其高質量的旅游教育著稱于世。通過分析澳大利亞的特色旅游教育,并結合當前我國旅游教育的現狀和普遍存在的問題,得出了對于我國旅游教育的啟示。未來我國的旅游教育必須積極發揮旅游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實現旅游人才培養的多元化與規范化。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應當科學合理設置教學課程,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各高校要不斷提升其師資質量以滿足學生及行業的的更高需求。
[
關鍵詞] 澳大利亞教育;特色旅游教育;旅游專業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893X(2014)06?0137?03
旅游業是以游客作為服務對象,為其游覽活動及所需商品提供便利條件與服務的綜合型產業。當前旅游業的競爭更明顯地表現為人才的競爭。當今世界上的各個旅游大國為了提高本國旅游行業的管理水平及服務水平,并使其達到國際一流標準,都十分重視培養高質量的旅游業人才。澳大利亞作為著名的旅游強國,更是把旅游教育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將其稱之為旅游業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并建立起了極富特色的旅游教育模式。
一、澳大利亞旅游教育的特色
澳大利亞生態環境獨特,自然風貌奇異,發達的經濟與對比強烈的多元文化造就了該國極為豐富的旅游資源與發達的旅游業。二戰之后,澳大利亞的旅游業保持了高速發展,國民經濟中的旅游業比重穩步提升,現已成為澳洲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大量境外旅游者的進入,一方面澳大利亞旅游得到了極大促進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對其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澳大利亞旅游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澳洲政府及時吸收了歐洲的先進理念與高素質管理人員,并加強了本國旅游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同時澳洲眾多大學也順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開設了眾多針對性強的旅游類專業,并逐漸形成了其相應的教育特色。
(一)專業多樣,針對性強
目前,澳大利亞各類學校已開設了旅游類專業10 余種。大旅游類專業,主要涵蓋了旅游管理、酒店業管理,休閑管理,餐飲管理,會展管理,休閑體育管理等。同時已設置的專業以就業為導向,實用性強。例如,澳大利亞的酒店管理專業致力于培養全面掌握酒店的經營管理,并熟悉旅游業務的一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大多數開設此專業澳洲院校還與眾多當地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帶薪實習的機會,不僅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回報,更重要的是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
(二)新穎的課程設置與授課方式
澳大利亞旅游院校在旅游專業的課程設置上增加了許多新的課程領域包括了旅游業經濟發展,游客管理,會展餐飲食品設計等。而在教學方面,學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旅游專業的相關知識,加大了授課方式的創新。例如,采用專業學術研討會,或給學生提供專業相關自我實踐課程。同時在專業的課程設置上也密切圍繞就業,例如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主要就業崗位為政府旅游部門,餐飲,娛樂服務,主題公園和旅游景點,旅游產品零售等。因此,澳洲的旅游專業主要在本科階段開設了旅游風景名勝區管理、旅游商品營銷、會展營銷管理、旅游餐飲管理、會展營銷與客戶服務、旅游服務學、旅游心理學等相應課程。
(三)利用旅游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
目前,澳洲的主要旅游行業協會都積極參與旅游人才的培養,在旅游教育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亞旅游企業中的最高行業協會—澳洲旅游理事會、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資助的澳州旅游研究局、澳大利亞旅游研究理事會等。澳大利亞旅游協會廣泛參與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制定與教師培訓等方面,有力的推動了旅游高等教育與旅游業研究,實現了旅游院校與旅游市場對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
(四)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的合作效益
