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報告中分析

時間:2022-02-10 06:57:00

導語:旅游工作報告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工作報告中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在歷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充分肯定了上年旅游業取得的成績,還對旅游業來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部署了任務。從1979年-2007年的29年間,“旅游”字樣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共出現61次(1982、1984、1995年未出現)。今年“兩會”期間,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尤其要發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詢、旅游、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旅游”的表述、位置、頻率等均有所不同,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

一、關于旅游業的性質變化

改革開放后,“旅游”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數種不同的表述,反映了改革開放大潮下旅游業的性質變化和全社會對旅游業性質的理解過程。

(一)旅游事業。新中國成立至結束,發展旅游業基本定位為“外事接待”性質。1964年中央決定成立“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時,明確發展旅游事業的方針政策是“擴大對外政治影響”和“為國家吸取自由外匯”。但這一時期由于受政治關系影響,來華的純旅游性質的游客幾乎沒有,創匯的功能無法發揮,客觀上決定了當時旅游業主要承擔了外事接待功能,也就決定了當時旅游業的“事業”性質。這種“事業”性質更多的是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不考慮接待成本和不按照經濟規律經營的旅游接待。這種定位一直影響至改革開放后的十余年,直到1994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出現“國際旅游事業”的表述。但需闡明的是中國旅游業的性質變化,大致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基本完成,1991年在《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中首次把旅游業歸屬為“產業”的范圍。但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出現的“旅游事業”表述,更多的是指服務于全民、全社會的社會事業,是相對于經濟產業的一種職能范圍,和改革開放前及初的“事業接待”性質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二)旅游產業。經過“六五”、“七五”兩個五年計劃的積累,“八五”時期,中國旅游業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國際旅游業創匯進入世界前十名,國內旅游迅猛崛起。這一階段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全國從上到下都把旅游業當作經濟產業來辦,有關旅游的經濟意識和產業觀念得到明顯增強,這種站在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旅游業發展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顯的表現出來。1992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指出發展旅游業的目的是“歡迎更多的外國朋友及臺灣、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來旅游”。與此同時,當年出臺的國務院重要文件--《關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明確將旅游業界定為“產業”范圍。到了“九五”、“十五”時期,入境旅游、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個市場平衡發展的局面逐步形成,2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先導產業來發展。在1998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旅游業正式被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與此相對應的是,旅游業的產業性質被廣泛認可,產業基礎日漸夯實,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九五”、“十五”10年間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始頻繁出現“旅游產業”的表述。

(三)旅游業。由于“旅游業”是個統稱名詞,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涵義,有的年份實際上指的是“旅游事業”的涵義,有的年份實際上指的是“旅游產業”的涵義,因此對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旅游業”這個名詞的涵義理解,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特點。90年代后,旅游產業性質逐漸確定后,旅游業基本上表達的都是“旅游產業”的涵義。另需指出的一個地方是歷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不管是總結成績還是部署工作都較多地使用了“國際旅游業”的表述,共出現12次,占到總出現次數的20%,這也是由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客觀情況決定的。改革開放初,國家根據當時的形勢做出了“先國際后國內”的旅游發展戰略,雖然不同于世界旅游業“先國內后國際”的普遍發展規律,但卻符合了我國當時的國情。這一戰略長期決定著我國的旅游發展格局,直到上世紀末國內旅游的大規模興起才逐漸改變。由于入境旅游長時間在中國旅游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決定了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較多出現“國際旅游業”的表述,直至199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將“國際旅游業”和“國內旅游業”在不同的位置分開表述。

二、關于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旅游”表述所處的章節可以看出。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一個逐漸的變化過程的,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客觀的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一)旅游業特別是國際旅游業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旅游業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作用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共出現31次,占總出現次數的51%。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旅游業在對外貿易中發揮了“出口創匯”的作用;旅游業在“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友好往來”中發揮了作用;旅游業在促進“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中發揮了作用(9次)。

(二)旅游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方面。旅游業在推進產業結構優化中的作用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共出現13次,占總出現次數的21%。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旅游業在推動“發展第三產業”中發揮了作用;旅游業在“調整產業結構”中發揮了作用。在*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發展旅游業等現代服務業是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內容。

(三)旅游業是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領域。旅游業在國家擴大內需中的作用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共出現6次,占總出現次數的10%。對于旅游業在擴大內需中的作用政府工作報告從“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發展服務性消費”、“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幾個角度分別作了闡述。

(四)其他。一些年份較為零散的闡述了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其他作用,如“廣開就業門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等。此外,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還間或提到了“控制樓堂館所建設”、“禁止公費旅游”、“整頓旅游市場秩序”等等,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當時的時代特征。

三、幾點啟示

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游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歷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客觀全面的反映了這一事實。“旅游”字樣在歷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位置、頻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發展旅游業的看法和定位,也高度濃縮了不同的時代特征以及不同時代對旅游業的理解,其中反映出的很多傾向、趨勢、問題等等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的重視和深思。

2、近年來從國家宏觀角度看,對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更多的定位在擴大內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強調要“堅持擴大內需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要“積極培育旅游、文化、休閑、健身等消費熱點,擴大居民消費”。這點從近期的很多中央文件也可以看出,*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擴大文化、健身、旅游等服務性消費”;國家《“*”規劃綱要》將旅游業定性為面向消費者的消費性服務業并強調要“大力發展旅游業”。1998年國家確立擴大內需戰略后不久,旅游業就被確定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截止目前,旅游業已經為國家擴大內需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年國家再次提出擴大內需的戰略,同時,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人的全面發展和謀求人民幸福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這對旅游業的未來發展不僅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旅游業的未來發展應更多地關注在國家擴大內需中新的增長空間在哪、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優勢和可發揮作用的領域在哪、在加快發展服務業中的突破點在哪等等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問題,從而推動我國旅游業在新的歷史階段繼續闊步向前,為建設世界旅游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