澳大利亞政府高度重視本國的旅游教育,對旅游教育的引導和旅游院校的經費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澳大利亞政府現已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政策,旨在保障和落實各項旅游人才培養計劃,借以實現澳洲旅游業從業人員業務素養與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澳洲的旅游企業也紛紛參與到校企合作中去。企業通過在高校建立旅游研究機構,與高校聯合研究旅游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并通過校企人才交流,精心挑選研究專家,整合雙方的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全方位、多樣化、網絡型、交叉式的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有力的保障了澳大利亞旅游業管理的專業水平。
(五)旅游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并重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旅游職業教育,澳大利亞的旅游教育也是由最初的提供旅游技能培訓的職業教育發展而來。從1974 年設立第一個旅游專業至今,逐步形成了旅游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并重的格局[1]。在如今的澳洲50 多所高校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與職業技能認定,一般高校都將實習期設定到1-1.5 年,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國際認證的旅游專業技能鑒定,通過建立國際職業技能認定制度來推進旅游人才的職業化進程。
(六)鼓勵從業人員繼續教育
澳大利亞旅游業始終保持較高的國際水準,離不開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澳大利亞通過廣泛開展與歐美旅游大國合作,聯合培養澳洲旅游從業人員。同時注重提升學員分析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規范與談判、溝通技巧。澳洲旅游企業也極為重視人員的繼續教育,視之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澳大利亞的每年的高級酒店管理人才的招生,生源要求必須來自通過相關中級培訓,并擁有數年行業工作經歷的人。并且想要成為行業中的高級管理人才,必須要脫離現有崗位,并返回學校進行繼續教育或培訓[2]。
二、我國旅游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旅游教育開展的較晚,目前主要依靠大專院校,沒有形成如澳大利亞式的,據旅游市場發展的需要,由旅游企業自發組織起來的相關旅游行業協會。中國旅游協會大都具有政府機構性質,行政意識較強且效率低下,無法推動中國的高素質旅游人才培養。隨著中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開設旅游管理相關專業的大專院校數量迅速增長,現已形成較為穩定的規模。據教育部統計,截止到2010年開設旅游專業的院校是1 968 所,在校生總數達1 086 000 人,平均在校生552 人[3]。這些開設旅游專業的院校已在中國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旅游人才培養體系,為未來復合型,專業化的旅游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面對不斷擴大的旅游產業與日益激烈的國際旅游競爭,我國的旅游教育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旅游專業設置缺乏特色
設置旅游專業是為了滿足旅游業對行業人才的需求,而我國的旅游專業大多在諸如管理、經濟、地理、歷史等相關學科的基礎上新建、組建而成的旅游系或旅游專業,主要是從為了這些學科尋找發展的出來而強行將本學科嫁接在旅游上形成的。因此,通過這樣外延式形成的旅游專業,造成了我國的旅游院校眾多,但是整體質量較低,培養出的學生無法適應日益復雜的旅游專業要求。同時,這些旅游院校只是照搬其他學科固有的教學方式,習慣性的沿襲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使中國旅游教育缺乏特色、專業與活力[4]。
(二)缺乏清晰的教育目標
當前的中國旅游教育,往往是旅游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相混淆,中專、大專與本科教育定位不清。很多高校的旅游本科教育與專科教育開設的課程類似或一致,有些本應發展特色旅游職業教育的的高職院校更是完全照搬旅游本科教育的培養方案、教學方法與教材,甚至對培養人才的定位也無法突破本科教育的條條框框,極大的束縛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化、實用化發展,偏離了原有職業教育要求的軌道。造成了我國旅游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沒有層次上的區分度,也不掌握相應的實踐技能,缺乏特色使得人才培養與市場需要相脫節[5]。
(三)缺乏實踐教學
旅游業屬于服務性行業,決定了旅游專業設置要以應用性為核心。而我國的旅游教育重視培養旅游研究型人才而忽視技能型人才,重視專業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技能教學[6]。因此造成我國的旅游實踐教學環節嚴重缺失,同時由于培養目標的混亂、實踐教學經費不足,沒有實踐教學基地,實際操作經驗的師資缺乏等問題使當前的旅游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大多數高校沒有開設實踐課程或組織學生前往行業一線實習,往往只是開設幾門如導游業務、酒店實務、茶藝等技能課程或是將畢業前實習作為本專業的實踐課程,使得實踐課程無法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相補充,造成學生無法掌握實用技能,最終導致了我國旅游專業學生的就業率較低。
三、澳大利亞旅游教育的啟示
(一)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我國旅游行業協會要拜托固有理念,樹立多元化融資和多渠道投資的新理念,打除僅僅依靠政府提供資金和撥款的陳舊觀念,積極以市場為指導,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組織、協調、監管的作用,同時與企業、學校積極合作,共同研究未來中國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我國旅游教育發展。
(二)人才培養多元化、規范化
繼續完善從中等職業教育、專科、本科、研究生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梯次模式,改變重視學歷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現狀,努力建立相應的職業認證制度,推動旅游人才培養的職業化運作。旅游企業應建立起完善可行的崗前培訓、上崗培訓及輪崗培訓等基本培訓制度,使行業技能培訓朝著制度化和規范化發展。政府也需構建一套高效、系統的旅游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各型旅游人才在數量、素質和結構方面的供給適應旅游行業發展的需要。
(三)合理設置課程
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一種旅游教育模式就是以能力為前提的模式。我國的旅游教育可通過聘請具有行業實踐經驗的高管、專家和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從旅游企業崗位群的需要出發,明確從事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各項能力,高校可以此來制定培養計劃,調整相應的課程設置,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并選擇與之相配的教材,避免旅游教育的盲目性,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
(四)重視綜合能力培養
旅游行業的實用性要求其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因此我國旅游院校應當針對旅游業崗位群的職業要求來確定技能性、實效性的實踐培養內容。通過建立實訓基地為實踐教學提供專業的教學場所。目前實訓基地一般包括兩類,一類是校內實訓基地,如旅游電子商務實訓室、模擬導游實訓室、茶藝室等,進行實際的案例教學,通過讓學生進行模擬訓練,準確把理論運用與實踐操作;第二類是校外實訓基地,即高校與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和旅游餐飲企業等簽訂協議,由企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習崗位。各個旅游高校未來都應建立以上兩類實訓基地來促進技能型人才培養。
(五)提升師資質量
從旅游教育的特點和性質出發,不僅要求旅游專業教師具備高職稱與高學歷,還應當掌握豐富的從業經驗,從而更好地把握旅游行業職位的知識及技能要求,并且能夠敏銳地捕捉旅游業發展的趨勢,使教學活動更生動活潑并貼近實際。因此,我國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應當一方面引進或聘請旅游業資深從業人士任教;另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要加強對現有師資的業務培訓,理應假期深入旅游企業上崗實習,掌握行業最新動態。
四、結語
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現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隨著2013 年國務院頒布了我國第一個《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更加預示著全民旅游大潮的到來。同時,這也對我國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新時期,我國的旅游教育發展必須克服教學目標、專業設置與專業實踐等方面的諸多問題,積極借鑒西方國家的成熟教育理念,從發揮旅游行業協會作用,合理設置培養層次與課程體系,加強師資與實踐教學等方面入手,改革我國當前旅游教學與就業脫節的現狀,從而建立一個市場為導向,教學、師資為抓手,實踐為標準,就業為目標的新型旅游專業。
參考文獻:
[1] 管婧婧,金碧倩.中法旅游本科學生專業感知比較及啟示——基于中法兩所高校的實證研究[J].旅游論壇,2014(1): 90-94.
[2] 郭為,許珂.旅游政策、產業發展與就業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4(3): 7-16.
[3] 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 2011: 24-45.
[4] Trevor Sofield,陳勝容.對中國學者旅游研究的反思[J].旅游學刊, 2014(2): 3-14.
[5] 金麗,王艷.研究性旅游教育的進入路徑選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130-132.
篇10
一、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辦學理念模糊不清,教學內容不合理
目前我國部分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模糊不清,過于注重招生而忽略學生的教育質量和畢業生的品質。辦學理念的模糊,導致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陳腐、單調,有些甚至還延續著中學階段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另外,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及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缺乏科學性。教材的選用較為隨意,教材中的知識理論更新慢,跟不上時展的步伐。一些院校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實操教學能力滯后。雖然大部分院校都會采取校企結合的培養模式,但是酒店在接收到學生的時候會發現操作能力較差。
2、重理論輕實踐,學時操作能力差
部分學校和酒店的深度合作意識不強,出現學生學習與實踐的脫節現象。現在大部分學校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采取的是校企結合的“2+1”模式,即前2年學生在校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后1年去酒店進行頂崗實習。這種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接受的教育前后嚴重脫節。在學校方面,學校的教學很容易變成了純粹的理論教學。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的教學設備不到位,學生在校期間實習課時過少;另外一方面是教師隊伍建設不合理,“雙師型”教師匱乏,擁有酒店管理一線工作經驗的教師數量較少,導致大部分教師重理論而輕實踐。
3、學生實習期間酒店的指導管理欠缺
在酒店方面,酒店由于本身人才流動較大,常常是把與學校合作當成解決企業員工招聘不足的一個補充。頂崗實習生到崗后對學生的教育指導力度欠缺,學生常常是無法順利完成這種學校與酒店的環境迅速轉換的過程。而且在酒店方面,處于經濟利益的考慮,對大部分學生的實習工作安排都比較單一,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接觸的知識面過于片面和狹窄。
二、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1、明確辦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
學校應該對學生的培養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嚴格按照該方案執行。科學設置課程及教學內容,借鑒國內外學校的先進教學經驗,結合酒店行業的最新人才需求,設置較為科學、前沿的專業課程。應不斷推陳出新,一方面及時推出諸如國際營銷策略、國際化市場學、國際連鎖管理、等實用性很強的熱門課程;同時,對一些傳統的酒店管理課程,如營養學、客房、餐飲、市場學、心理學、信息等也要根據國際酒店行業的發展,不斷更新內容。學校經常請國際著名企業的CEO來做講座,給學生傳達最新的理念、信息,增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
2、高度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
學校應完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如建設客房、前廳、酒水、茶藝等酒店相關實訓室,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有機會接觸這些酒店的基本內容,并與所學課程理論結合,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要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建設一個過硬的教師隊伍。參照國內外先進經驗,比如瑞士的洛桑模式,定期派教師到高檔次酒店進行學習進修,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酒店行業的培訓會議等,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技能。同時,倡導教師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如可采用體驗式、小組活動式、情景法、多媒體扮演、配對等直觀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3、選擇合作酒店,合理進行人才定位
目前高職院校與酒店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淺層次合作或者說是初級層次合作層面上,并沒有達到雙方的預期效果。在學校方面,要主動尋求與知名企業的合作,選擇檔次較高的酒店進行長期的合作,同時要盡量避免頻繁的更換合作企業。在確定了較高檔次的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學校要具體合作表現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校外實訓基地、企業兼職教師聘任、合作開發教材等方面與酒店企業進行充分的溝通。
首先要在實習前要與合作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并制定實習計劃,建立網絡師生平臺,及時解決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制定頂崗實習考核辦法和標準。注意不要忽略學生實習期間的輪崗實習問題,努力使學生在實習的中能夠學到應有的職業技能和素質。
二是要靈活運用與酒店企業的合作資源。當遇到合作酒店有大型會議需要人員幫忙時,可讓在校學生參加酒店會議幫忙,解決服務酒店臨時用人問題的同時也彌補了院內的實訓不足。學生到酒店后完全按酒店員工要求上崗工作,等學生返校后在機動時間內補上落下的課程。這樣既服務了酒店的實際需求,也鍛煉了學生的專業實作能力,同時還能夠彌補院校在教學設施方面的投入不足問題。
- 上一篇:煤礦生態修復治理方案
- 下一篇: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